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路径

2024-11-05

解惑路径(共7篇)

解惑路径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珠三角是我国中小企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 该区域中小企业主要是作为国际代工者的角色从事委托生产加工贸易, 涉及技术水准较高的产品生产中需要大量利用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密集资源但是价值增值不大的生产作业部分, 而发达国家的发包企业则专注于价值增值较大的研发和品牌运营阶段。由于珠三角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加工/装配环节, 使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导致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颇高, 特别是资源的数量和价格的高低以及变化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关键性影响;另一方面生产/加工/装配环节价值增值不大、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弱、品牌知名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 从而限制了企业利润的增长空间。

珠三角中小企业普遍具备的这两个基本特征使企业自身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人民币不断升值、物价的持续上涨、新《劳动法》对劳动者利益的保障、各项环保措施的出台、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改变、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趋势等等给这类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企业使用各项资源的成本和紧缺度也大大提高了, 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本就不高的利润。据报道, 2007年, 珠三角中小企业平均综合成本提高了接近20%。面对这一形势, 不少珠三角中小企业选择了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的应对策略、一些企业则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资源使用具有相对优势的欠发达地区, 但这些企业也清楚地认识到以上对策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出路。

那么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拟运用波特关于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 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可行的解惑路径, 以期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建议。

二、珠三角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理论分析及解惑路径

1、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三大一般性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在产业中获得相对较好的竞争位置。因此, 竞争战略的选取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而企业在产业中要获得相对较好的竞争位置, 有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全面控制和降低成本和各项费用确保企业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采取一定的方式为顾客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这些方式有很多, 如设计名牌形象, 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 等等。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专一化战略”是企业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

企业或者在为特殊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 或者通过满足这一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 或者专注于某一方面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的企业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从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多数企业采取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企业通过获取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主要从事委托加工生产服务。由于珠三角中小企业初创和成长阶段具备地缘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等有利条件, 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能廉价地获取生产资源, 加上这些企业普遍重视成本控制, 总成本领先战略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 产业不是静态的, 而是会动态发展的, 因此竞争战略也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时期, 企业可以采用成本领先战略获得竞争优势, 但是当这种成本优势消失时, 企业在竞争中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从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来看, 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变化使它们得以获取有利竞争位置的成本优势在逐步消失, 它们依靠总成本领先战略已无法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基于以上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转变现有的竞争战略促进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 即从总成本领先战略转为差异化战略或专一化战略, 靠特色、专长和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群。

2、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 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内部的产品设计、生产、营销、销售、运输、顾客服务等多项独立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都有贡献, 同时也是构成差异化的基础。而且, 不同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也不同。一般来说, 产品设计、营销销售、运输、顾客服务等活动带来的价值增值远远大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应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来检视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以明确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后, 企业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 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 价值链内部的链结, 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链结关系, 制订一套适当的协调形式。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 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从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它们多数采用“低成本、低利润”的委托生产加工贸易模式, 专注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加工/装配环节, 具有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生产特点, 显性成本低、隐性成本高, 同时研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知名度低、售后服务水平不高, 自然带来的价值增值不大, 导致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低下。基于以上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转变价值增长模式以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具体而言, 就是从长远和全局利益考虑, 从专注于生产/加工/装配环节转向于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和市场开拓。

3、区域竞争力的塑造——产业集群效应

迈克尔·波特认为, 产业集群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 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 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 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 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珠三角中小企业数目众多, 其中同质企业较多, 单个企业多是供产销等职能一应俱全, 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竞合较少, 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基于以上分析, 珠三角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 通过对自身条件和竞争环境的分析, 找准自身的定位, 而不是一应俱全导致资源和精力不济, 从而不能很好的实现利润和价值的增加。在现有的竞争环境下, 珠三角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来实现业务的联盟、转型, 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小结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 结合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自身特征以及所处的竞争环境, 我们认为, 珠三角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 就必须重新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 从低成本领先战略转为差异化战略或专一化战略, 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第二, 从专注于生产转为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的投入, 重新定位企业的价值增长点;第三, 从中小企业的单打独斗转为通过联盟、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整合, 以更快的速度和更现实的做法实现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等.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答疑解惑 篇2

标准只规定企业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 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如果没有做到, 应该怎样?

