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竞争优势

2024-10-27

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共11篇)

建筑企业竞争优势 篇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建筑市场竞争瞬息万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建筑企业只有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持续改进企业的工程施工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加入WTO后,境外承包商在中国大陆建筑市场份额较快增长,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建筑业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同行竞争,而且要面对外国承包商的竞争,业主都要求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承包商,这对我国的建筑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挑战。建筑企业如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是建筑企业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构建。

1 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形成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

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对接,中国市场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建筑行业来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业企业必须做好应对工作,进行管理创新,打造国际化的建筑企业,形成适应环境变化的竞争优势,以求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1.1 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

我国建筑业必须改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干预,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机制灵活,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尽快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建立以工程总承包公司(集团)为龙头,以专业施工公司为依托,设计、施工、生产、服务一体化,总包与分包相结合的施工管理体制。方能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抗衡,使企业不仅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而且具有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工程承包的竞争优势。

1.2 走企业国际化管理之路

加入WTO,企业竞争规则发生质的变化,我国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必须逐步和WTO的原则和游戏规则接轨,企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商务惯例”。同时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WTO正式成员的权利,我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环境和条件将大为改善,WTO成员间的资源互享可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国际工程信息和享受平等待遇。对建筑企业来说,国际化经营和管理势在必行。大力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断加强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工程承包的范围和领域伸向全球,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加强企业国际化的财务管理、项目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人才管理,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3 建立适应国际变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发展的动力由“资源驱动”变为“知识驱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知识化的员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国际企业内部,财力和物力不过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才是企业的主体,人的要素居于主导和决定的地位,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业企业应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对技术工人进行系统性和普及性的培训,彻底改变技术工人比例低和技术工人靠民工的状况;对管理人员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再教育;特别是要抓好对国际工程承包人才的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环境、又具有在海外从事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我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关键。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应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了解FIDIC条款,并能按国际惯例办事。

2 通过规范管理,贯彻国际标准,建立新的竞争规则来建立竞争优势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已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体现了我国加入WTO在建筑业方面的全面承诺,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对外开放更进一步。我国的工程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新的竞争规则来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当前,买方市场日益突显,质量、价格和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为了争夺市场空间,建立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将成为必然。因此,建筑企业只有通过依靠推广和贯彻质量、安全、环境、健康的一体化管理方法、思维方法,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改进和创新能力。通过完善过程,改进过程,才能满足顾客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1)应贯彻ISO

9001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优良工程的基础。按ISO 9001标准建立的适合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强化了工程质量的过程保证方法,而且也包含了企业战略、体系的财务考虑、施工质量的前期控制、施工的安全保证、人力资源以及顾客满意度等的管理,使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企业在工程质量上的竞争优势。

2)通过贯彻ISO

14001和OHSAS 18001标准,建立企业在管理体系上的竞争优势。国内很多建筑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履行企业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义务,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的影响,工程优良已不再是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建立在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基础上、利润最大化的优良工程才是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贯彻这三项国际标准,完善企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过程管理方法,取信于顾客,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追求人居、社区和施工环境的不断改善;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管理,在企业中形成稳定质量、改进创新的氛围,以改进企业的总体业绩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社会形象,使这些相关方都能够通过企业的有效经营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应对入世后的市场竞争能力。

3 通过强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来建立竞争优势

入世后,中国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将成为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和保持,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打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

对于建筑企业,其技术能力主要包括施工技术、专门技能、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能力等。一个建筑企业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技术作为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性的研发和生产活动。企业核心能力的“硬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与工艺水平上,而“软性”特征则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与调整的速度和水平上。

3.2 构建以低施工成本组织技术为整合中心的核心能力

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两个主要方式是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使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隐藏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如设计变更、建材涨价、天气变化、供应商延迟或提前供货等,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使项目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损失。建筑企业实施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将有利于减少项目的诸多不利因素,使信息沿着供应链准确、迅速地反馈到各相关企业,信息失真减少,提高了项目的应变能力,为企业的低成本运营提供了必要条件。

3.3 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把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从物理空间转到电脑信息空间。所以加强建筑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工作,增加研究与开发费用,提高企业运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现状来看,为了尽快利用当前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新技术,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以信息化促发展,用知识经济管理企业,才能使建筑企业走进大市场,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4 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信息、专利、企业域名、商标、版权、企业形象、信誉等知识资源均为企业资产(无形资产)。企业知识管理,是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所进行的管理。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各企业的显性知识互相共享,要想使企业“智富”,就必须开拓隐性知识。若要开拓隐性知识,就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1)对于企业员工的经营经验、诀窍和知识才能、智慧下大力气进行挖掘、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并进行培养和保护;

2)建立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知识经济以“智富”为特点,创新必然是企业发展进程的原动力,激励企业员工创造性地为企业,也为实现自己的高层次需要而工作,这样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中必将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这既是企业充满活力的内在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个性特征,更是企业树立外部形象的基础。

唯有做到以上两方面,才能使企业消除大量重复性劳动,少走弯路,进行高水平的知识创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保证知识资产不断增值。

4 结语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建设投资将会持续稳定增长,面对入世后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面对建筑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中国建筑企业要与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强大的融资能力的外国承包商同台竞争,探讨建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途径是刻不容缓的话题。

摘要: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经济新形势,就建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筑企业适应外界变化的措施,阐述了建筑企业应建立的新的竞争规则,归纳了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和保持的方法,以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优势,构建途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俊伟.WTO对中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影响[J].建筑安全,2003(11):30-31.

[2]何亚伯.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万守杰,薛李洪.贯彻三项国际标准创新建筑企业管理[J].长江建设,2004(3):56-57.

[4]黄定轩,丁洪斌,张浩.建筑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6(1):64-69.

