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和写作

2024-09-25

教学和写作(精选12篇)

教学和写作 篇1

一、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因为各种原因,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写出内容迥异的文章。写作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写作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书信、期刊、笔记、海报、论文、报告、填表和问卷调查等。写作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传达信息;有的是为了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一种媒介,腼腆,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和老师沟通和交流,而产生对英语学习有价值的独特见解。此外,英语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他们写作的内容、意义和目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果写作任务缺乏真实性,将很难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如果写作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将很难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应该提倡真实的写作。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想写,其次才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写。

二、英语写作的具体步骤

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文本,更要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单纯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们将很难有新颖的见解和想法。只有当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或充分的理由,他们才会有写作的动力或渴望。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设法为学生找到一个写作的目标或理由,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而且有话可说。为此,写作的话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意义深刻的或者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步:头脑风暴。它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常以一个中心话题为核心突破点,辅以讨论的形式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集思广益,形成智慧结晶。教师事先对备好话题,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话题或任务,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然后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帮助学生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激励学生搜索有关的素材,汇集起来。鼓励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尽量将联想出的话语畅谈出来。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和鼓励,并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下笔成文,以强化记忆与运用。教师激励学生对已提出的想法进行评估对比、重组归类,选出最重要的或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再让学生分头写作,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步:列出写作提纲。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二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2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3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4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5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第四步:自由写作。一般来说,教师会花十至十五分钟,让学生把心中的任何想法尽快写出来。在此阶段,学生无需过多考虑语法或拼写错误,只需把他们的想法写在纸上。自由写作能够培养学生写作的流畅性。

第五步:修改初稿。在此环节,学生认真阅读自己的作品,检查写作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充分合理,标点符号使用和大小写是否正确,有无语法、拼写错误等。通常,作文修改有两种形式:学生互改和自我修改。学生交换修改文章,要注意不仅要提出具体的建议,而且要给予对方鼓励和表扬,避免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自我修改文章,要明白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文章。修改时,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反复思考,力求精益求精。

第六步:面批。教师要当面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1.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大小写字母是否正确;2.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单词有无拼写错误、句子是否完整正确;3.是否注意了前后衔接、语句通顺与否、是否避开了一种句式写到底单一无变化等等。此外,教师的态度能够影响学生写作的态度。因此,面批时,要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少批评。教师批改讲评之后,要求学生再写第二稿。

三、鼓励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写作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彼此的文章,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积极的反馈。

4.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英语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 .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要明确,写作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6.学生要每周坚持写一到两篇英语作文。教师要及时的审阅和指导。

7.倡议学生阅读、写作、背诵范文三结合。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教材,巧设写作任务,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舍得拿出时间,耐心巧妙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学和写作 篇2

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定位。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阅读”呢?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语言学家们这样定义阅读:“ Rea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reader’s existing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即“阅读就是在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就是要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活动和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下面我们就围绕老师们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老师们提出教学建议。

误区一: “无障碍”阅读。

问题:有的教师认为,阅读前如果教师不帮助处理新词难句,学生就会因为新词多、语法难而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其实,教师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反而使学生丧失了语篇自主阅读的策略和能力。

对策: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研究文本的整体,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其有意识地寻找整体框架并在理解的全过程中发挥整体的功能。关于阅读中生词的猜测,给大家推荐一种教学策略,如图所示。Word Guessed

Context

Meaning shown by Dictionary context definition

definition clues

误区二: 教学目标繁杂。

问题:有的教师希望把听、说、读、写四个功能的目标都在一节课上有所体现和达成,教师为达成繁多的目标反而弱化了阅读课应有的功能。

对策:教师应反复研读阅读课文,不但要了解文章大意,还要搞清楚文章的发展脉络、篇章结构、段落联系、句际关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语篇、解决语篇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要明确、具体、可观察,说明学生体验和学会了什么,理解内容通常为细节、意义等;体验学习词汇、结构等;实践运用要注意输入与输出一致。

误区三: 教学活动堆积。

问题: PWP 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将阅读分为三段: 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有的教师希望设计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就在这个模式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足、逻辑关系较弱。

对策:教师应基于学生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要运用什么技能,是否和本教学阶段的重点技能相呼应,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规律,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活动设计要遵循以下逻辑规律:课文内容理解在先,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在后;理解的过程要体现层次,从整体到局部,从主旨大意到细节,从表层到深层;语言知识教学要紧密联系课文的内容,融合在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不是机械地走某个特定流程的过场,而应是一个具有人文的、互动的、个性的过程。在 PWP 教学模式下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 三个原则: 1.不同环节、不同活动要递进有效,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要体现层次; 2.保障个体学习时间,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3.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根据。下面的两张表格也为训练不同的阅读技能提出了活动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参考借鉴使用。读前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读中活动 认读; 略读;

转述所读内容;

预测内容,激发兴趣; 跳读; 激活相关语言; 布置任务。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演; 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讨论。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活动

提问学生对单词或短语的理解; 有关单词或短语的替换练习; 单词构成分析;

读后活动

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语言;

技能

猜测词义

单词释义辨析。

理解语句之间的关联 句子顺序重组;

对规定词语所指的选择; 根据所给句子预测下文;

阅读文章补充抽调的语篇指示语。

信息转述练习,如信息图表化; 按照文章顺序记录时间或情感等; 正误判断; 七巧阅读; 根据文章重组句子; 根据故事排列图片。正误判断; 表格填充; 讨论。

阅读后匹配标题; 阅读后给出标题;

阅读后撰写概要。

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要求具体信息; 信息图表填充; 选择填空

补全图片信息等。

在读前阶段,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活动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或进行语言教学;在读中阶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中心、主题、细节等,这个层次既要解决字面阅读,又要解决推理阅读;在读后阶段,教师多依据阅读内容开展评价和应用性活动,例如:让学生联系实际介绍相关经历 ,预测故事的发展 ,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平行写作等。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理解细节

推论

略读

扫读

策略一: K-W-L 这种模式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都可以使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 和“ What have you known in this lesson? ” 的学习过程。策略二: Read – Pair – Share 这种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中都可以使用,学生个体阅读时间、伙伴交流时间和全班分享时间充足,便于学生感知和体验、熟悉和内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提高所需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策略三: Locating information 阅读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文本、文字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推理、得到的结论都应该在文本中找到出处,是作者的客观表达而不是读者的主管臆断。教师可以使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确定信息出处: “ How do you know that answer? ”,“ Does the text tell us the answer? ”,“ Where in the text does it say„? ”,“ Can you point to where in the story it tells you? ”,“ What does the story say about„? ”,“ Can you prove your answer from what you’ve read? ”

下面这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阅读寻找答案依据的类型,同时也说明,阅读并非只关乎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

问题:有的老师过多关注语篇的表层意义,忽视更深层的语义,不能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和判断、总结和归纳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或情感,缺少对语篇资源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挖掘。

对策:学生要学会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

语篇不是毫不相干的句子的篇章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它是由语句组成的表达多层意思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结构系统。决定一套句子能否组成语篇的主要因素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并以此产生语篇性。语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景方面是连贯的,由此表现出语域一致性;在语篇主体上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1.重视显性连接词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过的连接词。例如,常见关系的连接词有:

