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2024-08-13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通用12篇)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1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图样绘制方法和识读规律。职校学生由于基础差、空间想象力缺乏、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制图识图原理理解不清,对点、线、面投影特点产生混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等现象。我经常听到初学制图的学生抱怨:“制图课真难懂,不想学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我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现总结经验如下,与大家共享。

一、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因材施教

目前,职校学生整体文化基础不如以前,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进取心强、学习习惯优良的学生,也有自控能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还有占大多数、居于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对优秀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对于自控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多关照他们,及时发现思想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让他们因感到困难和思想松懈而退步下滑;对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应歧视他们,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提问时,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可以打破传统,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踮一踮脚,都能摘到苹果”。

二、根据“必需、实用”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用型技能,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基层施工技术员工作,需要熟练识读图纸的能力,绘图方面现在也都采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等)。因此,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并根据“必需、实用”原则适当整改优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删减手工绘制施工图内容、设备施工图内容。2.增加AutoCAD绘图实例部分,并可与制图基础知识相结合教学。3.使用现行的《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专业图集,补充相关建筑专业知识,与新技术、新规范同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建筑制图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使上自己的熟练技能。

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纪律教育来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缺陷逐步显现出来。

新课改形势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客观规律,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学期第一堂课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制图课学习的兴趣,首先应使学生明白制图课“学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将往届学生的优秀制图作品、作业作一个展览,让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本课程,联系实践来强调制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师还要鼓励那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不要害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头开始认真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改形势下建筑制图课的教学目标要突出职业定向性,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同时也要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3.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首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教师就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介绍建筑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使学生热爱上建筑专业;其次在讲授制图知识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专业知识,教师就要穿插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正确、准确地理解制图知识;最后在施工图讲授之前,一定要安排学生见习的时间,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施工现场或附近建筑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究学习。

4.开展多项比赛,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在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开展仿宋字大赛、几何作图、作投影图、绘制专业图比赛、CAD制图大赛等,并把优秀参赛作品在全校展览,既可以促使学生练好专业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积极学习,你追我赶,不断进取。

5.及时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制图课理论知识环环相扣,系统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全体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一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共性问题要在全体学生面前答疑,个别问题则可单独面对面辅导;二要定期进行单元检测、阶段检测、学期考核,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二)讲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的发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在建筑制图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二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主要学习如何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这些章节的总体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运用制图理论识读一套完整工程图纸的能力,该学习内容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完全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的整个第二篇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各个章节知识点设计成若干子任务,在子任务下设立多个小任务,并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子任务和小任务中。我曾以学校迁址建设新校园为契机进行“识读学校建筑总平面图”任务驱动法教学,采取独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等措施完成了任务,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评价反馈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直观教学法的运用。

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教师用语言形象、具体地描述,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地讲是应用模型、图文、挂图、实物、多媒体、现场参观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几何元素与立体的空间形象的感性储备越多,就越有利于形象的建立和提高。因此,在学习投影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体系模型来讲解三面投影,如果没有模型,教师要想方设法就地取材,如利用教室的地面作水平面、黑板所在墙面作正立面、右侧墙壁作为侧立面来构成三面投影体系;在讲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时,教师可利用一支笔、一张纸分别当作一条线、一个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基本体的投影时,教师可以利用纸盒制作长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形体;在讲解组合体的投影时,教师可以利用AutoCAD、Flash、3DMAX、Solidworks等软件制作复杂的三维模型或动画,形象生动地进行讲解;在学习建筑施工图时,因缺少模型,一般可积极创造条件利用附近的实体建筑物来现场教学,这样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

3.分解重点难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在重点难点问题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如组合体的画图和识图这部分内容,教师一定要把形体分析法当作重点来讲。(1)根据形体画三面投影图时,教师首先要把复杂形体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形体,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相互位置分别画出各个简单形体的三面投影面,再进行整合完成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2)根据三面投影图想象形体的立体形状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将三面投影图综合起来分析,根据投影规律和特性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剖析,最终想象出形体的结构形状。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制图学科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状况,遵守一定的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由、灵活、想象的空间,引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根据“必需、实用”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建筑制图与识图》,“以学生发展为本”

参考文献

[1]陆叔华主编.建筑制图与识图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5.11.

[3]谈振华主编.课堂教学理论读本 (第一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7.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2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房屋建筑及其各部分构件的特点,并且需要培养学生识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地基础。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为工程造价大一的专科学生,分析他们的情况,首先是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他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即平时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建筑物,这是他们对于建筑的一个认识基础。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本学期进行了教学实践,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源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是同学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原始经验,即源知识,因此便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构件的用途、特点讲解出来。这样就将源知识运用到目标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了知识的迁移。[1]另外,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源知识,再一步一步迁移、深入到目标知识。例如,在讲解墙体时,我首先会告诉学生,在古代,北方墙体的作用除了围护,即给人们提过几个庇护所,根据其气候特点还需要进行保温、隔热,因此,北方房屋墙体常采用厚厚的土墙,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源知识。延伸到现代,土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了,首先是因为它的强度太低,不能建造高楼,不适应于人口密集地区;其次,墙体太厚导致占地面积太大。因此,现在一般采用砖墙,然而370mm厚的外砖墙并不能解决保温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在墙体内部设置保温层。这样由源知识到目标知识的层层铺述,不仅能够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目标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也让学生明白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去思考它背后的缘由。

