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共12篇)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1
引言
写作是语言综合技能的集中表现, 而英语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语学习者的书面语言交际能力。目前,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许多专家出版了大量的英文写作书籍。这些书籍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英文写作的精髓, 反而有为考试而写作的嫌疑,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通过大量的学生范文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思维完全是中式思维, 词汇的使用不分语境和场合, 尽管熟视了大量的句子结构,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笔者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写作教学融于精读课教学之中,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写作教学融于精读课教学就是在进行精读课教学的过程中, 在对课文的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语篇结构的分析的同时, 将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全方位地贯穿到精读课教学中, 使精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该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词汇教学, 提高学生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
词汇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词汇意义的讲解, 而是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搭配来真正掌握词汇的用法, 提高学生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
1. 词汇的搭配使用
在学生的写作中, 词汇的正确搭配使用是学生在使用词汇方面的弱点。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不少学生写出的英语只有中国人才能明白。如;In old China growing children was not easy.这个句子中的growing与children在一起是动词和名词的错误搭配使用。在汉语中我们说养家、养猪、养鸟、养花、养孩子 (生小孩) 、 (抚) 养孩子。所有的动词都用了同一个汉字“养”。而英语中与上述名词的搭配却需要不同的动词。support the family=养家、raise pig=养猪、keep pet birds=养鸟、growflowers=养花、give birth to a child=养孩子 (生小孩) 、bring up (rear) children= (抚) 养孩子。
2. 词汇的文化意义
语义有两种:一种是语言本身的意义, 另一种是语言的文化意义。词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基本上都是词汇的基本意义, 很少涉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因此, 在词汇讲解的过程中对词汇的文化意义的讲解尤其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而非照搬汉语的词语搭配;如:to work like a horse (干活如黄牛) ,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 (如热锅上的蚂蚁) ,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 as stupid as a goose (蠢得像猪) , wet like a drawn rat (湿如落汤鸡) 。人们常说的用英语进行思维, 实际上就是用英语文化进行思维。
3. 词汇使用的语境
精读课教学中, 对于词汇使用的语境要给予特别关注。英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 但这些同义词只是相对的, 不存在绝对的同义词。如:look, gaze, stare和glare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并不可以随便替换使用。
The students looked at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the grammar rules on it.学生们看着黑板, 读着上面的语法规则。 (一般的看)
When I turned around, I found my kind granny gazing at me with all smiles. (我转过身来, 发现和善的奶奶正满脸笑容地看着我。) (褒义的看, 表达内心的感情)
All of a sudden, the head master pulled a long face.The little children, scared, stared at him without knowing what to say. (突然, 校长拉长了脸。孩子们惶恐地看着他不知说什么好。) (恐惧不安的看)
The host’s eyes glared at the unusual treasure as if a hungry cat caught sight of big fish. (主人的眼睛紧盯着这不同寻常的珠宝, 就像一只饥饿的猫看见了大鱼。) (贪婪的看)
4. 词类的使用
汉语重形象思维, 语言中多用动词和形容词, 而英语重抽象思维, 语言中多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在精读教学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差异, 并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如: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eople in the world.Although they have equal degrees of health, wealth and the other comforts of life, one becomes a success, the other becomes a failure.
(世上有两种人。尽管他们的身体状况相同, 并有着相同的财富和其它的生活享受品, 但是一种人成功, 而另一种人却失败。)
再如:
This life style has found its growing popularity and acceptance among young people.
(这种生活方式越来越为年轻人所喜爱和接受。)
二、句子层面上
精读教学中, 英语句子的简单汉译并不能使学生提高句子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差异来理解句子的写作。汉语语法是隐性的,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即使不用衔接词来连接, 读者也可以通过句子隐含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其中的含义;而英语语法则是显性的, 句子之间的复杂概念需要使用固定的衔接词汇。如:
两代人成长于不同的时代, 对于周遍事物有着不同的喜好, 鲜有共同话题。
Because the two generations have grown up at different times, they have different likes and dislikes for the things that are surrounding them, and thus have little in common to talk about.
再如: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me to learn to speak English and to live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than it is to receive a certificate from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新视野大学英语》, Unit 4, Book 2)
此句子的讲解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It is important for sb.to do sth.是个句型, 而应该告诉他们汉语的写作多后中心, 而英语的写作多前中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it放在句首做形式主语的原因。
三、段落层面上
一篇好的文章是由若干个紧扣中心的段落组成的有机体。在对英语课文进行语篇分析时, 要引导学生注意段落主题的确定和段落的展开, 使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 同时将写作技巧和知识贯穿到段落分析中去。如:
The United States is definitely a telephone country.Almost everyoneusesthetelephonetoconductbusiness, tochatwithfriends, toshop, tomakeorbreaksocialappointments, toobtain allkindsof information.Telephones save the feet and endless amounts of time.This is due partly to the fact that telephone service is superb here, whereas postal service is less efficient. (《新视野大学英语》, Unit 1, Book 2)
第一句是主题句, 后面所跟句子都是用来解释和说明第一句。其中有不定式的并列使用, 有简单句, 同时还用到一个同位语从句。通过此段的分析与讲解, 给出另外一个主题句China is definitely a bicycle country.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如此训练对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的培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层面上
现在发行的英语教材中不乏优秀教材, 如:《新英语教程》、《21世纪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课文的选材内容丰富、语言地道, 是学生模仿写作的佳作。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他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一定的写作知识的介绍, 这大大地方便了外语课堂写作教学。通过对词汇、句子和段落层面的讲解, 学生对语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 对整篇课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 使学生从语篇角度高层次的理解作者在文章布局、潜词造句等方面的独具匠心, 体会英语写作的奥妙之处。
五、结语
将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精读教学结合在一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精读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用心去教, 也需要学生用心去学。只有教、学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当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正如清代的学者龚自珍在他的《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读书要吸取精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写文章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写作写出精彩,写出新颖!