(1)表示举例、解释: for example, such as, like(2)表示总结: as a result, in a word, so(3)表示强调: above all, especially, in fact(4)表示比较: as„as„, more than, less than(5)表示转折: however, instead, even though(6)表示层次: at first, then, at last(7)表示原因: because, because of, since(8)表示条件: if(9)表示让步: though, although 2.领悟语篇内部之间的隐性连接。教师上课时要多发现文本内部之间蕴含的隐性连接,及时引导学生领悟,学生的语篇驾驭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3.加强语篇逻辑结构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不同文体的典型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语篇结构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模仿学习,进而掌握每一种文体的篇章格式。

下面 6 幅图体现了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使用。

误区四: 阅读与朗读混淆。

问题:大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是课堂中常见的两类“读”的练习方式。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朗读的声音,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于是就安排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获取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活动。

对策:朗读和阅读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朗读无法替代阅读,因为朗读涉及的技能只有语音和语调,朗读者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而无声阅读者更重视意义的理解。了解了这些区别,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默读完成阅读理解,在理解文章后再通过朗读以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误区五: 输入输出不匹配。

问题:有的教师急于让学生在阅读后立刻产出与阅读文章结构、长度、语言、内容都相同或相似的文章,任务设计要求较高,或者要求输出的语言并非是本节课阅读输入的语言。

对策:将写作和阅读教学割裂而彼此孤立是不科学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真实合理的写作训练,展开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促进。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引发与延伸习得的产生,阅读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必须与写作中有意义的“交际”相结合,学习者才能获得练习运用语言的条件。“读”属于理解技能,“写”属于表达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技能一般略高于表达技能。所以,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适当考虑降低表达技能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紧扣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过程,开展以阅读材料为依托的借鉴式写作,在借鉴阅读材料的组织构思方式、词汇语句的选取和意义表达等方面的技巧时,展开阅读中的写作训练,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情境,借鉴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词汇句型,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阅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感知新的语言现象,学习和运用这些新内容,经历感知—体验—操练—运用的过程,丰富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感知—体验是在阅读中完成的,操练—运用是在阅读后完成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情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2.阅读欣赏,借鉴阅读文本的语篇模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技能。阅读就是获取作者所要给予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思想,同时发现和学习表达本主题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学生应能模仿作者,使自己就这一主题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每篇文章根据体裁都有相应的结构模式,各种话题的文章都由相应的内容组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语篇的模式并在阅读后进行借鉴,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教学和写作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和写作 教学和训练 刍议

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在具体教学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我就具体阅读和写作具体做法的进行一些探讨。

1.培养“听说读”兴趣,搭起语言、思维与写作的桥梁

七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准备的重要阶段。这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段需要学习热情的激发。因此,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听、说、读、训练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遣词造句。例如,七年级英语教材的起始阶段,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第一人称单数my,先给出示范:my book,随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量列举。如,my desk,my English teacher……用这种方法,有效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于是,学生很快整理出不同人称单复数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总结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在使用时需和一个名词连用”的用法。有了成功的体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用同样的方法操练句型:It’s time to +V动词原形…,我先給出示范: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随即学生列举出:It’s time to go home.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直至拓展到全部练习完成。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短语、句型清晰地进行意思的表达。

1.2.激发兴趣。从以上两个知识点的练习,可以进入介绍新同学环节。要求被介绍的同学发挥想象,自己设计情境,把以上两个知识点编进对话中。老师引导:Mike,This is Tom.Tom,This is my friend,Mike.下面的情境由他们自己创设。

Mike:Hello,Tom.Nice to meet you.

To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too.(两位学生又创设出以下对话)

Mike:How are you?

Tom:Fine,thank you. And you?

Mike:I’m fine,too.(这小对话是在第2模块中学到的。)It’s time to go now.(学会了使用该句型)Goodbye,see you tomorrow.

Tom:Bye,see you.

两位同学的演示,引出了踊跃的表演,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发展语言技能,克服陷于死记硬背的弊端,将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说英语的兴趣,利于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发挥。

1.3.知识积累。为让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教师要指导并激励学生背单词、课本和范文,并加强听写和检查力度,以促进课文和范文中的规范句子成为学生仿写的依据。

2.从再思考,再加工到有序的语言存储,促成使写作内容更加完善

八年级是写作指导和充实阶段。此时,语言知识已比较系统,理解力逐渐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引领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英语知识面和词汇量。具体可以如下操作:

2.1.夯实口语表达。利用课本资源,每天要求一学生据当天所学内容自由写作,第二天在班上朗读作文,大家根据内容提问,集体回答。通过感悟和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了听力和口语,为中考英语口语考试夯实基础。

2.2.加强阅读理解。引领学生坚持长期课外阅读。领悟习惯表达,丰富英语知识,增强学生英语语感。背诵阅读材料中的优美的语句,把积累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克服写作时使用中文句式。

2.3.进行写法指导。规范写作细节,如大小写、标点符号、换行等;利用投影仪整体纠正错误。用红笔标出学生出现单词拼写、语法和句子表达错误,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表扬那些把刚刚学过的新单词、句型、语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写作中使文章饱满的学生;展示学生有意识地思路拓展、精彩的衔接、鲜活的句型和优秀的作文。在此阶段,学生的写作知识逐渐积淀,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看,这种培养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写作能力定会提高。

3.将词汇、语法、基本句型等诸要素整合,推进阅读写作的提升

九年级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提升阶段。学生已有较系统的语言知识结构,思想更成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均有较大的改观;但知识面窄,行文不够流畅,想象力和创新力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可有如下操作:

3.1.增加训练机会。阅读与课文同步的阅读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句型、语法等,帮助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另外,加强阅读中出现新单词、好句子的背诵和检测。

3.2.重视写作评析。整理中考写作试题,强化写作训练。认真批改作文,给出针对性评语,涉及语言有错误、细节问题、立意优劣、关联词语和行文思路、句型丰富与内容饱满、文章点睛句和评价语等。还可给出鼓励分、激励语言和有效评价,促进训练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使学生的写作每循环一次就有一次提高,就有一次升华。

总之,写作训练是一种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写作训练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熊飞.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英语学习》.2012.12;

教学和写作 篇4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经常听到学生说:“写作文真难!”诚然, 对教师来说, 最难教的就是学生作文, 因为作文是自由发挥的题目, 没有约定俗成或者固有的答案,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语言组织能力不同, 使得其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更不必说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作文形式, 生生的把发散的思维变成了统一的模式, 导致学生作品没有新意,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形成了新时代的“八股文”, 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的写作“假”、“大”、“空”的坏习惯, 让学生失去学生兴趣, 对习作产生厌烦心理、恐惧心理。

一、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对他们感兴趣的事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于内心没有兴趣的事却变现的厌烦甚至恐惧, 写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平时没有写作的兴趣, 考试时更觉得写作是一项艰难挑战。没有写作兴趣, 不想写、不爱写, 时间长了变成不会写就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处境。

2. 写作功底不够深厚。

很多学生在确定了作文题目和要求, 但就是头脑一片空白, 不知从何落笔, 总是有一种“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的感觉, 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找不到突破口导致学生写作举步维艰。

3. 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在当前, 我国仍处于应试教育的转型期, 面对着中考压力, 教师大多以求稳为主, 不敢教学生发散思维, 自由写作, 而是千篇一律的龙头凤尾加猪肚的模式, 这种墨守成规的方式固然会保障学生作文形式上符合了一般的写作需求, 却无意中扼杀了学生独具特色的写作才华。