(二)充分地进行课堂提问。在课堂之中以及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或是回顾先前的知识点,加强同学们对于该知识点的记忆;或是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引发同学们的一些思考。由全班同学一起回答问题与个别同学回答问题两种方式相结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能够增加课堂的气氛,而个别同学回答则能够提高某些同学的注意力。而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则采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既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同学们巩固了知识点,又提高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式,讲授法、实地考察法、识读技能训练。在对建筑各部分构件的特点进行讲授的基础上,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实地考察,给同学们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于这一方面,平时除了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观察生活中的建筑,还利用上课时间带领学生观摩半成品实训楼,半成品实训楼的建筑属于半成品,能够充分展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做法,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另外,本门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而识图图纸的课程训练在以往的安排来说是最后一周集中进行的。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作了一些调整,在学完每一个建筑构件的章节之后就进行了相应的识读练习,比如上完《基础与地下室》这一章,就专门安排了4个课时识读图纸,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了解到学习建筑构件不光要了解它的特点,还要能够在图纸上认得它,识读图纸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为后续的造价算量课程做好了准备。最后,这三种方式需要结合起来进行。例如,讲完一章的内容后,就去半成品实训楼进行实地观摩,然后再进行识读图纸的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完成后就能够让同学们对于建筑构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进: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在目标的设置中,缺乏对课程重难点的把握。[2]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把握不住重点,觉得通篇都需要掌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教学大纲不熟悉,因此需要反复研究,吃透教学大纲,把握好重难点,并且还要在课堂上时时提醒,让学生知道什么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样能够让学生心中有数,方便他们有重点地去学习。

(二)课堂的引入太干瘪,或是没有引入。导致一般的学生很难快速地进入上课的状态。工科的课程学习听起来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引入的部分能够采用一些有趣的案例或者问题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让学生有听下去的欲望,然后再层层引入下面的知识点,就能使得课堂不那么干瘪。

(三)缺乏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2]在课堂中,往往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这是由于没有对理论进行实际扩展导致的。对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引入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例如让同学们去发现工程中建筑构造方面出现的问题,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会涉及到如何权衡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安全的问题,有的投资方可能为了利益最大化,使得建筑构件的型号或者质量不达标,产生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工作

[3]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临类似的问题。因此,利用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非常重要。

(四)缺乏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引导。在大学课堂中,往往仅仅突出了专业课老师的“专业性”,而忽视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经师”,还应该是“人师”。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心中一直有个误解,就是专业课堂上只能讲专业方面的内容,讲其他的好像就是在浪费时间。然而,学生从高中过度到大学,从被安排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的生活,到一半用来学习一半用来参加各类活动来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是十分迷茫的,大学的班主任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照顾到那么多学生们的成长。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几分钟甚至十来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讲他们应该如何来过好这三年的时光、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变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减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另一方面也是对课堂的一种调剂,同时还能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知道这个老师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的,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以上便是我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的教学的几点反思,有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也有对不足之处的反思。希望通过反复地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不断实践、学习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便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郭英.《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94页。[2]傅林.《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75页。

中职建筑识图课程课堂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建筑识图 课堂氛围 兴趣

建筑识图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1)教师的困难是很难引入大项目,缺乏实训条件,没有条件接触新技术,设备缺失或陈旧;2)学生的困难是知识偏理论体系、单调、不喜欢。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资料,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能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过去10至15年间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改变很大,推崇的已不单是强化传统学术知识观念,而是强调不断提高素养和加强能力。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格和继续培训体系也更多地转向与相关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执业资格,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刻的企业体会。

深入企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教师能够学到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储备的知识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特别是应用型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得到了更多的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渠道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工地带到课堂,通过这种“校企互嵌”的培养模式,解决学校没有大项目实训场所,缺乏设备的难题。一名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师不可能只是单单靠熟练教材上的图纸案例,阅读国内外建筑杂志和浏览网页上的著名地标,就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更不用说可以游刃有余的将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

教师本身对基层工作熟悉了,才有可能把一项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工具、工作过程、工作中的技能技巧、工作经验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有这么一个实训题目:根据图纸要求对两个或多个房间进行水准测量放线,为下一步设备的安装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学生的正常做法是在一个房间里摆设调试好水准仪、立标尺杆、读数,然后将数据中转引到另外的房间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操作,这个操作方法没有错,只是过程复杂了。可以想象,两个技术员在一栋大楼上百个房间里反复移动摆放仪器有多劳累,这个时候具备相关现场经验的教师会这样指导学生:第一个房间放好线后,找一条足够长度的软管,在内部注入水,因为水不流动时软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标出其它房间的水准线,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第一个房间的标准线出来以后,其它房间的线都可以安排工人进行,技术员只需旁站检查就可以完成放线任务。好奇的学生会继续追问:这是什么原理?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缺乏的教师这时就很容易树立在学生心中知识渊博形象,告诉学生,这是“连通器原理”。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近距离接触企业,深入生产实践,不仅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也应是每一位中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施自我为导向的自主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方面

目前建筑识图课堂教学需要面临的改变是多方面的,包括教材、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力和传统教学思路等,其中导致学生不喜欢学、学不会、也用不上的原因有单方面的,也有多种情况共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重新拉回课堂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下面两种较好的方法:

1.学习环境的交替变换

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创新已成必然,课堂不能单纯的作为讲授知识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仅仅只拿着笔和课本在教师的粉笔下点头学习,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知识结构主动构建者的学习模式,这样,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其教学组织、实践情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在学校课堂和实训基地、企业等多个场所交替学习,课程在校学完部分基础理论,其实践学时可在合作企业以真实的岗位任务驱动完成,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场景模拟趣味教学模式”效果最为显著。上课内容来自课本,同时又仿真建筑工地的实际状况,通过再现施工中的部分环节,是学生全面掌握识图技能的同时,理解施工的工作流程。教学不脱离教材,以场景模式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兴趣,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内容上,充分考虑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另外一方面培养团队合作,做到人人有活干、人人活不同,使教学不再是单向的课堂讲授,而成为双向互动的促进式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喜欢读、读得懂、用得上。

2.教学的灵活设计和组织形式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贪玩好动、静心专注学习时间不长。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我发现,尽管是努力的专研教材和编写了教案,教学过程很多时候仍然是教师自编自演自己欣赏的独角戏,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学生最想要、最愿意、最高兴的一种方式,就是让他们在玩中去学。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采用角色扮演、分配任务、拓展训练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分享,最终使他们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这些方面的意识,养成一些良好的个人习惯。实际上,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教学方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信息:学生之间愿意就合作和分工互相交流,勇于把自己对案例的质疑向老师提出想法。

