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2024-12-08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共12篇)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1

1儿童的界定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泛指未满18岁以下的人。我国法律目前尚未对“儿童”概念作出法律界定。由于我国已批准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所以,儿童也可指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

儿童年龄范围的争议: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儿童是指多大的人?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本文将研究的儿童界定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包含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生。

2社会技能的内涵

“社会技能”也称为“社会交往技能”,是指个体介入、适应和处置社会关系的本领,也是指个人影响和操纵他人的一种本领。儿童熟练掌握社会技能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以一种和平有效且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对待与自己思想观念不一致的人,能够与老师同学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能够同他人和平共处,并且能习惯性地关心身边所有的人。

社会技能包括认知、行为以及情绪三种成分,其中行为成分主要指儿童日常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行为;认知成分主要包括人际问题、解决策略和社会感知;而情绪成分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的相关情绪,三种成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社会技能对儿童的作用

1)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人际交往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是其立身处世的大智慧,也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倾向。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 他们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是由有亲密关系的父母、同伴、老师和亲戚等提供的,它包括情感、信息、工具等各个方面。熟练掌握社会技能的儿童可以从其自身的人际圈子里获得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儿童拥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能很容易得到解决,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而得不到足够社会支持的儿童便容易出现担忧、焦虑等问题,心情沉重压抑,久而久之便容易引发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2)有效的社会技能是儿童走向成功未来的保证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要懂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个人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由其“人缘”好坏决定。儿童在经历了从幼儿园、 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育历程后,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走进社会,只有那些拥有良好的社会技能的人才能通过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的社会支持,从而较快的适应新的工作、 生活环境,而那些社会技能欠缺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去争取他人的帮助,从而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生活也会倍感吃力。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技能,有助于儿童走向成功的未来。

3)我国社会现状要求加强儿童社会技能培养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过分宠爱下,这些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里,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自私、自我等极端的个人主义现象。

我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的学科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很少有教育机构将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教育内容,因此,相当一部分儿童熟谙学科基础知识,但却不善于交往和表达,最终导致人际交往的事变,这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

4什么是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是一种有别于教育软件的游戏,它是以游戏为依托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产品。它是娱乐与知识的相融合,能够让玩家愉快地获取知识,并促进他们深度学习,有效的获取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其他学习能力。目前教育游戏没有明确的定义,教育游戏和非教育游戏之间也并没有特别鲜明的界线。

在《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研究室提供的《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中,把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游戏研究中心的恽如伟、 李艺教授提出教育游戏的概念为:教育游戏是电子化的软件, 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承载着具体的教育和娱乐目的, 它的运行状态可为游戏者提供包含教育内容的游戏环境,游戏者在此环境中可进行游戏活动。

5教育游戏与儿童社会技能

教育游戏对提高儿童社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教育游戏在选取适当的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儿童在游戏模拟的社会交往情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这比起传统的社会技能培养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教育游戏的虚拟情境为儿童提供社会实践的情境

儿童因为认知和身心的水平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不可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体验和实践所有的角色和规范,而教育游戏为儿童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平台,它采用数字化虚拟情境表征真实的社会交往场景,从而能够使儿童免于承担因不当行为而带来的现实后果。

2) 教育游戏为儿童提供虚拟交往情境

传统的社会技能培养方式一般是通过讲故事和展示图片的形式,为儿童创设相应的社会交往情境来促进儿童情绪体验和感情移入,教育游戏则是通过应用各种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儿童创设更为直观的社会交往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可以体验到游戏中同伴的情绪反应,让一个处于“自我中心”发展阶段的儿童在游戏中体验他人的情感,那么他的“自我中心”的思想和观念就可以通过游戏逐步得到克服,养成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3)游戏角色有效促进儿童社会行为、认知及情感技能的迁移

角色扮演可以让儿童把已经习得的社会技能付诸实践进行演练或练习,从而能够让儿童将所学社会技能应用于现实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认知他当前扮演角色的认知和思维的变化过程,儿童可以通过对游戏中人物角色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情绪感受和想法。

4)游戏任务的合理创设能够培养儿童社会认知技能

在培养儿童社会技能的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理应巧妙设计游戏任务供儿童对社会问题进行界定并产生恰当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法。

5)教育游戏的反馈与奖惩机制促进儿童社会行为技能提升

儿童社会技能的行为培养模式中,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操作性反应方法强调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要重视积极强化的作用。反馈和强化对于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进行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应要特别重视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的设计,将反馈和强化融入到教育游戏的设计当中,通过及时反馈让儿童及时了解自己的社会技能学习情况,通过适当奖惩给予儿童正向强化以促进其外显行为的改变。

6基于儿童社会技能发展的教育游戏结构探究

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一般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展开,与之相应,培养儿童社会技能的教育游戏主要包含的要素有:反馈机制、奖惩机制、游戏任务、游戏情节及游戏角色及游戏界面、游戏交互等。

1)反馈机制

游戏反馈机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以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反馈。当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界定并选择出其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时,及时的反馈可以告知儿童该方法正确与否,从而激励儿童继续下一环节中社会问题的解决或鼓励其再次对本环节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索。

2)奖惩机制

在促进儿童社会技能发展的教育游戏中,适当的奖惩不但有效增加教育游戏的娱乐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和好胜心理。

3)任务设计

游戏的任务是儿童游戏过程中的目标,游戏必须给儿童提供任务说明信息,儿童看到游戏任务说明后明确自己在游戏中要做的事情。游戏任务需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难度要随儿童的闯关成功而一次次难度升级,具备挑战性。在一个游戏中,儿童随着技能的熟练,对游戏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游戏的相对难度来抵消学生增长的游戏内经验,否则游戏过程在他们看来只是无聊乏味的重复过程。

4 )情节设计

游戏要发生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生动的游戏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投身游戏当中。

5)角色设计

游戏的角色设计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征进行分析, 儿童在执行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旁白、文字提示或按钮进行交流,可以支配自己简单的行为。这样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才能和游戏中角色的感情相融合,心理状态也会随着游戏中角色状态变化而变化,实现情感移入,有利于儿童社会情绪技能的培养。

6)界面设计

游戏界面的设计主要包含视觉设计与听觉设计。无论是视觉设计还是听觉设计都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呈现一个全面的,一致的外观。

7)游戏的交互设计

游戏的交互设计既要实现人机交互,又要有情感的移入。 游戏的交互要体现游戏者的认知和情感活动,让游戏者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2

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1.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来开展的。2.从理论上讲,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

(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科学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特性。4.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特殊群体主要分为六大类:(高龄)、(孤寡)、(重病)、(特困)、(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劳模)。5.以干部身份办理退休手续的是(离休)。

6.退休人员死亡,其(家属)可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津贴。7.劳模主要有(国家劳模)、(省劳模)、(市劳模)。8.(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9.孤寡是指男性年龄满(60)周岁、女性年龄满(55)周岁,且(无儿无女)的退休人员。10.从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纸质健康档案),另外一种是(网络数字化健康档案)。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2分)1.作为国家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劳动模范”,在国家级别上评选劳模最早是从(B)年开始的。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2.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C)是他们应享受的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

A.国家救助

B.国家资金

C.社会救助

D.社会资金 3.(C)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A.医疗健康档案

B.个人健康档案

C.家庭健康档案

D.社区健康档案 4.一般来讲,高龄是指对年龄在(B)岁以上的退休人员。

A.65

B.70

C.75

D.80 5.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关丧葬待遇由(A)支付。

A.社会保险基金

B.生前所在单位

C.财政

D.社会管理服务经费

三、多项选择(15分,每题3分)

1.社区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社区基本资料

B.社区卫生资源

C.社区卫生服务状况

D.社区健康状况

E.社区环境状况

2.以下哪些疾病为“核心疾病” 的包含范围(BCE)

A.肿瘤

B.瘫痪

C.急性心肌梗死

D.癫痫

E.重大器官移植 3.目前,许多城市以(CE)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判定城市居民是否贫困的标准。

A.市级工资平均线

B.省级工资平均线

C.最低工资标准线

D.社会救济标准线

E.失业救济标准线

4.以下哪些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ABCDE)

A.健康教育

B.卫生信息管理

C.妇女、儿童、老年保健

D.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E.精神卫生服务

5.退休人员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为(ABCDE)

A.定期组织退休人员阅读

B.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

C.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娱乐活动

D.定期组织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做必要的康复活动

E.根据本社区退休人员的共同爱好,单独开发受欢迎的活动项目

四、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家庭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评估资料、家系图、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

(V)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之一。

(V)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不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

(X)4.1949年—2000年,全国共召开了十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X)5.目前,一般地区向退休人员提供的丧葬事务服务主要是指为其配偶、子女申领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V)6.家庭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X)7.只要受助者的收入等于或超过最低生活标准,救助行动即告一段落。

