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2024-10-13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精选5篇)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篇1

1 有机食品的概念

1939年, Lord Northbourne在《Look to the Land》中提出了有机耕作的概念, 意指整个农场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组织, 而相对的, 化学耕作则依靠了额外的施肥, 而且, 不能自给自足, 也不是个有机的整体。

有机食品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 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包括粮食、红枣、菌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的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2 中国有机食品的相关概况

1989年,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开辟了中国与国际有机农业组织沟通联系的渠道。1994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 其职能是从事有机天然食品研究、开发、颁证、检测、培训和推广等, 从此以后中国才真正全面开展有机食品的开发和认证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几乎不存在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 有机食品行业的产品仅用来出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在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进行转变。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 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对某些食品行业的信任度。当下, 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和人们对有机食品认知度的提高, 都或多或少促进了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的迅速崛起。

目前, 我国市场上的有机食品有100多个品种, 主要有粮食、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饮料、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等。此外, 还有动物饲料、种子、纺织品、花卉等有机产品。从市场价格而言, 一般有机食品零售价格要比常规价格高出30-50%左右。

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已达数百家, 有效使用有机产品标志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产品超过5000个。

与此同时, 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出现了自发组织的“有机社区”、“农夫市集”, 自产自销有机食品。社会各方关于有机食品的声音越来越多。

3 中国发展有机食品的优势

有机食品具有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特点, 作为21世纪的新宠, 市场潜力巨大。同时, 有机食品与有机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而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所以具备优越的发展有机食品条件。首先, 许多传统农业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有机农业生产, 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民, 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些地区相对比较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其次, 我国生物品种繁多, 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 许多农副产品可以转换成有机食品。

再者,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能够适应有机食品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举个例子, 中国青海地域宽广, 自然资源丰富 (有生长优良天然牧草的辽阔草原, 用途广的贵重药材藏量大) , 污染少, 自然环境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其适合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4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出现的问题

中国于2005年4月1日实施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及《有机食品管理办法》, 标准号为GB/T 19630-2005。但是, 由于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于农业生产, 标准滞后的现状给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 中国政府鼓励性政策不到位, 致使有机农业生产未被推动。相反, 作为世界上最大有机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德国对有机农业生产实行补贴政策, 对实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 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户。

另一个是由有机农业生产衍生出的问题。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质量安全存在问题。有机肥的主要来源是畜禽的粪便。由于种植业中不合理的使用高残留农药以及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 导致部分农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饲料进入畜禽体内产生生物富集, 并使其粪便中的污染物含量增高。此外, 在养殖业中, 一些抗生素、抗氧化剂、激素类药物以及抗菌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兽药用于饲喂畜禽, 其中有些激素类物质将严重危害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另一方面, 未腐熟的畜禽粪便还带有病原微生物, 以上这些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或其它生物产生潜在威胁。

当然, 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 农产品质量水平不容乐观;少数有机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 全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 产品质量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有机食品的国内销售市场并没有打开, 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购买力不强。惨淡的销售前景也会严重伤害有机食品行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

5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希望政府多制定切实有效的鼓励性政策如政策性补贴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部分地区对有机农业生产的投入, 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鼓励有实力的食品企业研究开发有机食品, 因地制宜地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以及稳步扩大有机认证企业规模。

为了促进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应当在产业中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 例如严格控制有机肥的质量, 协调各相关产业间的平衡, 实现有机农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

这些积极措施执行的同时, 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制度, 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有关部门可以采用产品抽检、交流检查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 尽最大努力保证有机食品的质量。

最后, 在销售环节上寻找市场, 开发市场, 形成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例如面向经济收入高、比较富裕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 也可向高档酒店、外资企业、航空部门等销售。开发产品的种类可以考虑婴幼儿食品等。

6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的展望

众所周知, 现代农业主要依赖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 这使得生态系统固有平衡被打破。发展和有机食品相关的有机农业可以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 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具有重大意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 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 间接伤害也很严重。有机食品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高质的食品来源。作为农业大国, 开发有机食品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总而言之,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可发展性极强。

摘要:有机食品这个概念是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的, 如今中国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和认同也在不断提高。健康观念的持续加深, 使象征“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更重要的是, 在中国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有可能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有机食品,概况,优势,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1]赵荣.发展有机食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环境, 2008 (3) :120-122.[1]赵荣.发展有机食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环境, 2008 (3) :120-122.

