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

2024-10-04

儿童注意力(通用12篇)

儿童注意力 篇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 俗称儿童多动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 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 是目前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儿童发展障碍。据统计, 在美国, 此类儿童占在校学生的2%~5%[1]。在我国, 此类儿童占在校学生的1.5%~10%[2]。另外, 男女比例学龄儿童的患病率大致为3:1~9:1[3]。即男童比女童更易患得注意力多动障碍。

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

1. 生理因素

ADHD儿童受生理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儿童多动症与遗传有密切关联, 其遗传方式是基因遗传[4]。另一方面是脑组织损伤或者脑发育不成熟导致的脑功能轻微失调。引起原因有的是由母亲在妊娠期间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状况导致;有的是由新生儿先天性发育不足、先天性发育障碍引起;有的是儿童在儿童期间, 因为体重过轻、营养不良或者是患过脑炎、高热昏迷、颅脑外伤等疾病而造成脑损伤。第三方面是受到血型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有研究者通过对106例多动症儿童的血型分布调查, 结果发现:B型患儿47例, 占44.34%;O型31例, 占29.25%;AB型15例, 占14.15%;A型13例, 占12.26%。B型血的儿童相对患病率较高[5]。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对ADHD儿童产生影响, 例如缺铁可使儿童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缺锌可影响生长发育, 引起心理变态等。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也有影响, 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影响ADHD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因素: (1) 父母养育子女方式过于溺爱或过于冷漠; (2) 夫妻感情不和, 经常吵架、大骂, 以致家庭关系紧张; (3) 父母的工作压力或者精神压力大, 容易造成情绪焦虑; (4) 父母的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程度低等因素都对儿童有一定影响。以上这些因素, 都会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影响儿童, 导致儿童患病。

社会环境对ADHD儿童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包括儿童在校期间所处的社会关系, 即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另一方面也包括工业污染与农药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等对儿童的影响。

二、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措施

对于ADHD儿童的治疗, 很多专家都提出了意见, 也提供了很多方式、方法, 饮食疗法就是很多医学专家所推崇的。而在这里主要是介绍家庭疗法, 此法是一种具有普遍的可行性、便于采用的方法。

父母是ADHD儿童最重要的帮助者, 家长要遵循正视事实、儿童中心、发展、快乐、培养自尊和自信等原则, 对儿童实施治疗, 主要方法有: (1) 给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尽量亲力亲为教育儿童, 避免隔代教育; (3) 父母教育儿童要保持双方意见和言行一致, 不可一个管教, 一个护短; (4) 认识到对儿童生活细节上培养的重要性,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事情专心致志; (5) 家长要对儿童多用鼓励的言语, 让儿童感觉到被人尊重和重视; (6) 鼓励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 如游泳、跳绳等, 既可让儿童过剩的精力作合理的宣泄, 又可使其前庭区及运动感觉系统运作正常, 促进脑部发育, 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6]; (7) 家长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 富有耐心。

目前, 国内外专家还没有发现能够明显治愈和消除症状的治疗ADHD儿童的方法。就目前情况来说, 最好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如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方法结合, 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医生三方面的协力配合, 这样会对ADHD儿童的治疗产生更好的效果。

面对成千上万还饱受ADHD病患折磨的儿童, 应该出现更多关于ADHD的研究, 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ADHD, 关注并正确对待ADHD儿童, 使他们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像其他正常儿童一样, 接受正常、良好的教育, 享受到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童年幸福生活。

摘要:本文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进而探讨对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以求改善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措施

参考文献

[1]Barkley R.A..Hyperactive Children:A 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1982:12.

[2][3]刘翔平.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13, 17.

[4][5]王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36) .

[6]王雪.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儿童的家庭健康教育.内江科技, 2007 (7) :169.

儿童注意力 篇2

在生活当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孩子,准备做作业之前,才发现钢笔没有水、铅笔没有削好、书没有拿来,于是一番准备之后,刚坐下,又渴了,要喝水,要吃水果,要上厕所,这些事都忙完了,等家长再来看时,可能会发现孩子手里正拿着一本连环画,或者正摆弄着一件小东西,折腾几个回合之后,半个小时过去了。可是作业才刚做了两行。很多家长抱怨,指责甚至打骂都不见起色,这是怎么回事?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多动或是其他的毛病,殊不知,孩子的这种状况正是由于家长从小忽视了儿童注意力的培养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注意力使大脑保持一个指向,在大脑的这一部分活动的时候,其他的部分就处于抑制的状态。如果这些部分抑制状态较好,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反之则是“分心”“走神”了。

一、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

1、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花费的时间长,一般来讲,这些孩子完成作业与班最快的学生比,要多话一倍的时间;与一般速度的学生比,要多花40%—60%的时间。日积月累,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些孩子要多花多长时间?孩子容易步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2、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难胜任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一道难题,需要很长时间的连续思考,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思考的时间不能连续很久,他们会半途而废,长久下去,他们会失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敏捷性、思维速度和书写速度,学习任务稍微加大,这些孩子由于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被动地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

二、注意力的培养

1、给孩子开辟一个相对独立的、没有干扰的空间。

2、尽量让孩子独立做完一件事情,家长不要中途去打断他——这一点非常重要。

3、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把桌上的其他物品收起,以免那对他造成干扰。4、尽量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去做事并养成习惯。

5、家长讲故事要专心,尽量做到吸引孩子注意力时间长一点,不要中途中断。

6、家长要了解孩子各年龄段注意力的时间,不能过高要求孩子,并在有效时间内做事。

7、孩子入学后,培养他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固定桌椅,搬掉无关的摆设(画片、玩具等),在孩子学习之前,把其他事情都处理好,如:准备物品、喝水、上厕所等。

以上是从小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如果孩子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如何纠正呢?

