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服务基金

2024-10-11

普遍服务基金(共8篇)

普遍服务基金 篇1

中国邮政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 已发展成遍布城乡的全程全网系统, 利润也并不小。快递业的发展步伐正在继续加快。但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邮政法规定:国家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这样一来物流快递业与邮政业的发展就出现了利益性的问题。

1“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提出及标准

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邮政法规定:国家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2012年底, 财政部和国家邮政局以资助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等“无利可图”的邮政服务为名, 提出了向快递企业征收普遍服务基金。《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在我国境内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缴纳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标准为国内同城快递0.1元/件、国内异地0.2元/件、港澳台1元/件、国际2元/件。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收200万元以下企业可免征。

2“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不合理性分析

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首先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只不过因为邮政企业是国企, 快递企业是民营企业, 两者形成“大哥”、“小弟”的关系。现在“大哥”单方面转嫁亏损, 没有考虑“小弟”的处境, 没有为其发展预留空间。再说邮政局本身也经营快递业务, 向其竞争对手收钱, 无疑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不利于快递市场的健康发展。

3“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对市场的影响

3.1 物流企业面临“雪上加霜”的压力

我国快递企业数以千计, 并保持高速发展, 而且正处于转型升级期, 现阶段国家政策应该以扶持、培育和规范为主, 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和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 快递业在增值服务标准化、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等方面, 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征收邮政“份子钱”将从快递企业利润的30%-50%抽走, 会使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3.2“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最终伤害消费者

民营快递企业未来5年处于靠融资来发展的时期, 将会产生投资性亏损。此时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会加重非邮政快递企业负担, 一旦民营快递不能承受这种成本, 必将会通过价格调整的方式把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转嫁给消费者, 直接后果是“谁使用快递服务谁就需要缴纳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而这最终将导致消费者的爆发。本身在网购领域, 商家已经把价格降到极低, 并大量采取免快递费的办法来竞争。一旦加价, 则成倍的压力将首先转嫁到电商之上, 本来生存已经堪忧, 最终只能通过变相在商品上“涨价”而摊薄快递费, 可网购者还会乐意购买涨价后的商品吗?

3.3 电商行业的压力成倍上升

征收邮政“份子钱”的消息一传出, 各个快递企业都在算一笔账:“如果一单快递平均最多就赚个5角, 我们平均每天是400万单, 如果每单抽走1角, 每天就抽走了是40万元的利润, 那么企业还剩多少利润?”如此一来, 快递行业赖以发展的生存血液也会因此而被抽干, 失去循环能力, 更关键的是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

4 邮政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各自的观点

4.1 邮政企业的观点———“符合国际惯例”

就在快递业和相关行业的争论中, 中国邮政对于“份子钱”的解释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宣称, 将快递企业作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对象属于国际通行做法。然而, 我国快递企业主要集中在有盈利的城市和线路上开展邮政业务, 广大农村、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邮政业务则主要由邮政企业承担, 为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快递企业应适当分摊邮政普遍服务成本。

4.2 物流快递企业的观点———“以纳税方式已经承担了义务”

物流快递企业坚持, 如果非要向快递企业收取普遍服务基金, 便采取以下两种措施来应对:其一即如果非要向快递企业收取普遍服务基金, 快递企业势必会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这将使每单快递服务涨价。其二则是“有形的拆分图谋”, 即穷则生变, 一些快递企业在试图钻政策的空子。《办法》对于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收200万元以下快递企业网开一面, 免征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目前很多快递企业都是加盟性质的, 如果把大拆小, 每一个企业就有可能逃过该基金了”。

5 假如要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应坚持以下原则

(1) 以现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主要前提。我国的物流快递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 特别是在解决增值服务标准化、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等问题上压力非常大, 国家政策应该以扶持、培养和规范为主, 而不是以影响现有企业的发展为主。 (2) 必须体现公平、透明等特性。在欧洲设立基金的前提, 是开放普遍服务市场, 且是在遵循透明、非歧视的原则下, 证明普遍服务对提供者构成不公平财政负担时进行补偿。既然国家对邮政“份子钱”的解释是“符合国际惯例”, 那也应该采取并坚持公平、公开、透明和非歧视的特点。 (3) 双方遵循互相协商, 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上文已经分析过, 邮政企业和物流快递企业就好比“大哥”与“小弟”的关系, 哥儿俩在利益上有争议, 理应坐下来平等协商, 风险、成本均摊, 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但现在却是“大哥”单方面转嫁亏损, 没有考虑“小弟”的处境, 没有为其发展预留空间。

6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其次根据双方现有的竞争趋势, 分析“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提出的原因及标准;再次针对邮政“份子钱”的不合理性及征收后对市场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评论;最后根据双方各自的观点提出如果要征收邮政“份子钱”必须遵循稳定发展、公平、透明及相互协商等相关原则。

摘要:目前, 我国快递企业数以千计, 并保持高速发展, 而近几年我国的快递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即“随之发展, 快递企业正陷入同质化竞争下惨烈的价格战时期, 盈利水平普遍不高。”本文从当前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出发, 根据双方现有的竞争趋势, 分析了即将要征收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标准, 评论了征收邮政“份子钱”的不合理性及对市场的影响。同时, 进一步根据双方各自的观点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邮政,基金,竞争,评论,快递

参考文献

[1]刘雅静.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亟待完善[J].中国国情国力, 2009 (3) :26-28.

[2]邵怡兰.关于中国邮政普遍服务义务与赢利冲突的探究[J].中国市场, 2009 (49) :36-37.

[3]李永红.邮政通信市场管制与邮政普遍服务实现研究[J].情报杂志, 2005, 24 (1) :13-15.

[4]蔡秀芹.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的必要性分析[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 2009 (6) :23-24.

[5]张毅.试论邮政普遍服务的涵义及补偿机制[J].邮政研究, 2008 (12) :20-21.