[2]陈晓梅.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N].2002[2]陈晓梅.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N].2002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篇2

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中心、亚洲有机产品发展中心、国际绿色产业协会、香港东港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联合会、海名国际会展集团、北京海名汇博会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2第八届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CIOGE)”,将于2012年4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中国经济中心的一场盛宴

上海对绿色有机食品的关注首屈一指,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消费最高的大都市,也是中国高端营养、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的“指挥中心”。行业知名品牌云集于此,展会期间将有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800余家企业展示新产品,展览面积逾万平。

资深组展公司联合打造行业最佳展会

海名国际会展集团”是中国民营会展十强企业,遍布中国一、二线会展城市,资深运作人员二百多位,十多年来为企业提供着便捷的会展服务。旗下北京海名汇博会展有限公司与香港东港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携手,合力打造“亚洲有机绿色食品”最佳展会。

近万买家意向参观

在上届观众人气火爆的基础上,本届展会主办方将切实做好专业买家邀请工作。将有来自20余个驻中国大使馆、数千家大型超市、百货商场、批发市场、养生馆、连锁机构的近万名经销商、代理商、加盟商、应用商前往参观采购。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关系

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 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进人80年代, 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 如“替代农业”“低投人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1]。我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 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

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人民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国际上对与绿色食品类似的食品的叫法不尽相同, 在芬兰、瑞典等国家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 美国叫“有机食品”, 在日本称“自然食品”等[2]。虽然它们的宗旨和目标基本一致, 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雾里看花”, 就连业内人士也很难科学的解释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的优劣。有人甚至认为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3], 为了正确引导绿色消费, 为了使我国安全食品健康发展和有序管理, 明确各食品的概念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安全食品体系的重要内容。笔者就什么是绿色食品, 什么是有机食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绿色食品是否是有机食品

1.1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学说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原则生产”,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加工生产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生长调解剂、食品添加剂以及其它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3]。

1.2独立体系学说

(1)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它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 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标准”的基础上,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绿色食品标准,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 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1]。

(2)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基础建设、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阶段。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IFOAM) ”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有机生产标准, 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 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 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

1.3笔者的观点

本人赞同独立学说的观点其原因有4:

(1) 从发展背景看, 绿色食品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借鉴国际相关行业作法的基础上产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二战以后, 欧、美、日、澳等地区和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随着农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等源源不断地向土地输入, 在丰富食物供给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能源依赖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其次, 造成有害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富积, 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 导致食品污染, 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第三, 片面依赖化学肥料增产, 忽视有机肥, 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 限制了微生物活动, 恶化了土壤理化性质, 从而导致肥力下降, 土地生产能力萎缩;第四, 片面依赖农机、化肥等措施, 加之不合理的耕作, 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1962年, 卡逊女士在《春风无语》中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70年代初, 美国政府又发现化肥的大量使用, 使其农田表土每年流失40多亿t, 地下水和河流中硝酸盐也出现超标, 便开始重视化肥和除草剂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问题。从此, 以不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有机农业, 开始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日本于1971年成立了有机农业研究会, 并且对一些农产品开始使用“有机农业”或“自然农业”的标记。1972年11月5日,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 在法国的弗赛拉斯 (Versailles) 成立, 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许多国家开始从农业着手, 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等替代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实践。1990年5月, 针对中国的国情,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借鉴国际相关行业作法的基础上, 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并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1992年11月, 中国绿色食品的权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并于次年5月被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1FOAM) 接纳为正式成员[5]。

