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制备

2024-10-13

注射剂制备(精选7篇)

注射剂制备 篇1

中职卫校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1], 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校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 从传统教学转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而说课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特殊形式, 既有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也是评价其教学水平及教学准备状况的有效手段。笔者就《药剂学基础》教材第八章第五节“注射剂的制备”, 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方面进行说课设计。现分享如下。

1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说课设计依据新课改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淡化说教, 关注认知, 在师生合作中明理导行, 引领学生用已学知识剖析新知识和反思自己的言行, 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

2 教材分析

“注射剂的制备”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基础》教材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课是在药剂专业学生学习了注射剂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注射剂的制备过程, 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知识基础和基本经验。由于中职生的认知以直观感知为主, 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还比较欠缺,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主要依靠直观感知, 因此,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这一节课中尤为重要。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熟悉注射剂的生产环境和注射剂的生产车间管理, 掌握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制备方法。

3.2 能力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听讲、做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

3.3 情感目标

通过将视频、情境图和生活中的注射剂引入课堂, 感受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理解良好的药品质量是按照严格要求生产出来的, 不是单靠检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注射剂虽有所认识, 但只停留在直观的感知上, 不知道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所以笔者把“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中职生而言, 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 要求他们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注射剂的生产, 是一个难点。

4 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创设情境、演示、实践活动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教具:药物注射剂样品、C A I课件、相关图片等。

5 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首先笔者向学生提问是否使用过注射剂, 勾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为引入新知识做好铺垫。

接着笔者让学生观看一段双黄连注射剂受调查的视频, 通过视频感受药品质量的重要性;药品的质量是按照严格要求生产出来的, 引出注射剂制备这一教学内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导致的药害事件被质量调查的视频, 那严肃的场面, 激发起的不仅仅是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还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 受调查的药物是什么剂型?” (板书:注射剂)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注射剂制备的流程?”从而引出新课,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注射剂制备。” (板书:注射剂的制备) “这一节内容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5.2 观察图片, 建立第一印象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注射剂的生产环境要求、房间布局、内部结构、生产车间区域划分与洁净度要求。课堂互动:前面学习过的洁净室的级别有哪些?请学生回答。介绍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管理、洁净室管理、工艺规程。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记录:注射剂每个生产工序, 必须有详细的生产记录。插入G M P车间的图片, 让学生对厂房有初步了解。

5.3 直观药品样品, 引出其制备工艺

依据注射剂的特征, 引出其制备工艺。为此, 笔者设计了以下两项探究活动:

(1) 小组合作, 感知特征。让学生拿出学具注射剂样品, 摸一摸, 想一想:自己摸到的注射剂容器是怎样的?这些注射剂容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些注射剂容器应该怎样制作才安全呢?提问:老师手中哪个是注射剂的容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展示产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热烈讨论后说:“老师左手拿的是安瓿, 右手拿的是西林瓶”, “安瓿瓶口是圆圆的封口”, “要洗瓶再灌”, “要灭菌”, “要检查质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直观演示, 归纳出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流程图 (或板书) 。通过操作活动及电教媒体的直观演示,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记住了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

(2) 摆一摆, 加深认识。为加深学生对注射剂生产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又设计了摆一摆的练习活动。练习中, 笔者特别强调让学生说一说:容器的处理—原辅料的准备—注射液的配制—注射液的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可以调换顺序吗?学生会有许多疑惑, 笔者组织学生抓住注射剂无菌生产的特征展开讨论, 让学生作出正确判断。

5.4 分组合作, 探究制备方法

注射剂的制备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笔者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第一小组:思考注射液的配制有哪些方法?第二小组:回答注射液的过滤有哪些设备?第三小组:留意注射剂的灌封有哪些注意事项?第四小组:回答注射剂的灭菌有哪些方法?第五小组:回答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制备过程与方法。

5.5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必须要经历内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练习和应用。为此, 笔者设计多个练习题让学生做, 并带领学生参观模拟实验室及其设备,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5.6 回顾反馈, 总结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 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教学, 总结知识, 让知识得到升华。

6 板书设计

本节课, 笔者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注射剂的生产过程表达清楚。

说课的内容、教法, 需经过同行的分析、讨论, 才能使教学方案不断完善, 更适合药剂专业学生学习。创造性的说课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和钻研。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校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 从传统教学转向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就《药剂学基础》教材中“注射剂的制备”说课设计进行分享, 旨在提高药剂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关键词:注射剂的制备,说课,设计,药剂专业

参考文献

[1]闫捷.以任务引领为特色的“氨的代谢”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0) :83.

[2]张月华, 左润萍.导尿术说课的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0) :71.