普遍服务基金 篇2

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以及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和革命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特殊服务业务。

第七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邮政营业时间和投递频次、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农村地区的邮政营业时间和投递频次、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邮件互寄时限等方面制定地方标准,但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第八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地址要素与邮政编码组合的通用邮政地址格式标准,组织、指导邮政企业开发邮政地址系统信息库。

地名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在设置的街道名称牌和门牌上附注邮政编码;地名和门牌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邮政企业。

邮政企业应当在邮政营业场所免费为用户提供邮政编码查询服务。

第九条 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服务地区的主要人口聚集区平均服务半径或者服务人口的要求,设置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营业场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应当办齐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业务种类。

邮政企业设置、撤销邮政营业场所,应当事先书面告知省邮政管理部门;撤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应当报经省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

邮政企业将邮政自办营业场所改为代办营业场所,应当报经省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不得停办原来已经办理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具体审批办法,由省邮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邮政企业委托单位或者个人代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应当签订代办协议。代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具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条件,执行邮政普遍服务的规定和资费、服务标准。

邮政企业应当加强对代办营业场所邮政普遍服务质量的管理,并对邮政普遍服务质量负责。

第十一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设置 “中国邮政”标识,公示营业时间、业务范围、资费标准、服务标准、业务单据书写式样、邮件和汇款的查询及损失赔偿办法、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以及用户对其服务质量的投诉办法。

邮政企业应当在邮政信箱(筒)上标明开箱的频次和时间,并按照标明的频次和时间开启邮政信箱(筒)。

第十二条 用户交寄邮件,应当遵守禁止和限制寄递物品的相关规定,不得交寄、夹寄带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

用户交寄邮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封装规格、书写格式,使用标准信封和符合规定的邮资凭证,正确书写收件人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用户交寄邮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已投入邮政信箱(筒)的,由邮政企业退回寄件人;无法退回寄件人的,按无着邮件处理。

第十三条 邮政企业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发生重大服务阻断时,邮政企业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发生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邮政管理部门报请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发布禁止寄递、限制寄递物品的通告。

第十四条 新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新建居民住宅区,应当由单位或者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到当地邮政企业或者分支机构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不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的,邮政企业应通知单位限期办理。邮政企业应当公布登记地点和电话号码。

单位更改名称、收件人变更地址,应当事先通知当地邮政企业或者分支机构,也可以办理邮件改寄新址手续。

具备下列按址投递条件的,邮政企业应当自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安排投递:

(一)有地名管理部门统一编制的门牌号码;

(二)有确定的用户名称和固定地址;

(三)已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或者接收邮件的场所;

(四)具备邮政车辆和邮政从业人员的通行条件;

(五)按规定需要办理中外文名称登记的,已办妥手续。

不具备按址投递条件的用户,可与邮政企业协商,由邮政企业将邮件投递到双方商定的接收邮件的场所。邮政企业可以根据单位和个人的需求,在营业、投递场所设置用户租用的邮政专用信箱。

第十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投递频次和深度投递邮件,采取按址投递、用户领取或者与用户协商的其他方式投递邮件。邮政从业人员为用户提供到户服务时应当佩戴邮政专用标识和工号牌。

收件地址为单位地址的邮件,应当投递到单位设在地面层的收发室或者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收件地址为住宅,设有信报箱的,应当投递到信报箱;没有信报箱的,可投交收发(传达)室或物业服务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没有设信报箱、收发(传达)室和物业服务管理机构的,可投递到与用户协商的指定位置。

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邮件投递深度等同于城市投递深度。其他农村地区邮件应当投递到村邮站、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为邮政企业投递邮件提供便利,在楼房地面层或者物业管理区域主出入口处设置收发室、信报箱或者指定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准许邮递人员及车辆进入管理区域为用户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并免收停车费。

收发室、物业服务企业、村邮站、村委会或者其他接收邮件场所应有人员接收邮件。接收邮件的人员应当当面核对、签收,并妥善保管和及时传递邮件。发现错投和无法投递的邮件,应当批注原因并及时通知邮政企业收回。

任何人不得私拆、隐匿、毁弃、盗窃他人的邮件或者撕揭邮票。

第十七条 邮政企业在寄递处理邮件过程中,发生丢失、损毁、内件短少,或者邮件收发人员和邮件代收人造成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应当依照邮政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补救措施或者予以赔偿。

承运邮件的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单位在保管或者运输途中,发生邮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的,除邮件本身原因或者不可抗力外,承运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邮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冒领用户邮件、汇款;

(二)强迫用户使用高资费业务或者购买指定物品;

(三)擅自改变资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

(四)不履行已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进行虚假宣传;

(五)刁难用户或者对投诉用户进行打击报复;

(六)故意延误邮件传递时间;

(七)拒绝办理依法应当办理的邮政业务;

(八)违法提供用户使用邮政业务的信息资料;

(九)利用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从事邮件运递以外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转让、出租、出借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

(十)转让、出借、出租邮政日戳、邮资机、邮袋、邮政业务单据、邮政夹钳等邮政专用品,或者用于其他用途;

(十一)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邮政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质量自查机制,并定期将自查结果报送邮政管理部门。邮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邮政普遍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质量评价情况向社会公布。

邮政企业应当公布服务、监督电话,提供查询服务,接受用户对邮政服务质量的监督。

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量化研究 篇3

电力普遍服务是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电力普遍服务顺利实施, 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覆盖面, 而且可以优化农村电力的网络结构, 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夯实基础。

以往对于电力普遍服务效益评价大多过于强调普遍服务给当地地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等直接效益, 对社会效益这类间接效益的分析重视不够, 只是作一般、定性的描述, 缺乏具体的, 定量的分析。而电力普遍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 旨在保证每一位公民获得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 以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当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去度量电力普遍服务的价值, 而不是仅就某一个利益主体去刻画, 应当从多角度对电力普遍服务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量化[1,2]。

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广泛分析了普遍服务机制运行的情况以及市场模式的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运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中的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社会效益的定量化[3,4]。其中包括:投入产出法, 通过收集数据绘制投入产出表, 计算出评价对象的投入产出效益, 文献[5]、文献[6]等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分析了交通及航运产业中的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值[7,8]。有无对比法, 是对有项目实现和没有项目可能出现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其特点是能够反映因项目而产生的效益的真实增加量, 它可以较为清楚地确定有多少效益是该项目所带来的, 在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 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献[9]以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为实例, 提出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定量化和货币化的方法, 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评价。生产函数法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评价对象进行社会效益量化, 某些学者应用了该方法对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进行量化。条件价值评估法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 采用问卷的方式, 在假想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模拟市场行为, 以反映人们关于公共物品变化的偏好, 并推导出人们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简称WTP) , 最终获得公共物品总经济价值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15]。而文献[16]则首次将该方法引入到公共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的货币量化中。

本文针对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的特点, 对普遍服务社会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 即计算电力普遍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值, 并以云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同时通过电力普遍服务社会价值的定量化对电力普遍服务基金的收取方案给出建议。

1 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的特点

1.1 与经济效益的对比

电力普遍服务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电力普遍服务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 包括用电居民通过享受电力服务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电力企业投资建厂、铺设电网等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这部分效益量化程度较高, 也是以往效益计算的重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对整个地区的生产总值的影响等。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提出将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量化明确到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价值评估体系中, 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电力普遍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体系。