1、如果是上学以前发现,可以选择孩子比较喜欢的活动来训练,如:看书、画画、听故事等,孩子不会有抵触情绪,效果也不错。

2、对于已上学的孩子,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要循序渐进。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宜指责、打骂,否则会难以改变。首先给孩子设定一个较近的起点,如:一个孩子注意力可以保持5分钟,那么让他做4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然后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之后,时间逐渐增加,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还可以提高效率来促使起注意力集中,如:5分钟内可以完成10道题,那么下一次,要求5分钟之内多做一道题。如果达到,及时给予表扬,以后再一点点提高要求。

若家长做起来比较困难或有方案设计不好的时候,可请教儿童心理专家,求得他们的帮助或参加心理训练。

注意力对学习障碍儿童影响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注意力 学习障碍 儿童

一、学习障碍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学校中,我发现常常会有一些有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总是不停的抱怨孩子顽皮、懒惰、不够努力。就算孩子坦诚他们在学习中有困难也被认为是为自己不愿学习而找理由开脱。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其中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弱,也并不是懒惰,一些孩子甚至非常用功。那么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在哪里呢?在讨论儿童学习障碍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水平基本正常但在学习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存在困难(或障碍)的儿童。如阅读、书写、拼音、表达、计算等方面。学习障碍儿童不存在感觉器官和运动功能的缺陷,学习障碍亦非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所致。我国学习障碍的定义:是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存在显着困难者。学习障碍概念的提出对儿童和家长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消除家长和儿童的内疚感,使他们转而去寻求更恰当的帮助。其次学习障碍概念的提出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而不仅仅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纯粹的学习角度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业问题。避免了单一原因所造成的片面性,同时也为更深入的了解和帮助学生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二、学习障碍的成因

1.遗传原因

(1)遗传基因: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学习障碍有家族遗传倾向。学习障碍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幼时也有过学习问题或其他类行为问题。遗传特性往往更易罹及语言功能。研究还发现,学习障碍的患者较多出现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且左利手(左撇子)者居多。

(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童被视为是学习障碍的高危儿童。有的学者还认为生理上的晚熟也是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儿童入学时生理条件未完全成熟、适应不良,容易产生学习障碍,继而导致情感问题的出现,形成恶性循环。

(3)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学习障碍的最常见因素,包括脑叶病变、大脑功能侧化不全和前庭功能失调。这类孩子的学习障碍与先天的智能缺陷有关。他们仅仅是局部的脑发育有问题,便现在具体某一方面的发育不足。

2.环境因素

学习障碍问题一部分是由环境间接造成的。如早期发展时经验的剥夺、行为问题、营养不良、社会因素等。

(1)早期发展时经验的剥夺指在婴幼儿时期限制了婴幼儿的某些行动,而使得婴幼儿应有的感官探索和动作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视听觉的刺激和爬行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约三分之一学习困难的孩子都伴有视一动统合功能落后。近70%的学习信息要通过视知觉来传达到人的大脑,学习信息传达到大脑后。

(2)行为问题特别爱哭闹、睡眠习惯不好、饮食不规律、精力过渡充沛或昏睡等行为都可能与以后的学习障碍有关系。

(3)营养不良早期发展时,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所以极有可能造成今后的学习障碍。

3.家庭因素

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学习上稍有问题就打骂孩子,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时间常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厌学,从而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此外,父母的期望态度也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已成为我国家长的普遍心态,但是不切实际地盲目地对孩子提出高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紧张与压力,甚至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着干,从而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学习障碍。

三、注意力对学习障碍的影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因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并影响人们的认知、操作效率、活动水平,因而日益受到关注。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共同心理特征。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变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人在注意这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指向有关对象。人在清醒的时候,每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无关的事物。注意障碍是指儿童不能根据当前的学习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更不能把有效的学习活动坚持到底,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一种综合性学习障碍。许多学者认为大多数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注意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障碍。Keogh&Margolis(1976)把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问题分成以下三类:引起注意,即注意选择上的障碍,指学习障碍儿童在选择什么才是他们注意的重要信息方面存在困难和障碍;2、作决定,指学习障碍儿童凭借着一时的冲动作出决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3、保持注意力,指学习障碍儿童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件事件上很久,或者说他们很难将一件事从头到尾的完成。所以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创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并与临时监护人和学校保持一定的联系,尽全力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在需要时及时给与一定的引导,以免孩子误入歧途。另外,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应对孩子的生活负起责任,从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真正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同时,要切实注意自己的言行,表率作用力量远远大于口头上的说教与训导。对于学校,可以考虑为智障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情况了解,准确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尤其是代课老师和班主任,他们是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直接对象,同时也是校方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桥梁,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在这方面。之于社会各界,应多加宣传,让广大民众关注到智障儿童这一群体,并鼓励各单位举行一系列的下乡、社会调研等活动,让智障儿童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建立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投入努力奋斗的浪潮中去。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智障儿童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切实保障智障儿童的基本权益。使他们在各个方面与其他的孩子真正意义上获得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智障儿童本身需要在各界的和支持帮助下明晰方向、奋力拼搏。当外界的条件遇上内因时,更需要智障儿童们自己的努力,积极向上,有选择性并且明智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对自己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四、结论

注意的能力与儿童的学习效率成正比,所以有注意障碍的儿童学习能力必定受到影响,甚至直接造成儿童的学习障碍。由此可见,注意力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提高学习能力,使其学业得到进步,一定要观察,评估儿童是否有注意问题,如果有,要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改善其注意情况。然后再正对其学习障碍的类型进行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邓晓华.学习障碍的成因及矫治.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杂志,2008,(2):27-29

[2]黄利,刘培英,范海虹.对学习障碍问题态度的调查与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6(3):21-24

[3]李雅妹,王文强.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治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188-190

[4]静进.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1-23

[5]杨海珍.浅谈儿童学习障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

[6]张曼华,杨凤池,张宏伟.学习困难儿童注意力特点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202-203

论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篇4

1.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孤独症里的孤独, 不是形容一种个体存在的状态, 一种内心感知, 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关爱, 训练或者治疗, 病情恶化时, 患者可能会有自杀倾向, 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关注, 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在早期对孤独症的研究中, 认为孤独症患者多为后天, 尤其是在童年时期, 因为家庭, 教育, 环境乃至个人原因造成的心理疾病。但是随着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孤独症儿童多为先天性因素影响, 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 不愿与人接触, 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 言语交往能力差, 固执任性, 墨守成规, 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 过分依恋, 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 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1

孤独症儿童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 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 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 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另外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 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 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2.语言方面有着严重的表达障碍

表达能力, 是作为社会个体正常生活所必须的能力之一。弗洛伊德在《论孤独》一文中, “强调孤独是人类最原始的天性之一, 因为大部分人在子宫里的所看到的世界, 就只有自己一个人, 所以在婴幼阶段会对外界有着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 然后随着后天适应, 慢慢融入并依赖于群居社会。”2