课堂上只有根据情况灵活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进而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总之,一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是否理想,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想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无论是建筑识图课程,还是其他课程,必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2]张淮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山西科技,2011.3.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4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 对于刚踏入建筑行业门槛的学生来说, 如何学好该门课程, 并为今后的《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撑, 不仅是教师探索的问题, 也是建筑行业对学生毕业后实现“无缝对接”的呼吁。但就目前来说,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薄弱等矛盾体的出现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外, 虽然学了, 却不会实际运用和遇到新图不知从何下手等种种现象的出现, “忠实”地按部就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收效已显得微不足道, 并已远远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因此,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实施改革已成为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 教学顺序的重新设计

立足课程内容改革, 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精选课程教学内容, 删除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而应用性较弱的内容, 例如对一些传统教材中较复杂的线面相交问题和相贯体等纯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删减, 这样既可以优化授课内容, 又能适应中职教育应用性强的特点;另外, 针对教材中文字较多, 篇幅过长, 学生阅读起来枯燥乏味的现象, 对传统教材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图表对比分析, 例如形体的剖面和断面, 冗长的文字让学生很难明白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 从剖切位置、投射方向、投影图、区别、画法规定等方面进行列图表对比, 用简单明了的图表清晰的表达剖面图与断面图这一内容当中的重点和难点, 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 也便于学生观看、加深理解与记忆。这种实用的处理方式, 更符合中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制图部分的课程结构是“点-线-面-体”。课程首先讲解“点的投影知识”, 这对从未学过立体几何缺乏空间感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是难以理解的知识, 因此, 在课程教学中, 从身边感知到的“体”出发, 理解图和物的内在联系, 再从物体上抽象出点、线、面。这样, 学生的学习难度就大大降低, 也能较全面地把握本章节的知识点, 较快地获得相关的知识。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无定法, 我们并不会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它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是适用而有成效的。但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能将“教、学、做”紧密结合在一起, 并能体现互动性, 与工作过程接轨的多种教学方法。这样, 教学手段才能更加灵活, 教学过程才能更加生动有趣,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虚拟现实教学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建筑世界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虚拟, 并从视、听、触觉等方面加以综合运用, 通过虚拟实现课件的引导, 带领学生畅游建筑物, 学生犹如进入施工现场一样, 接受施工现场的各种知识熏陶, 这种声形并茂虚拟现实动画的呈现, 不仅弥补了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的缺陷,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讲练结合教学

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厌学, 基础薄弱, 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等特点,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以讲为辅、以练为主, 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课时教师讲授10分,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30分钟, 通过练习, 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且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 也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引导文教学

针对目前学生虽在识图, 但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意义上读懂图纸内容的现象, 教师可为每个学习情境编写详尽的工作页, 学生自主学习时, 可以依据工作页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 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生有工作页的引导,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就能对建筑的轴线尺寸、主要承重构件、前提门窗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对建筑设计总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进行反复对照识读, 在反复识读的基础上将二维图纸逐步立体化、实物化。

4、角色扮演

在识图的最后环节, 教师可引入图纸会审,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让学生分别代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 进行切身体验, 不仅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也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更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了本课程的新知识。

5、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开发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展示中职教育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工作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立被提上日程, 这种模式将改变排椅教室的布局, 各类建筑模型、标准图集以及蓝图等随手可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方便地参考建筑模型, 也可以随时识读翻阅工程蓝图和查阅相关的标准图集, 可完成接受任务——识图——图纸会审——展示评价等工作的全部过程。

四、实训环节对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百闻不如一见”, 建筑这种在课堂上一言两语很难讲清楚的,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也无法亲身感受的, 如果是施工现场可能就能很快解决, 但由于受工程项目数量、交通不便等条件限制, 很难将学生带到建设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讲解, 为解决这样的困境, 模拟施工现场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现场和实训场教学, 可让空洞的专业名词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和对课程学习的排斥, 强化学生对课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模拟施工现场的场景完全参照施工现场的建设, 从安全、施工到构建的设置摆放等, 均与实际施工现场相照应, 通过模拟的职业环境, 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 并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筑识图所要求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五、以展示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考试内容和方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示灯。传统的考试以一纸定乾坤的理论考试给学生带上了镣铐, 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识图能力。现在采用一种全新的过程化考核方式, 把权重较大的成绩分配到学生平时完成每个识读工程图的子任务中。这种重过程、轻结果、重技能、轻理论的考核方式, 使教师和学生都重视逐步培养识读能力, 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分, 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六、结束语

《建筑识图与构造》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改革, 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才能达到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 在工作岗位上更快、更健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初艳鲲, 苏晓华.房屋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7) .

[2]谢桂英, 夏云涛.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改革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

[3]孙武, 等.高职《建筑试图与绘图》课程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 2012 (12) .

建筑结构识图教学研究论文 篇5

2建筑结构识图教学中个性化构件建模的应用

2.1项目构件化

在建筑结构施工图中,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应当包括基础、柱、梁、剪力墙、楼梯、板等构件构成。而由于建筑结构类型的多样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无法为学生详细讲解,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在学生就业导向的指导下,结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11G101—2、11G101—3),以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实际施工建设中常用的结构类型作为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构件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教学中常见的基础工程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承台;主体工程主要为剪力墙、楼梯、梁、柱等构件。比如,在框架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画出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并将其与平法图例进行对比,判断出梁配置受力钢筋的位置。待学生绘图完成后,教师要查看学生的绘图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看图,使其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

2.2白板化手工绘图

对高职学生而言,其思维都较为活跃,但自我学习能力却较弱,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教学效率便成为了建筑结构识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教学中采取任务分配的方式便可起到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教师通过分配各项任务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每位学生提前准备一块可以擦洗的小白板,一支绘图专用笔,一只板刷等绘图工具;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建筑结构构件构造的详细图纸、3D模型等,并详细地讲解绘制方法,同时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待演示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绘制会截面图、钢筋分离图等,或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讨、绘制、相互检查,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开展个性化建模实训