二、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

1. 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生多向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养成时期, 鼓励教育的优越性远大于灌输教育甚至打压教育。鼓励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 我认为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勇于“犯错”。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千篇一律的文章自然吊不起他人的胃口, 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看待世界, 看待人和物的眼光不同, 思维不同, 书写的作品也不相同, 作为教师, 鼓励学生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写作, 哪怕是作品中带有毛病, 教师加以指导修正, 势必会有利于学生写出新颖的、夺人眼球作品。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现在的作文命题形式是一般给一段材料,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取角度作文, 选材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具有拓展效果。

2. 培养写作兴趣, 注重因材施教。

论语是学生接触初中语文的开始,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于不爱写作或写不好的同学也要保有耐心, 循循善诱的指导, 激发学生心底的写作热情。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 长短不一”学生的学习及写作能力不一致, 教师若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优生吃不够, 差生吃不饱的现象, 久而久之会时学生因落后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 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特点,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3. 重视阅读, 积累素材。

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文采飞扬的佳作源于深厚的文学底蕴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是把我们日常所思所见流于纸上。大千世界, 有写不尽的人、物、风景。世间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教导学生平日里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的习惯。拓宽个人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那么, 在写作时文思方能如同泉水般汩汩流出。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心理, 鼓励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写作欲望, 完善其不足之处。带领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生活、走进生活, 于细节处做文章, 时间长久必然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得到提高, 使学生受益终生。

摘要: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兴盛时期, 素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的说法, 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权威, 但也足见书写一篇好的文章的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这一板块,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人们系统的传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 优势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萌芽发展的时候, 对新生事物好奇, 对其所感知的人、事、环境等有表达的诉求, 所以, 在初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语文及写作的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发现问题,培养兴趣,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7期, 2011, 04:56-57.

[2]张印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新课程 (教师) , 2011, 09:186-187.

[3]何梅.有效的作文教学之我见[J].成功 (教育艺术) , 2009, 01:21.

教学和写作 篇5

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姓名:董凤祥

工作单位:大理州鹤庆二中

职称: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通信地址:大理州鹤庆二中

联系电话:***

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和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有效、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而在这四种技能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陈述观点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一个难点,写作也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英语写作课教学质量是英语写作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从初中开始抓起。

一、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所写文章句式单一。

一般来讲,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汇和短语有限,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文表达能力,学生们往往受到词汇和短语的限制而写不出好文章。有时候即使他们知道词汇和短语的意思,而又会由于不了解单词的词性和短语的正确用法,很难把它们正确地用在句子中,所以写出的句子往往是错误百出,有的甚至于整个句子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

文章中所用的句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所学有限,很多同学作文中的句子都是同一句式、长短相近。例如:在描写学校或房间的文章中,很多同学大量的使用there be句型。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单一顺序,缺少变化,读起来乏味、枯燥。

(二)、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发展,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很少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偶尔有了主题句,下面的支持细节(Supports/Details)也不能很好地说明主题句,文章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内容按排上也无主次之分,所以读完之后有时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三)、用汉语思维写英语文章。

英语作文在很多方面与汉语作文有很大的差别,而很多同学都是按汉语的习惯来组织句子的,这样就显得语言很不地道,中式英语句子比比皆是。

(四)、写作训练少。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或者是教学内容过多,初中英语教师一般都是以基础教学为主,辅以阅读教学,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多数教师只是简单提一下,把文章布置给同学,课后去完成,而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大,要逐一地去批改每一份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间一长,教师不阅,学生也就不写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一直停滞不前。

二、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从而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从基础的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从初中第一册开始,逐册默写,然后又从头开始,不断反复,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时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此外,学生对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名词,形容词,副词不规则变化,特殊形式的名词复数,年,月,日,星期等等,作专项默写,为学生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二)用好课堂上的听力材料

新教材每单元都有大量的听力材料,这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为此,教材不仅应要求学生听懂和复述听力材料的内容,还要帮助他们欣赏其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处理课后的听力材料:掌握材料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讲解连接词在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时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并比较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体验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

(三)加强阅读训练,教会学生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读的多了,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也可以使他们从中学习到英语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如何组织的。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中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主题句,分析扩展句,总结段落大意,把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总结概括文章大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也要求学生背诵,必要时,学生可适当摘用。

(四)重视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依照“词-句-段”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写作的初始阶段,要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具体可采用回答问题、连词成句、完成句子等形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能写出正确的简单句之后,再根据课文体裁训练小段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发挥汉译英的作用。这项练习是训练学生连词成句的必要手段。通过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也能使学生检查自己常犯的错误并分析改正,学生在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都可以在笔头作业中反映出来,所以老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热情地帮助学生学好作文,选择一些日常生活、旅游、运动、交通如:A day of about myself/ visit a place of interest /a letter /a busy Sunday /a sports day /have a meal at restaurant/say something about animals „„及时评改、讲评,这样大量的训练,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文章,这样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仿写作文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写作就像盖房子一样,有了材料,要把这些材料以一定的形式堆放在一起才能形成房屋。如何把句子组合到一起,就成了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可以从仿写作文开始。如在教学Hainan Island一文写作时,可从单词,词组的复习入手,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罗列出会用到的一些词组。然后,通过对知识点的复习加深学生对句型的印象,以防止中式英语句子的出现。接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完成表格My Hometown,并引导学生通过对表格My Hometown的复述,达到帮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的目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My Hometown一文。通过这一系列练习的层层深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本文的写作。

(六)坚持写英文日记,持之一恒积累素材。

写英文日记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有趣的人或事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练笔,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积累素材,长期坚持下来就可避免拿起笔来无话可写的现象。实践证明,写英文日记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应用文写作主要的做法是多读多练。应用文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大部分应用文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式,套用语等。我们把那些相似的应用文如各种信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对每种信各自的独有特征做一

分析。这样以来同学掌握的就比较牢固。对于应用文中的套语,我们要求同学多读,读练结合,模拟写作。此外将所学内容适时地用于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成功的举措。如学完请假条后要求同学一律用英语来写假条(给英语教师),学完明信片、贺卡、邀请信后,在新年、圣诞节时都可实际应用,学完通知、借条后也做同类练习,有时为了某一特殊时刻,还可调整写作内容,争取做到活学活用。这样进行教学,本来枯燥的内容,即刻变得活起来了,增强了应用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七)运用有效赏识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大凡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做事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办事效果及存在的价值;因此这些人往往敢说敢干,易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英语写作自信心可以说是与其同日而语。对自己写作有自信心的人往往是敢写、敢言。

(八)、加强学生习作的评估,激发写作自信心

老师在评阅学生习作时还要引入激励手法,在学生习作上适当加上一些评价语言,或者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给以等级:评价级别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等级式量化。

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步骤:

(一)、审题及构思。

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主要是给信息作文,所以审题尤为重要,学生们一定要根据所给信息来进行写作,即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信息点,也不能脱离信息点任意扩写。动笔之前要对文章整体进行合理的构思,这是写作成功的重要开端。