(2) 从我国安全食品体系看, “绿色食品”是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爱国主任指出农业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是“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发展方向是的处理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保持协调发展的工作基础。要准确把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自的基本定位, 着眼全局, 统筹谋划;要从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要求出发, 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目标, 确定认证产品的发展重点;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自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的推进方式和工作措施, 建立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正确引导企业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规划, 合理选择认证产品类型, 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产品水平。

(3) 从目前在我国食品市场主要存在的食品类型和各种安全食品之间的关系看,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同属于安全食品的不同类型: (1) 常规食品。 (2) 无公害食品。 (3) 绿色食品。 (4) 有机食品。

除此之外, 还有诸如:生态食品、保健食品、自然食品、天然食品等。这些食品大都是在安全食品框架下衍生出来的, 品种较多, 质量不一。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3类。

常规食品合格的常规食品是指符合我国相关食品卫生法的商品食品。

低级别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A级属于低级别安全食品。

高级别安全食品绿色食品AA级与有机食品 (亦称生态食品) 属于高级别安全食品。

上述3种分类级别依次越来越高, 而只有后两者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安全食品范畴。

各种食品之间的差别。食品之间除了在概念上的差别外, 其主要差别是各类食品的生产产地、生产培育、加工包装等过程中标准要求的不同。此外各自的概念、开发对象、满足的层次需求运作方式、运用的技术手段及认证程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就其各自对产地环境的要求就有许多不同之处:无公害食品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无公害食品安全质量都有相应的规定, 但不完全统一。绿色食品标准采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标准。有机食品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管, 标准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有机认证标准, 它注重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食品加工过程等全程要求[6]。

(4) 从目前国际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和从中国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发展与法规建设现状和发达国家比较看:不难看出, 在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中, 突现了从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 到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到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 再到“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战略部署的确立, 我国安全食品体系呈现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的螺旋式发展脉络[2]。国际有机农业标准体系的特点是: (1) 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强调有机农业应该禁止或基本上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添加剂。 (3) 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形式是以自然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不提倡应用集约化生产方式。 (4) 强调有机农业的标准是对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而不是简单的两头控制和所谓的化验分析。 (5) 强调有机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不一定必须比常规农产品优秀, 以免造成宣传上的误导。 (6) 强调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需要对全程进行控制, 包括检查、认证和授权[7]。

绿色认证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热门行动, 对愈来愈多的企业产生了吸引力。目前,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 (ISO) 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14000, 与以前制定的ISO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由此可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 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5]。

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和E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其中ISO14001是核心, 此外还有OHSAS18001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ISO14001和OHSAS18001这两大国际绿色体系即“双绿色认证”, 通过认证就标志着企业在通往国际市场, 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上开通了一条国际“双绿色”通道[8]。

中国是资源约束型国家, 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不能沿袭以牺牲环境和损耗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道路;经过80年代的改革发展, 中国城乡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向小康方向迈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 在全球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情况下,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绿色标志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 以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有机农产品的推出不仅可以解决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 更重要的是加强中国农业生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要由国外有机农业认证组织完成。尽管国家环保局曾经尝试制定有机食品标准, 由于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属于大农业产业范畴, 需要农林牧副渔综合协调才能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的问题, 因此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法规 (标准) 还很不完善[7]。

今后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必须与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食品标准以及ISO、WT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产品的标准趋向协调、统一, 应参照国际通用标准, 修改和完善我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标准化建设, 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跨国认证、双边及多边认证、国际认证等[5]。

参考文献

[1]梁燕君.浅谈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经济纵横, 2005 (6) :31-32.

[2]章家恩.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 61 (3) :18-21.

[3]高红莉, 张海亮, 文春波.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当代生态农业, 2006 (1) :85-87.

[4]方一平, 曾勇, 李仕明.中国绿色食品的区域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战略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 (1) :129-135, 146.

[5]谢瑾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8) :61-64.

[6]张虎成, 俞穆清, 田卫, 徐宁.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5 (4) :466-469, 472.