注射剂制备 篇2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黄芩苷抗原,药物合成,抗血清,鉴定

目前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然而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存在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1]。本次实验对双黄连注射剂中黄芩苷抗原的合成以及抗血清成分的制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分别采取高碘酸钠法合成、紫外扫描和SDS-PAGE法进行鉴定, 并采取ELISA法对抗血清进行检测, 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AR1140/C型电子天平, TU-19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DE-1型磁力搅拌器, 透析袋, 高速冷冻离心机, CM-230超纯水系统, VE-180型电泳槽, EPS300型电泳仪, TY-80A型脱色摇床, THA-3560C高压灭菌锅, 核酸蛋白分析仪, 微量移液器, BIO-TEKELX-800酶标仪, DZF-6050型恒温干燥箱, MA110型电子天平, 超声波清洗器, 可调电炉, 无菌注射器, 酶标板, 封口膜。

1.2 实验动物与试剂

本次实验中实验动物为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试剂包括:黄芩苷单体, 蒸馏水, 牛血清蛋白, DMF (分析纯) , 高碘酸钠, 乙二醇 (分析纯) , 吡啶, 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 生理盐水, β-巯基乙醇, Tris丙烯酰胺, 甲叉双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 (AP) (分析纯) , 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 (分析纯) , 甘氨酸、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 戊二醛50% (分析纯) , 甘油 (分析纯) , 硝酸银 (分析纯) , 柠檬酸 (分析纯) , 甲醛溶液、冰醋酸 (分析纯) , 氨水, 甲醇、无水乙醇 (分析纯) 。

2 方法

2.1 抗原合成

精取黄芩苷单体22.3mg, 经吡啶溶解, 精称高碘酸钠10.7mg, 加1mL蒸馏水溶解, 将其加入到黄芩苷溶液中, 室温下搅拌20min, 加入1mL分析纯乙二醇, 室温搅拌5min, 称取牛血清白蛋白16.25mg, 加2mL磷酸缓冲溶液, 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加入到上述黄芩苷反应液中, 4℃条件下静置过夜, 加新配制的NaHB41mL, 室温条件下反应3h, 然后在反应液中加入磷酸缓冲溶液透析, 每6h换一次液, 连续透析2天, 透析结束后离心分离, 取滤液经冷冻干燥最终获得黄色固体粉末[2]。

2.2 抗血清制备

取三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两只采取上述制备的黄芩苷抗原进行免疫, 另外1只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黄芩苷抗原注射流程为:取黄芩苷抗原溶液2mL, 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进行乳化后基础免疫, 在兔背部进行多点注射, 每只兔子注射剂量为2mL, 20天后间断性加强免疫, 剂量与基础剂量相同, 在4次免疫结束后采集兔子耳缘静脉血, 4℃条件下保存[3]。

2.3 抗血清分离

精取上述所得血清20mL, 加20mL生理盐水进行溶解, 再逐滴加入10mL (NH4) SO4饱和溶液, 边加边搅拌, 混匀后静置30min, 在3 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 取沉淀, 加20mL生理盐水, 再次加入10mL (NH4) SO4饱和溶液, 混匀后静置30min, 在3 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 弃上清, 去除白蛋白, 上述步骤重复2~3次。用10mL生理盐水将沉淀溶解, 装入透析袋中, 透析除盐, 过夜, 4℃条件下透析24h, 采取氯化钡对透析液中硫酸根离子进行检查, 在确保无硫酸根离子和NH4存在时进行离心操作, 将沉淀去除, 所得上清液即为抗血清。

3 结果

本次实验中采取紫外扫描仪和SDS-PAGE法对黄芩苷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成功与否进行了检查, 于190~400nm下对其吸收值进行测定, 以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光谱改变情况对偶联与否进行判断, 如图1所示, 经分析, 黄芩苷分别于215nm、247nm、279nm及315nm处均有吸收峰, 牛血清蛋白于278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 而黄芩苷牛血清蛋白偶联物于271nm出现最大吸收峰, 相较于载体蛋白牛血清, 偶联无最大吸收峰出现偏移, 证实偶联成功;而后采取间接ELISA法对抗血清进行了鉴定, 结果发现在新西兰兔体内检测出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抗血清, 将抗血清吸光度为阴性血清吸光度2倍时, 抗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为抗血清效价, 通过对反应液于波长为450nm处吸光度进行分析, 发现抗体效价是1∶8 000, 具体见表1。

4 讨论

目前临床中药注射剂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关注。双黄连注射剂中黄芩苷所诱发的过敏反应一般为Ⅰ型超敏反应, 主要抗体为IgE[4]。本实验中成功合成了黄芩苷抗原, 并在新西兰大白兔中成功免疫获得抗血清IgG, 对今后双黄连注射液制剂中致敏原IgE的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丁玉峰.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变态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华中医学杂志, 2007, 31 (4) :244-246.