根据白板手工绘图,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构造详图、结构制图的规则以及识图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对于钢筋绑扎的工艺还不能很好的予以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情形,运用规格不相同的带皮铁丝替代钢筋制作的构建模型,让学生对钢筋绑扎的工艺能够有非常好的体验。第一,准备材料。教师要根据班级的人数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不超过6个人,在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位学生担任组长,每一个小组在教师那里领取3种粗细不一样的带皮铁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带皮铁丝一定要是非常柔软的、容易操作的,然后在进行制作扎丝、扎勾制作的时候,一定要使用粗的带皮铁丝。第二,实施操作。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先到实际的样板间中对独立基础、楼板、柱以及梁这些构建的钢筋绑扎进行观察,然后将这些钢筋绑扎实物拍成照片,并且在图片中配以文字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在教师的引领下,按照相应的构造要求,根据教师在实际样板工地中拍摄的照片,按照比例:1∶10,使用带皮铁丝进行构建模型的制作。这样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模型展示出来,不仅让学生看的更直观,还增强了每一个小组组长的操作能力,能够更有效的和自己这个小组的同学完成实训的操作。第三,集中实训。一是,钢筋的下料。在对钢筋算量、建模集中实训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提供很多套构建尺寸不一,然后是二层框架结构的施工图纸以供学生参考。同时,让小组长负责自己的这个小组,按照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将自己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材料下料的计算任务以及进行材料用量下料表的编制,小组在进行仔细的计算得出结果之后,小组长要将他们小组计算的过程完整的叙述出来,然后回答教师和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每一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打分,计入个人成绩,推动学生踏实、认真、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二是,模型的制作。每一个小组在根据相应的计算要求完成下料以后,小组长按照任务书相关要求去领取材料用量和工具,然后和小组成员进行模型的制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的发生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予以改正,有效的完成结构模型的制作。

2.4考核过程化

对教师而言,一定要统筹好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采用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能考核的比例要占得多一些。在技能考核中实训环节是主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采用教师评分、小组长评分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同时,教师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实训过程,通过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果质量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高职学生面临不到升学的压力,在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平时的学习予以忽视,只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恶补,这样不能够如实的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的情形。所以,推进过程化的考核,将课程的知识、技能划分成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进行相应目标的制定,让学生逐步完成。当学生完成了这一阶段任务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出学生这一个阶段的成绩,成绩合格之后,学生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建筑结构识图教学中个性化构件建模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予以激发,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使用带皮铁丝制作个性化构件模型,不但成本低,还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完成制作。同时,拆除下来的材料还可以重复的进行使用,这样就相当于把工地搬进了课堂,大大节省了场地和实践操作的成本支出,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138-139.

[2]刘翔,伍文.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5(02):90-91.

[3]贺朝晖.建筑结构识图教学中个性化构件建模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24):71.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6

一、项目教学法简述

1.定义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处理一个独立的真实项目,其内容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评价。这可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全面把握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2.目标和实施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当作教学内容,让学生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岗位技能。项目教学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内容中项目的真实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的指导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学生组织并安排学习活动,独自处理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经项目驱动,学生能自主查询资料,自主工作,并积累经验,培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3.作用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信息处理、事务处理、沟通交流、自我管理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岗位意识,加强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同时,项目教学法也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其职业教学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选择

本项目以某院1号楼工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贯穿项目,此栋楼属于8层的混凝土结构单元式住宅,首层为架空层,自第2层到第6层,每层为3套一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水电全套,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施工图纸以供学生参考对照。本课程便以此案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主要项目,为学生学习制图和识图提供参考蓝本。同时选择同院2号楼为学生练习的工程项目,此栋楼为8层混凝土框架的教师宿舍,其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每层为4套两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要求学生将其施工图纸制订并识别出来。

2.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①指导学生学习建筑构造:教师需组织学生对1号楼进行参观,主要了解每层楼的单元格局及组成要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所有的疑难点。教师需以本工程项目为中心,组织学生对住宅楼整体及各部分的作用、详细部位等进行讨论。教师需全面总结此建筑的组成部分、功用、构造和使用材料,以及国家对此类住宅的设计要求等。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让学生结合1号楼实况,完成教材中给出的课堂及课后作业。

②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制图与识图工作:教师需简要地向学生介绍1号楼的图纸分类及其反映的内容,同时将此栋楼的电子版施工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从平面、立面及剖面进行学习。向其解释投影及投影的表示方法,通过对照图纸讲解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投影原理,帮助其理解平面、立面和剖面等图形;依据建筑的构造部分知识,自房屋基础到屋面,对照1号楼的图纸,对各部分的构造进行复习,同时学习图纸正确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图纸;安排学生对2号楼进行同步观察,自行设计建筑施工图。具体方法为:学生在课后自行参考1号楼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及建筑方的规定,设计出施工图纸,并按照教学进度,回答有关的制图与识图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课程各阶段的要求,学习和制订相应图纸,并在各组员相互探讨中完成课外作业。依据2号楼的实际状况,每个小组完成2号楼一个单元的宿舍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工作,如室内装修图、家具摆放图、卫生器具位置、门窗形状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

③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考核:依据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进展阶段或者知识深度,让几组学生分组讨论后,推荐出最佳的绘制图纸,并由绘制者向全班同学讲解绘制要点及识别图纸的重点难点,最后由教师对其图纸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成绩,其成绩为小组总成绩;同时教师还需对每位同学各阶段的作业及表现进行评分。每位学生的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阶段作业成绩+制图与识图成绩。

3.实际应用的要点

①选择的项目: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项目必须源于生活中的实例,需与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知识点相契合,同时项目教学法选择的教学内容也需为典型的知识点。

②对于教材与项目两者的关系,需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依据课程的章节进行,需要有所取舍,也可组织教师编写与项目教学法相符的教案。

