城市台扮演的角色

2024-06-05

城市台扮演的角色(精选7篇)

城市台扮演的角色 篇1

一、上海与汉堡——中国与德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上海开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英国取得了在上海的第一个租借地特许经营权, 从此打开了外国人在上海进行贸易活动的大门, 中国开始允许外国人直接和中国人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外国人在上海定居的权利也从此得到了保障。1895年, 日本人根据不同国家的租界区域将上海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因此,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 上海这座城市被划分为三个不同政治区域:位于南上海的贫民窟, 法租界区以及英国人和美国人共同管理的公共租界区。

汉堡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联系可以追溯到280多年以前。1897年, 第一艘悬挂汉堡旗帜的商船驶进了广东, 广东由此成为当时汉堡与中国的贸易发源地。虽然18世纪的上海还仅仅是一个区域性港口, 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经慢慢进入了欧洲商人的视野。1845年, 一份汉堡与上海往来的中国贸易协定报告称:“飘着汉萨同盟旗帜的船只进出明显增多, 由此显现上海港口的重要性日益增加。”1840年整个中国的出口业务经由广州展开相比, 1870年, 在上海进行的出口业务比例则猛增至63%。到了1864年, 上海一跃成为拥有大约60万居民的中国贸易中心。在19世纪末, 上海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大关, 而且外国人的数量也增加至约10, 000人左右。上海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其地处核心和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 是中国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对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茶叶和丝绸产地来说, 其有利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因此, 茶叶和丝绸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而鸦片则长期占据上海港进口产品数量的首位。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 上海已经成为汉堡与中国合作的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那个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 当然也需要设立一个汉堡的政治代办机构——领事馆。1852年, 常驻上海的英国贸易公司林赛公司的威廉姆霍戈, 被任命为汉萨同盟驻上海领事馆的首位领事。这座领事馆还同时代表汉萨同盟其他两座城市——吕贝克和不莱梅市。除了汉萨同盟领事馆, 上海当时还设有其他6家领事馆, 分别是英国、法国、美国、丹麦、荷兰和普鲁士领事馆。1868年, 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后改为北德意志联邦驻沪领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 北德意志联邦领事升格为德意志帝国领事。随着上海对于德国贸易重要性的日益增强, 1877年领事馆又升格为总领事馆, 负责管辖德国其他驻华领事机构。在之后的岁月里, 德国驻上海的总领馆曾一度因为德国是世界大战战败国而关闭或者解散, 1972年10月, 德国外长谢尔访问北京, 中德两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两国约定分别在上海和汉堡恢复设立总领事馆。

不仅如此, 由于两座城市的来往日益密切, 双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事宜也提上了日程安排。1986年5月29日, 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率代表团访问汉堡市, 并与当时的汉堡市第一市长克劳斯·多纳尼共同签署了《上海—汉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声明》。在声明中, 上海市与汉堡市同意继续保持两座城市的传统友谊, 加强合作, 并且愿意将这种合作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在签署仪式上还展示了上海与汉堡这两座城市的许多相似之处:两座城市都是港口城市, 都是两国“通往世界的大门”的起点, 它们同时还是各自国家的贸易和媒体中心, 并都是直辖市或州级市。此外, 两座城市还商定, 将每隔两年定期签署合作备忘录, 其中涵盖了姐妹城市间各种活动。

鉴于汉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国际贸易重地的特点, 很多跨国公司将其欧洲的总部都设在汉堡, 这当然也包括中国公司。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前的单向性开放, 即吸引外国资本来华投资, 已经不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潮流, 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融入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洪流中去, 根据中国商务部对外合作经济合作司的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 中国企业当前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汉堡经济促进局就通过汉堡驻上海联络处向有意开拓海外市场, 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中国企业抛出了橄榄枝。第一批中国公司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来到汉堡的。到了1993年, 就已经形成了平均每年17家公司到汉堡开设业务的规模。汉堡之所以能够从众多欧洲城市中脱颖而出, 主要是由汉堡的投资环境所决定的。对于几乎所有的中资企业来说, 汉堡商业环境佳, 拥有大量的进出口公司, 汉堡作为中欧贸易的第一大港口, 拥有发达的物流网络, 是来往东欧、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必经之地。另外, 中国企业到汉堡发展也离不开汉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绝大部分驻扎在汉堡的企业都是国际性的大型贸易企业, 比如来自上海的宝钢 (欧洲) 贸易有限公司, 这是宝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也是中国钢材企业最早在欧洲开设的钢材贸易公司。汉堡港的重要意义以及汉堡港集装箱吞吐量飞跃式增长也吸引了中国三大海运公司集中将其欧洲总部搬到汉堡, 并寄希望受惠于汉堡港持续强劲的发展, 最早落户汉堡的是中远集团。2004年, 同样是来自上海的中国海运集团在汉堡新城设立了欧洲总部, 它也是第一家在汉堡拥有一整栋大楼的中国国际大企业。如今, 在汉堡的中国企业已经接近400家。中国企业已渐渐成为汉堡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是看到汉堡港日趋明显的重要性, 作为上海与汉堡友好合作关系升级的举措, 2004年5月10日,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与汉堡州经济和劳工事务部港口服务和经济基础设施局局长曼佛莱德·路特与汉堡港市场营销协会主席约根·绍根佛雷代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港, 签署了“关于建立友好港关系的协议”, 两港正式建立了友好港关系。汉堡拥有德国最大的港口, 是仅次于鹿特丹港之后, 欧洲第二大港口。汉堡港在2011年取得了货物吞吐量超过1.32亿吨和集装箱吞吐量900万标准箱的优异的成绩。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 是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99%的上海外贸产品是通过上海港进出口的。在2004年, 上海港以3.79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越鹿特丹港, 成为仅次于新加坡港的世界第二大港口。2010年, 上海港又以4.4亿吨货物吞吐量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港口。上海港与汉堡港早在100多年前就通过贸易往来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18世纪开始, 往返于上海港和汉堡港的航线就开始相当频繁。如今, 海上紧密的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上海与汉堡友好关系的驱动力之一。2005年, 约800多万个标准集装箱在汉堡港中转, 其中约210万个标准箱运往中国。上海港与汉堡港的合作关系通过海上连接变得更加紧密。