但在多年的农村教学生涯当中,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感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去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
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5)另外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极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果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我们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吸收经典文学的精华,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吸取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正如“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小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4-02
有人曾对6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关于“写作能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各个年龄段都比较喜欢阅读,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而几乎没有一个“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喜欢阅读。
那些写作成绩得A、B的比得D、E的学生具有更好的日常读报习惯。
写作上的成功者经常阅读,一个暑假他们平均读了14本书。
“更多”“更经常”写作的人,家里拥有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书籍,喜欢写作的学生的家长小时候给他们读的书更多,家长自己读的书也较多。
“爱读的孩子”明显地表现出写作的流畅性和复杂性,更加自尊,较少焦虑,并且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提高。
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除了要多读,还要会读。要让学生会读,必须经过强化训练,那么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至关重要了。可是我们常常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教学相分离,作文教学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好好的写作方法指导,变成了枯燥的理论输灌,学生接受得勉强而无奈;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常常把一篇完整的作品分成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等方面,肢解了有血有肉的灵性的作品的整体。
教学大纲中说:“作文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正确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联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作文教学打好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呢?
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
1??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训练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情感和思维,然后,再扩充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并逐步提高。同时写作的一些理论方法要求也要在训练中融入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理论,并熟悉各种文体要求的写法。
2??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学,重视情感朗读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智慧评价鼓励学生朗读。当我们能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时,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将渐渐升华,内化成自己的文化修养。
3??注意品读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描写。我时常结合课文告诉学生,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上了《老王》一课后,我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我还告诉学生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蜡烛》中多处用了细节描写,我让学生体会那些词语,从中深切地感受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十分感人。我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是指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背影》中,作者4次写了“我”的流泪,从中表达我被父亲的爱感动和自责内疚。
4??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阅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学生在文本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课堂上我们提倡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讲实话、讲真话。
5??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介绍。让学生谈这篇文章为什么感人、为什么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
6??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我们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学习一篇课文,就要寻找一个仿写点。让学生用心去品味文章,然后具体仿写一段,往往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后,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介绍中国石拱桥,知道了文章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文章一开头就要先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特征,这时我便引导学生们模仿文中介绍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写我们的学校。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将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既省时省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
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写作训练还应该是不拘于时、不拘于地、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文体的一种训练,是学生随意地写,随时地交或改,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发挥,形式可以是随笔、日记、读后感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消除他们写作的畏惧心理。学生只要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写作文就不再是一道难题了。
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初探 篇4
一、高度重视阅读课教学, 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的交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 包含无尽, 后人读之, 随其性情浅深高下, 各有会心。”由此看来, 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平等自由对话上, 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 同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
阅读教学要重视理解的深刻。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 进而挖掘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可以说, 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 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叉点。而寻找的过程远比寻找的结果更有意义。因为, 这种交点有时可能找不到, 或者即使找到了, 也不可能使最后的结论成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完全可以因为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精彩的瞬间而永驻学生心中。
二、着力转化教师施教理念, 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 应清醒地认识到, 以前如死水一滩、活力不在的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能的强化、不尴不尬的“应试教育”境地, 使语文教学徘徊不前。面对新时期教育, 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在实际教学中, 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 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 做好课后拓展延伸, 增加学习容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将机遇和空间给予学生, 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三、努力激发学习兴趣,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课堂教学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的思维激发是一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适当的点拨和提示下,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性阅读中来,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 进而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 要求教师精心设置新课导语,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精准的导语将会点燃整个教学课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导语的设计之中。这样,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此时得到触动、感染和熏陶, 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探讨和研究性学习中, 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事半而功倍”。
2. 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 让学生明确“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航灯的指引下顺利远行, 志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掘玉”,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再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 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创新是在吃透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进行的问题设置, 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 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