张宜:规范以技术性文件规定了“光纤到户”工程建设需要执行的技术性条款, 并且从住宅建筑必须光纤到户, 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公平接入, 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 通信设施与土建建设同步实施等方面做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有关政策方面的强制性要求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审图公司、监理公司、住宅建设方严格执行。如果没有做到, 政府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关的措施, 当然这不是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范围。

标准虽有, 能否按照标准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新标准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强制的约束力?如何推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落地?

张宜:国家强制性规范发布后, 各地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加强它的执行力度, 首先对规范进行广泛的宣贯, 并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关的地方标准与法规, 从各个环节使得规范的规定得到贯彻与执行。

当交接箱设在室外时, 低层、多层、中高层是不是都必须在光缆进入建筑物的部位安装配线箱?每个单元是否可以直接在楼层的中间部位设分纤箱?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做?

张宜:光纤交接箱一般使用于别墅建筑, 而且光纤交接箱就是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对于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一般为多栋楼合用一个电信间, 如果采用室外光纤交接箱, 在建筑物入口处设置配线箱出于以下考虑:

(1) 当室外光缆有金属构件时, 在入口处需接地。

(2) 除非使用室内外通用光缆, 当室外光缆进入建筑物时需要转换成为室内光缆, 光缆的接续与盘留需要空间。

(3) 设置配线箱, 可以作过路盒使用, 便于施工。

在此种情况下, 配线箱并不作为用户接入点使用。一般情况下, 只作为分纤、熔接、盘留使用。分纤箱可以根据容量每一层或几层合用一个。

设备间、电信间的安装设备有什么区别?规范9.2条中应具备两个220V, 10A电源插座是用于维修的吗?如果为通信、网络设备提供电源时, 也可考虑采用不间断电源插座或配电箱。这句话怎么理解?除了ONT以外, PON的有源设备应各装在什么位置?

张宜:设备间与电信间都是安装配线设备, 设备间可以做多个配线区的汇聚点或用户接入点使用, 但电信间只作为用户接入点使用, 设备间与电信间设置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本规范对设备间与电信间的面积需求与工艺要求主要满足配线设备的使用要求。如果电信经营者提出在此处需要安装接入网等有源通信设施时, 电源的保障与负荷应该按照通信设备的要求提出, 但不在本规范的要求范围。比如有的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 会考虑将PON系统的OLT设备安装在设备间。

“应具备两个220V, 10A电源插座”是给施工的电动工具或运维过程中的维修工具使用。

目前从光纤接入系统的设备要求, 只在ONT的安装部位考虑电源插座。

设备间是否可以兼做一个配线区电信间?如小区的多个高层住宅内设电信间, 其余的几个多层住宅逐层一个配线区, 交接箱放在设备间, 这样做可行吗?

张宜:“几个多层住宅逐层一个配线区”不符合规范要求。因为一个光配线区, 别墅建筑是120户, 其他住宅建筑是300户设置一个光纤配线区。如果逐层一个配线区, 配线区吸纳的住户数量太少, 而且用户接入点设置在建筑物楼层内, 采用共用配线箱并设置光分路器, 不利于工程界面的划分。另外交接箱是指安装于室外的光纤交接箱, 设备间只安装配线机柜。

辅导材料8.1.1计算光纤链路全程衰减=0.36×0.3+2×0.06+1×0.1=0.328d B, 是否计算正确?成端数2, 是冷接, 按0.1d B/个, 即为2×0.1d B;N是熔接接头数量, 应该是1, 即1×0.06d B。

答疑解惑 篇3

数据中心的接地是自成一个系统吗?

