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培养

2024-08-13

儿童培养(精选12篇)

儿童培养 篇1

人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分阶段的系统工程, 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科学研究表明,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儿童期抓起。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音乐教育丰富了儿童的智能

目前, 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同素质教育接轨, 过去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直是孩子们不喜欢的, 教师对音乐课的目的认识不清晰, 也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 培养学生音乐潜能要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方法, 它的节奏训练、手势联系等都注意科学性和激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内容的连续性,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二、钢琴教学提升了儿童的素养

2 1世纪是一个文化愈发开放与多元的世纪,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习音乐,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学钢琴。

但是, 学习钢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点滴积累的过程。长期以来, 我作为一位学生专业钢琴指导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着这份苦与甜, 而且, 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 兴趣是儿童学好钢琴的关键。

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立足点:教师、学生及家长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积极因素, 家长作为其纽带, 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 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 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文王渊文

(一)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增强儿童学习兴趣

1. 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所以, 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 幽默风趣, 能使儿童听清话语, 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概念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因此, 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 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 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教师的示范演奏对于儿童学琴有着及其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可见, 从他们听我弹奏, 到自己想弹并努力地去实现这一过程, 不但锻炼了意志, 并大大增强了用钢琴弹奏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 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4. 情趣盎然的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 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练习弹奏技巧, , 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二) 重视钢琴基础训练, 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 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 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 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 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1. 重视听力的培养

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 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 读谱习惯的指导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粗心, 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应该明白曲谱的重要性, 同时告诉学生, 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 背奏能力的训练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 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 让他们一边背奏, 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 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

4. 弹奏旋律的方法

在学生练习时, 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 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5. 节奏速度的练习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 教师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 逐渐加快速度。

6. 作品作者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 都应该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 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 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音乐素养陶冶了儿童的心灵

第一、音乐素养是播种情感的乐土

音乐是情感艺术, 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不时点燃孩子的情感火花, 会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使孩子在情绪的高涨与激动中享受音乐, 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亲其师, 信其道”。另外, 走到学生中间去, 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也可以让音乐钢琴课成为学生音乐世界中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快乐王国。

第二、音乐素养是放飞个性的天空

创造意识对每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孩子在寻求世界上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 会生动的弹唱一首歌, 编讲一个故事, 能随钢琴旋律即兴画一幅画, 跳一段舞, 把他们真挚美好的想法完全寄托在自己创造的作品里,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轻松快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张扬个性,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音乐素养是体验成功的舞台

现代教育强调树立孩子们的自信, 作为音乐钢琴教师,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追求成功, 体现价值。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自我肯定。在教学中, 我会表扬大胆的学生, 也会赞美弹奏流畅的学生, 更会为上台表演的学生喝彩, 给他们奠定了自信的基石。接下去的学习中, 我会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让学生不对自己失去信心, 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 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 充分发挥了个体的创造智慧, 培养了音乐精神, 感受到创作的成功。

四、音乐欣赏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情趣

综合欣赏活动是综合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 我在这一点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欣赏活动, 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 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经过尝试, 我欣喜地发现综合欣赏活动在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 其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敏锐的感知能力。

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音画, 引导幼儿结合语言, 一边欣赏一边演奏, 以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 从而增加形象感。

第二、音乐欣赏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 儿童的情感激发依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幼儿理解能力, 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富有生命力的, 适合儿童年龄阶段, 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他们带来新奇和愉悦。

第三、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挖掘幼儿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所以, 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 我增添了相同题材的创作, 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 走自己的路。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 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他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阶段的发挥, 演奏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 我认为综合欣赏活动对儿童审美感知的增强、音乐语言的发展, 注意力的稳定, 想象力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有的放矢的指导更是欣赏活动成败的关键。总而言之, 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 以情感为动力, 在不断挖掘儿童创造潜力的同时, 使儿童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这是综合欣赏活动给我带来的启示。

人生的起飞, 理想的腾跃, 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我相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教学一定会成为儿童充满快乐、放飞梦想、自我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章晔《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潜能的培养》《北方音乐》2001年第8期

[2]汪艳《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第16期

[3]蒋宇峰《让童心在音乐中放飞》《广东教育》2010年第9期

[4]牛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中国论文》2007年第5期

儿童培养 篇2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岁的时候,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爸妈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很大,因为这是儿童性格和社会观念形成的年龄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儿童性格培养

1、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2、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3、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做出决定。这须要有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4、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5、培养自制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好习惯。

6、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1、教养方式

(1)爸妈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爸妈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爸妈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4)爸妈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爸妈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6)爸妈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性格。孩子性格养成孩子的脾气不好,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家长应当先检讨自己,在批评孩子前现象向海的优点,多鼓励孩子,然后再要求孩子去做你

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责备孩子,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放弃自己。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错哦。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孩子不好,那么也是先和孩子产生“同感”,体会他的痛苦,告诉他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情,然后再谈为什么妈妈不能同意他的决定,或者做适当地让步,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这种“同感不同意”的态度,在现实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而且,你一旦愿意和孩子产生同感,孩子也常常会和你产生同感,学会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

对孩子要多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尽量多给孩子以鼓励,尽量多夸他,越是夸她好,她就越能够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她的脾气就会好起来!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借大世界个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能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儿童,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了柔。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待孩

子发过脾气过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无原则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东西,让他恢复情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要孩子听话必须有几个条件:

第一,如上面说的,孩子必须要得到明确的信息。

第二,这信息必须是相当一致的,如果父母的意见有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尽可能私下讨论,免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孩子或许已经学会了颜色、数字,或者其他的具体事物,但是对于抽像的概念,如“时间”却未必能完全掌握。因此,对于未来式的命令,需要一再提醒,孩子才会照着去做。