(二)、选词造句。

根据所给的信息认真选词,用自己熟悉的词造句。在写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尽可能扬长避短,避难就易,力求表达清楚通顺,切不可选用汉语想好一些句子,然后把它们译成英语,这样做不切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难免会出错。

(三)、扩联。

适当增加一定情节,运用关联词和过度性词语,把上述句子串联成语句通顺连贯的短文,使语言更加精彩。

(四)、复查及修改。

文章写完后,一般要注意检查的项目有:人称、时态、语态、单复数,固定搭配等,尤其要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如汉语“我非常喜欢它。”就不能写作I very like it而应写作I like it very much。认真结合所提供的信息,看是否全部正确,内容要仔细检查、修改,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情节是否合理,等。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1.重高三突击,轻阶段培养。

有人认为,书面表达无非是到了高三临考时多写几篇作文,多背几篇范文,集中几个月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来强化一下就够了。实际上,书面表达训练必须循渐进,从基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按大纲的阶段目标要求,对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2.重量的训练,轻质的要求。

大纲中的书面表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而是半控制性写作,研究和掌握教学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只重视数量,可是考试的时候,学生仍反映时间紧,只好潦草完事,成绩还是上不去。究其原因,说是质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应在控制原则下进行训练,保量保质。

3.重批改,轻点评。

在高中的英语写作中,可以发现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表达,从词的拼写、选词、用词到句子表达以及篇章的布局都可能存在问题,有的可改,有的却无从下手改,只好作罢,达不到批发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自己,把精力放到写前指导和写后点评上来,研究点评方法,缩短写评周期,加深防错误印象,通过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提高写的质量。

二、针对存在的现状,应采取的对应策略

1.以课文内容指导书面表达。

英语课文教学应像语文教学那样注重课文分析,归纳中心,总结段意,对优美的句子、地道的表达方式及精彩的段落让学生背诵、消化、吸收,为表达积累材料,并对课文进行缩写,改写或续写练习。

2.以课文语言点训练带动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非在两个方面,一是说出来,二是写出来。因此,词汇教学和句型教学应从口头训练开始,对课文中含语言点的句子进行背诵—仿说,然后进行句子翻译片→自由造句,最后过渡到句型转换—句子变通训练上,要求学生对句子的活用能力,

3.用课文语言写书面表达语言。

课文教学完成后应进行“每课一写”的同步训练,可将课文主要词语和句型编写成听写材料进行听写训练,或者让学生写一篇和课文语言材料相关和相近的书面表达,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规范书写,格式要求。

书面表达是主观性较强的题目。要教育学生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格式正确是提高成绩的第一关键,要使学生懂得,一篇好的书面表达只有文字清晰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交流作用,清晰秀美的文字是赢得人去读的首要前提。

5.规范语言,克服汉式表达。

英语书面表达语言的地道性不在于创造,而在于模仿。在教学中要坚持课文重点词汇、句式教学与口、笔头表达相结合,学习规范语言的表达,不能想当然地按汉语表达习惯去创造英语句子。

6.规范材料,切合实际。

高中学生所具有的英语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其表达自如的需要。如果不注意材料的选择,势必超出学生语言实际水平,导致语言表达的不规范,影响学生写的积极性,失去训练的意义。选择训练材料还要避免单一性,宜选择多体裁训练。

7.限制训练。

考试时书面表达的参考时间为30分钟,平时训练时要尽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使学生有速度,有紧张感,为考时写得轻松提供各种保障。

8.点评的办法。

个人写,自己或同桌点评,写书面表达时,可采取“写—同桌点评—讨论—再写—再点评”的步骤训练,也可自己进行点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之后,将自己写的短文看作为别人的作文,进行“短文改错”训练。

教学和写作 篇7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教师英语写作的教学息息相关,新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在学生学习中互相联系。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忽视了写作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 . 教师的写作教学素质不高。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首先,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英语知识点以及英语语法的讲解,但是却不重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其次,教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评价不正确,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没有信心,造成了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指导不够。所以,教师很少为了英语写作,去制定提高英语写作的计划,从而影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缺乏有效的英语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备课,所以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训练采取单一的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练习。教师采取的写作训练模式比较机械,对学生缺少一定能力的培养。

3.不会科学评价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写作缺乏多元化评价,导致学生的的英语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自己的写作观点,不会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去表达。

4.对教材的编排不完善。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从而就没有一套完整的英语教学体系。目前许多英语教材中有写作训练,但是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出题,教师往往会将写作训练作为阅读题来对待,这样就导致学生写作的知识不系统,学生只是将写作训练看做是课后作业,很少去认真地完成。

5.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往往却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实用英语时出现一定的困难,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更是会出现很多错误。

二、高中英语写作基本教学策略

1 . 改进英语写作教学观念。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改进英语写作的教学观念。英语学习本来就是一门外语学习,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良好的环境,所以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训练。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还应该改进英语写作教学观念,重视英语写作教学。

2 . 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就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打好英语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让学生熟悉对单词以及句子的用法,避免在写作时出现表达上的错误。其次,教师应该经常训练学生做一些句子翻译和句型的转化练习。让学生熟练的应用句型,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在讲语法时,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法与词法的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学会对句型的运用。

3.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优化训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写作优化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不断改进英语写作训练的模式,而且还要注意训练的阶段性。第一、初级阶段,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英语写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强化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或者改写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形成规范写作的习惯。第二、中级阶段,要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一定训练,让学生在听完一篇英语短文后,根据英语短文的内容,写出听后感。第三、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写作训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英语创作,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

4.加强学生进行课外写作。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而且还应该拓宽教学课程的资源,让学生自己成立英语写作小组,进行英语写作讨论,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加强课外写作训练。

三、结束语

教学和写作 篇8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但从教学现状来看, 无论是教师的重视程度还是研究力度都远不如阅读教学。这源于大家普遍认为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增速度慢, 中、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区分度小, 富有实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少, 作文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于是, 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慢慢地形成了一套操作讲简便、模式求固定的课堂写作教学程式, 即先由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并作简要的审题指导等, 接着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训练, 然后教师在课后批阅学生作文 (或打一个分数, 或写几句评语) , 而后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写作课上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概述性的讲评 (或表扬几篇优秀作文, 或笼统指出存在的问题) 。

这种带有普遍性、常态性的课堂写作教学现象的弊端何在?笔者将其归结为下面的四“重”四“轻”。

(一) 重程式, 轻价值

上述课堂写作教学的程式, 貌似既有教师指导又有学生训练, 既有教师批阅又有课堂讲评。一次写作训练, 从出示命题到教师指导, 从学生训练到教师批改, 从教师讲评到学生感悟, 好像流程也环环紧扣, 师生互动还算和谐。但为什么这样循环往复的课堂写作教学收效甚微?其实在于多个环节大都缺少富有真正价值的教学元素。如教师出示命题后的指导, 往往都是从审题到立意, 从选材到组材, 从结构到语言, 面面俱到地抽象地作些分析、提点要求, 既无专题又无重点, 既无感性的样本又无显性的佐证, 学生实难触发灵感, 拓展思维, 体悟写作要领。再如作文命题, 本该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这次写作与平时的阅读教学在内容或文体上有何关联?写作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题目的深浅程度是否契合本年段的学生?本次作文主要训练和测评学生何种写作能力?试图给学生以怎样的思想情感熏陶?等等。而现实是, 不少教师以为在平时训练中题目的好坏无伤大雅, 因而不加深思, 不作考证, 随到随命, 这种“拍脑袋”速成的“题目”难有“精妙”可言, 难显“匠心”所在。

(二) 重形式, 轻思想

众所周知, 写作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作者思想的智力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 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作文教学中, 给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法是完全必要的, 如:文体特征、写作方法;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阐述论点可用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和对比论证;等等。但问题是, 中学生在写作上的最大困顿并非在“形”上, 而是在“神”上:没有自己深刻的思想, 不会进行深度的思辨。可我们的一些教师只一味地在写作形式上做文章, 什么“文章要虎头猪肚豹尾”, 什么“文章开头要简洁, 中间要厚实, 结尾要深化”, 道理是道理, 但学生没有思想内容, 没有思维品质, 难道凭此可以引领他们写出文质兼美的习作吗?倘若我们能通过思辨、论理等方式, 促使学生对社会现状、自然现象、人生问题等有深度的思考, 从而培育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感悟, 那么我们学生的作文是否会在内容上更有“含金量”?