[5]曹高越.建筑企业如何留住人才[J].山西建筑,2005,31(8):140-141.

建筑企业竞争优势 篇2

适应WTO规则,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将面临两大课题,一是在今后若干年内加快体制转型,迅速适应WTO规则,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大力推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外溢效应.只有严格遵循WTO规则,中国经济才能快速地融入世界经济.因此,接受和实施WTO规则,是WTO向我国提出的`准入条件,也是我国对WTO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作 者:吴瑞枝 作者单位:福建省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刊 名:厦门科技英文刊名:XIAME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分类号:F4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与竞争的相关性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力,再加上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不足,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影响建筑企业管理与竞争的因素,探讨了企业管理与竞争的相关性,从而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必要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竞争

据统计发现,建筑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所创造的收入占全体国民收入的5%左右[1]。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相比,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水平,相关学者尝试通过研究企业管理与竞争的相关性以促进企业的发展[2]。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与竞争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一、影响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不仅包括对企业内部活动的管理,而且还需要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影响一个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

(一)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以及重要生产资料。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以下三种企业文化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即企业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的“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内层的精神文化的“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属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的“意识形态说”[3]。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以及未来发展中扮演中重要角色。

(二)员工基本素质

员工是企业存在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员工的素质水平高低不仅决定着企业生产能力强弱,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另外,企业众员工普遍认为生产比企业管理更加重要,因而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制度缺乏,水平不高。

(三)企业生产水平

建筑企业的生产水平主要指建筑物的质量,它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声誉与形象,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的综合素质。若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不好,则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社会形象,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内部正常运营,影响企业管理工作水平。

(四)企业硬件水平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技术与设备被应用到施工中,然而部分企业的装备硬件水平并不高,先进装备较少,导致企业生产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

(五)企业信息化程度

当今世界,信息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在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的决出与正常运营。因此,若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势必受到影响,其管理水平会逐渐降低。

二、影响竞争的因素

(一)竞争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向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对建筑市场环境、市场发展特征、现状等有所了解。无论何种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均與外部市场有关,必须遵守市场规律,否则便会被市场淘汰。而且,良好的市场环境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说企业竞争与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

(二)企业自身优势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了解自身长处,注重自身优势领域的发展,从而在该领域内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企业自身优势既指企业现有的优势条件,又指企业发挥自身实力所创造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人才素质优势、信息化水平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品牌效应优势、社会信誉优势、价格优势等。

(三)合理的竞争策略

在具备良好市场环境以及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企业还需要采取正确的竞争策略。正确的企业竞争策略应该考虑到企业自身实际状况、企业实际发展规模、企业人才状况、企业装备硬件水平等因素,并且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一般来说,完整的竞争策略要有合适的战略思想、有利的内外部竞争环境、有效的竞争方案、切实可行的竞争目标等。

(四)企业应变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在执行竞争战略时,往往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此时良好的应变能力决定着竞争的成败。例如:企业内部出现调整时、国家有关政策发生变化时、竞争战略出现问题时都需要企业对原有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然而,对战略进行调整时企业需注意:保持稳定、循序渐进、保持核心竞争力。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与竞争相关性

有研究之处,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与竞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

(一)“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如果说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为融入市场而采取的战略,那么管理便是这一战略中的战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企业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企业管理工作却需要企业竞争战略指明工作方向。企业竞争战略与管理战术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企业竞争的宏观性与管理的微观性[4]。

(二)两者同样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企业内外部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竞争策略势必要进行调整,此时为实行调整后的竞争策略,企业管理工作也要进行改变。因此说,企业管理与竞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并且两者的发展是同向的。

(三)管理与竞争相互促进

正如前文所说管理与竞争的战术与战略关系决定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推动。竞争对管理的作用:首先,企业竞争可指导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管理工作发展方向的有效性;其次,企业竞争战略课帮助管理工作查缺补漏以弥补企业管理工作中暴露的不足;再次,竞争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强大动力;最后,失败的竞争战略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工作难度。管理对竞争的作用:首先,管理能保证企业竞争战略的实现,加快战略实现速度;其次,管理可完善战略的细节漏洞,使战略更加科学合理;再次,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制定较高的竞争战略的信心;最后,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会直接造成竞争战略失败。

(四)管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加强学习、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跟进市场发展趋势、培养核心产品等方法可提高其主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5]。同时,建筑企业采用科学化及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不但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提高且核心竞争力。

另外,企业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明显提高其市场竞争优势。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与其他建筑企业相比有良好的价格优势,进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语:

企业管理与竞争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然而如何利用这一相关性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各建筑企业考虑的重点。对此,文章在阐述企业管理与企业竞争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企业管理与竞争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建筑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有十分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龙才.关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2:135.

[2]张春洪.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225-226.

[3]熊圣烨.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竞争能力初探[J].中国建设信息,2012,9:70-71.

[4]李俊军.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205.

建筑企业竞争优势 篇4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先行作用, 是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导行业, 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虽然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但许多的企业依然处在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 企业结构不合理, 机制不活, 管理不善, 人员素质较低, 效益较差的特点。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激烈化, 建筑企业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 已成为建筑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开题。要了解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从建筑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和价值系统出发, 深入分析建筑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 并从整个价值系统出发分析建筑企业的战略环节, 以求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 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建筑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与竞争优势