[2]李东, 方世平.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J].中国药业, 2000, 9 (9) :19-20.

[3]赖宇红, 陈浩桉, 杨卫荣.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研究亟待加强[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2, 13 (5) :324-325.

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制备 篇3

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处方组成:氯化钠8.70g, 氯化钾0.50g, 葡萄糖酸钙0.43g, 醋酸钠9.45g, 氯化镁0.20g, 枸橼酸钠3.14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2 制法

将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醋酸钠、氯化镁、枸橼酸钠加入注射用水中, 溶解完全后加入0.1%活性炭, 混匀后, 加热至沸, 冷却至50℃, 经微孔滤膜滤过, 脱碳, 添加注射用水足量, 分袋。含量测定合格后, 经115℃高温灭菌30min即得。如无醋酸钠, 可取氢氧化钠4.2g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 加入冰醋酸6.6g让其充分反应, 制成醋酸钠后再按上述方法配制。

3 质量标准

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注射剂的相关标准: (1) 主要成分:含醋酸钠 (CH3COONa·3H2O) 应为1.16%~1.29% (g/mL) ;含总氯量 (Cl-) 应为0.73%~0.81% (g/mL) ;含氯化钾 (KCl) 应为0.058%~0.064% (g/mL) ;含氯化钙 (CaCl2·2H2O) 应为0.063%~0.070% (g/mL) 。 (2) 形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 味咸。 (3) 鉴别:本品显钠盐, 钾盐, 钙盐, 氯化物与醋酸盐的鉴别反应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II) 。 (4) 检查:pH值应为6.5~7.5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 H) 。 (5) 重金属:取本品50mL, 蒸发至约20mL, 放冷, 加醋酸盐缓冲液 (pH值为3.5) 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 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I H第一法) , 含重金属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盐取本品20mL, 加水3mL与盐酸5mL, 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I J第一法) , 应符合规定 (0.00001%) 。 (6) 细菌内毒素:取本品, 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I E) , 每1mL中含内毒素量不得过0.5EU。 (7) 不溶性微粒:取本品1瓶, 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X C) , 应符合规定。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 B) 。 (含量测定) 总氯量、醋酸钠、氯化钾、氯化钙的测定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方法结果符合规定。

3.1 醋酸钠

精密量取本品50mL, 置100mL烧杯中, 将烧杯置电磁搅拌器上, 用盐酸滴定液 (1mol/L) , 滴定至pH值为 (2.92±0.02) , 并用50mL水作空白校正。每1mL盐酸滴定液 (1mol/L) 相当于136.1mg的CH3COONa·3H2O。

3.2 总氯量

精密量取本品10mL, 加水40mL, 2%糊精溶液2mL与荧光黄指示液5~8滴, 用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滴定。每1mL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3.545mg的Cl。

3.3 氯化钾

取四苯硼钠滴定液 (0.02mol/L) 60mL, 置烧杯中, 加冰醋酸1mL与水25mL, 准确加入本品50mL, 置50~55℃水浴中保温30min, 冷却, 再在冰浴中放置30min, 用105℃恒重的4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 沉淀用澄清的四苯硼钠饱和溶液20mL分4次洗涤, 再用少量水洗, 在105℃干燥至恒重, 精密称定, 所得沉淀重量与0.2081相乘, 即得供试品中含有KCl的重量。

3.4 氯化钙

精密量取本品100mL, 置200mL锥形瓶中, 另取硫酸镁试液数滴, 加氨-氯化铵缓冲液 (pH值为10.0) 15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 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 (0.05mol/L) 滴定至显蓝色。然后将此溶液倾入上述锥形瓶中, 再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 (0.05mol/L) 滴定至蓝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 (0.05mol/L) 相当于7.351mg的Ca C12·2H2O。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常用量一次500~1000mL。老年人和小儿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4 讨论

正常人体血浆中Na+ (135~150mmol/L) 、K+ (3.5~5.5mmol L) 、Ca2+ (2~2.75mmol/L) , pH7.35~7.45, 血浆总渗透压为280~320mmol/L。复方醋酸钠注射液含氯化钠5.85g/L、氯化钾0.3g L、氯化钙0.33g/L、醋酸钠6.12g/L, 总渗透压为310mmol/L, 均接近人体正常值, 是理想的等渗晶体溶液。

休克时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及组织灌注不良, 当应用乳酸钠平衡液时, 乳酸盐因受肝肾功能损害而代谢不全, 除难以完全转化为HCO3-外, 易使乳酸堆积而致乳酸酸中毒。而醋酸钠可经肝外组织代谢, 且耗氧量也较乳酸盐少, 故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休克及婴幼儿以代替乳酸钠平衡液。脑水肿、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常会用到脱水剂, 易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复方醋酸钠注射液是一种体液补充及调节体内水份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其内含注射用水、Na+、Cl-和AC-离子及少量的K+、Ca2+、Mg2+。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 具有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稳定的作用, 本品还可补充少量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 钾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以及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当失血性休克急需补充血容量时, 快速输注复方醋酸钠注射液可避免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总之复方醋酸钠注射液是一种理想的晶体血容量扩充液[1,2,3,4]。

参考文献

[1]丁华明.无机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0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21.