3.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 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让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 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就如给学生“雪中送炭”,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进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 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 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四、重视读与写的结合, 以写促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而写作是运用、表达和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读与写的结合。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借鉴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体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阅读观, 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 认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 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通常, 学校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 即使对学生开放, 也是很有限度的, 有的只许学生阅览, 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 仅仅为摆设, 作为语文教师, 应尽可能地与学校联系, 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的力量, 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 推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书报和期刊等。
当然, 教与学都无定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 让我们以实施高效课堂为契机, 坚守课堂阵地, 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渐趋走向高效。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 首先要加强阅读教学, 促使师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对于语文教学, 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能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大量、广泛和快速的阅读, 将大量阅读、适当背诵与写作活用密切结合,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增强其学习的动机, 拓展学习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 使实际教学发扬中国语言教学优良传统,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异国文化习俗, 熟悉中外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天明.走进高效课堂:与高效课堂建设者对话.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2012.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5
采用将英语阅读跟英语写作相 结合的方式,可以从多方面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把握 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力。在实际学习中,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英文的理解力跟领悟力,写作则可以 从多方面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跟表达能力。因 此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阅读训练,才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英语教材,也可以作为初中 英语学生阅读、写作的素材。英语教师可以应用教材中相关 的阅读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从多方面来提升初中学 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1.加强情景教学模式,增强对新词汇的学习。在初中英 语中,首先需要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氛围当中。只有创 设一个趣味性强的情景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新课 标课文中,在“Never give up”一文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 趣,在讲到跟体育爱好相关的词汇时,可以用图片进行相关 展 示,例 如: I want to be a collector.There are many snow globes.首先只需要进行相关词汇的引入,之后再转接进入到 阅读课文中,“What is Lily’s hobby”简单的导入课程,就可以 让好学生认识相关的英语词汇,然后再深刻体会在阅读文章 中它的具体语境意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语境中该词 汇的深层次理解。使之成为自己英语写作所需要的素材。
2.在英于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英语教师在进 行相关的阅读训练之前,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阅读文本的标 题,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预测该文章中所讲的大 概意思。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不断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 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在该过程中,就会从多方 面来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相关细节的分 析,来不断验证自己的设想,进而起到锻炼自己思维的能力。例如“Who’s coming”一文中,首先英语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 右下角的插图,之后猜测该文章题目表达深层含义以及文章 的主旨大意。最后让学生经过深入阅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效的措施,在英语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教学。在经过相关的 阅读训练之后,需要学生对某一篇英语阅读篇章进行写作。写作的方式并非简单地限制于感想、感受、分析等,可以让学 生分析文章中主人公的角度,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此时的 所思所想以及相关表现。例如在初中课文“Go for it”中,就 可以通过插图的体育锻炼,判断出这是跟体育训练有关的文 章,因此就会设计到一些“love for sports”的话题。写作的训 练是基于前提的阅读理解,因此首先就要确保学生在经过系 统的阅读训练之后,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了新的阅 读领悟。再通过深入理解之后,进行相关的写作。例如在“Go for it”一文中,就可以提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om?”该种与阅读相关的写作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思 维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不断地提升思考能 力,进而培养独特的写作能力,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 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4.对阅读深入思考,对写作反复修改。写作是在阅读的 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因此只有不断地深入思考英语阅读材 料,文章不厌百会读,才能获得灵感,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 英语语感体验,不断培养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通常情况 下,第一次的写作只能是涵盖到基本的要点,表示出大意,因此就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在第二次修改中,才能不断完善已 有的作文结构,在第三次中,才可以进行遣词造句,使文章更 地道,更有水准。多次修改,才能保证英文写作的质量。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结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31-020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个主要内容。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学生“学海泛舟”的双桨,两者相互促进,两种能力缺一不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方面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为阅读而阅读。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可,完全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分离。同样,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为写作而写作。有的教师只是将题目丢给学生,笼统地讲一讲作文要求,简单说说写作方法,就让学生“独立”完成。稍好一点的教师也只是出示几篇例文,将题目稍稍分析一下。两者各行其道,不进行沟通,不注意结合,阅读与写作基本分离。更有甚者,为了备战考试,教师根据考试题型大做专题训练,将阅读能力的训练同写作能力的训练分裂开来,进行题海战术。对于写作,只在临考阶段作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结果呢,学生阅读水平不令人满意,写作水平也不高,花了大力气,收获却甚微。
2.学生方面
初中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认识的限制,他们普遍阅读量偏少,阅读面狭窄。对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材料不能准确、全面地加以分析、思考。因此,他们往往心中有情感、有想法,却不知如何将其体现出来,最终导致他们的写作低下。
这样就出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断层”,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断层”现象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提高,有悖于当前的新课改理念,更不要说实现素质教育。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策略
1.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性写作
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就不会有文章的诞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词语含义,积累词汇,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我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预习环节: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意义,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学环节:快速阅读梳理课文,用课文词语填空,小组交流。
作业环节:学完本文后肯定给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请写出本文的摘要或缩写。
这三个环节,能力运用涉及筛选、理解、巩固、运用,可以实现从课内词语到写作的紧密结合。
这样积累词汇进行迁移性写作适合所有文章。这种针对阅读目标的完成而设定的积累性写作的训练,它是其它读写方式的初始阶段,是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
