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工作

2024-09-17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通用12篇)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 篇1

一、高校的性质

高校作为法人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已经为法律和社会所认可, 可高校就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法人, 观点各异。

(一) 国外关于高校法律性质的规定

在国外,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在英美法系中的英国, 高校设立的根据是判断高校性质的标准, 如果高校设立的依据是法律或者国王的特许状, 作为自治团体的高校就是公法人——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否则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美国则把高等院校院校作为第三部门①, 介于政府和营利性部门之间, 为了社会公益和社会稳定从事政府和盈利性部门无法从事的事业。大陆法系则将高校定义为公务法人②, 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 在关于公务法人的定义当中, 他们将公务法人定义为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非行政管理机关,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大陆法系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情况下, 大陆法系学者认为, 公立大学作为公务法人具有行政主体的性质。

(二) 国内关于高校性质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 对高校性质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了管理制度的混乱和学生权利保护的缺乏。尤其是在高校管理工作与学生权利冲突的情况下, 高校的管理工作怎样进行, 学生权利如何维护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法律观念的增强, 学生将高校诉诸法院案件的增多, 使得人们对于高校的性质获得了更清晰的界定。田永和北京科技大学的案件、刘燕文和北京大学的案件使高校在某一方面具备了行政主体的资格, 也使得高校管理工作和学生权利维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 比如行政法学者马怀德教授主张采用大陆法系公务法人的概念, 可以更清楚的界定高校的性质。③

(三) 关于高校性质的界定

由于我国的高校是经过国家的严格审批, 通过一种准入的方式, 然后批准建立的, 它完成国家严格规定的一些教育任务, 同时按照国家机构的授权对高校和学生进行管理, 具有自主管理、较强自治的机构。此外高校, 还具有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之分, 因此, 区分高校的性质因从不同方面进行界定。

1.高校在某些方面具有行政主体性质

高校在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对学生进行处罚方面, 高校和学生处于管理方和被管理的关系, 同时, 高校在进行此类行为时是具有国家的授权。高校在此方面相当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具有行政主体的行为。高校在进行管理, 学生在维护此方面的权利时, 要以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性质来界定自己的行为。

2.高校在某些方面具有民事主体性质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实现免费教育, 学生还需要交一定的学费, 高校为学生提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尤其是在私立高校中, 高校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还有部分盈利的性质, 使得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类似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此方面, 高校和学生只有清楚界定自己的性质,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高校有收取学费的权利, 学生有要求高校提供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相适应的教学。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 学生在维护权利时, 要以平等主体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3.高校是自主管理的自治团体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公立性质的高校, 可高校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国家鼓励高校进行自治, 尤其是鼓励高校进行管理方面的自治。在高校管理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的这一性质, 高校不是隶属于某一行政机构, 高校拥有自主的管理权限, 拥有自主决定各项事务的权力。这是高校的一种性质。

在三种性质关系中, 各方面性质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高校在进行高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最终成果体现在各种证书上, 高校行政主体的性质处于主要方面, 在此方面, 高校具有法律、法规的授权, 相当于颁发执照的权力, 其它两种性质是为这一性质进行服务的。

二、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界定高校的性质以后, 我们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工作, 高校性质的界定只是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做铺垫。

(一) 高校与学生的非契约法律关系

有观点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为契约法律关系。在此种观点中:一种观点认为,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是消费合同关系, 认为学生交学费给高校, 购买高校的教学服务, 高校接受学生的钱之后, 为学生进行服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消费合同关系源自教育责任的转移, 认为学生接受教育, 可以通过自给自足 (学生自学或者家长教育) 、学徒式教育 (我国古代的私塾) 、高校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择,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消费合同关系。但也有不同主张, 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可能是消费合同关系, 首先学生不能对高校进行自由的选择, 也不能对高校作最终评价从而使高校进行优胜劣汰④, 高校与学生不可能存在消费合同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 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此种观点源于社会契约论, 认为, 受教育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 人们将此种权利通过契约的方式交给国家进行管理, 国家为了更好的保障和实现此种权利, 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委托高校进行教育, 以此保障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不说社会契约论的反对者对社会契约论的反对, 从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 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可以看出, 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委托关系纯粹是一种想象, 不存在于现实的社会之中。

(二)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高校性质决定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不可能性, 简单的以契约的性质来概括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也不利于学校运用权力理论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对高校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契约性质假设既非必要也非现阶段背景假设⑤。

高校性质决定简单的以一种法律关系来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 一种法律关系对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忽视了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高校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性质, 决定了高校与学生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法律关系。因此, 在解决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时,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的以一种法律关系来界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只有这样, 才更适合高校的实际, 促进高校的发展, 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三、高校管理工作与学生权利救济

高校的性质和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决定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学生权利救济的难度。田永和北京科技大学的案件、刘燕文和北京大学的案件, 在给学生权利救济提供新途径的同时, 也给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将法治理念引入高校为高校管理和学生权利救济开辟了新途径, 法治理念引入高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在管理工作中注重程序参与

在对学生做出处罚时, 尤其是涉及毕业证、学位证等方面,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处于行政主体的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程序参与。做出此类惩罚相当于行政机关吊销执照类处罚, 要在处罚决定之前举行听证会, 告知被处罚人所要接受的处罚, 给予被处罚人申诉、辩解的权利, 保证处罚做出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让被处罚人充分参与和进行辩解。

(二) 注重学生的救济权利保护

任何管理工作都难免存在失误,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纷繁复杂, 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在错误发生之后, 给予学生充分的救济权利不仅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负责也是对学生权利负责。在学校内部赋予学生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 尽量减少错误决定的执行, 使错误的管理工作得到纠正。

(三) 管理规则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

法治社会, 高校管理工作不可能超出法律的调整范围, 虽然高校的性质具有自主管理和自治性, 但是其都是在法律范围之内, 法治理念引入高校就是以规则和程序保障效率和公正, 但规则一定要在法律范围之内。比如学籍管理办法中有关于取消学籍的规定, 如果学校制定过分严格于法律的规定, 将得不到法律的承认, 在此类案件进入法院以后, 学校管理工作将得不到法律的承认。

总之, 法治社会发展的进程已经使法律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校管理工作只能适应这个趋势, 更好的认识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将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 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权利融合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籍管理办法.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 篇2

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那么,

该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大学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尤其是90后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家庭的依赖性极强,这也导致他们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管理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让每个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好学生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职责。