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 (Hamburg Summit-China meets Europe)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 通过国与国之间政治层面的交流与磋商的方式来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只有通过一个覆盖多国和各阶层精英的网络共商大事, 才能实现世界各国之间互信与共同发展。汉堡商会借鉴汉萨同盟的传统模式, 于2004年11月25日至27日酝酿发起了第一届汉堡峰会论坛, 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界的精英汇集于汉堡, 共同探讨当前世界的核心问题, 共同探索有利于各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方案。“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的举办, 标志着中国与汉堡关系史中的一个新纪元的开端。第一届汉堡峰会上, 来自12个国家共450多位世界著名的政界、经济界、文化学术界人士, 其中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等知名人士, 参与了15个专题小组的讨论。论题范围涉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中国能源工业、金融市场改革以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中国代表团则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首的共30人组成。会后, 中欧发表共同声明, 汉堡峰会每两年在德国汉堡举行一次。第五届汉堡峰会于2012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在汉堡举行。此次峰会吸引到了来自21个国家440名各界精英和200多个媒体参加。欧债危机、中国领导人换届、人民币自由兑换、智慧城市、中欧贸易以及中欧在多极世界中的角色等话题成为了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另外, 此次峰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作为中德与中美建交的关键性人物的前德国总理施密特与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就“中国和平崛起”进行了大讨论。会上, 两位老人共同呼吁要给予对中国的尊重以及加强和中国的合作。

二、上海与汉堡共同架起两国教育合作交流的桥梁

教育合作一直是上海与汉堡友好关系发展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自1986年两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起, 教育培训合作就一直不断深入发展。每年上海和汉堡不断输送优秀学子到对方的城市进行交流与学习, 为两国学子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舞台。在众多合作项目中, 当属上海理工大学与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的“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和复旦大学与汉堡大学共同创办的“孔子学院”为最佳典范。

(一) 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 (简称“中德学院”) (Shanghai-Hamburg Colege)

说到上海理工大学, 就不得不从它的前身说起。上海理工大学的历史渊源, 可上溯至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礼会创建的沪江大学 (今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 和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 (Erich Paulun) 创建的德文医学堂 (今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 。德文医学堂的成功创办, 使德国驻沪总领事威廉·克纳佩 (Wilhelm Knappa) 萌生了在上海开办一所工科学堂的念头。1910年12月, 德国政府和工商界巨头商议决定:“先在中国最盛商埠之上海设立工业学校, 然后逐渐推广。”1912年6月, 仅有电机科1个班级、6名学生的工学堂开学, 但不久就与“同济德文医学堂”合并, 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沿袭德国教育制度, 以“教授高深学术, 养成医工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 从1907年成立至1917年的10年间, 形成了注重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德式教育模式。尽管它是德国与列强争夺在华教育领域利益的结果, 但客观上也为部分国人接受教育提供了机会, 反映出当时国人接受外来科技文化、谋求自强与现代化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又是近代以来中国引进德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桥梁, 是中德乃至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范例。中德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渗透、交流与融合, 在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98年9月, 作为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内容之一, 上海理工大学和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 (简称“中德学院”) 。其联合办学的宗旨是引进德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在充分利用双方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以培养适合中德两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需要, 既懂德语又懂专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各专业均为全日制、四年制学士教育。通过第一学年的德语强化学习, 要求学生通过德国歌德学院组织的德语等级考试;在后续的专业教学中, 三分之一的专业技术课程由汉堡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德文授课;第七学期到企业实习, 其中10%优秀学生被选送至德国本土著名企业如空中客车公司、西门子、飞利浦等实习, 其余学生在国内德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实习。2004年12月, 德国权威的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 (Akkreditierungsagentur fuer Studiengaenge der Ingenieurwissenschaften, der Informatik, d e r Naturwissenschaften und der Mathematik e.V.) 通过对中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评估认证, 2010年10月1日通过复评估认证, 这使两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双学士学位, 也使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本科工程专业“不出国门, 就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的大学, 也是亚洲地区首个获得ASIIN认证评估的大学。

2009年6月, 中德学院从复兴路校区整体迁往军工路校区。2009年12月, 德国汉堡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上海理工大学, 作为沪江国际文化园首个中心德国文化中心揭牌。2010年10月, 上海理工大学与汉堡应用科技大学隆重庆祝合作25周年, 双方合作与交流掀开了新的篇章。2011年11月, 德国汉堡市第一市长奥拉夫·舒尔茨率经济文化代表团及主要德方媒体等一行65人, 在原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的陪同下访问上海理工大学。现任德国驻沪总领事Wolfgang Röhr更是数次访问上海理工大学。如今, 该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被列为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内容。

