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2024-10-08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共7篇)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1

近年多排螺旋CT (MSCT) 冠状动脉成像成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很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 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心肌SPECT显像是发展迅速的心肌灌注检查手段, 运动、静息99Tcm~MIBI心肌显像可以准确显示心肌的缺血状况, 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年来曾同期行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患者, 并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以探讨这2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因胸痛在我院行冠脉CT成像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共计54例, 其中男38例, 女16例, 年龄40~67岁, 平均年龄 (53.5±4.2) 岁。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3级以上;预激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2 检查方法

(1)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 (Lightspeed64) 扫描范围自气管隆凸至心脏膈面以下2cm。使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以4.0~5.0mL/s的流速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 (商品名:优维显, 370ms/mL) 80~100mL, 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采用阈值触发 (CARE-Bolus软件) 来决定。配合回顾性心电图 (ECG) 门控, 选定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作为重建时相。把原始数据重建后输到Advantage Workstation 4.2 (AW4.2) 图像工作站作后处理。

(2)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ECT) :受检者在试验前24h停用抗心绞痛药物 (长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 于空腹采用踏车分级运动试验, 达到亚最大心率 (200-年龄) ×85%, 或出现心绞痛、胸闷、S-T段压低时, 静脉注射99mTc-MIBI25mci, 继续踏车1min, 20min后服脂肪餐, 60min后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经计算机处理, 重建心脏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三方向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像由本院核医学科两位医师阅读。心肌共分为8个节段, 即前壁、前间壁、后间壁、前侧壁、后侧壁、心尖、下壁及后壁。当某个节段出现较正常低1个色阶以上的变化, 而且得到其他轴的证实, 即判断该节段为放射性分布异常。

根据冠脉螺旋CT结果, 将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处理, 并计算以下指标:

敏感性=SPECT真阳性数/ (真阳性数+假阴性数)

特异性=真阴性数/ (真阴性数+假阳性例数)

准确性指数= (真阳性数+真阴性数) /实验组总例数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数/ (真阳性数+假阳性数)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数/ (真阴性数+假阴性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同组自身对照, 百分比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计算。

2 结果

2.1 54例患者中MSCT结果无异常者8例, 其中6例冠脉内有斑块形成, 但狭窄程度<50%。

冠脉发育不良1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46例。其中, 单支狭窄21例, 双支狭窄23例, 3支狭窄10例。

2.2 SPECT检查结果

ECT显示灌注稀疏、明显稀疏或缺损共计43例。其中心尖部18例、心尖前壁11例、基底前壁9例、下壁14例、后壁3例、前间壁4例、后间壁2例、前侧壁9例、后侧壁3例。54例冠心病患者冠脉CT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见表1。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脉和 (或) 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径狭窄≥50%[1]。冠脉螺旋CT可反映冠状动脉内解剖结构, 显示管腔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而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核素显像剂的分布反映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 两者反映的方面不同[2]。本研究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脉造影阴性的3例患者中, 经临床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 心绞痛1例, 1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脉造影阳性者2例, 1例为X综合征, 1例为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近中段管状狭窄50%。临床上冠脉造影有血管狭窄、冠脉轻度病变或临界病变 (狭窄50%~70%) , 这些患者虽有解剖意义上的狭窄, 但心肌灌注显像可能没有心肌缺血表现, 即这种狭窄病变并没有引起心肌血流灌注改变[3]。只有合适的运动量才能达到引起患者冠脉血流量发生改变, 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显像才会出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结果[4]。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所反映的是毫米级以上冠脉血管的解剖狭窄病变, 它不能直接反映冠脉循环末端心肌血流灌注状况, 有一些情况可造成冠脉的解剖狭窄与其冠状循环末端心肌血流灌注状况之间的不一致;而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预后直接相关的是其心肌的血流灌注状况[5]。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发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更重要的是负荷心肌显像直接反映了冠脉循环末端的心肌灌注状况, 它能反映冠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意义和功能意义, 二者在冠心病诊断方面有互补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 (MSCT) 与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 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009年6月期间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5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并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阳性预测值87.12%,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预测值86.49%。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 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核素显像,心肌灌注,冠心病

参考文献

[1]蔡思宇, 刘其昌, 俞锋.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一致16例分析[J].临床荟萃, 2000, 15 (5) :229~230.

[2]李殿富, 黄俊, 张丽容.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1) :38~40.

[3]齐欣, 何青, 曾学寨, 等.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J].影像学, 2002, 18 (12) :646~648.

[4]冯春光, 骆秉栓, 王跃涛, 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不匹配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0 (5) :366~367.