(X)8.有部分地区为深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财政拨付或从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中列支部分资金,勇于办理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事务。

(V)9.2005年初,《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

(X)10.为退休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体检、既往病史等内容。

(V)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技能测试题B卷(答案)

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1.以干部身份办理退休手续的是(离休)。

2.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来开展的。3.从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纸质健康档案),另外一种是(网络数字化健康档案)。4.(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5.从理论上讲,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

(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6.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科学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特性。

7.劳模主要有(国家劳模)、(省劳模)、(市劳模)。

8.孤寡是指男性年龄满(60)周岁、女性年龄满(55)周岁,且(无儿无女)的退休人员。9.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特殊群体主要分为六大类:(高龄)、(孤寡)、(重病)、(特困)、(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劳模)。10.退休人员死亡,其(家属)可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津贴。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2分)

1.作为国家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劳动模范”,在国家级别上评选劳模最早是从(B)年开始的。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2.(C)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A.医疗健康档案

B.个人健康档案

C.家庭健康档案

D.社区健康档案 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关丧葬待遇由(A)支付。

A.社会保险基金

B.生前所在单位

C.财政

D.社会管理服务经费4.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C)是他们应享受的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

A.国家救助

B.国家资金

C.社会救助

D.社会资金 5.一般来讲,高龄是指对年龄在(B)岁以上的退休人员。

A.65

B.70

C.75

D.80

三、多项选择(15分,每题3分)

1.社区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社区基本资料

B.社区卫生资源

C.社区卫生服务状况

D.社区健康状况

E.社区环境状况

2.以下哪些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ABCDE)

A.健康教育

B.卫生信息管理

C.妇女、儿童、老年保健

D.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E.精神卫生服务

3.目前,许多城市以(CE)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判定城市居民是否贫困的标准。

A.市级工资平均线

B.省级工资平均线

C.最低工资标准线

D.社会救济标准线

E.失业救济标准线

4.退休人员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为(ABCDE)

A.定期组织退休人员阅读

B.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

C.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参加娱乐活动

D.定期组织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做必要的康复活动

E.根据本社区退休人员的共同爱好,单独开发受欢迎的活动项目 5.以下哪些疾病为“核心疾病” 的包含范围(BCE)

A.肿瘤

B.瘫痪

C.急性心肌梗死

D.癫痫

E.重大器官移植

四、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家庭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评估资料、家系图、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

(V)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的不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或实物。

(X)3.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之一。

(V)4.1949年—2000年,全国共召开了十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X)5.只要受助者的收入等于或超过最低生活标准,救助行动即告一段落。

(X)6.家庭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X)7.有部分地区为深化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财政拨付或从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中列支部分资金,勇于办理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事务。

(V)8.为退休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体检、既往病史等内容。

(V)9.2005年初,《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

(X)10.目前,一般地区向退休人员提供的丧葬事务服务主要是指为其配偶、子女申领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技能 篇3

一、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教师缺乏课堂调控技巧,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回答,穷于应付。无奈之下,只好用些语气词“嗯”、“哦”来连续应付学生的回答,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单一、浮浅的评价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富有变化,要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也就是说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行文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除了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教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充满感情的,要点明教学的中心,还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熱情地赞美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优秀的品质。如:“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会更好!”“这样的评价语针对性强,能提醒学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回答与思维的质量。

二、评价主体要重视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宰,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没有活力的客体。教师肯定的评价会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否定的评价却可能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导致了评价者与被否定者之间产生消极对立,精神内耗。变这种消极的对立为积极的共同构建,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是新课程的呼唤。可以通过设计“自己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多元化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将评价活动变成自我、伙伴、教师、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溢民主关爱的互动过程,这也是德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体现。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正视自我,勇于反省,交流协商,不断改进,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三、评价要注重过程性

很多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所谓评价注重过程性,是指评价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积极投入都值得我们关注、称赞,肯定学生每一方面的点滴成绩,而不是仅仅盯着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 篇4

本模式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症状控制后,处于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培训分组进行,一般8~10人分为一组,人员相对固定,每月安排1~2次,持续1~2年。

训练模式内容分五大方面。

1 语言交流技能训练模式

1.1 简要介绍

(1)学习此技能的意义:语言交流技能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社交技能。但是,基本与简单同样是重要的,没有这些做基础,即使你有再强烈的与人友好交往的愿望,你也很难被人接纳。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将会使自己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2)要求达到的目标:以锻炼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正确沟通方式的重要性为目标。包括以一种友好的礼貌的并和社会相符合的方式去开始、维持和结束谈话的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以适应各种特殊社会环境的需要。

1.2 基本内容

(1)与陌生或不熟悉的人认识的技能;(2)与人谈话的基本技能;(3)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训练;(4)复习与家庭作业。

1.3 方法及步骤

语言交流技能训练模式以角色扮演场景训练为主,准备纸、笔、简笔画若干。训练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与陌生或不熟悉的人认识的技能:大家围坐一圈,患者之间依次互相自我介绍。步骤:(1)参与者依次自我介绍(姓名、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自己爱好、特点等或用“我是……”造句),下一位总结性地重复上一位的主要内容(如上一位叫某某、家住何地、有何特点或特长等,认识你很高兴,希望以后多联系之类的话)后,再自我介绍,依次类推。(2)有不清楚的,都可提问,可重复一遍;还可补充介绍,再一次让大家认识自己。(3)在自我介绍期间,训练者对每一个参与者均予以鼓励,特别要对胆怯表述不佳者给予鼓励并引导。(4)讨论与小结:讨论在自我介绍时各自的感受。提示在很多情形下,是需要与陌生人讲话或认识的,比如请求帮助、以后需要进行交往等,但常常有的人会感到害羞而退缩,当你进行该方面训练后,就会发现事情变得不困难了。如要认识他人,不妨先作自我介绍,再选择开始交谈的内容;或先礼貌的招呼对方:“喂,您好!请问……,你能帮我……?”。注意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找到相应交流的线索。训练者也可罗列一些使受训者用于开始交谈的话题。

第2部分:与人谈话的基本技能:无论何时与人谈话时,很重要的是应向对方展示你正在倾听他的讲话。参训者两人一组,进行自由交谈,一人谈另一人听,再角色互换,每人1~3min。训练者可模拟一些情景,帮助他们找出话题,如根据当时的场景由一人顺便提问或谈你最近得知有趣的新闻事件等。步骤:(1)倾听对方讲话训练:a.看着对方;b.让对方知道你正在倾听,有相应表情,可点点头,或说些像“嗯”、“哦”、“明白了”之类的话;c.重复对方所说的话。(2)维持交谈训练:a.谈话时接着问对方一个你想知道的问题,或谈一些双方都可能喜欢讨论的话题,或谈自己的感受。如“昨晚你看球赛了吗?”、“最近我看的一个电视节目里面说了……”;b.判断对方是否在听并对目前的话题感兴趣;c.如对方不感兴趣时,要注意及时转换话题。(3)结束交谈训练:a.等对方把一段话说完;b.做一个类似于看表或看远方的动作;c.作一个简单回述,比如再说“我还有点事,以后再见”、“多少点了,我还要去见另一个人”、“和你谈话真开心,下次见”之类的结束语。如非语言表示可以帮助顺利结束谈话即可,有时非语言表示也可能使谈话更尴尬时,则可跳过第二步直接进入第三步。(4)目光对视训练:小组内以单双号分组进行眼对视训练,轮流1~2min,习惯眼对视及习惯别人的存在,体会、认识眼对视意义。(5)倾听训练:由喜欢音乐或爱好足球的人向对方(不喜欢音乐或爱好足球的人)说音乐或足球的好处,听者不作价值判断,不作褒贬地认真倾听练习。(6)参训者谈自己角色扮演及训练感受。(7)小结辅导:与人谈话交流时,倾听是维持交谈的基本条件,倾听是双向的,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听者与说者相互了解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倾听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特点是:关怀、尊重、理解与开放。否则就有可能使他人产生被冷落、误解甚至曲解的感觉。倾听是主动的,它需要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做出各种主动而又积极的反应,听人谈话,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还应主动反馈,作出会心的呼应。要注意与说话人经常交流目光,赞许性地点头,鼓励、理解和信任的表达等等。当别人意识到你能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时,他自然会向你靠近,如果我们能以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敏感准确的而又善于共情的方式去倾听,一种友好而又真诚的交往关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第3部分: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训练:活动过程由两人一组交换进行。步骤:(1)甲、乙两个人以背对背的方式就坐。先由甲方对自己手中的图形1进行描述表达,乙方尽量根据背对自己甲方的描述,理解绘制图形,第一次画图1时,不许提问题。画完后将所画图形与原图1作对照,并谈感受(如太快,没听清楚,没说清楚,不能提问题等)。(2)两个人面对面分开坐好,重复以上游戏,仍由甲方说乙方画,但可以自由交谈、提问等,绘制另一个图形2,画完后将所画图形与原图2再作对照。然后甲、乙两人进行交换上述两步活动(绘制图形3和4)。(3)活动结束后让参与者谈一谈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并讨论面对面与背对背交流的不同(如应如何表达、理解时的误差,反馈与沟通的重要性,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交流更易沟通?)。(4)对活动进行小结:a.背对背画图提示,交流时不了解对方对自己表达事物情况理解程度的反馈信息,由于缺乏对方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表达事物信息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由于沟通不畅,也会对单向信息出现理解错误,或凭个人想象、偏好,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与实际出现偏差。b.面对面画图提示:在讲述事物时应注意分层次描述,注意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信息表达更容易,同时有疑问时,可及时补充、修正与澄清。c.从游戏引伸到实际生活中,在表达事物时要注意清晰、准确和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好能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理解问题时要注意重点和层次关系,不能凭空想象,应遵从事实,不懂就问,加强交流,才能较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