③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因此,学生在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其想法过多干预,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7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方法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实践性很强其中包括识图与构造两部分, 主要介绍建筑制图、识图的基本知识, 房屋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部分的构造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使用建筑工程图的能力, 并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特点, 针对现在中专学生基础差, 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实物模型、典型的工程案例和施工现场进行教学, 形象生动直观有趣, 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真备课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的备课过程中首先, 要领会教学大纲, 结合国家标准和图集通读教材, 吃透教材, 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把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 认真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参阅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 多查阅相关资料;自己事先要多做制图练习, 多识读工程图纸。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十分清晰明了, 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建筑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 这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 充实自己, 时常到工程一线, 了解新的建筑材料及构造做法, 在教学时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备课。一个班内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高低不同, 备课时要注意全面性, 包括内容上的全面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照顾上的全面。

2 充分利用直观模型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的识图部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这门课所面对的学生往往又是刚入学的新生, 怎样才能使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起空间立体感呢?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那些结构复杂的物体让学生准确想出其立体形状呢?仅仅依靠一块黑板很难得到理想效果, 也是不可能讲清楚的。只有充分选择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模型,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再经过教师引导、启发、讲解, 才能学懂、学通。比如在讲解投影的概念、规律前, 可以用粉笔盒和手电筒配合来演示影子的形成,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水杯或者书本在太阳光下形成影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重点讲授建筑工程中的投影, 它既来源于影子也不同于影子。教具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讲授的内容。

同时,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 通过录像或幻灯片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 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过程, 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 把细致入微之处和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另外, 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 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投影规律、三面正投影的建立、投影作图、剖面图和房屋构造详图等都可自制幻灯片用于教学中。

3 合理安排习题

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进行建筑识图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讲解例题之后, 选择一些难度适中, 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习题让学生在做课堂练习, 教师随时指导, 难度较大的习题在黑板上演示, 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4 增加实践环节

在建筑构造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结合工程图例, 还要配合适当的实习、实践活动, 带学生在校外参观已经建好的房屋的构造形式, 与教材中内容进行比对, 增加认识, 在适当的条件下, 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已有建筑的施工图, 在工程现场进行构造讲解, 这样对学生理解并学好识图与构造课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在提倡并且被接受的是“项目教学法”。下面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识图》这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谈一谈体会。

1 布置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法”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 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那第一步就是布置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制定我认为应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 有人主张这项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 这一步骤由学生参与显然不合适, 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 还不具备组合提炼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需要时间来培训完成的, 短时间是不可能形成的, 让学生参与, 费时费力, 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布置任务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来设定, 任务中应含盖主要的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能力, 来设定任务的难易程度, 如果任务布置过难, 学生一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或很难完成, 没有成就感, 就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忘, 这就与“项目教学法”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项目任务的制定对教学效果来说是关健, 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验。如在《建筑平面图》这一章节学习中, 我给学生布置了绘制所在班级教室平面图的任务。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 即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天天所处在这个环境, 之前也学习过了投影知识, 门窗及墙的投影因为有实物可以观察所以很好完成, 什么指北针、比例、剖切符号, 这些也容易理解, 难的是对定位轴线的理解, 那通过画图, 让学生自主学习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和表示方法, 最终达到具有识读建筑平面图的能力。

2 制定计划

任务的完成可以是独立式的, 也可是分组合作的, 那么在这节中既有合作也有独立, 首先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5个人, 各组学生的能力要均衡, 每小组由学生选出小组长,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小组人员共同合作, 但成果则是每个人各自上交一份, 这样防止有人混水摸鱼, 放任懒散。

要完成任务, 首先就得制定计划, 要求各小组上交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样本, 讲明一些基本编写原则及注意事项, 需要的知识链接位置所在书籍中的页码, 这部分不在课堂上进行, 而是以作业的行式布置下去, 要求小组讨论完成, 并要求学生在每次的小组共同完成的步骤中都要给自已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表现公正客观的打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能力。任务书中要求写明每一步作什么, 每个学生充当什么角色。学生制定计划的整体思路是先测量然后绘制, 绘制的过程是边学习教材边绘制研究, 大方向没有问题。

3 实施

按下来就是任务的实施了, 也是“项目教学法”的关健环节。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而且是以行动为导向,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可以小组讨论, 也可以几个小组共同研究, 或是询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积极的按计划中自已的角色配合其他小组成员来完成任务, 可以说比按传统的讲授法效果要好很多, 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虽然各人的能力不同, 但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并上交任务书, 但我也看到, 仍然有少数学生坐在原位, 呆呆的看着, 上前询问为什么不加入团队, 他说没兴趣。老师的设想再好, 不能完全实施, 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悲哀, 必竟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我想教育改革不能是阶段性的, 而是整体教育改革, 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 不能说已经接受了十多年的填鸭式的教育, 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能升入高中而不得不接受中等教育的时候, 才开始想办法改革教育模式, 才开始想怎么让他对学习有兴趣。积发学生学习兴趣, 应该从最初的源头开始才是硬道理。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虽是主体, 但老师也不是旁观者, 而是学生的指导者, 管理者, 帮助者。教师应该根据任务书指导学生按步完成任务, 并观察学生完成的情况质量,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职业行为的规范及习惯的养成, 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对产生的困难予以解决, 能使项目顺利的完成, 而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所以教师的作用是关健的。拿我们这个项目来说, 有一步就是测量, 测量各构件在平面中的位置尺寸, 有的学生就很认真细心, 尺子拉得平直, 读数精确, 有的学生则漫不经心, 尺子斜斜的就开始读数, 数据记录的也让人看不懂具体是哪个位置的, 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应注意操作规程, 如何减少误差, 形成严肃认真的职业习惯。

4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性作品, 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在展示的同时, 教师指出作品的优点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对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进行答疑和讲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5 评价

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自评是对自已在组内的表现有一个自我评价, 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进取作用, 鼓励学生成功展示自我。互评是组内成员通过各人承担任务的主次、完成任务情况、与他人协作情况等所作的一个综合评价, 既能考查学生能否公平公正处理问题, 又能使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评价, 从而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这对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是极有好处的。

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问题, 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所在以及解决的方法, 对各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在点评的过程中注意应使用激励性语言, 无论学生的成果如何, 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 给予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趣, 所以在教学中,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 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 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 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 同时也达到教育目的。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9