1.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与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是80年代中期由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研究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的, 一经提出就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武器, 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由两大活动构成, 一是主体生产活动 (如生产、营销、运输、售后服务等) , 二是辅助性的支持活动 (如原材料的供应、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等) , 这两大活动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一系列的价值创造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链条, 这就是企业的价值链。Peter Hines (1998) 认为价值链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Hines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同时Hines产品的原材料和顾客放入企业的价值链, 这说明每一个产品价值链的每一个成员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包括不同的企业。Hines对价值链的研究把波特对价值链的研究推向了价值系统的研究。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各项相互分离的活动中, 这些活动就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战略环节, 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相互耦合就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 不可模仿性。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这个企业具备的独特优势, 不同企业因各战略环节耦合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2) 动态性。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永远是一样的, 企业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环节的侧重点不同而不断调整、改变、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 建筑企业价值链和价值系统模型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制造企业, 主要是由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的。一是建筑产品固定性和生产流程, 建筑产品是不可移动的, 并且其整体性和分部分项的其他工程是相对独立并有机衔接的;二是建筑产品的单件性;三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价值大。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和建筑企业的特点, 可以将建筑企业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 其中基本活动是粘合剂, 是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 对竞争优势起辅助性的作用。支持活动是建筑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环节。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才能为业主方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筑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制度基础、人力资源、技术开发、经营采购四个部分。其中制度基础指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指人员招聘、培训、激励、项目经理考核、招标等;经营采购是指材料、设备和与价值链的活动相关的采购活动;技术开发主要是指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 技术开发能为建筑企业承担高难度的工程提供保障。建筑企业的支持活动分为用户服务、内部后勤、生产施工、外部后勤四方面。用户服务是与业主方进行信息沟通的公关活动, 为顺利获得项目建设权提供前提保障;内部后勤是指项目开始前一系列准备活动, 如材料验收、进场准备等;生产施工是支持活动的核心环节, 主要包括施工结构、施工进度、施工管理等;外部后勤是指项目完工后的竣工验收、成本考核等。建筑企业内部价值链是包含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更为广阔的价值系统中, 建筑企业纵向价值系统由业主方价值链、承包商价值链、建筑企业价值链这三部分构成 (如图一) , 其中承包商价值链系统包括三个方面:材料供应商、设计供应商、各专业分包商。其中建筑企业通过工程承包为业主提供建设服务, 业主支付给建筑企业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 建筑企业作为总承包商为了更好的完成建设项目, 需向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支付一定费用获得相关服务。总的来看, 建筑企业价值链是由建筑产品为媒介形成的一个纵向价值链。通常建筑企业纵向价值链是由建设融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拆迁、材料采购、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物业管理等活动构成。

三、小结

波特在价值链理论中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某个战略环节的竞争, 而是整个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建筑企业价值链和单个活动的有机耦合的比较中发现。因此, 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对自己企业的价值链系统进行梳理, 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 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经济的成本、最适当的质量保证下完成建设项目,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 创造出“1+1大于2”的整体效果, 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应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重构, 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组合, 剥离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 兼并能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的业务;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篇5

关键词:企业;建筑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各大承包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在新的层面上也就加剧了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因此,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都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得到高速的增长,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建筑业是资源拉动型的产业,关联行业前后,因此其作用非常之大,不仅有效促进中下产业的发展,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并且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3年的上半年,全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9.3%,跟2012年同期增加了1.1%。

但是我国的建筑业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建筑业的人才缺乏严重,劳动生产力效率低。其高层次的人才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生产效率远低于电力、工业等行业,企业的经济效应很不理想。其次,建筑业的融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融资困难导致了流动资金得不到很好的补充,资本的运作能力非常之差。

二、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核心竞争力”这一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其指出,公司的产品质量与性能在短期内可以决定公司的竞争力,但是长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造就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麦肯锡咨询公司却认为,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具有明显优势、能使一项或者多项业务达到一流水平的能力,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价值优越性;二是能力整体性;三是资源集中性;四是唯一性。其重要的构成要素有人力资本、营销系统、核心技术管理系统、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建筑企业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将其进行整合的能力。从现当今发展情况来看,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一些靠关系、走程序的招投标行为的出现;质量、成本管理缺乏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家以追求短期的利润着眼,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不够,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的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不健全等等。因此,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其特殊性,其提高不可盲目,必须与其企业的发展战略应一致,还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方面的投入与产出能成一定的正比例。本文所定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指:在建筑行业里,所有企业竞争力当中的那些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稳定优势、并获得稳定超利润的竞争力,是能够将技能的资产与其运作机制有效结合的企业组织能力。

三、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因此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如果建筑企業要在永久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创建学习型的组织

很多建筑企业为了短期的目的,忽视了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必然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要想提高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引起各个部门对这方面的重视,只有这样全企业的人才能齐心一致。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使得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创造出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特色,并使得企业永葆活力。

(二)加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影响因素,也是评判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其对企业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加强企业的生产凝聚力,重视对其员工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把整个的企业创造成一个由共同追求并且紧密联系的组织。

(三)加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建筑企业其自身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因此在其施工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项目本身建筑面积比较巨大,很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人员,更多的管理部门参与,由此会带来反馈速度慢,管理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建筑企业的各种信息融汇到一个平台进行,建立一种高效并及时的管理体系。

(四)组建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如果单凭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要想各方面取胜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筑企业如需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有必要采取多种的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组建战略的联盟,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步与发展,因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也是一件需要恒心、细心和耐心的长期的工作,因此在其培育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与相关的人员发生冲突,这就需要负责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发挥自身的信心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娟,刘宏蛟.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2:86-91.

[2]李军.试论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J].门窗,2014,06:434-435.

[3]朱明强.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122-123.

[4]朱明强.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2007,03:231-233.

[5]陈国峰.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66-267.