第4部分:复习与家庭作业。

2 独立生活能力训练模式

2.1 简要介绍

(1)学习此技能的意义:该模式是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是社会技能的基础,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就不可能进行交往、劳动、学习等社会活动。(2)要求达到的目标:提高患者自我服务始动性能力,保持其家庭活动、个人卫生、休闲、理财和计划性能力,认识自己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应具有的行为规范。

2.2 基本内容

(1)自我服务始动性训练;(2)日常生活技能训练;(3)休闲消遣活动训练。

2.3 方法及步骤

独立生活能力训练以布置家庭作业为主,由医师指导,家属督促完成,定期讨论、总结评定。训练分4部分:

第1部分:自我服务始动性训练:步骤:(1)根据家属对患者在起居、梳理、饮食、家庭活动、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训练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基础评估。(2)根据评估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与家属讨论、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日常行为规范、作息时间表、周安排以及月计划,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3)由家属督促检查、评定。首先是检查患者执行作息时间表情况,如起居、洗漱、个人卫生、饮食、内务整理、家庭活动等。家属注意寻找做得好的细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每周做一次描述性记录,每月患者和家属向训练者汇报一次执行情况,对有进步的进行口头表扬、记分或物质奖励。

第2部分: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步骤:(1)家属分次给患者布置做饭、洗衣、买菜、购物、家庭卫生等单项基本技能。开始可由家属与患者一起做,逐渐由患者独立完成。家属注意寻找做得好的细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2)逐渐由患者自己独立计划并完成一天的家政事务,家属可适当指导,鼓励患者自主安排决定。(3)训练者每季度小结一次,以正强化为主,注意提升其自信心。

第3部分:休闲消遣活动训练:步骤:(1)大家一起讨论、启发患者分别举出几种有益的休闲消遣活动,训练者将举出的各种消遣活动写在讲板上。(2)每个人依次谈谈自己喜欢和习惯的休闲消遣活动方式,讨论可能还有哪些活动是适合自己的。(3)在与他人的讨论中进一步获得有关的休闲消遣活动信息,如何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社区和家庭的相关资源。(4)如何保持或改进自己的休闲消遣活动并进行评估。(5)辅导小结:享受闲暇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何较好地利用闲暇时间,认识闲暇活动与知识、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闲暇活动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闲暇活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闲暇活动应倾向于文化娱乐消遣性,这样才能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使活动者时刻是愉快的、自由的、满足的。

闲暇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使人生活愉快的各种活动,如欣赏音乐、观赏电影;自由发展个人才能的各种活动,如各种体育项目,竟技性项目;陶冶性情的各种活动,如户外消遣、书画;进行社会交往的各种活动,如交游、聊天等。休闲也决不是单纯世俗意义上的消遣娱乐或消极人生,相反,它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有益的休闲消遣活动,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强化我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享受,还可使我们在活动中充分自由地释放个人潜能,在消遣中得到放松和充实。

第4部分:复习与家庭作业。

3 症状自我监测技能训练程式

3.1 简要介绍

该训练是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地了解精神病基本知识、学会较独立地监控与自己病情复发有关的精神病性症状,从而预防所患疾病的复发。

3.2 基本内容

(1)让患者学习了解精神病基本知识;(2)让患者学会找出自己的持续症状并灵活运用对付持续症状的方法;(3)与患者讨论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并制定预防复发的计划;(4)避免社会退缩、物质、酒精滥用。

3.3 方法及步骤

以有关精神障碍知识讲座(精神病基本知识: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为主。学习步骤:(1)知识讲座(简要的精神症状学):每次讲解时间20min左右(以举例为主);(2)启发患者讨论,由患者依次结合自己谈患病时的病态体验,分析自己当时的症状及表现并进行讨论;(3)罗列自己最初患病时的精神症状和异常表现,分析复发的先兆症状及应对方法;(4)反复强化复习,使患者对常见的精神症状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3.4 评定及小结

对学习讨论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尤其对常见的复发征象,如对环境或事件反应过度,包括持续失眠、焦虑不安、紧张烦躁、对很小的剌激较敏感、激惹性增高等;做事丢三拉四、注意力变得难以集中、走神、退缩,或又开始有点认为自己可能没曾患病、有的出现拒绝随访就诊、拒绝服药;旧事重提,患者原有的症状又复出现,如多疑,或者幻听再现,频繁走神,有的患者自己感觉到思绪变得凌乱,或有自己不能自控的感觉等等。

当然,上诉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如果患者逐渐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或症状组合时应引起高度警惕。

4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模式

4.1 简要介绍

该训练是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精神药物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从而预防所患疾病的复发。

4.2 基本内容

(1)认识抗精神病药物的益处;(2)鉴别药物不良反应:让患者知道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抗方法;(3)药物的自我管理和评估;(4)学会与医务人员协商治疗问题。

4.3 方法及步骤

以有关精神药物有关知识讲座为主。学习步骤:(1)知识讲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每次讲解时间20min左右;(2)启发患者讨论,由患者依次结合自己谈服药前与服药后病态体验的变化,认识药物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3)鉴别与对抗药物不良反应方法:与患者一起讨论自己服药后有哪些不良反应,自己是如何对待、克服的;(4)交流正确管理自已药物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估;(5)患者学习如何从医务工作者处寻求适宜的帮助,以及有效地与他们交流。

4.4 评定及小结

获得较好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的首要条件是患者应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而较好治疗依从性因素包括医患关系良好,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充分认识,了解不坚持服药的危险性,以及对药物性能有一定的认识。在药物自我管理训练中,一定要重视患者能经常与医务人员协商沟通治疗问题,以便随时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5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模式

5.1 简要介绍

该训练是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增强与人交往,减少社会性退缩,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社会交往能力。

5.2 基本内容

(1)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2)帮助他人与寻求帮助的技能;(3)自信心训练;(4)解决问题的技能。

5.3 方法及步骤

社交技能训练以游戏和角色扮演训练为主,反复排练。要教给他们更多的情景,最大限度地减少抽象的部分。不妨想想训练网球和钢琴的方法,即练为主,他们练得越熟练就越能达到效果。训练分4部分:

第1部分: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正视与专注、微笑、打招呼、交谈等内容。步骤:(1)让参加学员围成两组圈,一组在内,一组在外;内组者脸朝外,外组者脸朝内,面对面;两圈做相对移动,运用问候、打招呼、微笑、称赞等技巧,迅速作自我介绍和握手,直到每个人都已握手并相互介绍,调换一些人再次训练。感受与人招呼的基本技巧。(2)三人分为一组,由两人交谈任一题目,以正视与专注的神态进行,每人1min,旁边有一个观察者。(3)交谈者谈自己感受到被重视的程度;观察者谈所观察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4)小结辅导:“交互原则”提出,人与人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和接纳我们,别人喜欢并且接纳我们的前提是,我们要喜欢、接纳并尊重他们。因此,你如果想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主动,你就要先去喜欢、接纳并尊重别人。