(三) 重练习, 轻指导

通过倡导经常练笔, 增加写作次数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是不少教师采取的写作教学策略。笔者并不反对“多写”, 因为提高写作能力绝对离不开反复的写作实践。为何有的教师不但超额完成了教材设定的写作任务, 而且还额外布置学生课外练笔 (写周记、日记及随笔) , 但学生的作文水平, 只见其“原地踏步”, 不见其“向前迈进”?究其原因, “只练缺导”恐怕是难脱其咎。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 学生的学业长进, 一靠其自身的勤奋学习, 二靠教师的循循教诲, 写作教学亦是如此。需要分析研讨的是, 如何才是教师富有价值意义的写作指导。首先, 用于写作指导的材料要感性。不管是学生练前的启示性指导还是练后的评析性指导, 均需以可感的文字、图影、音响等材料或创设的具体写作情景为抓手, 通过理解、分析、比较、鉴赏等方法, 引导学生见微知著, 获得在写作上的启迪。其次, 在写作指导的任一过程中, 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而非教师单通道的传输, 唯有在互动中完成的指导, 才能获取内化的效应。

(四) 重批阅, 轻评改

倘若有人问语文教师在工作上的最苦差事是什么, 大概有较高比例会指向“作文批改”。一名语文教师任教两个班级, 每周批改近百篇学生习作, 假如一篇作文按常规的“评分、写点评语, 再在文句上作些修改”的基本要求实施, 哪怕平均花时10分钟, 批一次作文也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近17个小时。这样的付出究竟收效如何?笔者曾在两个初中班级中作过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看重教师评分的占85%以上, 细看教师评语的占45%左右, 认为教师的批改对自己帮助大的占23%, 认为有点帮助的占30%, 而认为没有帮助作用的占47%。虽然样本较小,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学生的实际收益不成比例。其实, 对于这样的结果语文教师也心知肚明。然而, 每次作文, 对学生的每篇习作我们仍一成不变地进行着这么一番“徒劳”, 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有个安慰, 对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作个交代。笔者绝非认为语文教师无需评改学生作文, 而是想说我们应该从实际效果出发将这种无效、低效的做法作些改变, 如采取“分层精批”“部分面批”“择要而批”等方法是否会有效些?笔者更想说的是不少教师对待最有增量提质可能的作文讲评却草率从事, 时间是那么吝啬 (花时几分钟) , 内容是那么庞杂 (涉及写作的诸要素) , 形式是那么单一 (教师一讲到底) , 这实在令人惋惜。

二、提升作文教学效益的策略

如何消减和避免出现上述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现象, 已有不少教师对此作了富有成效的实践研究。笔者在吸纳所视听到的写作公开课上教师们实施的一些具体做法及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如下六个方面具有特质性的可操作的课堂写作教学策略, 以“抛砖引玉”。

(一) 以读促写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习得相关的写作知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 还得从阅读和欣赏范文入手。通过选取与写作内容及要求相吻合的具有示例性和典范性的文章或片段, 赏析其写作特色, 把握其写作要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范文中所体现的写法技巧, 进行灵活仿写。这种利用具体语材、注重感性领悟的“赏读与仿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初中的课堂写作教学。

从赏读材料的选用来看, 又可以分为几种状况。一种是紧密联系阅读教学的, 即所选的赏读文章多为现行教材中学生已学的课文, 如要进行景物描写训练, 可选用朱自清《春》中的精彩片段作范例, 以便从写法的维度引导学生欣赏多角度描写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景物特征更为鲜明, 景物形象更富生机。这类范文赏读的优点是, 由于学生对材料已了然在胸, 只要教师稍加点拨, 就能明晰写法特点, 因而花时少收获快。另一种是能拉近学生的体验距离的, 即所用的赏读文章为学生的优秀习作, 有的选自报纸杂志上发表的, 有的则是教师积累的自己学生的佳作。这类范文, 由于所表达的思想贴近学生实际, 运用写法技巧的能力又略高于一般学生, 加之能在写作情感上得以鼓励, 因此学生阅读和评赏的积极性更高, 也易于后续的灵动仿写。还有一种是细读经典寻秘诀的, 即选用的赏读范文为课外经典, 如某教师在“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的写作训练课上, 引入了《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用餐的场景描写片段。这一片段主要刻画了刘姥姥手拿“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面对“一碗鸽子蛋”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夸张滑稽的神情引发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的“笑”。教师启示学生从她们的不同神情、动作及笑声中揣摩其性格特点, 使学生真切地领悟到写活人物的方法和要领, 为随后进行的写出人物个性的训练作了极其有效的前导。

当然, 写作教学中引入并展开的阅读, 其目的不在于阅读教学意义上的“理解内容、把握要点、获取信息、挖掘内涵”等, 而在于从写法的角度获取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为后续的写作实践提供仿例。因此, 选择和利用写作训练课的阅读材料需要把握这样几点:在内容、文体和写法上与本次作文要求契合, 赏读时要将学生的视点引向“写法技能”, 力求学生的赏析为随后的仿写训练做好铺陈, 打下基石。

(二) 知能融汇

写好作文需要作者具备并运用一定的写作知识, 这是无可置疑的。如写作说明文, 总得知道最关键的是要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关系说明白, 说明时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更能将要说明的内容具体明晰地告诉读者;写应用文, 应该掌握应用文的程序、格式等相关知识, 才能使所写的应用文符合文体等要求。笔者认为, 中学的课堂写作训练特别是初中阶段更多地还是要着意于规范化写作的范畴, 即能够写出符合一般要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接受和应用写作知识。

需要研讨的是, 如何符合认知规律来传递写作知识并使学生得以内化?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对于第一个问题, 要弄清楚如下两点:第一点是要明确哪些知识是该年段学生在该文体写作中所必需的, 譬如高一年级的教材要求写作“新闻消息”类的实用文, 那就先要掌握这种文体在内容上要真实客观, 在格式上是由标题、导语和主体构成的, 语言要简洁、用词要准确;第二点是这些知识通过什么途径来传授, 这应该与所有知识的学习同理, 需要从感性领悟逐步进入到理性认知, 脱离了具体材料的分析印证所进行的抽象讲解是无济于事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 我们应懂得写作知识所承载的只是写作上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共性化的程式, 而实际的写作却是极富个性、极为灵动的创造性活动, 作者有着非常宽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如果刻板地套用规则, 或机械地模仿范文, 都难以写出体现自己个性的充满灵性的佳作来。在作文中运用和体现写作知识, 只有达到了与自己的文思、情意等融会贯通, 才算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 我们在指导和评析学生作文时, 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在不悖常理的前提下有独到的创举。

