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2024-10-26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共12篇)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1

如果从马斯洛的需求说来分析写作的动机,也许写作含了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把写作作为生活需求的一部分。甚至有专家认为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写作实际上包含着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经验。有研究者指出,写作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为生命的,一种是为生存的。为生命的写作更多是一种自主自由,而为生存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指令性,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目标和要求需要的写作。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所言:“很多老师混淆了两种概念,将作家的自由写作与学生的考场指令性写作混为一谈,这是欠妥当的。”当然大多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为生存的指令性的写作,甚至将之窄化为以应试为唯一指向。我以为无论是为生命的写作还是为生存的写作, 无论是自由写作还是指令性写作,都是学生写作素养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写作教学窄化或异化为单一的“应试技能”的训练,显然是违背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的。立足于生活,在自由作文中积累经验和素材,在指令作文中训练技巧和方法,将二种写作相结合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硬道理。

一、自由养兴趣,丰富写作源

“ 要解放孩 子的头脑 、 双手 、 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自由中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写作教学也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内延是相一致的。 特级教师徐思源老师曾说过:“写作是思想的锤炼、情感的体验、语言的历练。”其实这也正是自由写作的魅力和训练目的。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并创作自己班级的班歌、班诗、班级小报、教室班各类园地等班级文化。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共同创 造了一首 藏头诗作 为班诗 , “闪动华夏天山雪/耀耀光华/九州千骏更相跃/班友争衡/青青子衿德艺馨/ 春华秋实/飞鸿频至 捷报传 /扬名四海!”取每句的第一字便是:闪耀九班,青春飞扬!

在学生接触影视文学的过程中, 我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自由鉴赏,自我探究,引导其选取一个独特个性的角度写写影评。例如有学生在观看 《巴黎圣母院》 影片后,鉴赏写作的角度是从埃斯梅拉达身边的小羊佳丽的双眼来观世界为写作的切入视角。从影片 《城南旧事》 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如何使用主人公英子“有限视角”写作叙事方法的独特魅力。课前五分钟就一个热门时事做个个性化的点评。有时我会筛选一些充满创意和思考的公益广告或商业广告,让学生书写策划或修改创意。 甚至会截取一段电视节目“非诚勿扰” 人物对白,隐去其中一部分,明确人物身份,要求学生揣摩或添加剩余对白。丰富学生的视野、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慢慢的学生开始在班级博客里、周记中书写自己的思想,锤炼自己的语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这些由教师或自我构建自由写作中逐渐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和写作需求,同时也为指令性的写作创造了写作之源。

二、生活化写作,创造契机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也让我们在高中生的自由写作教学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因此我们还可以从校园文化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捕捉或创造学生写作的最佳契机。

例如:当我发现班级里的一面墙壁上被学生贴上了两张地图,上面是世界地图,下面是中国地图,我便问:“谁贴的?”学生笑答:“地理老师。”我又说:“可我是班主任更是语文老师啊,你们为啥不在旁边写点文字呢?”学生共同努力,最后他们在世界与中国地图旁写下了“胸怀世界,勿忘家国”八个大字。

平时自我介绍时,我总喜欢告诉别人,我姓高,高山流水的高、军令如山的军,因为在我生日的时候,正值学生尝试对联写作,在本人的引导下,本班学生们在黑板上为我书写了一副别有趣味的藏头式的对联:高山流水,三年义不老;军令如山,百日谢恩师。

三、语文课堂,心思飞扬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寻找写作的园地。在 《项链》 《最后的长春藤叶》 教学中我试着引入了一些经典的短篇小说如 《德军剩下的东西》 《世界末日》 等作品,隐去结尾或重要环节让同学补写,感受波澜, 挑战经典。

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在苏教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教学中,探索文章主题时曾设问:想想喝水后的伽西莫多面对爱斯梅拉达会说些什么。这首法语歌是音乐剧 《钟楼怪人》 中伽西莫多唱给爱斯梅拉达听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们也许听不懂法语,但一定听得懂这深情的旋律,请您写几句歌词。老师播放背景乐曲,学生写歌词。 (5—10分钟)

精彩案例如下:

1、当我的世界一点一点黯淡/当我的神情一点一点僵硬/当我的眼角不再湿润/当我的唇齿不再让人理解/ 那天,我看到了光/不再刺眼,不再炎热,从你的眼中/温暖身处的每一个角落 /那天我感受 到了雨 /不再冰冷,不再疼痛,从你的手中/滋润我早已干裂的心田/我如梦清醒,看到了混沌初开的阳光/我泪如雨下,只为几十年来为品尝到甘甜/我愿将我的生命给你,因为你打开我的灵魂/ 我愿将我的心灵给你,因为你让我看到了我应有的本性。 (高一 (9) 班马世麟 (回族))

2、你/在缥缈的云里,舞姿优美动人/我,深居在教堂里,钟声伴我一生/相信上帝会见证我对你的情意/ 爱不存在距离/请不要,不要望见我这丑陋的脸庞/它会让你的心从云层甩到地上/一定,一定要相信,我在为你祝福/永远为你祈祷/当上帝不再偏爱你,我也同样心伤/生死离别, 我无法忍受,虽然我依旧丑陋/但我不能由这罪恶的命运摆布/当我的泪全部涌 出——为你 /请让我抱 着你 , 这样紧紧地抱着你/即使化为灰烬, 我也与你融为一体。 (高一 (10) 班王富春 (藏族))

四、三令五申明目标,全面平衡巧训练

规范指令性写作,应该从点滴入手,抓得实一些、细一些。例如向学生明确最新高考大纲及评分细则和批改习惯,开展系统的当堂作文的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加强文体意识,先写纯净的记叙文、议论文再学写散文、杂文,加强规范书写。

关于文体的选择 ,我们可能一直有疑惑。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曾力挺记叙文。何教授认为中学生写议论文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缺少的。学生容易按照常规思路,挤在一起讲 “ 公理 ” “ 常理 ” “ 大道理”,很难越过中档线。然而现实写作中,记叙文的创造道路也并不一帆风顺的。单一化的情节、几乎同一层面的情感体悟、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粗糙的笔法和浅层的思考角度,这一切都使记叙文也极容易撞车。现实中高速集中阅卷使用记叙文打天下的悲剧时常发生 。因此本人认为学生写作最好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最适合作文题目的文体。