[5]周前.中华影像医学、影像核医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6.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1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人, 其中男126例, 女34例;年龄42岁~71岁 (52.4岁±7.6岁)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48例, 其中前壁心肌梗死26例, 下壁心肌梗死12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64例, 其他非冠心病48例。冠状动脉造影与SPECT均在住院14 d内完成。

1.2 仪器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诊断仪由美国GE公司生产, Infinia vc Hawkeye Ⅱ SPECT-PET/CT 型, 配以低能高分辨准直器。99m Tc-MIBI放化纯度大于95%, 采集矩阵64×64。DSA系美国GE公司生产 Advantax—CLV/DXL大型数字减影X线机, 电影采集12.5帧/秒。

1.3 方法

用Judkin's法对病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多体位投照左、右冠状动脉,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管径狭窄≥50%, 采用Bruce方法行次极量踏车试验, 达运动负荷终点时由静脉注射740 MBq99mTc-MIBI, 并继续运动1 min, 1 h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间隔48 h后行静息心肌显像。运动负荷终点为:①达最大心率的85%;②血压下降;③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④心电监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V, 若原有 ST段下移, 则在此基础上再下移0.1 mV以上。

1.4 图像分析

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在不知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下共同判定。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左室垂直长轴、水平长轴和短轴三方位图像。将左心室分为9个节段:心尖部、前壁、前壁基底段、前侧壁、后侧壁、前间壁、后间壁、下壁和后壁。显像异常为在两个不同的方位出现连续两个层面以上在同一部位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判断标准:①心肌缺血,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放射性有完全性再分布;②心肌梗死,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时放射性无任何再分布;③心肌梗死伴缺血,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放射性部分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8例, 单支血管病变48例, 双支病变32例, 三支病变32例。病变血管腔狭窄50%~75%84支, 狭窄76%~90%74支, 狭窄>90% 52支。

2.2 SPECT结果

SPECT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见表1。 SPECT诊断冠心病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83.3% (40/48) 、93.8% (30/32) 和100.0% (32/32) , 对管径狭窄50%~75%、76%~90%和>90%的检出率分别为71.4% (60/84) 、86.5% (64/74) 和96.0% (48/50) , 结果详见表2。就检测应变血管支数而言, SPECT对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3.3% (40/48) 、73.3% (22/30) 和58.8% (20/34) , 对单个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心导管直接了解冠状血管树的解剖情况, 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是诊断和研究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心肌灌注断层后显像可了解运动负荷及药物介入时心肌细胞的灌注状态, 提供了心肌灌注和存活方面的信息。本资料结果表明, 运动负荷99mTc-MIBI 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1.1%, 特异性为87.5%, 与文献报道相似[1,2,3]。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病人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而增高, 病变血管狭窄越严重, 被检出率较高。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为在多支血管病变中, 血管狭窄的程度不同, 当达运动终点时, 心肌耗氧量增加, 在管腔狭窄较严重的血管血流明显减少, 诱发相应的心肌缺血, 病人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相对应导联出现缺血壁ST段T波改变而终止试验, 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异常, 该支血管被检出, 而管腔狭窄相对较轻的其他血管在此终点时, 血流无明显下降, 相应心肌血供无明显减少, SPECT显示相应心肌灌注无变化, 因此该支病变较轻的血管则不能被检出[4]。

本研究中11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SPECT阳性102例, 造成10例假阴性的原因为:①冠状动脉临界或接近临界病变 (狭窄50%~60%) , 此负荷状态下冠状动脉自身调节尚不受影响, 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减少, 病人无心绞痛症状, 心肌灌注显像无可逆性缺损出现。②丰富的侧支循环, 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回旋支冠状动脉远端发生70%狭窄, 但由于左前降支到回旋支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未出现可逆性缺损。Brown等[5]随访了234例心肌显像正常者的预后。其中50例显像前作了冠状动脉造影, 47例被证实冠状动脉管腔有≥50%的狭窄, 在 (6~16) 个月的随访中无一例出现心脏事件, 但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显像无可逆性缺损, 表明冠状动脉代偿能力较好, 这是导致假阴性的原因。SPECT心肌显像6例假阳性缺血病人, 2例为高血压病, 运动显像显示下壁、后壁稀疏, 静息显像正常。1例为肥厚性心肌病, 3例诊断为X综合征, SPECT示前壁可逆性缺损, 提示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异常。Legrand等[6]研究表明, 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确实反映了心肌血流或灌注的异常。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病变, 但心肌灌注显像示可逆性缺损, 提示心肌灌注的相对不足。因此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更能反映出心肌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秀杰, 史蓉芳, 刘蕴忠, 等.100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J].中国循环杂志, 1992, 7:411-413.