孤独症儿童因为先天不足或后天环境影响, 导致其延缓或丧失了适应融入群体的过程, 造成表达能力障碍。通过表述某一个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事件, 往往只能说出个别的词和主体。无法正常的与人沟通, 造成孤独症儿童内心自卑和自闭, 这种现象如果恶性发展, 就会从表达障碍变成表达缺失。

“大部分的自闭儿都有说话迟缓现象, 特别是无发语状态被认为是问题所在。据说, 约半数的自闭儿是属无发语状态, 也就是无法得到会讲话的意欲。这些孩子们对声言的注意力很困难, 也欠缺模仿种种社会行动的能力, 再加上比手划脚的身体语言、眼神等的非语言行动之欠缺, 造成其思考及象征机能未发育之特征一一出现。而这些孩子会无语言表达的原因, 有人认为是声言的体制化 (哭声|高低的发声|发声的多样化|呢喃的出现|单语的出现等发育的变化) 和记号化 (以声音为记号, 使用知觉) 的能力欠缺所造成。这些孩子们在此种缺陷的情况下, 就没有使用语言的经验。因此, 错过了学习说话的适应时期, 而使语言发育的情况变糟。”

3.过于强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

孤独症和轻度弱智的概念不同, 孤独症儿童只是在表达能力和与外界接促有着明显的障碍, 但是智力程度正常, 完全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 也因其有着非常敏感的内心, 很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经常得不到关爱和鼓励, 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这也是孤独症儿童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

二.培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方式方法

1.善于观察细节

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 首先要学会观察其一些外部细节所反映的内心真实情感。比如饥渴的时候, 会情绪焦躁, 四处乱窜, 寻找一些容器, 然后弄响, 这个时候就可以适时递上上水和食物。并让他模仿你的动作, 如何正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培养其兴趣特长

“好奇心是孤独症儿童学习兴趣的源泉。对孩子来说, 一切都是新鲜的, 值得探索的。此时, 不要忽视和否定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进行去呵护他们的好奇心, 努力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 跟他们一起去惊异, 去提问, 去思考, 去共同得出结论。”3

当孤独症儿童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 不应该简单的将物件或者结果给予或者告知。令其觉得太容易获得, 反而会消减他的兴趣, 远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来的重要。

与此同时, 构建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也是非常重要。

3.重复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一件事物的习惯和兴趣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养成。从2011上映的影片《海洋天堂》中可以看出, 让一个孤独症儿童能够掌握一件事情, 需要付出一年甚至多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在一件事情上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

由于孤独症儿童易受外界影响, 进入目的行为的状态较慢, 如果强迫行动, 易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和出现行为问题。所以, 要用相当的时间对他们进行情绪安抚。过程中, 由于年龄小, 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按常规进行示范.根本实现不了目标, 效果也差。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重复训练, 并给与一定奖励, 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三.对待孤独症儿童所需要注意的方面

1.增强其家庭观念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 维系他跟社会最直接的纽带就是家庭。至亲是孤独症儿童内心世界里最信任的人。利用家庭观念打开孤独症儿童的心锁, 使其逐步可以融入外界, 是非常适宜的方式之一。所以在对待孤独症儿童方面, 养成其家庭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给予安全感

取得孤独症儿童的信任, 是令其接纳你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重要渠道。孤独症儿童, 多是因为表达障碍和先天孤僻, 造成的深度自卑。对一切保持着强烈的排斥和敌对情绪,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接触, 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呵护, 才能使其感到安全。不伤害, 不责骂, 不施加过多压力, 多关注, 多关爱, 多关心, 孤独症儿童, 对其敞开心扉, 完善个人人格, 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经常鼓励

”鼓励亦称鼓励技术, 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之参与性技术之一, 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 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4

鼓励技术具体可以表现为直接地重复孤独症儿童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做到好”、“声音真好听”等, 来强化孤独症儿童的表达欲望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虽然主要是一个从属的作用, 但却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参与式的态度。鼓励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增强。另一个功能则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所从事的某一点、某一方面作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求助者的会谈朝着某一方向作进一步深入。

鼓励不同的主题就可以引导孤独症儿童朝着不同的方向, 达到不同的深度。因此应把握孤独症儿童所做的事情, 根据经验并结合需要有选择性地给予鼓励。

小结:

通过对培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浅谈, 论述了关于孤独症儿童兴趣的培养, 细节的捕捉, 以及某些尤其重要的注意事项。建立了沟通, 理解, 鼓励与孤独症儿童人格完善的必然的联系, 并对孤独症儿童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提供许多可以参考的训练方式。对一些存在的问题, 也进行了整理, 希望能够通过对培养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分析, 有利于解决现今孤独症儿童独立生活的和人格养成的问题, 使之有着与整个世界对话的勇气。孤独症儿童就像一个块美玉, 稍微一点瑕疵都会令其有毁于一旦的可能, 反之如果有双巧手, 那必是震铄环宇的瑰宝。

参考文献

[1]甄岳来,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生活指南》,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9.7

[2]陈强, 徐云主编, 《孤独症儿童评估技术》, 科学出版社。2011.9

提升儿童注意力的方法 篇5

家长都应知道,身边这个小活宝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对他的不良行为长久的忽视,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家长要冷静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并耐心的帮助他加以解决,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发展。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方面

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可引发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神经根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可引发儿童抽动症,除了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刻板式眨眼、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3)饮食与环境方面

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4)家庭方面

教养态度与家中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极大,也常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但“当局者迷”,往往无法客观的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观察,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①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

②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 行为规范?过度的宠爱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往往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做什么,没有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观念,做事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外在刺激太多,玩着汽车又找别的玩具,一换再换,玩

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乐趣。④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家长在公私两忙的情况下,凡事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

⑤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太多则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生活总在浮动的气氛中度过。若非自制力很强的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⑥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提供给孩子的教材太深或太浅,都不易引起学习兴趣,而引导的技巧不佳,或经常因此造成乘兴开场,大哭收场的局面,将使幼儿产生对学习排斥的心理,学习起来自然无法专心。

⑦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如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等等,这些压力易使孩子看起来魂不守舍。

⑧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过多的数落可能形成对孩子不良的暗示,使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干不好”的想法,从而做事时不肯专心完成它。

⑨孩子是否受到太多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好的影视作品、较大龄儿童不良行为对孩子的灌输、污染,会使孩子心理发生扭曲,行为异常。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除了要解决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 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选择小规模的幼儿园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对噪音的忍受度低,大班制的较不适宜。应选择小班制并且有系统教学方法的幼儿园,才能对幼儿个别情况,给予较多的关注与辅导。

