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体育教育(精选12篇)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1
1、目前的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的教学大纲严重过时
经过调查发现, 不少的高等学校的体育的教学的教材依然还是采用以往的老式教材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前的田径教学办法以及相关的考核的办法最后在实际中都会严重的脱离中小学的实际的需要, 这样的话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都严重的偏离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出发点, 使得学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用武之地。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对于教学的教材有了一些修改, 但是修改的效果也都不能做到尽入人意, 在内容上还有精神上也都并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与新课标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鉴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 大部分的高校所使用的关于体育专业的教材也都需要进行重新的编写而达到新的标准的要求。
1.2、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陈旧不堪
目前而言不少的高校所使用的还是以往的那些教学的办法, 一般就是示范, 练习, 提高, 游戏这些办法了, 这些办法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了大量的教学的时间, 而且在实践中也都形成了一套体系, 在过去的实践中也有很大的贡献。在一些基本的技术为教学的总的目标的追求下确实是比较可以起到一定多个作用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如今学生们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体育课的时间有所减少而且目前的体育的教育的目标也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那么传统的教学的办法的落后性以及局限性也都一一的显现出来了。
1.3、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不足
要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最后的目标还是为了可以为广大的中小学的学校培养出足够的合格的教师的人才, 不过经过多年实践发现, 不少高校的培养的人才在实际的走上工作的岗位之后发现实际的教学的能力实在是较差。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难发现一切的原因都是由于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中存在着偏重于知识的传播而已, 并没有很好地运用知识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的目标。而且在旧的教学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们, 由于在学习中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思维的培训, 所以在实际中不少的学生的普遍的表现就是只会带着学生进行训练, 完全不会讲解理论, 而且一些其他的进阶的要求也都不能够满足。
2、对于田径课程完善的建议
2.1、修订新的教学的大纲
目前随着时代的变化, 很多的以往的标准也都不再适用于新的历史阶段了, 所以对于有关的方面就要进行相关的改革。但是新课标中的要求仅仅是对于田径教学的一些主要的大体的方向有了一些具体地要求, 所以传统的体育专业的田径的教学的大纲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与此同时, 为了有效的适应社会体育的有效的开展, 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相应的一些户外的运动的项目, 而且对于一些进阶的要求也都可以考虑开设第二课堂来对学生的日常的健身需要。
2.2、改革以往的教学的模式
在新的时期也都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的方式跟方法, 彻底的改变以前的那种主要以单纯的运动技巧的传授为主的体育的教学的模式, 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要进行平等的交流,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的能力, 能够彻底的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指导的关系, 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师的思路的基础上再来深度的明白一些技术上的动作, 在课下的话, 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
3、采用新的考核的办法
目前的体育专业田径的课程的考核中主要还是使用的试卷加实际考试这两个方面。虽然传统的考试的方式与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和进步, 但是这种较为落后的方式还是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实际的从业的技能的实力。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以下的两个方式来进行完善:第一就是重点考察学生讲的能力, 毕竟课程的讲授一定是要有一定的表达的能力的, 对于他们的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技术的细节的讲解。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尊重每一次的训练的机会来最大的锻炼自己。第二种就是考察讲课的能力以及教授基本的动作技术的能力, 按照抽签的规则, 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考核, 当然最后也都需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之后教师们在根据相关的情况来进行打分。
4、结语
综上所述, 鉴于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正确的对待, 不要忽视困难, 不要逃避困难, 而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来进行有效的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地方尽量做到最好,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对未来的田径课程有着较好的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贺等.学校体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徐有安.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教学, 2003, (5) .
[3]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 2003, (2) .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2
易银强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田径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阅读文献和实际调查来看,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课时大幅度减少,在教学方面,只注重竞技技能培养而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学生兴趣的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田径课程面临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
作者简介:易银强(1980-),男,湖南株洲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前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运动之母”,它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因此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通过田径运动,学校还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因此,田径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同样影响着其他各个体育项目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应该注意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田径课程的现状分析
从表1可以分析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热门球类项目的选择较多,比如篮球和羽毛球的百分比就分别占了19.7%、13.8%。而在此统计表中,选择田径项目的同学也就占总数的6.9%,由此可见,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根据阅读各类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项目的课时大幅度减少,使田径处于滞后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数学生对田径表示不感兴趣,认为田径项目枯燥无聊,又苦又累,上课在室外风吹日晒,认为跨栏、跳高等项目危险度高,难以完成。这说明需要技术又需要消耗大体力的田径课程现在已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可见,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选择率低,并且伴有“田径课程很累”等心理暗示,田径课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用价值。田径运动本身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健身、竞技、教育、娱乐,还有运动基础价值和回归自然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田径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健身教学内容,田径课过于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健身的重要意义。
2.田径项目特征的制约。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田径运动参与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顽强的意志和奋力拼搏的精神。田径运动主要以个人项目为主,所以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变通能力和自我调控的意识,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学生个人因素的制约。20世纪后的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大部分处于娇生惯养的状态,所以不太爱运动,跑步嫌太累,参加田径训练怕太苦,一度形成了运动就是很累、很苦的抵触情绪,导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田径运动本来就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就与之精神相冲突。还有人认为田径无用,所以放弃田径运动,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主科学习上。
4.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变迁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社会经济的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经济的每一次波动都对学校体育产生影响。经济的发展,必然引发国民教育同步受益,教育投入增加,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改善,学校就有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喜爱的运动选项,使以田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受到冲击。(2)社会的文化变迁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影响。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变迁会引起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或冲突或融合,体育必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兼容并蓄的开放型文化。与此同时,一些原来被认为是贵族运动时髦项目进入了学校,成为极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运动项目,从而导致田径课程受到了冷落。