李雪佩: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接地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 它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等电位联结, 包括保护性接地 (防直击雷接地、防雷击电磁感应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 和功能性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数据中心内安装的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建筑物内的一个组成部分, 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通过接地导线连接至大楼接地系统的总等电位联结装置。

数据中心内等电位连接与建筑物 (大楼) 如何连接?

李雪佩:数据中心机房内通过架空地板支架编织铜带或地面的铜箔形成等电位联结网格。等电位联结网格通过横截面积不小于16m2的接地铜导线连接至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后, 再通过相同的接地铜导线连接至大楼接地系统的总等电位联结装置。

机柜、配电柜、空调柜的外壳、金属管线等电位、地板上的等电位连接网格、建筑物金属结构和配电柜的PE线、机柜电源的PE线和N线, 采用铜导线连接至设在数据中心内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箱, 再由局部等电位连接箱接至大楼总等电位连接箱。具体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DX009 (P31、P32) 。

数据中心内机柜接地线如何连接?

李雪佩:数据中心机房内根据易受到的干扰源的频率与机房的面积可以选用S型、M型及SM型等电位联结方式, 大部分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联结方式, 即电子设备的机柜内的接地端子除连接至PE线作为保护地以外, 还需要使用两根不同长度的导线就近连接至等电位连接网格。UPS配电柜内的PE线、空调设备机柜金属外壳接地导线接至数据中心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箱;电子设备机柜内的N线、PE线、分别与列头柜内的N线、PE线连接;PE线与各自机柜的金属外壳连接, 并分别与UPS配电柜内的PE线及数据中心局部等电位连接箱连接。当列头柜不带隔离变压器时, 列头柜的N线需与UPS配电柜的N线连接。具体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DX009 (P30、P31、P32) 。

数据中心内架空地板或防静电地面如何做接地连接?

李雪佩:采用100×0.3紫铜带、铜箔或横截面积为25m2编织铜带与架空地板金属支架用金属夹子紧固, 连接成等电位接地网格, 网格的间距可以为600mm X 600mm (活动地板的板块尺寸单位mm) 。如果不采用架空地板时, 则在地面铺设宽15mm~20mm, 厚0.05mm~0.08mm铜箔, 形成等电位网格, 再在地面通过半导体胶将半导体材料的地面版块进行粘合。铜箔接地网格的等电位联结带经过铜导线需多点接至数据中心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箱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DX009 (P33、P34、P38) 。

数据中心中的金属线架、暗槽等如何接地?

李雪佩:金属导管、梯架、托盘、槽盒的两端或多点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导线连接至接地网格的等电位联结带或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箱。具体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DX009 (P31、P32) 。

交流配电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如何接地?

李雪佩:交流配电系统根据输入电源的接地形式, 采用相应的接地保护方式。配电UPS列头柜的PE线与机壳相通并连至PE线, 并连至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箱。对弱电系统而言, 可以将各子系统设备的供电电源的PE线、设备机柜 (架) 、机箱的金属外壳连接至楼宇中控室或各自的控制室机房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箱。最终都是连接至楼宇的总等电位连接箱。

数据中心接地的作用?

李雪佩:在数据中心内, 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接地方式。其一是直流工作接地, 包括逻辑及其他模拟量信号接地, 为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 又称功能性接地;其二是交流工作接地, 指供电系统中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绕组中性点N的接地;其三是安全保护接地, 指配电线路防电击 (PE线) 接地、电气和电子设备金属外壳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的作用是确保人身安全, 确保电气和电子信息设备不会受到周边环境中的电场与磁场的干扰, 以保障正常工作的安全性。

答疑解惑 篇4

潘凯恩:影响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光纤传输质量的因素众多, 但在实际网络测试中, 光纤的测试内容相对于双绞线来说, 简化了许多。在GB 50312-2007标准中, 对于光纤的测试, 仅要求依据不同波长给出衰减和长度两项参数。

而国际上, 即便在TIA TSB-140被纳入ANSI/TIA 568C.0和C.1后, 对于光纤的测试也只是将二级测试作为可选测试, 并非强制测试内容。光纤测试等级在TSB-140中做了如下定义:

一级测试主要用于确保高质量的网络性能和完整性。一级测试包括验证电缆长度、验证极性、测量整个光纤链路的衰减, 以确保它小于指定的损耗。

一级测试中的三个测试内容都可以借助光损耗测试装置完成, 当然不是所有的OLTS仪器都具备测试长度的能力。虽然有时通过线缆护套上标记的数字也可以推断线缆长度, 但是, 实际数字不一定准确, 建议进行一级测试时, 同时测量长度, 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由于使用光纤长度超长或计算不准确, 导致衰减测试结果无效。

二级测试即光时域反射计, 虽然根据TIA 568C.0标准, 这一级别测试属于可选测试, 但在实际测试中还是强烈推荐执行二级测试。因为它可以通过衰减检测、插入损耗、连接器反射、熔接点位置、意外损耗时间等测试, 提供一个深入检测光纤情况, 判断安装质量的途径, 而这些在OLTS测试中是无法获得的。

光纤测试中的二级测试是什么?

潘凯恩:二级测试一般采用OTDR进行测试, OTDR仪器主要用于测试整条光纤链路的衰减, 并提供基于长度的衰减细节和事件光缆故障原因, 可以用于检测、定位和测量光纤链路上任何位置的事件 (事件一般指因光纤链路中的熔接点、连接器、弯曲等形成的光纤缺陷) 。

OTDR之所以用于测试光纤, 使用了两种基本原理, 即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瑞利散射定义为光传输时遇到光纤本身的缺陷和掺杂成分的变化, 导致光脉冲会发生瑞利散射。一部分光 (大约有0.0001%) 沿脉冲相反的方向被散射回来, 因而被称为瑞利逆向散射, 后向散射光提供了与长度有关的衰减细节。瑞利散射的能量大小与波长的四次方的倒数成正比。所以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在光纤测试时, 1310nm波长的散射要大于1550nm波长的光纤。

菲涅尔反射则定义为在不同折射率的两种传输介质的边界处 (如连接器、机械接续、断裂或光纤终结处) 会发生菲涅尔反射, 此现象被OTDR用于准确确定沿光纤长度上不连续点的位置。反射光的大小依赖于边界表面的平整度及折射率差, 由于连接器属于对位连接, 本身在连接时存在比较大的折射率差, 因而在OTDR追踪图中会显示为非常大的突变。

OTDR测试中最远测试距离如何计算?

潘凯恩:OTDR原理相对于OLTS一级测试要复杂很多, 且在测试使用上有很多限制, 当光纤网络的大量出现, 光纤引起的故障也愈来愈多, 有必要对光纤故障诊断中的OTDR测试方式做更深一步的介绍。

OTDR通过来回反射的原理进行长度计算, 在发送端统计发出光信号到返回光信号的时间, 就可以计算出光纤光纤L (单位为米) 的长度, 如以下公式所示。其中c为光在光纤中传输的速度, Δt为传输往返的时间, IOR为平均折射率。

OTDR的测试曲线会向下倾斜, 原因是由于瑞利散射随着距离的增加发射回来的能量越来越弱, 而伴随着距离的增加, 总损耗也会不断增加。在测试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标记的方式来测量分段距离上的损耗, 而将损耗除以长度, 就得到了平均损耗 (d B/km) 。一般衰减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出:

其中Af为衰减系数, F1为第一个标记, P2是第二个标记。

如果长度为L (公里) , 那么光纤总的衰减值为A=a L。对于单模光纤, 按照0.2d B/km的衰减系数计算, 若经过一个光纤系统输出功率为3d Bm, 其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若为-22d Bm, 则放大增益为25d B, 除以衰减系数, 理论传输距离为25/0.2=125km, 考虑实际链路中存在的其他衰减因素, 实际距离肯定要小于这一距离。那么对于OTDR测试仪, 最远的测试距离如何确定?