首先要考虑自己有没有相关的材料。记叙文———要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议论文———要有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散文———要有情感积累,小说———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我认为当前考试作文常见的误区:文体不清,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的肚皮的四不像文章,或为信马由缰、跳蚤式思维的意识流文章,胡编乱造的无中生有的虚假文章,结构混乱、层面单一的材料堆积文章。有的记叙文既不见“人”又不见“事”。作为记叙文首先应 向学生强 调三个基 本要求 : (1) 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2) 必须有一两个人物形象。 (3) 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压缩到最小篇幅甚至不发议论。议论文应加强结构和思路训练。如何写好散文, 则是高中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谈到散文的训练目标,袁卫星老师的 《散文的三重境界》 中认为,散文意境有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笔者认为如果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议论散文是以论理为主的夹叙夹议的散文, 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它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中此类文章比例较大 。它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当然写好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则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从长远的写作角度来看,三种类型应平衡发展,不可偏废。考场之中,适合题目及自己的储备才是最好的。

可见,应对高考的作文训练既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追求实效,又不可太过功利,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立足于生活,在自由中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经验,丰富写作教学,同时在指令作文中训练技巧,更好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处理好两者的共生关系,将二种写作有机结合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硬道理,正所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2

作者:丁元华

内容摘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一些中外的名人名篇,从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写的多了,也就自然的融会贯通了,也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创作了。阅读教学要能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观点;阅读教学要能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使学生学到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有所借鉴。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写作又能促进阅读,要引导学生写作时认真构思,布局谋篇,推敲字词;要引导学生考虑写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写好; 参考文献:《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走进新课程》。

眼下,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战线教职员工正为课改的开展而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新课改为我国教育的有序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不难看出,课改之初,各地的课堂教学便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了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基础。课堂教学更注重“特色、弹性、创新、实效”,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改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各地区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也不容置疑。然而某些农村学校的不切实际、邯郸学步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又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担忧。近日,听了几节语文课,其中有一节作文指导课。课上教师盲目追求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严重脱离文本。教学假大空,事倍功半,课堂效益极低,老师漫无边际的分析延伸,摸不到北。一节课下来,学生无非是做了一些与文本没有关联的,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语言游戏,学生虽兴趣浓厚却毫无收获!那么,语文阅读课、作文课应怎样教才能不空,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的一大新的难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正确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关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及其精辟的经验总结。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仍然是师生共同感到困惑的事。学生苦于无话可写,教师苦于提高不快。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观察积累和生活体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没有形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当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学生的作文不等于创作。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材料;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汲取营养,遮挡让是对的,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去实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每天生活的天地无非是学校和家庭。当然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但让他们更广泛的接触社会,至少在当前的条件下是不大可能的。老师偶尔带领学生去进行一次参观,去做一次游戏,去参加一次劳动,回来以后不是实际的马上出题写一篇作文,什么《第一次劳动》呀,《愉快的一天》哪云云,难怪学生们一听说要参加校外活动,马上就预感到一定要写一篇作文。像上述哪些文题从小学一直做到初中,再做到高中毕业,可谓是“循环上映”,成了学生永恒的文题。这样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成了轻车熟路,不禁感到乏味,而且水平也难以提高。

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一些中外的名人名篇,从中

受到启发,汲取营养,开始着笔于“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瓢”画的多了,也就自然的融会贯通了,也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创作了。况且天下的文章除了文学创作和科学论文以外,哪一篇不是吸收了古今中外名人名篇中的思想、语言、方法和风格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极强的。这与他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他能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许多诗歌。他能把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佳句段落运用在自己的语言和著作中。毛泽东与其他人谈起话来说古论今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引经据典说服力极强。这与他们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目前的学生,凡是作文水平比较高的,无需调查即可断言,都是由于他们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过大量的书刊杂志,从而丰富了知识,吸收了生动的词汇、精美的语言段落、以致于表现方法,使之有机的融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才使自己的文章文字文通字顺、笔下生辉的。

近几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方式的不断变换,相应的各类考试作文命题也在不断变化,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等。纵观这些命题方式各有利弊,而给材料作文相比之下,利多而弊少,是比较合适的作文方式。那么给了材料,就需要考生阅读这些材料,从阅读中理解其宗旨含义、目的要求,然后才可以立意谋篇,动笔写作。如果没有起码的阅读能力,所给的材料看不懂或不能完全看懂,那当然就无从理解其宗旨含义、目的要求了,那当然就做不好作文了。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读明白文体的结构、文体词语的含义,从而理解题旨动笔写作。

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培养他们随时留心把读过的文章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还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或其他文章中的有关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优美的文字段落分类摘编,作文时,指导学生从中按需索取,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文章的写景、刻画人物、开头、结尾等技法,然后让学生仿写等等。这样的一些办法都是有意识的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写作带动阅读,以阅读来充实写作,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阅读和写作之间是互相配合、紧密相连的。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技能和培养他们的情感,写作则能够使学生尽情抒发和表达。因此,阅读教学在思维方式和创作素材方面打下基础,就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把握阅读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表现欲望又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无法尽情得到释放。所以,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能够释放初中生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使初中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车无轮不可行,鸟无翼不可飞。由此可见,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便难以积蓄大量的文学素材,也无法汲取优秀作家的宝贵文学财富。所以说,阅读在写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阅读观,让学生在爱读书的同时读好书呢?这是我们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俗话说:“比较是检验一件事物的标准。”阅读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阅读相似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观点、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找一篇课外与之相似的描写春天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对景物描写的不同,体味文中不同的写作手法,感受不同作家眼中不同的春天。最后,我们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的对现实景物的看法写一篇和季节相关的文章。

二、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积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三、加强学生的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力度,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写作是一个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和感受的途径之一,但是如果学生缺乏足够量阅读支撑的话,写作出来的东西就会变得干巴巴,毫无新意。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写作语言更加生动,在进行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以阅读为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写作的良好氛围。在这个氛围的刺激下,学生内心的所感所想得以全面抒发,写作实践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深刻感悟生活,并用自己的笔将心中的感悟一一表达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深刻明白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不断积累阅读量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写作质的飞跃。

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不同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生互动,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改进思考方式,提高写作能力。比如有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词语的含义及褒贬色彩,掌握其使用规则。再如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显得“头重脚轻”,对此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阅读范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作用,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总之,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五、注重情感融入,扩展课外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还需要教师注重情感的充分融合,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有效拓展。首先,在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心去理解和感悟阅读材料中的有效内容。

六、结语

初中阶段是每一个学生快速成长、迅速吸收知识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学生积累到了很多的文学素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其相应的写作能力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重要性,采取多种的教学渠道,让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结合“天衣无缝”,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楠.论如何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7).