[2]KLocke FJ, Baircl MG, Lorell BH, et al.ACC/AHA/ASN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radionuclidei maging: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 2003, 42:1318-1333.

[3]Herman SD, Labresh KA, Santos-Ocampo CD.Comparison of dobu-tamine and exercise using99mTc-sestamibi i 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J Cardiol, 1994, 73:164-169.

[4]马寄晓, 刘秀杰.实用核医学[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2:198-202.

[5]Brown KA, Altland E, Rowen M, et al.Progrostic value of normal99mTc-sestamibicardiac i maging[J].J Nucl Med, 1994, 35:554-557.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3

资料与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75例, 男40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 (59.95±14.84) 岁。另选取正常对照组4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52.98±11.01)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仪器和检查方法:所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PECT仪。以心电图R波为触发门电路同步采集, 利用QGS软件分析, 分别得出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 、EDV (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ESV (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SM% (室壁运动变化率) 、ST% (室壁增厚率) , 利用9段法计算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比率。75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不同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分为LAD (19例) 、LCX组 (16例) 、RCA组 (15例) 和混合组 (25例) ,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参数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PET/CT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核医学专业医师协同阅片, 对每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用QGS软件进行3次测量, 取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采集数据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对心肌梗死组各亚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各亚组间进行两两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对心肌梗死患者LVEF与SM%、ST%及梗死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采集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 其均值, 见表1。

对各观测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 统计结果: (1) 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即心肌梗死降低心功能。 (2) 混合组与LAD组、LCX组和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即两支及两支以上血管梗死较单支血管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更大[1]。 (3) LAD组与LCX组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LCX组与R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 , LAD组与R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 , 即不同部位单支血管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是相似的, 见表2。

对心梗各亚组进行LVEF与SM、ST及梗死面积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在0.01水平上, LVEF与SM%、ST%及梗死面积均成负相关[2,3,4]。

讨论

检测和分析心脏功能是心脏病学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随访、治疗选择、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均有十分重要意义。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即可以了解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而且也可以评价心功能和局部室壁运动情况, 为“一站式”检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西门子QGS半定量分析软件对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评价心肌梗死部位、面积与心功能关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Zeng Y, Jiang L, Zhou L, et al.Comparis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evaluation using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with different softwar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J].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013, 30 (6) :1239-1243.

[2]郭小闪, 李思进, 刘建中, 等.应用门控心肌显像定量分析室壁局部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7) :1400-1404.

[3]石洪成.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及影响因素[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0, (4) :285-286.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4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因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病在我院同时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的老年患者92例, 年龄65~82岁, 平均(70.4±5.0) 岁。其中男34例, 女58例。对他们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排除标准:①已知对腺苷有过敏反应;②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心肌病;③严重高血压或低血压;④急性心肌梗死病程<14 d;⑤不稳定型心绞痛;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带有人工起搏器者除外);⑦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⑧明显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3级);⑨支气管哮喘。

1.2 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合并症多,合并高血压71例, 占77.2%;合并糖尿病30例, 占32.6%;合并血脂紊乱25例, 占27.2%。其中胸闷、胸痛发作时持续时间>15 min者39例, 占42.4%;持续时间<15 min者24例, 占26.1%;症状不典型者29例, 占31.5%。其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均为阴性。

1.3 方法

1.3.1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方案:

与CAG检查间隔时间3~7 d,检查前停用扩血管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24 h。以0.14 mg/(kg·min) 的速度将腺苷通过外周前肘静脉输入,用药时间6 min,总剂量0.8 mg/kg。当腺苷泵入3 min时静脉推注99 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Tc-MIBI)925 MBq(兆贝克)。腺苷注射液给药前、开始给药后3 min、终止给药时和停药后5 min分别记录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在注射显像剂后1~1.5 h进行心肌断层显像。次日行静态显像,其药物剂量及采集条件相同。图像采集应用GE Millennium TMVG8 SPECT 仪,探头180°采集,6°/帧,共30帧,矩阵64×64,放大倍数1.28。判断标准及图像分析方法同既往研究[3]。将CAG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在不同时间分别由心脏介入和核医学科专业医生分析,双盲法进行,如同一份检查结果不一致,则重复分析。

1.3.2 心电图阳性标准:

静息时心电图出现至少2个导联以上ST 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负荷试验时在原有基础上下降≥0.1 mV且持续2 min,即认为心电图阳性。

1.3.3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方法:

CAG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造影,造影剂均为碘普罗胺注射液370,每个投照位置注射6~8 ml。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美国GE Advantx-LCV-DOX。冠脉造影分析时,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直径狭窄>50%,认为是CAG阳性,即诊断为冠心病。血流速度测定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方法[4],由2位医师独立计帧,回放速度为25帧/s,取其均值。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时,大于已公布的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即可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在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之内则认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normal coronary flow,NCF)。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腺苷负荷试验的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

92例试验者静息状态下平均心率为(69±13)次/min,收缩压(120±23)mmHg,舒张压为(72±17)mmHg,腺苷负荷试验时,用药1 min内心率、血压即有变化,3 min时心率平均增加(15±9) 次/min,血压平均降低(5±10) mmHg,停药2 min血压和心率开始恢复,5 min基本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其中共有7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9%,本组腺苷负荷试验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36例,头痛15例,潮热21例,呼吸困难及不适22例,恶心9例,四肢麻木6例,症状均较轻微,多可自行缓解。出现一过性Ⅱ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总计共有6例含用硝酸甘油,无1例应用氨茶碱抢救,未出现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心肌酶及肌钙蛋白阳性者。其中有2例因胸闷、胸痛症状明显,于用药5 min时提前停药,而未达到腺苷最大用药量。其余所有试验对象均顺利完成试验项目。

2.2 2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

根据CAG检查结果使用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4],分为CSF组(经CAG检查未见明显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9例;NCF组(经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慢血流及无明显管腔狭窄者)25例;CAG阳性组(3支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50 %)48例。48例CAG阳性患者中,46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5.8%(46/48),其中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阴性的2例患者均为前降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为50%~60%。符合CSF诊断标准的患者19例,16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CSF诊断的敏感性为84.2%(16/19),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阴性的3例CSF患者中,1例为前降支CSF,2例为回旋支CSF。CAG阴性患者25例,19例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阴性,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76.0%(19/25),CAG阴性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6例中,1例有心电图ST-T改变,3例CAG示有20%~30%的轻度狭窄。

2.3 不同检查方法间的比较

CAG阳性组及CSF组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明显大于静息心电图阳性率(P<0.01);略大于腺苷负荷心电图阳性率,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心电图的阳性率大于静息心电图阳性率(P<0.05)。见表1。

注:与静息心电图比较,*P<0.05,**P<0.01

3 讨论

本试验中92例完成腺苷负荷试验的老年患者中79例临床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为85.9%,但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中腺苷使病人心率增加、血压下降,停药后迅速恢复。腺苷所致的不适反应虽然较多,但是大多轻微而短暂,因为腺苷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可在停止注射后数秒至2 min之内完全消失。田月琴等[5]报道,在普通人群中腺苷负荷试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但病人多能耐受无须药物拮抗。腺苷上市以来,临床已经有近二千万例患者使用,无1例死亡报道,这也说明腺苷负荷试验是一种安全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验证了其在≥65岁老年患者中的用药安全性。

本试验中≥65岁患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68例阳性人群中除了6例为假阳性外,67.6%(46/68)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 23.5%(16/68)为CSF者。本研究发现84.2%(16/19)的CSF者可通过腺苷负荷心肌灌注SPECT显像发现其心肌缺血现象,因此我们得知既往认为的腺苷负荷假阳性者,其中有一部分为CSF者。CSF在CAG未见明显狭窄的≥65岁老年人中占43.2%(19/44),比例较大。CSF者常因心绞痛发作而反复住院,生活质量差[6],但由于CAG未见明显狭窄,使临床对其心肌缺血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及预后判断。本研究中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5.8%;对CSF诊断的敏感性为84.2%;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76.0%。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CAG阳性及CSF患者的诊断中敏感性明显大于静息心电图(P<0.01),略大于腺苷负荷心电图。可见在老年患者中静息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目前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已被临床公认是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无创性方法。本试验提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65岁老年人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对可疑冠心病的诊断,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评估预后以及对CSF功能意义的判断都有很好的价值。因此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作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唯一,于勤.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3):124-125.

[2]Gibbons RJ,Abrams J,Chatterjee K,et al.ACC/AHA2002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summary articl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3,107(1):149-158.

[3]何疆春,杨晔,朱智明,等.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肌缺血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6):31-34.

[4]Gibson CM,Cannon CP,Daley WL,et al.TIMI frame count: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coronary artery flow[J].Circulation,1996,93(5):879-888.