引导文教学法是积极推动型和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方式之一, 引导文法又称引导问题教学法, 是借助预先设计的引导文 (Lead text) 等教学文件, 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等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和检查的教学方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教师把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文的形式编写出来, 让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并完成相关任务。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依据引导问题的提问, 有目的地从大量专业技术材料 (如专业书籍、杂志、网站、手册等资料) 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 独立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 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同时, 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引导文是一份书面的指导, 它包含四个要素:引导问题信息源;工作计划表;检查表。创建引导问题时:引导问题应涉及到所需的职业活动;引导问题应提示难点;引导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问题应当要求学生学习;引导问题应当拓展解决问题的想法;引导问题必须满足学习小组的可能性;引导问题必须是明确的, 具体的, 而且是可理解的;引导问题必须是可以被独立处理解决的;引导问题应当考虑到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引导文教学法核心是“行在先, 知在后, 知行相资”, 符合现代职教课程观。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认为职教课程是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 强调职业需要的技能与知识习得过程及行为过程的有机联系, 学生参与技能、知识和行为方式学习的每一步骤, 观察问题———建立假说———形成概念———转化能力的发现式学习以及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概括的探究式学习, 看重教师引导下认识的主动性。

二、《建筑识图》课程分析

《建筑识图》是中职类学校土木水利类专业一门职业技能领域基础课程, 它主要分为2大部分的内容:投影知识和建筑识图。投影知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内容:投影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三面投影知识、剖面断面部分、轴测投影, 这一部分知识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建筑识图部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内容:建筑制图一般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 (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识读) 、建筑结构图的基本知识、建筑设备施工图的基本识读, 这一部分知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立体几何三面投影基础上的建筑实际工程的图纸识读, 鉴于建筑形体的多样化, 要求学生空间形体理解能力强, 个人主动多读多理解。

该课程对实践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第一部分知识的充分掌握, 就很难理解和接受第二部分的内容。引导文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行在先, 知在后, 知行相资”有助于实现《建筑识图》教学目标和建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在该课程的每个模块几乎都可以让学生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动者, 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可以实现使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帮助学生提升自学的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接受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及思辩、团队协作能力。

三、引导文教学法在《建筑识图》中的实践案例

(一) 教学内容选取简介。

根据“90后”中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 无心学习, 形象思维差, 但熟悉电脑操作,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特点, 《建筑识图》大部分模块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如在第一部分内容结束, 第二部分内容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增加一次模型制作课程, 增加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为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一间, 配备有适合小组化教学的一体化桌椅和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视频展台等。

(三) 教学组织流程。

先将所有同学分组, 确定组号、选定组长;然后分发纸质的引导文法任务书;接着教师穿插引导答疑;成果出来后, 组织大家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为每个模型给出成绩、讲评, 并评选最优秀小组长。

(四) 任务及引导问题。

任务:根据给定的三面投影完成正等轴测图, 并制作几何模型。要求:分组, 每组4人, 组长一名, 带领组员撰写以下问题答案, 定制本组工作计划表、制作模型、完成检查表, 选派代表简述制作理由和过程。引导问题:一是阐述如何将几何形体平面图形立体化?有哪些方法是实际可操作的?二是请对比几何形体平面图形立体化的几种方法, 说明你可以选择哪种方法并阐述理由?若你选择的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三是由三面投影图分析该形体的空间组成, 它由几个基本形体用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而成?四是如何得到各个基本形体的尺寸?请根据该三面投影绘制正等轴测投影图。五是若将此形体做成模型, 需要几片组成?如何将形体解构?六是模型解构后制作步骤是什么?请列出高效合理的模型制作流程 (详细到尺寸细节处理) , 以及每步的注意事项。七是模型制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尺寸、实现精度、保证比例?

(五) 信息源。

一是一体化教室开通网络;二是教师制作模型制作教学PPT;三是建筑形体提示的斜轴测图;四是教材 (可查阅正等轴测的绘制方法等) 。

(六) 工作计划表。

见表1、表2。

四、结语

“行在先, 知在后, 知行相资”, 引导文法很适合中职四课时以上的实训课程使用。将引导文法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应用, 并不是只能用于此处教学内容, 也不是此处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 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学生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在同一堂课中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引导文教学法的特点、《建筑识图》内容及中职生学习现状, 举例探索对该课程进行引导文教学法, 使学生“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 达到中职土木类学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识图,引导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10

一直以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在建筑专业中都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屋构造原理等基本知识, 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 以及一些基本的绘图技能。然而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 文中提出的所谓创造性教学思路是将传授专业知识与提高个人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为此, 笔者对创造性教学方式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应当如何运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

1 创造性教学具体方式

1.1 合理充分准备教案

专业性强、内容丰富的教案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依据。准备一份优秀的《建筑识图与构造》专业课程教案不仅需要渊博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懂得教育教学技巧, 将传授专业知识与提高个人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教师不但要懂得画法几何, 还要懂得建筑, 能进行实际画图操作。只有达到上述要求, 才能系统完整的准备教案。

1.2 传授专业知识与提高个人能力紧密结合

在创造性教学中, 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当教师认真负责教学的“外因”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因”相互配合, 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因此,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个人能力。

1.2.1 经常采用电化教学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提高, 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帮助, 目前已有大量现代教学仪器设备走进课堂。示教板、模型在观察主要特征以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 往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演示, 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受到影响。如果在课堂上引入电化教学辅助教师教学, 同时与示教版、模型相结合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有效调节课堂氛围,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将视觉、听觉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到学习中来, 辅助教师成教学任务。经常运用电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使其能更准确、完善掌握专业知识。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许多内容仅仅使用文字教材难以表达清楚, 如果运用电化教学, 通过录像、幻灯片等手段, 动静结合转换, 则能解决这一问题,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本质特征[2]。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增加对重点、难点的重复延长播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记忆。例如可以自制幻灯片运用于投影作图、剖视等教学中。

