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检测值

2024-10-26

实际检测值(精选7篇)

实际检测值 篇1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 从车辙检测、构造深度检测、平整度检测三方面, 阐述了道路综合检测车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 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性能特点及优劣势, 对提高道路检测作业效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公路检测,检测车,车辙,构造深度,平整度

1道路综合检测车在公路检测中的工程应用实例

道路综合检测车自引入我国后, 大大方便了公路检测作业。 检测车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实时检测公路路面的多项指标[1], 如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构造深度TD、车辙深度RD、反映路面行驶舒适度的行驶质量指数RQI、反映路面损坏类型和损坏程度的损坏指数PCI、测试速度及行驶距离等结果, 更方便地为道路科学养护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这个工程测量实例[2]中, 采用道路综合检测车对不同路段的平整度、构造深度和车辙进行测试, 为此, 选取300 m长的路段作为平整度测试路段, 选取200 m长的路段作为构造深度和车辙测试路段。对于每个路段, 都以25 km/h, 45 km/h, 70 km/h的时速分别进行4次数据采集。本实例中所选取的路段是某大学城周边路段。

在测试前, 准备工作包括测试路段的距离标定、摄像系统安置、各设备调试、车辆驾驶及轮胎性能测试、数据采集准备等。为了对道路综合检测车的检测结果正确率有较为客观的评价, 该测量实例中还采用水准仪以手工方法测量了道路纵断面, 得到平整度的人工测量结果; 采用手工铺砂法以手工方法测量了道路构造深度; 采用合适的直尺以手工方法测量了车辙深度。在此不对这些传统的手工测量操作步骤做详细说明。

1. 1车辙检测

当检测车行驶于所检测路面 ( 一般认为是沥青路面) 上, 其中的红外激光发射器和多目CCD相机会对路面的变形程度作出检测, 这主要依赖于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对变形路面取点分析, 进而计算车辙深度。两个路段的车辙深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mm

由表1可见, 检测车对车辙的测量结果与手动测量结果的偏差均在3 mm以内。

1. 2构造深度检测

构造深度的检测原理和车辙检测相似, 利用检测车内部设备先在高照度下采集道路图像, 继而通过智能识别系统确定道路构造深度。两个路段的构造深度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 检测车与手动测量构造深度的结果误差相当小, 当然, 这与所选取路段较平整也有一定关系。

1. 3平整度检测

检测车对路面的检测实际是无接触进行的, 其前后车轮中设有加速度计和激光测距器, 因此可以完成对车轮痕迹平整度的测量, 再利用国际平整度相关计算方法输出结果IRI。在对平整度的检测中, 直接计算了偏差, 如表3所示。

%

由表3可见, 检测车与手动测量平整度的结果误差均可控制在10% 以内。

通过上述三项测试, 可以基本认为, 道路综合检测车能满足国际通用测量指标平整度IRI、车辙深度、构造深度TD, 因此可以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公路检测。

2道路综合检测车性能特点及优劣势

道路检测是必然需要现场检测, 比如其中的构造深度和压实度两个指标的测量, 传统作业中一直通过人力检测。显然, 手动测量具有以下两个不足: 第一, 效率低下, 这主要是由于检测工具的落后和人工测量速度导致的, 并且因为人工读数时无法避免的误差, 会产生测量数据精度不够的问题; 第二, 作业危险且影响交通, 在进行公路检测时, 往往要提前将检测路段封闭, 否则会影响到检测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封闭路面后, 又可能会对交通有一定影响, 交通量大的路段会有拥堵情况。

道路综合检测车在直观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只通过内部测距、摄像等设备就可以完成相关数据的测量和采集, 进而方便快速地得到所需道路检测指标。此外, 检测车的测量不依赖于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避免了主观能力导致的测量误差, 操作人员只需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就能方便地获得数据。2) 与手动测量数据相比, 检测车的数据精度和准确度都更高, 并且节省了人力物力, 因为人工检测的成本远高于对道路综合检测车的维护费用。3) 在检测车行驶途中就可以即时进行检测, 速度比手动测量快很多, 目前最高可达80 km/h左右的车载速度而不影响检测结果。4) 因为是检测车代替人力检测, 因此不必担心人员安全而封闭交通, 这不仅使得作业更安全, 也不会影响交通, 可以随时随地检测。5) 检测车的测量重复性很高, 且测量数据易于保存, 能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和核对。6) 通过激光和红外线感应进行测距, 不会对路面造成额外的损伤。

但是, 目前传统作业方式并没有完全由道路综合检测车替代, 这除了设备成本上的考虑外, 也因为检测车有其自身作业的不足。首先, 检测车相对人工测量而言更容易受环境影响, 当公路路况不够理想时, 比如存在凹陷、泥块、水渍等, 将会对检测车的取点和拍摄造成干扰, 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这时还需要人工干预, 让技术人员进行识别和排除, 为检测车营造更理想的作业环境。此外, 对于沉陷检测, 检测车也达不到人工检测的水准, 因此这项指标的检测目前还不能依赖于检测车。

