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新法

2024-07-23

写作教学新法(精选5篇)

写作教学新法 篇1

一、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

所谓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根据探究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实验探究性学习方式。

实验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其探究形式是实验探究。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将探究的问题设计在一个富有刺激性、具有强吸引力的事件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滋长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物质性质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后,用透明玻璃罩罩在蜡烛上,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学生肯定要进行猜测、争论。很多学生都认为短的先熄灭。这时,我们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的结果是长的先熄灭。然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 调查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师提供探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未经处理的材料,学生自己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类教学中,学生的探究主要是对信息的处理分析,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实验,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并以此推出结论。例如:肥料与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关系,学生有必要关注肥料问题。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肥料,其肥效好,效果快,价格也高。在农村,农民除了使用化学肥料外,还会使用农家肥料。那么,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有何异同?能否相互代替呢?学生要想知道满意的答案,就必须深入农村,调查农民伯伯或采访农科站的技术人员。

3. 指导型探究学习活动。

在这类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供探究的问题,学生必须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自己探寻方法回答探究问题。因此,在这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别指导,以确保学生探究开展。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除了不用提出问题外,其他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炸油条能浮在油面上而不下沉的现象引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大胆猜想,借助简单演示实验或口头语言,学生交流总结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四个因素: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密度有关,浮力大小可能和液体密度有关,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在第2课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依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解说实验过程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认识。

4. 自由探究学习方式。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包括问题的提出。这类探究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从具体的现实中提炼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是较难的,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在课堂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背景知识来探究,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例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小明是一位非常爱科学、善于动脑的好学生,在他生日那天,当点燃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时,小明凝视了很久,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果然,第二天一到学校,他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了许多有关石蜡燃烧的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或同学,又会如何解答这些问题或提出更多的疑问呢?再如,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小明在配置不同溶质质量份数的蔗糖溶液,发现蔗糖固体溶于水时,不同情况下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不同。从小明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研究什么问题?

二、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

探究学习方式的相对性、学生探究过程的动态性,使得探究学习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两种策略能促进探究学习真实有效地实施。

1. 以科学的教学观、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课堂氛围。

探究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布置,例如大家已经普遍地注意到探究时学生座位的安排问题,较为常见的是将插秧式的座位改成4人一桌的方形或者围成圈的圆形,等等。探究的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学生思想感情的、没有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

2. 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生理方面的差异,如性别、体力、视力、听力等;有来自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如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水平的不同等;有来自个体情绪和意志方面的差异,如主导情绪的不同,焦虑水平、自制力的差异等;有来自能力水平的差异,如智力结构上的不同等。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呢?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来看,有两方面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必要的。(1)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分工指导,(2)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例如,“调查社区、乡村或某农场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的环境,并总结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涉及查阅资料、调查并走访、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一个学生很难短期内完成,所以要安排3人以上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分工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等要素进行组合,创造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如,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取样测定数据”任务,对喜好逻辑、抽象思维的学生分配“数据处理”任务。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时,又通力合作,共同经历探究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科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探究式教学也不是科学教学中万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在教学实际中善于总结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哪些不适合。

语文教学新法 篇2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采用多维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原型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的真理的闸门。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却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音乐教学新法初探 篇3

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这就对学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学除了使学生牢固掌握乐理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情商”,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有所改变。音乐教师不能非常严肃地讲解,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像民间艺人一样,仅仅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技能的训练,更不能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法作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既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获得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欣赏音乐,从“欣赏”到“想学”就是自然之事。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与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必须遵循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到用心去聆听,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这是一个过程。对学生而言,让其“欣赏”,就是让其感觉到悦耳好听。例如可让学生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学生不多,但学生听了之后,感觉很好。其实,对学生来讲,可能就是很好玩,但这就足够了。

2. 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将音乐与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讲授范围放得很宽,引领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人物事迹和历史典故等,从而从青少年时就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比如,给学生讲《二泉映月》作曲者阿炳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贝多芬在逆境中如何抗争的故事;又如在讲述乐理上的“重音”时,画一幅音符躺在磅秤上的漫画,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1.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如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变换学生座位,教师站到学生中去讲课;可打破传统课堂学生站着回答教师问题的形式,使他们感到轻松,与教师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之后,就会努力去学、去感受,更好地调动主动性。

