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模式

2024-09-09

注意力模式(共12篇)

注意力模式 篇1

一依据

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学业成绩的高低。学生注意力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 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1) 注意力飘浮不定, 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 (2) 心不在焉, 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学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只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关注学习, 学生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良好的成绩。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模式很多, 本文主要探讨中职生最喜欢的几种模式。

二中职生喜欢的教学模式

1. 课前导入多样化

导入, 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在课堂导入中, 引导是教师的行为, 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能否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 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精彩的导入, 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促使学生情绪高涨, 它好比一把钥匙, 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诱发学生的求知望和学习兴趣, 达到“课未始, 兴已浓”的状态。

课堂导入有许多经典的方式, 如复习导入、练习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但是“95后”的中职学生, 心理年龄较小, 他们更喜欢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笑话导入、谜语导入这些轻松的方式。而职业教育, 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导入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格式, 不同内容、不同知识特点应选用不同的方式, 但导入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方法手段多样化, 让学生常有新鲜感, 最终被知识吸引。

2. 游戏式教学

游戏式教学是近年来中职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游戏式教学, 就是通过个人在课堂游戏中的充分参与, 来获得知识与经验,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团队成员共同交流, 分享个人感受, 提升认知的教学模式。

游戏式教学的理论来源是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 该模型非常重视自身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Kolb认为, 个人在游戏中, 亲身体验学习知识, 有利于在学业上得到突破性的进步。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有效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可见,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反观游戏式教学, 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置、学生以主体身份通过游戏获得知识, 还是教师的指导、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最终学习成果的形成, 都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学习主体观、教学观。

课堂游戏的选择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与细致安排, 必须保证游戏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 否则课堂游戏会偏离教学并且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游戏可按下图进行组织。

之所以特别提出游戏过程设计, 是为了将教学引进深入。课堂游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来获取知识, 而设计中的每一步, 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 游戏每推进一个阶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一分, 只有这样的课堂游戏才能达到目的。

3. 比赛式教学

“比赛式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 以比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以及团队精神, 从而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生的整体水平向上。

比赛式教学特别适合于陈述性知识模块的教学, 陈述性知识模块教学以传授式教学为主, 学习过程被动、枯燥、乏味。对于中职生来说, 他们很难对陈述性知识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但采用比赛式教学, 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三阶段: (1) 知识的理解领会; (2) 知识的保持巩固; (3) 知识的提取应用。在第一阶段的学习, 比赛任务会驱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专注力;而比赛过程是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最终的比赛结果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提取与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比赛结果完成自我认知与调整。

比赛的趣味性与氛围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有帮助, 所以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比赛项目外, 还要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利用鼓动性的语言、欢快的音乐、精美的小礼品反复地将比赛推向高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精彩的比赛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4. 表演式教学

表演式教学法是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模拟表演, 让他们亲自演绎并体验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它被广泛应用于职业礼仪、就业指导、问病卖药、设备维修、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它的优势在于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为:课前准备→学生表演→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总结、点评→课后作业。知识在表演之前被反复揣摩, 表演者要设计情节、动作、语言、表情来展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而观众要通过观赏来评判表演者的表演是否准确、全面地再现了知识的精华;教师的归纳、总结、引导便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最后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在这六个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关注的焦点并参与其中, 学习的角度不断变换, 学习过程生动、形象、有趣, 表演式教学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理解更全面。

采用表演式教学模式时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不能太多, 否则会因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无法控制课堂。

5. 可视化教学

可视化教学是指为了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教师运用各种各样彼此互补的可视化手段和方法将其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 或指导学生在脑海中自行创建相关情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在三维视图的平台上, 很多学生无法想象设备的结构、原理, 更难以掌握其维护维修的技能。但是空间想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即使学生的读图能力欠缺, 也并不意味着他无法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突破点在于教师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将平面图用立体图来对照、代替, 用动画、视频来分解显示设备的结构、维护、保养方法, 那么学生就能突破学习障碍, 掌握知识, 因为立体图、动画、视频直观形象而易于理解, 且虚拟了工作情境, 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以及吸引他们的注意。

可视化包含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 这些感觉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沟通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可视化教学, 那么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可视化环境, 如制作课件时, 色彩、声音、视觉冲击等问题都要考虑, 因为它们可以兴奋学生不同的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学习对象。

三如何避免形式大于内容

以上教学模式的争议点是教学形式大于内容, 学生重视的是游戏、比赛、视频的本身而非其蕴藏的内涵。常常会有学生纠结于比赛的输赢而不是通过比赛学习, 或者是计较游戏是否公平。

教学的形式如果大于内容, 那么教学的效果就无法体现, 或者说教学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 学而时习之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验是常见的方法, 更深入的、更贴近生活的、更能体现专业特点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

2. 增加研究性学习

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课后完成某些调查报告, 或参加社会实践等, 都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

3. 提供其他学习资料

提供学习资料, 包括学科设置要求、教材、辅导材料、习题, 甚至音像资料、个人学习计划等。学习资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和帮助, 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具有示范、参考、重建的价值。

摘要:本文论述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几种教学方法, 并阐述了在课堂上采用这些方法的程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比赛式教学,表演式教学,可视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J].学科教育, 1998 (3)

[2]郭京生、潘立等.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宋兴川.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5

注意力模式 篇2

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每节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使学生尽快具备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建构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听

有关资料表明,在外语学习中信息获得的45%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强调基础教育要面向 21 世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倡导和重视素质教育,强化英语的社会功能,提高运用语言的意识。

有相当部分的学校的听力课教学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听一段3-5分钟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回答几个与录音内容有关的问题(填空题或选择题),教师对一对答案,再听一两遍就算完事。与其说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倒不如说是一种测试听力与记忆的方法。学生在上课前并没有因信息缺乏而感到有主动参与的需要,在听的过程中也缺少获取信息的内发动机:教师设计的练习并没有让学生有按个体需要去进行信息选择的机会。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处于被动压抑,应付教师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困难或错误原因也很难进行分析;他们或是因为录音质量不佳,或是个人的临场状态不好,或是对录音者的语音、语调、语速不适应,或是不具备对录音内容的认知结构,或是对录音提供的信息不感兴趣而不作选择性记忆。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一般不容易进入到理解的过程,整个教学缺乏交际性,因而学生抱怨教学效果不佳,进步不大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要上好听力课,很有必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压抑的应付状态,从而使其获得交际的体验。

(一).建立必要的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常规

◆模仿性训练: 英语届老前辈许国璋老先生有过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让学生听录音带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掌握好单词发音、多音节词重读音节、英美语在发音上的区别。

◆指导性训练: 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

◆理解性训练: 用英语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积极词汇常用用法,即可录音播放,也可口头表达或伴随形体语言,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英语释意做出回答或猜测。英语解释一般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或同义词,对学生来说应无太大的理解障碍。

◆细节性训练: 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录音播放,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进行听力训练。◆记忆性训练: 英语学习中一重要过程是识记。课文材料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去捕捉语言信息。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许多专家学者及老师给与“跟读”形式以较高的评价,只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此一直是一误区。

(二)、教学方法

(1)听前(Pre-listening):能让学生听懂和理解听力材料,要的一点是在听力训练前的导入上。导入得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降低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导入旨在帮助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有个粗浅的,给学生出有形的想象或猜测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的状态。为此,应尽量课堂教学的老套路,如开场白往往是:Today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short passage.It’s abou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First let’s listen, 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导入要尽量多样、有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兴趣,把背景知识很自然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之后再做听力,就会使学生更感兴趣。

(2)听中(While-listening):听中阶段让学生了解听力材料,再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听力任务,如:指出文章的类型;总结中心思想;表格;回答问题;选择细节信息;论述结构等。听力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找出答案,更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听力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听力问题的能力。(3)听后(Post-listening):听后阶段是帮助学习者把听力能力和语言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可以不同的听力材料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的听后活动,例如:或者辩论文中的问题;表达的观点;用的话来复述故事;写类似的一段文字等。听后任务,来检查学生真正理解了听力原文,也能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听力教学措施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听力材料应紧扣教材:现行英语教科书,语言地道、文笔优美,内容涉及到中外文化传统背景、英语国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教育、历史、地理知识、日常生活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视野。因此听力材料的选材最好与教科书内容接轨。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断使知识和语言得以复现,便于积累和记忆,也能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控制听力理解难度,树立学生的成功感。

2.因人因材精心设计测试题:常见的检测题多为填空补缺、选择,这是测试手段的主流。作为听力理解的线索,测试题型的不同设计,能从不同角度检测听力教学效果,多层次满足视觉、心理要求,增加听力教学和训练的趣味性。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试题设计难易搭配,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各得其所。