[7]宋魁.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化状况及其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72 (5) :90-95.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篇4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有机食品零售行业, 这一行业在中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 还未形成一定的商业形态, 多数以零散的状态存在, 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识以及对于食品健康、安全的认知, 这一行业必然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于运用商业模式基础元素将有机食品零售行业中的可能存在的商业模式挖掘出来, 以求更好的指导中国有机食品零售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理论成果

商业模式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中, 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企业能够提供出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 并且这种产品或者服务能够被销售给客户, 使得出资人能够从中赚取相应的利润。所以, 商业模式的成败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

回顾文献, 我们发现尽管商业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 但是已经出现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理论。

国外商业模式研究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更加成熟的研究成果。Osterwalder等 (2005) 在对众多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并去除一些因素之后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 它可用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 以及与其他伙伴企业形成网络关系来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

和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 国内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但是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研究也有着值得借鉴之处。张婷婷、原磊 (2008) 在商业模式“3-4-8”构成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商业模式分类框架。王阅, 谷丽丽, 陈刚 (2009) 通过对商业模式要素的分析得出,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之间, 就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言, 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 国内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平台, 在此框架下对特定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充足的。

二、有机食品的特点以及在全球的发展

有机食品 (Organic Food)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 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在各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有机农业的大力推崇下, 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Willer和Yussef (2007) 的研究显示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年销售额在137亿美元左右, 年均增速约为5%。

根据ECOCERT[1]的调查报告显示, 欧洲有机市场最新趋势显示大多数国家强劲增长 (5-30%) , 包括一些新的欧盟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的有机超市增长最快。

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的专业店和直销快速增长, 超过常规贸易。在德国, 折扣店, 常规超市和有机超市同时快速增长, 但是瑞士的有机超市销售停滞不前。英国的常规贸易增长迅速, 但是直销市场和专业店发展更快。

国内对有机食品市场的研究更多是侧重于借鉴国际经验进行理论分析, 李正明 (2002) 给出促进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尹世久, 吴林海 (2008) 通过对欧盟有机食品市场的实证分析, 建立欧盟有机食品市场需求决定模型, 并运用模型以上海为例估计了我国大城市的有机食品市场容量, 并得出结论:以上海人口数为1368.08万人估计, 上海有机食品的市场容量大致为9187万元。这样大的市场容量, 虽然是估算出来的, 但是也足以看出有机食品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 分析我国的食品零售市场, 还没有很成熟的有机食品零售行业商业模式, 没有能够有被社会一致认同的有机食品品牌或者企业。鉴于此出发点,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有机食品零售行业, 笔者在借鉴了Chesbrough和Rosenbloom (2002) 的六要素商业模式, 以及李东 (2006) 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中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基础策略元素后, 提出了有机食品销售行业可行的商业模式。

三、有机食品销售行业商业模式

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描述商业模式要求的文献来自Chesbrough和Rosenbloom (2002) 。也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描述必须要有以下六个要素: (1) 价值主张 (2) 市场分割 (3) 价值链结构 (4) 收入来源与成本结构 (5) 价值网中的位置 (6) 竞争战略。

李东 (2006) 在运用Meta分析方法后, 列出了商业模式的Meta策略元素表, 提出了五类基础策略构件: (1) 顾客价值创造:这类元素的功能是创造营收; (2) 成本结构优化-企业边界策略:这类元素的功能是提高利润; (3) 成本结构优化——边界内策略, 这类元素的功能也是提高利润; (3) 溢价保护-壁垒基点策略; (4) 溢价保护——自主基点策略。

综合以上两种商业模式元素分析方法, 笔者提出以下商业模式基础元素模型, 并在此模型基础上, 描述目前尚未成熟的有机食品零售市场可以采取的商业模式。

根据上图以及有机食品市场的特点, 我们可以描述出可能的有机食品零售市场商业模式。

1、基于顾客创新层面

(1) 目标顾客确认:有机食品购买群体大多是属于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 收入较高的人群, 有机食品代表着健康、安全、放心, 所以针对有机食品的特点, 我们可以确认的是目标顾客包括在华外籍人士, 公司白领等。