同时,学生管理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使他们在大学里收获受用一生的财富。

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融入人文关怀

从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以来,

人完全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作主体性价值判断,用工具理性支配自然、掠夺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了生态灾难。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实际上也是技术的集合,因为技术是实现欲而获得物的手段。

将自然对象化本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力发展经济无疑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如果片面理解这种专门化、技术化,这也会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术化,进而会导致人的片面化甚至异化。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误解而导致对根植在这种关系之中的教育的误解,导致当前我国社会中有些机构和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出现浮躁浅显、急功近利的行为,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教育的异化。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完善大学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必然需求。

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伴随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

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定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普遍追求自主性和充分的学习自由。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外界给予人文关怀,

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政治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浅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面临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时下正值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相对无约束性产生出诸多新的问题,在社会重视教育的热闹景象下,隐藏不住强烈的功利性倾向,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对社会关心不够或缺乏同情心等。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正确运用和发展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育规律和学科体系,不少学校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必须面对活生生的人,较之其他工作更具有灵活性、挑战性、复杂性、实践性,完全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因而更具艺术性。特别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原则,比如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创造性、综合性与实效性相一致的原则等等,同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这种检验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艺术性,改进工作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首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深入人的心灵世界,把握人的精神动向,疏导、沟通、转化,把蕴藏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的丰富智慧和巨大潜力开发出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把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理解人、关心人、贴近人、启迪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并非纯粹的政治行为,而是一项感情色彩极浓的事业,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有正确的情感疏导和心理沟通,解疑释惑,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兼顾各方利益与关系;需要共同的信任和理解,无声的感召和契合;需要互相的支持和宽谅;需要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谐共鸣。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真心关怀人,以真情感化人,以真言激励人,以真爱滋润人,以情启真,以心交心,真正将人的因素摆在首位,将人的主体性作为其工作系统运转的中心。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人、提高人、改造人,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空间、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过程、人格的完善与情感的升华过程,是人的动力与创造性不断激活与充分发挥的过程。其中,不管是心理的转变、情感的转化、精神的转轨,还是世界观从反向正的转型,人生观、价值观由误到明的转换,都是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化悲观为乐观,化失落为振奋,化迷惘为清醒,从而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到工作与事业之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者,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潜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能。因此,人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便成为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社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思想特别是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通过引导、转化、教育等方式,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达成新的团结和共识,形成新的统一和力量,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正是努力用积极力量克服消极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拨开心灵的迷雾,提升精神境界,激发工作热情,转变生活态度,产生新的合力;正是通过转化情绪,转变观念,打开思想的窗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人的素质,甚至促进人生道路的转变;正是化解矛盾,事先预防错误思想行为的发生,控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切实保持人心的安定,维护社会的稳定;正是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说服和影响,浇灌真情的花瓣,抚平心灵的创痛,激发人的潜在力量,鼓起克服困難的勇气,催生前进的信心,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2、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处于重要位置。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首先就有一个政治方向和思想素质的问题,始终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可见,校园无小事,事事为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因素,就是有效而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那么,对学校的领导干部而言,更是检验其领导素质与能力的第一标尺。从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社会属性来看,从领导者的职责要求来看,从社会发展的召唤来看,都说明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领导者必须以敏锐的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鲜明的政治意识来做好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艺术性》,亓德全,《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 第22卷 第02期

[2]《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陈峥峥,文献来自: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科研杂志

[3]《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孙佳宁,《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 第22卷 第04期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韩金山.理论界,2005.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 篇4

1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1 榜样能动作用

学生干部是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的, 其榜样作用主要指的是这些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对其他的学生产生激励和积极影响。学生干部也是来自于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 在理想、语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 所以更容易与其他的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在学生干部的号召和感染下, 学生群体就能够针对明确的目标, 奋力拼搏、积极努力、增强信心, 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强大凝聚力的带动下,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2 发挥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人和骨干, 也是组织各项学生活动的人, 这样学生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好坏就会直接对学生工作管理质量产生影响。因此, 注重对其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进行自我管理与教育, 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1.3 发挥协调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与教师之间的桥梁, 在关系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干部需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注重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首先学生干部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在整个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基础和前提是教师本身拥有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从而形成一种隐性影响因素的精神力量, 让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次, 需要处理好友谊与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干部一方面与其他学生之间都是朋友、伙伴,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干部又是得力的工作助手。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完美地处理好友谊与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协调作用, 增强学生群体的团队意识。

2 如何完善高校学生干部工作

2.1 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

在管理工作中,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看作是其例行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干部来说, 加强其他学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也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 来加强对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各个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 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 不断将学生管理及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融合,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

2.2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学生群体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健全的人格,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机构、师资队伍及咨询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问题的不良影响, 进而导致其心理出现不健康的问题, 原先学校中开设的专题报告或是心理咨询室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要求了。就目前来说,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状楚, 然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情感性和亲和力, 并对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 有效地结合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生干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需要更好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 就需要及时地向教师汇报, 然后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2.3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自身队伍的建设

对于学生干部来说, 所有的工作并不是依靠自身就能够完成的, 还需要加强对自身队伍的建设, 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的选择。学生干部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 这样才能够做好工作;其次, 学生干部之间建立灵活的联动机制, 从上至下做好与教师和学生的衔接工作, 队伍内部工作任务分配明确,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 队伍本身应该培养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校实际探索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交流方法。

3 结语

在新时期, 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该注重对学生管理方式以及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和改进。随着教育事业以及社会的不断变化, 学生群体的各个方面也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 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促进其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进一步建设和培养, 注重其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喆, 周海峰, 刘平.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管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

[2]郭洪楠, 孙竞阳, 殷路.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12) .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汇报 篇5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三个月的学习生活其实并不算很长,但是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向党组织简单汇报一下我近期的状况:

首先,在学习上,我秉承了以往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一如既往谦虚刻苦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已经历了十多年漫长的求学生涯,也许对我来说,研究生阶段是我求学道路上的最后一站,所以,我觉得这一年的课堂学习显得更加珍贵,更加值得珍惜。虽然研究生毕业之后面临强大的就业压力,实践能力在当下尤为重要,但是第一学年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依然必不可少,只有拥有了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第二学年的实践中游刃有余。所以我依然紧跟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课、做笔记。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