3.让学生参与听力教学实践: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老师的主导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体现在教学措施的设计上,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提高听能力的技巧上。为使听力教学稳步地发展,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进取,让学生参与听力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举措。例如可让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朗读听力材料,尤其是在情景会话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录音播放,会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其实对于语音并不好或胆小的学生同样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参与听力教学实践,对参加录音的同学及全体学生的鼓舞远远大于其他别的说教,也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四)、注意问题

1.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有人认为,听力课是最容易上的课,教师无需什么准备,上课只要拿着磁带、录音机放给学生听,然后校对一下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轻松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却难以提高。事实上,从宏观的确定目标到具体地选择内容、教具和练习方案的实施都必须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首先,教师必须明确目标,落实备课,作到师生心中有数。其次,合理安排、选择音带内容,要体现由易到难、练习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有些录音材料,教师要准备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听的内容和要求,也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听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明白听什么,怎么听。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如在初级阶段学生着重听音辨音、理解单词、句子以及简单的日常会话,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理解简短的对话和语篇大意,最后达到分析理解所听的语篇。但是这种音词句篇的教学顺序并非绝对。初级阶段的学生也可涉及一些语言浅显的体现文化背景知识的小对话,高级阶段的学生也要练习听一些带有不同语音、语调和方言特征的语篇。

3.精听与泛听、专门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听力训练的精听主要是指听的“质”,泛听主要指听的“量”。专门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时伴以讲解、归纳、模仿,综合训练则往往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学生精听的材料需要教师平时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在训练中不仅要重视音、词的辨认,还要重视句子、词语的理解,这是一种从形式到意义的“全方位”的听力训练。泛听的内容、题材很广泛,有课堂上学生间的交谈、录音磁带、讲座、广播电视中的教育节目等。

4.通过训练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需要百听不厌的耐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不断的实践和练习。多种形式的听力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听力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因势利导。对积极、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适当扩大他们的听音范围,增加听力材料,布置一定的作业,使他们在提高听力的通红司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而对成绩差、信心不足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以达到有效的提高。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言语训练。只有语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加强了。

5.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操练中,听和读的操练对听力理解的预示作用明显。尽管阅读和听力所涉及的语式不同,但它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从较低层次上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然而,仅仅辨别语音材料是不充分的,要理解这些材料还需要听者运用认知效应对辨认的语言材料作出种种解释。对听力材料的辨认和作出的解释是相互循环作用、循环支持的。一串没有完全辨认清楚的因素经过种种解释后,会变得较为清楚;而听觉感知的辨认又会证实或推翻所作的判断和解释。

最后,情感因素也不能忽视。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中等的焦虑水平是提高听能的保证。为此,教师不仅要尽量选取新颖、有趣、多样的挺立材料,使听的内容多样化。听力固然以听为主,不能只顾听,不管写。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学会笔录、摘记、订正。学生除了听,还要跟读、模仿、复述等,将听与多种多样的活动综合起来,使听的活动多样化。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了听力水平。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错误要少加批评指责,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正常的听力水平。

二、说

人类能顺利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交际的基本需求,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是所有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基础。通过说,学生可以学习概念、扩充词汇、理解语言结构。教学的有效性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着交际教学的推广,说教学也是越来越受重视。

(一)、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考试一直是传统应试教育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而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教师”往往是指最有办法、最能精确抓到考题的老师而学生要的也就是会抓重点并切中考题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为了升学率,老师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的往往也是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或操练等应付考试的办法。而口语未列入中学考试内容,因此被忽略成了其必然性。

2,传统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即是一个灌输过程。许多老师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为了确保学生能更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常常不可避免地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口语练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堂课上完,教师愈是疲惫不堪,学生愈是收获甚微了。3,学生缺乏自信心。许多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往往不敢开口说英语,总是害怕由于说错或语音不准而招来同学的嘲笑。当他们被提问或被要求对话时,常常会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些现象都不仅体现出他们害羞的心理,还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4,教学手段单一。不肯进行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不去创设英语语言情境和氛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粉笔;一人讲,全班听,学生学习英语情趣淡化。

5,缺乏英语口语训练氛围。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学习有盲目性或随意性,不去自觉地开拓、创造或游离于学习英语口语的氛围和训练的情境,制约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模仿法

学生跟着录音机、广播或原声电影等练习口语的一种方法。反复跟读,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会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培养其语感。模仿时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齿清晰明朗,切忌畏畏缩缩,重点把握语音、语调和语速,模仿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体会,并且要有恒心。◆复述法

在低段英语教学中,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必要时,教师可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在一个学生复述课文后,可请另外一个学生加以补充。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组词成文法

在学生学了某一单元后,为使学生掌握该单元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多地利用本单元学过的词汇、词组、固定句型编出内容具体、情节生动的情景片断,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角色扮演法

对于课本中涉及的有关人物、事件之类的题材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口语操练的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巧设开放性问题,开展讨论

结合学生课文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教师巧设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贯穿于课前的warming up活动和课外的延伸活动中。课前warming up活动形式非常多,如值日报告、世界知识1分钟问答、新闻、时事评论等。在课外可以对电影、电视剧片断进行配音、电视片断角色扮演、举办智力竞赛、趣味竞赛、异国风情展、各个世界日的宣传等,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增强学生英语口语操练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口语教学策略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在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比较活跃的一般是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反之,在说的活动中表现出畏惧情绪。

◆词汇量

缺乏应有的词汇量通常是阻碍说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因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转用母语进行交际,在外语课堂上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准确的发音

掌握正确的发音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在没有非语言交际辅助的情况下,只有当听说对方都能够识别出对方的语音时才有可能进行理解和交流。◆纠错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不应纠错。教师的干预会中断学生的思维,过多的纠错伤学生的自尊。说应以意思表达为主,兼顾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视具体语言错误的严重性而决定是否纠错,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可以不马上纠错。

◆气氛

一般说来,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在说的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使其能畅所欲言。

◆交互模式

听说是人际交流的媒介。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听说活动,于有意义的交际中培养听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两两对话、小组讨论等不仅有助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口语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首先,有益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次,教师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三,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但如果违反说话规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可见,文化学习对于口语有着重要意义。

2.注意训练学生的发音

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时,教师就要严把语音关。特别是初学阶段,教师最好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录好录音带交上来,之后,教师逐个听,对于发音不是很好的学生,要让他再练习,重新录,直到能通过为止。这可为他们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意语言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紧扣课本的前提下,应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因此,教师可选择“足球”“音乐”“电脑”“军事”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口语操练时就会觉得有话可说。

强化英语口语教学,在操作上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在课堂,在课间,在课外,可进行英语词汇、句子、简短语言及初步交际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口语操练。在教学中,可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英语交际情境,强化口语教学。强化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备课要创设英语语言情境,讲课坚持以英语为主,对学生口语纠错要注意策略,科学地组织教学,形成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氛围。

另外,在英语课上开展各种竞赛,教唱英文歌曲,可活泼课堂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之,英语口语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它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在会话中流利地表在出来。突出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地位,找准存在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会促使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读

阅读教学是每个单元的重头戏,它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呈现了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和主要语法结构;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来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学词汇和语法,通过扫除新的语言障碍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一)、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弹性,因而它就失去了很多功能性和时效性。同时课程内容对学习者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学习者觉得某种教材过于枯燥,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阅读课就完全失去了训练学生阅读机能的功能。

◆偏重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教师只是利用阅读教材将所要讲解的语法、词汇一一呈列在学生面前,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受到了严重的约束和压制。从而对阅读课的教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教学,不作必要的语言分析

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另外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文章,再完成课后的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在全班校对答案正误,一堂阅读教学课就结束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语言分析。因为课文中出现的复杂的长句和复杂的复合句是学生们在阅读当中所遇到的主要的阅读障碍。教师若是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对课文内容也就一知半解了。

◆教师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捕捉有效信息,最后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平常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技能之后,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个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埃利斯说过,“没能给教学者提供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自恋的主要来源,进而阻碍进行。”

(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转变的方法 1.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 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根据课文不同体裁变化教学方式

新编英语教材所选择的阅读语篇具有时代性,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题材和体裁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材料,教师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clue)和主旨大意(general idea)。教师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教师根据文章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路指导,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使用教师所教的一些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①指导学生认真预习;②鼓励学生踊跃参与;③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三)、注意要点

第一,注意阅读选材难易应适当,范围应广泛。文章的难易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文章,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同时,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所读内容感到厌烦,很难想像他们能积极地阅读。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接手新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不时地安排课堂时间与学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第三,注意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目前,单靠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以每日两篇文章为底线。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