(二)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 (Konfuzius-Institut an der Universität Hamburg)

2007年9月, 汉堡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在汉堡开设了德国第6家孔子学院。如今已经遍布全世界100所的孔子学院, 其目的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与歌德学院不同的是, 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孔子学院是通过与东道国机构合作而运营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 常常与东道国合作的对象是中国重点大学。汉堡大学的孔子学院则是德国汉学研究的摇篮——汉堡大学著名的亚非学院中的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心, 与位于其姐妹城市上海的世界名校复旦大学合作的结晶。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除了提供高水平的中国语言和文化课程外, 还开设许多创新和差异化的教学和培训课程, 从专为儿童和青年学生开设的入门语言课程到学生业余技能的培训课程再到职场的强化课程,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提供了全面的机会让德国人了解中国。另外,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还充当着中德系列活动“中德对话”的桥梁作用。促进了中德两国的交流, 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孔子学院还在“中国世界”系列活动中举行音乐会来展现中国的各方各面。每年1月或2月, 孔子学院都会与“豫园”茶舍举行农历新年活动。约20家机构的共同参与以及超过1000人次的游览, 使其成为德国北部最大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

当然, 上海与汉堡的教育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个项目。2012年值中德建交之际, 上海市政府与汉堡市政府商定了全新的《上海市和汉堡市2013-2014年合作备忘录》, 其中巩固和深化了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意向。目前进行中的合作项目还有:

1) 汉堡—哈尔堡科技大学 (TUHH) 与同济大学在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机械电子工程、地质学、建筑学、热能工程等领域开展全方面的合作。

2) 汉堡大学和平研究与安全政策学院 (IFSH) 与华东师范大学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 根据汉堡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于2007年签署的合作协议, 将共同开设汉堡大学欧洲硕士课程 (M.E.S.和M.P.S.) 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硕士课程。

3) 汉堡大学经济与商务学院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开展双学位合作项目 (UHH Mi BA-ECUST IMBA/MIB) 以及商务咨询课程项目。

4) 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加强在爵士乐领域的合作。

5) 汉堡贝恩哈德-诺赫特医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为主的科学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另外, 上海与汉堡的教育合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大学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早在1986年5月, 上海就将文教体育, 中学生交流等内容纳入与汉堡签署的友城与交流备忘录中。1987年, 上海与汉堡首次互派中学生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交流互访, 当时参加交流的伙伴学校是:上海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 以及来自汉堡的Christianeum中学、Waldoefer中学、Ida-Ehre中学。自1997年起, AFS国际交流组织 (驻德国汉堡) 与上海办公室 (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首次向汉堡派遣了中学生交流生, 参加为期一年的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上海教育委员会还利用友好城市的平台, 获得了教育部的特别政策, 首次将德语作为第三外语引入上海的中学, 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同样根据最新的合作备忘录, 双方中学生的交流计划将不断得到推进和深化。

三、上海与汉堡:中德文化零距离接触

文化是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并促成相互之间的理解。上海与汉堡自1986年以来, 双方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进一步拉近了德中两国之间的距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充分展现了双城伙伴关系的活力和双方在文化领域上越走越近的意愿。因此, 中德文化交流现在已成为代替两座城市合作框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凭借早已建立的贸易关系, 汉堡与中国长期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文化交流传统。这一传统不仅由在汉堡生活的华人, 而且还由热衷于中国文化的汉堡人和上海市民共同继承和发扬。同时, 汉堡中德协会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德两国人民在汉堡进行各种层面的文化交往。而汉堡的博物馆, 例如汉堡民俗博物馆和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文物收藏。

(一) 汉堡“中国时代”系列活动 (China Time)

继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先后成功举办后, 2012年8月9日至8月25日第四届汉堡“中国时代”系列活动在汉堡市政厅前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和在生活方式以及汉堡和中国之间长期密切的关系。其间主办方举办了200多场围绕中国的丰富多彩的节目。通过展览、音乐会、讲座、研讨会、小组讨论、朗诵、戏剧、电影表演、美食和在阿尔斯特赛内湖的龙舟活动等表演形式, 展现了现代和传统中国的风貌, 让德国群众了解当今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2012年汉堡“中国时代”系列活动期间, 也不乏上海艺术家的身影, 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沏茶过程——“茶艺”的展示。为此, 位于汉堡豫园的孔子学院举办了一系列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来自上海的茶艺师鲍丽丽为德国群众展现了高雅的茶艺表演, 普及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另外, 此次“中国时代”与石荷州音乐节相互配合, 为北德的观众提供了新层面的音乐交流, 德国百姓不仅领略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 还亲身感受到了上海与汉堡之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两个上海乐团呈现了欧洲古典音乐与中国民乐的最高境界。更有意思的是, 上海与汉堡的象棋爱好者选手首次通过网络的形式举行了第一届“上海-汉堡象棋大赛”。

(二) 上海“汉堡文化周” (Hamburger Kulturwochen)