2. 将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

音乐教学必须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这样,学生必然会欢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

3. 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是有效课堂。尤其是音乐课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堂,更要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实际是学生喜欢音乐,但由于缺乏锻炼、缺乏演唱技巧而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这时音乐教师更应成为熟谙学生心理的心理老师。学生实践的方法可就地取材,花样百出,只要学生高兴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关键是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得过死,而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音乐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我们要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摘要:面对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如何探索教学新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本文就音乐教学新法作了探索。

英语国际音标教学有新法 篇4

一、国际音标汉语化

英语国际音标共48个,如果一个个都按照发音要领,包括口形图、舌位图等专业教学,学生可能会口型正确、舌位标准,教学效果也未必好,相反,学生会感到毫无兴趣可言,听起来昏昏欲睡。

面对枯燥无味的语音知识、多且繁琐的国际音标,突发奇想:学生对汉语拼音熟悉,且多数的音标的发音和汉语拼音的读音相同或相似,何必不巧借汉语拼音教英语国际音标呢?于是,进行大刀阔斧的音标教学改革——国际音标汉语化。

1.辅音和汉语声母牵手。在48个国际音标中,辅音音素是28个,有一部分的发音和汉语声母完全相同,如/b/、/p/、/d/、/t/、/g/、/k/等,告訴学生,这些因素的发音就按汉语拼音法,而对于三个鼻辅音、一个边音、六个辅音连缀重点点拨,对于辅音字母的在音标中的发音规则就是从简,直接说,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接按汉语拼音发音即可。如book中字母b和k在单词中就发汉语拼音b、k的音,因此,音标为/buk/。这样,学生感到音标简单易学,对这些音标兴趣有加,为音标教学有效教学增加了兴奋剂。

2.特殊辅音特别点拨。对于个别的单独指出,如S在单词中有时发/s/,如student、glass、stop、success等,有时发/z/,如beds、birds等;单词中的c在国际音标中找不到它与汉语声母发音相同、相似的身影,而发/k/音,如picnic、physics、camp、cat等。

二、音节教学简单化

英语音标教学中,音节的概念和划分也相当繁琐,仅仅音节的分类就有开音节、闭音节、自成音节和r(re)音节,开音节又有相对开音节和绝对开音节。再加上单词音节的划分如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等,如果对这些知识讲深、讲透,学生定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避重就轻,会出现不一样的精彩。

如对于学习字母a的发音时,对于cat、bag、an、hand、and等,通过读出这些单词,反复发出单词的音,总结出这几个单词的发音都是/?/,因为这几个单词都是“一个元因字母+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结尾”,这样的音节成为闭音节,闭音节中的元音字母发相对短元音,a的相对短音是/?/。同样方法,归纳a在开音节中发字母音等的规律。

这样,从学过的简单的例词开始,通过反复读这些例词,体会单词的发音特点和单词的构词特点,而领会音节的概念,以及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则,融拼读规则于音节教学中,在介绍音节时,借助于已学会的单词,使音节的教学简单化,走出理论性音节教学,利于学生接受。

三、拼读规则条理化

48个国际音标,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下区分开元音20个、辅音28个,再进一步区分单元音、双元音,清辅音、浊辅音,单元音分为长元音、短元音,辅音按发音特点、发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摩擦音、爆破音、破擦音等,如果过于集中学习,如此多的音标的分类令学生对音标的学习望而却步,再讲拼读规则,哪些字母、字母组合发某个音,更使学生对音标的学习、对拼读规则的学习望而生畏。为此,音标教学、拼读规则的渗透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相对分散再集中原则,凸显音标教学的条理性,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1.循序渐进原则。所谓音标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音标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注意层递性、渐进性。音标教学,可以先从字母的发音开始,将26个字母按其发音归类,如B、C、D、E、G、P、T等都含有/i:/音,A、H、K、J等的发音都含有/ei/音等,先让学生体会音标的概念。再结合教材出现的对于单词特点相同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出拼读规则,如bed、pen、hello等为什么字母e不发长元音/i:/而发/e/,再渗透开音节、闭音节,学生会感到行如流水,没有险滩急流,没有暗礁,学生学起来会一帆风顺。