第2部分:帮助他人与寻求帮助的技能训练:步骤:(1)群体感训练:小组站一圈,闭目顺、逆针走动,体会小组的存在。(2)互相帮助:小组站一圈,其中一人闭目站中央,慢慢倒下,让周围的人及时扶住,避免倒地,体会小组的相互帮助。(3)“信任之旅”或称“盲行”:指导者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有阻碍,如上下楼、拐弯、室内外结合等,两两一组,一人扮盲人,一人扮照顾者,原地转几圈暂时失去方向感后,在照顾者的挽扶下行走,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动作帮助“盲人”。再互换角色。体会助人与受助的感受。(4)填图(图形5):两同心圆,如自己站在同心圆中央(内圈为对自己帮助较大的人,依次向外,外圈为对自己帮助相对小的人),自己出现困难时,要想到寻求帮助自己的人。了解和运用心理缓冲与心理支持系统的作用。(5)两两一组:问对方4个问题:a.你是否具备向人求助的意识和能力?b.你是否具备助人的意识和能力?c.如果你陷入困境,你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广泛、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d.这些“他人”都包括了谁,请依次将其罗列出来。(6)小结辅导:互相帮助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形式,人有助人的需要,在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人是会使助人者也感觉快乐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想身心健康地生活在世界上,就离不开社会支持。怎样寻求社会支持?a.要有向人求助的意识。b.要懂得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有时候人们求助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而是因为他不懂得区分不同关系之间的差异。c.要了解天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不等于社会支持系统,这需要平时细心的呵护。d.要掌握具体而又得体的求助语言。

第3部分:自信心训练:自信心是接纳自己,坦率地表达自己需求与感情的能力。步骤:(1)让患者列举自己的3条特长或优点,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仪表、言语表达、面部表情、人际交往、训练中的表现等(如“我擅长做……”、“我在……方面具有潜能”、“我做的……事令自己满意”等);再由学员互相找优点,每人至少给他人找3条优点。(2)自我练习让患者在做任何事情时,均在心中默念“我是最棒的”。要求患者每天记日记,罗列自己当天做的令自己满意的事,每天最少1条。(3)特长展示:展现自己的才华(唱歌、跳舞、器乐、书法、组织能力等能力优势)或组织与安排能力(轮流负责组织与安排部分小组活动)。(4)拒绝请求技巧训练:a.看着对方,坚定和冷静地表述;b.告诉对方用类似于“很抱歉,我不能……”;c.有必要给出一个理由或原因。角色扮演:如你不喜欢足球,但对方叫你去参加足球比赛;室友约你去逛街,你很累不想去;同事约你下午见面,但你已经有了一个约会或安排。(5)表达不满技巧训练:a.看着对方,坚定和冷静地表述;b.表达你不满之处,详细说明情形;c.告诉对方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被解决。角色扮演:如对方打断你的话;某人在禁烟区抽烟;你买东西时,售货员拿错了。(6)小结辅导:自信心训练也叫肯定性训练,其目的是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发展自我肯定行为,消除惧怕或自卑心理。训练时也要注意:a.拒绝请求时不要含含糊糊或犹豫不决,以免产生误会,另外拒绝时也要评判利弊或是否合适(如家长要求按量服药或参加某些训练等)。b.提出不满时,要尽可能提出解决方案,也应认识到自己的建议也不一定会被对方采纳。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产生许多消极的自我意识。他们常常过分夸大了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转移了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总是怀疑或拒绝自己的价值。而且,他们对自己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常常察觉不到,已经习惯化了。因此,提倡要经常提醒、检查自己,对消极的自我意识进行分析、论辩、挑战(即自我质辩)。把消极的自我意识排除自己的意识领域,从而使自己保持轻松畅快的心情,树立自信的行为。

第4部分:解决问题的技巧:我们每个人生活与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问题大或小,可发生在很多地方,学会一套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社会生活是很重要的。步骤:(1)明确问题;(2)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3)明确每种方案的优缺点;(4)选择最好的方案或合并解决方案;(5)计划怎样去实施最好的解决方案;(6)稍后执行计划;(7)事件罗列:a.因为小小的失误受到了领导、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怎么办?b.你的同学、同事、家人或朋友误解了你,怎么办?c.你不小心把墨水或菜汁弄到别人身上,怎么办?d.你的楼上厕所向你家漏水,怎么办?e.你刚刚买来的新彩电坏了,怎么办?

角色扮演训练:对上述问题,每位参加者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可行性、可能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等。家属可为参加者进行简单的提示和帮助,但不可代劳。

复习辅导:如何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较好的方法;如何清楚地表达你的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权利。由训练者组织大家对每位学员的方案进行讨论、分享,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反复训练,使之逐步得到提高。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根据《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本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沪府发〔2015〕3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劳动者个人根据就业需要或技能提升需求,自主选择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由失业保险基金或就业补助资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包括培训费补贴和考核鉴定费补贴,以下称“培训补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坚持以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载体,实行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劳动者个人的方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指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补贴培训的管理;开展对全市补贴培训的督导抽查和绩效评估。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及本市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负责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实施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监管和补贴经费的核拨;开展对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

市和区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补贴资金的安排和核拨,并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二章 补贴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五条 纳入培训补贴范围的项目应当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素质,有利于促进就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类培训项目。

补贴培训项目以目录的形式确定,分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培训项目以及其他培训项目两大类,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相应的补贴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区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第六条 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以下对象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一)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原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在职从业人员(含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从业人员等,下同);

(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年学生;

(四)退役士兵、残疾人、服刑、戒毒人员等经认定的人员。

第七条 补贴对象在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参加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考核鉴定合格的,按以下比例享受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100%培训补贴;

(二)第六条第(二)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紧缺急需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80%培训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其他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60%培训补贴。

(三)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或单项技术类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考核鉴定费补贴;其中,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紧缺急需的中级以上或单项技术类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80%培训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其他中级以上或单项技术类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60%培训补贴。

(四)第六条第(四)类对象中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五年内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残疾人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服刑、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前经所在监狱、戒毒所批准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经认定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100%培训补贴。其他经认定的人员按相关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第八条 补贴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不予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按照鉴定合格可享受培训补贴的50%予以补贴。

第九条 培训补贴实行优质优价。劳动者参加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培训机构的补贴培训,在享受培训补贴时,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上浮10%。

第十条 劳动者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参加补贴培训,但原则上在上一个培训项目结束后,方可参加下一个培训项目。对实行模块化培训的项目,劳动者在培训安排互不冲突的情况下,可同时参加同一项目不同模块的补贴培训。

第三章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一条 本市对承担补贴培训实行申报签约制度。由培训机构提出申报,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具备相应条件,并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的培训机构方可承担补贴培训。

第十二条 申报承担补贴培训的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办学资质,补贴培训项目应为培训机构经认定的办学范围内的培训项目;

(二)具有与补贴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实训设施、设备,具有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三)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训质量较好。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的补贴培训项目应已实施过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且考核鉴定合格率较高;对纳入本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评定范围的,原则上应为经评定的A、B级培训机构。

(四)培训机构上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合格(当新设立的培训机构除外),且无违规办学的不良记录,其法定代表人无不良诚信记录。

第十三条 承担补贴培训的申报签约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承担补贴培训;

(二)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三)对经公示无异议的培训机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与其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内容包括补贴培训项目、协议期限、培训规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情形、违约责任等。协议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第十四条 对于涉及新产业、新职业领域的培训项目,如上述经签约认定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无法满足劳动者培训需求的,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可选择其他具备相应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补贴培训。

第四章 补贴培训和考核鉴定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劳动者需要参加补贴培训的,可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或相关身份证明,到区就业促进中心接受培训指导后,自主选择补贴培训项目,并提供本人相关银行账 号。本市建设完善“上海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适时提供劳动者在线申请补贴培训服务。

第十六条 劳动者应在选择补贴培训项目之日起三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到自主选择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报名注册。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当与学员签订《补贴培训协议》,明确培训项目、授课安排、培训收退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七条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收取培训费的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后实施,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根据收费项目、标准和《补贴培训协议》约定的收费方式向学员收取培训费。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收取培训费后,应向学员开具由财税部门监制的发票或收据(不包括限用于内部结算、捐赠或代办费收入的收据)。

第十八条 对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内的项目,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根据培训项目相应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对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外的项目,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根据经认定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在实施补贴培训的同时,应在“上海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做好信息录入和维护工作。

第十九条 培训结束后,对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内的项目,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根据本市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做好学员参加相应技能鉴定的申报工作。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相应的鉴定申报条件做好学员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职业技能鉴定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对鉴定合格的学员,按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对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外的项目,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根据经认定的考核评价方案组织学员参加考核评价。对考核评价合格的学员,按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经考核鉴定后,劳动者考核鉴定成绩均应录入“上海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章 补贴经费的核拨

第二十条 在补贴对象完成培训和考核鉴定后,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补贴给劳动者本人。

第二十一条 补贴对象申请培训补贴的,根据补贴对象考核鉴定的结果,本市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补贴经费发放名册。经区就业促进中心确认后,自劳动者成绩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本人的银行账户。

对第六条第(三)类对象申请鉴定费补贴的,可在毕业学年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或成绩单)和有关凭证,到区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申请鉴定费补贴。如自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超出毕业学年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通过上述方式申请鉴定费补贴。