作为上海与汉堡之间的一项重要交流活动之一, 第一届上海“汉堡文化周”于2001年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汉堡文化周”旨在将德国艺术, 尤其是汉堡的现代艺术, 全面展示给上海人民。第一届“汉堡文化周”由三个展览、四场音乐会和一个作品介绍会组成。来自汉堡的艺术家们通过雕塑、绘画、工业设计、视觉艺术等不同的形式, 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和艺术审美观。

在2010年10月举行的上海“汉堡文化周”同样以三种不同的文化活动组成。汉堡室内合奏乐团“Ensemble Intégrales”在上海兰心大剧院向中国观众演奏了由中西方古典乐器共同演奏的曲目, 让观众们感到耳目一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同时还参与了中德剪纸展览。本次文化周的另一个重头戏——儿童图片展于10月29日在上海市少年宫开幕。展览展出了来自上海和汉堡的儿童摄影作品。孩子们的照片让参观者从儿童世界的独特视角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上海德国学校参加了该项目, 并展出了学生们的创意作品。

四、展望与结束语

上海与汉堡同为世界著名大都市, 除了在地理位置, 经济实力方面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在城市布局方面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汉堡港口新城 (Hafencity) 就被视作为汉堡的“浦东新区”。比如说, 浦东新区和港口新城都是白手起家建成的, 浦东新区曾是沼泽地, 而港口新城则曾是汉堡港的一部分。两个城区的位置也非常相似:城区靠近港口, 又靠近传统的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一样, 汉堡港口新城未来不仅要打造成商业中心, 还要成为集休闲, 娱乐和购物于一体的住宅区。仅有的区别也只是在于两个城区的面积 (浦东新区有1210平方公里, 港口新城只有2.2平方公里) 和发展速度。

未来上海与汉堡的合作面依然很广, 特别是在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方面, 汉堡有许多值得上海借鉴的方面。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汉堡之家”被动屋。

德国可持续建筑文化的理念在“汉堡之家”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它既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又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出入各个区域进行工作、居住、休闲娱乐等活动, 能源消耗也比普通房屋降低了50%。除此之外, 上海和汉堡在2006年共同发起了“2006年上海生态建筑展”, 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手段唤醒公众对节能建筑的意识, 向上海乃至中国传授德国在绿色节能建筑方面的经验。

如今, 上海与汉堡的友好关系即将走进第28个年头。回首双方共同走过的岁月, 上海与汉堡的友好关系堪称中德城市伙伴关系中的成功典范。“友好城市”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合作伙伴的含义, 上海与汉堡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 为中德跨文化合作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汉堡驻上海联络处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欧洲处的通力合作下, 双方已经在各个层面上开展了合作, 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通过28年的合作, 双方已经创造出充足的信赖基础, 当然这种信赖并不是持久不变的, 双方都必须不断巩固加强这种信赖。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两座城市的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越发明显。相信上海和汉堡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桥梁, 一起携手走向世界。

追索更积极的角色扮演 篇2

基于语文的学科特质、儿童学习的特点, 再次审视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它所体现出的实践性、创造性、体验性、综合性正是儿童学习语文、发展语言能力能够承载的。如何找到合适的角色扮演点, 切实地展开操作才是积极有效的呢?

一、慎用:指向明确的目标

围绕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目标模糊或偏离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积极的角色扮演在预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感, 多思考:为什么而演?通过角色扮演要将学生引向何处?能将学生引向何处?

苏教版 (五上) 《诺贝尔》一课中有一处关键语句:“1864年9月3日, 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 父亲被炸成残废, 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曾两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尝试:

第一次:假如你是诺贝尔的亲人、朋友, 你会怎样劝告他?师生情境对话, 老师客串诺贝尔这一角色。

第二次:如果你是诺贝尔你会怎么想, 怎么说?师生情境对话, 老师客串亲人、朋友劝说。

不难发现, 两度设计教学目标定位一致:通过角色扮演, 让学生更入情入境地感受诺贝尔的毫不气馁。课堂上也欣喜地看到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第一次设计的课堂上, 学生们再三地重复内容展开各种形式的“拖后腿”攻势:你弟弟都炸死了, 快放弃吧;实验室都没了, 你还做什么实验呀, 小心自己的命都没了……第二次设计的课堂上, 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表情坚定:我不会放弃, 现在放弃亲人不是白死了吗?液体炸药是我研制出来的, 如果不能解决它的安全隐患, 会有更多的人被炸死炸伤, 我一定要研究下去……

锁定教学目标, 指向教学重、难点, 哪一次角色扮演设计更积极?

首先, 让学生站在冲突的正面, 强化积极信息。诺贝尔的亲人、朋友是他“毫不气馁”品质的反面角色,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思考的是“如何劝说才能让他放弃”, 而体验的结果也很明显, “我的劝说是无效的, 诺贝尔是不会放弃的”, 这与“劝说是为了说服”的生活语境相违背, 学生扮演的角色没有直接触及人物正面形象, 目标处的体验性相应被削弱。

其次, 关注角色扮演中的话语依据, 面向更广阔的文本背景。如果是诺贝尔这一角色, 学生的话语建构在上文中:小时候的志向, 液体炸药的不安全性;建构在本段中:必定会成功的决心;建构在下文中:成功的事实证明他坚持的正确性。