2.阅读教学中进行模仿性写作
人类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可以说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句仿段练习,训练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仿句和仿段练习是建立在对句子和段落深刻的理解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抓住关键性词语,精辟、优美的句子、语段,揣摩其句式、情感、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掌握文章语言的同时情绪受到感召,激起感情波澜,触动写作的欲望。
宗璞《紫藤萝瀑布》这样描写紫藤萝的茂盛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些优美描写,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像……,……仿佛……”仿写一个句子。
学习冰心《谈生命》,根据“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写“不是……,不……;不是……,不……。”
写好之后,小组交流。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不少生动形象的句子。
修辞手法就象语言的魔法棒,使平淡变得形象生动、使抽象变得具体可感。文章中不乏这样的句子,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阅读教学中我进行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文中用一些连续动词和短句生动刻画了父亲车站买橘的场景,体现父亲对作者的爱。这段细节描写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动词和短句的运用、描写上进行理解阅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方法:用动词和短句描绘一个有关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的语段。
由于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有情可抒,许多语段感人至深。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立意、选材、构思文章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我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等这类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完成文章的构思。我这样设计写作练习:
以“成长”为话题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感触深刻的“痕迹”
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写作训练。我设计这样的作文:《沉醉在的世界里》《心灵的珍藏》《馨香永驻》《永不凋谢的花朵》等,让学生构思、立意、选材。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借鉴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技巧练习
“借鉴是人类发展自我的普遍方式。人要发展自己,就要善于广泛借鉴。”(王松泉)。写作借鉴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写作的优点对作品进行借鉴,选用适合自己写作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找到文章的一些信息,“写了什么”如知识,“怎么写的”如写作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如情感等,把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储存在脑海中,以便以后写作时提取。还要学习作者运用材料的方式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李森祥的《台阶》都在写自己的父亲,但在选材、写作手法、情感以及作者的思维方式却各有各的特色。《背影》抓住“背影”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表现父子情深,特别是“到铁道对面去买橘子”的特写镜头,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台阶》围绕“台阶”描写父亲造九级台阶的新屋过程。塑造了一位老实厚道、倔强、有自信、永不服输的老人,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背影》运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读来感人至深。《台阶》语言质朴,意蕴深长。通过对比分析,我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小事”进行个性的观察,用自己的视角,借鉴阅读中积累的写作方法,如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用对比,反衬、直接、间接等表现手法,来写写《我的父亲》。
文章内容的彰显离不开特定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也影响着内容的表现。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同样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叹,光未然用诗歌的形式(《黄河颂》),而李大钊用散文形式(《艰难的国运于雄健的国民》)。其实,教材在编写上也是这样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选用的文章却用了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环境保护”,选入的文章有议论性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科幻小说。通过对教材中文章的阅读,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储存和运用适合自己个性的写作形式。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性写作
阅读是别人的作品我们来赏析,写作则是自己的文章别人来品读。所以,要写出别人来品读的文章,就要在“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有在脑海中储存多种多样的丰富的词汇、结构形式写作方法,才能根据表达的需求进行创新写作。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这样设计写作训练:请你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请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度理解课文,进行创新性写作。
如《变色龙》学习后,我让学生续写:奥楚蔑洛夫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他会去做什么?发挥想象,请你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再如《杨修之死》教学,我这样设计:杨修可以不死吗?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当然,除了续写、想象,还可以采用补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性写作。
如在学了《斑羚飞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文章后,我设计这样的写作练习: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触动或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下来。
写作不仅在内容上创新,还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如何其芳的《秋天》、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将短诗改写成散文。学过高尔基的《海燕》这首散文,我指导学生将其改写成诗歌。学生通过形式的创新,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哺育作用,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多角度开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教材的作用也将发挥最大化作用。
总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有利于消除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断层现象,有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在写作练习中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给学生一个广阔天地,让学生尽情挥洒。
[ 参 考 文 献 ]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阅读教学论》王松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昇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衔接与英语写作教学 篇7
1 衔接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1.1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写作不足。
学生书面表达普遍存在着写作内容贫乏, 用汉语思维方式遣词造句, 语法错误多, 用词单一, 语义不连贯, 缺乏条理, 句与句、段与段缺乏衔接, 结构松散等问题。就写作中的衔接连贯而言, 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指称混乱, 前后不一致或缺少必要的指称, 导致文章前后衔接不上, 意义模糊。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经常随意交替使用, 不习惯用第三人称;英语某些词前缺少必需的形容词指代词, 经常误用“the”。 (2) 行文过于罗嗦, 不知道或错用替代和省略。例如: (原) Why do you want a new job when you’ve got such a good job already?中学生的作文中使用替代和省略手段很少, 即便有也经常用错, 主要表现在that, one, it, so等词的误用。 (3) 过多使用短句、简单句, 不擅长使用长句、复合句, 不知道使用恰当的连接词表达句子间的各种关系中文文章段落内的连贯更多是依靠语义, 依靠句子表达的事件的内在联系、内在逻辑, 来实现连贯的。而英文偏重语法和连接词等外显的衔接手段。学生习惯于用意思和重复来衔接, 而忽略了用语法手段, 特别是过渡词手段。 (4) 谴词造句方面搭配不当, 不会运用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衔接手段连贯全文与段落。由于对词义掌握不准确, 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为用词缺乏多样化, 反复重复使用某几个词, 不知道如何恰当地混合使用同义词、反义词等, 使文章呆板、乏味.
(2) 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
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 重语法和词汇, 轻写作教学。受考试制度的影响, 许多教师只注重语法与词汇的讲解而忽视写作训练。虽然中学生面临写作学习方面的许多困难, 但许多教师却认为, 写作学习是学生英语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水到渠成的事, 写作训练效果不大。即使进行写作教学, 也是采用传统的“结果教学法”, 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模式。批改也局限在语法错误上, 很难涉及到文章的语篇层次。 (2) 重句子翻译, 轻语篇衔接;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句子的翻译和句型的讲解而不是注重句与句的衔接和段落的连接。平时很少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对课文只要求中文意思的了解, 忽略了文章的篇章结构的分析, 没有把写作意识贯穿到阅读讲解课中。这样的做法也影响了学生, 学生也就只重视词汇、语法和句子翻译, 忽略了篇章结构的学习。衔接的概念及普遍应用。
1.2 衔接的概念及在写作中的应用