第二十二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根据职业培训工作计划向市财政部门申请补贴资金预算。第六条第(一)、(二)类对象以及第(四)类对象中退役士兵、残疾人参加补贴培训,由市失业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第六条第(三)类对象以及第(四)类对象中服刑、戒毒人员参加补贴培训,由就业补助资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国家或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关于定向培训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市鼓励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原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帮助其实现就业。本办法所称的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对其拟录用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原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上岗前或录用后的一个月内开展的技能培训。实施培训的机构应是经认定具备培训条件的用人单位自身或补贴培训实施机构(以下统称培训实施机构)。

第二十四条 开展定向培训的,应由用人单位、区就业促进中心、培训实施机构共同签订《定向培训协议书》,并由培训实施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制定培训方案。

第二十五条 定向培训项目为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的,培训实施机构应按照本市颁布的培训计划大纲和相应的补贴标准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在100课时以上的,培训实施机构应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初审,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不足100课时的,由培训实施机构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纳入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机构组织实施鉴定,对鉴定合格者,按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未纳入本市职业技能鉴定公告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经认定的相关单位组织实施考核,对考核合格者,按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第二十七条 定向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就业率相挂钩。定向培训项目整班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培训实施机构按整班学员人数和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补贴;整班就业率达不到80%的,培训实施机构只可对被录用的学员按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补贴。

第二十八条 定向培训补贴经费实行核拨到培训实施机构的补贴方式。由培训实施机构自成绩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申请培训补贴,逾期视作放弃补贴申请。经所在区就业促进中心审核后,按相应的补贴条件、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由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培训实施机构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的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实施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七章 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市鼓励对在沪从业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以下对象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一)外省市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且培训时为缴费状态的在岗职工;

(二)外省市户籍,培训时未缴费但近一年内累计缴纳本市社会保险满六个月的劳动者;

(三)外省市户籍,培训时未上岗,但培训期间或培训合格后四个月内上岗并缴纳本市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四)原本市农村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且培训时为缴费状态的在岗职工;

(五)本市户籍,原因征地农转非一次性缴纳本市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第三十条 参加培训可享受补贴的项目包括:

(一)纳入本市补贴培训目录范围的项目;

(二)经认定的本市企业特有职业(工种)项目或经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可实施鉴定的行业特有职业(工种)项目;

(三)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岗位培训项目。

第三十一条 对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补贴标准按照公布的补贴标准执行;对行业、企业特有职业(工种)培训项目,补贴标准按照当企业内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补贴标准执行;对岗位培训项目,补贴标准按实际课时核定。

第三十二条 农民工参加第三十条第(一)类补贴培训目录内紧缺急需的培训项目,鉴定考核合格,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80%的培训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其他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60%的培训补贴;农民工参加第三十条第(二)类培训项目,鉴定考核合格,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培训补贴;农民工参加第三十条第(三)类培训项目,考核鉴定合格的,按核定的岗位培训补贴标准享受培训补贴。

第三十三条 经认定的本市养老护理行业和家庭服务行业60岁以下从业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健康照护、母婴护理等相关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专项职业能力或岗位培训,考核鉴定合格的,可参照农民工享受培训补贴。

第三十四条 农民工培训补贴经费核拨到企业或委托的签约补贴培训实施机构。企业或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应在满足补贴条件之日起六个月内提交培训补贴申请,逾期视作放弃补贴申请。各区资金审核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的三个月内完成审核,并在区政府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后,按规定程序核拨补贴经费。补贴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本区实际做好补贴培训发展规划,严格落实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条件及程序,对本辖区内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并对其开展的补贴培训进行质量监管,引导其依法、诚信、规范办学。

第三十六条 本市实行补贴培训日常督导和绩效评估制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培训实施情况开展日常督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根据全市补贴培训总体情况,适时开展补贴培训督导抽查。

市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服务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需要,开展补贴培训第三方绩效评估工作,将劳动者培训后就业情况、技能提升情况、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情况作为评价补贴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

第三十七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和专项审计制度,通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审计结果。

第三十八条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的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单位或个人的投诉举报及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对情况属实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存在违反《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约定行为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协议约定进行处理;存在违反国家或本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并终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

补贴对象经查实违反本市培训补贴有关规定的,补贴经费不予核销,并记入其个人诚信记录。

第四十条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本市建立健全补贴培训信息公开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补贴培训政策及相关操作办法,且定期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当已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基本信息、日常督导和绩效评估结果,以及对补贴培训实施机构违规违约行为处理的情况。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补贴对象通过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的方式,直接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六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和有关凭证,到区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相应补贴。

第四十二条 第六条第(一)类对象自行付费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并自发证之日起一年内被用人单位录用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直接到区就业促进中心按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补贴。

第四十三条 外省市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处于缴费状态的从业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参照第七条第(二)项的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在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就读的外省市生源毕业学年学生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参照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本市监狱、戒毒所的外省市籍服刑、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前经所在监狱、戒毒所批准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经认定的培训项目,参照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享受培训补贴。

经认定的外省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本市户籍人员的配偶在沪未就业期间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参照第七条第(一)项的规定享受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第四十四条 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项目、双证融通培养项目、技师继续培训项目、专业教学法培训项目、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等专项培训项目的补贴办法,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四条所述专项培训项目的培训补贴不得与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补贴在同一时间享受。国家或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同一名劳动者在相同的培训项目上不得重复享受培训补贴。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本级别。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6

关键词:农民 教育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91-02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农民技能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形势的发展不平衡,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理论界从宏观上探讨的不少,真正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有效措施不多。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加强农民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该项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民技能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农民技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之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上,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农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各地社会生产实践也告诉人们,没有农民以文化素质为代表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2.加强农民技能教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于粗放型,其中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最为典型。这是因为,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使大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无用武之地;而小型农机具的购置占用了农民有限的资金,一年发挥作用的时间非常有限,使用效果也不理想。加之土地数量有限,形不成规模经营,就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模式,也很难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不提高农民的生存本领,不加强其技能教育,就很难使其走出农村,土地也不可能向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规模经营以及集约化生产也就难以实现。

3.加强农民技能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农民靠减免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等手段,使农民增收的数额有限,增速也非常缓慢。而通过对农民进行技能教育,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提高其生存的本领,就可以让他们从简单劳动、收入低下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使农民自我造血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农民技能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1.思想上重视不够。随着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界限的模糊,严格意义上的工人与农民将不复存在。加强对农民技能的教育,实际是对我国产业大军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虽然国务院六部门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教育规划,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规定,但各地真正能够付诸实施的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上不够重视。

2.组织领导不健全。由于农民技能教育的复杂性,涉及到的部门又比较多,很容易形成各部门都可以管,又可以都不管的状况。应该说,农业、教育、劳动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考虑到农民技能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各地可专门成立常设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可建立专门的教育学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和实习场所。

3.经费投入不足。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对农民技能教育的经费要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教育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负担的投入机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政府扶持不到位。用人单位有时连工人工资都要追讨,更不要说出资搞教育了。教育机构本来就经费紧张,再让减免也是强人所难。农民由于比较贫困,参加学习的欲望不高,因此也就没有积极性。资金不到位,也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4.办学机制不活。对农民技能的教育,主要有农村成人教育、农广校、农村职业教育、社会中介教育机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等。但事实上,在不少地方农村成人教育、农广校是徒有虚名。农村职业教育受高校扩招,地方整合教育资源等影响,原有的农业职业中专并入其他高校,已是人去楼空。其他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也是注重对学历学生的培养,无暇顾及短期的效益低微的农民技能教育。所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引入激励机制,给政策引入民间资本注入专项的农民技能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三、提高农民技能教育效果的对策

1.思想要重视,组织要健全。随着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措施的落实,城乡之间的差别有望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换岗将更为自由顺畅,加强农民技能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是21世纪产业大军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的各级领导要站在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要建立常设的组织协调机构,要编制规划,制定政策,保证经费,落实人员,还要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落实,为农民技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组织保证。

2.农村教育要整体推进。农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两部分。农村义务教育是基础,是后续职业技能教育的前提。当前,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把农村义务教育做好还必须下大力气。关于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应该以农为本。农业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要求调整以种植业为主业的单一种植结构。林果业、花卉业、园林园艺业、畜牧兽医、良种改良与推广,均需由高素质的农民来完成。农村职业学校具有办好这些专业的先天优势,又贴近农村,收费较低,实验实习条件方便。所以要大力宣传,想办法扩大招生规模,这样就可以减轻大量农村富余人员进城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可以使农民就近生财,增加收益。