其中:Lo为OTDR测试仪监测最大长度;P为OTDR测试仪的动态范围;Ac为介入损耗, 指OTDR、光器件、滤波器、机械接头等设备的介入损耗的总和;Mc为光缆线路富余度 (d B) ;Ma为测试精度富余度 (d B) ;Af为光缆平均衰减系数 (d B/km) ;As为光熔接接头平均衰减系统 (d B/km) 。

自发反应解惑 篇5

一、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那么“点燃”是不是外界帮助

自发反应是指一定条件下, 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就能自动发生的化学反应﹙苏教版﹚.化学热力学指出:等温等压下, 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方向是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由于ΔG=ΔH-TΔS, ΔH、T、ΔS均为体系自身的性质, 与环境无关, 且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 因此, 等温等压下, 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无需外界帮助、没有外界干扰, 能向ΔG<0的方向自动发生.

通过化学热力学的分析只能预言, 在常温常压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能自动生成水, 应该注意的是:化学热力学不考虑反应的速率, 实际上, 在通常情况下, 若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在一起, 反应的速率非常慢, 几乎不发生反应.化学动力学研究的范围是反应的速率和历程, 通过对该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如果升高温度到1073 K, 该反应即以爆炸的方式瞬间完成;如果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如用钯作催化剂﹚, 在常温常压下, 氢气和氧气以较快的速率化合成水;在常温常压下, 如果将该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也能发生.当然, “点燃”和“1073 K”、“催化剂”、“将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一样, 是化学动力学上为了实现化学反应的发生而采用的反应条件.

自发反应是化学热力学上的一个概念.自发反应定义﹙苏教版﹚中的“一定条件”是化学热力学上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时的“等温等压, 不做非体积功”的限定条件, 而不是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自发反应定义中的“外界帮助”是指对体系做其他功 (比如电功) 或输入能量, 化学热力学上是根据体系自身的性质来判断化学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的, 是无需“外界帮助”的.所以,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其中“点燃”既不是自发反应定义中的“一定条件”, 也不是“外界帮助”, 只是化学动力学上为了实现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能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自发反应定义中的“一定条件”混为一谈.

二、自发反应一定能发生吗

自发反应是化学热力学的范畴, 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化学热力学上自发的反应在化学动力学上不一定能发生.例如, 在常温常压下,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但没有其他条件或措施反应不能发生;铁生锈是自发反应, 涂有防锈漆和未涂防锈漆的钢制器件, 其发生腐蚀的自发性是相同的 (从热力学上判断都能自动发生) , 但只有后者能发生.由此可见, 热力学的判断只是给我们一个启示, 指示一种可能性, 至于如何把可能性变为现实, 使反应按照我们所要求的最恰当的方式进行, 往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既要在化学热力学上考虑可能性问题, 又要在化学动力学上考虑反应的速率问题, 从而创造条件去实现这种可能性.

三、非自发反应能发生吗

在一定条件 (等温等压不做其他功) ,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ΔG<0.由于G是状态函数, 其逆反应ΔG>0, 因此其逆反应是非自发反应, 没有自动进行的趋势和可能性, 不能自动进行.但是, 如果外界予以帮助, 例如输入电功, 则可使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由此可见, 非自发反应只是在化学热力学上不能自动进行, 没有自动进行的趋势和可能性, 不代表在化学动力学上不能发生, 非自发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也能发生.