思维是以顿悟为基础的, 必须通过整体来进行思维, 在解决问题时应将整体情境呈现出来。突破重、难点时, 将学生的思维指向上下文甚至是全篇课文, 那么目标的达成才能更深刻。

二、慢用:伴随生动的情感

Cosplay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角色扮演, 通过服饰、道具等来模仿、装扮虚拟世界的角色。静思这一流行时尚风, 不难发现现在青少年对动漫等虚拟角色的喜爱、理解、创意, 而这些行为都是伴随着情感而生的。语文课堂中积极的角色扮演同样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调动、生成、流向。

特级教师魏星在执教苏教版 (四上)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 想象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绝壁上鹫鹰啄食的情景。

(2) 感情朗读相应段落。

(3) 师引述:我们不忍心读, 但我们读了, 我们不忍心讲, 但还是讲了。这是一种残忍无比的折磨, 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折磨, 这是一种永无尽头的折磨, 抗争, 呐喊, 此时此刻, 你听到普罗米修斯心底发出的声音了吗? (配音乐画面) ———你, 就是普罗米修斯。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4) 师生情境互动朗读。

师 (引) :火神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 劝他向宙斯认错, 他摇摇头说———

生 (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愿意忍受这种痛苦, 但绝不会承认错误, 更不会归还火种!

师 (引) :善良的河神看到普罗米修斯浑身是伤, 心如刀绞, 决定向宙斯求情, 普罗米修斯说———

生 (读) :你这样热心, 我真是感激, 永远感激, 但请你不必劳神;即使你愿意, 也是白费工夫, 对我全没好处。你要安静, 免得招惹祸事。我自己不幸, 却不愿意人类受苦。不, 决不!

师 (引) :宙斯的使者赫尔莫斯来了, 让他顺从权威, 普罗米修斯坚定地说———

生 (读) :顺从, 你明知我万万做不到!他会使人类永久受到束缚, 我宁愿忍受永世的惩罚和无休止的痛苦。

(5) 师小结:宙斯的使者走了, 大地摇动, 雷电轰鸣, 海天长啸, 更大的灾难来了!同学们, 这样的对话是一种讲述方式;把这个故事画出来, 这是画家的讲述方式;把普罗米修斯搬上舞台, 这是演员的讲述方式。人们用不同的方式, 表达着内心的敬佩!

细细揣摩这一组教学环节中的角色扮演, 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首先, 情感的源头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和锁在悬崖绝壁上被鹫鹰啄食两种形象在文本解读中已深入学生心中。其次, 情感的推进是一种渐入的状态。在充分的想象、交流、朗读、教师语言和音乐的渲染中, 学生慢慢走进“我是普罗米修斯”的角色, 此时的角色扮演成了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再次, 情感的走向是更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等, 与语言训练结合, 不是为“演”而“演”。在上例的师生情境互动朗读中, 学生的朗读成了角色扮演下的情感出口, 朗读就更到位了。

再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人教版 (六上) 《只有一个地球》时, 补充了一段人类每天破坏地球环境的资料, 然后引出角色表达:面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 面对这个遍体鳞伤的地球, 面对这位人类的母亲, 人类的摇篮, 我相信, 你此时此刻肯定有话想说 (背景音乐起, 学生写心里话) 。

这段课例活用了角色扮演, 随着情感的推进, 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得到了很大提升, 既是文本理解下“学生我”的角色, 更是作为新时代公民的“社会我”的角色, 精神和言语共生,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融合。

三、实用:跟进语言的训练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向了“语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积极的角色扮演也应体现对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

苏教版 (四上) 《诚实与信任》课文中有一段文字:“我环顾四周, 看不见一个人, 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 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 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 希望车主与我联系。”有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一组教学环节:

(1) 说说句中表现出的“诚实”;

(2) 抓住动词演一演当时情景;

(3) 评价表演, 明确动作背后藏着作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4) 再度表演, 把作者的心理活动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说出来。

语言的建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也是积累的过程, 还是创造的过程。在“说———演———评———演”的过程中, 目标指向儿童的言语生成。

首先, 在情境还原中构思语言。

“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写字条”“压在雨刷下”, 作者连用的这些动词极具画面感, 通过抓动词演一演还原当时情形, 将文字身上倾注的情与意附着到学生身上, 为学生建构“我”的语言奠定基础。

其次, 在把握人物中形成语言。

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 紧扣“诚实”这一品质, 在文本中去发掘、揣摩人物心理, 扎扎实实做好了表演的评价。此时, 学生的表达源于文本, 又超越文本, 是对文本内容积累式的转述表达, 又是对文本思想理解式的重组表达。

再次, 在融通生活中创造语言。

再度表演将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生活与学生自身的生活融通, 两相结合, 在分享与碰撞中, 建构起更合情合理的语言。课堂中, 学生们有了细腻独特的生成:这纸条放哪儿好呢, 像广告名片一样插在反光镜里吧, 不然吹掉了怎么办?还是压在雨刷下保险点。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在层层推进的角色扮演中, 思维活动伴随着语言的建构、情感的体验等被“拉长放慢”, 思维过程在语言训练中暴露出来, 随着语言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生长, 积极的角色扮演成了一种创意阅读, 从而达成了新课标中指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一目标。