5.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现在的田径课教学手段及形式单一,重复、技术难度大,缺少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惰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去练习,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很小,制约学生的个性弘扬。长期以来,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闻田径而心惊,望田径而胆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整个教学忽视了如何通过田径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而这一部分的教学正是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的真正目的。还有,除了传统的示范、讲解、指导教学外,没有创新。
四、田径课程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1.拓展田径运动的内容。大多数人对田径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田径就是“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分为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和实用田径运动项目两部分。凡是符合田径运动都应归纳到其中,这就要注重田径的基本实用价值,田径健身、田径娱乐等。这样的话,学生们对于田径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课程的一个全面拓展。
2.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田径课程有独特的项目特征,这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充实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们对田径的兴趣,必须一改以往田径教材内容的形式,设计有关田径的小游戏,让学生融入课堂,摆脱对田径的厌烦感。
3.田径运动的改革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一些体育项目以其独有趣味性、娱乐性吸引着社会大众,成为受欢迎的时尚健身方式。田径运动的改革也需要融入这个大的体育市场,发挥其独特的健身性、娱乐性,丰富运动形式,为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4.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创新能力。要消除学生对田径的厌烦感,就需要从根本的思想教育入手,注入新的思想理念,重新认识田径课程的重要性。意志受认识的影响,认识就要从田径的基本入手,充分地融入到课堂内容当中,对于培养学生各项优秀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上课的内容形式不要过于死板,可以把课堂内容作一个延伸,转换成课余的组织锻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一个提升的空间。
5.着重培养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施教尤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还应有坚实的体育专业、体育人文、体育基础理论等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从而消除“被动体育”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带来的愉悦感。
五、结论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正处于低谷期,但是我们不应该沉沦下去,要把握时机,抓住机会,转换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把原本的重运动竞技和技术体系的田径教学课扩宽为掌握田径运动为健身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参加田径运动的良好习惯,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锻炼手段和内容,使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为田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84.
[2]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67.
[3]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5 ):79-80.
[4]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5 ):49-50.
[5]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5-78.
[6]徐汗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5(4):22.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3
关鍵词: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作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田径运动不仅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但在实际田径运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教学遇到的问题
1.大多数高中学校对田径等体育运动不重视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作为学生的重要时期,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学校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为了学生能考高的分数,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甚至将体育课停课,由其他科目代替,使学生失去了在校园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学校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充分也影响了田径运动教学的开展。
2.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主动性不高
当代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身体素质差。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父母的宠爱,导致学生在家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其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宁愿站着玩手机也不愿运动。此外,由于体育器材和设备的不完善,使学生无法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学校对田径运动等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视
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强健的体魄是完成任何事情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必要情况下教育部可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知,以便田径运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2.完善体育器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提高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的措施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将游戏加入到田径运动教学中。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努力完善体育器材,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运动是学生最有效的锻炼途径,田径运动又是学生最简便的锻炼方法。保证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进行,是保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好投入祖国建设所必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徐勇征.浅谈如何通过高中体育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2]李著.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4
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的技术动作都有一定的难度,运动损伤的出现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环境、身体情况等等,出现运动损伤往往不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的。运动损伤较为常见,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大部分人都在运动中出现过受伤的情况。
二、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 普修课程运动损伤的程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统计的结果显示,受伤的人次一共有249,其中轻度损伤共人次153,是损伤比例的首位,占总损伤人次的61.44%;中度损伤共有人次62,是损伤比例的第二位,占总损伤人数的24.89%;重度损伤共有人次34。占总损伤人次的13.64%。
三、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 普修课程运动损伤的时间特点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冬季,其次是春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冬季和春季气温偏低,准备活动难以做到充分热身,肌肉粘滞性增大,中枢神经兴奋度低,而学生上课训练的时候又不宜穿太多衣物,很容易患上感冒,身体机能下降, 更增加了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机率。
四、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 普修课程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导致2013级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田径运动本身的项目特点、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训练水平的高低、错误的技术动作、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因素、 运动设施和运动环境因素、思想注意力不集中、天气情况等等。最后总结为四个因素,分别为:技术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
1.生理和心理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田径运动损伤生理因素包括: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田径课上不按教师安排的热身内容去完成,或者热身不认真,不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局部负担过重;带伤上课训练;运动性疲劳;身体素质差;体能不足等;田径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质差、情绪低落、过度兴奋等。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引起田径运动损伤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原因。
2.技术因素。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田径运动损伤技术因素主要有:没有准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关键;技术动作不熟练;自我保护的能力差等。
3.其他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引起田径运动损伤的其他因素有:场地、器材、天气、 服装、他人违规、教学训练时的突发事件等等。
五、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对策与研究
1.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能够让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促进骨骼肌能量代谢,骨骼肌血流量和血液中氧含量增加,使骨骼肌的收缩反应及反应速度增强,使骨骼肌不易疲劳,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机体达到运动锻炼前的最佳状态,使韧带、关节得到充分的伸展、润滑,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让机体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田径项目除了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外,更应根据具体项目容易受伤的部位进行专门性的拉伸准备活动。田径类项目如跑类项目就应该多做下肢、肩关节、背部的拉伸运动。