(8)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要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家长要顺着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教育。因为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肯听、肯学,易引起兴趣,学习效果好。

有的父母往往不注意方法,不考虑孩子还年幼的具体情况,不适当地订出“每天一定要识几个字、做多少数学题”的计划,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强行施加压力,拼命地往孩子脑里塞。这样做,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孩子自己动脑筋来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法。

从实际出发,不要过难过易。比如:爱好、兴趣、天赋及孩子的接受能力、智力发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父母同时要注意,向孩子传授的知识如果太深太难,会使孩子望而生畏。以鼓励为主,不要总是处罚。不少事实表明,鼓励是促使儿童认真学习、强化儿童良好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受到成人的赞扬,便会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他们今后自觉的行动。处罚孩子会带来不少消极情绪,也会使孩子和父母对立,并且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阻碍他们求知欲的发展。

不摆家长架子。对于正在进行早期教育的家长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孩子要平等相待,要丢掉家长的架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听从家长的教育。

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要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空间,使孩子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儿童用药四注意 篇6

经治疗与休息半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医生追问后得知:患儿在感冒发热期间医生给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又给服泰诺感冒片(含对乙酰氨基酚);家人又给患儿加服VC银翘片(含对乙酰氨基酚)。数个药品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用药过量,遂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孩子生病,有些家长太着急,失去理智,一种药不见效马上换另一种。频繁换药是大忌,药物发挥效力需要一个过程,常换药只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治疗无丝毫益处。医生提醒家长,儿童用药,应做到四注意。

注意用药时机——先物理治疗。应该先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应该先弄清原因,儿童体温较成人高,体温低于38.5℃时,不必用退烧药,可以先用酒精擦身,或用冰袋物理降温。

注意药物种类——尽量简单化。一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以免药物作用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二是单一成分的药物更安全。药名带“复方”两字的要慎用,如复方甘草片,虽止咳效果好,但3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注意剂型剂量——首选儿童装。在造成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用药过量超过40%。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买“儿童装”,如针对发烧、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症,药店里基本都有儿童剂型;若买不到,也切忌自己拿成人药调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指导用药。

注意给药方式——首选口服药。儿童科学用药的顺序为口服、肌注、静脉输液。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要挂点滴。婴幼儿输液本就比成人难,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更高。

儿童注意力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124例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孩48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9.34±2.57)岁,病程平均为(5.68±3.17)个月;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53人,女性96人,平均年龄(9.58±2.87)岁,病程平均为(4.76±2.2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美国DSM-IV(1991)儿童注意力缺陷标准:容易被轻微刺激激动,独立完成任务时有始无终,注意力无法持就集中,经常丢东西,无法接受长语句信息,学习时易离开座位,行动与思考脱节,玩耍时不安静,喜欢抢答,喜欢危险活动,坐立不安,动手动脚,干扰他人对话,说话过多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期内停止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或器械,防治干扰治疗效果评定。

1.3.1 治疗组

服用黄连温胆汤,治以宁心安神,清热化痰。基本方药[2]:黄连6g、竹茹9g、牡蛎15g、半夏5g、石菖蒲12g、陈皮6g、茯苓9g、龙骨15g、胆南星9、,枳实9g、甘草6g。服用方法: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分服。用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药物。疗程为10d。

1.3.2 对照组

口服利地林哌醋甲酯,2次/d,每次5~10mg,早午服用,疗程为10d。

1.4 疗效标准

(1)痊愈:注意力能够集中,能够稳定情绪,学习成绩与同龄学生相同;(2)有效:动作减少,安静学习时间增城,集中注意力情况好转,学习成绩上升;(3)无效:症状无改善,学习成绩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卡方检验,且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10d治疗6个月观察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43.55%(27人),有效率为41.93%(26人),总有效率为85.48%;治疗组治愈率为30.65%(19人),有效率为25.81%(16人),总有效率为56.46%。两组对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西医对多动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较倾向于几种学说[3]:脑组织轻微创伤,神经递质量不足引起,多巴胺D4受体及某些功能障碍引起,脑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饮食营养缺乏、环境中金属离子中毒、心理疾病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儿童注意力缺陷内因为先天禀赋的不足,外因为后天的失调、产事受伤或教育方式不当。治则上多以清心、健脾、平肝、安神、益智、祛痰、化瘀、平衡阴阳,来消除症状。

黄连温胆汤方中胆南星、黄连[4]有很强的清心除烦、清热化痰功效,故为君;龙骨、石菖蒲、牡蛎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为臣,配合君药除烦开窍之功效;陈皮、枳实、半夏宽中理气、燥湿化痰,甘草、茯苓健脾渗湿从源头祛痰,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大枣、生姜能制半夏之毒,和脾胃[5]。通过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对比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确能在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上起到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凡.中医儿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

[2]郑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断[J].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2007(6):44-46.

[3]李晓东.儿童注意力缺陷的中医辨证分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6):35-36.

[4]石淑香.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69.

儿童注意力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学习障碍儿童来源于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由于在校学习成绩差,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接受就诊和咨询的儿童,排除情绪障碍、多动症、视听障碍、智力低下、孤独症、精神障碍及脑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 - 10) 学习技能障碍诊断标准[5],同时结合LD儿童筛查量表( PRS)[6]确诊为LD的病例,共57例,男女比例4∶1 ,年龄6 ~ 14岁,平均 ( 9. 70±2. 29) 岁。应用标准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 - R)进行智商测试(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均在80分以上[7],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平均3个疗程。

1. 2方法视觉注意力训练从视觉的视深度、知觉、记忆、追踪、眼手协调等方面训练LD儿童的视觉注意持续时间、注意广度、注意转移能力。听觉注意力从听觉的分辨、复述、编序、听说结合等角度训练LD儿童的听觉注意持续时间、注意广度及注意转移能力。训练由老师学生一对一进行,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周5次,每次1 h,采用由低到高分级别化、循序渐进方式增加训练难度。

1. 3效果评定

1. 3. 1注意力测试采用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计算机数字划消持续注意力测试软件,分别测量LD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以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百分率表示,干预前、后各检查1次。