3.教育内容要分类指导。农民技能教育实际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所进行的进城与岗位、岗前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重点,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教育。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外出就业的农民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有条件的话,还可为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提供教育机会。要针对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二是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了解有关务工、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主要是安全生产,自身防卫,公共交通规则等常识,增强他们预防和处理不同事件的能力。这三条中,重要的是职业技能教育,有了一技之长,也就有了生存的本领。

4.体制要放开搞活。要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搞好农民技能教育工作,就必须借助于现有的办学力量。农村成人教育、农广校、城市的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当主要角色。地方领导协调机构要下达具体的教育指标,各学校可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此项工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吸纳社会资金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发,以弥补政府财力之不足。还要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取得相应的学历和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不得录用,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门坎,从外部加压,促使他们接受正规的业务和技能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后续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

5.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农民技能教育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经费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考虑可以实行“政府补一点,个人拿一点,办学单位保本经营”,并尽可能引入社会资金等办法,做好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教育工作。政府补一点,就是要对培养的人员按人实行定额补助。个人拿一点就是让进城务工农民自已拿一点教育费用,或按合同从其就业后的报酬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自己提高的需要。要鼓励有远见的企业家对员工进行就业后的教育,办学单位保本经营是专指农民技能教育,真正实行微利或保本运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论中小学生社会技能的缺失及培养 篇7

社会技能是指个体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在一定社会情境下, 适当而有效地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能力。对中小学生来说, 社会技能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技能、顺应学校环境的技能、控制自我的技能、完成学习等任务的技能[1]。显而易见, 社会技能对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发展、学业顺利完成及未来社会的适应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文化生活被赋予全新内容的同时, 却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青少年由于社会技能缺失而引起的社会性问题, 突出表现出来的就是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和青少年自杀、酗酒等现象;在中小学校中攻击性行为、校园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综合各调查发现, 现今中小学生社会技能缺乏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同伴关系不良。通常表现为好争论、破坏性行为、单独行动、缺少交往自信等; (2) 攻击性行为。突出表现在对同伴身体和语言的攻击上; (3) 退缩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缺乏交往自信, 害怕交往等与攻击性相反的行为; (4) 学习困难。多表现为不善于与同学交流、讨论学习问题, 不敢向老师问疑和答疑等; (5) 孤独症或自闭症。多沉默不语、冷淡、缺乏面部表情、避免与别人对视等; (6) 愚笨或迟钝。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语言少、不与别人交流;对新环境新面孔极不适应等。可见, 社会技能缺乏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发展, 而且与学业成就有很大相关, 甚至还会影响到成年后的生活与学习。而这些社会性问题与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对中小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二、中小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 大众传媒网络化, 加上教育观念的偏差, 是导致中小学生社会技能缺失的三大原因。针对开放复杂的现代社会体系, 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全方位培养观念, 协同发挥好各培养主体的教育功能, 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社会技能是认知、情感及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技能, 因此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中小学生社会技能培养应从认知训练和交往活动两方面入手, 在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 鼓励其通过观察模仿, 积极参与交往实践活动, 再反复练习就可以内化为稳定的社会技能。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中小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 强化学校的“权威”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社会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权威”作用不仅表现在教育时间上, 还突出表现在对中小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主导作用上。学校教育的权威作用主要通过教师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社会技能培养紧迫性有充足的认识,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营造和谐交往环境

特定环境对缺少社会经验的中小学生有重要影响,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与人文环境。美化校园, 倡导积极进取的校风, 建立心理相容的友好班风;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力求实现学校环境景区化、人际环境和谐化、学习环境情境化、活动环境多样化, 使学生的人际交往在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此外, 教师还应拓宽课程资源, 密切联系学校、家庭和社区, 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例如, 除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互访外, 教师可利用假期对周边环境全面调查, 探索并制定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活动方案, 挑选能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地点和场所, 开展环保等社会性公益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和空间,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网络, 发挥育人环境的整体功能。

2.精心选择、设计有效的交往课

新一轮课程改革, 力求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偏差,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旨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参与式教学、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和时效的教学理论体系, 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此外, 榜样示范法、小组互助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等也是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训练方法。

首先, 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交往兴趣。课堂上, 加强师生互动, 开展小组讨论或合作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外, 尽量开展各种新颖有趣的社会活动, 例如“小记者”采访活动, 模拟“演播室”分角色活动, “军事夏令营”戏剧表演等, 既能锻炼交往能力, 还可以提高社会角色适应性。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活动一定要有社会效度, 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其次, 社会技能的培养还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低年级学生, 应当以交往知识教育、礼仪训练、模拟性交往为主;对中年级学生, 教师应提供方法策略来鼓励其自主交往;对初中同学, 则可以淡化课堂模式, 强化见习、参与和实践,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真正的交往能力不是在书本中学到的, 而是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培养的。

最后, 除设计专门的社会技能训练实践课, 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外, 还可以合理调整一般学科的课堂教学, 特别是语文、历史、社会、地理等人文类的学科, 使社会技能培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或模拟的交往机会。

3.切实发挥师者的示范作用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校园中的教师形象具有权威的示范作用, 是集 “第二家长”“优秀公民”“社会权威”等角色于一身的专业人员, 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除首先向学生讲解遵守规则、交谈与倾听、竞争与合作、非言语表达、冲突解决等交往基本方法和技巧外, 还要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为师者应性格豁达, 博学多艺, 切实做到课堂内外诚实守信, 为人一身正气, 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能有力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4.采取适当的诊断性方法与措施

对学生社会技能缺失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诊断, 是教师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首要前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采用全班辅导法:首先讲解相关社会技能知识;再提供榜样示范, 鼓励部分表现积极的学生观察模仿;接着教师及时给以点评, 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最后进一步强化, 反复练习, 使之巩固形成习惯。采用此法时注意摆脱情境的限制, 设计多种角色活动, 有利社会技能的保持和迁移。对少数或个别社会技能缺失者, 可采用个别心理咨询、纠正训练、同伴带动、要点提示等方法。例如, 使用同伴带动法帮助学习上有交流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发动其他同学自愿结成学习救助组, 特别是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技能优势者的带动作用。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缺乏学生的补救, 而忽视这一有效途径, 教师应组织学生轮流或共同与该同学讨论交流学习问题, 只要教师密切关注, 及时给双方以鼓励和指导,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交往能力均可达到较好效果。

(二) 稳固家庭的“源头”作用

家庭的结构关系、父母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社会技能的形成, 其中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 要营造一个宽松、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是孩子心理上避风的港湾, 尤其是离异和单亲父母, 应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状态, 尽量避免给未成年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其次, 要采用宽厚、民主、启发的教养方式。“知子莫若父”。父母在了解孩子交往状况的基础上, 尊重孩子的意见, 适度满足要求, 并引导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应鼓励独生子女走出家庭结交同伴, 走进社区了解社会, 以克服自我中心、任性等不良交往习惯。再次, 积极与学校配合。社会技能教育领域需要拓展, 家长应主动与老师分工合作, 经常沟通学生人际交往等状况, 共同解决中小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交往障碍问题。最后, 理智地进行教育投资。现代家庭经济状况出现了显著差异, 对孩子学习投资过度或不足现象应当引起重视:过多投资会造成学习压力过大;投入不足又会使学生丧失受教育机会。科学的投资应建立在中小学生接受基本教育的基础之上, 学生自愿和能力所及范围之内。

此外, 年轻的父母如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 不仅可以开发智力潜能, 还可以改善一些因先天因素, 如早期经验匮乏、遗传因素及脑损伤等造成的社会技能缺乏状况。

(三) 关注同辈群体的“弥补”作用

中小学生同辈群体是由年龄、兴趣、爱好大体相同的儿童所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它具有自愿性、平等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可以使儿童获得强烈的同盟感、成人感、平等感等该群体特有成人无法替代的情感体验, 因而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所欠缺的多种心理需要。特别是现代核心家庭的独生子女, 缺少同龄伙伴, 同辈群体具有极大的弥补其情感生活贫乏的功用。同辈群体对学生的交往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在儿童进入初中后, 在许多方面甚至会超过父母和老师的影响。然而, 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交往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 如高效的模仿作用、平等自由的交往氛围;但也有不良影响, 如一些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同辈群体。所以, 家长和教师要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同辈群体状况, 一方面, 尽量创设各种交往条件和场所, 组织儿童共同活动, 发展和扩大同伴关系;另一方面, 还要经常进行行为观察并与其思想交流, 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不良倾向, 就要互相配合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