第四,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们教科书上的材料显得相对老化。因此,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甚至一些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中文报刊,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

韩礼德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 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

(一)、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时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并不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而是融合在精读可中讲解。由于课时有限,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时也很有限。这与写作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相比很不相称。

教材

到目前为止,缺乏一本切实可行的系统的公外写作教材。

英语统测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纲的要求阐述模糊不清;其次是作文测试命令的不同;作文题本身的难度标准不一致等等。这无疑对写作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策 ◆改进教学方法

关于写作的教学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几种: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体裁教学法(genre approach)和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 approach).成果教学法重视语言知识,特别注重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恰当使用。过程教学法提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写作的全过程。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体裁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过程体裁教学法,一方面,可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可从写作内容、目的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语篇结构能力,发掘他们的写作潜力。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成果教学法”也就是说,教师分析讲解范文,学生模仿写作。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改,然后进行整体评述,包括文章内容、结构、段落的展开、措辞、语法等。教学重点放在写作的最后结果上。同时寓教于写作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把写作与生活话题结合起来,与阅读、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最直接和主要的手段。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心胸,拓展视野。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增加语感,以便写出地道通畅的英语。在这方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所提倡的“写长法”是最好的写作改革尝试。该做法旨在鼓励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采用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作文批改是作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法是教师批改。该做法工作量大,耗时多,再加上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人数多,大多数教师往往只给个分数,或找找语言错误或划出语法错误,没有能够从结构或语篇上进行深层次的批改,没有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充实内容和改进文章结构。所以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往往只是浏览一下。但是如果我们换这种方式为多种批改方式,可让学生自己先改,然后让学生互相批改,最后由教师批改。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前两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改进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另一方面,可学习别人的写法和结构;再者还帮助教师改正了许多语言错误,从而教师可把精力放在肯定学生值得赞扬的一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对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可直接划出起错误,要求学生自己改正,重点放在他们文章的结构上;对于基本功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给学生当面批改作文,共同商讨、启发语言运用。

◆注重文化方面的培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最能体现文化差异。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谓的“文化内涵词”。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基本功,我们要随时注意词汇方面的文化差异,以免语用失误。其次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篇章结构上。其主要区别在于段落主题句的位置以及内容的叙述方式。英文篇章的叙述方式,往往是直线进行的,通常把主题句放在段首,即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轮廓,后具体细节。这种篇章结构特点,一方面与西方人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不少学生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追求表达上的含蓄,即使在议论文中,有时也不开篇点题,而是引经据典,反复论证,最后才“画龙点睛”,得出结论,因而体现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往往放在段落或篇章的末尾,有时甚至是隐含于字里行间。要写好英语文章,就要研究遵循英语的写作规律。

(三)、操作程序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实;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3.交流观点;4.记笔记;5.拟写作提纲。

学生的英语写作应在教师指导下准备,因外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教师若不进行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在教学中是采用下列方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1.教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2教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动词句型;3.教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4.教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5.教他们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6.教他们如何评品一篇作文;7.教他们阅读时记笔记。

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能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决定学生该干什么,指导学生如何干,纠正学生的错误。即使是新词和易错的词的选择、语法的学习,教师也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自己去查词典及有关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必要时,把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至于这种课是否上得紧凑,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有效率、有创造性,使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学到技能,教师的指导作用关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书写、写话和作文,逐级递升,与听、说、读的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既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又有语篇结构的问题;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阅读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或者教材要求的写作命题不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图表),经过分析、研讨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阅读相当数量的有关材料不可。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份材料,然后让他们合上书本,口述内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写出材料大意。英国学者布里顿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开始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初稿、二稿,经润饰、定稿,交给教师。

◆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有四项:1.草稿;2.自检错误;3.文字推敲、润饰,二稿;4.初步定稿。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的技能,逐级递升英语写作水平。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

1.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很少有自由写作的机会。在学英语语音时,教师非常强调模仿,而在学习用英语写作时,却很少人认为模仿会有效。实际上,在写作时,同样应提倡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语句排序、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答案重新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2.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限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近年来,高考中的“看图作文”类型的“书面表达”考题实际上即属于引导写作的范畴。

3.自由写作(Free writing)。在这一阶段,教师每天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 favorite...等),让学生写。需要说明的是,开展这种活动最好要求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自由写作本子,定期上交教师批改。这样写过后,学生可对照检查自己前边的写作,看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4.继续写作(Continuous writing)。教师定一个大题目(或起一个开头),要求学生每天课余写一部分内容,就像电视连续剧那样,续写不断。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评选,对优者予以鼓励。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第一次写要列出写作提纲,让教师过目,以后天天按这个提纲写;对违反规定搞突击完成任务者要给予批评。

◆修改阶段

修改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具体有三项内容:1.自拟思考题;2.教师面批;3.对照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编写的《修改要点(Trouble & spots)》,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多层面的修改。

学生的英语写作应由教师审阅和评价。英语教师在审评前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评判标准,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不应把重点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而应放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上,看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等。不可仅判个分数,还要有评价意见。学生的作文立意好的要表扬,遣词造句精当的也要表扬,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还应坚决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习作以后,一定会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外语写作一般没有一次成功的,一定要进行反复修改,哪怕写一封短信或启事,也要进行修改。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一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二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有关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四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对于文章的评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文经教师审阅后,学生还要继续修改。修改后鼓励学生自我打分(否定前一次教师的给分),并将习作返回教师,教师则按新的分值提出更高的修改要求。如此往复,直至达到师生双方共同认可的作品和分数。这样,学生虽然写的是一篇作文,但是反反复复练习的机会很多,而且每循环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较之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文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学生所写的文章,是从其他有关材料分析、选择、归纳出来的,能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文字也比较容易达到规范的程度。采取反馈和同伴间互相阅读作文的方法,也可以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通过批评性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他们时刻留心语法及用词错误,写作时开始想到的是读者。学生作文经教师审阅、面批后,修订工作是通过个人作业和集体活动相结合进行的。这种做法能使学生学得更深、更广,而且更活。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辑、审校能力和组织、归纳总结能力。

(四)、注意要点

首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必须运用测试手段。教师在组织考试时,一定要加上“书面表达”这一项内容来测试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所谓的测试的“客观性”,为了改卷省力,有时删去英语写作这一项,这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选择题做得好,却不见得会写文章。

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写作,而应该积极地记背英语单词和习惯用法,注意平时积累,指导并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多背诵(至少要熟读)一些精彩文章,特别是经典原著片段,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学生遭遇“词不够用”或“词不达意” 的尴尬境地时,仅靠查词典写出的短文,准让人如坠云雾,可以说,查词典写作简直就是在冒险。特别是遇到一个有很多意义的单词或一个单词有很多近义词时,单靠查字典就很难确定选词是否正确。其三,教师在指导英语写作训练时,应要求学生着意遵循五项原则:1.意义性,即行文传达的信息应有明确的意义;2.功能性,即作者可以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愿;3.得体性,写文章要根据人、地、时的不同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4.移情性,即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交际准则,避免按汉语习惯硬套;5.流畅性,即词汇、联结、观念表达得自然通顺。

注意力模式 篇3

摘 要:“问题导学”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新模式。2012年秋我县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关于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学习杜郎口经验,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问题导学模式;教案;导学案;课型;实施原则

一、教案和导学案

1.教案和导学案应同时存在,不能因为编写了导学案而不写教案。并且二者应分开编写。

2.教案和导学案的作用和使用者是不同的。现在要求的教案和导学案是对过去优秀教案中教和学两部分的分离、细化、优化。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问题导学”模式各个环节实施的载体、主线,各个环节都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因而导学案的质量至关重要。各校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强化导学案的编写。应避免胡乱照抄其他资料未经审定问题。

三、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型

1.在一堂课中,根据实际可以包括问题导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即同时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也可以一个或几个环节分别成课,例如只有展示提升,或只有自主学习,或同时有其中的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等。

2.对于可细化、小化任务的学科,提倡一堂课四环节联动,穿插交融,当堂有任务,有达成。做到堂堂清。

四、问题导学模式实施原则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应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的集体讲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内容。要把学习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必要时可听录音、看视频。

五、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与进度

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并不是影响教学进度的本质原因。

1.问题导学模式影响教学进度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总认为讲过学生才会接受,所以不分哪些应该讲,哪些不必讲,进行一些无效或低效的重复讲解。