[2]王俊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7).

浅谈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篇4

在学生的学生生涯当中, 语文知识的学习几乎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始末的, 由此可见语文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当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占着极其重要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不仅能够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最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学生的文采及个人素质修养。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应该科学有效的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统一结合起来, 并且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阅读及写作上,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格素养。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1. 在教学当中多写随感。

随着我国新课标对语文教材的改革, 语文教材当中许多的课文都可以联系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将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统一, 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当中能够产生许许多多的共鸣, 活跃学生的思想, 激发学生来产生更多的感悟, 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抓住契机, 指导学生将阅读当中产生的随感及时的写下来。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

2. 结合图文, 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想驾驭语言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阅读训练来不断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其中的精髓。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当中, 无论是教师所给出的材料作文, 还是命题作文, 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启发, 学生仍然不知道从何下笔, 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教育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只有具有与语文写作有关的感性表象, 才能促使学生写好作文,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对所写的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 从中获取与写作相关的素材。由于学生写作之前对所要写的事物没有实际的接触或者具体的印象, 因而便导致学生无从下笔的现象出现。对于将要写作的对象, 教师应该先要求学生去课堂之外去观察和接触, 但是有时候在学生的生活当中难以接触到所要写作的事物,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放映一段有关这些事物的视频或者幻灯片, 通过眼前具体的事物来对学生进行写作之前的指导, 让学生的大脑当中充分的去认识事物, 提取出对事物的印象和概念, 从而写出优质的文章。

3. 从优美的阅读中获得领悟。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教材的讲解来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能够从教师所讲解的教材当中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人或物, 从典型的教材当中体会到实际生活的情趣, 并且受到多方面的启示, 此时便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内容和形式应用到语文写作的训练当中。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身边以及社会当中的热点现象和热点行为进行具体的思考和讨论, 将讨论的结果以文章的形式写下来, 并记录下自己的切身感受, 以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的关注身边的生活和事物, 真实的去感悟生活, 丰富并积累生活经验。

4.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大量的调查显示, 许多学生即使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和练习写作, 却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 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练习学生写作的时候, 应该特别注意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并且切实的掌握阅读技巧, 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

5. 加强语言的积累。

只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才能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才能奠定良好的阅读写作基础, 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将语文阅读与写作充分的结合。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时, 应该做到: (1) 将学生整体融入到文章当中, 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抒发, 将思想沉浸在文章当中, 这样便可以充分的品味出文章中的感情和精华所在, 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阅读时,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阅读当中的精彩语句片段摘抄下来,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将学生大脑当中的语言储存不断的充实起来;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应用到训练当中, 将学生从阅读当中所获取的知识与实际写作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文阅读是语文写作的重要基础, 学生可以从语文阅读当中获取语文写作的重要方法。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语文的语言技巧、语言的表达方式、素材、思想以及感受逐渐丰富起来。当语文写作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 储存在学生脑海当中的这些知识便会从记忆的深处迸发出来, 文如泉涌。这时候, 学生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将语言知识随手拈来, 不必费太多的思考便能够顺理成章, 写出优美的作品。由此可见, 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当中, 阅读以及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只有正确的找到语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才能有助于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进行有力的整合, 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就能使语文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且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及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振邦.阅读与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9) .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5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是课

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使

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四、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 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习作角度看,习作教学虽然和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关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而这些,就不是其他课程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2、仿写。初中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4、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的结果既符合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自己的想像,给文章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结局。

对于中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化写作文的消极态度,变积极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当前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改观的。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6

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意义非凡,仅就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两项而言就有很大的价值。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作为指导性用书,明确了高中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延展性和丰富的内涵,而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校园文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学生们不受“技巧”的约束,不循规蹈矩,全凭真情流露而定出活生生的新鲜味。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句话,要想真正听取时代的脉搏,那就去贴近中学生的胸口。而校园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激情,既洋溢着时代气息,又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下的语文写作,要的就是学生的这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一切从哪里来?靠老师的喋喋不休和漫天飞舞的资料是苍白的,那是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源头,没有了缰绳,学生丢掉了灵魂,写作没有了思想和立场。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十多年的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常让自己感到焦灼。就我自己遇到的问题而纵观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逼”“假”“空”几个非常集中的问题。

所谓“逼”,包括老师逼迫和自我逼迫。高中的学习很忙,给语文学习的空档时间不多,而学生匀给写作的空档更少,往往是在老师逼迫的写作任务之下逼迫自己“写就”一篇文章,而写完后再润色、修改的更是少之又少。此种境遇下写出的文章谈何活力和灵动?

“假”,更多的是指“造假”,假人物假事例假感情。学生在缺少社会阅历和阅读积累的状况下出现“编”人物、编事迹的现象。当下的高考作文要凸显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无论是个体心灵的抒怀还是面向社会的思索,绝大多数的学生视野是比较狭窄的,尤其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同样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角度也是止于一定层面的。在这样的现实和困境下,学生要听从指挥棒的引导,要努力提高作文分数,可深重的“题海”又让他们无暇顾及去做深层次、多方向的阅读,于是就诞生了“造假”这一现象,张冠李戴、不遗余力地拼凑或穿越,惹得阅卷老师连连惊呼!