班主任的角色扮演 篇3

开学之初,做好规范管理。

作为一个职业中学新班的班主任,而且是一个班上男生占绝大多数班的班主任,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在接新班之前虽然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不足以应付层出不穷的变化。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怎样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我在开学之初一直思索的问题。在新生入学时,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学校有关制度的教育,还进行了新生相处的方法教育,并规范他们的文明用语。但还是在新生的军训过程中发生了小意外,两位学生因为在队列行进中手相互碰撞,一位同学就骂了粗话,另一位同学就一拳挥去,当时同学很多,就将他们拉开了,而后我马上进行了教育处理,两位同学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相互的道歉。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当了调解师的角色。

军训结束以后是对学生常规的教育与规范,这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首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而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不管多调皮的学生我都会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认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样去解决,并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第一学期与学生、家长的谈话沟通就不下两三百次。

正确面对问题学生的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

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职高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好动,任性,偏激又自我的习性,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人们常说的双差生,学习习惯差、成绩差,怎样对他们进行引导,我们一直在摸索与实践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言。有些时候,你刚刚强调注意的事项,可能下一秒钟同样的事情又会发生,或者另一件事又会发生。作为班主任,随时要应对突发事件,就象是一个维和警察,哪里有争端,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提高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学生才可能对我的学识更加佩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当班主任以来,随着工作的深入,随着与学生距离的一点点拉近,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职业中学,班主任工作尤其重要。一般说来,班主任所担任的学科往往是成绩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班主任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也是最畏惧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而深远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得让学生为你的学识而受学生尊重,其次受你的影响而提高学习成绩。这样你的教育才算获得了基本成功,而且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则是教育的另一种成功。

做学生的心理疏导者,成为他们的心灵契友。

我国知名教育名家李镇西校长曾说:教育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心灵和心灵的关系。因此在工作中会注意观察班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作息情况,一旦了解到个别学生思想有变动,我会马上找学生了解情况,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并加以开导,进而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全面地掌握。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开学初至今,我与学生的谈话不下一百次,与个别学生的谈心不下二十次,有些学生还需要跟踪关注,不定期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的成长。学生也愿意和老师谈话,说出他们的心声。当然,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多变性。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不能放弃,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进行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让他们表露真实的情感,不仅可以重新让孩子认识自己,也可以让他们重拾信心,更让他们的心灵与老师拉得更近。这时候,班主任又要变成他们的家长、心理医生。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工作的磨合器。

班主任老师除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作为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的桥梁和磨合器。一旦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矛盾,班主任的作用便突显出来,一方面要听老师讲述学生在课堂里发生的事情经过,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清楚以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过程分析,对错分析,还要做好学生与科任老师的调解工作。处理不好,既要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又会让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加深。所以在工作中只要有老师反映班上某位学生上课与老师对立了我都会非常重视,因为班级是男生居多,学生家庭情况与个性各异,每次我都会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语气和他们交谈。班里有位陈姓学生,他是所有老师眼中的调皮学生,经常扰乱课堂,老师反映情况以后,我找他谈心,知道他的个性是吃软不吃硬的,于是我就轻言细语地和他交流,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并给他指出以后在课堂常规上应该怎么做,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怎样的,分析利弊,让他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经过谈心,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找老师承认错误下决心改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虽然学习成绩改进不大,但在课堂上与老师的对立少了,遵守纪律的情况大有好转。其实班里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但都能够在班主任的谈心调合之下很好地解决,调合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正视学习中的成败。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要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总结,写出近段时间自己学习生活上做得好与做得差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找个别学生谈谈他们对试卷的分析以及下一阶段应该注意的地方。最后对于考试结果要坦然接受并正确对待,在班级既要表扬成绩好的学生,又要鼓励学习成绩有提高的学生,还要激励学习成绩差但有上进心的学生,最后肯定要批评成绩差又不努力、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事后还要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要有上进心,并且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家长都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希望他们不要松懈。这就是班主任的另一角色——良师益友。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肯定还有不成熟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我通过学习,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从网上吸取营养,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平易近人,不同的事用不同的角色去处理,对学生一视同仁,用最大的爱心去和学生相处,并让他们真正感受老师的爱。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的爱,才能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你,班级工作才能平安顺利,卓有成效。

摘要:作为一个新班主任, 在教学和教育路上任重道远, 我仅通过短短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就体验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但同时也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与孩子相处, 你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与不成熟, 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强。

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篇4

一、做“后勤处长”, 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广十余年之久, 但是在有些地区应试教育仍然处于主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课程门类的增多, 无疑使得小学生学习负担更重, 学习压力更大。一方面, 在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学习氛围与教育环境下, 家长不仅给予孩子必要的生活物质保障, 提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 而且也要适当地要求孩子在学习之余, 多参加社会活动, 更好地认识社会, 提倡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应该多与孩子交流, 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尽可能地要求孩子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 让孩子从小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即使孩子在自理行为中遇到挫折, 害怕失败, 作为家长也应该科学地教导孩子, 帮助孩子化解生活中的困难, 而不能盲目地溺爱孩子, 使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的学习是集智力、体力和心理的有机整合。这三者是小孩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此, 家长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应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提供良好的饮食营养, 并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比如, 我周围朋友的孩子才刚上小学, 全家人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跟上孩子的营养所需, 每天精心搭配, 孩子在学习中确实精力充沛。学习比拼的是孩子的智力、体力和心理, 三者缺一不可, 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无疑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做好后勤保障不仅仅是简单地调剂一下饮食, 重要的是一方面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有时候, 几句温暖体贴的话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对他们的鼓励比在饮食上下功夫要有效得多。