除此以外,对于孩子尚分不清的概念,例如说谎与偷窃这一类的概念,需要多解释。

5、6岁的孩子也是开始沉迷于感兴趣的活动中的年龄。当他在玩的时候,可能将你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时一再大声喊叫是没有用的,最好走到他房间或正在玩的地方,走近他的身边,用温和肯定的声音告诉他,该洗澡了,或是该收拾玩具了。

有时你会觉得孩子似乎不听话,好像总是跟你作对,不照你的话去做。在这里要给父母提几个建议:

1.谈话中表示你要找出事情的原因,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呢?必定有一个合理并可以接受的解释。

2.要学习对事不对人,别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他只是做错了事,并不表示他是个坏人,也不说明爸爸妈妈已经不爱他了。

3.如果你决定必须给孩子一些责备,切记不要用恐吓的方式,否则“等到了晚上你就知道糟糕了”,对孩子而言,叫他担心那将是很残忍的,也许到时他早就忘了自己做错的事,如此做法就失去了处罚的意义。另外,把权力集中在爸爸妈妈身上,也不是一种很好的家庭关系形态。

当孩子发脾气时

方法一置之不理这是帮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目的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还是少用为好。当然这需要父母能沉住气哦。

●转身离开。孩子发脾气时,你尽管去做你的事。

●适当地劝说。如果你还做不到置之不理,可以对孩子反复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说明什么事是不会被允许的,但不要做出任何举动。

●不要议论他。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只要他能停下来就是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方法二排除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你觉得除了让步没有别的选择了,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愿意哭就尽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欢他的哭声。不要让哭闹左右你的决定。●搞清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可能发脾气。

●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绝不让步。

做个四“心”妈咪

妈咪要有效地改变宝贝的坏脾气,必须具备四“心”——

1.慧心:体现在四个可接受范围的确定与变化调整上。每个范围是否可接受,既要考虑家长的情况,也要考虑宝贝的情况,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情况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家长一下子确定不准范围的界限,就得像科学实验一样,慢慢尝试,直到宝贝和家长都能接受。

2.细心:体现在对宝贝的教育要以安全为前提,同时又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束缚了教育者的手脚。现在家长都知道给宝贝“关黑屋”是有害的,但是安安全全地“关亮屋”是一种教育策略。“秋安的儿童房没有危险物品,而且光线、通风都很好。”这些安全因素的考虑是矫正宝贝不良行为的前提。

3.耐心:是做婴幼儿妈咪的基本素质。不要指望对宝贝提一次要求就完事了,他还会“屡教不改”,“屡不改”只能“屡教”,别无捷径。而且当家长要对宝贝的不适宜行为进行最初几次的管教时,他的坏脾气会爆发得更加厉害,这就是宝贝的行为特征。家长千万别被吓着,以为自己从头到尾出错了。错也可能是在“可接受范围”上定得不适度,根据宝贝的反应做些调整就行了,然后一定要把耐心坚持到底。

儿童科学精神的培养 篇3

一、鼓励儿童大胆提出问题,给予孩子充分自由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特有的宝贵品质。科学教育需要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在自由的环境下敢于发问。2008年温家宝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专访时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答道:“……首先要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进入中学、大学后,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我常讲,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什么苹果往下落而不是往上落”,科学史上很多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

自由的学问是质疑和批判的,对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相互辩论。专制的教育环境下盛行的是对权威的崇拜以及知识的神圣化,很难培养儿童质疑和批判的科学态度。儿童问题意识的诞生不仅来源于自然天性,更在于后期敢于提问、自由提问心理环境的创设。李政道曾说:做学问,要学问;不学问,非学问。《论语》一书记载了2000多年前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对话,大多是学生提出问题,孔子予以作答。这个传统是应该很好保存和发扬的。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儿童表现,深入体会儿童情感、全面认识儿童发展,想儿童所思,疑儿童所惑,做儿童所为,帮助儿童表达科学疑问。

二、允许儿童出错,引导儿童建构科学的概念

朴素理论是与科学理论、正规的理论相对而言的。“naive”来自法语,有天真、质朴、幼稚、自然等意思。比如儿童直觉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的,这种对天文现象所持有的迷思概念就是一种朴素理论。朴素理论意味着直觉理论,更多存在于年儿童童中,因为随着儿童进入正规的教育机构,他们会接触大量的科学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接受了科学教育,并不意味着朴素理论就完全转变成了科学理论,如3岁的儿童会怀疑“宝宝是妈妈生的”这个观点,会提出“为什么现在妈妈不能生个宝宝”的疑问。儿童的朴素理论具有预测、解释功能。儿童朴素理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可以增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心,降低事物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伴随着儿童科学学习中存在着泛灵论、人为论等影响下的错误认识。如,太阳为什么发光,孩子可能会回答,因为为了让我们温暖,也为了让植物生长。

儿童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直觉思维、自我中心主义、泛灵论的影响,在探索科学世界的道路上经常犯错。科学探究活动中当儿童显露其朴素理论,语言和行为在成人眼里可能比较荒诞、可笑、幼稚,但这时教师不应批评、漠视、指责、讥笑儿童,而应设法搞清楚儿童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错怪或伤害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错误在儿童的科学探究和概念形成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教师要给予并保护儿童出错的权利,并应把儿童的错误当作了解他概念发展的机会和背景,作为开展下一步活动的前提。

三、培养儿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死记硬背

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反对因循;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科学精神,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求真创新精神。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精神缺失现象仍然广泛而严重地存在着。教育界在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下,在本世纪初开始的“做中学”素质教育项目推动下,尽管很多教师意识到动作在图式建构中的作用,懂得应通过亲自操作让儿童获得科学经验,但很少认识到在知识、方法之后最重要的是科学的精神。科学教育在已经异形了的“做中学”外衣掩饰下,教师精心设计实验,让儿童按部就班操作以验证教师给出的结论。相比较死记硬背下赤裸的知识灌输,已是历史性进步。但这种教育依然没有走进真正的科学世界,实质是教学手段革新后新传统科学教育模式,为了科学知识而教科学知识的本质没变。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避免儿童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儿童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育领域的急功近利,是整个社会科学功利主义泛滥的反映。表面科学知识经济繁荣,但国家科学精神根基薄弱,缺乏“为了科学而科学”执着精神的支撑。没有纯粹科学的文化底蕴,我们很难破解钱学森之问。