[3]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医疗单位剂规范[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 l996:389.

5%痢菌净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篇4

1 材料

1.1 药品

痢菌净原料, 由哈尔滨某药业公司提供;助溶剂, 购自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痢菌净 (乙酰甲喹) 对照品 (批号H0111008) , 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

1.2 主要试剂

无水甲醇、亚硫酸氢钠、N-N-二甲基甲酰胺等, 均购自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2Na) , 购自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1.3 主要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型号为UV-2550) , 由日本岛津公司生产;压力蒸气灭菌器 (型号为LS-C50L) , 购自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安瓿瓶熔封机 (型号为RF-1) , 购自上海智敏分封设备有限公司;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型号为DF-101S) , 购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分析天平, 购自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5%痢菌净注射液的处方

痢菌净12.5 g、助溶剂适量、EDTA-2Na0.075 g、亚硫酸氢钠0.375 g, 加注射用水至250 m L。

2.2 5%痢菌净注射液的制备

参照参考文献[5], 在干燥清洁的三口瓶中, 加入注射用水200 m L;精密称取EDTA-2Na 0.075 g、亚硫酸氢钠0.375 g, 依次加入三口瓶中, 室温搅拌使之溶解;精密称取助溶剂适量, 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至溶解;加热, 将精密称取的12.5 g痢菌净逐渐加入到三口瓶中, 全部加完后封闭三口瓶, 继续加热升温至70℃, 保温10 min后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室温, 取少量药液测定p H值;用0.22μm微孔水膜过滤药液, 将药液分装在10 m L安瓿瓶中, 熔封, 于105℃灭菌30 min;检漏, 得痢菌净注射液样品。

2.3 5%痢菌净注射液样品含量的测定

2.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干燥 (105℃) 至恒重的痢菌净原料50.000 0 g, 加入N, N-二甲基甲酰胺10 m L, 溶解后加0.1 mol/L盐酸溶液30 m L, 再加入甲醇配成10μg/m L对照品溶液。以甲醇为空白对照, 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并记录吸收光谱,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另取辅料按上述方法配制, 在此波长下进行检测。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干燥 (105℃) 至恒重的痢菌净对照品50 mg, 置250 m L棕色容量瓶中;加N, N-二甲基甲酰胺10 m L, 溶解后加入盐酸溶液 (0.1 mol/L) 30 m L, 振摇;加水定容, 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2 m L、3 m L、4 m L、5 m L、10 m L置100 m L棕色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以甲醇为空白, 在38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浓度 (μg/m L)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2.3.3 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量取痢菌净注射液样品2 m L置250 m L棕色容量瓶中, 加N, N-二甲基甲酰胺10 m L, 振摇;再加入0.1 mol/m L盐酸溶液30 m L, 摇匀, 加双蒸水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5 m L, 置100 m L棕色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8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痢菌净含量。

2.3.4 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

参照参考文献[6-7], 取5%痢菌净注射液样品40支, 分别置于60℃、80℃、90℃、100℃避光恒温水浴锅中, 每锅放10支, 加热不同时间。按设定时间每次取出2支放冷, 使其终止反应。取样, 稀释, 测p H值, 并按2.3.3中的方法测定吸光度值, 计算含量及其残存率。

采用初均速 (V0) 法进行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 当V0=0时, lg V0无意义。

3 结果

3.1 波长的选择 (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 痢菌净对照品溶液在380 nm处有最大吸收而辅料溶液在此处无吸收, 故采用380 nm为测定波长。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结果见表1和图2)

由图2可知, 痢菌净对照品溶液在4~20μg/m 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54 1X-0.020 6, r=0.999 9 (n=5) 。

3.3 经典恒湿热加速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2、表3)

由表2可知, 痢菌净在60℃、80℃、90℃、100℃下的最优残存率所对应的时间分别为48 h、12 h、6 h、3 h。由此计算初均速。

根据Arrhenins[8]的指数定律, 以表3中lg V0对作图得回归方程, 见图3。

由图3得回归方程

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室温 (20℃) 下的贮存期, 即T=293.2 K、100-C=10%时的有效期t0.209℃=13 703.05 h≈571 d≈19个月。4讨论