2.安排合理适当的运动量。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常常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田径课程的成绩,针对特定的动作反复练习,大幅度地加大运动量,身体一时不能适应,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运动量的增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更要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如年龄、体力、技术的熟练程度等等。要对自己身体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合理安排和调控运动量。
3.加强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队预防田径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体能是所有身体练习的基础,加强体能训练能够增大肺活量,强化耐力,加强体力,良好的体能能够让学生在训练、学习的时候减少失误,更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能训练要注重一般性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根据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六、结论
1.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其他因素。
2. 运动损伤会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生 活、课程学习、日常行动和心理健康造成 多方面的影响。
3.田径教师不仅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的学生在田径普修课技术教学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原因、部位、种类进行讨论与分析,揭示田径运动中损伤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田径安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保障及预防措施。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篇5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类型: 体育技能类 教学材料:选编 教师: 李学财
适用学生: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时 间: 1课时/周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课程内容
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
《田径》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比赛及考核。课程实施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课程评价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等级。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6
关键词: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80-02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是我省重要的体育训练基地,多年来该校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和我省挣得许多荣誉。近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体育人才是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思路,特别是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极大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投等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作用。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和查找田径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08级、09级在校籍109名学生和9名田径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目标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认为田径课的主要目标排在前三位的是通过运动等级、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而排在后三位的是为其它运动技能打基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健身方法。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运动等级,重视培养学生田径的技术动作和成绩,但是,学生对田径课的教学目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和理论。排在后三位的与教师认为的教学目标相同,从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多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教学,而在培养兴趣上就比较忽视,在此时大呼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是不是有点儿过于空洞了呢,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技术教学为主,这部分教师完全以竞技运动为主要教学目标。针对本校的学生而言,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都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有限,对他们进行体育教学过份的强调田径技术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的兴趣有所下降。
2.2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情况分析
2.2.1田径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田径教学内容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理论课教学内容开设的数量为9门,总学时数为36学时,技术课教学内容为11门,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实践课教学内容12门,总学时数为144学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开设的实践课教学时数和数量都较多,基本技术教学中,教师较注重技术教学,理论教学的时数偏少。
2.2.2田径课教学项目分析
學校开设的田径课教学从开设的项目上来看,所开设的田径运动项目较为全面,技术类教学开设的教学时数基本上都是12学时,理论课开设的教学时数基本上都是3学时,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学校开设的径赛类如跨栏和短跑的开设时数较多。
2.2.3田径课教学时数分析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的教学每个学期都有16学时的田径运动课程,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并不是专业的田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课程,而是田径、篮球及其它体育运动编在一起的书籍,田径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应该是1:1.2,但在实践中,每个学校都不能够达到这个比例,基本上都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从统计中得出,学生对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满意度认为基本够用以上的占到了40%,一般的占到39.8%,略不够用和不够用的共占19.4%,在通过个别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不够用主要是理论课的教学时间较少。
2.2.4田径课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是根据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来划分教学组织形式。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直接教学组织形式与间接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小组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每周都有俱乐部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进行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技能。
2.3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参与课外田径活动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占到了41.8%的学生经常参与课外田径活动,32.7%的学生有时参与,而19.4%的学生很少参与,6.1%的学生表示不参与课外田径活动。通过调查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田径运动,并且兴趣很浓。课外田径活动是实现中学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重要的补充。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份,是体育课的延伸从时间上看,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实践体育;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田径课是个学习的过程,课外田径活动是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定程度上课外田径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作为评价田径课教学效果的依据。通过(表4)可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积极性较高,而且也有多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锻炼方法,能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人数也成相当的比例。
2.4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2.4.1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分析
教师的年龄分析中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教师占22.5%,31—45岁的教师占到了44%,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了33,5%,据了解,有6名教师有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传授给工作年限较少的年青教师,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分配较为合理,在年龄上能够达到新老交替,并在学术上可以相互学习。
2.4.2体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分析
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统计中可以得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占到了11‰全日制学士学位的占到了22.5%,而其它学历的占到了66.5%,从总体来看,学校师资整体学历情况不高,其它学历的教师主要是函授本科及大专等学历,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在理论上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对田径教师的职称调查中发现,田径教师以讲师为主占到了44%,其次是副教授和助教各占22.5%,而教授只占到11%,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一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学校在田径专业方向上缺少学科带头人。
2.4.3体育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分析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发表几十篇学校论文,学述论文主要是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这本期刊上,虽然学校的学生取得了国家级、省级比赛的近百个冠亚军田径项目,但是,发表的论文多数都是同其它高校的教师一同发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仅有6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l篇。从学校的科研水平上来分析,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学习。
2.4.4体育的专项水平和培养运动员的最高等级情况分析
教师的专项中健将级占到了22.2%,一级运动员的占到了66,7%,二级运动员占到了11.1%,可以说,这样的教师队伍在技术方面是很强的,在调查中培养的健将有12.3%,一级运动员占到了46.9%,二级运动员占到了31.6%,三级运动员占到了9.2%。