谈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篇6

自我国加入WTO已近十个年头,“与国际接轨,向世界看齐”的口号天天挂在嘴上,却不见有多少企业实践性地行动起来。特别是我国的建筑企业,还停留在原始的经济形态下,改革的脚步异常缓慢艰难,很多大型企业和一大批中小企业不了解国际市场趋势和运作形式,光说不练,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在管理制度上和技术素养等方向与发达国家竞争起来力不从心。具体表现为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理念;施工生产中存在随意性,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程度底,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企业与国际承包商竞争起来,显得危机重重。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在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就显得非常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

二、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如国家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自身的因素等,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的国家因素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养成了建筑企业依靠国家按计划分配任务的惰性,同时,大批企业为国有性质,盈亏只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奖惩制度不完善,从而制约了其发展的积极性,束缚了企业发挥的空间,致使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企业竞争能力低下,承揽任务能力不足,最后越发显得困难只能艰难靠国有资产维持运营。

(二)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的行业因素

行业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绑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我国建筑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长期自闭式的管理,使得企业看不到竞争对手的存在,同时也就看不到自身在竞争中的弱点,想发展也无从着手。长期不规范的管理,使得我国建筑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管理制度和技术素养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三)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的企业自身因素

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国有企业性质造就了其“等、靠、要”的行为模式,一旦市场化程度提高,不但无法适应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而且自身毫无竞争力。长期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造成其管理能力低下(如信息管理系统的空白等)、技术水平落后(如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不高等)、标准化程度不高(很少企业有自己的技术标准等)。

三、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方法

建筑企业竞争力通常体现在那些难以复制且具备独特性,并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无形资产,它是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体现,亦是评判建筑企业强弱的主要指标。因此,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点就是培育、协同和整合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源,形成企业独特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

因笔者职业及篇幅所限,不便从国家及行业层面上提出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方法措施,本文只从建筑企业自身挖掘,探索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解决途径。

(一)实施绿色施工,塑造企业形象

实行绿色施工是建筑企业施工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音扰民等,而是要把绿色施工的思想观念进行扩大,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绿色施工的原则可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实施绿色施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它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风险、法律风险;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从而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发展。在这点上与创品牌所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才能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当然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就是技术创新,因为实施绿色施工本身就是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求新。

(二)树立人才观念,抓好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建筑企业,创新的实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思想、方法和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有力推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创新的成果要靠人来完成。“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建筑企业要发展,建设科技要创新,必须全面提高建设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的工作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树立好人才观念,努力抓好人力资本。

首先,应创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杜绝“养而不用,用而不留”的恶性循环。良好氛围的建立要把用人和培养人结合起来,要积极创造一个团结和谐、进取向上的环境,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使那些在技术创新上有贡献的专业人员得到比较丰厚的待遇,还要用好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其次,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体系。技术创新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行为,而作为“人”的因素也应推向市场。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人才的流动,都需要有发育成熟的市场环境。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宏观管理,大力培育人才市场,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积极推动建设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有效流动。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缩短创新的周期,降低创新的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效益。企业也要在内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探索技术与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使那些技术好、手艺高的人享受较高的待遇,在建筑企业的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创新体制,构建创新环境

任何技术上的变革都会对建筑过程的组织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每一个人,所以组织对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配套的组织设计是技术创新的保证。这就牵涉到建筑企业的组织创新问题: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及时对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是加快和提高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所以可以通过组织创新达到改进组织成效、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笔者将从组织的扁平化、动态化、虚拟化三个方面进行浅议:

首先,建筑行业具备兼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性。因此,如何一方面建立满足日趋个性化、柔软化、分散化的顾客需求体系,另一方面向拥有咨询、设计、采购、项目管理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发展,适应不断出现的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正是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应放弃以传统职能分工为主的组织方式,对外满足业主的需要,对内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交流,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就是应把金字塔式直线职能型垂直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转变为层次较少且以任务和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扁平结构。

其次,还必须实现由功能固定的静态组织向动态多功能群体的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需求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细分出的市场形成新的竞争环境。处于这样的多样化环境中,新型的组织结构必须是集战略、结构、管理过程于一体的动态网络。

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出虚拟化的特点。所谓的虚拟组织即若干成员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优势,依靠信息手段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组合形成的没有企业边界、超越空间约束的临时性动态联盟,市场机遇一旦消失就解散的结构形式。其实质是企业间的暂时联盟。而联盟的基础在于企业间是否有技术互补和核心能力。其灵魂在于市场机遇,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开拓。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普遍发展,虚拟组织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势凸显,具体表现在:整合成员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减少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成本投入,分散经营风险;极大缩短从产品概念到进入市场的时间;扩大企业规模,便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成员企业的相互学习,加强技术积累,增强成员企业的竞争力。

(四)确定创新战略,牢固创新观念

由于建筑业所面向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不动产,它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建筑核心技术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资源、气候等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应用技术创新中存在较多的障碍,如产品的单件性,地域的离散性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比很低,信息交流的不稳定,建筑供应链上的不协调导致的风险成本增加等;建筑技术的重大突破多半由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以及IT技术的渗入引起。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和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创新行为的这些特点和问题,正是构建科学的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依据。

在构建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过程中有必要让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应的大专院校及专业研究院(所)参与进来,共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建筑业产、学、研及关联产业的资源和人才的流动,同时要做好产、学、研的分工合作工作。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固定性和现实的复杂性,这就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不具备适应多类型工程的设备和技术,所以更要加强这种合作。在分工方面,努力做到大专院校能成为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主体,注重基础研究,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研究院(所)成为应用技术的创新主体,注重于公共项目的课题研究(包括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筑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注重以现场施工技术为主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投入主体。

建筑业的产、学、研各方基于以上的分工从事技术创新工作。这种产、学、研分工协作、互动的创新主体与政府推动建立的创新环境共同构成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平台,能有效适应建筑技术及技术创新的特点,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更能凸显建筑企业的地位,促进生产能力的输出。