(2)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不会合作探究,无效或低效。

2.克服问题导学模式影响教学进度问题的策略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应以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教学任务完成的立足点,而不是以教师“讲过”“讲清”为教学任务完成的立足点。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培养什么能力,就要经历什么过程。必须放手让学生经历相应的过程,不能怕影响进度而不让学生经历相应过程。通过设置情境和进行示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缩小思维跳跃性,做好学习铺垫,完善小组合作探究机制,最终加快学习进度。

注意力模式 篇4

1 养成阶段肥满度不够,大大影响经济效益

围塘养殖缢蛏经7~8个月养育,规格80颗/kg以上,达到商品要求时可适时起捕。然而,在混养模式下,常常因为肥满度达不到要求,大大影响经济效益。

1.1 水质调节

缢蛏属被动的滤食性动物, 对食物无严格的选择性, 只要颗粒大小适宜即可。缢蛏的主要食料为浮游硅藻和有机碎屑, 常见的硅藻种类有垂轮藻、圆形藻、骨条藻等。

对虾、青蟹、缢蛏混养模式,水质的调控直接响到整个养殖的效益,因为缢蛏喜欢生长在藻类丰富的水域,相对水体的透明度要求低,而对虾和青蟹中、后期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根据这一特点,养殖前期应把水质调肥,使水质呈黄褐色,保持水色的稳定,以满足缢蛏的生长需求,后期把水质调瘦以解决这一矛盾。

1.2 适当投喂人工饵料

人工饵料目前以有机碎屑为主,配合饲料使用不多,大量用人工饵料虽能短时间内加快缢蛏的生长,但一方面易造成残饵过多水质败坏,另一方面由于严重改变缢蛏生活习性,易暴发疾病。建议在浮游藻类不足的养殖中后期,适当投喂人工料,也可泼洒豆浆、鱼糜等,达到催肥的目的。

2 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死亡问题

缢蛏出现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 盲目追求高产,养殖密度过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不能满足养殖缢蛏的生长要求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饵料供应不足,部分缢蛏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或不生长,机体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出现死亡,特别是缢蛏经过繁殖期后,原来瘦弱的那部分缢蛏体质更加虚弱,11月份气温久高不降或突然下降,虚弱的缢蛏便开始出现大量死亡。 (2) 养殖池塘底质条件恶化,也是引发死亡的原因之一。养殖池塘清污不够,造成池塘底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贝类的摄食、呼吸等生理活动,导致生长缓慢、生理机能下降,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缢蛏体质变差、抗病能力减弱,极易发生死亡。 (3) 肥水措施不科学,造成水质败坏,导致大量死亡。在此混养模式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对养殖的鱼、虾、蟹投喂的饲料未能科学定量,大量作为饲料的小杂鱼虾在池塘中发酵腐败,造成养殖水质严重恶化,导致养殖缢蛏大量死亡。

2.1 坚持轮养

让池塘逐步恢复自净能力,避免养殖底质环境老化。缢蛏苗种放养前必须彻底做好翻涂、晒涂、耙平等池塘整理工作,这是提高缢蛏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放养前1周左右进行。清除过厚淤泥,晒塘底,整修沟垄、塘埂、闸门。

2.2 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是决定养殖效果的重要环节,应选择体健、活力好、钻泥快的优质蛏苗进行放养。好蛏苗标准是苗体肥壮、结实、两壳合抱自然,壳厚半透明、壳表青黄色,行动活泼、钻潜力强。要降低放苗密度,根据养殖池塘底质、养殖管理水平,科学合理放苗,一般中等条件的池塘,规格为4 000~6 000粒/kg播苗量90~100 kg/667 m2。

2.3 加强管理

注意力模式 篇5

一、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时机按照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企业扩张;

企业是否越早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发展,就越能体现出特许经营的优势,越能使企业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我们认为并不是这样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采用适当的经营模式,更要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先进的营销战略.同时无论决定采用何种营销方式进行经营和企业扩张,都必须十分了解这种经营方式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抓住时机,发挥其先进性。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模式,是基于特许商拥有了其所特有的并且是驰名的注册商标、商号、产品及服务、专利和专有技术、管理技术、经营模式等知识产权,加盟商则希望利用这些知识产权发展自己企业,由此而形成的特许加盟体系。因此,无论是商品销售特许经营,还是经营模式特许经营,要取得真正的成功,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为基础是不可能的。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体系的依托,特许经营也不能成为企业扩张的灵丹妙药。

为此,我们认为确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扩张的企业,必须把握好采用这一模式的最佳时机。只有当企业具备了自有并且是驰名的知识产权体系,并取得广大受众的认可时按照特许经营的模式进行企业扩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谓时机成熟主要是指企业具备了发展加盟商的条件或者具备了加盟特许体系的条件,这些具体条件是指:

1、  拥有一个信誉良好的注册商标和商号,或者拥有专利、独有的、产品技术等经营资源;

2、  拥有成功的单店管理经验且容易被复制;

3、  产品或经营模式有良好的获利能力;

4、  稳定的、品质有保证的物品供应系统;

5、  有确保特许经营体系正常运转的管理及支持系统。

笔者认为上述条件不可能是在企业注册之初就具备,通常是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并且应按照特许体系的要求有意识的储备,才能够逐渐具备上述条件,进而在条件成熟时才可以开始利用现有条件发展特许体系。反之,如果企业在成立之初并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就肓目的发展加盟商,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能取得效益,也不利于特许者和加盟商的长远发展,甚至可能一开始就将企业拖垮。

二、当企业决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发展本企业时,应为本企业建立一定的法律保护屏障;

现代企业要想进行成功的扩张发展,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是不可能完

成的,尤其对于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发展的企业。因此特许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的法律屏障建设,才更有助于企业有序的发展。

首先,特许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保护制度,从行政管理上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对本企业所有的商标、商号、专利技术进行整理、归档,申请登记注册,对与其有关的合同进行管理等,使企业建立起有序的管理机制。

其次,对相应部门的人员应就有关目前国内国际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培训,并使其能够运用于企业的实际经营中,使企业能够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法律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特许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与法律规范有着十分的密切。因此,特许体系中的相关部门的建设和相应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的体高对于有序发展特许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从特许经营一词的含义中也可看出,特许经营一词的英文是franchise,其原意是授权之意。所授何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正是由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而产生的一种经营模式,  “知识产权”是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等,上述权利是由法律予以严格界定并加以保护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的重要,我国不仅在不断完善相关国内立法,而且在这一领域不断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补充和完善自身法律体系。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下发展特许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企业必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我国的特许经营法律环境还很不完善,尚不足以保障企业在该领域内有法可依。  目前仅有少量规定作为规范特许体系的文件。主要指国内贸易部颁布的《中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特许经营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连锁店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尚不足使企业的发展完全有章可循。但这并不是说目前作为特许体系中的企业没有法律可以遵循,而是注重对现存的法律、法规加以适用,主要是对《合同法》、《商标法》及实施细则、《专利法》及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及实施细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些法律虽很少有针对特许体系的特殊规定,但只要能很好的适用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也足以使特许体系能建康有序的发展。

当然对于那些由于法律规范的滞后性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则建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调整,并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机构设置。

当前,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能顺利采用特许模式发展起来,甚至出现了企业经营状况下降的情况,我们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法律保障机制不建全,经营中遇到一些问题不知如何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如:

(一)特许环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  特许经营关系如何确立,合同如何签订;

2、  如何确定特许经营中的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具体即商标、商号、企业

名称、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和服务规范(标准)等的许可使用和保护。

(二)特许经营各方在履行合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特许经营各方负有何种守约义务;

2、  特许各方可能遇到的何种违约情况:一方违约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是加

盟者拖欠各种费用、擅自进货、扩大商标的使用范围等等;双方均违约的问题。

3、  正常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在发展较好的特许企业

中,虽然有些特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为顺畅,但当其加盟店准备开设第二、第三家甚至更多的加盟店时,也常会遇到如何约定商标的使用进间和合同效力的问题。

(三)特许合同终止后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合同终止后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合同在非正常终止后的善后处理问题,其中无形资产的回收及有关费用的清缴的问题。

上述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困扰着特许企业和加盟企业,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前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求企业内部的专门法律部门对现行法律的规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掌握有关特许经营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诸如特许经营者如何保护商标专用权、何为驰名商标、如何申请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独占许可与普通实施许可的区别,如何限制受许人对商标的使用;对商号还应了解连锁店登记管理有关规定,适用什么样的法律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问题;关于著作权,在特许经营中哪些文件资料受著作权保护;关于专利权,主要了解专利技术的后继改进的专利权归属问题及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普通实施许可如何区分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企业对特许经营上述法律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且由专业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才能具有初步认识