由痢菌净紫外吸收光谱可知, 可选择380 nm作为注射液中痢菌净含量的测定波长, 注射液中痢菌净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值与浓度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痢菌净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经典恒湿热加速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对痢菌净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Arrhenins指数定律, 由试验数据所得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 (r2=0.980 3, n=4) , 预测的有效期有助于养殖户合理购买和使用痢菌净注射液。

5结论

通过在处方中加入助溶剂来制备5%痢菌净注射液, 配方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低, 增加药物浓度, 减少用药量, 所制备的痢菌净注射液热稳定良好。本工艺制备的产品质量稳定, 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可用于生产高含量痢菌净注射液。

参考文献

[1]袁群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甲喹 (痢菌净) 的含量[J].中国兽药杂志, 1996, 30 (4) :30-31.

[2]何祖健, 陈文, 周振新.复方痢菌净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临床治疗试验[J].广西畜牧兽医, 2001, 17 (6) :9-11.

[3]吕华林, 谭武贵.复方安痢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湖南畜牧兽医, 2009 (4) :7-8.

[4]李敬言, 王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痢菌净制剂含量[J].中国兽药杂志, 1991, 25 (2) :31-32.

[5]李荣誉, 王红霞.利用助溶性辅料制备2%痢菌净注射液的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 1999, 20 (6) :7-8.

[6]刘永琼, 刘家龙, 邓素珍.二甲硝咪唑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 2002, 36 (3) :27-30.

[7]胡海燕, 王吉星, 任鹏.酸助溶法制备盐酸二甲苯胺噻嗪注射液[J].中国兽药杂志, 2003, 37 (11) :51-52.

法莫替丁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篇5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日本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 (SPD-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ID-10A泵) , XS205Du型电子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HWS-12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320-S型酸度计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

1.2 试剂

法莫替丁原料 (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 , 法莫替丁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含量为99.9%) ;门冬氨酸 (天津天氨药业有限公司)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乙腈、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工艺优化

法莫替丁注射液在长期存放过程中有关物质变化明显, 主要原因为法莫替丁的水解和氧化作用, 其中水解为主要因素, pH影响尤为关键。通过考察不同pH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pH约为5.7时注射液有关物质变化最小。因此, 在pH=5.7时法莫替丁注射液比较稳定。根据上述结论, 考察不同浓度缓冲盐溶液 (pH=5.7) 对法莫替丁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2.1.1 不同浓度磷酸盐溶液 (pH=5.7) 的筛选

原处方组成为:法莫替丁1.0g、门冬氨酸0.4g、EDTA-2Na粉末0.03g, 加水100mL。在原处方基础上设计不同浓度的缓冲溶液。见表1。

制备工艺过程:精密称取门冬氨酸0.4g和EDTA-2Na粉末0.03g于250mL烧杯, 加约90%的注射用水, 加热至75~85℃, 搅拌至全溶, 待温度降到55~65℃时, 加入1.0g法莫替丁, 分次投入, 边投边溶解, 待温度降至25~35℃时, 加1M的NaOH溶液调节pH至5.65, 加入处方1中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 搅拌至完全溶解, 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 用NaOH溶液微调pH至5.7, 于100℃灭菌15min, 得成品。依上述方法制备处方2、处方3样品。灭菌前后pH及有关物质变化情况见表2。

由表2结果可知, 灭菌后处方1、处方2、处方3的pH变化较原处方小, 且磷酸盐溶液浓度越大, 其pH稳定性越高。处方3在10℃条件下放置12h后, 有白色物质结块析出, 法莫替丁含量没有明显减少, 推测析出物质为辅料。灭菌后立即取各处方 (除处方3) 成品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作为0时数据;其他样品于恒温恒湿箱中放置 (温度 (40±2) ℃, 相对湿度 (75%±5%) ) , 分别于第5天、10天取样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

高温放置第5天时, 处方2有少量白色物质结块析出, 出现与处方3相似的结果, 其色谱的主药峰峰面积没有减少, 因此推测两个处方均是同一种辅料析出。经查阅文献发现, 门冬氨酸在水中微溶 (4.5g/L) , 热水中溶解, 而处方中门冬氨酸浓度为4g/L, 接近饱和浓度[6]。因此, 在含高浓度磷酸盐处方中, 门冬氨酸的析出可能是由于磷酸盐浓度大, 离子强度过大, 导致门冬氨酸过饱和, 从而析出。因此, 本研究选用离子强度较小的缓冲盐稳定处方。