“空”是指只搭架子没有内容和思想。不去谈论问题的内涵和实质,仅在表面上下功夫。如写“底气”这一话题,通篇在谈“因为他有底气,所以……”,“底气”的内涵是什么?拥有“底气”的结果如何……这些内容没有,有的只是贴标签。那样肤浅的文章,练习再多也练不出一个会写作的学生。再有一类就是思想没有温度和深度。写作时仅就所知道的事例泛泛而谈,不能由一个事例去思索背后存在的问题等,更谈不上倾注自己的感情去表现一份责任、一种思索。

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不同程度地减轻甚至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任性”交上的一篇篇短文,却让我欣喜地发现他们灵动的内心世界。在多样的校园文学活动中,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高中教学写作,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影响较大、收获颇丰的有下面几项。

“诵诗·写诗”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古诗、现当代诗齐上阵,演讲者的感情得到了更深的锤炼,听者收获了更多精彩的诗作,进而掀起了一阵诵诗、抄诗,甚至写诗的热潮。在诗歌朗诵月,古典诗、现当代诗涌现出别样的魅力,一度被学生们冷落的冯至、舒婷、海子等成了比赛中的宠儿。同学们还为诗歌加了一个简短的诗人或诗歌背景小介绍,配上自己制作的精彩画面,真真正正成为一场视听的盛宴。

继热情澎湃的诗歌朗诵活动之后,校园文学的爱好者们潜心学习,抓住身边美的事物,在校园文学刊物上开辟“我心中的诗”一栏,笔法虽稚嫩,但情感深厚浓郁。如:“何须觅春?春已在望中!就在一个始料不及的日子,紧闭的世界突然打开。花朵们都羞涩然而泼辣辣地开在春风里了。花朵是春天的注脚。当春风的丝丝缕缕拂过枯叶般的面庞,红润的笑容随之绽开。从人间的河床上,花的颊上,柳的眉梢流淌过,春风醇厚如酒。被这样的春风吹拂着,散文也只好分行排列,成了诗歌的样子。春天于是有了最和谐的韵脚,田边,河畔,山间,野花的粉唇,草叶的手掌和燕子的呢喃,冰河的塌陷。”(尚成立《为春天作的序言——写在春天边上》)

“文学经典回眸”专题活动。这让埋于题海的学生们重新拿起尘封已久的著作,细细地品,精彩地评。老师们给学生们推荐经典名著和相关的名家点评或著作,学生们细读文,精点评,精彩的语言层出不穷。一名同学在《热爱生命》的感言中写道:“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与嘲笑,但那又怎样,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热血就是我们的代表,活力就是我们的独家印记。而这些属于青春的正能量告诉我们,坚持下去,坚强起来,不要被困难所击倒,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和与命运决斗的勇气,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漂亮!”

“读了《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大的麻烦,多大的困难,永远都要坚强,如果你不坚强,那么你将永远不能跳出困难这个圈套。”

“热爱生命,坚强无畏,莫忘初衷,善始善终。”(牟俊浩《热爱生命》)

“那人·那诗”主题活动。这是一个配合选修课《唐诗宋词》和课本教学进行的活动版块。学生们由课本的诗歌和作者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文字,或抒情追思,或指点评论,班级选拔出优秀作品,编辑成书,并在校宣传栏定期展出,出类拔萃者入选每月的校刊。当学生们徜徉于“诗·人”合一的境界,涌动的情愫喷薄而出。“我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颜色去涂鸦,天空是粉红色的,人是黑色的,而落下的泪珠,是白色的,摔在地上,便化为珍珠。李清照写的,并不是一个未亡人,而是一只失群的鲛人;一个还没开始,就有了结局的故事。万里乾坤,芸芸众生,可以与之搭配的,却只有那凄婉的泪水,徐徐落下的夜幕;可以伴其左有的,只有划过天际的流星,还有那古道旁、人群中、庭院里的伊人;可以出现在其中的,只有那灯火阑珊处的佳人,和那含泪的微笑。”

“不过我真的很喜欢那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没有原因。如果硬要找个理由,也许是它很像那句‘少年子弟江湖老’吧,也可能是因为它与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吧。”

“庄子笔下的‘姑射仙子’也许是世间最美的女子,可在我的心中,白始至终都为李清照留出了一个席位。不管是词中,还是词外,她总是会给我一点感悟。”

“原来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杨硕《我眼中的李清照》)

校刊征文园地百花齐放,叙事的、说理的、抒情的,还有小小说等,大家在这块园地里尽情释放。没有了束缚,给他们以更广阔的空间,写作竟然成了他们心灵的一处驿站。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兴奋。

校园文学活动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之窗,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胸中有,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老师在指导写作时,学生有了努力的动力(校刊征文、报纸投稿等),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由此看来,校园文学活动完全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其实践活动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为高效的语文写作开辟路径。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指出:“我们要提升对校园文学建设的认识,将校园文学发展与语文教育巧妙联系起来。以校园文学活动为突破口,开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特别是通过文学鉴赏和写作活动,发挥文学特殊的教育功能,让学生陶冶心灵,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完善自我,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营造出最优质的校园文学生态环境。特别是全国广大语文教师及其他一线校园文学工作者,要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学的新特点、新规律、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学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7

一、英语教学中背诵与写作的关系

1.背诵有益于写作知识和技能储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词汇记忆、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必备的条件,这些基本知识又主要是在长期的阅读、背诵的基础上积累和建立起来的,因为背诵才是积累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可以积累更多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学习主体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 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书面活动,与口头语言使用相比,它对素材和语言的规范性要求更高。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没有素材,写作者就无法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背诵是学习者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背诵,学习者可以将各种素材在大脑中存储起来,构建一个语言语料库,为语言输出提供足够的材料。学习者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背诵活动,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然后通过写作锻炼、模仿创造等途径,夯实独立写作的基础。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背诵与写作关系的优化