1. 3. 2学习技能量表( Learning abilities scaling,LAS)由解放军第八二医院自主研制,整个量表设计12项,包括注意力持续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9个因子,其中写因子包含写作业速度、字迹、反映错漏的书写质量3项,读因子包括阅读技能、朗读技能2项,其余均为单项。LAS量表根据能力水平由弱到强按5级标准评分,1分为“弱”,2分为“较弱”,3分为“与年龄相当”,4分为“较强”,5分为“强”。每一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说明,量表最高分为60分,由熟悉儿童学习能力情况的家长填写,累计积分,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1. 3. 3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 修订版)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修订版) 评定LD儿童治疗前后的疗效,参照国内常模[3],其中48项内容包括了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 - 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以0 ~ 3四级评分: 0分为“无”,1分为“稍有”,2分为“相当多”,3分为“很多”。由医生指导患儿的父母填写,治疗前后分别评定1次。

1. 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有效率依据秩和检验的例数结果计算获得,检验水准α = 0. 01。

2 结果

2. 1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干预后的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率分别为( 25. 72±16. 24) % ,( 26. 51±18. 05) % ,较训练前的( 52. 25±23. 76) % ,( 57. 70±23. 86 ) % 均减少,注意力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

2. 2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训练前后学习技能评定结果对比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前后LAS学习能力各因子显示,干预后LD儿童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学习技能较干预前有所改善,情绪好转、习惯改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量表9个因子在训练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见表1。

2. 3 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训练前后父母症状问卷评定结果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前后比较分析显示,57例LD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各因子均有所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见表2。

3 讨论

3. 1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可显著改善LD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及持续时间已有实验研究证明在注意力品质方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与优异者相比较存在差异[7],学习障碍的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方面缺损程度高,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忽略无关刺激,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刺激上[8]。本实验针对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进行有效训练后,98. 2% 的LD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有效延长,同时经过训练的儿童在写作业和听课方面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LD儿童经过训练后,通过定期复查视觉听觉注意力测试、学习技能量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估。结果显示,训练明显改善了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等相关的心理行为速度、技巧和准确性,进而促进了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发展。说明有效地针对LD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进行干预性训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注意力[9]。

3. 2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可显著提高LD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语言表达障碍和理解困难,阅读、书写困难等。这些学习障碍的出现与LD儿童的多种学习能力缺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0]。已有研究表明,LD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11],视觉、听觉注意力等方面的异常缺损是LD儿童的主要特征[12]。本实验研究发现LD儿童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后其学习能力有显著改善,表现为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需提醒的次数减少; 朗读和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流畅,增字减字、漏题漏行等现象减少,阅读速度加快,阅读量增加; 书写和计算等方面表现为写作业速度加快,需要督促次数减少,字迹更端正,作业更整洁; 计算时符号看错和计算进位、退位出错等现象减少。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视觉、听觉 注意力改 善训练后87. 7% 的LD儿童学习成绩提高,同时在听、说、读、写、计算等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改善。分析认为,视觉和听觉注意力为儿童与知识联系的最为重要环节,儿童的学习任务通常是以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形式出现,因而通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可有效提高LD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说明学习能力与视觉、听觉注意力密切相关,视觉、听觉注意力方面的改善可有效克服LD儿童注意力涣散的问题,提升LD儿童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3. 3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可使LD儿童情绪、行为和习惯改善LD儿童在情绪方面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或过于淡漠,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问题,LD儿童的问题行为预示着对其自身和社会的危险[13]。已有研究报道,注意力稳定的儿童倾向于不发生行为问题,注意力不 稳定儿童 与其行为 问题有关[14]。本实验研究发现,经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后77. 2% 的LD儿童情绪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其急躁、抱怨、任性的情绪明显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注意力改善有助于自我监控能力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失败体验,使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多,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自我满足感增强,情绪出现好转。本实验研究同时还发现,部分LD儿童存在保持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困难,而随着视觉、听觉注意力的提升,LD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说明良好的视觉、听觉注意力改善训练有助于增强儿童自我行为监控,改善情绪和行为,并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之,学习是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的实现是以注意力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良好的注意能力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前提[15]。通过训练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后的LD儿童学习成绩提高,听、说、读、写、计算等学习能力增强,情绪、行为和学习习惯好转。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是提升儿童学习能力,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视觉、听觉注意力的干预,探讨注意力改善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至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儿童学习困难诊疗中心就诊的57例确诊LD儿童采用循序渐进以及分级别化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实验3个疗程,同时应用持续注意力测试法、学习技能量表法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法,对其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LD儿童治疗前的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分别为(52.25±23.76)%,(57.70±23.86)%,治疗训练后分别为(25.72±16.24)%,(26.51±18.05)%,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06,11.900,P值均<0.01)。学习技能量表的注意时间、听、说、读、写、算、情绪、习惯、成绩和量表总分在治疗训练前分别为(1.93±0.78),(6.81±2.62),(2.16±0.92),(4.89±2.16),(2.58±0.82),(2.05±0.89),(2.82±0.93),(2.77±1.13),(1.60±0.68),(27.39±8.61)分,经过视觉、听觉注意力治疗训练后分别为(3.56±0.89),(11.67±2.67),(3.86±0.90),(7.79±2.03),(2.46±0.91),(3.68±0.89),(3.63±0.88),(3.98±0.80),(3.21±1.03),(44.53±9.08)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0,0.561,0.912,0.332,0.875,0.668,P值均<0.01)。结论 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可使LD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情绪和行为改善。

儿童注意力 篇9

一、力量训练注意的事项

儿童少年时期骨骼的发育特点是软骨组织较多,骨组织内水分多,有机物多,无机盐较少,虽然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不好,易弯曲。所以力量的安排要小,且全面。负荷的安排应该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或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为主。根据敏感期的特点,一般到15岁以后才可以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16岁之后逐渐采用最大力量练习手段。

二、速度训练注意的事项

速度的提高取决于步频与步幅两个因素,而步频的提高取决于学生的协调能力,步幅的提高取决于力量的大小。在儿童少年时期,7~14岁是提高步频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的速度训练应该是提高学生协调能力的训练为主。14岁以后提高步长的速度训练,就应该以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训练为主了。

在速度训练过程中,无氧训练应该加以限制,因为儿童少年时期,每千克体重的吸氧量较成年人少,进行无氧训练时,儿童少年的身体缺氧快,易疲劳,训练要谨慎。心率在180次/分钟以上的速度训练,持续时间要短,组数要少。

在速度训练时,应该多安排一些自然的快速动作,如各种追逐性游戏,短程接力赛等等,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