1.2 社会效益的特点

1.2.1 间接性和长远性

电力普遍服务项目对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这些联系中, 更多的是间接联系, 这种经过多重传导、波及而产生的效益, 即为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而且由于电力普遍服务项目投资大, 周期长, 其效益的充分发挥往往要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和滞后期。因此, 在评价电力普遍服务工程的社会效益时, 应当尽量考虑远期效益。

1.2.2 宏观性和区域性

(1) 社会效益是从电力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 衡量电力普遍服务项目对宏观领域中各个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效益的量化是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全局, 其量化具有宏观性。 (2) 电力普遍服务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是以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辐射的。因此, 在进行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评价时, 又要考虑到它的区域性, 范围过大或过小, 均会影响电力普遍服务社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2 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量化模型

社会效益量化的方法有很多种, 目前有很多研究方法都能对社会效益的量化做到公正客观, 大致上的方法有:对比法、投入产出法、类比法等, 考虑到电力普遍服务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采用生产理论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即C—D生产函数) 对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进行量化, 运用统计回归的方法测算电力普遍服务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内的生产总值的贡献度, 最终计算出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值。本文中将电力普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作为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

生产函数是描述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生产过程中一组给定的要素投入组合和他们所能产出的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即C—D生产函数) 在实际中应用广泛, 多种投入要素下其数学形式为:

Y=AinXiai (1)

其中Xi (i=1, 2, …n) ——n种投入要素;

A——效率系数;

Y——产出量

本文只考虑劳动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模型为:

Y=ALαKβ (2)

式中Y——产出值;

L——区域内劳动人数;

K——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额;

A——常数;

α, β——分别为两种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

其中, α, β通过计量经济学中的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估计。

然后, 建立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评价模型。对生产函数全微分, 结果如下:

dY=YL×dL+YΚ×dΚ (3)

将该式等号两边同除以Y, 等号右边第一项同时乘除L, 第二项同时乘除K, 则有

dYY= (YL×LY) ×dLL+ (YΚ×ΚY) ×dΚΚ (4)

α=YL×LY;β=YΚ×LΚY

则有

dYY=α×dLL+β×dΚΚ (5)

实际中, 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 即

ΔYY=α×ΔLL+β×ΔΚΚ (6)

将方程两边同除ΔYY, 得

1=α×ΔLLΔYY+Β×ΔΚΚΔYY (7)

所以可得出全区域内固定资产总额的贡献度为β×ΔΚΚΔYY

于是, 可以得出电力普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即:

θ=β×ΔΚΚΔYY× (8)

用θ乘以当年区域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值即可计算出电力普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如公式 (9) 所示:

SB=θ×ΔY (9)

式中SB——电力普遍服务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社会效益;

ΔY——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增量

3 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量化实证分析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2006年全省人均装机容量0.375kw (全国为0.473kw) , 人均发电量只有1681.1kwh (全国人均为1903.8kwh) , 仅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79.3%和88.3%;人均年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 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均年用量仅为全国的35%。根据2006年15个地 (州、市) 118县 (市) 电力工业统计年报,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电量33.54kw·h, 村通电率99.12%, 户通电率95.58%, 还存在很多用电水平低、用不起电以及无电地区。因此, 云南省必须实施电力普遍服务。本论文主要针对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

3.1 数据收集及整理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 对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量化所需要的数据有云南省生产总值, 人均收入, 就业人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电网建设投资额, 数据收集整理后见表1。

数据来源:1997~2005年《云南省统计年鉴》

3.2 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计算

以就业人数L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K为投入要素, 云南省生产总值Y表示区域经济产出, 对公式 (2) 两边取对数, 然后对其进行参数估计, 结果如下:

LN (Y) =-17.657+2.922LN (L) +0.401LN (K)

t: (-7.073) (8.391) (12.659)

R2=0.999 F=2109.889 DW=1.955

T检验、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置为5%。模型中的各自变量系数均为正值, 与预期相同, T检验、F检验均符合标准。DW≈2, 所以残差不具有相关性。但由于两自变量CI值分别为42.399和1790.312, 具有多重共线性。采用差分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结果如下:

LN (Y) =2.460LN (L) +0.371LN (K) +0.008

t: (3.068) (5.694) (2.536)

R2=0.912 F=25.797 DW=2.127

通过差分法使得CI值分别降至3.244和4.241, 克服了多重贡献性。T检验、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置为5%。T检验、F检验均符合标准。DW≈2, 所以残差不具有相关性。可以得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0.371。根据公式

θ=β×ΔΚΚΔYY×

可得出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见下表2。

根据公式SB=θ×ΔY计算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值, 见下表3和图1。

4 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对电力普遍服务基金收取方案的启示

我国电力普遍服务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这个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包括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 主要是由政府直接、间接补贴或减免方式提供。

(2) 由电力企业共同承担, 包括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按某一经营指标的一定比例统一收费, 这是最主要和稳定的基金来源, 主要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提取。

(3) 直接由电力企业从用户的费用中收取。主要通过电价加价的方式实施, 类似三峡基金, 在每千瓦时电费里面提取几厘以满足普遍服务基金的需求。

(4) 社会提供的资金。基金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会渠道, 从私人、组织或国际发展机构获得资金来源。

其中, 政府提供资金额度的确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的定量化可以确定政府应提供给电力普遍服务基金的额度。具体确定步骤如下:

(1) 运用第三节中建立的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量化模型计算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

(2) 用电力普遍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乘以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得出电力普遍服务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值。这个贡献值即可确定为该年政府应向电力普遍服务基金提供的金额。

以云南省为例, 利用第四节中计算出的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社会效益计算政府应向电力普遍服务基金提供的金额, 结果如表4所示。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以上的分析, 提供相应额度的普遍服务基金, 以支持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发展。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 云南省政府在2005年应该提供电力普遍服务基金0.39亿元左右, 同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模型对未来一年的普遍服务基金提供额度进行预测, 从而给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5 结 论

实施电力普遍服务不仅包括电力作为商品的价值, 更多的还包含了体现政府意志的社会福利成分, 与多个经济、技术指标密切相关。所以, 对电力普遍服务的评价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进行, 还要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需要综合运用计量、综合评价方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通过分析并计算有关经济变量, 建立一个能够从多方面反映电力普遍服务实施效果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电力普遍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 同时运用云南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的检验, 为电力普遍服务实施机制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也为政府通过财政提供电力普遍服务资金的额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普遍服务基金 篇4