2.1.2 缓冲溶液 (0.05mol/L, pH=5.7) 的筛选

(1) 缓冲溶液 (pH=5.7) 的配置: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0.5mol/L) :精密称取无水乙酸钠0.378g于10mL容量瓶, 以注射用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用冰乙酸调节pH至5.7;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 (0.5mol/L) :精密称取柠檬酸1.05g、氢氧化钠0.685g于10mL容量瓶, 加入浓盐酸0.37mL, 以注射用水溶解并定容到刻度;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0.5mol/L) :精密称取柠檬酸0.247g、柠檬酸钠0.987g于10mL容量瓶, 以注射用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2) 处方设计:在原处方基础上, 根据“2.1.1”项处方3方法设计缓冲溶液。 (3) 工艺过程:称取门冬氨酸0.4g、EDTA-2Na粉末0.03g于250mL烧杯, 加入约90%的注射用水, 加热至75~85℃, 搅拌至全溶, 待温度降到55~65℃时, 加法莫替丁1.0g, 分次投入, 边投边溶解待温度降至25~35℃, 加1M的NaOH溶液调节pH至5.65, 将6mL缓冲液分别加入各处方溶液, 搅拌完全, 补充注射用水至100mL, 用NaOH溶液微调pH至5.7, 于100℃条件灭菌15min, 得成品。灭菌前后各处方pH及有关物质检测结果见4。

由表4可见, 灭菌后处方1、2、3的pH变化较原处方小;处方2中有关物质变化较明显。灭菌后立即取各处方成品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作为0时数据;其他样品于恒温恒湿箱中放置 ( (40±2) ℃, 相对湿度 (75%±5%) ) , 分别于第5天、10天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处方1的pH变化最小, 有关物质变化也最小。因此, 0.05mol/m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可有效控制处方有关物质的增长。检测结果见表5。

2.2 稳定性试验

选取原样品和处方1 (0.05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样品, 分别于温度25℃、湿度60%和温度40℃、湿度75%条件下考察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样品稳定性。结果见表6、表7。

结果显示:样品采用密封长期包装, 6个月内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处方1稳定性较原处方更好, 有关物质增加较小。

3 结论

综上所述,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0.05mol/L) 可有效稳定溶液的pH, 抑制法莫替丁磺酰基的水解反应, 有效控制因水解产生的杂质, 提高注射液的稳定性。该改进工艺简单有效, 质量可控, 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摘要:目的:优选法莫替丁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以期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有关物质、pH为评价指标, 对样品进行影响因素和稳定性实验, 考察在不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种类缓冲盐溶液 (pH=5.7) 对法莫替丁注射液的影响。结果:加入0.05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可有效提高法莫替丁注射液的稳定性。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有效, 稳定性好, 质量可控。

关键词:法莫替丁注射液,工艺制备,缓冲盐溶液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64.

[2]魏俊婷, 迟丹怡, 姚茂华, 等.法莫替丁的用药调查与分析[J].药品评价, 2004, 1 (3) :199-203.

[3]魏秀凤, 徐晶.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6) :135-136.

[4]邓巧君, 李建和, 曹俊华.法莫替丁注射液的研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8) :5-8.

[5]王宏, 王超.法莫替丁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78-79.

注射剂制备 篇6

注射用水是无热原的蒸馏水, 它是用纯化水经蒸馏后再通过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除菌滤器过滤获得。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以前有些工厂用纯化水为原料以锅炉蒸汽直接冷凝、冷却而制得, 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的则用单蒸馏水机、塔式蒸馏水机, 而现在国内已较普遍使用节汽节水的自动控制的多效蒸馏水器和气压式蒸水器这类产蒸馏水量大又经济的设备。本文介绍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单蒸馏器、塔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机、气压式蒸馏水机等几种类型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1 单蒸馏水机

单蒸馏水机主要是以纯化水为原料利用液体遇热气化遇冷液化的原理制备注射用水的。由蒸发锅、挡沫板、冷凝器及炉膛等组成。使用时将常水送入冷凝器的回水管流入漏斗, 然后注入蒸发锅内, 经加热后锅内水沸腾气化, 蒸汽经挡沫板除去夹带的雾状液滴进入冷凝器而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成蒸馏水。由于产水量小, 环境差, 所得一次蒸馏水水质差等原因生产中已淘汰出局[1]。