(五)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发展

由于长时间对创新投入的认识不足,造成建筑企业长期滞留在低水平、低效益的运行状态下恶性循环。然而,近年来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建筑企业感觉到竞争能力低下的压力十分突出,为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投入已取得广泛共识。国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企业创新投入占销售额小于1%,则企业难以生存;占2%左右,企业才能勉强生存;大于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根本没有相关经费,有经费的往往不足其销售额的1%,只有发达国家的1/6-1/5左右,结果导致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较弱,使得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创新投入资金的来源主要有自筹和融资两种。为规避风险,尽量采用对外融资来提高创新投入的能力。在对外融资方面,企业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另一种是发行

泽库、河南草地畜牧业重点发展藏系绵羊和高原牦牛,推广良种欧拉羊,引进野血牦牛复壮;北部两县加快舍饲畜牧业的发展,扩大牛羊贩运育肥、家禽养殖规模,促进农牧区联合,实行“南繁北育”,加快牲股票、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改革观念落后,组织安排混乱,技术水平低下等种种原因,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处于既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又无法直接融资的局面,造成建筑企业想投入而无资金可投入的尴尬境地。

鉴于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所面临的以上困境,笔者认为引进风险投资体系是可行的。一般理论认为的风险投资亲睐于高新技术产业,而就笔者看来,传统的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可以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引进风险投资就有了理论上的可参照性。

确实,风险投资体系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众所周知,任何活动都是始于投资,没有适当的、足量的投入,任何活动都无从开启,更不要

摘要:农牧民增收是当前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培育农牧民新的增收点,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之一。

关键词:农牧民;增收;途径;措施

一、促进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一)种植业方面

同仁、尖扎两县的川水地区重点发展蔬菜、优质小麦、特色果品产业;浅山重点发展马铃薯、油菜、豆类、中藏药材和饲草饲料产业;脑山重点发展油菜、青稞、中藏药材和饲草饲料产业;泽库、河南重点发展饲草料和中藏药材产业。

(二)畜牧业方面

风险投资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软件环境的优势:相较于一个拥有尖端产品而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平平的企业,一个出色的风险投资家宁愿投资于一个产品一般而具有一流管理团队的企业。这就给建筑企业的人文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本文“树立人才观念,抓好人力资本”所言,这与风险投资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彼此包容,共同为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服务,并以此为突破口达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世界建筑行业中取得一席之地,乃至赶超国外建筑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的规模,有配套的生产链条,能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其次是深加工,使农畜产品的价值成倍增加。这样,农畜产品在加工后,贮藏、运输的问题都解决了。再次是搞活流通渠道。彻底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三)发展畜牧业

要以牛羊产业为突破口,努力把畜牧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积极实施“南繁北育”、“自繁自育”项目。抓好肉牛、肉羊和奶畜三大优势产业。二是抓好畜牧“种子工程”建设。提高牲畜及产品质量。三是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和饲料加工。解决好养殖业的饲料用粮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

(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代

一是把握三条原则: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第二,效益至上的原则。只要合法,符合党的政策,农民种什么赚钱,就应鼓励种什么,并引导其形成一定的规模。第三,名优特新的原则。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抓住三个环节。首先要形成有相当说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了。在企业活动的供应链上,投资占据着战略性的地位,而传统的建筑企业存在着诸多的弊病,以致其不能取得社会大众投资体系的信任,而只好借助于政府的行政权利取得一些原始的融资数量,如上文提到的银行贷款、股票债券等。而风险投资体系则一改传统的思想模式,它注重的不是企业的短期效益,而是把眼光关注在企业的长期的、潜在的效益上,这就使得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避免“逆向选择”。再者,风险投资机构作为风险投资体系的中介其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把资金注入到建筑企业,而且还充分权衡利弊,参与到建筑企业的组织活动中,给传统的建筑行业带来最新的经营理念和组织结构模式,让企业从根本上促进其技术创新,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畜周转,增加商品量,推广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良种畜;沿黄地区和隆务河谷地区形成肉牛、奶牛产业带,推广良种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秦川、皮埃蒙特等良种畜。

(三)其他方面

农牧民外出打工、依靠小城镇建设就业、从事采集业是近年来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农牧民素质

只有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素质,才能生产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农牧民才能增收。

(二)调整产业结构

■李文琴

促进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途径及主要措施

摘要:文章提出了我国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低下的若干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竞争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为我国建筑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指明道路。

低碳建筑是建筑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篇7

随着经济发展,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而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与建筑行业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地球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耗能的40%。但同时,建筑行业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行业。据统计,我国2006年既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亿m2,到2020年将达到700亿m2。而我国《节能中长期专线规划》已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面积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1 低碳概念和低碳住宅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概念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全球应对环境气候恶化的重要行动之一,也是我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

低碳住宅顾名思义就是在住宅及居住设备的施工建设和使用的整个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常,人们把绿色、环保、节能型的住宅认定为低碳住宅。2010年1月19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低碳住宅技术体系”,将整个体系分为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增加碳汇8个部分,将低碳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技术体系的结合,在产业和标准方面形成了规范。

2 向低碳建筑的产业方向转型,建筑企业正面临良好的机遇

近年来,低碳建筑思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早在2007年我国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的探索,居住者观念的转变,发展低碳建筑已成为一种趋势。

(1)建筑设计已开始向低碳建筑方向转型,改变过去设计施工“两张皮”的模式,从设计上树立“淘汰高资源消耗”的理念,尽量不采用高能耗的材料,而是采用绿色的环保节能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时对于模板和施工用水做到循环利用(例如采用收集雨水用于施工的施工方式),采用新工艺来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将信息技术在施工的各个流程中推广运用。

(2)当前,建筑行业正在进行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正逐步改变,推广和使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方式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据了解,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这4个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节约。总体上工期节约30%,人工节约70%,周转材料节约80%,造价降低10%~15%。