普遍服务一词译自英语universal service,最早由AT&T公司原总裁提出。其出发点是争夺市场、维持垄断,在美国提供AT&T的统一电信服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电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普遍服务被赋予新的意义,指让全民有机会接受电信服务。普遍服务的种类和内容一般均直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保健、公共交通、邮政电讯、供电供水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服务的种类和内容也随之发展变化,在不同的时期由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进行确定或调整。图书馆应积极引入普遍服务的观念,通过政府、社会、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政策倾斜、建立专项基金、提供专门的资源及技术支持、整合一批能为高校全体教职工提供普遍服务的资源、量身定做特殊服务等方式,让更多更广阔的人们都能公平地享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在服务上追求高目标,提升服务品位,打造特色服务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观念上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在服务职能上实现由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技术服务向现代技术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保障本馆读者向面对互联网用户转变。

(二)服务理念创新

长期以来在图书馆服务中体现出来的“书本位”大于“读者本位”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藏”与“用”的辩证关系,藏的目的在于利用,树立以用促藏,书为人所用,藏为人所需,以用为主的新的管理服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把传统图书馆推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境界,传统的服务理念已经不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就是在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关注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强调把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重点都渗透在维护、关爱读者的服务之中。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尽可能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满足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的观念、图书馆经费匮乏等原因,图书馆在服务上曾有过很多错误的认识,也走过很多弯路,至今仍留下了许多遗患,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功能。例如一些学校图书馆还规定教师资料室学生不能进入借阅,工具书学生只能阅览,不能外借等,这都人为地给读者利用图书馆学习信息知识设置了障碍。另外,图书馆对不同阶层、不同程度的读者服务不均衡,那些能阅读常规读物和需要常规服务的读者很容易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而有特殊需要和服务的读者,可利用的资源较少。所以图书馆除了普通的借还服务外,构建普遍服务体系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迫不及待的一件事情。

(三)扩大普遍服务的对象

1. 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图书馆是为读者存在的,没有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重视对多层次多需求读者感知价值取向的研究。借鉴汤普森的三因素模型,可以认为读者到图书馆获取知识产品和服务时,一般会考虑三种因素:基本因素、吸引因素和满意因素。通过读者三因素依次递进,使图书馆资金投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读者的感知价值最大化,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最大化,通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来决定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定位。

2. 扩宽渠道,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群。

高校图书馆用户通常指本校师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即使是本校教职工,他们对于图书馆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而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图书馆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人孜孜不倦追求的奋斗目标,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一目标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网络时代,这一目标已成为可能。只有在资源整合、文献共享的条件下,图书馆事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利用网络技术和组织网络把信息、知识和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有效。图书馆要实施网上服务,建立图书馆网站,需要借鉴商业网站开发经验,完善Usenet,强化个性化的互动式服务,站点还要具有较为广泛的导航功能。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提供各种网上数据库资源服务,提供检索查新服务,下载专业信息,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将大量的网络中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于用户利用,为用户查找所需信息提供检索途径,缩短用户上网时间。开展互动性信息交流服务,将会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应用需求,也将吸引更多更广泛的读者。

(四)普遍服务方式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图书馆广泛地运用,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式和传递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的需求,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应努力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划分可为: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馆内服务与馆外服务;一般服务与特色服务;在线服务与离线服务;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个性化服务与群体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如下:

1. 专业化个性化信息服务。

a.上门服务。主要用于重点用户,重点科研项目或来馆不便的读者、用户,通过送书上门,开展馆外服务。b.预约服务。图书馆员将用户的问题集中起来,为问题寻找答案,并将答案交给用户。c.跟踪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帮助用户解决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知识、信息服务。d.剪报服务。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的内容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信息。e.定题服务。针对某一特定课题的需要和科研生产实际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情报资料。并依用户所需定题、定期向他们提供相关文献的现状、动态、进展等情报。

2. 数字图书馆服务。

a.超前服务。对用户群潜在服务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精心安排,有备无患,准确无误的提供必要的服务。b.远程服务。是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用户在远离图书馆的地方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如:查阅、下载资料等。c.电话咨询服务。是一项传统服务,由于它能即时、快速、直接解决用户的一般疑难问题,深受用户欢迎。d.电子邮件服务。用户可随时向图书馆提出咨询,图书馆设立专门人员解答咨询,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传递给用户。e.用户点播服务。用户在办公室或在家中通过网络终端向图书馆信息中心发出请求,随意选择所需的各种图文信息。

(五)服务职能

1. 以普遍服务为主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用户教育,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倡导知识平等、信息平等,消除数字鸿沟,充分保障公民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保障公民平等的文化权益,这也是在社会转型期中,图书馆人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赋予图书馆的重任。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子女由于经济的窘迫及社会公共资源的匮乏,使他们失去了平等享有受教育、学知识的权利。为此高校图书馆对此类用户教育很必要。用户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用户教育模式多采用单独授课、举办讲座、发放各种手册、参观图书馆等形式,无论从方式到内容都已不能满足用户利用图书馆的需求,必须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用户教育模式。图书馆应提供查找资源最方便的手段和工具,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优化检索查询质量;培养用户检索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可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各种能力的检索技术的培养;引导用户快速准确地查询自己所需信息资料,尤其是如何获取知识、信息技能的教育;还应指导用户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本领,并使这种本领成为一种终身技能;加强对用户信息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使用户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激发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将变为提供帮助,使用户实现自我服务为目的。

2. 普遍服务的职能是需要提供高效的、有活力的、对地区经济文化有推动作用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都自称为馆员,很多时候,这是一种与职称无关的行业语言。但在日常工作中,这个称呼里体现更多的是监管的“管”,而不是讲效率、讲科学的“管理”。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给人以不讲效率、不讲经营的印象。图书馆从业人员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也在探索引进企业经营模式对图书馆服务进行改善。但很多图书馆将成本、效益概念的引进变异为各项收费的增加,这引发了读者的批评。虽然也力图通过一些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改变这个情况,但由于习惯于从一个施惠者的角度去为读者服务,缺乏亲和力,以至于图书馆效益、成本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由此形成图书利用率下降,行业危机凸显。在美国,国家信息科学委员会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查了解大众是否得到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图书馆有什么服务成果,除此还要了解每天到馆的人数及利用馆藏文献的数量。这个组织不是去肯定哪个图书馆硬件的好坏,而是要对图书馆服务做出重要评估,对其业绩进行考核。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证明投资图书馆确实对社会、对经济是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是有价值的,并希望从中找出图书馆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相信社会对图书馆的评价也一定会从这个角度来评估。所以,现在各馆在日常服务上很重视政府投入的资金与读者使用现状的估算,很重视图书馆在为政府服务当中,所起到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很重视社会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这些是图书馆高效、有活力服务的最典型的象征和最有说服力的表现。

(六)结束语

普遍服务并不否定传统,不要因为发展现代服务而抛弃传统服务的好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由于受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各馆的优势条件不尽相同,因而采取的服务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方便用户的服务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要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采用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使他们的新期望、新要求不断得以实现,使读者“满意度”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只要根据读者、用户需求去创造普遍的服务,就会有更多的创新途径,就会不断有新的发展,找到新的实施点。

参考文献

[1]昌忠泽.以普遍服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江海学刊, 2007 (4) .