和解决上述困惑能力,才能使特许企业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签订完善严谨的特许合同是特许企业迅速扩张的重要保障;

合同是联系特许企业与加盟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由于目前国际和国内对特许企业的约束通常是通过合同进行的。因此起草和签订一份完善严谨的特许经营合同对于特许商和加盟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所做与现实的要求相距甚远。我们在法务实践中发现一份国内的特许合同经常简单到只有几页,而这几页内容往往只是描述了一下特许商所拥有的某些驰名知识产权,同时需要加盟商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一些简单的内容。然而,特许经营是一种凝结着众多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的经营模式,是绝对无法通过这样简单的条款就能保护的。而这几页的内容根本无法函盖特许经营所可能涉及到的诸多法律问题。很多企业也正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通过合同对本企业进行保护,从而在无意中使本企业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方面国外的特许经营业为我们做了很好的例证,一份普通的国外特许合同,长达几十页,合同内容详细,条款设计合理而严谨。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一份长篇的合同就能达到使企业避免诉累,避免纷争,而是说一份完善严谨的合同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企业之间为确定权责进行无止境的纠缠,而使企业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各自的权利,从而使特许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一份完善的特许经营合同应该包含如下内容,才能称的上较为完善:(1)当事人;(2)序言;(3)定义条款;(4)特许经营授权条款;(5)商号使用条款;(6)特许区域和特许企业所在地;(7)特许连锁总部的经营指导及技术援助;(8)广告促销条款;(9)特许费用条款;(10)特许企业筹办条款;(11)质量控制条款;(12)财务监督条款;(13)消费者投诉条款;(14)商标使用条款;(15)专利使用条款;(16)商业秘密保护条款;(17)限制竞争条款;(18)合同变更条款;(19)合同解除条款;(20)合同转让条款:(21)不可抗力条款;(22)违约责任条款;(23)合同终止条款;(24)合同的法律适用条款;(25)争议解决条款;(26)当事人认为需要的其他条款;(27)当事人签章及合同签订的年月日。

笔者认为完善、严谨的合同对于保障特许双方的权利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防止加盟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明,难以监督的情形,但任何一个合同都无法避免违约的出现。

注意力模式 篇6

一、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是构建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知识。那么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否学会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学生有没有学习的需求?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张的生本教育的观点也对我们有很深刻的启发,郭教授认为: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所以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

任何人都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的,可以说我们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是落实主体教学的基础,否则构建主体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是天方夜谭。

二、要从方便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因为教师在备课环节缺乏设计、缺乏思考造成的,若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许多的老师把课上45分钟全部占有,学生没有反思、消化、吸收的时间,怎么能说是让学生理解了?许多的教师加班加点地补课,学生几乎没有可以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同样是不相信学生的表现。怎样能让学生涉猎更多的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这才是老师、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我们知道勤能补拙,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学生的勤补教师的拙。

三、要给学生提供活动和思考的机会。

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探究,其前提是教师必须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环节、设计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高深的研究,而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来龙去脉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也可对相关知识的结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进行探究;对于探究的具体方式,不同的学科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设置探究方式。如: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综合实践等。因此,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把黑板让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讨论的机会让给学生,把思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有发现的机会,让学生有归纳的机会。

四、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向我们说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向我们说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为我们采取分层教学的做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学生探索与成长的园地。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容纳争鸣性的观点。在课堂上,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辩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五、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应该是没有错的,但是作为一个有教育理论知识做支撑的专业教师,也像许多家长一样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甚至会误人子弟的。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思考、消化、吸收的结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反复讲解获得知识是被动地接受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一个过程,所以在學习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形成,没有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由注重教师预设向注重课堂生成转变。预设的问题是教师为了好教而设置的,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才是来自学生主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初中语文学科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对关于托尔斯泰眉毛的描写一段,有的学生就质疑:为什么两道眉毛也值得这么投入地描写?教师惟有因势利导,把这些产生于学生头脑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解决掉,才算是比较好地处理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重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的问题,其实是对主体思维创新的尊重。但是在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观念下,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很容易被教师扼杀。

注意力模式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及江西省心理康复中心心理门诊就诊的初诊患儿,均明确诊断为ADHD。入组标准:(1)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制定的ADHD诊断标准,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均诊断为ADHD;(2)年龄在7~15岁之间,汉族;(3)IQ≥80(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法);(4)就诊前1周内未服用其他精神类药物,如利他林等;(5)所有患者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6)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其他任何精神障碍史,近2周无急、慢性躯体感染史,近2个月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入组ADHD患儿102例,其中心理干预组33例,药物干预组35例,综合干预组34例。干预3个月后随访到完整资料的病人共85例,其中心理干预组病例27名(男22名,女5名,脱落率18.18%);药物治疗组病例30名(男24名,女6名,脱落率14.29%);综合干预组28名(男25名,女3名,脱落率17.65%)。除药物干预组1名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上腹部不适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适。3组病例间的年龄、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经济、教育状况基本相似。

1.2 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应用单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

1.2.1 心理干预组

主要参照苏林雁[4]描述的行为治疗方案,结合Barkley[5]总结的针对ADHD患儿学校行为干预的8项原则,根据目前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矫正治疗理论,对ADHD患儿进行行为矫正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首先在治疗前确定好行为治疗的靶症状,选择核心症状或严重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目标。确定好靶症状,明确治疗目的后,在具体实施治疗中使用正性强化、处罚法、消退法、代币法,根据患儿情况安排不同的治疗进度。每周治疗2次,每次40 min,8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为期3个月。整个治疗过程主要由专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指导,家长和医生共同参与。

1.2.2 药物干预组

单纯采用哌甲酯(Ritalin)治疗,分为每日早、中午2次口服给药,由小剂量开始,根据体重不同治疗剂量每天10~25 mg,每周使用5 d,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停药。治疗前检查脑电图、心电图,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第1.5月及第3月复查。疗程3个月。

1.2.3 综合干预组

在使用哌甲酯治疗的同时采用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同上述两组,疗程3个月。

1.3 心理评估工具

1.3.1 持续注意测验

使用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视听觉注意测验,记录CPT错误数、CPT漏报数、CPT反应时间。

1.3.2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

使用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记录以下指标:(1)完成分类数;(2)持续性错误数;(3)非持续性错误数;(4)概念化水平百分数。

1.3.3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Chinese Wechsler Intellingence Scale for Chileren, C-WISC)

使用龚耀先修订的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6]作为智力评估工具,只记录注意/不分心因子(freedom from distractibility, C因子)指标用于评估被试儿童的记忆和注意力因素。

1.3.4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7]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评定ADHD患儿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该量表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ADHD筛查及治疗效果评定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患儿治疗1.5个月及3个月后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的减分率评定精神症状治疗效果。减分率=[(治疗前量表评分-治疗后量表评分)/治疗前量表评分]×100%。疗效判断分级:减分率≥60%为显效,减分率30%~59%为有效;减分率<30%为无效。

干预前与干预后使用以上心理评估工具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测试。

1.4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的统计方法有配对t检验、F检验以及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持续注意测验结果

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PT错误数、CPT漏报数、CPT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92,5.925,8.345,P值均<0.05);药物干预组CPT错误数、CPT漏报数、CPT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11,6.335,7.656,P值均<0.05);综合干预组CPT错误数、CPT漏报数、CPT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24,8.668,7.362,P值均<0.05)。见表1。

注:与干预后比较,*P<0.05;与综合干预组比较,△P<0.05。

2.2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结果

干预后心理干预组WCST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0,5.194,4.840,-5.917,P值均<0.05);药物干预组WCST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90,7.637,6.068,-5.111,P值均<0.05);综合干预组WCST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8.430,6.843,-5.540,P值均<0.05)。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综合干预组比较,△P<0.05。

2.3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检测结果

3组患儿在干预后C因子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33,-8.703,-10.125,P值均<0.05)。见表3。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综合干预组比较,△P<0.05。

2.4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评定结果

干预1.5个月后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精神症状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经秩和检验,不同干预模式的改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显示,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心理干预组(P值均<0.05)。见表4。

干预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精神症状的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经秩和检验,不同干预模式的改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显示,心理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综合干预组(P值均<0.05)。见表4。