Halliday和Hasan (1976) 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 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Hal11day和Hasan (1976) 将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 后者包括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Hal11day和Hasan (1976) 认为, 照应所体现的是一种用代词等语法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它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也就是说, 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额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照应中的不同词项而分, 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用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和名称性所有格代词所表示的照应关系称为人称照应。如:
(1) Mary bought a new dress.
(la) She bought it yesterday.
(lb) Her husband thought it was nice for her.
(lc) 1don’t know it was hers.
在 (l) 中的a、b、c 3个句子中, She, her’和hers分别为人称代词、所属限定代词和名词性所属代词, 并且都与上文的Mary构成照应关系, 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词以及冠词等所表示的照应关系称为指示照应。在指示照中, 发话者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这主要由三类词来体现: (1) 选择性名词性指示词:this, that, these, those; (2) 定冠词the; (3) 指示性副词:here, there, now, then。比较照应是指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的关系。它是通过两个项目之间相同和相似关系而得到解释的照应, 使用比较事物异同的形容词 (same, similar, different, equal等) 或副词 (similarly, likewise, so, such, otherwise等) , 及其比较级 (better, more等) 所表示的照应关系。由于任何比较至少涉及两个实体或事态, 所以当语篇中出现表示比较的词语时, 读者便会在上下文中寻找与其构成比较关系的其他词语, 因此, 比较照应在语篇中具有承接上下文的作用。比较照应有别于一般语法中的句内比较级结构。如This room is bigger than that one.中的比较关系存在于小句结构内部, 因而不发挥语篇衔接的作用。只有当比较意义的词语与语篇上下文中的另一语言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参照或相互解释的关系时, 才能构成比较照应。照应具有衔接功能, 是因为在语篇的层面上照应成分预设了照应对象的存在, 照应成分本身的具体意义只有以照应对象为参照才能得到解释, 照应成分的出现使读者从语篇上下文中寻找并识别其照应对象。这种识别照应对象的过程贯穿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之中, 从而使语篇前后衔接。替代替代指的是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的某一成分。根据Hal11day和Hasan (1976) 的划分, 替代可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动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动词性替代词替代动词词组。如:do。小句性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来取代小句。替代是语言中为了避免重复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既可以出现在句子层面, 也可以出现在语篇层面。在句子层面上不但可以避免重复, 而且使句子紧凑。在语篇层面上, 替代可以建立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使语篇前后承接。
1.3 错误分析及教学反思
理论上说, 错误原因有多个层面。有心理语言的、社会语言的、认知的、个体差异的、中介语的等等。从语篇衔接的角度, 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是对语篇知识的缺乏。学生会注重文章的结构, 但是不了解如何建立连贯的结构。第二对衔接词的使用停留在表面理解。学生对衔接词的表面理解, 对作文套路的表面理解, 导致衔接词的误用和滥用。第三受母语的干扰、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不同缺乏了解, 不用顾及句子的主谓完整性, 产生大量串句错误, 造成句式结构的混乱而最终导致意义的混淆不清。另一方面过多使用句号, 没有句子结构意识, 没有注意形式完整性。第四判断写作水平的标准问题。传统英文教学过多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忽视学生真正创作能力, 忽视内容的创意、逻辑和连贯。另外, 在总体评价上过于简单, 教师一般给予印象评分, 对学生缺乏整个创作中的过程指导。内容表现为罗列和堆砌, 但是内容松散, 缺乏逻辑性和统一性。
对语篇衔接的意识缺乏、知识缺乏是造成语篇误用或缺失的主要原因, 这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启示: (1) 必须加强写作文化的比较和意识教育。写作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导致写作错误的深层次原因总的来讲, 英文的写作文化表现为直接, 中文的写作文化表现为迂回曲折。 (2) 写作既是结果, 更是过程。写作的过程是个互动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写作各个阶段提供指导和帮助, 以此引发学生创造性内容, 学习逻辑的表达, 培养连贯的意识。 (3) 强调语篇连贯和内容的创新, 减少以语法为中心的写作。培养学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写作, 培养整体宏观意识。 (4) 改变评价标准。传统作文评价标准必须改变, 描述语法正确与否也许比较方便但是过分强调语法错误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不能提高水平。相反教师可以试着忽略一些语法错误, 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连贯能力。 (5) 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操练。学生的写作时间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大部分学生写作都是为了考试或者作业, 极其被动, 写作内容缺乏真实性和交际性, 造成写作的乏味和枯燥。写作水平的提高赖以长期的操作, 思想的成熟它不是技巧的发挥、模式的套用。
2 结语
如何把语言学理论、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学当中是个复杂的话题。一方面要深刻理解语言理论的本质、发现其现实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又必须深刻了解语言教学的操作性、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师生要充分理解语篇连贯、衔接手段的理论依据, 以此深刻研究教学运用手段、发现学生问题。文章从语篇的角度探讨了写作中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篇错误的表现和规律, 部分地提出解决对策, 希望能在教学上抛砖引玉、启发思考。
摘要: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但是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语法基础知识和词汇的讲解, 缺乏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 学生的英语写作问题很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在写作中受汉语习惯影响而忽略了语篇衔接在写作中的作用, 导致英语作文水平很难提高。本论文旨在讨论衔接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衔接,应用,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贺学贵.语篇衔接连贯理论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
[3]张瑜芸.语篇衔接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双语学习, 2007 (4) .
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篇8
在导写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呵护童真, 激发童趣, 释放童语, 解放童心。用不着去学大人腔, 说老头话, 让习作者的创新思维, 在无忧无虑的生态环境中萌发、成长, 让他们的灵感在自由奔放的激情中产生火花。把他们引向一条自主地学习, 科学地思维, 健康地成长的道路上来, 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进而培养出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一代新人。沿着这条路, 学生不仅在学习作文, 也在学习做人, 最终走向一条成人、成才、成功之路。
批改和讲评可以是教师的行为, 也可以是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 进行自我修改, 自评出你认为败笔的地方, 评出自己得意的地方。我在教学中还鼓励学生自愿邀请两三位同学进行点评, 要求至少找出两条优点, 并指出不足之处。一篇习作请几位同学进行点评, 使习作者对自己的习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使习作不再是孤独的无病呻吟的痛苦经历, 而是促进学生学会表达, 学会欣赏, 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自己修改, 请他人修改, 老师再修改。修改文章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反复修改既是对文稿的负责, 也是对作者本人负责, 更是对读者负责。文不在长, 经过自己修改或他人的批改, 变得文通字顺了, 文章才算是写成了。对于语文基础较差, 写作困难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例如:他们在描写动作时用了“嗖地穿过去”, 描写时间时用了“瞬间”这样的词, 要及时鼓励:“你的用词很准确”等等。对于优秀学生的文章要用波浪线划出优美的句子, 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可以写这样一句评语:“现在你是一个小作家, 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作家!”最后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评价观, 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学生, 让他们从教师赞赏的话语中得到满足。每次上习作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大声朗读,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激发他们下次写作的欲望。
写作还应注意平时的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广泛, 可以写听到、看到、想到, 总之喜、怒、哀、乐都可以写, 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如一年级学完拼音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每天用拼音写一句话;二年级认识了一些字之后写出自己想说的一段话;到三、四年级就可以每天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一篇文章。到五、六年级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出发“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独特感受, 让他们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每次我们要评出优秀的日记, 利用课前3分钟, 读出自己的作品、感受自己的成功之作,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积累很多的生活素材。
最后值得提倡的是即兴写作, 一些偶发事件, 小插曲, 学生特别感兴趣有健康意义的特殊事件, 会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 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 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引起他们的“心血来潮”想“一写为快”, 这时经老师稍微点拨便成文章。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交通规则问卷调查, 其中有一项是:“当你走到红绿灯下时, 红灯亮了, 你会怎么办:1.立即停下来。2.看左右无人迅速跑过去。”当我收完问卷发现同学们还在议论纷纷:“我会等绿灯亮了再过去”“死脑筋, 左右没有人还不赶快过去, 傻帽!”听着他们的肺腑之言, 我看了一下表, 还有18分钟下课。于是趁势利导, 让他们以交通为主线, 写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到的。话音刚落, 好多孩子已拿起了笔, 开始了自己的小小创作。