当然,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也不忘充实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虽然我是一名理科生,但是我觉得生活当中是不能缺少文学的,否则生活会如一潭死水,或一张白纸,尽显单调枯燥。所以,在空闲时间,我会看一些文学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也会写一些文字,慰藉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我还参加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国家二等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更懂得了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建模当中。理论知识本来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更显知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生活上,我尽我所能帮助同学、朋友,热爱集体,与大家团结互助,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常常锻炼身体,我明白,有了好的身体,将来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我时刻谨记毛主席的教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圆运动会拉开帷幕时,我积极参加了院运会,虽然没能取得好名次,但是依然很开心。我会继续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

当然,作为一名有文化有素质的知识青年,我也时常看报纸,看新闻,了解国内国际最新动态。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多看报纸新闻,有助于了解全局,把握整体态势,也有助于更好的承担自己肩负的富民强国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再次,在工作上,作为一名学生助理,我明白,我的职责就是协助办公室的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我积极认真的完成老师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同时,我也不忘积累经验,为以后踏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最后,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身为入党心先入党。我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党的要求,我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以及“”行动指南。我知道,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党的理论知识。关于为什么要入党这个问题,我曾慎重考虑过,我觉得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加入党组织,才能更好的行使党的职责和使命——为人民服务。况且,我自身还有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加入党组织,在党的引导和严格要求之下,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此致

敬礼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学习,通过重温党章和党的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走教育科技强国之路,就能够做到自强、自立,逐步达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党的大确定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党的届三中全会,更明确从战略高度制定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宣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列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海关等方面将给予支持。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产品的出口重点扶持,支持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

通过近期的学习也进一步升华。深刻感受到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对外弘杨等方面负有责任。相关专业机构、媒体或专职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各自的平台,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外爱好者深入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精神,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使其融入世界文化宝库,真正成为全人类的艺术财富。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一定认真践行党的大提出的优秀民族文化面向世界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做一名好孩子,好兄弟,父慈子孝。做到仁义礼智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汇报三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一名农业大学研一的学生,来到这所大学后,我已经积极地向党组织提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并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方针等,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得到提升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

我申请入党就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入党行动。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才能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更加努力,正确处理党和人民利益同个人利益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的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正确的入党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入党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理想是确立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理想就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提出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

过奋斗可以实现的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就是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第二,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觉悟的提高,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是净化”的理念。是一个纯洁的队伍,净化心灵应是我们入党的基本动机。入党的过程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在任何私心杂念,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入党。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标志着思想进入一个新境界”的理念。是加快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组织,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党的伟大理想,是我们入党的根本动机。共产党先进就先进在觉悟上,这是本质,所以要强调“先从思想上入党”的重要性。“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那就是信念和忠诚。

第三,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要树立“入党本身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九个朴实无华的大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始终把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自己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建没的基本出发点,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新中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各个阶段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为目的。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是我们入党的现实动机。事实证明,在每个重要时期、特殊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则应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光要端正入党动机,还要全面发展个人素质,选择正确的路标和方向。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加入了共产党的优秀同学,因为有理想的指引,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勤奋学习,积极钻研;他们更主动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关心同学,帮助同学,他们大多数都体现了党员应有的素质,成为同学心中的楷模。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以后能一如继往地、再接再励将各方面做得更好,我决心要做到: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名与利,做一个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入党的人。请党组织进一步地考验我。我会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汇报四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自从 20xx 年月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这一年来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收获很多,成长很快。下面我把入学一年以来我的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向领导做以汇报。

一、入学以来我思想稳定,始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遵守校纪校规的同时,严守政治纪律,坚定拥护党、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时刻以一个员和部队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树立了一个员、一名共和官的良好形象。积极参加学院的组织生活,先后参加了 3 次系里组织的党员大会,表决了薛路等人的党员转正议程;讨论了聂时政等人的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应该注意的事项。并按时缴纳了党费。平时加强保密意识,安全意识,从不参加任何社会团体。

二、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为以后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强军生干部,不忘本职工作,课程学习之余,大量补充工作所需知识,并报考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三、平时搞好和同学及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和社会上的人员随意交往,不在外面过夜。花钱不大手大脚,每月生活费控制在 500 块以内。努力塑造和维护军人的形象。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四、我严格遵守部队的各项保密规定,没有携带任何部队涉密资料到地方;不在电话和书信中提及有关军队的信息坚决不参加地方或网上军事,不发表不负责任的任何言论。

存在不足

1.因为平时专业知识学习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在理论学习中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又在读研,课程深度加大了,而我以前的学的知识都要全部从新梳理,有的甚至要从头学起,在时间上要比那些应届本科生花的多得多。比如《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弹塑性力学及其应用》等课程学起来就觉得很吃力。

一年的学习生活,它是生动的,更是多彩的;它是实践的,更是财富的。明天的我,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也不能阻止我学习和上进的决心,我将启航扬帆,驶向我理想的目标。

此致

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篇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也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国内外负面影响无时不在渗透着我们的校园,侵蚀着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给我们学生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学生思想工作,任务更繁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相比,整体素质偏低,有的或是娇生惯养、不求上进、不懂礼貌,只求索取、不谈奉献,沉迷网络、不讲诚信,特别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表现出气馁、彷徨、和焦虑。对于学生思想工作者来说,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我们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就是以我院外语系学生工作为案例,讨论学生教育管理思路与方法。外语系虽然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规模较小,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丝毫不逊于其他单位,且外语系还存在着女生占绝对数量、学生过度专注学业等特有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摸索前行。

一、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了解学生是基础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对学生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

外语系06级、07级共有八个班级,共224名学生。其中06级已经实习,07级在校生137人,且女多男少。外语系学生一向有注重专业学习、注重考证的优良学习传统和追求专业知识的迫切欲望。这主要源于两个动力:外语系学生中有很多来自于苏北家庭,这些学生大多数爱学习,就业压力大于苏南学生群体,希望借此改变现状,博得更好的未来;另外,学校地处外向型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学生毕业后如果成绩出色,可以在福利待遇更好的外资企业任职。但是,对于学习的过度专注使得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封闭自己,漠视各项课外活动,忽略综合技能的培养。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睡觉两点一线,更有甚者脾气暴躁,不善沟通,只顾专业提升,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进入比高中环境更加宽松的大学,学生中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晚上在寝室里说闲话,喜欢议论别人,对象是本系的科任老师;他们中部分学生没有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组织纪律散漫,系里各项活动难以开展,跑步会跑成"走步",写文章不是只言片语,就是网上照搬,开会不停的玩手机,一项工作布置几次,最后还是不知道;女孩子冷嘲热讽,男孩子拉帮派,生活琐事斤斤计较,对奖学金、助学金当成敏感的交易,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不能一味抱怨或简单粗暴地去纠正,而是要去关心学生、研究他们,摸清规律,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格教育是关键