四、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区别

解惑元青花 篇6

青花瓷的出现可追溯到唐朝, 在扬州曾出土过唐朝时期充郁着异域情调的青花瓷枕残片和其它标本, 据称这是当年专供出口的贸易瓷。再往后, 两宋时代也发现过青花瓷, 而这些唐宋青花瓷在工艺上都属于初创阶段, 属于原始青花瓷。而元代中晚期, 以景德镇窑业为主, 青花瓷开始批量生产, 它的发展势头如此迅猛, 由此开辟了中国瓷器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青花瓷之所以在元代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的如此迅速, 除了景德镇烧造青花工艺的成功外, 我认为另一部分跟统治阶级的喜好有关。大草原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让人赏心悦目, 而青花瓷可以说是蓝天白云的色彩剪影。蒙古人信萨满教, 萨满教中头等敬重的就是“天”, 而蒙古古时自称为“库克蒙古勒”, 而其中的“库克”即为青色意。将青色用入国名中, 可见青色在蒙古人眼中的地位。除了他们本身有此种信仰与喜好外, 应该也有受波斯的影响。早在元朝未建立之前蒙古人就和波斯有来往, 而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的无数征战打通了中西方的道路, 大量波斯人涌入我国, 也使得多地文化进行了相互的渗透。我国自唐宋始发现的用作出口的贸易瓷碎片也验证当时波斯文化对我国的一些影响。现如今, 当年的波斯现在的伊朗中东地区仍然将蓝色和白色大量应用与生活之中, 他们的房屋许多是白色墙体上嵌有蓝色装饰。

元之前的青花比较少, 而且工艺粗糙, 颜色沉闷, 虽说是青花但比较象褐彩。到了元代青花瓷工艺突飞猛进, 一方面是陶工的不断创新, 一方面是进口的釉料的使用使之发色更美。元代青花瓷釉料分国产和进口, 进口料绘制的青花色泽浓艳, 而国产料相对黯淡, 且生产出的青花纹饰更简单草率, 并不十分精细。 精美的元青花发色之所以艳丽是因为用了被称作“苏麻离青”的进口的钴料, 这种料据说是来自西亚波斯地区, 由商人传入。有的资料上还把“苏麻离青”写作“苏勃泥青”, 通过查阅, 我发现有的文献上更正了此处, 说明“苏麻离青”并不是“苏勃泥青”。前者是高铁低锰型钴料, 后者是高锰低铁型钴料, 而且二者进口方式和进口时间也不同, 不可混淆。关于青花瓷发展迅速的原因, 还有说法是宋元战乱之时宋人大量南迁, 不少工匠随着南迁的势头进入当时地处偏僻远离战乱的景德镇, 这其中必不乏制瓷者, 这些人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景德镇的工业水平。

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 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 因为缺少实物, 我国学者曾一度以为元代少有或没有青花瓷, 多以明代及以后青花为尊。而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对元青花加以研究。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收藏在英国大威德基金会的一件 “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并将发现记入其论文发表, 但没有得到重视。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美国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馆的青花瓷器, 经过对比研究将类似的同时期景德镇产成熟青花器称为“至正型”瓷器, 并以 “至正十一年”铭瓷器作为标准器。这一发现在陶瓷界引起了极大地轰动。这件“至正十一年”瓷器造型完好, 形制优美, 发色鲜艳亮丽, 纹饰工艺十分成熟, 烧造水平很高。波普博士的理论使得国内外专家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 纹饰, 胎, 釉, 发色等方面特征, 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和这件瓷器工艺相近的瓷器来对比, 确定其为元代青花瓷。这时, 专家们才把青花瓷是明代成熟的理论推翻, 元青花才得到重现。