十多分钟后, 一位同学送上了他的作文:妈妈, 今天要对你说路上开电摩慢些, 要红灯停绿灯行。一向懒惰的我,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三顾茅庐”我才慢腾腾地起床。起床后, 一看时间7:40草草吃几口饭, 便催促妈妈送我上学, 这时妈妈还说多吃一点, 我便大声叫嚷:“8:00之前到校, 都迟到了。”从我家到学校骑电摩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还要十多分钟。一路上我几番催促妈妈开快些, 就这样妈妈在人群中穿梭, 经过红绿灯时更是见缝插针。不光我们这样, 好多人都急于送孩子上学根本不去理会红绿灯。这样红绿灯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红绿灯下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我真有些后怕。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以后起早些, 路上不再催促妈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请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吧!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9
一、英语写作高效教学的实践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信心,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最基本的是学生的信心!以学生为主体,我们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写作训练中需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发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进行表扬。
评价学生的写作放在发现学生的词、段、文的亮点。评价、欣赏是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如:把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大家参阅;朗读学生范文给全体同学听;把学生作文本中好句子抄到黑板上并注出此句出自何人之手,然后大家一道来欣赏。这样学生们因作品被别人欣赏、赞美,内心会充满了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到乐于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提高信心,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2.高效课堂之旧知识的循环复习:注重单词、词组的积累。复习,是旧知识的循环和再现。要以旧引新、新旧结合。我们将写作化“整”为“散”。写作训练由“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来复习。
我们将考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表与常见短语贯穿到写作训练中。每天默写相关话题的单词15个、短语单词5个,要求学生连成小句群,构成段落。坚持要2个学生上黑板操练,限时完成当场评讲,了解多数学生常犯的错误,并在一段时间内针对某个错误进行更正训练,也要表扬学生写的佳句。运用长期的积累,从提高词汇量的增加以及写句子、段落的能力。
3.写作复习与课文话题复习的高效结合。为了契合广州中考听说考试要求,第一轮复习是将课文内容归类为话题进行复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话题进行篇章写作训练。
重点的话题包括:Introduce XX、How to keep healthy?、my favorite…(我喜欢的…)eg:subject,teacher,sport,day,festival…(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How to relax yourself?等等。
如,Introduce XX(介绍某人)这个话题是学生最熟悉的话题之一。
训练步骤是:
(1)先让学生们在3分钟内运用思维导图构思出文章结构。
(2)再让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章,在15分钟写作。
(3)运用多媒体呈现2篇学生作品,一起点评。先找出好词好句,点出中心句,连词等,分析篇章结构,再稍微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
(4)让学生根据得分点相互评分,写出优点及要订正的句子和语法。
(5)学生自行订正后,又进行扩句、添句等方式重写一遍作文。
写作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单词—句子—写作—修订—重写”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包括遣词造句、文章结构构思,第三人称单数谓语的变化,动词一般过去时的拼写及运用等。
4.重视学生写作的反馈,加强自改、互改的高效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次批改学生作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留意学生常犯的错误,分类记好,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及时纠正。可将错误典型投影出来,集体评讲改正,加强学生印象。
一次修改就是一次进步。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多检查两次,注意遣词造句和时态、单词形式等。教师亦安排让学生有固定的搭档,实行2人互评互改,加深印象。对个别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实施面批。
养成自改、互改习惯,这既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写作考试高分技巧点拨
1.认真审题。《中考考试说明》指出,书面表达要切中题意。因此,写作的第一关键是要花2-3分钟认真审作文的写作内容及要求。划出题目要求的内容、信息点。根据信息点确定写作主体时态,文体等。如2016年广州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写篇日记记录五四青年节那天,各级学生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写作要求中已给出时间、地点、内容。分值分布中内容占6分:要求完整,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且必须添加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这里占1分。
2.组织材料,围绕中心,拟定提纲。要求学生迅速根据话题及写作要求,组织材料。文章结构通常用“总-分-总”结构。组织材料的方法中,我们多使用的是:思维导图法,五个“w”法。
(1)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可以直观,全面的组织写作材料。如:针对某年模拟考作文:广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将广州变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们可以从文明礼仪和环保这两个大方面入手。如环保:
(2)运用五个“W”法。中考写作话题多与学生经验有关,如果是讲述一件事,可用五个“W”法。“when”,“where”,“who”,“what”,“how”,再扩写内容和句子,运用从句和高级词汇。
3.语言通顺表达准确。写作过程熟练运用各句型,适当添加从句和名言。注意检查时态与单词的形式。为使文章连贯、流畅,学生在句子间加入连词。如:
并列连词:and,but,however…
顺序连词:first,second,next,finally,at last…
总结性的连词:in a word,in general,in all,generally speaking…
打完草稿后,学生一定要检查时态、动名词的形式,文章的顺畅性等,再工整得抄到试卷中。
写作训练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化“整”为“散”,步步铺设台阶,构建成一个个教学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要使学生在课堂里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最大限度的进步。教学实践的效果明显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对照以往学生同期的写作情况,学生在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注重课堂写作复习的高效性,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摘要:英语写作是初中生所具备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在中考中占有较大分值,同时也容易丢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初中英语教学,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的写作,句子单一或者是汉语式写作等。在初三一年的总复习中,如何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高效的英语写作训练,使学生能有较大幅度的写作水平提高,是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高效教学实践,话题写作,写作考试技巧
参考文献
[1]叶春彬.“导学、合作、展示”模式应用于写作教学的尝试[J].英语教师.2016(06).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 篇10
我校作为以工程类学科为主的实用型本科院校, 开设应用写作课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 有的进入公司从事文秘工作, 有的进入财税部门工作, 但更多的是从事诸如建筑工程、市场营销、电子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操作等技能性较强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与日常的应用文写作密不可分。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我校的应用写作课程开设较晚,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拥有这种实用性写作能力, 配合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 我从学校、教材、教师、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希望加强和改进应用写作教学, 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重视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写作》1981年第5期《作文要道》一文中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老的这句话, 在当时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那以后, 应用写作就成了各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公务员制度的逐渐实施, 新的应用文种不断增加, 学习和运用应用文的热潮在国内掀起,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和研究在不断升温, 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目前, 应用写作课是许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但许多院校对其一直不够重视, 把它当作普通的基础课来对待, 没有重视它的特殊性, 即没有把它当作一门技能来认识, 在各课程中处于弱势, 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 一般只有30—36课时, 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除文科类院校普遍开设这门课之外, 理工科院校常常忽视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
二、选编更为科学的教材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课程教材建设是关键。目前有关应用写作的教材很多, 但良莠不齐,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 现有的应用写作教材体例基本遵循“基础理论”和“文体写作”两大块。而在文体写作一块, 有基本依照先文体知识介绍, 再例文阅读, 最后习作训练。这是一种重理论轻感知的体例, 有悖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其次, 从教材的模块来看, 一般开篇就是行政公文写作, 接下来是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的写作, 这些文体, 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程式, 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来填充文章内容, 这对于没有任何职务、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讲, 无从下笔, 更不用说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了。最后, 由于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的特殊性, 适合的优秀教材比较缺乏, 普通院校的教材往往针对性不强, 而且内容老化, 例文陈旧, 时效性不强, 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写作教学的需要。