2.5影响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2.5.1师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度的调查如表9所示,学生对场地器材满意的占到了28.6%,持无所谓的学生占到了12.3%,不滿意的学生占到了59.1%,从总体上来讲学生对场地器材持不满意的态度,在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主要反应学校的场地器材比较旧,学校的田径器材部分已经破损,但仍然在课上的时候使用,上课的时候场馆的人均面积较少,练习的密度不大。
2.5.2师生对学校经费投入的满意度分析
师生对学校经费的投入满意度持不满意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全省各地已经开始大规模修建体育场馆,但场馆的增加远远不及锻炼人数增加得快,现有的场馆设施难以满足体育活动的需求,这也是制约学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从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相关体育职能部门的资金非常有限,不能给学校太多的投入,因此,学构的经费来源成为影响沈阳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运动教学发展的主要的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领导对体育运动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较少,体育器材等严重缺乏。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单一匮乏,课堂上可以调整好体育理论内容与运动保健知识、新兴运动项目内容比例,让学生在带着兴趣的前提下去学习。
3.2建议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7
1 拓展田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1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对田径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带来了极大冲击。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 使人们对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一元论”向“多元论”转变, 同时也将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由“生物学体育”提升为“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多功能的集合[1]。并且把体育教学看成是由多层次结构组成的动态系统, 是教育功能与体育功能的有机结合。因此, 在体育教学功能放大的同时, 必须对现有的田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和拓展, 从而体现时代特色和顺应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1.2 回归到生活化、实效化、趣味化的必然趋势对田径课程体系的要求
田径运动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并为了生活, 基础教育必须把握好课程与生活“血肉相连”的关系, 如果将课程彻底遗忘在自己的生活视野之外, 那么将使得该课程最终失去其原初的意义[2]。在历史上, 田径运动课程一度与现实生活相分离, 学无以致用的现象屡见不鲜。站在历史的角度, 对田径运动与生活关系进行了一番回溯后, 不难看出田径课程回归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现有的文件精神也昭示着未来的田径运动课程将向着生活化、实效化和趣味化方向发展。
1.3 社会市场需求对田径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院校田径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体育院校的教学目标一直是重竞技轻普及。因此课程结构出现偏差, 过多地注重等级运动训练, 忽视各类基本动作学习的广泛性和延伸性。缺乏对社会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 忽视实用技能培养。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针对大众人群的推广与普及性的体育活动等实际问题而不能适用[3,4]。
2 拓展田径课程体系的原则
田径课程体系的拓展要以“为社会培养需要人才”为宗旨, 根据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从人文化、生活化、实效化角度出发, 运用“厚基础、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践, 对旧的田径课程体系加以辩证地继承和拓展。据此, 田径课程体系的拓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价值取向相统一相结合
拓展田径课程体系, 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在教材内容与结构上均以竞技运动为主线, 追求运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情意目标的发展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 不断满足学生当前追求的时尚、健身、娱乐、休闲和挑战等心理, 使田径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价值取向相统一。
2.2 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课程内容的拓展要符合田径运动的一般原理和本质特征, 并且能简单实用于现实当中[5]。如:运动技能的拓展和创新要从人体形态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 严格遵循人体运动的规律, 把符合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特征、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 具有一定的健身、娱乐价值的, 具有可行性与普适性等的各种田径内容进行整合, 以新颖的教学形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施于教学,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鼓励他们掌握和运用田径内容进行健身、娱乐、休闲等。
2.3 地区性与学校特色相结合
田径课程内容的拓展也要考虑到地区性 (南方和北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 , 以及气候性 (冬天和夏天等) 的差异。以及结合各个学校的特色, 拓展、创新与之相匹配的田径课程内容。
2.4 阶段性与终身性相结合
田径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拓展也要把阶段性与终身性相结合。例如:学校阶段、社会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以及终身适用等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 使得每一个人能够终身受益。
2.5 厚基础、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提出了新的以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 田径课程的拓展也必须加强打好基础, 注重能力的培养, 以及不断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拓展的内容和知识
3.1 田径课程内容拓展
根据《课程方案》精神和要求, 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要以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三大属性为依据。因此田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拓展也要以三大属性为基础, 主要从基础运动技术和能力、健身性内容和实用技能三大板对其进行拓展。
各种形式的健身性、实用技能内容, 把以前竞技性较强的运动扩展到生活与自然中,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竞争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 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培养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喜欢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心理;又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竞技与健身、学习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扩大了学校田径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
3.2 田径课程知识拓展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在知识内容选择上应注重文化性和实效性。不但要掌握专门运动技术原理、原则和方法, 而且要拓展游戏、健身、娱乐、休闲方面的知识, 使田径课程真正回到强身健体, 娱乐身心的初衷。例如:增加一些健身、娱乐性、休闲性项目的运动方法, 健身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损伤的处理等各种身体反应及处理办法;运动前后的饮食;科学减肥;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等新兴田径实用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等。
4 优化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1 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 应结合新的教学方法, 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心理—定向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发现与启发式教学法等, 使体育教学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方针上来, 以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 最终创设一种愉悦、和谐、民主、科学、互助、进取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4.2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田径技术课考评内容陈旧, 基本是以竞技技术的掌握为基准, 以技评和达标计算成绩, 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对田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评价方式上,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7]。在评价内容上, 要做到绝对成绩与进步成绩评价相结合、掌握知识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评价相结合、技术和运动能力与综合教学能力评价相结合。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和健全人格品质。最终实现田径课程的总目标。
5 结论与建议
1.现有的田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已落后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不符合“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 跟不上生活化、实效化、趣味化的发展趋势, 不能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2.田径课程的拓展要以“为社会培养需要人才”为宗旨, 遵循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价值取向相统一;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地区性与学校特色相结合;阶段性与终身性相结合;厚基础、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拓展原则。
3.以竞技、健身、实用三大属性为依据, 分别从基础运动技术和能力、健身性内容和实用技能三大板块对当前田径课程体系进行继承和拓展研究。
4.为了实现田径课程的总目标,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还应在拓展田径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合理安排田径课的结构, 优化教学方法, 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变化, 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拓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提出了拓展田径课程体系的原则, 并对原有的田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加以辩证地继承和拓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拓展
参考文献
[1]郭建龙, 苏明理, 许崇高.21世纪我国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5) :108-111.