这件瓷器如此精美, 会不会是贡品瓷呢?其实, 历史上至正十一年时红巾军起义已经爆发, 江西已在反元起义者陈友谅等人势力范围内, 元朝政府已无力管辖景德镇, 大量的青花瓷生产开始以汉族风格出现, 比如韩信等汉人英雄, 这在元朝严格统治期间是不能出现的。这件至正十一年器上还有铭文阐述了这件精美瓷器的用途所在:“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 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据分析此瓶是当时民众献给白莲教首领的, 白莲教是反元的民间组织, 所以此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至正十一年景德镇制瓷业并未受到统治阶级过多的限制。从国外的元青花瓷展品来看, 至正型大碗大盘大瓶并不少, 那么也可以推论, 至正型瓷器可能有部分是被当做外销瓷来销售的。那再加上这一时期景德镇处在统治阶级无暇管制的范围内, 部分至正型瓷器会不会是景德镇商人向外销售的呢?比如销往沿海城市, 沿海的民办商家再转销海外。其实关于对外贸易, 元朝有自己的严密的限制。殊方别域, 富商巨贾之所窟宅, 号为天下之最。元朝在忽必烈统治期间, 任用汉儒, 治理有方, 国库充盈。但忽必烈死后, 从成宗开始, 大行赏赐 (《元朝海禁初探》) 。由于成宗继承了世祖殷实的国库, 其财政问题不似后朝严重。到武宗时, 滥赐之风愈演愈烈。武宗即位后不久, 中书省臣上书说以“ 朝会应赐者, 为钞总三百五十万锭, 已给者百七十万, 未给犹百八十万, 两都所储已虚。”一月以后, 中书省臣告急说“ 带藏空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 元朝政府不得不依靠获利甚丰的海外贸易收入 (《元朝海禁初探》) 。此时海上交通比之唐宋更加繁盛, 泉州、广州、杭州等港口, 海船云集。在海外贸易当中瓷器所占的比例不容小觑。而为了多获得利益元朝政府也多次实施海禁, 海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必不少的就是禁民贸易。不允许商家私自进行对外贸易, 能进行贸易的只能是国家。而在此战乱之时, 朝廷对此管辖放松, 这给了商家机会, 对外销售极受追捧的中国瓷器或成为致富良方。

接触古瓷以后, 我了解了鉴定的要点与方法, 知道了不同时期的古物有不同时期的特点, 可对于朝代交替时, 特别是元明交替时的青花瓷如何区分有很大的疑惑。业界本来对于元青花就有很多的未解与迷惑, 那对于处在如此扑朔迷离的交替时期的青花瓷如何区分呢?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发色多偏暗淡, 很多人说是因为烧造工艺的退步或者釉料的不纯。这有可能只是一方面。 当时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口号是“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并以此来拉拢人心, 而天下打下来了, 自然就会有肃清运动的出现。驱逐蒙古人还不够, 连带着连他们的文化也要打击, 也要清除。如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 朱元璋也要实施。他利用百姓对蒙古人的不满掀起对蒙元文化的大围剿。他似乎下令改变了元青花的发色创出偏暗的明青花, 而元时的器形纹饰也被改变。为什么之前的那么些年国人不知元青花的美, 我认为除了没发现过实物外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史书中没有记载。连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的我国第一部综述全国名窑的瓷器史专论《格古要论》也只是说 “白地蓝花者甚俗”。而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们才知道元代的瓷器之精美之成熟, 可见这场运动进行的多么彻底。

这件瓷器的工艺水平很高, 肯定经历过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变化, 那么, 这个变化又是怎样的呢?其实青花瓷的发展就是一个彩绘装饰的发展过程, 早在唐代湖南长沙窑就已成功烧制出釉下彩瓷器, 到北宋, 磁州窑继承了长沙窑的装饰方法, 烧出白地黑花瓷, 而全国中东部地区都有发掘出烧造白地黑花器的瓷窑遗址。兴于唐, 盛于宋的吉州窑主要特征为黑地白花器, 属于釉下彩瓷。这些彩绘器都给青花瓷的烧造带来大量的前期技术铺垫。 制瓷匠人对青花釉料的配方不断调整, 再加上对青花瓷造型及纹样装饰的不断探索, 使得青花瓷的发展蓬勃而迅速。

自青花瓷兴盛以后, 中国瓷器的发展迈进了新的时代。元以前, 中国瓷器中刻花、划花的装饰手法的应用非常普遍, 受当时的文化影响, 彩绘瓷并未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而继青花瓷以后, 瓷器发展逐渐将重心转往彩绘, 刻花、划花等等手法应用减少, 中国瓷器由“宁静致远”的审美感受逐渐往艳丽华贵之路靠拢。越往后发展, 红绿彩、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等逐渐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之美。元青花是瓷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的兴盛承接以往, 启发未来, 在我国瓷器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摘要:提到瓷器, 大家首先想到的必是中国的瓷器, 而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集大成者是青花瓷。青花瓷于元代兴盛起来, 除了烧瓷技术的精进, 还有多重原因, 本文作者针对于元青花提出了一些疑问并尝试解答, 以期与读者一起感受元青花的魅力。