1.立足课本,抓住教材,优化背诵材料。丰富的背诵材料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通过背诵脍炙人口的英语范文来熟记各种句式、语法格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和语言使用能力。高中英语课本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里面有许多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好文章,因此,在高中英语背诵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为学生素材积累的根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思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以教材为中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高二牛津英语unit4 Father and son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影评、文中重点词汇、句型、词组等,引导学生欣赏挖掘课文中有价值的语言材料,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布局技巧、文章脉络。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提炼文章信息,列出文章重要情节、了解颁奖典礼上的各种表达方式,再让学生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conflict、character、qualification等转述文章内容,让学生用缩写、仿写等形式,写出语意连贯、结构完整的短文,以达到“以背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2.拓宽背诵教学范围,提高写作能力。背诵大量经典范文,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古往今来人们提高写作能力的常用方法之一。高中英语教材中虽然有许多好文章,但是教材内容多以语言功能、知识结构、实用性话题为主,教材知识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教材在阅读教学上尤其是背诵参考上的可利用价值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拓宽英语教学范围,或为学生精心挑选简易读物,要求学生背诵其中的常用句式,或利用场景创设,导入谚语、名言名句,使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遣词造句、润色活化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运用于写作,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如在牛津高中英语高二上学期unit1 Word power章节,在讲述Idioms about smiling &laughing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影像片段讲述laugh one's head off、have the last laugh、smile on sb、all smiles等实用性短语的意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熟记。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记忆更多的与smile和laugh有关的习语、成语,然后指导学生将之创造性运用于写作中,将这些短语活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富文采。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其中必修课程包含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阅读是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 是综合运用多种解读方法, 洞察各类文章的个性, 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详略处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写作原理, 进入创造想象和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又要教会他们怎样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 掌握正确有效的写作方法。阅读知识的学习与写作素材的积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中又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用于实践。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注重从三个方面着手, 夯实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基础, 力求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第一、在教授课本中的课文时, 强调学生积累各种基础知识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 尤其是被选入高中教材的文章, 都会有一些生词或经典优美的词语、成语, 有些词语表现力很强。比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描写荷塘的段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在这个段落中作者在这里通过 “亭亭” “袅娜” “点缀” “凝碧” “脉脉”等等词语展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淡雅; 写出月下荷塘宜人的静美和勃勃生气。而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书面词语正是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写作的时候所缺乏的, 因此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这些优美而有表现力的词语, 理解它们的含义, 并慢慢学会用它们造句、写作。阅读本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 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 厚积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 只有长期坚持基础知识积累, 才能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错别字连篇、词语干瘪、口语泛滥的现象, 就能真正让学生有丰富的词汇, 自然能写出优美流畅的文章来。

第二、在欣赏课内优秀作品时, 强调学生学习和借鉴各种表现手法

无论是记叙文, 还是议论文, 都需要使用一些表现手法才更能引人入胜。但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少能运用到表现手法, 即便是一些常见又有效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等等也很少人能有效地运用。而这些表现手法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概念进行解说, 并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语言的生动性。在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中既有生动形象的文学描写, 又有蕴含丰富的修辞语句。例如: 孟子的文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使说理显得从容不迫。在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里, 梁惠王自认为治理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 政策比邻国好, 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 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 自己的国民也并没有增多, 而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 “尽心”于国的观点实际上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 本质上都是穷兵黩武, 虐民暴政。在荀子的 《劝学》一文中也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喻: 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遇冷而成冰的事例等为喻来说明了 “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就把抽象枯燥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生动形象又具体, 而且说理气势充沛, 这样化深奥为浅显, 由感性到理性, 令人心悦诚服。在学习这些文言文时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学会把大多数枯燥乏味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让人轻松愉快的接受你的观点, 这样一来就能让议论文的写作也变得妙趣横生, 学生们经过一些尝试之后, 也感觉到了比喻论证这种说理方法的好处, 论证水平正在慢慢提高。

在朱自清先生的 《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也运用了大量新奇、自然又有丰富传情达意功能的比喻修辞: 用 “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荷叶; 用 “明珠” “星星” “出浴的美人”比喻碧叶间的白色荷花, 微风中的缕缕清香像极了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隔了淡淡云层的满月, 虽不能朗照, 却如同工作间的小睡, 别有风味。这些比喻, 生动细致地描摹了荷塘月色静谧淡泊的独特之美, 超尘脱俗, 令人无限爱怜, 又叫人受用不尽。在学习这一类散文的时候, 我一般会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鼓励他们把这些学到的比喻使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从能说出一个比喻的句子, 到能写出一组比喻句, 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让学生在写作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从而增添文章的语言色彩。

另外, 在我们高中语文考试题目的 “探究应用”这个版块的练习中, 往往会出现很多仿写句子的题目, 这一类题目一般会提供写作对象, 让学生仿照例句写出一句或几句修辞手法相同, 句式大体一致的句子。这一部分的题目对训练学生使用修辞手法和学习遣词造句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指导学生写仿句,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比喻、排比、比拟等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和正确的使用,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 在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这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让不少学生在面对句子仿写题目以及作文写作时能从容应对, 取得满意的分数。

第三、在学习教材中选录的课文时强调学生整理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学习写作的方法

由于阅读量偏少,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论据素材的缺乏。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论据材料, 即使作文审题立意新颖深刻, 也可能写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平时的语文课堂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课本中出现的名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事迹、诗歌、名言等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名家的作品, 尤其是一些古诗和文言文单元, 直接给我们呈现出能够为议论文提供论据材料的人物, 比如: 陶渊明、苏轼、屈原、王羲之、王安石、李白、韩愈、柳宗元等等。我们阅读这些古人的诗文时, 既要反复阅读背诵优美的篇章, 体会他们特有的人生情趣, 同时也要去感受他们在经历人生磨难时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 并且学会把这些古人的优秀品格与作文的话题相联系, 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例如: 苏轼一心致仕, 忠君用世, 反遭贬谪, 可贵的是他有起落随缘的旷达性格, “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境去面对人生。在学习苏轼的文章时, 我指导学生把苏轼的材料运用到与 “责任”、 “胸怀”、 “直面挫折” “宽容豁达”等等相关话题的作文中去。同样, 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 我又指导学生对李白的生平事迹做全面的了解做到“知人论世”, 李白的一片浪漫情怀, 一身豪放气概, 一颗不屈的灵魂, 那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绝唱, 总能激励起困境中的人勇敢去面对生活。这样的整理与分析论据材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名人的诗文, 了解他们的精神, 也能为写作准备丰富多彩的素材。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 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困难的问题, 我在教授 《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例如: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出场前, 先让读者听到笑声, 接着 “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这突如其来的笑语, 引起黛玉的纳罕。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 她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按她的身份, 她应该常在贾母身边随侍, 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但如果那样安排便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独特的性格。因此, 经过精心构思, 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 使她能单独出场、单独活动自我表现, 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干。同样, 在 《祝福》一文中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 通过对眼睛的描写, 我们可以知道, 祥林嫂原本是勤劳善良, 安分耐劳的劳动妇女, 她在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 在人们对她的苦难鉴赏、恐吓、威逼之下, 精神完全崩溃, 变得极度悲哀与麻木。最后变成 “眼珠间或一轮”的 “活物”, 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 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精彩的描写, 便不会又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而这些描写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

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是广泛而又细致的。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学到华丽优美的辞藻; 可以读到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可以认识无数优秀的名人雅士; 可以感受到亲情、故乡情、爱国情等真切的感情。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必须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 体验到情感之真, 领会到细节描写之妙,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摘要:由于课外阅读量的大幅减少, 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逐年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重视课内阅读, 并通过学习课内阅读的相关文章掌握基础知识, 学会使用各种表现手法, 积累丰富的课内素材, 力求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表现手法,素材积累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荷塘月色.