[2]陈惠花, 王玮, 金晓强.田径运动生活化的迷失与回归[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 (12) :5-6.
[3]韩宝红.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改革的研究[J].百家论坛2007, (11) :90-92.
[4]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0) :117-119.
[5]李振斌, 李艳茹, 黄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1) :94-96.
[6]李雪峰.健康教育下构建高校田径健身课程体系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4) :142-143.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8
田径类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内容比重也较大。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和锻炼性价值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田径类项目被认为是“基础性较好,而选择性、系列性较差”,“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项目。于是,季浏等认为:“健身性”、“可行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和“地域性”等对教材的基本要求仍然可以通过对田径内容进行改造来实现。
一、田径类项目在中学的现状
1.1田径类项目认识现状
为中学培养师资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生活”充实到了田径类课程内容中,必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其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完善。高中阶段又对田径类项目作出了必修1学分的要求。可见,在中学阶段,既认识到了为田径类项目的重要性,又深刻意识到了原有田径项目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1.2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大多偏爱于娱乐性较强的项目;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积极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革,以致学生不愿学;因具体形势的需要,某些校领导还是希望看到队伍整齐、统一练习的“正规化”的体育课和能在运动会上为校争光的运动训练。
二、对田径类项目改革的设想
2.1原有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原有田径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并对其进行改造、改进,以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弃置不用。
2.2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重新认识
田径类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技属性,以往对竞技性有较偏激的理解,认为竞技就是夺第一、破纪录。这种认识限制了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
2.2.1.纯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以公平、公正为准则,尽可能做到正规化、系统化,提高个人运动成绩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目的。这一竞技层次的项目目的明确,适合中学生特别是具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学生的心理需求。
2.2.2.亚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以弱化田径类项目竞技性为前提,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造、拓展,不但令学生踊跃参与运动,还应达到健康其体魄、娱乐其身心的目的。这一竞技层次的项目,既不失田径类项目竞技本色,又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中体育的教育、娱乐、健体等多种功能。
2.2.3.潜竞技田径类项目
该类项目改变以往的以夺冠争先为直接目的的运动形式,以游戏、休闲等为活动方式,令学生在体验娱乐、休闲、锻炼等价值取向的同时,潜意识地超越自我或他人及自然障碍,以达到培养个体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2.3田径规则的改革
田径运动的高度竞技化,一方面是由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规则的完善。规则要在公平、公正,有利于安全和教育的原则下进行修改;场地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建;器材更应开发出实用化、多样化的产品。
2.4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把各个项目独立地分割开来,尤其是作为基础的田径类项目,更应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出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议
3.1学校领导应转变现有观念
中学领导应转变以比赛和升学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校领导往往以参加比赛的名次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以考取高校体育专业的多少来评价体育工作的好坏,虽说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总的来说却是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3.2体育教师应强化创新意识
新课标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权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就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章向学生灌输知识,甚至无内容可教。
3.3田径类项目应赋予新内涵
不应单从竞技比赛的角度理解田径类项目,而应从体育文化、个体心理体验、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娱乐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解析,以便适应教学的需要,并得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89
[2]、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J) 中国学校体育2005.1:8—12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9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存在轻视能力培养注重技术规格的倾向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学目标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必然是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有着密切关系。
高校体育专业的目标就是确保其所培养的体育教师是合格的,因此,师资培养的重点内容就是其教学能力,而运动技术、理论知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传统的价值取向,例如以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传授为目的的理念等等,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同时,在这种传统价值取向影响下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1.2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完备性、竞争性、系统性和技术性的项目
随着不断丰富的体育内涵,人们已经深入和扩展了其对体育教育的认知水平,多元化、全面化是下阶段教学目标的必然趋势,更多的新领域已然出现在体育教学目标当中,例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目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否则体育教学目标也会无的放矢。体育教学的内容势必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吻合,在体育教学内容范畴内,那些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切实际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甚少涉及的竞技体育教学应该逐渐取消,应该逐渐淡化教学内容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足以胜任学校体育工作。
但是,现如今教学内容依然受到这种观念的约束,教学内容对项目的竞争性、完备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比较严格,但却没有明确运动技术、技能和健康、娱乐的关系,技术和技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从学生的需求来看,他们希望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关键点就在于究竟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兼顾各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各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分强调,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重点没有突出出来,任何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很大难度。此外,在田径课程教学中,诸如掷铅球、铁饼及投标枪等内容已经严重不符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
1.3 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单调
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都是过于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几十年来固定不变的三段式、四段式的教学程序缺乏创新。统一化、静态化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能力、品质以及创新精神,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高度重视,对书本上的知识过于看重,使其与社会的现实需求、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
2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建议
2.1 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定位
(1)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中小学培养教育人才,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人才的质量高低。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入改革,对师资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数量的要求,而是质量的要求,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体育专业的人才质量,如何使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增强。
随着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具体功能,因此适当地调整田径课程功能也就至关重要了。传统的以技战术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应该紧密地将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习惯、能力、意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健身能力,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在田径课程中选择恰当的内容来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田径课程的态度。
(2)与社会接轨,拓展和挖掘田径类课程资源,学校要想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好的依托,势必要立足社会。课程改革应该以社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基础,使课程目标得以拓宽,不断地拓展和挖掘田径类课程资源,其教学内容应该适当地增加健身功能以及娱乐性,例如定期开展野外生存活动,定期开展越野活动等等,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人们健身的需求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课程的内容、项目、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来达到增进健康、发展体能的目的。因此,拓宽田径课程目标既是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树立“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对其思维进行开拓,对其创新潜能进行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淋淋尽致地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高等教育是人接受最高阶段的体育教育,但这并不是最后的阶段,现阶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终身体育的观念,高等教育中亦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方面,将必要的体育技术、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自身的终身体育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凭借自身的魅力和优势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影响和指导周围人群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 结语
田径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中的重点内容,对中小学体育课有着深远影响。体育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的需求,树立“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观念,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切实探索体育教育的各方面改革。
参考文献
[1]胡建业.浅析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5(10):114.