[5]田月琴,王金城,何作祥,等.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5,33(1):58-61.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4月~2008年6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内科住院患者,经临床检查疑诊冠心病患者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5.1±2.5)岁。所有病例都排除肿瘤、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一般临床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普通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1.2.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Judrins法做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用多平面投影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过程中连续心电和血压检测,以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为阳性。

1.2.3 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使用GE公司生产的Milliemaire MG SPECT显像仪图像采集。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4小时停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硝酸脂类药物。运动负荷GSPECT:达到目标心率时即由右侧肘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并继续运动直至心率降到100次/分以下。次日进行静息GSPECT:注射药物后于静息状态下进行显像采集。

1.2.3. 1 数据采集

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臂抱头并固定,探头贴近胸壁,视野包括全心脏。SPECT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用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程序进行图像采集,矩阵64×64,双探头旋转180°(右前斜位45°-左前斜位45°),每6°采集1步,共30步,以心电图的R波触发门电路,每个心动周期分为16帧图像,共480帧图像。

1.2.3. 2 图像分析

使用ECTTOOLBOX图像处理软件处理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和短轴图像。心肌缺血诊断标准为心室壁局部有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区在2个不同方位的2个连续断层上出现判断为异常,心尖部和心底部孤立性稀疏区不伴其他部位异常视为正常。而静息图像上有填充显像即为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并可由靶心图显示缺损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2 结果

运动试验38/50(76%)达到最大运动量,28/50(56%)运动试验阳性,所有患者运动试验高峰时参数记录和静息参数见表2,门控心肌灌注显像43/50(86%)表现为部分或完全可逆再分布或不可逆再分布,32/50(64%)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1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70%狭窄与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相关性较差(r=0.13,P>0.05),3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0%狭窄与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良好的相关性(r=0.05,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冠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欧洲,每年约有100多万例患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诊断冠心病,其中只有28%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和/或支架置入),不适于介入治疗的患者占72%[2]。在美国,研究者估计有近三分之一接受心导管术的患者不适宜进行介入治疗[3]。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以40岁以下年轻患者明显增加,因此,年龄已不再是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的可靠依据[4]。对于有典型或非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不可能均采用创伤性冠脉造影明确诊断。过多的、不必要的介入检查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所以,采用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用于冠心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应用和研究长期集中于冠心病诊断方面[5,6,7]。近年来,国外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其在冠心病诊断、危险性评估、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它作为以反映功能为主的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性评估、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等方面与其它无创性检查方法相比应当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这一领域尚缺乏大样本的研究。

可逆性关闭冠状动脉的研究显示[8,9],心肌缺血最早出现的体征是室壁运动异常。99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不仅能灵敏地反映心肌血供情况,而且能较准确地测定左室功能及室壁活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消除心脏搏动造成的伪像,提高图像分辨率,且舒张期图像心腔较大、室壁较薄,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检测CAD的灵敏度83.84%,特异性84.71%和准确性91.00%,而是否达到了运动最大心率对诊断CAD的准确性没有明确差异,表明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分析可以准确诊断冠心病,与Taillefer和Mannting等报道的基本相同,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应用对下壁心肌节段影像提供较好的靶/本比,在这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非门控显像方法。尤其在检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损害的有无和存在部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提示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指导治疗(如PTCA)和术后随访很有价值。

文献报道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9.4%。与本研究中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83.84%结果基本相符,表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显示,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单支冠脉病变的阳性率为66.7%,2支冠脉病变者为87.5%,3支冠脉病变者为100%。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所致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率分别为100%、85%、100%、100%,这提示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对于疑诊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具有选择筛选即所谓“gatekeeper”的作用[10,11]。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者,基本无需有创的冠脉造影检查,而心肌断层显像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其狭窄部位。目前国内冠脉造影与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二者的检查费用比为(5~6):1,对可疑冠心病患者,通过先行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可疑避免患者行非必要的冠脉造影检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创伤,并帮助临床医师更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目前冠心病介入和手术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积极拓展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更好地发挥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作为功能检查的特色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对于冠心病危险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直接的感性的认识,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对合理利用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经济利益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静息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84%,特异性为84.71%,准确性为91.00%。检测左前降支(LAD)病变的灵敏度为80.62%,左旋支(LCX)为75.70%,右冠状动脉(RCA)为82.87%。检测LAD病变的准确性为76.00%,LCX为79.05%,RCA为80.30%,1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70%狭窄与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相关性较差(r=0.13,P>0.05),3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70%狭窄与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良好的相关性(r=.05,P<0.05)。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对冠心病的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参考文献

[1] 潘中允.PET诊断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2~920

[2] Windecker S,Maier-Rudolph W,Bonzel T,et al.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in Europe 1995[J].Eur heart J,1999;20 484~495