(3)低碳住宅技术不断进步。我国低碳住宅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至今已取得较大成果,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首先,住宅低碳技术科研成果显著。包括节能建筑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密闭节能保温门窗、供热采暖系统等领域,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69项,主要包括住宅建筑适用技术研究、珍珠岩保温砂浆、带饰面聚苯板内保温、旧房节能改造、浮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等领域。其次,部分节能产品在产业规模上也有长足的发展。比如,我国外墙外保温材料历经20多年的发展实现从无到有,当前产量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而我国已拥有包括模塑、挤塑聚苯、聚氨酯、岩棉、酚醛、浆料等多种保温材料,以及贴、喷、抹、模板内置等多样化的施工方法。

(4)建筑行业开始积极探索发展低碳建筑建设之路。倡导低碳建筑,不仅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也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挑战。目前,有一些建筑企业已经在推动低碳建筑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例如河北沧州“新华·三里嘉园”小区工程,该工程项目遵循“节约用地”“土方平衡”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竖向设计上采取对土方少量的自挖自填方式,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耗费;住宅楼采用外墙外保温,避免冷桥;外门窗均为隔热断桥铝合金节能门窗,玻璃为中空普通玻璃,满足节能65%的需求;每户住宅均安装集中供暖、分户计量和分室温度控制装置。这些建筑企业认识到向着低碳、绿色方向发展应该“早准备,早主动;不准备,很被动”。

(5)居住者开始转变观念。当前,“您住的房子低碳吗”成为一句买房流行语。有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以一套100 m2的住宅为标准,通常需要总共5匹空调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一般来说,5匹定速空调累计工作1h耗电量约2.3 kW·h。按照普通居民的使用习惯,以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用电时间计算,每月消耗电费338.93元。而使用节能技术后便可节约50%的能源支出。这就意味着,仅在空调电费方面一年便可省下2 033.58元的开销。最近的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买房时是否会考虑房屋的环保节能性时,逾80%的网友表示“会考虑”,其中33%的被调查者认为房屋是否环保节能是决定买房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观全国,居住者观念的改变,是推广低碳建筑的基础和前提。

3 以低碳建筑打造建筑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低碳时代,低碳与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紧密相关,建筑企业要把低碳转型变成一次机遇,在此过程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短期内,向低碳建筑产业方向转型可能会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利益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的优势。

3.1 低碳建筑需要低碳建造

顺应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低碳”成为建筑行业的新概念,低碳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产品投资的主流。而低碳建筑的施工环节必然也要求具有鲜明的低碳特点,承担低碳建筑的施工单位将面临建筑项目业主关于先进的低碳技术的完美落实与施工过程节能减排的双重严格要求。因此,率先具有低碳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必然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3.2 提升企业竞争力

低碳建筑有其评判标准,美国已有绿色建筑标准LEED,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也在讨论制定当中,例如2010年初的天津城建会就表示要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低碳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此外,ISO 14001体系将针对建筑节能环保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这些规范和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压力,更是引导与促进的动力。低碳建造理念必然引导建筑企业向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方向转型,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3.3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一直是能耗大户,实现低碳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筑企业应把“低碳、节能减排”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建立节约、低碳的企业文化,使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和环境保护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同时,建筑企业应注重绿色科技创新,对传统技术进行革新改造,使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方式实现低碳目标,提升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在大力提倡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为核心的低碳经济的今天,低碳社区、低碳住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时代,建筑企业的低碳建造能力关乎企业的生存,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载体,是建筑企业提升低碳竞争力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贺灵童.信息化:低碳建造重要抓手[N].建筑时报,2010-10- 28.

建筑企业竞争优势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挂在嘴边,看在眼里的字眼,甚至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文艺活动而已。

事实上,西方一些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研究。现在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传统,受到企业的创办者和企业发展历史的深刻影响。它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整个企业所共有的,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组成人员的思维和行动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无论企业是否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人们之间由于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道德意识的企业文化总是存在的。

西方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一种形式的文化,它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认同、共同信仰、表达工具和表达语言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而这些文化将是决定企业战略和组织目标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上杰出的企业,不光有资金、技术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经营管理方法的成功,而这又是企业文化的产物。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爱迪生创办电灯公司开始,经过120多年,一直保持长盛不衰,特别是杰克·韦尔奇掌管公司的20多年来,更是创造了跨国公司的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管理文化的变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企业,他们与国外知名杰出企业相比,文化继承和传播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距离,具体表现为市场诚信的缺失和激励方式过分依赖于物质刺激。

无论何种划分方式,企业文化都包含三种基本要素: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形象。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有助于实施组织经营战略,企业文化有利于发挥组织行为的功效。

2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积累性学识,它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为显著的特性,特别是关心如何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不同生产工艺的学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它蕴藏于企业组织内部。具有:

1)难于模仿性:难于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掌握,是我有他无的,即使竞争对手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这方面也远超竞争对手。2)高价值性:能给顾客带来价值或使用价值或高附加值,即能给顾客带来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价值。3)延展性:即企业进入各种潜在市场,满足企业战略规划改变和战略目标转移的能力,是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基础。4)耐久性: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性。5)自学习性:就是企业具备对先进技术的敏感性,对信息传播的敏锐性,一旦发现,及时学习。6)系统性:这样的竞争力能够把已经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捕捉到的有用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去粗取精,将新的资源融合到新的系统中去。

3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既然建筑企业也是企业,那么建筑企业同一般工业品生产企业就有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的一般管理方法上。但是,建筑企业的产品与一般工业品在产品生产、产品交易以及产品本身上的差异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和对比分析,一般认为,在构成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人的能力和资源这两个要素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竞争力是人的能力与资源的结合。