[2]徐引篪.图书馆普遍服务的理念及其实现.图书情报工作, 2005 (12) .

[3]罗剑丽.普遍服务的经济思想与图书馆精神.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5) .

[4]周明华, 谢春枝.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理论与与实践, 2006 (2) .

电力普遍服务社会福利漏损研究 篇5

1 电力普遍服务福利效应分析

电力市场化改革后,电力企业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而存在。设电力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电力服务过程中的固定成本为F,变动成本为C(Q);电力市场中反需求函数为P(Q),其中P为销售电价,Q为销售电量。

电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模型为:

收益函数TR=P(Q)Q对电量Q求导,得到电力企业的边际收益函数MR(Q)为

成本函数TC=F+C(Q)对电量Q求导,得到电力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MC(Q)为

电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满足

由(4)式可以得到电力企业最优电力供应量Q1,设其为电力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唯一最优值,将其带入(1)式即可求得电力企业最大利润值。

由于在偏远地区架设输配电网成本高,按成本定价原理可知,电力企业要想回收成本,赢得收益,会提高电价,弥补高额的供电成本。然而,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居民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有限,会因电价提高而使得实际使用电量减少,从而造成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消费者剩余减少和社会福利损失。

如图1所示,在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中,由成本定价原理,边际成本等于销售电价,即MC=P0,假设P0为常规电价,对应的电量供应为Q0。电力企业在向偏远地区提供电力普遍服务时,具有市场力,不满足竞争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的供应电量Q1,在此电力供应量的条件下,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电价P1。其中塔洛克四边形P0P1AB表示因电价提高,消费者剩余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电力企业,即电力企业的垄断利润,社会财富在电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哈伯格三角形ABC亦表示因电价提高,消费者无法支付高额电价而减少使用电能,使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但该部分消费者剩余减少并未发生财富的转移,而是社会福利净损失,代表了电力企业的撇脂行为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2]。

另外,由于偏远地区电力建设成本高,居民电力支付能力差,因此电力企业不愿意承担偏远地区电力建设,没有对成本高并且负荷低的偏远地区提供电力普遍服务的内在动力,进一步造成偏远地区电量供应不足。政府为了促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通过补偿等公共政策,激励电力企业承担偏远地区的电力普遍服务。然而,由于电力普遍服务受助个体福利感应的差异性,使得相关公共政策带来的社会福利不满足个体福利的累加性,因此相关公共政策效应很难用对应社会福利效果给予评价,从而导致电力企业在承担电力普遍服务中的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对政府电力普遍服务公共政策的撇脂现象,损害了偏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社会福利漏损。

2 电力普遍服务公共政策福利漏损模型

2.1 基于电量衡量的社会福利函数

政府为了使所有的居民都能以可以接受的电价享受电力普遍服务,制定公共政策,激励电力企业为偏远地区居民提供电力,以此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由于社会福利函数本身难以计量,同时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证明了,居民个人效用的不可累加性,因此Their用政府的独裁选择代表公众的选择,政府的社会福利函数为整个社会的福利函数,本文借鉴这种思想方法,构造基于电量衡量的社会福利函数。

针对电力普遍服务的特性,按提供电力普遍服务成本状况,将受益群体分为A(城镇低收入群体)和B(偏远地区居民)两类。如果基于电量表示的社会福利函数U(Q)二阶可导,设定两地区基于电量衡量的社会福利函数形式为

undefined

其中α和β分别为两地区居民消耗电能产生的福利效用系数,QA和QB分别为两地区居民的消费电量。

2.2 电力普遍服务公共政策福利漏损函数

假设政府存在着一个最优的社会福利目标值,电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产生撇脂行为,使得社会总体福利偏离目标值,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由于基于电量衡量的社会福利函数U(Q)二阶可导,借助泰勒展开式可以得到[3]

undefined

其中Q*为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最优电量,也是政府的目标供电量,所以存在U′(Q)|Q=Q*=0,将其代入(6)式得到

undefined

由(7)式可知,实际的电量值偏离目标电量值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漏损为二次损失函数,即

undefined

令undefined,并称λ为社会福利漏损系数,由此得出社会福利漏损函数为

2.3 分段的电力普遍服务福利漏损模型

电力供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带来的社会福利效用是不同的,即同样的电力供应在不同地区给居民带来的福利效用是不对称的。对于偏远地区,由于其长期处于缺电少电状态,相同的电力供应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电力供应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大;对于城镇地区,电力供应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对于偏远地区较小。基于Friedman模型,结合上述社会福利漏损函数,构造下列分段的电力普遍服务福利漏损模型,即

undefined

其中,QA*为城镇地区目标供电量,QB*为偏远地区目标供电量,QA和QB分别为城镇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实际供电量;λA和λB分别为两地区的福利漏损系数。由于偏远地区进行电力普遍服务边际效用相对较大,当偏远地区实际供电量小于其目标供电量时,带来的社会福利漏损更大,即满足λA≤λB。

将社会福利漏损系数undefined和公式(5)的社会福利函数代入公式(10),得到

undefined

3 算例分析

考虑到福利效用的主观色彩,偏远地区电能消费给居民带来的福利效用更大,本文假设两地区居民消耗电能产生的福利效用系数分别为0.3和0.5(即α和β的取值)。电力普遍服务主要针对我国偏远地区,本文选取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某城镇地区A和农村B两地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得到居民2010年的实际用电量和期望用电量的原始数据,去掉最高最低的5个样本值,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其中居民的期望电量设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目标供电量(即QA*和QB*的取值)。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11),得到两地区的福利漏损值分别为750和5 000。由此可见,偏远地区实际电量供应值相对于该地区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值差距更大,加之该地区居民消耗电能时的福利效应系数较大,如图2所示,当偏远地区实际供电量小于其目标供电量时,带来的社会福利漏损更大,由此得到了不对称的两地区电力普遍服务福利漏损图形。

4 结论

文章在电力企业承担电力普遍服务中撇脂现象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分析并定量刻画由此造成的电力普遍服务社会福利漏损,建立了福利漏损函数;并针对不同地区用电状态,构建了分段的电力普遍服务漏损模型。算例分析得出,由于偏远地区居民长期处于缺电少电状态,电能消耗产生的福利效用较大;偏远地区实际供电量大大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供电量,因而政府应该加大对该地区电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增加向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提高该地区福利水平,继而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电力普遍服务公共政策目标。

摘要:电力普遍服务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由经济学原理可知,这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实施主体的撇脂现象,从而降低了这一公共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运用哈伯格模型和Friedman模型,文章分析了电力普遍服务实施主体的撇脂行为产生的福利效应,建立了社会福利漏损函数,研究电力普遍服务社会福利漏损机理;针对不同地区用电情况,构造了分段的社会福利漏损模型,为分析公共政策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力普遍服务,撇脂现象,福利漏损

参考文献

[1]黄珺仪.中国电力行业垄断产生的福利损失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31-36.