[3] Pilz G,Bernhardt P,Klos M,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 of adenosine-stres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potential gatekeeper prior to invasive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HA/ACC class Ⅱ indication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J].Clin Res Cardiol,2006;95(10) :531~538

[4] Murashita T,Makino Y,Kamikubo Y,et al.Quantitative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kinetic areas afte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useful tool for evaluation of myocardial viabilit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6(5) :1328~1345

[5] Beller GA,Zaret BL.Contributions of nuclear cardiology to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ulation,2000;(101) :1465~1478

[6] Kawawa Y,Ishikawa Y,Gomi T,et al.Detection of myocardial bridge and evaluation of its anatomical properties by coronary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Eur J Radiol,2006;10:11

[7] 张金国,高东升,魏广和,等.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 :346~348

[8] Jeske A,Klos M,Ali E,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normal adenosine-stres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Am J Cardiol,2008 May 15;101(10) :1408~1412. Epub 2008 Mar 17

[9] Meliga E,Garcia-Garcia HM,Valgimigli M,et al.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drug eluting stents:a 3-year clinical outcome study.The diabetes and drug eluting stent for LeFT main registry(D-DELFT).Eurolntervention.2008 May;4(1) :77~83

[10] Bernhardt P,Spiess J,Levenson B,et al.Combine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i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r bypass grafts:a multicenter study of an integrated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protocol[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09;2(11) :1292~1300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有近期典型心绞痛症状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2±11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1例,血压正常者1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肌肥厚者16例;34例(74%)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包括21例(46%)非特异性ST段和/或T波异常,4例(8%)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期前收缩,9例(20%)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分级踏板)阳性。46例患者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等于或优于Ⅱ级。无心脏症状,因其他原因接受心肌灌注显像25例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58±12岁。

1.2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受检者检查前24h内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氨茶碱类药物。在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双嘧达莫至5mg/ml,按0.14mg·kg-1·min-1速度经肘静脉缓慢注射,4min内注射完毕。在注射药物前及过程中常规记录受检者心率、血压及心电图。注射结束后4~5min,注射心肌显像剂201Tl,148~185MBq(4~5mCi)。5~10min内行早期断层显像,3~4h后行延迟(或静息)断层显像。采用E.CAM双探头SPECT仪(SIEMENS公司),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双探头调整为90°夹角,采用双能峰采集,能峰定为70keV、166keV,对应窗宽20%、15%。从左前斜位到右后斜位步进式采集,共采集32帧/180°,每帧图像采集40s。采集完毕后,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心脏短轴、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断层图像。

所有受检者注药后均对双嘧达莫耐受良好,仅少数出现心悸、头晕症状,后迅速缓解。

1.3 图像分析

由2位核医学医师进行阅片,对各轴向上左心室所有节段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灌注的早期和延迟图像进行对比。以视觉计分法评价心肌各节段201Tl摄取状态: 0=摄取正常,无放射性稀疏表现;1=局部放射性轻度减低;2=局部放射性约为50%心肌最高摄取值;3=局部明显稀疏,但仍可见残存放射性;4=局部无放射性摄取。若负荷下早期图像与延迟图像同一心肌节段计分值相差1,即出现延迟期心肌摄取改善或填充者,则判定该节段心肌存在缺血。肺/心比值(LHR)的测定均在负荷试验下重建前的原始图像上进行,选定第7~9帧前后位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获取心脏放射性总计数,用相同面积的感兴趣区获取右下肺放射性总计数,计算两者比值,并取3帧图像测定的平均值。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undefined表示,两个均数间的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法,多个均数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收入的46例心绞痛患者与25例对照者之间,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临床表现对46例患者进行分析,有无高血压组、有无心肌肥厚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0.05)。

2.2 心肌灌注显像定性结果

46例心绞痛患者负荷状态下早期心肌灌注显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放射性摄取异常,而在延迟相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摄取改善,计分值差均≥1(图1),提示所有患者均有心肌缺血;该组患者LHR值: 0.56±0.05。25例对照组中仅2例在早期和延迟的心肌灌注显像时计分值为1,其余均呈正常表现(图2);其LHR值: 0.49±0.04。心绞痛组LHR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2.3 心肌灌注显像定位结果

根据46例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单节段(前、侧、间、后下壁)异常36例,10例灌注异常涉及2个以上节段,其结果见表1。统计显示,不同节段患者LHR值间;单节段异常患者与多节段异常者(图3)间的LHR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多壁包括前、侧、间、后(或下)壁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内为例数所占%