四、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发儿童科学的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评价需要教师树立全面的发展观,避免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等多元发展的片面性评价。评价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每个儿童都是平等的,是按照自然原则独立发展的个体,不能以儿童的家庭背景、性格气质、健康状况等因素将儿童分为三六九等,避免教师世俗化评价。评价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教师合理运用激励性、差异性评价能点燃儿童心中的科学希望。反之,也能浇灭儿童微弱的科学火苗,损害儿童科学精神。负向评价会使儿童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态,缺乏探究的安全感。负向评价浓厚的沉闷课堂氛围会产生儿童察言观色依赖教师的现象,科学探究活动应有的生命力和气质荡然无存,损害孩子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从儿童绘画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培养

面对即将入学的无数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学生, 如何从中找出较聪明的一批学生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其一, 对一至三年级的学龄儿童进行智商测查。其二, 对他们进行绘画测试。

只要教师稍关心一下学生的生活, 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他们涂鸦在墙角、地上或心爱的书报上的“大作”。这些人像、动物和景物画得多么单纯、天真、赋予幻想, 每条线又那样粗犷、简练、明快, 多似《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不知教师可曾注意到, 学生作画时那样认真, 那样地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的态度, 就连陌生人在旁围观时, 也不胆怯、畏惧。每当他们的大作告成之时那种得意忘形、兴高彩烈、手舞足蹈的神态, 又是那么天真、无邪。这说明学生用他们的绘画技术, 来表现对周围世界的再认识。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共性,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对儿童进行探索性的绘画测试。

一、启迪性的命题

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命题应易被儿童接受、领会、理解和发挥, 能测出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选定这样一组简单的几何图形, 即:“O”“D”“△”“◇”和“□”。在每份试卷上印上其中一个图形。

二、轻松愉快的应试

测试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 不给儿童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要求他们看清自己试卷上的图案, 比一比, 谁在原有图案的基础上, 改画得更妙、更巧, 比谁画得美, 画得快 (限定时间为10分钟) 。通过座次和试卷的组合, 使前后左右参加受试的十名儿童, 在他们的视线内见不到相同的图形, 有意地制造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三、忧心忡忡的家长

被隔离在试场外的陪同家长们, 当他们获悉测试命题的内容和要求时, 都为自己的学生操心, 有的说自己的孩子要交白卷了, 有的讲题太难了, 有的说要求过高了, 有的气愤地评论这是刁、难、怪。

四、别开生面无一类同的答卷

“O”画成太阳、气球、花朵、西瓜、苹果、头像、甲虫、金鱼、扇子……

“D”画出月亮、小船、蘑菇、帽子、雨伞、香蕉、降落伞……

“△”画成雨伞、山、亭阁、鱼类……

“◇”画成房子、箱子、书包、书本、汽车、风筝……

“□”画成窗户、屋子、汽车、拖拉机、书包、手帕、旗子、电视机……

除了一张是白卷外, 真是千变万化, 无一类同, 当家长们参观这些作品时, 话题变了, “想不到我的孩子这样聪明”“他们的小脑袋真灵”“我真没有想到”……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可以想到, 我们的测试是成功的, 得到了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五、从绘画中发现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 但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论这些作品的优劣, 应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去探索, 从画中去寻找和发现儿童的生活情趣。在这些儿童绘画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儿童画都是现实主义的, 他们所描绘的对象, 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 也是他们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如太阳、水果、帽子、气球、房子、花朵、书包等。在这些画中又可得到第二个结论,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甲虫、降落伞、鱼类等是书本中学来的, 不经过学习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从相同的画题中很难发现他们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力的优劣, 如将“△”绘成雨伞, 简单的只添一根有弯钩的柄, 有的画出了伞筋和花纹, 更巧妙的变化有飞檐有宝顶有柱子的亭子。又如把“O”加线成了一只升空的气球, 但同样画气球, 有的再补上几圈, 加上竖条条成了一串“有色”的气球, 更复杂的画上眼, 生上尾成了一条活泼的小金鱼。

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从试卷中, 我发现了一幅独特的画, 原有的圆成了一道粉墙中的月洞门, 门内墙里有假山, 亭阁……线条简单老练, 途中远中近三景层次分明, 不论构图、布局、造型都属极佳。在十分钟内能画出这样的画就连大人也想不到、画不出。我们与家长面谈后, 才知这个名叫安正阳的小朋友, 两岁开始学画, 天天画已坚持了四年, 五岁时作品曾多次在学校幼儿园举办的画展上得奖。

七、跟踪验证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比, 我们从绘画中发现了一批思维敏捷, 观察力强, 想象力丰富的新生, 与前面智商测查结果作了对照, 发现考核的结论是相似和相近的, 也可说是合拍和同步的。一年后对测试优秀的学生跟踪验证, 这批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在班级的前茅。教师一直反映, 他们普遍特点是:记忆力强, 注意力集中, 接受领会新知识快, 错别字比普通学生少, 书写能力比一般学生更出色, 可以说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是略胜一筹。如2010、2011年, 由全国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组委会举办的“飞天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览展示活动中, 我校连续两年组队参加的79名学生的135幅绘画作品分别荣获儿童组金、银、铜奖项。参赛学生的135幅获奖作品全部获得大型画册《全国青少年儿童美术书画摄影作品集》珍藏版的入选资格。

八、为什么绘画好的学生较聪明些呢

智能的高低决定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而接受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通过绘画可以直接训练儿童的观察力;通过绘画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通过构图过程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通过着色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说绘画的过程是他们能力的一种综合练习。通过这些练习, 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智能的提高, 而绘画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已被众多的家长所接受, 作为早期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绘画训练的儿童, 入学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一般儿童强。在小学工作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凡绘画成绩好的, 其它成绩都好。反之, 成绩优良的学生绘画能力普遍都不差。