2 塔式蒸馏水机

塔式蒸馏水机是较早定型生产的一类老式蒸馏水器, 塔式蒸馏水器需消耗大量能量和冷却水, 体积偏大, 从节能观点出发也是不经济的, 已经逐步被多效蒸馏水机取代。

2.1 塔式蒸馏水机特点

塔式蒸馏水机较单蒸馏水机有所改进, 它以一次蒸馏水为水源, 以蒸汽为热源, 设有隔沫装置和废气排出器, 使制得的蒸馏水质量大大的提高。

2.2 塔式蒸馏水机的操作方法

先在蒸发锅内加入适量的洁净水, 然后开启加热蒸汽阀门。加热蒸汽首先经过汽水分离器, 将蒸汽中夹带的水滴、油滴和杂质除去, 而后进入蒸发锅内的加热蛇管, 使锅内的水沸腾汽化。加热蒸汽放出潜热后冷凝为冷凝水, 冷凝木进入废气排出器内, 将不凝性气体及二氧化碳、氨等排出, 又流回蒸发锅中, 以补充锅内蒸发的水分。过量的回汽水由溢流管排出, 用溢流管控制锅内的水位。蒸发锅内所产生的二次蒸汽, 通过隔沫装置及折流式除沫器后, 进入U形管冷凝器被冷凝成蒸馏水, 落在折流式除沫器上, 然后由出口流至冷却器, 经进一步冷却降温后排出, 即为成品蒸馏水。

3 多效蒸馏水机

多效蒸馏水机主要由多个列管式降膜蒸发器、多个预热器、冷凝器、机架等组成。多效蒸馏水机依据各效蒸发器之间工作压力不同, 第一效产生的纯蒸汽可以作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如此经过多效的换热蒸发, 原料水被充分汽化, 各效产生的纯蒸汽则在换热过程中被冷却为蒸馏水, 从而达到节约加热蒸汽和冷却水的目的。

3.1 基本工作原理

纯化水由多级泵经流量计送入冷凝器管程通过管壁对壳程的来自末效的二次纯蒸汽进行冷凝操作而自身却被加热, 之后便顺次进入各个预热器管程被壳程的汽凝水再行加热;出第一预热器后进第一效蒸发器料水分布器, 被均匀的分布淋洒在蒸发管的内壁面上端, 料水成膜状液流沿着蒸发管内壁面由上向下流淌, 在流淌过程中不断接受通过管壁传给的一次蒸汽汽化潜热而不断的蒸发, 未被蒸发的料水流到器底被效间压力差动力送入第二效蒸发器的料水分布器中再次进行如上工作, 依此类推乃至末效, 末效未被蒸发的料水经末效器底排放管排出扔到或加以回收重新利用。各效的能源蒸汽均属于其上效产生的高纯度的二次蒸汽, 末效产生的高纯度的二次蒸汽不再作蒸发操作功而直接冷凝, 冷凝后的末效凝水在冷凝器内汇合来自各效的冷凝水, 经冷凝器的蒸馏水排出口排出进入注射用水贮罐储存备用。

3.2 多效蒸馏水机特点

多效蒸馏水机采用了并流降膜式多效蒸发工艺流程, 依据各效蒸发器之间的工作压力差, 使能量逐级降阶多次使用, 达到了节省能源蒸汽、纯化水和不用冷却水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 在每个蒸发器中均装有重力沉降、螺旋扰流、高效丝网三级除雾分离装置, 使得产出的蒸馏水水质更好, 大大的降低了注射用水中的内毒素含量[2]。

4 气压式蒸馏水机

气压式蒸馏水机又称热压式蒸馏水机.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可以被压缩, 在这个过程中, 蒸气的温度被提高并且循环使用的方法。热压式蒸馏水机是将纯化水以非常大的压力, 经进水口通过换热器再经泵送入蒸发冷凝器的管内, 再将蒸发冷凝器管内的纯水加热成蒸汽进入蒸发室内温度达105℃, 经除雾器以除去蒸发速度过快而带入的水滴、固体物质, 再进入压缩机时蒸汽被压缩, 其温度可高达120℃, 此高温压缩蒸汽进入蒸发冷凝器的管间。此时, 蒸发冷凝器管内与管间温差15℃以上, 管间高温高压蒸汽释放大量潜热, 将蒸管冷凝器管内的水加热成蒸汽, 该蒸汽又进入蒸发室重复前面过程。管间的高温压缩蒸汽冷凝成蒸馏水集结于管间后被引出进入保温贮罐。

5 结语

注射用水是注射剂日常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药液配制、容器工器具胶塞洁净服清洗、房间和设备清洗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注射用水。虽然纯化水经蒸馏水机后都能除去其中的不挥发性有机、无机物质包括悬浮体、胶体、细菌、病毒、热原等杂质, 但每种蒸馏水机的结构、性能、金属材料、加工精度、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另外各水源地水源不同, 这些因素必然影响注射用水的质量, 所以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用合适的蒸馏水机。

摘要:阐述了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所用的单蒸馏器、塔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机、气压式蒸馏水机等几种类型蒸馏水机的基本概况、工作原理、特点等, 为学习了解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蒸馏法,注射用水,塔式蒸馏水机,多效蒸馏水机,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1]游欢花.二级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5) :102.