1)企业竞争是通过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服务进行的。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实物资源和人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物资源无从谈起发挥什么作用。反之,若缺少必备的实物资源,人的知识再渊博,技能再熟练,也无法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因此,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的知识和技能与实物资源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

2)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人力和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主、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作为劳动力本身,具有资源的性质;另一方面,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3)资源和能力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过培训可以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人们也可以将所掌握的技能转变成资源。

4)要提高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除了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和发展提高个体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努力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整个建筑企业的整体的知识和技能。人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资源化并与实物资源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的企业财富,为企业连续不断地创造有用的价值。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人的知识和技能比实物资源更重要。建筑企业持续蓬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是掌握了多少实物资源,而是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人的知识和技能。

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建筑企业所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于不同个体的人,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人生阅历不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拥有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的人越多的企业,其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更强。

4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能力,那么如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而由好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形象构成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企业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最终行为其实就是在影响和创造企业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此,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倡导,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管理能力,优良的作风和管理艺术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领路人。

2)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精神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发展永葆青春的主题。

3)努力打造诚信文化。诚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诚信成为企业的形象时,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无价之宝。

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也是企业的润滑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所有人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使所有人都目的明确,步伐一致。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正确,就能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为企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长远意义的、更深远的正确方向。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内在的潜力和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所有人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4)约束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5)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起着巨大的作用。

6)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它会促使企业在可持续中健康成长。

7)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精神动力。

5结语

杰出的企业必定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的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莫寰,张延平,王满四.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建筑智能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培育 篇9

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以下从六方面阐述。

1 重视社会资源整合

之所以将这一条列为首位,是因为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但这一条如果不能够与品牌塑造、客户口碑及三项能力(技术能力、工程能力、管理能力)相结合,往往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

不能将社会资源整合看成简单的找关系。我们可以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看成一个成功的社会资源整合者。只是在当前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更偏重某方面。建筑智能化行业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资源、行业资源、资质资源、证书资源、客户资源、人脉资源、数据资源、文档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等。企业整合资源的任务是使各种资源高效结合,产生最大的效益。资源整合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积极参加行业交流,能够起到常照镜子、持续改进的作用,且可以获得大量资讯,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这一条在当前市场上尤其重要,也是这几年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的一个特点。这一条做得好,会体现在政府资源、专家资源、行业合作、品牌效应、合作开展等众多方面。

建筑智能化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年合同额20亿元以上,通常为上市公司,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强,经营地域广,已经成功实现多元化经营;第二类年合同额5亿元左右,这类企业资质资源丰富,已经实现全国范围的经营,合作业务做得很好;第三类2亿以下,此类企业通常按照老板熟悉人脉关系来做,分为自己有资质与合作两类。社会资源整合力度的大小,往往决定企业的经营规模。

2 重视品牌塑造

公司品牌塑造的前提是品牌定义。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优势、不同的资源环境,形成了企业的差异化品牌。品牌定义后,需要整合其相关的价值要素,经过长期的坚持,形成企业主、客户、员工的共同认同,成为有价值、能推广的无形财富。

3 重视客户口碑

重视客户口碑从重视信息反馈开始。现在大部分智能化企业已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但实际按照体系运行的很少。质量体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及满意度调查等做法其实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应当多渠道获得客户的评价信息,从中分析出共性的、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企业的自我提升。不应该在客户愤怒时才采取一些换人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争取社会荣誉、大量业绩积累,都有助于改善客户口碑。

4 提升技术能力

在建筑智能化行业,技术能力为三项能力之首,最要重视。这是由智能化行业的知识性强、系统比较多、技术发展很快所决定的。在智能化行业发展初期,往往做技术方案的是教授级的人。不但当时做方案人的层次高,而且很多企业在自己的字号前面加上大学的旗号。但是现在好多企业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拿以前的方案或厂家资料抄来抄去,这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技术已经不重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现在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在的技术能力侧重技术体系和行业创新。企业重视技术能力提升,不但可以多中标,而且可以占据行业制高点。技术能力提升,能够实现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

5 提升工程能力

工程能力虽然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重要是因为依靠工程能力才能完成项目,被忽视是因为只要拿到项目总有办法把它做完。工程能力最简单明了的尺量就是看每年完成的工程产值。笔者主张建立规范的工程能力,包括公司级的多项目管理能力、单项目管理能力、施工能力。这是因为,这几年工程行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工人不再好找且廉价;不同公司在不同的工程管理模式下施工质量已经出现明显差异;智能建筑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建筑、装饰都在往工业化生产方面发展,智能建筑也出现这种机遇。

6 提升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很多企业几乎天天抓却总是不见成效的地方。内部管理运作顺畅、高效是现代企业的标志。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包含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流程、考核、企业信息化等众多内容。到一个公司看一下、办一件事,就能判断企业运作是否顺畅?企业的效率大概在什么水平?出现效率不高、运作不畅,往往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流程、考核、企业信息化等有关。

上述六个方面总结到表1中,可以用来对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行初步的评估。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事业能够成长、事情能够办成的要素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用现代管理理论广义解释,实际是基础的要素(地)、重要的要素(天)、存在变数的要素(人),三个要素齐全就是三才俱全。这三个要素如果用传统的符号来表示,就是《周易》中的乾坤坎离等卦符。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可以预测企业未来走向。西方管理咨询公司喜欢用矩阵法、图表法分析企业成长的各种要素,其本质与中国传统思维是一致的。

传统符号已经很少有人看得懂,在这里用三角形来表示上述六个方面的关系。如图1所示,企业实力分为软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三角形的底边是基础的要素,即品牌与技术能力是基础,社会资源与工程能力很重要,业绩口碑和管理能力最容易波动。企业竞争能力的培育也要从这六个方面下功夫。