三、耐力训练注意的事项

在儿童少年时期,耐力素质的训练一般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8~13岁时期应该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进入青春期之后以无氧耐力为主,青春期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无氧耐力训练的要求。在有氧训练时,要经常以脉搏数的多少作为控制训练负荷的指标,一般在150~170次/分钟作为适宜状态。在儿童少年时期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使心脏壁增厚,心腔体积减小,不利于健康发展。

耐力训练时还要注意其他手段对身体状态的监控,如血红蛋白、尿蛋白等生理指标要定期检查,及时反馈,要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再进行针对性调整,不要训练过度,造成运动型贫血等事故的发生。

四、灵敏与柔韧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灵敏素质的训练应该与协调能力密切结合,多加强各种动作技能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定向能力以及听觉、视觉等的反应能力。由于灵敏素质训练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应该与其他训练内容交替进行来提高训练效果。

柔韧素质的训练在10岁之前就可以开始,青春期之后每次仍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来训练。柔韧性训练内容的安排要与运动项目相结合,要与力量训练相结合,但必须要保持各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儿童注意力 篇10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 随着我校培智班级的增加, 我校的培智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的障碍类型也趋向多重化。而在这些障碍类型中最难矫正的是培智生的多动性注意缺陷的问题, 这种障碍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突出。多动性注意缺陷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 即为“多动症”, 是智障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香港在2006年8月公布的《融合教育在香港小学推行的情况》研究报告中显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对学校各类融合生照顾所面对的困难的看法中, 被认为前三个最困难的类别依次序为“ADHD” (61.2%) 、“自闭症” (58%) 、“智障” (51.2%) 。由此可以看出, 多动性注意缺陷的智障学生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个难题。这类学生对整个班级的影响是极大的, 他们的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 多动, 乱扔东西, 乱写乱画, 活动过多, 注意力涣散, 易激动、冲动、任性, 情绪不稳定, 攻击性强, 动作不协调, 同伴关系差, 并伴有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等特征。在课堂中, 他们无法遵守班级常规, 上课坐不住, 来回去动, 干扰同学, 不听老师指挥等, 因此, 不易被教师和学校接纳。面对这类孩子, 教师很多时候没有有效的办法去改善他们的多动行为, 或责备、说教, 或惩罚、隔离, 这些方式反而加重这类学生的情绪困扰, 出现焦虑、低自尊等, 如此恶性循环。多动症危害较大, 负面的影响也相当严重。本案研究的个体就是一个存在严重多动行为的学生。

(二)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尝试进行各种教育手段和各类康复训练, 期望减少ADHD学生在课堂上的干扰行为, 进而能有效地学习。希望通过此项研究, 丰富对多动性行为问题的学生实施有效的训练措施, 并且对一线教师如何训练ADHD智障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界定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 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动症, 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 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障碍儿童, 指生理或智力发展的缺陷的儿童的一种称呼。这类学生存在智力偏差, 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会导致他们不能融入集体, 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 就是对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多动症和智力偏差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 研究对象

以2011年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典型个案豆豆 (化名) 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 摸清学生情况, 观察学生上课的行为表现, 制订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在集体课中实施代币制, 以期待学生的多动行为有所减少。增加蒙氏训练和语言训练, 随时关注实施的过程,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注意力训练, 选择有效的训练项目, 制订有效的训练计划, 切实进行足量的训练, 对该生进行行为干预。

第四阶段:总结学生经过训练后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观察法, 文献法等。

五、研究过程

(一) 阅读文献, 为研究的开展作铺垫

1. 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多动性注意障碍 (ADH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对于产生多动症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 归纳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脑组织损害, 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剖宫产等多种原因所致脑缺氧、脑损伤等等。

(2) 遗传因素。

(3) 微量元素缺乏,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

(4) 家庭心理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 教育方法不当。

(5) 有害物质中毒, 如铅中毒等。

2. 多动性注意缺陷儿童的主要表现

(1) 一是活动过多。

(2) 注意力不易集中。

(3) 冲动任性。

(4) 学习困难。

对于多动症儿童, 一般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效果比较明显。但单纯的药物治疗, 不能完全改变儿童的行为。本个案研究, 通过对一名多动性注意缺陷智障学生的教育研究, 探讨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 了解个体, 为研究的开展打好基础

1. 个体自控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本课题的个体豆豆是剖宫产, 在出生前一天曾出现异常情况, 父母对其很严格, 有时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该生之前上学的一些行为, 反映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自控能力差:

(1) 活动过多。

豆豆不论在何种场合, 总是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 如上课不断地走来走去, 推桌子, 将手伸进桌子里弄出响声, 咬铅笔、抠手指等。走路时喜欢跑, 从来不会坐下来休息。他的精力非常充沛。

(2) 注意力很不集中。

豆豆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 如上课时只要教室外面有动静, 他会立刻朝向外面, 有时还会跑到外面去。

(3) 学习困难。

豆豆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障碍, 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 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他也不能完成, 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 发现的具体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我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1) 上个训课时, 他的表现很好, 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操作。

(2) 上操作类的课时, 他的表现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他有事可做, 所以他的多动行为要少一些。

(3) 上新课时他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些, 上复习课时就集中不起来。因对复习的内容不感兴趣, 又无事可做, 所以他会走动、捣乱、笑, 以引起教师与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4) 多动行为的产生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说话声音很小, 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只有通过走动的方式引起教师的关注。

(5) 因他的多动行为给教师很不好的印象, 所以教师给予肯定的机会是不多的, 时间久了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自信心也没有了。

(6) 他的兴趣很少, 如果说有也是阶段性的。就连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电视, 他到现在还是从来不看。这可能与他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

(三) 制订并实施计划, 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保障

1. 教育疗法

(1) 实施代币制, 转化多动行为。

我在本研究开展的第一个学期内, 在班级中实行了“代币制”, 希望这将是改善豆豆多动行为的第一步, 也为他重新树立起信心。

(2) 家庭教育, 转化多动行为。

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 豆豆绝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共处,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给家长也商定了家庭教育计划, 对家长提出了建议, 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 帮助豆豆减少多动行为, 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 使他建立信心。具体应做到:a.家长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多动行为, 调整心态。b.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 让他有事可做。c.家长要尽可能不能让他闲着,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如早晨走路到校, 吃完晚饭之后让他去骑车, 周末带他去公园等。d.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关心孩子, 避免惩罚。e.家长要多注意豆豆的饮食。