1.2.2 课堂上经常进行实践画图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因此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能力, 一个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通过不断实践获得的。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实践画图, 教师作出具体要求, 进行相关指导,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让学生在制图室里实物画图。教师可以选择房屋各部分构造、剖面、三视图等章节来进行实践画图[3]。去制图室画图是《建筑识图与构造》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不但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 还能将知识与个人能力紧密结合, 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实践画图中能够发现自身问题所在, 努力解决, 最终达到巩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帮助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更好适应社会发展。

1.2.3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交流工具, 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质量会对课堂气氛与教学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吐字清楚、表达准确, 简明扼要, 将课程的本质核心内容准确传达给学生, 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记忆所学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善于寓教于乐,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传授知识, 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望。例如在《建筑识图与构造》基础专业课程中, 教师在讲解线面投影时, 可以将水平面比作桌面, 铅重线比喻为电线杆等,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况其投影特征, 如一线二平必为平行线, 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等, 精炼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

2 结论

创造性教学方式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看图制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并且将传授专业知识与提高个人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发挥同学的创造性潜能[4]。引导学生学会将不同专业知识联系结合起来, 思考解决问题, 整合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丽.关于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几种方法的论述[J].科技信息, 2009 (35) :98-101.

[2]刘吉勋《.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9 (02) :56-58.

[3]郭锐娥.对高职高专《建筑制图》课的教学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11) :231-232.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11

【摘要】工程图纸作为技术交流的语言,建筑结构施工图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所以把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平法”融入到《建筑结构》的教学中,并引入实际工程图纸以及新规范、新技术,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结构施工图 新平法 建筑结构 BIM模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Abstract: Engineering drawings as a technology exchange language, construction is a profess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tudents must master. So the expression method of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plane method" integrate into "building structure" Teach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new specifications, the new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drawings; plane whole expression method;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图纸是工程界的语言”:建筑工程施工图是建筑工程界用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规范的工程技术“语言”[3]。设计人员通过绘制施工图,来表达设计构思和设计意图,而施工人员通过正确地识读施工图,理解设计意图,并按图施工,使工程图纸变成工程实物。在房屋建筑等工程中的设计、施工、技术资料存档等过程,表达设计意图,指导施工和进行技术交流,编制工程预算及技术资料存档等都离不开施工图。看懂建筑工程施工图是每一个参与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只有看懂图纸,才能准确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严格按图施工以及开展各项相关工作。

一、高职教育目标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从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理的操作技能型管理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员、预算员、材料检测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以及新兴的BIM建模员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以“重实践,重应用,强技能,兼顾基础知识”为原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从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高技能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同时与“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相协调。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邀请施工、设计、监理等建设一线技术骨干参加人才培养讨论及课程任务分析会,明确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确定课程标准及内容。整合原建筑结构的教学内容,缩减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将结构施工图识读融入到每个项目中,增加实际案例识读实训部分,并更换原教材中过时的规范的一些规定,引入国家新颁布的新规范的内容,形成“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结构基础与视图》。

讲授中采取“教科书 + 新平法图集 + 工程图纸 + 技能训练” 的方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通过课本、最新平法、图纸和实际电脑操作完成教学和考核过程,使学生真正把工程图纸转化为仿真的工程实体。

《建筑结构》的前沿课程 “建筑工程制图” 与“房屋构成与构造”课程,但在学习这些专业基础课时学生没有学习建筑结构知识,很多构造措施不清楚,并且在没有建筑结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筑结构施工图没有办法看懂。对于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重点也是难点应该是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读懂施工图并能将设计师的意图直接转化为实物。 因此,我们将结构识图融合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将实际工程图纸和行业最新的1 0 1平法图集结合开发结构施工图识图项目。

平法是指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2],较传统表示方法进行了简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表达也更加直观易懂,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但平法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非专业人士,根本就看不懂图纸,更别说照图施工了。

采用平法后,设计中的一般构造要求及节点构造要求均采用图集中的标准构造详图,利于施工和管理人员查找与记忆,一个现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图集中大量的信息,实现生产工业化,同时便于统一管理。

平法施工图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包括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及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主要介绍如何在各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按平法制图规则直接标注每个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第二部分是標准构造详图,主要介绍各构件在平法施工图中未表达的一般构造和具体的节点构造等内容。

可见,平法施工图是由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所组成的。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规范绘制平法施工图,不同的工程会有不同的图纸,是变化的;而各类构件的构造详图通常采用的是标准图集,是不变的,这样一动一静,使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得以体现,同时使施工的时候有章可循,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endprint

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由浅入深,实现能力递进的原则,并将平法图集融入到具体项目章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形成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如表一。

表一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

项目一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指标建筑结构荷载

建筑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抗震简介

项目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

项目三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钢筋混凝土楼梯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课后)

雨棚

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

项目四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

项目五建筑基础基本知识天然基础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课后)

桩基础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课后)

项目六砌体结构基本知识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抗震构造

项目七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平法表达总汇及构造措施

建筑结构施工图实训

先安排建筑结构的材料,然后构件的学习,最后安排建筑结构。总体内容编排设计按顺序为: 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到结构构件的局部认识再到结构整体认识。总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改革

1、项目教学法

根据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构件到整体,将建筑结构这门课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均由具体的能力目标,并将平法识图融汇到每个项目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先通过课程的基础知识讲授,让学生对构件和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再通过实际的工程图纸带学生认识结构施工图的表达及构造措施。把工程实际图纸及平法图集引入到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最后的结构施工图识图综合训练项目,学生人手一套实际工程图纸,教师结合实际工程图纸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作业,作业的内容主要是绘制结构的剖面图,表达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构造措施等,并将分到相似的或同一轴线的作业的学生划为一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完成各自的作業,加深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理解和应用。

2、现场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建筑结构构件和钢筋布置情况等有感官认识,使书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更容易理解。

采用现场教学,可以把很多复杂的表述用实物进行展示,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加深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应用信息化教学。

建筑结构的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以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板书等很难表达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三维动态模型以及仿真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和理解,加强师生的互动。