要解决教材不适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 在现有的众多应用写作教材中, 选择文种丰富、体例完善的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的模块包括行政公文、公关文书、事务文书、法律文书、财经文书、会议文书、科研文书、申论八块, 体例包括文种概述、 (各部分) 写作要点、模式应用、实例示范、指点迷津、练习案例、知识链接。这部教材文种全面, 内容丰富而不繁杂。
我们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生活储备不能符合应用写作的要求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行政公文”这一部分适合中文类的本科学生, 而对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部分对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 因为他们很少能到国家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而几乎所有的教材这一部分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我们对文种进行了选择, 对行政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知”重点学习, 删除其他的如“命令”、“决定”等一些应用较少的文种。
教材的选用要注意更新, 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 新政策的出台, 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文种,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体现对市场的跟进性。如“申论”, 它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门基本科目, 就应该收进教材。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 我们还补充进了一些和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种, 如借条、收条、各类启事、申请书等常用的条据和文种。我发现, 学习这部分很有必要, 因为许多学生不会写请假条, 大多数学生不会写借条, 不是格式有误, 就是措辞不当, 有时意思还表达不清楚,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全写对汉字的大写数字。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日常应用文应该补充进教材。
以上是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组织教师动手编写符合专业和课程需要的校本教材, 并辅以配套例文。
三、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与普通写作一样, 应用写作教学师资欠缺。大多数高校讲授应用写作的教师多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担任, 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应用写作的实际训练, 他们更熟悉的是文学领域或语言领域。
应用写作教学的应用性, 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同时又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既能动口又能动手, 最好是“双师型”教师。要达到“双师型”的标准, 专业教师可到学院的行政机关兼职从事机关文字的写作工作, 从实际出发, 中短期结合, 这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 就会变成既能讲又能写的“双师型”教师。
但“术业有专攻”, 人的兴趣、精力、时间等是有限的。高校里优秀的应用写作专业教师匮乏的现实还会继续。我们可以尝试“人力资源共享”的方法, 请企业里有着丰富文书写作经历的行家里手兼任应用写作教师, 或者定期请他们给学生开设一些讲座, 来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
另外, 专职应用写作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不可否认, 大多数教师是胜任工作的。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不及时“开源”, 我们的知识之“库”就会枯竭, 抱着一本教材, “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所以, 教师要有时代紧迫感, 开阔视野, 加深对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 但目前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 有时甚至照本宣科, 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目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应用写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着眼于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 因此除了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之外, 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缺少实践环节的应用写作教学是“纸上谈兵”, 教师要发挥课堂主导的作用, 理论不可讲得过多, 点到即可, 相对于整堂课来讲, 理论的讲授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前文分析了教材的缺陷, 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 应根据教学大纲, 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制订出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这个“序”, 首先应该是由易到难的顺序, 先讲授日常应用文, 如请假条、借条、收条、留言条等, 接着讲授书信、申请书等, 慢慢进入到事务文书, 如调查报告、规章制度等一些较难写作的文种。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信心会得以树立。应用写作最忌一开始就学习行政公文。其次, “序”还有由感性到理性的意思。如果像大多数教材先讲理论知识, 再进行范文学习,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空洞、枯燥、乏味,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例文赏析提到每一文种的开头来学习, 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种教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走出课堂, 实训演练。
应用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会写现实中实用的文书,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技能的获得不能完全理论说教, 或多媒体模拟。最为直接的, 应是依赖实训场所, 即通过实训演练来获得技能。一方面, 学校本身可作为学生实训的场所。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机会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如学校召开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等, 为这些活动写通知、开幕词、闭幕词, 撰写活动计划等;大学社团选拔学生干部, 可动员学生针对某一职位, 写竞聘词;班级开展主题班会, 让学生负责完成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等;利用学校的日常资源, 搜集各种海报、寻物 (招领) 启事、通知、通报等, 加以修改和评价。即把校园生活融入到学习之中, 在实训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另一方面, 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将社会作为实训的场所。比如可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 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汇总学生作品, 进行分析评价;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 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 让学生体验企业生活, 完成企业运转过程中应用文书的写作。
以上三种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其它还有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现场写作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都切实可行, 已普遍被有识之士认同, 前贤论述备至, 在此不再赘述。
五、改革评判办法, 采用综合的考核方式
目前, 学生的作业基本为文体写作训练, 如模拟场景、案例写作等, 学生的作业即为作品, 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常常采用教师逐篇评改、集中讲评的方式。这种评判办法虽然能解决写作中的共性问题, 但忽略了写作行为的个体性, 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办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以更好地促进写作训练的进行, 巩固写作训练的成果。
除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常规方式外, 还可采用面批的评改方式。教师提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使学生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从工作量考虑, 每次训练可面批部分习作。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较彼此习作的优劣, 查漏补缺, 增强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式上, 采取“两个结合、两个为主”的教学考核模式, 即平时和期末相结合, 以期末成绩为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以课内表现为主。配合学校的相关要求, 在考核方面采用两大块: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 课堂讨论及表现, 完成作业的质和量, 参加各类相关比赛, 以及作品的发表、获奖等。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 每学期开始即向学生宣布此项规定, 以开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练笔环境。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两大块, 侧重后者,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错例分析、要素操作、简答、写作题。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的70%。
应用写作教学借鉴了写作教学同行和其他学科有益的经验, 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总之, 只有构建新的应用写作教学体系, 加大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力度, 突出实践性特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实现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应用写作教学不仅注重理论性, 而且注重实践性。本文从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出发, 分别从学校、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伍海霞.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几点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孙连杰.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1) .
[3]王证之.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2) .