[2]雷培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5(8):97.
[3]张克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条件下高校学生田径课程兴趣提高办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3):50-51.
[4]石秀丽.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探究——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2):78-80.
[5]葛冰,蒋艳杰.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31-133.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10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3年又相继颁布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昭示着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和理念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主旋律。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因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母机”,理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加大、加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
田径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教育部在制定《课程方案》确定主干课程时,对全国各地体育教育界专家曾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其结果田径课程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排列榜首[1],可见田径课程在培养体育师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田径课程的内容,仍延续着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复制”方式,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化,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体育教师不相适应,故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必然趋势。
2 对课程内容及田径课程内容的解释
“自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围绕三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的:(1)课程内容即教材;(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2]”。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对于田径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存在这三种取向。
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把田径课程内容视为这三种任何一种取向,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也都有其明显的缺陷,用坚持一个方面而牺牲其他方面,使他们相互对立起来,或用形而上学的方式静止地看待他们都不足取。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认为,课程内容是“从各门科学的知识素材中选择、整理并组织的,是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必要素材”本课题采用的“田径课程内容”一词,从课程理论角度讲,笔者认为是指“从田径运动以及与田径有关的科学知识素材中选择、整理并组织,是实现田径课程目标的必要素材,应兼顾到田径学科体系、学习活动和学生学习经验这三方面的因素。”
3 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使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对新体育课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需要补充和拓展的素质有哪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表明,应对新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需要补充、拓展下列9种素质,(对这9种素质的认同率见表1,并且根据认同率的高低分为四级),其中,树立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方面、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这3种素质被列为第一级;其次,课程决策能力方面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方面被列为二级;第三级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和教学组织、监控能力方面;最后,进入第四级的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方面和应用外语能力方面。从这些需要拓展的素质来看,新体育课程不论在所倡导的思想上,还是涉及到的内容上都与以前的体育课程上有了重大的改变,更加突出了体育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的重要作用,与其他4育共同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服务。对于体育教师素质提升,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自身的不断学习,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但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起着“基础性、延续性”的作用[3]。为使职前教育与职后学习密切的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师从容应对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必然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体育课程的有力保障,是培养“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关键。
注:分级标准,认同率为:“80%以上”为第一级;“70%—80%”为第二级;“60%—70%”为第三级;“60%以下”为第四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这就要求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高等体育院校向基础教育输出“合格体育师资”。然而,“合格体育师资”的培养依赖于合理的课程,而课程的实质就是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因此,在田径课程的教学中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传授“哪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如果田径课程需要改革,您认为主要是进行哪些改革?”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田径课程目标、田径课程内容、田径教学与田径课程评价四个选项中,名列榜首的是田径课程内容(认同率为83.67%),其次是田径课程教学(认同率为80.04%)。这表明,在田径课程的学习中,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田径知识”是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笔者阅读了几种版本的中学体育教材,在田径内容方面,改变了过去以竞技内容为主的编排方式,突出了田径课程在健康方面和陶冶情操以及锻炼学生意志方面的内容,融入了人文教育思想,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在西安市采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田径概论部分融入大量的历史人文教育的内容,在“跳跃”部分结合部分物理知识[5]。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田径知识很好地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要求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要强,而我们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只涉及到田径各项运动技能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忽视田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故,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是传授“合理”田径知识的必要前提。
4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田径课程目标的变革呼唤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
4.1 培养目标的变革与分析
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我国于1980,1986,1991,1997年先后出台了三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而在2003年的《全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对培养目标又提出了新的表述(表2是对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内容列举)。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面对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人的素质结构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不断革新,反映出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变化,以由培养专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体育教师不再是传授体育技能的“教书匠”,而是教人之师,育才之才。
本科生毕业后的分流现象是普遍存在的[6]。这就要国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的复合型体育师资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也应从“狭义”的方面去理解这一“复合型”体育师资的概念,正如傅道春教授指出:“当教师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一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有不可代替性。[7]。”单就运动技能的传授而言,体育教师肯定不如一个专业的教练员。因此,要成为体育教师必须先成为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指导学生的知识传播者,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着,也是学生的朋友,因此它的身份是复合型的,再者,体育教师要掌握教育类相关的知识,又要有体育知识和技能,所以他的知识结构也是复合型的。故,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为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中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2 田径课程目标的革新与分析
在大部分体育院校普修教学大纲和某些研究论文中,对相关的课程目标是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等词汇加以概括或者分条阐述的,故本文通过考察研究现阶段各个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得出田径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所涉及到的教学目标见表3)为建立新的田径课程内容体系提供理论方向。由于教学目标是直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最具体的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学生在田径课程学习中的要求。因此,田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应以田径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问卷,对各个不同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从总体上看,我们一直重视的“掌握教法”,“具备教学训练、竞赛组织裁判工作(专家认同率为80%)”这类目标列为前三甲。但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田径锻炼和健身的方法(专家认同率为80%)”这一目标与前三甲所赋分值一样,应得到我们的关注,这也是“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需要的反映。另外,“使学生掌握与田径相关的新兴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教学方法(专家认同率为63%)”这一目标也得到专家们的认同和关注。这与新体育课程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不仅只是强身健体,而且是娱乐、培养人能力的过程。面对田径课程教学目标的变革,我们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有与之适应的内容为载体,所以构建新的田径课程内容是田径课程目标变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5 丰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技能与知识,使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社会要求