[2]樊玉涵.河北抚宁二中, 新课改环境下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3]程雪.江西省鹰潭一中, 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4]邹宝生.无锡市三中,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现状与对策.

[5]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6]自主学习能力测评 (A版)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过程的关系 篇9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借助目的性抽样选取具有近8年英语学习经历且对英语写作有较成熟看法的87名大一学生作为样本;继而借助调查问卷了解母语思维在样本进行英语写作时的参与情况;然后针对问卷的集中反馈对受试进行半开放式访谈, 以深入挖掘受试对母语思维参与外语写作的认识, 而访谈对象包括优秀写作者和一般写作者各6人, 其评判标准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对书面表达能力的界定, 即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选取60篇作文进行语料分析, 寻找母语思维的痕迹。所选语料均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评定, 确认长度、内容和结构均具有较强代表性, 能够提供最大信息量, 而写作任务为新视野大学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读写教程前三单元的Structured Writing, 以论说文为主, 样本自由写作, 时间不限, 字数不少于80个单词。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分两部分: (1) 量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得出样本在写作三个层面上运用母语思维的比例; (2) 质的研究:针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疑问, 对12名受试进行个别访谈, 以深入了解样本在写作三环节运用母语思维的细节, 并探索母语思维在写作中的参与程度是否受写作水平的影响。另外, 语料分析同样是为本研究的结论提供佐证。

二结果与讨论

1内容构思与母语思维

问卷显示, 97.7%的学生基本上会在写作前构思作文内容, 其中, 有43.7%的学生写作前经常构思, 34.5%偶尔为之, 前提是时间允许并对作文题目感兴趣;只有2.3%的学生从不构思文章内容, 理由是认为“构思完全没有必要,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凑够字数就行”。值得注意的是, 构思过程中, 64.4%的学生使用母语, 仅有12.6%的学生使用英语, 这一研究结果与王文宇和文秋芳对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结论一致, 即:在内容和结构构思时, 学生仍然倾向于使用母语思维 (其比例大于50%) 。访谈中, 有学生表示“使用汉语思维能够理清写作思路, 充实文章内容, 不会跑题”。

另外, 访谈中, 优秀写作者与一般写作者对用母语思维形成作文内容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仅有2名优秀写作者表示:构思作文内容时会尽量尝试用英语思考, 但最后还是不得不依赖母语思维;其余10名受试均表示不会刻意利用英语思维, 理由是“只要能写出作文就行, 没必要太在意用何种方式思维, 而且老师又没有要求”。

由此可知, 大一学生大量使用母语构思作文内容, 其原因可从三方面来分析。其一, 不少学生习惯用母语策略。英语教育在中学阶段主要在母语环境下进行, 课堂上老师过分依赖母语。其二, 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影响其学习策略的使用[6]。新生进入大学, 对新环境难免不适应。而对新环境的否定可能使其在英语学习中消极被动, 从而过多依赖母语策略。其三, 母语习得过程中经多次塑造、确认而形成的语言自我到了青春期已成为本体的一部分, 并产生防御机制。大学新生的语言自我使其紧抓本族语以寻求保护, 这种防御机制可能波及英语学习。

2结构构思与母语思维

统计显示, 43.7%的样本使用母语思维构思结构, 而使用英语思维的仅占17.2%。访谈中, 4名成绩优秀者对英语思维持肯定态度, 认为“英语构思能使作文更原汁原味, 也更有成就感”, 另有2名优秀写作者认为“母语构思使头脑清醒, 保持文章的逻辑性”;而仅有1名写作成绩一般者肯定了母语思维的作用, 其余5名学生对结构构思根本没有概念。

另外, 与内容构思 (S=0.78, M=77.0%) 相比, 样本对于是否构思结构分歧较大 (S=0.86, M=60.9%) , 且对作文进行整篇谋划的人数偏少。

结构构思是有关篇章结构的思维活动, 是比内容构思更高一层或更过抽象的管理活动, 它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而学生基础能力不一, 对结构构思的认可度存在差别, 而英语构思则基本介于作文优秀者范畴。

3语言表达与母语思维

问卷显示, 语言能力欠缺是学生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另外, 79.3%的学生在写作中遇到表达困难时会选择母语翻译:句子不存在语法及逻辑错误, 但却生硬、不地道, 逻辑性不强, 且内容拖沓。文本分析表明:作文中出现大量诸如Good behavior shows that you know manners and respect others (有礼貌且尊重他人) , Smile makes you be filled with confidence (充满自信) , You must use English to eat and to live (你需要靠英语谋生) 等中式英语, 因此, 母语思维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以内容充实度而言, 母语痕迹明显的作文平均长度为82-100个单词, 而母语痕迹少的作文平均长度则为43-62个单词, 这说明母语思维能够扩展写作内容。

访谈中, 5名优秀写作者表示:写作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排斥母语思维, 但为使文笔生动也会借助于母语翻译;4名写作水平一般者表示:“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把中文译成英文”, 另外2名则说:“写作中经常遇到表达瓶颈, 最后就懒得翻译了, 由害怕写作变成应付任务了。”

由此可知, 无论写作水平如何, 学生都无法避免母语翻译, 究其原因:第一, 有意识的强化模式使学生沉浸于成功的学习经历, 进一步强化母语思维。第二, 学生强于母语表达, 在英语写作中遇到困难即采取规避策略。

另外, 文本分析表明:作文中大量的语法错误为数、人称、时态配合及基本词汇, 而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缺失是主要因素。

4学生对母语思维的总体反馈

统计显示, 14.9%的学生对“写作文就是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持肯定态度, 50.6%的学生不排除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翻译活动。另外, 虽然26.4%的学生认为汉语思维对外语写作有消极影响, 但却有33.3%的学生经常先想好汉语内容再用英语写出, 54.0%的学生会偶尔为之, 且92%的学生都会在看到作文题目时不同程度地翻译成母语。另外, 即使26.4%的学生否定母语思维, 其中仍有94.2%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自觉借助母语, 外语学习是一个由控制不断走向自动化的过程[7], 当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还未到自动化程度时, 作文表达中借助母语就不可避免。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 当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目的语知识而在交际中遭遇困难时, 就会求助于母语去弥补外语知识的不足, 这是对母语的“借用”。