细节描写与写作教学 篇11
1.肖像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主要出现在记人的散文或小说中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小说《孔乙己》对孔乙己进行描述时,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语言细节描写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式,对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语言细节描写一方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很好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能迅速鲜明起来。
例如《荷花淀》中几个女人想去看丈夫时候的对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语言平常,但把女人欲去还羞的心态表现得很真实很自然。
3.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是描写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丰富情节的重要手段。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廷刺秦王”这一部分中连用奉、把、持、逐、提等一系列的动词,将行刺秦王的惊险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得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具体描述,展现人物性格。如《阿Q正传)中写到阿Q喝了一点酒,便飘飘然起来,回到土谷祠,开始了他的“革命”:杀人、搬东西、拿钱、娶妻子……其中想到娶妻子:“……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在这里阿Q此时的心理细节描写就凸显出了人物的性格。
5.环境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是对特定的时空背景的描写。自然环境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和自然现象描写。主要起为行文提供相关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等作用。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雪的描写,林冲去草料场的路上,写风起雪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三处直接对雪的细节描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心理上越来越紧张,作者极尽回环交错、扣人心弦之能事,实现了对人物性格的真实可信而又十分完美的塑造。
细节描写有以下几个文学功能。
1.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中的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和肖像细节描写正是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绘。《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槌一怒骂将一个封建专制的家长形象瞬间凸显出来。所以在写作中我们应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创设环境氛围。写作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能勾画出深邃的意境,激发读者想象,给人以美的熏陶。细节描写中的环境细节描写,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的描写,有时这些所写景物的选择或是作者为了渲染某种气氛,或者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投射,这些所选景物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就成了意象,这一系列优美的意象就是构成文章深邃意境的重要组成元素。郁达夫《故都的秋》对牵牛花、槐树等的景物进行细节描写,形成了深邃优美的意境。
3.推进情节发展。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但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起到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丰富故事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对情节推动作用最为典型。“那雪正下得紧”这一处环境细节描写历来为读者赞赏。正因为雪下得大,所以林冲才会去买酒驱寒,躲在破庙后面听到了陆虞侯他们几个的谈话,得知阴谋,才会愤起反抗杀了仇敌,上梁山落草。
4.深化文章主题。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相关环境的描写也可以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祝福》中三次细节描写,通过对祥林嫂的脸颊、眼睛进行了重点的刻画,将其外貌变化展现给读者,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每况愈下的不幸的人生遭际,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封建社会吃人的宗教制度。
下面谈谈细节描写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仿写细节。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尤其是写作的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具备着丰富的细节描写的素材,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模仿写作的范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鉴赏,从细节描写的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作者就对其语言、神态和平常事迹进行了细节描写,使得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立即就丰满起来了。在教学中分析完这一部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记人的小文章,要求运用课文这部分所采用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写作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其他人所没注意到的是大多数优秀作家的共同特征。运用细节描写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和进行创作。文学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一样,都得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对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时,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具备观察的意识。
《囚绿记》一文的作者陆蠡所写的景物是很常见的常春藤,我想旅馆中的那个房间肯定在作者之前也有过不少的住客,但是只有陆蠡对他放了注意力并因此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得益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把握细节,以小见大。
以小写大,就是指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质。细节描写所写都是极小的事物,但是从小处着笔更容易写出优秀作品来。
《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抓住祥林嫂三次肖像细节描写中外貌的变化来展现她的生存境况的变化,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每况愈下的不幸的人生遭际,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封建社会吃人的宗教制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取课文的细节描写都是较为成功的范例。这些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内涵以及表现某种主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写作教学与生活联姻 篇12
怎样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他对他的学生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 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 你们只要在屋子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 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会发出声音并能相互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 但已经能够用磁带录下来了。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听到蚂蚁怎样讲话。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这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许多谜。跨出第一步吧……睁开双眼, 注意观察, 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种一粒豆, 到野外去观鸟, 养一缸鱼, 看日出日落, 留心听行人的脚步, 做这些事既不需要大投资, 也不需要什么理论背景, 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就能做好。
怎样才能使学生每次的作文练习成为他们的心灵需要, 诱发他们的写作冲动, 使他们乐意写, 有东西写呢?其实做法很多, 现在我谈谈我的做法。
1. 情境作文。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闭目沉思, 心驰神往, 眼前似有动人的画面闪过, 脑中仿佛有一幕幕的往事叠现, 抓住情境诉诸笔端, 作文就成了一种快意的宣泄。
上课伊始, 我放了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优美乐曲, 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 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段。
片段1:晨光中的太阳张开了笑脸, 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尽情地一展美丽的歌喉, 旁边的小溪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藤本植物也不甘示弱一丛丛爬上树梢, 好一个迷人的早晨!
片段2:一个春天的早晨, 我来到葱绿的树林里, 小鸟在欢快地唱歌, 小河奏着动听的乐曲, 小花在微风中舞蹈, 我仿佛走进了美丽无比的画卷。
片段3:在一个夏天的早上, 我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 草丛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阳光, 耳畔响起鸟儿悦耳的歌声, 还有哗哗的流水声, 真是美妙极了!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听后想象, 再现生活。每个学生都调用自己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 用心灵去构筑多姿多彩的画卷, 从而燃起写作欲火, 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片段。
2. 课文激发。
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思维实际联系起来, 据此设计作文。欣赏了《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我让学生听歌曲《天堂》, 听完后, 用文字进行描述一番;学习完诗歌《雨巷》, 我让学生听歌曲《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听完后, 我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 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以及她那哀怨凄美动人的故事。同学们大多都动了感情, 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3. 材料激发。
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影视片段、书籍章节、报刊选段等, 指导学生写日记、说童趣、谈感受, 以及看图作文、缩写、改写、续写等。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冲出亚马逊》, 进行记台词比赛、写作观后感。让作家的思想情感与美学追求, 以及改编者的艺术趣味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学生的心田。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不仅可以从广告词、店名、商标名去品味和揣摩语言的优劣, 还可以从俗语、古训、警句中挖掘语言新的涵义, 标语广告的精练得体, 歌词的隽永流畅。
4. 文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要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
“现场写生”、“分析评论”、“编辑杂志”、“家长参与”、“办黑板报”、“写宣传报道”、“抄写格言”、“成语接力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 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锻炼实际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10-19
视觉思维与写作教学07-01
诗歌教学与写作训练09-13
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09-13
作文教学与写作过程09-20
作文教学与评语写作11-19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10-26
语篇教学与英语写作05-22
写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1-15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