课程内容是为特定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课程内容若不能被学生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他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于田径课程内容的选择,也遵循这一课程规律,应注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以及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与环境,并尽可能的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课程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成为体育教师之前,也只是学习体育知识的学生,所以,包括田径课程内容,所有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都应符合人类学习知识的规律,符合这一教育阶段和受教育性质的特点,首先,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兴趣不仅是一位引导学生学习的良师,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灵丹妙药,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展体育课程的功能,使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体育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已由过去的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转变当代的以健康为核心的内容,强调体育课程内容的健康性、娱乐性[9],笔者通过问卷调查,87.5%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课上都会安排与田径项目有关的游戏或乡土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因此,对于田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对田径课程内容趣味性的体现,这不仅对激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当前学习田径课程内容兴趣,更重要的是对其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健康性”,将体育与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可以从新体育课程的思想加以印证,从这一角度而言,目前新体育课程的田径内容不在以“三基”为核心,而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论是在课程内容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提出了以健康为主的新体育课程理念。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应在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中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应掌握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尤其是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和手段,另外,以某一项目的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进行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是必要的,也是自身发展的必需。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不仅只是表现在健身上,更多的追求体育的深层价值,即利用体育锻炼人的意志,美国在《全美教育新观念》提出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因此当前兴起了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其中大部分运动与田径运动的联系紧密,例如,定向原野、野外生存、户外运动等,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展这些项目的教学,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教育部在2003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将上述三种新型运动项目列入田径课程内容中。
以上的分析是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前田径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大四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通过实习,你认为你在田径课程的学习中缺乏的知识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在五个选项中,其中两项的认同率较高,他们是:“与田径相关的健康知识(76.82%)、与田径相关的游戏知识(74.17%)”这一结果说明,这二类知识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的,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站在学生的角度应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加新的内容,加强该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健康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要,也使田径学科发展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文超,等.田坛经验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146.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126.
[3]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799-801.
[4]张正锋.教师专业化与高师课程体系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3:19-22.
[5]黄爱峰.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9,(4):3.
[6]黄子宜.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的改革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3,(5):11.
[7]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
[8]郭元.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大纲发展变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04-02.
新课程标准应如何发展田径项目 篇11
关键词: 田径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2
一、引言
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田径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价值,然而,人们却严重忽视田径教学的必要性,把田径运动只看作是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田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实施,同时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应让田径教学尽快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为学校田径运动教学争得一片蓝天。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田径教学的必要性
2000年12月国家教育基础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田径仍然是必修课时最多的教学内容,这充分反映出田径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为此,充分认识田径教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认识田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田径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推动其发展。
1、从田径教学本身分析:通过对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力量、灵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避险、求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快乐、明快的生活态度、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战胜自我和对手的精神。因此,明确田径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有助于田径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小学五、六年级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长发育快,并且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世界观正在形成,逐步完善自我概念。学生已固有抽象思维和兴趣,但他们不能完全脱离具体事物进行高度的抽象
3、从现代社会学分析:学生的社会化任务是增进知识,学习谋生的基本技能,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不断增进。
三、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田径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标准》是课程目标来构建的,这与过去的体育教学截然不同,它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材内容安排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教材内容的规则使用应因学生的身体情况而定,作为真正的竞技体育教材化,满足学生的比赛要求,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学生也可按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水平的练习内容,这给学校、教师、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较好满足了不同条件的学校,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
2、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很多民间的体育传统项目流传至今兴久不衰。况且我国的体育意识还不高,因而体育课程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果实上,来吸取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教程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科学合理的内容,使其溶入到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田径项目是运动的基础,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较多地关注动作的教学,出现了重复学习一个项目的情况,而且有些项目学生都不感兴趣。
四、新课程标准中田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的实施就是让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以增进田径项目教学的趣味性。田径运动是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的,教师要善于思考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进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设计。
1、教师指令分层:这种分层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
2、学生选择分层:这种分层方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在学生分层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向学生讲明练习要求和升降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组织内容上;规则、难度、运动负荷等方面要科学合理,难度过大,过小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过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没有信心完成,难度过小,练习就降低了学生求知欲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宜的难度迷失的运动方式及合理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这种练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练习中其强度指数严格的控制在中等强度范围内,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易产生各种不良的生理反映。