亮点儿童培养小结 篇5

——波比班韩瑞凝

蒙郑杰(小名多多)是一个聪明、学习认真、,反应快且认知较广的孩子,但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家里带的又比较娇惯,因而在班表现为不太乐意与同伴交往,自以为是。在与这个孩子两学期的交往过程当中,我们能发现他独具有的一些特质,如果能在老师的细心帮助下,蒙郑杰小朋友一定会有更多的进步和发展。本学期,蒙郑杰作为我班亮点儿童,我们根据培养计划及措施对其开展了以下几点帮助:

1.先将我们的亮点儿童培养措施与内容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的,使家长在今后的活动中也能同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

2.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认真观察孩子、积极扑捉他的每一个亮点,及时地鼓励,并让蒙多多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在我班数学区投放了一些活动材料,老师在引导孩子认识这些材料时,多多总是能第一个发现材料的不同玩法,这时我就会鼓励多多演示自己的玩法,慢慢的多多有了一些自信,在集体活动当中他很少只做旁听,而是能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同伴们也开始愿意和多多坐在一张桌子上游戏。

3.多多从会讲话起就学会了许多儿歌和唐诗,在婴班时他只肯将给老师听。那么在升入小班后我为了鼓励他,每天在餐前活动时,开始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故意总是将花传到他手中,迫是他来给大家念诗讲故事,一天天过去,多多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兴趣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响。他带动了全班学习了《三字经》《千字文》等。

4.创游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多多的语言能力强,在娃娃家做爸爸有模有样,每次游戏时我会有意将班级语言发展不好的幼儿和他一起游戏,让他不但增强自己游戏的信心也带动小朋友一起进步。

儿童情感能力的培养(二) 篇6

人的气质是指和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早期获得、较长期存在,而对人有较重要影响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个性的总和,可以认为是在气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情绪能力可以看成是社会能力的基础,它意味着能正确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依据这种认识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我们大致可以把情绪能力分成5个范围:①正确地估价自己:能觉察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②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其适当、分析它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③激励自己:能克服自己的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一个目的,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④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⑤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掌握别人的情绪、社会能力和社会技巧。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能力,而不是他们的IQ,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但是,目前正规的教育和大部分的家长们,强调的是认知能力,忽略了情绪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时不仅是忽略,而且常常出于善意而伤害,这就更使我们关注有关情绪的研究和儿童情绪能力的培养。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Kagan的研究把儿童按气质分成两类,内向的(inhibited)和非内向的(uninhibited)[1],或者简称为羞怯的和粗放的孩子。在遇到陌生的人、地方、事件时,内向的孩子最初反应是拘束、逃避和忧伤,因为他们的边缘系统容易被不熟悉的事件唤起。而非内向的孩子则具有不同的边缘系统唤起的状态。影响他们激活阈值不同的原因是他们继承了特定的神经递质状态。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并认为人和动物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害怕”的状态。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Carl E. Schwartz等发表了他们用功能核磁共振图像研究的结果[2]。他们研究了内向型和非内向型婴儿成年后,其杏仁体对新奇事物的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Kagen的预测:婴儿可以分成内向和非内向两大类,其杏仁体对新奇事物的反应可能是脑中构成他们气质区别的基础。内向型的儿童长大以后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但是,大脑中杏仁体反应模式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就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特定标志。这种区别只表示一种气质的倾向、一种素质。

先天的生物基础和后天的教养会形成人的性格。Davidson提出了人们具有不同的情感类型(Affective style)。他认为: 情感类型是指不同的个人在情绪反应和调节上固有的差别。这是一个习惯用语,它意味着某种涉及范围广泛的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面对情绪刺激时的反应,具有性格特点的心情,以及与情感有关的认知过程单个或相互协调而组合地在起作用。他把人的情感类型分成进取型的(cheerfulness)和退缩型的(fearfulness)两类,并在EEG测试中发现了前额皮层激活的不对称性,并提出了脑中更复杂的处理回路,其中前额皮层和前扣带回的作用明显占到主要地位,强调了情感类型的生物学基础,以及神经回路的可塑性,这就意味着后天教育在形成性格上的重要性[3,4]。

基因和教养

人的性格与先天和后天关系的争论已长期存在。现在认为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教养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人的脑产生影响,因为脑具有可塑性,脑在分子、细胞组织、连接回路、神经递质等方面发育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的行为。

MAOA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MAO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负责编码产生MAOA酶。这种酶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E),5-HT和多巴胺(DA)在突触处的活性,去除过剩的神经递质,以保持功能神经元之间通讯的稳定。动物实验和对人的研究已经表明:MAOA表达低,NE、5-HT、DA的水平就高,这样的人具有暴力倾向的比例较高。动物实验证明:在动物生命的早期,如果受到粗暴的对待,比如母爱的剥夺、同伴的欺压等,将会改变NE、5-HT、DA神经递质系统的状态,这种变化会持续到成年,并显示出进攻的性格倾向。对人类的研究也表明NE、5-HT活性的改变和进攻性行为有联系。

《科学》1993年6月号,报道了一个荷兰家族的情况。这个家族中的几个男性MAOA基因缺损,在他们的脑脊液中没有找到MAOA,他们都有暴力倾向。但是这样的家族很罕见,以后没能再发现类似的家族。为了在更大的人群中找到证据,Moffitt和Caspi的梯队从新西兰一项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样本[5]。他们发现,幼年期受过严重虐待的儿童,与没有或很少受过虐待的儿童相比,成年以后更多地呈现反社会的行为。这种虐待也包括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喜怒无常、强迫性教养和惩罚性教养。幼年时受到虐待,同时具有低活性MAOA基因类型的男性这种暴力倾向就更明显。这个研究揭示了基因影响了儿童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这个研究梯队同时指出:社会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具有低活性基因的人群,如果在幼年期没有受过虐待,成年以后的反社会倾向的比例并没有显示增高。所以具有低MAOA活性基因的幼儿更要注意保护,使其在幼年的时候不受到伤害和忽视。