4、引入新的技术BIM结构模型

BIM模型作为新兴的引起建筑行业变革的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行业新动态,认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未来几年的行业技术骨干对新技术必须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我们将BIM结构模型引入到实训中,在课程末尾让学生把自己的工程图纸利用Revit软件制作出简单的结构模型。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通过期末试卷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核;职业技能考核则主要根据综合实训过程,对识图能力进行考核。各考核部分所占比重:平时表现10%,出勤情况10%,每个项目的项目作业30%,期末试卷50%。最后的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采用绘图及答辩的形式,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3~5个问题提问。所得成绩按五分制来确定建筑结构综合实训的成绩。

五、总结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行业的要求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将平法知识融入到《建筑结构》课程中,使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8

[2].何静,论 “平法”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A],教改教法,2014.6(上)

《建筑工程识图》教学 篇12

一、优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已被淘汰,或者某些知识不需要学生掌握,但在教材中还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如果不分主次地讲解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将会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重点知识掌握不扎实,同时一些不需要掌握的难点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取舍,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对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与专业联系不多的内容予以删减,对专业需要的内容加以充实。

具体而言,对于中职学生,因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企业需要的第一线技术人才,因此教材的识图部分内应减化投影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识读。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情况,识图部分在编著上要侧重于民用建筑,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识图,而减化工业、农业建筑的识图。而对于建筑的构造部分,在教材内容编写上可以相应加大墙体工程、屋面工程、地坪工程、防水工程、防潮工程的编写力度,包括各部分工程的内部构造、特点、建造要求及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等等,同时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配以相应的案例,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能将理论联系实际。

二、要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图集进行讲解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也一直都在发展。虽然有些建筑材料的更新速度是相当漫长的,比如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等,从相当久远的年代就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还在用着,如砖混结构,但毕竟出现了替代产品。新技术、新规范与这门课的结合也是如此,比如为了节约能源,一些地方都要求建造节能建筑,这样,在建造方法上,就会和过去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建筑材料本身要节约能源(少耗能),而且要求内部结构也要节约能源。为了适应这一规定,现在的房屋大部分建造成节能墙体。因此,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把新型节能墙体的应用这方面知识点渗透到设计中来,使学生的设计更加符合实际。再比如,现在建造了很多的智能建筑,这样的建筑,在专业配置上,除了需要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以外,还要有应用电子之类的专业进行配合,这些都要求学生们有所了解。现在,图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一直都在有新图集在发行,我们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妨参考新图集,再结合我们的教材去讲解,这样有新的内容可以及时补充给学生,这样使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在应用时不至于和现实脱节。

三、授课与参观考察相结合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十富的实践例子。相当部分的授课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身边找到,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浴室等都离不开房屋,都是这门课程的很好的例证。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例子供教学使用,以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在授课过程,安排参观考察需要做好时间安排和内容衔接。有此课程内容适合先课堂讲授,再到实地参观,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有此课程内容适合于在实地边参观边讲解,比如讲楼梯的构造时,可带领学生到楼梯间,而对实物讲解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踏而、梯而、栏杆、扶手等概念及其在力学方而的承重特性。有此课程内容则适合于先参观考察实物,形成直观印象以后,再在课堂上讲授理论。

四、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根据目前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将《建筑识图与构造》的部分课程讲授转换为现场教学,而教学大纲上安排的几节现场教学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在授课形式上:这门课程有着大量的图形,比如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照明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等教学内容,由于图形复杂,用手绘简图,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图片量也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绘出大量的图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有此内容属于建筑工程中的隐蔽上程,从已建好的房屋上根本看不到,但它却是该课程的重点部分。如房屋基础构造、墙体构造、供电线路等。这部分内容不能通过参看实物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认知,教师也很难通过语言讲解使学生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图片或电脑进行演示,能够使比较复杂的图片展示清楚,比如构造柱与墙的交接、一些细部构造、楼梯的组成(立体图)、立面形式等;可以结合动画,把很难说清楚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建造过程表达清楚,例如讲剖面图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光靠老师在黑板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了半天,仍然是一头雾水,听不明白,但是如果用一个动画,很清楚地就把所讲的内容演示出来了,学生看了,也觉得非常直观,简单明了,而且很有兴趣。如:在学习阳台的结构时,阳台是一个悬挑构件不承受力,业主在装修时将阳台变为“承力构件”,这时阳台就会产生倾覆现象,此时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们可以运用动画结合教学,反映出阳台倾覆断裂过程中的破坏状态及倾覆轨迹,这就将书本上非直观的知识变成直观知识,学生在理解上更加简单、易懂。其次,一些先进的构造形式和技术措施在工程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图片,使学生有所了解,如新的变形缝形式和材料等。第三,运用施工现场的教学短片。如:墙体工程、屋面工程等工程的讲授,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占课时的三分之一,使学生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剩余的三分之二的课时应用投影仪放映施工短片。即工程施工中将这六部分的现场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拍摄制成教学短片,这就弥补了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进行现场实践的缺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当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多媒体的信息量比较大,同时每个信息量停留的时间也比较短,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进程比较快,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要放慢讲课速度,尤其是演示速度,并且在演示的时候多解释,给学生留出记笔记时间,或者把要点和重点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有一个理解和整理的时间和过程。

五、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已经普遍成为许多中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作为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既有系统理论性,又强调实践性,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纯理论性的讲授使学生对建筑只有表面的认识,造成所学与所用脱钩,所以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时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教学中有实训内容,实践教学中有理论讲授,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发展。应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来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场景为理实一体化工作站,工作站按照施工现场模拟布置,通过营造既像工程施工现场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施工生产实训环境,使学生感受真实工作氛围。按工作过程布置的施工阶段实训区展示了各个施工阶段的建筑构造及施工工艺,把抽象的房屋构造理论知识演变为生动形象的实物介绍,并可供学生进行反复实践演练,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工作站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丰富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中职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中职的教育特点,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强调教学效果,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传性、可用性,有针对性地教学,同时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套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体系。

摘要: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为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结合教学实际, 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牟明.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上一篇:固相萃取光度法下一篇:地震灾害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