(四) 发挥社区和大众传媒的积极“参照”作用

社区是学校教育课堂的延伸, 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社会交往环境和机会, 学生的社会技能在这里得到实践和应用。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对社区中社会群体的参照和模仿。社区教育, 主要通过大众传媒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或象征性的社会行为的“参照群体”实现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 具有极强的形象性、时代感和渗透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 对外界信息和新鲜事物的识辨能力较低,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更多倾向于参照和模仿。需要指出的是, 大众传媒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与传播形式无关, 而是取决于传播的内容和具体的社会情境场合。为协同发挥大众传媒“参照群体”的教育作用, 社区、学校、家长要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共同监督、控制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渠道。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正面参照作用。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8

首先, 积极从工厂企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把他们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 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做老师, 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宁缺毋滥。被招聘人员必须是行业技术高手, 有十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对他们的能力, 不仅要看资料, 还要进行必要的操作技能考核。另外, 还应对应聘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查, 因为毕竟是在学校做老师, 仅仅会做但不会讲, 讲课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湛江机电学校近年来从社会上共招聘了各类专业教师二十多人, 这些老师在学校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培养工作中,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像从原湛江电视机厂招聘来教授电器维修课的曹传群老师, 操作技能娴熟, 培养了一批家电维修技术精湛的学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 都在单位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真正实现了招来一个名师, 建立了一个品牌专业, 培养了一批品牌学生, 打响了一个学校的品牌。

其次, 立足于校企合作, 让专业老师也从学徒工做起, 把专业老师培养成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目前, 各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纵观这些林林总总的培训, 不难发现, 许多教师培训形式大过实质, 大都是把老师们召集到某个学校或培训点, 请来专家集中授课, 然后统一参加技师、行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 这种培训于学习新技术大有裨益, 但如果要掌握工厂企业实际生产技术, 仅靠此类培训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 才能真正学到社会所需, 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湛江机电学校及时更新对专业老师的任职要求, 开展校企合作, 完成专业教师的培训任务, 培育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对新任教老师, 先安排一个学期的见习, 见习期间, 主要学习教学技巧, 熟悉学校实习工厂的设备的操作技术;再安排一个学期, 让新老师下到企业单位锻炼, 具体培训计划及培训方向根据老师本人的意愿, 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工厂的条件来制订。老师要写培训计划, 每月作一次培训总结, 培训结束, 学校会同企业技术人员对新老师进行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者, 方有教学上岗资格。学校还规定, 所有专业老师每年必须定期前往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自身的努力, 多位老师的技术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被聘为工厂兼职技术人员, 成为新产品技术开发人才。

再次, 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 促进专业教师共同进步。湛江机电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从学生反馈、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成绩、同行测评、领导测评、技能考核等方面评价一个老师的专业水平。每个学期, 学校都要组织电工、电子、普通机加工、数控加工等专业技能竞赛, 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参加相应的竞赛项目。

学期结束, 综合老师的测评成绩、技能竞赛成绩, 来评价一个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而教学水平的高低与下个学期的授课任务安排相挂钩, 与老师每节课的课酬相挂钩。学校聘请这些专业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为学科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享有一定的待遇。教师的教学效果越好, 下个学期安排的教学课时就越多, 课时费就越多。相反,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老师, 下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会相应减少, 甚至安排他们跟着好老师学习, 等教学效果好了之后, 再安排教学任务。

最后, 专业教学推行项目法、现场一体化教学法, 迫使专业教师想方设法拜师学艺。每门专业课都制订了技能实训大纲, 详细列出课程必须开设的技能训练项目及考试要求, 老师要围绕技能项目组织教学。期末考试时, 由科室领导和专业老师组成考评小组, 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借以考核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专业课要求在实训室授课, 或到企业车间里采用现场一体化形式组织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一支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学队伍的重要性, 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高技能专业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技能过硬,招聘,学徒,激励评价体系,拜师学艺

参考文献

[1]上官家桂.让新教师从学徒工做起[N].中国教育出版社, 2010-2-6.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9

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的要求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反映着客观世界各个领域物质运动或社会发展的规律, 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知识结构则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与组合方式, 也即各种知识在知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互相协调、比例恰当、具有一定层次的知识系统。

(一) 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讲了一段极为深刻的话, 他说现在的学生一进大学即分系、分专业, 由于急于求成, 急于专业化, 学生仅学到限于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将来毕业后适应性较差, 换一个方向 (更不要说换专业) 就晕头转向, 不知所措, 这怎么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呢?大学教育的根本一点, 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把基础知识的面拓得尽可能宽一点, 这样, 学生就有了“后劲”。这段话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随着社会产生, 行业、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 大学生无论是选择职业, 还是确定方向, 或是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 都离不开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储备。这不仅关系到是否能进一步发展, 是否在专业上有所建树, 而且关系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否尽快适应、胜任工作。同时基础理论的学习, 还有助于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这又是工作中必备的优秀品质。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 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 特别是有关专业最基础、已被普遍运用的理论, 决不能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毕业生初到工作岗位, 给人的印象是好高骛远, 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 总试图进行深入的研究, 结果只能是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最终难免碰壁。因此, 在学习基础理论的时候, 大学生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并不是什么都要学, 而是科学地有选择地学,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考虑自己的精力和承受能力, 量力而行, 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一是要学好必修课, 把基础打牢固;二是尽可能多读些参考书, 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当代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三是学些同本专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知识,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 精深的专业知识。

大学毕业生是将要从事较强专业性工作的专门人才, 因此, 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 也是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 无专业特色, 也就不能称其为科技人才。所谓精深, 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要在一定的范围, 具有一定的深度, 既有对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等量的要求, 又有对本专业国内外最新信息及与其专业邻近领域知识的了解和熟悉, 并善于将其与本专业领域紧密联系起来质的要求。

(三) 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

现代化的社会, 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 一定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目前大学生不少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了文理的分班学习, 文科班的学生不学物理、化学;理科的学生不学地理、历史。而进入大学后, 学生们又只在本专业知识范围内学习, 即使学些其他学科内容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普遍存在知识面太窄的问题。因此, 作为一名大学生, 应该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 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 多读一些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方面的书籍, 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自己的视野, 不断增加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技能的要求

一个人掌握何种技能取决于他的兴趣、能力和聪明程度, 也取决于他所能支配的资源以及制定的事业目标。但是, 由于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 掌握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 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 我们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作出有效决断的人行情将持续升温, 在商业经营、管理咨询、公共管理、科学、医药和工程领域需求量骤增。

(二) 专业技能。现在, 技术已经进入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通讯、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大量能够对电力、电子和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

(三) 沟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内部雇员如何相处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全体职员能否团结协作。因此, 人力资源经理、人事部门官员和管理决策部门必须尽量了解职员的需求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予以满足。

(四) 计算机编程技能。如果你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满足某个公司的特定需要, 那么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 你需要掌握C++, Java, HTML, Unix和SQLServer等计算机语言。

(五) 培训技能。现代社会一天产生和搜集到的数据比古代社会一年的还要多。因此, 能够在教育、社区服务、管理协调和商业方面进行培训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 理财能力。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 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审核自己的投资计划以保证舒适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来源。投资经纪人、证券交易员、退休规划者、会计等职业的需求量也将继续。

(七) 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基础, 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系统分析员、信息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以及通信工程师等掌握信息管理能力的人才将会非常吃香。

(八) 外语交际能力。我们需要从别国进口原材料和商品, 我国的商品和服务也要出口到全球市场。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机会。现在热门的外语是英语、俄语、日语、汉语和德语。

三、结语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多年了, 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发展自己。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毕业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和中坚力量, 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伟大祖国强盛的历史使命。所以,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 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

摘要:本文主要以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为重点, 论述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以及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 并提出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知识技能结构,人文社会,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兴福.论大学生社会角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高师学报, 1999

[2].揭家新.大学生童稚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60名大学生组成被测样本。

1.2 方法。

对260名大学生组成的被测样本, 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技能量表 (SSI) 的测量。

1.2.1 量表的检验。

在使用社会技能量表 (SSI) 的中文版时, 尽管Riggio在编制社会技能量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与本研究一致, 但是, 存在文化差异和年代差异。为此, 采取了预测的方式检验SSI对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

预测抽取大学生310名, 得到有效数据293份。两周后, 对随机选取其中的38名被试进行重测, 以考察重测信度。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见, 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67, 各因子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618~0.847, 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总量表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和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1和0.837, 各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630~0.854、0.627~0.853, 说明量表的项目一致性比较好;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6, 各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44~0.908, 说明量表的跨时间稳定性较高。综上所述, 该量表内部一致性、项目的一致性和时间的一致性都达到测量的要求。

使用Amos4.0统计软件, 采用最大似然法验证数据与模型之间的拟合程度, 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结果如下:X2/df为3.18, GFI为0.451, CFI为0.341, IFI为0.347, RMSEA为0.086, 说明样本数据与模型之间的拟合程度达到中等, 结构效度基本达到测量学要求 (SSI标准化路径图见图1) 。