大学时期是人生重要而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新世纪教育人性化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举国沉浸。我系的"两代会"赶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四天进行。根据当时的情况,同时穿插了募捐活动,会上我沉痛地宣读了支援灾区人民的倡议书,设定好音乐和朗诵,增强场面教育的气氛,同学们饱含泪水款款而行,当场捐献人民币1733元。感受同情灾区、关爱灾区人民的责任感,进行心灵的洗涤,使同学们和来参会的兄弟系代表也深受感动,中途休会时,相关领导激动不已地说:"开得太好了!从来没有开过这么好的会!"又如,今年由于多方面原因,招生情况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外语系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动员全体同学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一是问候父母,二是询问家里亲朋好友的孩子,志愿补报能否填写我校。这时就要渗透爱校教育,宣传"爱校就是爱自己,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血浓于水"的道理。再如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时,我们提倡的是把党的关怀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传达到每一位同学,做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思想状况、真实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和家庭状况。抓住机遇带领辅导员对学生干部首先展开人格教育,多次召开学干会议,学习毛泽东、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立党为公及周总理病重时说的话: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不能这样去见马克思,我还要多活几年,亲眼看到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看到我们的人民富裕起来。伟人的话深深感染了学生干部,召号他们从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做起,公平、公正的对待自己和同学,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兄弟系学生主动放弃助学金,让给更贫困同学的先进事迹,展开个别谈心活动,黑板报同步宣传教育等。学生干部的思想变化了,学生思想认识转变了,同学给我发信息,有的干脆来到我的宿舍给我提建议、出主意,发动工作已经有了成效,淡化了个人欲望,開始关注了集体,有效地防控了腐败思想的滋生,工作抓到了实处,心中踏实了许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深化了思想教育又转换了思维模式,为这项工作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做好了思想上的铺垫。

在2008年奖助学金评比中,学院分给我系6名励志奖学金和26名助学金指标,谁的家庭真正的贫困,光靠平时的表面现象难以摸清,这项工作做好了,将带动系风好转,做得不好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上分别由各科任老师根据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结合平时表现综合打分,这样加强了课堂纪律,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2)请宿舍管理员配合,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观察,生活上富有与贫困,从化妆品到生活的摆设和用品档次追求及浪费程度看起,再则,就寝纪律,请宿管员打分,这样生活节俭了,就寝纪律也好多了。

(3)根据平时各项表现由各班长评分。

(4)平时与同学相处是否融洽,请同学评分,增加了工作中民主的力度。

(5)辅导员综合评价,整体权衡。

(6)系里领导集体评议。

为了检验工作的准确度,以上程序完成后,从被评选的励志奖学金的同学中,抽调上学期考试成绩一看,和评选要求完全一致,且一个也不错!结果公示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做到了这些,我们无话可说,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下了地。可谓学生工作无巨细,关键是人格教育丝毫不能放松。

三、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善于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潜能

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所必须依靠的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他们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自身是需要接受教育的,他们一边是被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影响他人的主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调整组建的学团干部队伍时,首先树立的是骨干分子的工作品牌,磨砺这支队伍,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是关键;扶持、引导、帮助、督促、布置工作等要讲究时间和方法,课余时间适合交流,交流中注意场合、方式、语气;就寝前检查当天的工作,布置明天的事情较合适;路上碰见时分享、赞美、询问较合适;检查落实工作讲究赞美、鼓励、提醒等。本学期,学院根据工作的需要,将这支学团队伍直接交给了我。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如何发挥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从总体上说是把沉睡着的干部能力资源唤醒: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检查工作质量,交流工作经验,按部门做好工作布置,工作有重点,有检查落实,如有代表性的工作:分团委主抓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宣传工作;学生会主抓常规活动落实工作,需要共同协作的一起抓,如风采大赛、一卡通的佩戴、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基本上都能做到分工又合作。这样,体育部动起来了,尽管男生较少,但能勇敢地在学院的篮球场上、足球场上和强系较劲,晨练中自己组织、调协跑步等;文艺部动起来了,在风采大赛中13个参赛节目就有10个入围;学习部动起来了,在三十年巨变征文中共收电子稿30篇,纸质稿50多篇;纪检部动起来了,新上任的部长带领一般人站在每天的一卡通检查的第一线,宣传部、学习部在每次学院的主题活动中,为了做好舆论导向,本学期办好同步运行的黑板报10期。外语系由一个小而封闭的单位在团学干部的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与活力,开始让人刮目相看。

实际工作告诉我们,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因此,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所以,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干部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成人成才这一根本工作,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善于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学生所关注的焦点,正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为了调查了解06级进入中心实习前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对中心概念的理解及这方面的心理要求,及时解除他们的思想上的盲从和心理上的困惑,我通过调查了解集中大部分同学的思想动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盲从心态,不管理解不理解,赶紧进入中心实习,以便早日上岗就业,一来是可以解决生活压力,独立生活,二来可以换个环境放松自由一下,不再因天天上课而困在教室;2、进入中心是学校办学的模式的必由途径,早晚的事,还不如争取主动,走出自己的就业路子;3、中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是否对我们能否有帮助,可否通过中心找份好的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同学,调查了大三学生同时吸收部分大二的班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的意见,并召开了大三为主体的座谈会,就选中心和步入社会实习所涉及的注意事项进行初步交流,发现有必要让同学们至下而上的畅所欲言、心情舒畅谈自己对中心的看法和对中心概念的理解,使之不再因迷茫而困惑,渐渐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掌握主动权。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至下而上的摸底工作,80多名毕业生中共收集50余条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反映最多的是"不知如何出去找工作"、"如何找分好的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中心的概念,竟提出"大三的学费可否交一半"等问题,看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虽有些头疼,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实际的问题,觉得很有必要举办一次解答会。

在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召开了06级进入中心实习前期思想交流座谈会,06级全体同学、07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式的现场交流。到会的人员除外语系领导外,还邀请了学工处长,院团委书记,职业体验中心主任以及05级院团学代表等,共同来为这次大会的探讨交流出谋划策,共商中心议题。