2. 行动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Ressell Barkley (1991) 提醒教师处理ADHD学生的原则是“少叫多做” (Act rather than yak) 。因此, 在本研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行动疗法中, 我主要采取了感觉统合训练的行动疗法。

我根据豆豆的实际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可行的训练计划。见下表:

3. 语言疗法

语言能力是豆豆存在的一大障碍, 很多时候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就会通过多动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而此时教师没有理解就会责备豆豆。因此, 对豆豆进行语言疗法有助于改善他的多动行为。

(1) 语言个别化训练。

对豆豆实施语言个别化训练能有针对性地对豆豆进行语言矫正, 可以使豆豆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家庭也同步进行个别化训练, 可以加快豆豆语言能力的发展。

(2) 语言现实化训练。

语言现实化训练对孩子来说更直观, 家长在每天陪孩子走路上学的过程中不断跟孩子说话, 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见到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 也让孩子跟着说什么, 一学期下来孩子会说很多话了。

六、研究成效

(一) 课堂干扰行为少了很多

上课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来走去, 他能安静地坐在位子上了, 也能较好地配合教师, 上课也能听讲了。

(二) 学习能力强了

通过感统训练, 他的手臂明显有力气, 描起字来也有了力度, 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 他能独立写字了。他有事做了, 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少了。

(三) 语言能力强了

感觉统训练之后, 他不仅说得多了, 而且他的嗓门也变得大起来, 不再像以前一样, 像蚊子的声音那么小了。他会说很多话, 也会主动跟说很多话, 有时自己还会组词, 最关键的还是他在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沟通上减少了很多问题, 他的多动行为也就减少了。

(四) 他自信了

因为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教师对他的肯定也越来越多, 他的自信也就回来了, 他越自信, 他学习的劲头就越大, 学习的劲头越大, 他就越集中注意, 越集中注意, 他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 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五) 他有兴趣爱好了

现在的豆豆有喜欢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 在家中他每天都要看, 看起来很是认真。他还跟唱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虽然唱得很不好, 但是他有跟唱的意识了。他有兴趣爱好了, 说明他的认知力提高了。他不会觉得无事可做, 他的多动行为就少了很多。

七、研究后的思考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学生的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的偏差行为可能很难根除, 有时可能会有反复, 我们必须带着一颗爱心, 真诚、耐心地去帮助他们。面对有生理疾病的智障学生, 我却无能为力, 因为在进行感统训练时需要一定的强度, 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有些是不能承受这些强度的, 如何改善那些学生的多动行为, 这将激励我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 2006.

[2]于帆.中国儿童感觉统合游戏.是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1.

儿童雾化 这些需注意 篇11

目前,雾化吸入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比如感染后咳嗽、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过敏性咳嗽,急性咽喉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儿童呼吸道疾病。它是利用雾化器使药液形成雾状,随着人的自然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消除局部炎症,稀释痰液,以便于咳出。雾化治疗时既不会给孩子带来“良药苦口”的痛苦,也不会带来扎针时的恐惧,孩子的依从性较好,因此也得到了患儿家长们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雾化吸入药物使用方法

各位家长在保证患儿合理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的同时,还要加以科学规范的对症治疗。那么,雾化药物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Q:儿科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

A:根据《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的指南性意见,雾化吸入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特布他林)等,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雾化吸入已成为多种儿童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要想患儿得到安全有效的雾化治疗,正确规范的雾化吸入就显得尤其重要。

Q:听说激素的不良反应很大,那么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呢?

A:雾化吸入能够使药物直达患儿的咽部,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等局部病灶,可以迅速起效,用药剂量也明显少于口服用药或输液治疗,而且局部用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非常少,不易出现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

Q: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雾化顺序如何?

A:在患儿呼吸道疾病较重或急性发作时,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往往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以先用支气管扩张剂以便增加进入支气管树的其他药物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Q:可以同时在一个容器里加入多种药物吗?

A:为减少患儿雾化吸入的总时间,提高孩子的依从性,有时也会在同一容器中同时加入单方或复方的异丙托溴铵制剂,混合布地奈德溶液进行雾化,有循证证据表明,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可以相互配伍同时使用,并不会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但是如果加入其他药物,需要明确查询其配伍的相容性,避免药物失效。

Q:雾化吸入该选择什么装置呢?在医院利用墙壁氧雾化时开多大呢?

A: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药雾微粒的大小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有关,增加气流速度可使雾化输出量增加,减小药雾微粒,缩短雾化时间,使得患儿的依从性更好。入院治疗时,患儿往往利用墙壁氧进行雾化,这种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以6~8L/min为宜,有些患儿氧气开的太小,可能导致药物并不能很好地雾化并到达作用部位。

雾化操作 这些需注意

1.雾化吸入治疗前,家长应给孩子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妨碍雾滴深入。不要给孩子涂抹油性面霜,以减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雾化吸入治疗宜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两小时进行,可防止呛咳引起呕吐。

2.雾化吸入治疗时,孩子最好能采取轻松直立的坐姿,也可采用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选用大小合适的密闭式面罩紧贴在孩子的脸颊上,并保持储药盒为直立状态。指导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做慢而深的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雾化吸入的时间取决于药液的容量,非哮喘发作期一般每天可做2-3次,哮喘持续状态时可每次间隔20分钟,在1小时内连续雾化吸入3次。雾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3. 雾化吸入治疗完毕,家长可即刻帮孩子叩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具体手法是五指并拢成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律的一下一下的轻拍孩子背部。雾化后还应及时洗脸,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或喝水),以防止出现口腔溃疡,较小龄患儿如不能漱口,可饮水或用棉棒涂抹清洁。

一些患有哮喘或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家长也可自行购买质量较好的雾化器,遵照医生的医嘱及药师的指导在家中规律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减少患儿入院治疗的次数。儿童雾化吸入用药量较小,如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另外雾化吸入液的温度应和体温相近,如果温度过低可能对患儿呼吸道造成冷刺激,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而致咳嗽加剧。但不要在未经就医情况下擅自滥用雾化吸入治疗,选药的种类、使用的时机、剂量的调整等都需要专业的医学和药学知识。如果病情较重,医生还需要根据病情加用其他药物治疗,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注意力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ADHD的病例作为研究组, 经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确诊,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诊断标准[3], 年龄7~12岁。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共入组157例, 男115例, 女42例, 年龄10±2岁。对照组来自周围中小学健康儿童152例, 男112例, 女40例, 年龄7~12 (10±2) 岁。两组年龄 (t=0.20, P=0.846) 与性别 (t=0.18, P=0.923) 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受试者或监护人经过知情同意。