[2]桂彬翔.基于哈伯格模型下的湖南省电力行业社会福利损失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3):126-127.

[3]黄荣哲,何问陶,农丽娜.损失函数的数理特性研究—兼论行为和心理因素对损失函数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08(6):90-110.

[4]王剑飞,夏恩君.基于社会福利的电力销售环节管制策略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0(2):320-322.

[5]王俊豪,高伟娜.中国电力产业的普遍服务及其管制政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31-38.

[6]林挺进.试论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适用性[J].现代管理科学,2009(3):32-34.

[7]董军,吴鸣.我国居民电力消费影响因素的协整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9):185-188.

[8]王春光.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福利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8):36-47.

普遍服务基金 篇6

关于我国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最早的讨论是在新《邮政法》起草阶段, 当时围绕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就存在很多争论, 而直到现在, 业界对基金的征收依旧还有不少疑议。

相关部门在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时, 首先提及的观点和理论是国外先进经验, 特别是欧洲国家的经验。这是因为欧洲国家最早提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这一概念, 并且写入了相关法律。

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起源

普遍服务概念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37年, 当时英国社会学家Rowland Hill提出建立邮政普通资费服务, 希望建立公民可以负担得起的统一价格的邮政服务。虽然Rowland Hill没有提出一个普遍服务的概念, 但已经具有雏形。正式提出普遍服务则是在1 9 0 7年, 美国A T&T总裁Thecdore Vail提出“一个网络、一个政策、普遍服务”的口号, 随后在美国起草的《电信法》里第一次明确了普遍服务的最重要原则和特征, 包括为公民提供公平、合理可承担的服务, 提高公民享受更好服务的机会, 以及向低收入、边远地区公民提供平等服务等。这是首次比较完整的阐述了普遍服务的概念。1997年, 欧盟制定的第一版邮政指令 (相当于欧盟的邮政法) 则首次提出了邮政普遍服务的概念。

谈及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起源, 就必须先提及电信普遍服务基金。这是因为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很多概念源自于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欧美各国希望开放当时的电信普遍服务市场, 并希望通过投标、竞标以实施和开展普遍服务, 同时也采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作为一种价格补偿机制, 将基金分配给在高成本、低收益地区投资的运营商。以当时的法国为例, 其东部地区比较发达, 中部地区以及北部地区是山区, 相对贫穷、落后。在法国开放电信市场时, 多数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纷纷进入发达地区市场, 而偏远地区却无人问津。为了确保偏远地区享受平等的服务, 法国政府在计算出在偏远地区开展同等业务所需要的成本后, 从进入发达地区的营运商征收基金, 以补贴在偏远地区提供服务的运营商, 即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同时, 为了建立该基金, 法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 对提供普遍服务而造成损失的地区, 需要提供服务的成本进行测算, 其成本是透明的, 并且每年都进行测算, 并公布结果, 然后进行投标和竞标。

而伴随欧洲统一化进程, 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也开始讨论, 如何促进欧洲邮政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当时关于这一讨论大约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各国邮政业务只能是本国的邮政企业专营;另一种观点则是彻底的放开整个邮政普遍服务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来促进发展。在经过几年的讨论后, 上世纪90年代初, 欧盟各成员国基本达成一个共识, 认为彻底放开市场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因此, 欧洲在90年代制定了邮政指令以后, 又制定了邮政改革规划和进程。北欧、西欧一些国家如瑞典等在1992年就开始退出邮政专营, 2006年芬兰、英国等也步入这一改革, 而根据规划今年年底整个欧洲都将开放邮政普遍服务市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又或是整个全球邮政业发展方向, 最终就是要逐步开放市场, 通过公平竞争的机制来提升服务水平, 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开放市场是前提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 欧盟邮政指令 (第一稿) 第9条第4款规定:当成员国认为普遍服务义务对其提供者构成不公平财务负担时, 可以建立一个普遍服务补偿基金, 基金由独立于受益人的实体管理, 在遵循透明、非歧视和成比例的原则下, 各国可要求取得普遍服务业务许可证的经营者向该基金提供一定的财务资助。而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包括几个重要前提:

首先是开放普遍服务市场, 向取得普遍服务业务许可的经营者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建立基金。

第二是一定要遵循透明非歧视原则, 也就是要成本核算, 证明普遍服务对提供者构成不公平的财务负担, 并且在核算公示后进行补偿。

第三是基金参与者与普遍服务具备可互换性。欧盟邮政指令第27条明确指出, 基金参与者提供的服务要与普遍服务具备可互换性。什么叫可互换性?简单举例来说, 从伦敦到曼彻斯特邮寄同一份文件, 要是同等的价格、同等的标准, 这样才叫做具备可互换性, 这样的普遍服务商才具备基金征收的标准。同时, 欧盟邮政指令 (第三稿) 第9条第二款明确了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范围只限于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提供商。

此外, 欧盟邮政指令以及欧盟法院的裁定都明确提出, 快递业务与普遍服务本质上属于不同业务, 而我国《邮政法》也认同普遍服务和快递业务属于不同业务, 服务标准、要求、价格都不一样。这表明快递企业并不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对象, 这是因为快递业务与普遍服务完全不具备可互换性。

当前欧洲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实际情况如何?实际上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只是欧美各国政府补贴普遍服务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形式, 比如政府的直接财政补助、银行贷款等。就美国而言, 其邮政近年亏损严重, 最近一年的亏损更是高达16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美国邮政亏损的钱尽管由美国政府提供, 然而却不是无偿补贴, 而是向美国财政部借款, 最终美国邮政需要归还这些款项。而在欧洲各国中比利时是政府直接进行财政补贴, 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没有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这是因为这些北欧国家, 较早开放这一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其运营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而且还有盈利, 根本不需要财政补贴。另外一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虽然其《邮政法》规定可以建立类似基金, 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实施阶段。而全球唯一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国家只有意大利, 并且是在满足开放市场、成本核算等前提条件下建立该基金的。