(2) 市场细分确认: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其实也就是食品市场中的一个分支, 但是它只针对那些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 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所以, 这个行业的市场细分也就是只与有机食品相关的。

(3) 企业价值确认:在价值链中, 企业的价值确认对于企业战略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这里分析的有机食品零售市场是属于产品销售, 也就是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就是以一种销售方式 (比如, 超市, 专卖店等) 把已经生产的有机产品销售给相应的顾客, 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增值。

2、成本结构与收入来源

(1) 成本结构优化:有机食品零售市场的流程就是从供应商 (也就是有机食品生产商) 那里购买到产品, 经过运输, 送到零售场所。在这个流程中, 首先在供应商那里购买的价格可以以签订大批量以及持续的合约来降低此价格;运输过程成本的节约主要是可以零售场所设计到离供应商相对距离短的地方或者运用现代物流方法, 减少成本;最后在零售场所中销售时候的成本优化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也要引起关注, 相关的节约成本方式可以学习目前已经存在的大型超市。

(2) 收入确认来源:对于有机食品零售业的收入来源, 我们可以根据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确认, 这个收入也就是把有机食品传递到目标顾客手中的价值增值, 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 它的销售产品仅限于有机食品, 虽然价格可能相对而言会比较高, 但是其提供的高质量安全的食品会给消费者带来特殊的价值增加。

3、溢价保护

(1) 外部壁垒:在竞争的市场上, 了解企业的竞争者能够更好的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要想让外部竞争者很难进入此行业, 首先有机食品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对外部竞争者来说是一个壁垒, 外部竞争着想要进入有机食品零售这个行业就必须要有有效地货源, 而有机食品生产必须要得到相应的认证, 所以目前能够与供应商保持有稳定的长期关系至关重要;有机食品零售商的品牌效应也是另外一个壁垒, 所谓品牌效应就是, 消费者一旦看到这个标牌就会与有机食品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会把企业健康、安全的产品联系起来, 比如欧洲的BIO超市, 已经在欧洲各国形成品牌连锁, 其中的产品以及特定产品品牌已经与有机产品相等同, 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2) 自身基点:也就是企业自身的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所形成的壁垒效应。作为有机食品销售商, 关键资源是锁定主的目标顾客以及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关键流程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所采用的销售策略以及创造的品牌效应。

四、结束语

本文先是回顾了目前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成果, 然后介绍了有机食品零售行业全球的发展,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 笔者在借鉴了Chesbrough和Rosenbloom (2002) 的六要素商业模式, 以及李东 (2006) 基于结构特征的商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53页) 业模式创新中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基础策略元素后, 总结出了商业模式中重要的元素, 之后运用到有机食品零售行业, 提出了有机食品销售行业可行的商业模式。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有机食品销售成为我国下一阶段食品零售业的新兴增长点。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enry and Richard S.Rosenbloom.“The Role Of the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 (3) :529-555.

[2]Osterwalder, A, Yves Pigneur, and Chirstopher L Tucci.Clarifyingbusiness models: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 15 (5) :1-25.

[3]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中国软科学2006, (11) :141-145.

[4]李正明.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及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 2002, (06) .

[5]尹世久, 吴林海.欧盟居民有机食品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1) :49-55

[6]王阅, 谷丽丽, 陈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1) :47-51

有机食品迎来中国制造 篇5

近日,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德国纽伦堡展览公司主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纽伦堡会展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BioFach China)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波龙堡酒庄举行。《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纽伦堡展览公司负责人Bartkusz在发布会上说,希望能通过这次发布会安排的品尝有机红酒、观看有机种植等活动,让参会者体验有机生活方式,感受到有机食品区别其他食品的天然与美味,以及有机种植所带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显军在发布会上讲话说,中国有机产业经过数十载的辛勤耕耘,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市场。当前,中国有机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望能利用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这一平台,增强有机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了解,促进国内外市场的互动与合作,从而为中国有机食品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金银花春季管理技术下一篇:网络成瘾刑事犯罪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