4、建立一个全新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田径课程考核中形成多种多样,可让学生选择考项,主要考核成绩还是看学生参与意识,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全面来反映学生在学习田径课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核更全面,真实反映学生情况,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田径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五、新课程标准中田径的价值趋向
《标准》是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措施而健康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田径运动教育功能在学校土语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身体素质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技能,发展运动素质,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身体耐受能力,身体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身体形态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协调均衡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学生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
2、加强体育思想素质教育
体育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深刻认识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全面认识体育在政治、经济、文化、健康、娱乐、教育社会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从事体育锻炼的思想和意识,理解健康的含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3、体育心理素质主要内容是发展智力品质,培养体育情感,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体育兴趣与个性倾向,增强自信心自我意识等,在教学中首先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个性倾向,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通过练习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六、结束语
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条件,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健康目标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得到实现,使田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充分发挥田径项目的价值、作用,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中田径教育的重要性,让田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走出一片广阔的田地。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与实验,广东教育厅教研室。2002.1.5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 篇12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 这些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 尤其是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各地高校, 纷纷响应新课表的号召, 突出新课标精神, 让学生自行选择想要联系的项目, 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权。这一方法的实施, 就是的原本在体育教学中间具有重要地位的田径、体操等课程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主要原因, 是田径运动项目训练苦, 很多学生不愿意承受这样的“折磨”。所以, 就出现了田径项目无人选择, 最终慢慢的被边缘化的情况。
1、当前体育专业院校田径课程开设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 当前, 田径已经成为最不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究其原因, 主要是田径项目训练太苦太累, 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来的。所以, 很大一部分学生, 对于田径项目, 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对于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有文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间 , 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的明确规定中间, 就有这样一条。普通高校, 在学生大一大二两个学年, 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在四个学期中间, 可是必须达到144学时。学生想要顺利的毕业, 体育学分必须修满, 并且, 要达到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这是不能够有丝毫水分的。另外, 对于大学三年级, 还有以上的同学, 其中也包括研究生, 都应该开设体育课, 让他们进行选修。但是, 根据调查, 有关数据显示, 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田径运动项目, 是体育课程的基础项目。在大学一年级, 还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有一定的课时安排。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间, 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在二年级的选修课程当中, 体育课程中间, 有田径内容的选修的项目, 大概只有10%。并且, 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 甚至就没有进行田径运动相关项目的设置。
2、造成当前田径课程设置情况的原因
2.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到“文革”的那段时间,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直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 还有对劳动技巧的传授。在课堂上, 呆板僵硬的三段式划分———准备、基本还有结束三个部分, 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呆板无趣。但是, 在这个时候, 由于体育器 材的限制, 体育教学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体操、田径还有球类运动。另外, 就是对军事技巧还有劳动技巧, 进行适度的添加。在这个时候, 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 就是田径。在改革开放之初,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已经明确的指出, 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提高。因此, 体质论成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 和体质论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就已经基本构架起来了。在这个时期, 对于田径运动的重视, 还是一如既往的。田径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中, 仍然占据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那个时候, 人们已经开始从生物、心理还有社会这三个综合的角度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思考。这个时候, 体育迎来了春天, 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这一时期, 体育教学圈子内部, 学术氛围十分的好, 先后出现了十几种不同的体育指导思想。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具有好几种, 分别是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还有素质体育思想等等。到了两千零二年的时候, 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 对体育教学工作出台的一个重要的指示性文件、纲领性文件。《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 对于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议, 鼓励应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 对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进一步的进行凸显, 让学生对于课程, 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对教师同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 对于上课时间, 也有自主选择权。这样, 学生就获得了较之从前多得多的选择权。因此, 随着学生权益的扩大, 本身具有训练太苦等缺点的田径运动项目, 自然的就靠边站, 慢慢的被边缘化了。
2.2、田径的教学方式还有内容 、考核方式的影响
长久以来, 对于田径的教学工作, 一直采取学习单项运动技术为主。教学的主要内容, 就是单项运动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 就是对各项技术的掌握。对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评价方式, 就是依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之中, 对于枯燥乏味、了无生趣的田径运动项目, 尤其是竞技田径运动项目, 学生都已经将其当成了一个任务进行, 完全没有运动的愉悦感和喜悦感。对于训练和竞赛, 都没有新鲜感和喜悦感。对于这种情况, 老师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 跟多学校采取将田径运动边缘化, 以避免浪费资源。另外, 在进行成绩考核的时候, 单一量化的成绩计算方式, 也使得学生对于田径运动, 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2.3、新 思想 、内容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文化, 也随着经济, 涌入了我国人民的视野。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体育界也慢慢的一直认为, 对于体育教学, 首先要做到的是, 以人为本。因此使得, 原本放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身体情况和健康情况的关心, 变成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些思想, 在学生的高中时期, 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到了大学时期, 这种思想仍然是存在的。这样, 大学生也就慢慢的远离了又苦又累的田径运动项目。
2.4、国人对金牌的关注
每逢重大赛事, 国人最关注的就是, 金牌花落谁家。因此, 人们关注的焦点, 往往就是乒乓球、女排之类的。因此, 媒体也就乐意对这些内容进行大肆渲染。而国人受到媒体舆论的导向, 不自觉的也就关注起这类体育项目。因此, 大学生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 也就更过的对这些项目有着特殊的青睐。
总而言之, 田径运动项目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对田径运动给予足够的重视, 让田径运动帮助我们, 不断的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冯奇荣.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体育科技, 2003, (2) .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研究文献综述06-02
田径校本课程08-03
田径教育10-02
田径体育特长生05-20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07-11
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论文07-27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08-26
第五届田径体育运动会08-12
中学生田径训练论文 田径运动训练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