访谈中, 个案对母语思维存有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尽力摒弃汉语思维的干扰, 认为优秀英语写作者应该熟练运用英语;另一方面, 学生苦于英语技能的缺乏, 不得不寻求母语的帮助。这种矛盾心理使学生的进取心受挫, 英语写作兴趣逐减。

三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 大一新生在写作中大量应用母语思维构思作文内容, 汉语思维能够帮助写作者理清思路, 充实内容。而与内容构思相比, 大一新生对结构构思的认可度低;母语迁移在写作中相当普遍, 优秀写作者为丰富文章内容会运用母语翻译, 而写作水平一般者则会在尝试翻译失败后对写作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 端正学生对于母语思维的态度, 使其意识到母语思维作为已有知识能够促进二语习得及外语输出。 (2) 鼓励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 发挥其分析和归纳能力, 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并继续重视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 (3) 结成学习对子, 给写作能力一般者更多关怀, 鼓励其融入写作群体中。 (4) 充分利用精读教材与网络, 获取英语素材和英文表达, 并采用加分制鼓励学生多练笔。

参考文献

[1]Bosher, S.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three Southeast Asian writers at the post-secondary level: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8 (7) .

[2]郭纯洁, 刘芳.外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 1997 (4) .

[3]Kobayashi, H.and C.Rinert.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Language Learning, 1992 (42) .

[4]王文宇, 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

[5]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 2002 (4) .

[6]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6) .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新闻写作,采访,新闻调研

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与制作技术

随着人们对新闻报道关注态度的改变, 现代新闻制作较以前应经有了很大不同。不只是报道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现代新闻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也进行了大幅度革新。

1.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

现代新闻制作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 相比以前不需要具体策划的新闻制作方式, 现代新闻制作更为严谨、科学。

首先要举行新闻的选题会议, 会议上由各新闻专栏记者、各新闻栏目编导等新闻制作的负责人提交各自的策划案, 进行会议研讨以确定新闻选题方向。

然后是记者的实地采访, 策划案通过以后, 各负责人自己或者选调记者深入实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搜集新闻所需的详细事实。

最后是新闻报道制作, 专栏记者根据自己采访所得的事实进行主题提炼加工, 通过新闻写作的各种方式制作成新闻作品;栏目编导则根据选调记者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组织新闻报道的录制。

1.2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的革新主要是依托新闻报道媒介的变化, 之前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报刊、电台广播。而如今, 随着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大量涌现, 使得现代新闻制作技术日益复杂起来, 但应用最多的有还是下面几种。

1) 报刊写作编排技术。报纸、刊物等纸质媒介的写作编排技术在今日依然是一种主要的新闻制作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和篇幅限制, 在报道深度广度上有较大优势;

2) 电台、电视数字制作技术。电台、电视制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作技术, 通过画面、声音等元素, 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3) 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技术。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是目前新兴的新闻制作技术。数量大, 使用方便, 速度也快, 是最有潜力的新闻制作技术, 不过此种技术目前对新闻事实的审核不足, 存在大量虚假讯息。

2 现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

2.1 现代新闻采访

现代新闻的制作技术虽然有很多, 但是不管哪种制作技术都离不开新闻采访。因为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事实、发掘新闻线索、整合新闻资源所必需的。

不同的是, 由于现代的新闻制作对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的提高, 导致现代的新闻采访产生了一些变化。

1) 新闻采访目的

通过选题策划会议, 记者已经明确了本次新闻采访的主题, 因此采访主要是掌握与主题有关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记者必须依靠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采访中多听多看, 要及时主动地捕捉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新动态。

2) 新闻采访时间

现代新闻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采访的时间必须要尽量缩短。短时间内掌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原因以及某一些细节, 依靠自身积累的新闻资源对新闻事件、新闻线索迅速进行整合, 并作出回馈。

3) 采访形式

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是不断发展的, 都有相应的前兆、发生、高潮、结尾阶段。现代的新闻采访记者一定要多跑、多问、多看、多记、多想, 把采访活动放在每一天, 每一刻。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2.2 现代新闻写作

现代新闻写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写作, 它还包括了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网络新闻网页的编辑编排等, 其他一切用于组织新闻各要素、整合各项新闻资源、提炼新闻事实并完成新闻报道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方式都称之为新闻写作。可见, 现代的新闻写作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

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间的相互关系

3.1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相关新闻资源是新闻写作的内容来源。因此, 新闻采访活动做的是否深入广泛, 决定了新闻写作的是否深入广泛。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越深入、越详细, 写起新闻报道来就会越顺利越顺手, 而不至于文思枯竭、思路闭塞。可见,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高质量的新闻写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新闻采访配合才行,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3.2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在新闻界有这么一句话“叫七分采, 三分写”, 道出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七分采, 说的是一份成功的新闻报道7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有关新闻资源上的, 而剩下的3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写作上的。这恰巧证明了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1)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主题思想

新闻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这与新闻采访尽可能获取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有关的信息明显不同。新闻写作将新闻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等信息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 精心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主题, 然后围绕提炼出的主题进行新闻素材的布局谋篇。

2)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舆论引导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对舆论引导是不加区分的, 虽然也有就某一方舆论的问题提问, 但那是为了收集更多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而在新闻写作中就不同了, 需要结合政府政策, 社会主流舆论方向对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加以筛选, 做出主流的舆论引导, 不过要和自身的舆论观点区分开来。

3)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要素

新闻采访获取来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比较庞杂, 各个人的说法、看法也都一样, 因此, 没有明确的新闻要素。而新闻写作必须通过对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的分析、提炼, 将其中的各个要素重新的排列组合, 才能形成正式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两者相辅相成, 缺少任何一面都不能形成成功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黄柳菱.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误区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9) :48-50.

[2]徐晓红.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J].活力, 2012 (16) :124-124.

[3]吕灵芝.浅论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8) :168-168.

[4]周超.新闻采访写作初探[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1 (4) :124-125.