二、做“气象局长”, 解除孩子的心灵之“忧”

细心地观察、深入地了解、及时地发现和耐心地教导孩子, 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支持, 真正体会到“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如果平时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 任其发展, 孩子就会自发地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 当然, 在这些行为习惯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 父母在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的时候, 一定要学会观测您的孩子的些许的变化, 注意孩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当发现不好的行为时, 父母要给予及时纠正。学习备战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就好比体育比赛, 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竞技状态, 考生每次在面对备考时都是处于最后冲刺阶段, 高强度的学习与睡眠的不足也可能导致考试出现意外, 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性, 并且会影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身体不适和对学习的厌恶感。因此, 家长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应该多注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与作息安排, 一方面及时掌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学习上的乐趣与困惑;另一方面多用温馨的问候和理解的言语表达出作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 怀疑孩子学习的不足与失败。只有不断地关心与鼓励孩子才能让其更好地快乐成长。

三、做“加油站长”, 解除孩子的动力之“忧”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 并及时地把孩子的优点和潜能放大。把孩子的优点固定下来, 形成稳定的习惯。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不是压制孩子的特质发展, 也不是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父母要让孩子的能力自由自在地尽情发挥。然后, 再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 把孩子的能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孩子的自信来源于自身的成功, 也来源于别人的鼓励。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 在一次家长会上语文老师展示了她的作业, 说她的字写得工整漂亮, 她觉得无比自豪。我回来后对她说:“虽说你的字还没有笔锋, 但工整端正, 只要继续加油, 字会写得更好。”果然自那时起, 她的字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孩子也会产生挫折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 这种困难和挫折就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父母要及时地了解孩子受到挫折的原因, 然后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父母的及时鼓励可以有效地消除孩子的负面心理, 激发孩子的上进动力,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做“公关部长”, 解除孩子的沟通之“忧”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不仅仅是应该随时照看孩子的行为习惯, 并且要深入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 消除两代之间的隔阂, 尽量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去发现孩子内心的苦闷与困惑。为此, 家长就必须把孩子当成朋友来看待, 认真地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情, 然后用理智而平和的方式去告知对这件事的价值意义与是非观念。切忌“以大压小”甚至是横加指责。即使就算孩子表达了错误的观点或者作出了错误的行为, 家长也应该好好和孩子沟通, 耐心温柔地教导孩子正确地面对事情, 认识错误的所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好奇与冲动, 孩子的偏激与懒惰, 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在教导孩子时的方式是否有不妥, 家长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地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正如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说过:“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思想教育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作为家长应该对待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 而不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同成长, 不断地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陪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不足。只有这样, 家长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郭绍仪.做孩子闪光点的挖掘者——回应《孩子, 你怎么能这样》[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04) .

城市台扮演的角色 篇5

那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灵活巧妙地指导幼儿呢?在游戏中,教师又如何扮演“辅助者”呢?

一、游戏设计贴近生活很重要

小班:情节简洁,主题单一

小班的孩子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时期,角色意识淡薄,只能简单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往不会很多。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时, 应该遵循情节简洁、主题单一的原则, 不能给孩子设计较多游戏环节。因此, 小班角色游戏通常以“娃娃家”“快餐店”为主。这个年龄的孩子,恋家的情绪最浓,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会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

中班:建议家长提前介入

到了中班,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认知范围开始扩大,开始从平行游戏向联合游戏转变,因此设计的游戏角色内容、情节可以多样化。小超市、菜市场、理发店、银行都可以增加到游戏里边来。

另外,可以邀请家长提前介入, 例如在中班的时候需要开展“银行”的游戏,需要提前几天要求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到外面参观银行的叔叔阿姨的职责是什么,在银行工作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好地融入角色。

大班:游戏创作的参与者

到了大班,教师可以好好发挥想象力,设计有趣的、新颖的游戏主题。 另外,大班的孩子已经能独立构建一些游戏情节,因此可以让孩子参与编剧的工作。就读于幼儿园大班的笑笑,他的家里经营着一家药店,在与老师商讨游戏环节的时候,笑笑别有心裁地建议老师增设一个药店环节,还在家长的指导下,把一些基本的中药带到游戏中。游戏的时候,笑笑为小朋友们介绍了罗汉果、甘草、淮山等药材,让同班的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对中药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游戏中的引导不可或缺

1.案例列举

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天天担任的是小吃店厨师,有一个顾客光临了,天天开始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做饭、煮菜,吃完食物顾客高兴地走了。天天看见没有新的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来到书报亭借了一本书看起来, 好长时间过去了,依然不愿意离开。

2.案例分析

(1)老师的引导。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指名要吃天天做的菜,让小吃店里的另一名小朋友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你做的菜很好吃,我今天来好多次了,怎么没看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大家都喜欢吃你做的菜,厨师不在,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 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

(2)材料的丰富。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呢? 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比如:小吃店里可以提供一些蔬菜、水果、毛巾,让厨师在空闲的时候洗洗蔬果、叠叠毛巾,给他们一些小抹布,让他们能经常把柜台擦一擦,把各种餐具整理一下,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三、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交往能力,是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是为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游戏中交往,在游戏中习得技能,这是游戏的价值所在。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任务,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自己会的技能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都是交往中能力的体现。