按照分工由学工处长代表学院着重回答相关政策性的问题,我回答"如何找份好工作?""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 "如何转换工作岗位""专业不对口怎么办?"等问题,学生代表谈职业体验体会。比原定计划出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领导、老師们的争先恐后的解答和积极的互动,把时下的会议比原定时间延长了40分钟,没有一个同学中途退场。为了节省时间,许多专业问题一并由体验中心主任回答。

在座谈会上,中心主任专业的回答解决了大家许多的疑惑,诸如修8个学分、选课问题、推荐上岗时可能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这时同学们对职业体验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学费交一半的错误想法渐渐明白,同学们吃了定心丸。座谈会开始从紧张的气氛中得到缓解,同学们露出了笑脸,时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开始从不理解到找到方向感、找到动力。亲眼看到同学们激情的转换,会后许多同学急着想办理去中心的手续,询问调换中心等问题,急着想选课程等。由原来的怨气扭转为和气,由原来的不理解换成心情舒畅。

座谈会上同学们提出最多的,应该是最能理解并需亟待解决的;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最需要关注的;同学们的困惑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给他们解难就是给自己工作解惑。座谈会的举办,将对今后同学们进入职业体验中心实习相关问题更加明确,对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找工作点亮了灯塔,也给我们今后工作找到了管理的主动权和工作的信心,为大三学生的实习、工作寻找到了力量的源泉。这次座谈会与其说是答记者问似的座谈会,不如说是一个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前往中心职业体验的动员令,誓师会。会后我们又相继组织了06级同学前往中心参观、访问、考察,直接接受企业导师的指点,进行现场的互动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职业体验的内涵。学生思想通了,为后期学生步入社会实习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 篇7

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1.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强调做“人”的思想工作, 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排查、分析, 找出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属于一种事后教育的模式, 以学生思想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为前提, 以解决问题为最终指向, 目的性很强。但在当前思政工作纷繁复杂, 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滞后, 穷于应付。

2.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相对稳定, 固定在相应的年级、班级和院系, 管理的范围和空间较小, 但现在学分制条件下班级年级淡化, 学生的流动性频繁, 就客观上要求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和时间, 避免出现真空”地带。面对这些情况, 旧的管理模式难免会出现管理松散、覆盖面不全的现象,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漏洞和盲区。

3.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强调管理的力度和措施, 而没有切实考虑学生主体的需求, 学生只能接受, 而不能质疑, 其本身只是管理的对象, 而不是管理的力量和管理的动力。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问题都由高校党委和学生工作部门包办, 结果出现吃力不讨好, 学生不买账”的现象。

4.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 班级授课制的概念根深蒂固。在班级中, 学生们的归属感强烈, 统一性和划一性很强, 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过多的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经验, 而且各高校都有针对自己本校的所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也就是称之为“特色”的东西, 缺少与管理系统外的信息交流, 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这种管理与当前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和复杂的思想政治状况是不相符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 注重实效、齐抓共管, 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好主动仗, 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求新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化。要明确和拓展工作目标, 即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工作内容, 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以育人为核心, 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材, 努力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和广大学生需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体系;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突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既讲道理又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找准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突破旧有模式, 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 变消极应对为主动预防, 由单向说教灌输向建立学习机制, 丰富学习形式转变, 拓宽思政工作的场所和信息传播渠道;要形成党政工学团齐抓共管, 目标明确, 分工协作, 互相配合, 良性互动的思政工作领导体制, 在全校造就“人人关心育人、人人参与育人”的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 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 强化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群体性活动的有效载体。而且,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推行, 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欢。所以, 参加社团的人数剧增。学生投身社团活动, 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的贡献, 对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 可谓功不可没。因此, 应大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005年1月13日, 教育部、团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 各地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而高校学生社团是根据社团组建的有关规定, 由具有共同或相近的志趣和理念的高校学生, 基于某一宗旨和目标而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娱乐为目的的非正式组织。其对于大学生的独特吸引力和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且,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其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和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分制下, 传统的专业、班级、年级的概念日益淡化, 甚至不复存在, 学生选课、上课等行为表现出高度个性化, 很难找到一定学生群体的共性化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 并逐渐赋予它新的内涵。

通过社团这一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增强了渗透性和有效性, 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要紧紧抓住社团这一有效载体, 充分发挥其在学分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而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支部建立在社团中, 从而借助社团的凝聚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将思想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活跃校园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可以陶冶学生热爱集体、刻苦学习、团结互助、文明健康的情操, 激发起爱国主义和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要讲究教育方法, 不应停留于一般性的要求、号召, 而应有人情味, 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增加科技含量, 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 达到应变及时、有效控制思想舆论阵地的目的。这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的强大武器, 对开拓视野、调整工作角度、转变思维方式, 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让社团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 把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要发挥学生政治骨干的辐射作用, 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

4. 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多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 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 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 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因为依据新闻传播学的原理, 大批量的同类信息一定会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判断, 一定会对信息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强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 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 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 也可以通过发布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摘要: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思想教育的地位, 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 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和好的制度, 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建立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势、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 面对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日趋多向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春开.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3) :25?

[2]费英勤.李向晟.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7) :87?

[3]周强.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青年报, 2003.07.29 (1) ?

[4]《团员意识教育读本》编写组.团员意识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6]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 [2005]3号

[8]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9]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年11月19日

高校学生入党工作问题研究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 都是围绕育人这一根本、德育这一核心,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工作。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又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为提高党员的党性和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 做好高校学生入党工作, 不仅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更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2 高校学生入党工作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社会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各种社会思潮中也趋于多元化。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复杂, 部分高校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功利性强, 其中既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也有功利主义的成分。有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获奖评优有利条件、有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一种个人荣耀、有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一种政治资本, 便于日后就业和工作。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 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党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2.2 高校学生入党工作管理及制度建设不完善, 落实不到位

(1) 在对要求入党的高校学生的前期教育管理上, 没有进行细致的工作。缺乏专业的学生党建工作者对要求入党的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 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导致有些要求入党的学生对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基本原则和知识不了解, 没有起到帮助要求入党的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的目的。

(2) 在入党程序上, 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严格地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以及学校相关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程序, 在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教育、培养、考察、政治审查、列为发展对象以及党支部对发展对象的审议、讨论等一系列基层程序环节中, 存在简约化和形式化等现象。

(3) 在入党制度上, 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程序不明确, 工作不细化。有的学生不了解该怎么办、做什么;基层党组织工作处于粗放状态, 有的支部要从上千名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 难度很大;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 入党积极分子基本都能转正;会议讨论阶段时间短, 质量不高;一些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缺乏对其帮助对象的培养和教育。