3 讨论

CPT测试可有效地将ADHD与正常儿童区分[9],也常作为对ADHD患者治疗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判定手段。CPT错误数反映被试的冲动性,漏报数反映被试的注意缺陷,反应时间测量儿童对视听刺激反应认知的加工速度及动作反应速度和手眼耳的协调能力[10]。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对ADHD儿童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发现,CPT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能达到与药物治疗相同的效果,而综合治疗模式对ADHD儿童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与王荣等[11]的报道一致。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是一种对认知功能检测比较敏感的工具,是反映前额叶执行功能比较敏感的神经心理测验,主要是评估学习能力和工作记忆中的抽象分类能力、概念形成与转换能力,其中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是2个重要的指标,能反映被试者固守原来的标准、错误纠正能力低、认知灵活性差及分心的情况[12,13]。许多学者研究发现,ADHD儿童WCST检测较正常儿童差,本研究发现,3种干预模式对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在干预3个月后发现,心理干预能够达到和药物一样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持续视觉注意、认知转移、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形成以及各种认知功能的协调控制。而综合干预模式对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最佳。

C因子作为考察注意及记忆力的一项指标,其主要负荷的测验为数字广度、算术、编码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ADHD患儿认知缺陷的某些特点,如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的水平及抵制分心和言语性工作记忆等执行加工过程。本研究中的3组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C因子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以综合治疗组的改善最为明显,这与CPT、WCST测试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一致,可见综合干预模式对认知功能各个方面的改善作用均较其他两组干预模式好。

行为治疗从原理上来说是使ADHD患儿根据外界环境(如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态度)信息的反馈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使精神症状得到改善。孔德荣等[14,15]使用心理干预对ADHD患儿进行治疗发现,心理干预对ADHD各亚型患儿的认知功能均有肯定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比药物治疗更为理想。儿童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发展可塑性,行为治疗能促进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改善前额皮质-纹状体-去甲肾上腺通路功能,从而改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具有稳定情绪、增加注意力,改善ADHD儿童冲动、多动及注意缺陷症状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分析,行为治疗的原理与生物反馈治疗原理有相似的地方。蒋苏华、姜荣环等[16,17]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对ADHD儿童进行治疗,患儿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均有所改善。可见除药物外,心理、行为治疗对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

为评估认知功能改善的外部效度,本研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对3组ADHD儿童精神症状的变化规律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治疗模式下ADHD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精神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且与认知功能的变化相一致。可见,本研究采用的3种干预方案对儿童ADHD的治疗均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目前ADHD的具体发病机制未明,本研究也未能阐明ADHD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但以Wilding[3]为代表的学者们的观点认为,ADHD外显的精神症状是由认知功能缺陷所引起,则可认为心理药物干预以及综合干预是通过改善ADHD患者的认知缺陷从而达到控制其精神症状的目的,至于这些干预方法改善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具体机制则需进一步阐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同干预模式对ADHD患儿的精神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Conner's问卷显示单纯心理干预组患儿在干预1.5个月后症状改善不如其他两组明显;在干预后3个月时,效果与药物干预组相似。可见单纯心理干预模式对精神症状的控制作用较缓慢。而单纯药物治疗模式虽然对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改善与心理干预模式相当,且起效较为迅速,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药物干预组ADHD患儿的副作用表现较为明显,有1例患儿就因药物的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且哌甲酯对改善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远期疗效不明显,尤其对改善注意力的效果不明显[18]。而综合干预模式起效迅速,无论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还是精神症状的改善,都要优于其他两组。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药物干预的副作用[19],因此该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好。从这些方面来说,综合干预模式应当是ADHD理想的治疗模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注意力模式 篇8

由于产学研联盟涉及到多个主体,涉及到多方利益,要保障产学研联盟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机制做保障。产、学、研合作诸要素,有学者总结为“三源四机制”。主体源————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基础。其中高等学校是中心主体,科研机构和企业是结构性主体,政府是协调与导向性主体。动力源————产、学、研合作的驱动机制。产、学、研之所以能合作,是因为高等学校、产业界、科技界有各自的优势,能够通过合作达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制度源—一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导向机制。产、学、研合作要顺利进行,需要内外一系列机制来保障。具体包括:决策管理机制,指决策管理的组织设置、问题与目标的确立、解决问题方案的实施、组织运行的综合评价。保障与激励机制,指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制度、经费、利益的保障。运作与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寻找最佳结合点,使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巩固和发展。调节、平衡、约束机制,主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调控、法律法规的约束、合同协议的规定,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偏差。

二、企业在产学研联盟模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产学研联盟的建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企业由于具有贴近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方面的优势,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市场现在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从而有利于在产学研结合中正确把握研发方向。高校、科研机构虽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对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方面可能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企业尽早的提出,并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进行把握。因此,产学研结合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最佳组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产品规格、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注意产品设计时的工艺性,符合企业的生产设备的工艺要求,然后寻找合适的、有相关产品开发经验、技术力量雄厚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战略联盟。

2. 企业要有长远的目光,坚持双赢原则

不少企业,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在与高校、科研机构寻求合作的时候,仅着眼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单纯为了引进而引进,不注重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培养。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把产学研结合作为自己的战略来研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方式逐步深入,最终使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产学研合作中经常出现因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产生冲突。一般在产学研合作的初期,双方可能很容易就能达成一定的协议,但随着合作项目的进行,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近时,常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双方的矛盾使其分道扬镳,或某一方独自干,或另寻其他合作者。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企业不仅不能赢得应有的利益,还可能由于内部人员的流动而导致更大的利益损失。所以,各企业在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一定要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一方面在合作初期就制定有关利益分配的原则,签订协议;另一方面,如果在合作中出现问题,也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相互协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局限性,采取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的模式选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创新意识薄弱、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研发投入很小,企业新产品研发缓慢,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成长潜力,这将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如何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做到为我所用,弥补自己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灵活性通过其他更快捷的方式获得技术支持:一是对于没有能力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引进现阶段所需的技术成果,实现技术转移。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技术成果,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技术成果交易会、产权交易中心等)充分了解这些技术成果的特点和性能指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想要的技术成果,采用买断使用权、技术提成、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与高校、科研机构达成协议,实现技术转移。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不需要前期投资,技术成果拿过来就可以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二是对于一些并不是走在技术前沿的中小企业,而是在传统行业中需要的技术创新,可以利用已存在的但并没有被使用的失效专利或者已经不再受产权保护的准公共产品进行二次创新和研发。相对于技术转移来说,这是一个更快、更便捷、更经济的方式。据统计,我国有22万多件失效专利,被称为“沉睡的宝库”。中小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专利和准公共产品的情况,加以利用。另外,企业还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二次创新和开发。

三、高校在产学研联盟模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投入产学研联盟

作为储存、传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大学,其根基是教学和科研,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如果动摇了教学和科研这一根基,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无源之水。一方面有些高校漠视社会的实际需求,完全与社会脱钩,为办学而办学,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猛增,有些地方高校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地方需要什么,就短平快上什么,导致供给的各类型人才严重失衡,质量不高。更为严重的是,产、学、研合作成功将导致产业急剧壮大,由于企业本身对于经济利益的最大追求,会侵蚀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导致大学理念弱化,大学精神丧失。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把大学愿意承担社会机构付钱的任务,看作是学术弊端的根源。因此,大学在参与产学研联盟的构建中,应始终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将获得的经济利益投入到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上,从而改善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更好地参与产学研联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实现双方的利益。

2. 高校应根据自身类型合理分工,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各有侧重

高校与企业一样,也有其职能分工,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重点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其在产学研联盟中的不同分工和应该扮演的角色,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技术项目,瞄准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瞄准国有大中型企业,忽视了众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忽视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盲目扩大自身科研能力,影响产学研效果,造成双方不必要的损失。

重点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应投入基础性研究和大中型企业的项目需求研究。一方面大中型企业需要处于技术前沿的高新技术,而且大中型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可以保证产学研联盟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重点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大项目、大合作,拥有普通高校无法比拟的实力。而地方高校财力、物力均比较有限,不适于从事技术层次较高级别的研究工作。地方高校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创造最大的科研辐射效应。此外,地方高校也拥有其独特优势,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更容易与地方产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将“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作为其办学宗旨,把产学研联盟建设的重点放在与当地中小企业的结合上,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依托其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成效,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四、强化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对产学研联盟的重要作用

有学者在考察美、英、德、日四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时指出,政府主要起以下作用:委派或组织专门机构予以支持;通过政策性立法予以支持;以科技计划对产、学、研项目予支持;设立基金,拔出专款予以支持;开辟多种信息渠道,鼓励科技人员交流予以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产、学、研合作予以保证和支持。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主要充当三种角色:引导者,政府通过舆论宣传倡导、运用经济、法律、政策手段来引导产、学、研合作;推动者,运用政策法规影响,利用财政资助,设立科研基金,对一些科研项目重点资助;协调者,主要提供数据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咨询。在产、学、研三方中作好调查研究,在产、学、研合作中穿针引线,起“红娘”作用。

随着政府、中介公司和金融机构加入到产学研联盟中,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具有生机和潜力,产学研联盟正逐步朝运作规范化、目标市场化方向发展。政府对产学研联盟起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各种资源在合作过程中的配置。中介公司提供市场需求的信息和渠道,细化分工,构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桥梁,更加细致地研究产学研联盟的可行性,起到“润滑”和“搭接”的作用。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保障产学研联盟的顺利、持续进行。由此,有人说,产、学、研已经变成官、产、学、研、中、金、等众多主体之间合作的更广泛、更复杂的结合方式了。

总之,产学研联盟已经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使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各个团体相互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和政府关注的事情,也成为了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更多的科研人员和高素质人才的加入,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必将出现与以前大为不同的局面。但是,产学研联盟还处于探索阶段,要走的路还很有很远。既然经济发展大集团中加入了高校、政府等负有社会责任的团体,因此,产学研联盟应更加注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避免社会利益的破坏。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企业应密切联系政府、高校以及环保部门,避免出现粗放型增长,产学研联盟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认知,不接受对环境、人文、资源等社会资源有严重破坏的合作项目,更加注重实现经济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的大规模系统协同作战,树立“绿色发展”作为产学研联盟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雪原.产学研联盟模式及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64-67.