能力的体现从技能中来,因而在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简单的技能也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是群居的一个集体, 在生活、游戏活动中都不是单一存在的。 孩子是通过直接认识身边的事情开始了解自己的环境,在环境中习得粗浅的技能和技巧,并通过这些简单的认知反馈到自己的行为中。

幼儿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扮演 篇6

一、活动中我是观察者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幼儿活动时的各种行为表现,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观察并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观察前,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提前给幼儿“贴标签”。观察之余,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反思并更好地制定今后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携带纸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表示,并在事后及时整理。所谓观察,既要我们用眼睛去看,又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并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出孩子是否需要指导以及需要怎样的指导。

观察者的身份让我换了角度走近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观察记录的撰写与反思,更使我的职业敏锐性和判断力得到加强。蹲下身来感悟童心,才发现孩子的行为比我主观估计的要复杂得多,孩子的心理比我主观想象的难以琢磨得多。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孩子有一百个世界!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与创造性,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到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结论,要尊重发展各异的孩子的行为与表现,多观察、多记录、多赞赏、多肯定,让孩子在自身的感知和体验中快乐成长。

二、活动中我是支持者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孩子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因此我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

1.环境支持。

瑞吉欧将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和学习的“容器”,它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动态的。于此,我积极创设“活”的环境:首先,我总在活动室留两面墙,一面墙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空间,如展示他们的作品,展示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这自由的空间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另一面墙,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墙面的布置,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我还创设“动”的环境:这个“动”缩短到“天天有变动”,围绕主题教学,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收集资料丰富环境,共同创造作品更新环境,真正使环境成为大家成长的沃土。

2.活动支持。

作为“幼儿活动过程的支持者”,我总是积极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孩子思考和探究,调动孩子积极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支持孩子的自主活动,充分体验和主动探索。

3.情感支持。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孩子是纯真的、感性的,对教师的依赖与崇拜使他们几乎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因此,教师需要淡化的是冷漠无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而应着力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

三、活动中我是合作者

教师和幼儿之间,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幼儿、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1.与孩子合作。

要成为孩子的促进者,首先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2.做孩子支架。

要了解孩子已有的发展水平,据此提出适当的发展目标,这个“适当”体现的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教师要帮助孩子明确他可能并应该达到的水平,使教学活动适当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找到通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点,为孩子搭建合理的支架。

3.为孩子助跑。

社会新闻记者采访的“角色扮演” 篇7

记者在“角色扮演”中需要遵守基本的原则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行为主体,是推动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在记者的工作下,新闻传播活动才能得以运转,才能使传播媒介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有权利去要求被采访者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还要有及时和准确地义务去报道新闻事件,并提供有益的新闻信息,这就是受众对所从事新闻工作者的记者的“角色期待”。

记者社会角色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传播的好坏,一个称职的记者能够快速并且真实负责任的采写新闻。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有着重复性和多变性的, 因此,对一名新闻记者来说,它不仅仅只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而是作为一名从事新闻专业的工作者,也附有与这一社会角色相呼应的权利与义务需要去履行。因此,就像社会学家们说过,要如何能更好的解除和防止记者在角色扮演上的冲突,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不同措施,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就是这样,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需要去汲取, 有的只是基本的原则需要他们去遵守。

角色扮演要保持适度原则

社会角色代表的并不只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身份的标志,而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人社会规定性的根本。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就会有不同的社会规定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就会有不一样的社会规定性。而作为一名专业的传媒工作者,在产生和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慢慢发展成具有特定职责和专门业务的也其他职业不一样的鲜明特征。当前,我国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地规定要禁止或者保护这种属于角色扮演的隐性采访,而由隐性采访所产生的新闻诉讼和与此相关的采访权、隐私权、知情权以及舆论监督权等争论也一直不断。

新闻采访不仅可以促进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能新闻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建立一种默契的交流方式,但这种交流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的。记新闻者在隐性采访中,大多时候以其职业身份会达不到采访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记者扮演采访中需要的社会角色,以另一种身份来进行采访,这就导致了谎言的产生,相对于知情权来说,这种的做法无疑是对被访者的一种伤害,所谓的角色扮演只是他为了达到采访目的手段而已。所以,记者在角色扮演采访过程中就要保持适度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从而能更好和更全面的去维护社会的利益和权利。

记者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对被访者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并且以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获取新闻素材的目的,从而与新闻业的真实性原则相违背。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记者在一般情况下,不可以装扮成带有政治性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去改变其固有的性别。因此新闻记者不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应该慎重行使自身的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角色扮演。

其次,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动机要是良好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扮演其他的社会角色的同时,要始终明确其角色行为只是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收集通过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真实资料,才能更好的协助相关的执法部门对违法和犯罪行为进行更有效地打击,才能更好的去履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

最后,角色扮演容易造成记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对新闻事件进行有利于自身发展方向的策划,捏造与新闻事实不相符合的事件,从而扭曲新闻的真实性。作为记者的职责应该是对新近发生事物的事实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记录, 而不是将自己推到新闻当事人的这一位置上,从而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因此,新闻失去了其真实性的价值。

总结

上一篇:VoIP技术下一篇:典型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