发展党员的一系列工作问题给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提高带来了一定问题, 存在着鱼目混珠的情况。粗放的工作程序和松散的工作作风给学生群众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3 如何解决高校学生入党工作的问题

3.1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

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来看,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相对数量不足, 做细致工作的难度很大, 很难保证对有入党要求的大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甄别、选拔等一系列工作的合理化, 要使之成为合格党员的目标较难实现。

另一方面, 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与工作需要有一定差距, 从事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需要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较高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建设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不仅要在数量上发展, 还应该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2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

要努力引导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采取党校团校培训、落实培养联系人责任、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等经常性培养教育活动, 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要解决好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复杂的问题, 不能简单地排除、拒绝一些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内来, 而应该通过教育等方式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党员标准的知识分子。事实上, 我们党历来重视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群众, 尽管他们最初的入党动机也许是低层次的, 但党组织的作用就在教育他们, 把他们的认识从低层次上升到党的崇高奋斗目标, 要通过细致的教育工作来发展党员, 帮助其不断成长。

3.3 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入党工作制度建设, 将具体工作落在实处

完善合理的制度是公平合理地甄别吸纳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的根本保障。将制度真正地细化、落实在具体工作活动中, 体现在实际效果里, 才能保证学生入党工作公平、科学、合理。一方面, 在制定各项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具体操作细节, 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如联系人制度中联系人多久与发展对象或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一次, 是否要制定培养教育计划和记录联系时的谈话记录;分层集中培训制度中是否涉及到社会实践培训, 若有是否需做实践报告;“推优入党”制度中的“优”如何衡量, 怎样才能既保证公平公正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群众的入党积极性, 等等。另一方面, 对制度的实施要有约束或奖惩机制, 作为保证每项具体制度的落实, 如可考虑将基层党支部对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党委考评该支部的指标之一。另外, 还要加强宣传与学习, 使每一名大学生都了解入党组织程序, 了解各项制度, 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意愿在客观上有可实施性。

对高校学生入党工作制度的细化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对入党问题的正面认识、体会到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高校是优秀青年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不断将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也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使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措施。高校党建工作者应不断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矛盾, 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党的队伍当中,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中组发[1990]3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齐卫平等.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思想理论教育, 2007.9.

高校学生工作浅论 篇9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其一,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是时代的要求。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高等教育内部改革的深化等, 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冲击, 给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挑战与压力, 如果我们放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任其自由发展, 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学生工作的最终使命是育人, “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缺少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教育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缺少对学生灵魂震撼的教育, 因为这种教育极有可能造就出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的一批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的社会成员。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生工作, 通过以人为本、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的教育, 促进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 以完成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输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

其二,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离不开稳定, 而稳定离不开学生工作。随着高校规模的普遍扩大, 学生数量不断增多, 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 迫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如对学生开展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防范意识, 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以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 加强信访和信息调研工作以化解矛盾等, 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确保学校发展的顺利进行。另外, 要增强高校的发展后劲, 离不开学生工作。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之中, 高等院校的生源竞争尤为激烈。要在优胜劣汰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机遇, 把自身做强做大、做优作美, 首要任务是必须依靠学生工作提高育人水平。

二、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学生工作, 一直是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课题。我认为, 应从学生工作者、高校、工作方法三方面结合来思考。

(一) 学生工作者自身素质的与时俱进

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 一般有以下人员:学生处、团委工作人员, 院 (或系) 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书记, 专职老师, 班主任。学生工作决不能局限于“只要学生不出事, 什么都好说”, 如何将学生管理好, 教育好、引导好, 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就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自身素质必须过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不仅要学思政专业知识, 还要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 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老师, 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笔者认为, 学生工作者要树立起“学到老、活到老”的思想理念, 首先, 不断充实理论知识, 不仅要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还要加深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 不仅要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而且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相关知识, 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其次, 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实践出真知, 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 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造,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学生工作者要争取培训交流的机会, 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 高校为学生工作创造优越平台

随着教育的深化, 我国高校在学生工作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但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工作的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工作队伍稳定性不高等。高校应创造优越平台, 保障学生工作的有效推进。

1.学校要加强组织和领导

应加大经费投入, 增加专项经费, 用于学生工作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和开展重大活动等;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大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长的选择机会。努力在教学中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2.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稳定性

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大, 一方面是人员不足、工作压力过大,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其工作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是学生工作者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待遇普遍不高。因此, 学校要将人员配备到位, 对工作一线的辅导员, 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1∶200配齐数量;确保其地位和待遇, 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3.明确专职人员岗位职责

专职人员工作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岗位职责模糊。因其身处高校管理结构的最基层, 一是承担了所在院系过多的行政工作和教学秩序管理工作, 二是学校各部门甚至后勤都可以向其布置任务, 这样整天忙于杂务;学校应明确工作职责, 使专职人员能专心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至于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凡涉及专职人员的工作不能分别布置, 要总体协调, 通过一个渠道来安排, 促进其高效、有序地进行。

4.转变观念, 确立齐抓共管的观念

要转变学生工作只是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义务的观念, 而齐抓共管, 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关课任教师、机关人员、后勤职工都要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新观念,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在自身的工作中, 以规范的言行、优良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 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三) 面对学生应掌握的工作要领

1.深入到学生中去

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关心学生, 这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把金钥匙。深入到学生中去, 是以人为本的育人精神的体现。学生工作是良心活, 找学生谈话的次数是没有要求的, 走访学生宿舍, 去十次宿舍和去一次宿舍, 在外人看来没有多大的区别, 可是在学生心里却有不同的感受, 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温暖。深入到学生中去, 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与学生沟通是相互传达、了解信息、增强理解的重要手段。在交流中, 学生能够体会到尊重、理解的情感, 从而建立对老师的信任;通过相互交换意见, 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 统一认识, 达到教育目的。