为什么幼儿时期的经历对儿童情绪的发展至为重要呢?因为2岁以前是情绪回路发展的第1个关键期。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发展并保留了在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H)—垂体(P)—肾上腺(A)的通道,就是我们通常称的HPA轴,影响我们的植物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的重要功能。当我们受到攻击,或是遇到危险时,接受到外部的刺激信号,经过杏仁体影响垂体,最终影响我们的激素系统,使得一种称为可的松的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我们呼吸加快,心脏跳动激烈,肌肉收缩加强,使我们处于快速逃跑或积蓄力量准备战斗的状态。人类这种能力的保留和发展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但是长期承受慢性的压力,会使可的松的浓度始终处于高水平的不正常状态。可的松会随着血液流经我们全身,影响我们的许多脏器,包括脑中负责存储可陈述记忆的海马体,这就会影响儿童长大以后的记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容易肥胖和患病,严重的会导致暴力行为或是自杀行为。

总之,情绪与基因及经历有关,特别是婴幼儿期的经历。情绪与基因有关,估计40%以上的基因和脑有关。今天我们谈论用改变基因来控制人的情绪还为时过早;而情绪和经历有关,特别是婴幼儿期的经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能有所作为和应该有所作为的领域。在悲哀、快乐、愤怒、害怕、惊讶、厌恶6种基本情绪中。害怕是构成内向气质倾向的基础,而快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向气质负面效应的正面情绪。我想这就是提倡在婴幼儿时期注意依恋情结,给幼儿以稳定的、充满关爱的互动的成长环境,避免使儿童受到持续的慢性压力和忽视。这就是提倡在儿童发展早期遵照脑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儿童主动性,注意社会情绪能力培养,实施“快乐教育”原因。

参考文献

[1]Jerome Kagen, Galen’s Prophecy, Westview Press, 1998 ISBN 0-8133-3355-5

[2]Carl E. Schwartz et al., Inhibited and Uninhibited Infants “Grown Up”: Adult Amygdale response to Novelty, SCIENCE,Volume 300, Number 5627, Issue of 20 Jun 2003, pp. 1952-1953.

[3]Richard J. Davidson, Affective style, Psychopathology, and Resilience: Brain Mechanisms and Plastic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55(11) Nov. 2000 pp 1196-1214

[4]James A. Coan and John J. B. Allen, The state and train Nature of Frontal EEG Asymmetry in Emotion, Asymmetry of Brain, Chapter 16 2003

[5]A.Caspi et al., Role of Genotype in the Cycle of Violence in Maltreated Children, SCIENCE 297 (5582) Aug.2002 pp851-854

如何成功培养天才儿童 篇7

孩子出生后一年内, 神经结构机能等方面的发挥非常迅速, 是出生后发展最快的时期, 脑重迅速增加近900克, 三岁是增加1000克, 七岁时为1280克, 已接近成人水平, 七岁以后就非常缓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调查, 得出结论:五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因此, 教育要趁早, 以下来谈谈如何培养天才儿童。

一、把握关键期, 发掘孩子天赋

1) 抓住关键期争取事半功倍。关键期指孩子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 大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产生反映, 遗传造成巩固神经网络, 胎儿的神经细胞从第3个月开始迅速增长, 每分钟超过25万个, 0~3岁是人生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 父母应该好好把握, 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 在关键期, 越早给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 孩子的大脑就约聪明, 灵活。孩子4~6个月时吞咽咀嚼关键期, 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 2.5~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三岁时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四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字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细心观察孩子关键期的出现, 及时给孩子提出条件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2) 发现孩子的天赋, 发掘孩子的潜能。因此,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顺应孩子的发展, 而绝不能拔苗助长,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父母应擅于发现, 如果父母只一味强调文化知识, 而不注意孩子潜能的开发, 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音乐天赋一般出现在五岁左右, 2~3岁是孩子运动天赋发展的关键期, 3岁是孩子想像天赋的关键期, 父母给孩子放一些节奏缓慢的轻音乐让孩子感受音乐。

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在不同空间中队真是声音的良好感觉, 也就是要在不同的空间中聆听不同的乐器的现场演奏。

人是存在天赋的, 人的天赋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光有天赋, 没有一定的环境与教育, 不去开发, 天赋是不发展, 甚至还有湮灭的可能。

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天赋, 然后加以培养与引导, 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是没一个做父母的天职。那么, 怎么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在家庭中, 孩子的饮食起居, 一般来说都是由母亲负责的, 也就是说, 母亲比父亲有更多的接触孩子的机会, 从另一角度考虑, 母亲比较细心, 容易注意到孩子各种细微的变化。因此, 作为一名母亲, 要善于从小事中看孩子的优点, 用细微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天赋。

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的特征, 思想活跃的孩子更善于幻想和虚构, 对于这种情况, 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得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加以打击, 而应对孩子的想象加以鼓励。并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大胆想象。

二、塑造健康心态

1) 自然发展。过度的期望压制了孩子的个性,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只有顺应孩子的兴趣特长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自如发挥, 从而早日成才。2) 重在精神鼓励。对孩子不能只重物资而轻精神, 有些父母只强调物质奖励:今天孩子画一张奖励一块巧克力:明天孩子背了几首诗, 奖励一套衣服, 后天孩子在幼儿园的了一朵小红花, 奖励一个玩具。

这种奖励无形中让孩子养成娇奢习气, 不爱惜物品, 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 甚至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 这些都将成为孩子朴实, 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 更离不开精神奖励, 两者相辅相成, 才能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