企业能够明辨时机、顺应市场变化,就能成为长久发展、不受偶然因素变化影响的企业。上述六个方面中的每项内容,都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展开为一系列的行动计划、经营工作、管理工作、技术工作。

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或者每个项目都可以运用三角形分析法,分析其运行状态、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限于篇幅,不在此多述。

参考文献

[1]曾仕强.易经中的管理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智能建筑行业信息网中“行业评优”的有关资料

[3]刘平.企业战略管理:规划理论、流程、方法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徐蓉,吴芸,李艳.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助力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篇10

新发布的多功能一体机有HP LaserJet Enterprise 500 Flow MFP M525c数码多功能一体机和HP LaserJet Enterprise 500 Color Flow MFP M575c彩色数码多功能一体机,它们均支持高效文档处理和共享。这些设备具备一次通过双面扫描、HP EveryPage技术(具有超声波双张进纸检测功能)、拉出式键盘以及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提供了一流的扫描和数据输入功能,可轻松将已扫描的信息数字化。

另外,惠普还推出了更多新型激光打印机。HP LaserJet Enterprise 700 Color MFP M775系列彩色数码多功能一体机以及HP LaserJet Enterprise 700 M712企业级黑白激光打印机系列提供了A3打印能力以及最高可达4600张纸的纸张容量。彩色MFPM775系列以及单色单功能M712系列都具备自动开关功能。HP LaserJet Pro 500 Color MFP M570系列则可为用户带来一次通过双面扫描以及超快速打印等优势。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打印机与耗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金卫东表示:“我们的客户需要针对其工作流程量身打造的简约、高效的创新技术,以帮助他们顺利开展业务。此次惠普推出的全新Flow MFP数码多功能一体机具备丰富的特性和强大的流程管理能力,将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

点评:惠普这位打印机行业的巨头正在作出改变,推出新产品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我们从新产品中看到了策略的变化,通过产品与文印解决方案相结合加快用户工作流程、提高生产力将成为惠普的工作重点。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一体化经济席卷全球,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内数目众多的建筑企业的激烈竞争, 还要迎接国外大型优秀建筑企业的挑战。但机遇与危险并存, 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壮大自己, 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自己。在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新时期, 构建和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 我国的建筑企业如何乘势而上, 构建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 核心竞争力定义及具体含义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出现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 作者分别是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和哈默 (Gray Hamel) 。这也是第一次给出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文章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一种竞争的能力, 而且这种竞争的能力能为自己带来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2) 核心竞争力的这种能力的地位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能够对企业其他的能力进行统领。

(3) 核心竞争力还是一种无法模仿的能力, 为企业自身所独有。

(4) 核心竞争力是十分稳定的, 能够长期保持起有效地起作用。

(5)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并不是其他企业的经验的复制或移植, 而是企业自身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淀而逐渐形成的。

3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对大部分建筑企业而言, 目前的竞争基本还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各建筑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价格、工期等, 竞争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暗箱操作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我国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段距离, 但我国建筑企业也具有国外建筑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如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成本优势比较明显。但在更多的方面, 建筑企业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解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建筑企业 (尤其是国有建筑企业) 受计划经济时期的旧有观念的束缚, 企业很多都没有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2)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水平还亟待提高, 尤其是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比较高层次的管理很多企业还仅仅是起步, 甚至从未涉及。此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

(3) 纵观我国建筑企业, 大部分都基本从事于施工阶段承包, 很少进行多元化经营, 很多企业也不具备多元化经营的实力。反观国际大型建筑承包商可以承揽多专业、多领域的工程项目,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覆盖到工程建设的计划、组织、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阶段, 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综合承包能力远远超过我国的建筑企业。

4 提升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如图1所示。

4.1 制定战略规划

我国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每年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建筑企业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非常不平衡, 综合实力十分欠缺。此外, 任何产业都具有行业的生命周期, 当前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 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总的来看, 国家大力进行建设的时期总会过去, 企业目前所处的产业终将走向衰弱, 企业当前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可能随着竞争对手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而逐渐被削弱, 甚至被行业所淘汰。因此, 战略计划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战略计划制定的前提是建筑企业对本身有清醒的认识, 能够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 而且当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能够及时调整, 重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是企业在行业生存及长久发展的基础, 因此技术创新仍是企业立身之本。对建筑企业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1) 建筑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施工技术发展, 企业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研发投入, 可以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

(2) 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要及时、积极地申请专利保护。

(3) 对于国外先进的且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工程施工技术, 可以加大引进力度, 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

4.3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 (尤其是国有建筑企业) 还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有管理理念, 还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企业经营运行的基本制度的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等都已经不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自然也是空中楼阁。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基础性工作, 是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实行内部资产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

(2) 推进公司制改造, 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 加快产权改革步伐;

(3) 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 向长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集团总承包管理体制发展。

4.4 培养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学习, 借助知识管理, 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形式。组织在学习上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点, 而且富有创造性。现代企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更深层次的是知识的竞争。学习型的组织富有创新性、开放性, 能够时刻关注外界的变化, 而且自身跟随外界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如果一个企业变化的速度无法适应外界变化的速度, 长此以往, 企业必将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而走向灭亡。

建筑业从业人员数目巨大, 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重要产业之一。这也造成了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这也不利于学习型市场的培养工作。因此, 建筑企业在培养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积极探索, 不要简单复制其他企业的经验, 开拓出一条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学习型组织培育之路, 为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

5 结语

我国建筑企业要想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 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完善的源动力, 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 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首先介绍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其特点, 并对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升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孟钧.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5, (4) :11-13.

[2]刘原芳, 余建星.中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与自主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6) :105-100.

[3]申淑华.浅谈建筑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方法[J].河北煤炭, 2004, (5) :55-56.

上一篇:STS课程下一篇:功能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