2.分散、集中原则。对于拼读规则,有的教师习惯于见一个“解决掉”一个,把它彻底讲完、讲清,结果学生只会一头雾水,不知西东。如学习/i:/时,有的教师习惯把字母e在开音节中的发音讲出来,也是情在理中,而把所有可能发/i:/这个音的字母、字母组合都“揪出来”,如字母组合ee、ea、ie、ei等也都发这个音,并举出大量的单词,如sheep、sleep、bee、deep、deed、need、knee等,看似教师的词汇量丰富,不费吹灰之力想出一串含字母组合ee的单词,且ee发/i:/。再同样的方法罗列出字母组合ea、ie、ei等也发这个音/i:/的所有单词。这样的语音课学生不睡着都难。反之,逆其道而行之,或许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风景。

总之,走出音标教学的误区,实现音标的有效教学,让音标助学生学英语一臂之力,让学生从零学音标,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先分散再集中、音标教学汉语化、音标教学简单化等,定会收到音标教学的理想效果。

写作教学新法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新

《机械制图》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及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安身立命、成长成才的看家本领。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这一工作。机械维修工如果看不懂图就不能理解机械的结构和原理,甚至无法更换损坏的零件。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不仅使他们有能力学好后续专业课,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学好《机械制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这门功课能学好,其他主干课程的学习一般不成问题。

现在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有惧怕心理,不少学校的教学效果并不够好。笔者认为,《机械制图》的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必须突出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才能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讲求效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而取得《机械制图》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新教学理念

《机械制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重要影响,作为教师,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教好。《机械制图》的教学应树立以下几个理念,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是《机械制图》的教学首在树立学生的信心。《机械制图》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课,也是学生怕学、难学的课程,没有学过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或者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尤其觉得难。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学得很好,有些甚至是文化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学好这门课,关键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得到有效的开发。空间想象能力虽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正确、辩证地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树立学好它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机械制图》的教学贵在“少而精”。机械制图是一门严格渐进的课程,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看图、制图的水平和能力。教学活动应该少而精,要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教给同学,尽量避免偏题怪题。制图这门课,题目类型千变万化,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的题目给学生一一讲解,主要是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这要求选择的例题和习题都要有一定代表性,即所谓的“精讲精练”。要选择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题目,做有目的的练习。机械制图的原则性很强,一笔一线都有规定。

三是《机械制图》的教学重在实际应用。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不仅在于“看得懂”,更在于“画得出”。作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就要着重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多看图、多思考、勤动手。

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短短十多年就告别了绘图板时代进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时代。手段的革命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全面革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而是必须创新的问题。作为一门相对成熟的课程,《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总是落后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的形势和生产实践的实际需要,《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中也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总是处在不断的跟踪、总结、成熟当中,仍有相当大的创新和改进空间。

一是删繁就简。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

二是优化重组。在教学内容结构的重组上侧重于以识图为主,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应优化“投影作图”和“机件的表达方法”这两部分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最紧要的知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并从集中思维转化为发散型思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是破旧立新。职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也能够使原来认为教得很“费劲”的教学内容很快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这要求教师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能熟练制作必需的课件,并能熟练使用一门三维应用软件。它可使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自如。

三、革新教学方法

制图课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理论性的课程,它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进行空间构思、空间想象,因此,该课程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按部就班“满堂灌”是不行的。为鼓励学生自学,笔者根据《机械制图》教材制作了电子教学课件一套,在开课之初就拷贝给了学生。该课件图文并茂,方便使用,还配有一定量的动画。学生按图索骥、兴趣盎然。每次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去后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第二天带着问题上课。

二是精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中必须高屋建瓴、要言不烦。“精讲”就是在讲课时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要善于突出,对那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比较抽象、隐蔽的知识点,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分析引导,最终实现难点的顺利突破。同时,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是讨论。教学中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彻底摈弃对教材进行琐碎诠释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中还组织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进行广泛讨论,熟悉国家标准的内容,增强国家标准意识。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工作规范要求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

四是实践。画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它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面对实物进行如三视图、剖视、剖面、标准件等章节的画图,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的指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束语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对于刚刚学习机械类课程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一定的经验,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把制图教学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槐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刘力.机械制图[M].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虞洪述.机械制图[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郭建尊.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M].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梁学宏.机械制图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研究,2008,(42):206-207.

上一篇:双折射率下一篇:集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