我国目前在家教方面存在许多误区, 例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轻精神等, 这些误区都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所以, 家长要走出这些误区, 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父母, 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 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3) 培养孩子注意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 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孩子最主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吸收, 因此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注意力。开发注意力幼儿学龄前 (3~6岁) 时注意力的关键。

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期, 在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最为重要的是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训练, 训练注意力要有针对性, 比如对孩子设计促进注意力发展和提高的课程。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这样双管齐下, 还值得注意就会快速提高, 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父母培养孩子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发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而且持久, 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 形象生动, 创造安静的良好环境, 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 父母不要在屋内多走动, 不要与孩子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 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尽量不要看电视等。

三、开发创造能力

1) 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 大多五六岁的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 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迅速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 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因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感兴趣的, 而兴趣则是孩子成才的最好老师。

2) 不要约束孩子, 思维不受限制, 准许孩子任意思维, 培养孩子自由的心态, 独立的心态以及探索的心态, 让孩子以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维, 鼓励孩子天马行空的现象, 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 往往出现什么都问的现象, 他们提出的观点天真单纯, 富于幻想, 超乎逻辑, 在成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然而事实证明, 正是思维“离谱”和“异想天开”的孩子, 才是最有创造潜力和发展前途的。

3) 鼓励孩子提问, 父母为孩子创设宽松的求知环境, 经常向孩子提一些能启发发散思维的问题,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开发创造力, 在孩子眼中, 一切都是新鲜的, 好奇心最强, 孩子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鼻子去闻, 这是孩子的游戏和乐趣, 也是孩子的需要和学习的动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用积极的心态去培养孩子。

摘要:1) 抓住孩子关键期, 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能。2) 注重孩子本性, 运用精神鼓励, 提高孩子注意力。3) 发现孩子特点, 给予鼓励, 培养自由想象力。

关键词:关键期,天赋,自然发展,精神鼓励,注意力,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华芳.培养领袖儿童.中国纺织出版社.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

单亲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8

加强家园协作, 让单亲儿童感受双倍的关爱

幼儿园和家庭及时有效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解决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 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关爱的环境, 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对单亲家长育儿方式的偏差, 教师要主动、诚恳、婉转地指出。儿童的家庭离异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教育的复杂化, 这就需要教师讲究与家长沟通道方法和策略。

首先, 建议父母本着对孩子终身幸福负责的态度, 双方尽可能多与孩子一起生活和活动。对孩子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与家长共同商讨, 制定出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养对策。其次, 建议家长尽量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师与家长应达成共识, 充分认识给予幼儿关爱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建议其家长用更多的时间陪一陪孩子, 和孩子交流, 玩亲子游戏, 用亲情来抚平儿童创伤的心灵。再次, 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鼓励他 (她) 与人交往, 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二是教师用无微不至的关怀, 给予单亲儿童胜似亲人的关爱。教师可以从照顾起一日生活细节着手, 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 使幼儿每天都在充满关爱、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学会与老师交往, 感受交往所带来的快乐。

由此可见, 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家长的教育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幼儿园则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 引领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由于单亲家长常常产生补偿心理, 格外地娇惯、放纵孩子。过度的溺爱使幼儿形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冲突。单亲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应该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礼貌教育及各项交往技能的培养。

一是在幼儿入园、离园等环节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和礼貌习惯。二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让孩子懂得关爱和分享, 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三是在盥洗、饮水、如厕、自由活动等环节中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协商等交往技能。

儿童培养 篇9

曾经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他这样回答:“在幼儿园, 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做错事要道歉, 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 这是我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回答, 似乎很出乎记者抑或我们的意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这些简单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正文】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 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一、立德树人, 要求我们创造“美”的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无不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走进学校, 37 级台阶上的“心心相印”植物造型, 展示了我们用“爱心”呵护儿童, 与儿童心连心。“爱满园”中的师生石雕, 一个“爱”字是那么亲切, 那么自然, 那么和谐。仁园里的“舐犊情深”, 不仅展现了“妈妈之爱”, 也引导我们老师要像长颈鹿妈妈那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爱满天下”四个大字, 告诉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 爱自己的家, 而且要爱同学, 爱老师, 爱学校, 爱国家, 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园”里镌刻着四个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 学生在故事中徜徉、感染。“拾金不昧”讲述了施爱珺等三位同学在小区玩耍时捡到了一串金项链, 他们通过问父母、想办法, 生动地演绎了“黄金有价”而“诚信无价”的人间真情。

二、立德树人, 要求我们树立“师”的风范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其身正, 不令而行。”“德艺双馨”“教书育人”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六一儿童节, 对于一 (13) 班29 位小朋友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这天, 他们每人收到了一份珍贵而充满爱心的礼物———用大小不同的珠子串成的造型精美、颜色鲜嫩的黄小鸭。这些黄小鸭出自一位79 岁高龄的老人之手——— 一 (13) 班班主任胡悦老师 (年轻貌美、刚工作两年) 的奶奶。“在金小这个大家庭里, 年轻老师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知道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领导的踏实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和正确引导密切相连。”“……让孩子们真正地进入一个学习的乐园, 学校真的是在‘儿童世界’里培养着‘世界儿童’。”“在这个充满爱的园地里, 我们的孩子在健康成长, 感谢校领导和胡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也请您转达我们家长作为晚辈对胡奶奶的敬意和感谢!”