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厘清关系 搞好 小学语文 读写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即通过文本研读积蓄知识。作文的目的是为把获取到得信息记录并传播,从而叙事、言物和抒情。但是,当今大部分学生出于功利性目的,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只是单纯的为解答阅读题而阅读。而对写作文缺乏对阅读的理性积累,写起来既无内容可写,又无法驾驭和把握自己的见识与情感,阅读和写作能力明显不足。

阅读和写作的一般策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作文能力,使他们通过阅读学习、理解文本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引導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是说: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要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深挖教材,找准读写契合点,激发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和思维创新处。这些可成为读写训练点: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读写结合训练”的主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贯穿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具体做法如此:

课前策略:于读前先写,在对比中赏读

阅读课文之前,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这样,有序地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驱动读写能力的提升。另外,读后感作为读写结合的重要形式,在读写训练中有重要意义。但不少老师们爱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全批详改。这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是—种负担。其实,完全可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浏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课中策略:种批注研习,在收获中欣喜

课中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在读的时候将所思所想所感批注于文,在享受阅读创造快意的同时,便于整理阅读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每课我都让孩子们选自己感悟最深的来写,通过写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研习锤炼小标题,也会给学生带来意外欣喜。写提纲是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理应成为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

课后策略:让写作开花,让写作能力提升

在阅读课后,应该辅以丰富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写作形式开出多样多色花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先说仿写。仿写,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有两个层次:从仿起步——模仿阶段比如在写云时,让孩子们先仿写,理清该如何去写;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分年级确定目标,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使读写结合得以实现和超越。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指内容的创造,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现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为学生提升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再说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紧接着说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思维,使读写训练深刻化。比如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写一篇通讯,我先让之们写成记叙文,然后再改写,再改写的过程中找出通讯与记叙文的不同。

接下来说扩写和缩写。前者,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后者,是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最后说单元习作。单元学习之后的大作文,对教师写作指导和学生写作训练都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的考量。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阅读教学中都要带着指导。有的课文在理解文题时,可指导作文审题及自己拟题;有的课文在总结主要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选材;有的课文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抒发真情实感,有的文章词句优美,可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学习遣词造句……在单元作文时,教师只要带领学生把平时所学串成串,学生便会忆起所学写作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乃至运用。实践证明,这种比习作时教师一股脑倒给学生一系列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体现了功夫在平时的道理。

当然,前文所述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概念,其实是极为相对的,很难严格意义上进行区分。读写训练的相伴以行,实际上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心灵契合、情感投入的过程,不仅教师要有明确认识,而且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才会让整个阅读和写作训练发乎真情,收到实效,在提升读写能力的同时,更收到做人行事的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向登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新课程.2013.4;

略论课外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英语写作,关系

阅读和写作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互相促进。阅读是人类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利用视觉获取由文字所记载的信息,使人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广泛的交流。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双向交际活动,是一个人和书充满意义的互动过程。写作对阅读理解非常有用,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一、课外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

阅读经验始终影响着写作能力。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英语阅读与写作同属英语书面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范畴,读写能力同属文字思维能力,二者息息相通、紧密连接。语言学习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阅读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也就是输出过程。通过有目的的大量阅读,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获取所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为写作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写作则是对已储存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地输出,把所获知识传递给他人,使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和加强。一旦学生对英文写作的常规模式有了大概的理解和辨认能力,教师便可以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

(一)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丰富语言的源泉。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唐朝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一篇英语书面表达,离不开大量的英语课内、外阅读,事实上,中学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经典之作,潜心研读中学课本一些文章,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放弃对这些优秀语言材料的研究及积累,甚是可惜。在课外阅读中,中学生可以阅读下列英语读物:《英语辅导报》、《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读物、《英语广场》杂志等,也可选择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如:《英语系列阅读训练》、《英语百科阅读》、Harry Potter系列丛书,初、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精选系列等。而且通过阅读大量英语文章,学生能渐渐学会准确地把握英语篇章结构,精彩的语言表达,时态语态等基本语法、基本句型及基本词汇的用法。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词汇量自然会越来越大,所掌握的句型自然会丰富多彩,这样,积累了素材,增强了语感,进而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外阅读积累铺垫

1. 积累好词、好句

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内、外材料时,不能简单地走马观花式地翻翻而已,而应该用心去阅读,不时将精妙之句摘抄下来。俗话说:“强记忆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看到常用的高级词汇、优美的语句时,要习惯性地将好的东西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例如:devote all his life to his country(报效祖国);spare no efforts to do something(不遗余力地做……);There is a saying which goes like this:“Spare the rod andspoil the child.(棒打出孝子)”等,这些英语习惯用语及一些英语谚语要及时摘录下来,这样当学生在写书面表达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参考摘抄本,选用最佳句型及词语搭配。

如果学生平时做了大量的语言知识积累工作,当然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了。学生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常用的高级词语和句型收集整理,这样就能为写出精彩的英语文章存储基本素材。

2. 积累易错点及难点

平时的练习及试卷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同一种类型的知识点或语法点反复出错。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题目犯同样的错误,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备一本错题集。错题集上除了写出正确答案外,还要将错误原因(属于哪一种语法现象或哪一种搭配)写明了。这样,既及时加深了印象,又有助于学生课后自主研究学习,如为日后查阅、复习提供备忘录。

(三)阅读与写作渗透整合

渗透是指将写作的整体思路融入课外阅读教学,即在写作文前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各类题材的文章的不同特点、结构安排方式、每种文体的写作要素,以使学生对各类题材的作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整合指用词造句,连句成段,最后成篇。大部分学生缺乏句子观念,难以写出正确的句子,就不知如何连句成篇了。因此,我放弃了以前写作课上仅仅给出题目让学生写然后批改的做法,而是由句子入手,将英语句子类型利用翻译等方法让学生对句子结构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最后水到渠成,写出成功文章。这样做,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思路清晰,避免了很多硬写造成的汉式英语。

中学生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捷径之一就是善于将自己学过的好词好句巧妙、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这里的“运用”就是要多练、多写,学生只有多练笔,将所学新的英语词汇及好句型多多试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努力用英语思维,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谚语“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中学生平时应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几句或每周两、三篇,贵在坚持。还可以进行系统专项写作训练,例如:用英语叙述故事、看图写话、人物报道等。还可以写英语文章,向《英语通》、《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等杂志报纸投稿,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增强英语书面表达的自信心。

三、结语

课外阅读和英语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写作词汇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英语译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英语教学大纲 (实验修订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4]温添凤.英语泛读教学实践与评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5 (专刊) :59-60.

上一篇:混凝土的裂缝与预防下一篇: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