当然,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 例如, 可以多参加系、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淡化自己的老师地位, 尽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 大家很容易敞开心扉。经常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 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使教师能以最好的状态教育学生。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排头兵, 是各项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是学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是学生工作在广大学生中的窗口, 是高校要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因此, 培养建设正规化、精英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是学生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认为, 应以选拔为基础, 培养为根本, 管理为关键, 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第一, 认真选拔, 把好质量关。要坚持选拔的原则, 规范选拔程序, 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选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第二, 精心培养, 把好素质关。通过理论指导、系统培训和业务上的适度指导, 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第三, 科学管理, 通过加强监督、严格考评、建立激励机制等, 进一步推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特殊学生, 本文是指后进生和贫困生两类学生:后进生, 是指学习成绩差、思想比较落后的学生, 贫困生, 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进生的种种表现, 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 结果往往会使后进生更后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是人性的普遍特征, 后进生尤其如此, 在他们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可能是一颗渴望理解与关怀的心。因此, 对后进生, 我们应做到以人为本,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一是要做到平等对待,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二是对于后进生的“后进”行为, 既不能严惩不贷, 也不能听之任之, 而是要纪律惩戒与疏导并举;三是运用成功激励法。实践表明, 多鼓励后进生, 并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后进生通过努力获得进步, 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最终实现转化。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较大群体, 和后进生类似的是, 他们同样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 在教育贫困生时, 一是要帮助其树立其自信心。贫困生多是由经济原因造成自卑心理, 我们就要加强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端正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 使他们认识到经济情况好坏并不代表人格的高低, 从而摆脱自卑感;另外, 要促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让他们切身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最终建立起自信心。二是要增强其自立、自强、自觉意识。让贫困成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 用知识与能力来丰富和武装自己,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三是要注重树立自强贫困生的典型, 使广大贫困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 在实际生活中有了参照, 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4.正确对待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问题,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来分析, 已不是一个让不让、管不管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已完全成熟, 生理发展已走过性疏远期和性接近期。这时, 恋爱是自然、正常的心理、生理发展结果。但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 他们往往饱受失恋之苦, 但又难以自我调适, 轻者陷入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 重者则会痛不欲生, 寻死觅活, 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传统教育思想使得学生管理者不能主动就这个问题向学生提供帮助, 而学生更不会在遇到恋爱问题的时候主动向老师求助, 新时期的学生工作有责任消灭这样的禁区。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明白, 爱的权利是平等的, 但爱的能力是不同的;情感的发生是突然的, 不需要压抑自己, 但是对于行为一定要慎重。一旦双方产生恋情, 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 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 又不能任其发展, 注意适度控制, 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道德的关系。另外, 还要注重个别引导, 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 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 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06.

[2]黄翰家.坚持科学发展观, 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3) .

[3]卫超.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浅析.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篇10

目前, 在我国市场经济、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我国高等教育显示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而市场化、产业化导致高校各方主体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成为常态, 以学生为核心主体, 实行人体化管理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 已成为一种趋势。

经过比较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自中国有高等教育以来, 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典型的行政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 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 它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起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特别权力关系, 这种管理和服从关系模式下, 学生成为师生关系中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和管理的一方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学校是直接依据国家计划来办学的, 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起就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专业之中, 直至毕业国家分配工作。除了按部就班的掌握本专业已经为他设定好的学习内容外, 很少有机会按照个人的意愿和特点去自主学习, 选择职业、工作地点等。

二、过于强调外在规范管制, 对学生自我约束的引导不足

目前, 多数大学的校、院 (系) 、班三级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是用严格的校纪校规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而忽略了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这种管理方式下, 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那些外在的各种社会规范, 不仅很难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 而且容易引发学生与管理者的冲突, 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并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三、偏重管理, 支持服务有待于提高

不可否认, 一直以来, 我们在高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都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包括规范 (管理) 学生和服务学生两个方面。但是在操作上, 我们更多的时候却仅仅是强调了管理, 管住学生成为学生工作的原则, 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 传统的能力评价观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2) 学生管理法治化程度较低。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全国高校扩招的结果直接导致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实质就是市场化) 、教师聘用契约化等完全市场化的教学管理行为,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是不同于传统的关系。

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背景下,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已成为一大趋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核心主体的教育理念, 是把学生当作高等教育的消费者, 把高等学校看成是为学生发展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的理念。这就要求学生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把学生作进入学校的消费者, 是买方, 而学校则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卖方。不再像传统教育模式那样, 在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中, 学生作为师生关系中被动授受知识传授和管理的载体的一方。这要求高校管理应克服目前我国大学生管理中普遍缺乏的作为主体教育的卖方应当具备的平等观和服务观。

2.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依靠学生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在传统教育体制中, 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被致力遵从的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高校办学已经市场化, 学校市场处于卖方地位, 而学生处于买方地位。

一方面, 高等学校要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离不开学生, 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 学生无论在数量上还重要性上都是学校的主体。另一方面, “育人”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宗旨, 大学生还需要教育和引导,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管理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学生把外的心理行为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为此, 学生工作者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认识自身素质和个性特点出发, 依据自己的长处和弱点, 对照群体范围的尺度, 进行整合和扬抑, 力求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弘扬自我, 展示个性。从这一层面上说, 大学生又是教育和管理的客体。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以, 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 一方面, 要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 从管理的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实现, 都要依靠学生, 让学生充分参与进去。

另一方面, 要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 本着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 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成才而进行。因此, 学生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 关心学生的成长需要, 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努力改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尊重学生个人行为的完整性, 强调并尊重学生的自我实现

传统教育尤其是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学生内心的感受、态度和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几乎很少涉及,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看来, 人的发展的本质, 是内在潜能在后天环境中的充分实现, “自我”或“自我实现”,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力, 并且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一旦形成了“自我”, 就意味着他将自己与所处的环境分离开来。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无时不刻地伴随着外界的各种评价, 包括积极和消极的评价, 所以, 整个世界或社会对这个人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 家庭和高校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 应依据一定教学内容, 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怎样, 有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今后应怎样努力, 并掌握正常的自我评价方法,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高校 教育管理 创新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倡要坚持德育为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所面临的正是以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新时期,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要面对空前的困惑,相比以往,如今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目标较高等都为实际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部门要改革思维,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创造良好和谐的学生工作氛围,积极创新,勇于承担,才能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1]。

一、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无形中对我国大学生灌输了形态领域观念,通过出国留学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手段增加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间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2]。这就要求人们能尽最大可能,正确引导新一代大学生,既有开阔的视野,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流于形式,能够养成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最终回报社会。以上方面,在当前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重视。

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今年轻的一代已经以“90后”为主流。因这个团体所处的生长环境所影响,他们相对于“80后”来看,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上有着诸多的不同点。表现的更加现实主义,利益观念浓厚,心理素质也相对薄弱,他们更加抵制传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私心较强,在“温室”中成长造成的抗挫折能力较若。但这样的思想使得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其本身具有大胆创新,拒绝传统的革新思想意识,这是又是优势所在。