2015 年6 月13 日星期六, 三 (3) 班全体家长与班主任马茵老师共同努力, 在学校举行了一场温馨、快乐、感人的“十岁成长仪式”。孩子们齐诵《弟子规》, 向家长老师深鞠躬, 互相拥抱, 表达了对养育、教导之恩的感念;家长、孩子互相朗读给彼此的信, 说说心里话, 增进沟通与理解。一位可爱的女生用一幅画表达了她的梦想, 表达了她对班主任马茵老师的尊敬:她站在教室的前面, 给她的学生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立德树人, 要求我们开展“德”的活动

2014 年10 月28 日, 学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拍摄“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专题片, 早晨7 点半从学校出发, 直到中午1 点才吃上饭, 五个半小时不间断地参观、拍摄, 滴水未进, 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年轻的讲解员因为紧张导致忘词、重拍, 孩子们还主动鼓励讲解员。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

爱是什么?爱是关心、包容、尊重、珍惜、付出、信任……在这个看成绩的教育大环境下, 如何提升孩子的文明素质, 培养孩子大爱的心灵, 任重而道远。我们以“爱”之名, 设计丰富的活动, 让孩子们爱在家庭, 孝敬父母, 尊重长辈;爱在校园, 团结友爱, 关心集体;爱在社会, 奉献爱心, 乐于服务;爱满天下, 胸怀大爱, 快乐生活。

例如, 在妇女节、母亲节时, 开展“我让妈妈露笑脸”“为女性长辈送祝福”等活动;父亲节, 孩子们动手做送给父亲的别样礼物, 为父亲做一件事;开展“金小小孝星”评选活动, 更有数十位孩子将参加“南京市十大小孝星”评比;学校的“雏鹰假日小分队”活跃在居民楼、社区间, 陪伴空巢老人;孩子们发动家长织围巾, 为环卫工人送温暖;做环保小先锋, 向居民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参加“绿色集市”“爱心义卖”, 筹得善款帮助偏远山区儿童、视障儿童。2014 年10 月, 澳大利亚“汉语桥”培训班的52 位师生来到我们学校, 同学们与澳洲孩子一起学习, 一同活动, 热情邀请澳洲孩子体验中国式家庭。十天时间匆匆而过, 在澳洲师生的“我爱中国”“我爱金小”中依依惜别, 不分国籍、跨越国界的大爱在交流、交往中生成、生发。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灵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每个细节、每个地方、每段时间中, 让我们的孩子在优美的环境中熏陶, 在积极的榜样中感染, 在丰富的活动中养成。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小的孩子一定能够立起道德, 树起人生, 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结语】

立德树人

拥林千顷眼底沧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参考文献

培养儿童自主阅读的能力 篇10

一、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 利用校内环境, 引导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 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这时候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及时引导他们认识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 如课程表上的科目、同学的名字、教室和学校的标语等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 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走出校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可以引导孩子逛街时, 认识店铺名;在外点餐时, 认识菜谱上的菜名;引导吃零食时, 认识包装袋上的字……这样, 引导学生学身边的汉字交朋友, 提高识字兴趣, 激发识字潜能。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 感受阅读的快乐

1. 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教师有一个重要角色, 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 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 当孩子们在阅读时, 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 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 这样, 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这个方法我最近在用, 效果不错。具体操作是班内开展读书活动,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选定阅读内容, 然后师生各自静静阅读, 接着热烈讨论。孩子们看老师也那么投入和认真, 自己也就重视起来了。很快在不知不觉中, 可以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制定阅读中的竞争机制。

也就是说, 把竞争带入阅读活动中, 每月评选“读书小明星”, 评选依据是讲故事比赛, 看谁一个月来给大家讲的故事完整并且多, 谁就获胜。但要注意的是, 讲故事的时间有限, 所以参赛的学生要经过严格挑选, 即平时读书认真的学生才有资格参赛,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所以为了给自己争取比赛机会, 平时会努力看书, 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1. 引导学生看什么书。

谈到课文阅读,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阅读名著名篇, 而且坚信名著名篇才会对孩子有益。可事实却不然, 我们班的不少学生带来了《成语故事》、《唐诗宋词》、《伊索寓言》, 由于孩子年龄小, 知识水平有限, 所以即使读了也不能理解其意思和道理, 学生读着也缺乏兴趣, 如果硬逼着孩子阅读, 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 我给他们发了小学各年级学段需要看的必读书目、必背古诗清单, 让家长有针对性地购买课文书, 比如我们一年级是阅读《安徒生童话》。另外我还会让他们把学校发的《新人文读本》作为课外读物, 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的, 很适合他们看。

2. 引导创设书本内容的情境。

要带学生进入诱人的情境中, 必须使学生的心态化入文本角色, 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 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形象, 才能激起他们的情感, 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作用, 活化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 灵活地动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参与学习, 丰富语言感知, 使之接受直观视觉的影响, 激发情感, 强化感知, 促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文字的表面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比如读了《安徒生童话》前, 从电脑上找相应的动画片, 放前半段, 然后让学生读童话书, 找到结局。这样, 可以一开始将学生带入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那么带着目的读故事, 效果也更加明显了。

3. 引导孩子了解阅读的步骤, 学会阅读。

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体现课内促进。学生的朗读可分为五个层次:读准字词、读稳节奏、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读出情味。伴随着学生个体的发展, 这五个层次的关系是逐步发展、逐层提高的, 呈金字塔状。

第一个层次:读准字词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丰富的词汇量, 就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接触到一个新的文本时, 首先要弄清你有哪些字读不准, 有哪个词不理解, 利用工具书, 扫清阅读障碍。某些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 遇到生字词就停止不读, 或一跳而过。这样中止了朗读, 也就中止了对文本的理解, 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第二个层次:读稳节奏字、句、段、篇, 都有着语意上或远或近的联系, 读的时候也便有了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轻重缓急。

第三个层次:读出情感和读稳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读稳节奏后就慢慢可以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感情;读出感情后, 对朗读节奏的把握就更准确了。文学作品包罗万象, 写尽人生百味。朗读时就要读出这其中的人生百味。

第四个层次:读出理解。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朗读才会声情并茂、打动人心。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理解了, 思维更成熟了, 个体得到发展了。可见, 建立在深刻理解之上的阅读, 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长大了”也使学生“在成长中阅读”的兴趣得到提高。