因此, 从欧美各国的邮政改革结果来看, 在开放邮政普遍市场, 引入竞争后, 各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利润率相比以前是不断上升的, 同时递送率、服务质量也在不断上升, 这表明只有开放才能真正促进普遍业务市场健康发展。

普遍服务基金 篇7

关键词:电力普遍服务,监管目标,监管任务,政府的监管职责

一、电力普遍服务及其监管目标

世界各国大多将电力普遍服务的总体目标定义为提供价格合理的可靠电能, 满足那些用不上电或用不起电的公民的用电需求。参照国外有关普遍服务的理论和实践,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把电力普遍服务定义为:以可以普遍接受的价格提供和满足全社会公民的基本生活用电需要。从国际、国内其它行业的经验看, 随着相关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与推进, 相应地, 普遍服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也不断演进。目前,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不同群体的需要也有较大不同, 因此, 我国的电力普遍服务的目标也应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我国电力普遍服务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目标呢?一是要适合国情国力, 二是要适合电力发展, 三是切合各无电地区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制定的目标既要考虑现实性, 又要兼顾发展性, 又要考虑它的区域性, 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实际的阶段性目标。目标要体现公平、普遍、关怀等原则。具体地讲, 首先, 应该建立定性的目标:在一定阶段解决多少无电户用电, 用电服务的质量要求 (如“三公开”、“四到户”之类的目标) , 电价的公平性 (城乡同网同价的完成情况) ;其次, 定量目标:生命线电量、电价水平;第三、按照国际通行的普遍服务的特殊对象, 在我国电力普遍服务的常态对象应包括以下特殊群体:残疾人, 下岗人员, 一定年龄以上的退休人员, 少数民族落后地区, 低收入家庭, 五保户和烈军属, 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机构和非盈利性质的医疗机构等, 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分别采取优惠服务, 或者给予一定程度的电费优惠甚至减免。

电力普遍服务监管的目标是在我国逐步实现电力普遍服务, 使电力普遍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 确保电力普遍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和各种直接提供者的互动过程, 包括社会需求和意愿的表达、政府决策和组织安排、直接提供者向社会成员提供一线服务、公共服务的问责等四个环节。从国内外经验看, 运行良好的普遍服务过程包括以下特点:公开透明;社会参与;高效、方便、及时、可得;公平、公正、平等;惠及贫弱群体;可问责。这就要求政府在电力普遍服务的监管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监管目标的完成, 还需要保证过程的公平、透明。

二、电力普遍服务的监管任务

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和监管, 使电力普遍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 实现电力普遍服务的均等化, 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电的供应。具体地讲, 电力普遍服务监管任务主要围绕电力普遍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资金的筹集与使用这三方面来进行落实。

宏观管理!Ma"c#$r%o!M"a&na"’g (e) m (e&n*t

数量。根据调研结果, 电力普遍服务的最低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保证每户月均用电量10千瓦时的最低标准。此外, 考虑到我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定出基本、小康两大生活情景下的基本标准。

质量。保证所有居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使农村所有居民用户的年平均无故障时间尽可能增加, 供电服务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尽可能缩短。电力普遍服务在价格上应追求低廉。供电网络与用户之间的供受关系一般处于绝对垄断状态, 这是由电网规模经济的性质决定的, 因而用户用电需求与价格的刚性很强。为了保护用户的利益, 电网公司应力求使电力销售价格尽可能低廉, 电力监管部门应当对电网公司的成本予以监督, 限制其超额利润。

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建议征收电力普遍服务基金;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负责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支付由四大国有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负责;财政部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批与发放授权;电力监督委员会负责全面监督, 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电力普遍服务基金使用计划、年度财务决算及工程财务决算进行审核监督, 切实保障专款专用、透明使用, 最终使电力普遍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政府在电力普遍服务监管中的职责

电力普遍服务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 第一、中央政府、国家电力监督管理部门;第二、供电企业及相关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第三、电力普遍服务的对象。整个电力普遍服务制度安排基本的框架应该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 其中首先是电力普遍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也就是电力普遍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 其次是对电力普遍服务提供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

政府在电力普遍服务的提供当中扮演好监管的角色关系到电力普遍服务目标能否实现, 是我国电力普遍服务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要确保电力普遍服务得到提供, 政府在监管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第一、制定电力普遍服务的衡量标准。具体衡量标准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电力服务的覆盖程度及范围, 具体讲, 主要是指输配电网络的覆盖面积以及供电企业服务所能够惠及到的国土面积, 这个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 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 农村居民的生活用电不是通过拉电网来实现, 而是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来实现的, 如开发利用小水电、太阳能;二是农村社区接入程度,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国土面积大, 地理条件复杂, 要使输配电网络覆盖到任何地方是不现实的。比较适合的指标是广义上的电力服务, 其衡量的指标是电力所达到的地区比例, 如:乡、村、自然村的通电率, 我国电力普遍服务以前提出的“村村通电”目标;三是农村居民用电的户用电率, 户用电率是指获得电力服务的用户比例, 它包含两层意义:通过电网接入实现生活用电;利用可再生能源获得生活电源, 户户通电是建立在电网延伸的基础上,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无电村,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 拉线通电成本相当昂贵, 其社会代价巨大, 而社会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户通电率不适合我国国情、实情。如果用此指标来衡量我国的电力普遍服务的水平会产生误导, 即使付出较大的社会成本也可能最终难以实现政府提出的目标。户用电率能够科学客观地全面反映农村电力普遍服务的水平, 在今后一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需要说明的是, 确定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标准, 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差别制定不同的社会普遍服务水平, 并且其标准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动态调整。

第二、确立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主体。国际通用的确定普遍服务实体的办法有三:一是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由所有供电企业共同承担;二是在主导运营商的市场模式下指定一家经营商承担, 或者由达到一定市场力水平的运营商提供;三是通过招标投标确定, 以使供需双方达到平衡。结合我国实际, 目前应该采用由所有供电企业共同承担的办法;对具体项目的落实, 采用招标投标确定的形式比较合适。

第三、确立政府在电力普遍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专家们普遍认为, 政府在普遍服务中的主体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 政府作为普遍服务的直接供给者、协助者和监管者。具体而言, 政府在普遍服务供给中可以行使以下基本职能:第一, 制订普遍服务政策。政府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而不是供给者角度制定公共服务政策;第二, 监管普遍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第三, 付费, 政府通过“付费”保证和实现基本普遍服务品的均等化;第四, 直接生产和提供普遍服务。具体对电力普遍服务而言, 前三项不可缺少。