(三) 形神兼备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其“形”和“神”的结合, 形式服务于内容, 反过来内容倚仗形式来表现。据此, 写作教学必然要关注到作文的形式与内容两个维度, 使之形神兼备。

但就课堂写作教学的状况看, 似乎多数教师对作文形式上的指导更有法则, 更为突出, 且成效也较明显, 如体现文体特点、调整文章结构、应用写作方法、修正语言表述等。这类指导和训练, 虽使学生的文章有所增色, 但总会感到因缺少厚实的思想内核而略显浅薄。确实, 要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非易事, 也难“立竿见影”, 而且我们在写作教学上对此也还少有良策。但其实只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深入思考, 努力探求, 照样可以找到“出路”, 有所作为的。下面提出几种与之相应的对策。一要倡导阅读时评文章。现在很多报纸设有“时事评论”专栏, 就大到国际事件、国家大事、社会热点, 小到街谈巷议、家长里短进行评述。撰稿者往往能从多个角度作出分析,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策法规、人情礼仪等加以观照, 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这类文章有作者独特的思想和严密的论述, 阅读这样的文章, 对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提高认知能力和改善思维品质都是极有价值的。二要加强写作立意训练。作文立意的深浅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思维的水平, 多搞立意训练, 旨在促进学生在思维的深广度以及严密性上得以提高的同时, 形成对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正确的思想认识。立意训练宜结合审题和选材来展开, 比如我们确定“对手”这么一个写作话题, 可以先要学生思考写作角度和思想观点, 然后让他们反馈诸如“要战胜对手———别人、自己、自然灾害”“需要对手”“感谢对手”“善待对手”“欣赏对手”等思考结果, 并以深刻性、独特性、现实性为评价指标评析其深浅和高下, 随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据此进行选材训练。三是加大作文评价中的内容比重。对作文的评价, 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一个方面是外在的形式, 包括“结构、语言、格式、文体”等;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思想, 包括“运用的材料、表达的观点、确立的主题、具有的情感”等。目前, 我们在评价中通常采用“五五开”的方式, 即两者占据同等比重。假如将文章思想内容的比值提高到60%以上, 与“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特质相应, 同时还可以引起我们对写作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等方面的重视。

可以相信并期待, 随着中、高考作文以“考查、评价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和所具备的思辨能力”为主的命题走势, 会有更多的同人将写作教学的研究重心转移到更富有价值的作文的思想内容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来。

(四) 点面相接

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指的是“作文片段”和“整篇文章”。所谓“点面相接”说的是在进行片段训练时要有全文意识, 即在通观全文的前提下进行片段式写作。在笔者所听的一些写作指导训练课中, 由于执教教师考虑教学时间的限制, 将写作内容选取为片段训练, 这是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但需要深思的是, 如何处理整篇文章与某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怎样的片段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是最具实效的。

曾听过一堂初三写作复习课, 教师先是出示了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描写和《故乡》中对闰土、杨二嫂外貌描写的几个片段, 然后分析这几个片段中外貌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再展示了一幅老农的照片, 并布置学生进行外貌描写训练, 最后反馈评议。很显然, 这堂课是训练从不同角度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动词及比喻等手法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生动描写的能力。其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为描写外貌而描写, 并非将其作为刻画人物性格乃至表现文章思想主题的一种方法来实施,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的外貌描写, 不管是多角度的细致刻画抑或寥寥几笔勾勒, 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单纯性地进行外貌描写的教学价值其实是不高的。也有不少教师能察其弊端, 优而化之, 将整篇文章作为片段训练的基本点, 从文章的整体需要来观照片段写作, 即基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而补写某些片段, 如记叙类文章中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论述类文章中的增补论述角度、充实相关论据等。

从写作的理论和实际状况分析, 要完整地全面地表达一种思想, 一般需要进行整篇文章的写作, 而非一个片段就能轻松搞定。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要求的提高, 学生要表达的思想也应逐步完善, 不断深化。因此, 笔者以为中学生应以整文写作为主, 倘若要进行一些片段性的训练, 亦应在提供相对完整的文本的基础上, 从文章整体需要出发作增补和提质。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严密性。

(五) 导练一体

课堂教学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大小上, 更表现在教师的施教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训练的质量高低上。课堂写作教学当然如此。

先说教师的指导。一般可分两个时段、两种状态:学生写作前的引领指导和学生写作后的评析指导。从功能价值分析, 前置的引领性指导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明确此次写作的内容和写法要求, 消除学生的写作障碍等;而后续的评析性指导 (也称作文讲评) , 则是为了评价学生的作文水平, 激励学生的写作进步, 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 实施提质性的再度训练。就指导的策略而言, 首先在内容上要设定专题, 突出重点。一次作文就想让学生全面掌握一类文体的写作知识, 具备写好这类文体的各种能力, 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并非切合教学的实际。因此, 教师需要建构一个学期乃至三个学年的作文教学框架, 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如初中的叙事类写作, 有的教师将其分为“把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写翔实———详写和略写”“把事写曲折———倒叙和插叙”“把事写深刻—选材和立意”等四个专题, 每次作文着力于一个专题的写作要求和能力, 由于内容集中、刺激强烈, 教学效果着实不错。其次在落实上要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换句话说, 就是在引领或评析时, 都不能空洞说教, 而应借助并运用具体可感的文字材料等进行写作知识的传送、写作要领的理解、写作问题的分析, 其后再作些理性的归纳和提炼。

再看学生的训练。这里所谓的“训练”, 不仅仅指学生写作成文, 还包括了阅读感悟、参与评点和实施修改等学习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 一是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尤其是在他们参与评析同伴习作的时候, 为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宜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形式,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二是要采用与活动内容相宜的训练方式。写作是一种以书面表达形式为主的输出作者思想的脑力劳动, 鉴于此, 笔者认为在课堂写作教学活动中, 除范例阅读、习作评析外, 其余的写作和修改都应采用与之匹配的书面表达的形式实施训练。此外, 由于一篇文章, 哪怕是一个片段, 都有相当的文字量, 因此, 反馈亦应以书面形式为主, 便于对其精细评析。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是互为因果的。教师指导有方, 学生的训练就会扎实;学生的训练有效, 亦反映了教师的指导到位。要想取得课堂写作教学的高效益, 教师应就导练活动在内容和方式上作出缜密设计, 努力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六) 评改结合

作文评析和修改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两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评改结合是作文讲评最富成效的方式。评析学生习作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和评价能力, 更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指出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并完善文章, 提高写作水平。