2.4 心肌灌注异常患者肺/心比值与临床分组比较。

2.4.1 31例患者并发高血压,其LHR值: 0.56±0.02。15例患者无高血压,LHR值: 0.53±0.03。高血压组高于无高血压组(P<0.01)。

2.4.2 16例患者有心肌肥厚,LHR值: 0.56±0.06。无心肌肥厚组30例患者,LHR值: 0.55±0.03。两组LHR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LHR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2.4.3 高血压患者和(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异常发现的患者36例,LHR值: 0.56±0.05;两类检查均为阴性结果的患者10例,LHR值: 0.53±0.02,两组LHR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患者LHR值高于检查结果阴性患者。

2.4.4 仅高血压者20例,仅心肌肥厚者5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者11例,LHR值分别为: 0.56±0.04、0.56±0.09、0.57±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LHR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3 讨 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Aldore E等[1]首先报道使用双嘧达莫负荷试验下201Tl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现此法结果与冠脉血液流变学改变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诊断冠心病灵敏而可靠的方法。已有报道,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对201Tl的摄取与左室功能相关;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负荷下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能较好地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期,Bodenheimer等[2]研究后也发现,对于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可疑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失败的患者,双嘧达莫负荷下201Tl心肌灌注显像有助于明确诊断。由于放射性显像剂供应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国内关于双嘧达莫负荷显像的报道多作用99mTc-MIBI,关于201Tl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病例数不多,也是因为同样原因。

双嘧达莫负荷显像检测心肌缺血的原理是其对正常和异常冠状动脉的扩张效应不同,改变心肌血流分布,形成正常心肌从有病变的冠脉供血区 “窃血”(coronary steal),使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显像剂分布的差异增大,从而显示缺血病灶。负荷显像提高了心肌缺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国内外众多报道显示,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本法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可达90%以上,特异性可达80%以上,即使在冠脉造影未见异常的患者中,仍有70%的患者可发现局部室壁灌注异常[3]。本研究的结果与上述报道是一致的,双嘧达莫负荷201Tl心肌灌注显像,综合反映了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心肌细胞对能量供求平衡的调节等信息,在组织细胞水平反映心肌供血状态,可在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异常前发现心肌缺血,且较易定位。

肺/心比值(LHR)作为一半定量指标,可反映循环血液动力学状况和左室功能,提供较目测结果更灵敏、更准确的附加信息[4]。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室容积扩大、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减低,均能使左室内压力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大,进而使201Tl肺通过时间延长,肺摄取增加,LHR值相应升高[5]。Morel等[6]研究后发现,冠心病患者的LHR值无论在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都与左室EF值呈负相关。而Marcassa等[7]研究后还发现,在有左室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约80%的LHR异常患者同时存在左室充盈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灌注异常患者其LHR值明显高于正常者,并能在患者心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前早期表现出这一差异。虽然,本研究未对LHR值与心肌缺血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但至少LHR值可在心肌灌注基础上增加对心功能变化的信息,所以,动态观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LHR值变化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指导意义[8]。本研究还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血压较心肌肥厚更易影响LHR值的大小。可能是由于主动脉血压增高增加左室射血阻力,影响心排量,并反映在LHR值上;而心肌肥厚主要影响心肌灌注的供求平衡,在无左室充盈障碍、流出道梗阻和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对LHR值的影响较小。本组病例中,心肌缺血部位、缺血范围对LHR值也无影响。这是因为,LHR指标主要反映与左室密切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合LHR测定将有助于全面反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在心肌缺血评价中充分发挥灌注显像的定性、定位优势和LHR测定对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的定量优势。

普通心电图、负荷(运动或药物)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冠脉狭窄未达到诊断标准(内径狭窄>50%)时,的灵敏性、特异性都非常有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梗、心瓣膜疾病、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等因素,也常影响ECG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中,有约1/4负荷下心肌灌注显像异常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包括负荷试验)未能发现异常,而心电图检查阳性的患者也多呈非特异性改变。普通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能进行室壁厚度、心腔容积和动脉压的测定,对于怀疑有心瓣膜疾病或心包疾病的患者较为适合,其中负荷超声心动图可通过收缩期心肌厚度的减低探测缺血,但难以区别缺血组织和疤痕组织。双嘧达莫负荷试验利用药物测试冠状循环随心肌血供需求增加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即储备能力),有利于观察轻度心肌缺血和早期病变,特别是结合LHR测定的方法可弥补上述不足,显著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冠脉造影阴性、有明确心绞痛症状患者的心肌缺血评价中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形成互补。

参考文献

[1] Aldor E.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scintigraphic methods in car-diology(static methods).Wien Klin Wochenschr Suppl,1979,105:1

[2] Bodenheimer MM,Banka VS,Helfant RH.Nuclear cardiology.II.The role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using thallium-201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Cardiol,1980,45: 674