1.2 工具

1.2.1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 [4]

分为10个分量表, 评定其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

1.2.2 Barratt冲动量表 (BIS) [5]

24个条目, 分为3个分量表, 每个条目1~4级评分, 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冲动性。

1.2.3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BSQ) [6]、8~12岁儿童气质问卷 (MCTQ) [6]评价儿童气质, 分9个维度, 每个条目按1~6级评分, 得分越高表明气质特点越活跃和敏感等。根据问卷前6个维度的得分划分为5种气质类型:平易型 (E型) 、麻烦型 (D型) 、发动缓慢型 (S型) 、中间近平易型 (I ̄E型) 和中间近麻烦型 (I ̄D型)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构成比)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 (P=0.752) 、母亲受教育程度 (P=0.768) 、母亲职业类型 (P=0.984)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父亲职业类型 (P=0.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FES ̄CV得分比较

研究组在亲密度因子、情感表达因子、知识性因子、娱乐性因子、道德宗教观因子、组织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控制性因子、独立性因子、成功性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Barratt冲动量表得分比较

研究组运动冲动性 (19.6±4.7vs.16.6±3.8, t=6.21, P<0.01) 、无计划冲动性 (13.7±3.2 vs.12.2±2.9, t=4.35, P<0.01) 及冲动总分 (57.0±7.9 vs.51.8±7.7, t=5.90, P<0.01) 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注意冲动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6±4.5 vs.23.0±4.5, t=1.26, P>0.05) 。

2.4 两组儿童气质问卷得分比较

研究组儿童的活动水平 (P=0.000) 、节律性 (P<0.01) 、反应强度 (P=0.000) 、心境特征 (P<0.05) 、持久性 (P<0.01) 、注意分散 (P=0.000)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 (P<0.01) 低于正常对照组。见表2。

2.3家庭环境等因素对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影响分析

应变量为二分类变量 (研究组1, 对照组为2) 。自变量为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 以及FES ̄CV、BSQ、MCTQ的总分或因子分。采用Forward ̄LR逐步筛选策略, 经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母文化程度高 (OR=4.69, P=0.045) 、父亲的职业好 (OR=4.25, P=0.048) 是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亲密度因子得分低 (OR=0.38, P=0.010) 、情感表达因子得分低 (OR=0.20, P=0.000) 、矛盾性因子得分高 (OR=2.60, P=0.015) 、D型气质 (OR=3.60, P=0.022) 是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Barratt冲动量表结果提示, ADHD儿童的运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及冲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可能与先天的生物学因素有关, 但后天的环境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7]。而在各种环境因素中, 对人的心理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8]。童年早期不良行为的危险因素开始于婴儿期, 与其成长中爱的感受缺乏及家庭关系紊乱有关[7]。本研究发现, 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诸多因素中, 反映良好家庭结构的因素, 如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反映不良家庭结构因素的矛盾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研究组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国内研究发现ADHD儿童家庭成员之间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和严格限制, 情感交流少, 家庭亲密度低[9]。吴丽慧等[9]调查研究也显示夫妻关系的恶化或离异, 可加速其子女ADHD的发生发展。国外有报道, 父母离婚和受虐待会使儿童一生中发生ADHD的危险性增加15倍[9]。这些研究显示不良家庭环境为ADHD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

儿童气质量表结果提示, ADHD儿童气质量表中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心境特征、持久性、注意分散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低于正常对照组;ADHD儿童气质类型为D型和I ̄D型者较正常儿童多。有文献认为[10]D型、I ̄D型、S型三个气质类型发生行为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尤其是D型儿童。D型和I ̄D型儿童气质特点为生物活动无规律, 对新环境的适用慢, 对新刺激的反应是消极退缩, 情绪反应强烈。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行为经常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容易与家长及周围人发生矛盾, 不易被老师及其同伴接受。ADHD儿童这些自身的个性特点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加重了他们的亲职困扰。父母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和监护人, 其压力水平既受到儿童特质的影响, 也直接影响着对儿童的教育和抚养。国外有研究显示儿童ADHD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压力升高和教育不良[9]。黄赛君[9]发现ADH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 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存在相关。

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父母文化程度高、父亲职业好是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家庭亲密度差、矛盾大、情感表达不佳、D型气质是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以上结果提示, 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发病及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 ADHD儿童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对父母在教养上所承受的压力的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 应加强ADHD儿童家庭的干预, 帮助家长充分了解这些信息, 从而改变不良的家庭环境以及减轻父母的压力水平, 以降低ADHD的发生发展和提高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和冲动行为的关联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 、Barratt冲动量表 (BI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BSQ) 、812岁儿童气质问卷 (MCTQ) 对157例ADHD儿童及152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矛盾性则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儿童在Barratt冲动量表的运动冲动性 (P<0.01) 、无计划冲动性 (P<0.01) 及冲动总分 (P<0.01) 均高于对照组, 注意冲动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儿童在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 (P=0.000) 、节律性 (P<0.01) 、反应强度 (P=0.000) 、心境特征 (P<0.05) 、持久性 (P<0.01) 、注意分散 (P=0.000)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反应阈 (P<0.01) 低于正常对照组。FES的某些环境因素与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关。结论 ADH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影响。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家庭环境,冲动行为

参考文献

[1]郑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6-16.

[2]Glass L, Ware AL, Crocker N.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heavy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are not exacerbated by ADHD.Neuropsychology[M].2013, 27 (6) :713-724.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Ⅳ-TR[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78-85.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34-141.

[5]王长虹, 苏林雁, 李晏.Barratt冲动量表用于小学生的信度效度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 (17) :1342-1345.

[6]洪琦, 张风, 周胜利, 等.儿童气质测查量表的修订和标准化[J].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3) 135-138.

[7]Bralten J, Franke B, Waldman I.Candidate genetic pathways fo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how association to hyperactive/impul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DHD[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 52 (11) :1204-1212.

[8]Pearson DA1, Santos CW, Aman MG.Effects of extended release methylphenidate treatment on rating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associated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DHD symptoms.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J].2013, 23 (5) :337-351.

[9]冼丹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家庭环境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 (7) :578-590.

上一篇:群众团体下一篇:有机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