优秀教师开设的作文评改课, 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及操作行为是科学而实用的, 现简述如下:在作文批阅时有意挑选学生优秀作文一二篇, 待改作文 (水平中等的有修改价值的又能契合本次作文讲评专题的) 一二篇, 并打印备用;课堂的第一步是在教师整体简评的基础上, 让学生赏析同学的优秀习作, 或由作者自我评价、交流写作感受, 或由同学展开评点、获得启示;第二步是评析待改作文, 将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的主要问题上, 如内容空泛、立意肤浅、语言粗疏等, 并讨论具体的修改方案, 或增补, 或改写, 或修正;第三步是学生根据讲评的专题及要求实施修改训练;第四步是采用投影的方式将学生的修改结果及时反馈并作出比较式的评析, 以区别优劣, 分出高下。这样的课堂评改活动, 我们不难发现有如下一些特质:一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从“评”到“改”再到“评”的推进过程中都是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二是强调了专题性训练, 评也好改也好, 都紧扣着某个内容要点和某种能力要求来展开;三是重视了感性内化, 优秀作文和待改作文均来源于学生, 无论是赏析和修改都极具针对性, 有着亲近感, 而且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能力提升都是在具体的训练中实现的。

教学和写作 篇9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及其成功, 无疑是广大一线老师的福音。它使一线老师感到作文教学原来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也可以这么成功。笔者特别佩服管老师诊断作文的水平和幽默风趣的语言, 比如归纳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毛病为“僵尸病、哑巴病、木偶病”等。这比平常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和幽默的评语要好上百倍。但我在模仿中却发现, 没有取得预期的那种“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开始只是哄堂大笑, 不知是笑自己还是笑别人。兴奋一阵以后,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天还是那个天”。更有甚者, 当我在反复强调中终于失去耐心指责学生时, 不少学生的作文竟然出现了退步, 流露出对写作的畏惧和不自信。

启示:桔生于淮南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管老师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 他有一整套配套的“基础设施”保障他的作文教学的成功, 即他的作文教学周报和评价动力系统。这不仅需要时间, 更需要激情和智慧。更重要的是, 他在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教学生涯中, 与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理解与信任的情感基础。看来, 单纯的模仿并不能切中要害, 而创造性地学习管老师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先进理念才是王道。那么怎样走出适合我自己的路呢?给学生的习作下诊断是不行了, 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一病再病”, 病根就在师生关系上。试想, 谁会喜欢一个整天挑自己毛病的老师?谁又会喜欢上他的作文课呢?不喜欢上作文课又怎么会喜欢写作文呢?因此, 我绞尽脑汁地从作文课入手改善我和学生的关系, 改善学生对作文课和写作的态度。具体的做法是从“写好一个词、一句话”入手。用上一个生动的词语, 说好一句通顺或巧妙的句子, 对学生来说不算难, 学生就有了写作的信心。而且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会用一些好词好句,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学生想写了, 爱写了, 写得多了, 还能写不好么?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做出个体化的评价, 不管是写之前降低难度的“说话” (怎么说就怎么写) , 还是写之后的评语, 都抱着“用放大镜找优点”的心态, 就会越评越开心, 学生也会越评越得意, 感受到教师的尊重、鼓舞、激励与欣赏, 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指日可待。要指出的是, 写好一句话的做法是来自对孙双金、朱文君等名师写作教学观课的启示, 根据实践情况, 我扩展到了用好一个词, 这个“好词”是由学生自己定义, 而不是我来定义。不同的学生定义“一个好词一个好句”的标准是不同的, 这就是“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写作教学的实践深化了我对这一做法心理学、教育学内涵的认识。

现象二: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道, 是作文教学的康庄大道。但也要承认,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气质、个性甚至智能结构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接受存在明显差异, 导致学习同一篇文章或阅读同一本书, 两者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 写作能力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程度低的同学如大海捞针渺渺茫茫, 程度高的同学, 甚至能对某个标点心领神会。

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策略 篇10

一、写作随意化

1. 教师安排写作的随意化。

教师对作文写作要求的随意化, 不严格按照课本安排的写作题材训练。这可能与中考有关, 或者说与片面理解中考有关, 因为中考文体不限, 我们教学时就抛开教材, 专门练习那些和中考作文题目类型相近的去写, 专门练习最省事的写人记事类记叙文, 说明、议论走开。有些老师图省事, 向学生推荐大量中考优秀作文, 让学生去模仿。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也是脱离学生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的“邯郸学步”, 欲速则不达, 导致学生作文既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真情实感, 也没有丰富、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2. 学生的随意化。

学生对写作文的态度是:“编”或者“想”, 唯独没有“我”, 没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将自己读到的优秀作文的构思立意或语言风格“强拉”进自己的作文里。而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积累厚度、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于是, 就是机械的模仿。即使偶尔有超水平的“美文”, 或形式的创新, 老师也能感觉到是“别人”的影子。这是因为, 这些作文不是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和感悟。这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让学生的写作变成“闭门造车”, 成为一种文字游戏, 缺乏生活的气息和真实感人的一面。

二、写前指导不到位, 写作思路不畅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写作指导是浪费时间。认为写作是学生自己表达生活和情感的独立过程, 教师的写作指导无法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唤起, 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己心中的固有思路。其实, 写作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技术。学生对材料的选择缺乏深刻的认识, 只能依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素材, 难免限于肤浅, 甚至错位和主题不符, 因此, 教师的写前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从选材到立意, 从表达到题材要求, 都要指导到位。

三、作文批阅的形式单一, 缺乏学生的参与

批阅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 然而教师发现, 自己辛苦批改的结果, 换来的是学生的匆匆一瞥, 对教师圈出的错别字都懒得改, 更别说按要求修改作文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不能将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的标准, 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 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 让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提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并给出作文的修改建议。

四、作文教学的调整策略

1. 改变作文教学的随意化, 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

现在教材的编排都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有序地编排, 作文的题材和主题, 与单元的主题和课文的题材基本一致。这就实现了语文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能抛开教材, 另起炉灶, 导致写作和阅读教学的不一致。当然, 也不是说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 不能丝毫更改, 可以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 适当改变写作题目和要求, 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初中三年写作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写前指导要到位, 要发展性使用教材。

每个“写作实践”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采用平实、精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在这里就是既有理论的阐述, 又有写作方法的指导, 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明显。另一部分是多角度设计话题作文题目, 使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写作练习。这样的编排很不错, 老师如果再有针对性的指导, 那就是锦上添花了。现在, 以我对九年级第一单元的“发现并歌颂生活中的美”的写作指导的落实为例子来进行阐述。“发现并歌颂生活中的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太空洞, 题目太大。我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什么是美, 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 引导学生认识到美的内涵很丰富。只要你保持敏感的触觉都会发现其本身的美, 如果能够具有联想能力, 想到他们不同的品质, 那美的内涵就会更丰富。比如, 我们由仙人掌在沙漠中的恶劣生长环境和顽强的生命力, 想到那些身处社会底层, 虽生活清苦却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看到春天硕大的玉兰花在枝头绽放, 玉兰花的高贵华丽和玉兰树的灰暗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联想到为子女付出青春、美丽容颜的天下母亲, 也可以想到那些为了成功, 积蓄力量的人, 在机会到来的时候, 实现生命华美的绽放。我们司空见惯的“对不起”、“谢谢”, 甚至到网络用语惊现街头:“亲, 遵守交通规则哦!”都是语言美的进步, 如果能进一步发现其中体现出的社会和谐美, 写作素材就会更丰富。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 是人性美;亲人之间互相牵挂、依恋, 是亲情美;千百万的底层劳动人民的默默付出, 是奉献美;那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前辈, 是壮烈美。总之, 美无处不在, 它可以来自你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可以来自于你对各种媒体信息的整合, 还可以来自于阅读积累。这样就引导学生把握“美”的内涵, 了解我们这次作文选材的广泛性了。