采用各因子间的相关及与总分的相关考察量表的内容效度, 结果如表2。

由表2可见, 除了社会敏感性 (SS) 和情感表达性 (EE) 、情感控制性 (EC) 和社会敏感性 (SS) 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以外, 其他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 而各个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这说明各个分量表及各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内容的关系非常密切。

综合考察, 社会技能量表 (SSI) 符合测量学要求, 对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是目前广泛用于我国心理门诊的临床量表, 故无需进行适用性检验。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1.2.2 正式测量。

抽取260名大学生组成被测样本, 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技能量表 (SSI) 的测量。得到有效数据255份。计算SCL90的10个分量表与SSI的6个分量之间的相关及两个量表总分与另一个量表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 结果如表3。

2 结果

由表3可见, 虽然SCL-90和SSI两个量表的总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但SCL-90与在情感表达性 (EE) 、社会表达性 (ES) 、情感控制性 (EC) 、和社会敏感性 (SS) 、社会控制 (SC) 分量表的相关均达到显著。这说明, 社会技能的整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虽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 但各个社会技能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却存在明显的关系。

3 建议

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在情感表达性 (EE) , 如大学生准确表达感受、准确恰当、有能力激发和唤起他人的情感, 以及非语言表达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表达性 (ES) , 如与他人交往能力, 能够待人友好、喜爱交往, 具有在交谈过程中启动和引导谈话主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控制性 (EC) , 如控制与调整自己的非语言情感表现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敏感性 (SS) , 如乐于与社会成员交往, 个体关注社会行为, 对他人行为的恰当性极为敏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控制性 (SC) , 如对社会角色的准确扮演和掌握, 在社会交往情景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 可以适应任何类型的社会交往情景等, 都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目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广泛关注, 社会技能状况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被试者相关量表进行分析, 研究社会技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技能,心理健康,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务实—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2]张强, 陈丽娇, 赵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4 (6) .

[3]秦启文, 黄希庭.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J].心理学探新, 2001 (1) .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11

社会技能的培养要通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来体现,在发展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进入社会生活过程中得到的发展。它表现在幼儿的行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参加集体活动上的变化特点。人们对于幼儿的发展不是无能为力、不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决定的,是可以通过它的发展规律来加以“干涉”的,通过幼儿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和一定量变过程来实现的。因此,幼儿的心理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

幼儿社会技能诣在培养或改变儿童社会行为的动作、情绪和认知成分。幼儿的社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初步社会技能、交往技能、情绪应对技能、攻击替代技能、压力应对技能。在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对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通过社会示范和游戏“角色扮演”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成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境给予正确指导。这里说“成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家长,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在这两个环境中指导的最初阶段,需要告诉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目的或社会技能的基本原理,要明确告诉孩子学习社会技能是有用的。有些社会技能水平较低的儿童总是坚持不恰当行为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把自己的行为与消极的结果联系起来。因此成人应帮助幼儿认识到学习社会技能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帮助幼儿养成倾听习惯(初步社会技能)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一遍一遍地引导,提醒幼儿注意倾听,理解在别人讲话时,你安静的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相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尚不理解尊重的含义,成人又可以引导幼儿安安静静地倾听,可以听清楚别人讲的话,才能理解其话的含义而做出相应回答。又如“打招呼”(交友技能),教师要引导幼儿讲礼貌、有礼貌就要告诉儿童怎么去做,对于礼貌,打招呼用语,小朋友经验太少,模仿来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幼儿发展,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见面时应该说“您好”,离开时应该说“再见”。幼儿通过尝试操作逐渐掌握,并慢慢地进行简短的交流,“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等问题不断促使对话的生成,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就会有所发展。

2.通过呈现榜样的方式。培养幼儿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利用榜样演示具体的行为反应怎样构成复杂的行为技能,以促进幼儿学习榜样所表现出的社会技能。幼儿刚从家庭中走出来,幼儿园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小社会,他们踏入这个陌生的“小社会”,肯定会带有几分焦虑、几分害怕。教师自身就是榜样,每天的笑容,促使他们加快适应“社会”、适应“群体”的能力。这是在儿童社会技能培养过程中最普遍、最容易利用的榜样。书本中栩栩如生的、成功可信的榜样也可以教会儿童对多种多样的社会情境做出恰当的反应。用书面故事来呈现榜样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书面故事可清晰、深入地展示行为者的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交友技能)、害怕(情绪应对技能)、坏心情(攻击替代技能)…….书面榜样直接以故事、图片的形式来告诉幼儿当前所教的社会技能,故事不仅可以向儿童提供社会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榜样,而且也促进了儿童对社会技能的记忆和表现。

第二、通过良好活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区域创设。经过课程改革,许多幼儿园对自己的原本课程都做了相应的、具体的调整,主题活动代替了过去的分科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主题活动的展开需要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配合,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频繁的活动,区角的创设相应成为主题活动中的最关键的一部分,而区域活动又是一种小群体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在进行发展,所以区域的创设是关键。例如: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要学会分享(交友技能)。两个人同时碰到自己喜欢的书,都想看但又不能争抢,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同时看,互相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区域的创设都是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而又不同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能提出问题,并能在困难的时候能试着做(幼儿园相关技能),解决问题。区角中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初步社会技能),并愿意请别人都来玩,一起做游戏(交友技能)……区域的环境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区域活动中社会技能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2.“情景”创设。这里说的“情景”是指除了区域环境创设与主题的创设以外的不完全牵扯到主题的创设。“情景”环境的创设,要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发展方面而言,并不是每一个班级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情景”创设。它可以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班级中幼儿哪一方面的发展不是太好而进行的环境创设,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醒、督促幼儿改善自己。在幼儿的社会技能培养中,“情景”创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室的门口粘贴表示小朋友有礼貌、打招呼的图片(交友技能),,早晨见面问“你好”。“情景”创设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只是要根据当时情况而进行选择。

幼儿从一出生便开始了社会生活,他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一个“自然人”走向一个“社会人”。在其发展中社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在发展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同时,进行社会技能的培养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健康全面地发展。

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 篇12

施米德说, 奥地利政府已经与奥地利工会、奥地利经济协会和工业联合会等机构共同提出2008~2009教学年度将要实施的一揽子计划, 内容包括:开展中等职业资格教育和晋级考试,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咨询, 确保青少年18岁前都能够在校读书或接受职业培训, 增加技能培训途径和机会, 以及开展学历免费补习教育等。她表示, 政府将会通过预算确保该计划的执行。

施米德指出, 大力开展青少年职业教育是为了给奥地利青少年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她说, “教育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前途感的人是不会铤而走险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也能帮助减少犯罪。为此, 奥地利政府将与社会各界一起尽最大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

本刊声明

一、本刊整体版权属成才之路杂志社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二、本刊善待每一篇来稿, 请勿一稿多投, 请勿抄袭;来稿不退, 请寄打印件或复制件;两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 可自行处理;

三、文责自负, 因作者原稿引起的侵权纠纷, 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四、本刊可因篇幅原因对来稿作文字性删改;

五、来稿要反映成才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前沿问题, 尤其是反映成才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第一线改革与实验的最新成果;

六、如未收到杂志或者有印刷装订差错, 以及对本刊有什么建议, 请拨打电话:0451-

82513098。

音体美园地

转变教育观念, 搞好田径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调查及体育课教学探讨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浅析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浅谈中学音乐课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体育教学中专学校舞蹈艺术简论

论体育课程学生多元自我评价系统的构建张明利28李启藏54邓建发55

李烨华李丹56

沈艳莉58徐琳洁59蒋新茹60冯雁61应弋宁62

心声XIN S HENG

心理导航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切忌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

中学生狭隘心理分析润物细无声

误区突围

浅谈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法学法新探

“主体”与“主导”作用在课堂中的实施点拨课文写作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你先来”教学方法

生物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技巧田园情景式课程的探索

关于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谈现代媒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作用谈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谈多媒体教学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考点例析

浅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教学环节

班主任工作

注意协调各科老师,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级建设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浅谈班主任工作制度

表扬的艺术

百家杂谈

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之我见课堂提问之我见

简论数学教学中的定式思维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度”与“导”的艺术构建和谐课堂促进主体发展

谈谈在校园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冯仁艳48

曾丽刘微微63

耿英64黄晓丽66

王玉东徐佳利69

李文舒64卞修林65谢达先66左敏67

曹小红谢达理68

戴琳70程霖71李爱曦72辛宗艳73朱剑涛74刘洁75邱平76汪洪义78陈敏83

丁志华77赵虹79车凤建80樊立勇80顾春霞84

吴素荣81

王福灵巩传强82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下一篇:调整与抵销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