关键词:元青花,探究,陶瓷史

参考文献

[1]冯先铭等.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2]高阿申.《“偏于黑暗”的魅力, 洪武青花的历史奥秘》《明洪武青花瓷的呈色研究》.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

[3]杜锋, 苏宝茹.《两种不同的青花钴料:苏麻离青与苏勃泥青》.中国科学, 2007 (5) .

[4]李莹, 刘春峡.《试论元朝之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5 (6) .

[5]洪福忠, 汪丽媛.《元海禁初探》.固原师专学报, 2004 (21) .

答疑解惑 篇7

答疑解惑征集邮箱:liyuecheng99@126.com!

关于建筑物内楼控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杨国栋:楼控系统是目前业内弱电 (智能化) 工程中发生问题最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技术含量较高, 涉及专业学科最多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唯一能通过“节能降耗”手段而收回投资成本的一个子系统。

业内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机电设备和控制技术, 不断对楼控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其称呼也在不断地提升, 以GB/T 50314中的术语为例, 从最初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名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000年版) , 后又更名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2006年版) ;不断为“楼控系统”赋予不同内涵。但业内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其为“楼控系统”。但其内涵早已和早期的楼控系统有了很大的不同。

目前, 建筑物中的“楼控系统”是从原“工业自动化PLC控制系统”发展演变而来, 用于控制、调节、管理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一个子系统。但其“控制精度”和“控制的实时性”要比工业控制要求来的低些;主要用于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 (以暖通空调/新风/照明为主) 的控制、调节、管理以及能耗统计和分析。随着建筑物内受控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 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提高, 其控制理念和控制器产品也已更新换代, 简单几条指令的DDC虽还有用, 但使用比例已大大缩减,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智能化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信息采集。本地环境条件分析与本机历史信息比对, 自动产生优化控制程序和指令的DDC控制器;从早期的一台DDC管理几台不同的设备, 到目前主要设备采用一对一的配置DDC, 实现对设备的个性化管控, 集群调控的控制理念, 说明DDC功能和控制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上了“楼控系统”的建筑物就一定能实现“节能降耗”吗?

杨国栋:这是业内的几大误区之一, 这与诸多楼控系统设备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市场宣传有直接关系;似乎给投资商 (或最终用户) 一种直觉, 只要是上了楼控系统就一定能“节能”, 而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楼控系统能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与暖通空调、新风、照明等大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关联。目前业内以“定流量 (定水量、定风量) ”系统为主, 仅能实现“启停控制”和“工作状态反馈”的系统设计, 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节能降耗”效果。若想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必须依据建筑物内不同机电设备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 尽可能多地实现“可调节”、“可控制”、“可管理”, 依据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状况而进行实时动态的调节和控制, 才有可能实现“节能降耗”。

建筑物的节能空间到底有多大?

杨国栋:近年, 我国城市新建建筑物的数量有了极大地增加, 目前几乎所有大城市均已成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森林”, 致使城市的能耗巨大。建筑森林是由每单体建筑为基本体组成, 每一建筑单体均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 以笔者的经验, 保守地讲, 至少具有30%~40%的节能空间, 因目前设计院市政资源设计师在设计能源使用环节时, 往往是按照该建筑物内驻留人群最多, 夏季室外环境最高, 冬季室外环境最低的条件进行能源使用量 (单位能耗指标) 设计;但在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后, 天气情况的不同、环境温/湿度不同、人流量不同;按理必须依据每日的实际需求量进行随机的动态调节;而有些暖通系统设计若为定流量 (定水量, 定风量) 控制系统设计仅是监测其工作状态, 而不能随机调节和控制, 这样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 也就不可能实现节能降耗。

上一篇: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下一篇:老人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