3. 改变评价机制,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源泉 篇11

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几十年来,笔者经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语文是最好教的,只要是认识字的都能教语文。为什么在别的老师们心目中,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变得如此不堪?这到底是其他老师的误解还是语文老师自食其果?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给社会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就是如此糟糕?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且不谈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仅看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也确是大不如前。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确需要为此深思和反省。

一、语文教学的“傲慢”与“偏见”

纵观语文教学,诸如少(教研少,指导方法少,训练少)、慢(阅读速度慢,思维理解解题速度慢,阅读能力提高慢)、差(教材系统差,学生阅读习惯差,学生阅读基础差,比较阅读能力差,鉴赏评价能力差)、费(费时费力)等等现象仍然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中上演。少、慢、差、费简直成了对语文老师的总体评价的“定论”,又成了语文界久治不愈的“顽疾”和难以打破的“魔咒”。再加上社会上出现的“重理轻文”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老师、家长和学生,致使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处于一个尴尬境地。

如果语文教学仅仅是作为工具性,思想性,那么确实是只要认识字的人便能教好语文课。难怪很多人以为“语文课最好上”。可社会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远比这高得多。社会上尽管“重理轻文”,但一个语文都没学好的学生,他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必将受到滞碍。我们平时教学中就能看到许多学生,因为他语文没学好,文字分析能力也大打折扣。语文学不好影响其他学科,虽然不是绝对,但这样的例子却是比比皆是。所以,又有人认为“语文课最难上”。其实,好上与难上的分水岭就在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种“工具”,而是在掌握这个工具的同时,如何看待智力启迪与发展,是否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语文素质被认为仅仅是听说读写能力,孰不知诸如“察言观色(看)、审时度势(想)”,虽然不说不听没读没写但也是语文素质的表现。语文教学对于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

主持智育,支持德育,策应体育,支应艺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才是健全的语文教育观。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前提是学好语文。所以,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

尽管有的语文教师也确实意识到了在语文课上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考试大纲、考试题型的指挥棒在不停地挥舞,语文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考试,再加之有些语文老师自己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的局限,致使语文教学走进了人们轻视语文、学生厌弃语文、教师应付语文的恶性循环。

二、语文教师应是“滔滔不绝的清泉”

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语文能力是学习其它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那么,这样一门学科,你能说好教么?你能说教好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语文学得好,就得使学生不厌弃语文;要想学生不厌弃语文,你就得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这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坚实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

要想做好一个语文教师,必先加强自身修养。要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除了教师的引导外,重要的还需要语文老师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的同时,自己应该是一桶水。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给学生是一碗水的同时,自己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条涓涓的细流,甚至是汪洋大海。

自己有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上课旁征博引,博采众长,如能做到巧舌如簧,妙笔生花,何愁学生不喜欢语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何愁不能水到渠成呢?请问:这样的语文难道是每个只要认识字的人都能教的么?

三、让阅读和写作伴随语文教学

当然,笔者没想要让语文教师教学诗歌时,要求他(她)必先是一位诗人;没想要让语文教师教学散文时,要求他(她)必先是一位散文家;没想要让语文教师教学小说时,要求他(她)必先是一位小说作家。笔者只是想,当一个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教学怎样写好作文时,自己必能写出一篇能发表的“下水作文”!试想,一个写不出一篇能发表的“下水作文”的语文老师给学生大讲“如何搞好写作”,那能有自信力吗?更谈何他信力?因此,一名合格的出色的语文教师在业余时间尽量多读书,多练笔,多加强自身修养。

试问,如今的语文教师又有多少人能写出可发表的“下水作文”?打铁尚需自身硬,读书可以加强自身的修养,写作可以点亮自己的人生。一个能授课能为文的语文教师基本上可以得到社会、学生、同行的认可。可是这样的老师如今即使有,恐怕也如“天外来客”那般稀少了,难怪相当多的语文教师难以得到社会和学生甚至同行的承认。如此,学生不喜欢语文也理所当然了。

也许,这些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就是不能沉下心去做。作为教师,笔者更深知我们身上背负的压力,不仅仅有教学的压力,也有生活的压力。现实社会,外面诱惑太多,而两袖清风的我们虽然不能免俗,但为了我们的职业道德,也为了我们不成为俗人,我们能不能多读一点文学作品来加强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品质,点亮我们的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啊!

教学和写作 篇12

1.1 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亟待更新和改进

英语写作是体现高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窗口,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至今写作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主要原因是广大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意识较薄弱,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没有真正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思维、跨文化意识教学的有机结合没有完善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 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是值得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1.2 新课改前提下进行新的课堂英语写作教学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推行全面的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是一个必须重视起来的观念。但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培训, 未能有效地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广阔性、深度、发散力和创造力, 这是目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1.3 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方式

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还没有积极探讨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在英语语言运用中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缺乏适当的写作教学策略及科学、系统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学生的英语作文上交后, 教师评改的重点往往在英语词汇、基本语法与拼写等句子水平上的正误, 而往往忽略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散和培养。

2 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2.1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具备了良好的兴趣爱好, 任何知识都会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 高中英语写作也是如此。因此,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也必须使用兴趣诱导的方法。广大高中英语老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和激发, 帮助学生把兴趣渐渐转移到写作上面来。例如, 在观看完一部英文电影或电影的某一片段后, 老师可以就影片的情节, 引导学生用30个词左右概括影片的内容, 然后就影片的主题联系实际, 提出2-3个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 并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发表其看法, 从而让学生从对英语电影的喜爱过渡到对英语书写的热爱。

2.2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巩固基础, 打下英语写作的根基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并更地道地使用英语, 首先, 教师必须在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扩充句型的练习;其次,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句型。选取有代表性质的长句, 让学生好好分析解剖句子的句型, 努力让学生对于同一句意能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法。再者, 新教材中有很多“固定的语言练习方法”, 学习英语是需要一定的语感的训练。作为教师, 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型, 每天五到十个, 并配上例句, 然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充, 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3 要鼓励学生进行英语自由写作,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质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积累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周末布置写作任务, 写作的主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材。这样一来, 学生便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文学体裁的写作, 不要局限于记叙文的写作, 可以尝试说明文、议论文等。此外, 教师也要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作品。教师写给学生的评语要切实针对学生的作文, 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互评。

在评阅作文中, 教师应主要探讨学生文章立意的新颖之处、思想的深度、结构的清晰度以及表达是否准确和得体等。其中, 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参考性的文章, 并作为全班共享资源来共同学习。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2.4 要建立师生互评机制, 便于学生及时反馈写作信息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可以更好地唤醒其求知欲望。教师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教师可以指出学生作文之中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有改进的导向。同时, 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仅仅通过教师在字面上的评价仍很难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面对面地进行指导。

写作是最为综合的考验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它集合了词汇、句型以及语法的多重知识。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品, 就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训练。教师是学生最为直接的知识源头, 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是值得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英语,学生兴趣,教材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考与英语教学的协调统一[J].成功 (教育) , 2007 (9)

上一篇:投资区域下一篇: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