注射剂制备 篇7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 数据处理系统及色谱工作站。电子分析天平, p H计, 恒温水浴锅。

1.2 试药

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 阿奇霉素, 0.9%氯化钠注射液, 丙二醇, 乙腈 (色谱纯) , 磷酸氢二钾 (分析纯) 。

2 处方与制备工艺

2.1 处方

阿奇霉素125 g, 盐酸30 m L, 注射用水100 m L, 丙二醇加至1000 m L, 制成500支 (2 m L/支) 。

2.2 制备工艺

精密量取处方量的盐酸, 然后加适量的注射用水将其制成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再精密称取处方量的阿奇霉素, 向其中加入200m L的注射用水和小部分的丙二醇, 搅拌, 使其溶液混悬。向其中缓慢滴加上述制得的盐酸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再用1 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调节其p H值, 使其p H值在6.5-8.0范围之间, 最后再加入1.0 g/L的针用活性炭粉, 不断搅拌, 30 min后滤过除炭, 并先用0.45 u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精滤, 再用0.22 um的微孔滤膜滤过除菌, 并从滤器上补加丙二醇至1000 m L, 混合均匀。将其分别灌装于2 m L的玻璃安瓶中, 充氮, 熔封, 100℃高温灭菌30 min。

3 质量控制标准

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 (250 mm×4.6 mm, 5μm) ;流动相: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 (25:75) , 用磷酸调节p H值至4.0;流速:1.2m 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μL;柱温:38℃;理论塔板数按阿奇霉素峰计算不得低于2000。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适量的阿奇霉素, 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流动相使其溶解, 将其稀释成每1 m L含有12.5 mg的对照品溶液, 即为对照品溶液。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2 m L的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 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流动相使其稀释成每1 m L含12.5 mg (以阿奇霉素计) 的溶液, 即为供试品溶液。

3.4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并记录下色谱图;另精密量取阿奇霉素对照品溶液, 同法进行测定。按照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3.5 有关物质检查

精密量取2.3项下制得的供试品溶液3 m L, 将其放置于100m L的量瓶中, 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溶液, 使其稀释至刻度, 作为1号对照溶液;然后再精密量取2.3项下制得的供试品溶液4m L, 将其也放置于100 m L的量瓶中, 同样的加入适量的流动相使其稀释至刻度, 作为2号对照溶液。

分别取3.3项下制得的供试品溶液, 1号对照溶液和12号对照溶液各10μL进样, 分别记录下色谱图。供试品的主杂质峰面积不大于1号对照溶液的主峰峰面积;供试品的总杂质峰面积和不大于2号对照溶液的主峰峰面积。

3.6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适量的对照品溶液, 按照上述确立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每次10μl连续进样6次, 测得RSD分别为1.35%、0.99%, 实验的精密度良好。

3.7 重复性实验

精密量取适量的同一个批次的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 按照上述溶液制备方法来制备所需溶液, 平行测定6次的含量结果, RSD值为0.9%, 重复性良好。

3.8 稳定性试验

按上述溶液的制备方法来分别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每次时间间隔50 min, 然后精密量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下色谱图, 重复进样14次, 量取主峰面积, 并计算几次进样后结果的RSD值。计算得到对照品溶液的RSD值为0.8%, 供试品溶液的RSD值为0.9%, 表明了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至少在11h内稳定性良好。

3.9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 然后按照上述确立的色谱条件来进行测定, 分别进样10ul, 记录下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峰面积, 以相应的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峰面积为纵坐标, 以浓度为横坐标进行回归计算, 得线性回归方程:Y=2468046.02X+8213.32。盐酸阿奇霉素在0.1-1.0 mg/ml的浓度范围之间, 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8, 最后计算得平均回收率为99.82%, RSD=0.53%, n=6。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优化选择实验确定了盐酸阿奇霉素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同时采用HPLC法来对其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处方设计合理, 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 能够用来作为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目的:确立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多组选择性实验来确定盐酸阿奇霉素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同时采用HPLC法来对其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测。结果 盐酸阿奇霉素在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2%, RSD=0.53%, n=6。结论: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合理, 制备工艺可行、简便, 质量稳定、可靠。

关键词:盐酸阿奇霉素,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1]代华平, 王骊山, 张洪玉.阿奇霉素[J].中国药事, 1995, 9 (5) :305-307.

[2]黎玲, 王东凯, 高斐, 庄润.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剂学杂志, 2005, 3 (4) :175-178.

上一篇:水的温度下一篇:三维模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