[2]刘众.合理定位探索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5,(9):144-145.

[3]周颐.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产学研结合[J].商场现代化,2008,(10):352-354.

[4]李志强.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8):97-103.

注意力模式 篇9

1 状态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注意事项

1.1 带电作业的注意事项。

状态模式下变电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对变电检修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带电作业的情况下, 变电检修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那么在开展变电检修工作的过程中,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委派专门人员来对变电检修工作进行监护, 其变电检修人员应当是具备岗位资质的检修人员, 并且是在通过规程考试合格后经过模拟培训练习的人员, 方能够从事带电作业的工作。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检修人员应当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实际变电检修过程中, 监管人员应当严格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全面检查变电检修的质量, 针对出现不良状况的检修工作应当立即令其停止, 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 以保证变电检修的可靠性, 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关变电检修人员应当注意的是, 坚决不允许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开展带电作业, 从而减少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在实际变电检修工作中, 所采用的带电作业专用器具应当满足状态模式下变电检修的实际要求, 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变电检修的规范来执行变电检修工作, 切实提高变电检修的作业效率。

1.2 接头发热的处理。

在变电检修过程中, 相关检修人员应当加大对接头发热情况的重视, 并积极做好科学化的处理, 从而切实保证变电检修的质量和效果。在出现接头发热的情况时, 相关检修人员应当及时对接头外部情况进行查看, 明确掌握过热点的最高、最低负荷流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分析, 从而了解接头的损坏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检修过程中, 若发现软母线接头出现发热情况时, 应当及时清除导线以及烧伤疤痕, 将其进行磨平处理后, 彻底清理线缝以及线夹内部的氧化物并对金属碎屑进行清理, 进而采用标准的螺丝紧固工艺对接头进行处理。针对硬母线接头发热且烧伤比较严重的, 应当更换新的铜、铝排, 以确保接头发热问题能够得以有效的解决, 切实提高变电检修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3 预防设备热故障的处理

1.3.1 确保金具质量的良好。

依据需求对优质的金具产品进行选择, 其动热稳定性能和载流量必须满足设计的相关要求。设备线夹可采用铝、铜扩散焊接工艺的铜铝过渡产品, 避免对伪劣产品的使用。

1.3.2 防氧化措施。

设备接头的接触表面, 要求进行有效的防氧化处理, 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凡士林, 目前可替换为电力复合脂对其防氧化措施进行处理。

1.3.3 紧固压力的控制。

大多数检修人员认为, 接头连接螺栓应越紧越好。然而, 铝质母线的弹性系数并不高, 螺母的压力超过一定压力值时, 材料的接触面就会变形隆起, 减少了接触面积使接触电阻有所增大。为此, 紧固螺栓时, 不能拧得太紧, 有条件的情况下, 采用力矩扳手对其进行紧固, 避免过大压力的施加。

1.3.4 运行监视。

设备运行过程中, 作为运行值班人员, 必须定期的对接头发热情况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 通过观察都能够对连接点过热状况进行确定, 如连接点过热, 其金属光泽会失去等。

1.4 接地引下线的维护。

对外观检查工作进行加强, 发生锈蚀情况时, 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从接地引下线地面以下30cm至地面以上50cm, 依据相关的范化要求, 对相等宽度的黄绿间隔条纹漆进行涂刷, 促使防锈强度的不断增强。对于接地引下线的连接情况, 可以运用接地网与接地引下线与的直流电阻值进行确定。测量过程中, 地中往往存在人工电场和自然电场, 这些电场的干扰较大, 消除干扰必须进一步加大电流, 所以应借助直流伏安法, 电流的增加为10A。值得注意的是, 继电保护二次接线盒接地的引下线连接必须完整, 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另外, 当配网的中性点不接地时, 电缆头的接地线就要通过零序CT的铁芯内部, 如果连接发生错误, 运行人员要掌握该电缆接地的信号就十分困难, 此时故障就会不断延续, 从而造成电气火灾的严重现象。所以要依据操作规范, 有效的确保连接和安全, 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2 状态模式下变电检修技术的应用建议

在状态模式下进行变电检修的过程中, 应当在明确变电检修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 加强对变电检修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 充分认识到变电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和逻辑性, 促进变电检修工作的顺利执行。此种情况下, 对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岗位综合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那么变电检修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结合变电检修的实际需求, 掌握合理化的变电检修技术, 并在实际变电检修工作中将其进行有效的落实, 切实保证变电检修的质量和效果, 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做好变电检修技术的管理工作, 为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检修工作的顺利执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从整体上推动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3 结论

从宏观层面来看, 为社会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服务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并且该目标在推动电力企业自身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状态模式下变电检修工作中, 相关电力企业应当立足于全局层面来采取合理化措施, 以维护变电检修工作的顺利执行, 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相关变电检修人员也应当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检修技能, 在保证电力设备完好率和稳定运行的状态下, 为社会提供可靠地供电服务, 切实提高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林平, 陈琳, 刘娟.浅析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的技术注意事项及建议[J].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5.

[2]庞建华.状态检修模式下的变电检修技术注意事项与建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3]彭玉琢.浅析变电检修的技术注意事项及建议[J].广东科技, 2012.

注意力模式 篇10

一、档案接收形式

(一) 移交方式。一般来说, 档案的接收和管理有以下两种模式:1.在线模式。指得是依托网络对档案进行编制, 或者实时把电子档案上传到网络中, 能够保证档案移交的实效性, 但编制档案的单位必须能够上网, 普及范围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且难以保证档案的隐秘性, 档案编制工作的效率较低。2.离线模式。简明扼要, 就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编制档案, 此种模式能够保证档案编制工作的效率, 普及范围广, 档案隐秘性高, 但档案馆无法掌握档案编制的实时情况。

(二) 软件模式。通常情况下, 接收档案的软件有以下两类:1.具有统一性的档案编制软件, 当前, 几乎所有的档案编制单位在编制档案时都采用了计算机软件, 如果档案馆在编制档案时统一进行, 在技术上, 能够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实施一致性的检查措施, 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编制档案的软件不但应该保证档案编制的质量, 而且应该尽可能为编制人员提供方便, 以扩大电子档案接收的使用范围。

2.不具统一性的档案编制软件, 在编制软件的过程中, 往往会生成不同的电子文件, 为了兼容这些电子文件, 需要应用能够统一收集档案的软件, 把档案编制过程中生成的电子文件收集起来, 并转化为相同的格式, 比如, PDF这一格式。或者, 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 使其成为电子档案时, 软件需要具备接收档案的目录, 以实现电子文件与目录之间的链接。此种模式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但扫描、文件转换等环节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三) 电子档案的组卷方式。1.根据工作组电子卷。这种模式不用对案卷进行区分, 可以直接根据归档目标, 让档案成为电子包, 在日后查询档案时, 能够充分应用查找电子文件的技术迅速找到所需文件, 具有快捷性。2.根据案卷组电子卷。这种组电子案卷的方式与传统纸质档案组卷方式一致, 能够把卷内的电子文件和目录逐一对应起来, 具有查找方面的优点, 但工作效率不高。3.工程+案卷组电子卷。统一应用一种编制电子档案的软件, 能够按照工程的单位, 自动生成相应的电子卷, 软件中增加了能够根据案卷的形式进行组卷的功能, 只要案卷相关信息填入, 就能应用选择电子文件的方法生成卷中的目录, 把这些档案移交至档案馆时, 能够提供格式为xml的标准文件, 此文件会自动进入档案馆相关的办公、业务系统中, 能够自动生成项目级、工程级、案卷级的目录, 使办公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四) 电子签章。自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中, 在电子档案接收、电子签章等方面提出了明显的要求, 接收电子档案的同时需要同步接收电子档案, 而且电子档案中必须应用电子签章的技术, 注重CA证书的使用, 以保证文件的合法性。当前, 住建部已经把电子行业的电子认证平台搭建起来, 以保证国内建设行业相关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应用CA证书的通用性, 从而使企业的成本得以降低。