第四、设立普遍服务基金。政企分开, 厂网分开后的供电企业, 是被强行推入竞争性市场大潮中的供电运营商, 在商言商, 必然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在这种机制下, 很难不顾企业效益去为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什么普遍服务。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电力普遍服务基金, 用来补偿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优惠服务的供电运营商。而普遍服务基金必须由所有的电力企业共同承担, 包括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一方面, 设立普遍服务基金是电力行业实现公平有效竞争的基础。在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开展供电服务, 投入多而产出少, 可谓“智者不为”, 竞争市场中的任何企业也不会进行这样的投资, 也就无法实现电力普遍服务。因此, 为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普遍服务应该由所有的电力企业来共同出力, 设立普遍服务基金, 补偿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普遍服务的供电运营商, 才能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另一方面, 设立普遍服务基金也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让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用上电, 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所以, 应该对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供电服务的企业进行补偿, 保证弱势群体的用电需求。

第五、建立普遍服务的管理机构。为切实确保电力普遍服务基金运作的高效与安全, 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设立公正、稳定、权威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根据国外的经验, 建立普遍服务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既可以由政府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及实施, 也可以委托非赢利的专业公司或独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由于我国国情和电力情况复杂, 可以考虑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 但总体原则应该保证监管工作在公众的监督下, 规范化、透明化运作。

第六、转变政府职能和观念, 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

电力普遍服务是政府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发展目标的一个具体措施, 具有鲜明的公共服务性质。根据公共需求提供电力等普遍服务, 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责和核心职能, 是政府实现良好治理所遵循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社会的复杂特征, 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以强化政府的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为落脚点。

电力普遍服务的目标要想得到有效保证, 政府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其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我国电力普遍服务的实践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政策, 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力普遍服务工作的开展, 因此, 现阶段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罗国亮.论我国农村电力普遍服务[J].中国国情国力, 2007, 5.

[2]罗国亮.我国农村电力普遍服务现状、难点及对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 3.

[3]J.J.拉丰, 张昕竹.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服务政策[J].经济学 (季刊) , 2004, 3.

[4]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5.

[5]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普遍服务基金 篇8

1 通信业普遍服务的概念

普遍服务是电信产业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原则在于, 可获性、广泛性以及非歧视的可接入性的电信服务。它的普遍性在于, 这种电信业务是针对社会全体的, 力求提供无地域限制、质量过关、无资费歧视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业务。

通信业普遍服务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力, 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 从而根据制定一些列的法律条文让国内任何地区, 乡村, 城镇, 偏远地区或经济发达城市, 都能用普遍接受的价格, 获得某些能够满足人民基本生活要求和发展的服务。而就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而言, 这些通信业的供应商和经营商在偏远的往往很难农村地区往往是入不敷出的, 这些高成本地区经济较为落后, 对通信业普遍服务的基本设施利用率较少, 从而使得通信业的供应商很难收回投入资金, 这样一样来, 通信业的普遍服务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反倒又制约了经济水平的发展,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 就我国通信业普遍服务而言, 要求基础网络设施的供应商和运营商不能拒绝为高成本地区提供服务是一项迫不可待的可行性措施, 而且必须要求这些供应商不能因为投入和成本才收取高自费的定价, 切实的保证公民享有的普遍服务的质量和利益。

2 我国通信业普遍服务的现状

就1998年至今, 是我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几年。2003年, 我国电话用户的基数持续上增, 总数突破5亿, 较之“十五”计划中规定的电话发展目标, 足足提前了两年, 位居世界之首。回顾过去, 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前, 我国通信业一直以邮政为主, 这其中包括了国际通行的普通信函, 包裹的寄取, 还有着义务兵的免费信件、盲人读物免费寄取、机要信件、党报党刊的发行等等。这些严肃的政治任务女巫, 既是中国邮政的特色所在, 也使我国邮政普遍服务更加的繁重, 成本价格更加高昂。而就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的通信业普遍服务一直由中国电信业垄断着, 电话的初装费、附加费的社会性补贴, 以及长途话费的补贴, 在电信的拆分、重组的过程只能怪, 电信竞争越发的激烈, 继而取消了前者的一些补贴, 普遍服务进程明显放慢。然而就在2004年出台的“分片包干”新办法下, 减少了管理机制对企业成本的依赖, 每个运营商在内部建立自己的普遍服务, 从而使管理成本相应降低, 促进通信业的普遍服务的效率改善。

综合上述, 不难总结出, 我国面对通信业普遍服务的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是以下几点。

2.1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镇固定电话占总用户的75%, 农村却是25%, 城镇用户比例持续上升, 农村用户比例下降。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也有着明显差距, 东部地区仍是我国通信业的重点, 而占国土面积最大的中西部地区通信业普遍服务发展仍然落后。

2.2 各通信业普遍服务竞争日益激烈

移动通讯市场逐渐在我国通信行业站稳脚跟, 运营商价格不断升级, 各种形式的竞争层出不穷;小灵通也在这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联通3G成为了目前商务人士公选的最爱, 使之竞争市场更加复杂。在这些百花争艳中, 旧日的垄断王电信的业务却也依旧在固定业务市场呈现激烈的竞争场面, 在这些竞争中, 运营商都以营利为目的, 难以估计贫困的边缘地区的发展。

2.3 WTO的开放竞争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通信市场也将面临着开放竞争的环境。电信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结构的重组充分表现了我国对这一国际市场的重视与警惕, 此外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也在不断的完善, 为通信业的普遍服务的发展创造更多公开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3 我国通信业普遍服务现状的研究

3.1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条例的约束

目前我国就通信业的普遍服务而言, 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 通信业急需用法律的条例去实施普遍服务的智能、机构和管理框架。明确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实施的机制、成本标准等等, 让我国的普遍服务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的整体框架。

3.2 开放市场, 采取投标方法

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低端未接通电话, 为了节约成本, 对于新建网络可以尽可能采取投标的机制, 对于新建网络设施给予一次性的补偿, 而这一切的前天是开放市场, 同意任何潜在的组织和项目的提供。

3.3 对“分片包干”进行完善

做好义务分配, 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是变化的, 实力也会随着竞争而变化, 做好义务的分配, 建立一定完整的工作制度和动态的调整工作;完善运营商和农村之间的合同细节, 对通信质量要求和自费水平进行一定的维护;完善没达标企业的处罚力度以及逐渐将亏损的行政村进行一定的补偿。全面性的去完善“分片包干”的不足。

总而言之, 我国通信业普遍服务较之往日,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下, 我国正在制定新的普遍服务政策。新的政策应当注意利用市场机制去解决艰难险阻, 同时吸取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教训, 争取更多有效的方法经验去解决我国通信业普遍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松辉.信息公平与数字图书馆普遍服务障碍[J].图书馆论坛, 2006.

[2]曹珑珑.竞争环境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6.

上一篇:商务素养教学下一篇:建筑采暖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