第五个层次:读出情味这是一种诗化的朗读, 是朗读的最高层次, 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更深刻、更艺术的赏读, 要求读者有丰富的文学积累, 对文字敏感,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才能读出文中浓浓的情味。

如何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 篇11

一、给儿童创造宽松的画画环境

儿童绘画主体是孩子,教师只能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柬的环境中绘画。在一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下。由儿童自己去练习创作进行构思、设计、选材的绘制,教师在儿童创作练习时,不要直接干涉他,替代孩子画画或模仿范画,而要加强指导,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儿童克服绘画中的困难。例如,在一次儿童命题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儿童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见此我就鼓励他任意在纸上画一个形。他无意画出了—个不规范的椭圆形,我立即启发他:这个形象什么?他回答像一个鸡蛋。但如果画鸡蛋就无法深入地画下去,我就吟诵了一首儿童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再通过语言描述出鹅的形象、动态。这样一来,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了鹅的形象。受到启发后,他很快能在椭圆形上添画鹅的头、颈、掌,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白鹅,接着我又教他鹅的头与身体之间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动态的画法,他又画出一群鹅。这样,一幅构图优美、形象生动的群鹅戏水图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昕过一堂十分生动的圈画课。老师把—个茶壶放在一只布袋里,让小明友摸一摸这个茶壶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想象设计一把茶壶,并画上装饰花纹。结果全班学生每个人都画出了自己想象的壶,没有重样的。教师最后拿出壶来给大家看,分析壶嘴的位置与水平面的关系,讲解如何设计合理。一堂图画课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的,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三、培养绘画自信心

自信才能创造个性,儿童绘画本身就是个性的发挥。对于儿童绘画需要多鼓威。使他感到有能力画好,并经常把他画的画挂在墙上让大家观赏,儿童的绘画能力被大人理解,受到重视,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可以把好的儿童画做成幻灯片放给大家看,这对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会起到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会主动交画,希望拍成幻灯片。教画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哪些画得好,哪些画得不好,还应该再画些什么,他们自己是会画的。在不断的启发和鼓励下,孩子的画都会有进步和提高,画出自己的风格。不少教师认为孩子画画需要教,只有掌握了成人的技法,能画点什么,才算学会了画画,这实际是揠苗助长。

四、启发儿童大胆想象创作

想像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对儿童来说,想像中还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最富于幻想。所以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创作离不开想像,绘画创作是培养儿童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神奇的想像力,它选择对象无目的性,刨造出的视形象不受具体形象和色彩的限制,是儿童心理活动与稚拙表现相统一的造型观念与造型样式。那些涂抹于墙角、地面或木地板上的不为功利所为的画,最具儿童的本性。所以同龄儿童的画,都具有其共同的特点、特征,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或大胆随意。或拘谨局促,或细腻精致,或马虎潦草。都是儿童心灵映象生命律动的体现。也是区别与不同个体儿童的外现要索之一。在美术活动中,要逐步培养他们的想像和创造精神,对于专爱临摹别人作品的儿童,一定要注意帮助他纠正这个缺点。临摹会使儿童产生依赖性,有碍于智力的发展,渐渐地丧失独立应付事物的能力。因而,应根据不同年龄鼓励其动手大胆画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对象,并用鲜艳色彩来装饰画面。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和开掘,培养儿童进一步创造性的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使之处在萌芽状态的艺术表现象阳光辐射一样得到无限延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式地过早强求一律,儿童的想像潜能便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儿童自我服务意识培养探究 篇12

关键词:幼儿,服务意识,评价机制,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意识、发展思维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也有助于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方法。

一、结合一日常规,渗透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抓起。(1)学习常规。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生活,根据学习常规要求,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渗透在一日学习常规中,将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细化。例如,要求幼儿有序、分类摆放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准备,自己用卷笔刀削铅笔等。(2)生活常规。幼儿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具有很强的辐射效果。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值日生制度,安排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值日任务,包括打扫教室,午休完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倒垃圾等。在结合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时,要尽量使幼儿园生活模拟现实生活,提升幼儿园处处育人的宗旨。

二、借助活动载体,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大多数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借助活动载体,如游戏、唱歌、表演等,在丰富的活动中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1)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活动载体,根据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游戏互动,在生动的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音乐、表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节奏、音乐表演中的情感投入等,都有助于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教师要有目的地选一些简单的儿歌、情境表演剧等,引导幼儿在儿歌、情景剧表演中强化自我服务意识,用意识引领幼儿自我服务行为。

三、树立学习榜样,引领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教师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引领幼儿发展自我服务意识。(1)自己树立榜样。教师是幼儿接触较多的人物之一,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幼儿对教师具有一种无法比拟的榜样效应。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榜样资源,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幼儿现身说法,做幼儿自我服务的好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幼儿、引领幼儿,帮助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2)树立身边榜样。实践表明,选、树、学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边的榜样,在班级积极开展选树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喜爱动画片的特点,选择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为榜样,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四、运用评价机制,激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积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尚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外界,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意识发展与行为实施。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优化评价艺术,引导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1)评价要具有激励性。批评与表扬都是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评价引领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时,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教师即使需要批评,也要进行委婉的批评,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表扬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有信心为自己提供自我服务。(2)评价要具有导向性。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评价缺乏导向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模糊,不具体,没有细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评价时,从细处入手,将评价具体化,让幼儿明白老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从而在老师的评价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服务意识。

五、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因材施培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要加强学情分析,从幼儿自身以及生活的环境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进行充分估计,实施因材施培。(1)尊重幼儿实际能力现状。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能力差异,如果不尊重幼儿的实际能力,就不能对幼儿作出客观的认识。高估幼儿实际能力,容易挫伤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甚至带来严重的安全事件;低估幼儿实际能力,则不利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2)重视幼儿家庭教育考量。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考量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认识幼儿,根据幼儿能力发展实际采取科学方法,做到因材施培。

六、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的路径,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进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守凤.运用音乐活动提高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上一篇:开放实践下一篇:成本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