二、接收电子档案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为了保证接收电子档案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软件系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软件系统应该保证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二是各个档案管理应该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 合理选择应用离线或者在线模式。三是在与软件公司合作的过程中, 应该对其签章效率、接收电子档案的经验等。四是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三、电子档案工作具体工作

各个档案馆的办公、业务系统存在差异性, 在接收电子档案时, 相关软件的接口应该具有开发性, 可以接收格式为xml的文件, 可以把接收到的文件导入原有系统, 使系统兼容性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为了保证接收电子档案的工作顺利进行, 系统应该包含以下一个:

(一) 网上注册的系统。在工作开始之前, 在网上填写、报送相关工程的基本信息, 并向原有系统提供这些信息, 以便于自动著录项目级、工程级的相关信息。

(二) 电子档案的编制和移交。编制电子档案的软件不但应该接收相应的软件, 还应该把各个部门、工程需要的资料完成, 在使用时, 应该具有便捷性、智能性、先进性、扩展性、实用性等优点, 为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

把电子档案组卷、著录、移交的功能添加到编制电子档案的软件中, 并保证数据之间的共享性, 形成的电档案应该包括项目级、工程级、案卷级、文件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该软件还应该具有对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进行统一检查的功能, 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 电子档案接收、审核与完善。电子档案的设备端也应该具备对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进行统一检查的功能, 保证电子档案的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同时, 该设备端还应该具备补录功能, 最大限度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为日后电子档案的使用提供方便。

四、应用实践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明确指出, 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提交的同时, 需要一起移交电子档案, 而在这规范实施之前, 部分城市已经在电子档案接收工作中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 辽宁鞍山市城建档案馆比其他单位先使用了住建部的电子认证平台, 在电字档案的接收工作中, 充分应用了电子编制软件, 让项目级、工程级、案卷级等文件移交工作得以实现, 有效提高了各项档案工作的效率, 在电子档案接收方面进行了探索,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结语

总之, 为了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 构建高效的档案接收模式极其重要。因此, 相关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电子档案接收工作中的要点,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管理水平, 保证工程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莉.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探析[J].工程与建设.2015 (04) .

注意力模式 篇11

1 问题链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不能杂乱无章。

这是问题链设置最值得重视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方能显示出“链”的特性。这个“链”就是线索,就是思路。学生可以摸着“链”去学习,以“链”为载体,达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学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一系列问题:苏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形势?针对这种形势,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然后过渡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接着设置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该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该政策?该政策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实质是什么?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而引起的问题看,其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从而联系到经济政策的调整,即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有哪些?实施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该政策?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得到长期的贯彻,从而引出:斯大林是如何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如何?他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备了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体会和教训?等等。

2 问题链中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直观、表象到理论、本质。

在问题链导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尽快明了问题的内容和指向,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以保证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研究中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论从史出,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分析启蒙运动中卢梭的思想主张时可以先设置直观的感性材料:“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哪些主张?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①天赋人权。②社会契约论。③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考虑到学生认知的综合性,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许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课前积累的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考虑学生认知的这种综合性状态,使提问具有生动的基础和生长点。

3 问题链中的问题须注意其合理的横向联系,这是形成问题链的有效途径。

横向联系主要指同时期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如同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概况;也指同时期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如近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比较。这种做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尤其是复习课。如在高三二轮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概况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几个问题来形成问题链: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如何?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怎样?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④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如何?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就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全面了解春秋战国的史实。

4 问题链中的问题须注意其合理的纵向联系。

纵向联系主要是指历史学科知识间在时间先后上的联系。按照这种思想,历史事件被连成一条线。如在复习《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链: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如何?这样的设问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情况,对加深理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深刻内涵起了重要的作用。

注意力模式 篇12

一、从卖内容到卖注意力

卖内容其实就是发行的定价, 是传媒最原始的赢利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媒体负定价甚至免费发行的情况下, 这块收入在传媒整体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

我们知道, 传媒业最大的一块收入其实来自于“二次售卖”。正如莫斯可在《传播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所指出的, “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 然后将他们移交给广告商的过程。大众媒介的节目编排是用来吸引受众的, 节目编排构建了受众, 广告商为了取得受众而付钱给媒介公司, 受众于是被转交给了广告商。媒介产业为广告商生产了受众, 而且是符合广告商需要的特定的人口学特征的受众。”换言之, 大众媒介通过“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 来制造广告商想要“购买”的观众;这些观众被建构出来, 又被转卖给广告商, 以投入消费市场。

当今时代, 由于物质财富的日益丰裕和信息的爆炸, 注意力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注意力的稀缺性导致了它可以转化为财富。“随着信息的发展, 有价值的不是信息, 而是注意力。”

大众传媒的二次售卖卖的就是注意力, 而不是信息产品本身。传媒吸引注意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广告的价格, 传媒的利润主要来自这里。

二、从卖注意到卖影响

衡量一个强势媒体的标准, 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发行量有多大, 而在于它的影响力、权威性、专业素养、媒介操守等等, 在于它在影响什么人。瑞士的《新苏黎世报》发行量只有13万份, 但是它却被列人世界十大报纸的行列。美国1400多家报纸中, 3%的威望很高的报纸 (40多家) 所占广告额为所有报纸的40%。

因此, 虽然从理论上讲, 发行量应该等于影响力, 或者说发行量大的报纸影响力才大, 但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家报纸做到了这一点, 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

目前, 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参照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发行量、主动阅读率、传阅率。这就告诉我们, 传媒产业的赢利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受众注意力量的积累, 更应该专注于这种注意力质的提升。也就是说, 媒介要想在广告领域中生存盈利, 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介, 广告额和广告收费标准的多少, 取决于它对多少、什么样的受众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力, 而仅仅是受众注意到了, 那实际上等于是无效广告。媒介企业在市场中的收益和经济效益如何, 不取决于注意力资源得到了多少, 而取决于它的影响力的大小。传媒竞争的实质是凝聚在传媒上的受众注意力质量的竞争, 也即传媒影响力的竞争。

三、从卖影响到卖参与

时下, 类似央视《非常6+1》这样的电视短信互动节目已经成为一股潮流。短信互动类栏目不但数量多, 而且涉及面广。大型选秀节目、一些特别节目、重大体育赛事, 比如欧洲杯、亚洲杯、奥运会, 元旦、春节晚会, 都会形成观众发送短信参与节目的高峰, 形式包括短信投票、抽奖、竞猜、提问和反映意见等。随着以短信互动为特征的电视节目的出现, 一种新的赢利模式产生了:电视台制作播出节目, 鼓励观众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积极参与;随后, 电视台一方面从广告商那里兑现观众的广告价值, 另一方面, 又与服务商一起分享观众参与的利润。在这种模式下, 电视台不仅将受众卖给了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商, 而且卖给了新兴的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在这里, 受众参与成为一项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近来一些新推出的节目, 几乎无一例外地设计了观众参与环节, 尤其是综艺游戏类节目, 几乎都利用了“短信参与”形式吸引观众参与。据悉, 有几档名牌综艺栏目每期节目的手机短信收益, 已经超过其广告收益, 成为赢利大项, 也为服务提供商带来优厚的分成。

总结以上内容, 用形象的语言来说, 传媒产业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卖内容”;二是“卖广告”;三是“卖短信”, 其实质都是围绕着传媒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来作文章的。从注意力到影响力到行动力, 从关注到理解、记忆再到行为参与, 传媒对于受众的影响力逐步加深, 其赢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在现实的传媒竞争中, 各种赢利方式需搭配合理, 整体联动, 才能收到较好的赢利效果。至于大众传媒利用已有的传媒品牌从事传播领域以外的业务, 如进行会展、调查、咨询、物流配送、营销等, 包括传媒的资本运作等, 都是传媒赢利的重要方式, 但已超出了本文的论述范围, 这里没有涉及。

参考文献

[1]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第132页

[2] (美) 文森特·莫斯可著, 胡正荣等译《: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第144-145页

上一篇:英美文化英语教育下一篇:碘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