[3] Sochor H,Pachinger O,Ogris E,et al.Radionuclide imaging after coro-nary vasodilation:myocardial scintigraphy with thallium-201 and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ipyridamole.Eur Heart J,1984,5:500

[4] Chin BB,Moshin J,Bouchard M,et al.Hemodynamic indices of myocar-dial dysfunction correlate with dipyridamole thallium-201 SPECT.J NuclMed,1996,37:723

[5] Hansen CL,Cen P,Sanchez B,et al.Comparison of pulmonary uptake with transient cavity dilation after dipyridamole Tl-201 perfusion imaging.J Nucl Cardiol,2002,9: 47

[6] Morel O,Pezard P,Furber A,et al.201Tl right lung/heart ratio dur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lation to201Tl myocardi-al 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rest and exercise left ventricularfunction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Eur J Nucl Med,1999,26:640

[7] Marcassa C,Galli M,Imparato A,et al.Pulmonary uptake of201Tl at rest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pathy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G Ital Cardiol,1998,28:1005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篇7

注:△P<0.05;△△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的疑似冠心病(CHD)患者136例,以上患者各项病例资料完整、其他各项实验室检查完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上疑似冠心病(CHD)患者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9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以上疑似冠心病(CHD)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男性62人,女性47人,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2.6±6.2)岁;非冠心病组男性16人,女性11人,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4.5±7.1)岁。

1.2 检查方法

1.2.1 CAG检查方法

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疾病诊断有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讨论判断,CHD判断标准采用直径法[3],以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一支或一支以上内径狭窄≥50%判定为冠状动脉异常,记为阳性病例。

1.2.2 ECG检查方法

采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试剂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显像仪器为TOSHIBA-GCA7100A/DI型号显像仪。静息显像:患者于安静状态时静脉注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20mCi,注射后1h在心脏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3个断面显像;动态显像:采取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根据Bruce方案运动达到预期最大心率的85%或具有心绞痛症状时,静脉注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20m Ci,注射后继续运动1~2min后停止,做心脏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3个断面显像,两种状态下显像时间相同,且两种状态下显像时间间隔1~2h。现象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读片诊断。

1.3 观察内容

将以上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结果分组统计,分别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公式为:敏感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AG检查和ECT检查情况比较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CAG检查和ECT检查情况,统计后行χ2检验。冠心病组中,CAG检查和ECT检查在阳性检出病例方面比较,χ2=3.87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冠心病组中,CAG检查和ECT检查在阴性检出病例方面比较,χ2=0.750,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AG检查在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方面好于ECT检查;在非冠心病的阴性检出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1)。

2.2 CAG检查和ECT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2.6%、98.1%和83.3%,均分别高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的88.1%、85.2%、96.0%和63.9%(表2)。

3 讨论

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原理是根据正常心肌细胞有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物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等)的功能而显像,核素在心肌内的放射分布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肌细胞摄取和清除核素之间的平衡。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理解剖情况而提供诊断冠心病的客观依据[4]。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反映心肌摄取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的能力,与相应血管通畅情况和心肌活动情况有关;而冠状动脉造影反映的是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变化,二者在冠心病诊断方面有互补作用[5]。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临床意义很大,其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减少病死率,但CAG为有创检查,费用昂贵,部分患者不能接受。相比较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为无创,费用低,方便,且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6]。临床相关研究表明[5]: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对心肌造成损害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具有明显优越性,而冠状动脉造影(CAG)却可正常,需在诱发试验下明确诊断,而且仅可显示冠状动脉本身情况,不能显示整个疾病情况;当血管畸形或血管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显像仅能反映病变对心肌活性的影响,但冠状动脉造影(CAG)却能将病情显示得十分清楚。同时临床表现为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患者,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显像的异常可提示心肌血流或灌注的异常。

笔者通过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发现,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能很好的提示患者心肌病变。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非冠心病患者中的阴性检出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费用较高,为创伤性检查;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为非创伤性检查。因此,临床进行冠心病(CHD)的检查与诊断时,应在心肌灌注体层显像(ECT)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可提高冠心病(CHD)检查的诊出率,减少患者费用,易于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于秀芹,程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12):1490-1492.

[2]周国丽,党国进,时贵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及冠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5(6):417-418.

[3]陈浩,江力勤,唐关敏等.对比分析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1):27-28.

[4]何柳平.心脏核素检查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照研究[J].右江医学,2002,30(2):92-93.

[5]冯春光,骆秉栓,王跃涛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不匹配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20(5):366-367.

上一篇:激情与梦想同行下一篇:班主任的德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