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以管理作为重点,不重视教育与服务。教育管理体系的性质决定了执行起来的困难,因其是层级制,以自上而下的特征行使行行政管理的模式,这就导致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欠缺,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也相对过于单一。

纵观改革开发三十年以来高校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学生与学校的复杂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传统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限制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2. 传统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也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果。

3.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生硬死板、过于机械化,不易被接受。

4. 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落后理念。

5.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够客观,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总的来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大胆突破创新,全面落实“育人为本”的管理政策,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3]。

二、 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举措

时代的变化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变化。正确的工作导向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所以,适应发展的理念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亦是如此。

树立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教育理念创新,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受益。作为高校,更应重视“育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促进全面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价值。所以教育的根本是要让学生不受限制充分发展,多方面、多途径,深入、广泛地了解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坚持“育人为本”,是《发展纲要》的精神思想指导精髓。面对新形势,育人为本的相应解释就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之间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教育模式。

(二) 引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高校应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人为本上面,它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能够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人文关怀以及学生的道德建设。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提升教育管理相关人员的亲和力,让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严格自律。

(三) 形成统一的教育思想理念

高校的管理要想有效落实,必须严格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校生双方要保持平等一致的原则,进而坚定学生信念,不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因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学生工作的责任,也是校方教职工的全员责任。这就要求师资管理团队注重管理平台的全方位建设,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强化实际管理工作所要求达到的育人效果。

(四)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好的团队是保证一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为顺应发展的趋势,建设高效的高校学生工作团队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完善选拔机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严格选拔,多方面对人员予以考察,选拔之后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

第二,加强队伍的整体思想建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要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勤奋向上的良好风气。才能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人性化。

第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这就需要高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尽可能为管理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是对责任心的培养,有利于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只有将育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渗透,才能逐渐改变传统的“管理为主”的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及秩序的维持甚至整体的校风建设,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应当首要强调以育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高校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的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不断促进人们学习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育人”的真正目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 曾丽达.让人本理念渗透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南方论丛,2012(5):18.

[2] 李美会,梁忠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3,30(4):144-145,15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篇12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有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说明和界定。不同的研究者, 理解也各有不同, 学者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称为“学生管理”或“学生工作”或是“学生管理工作”等。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其中指出, 学生管理工作“是指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 是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时长江认为, “学生工作是指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活动。”殷朝峰认为目前我们所说的学生工作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全方位工作, 即一切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工作都是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和看法, 主要是说明学生工作的本质、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究竟应当是什么。学生工作的理念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原点和依据。”不同的研究者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概念界定也不一样。总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谁是权利的主体?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权利中心还是学校为主体的权利中心?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 从学生的权利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权利主体, 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出发点, 建立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无论是思想教育, 还是教学工作, 都要注意人文化、个性化地进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权利中心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建立以学生为权利主体的管理制度也是不易的, 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方面的冲突。因此, 实行高等学校法制化就显得很有必要。但学生和高校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法律关系呢?这不仅值得教育界来研究, 同样也是一个值得法学界研究的课题, 将这种法律关系清晰化是防止高校与学生之间出现法律纠纷的重要保障。

笔者认为, 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除了怎样建立以学生为权利中心的管理体制和怎样处理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外, 主要的问题还有:一方面是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健全, 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空缺, 以至于无章可循, 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显得很困难;另一方面是有些规章制度本身缺乏严密性, 或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 降低了制度本身应具有的权威性。

2.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高校大规模扩招,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一方面, 它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 一些负面的东西, 如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有些大学生自制力差, 整天沉迷于网络, 精神颓废, 学习效率低下。信息革命的浪潮、网络媒体的崛起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很显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促进我国高教的改革, 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二, 高校自身的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当前, 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学分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变革, 对我国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学分制不仅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模式及管理体制, 学生党、团组织的管理体系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学分制下, 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但这也造成了班级集体功能的弱化。学分制相对于学年制来说, 没有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 扩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

第三, 学生自身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包括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道德修养、身心素质以及审美素养等。但是这些发展在不同时期也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遵循学生的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大学生在校期间, 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生活、学习、感情、人际关系和就业上的难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注意了解学生遇到的这些难题, 并努力帮他们解决。

三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是通过一些人性化的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开展研究, 使管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的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将“以人为本”概括为“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高校管理者应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特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努力形成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和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催人奋进、团结和谐的育人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同时还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在学生管理中, 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学生, 包括他们的主体意识、个体发展, 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世界, 用最真诚的心与学生交往。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 互相交流, 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实践探索精神的培养, 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管理者一定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要有服务的意识, 以服务促进管理。

2. 依法治校,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 既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还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更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法律关系, 但是在这种法律关系之中, 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笔者认为, 依法治校应切实把学生当作权利的主体, 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地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不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令相抵触, 依法治校, 照章办事。同时, 必须坚持民主思想, 实行民主监督, 允许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社团参与讨论, 也可以直接向学校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同时还可以适当参与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的制定, 如有异议的地方, 还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关心、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地位和权利。 (2) 要消除“长官”意识, 严格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办事。作为管理者, 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做学生的榜样, 带头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 熟悉法律知识,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知法、懂法, 并且还要善于运用法律以及各项管理制度来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对于学生而言, 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 权利平衡, 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运行

如何实现权利与权力平衡, 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权衡: (1) 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使权利之间相互协调。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有合理性也有危害性。因此, 为了阻止权力危害性的发生, 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权力制约。 (2) 要用正当的程序行使权力。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重实体, 轻程序”的现象普遍存在, 程序意识相对滞后, 使得正当程序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需要重视程序的作用, 并且要用正当的程序来行使权力。 (3) 要明确权利之间的界限。

四小结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传播高深文化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 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可缺少。因此, 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切实做好学生管理的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依法治校, 以此来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为禄.高等教育法制的结构与变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

[3]时长江、黄玉霞.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内涵、途径及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8) :1

[4]殷朝峰、刘同君.新世纪高校学生工作的法制化思考[J].江苏高教, 2006 (3)

[5]丁东宇.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深层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5) :122

[6]乔松.谈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问题[J].教育与职业, 2006 (27) :48

[7]曾春水、张玲.高校管理如何体现人本观念[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11) :44

[8]朱广贤.法制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9)

[9]郭成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19

[10]陈少东.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8 (7)

上一篇:清单造价控制下一篇:公平共享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