目前检测车已被国内多个道路管理部门采购并应用, 有效辅助了公路管理。正如前文中介绍的, 道路综合检测车可以检测多项指标, 因此可以在多方面的检测工作中应用, 其数据库更便于管理, 可以促进公路路况管理工作。传统的道路数据库主要通过人工测量建立、修改和输入, 数据更新速度慢, 且不便于修改和保存, 而检测车的数据库能够更即时地更新, 方便开展道路管理工作。利用数据库, 不仅能及时发现路况的缺陷, 及时对道路进行养护和维修, 而且能对路况和车况进行动态规划。

尽管道路综合检测车到目前为止, 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易受环境干扰、不能检测沉陷路面等。但是, 未来依然可以大力推进道路综合检测车的应用, 并在未来相关研究中提升检测技术, 促进公路养护水准, 有效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阳.道路综合检测车在公路检测中的推广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9) :62-63.

[2]吴湘平.多功能道路综合检测车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1 (S1) :204-207.

实际检测值 篇2

关键词:水泥;化学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71-2

0 引言

水泥是建筑业重要的材料之一,用水泥制作成的混凝土、砂浆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中。水泥的化学成分对混凝土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在化学分析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有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水泥化学分析中根据不同的水泥使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检测,确保化学分析准确性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水泥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水泥化学分析中的检测和技术进行分析。

1 水泥化学分析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水泥中氯离子超过一定的含量会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腐蚀性,从而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而对水泥实施化学分析检测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水泥的安定性是水泥技术指标中比较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安定性主要指的是水泥浆体樱花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体积不稳定,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安定性不良,进而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对水泥实施化学分析检测能够很好地测量水泥中氧化镁、三氧化硫依旧氯离子等化学指标是否合理,进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2 水泥化学分析中的检测技术和操作技巧

水泥在建筑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一系列建筑材料凝固在一起,水泥在没有添加水之前呈现粉末状;而添加水后形成一种具有可塑性的胶体,在空气中会逐渐硬化,所以水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是水泥在工程应用中必须要有较高的检测技术做保障。

2.1 硅酸盐水泥中氯离子检测方法

一般情况下硅酸盐水泥中氯离子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硫氰酸铵容量法,另一种是磷酸整流—汞盐滴定法,由于后者操作比较方便,所以其应用范围比较大。磷酸整流—汞盐滴定法具体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取样步骤中必须不能让样品在时光壁上残留,如果样品敷在试管壁上很难进行反应,比较容易造成误差,这样会影响检测数值;其次样品加热的时候,不能脱离容易中液体的液面,预防气体泄漏;另外,在加热过程中要保障容器气密性良好,如果容器中没有产生连续性气泡,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不良,在检测过程中游离态的氯离子就会转变为氯化氢气体,从而要能够很好的保障检测准确性;再次在实施滴注之前要适当控制乙醇密度,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指示剂完全溶解,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提高。在实施硝酸汞标准液滴注的过程中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因为硝酸汞属于重金属溶液,毒性比较大,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2.2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分析

在水泥化学分析中,一般要将DETA作为标准液实施滴定处理,当pH=10时,指示剂萘酚绿就变变色,进而能够测量出水泥中钙和镁的总含量。当pH>12.5时能够测定出该在水泥中的化学含量,二者的差值能够测定出镁的总含量。当pH<12.5时能够测定出钙的总含量,二者的差值就是镁的含量;然后通过分子式计算出氧化镁的含量。在分析检测试验中首先要判断样品是否不断的搅拌,预防样品凝固,同时注意样品不能完全溶解,否则会影响水泥质量;另外对pH进行准确的调解,如果pH试纸精确度不够,可以采用专门的pH测定进行测定。同时要注意水泥化学成分中氧化钙滴定终点,如果指示剂由绿色变为红色就表示滴定终点。指示剂添加的过程中要尽量缓慢加入,如果出现过量的情况就很难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如果指示剂偏少也会影响滴定终点的显示,进而影响实验测量精确度的提高。由于化学物质本身特定比较特殊,其EDTA与镁离子反应速度比较慢,在滴定过程中如果滴定反应接近终点时,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搅拌处理,同时要慢速滴注,预防检测的过程中滴定结果偏高。

2.3 水泥烧矢量测定

水泥烧矢量主要指的是水泥试样在950-1000℃环境下经过烧灼处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质量分数。在高温烧灼下水泥中的一些化学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氧化亚铁在烧灼的情况下与氧气发生一定的反应,然后形成三氧化二铁,此时烧矢量主要表现为质量的增加;而碳酸钙在灼烧的过程中会分解为氧化钙,此时烧失量主要表现为质量减少,以下为烧失量具体检测方法:首先准确称取1g水泥试样,然后将试样放在已经烧灼的瓷坩埚中,然后将瓷坩埚盖上留出一条缝隙,再将瓷坩埚放入马弗炉当中,加热升温至950-1000℃后维持30min左右,取出坩埚,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到恒量再反复烧直到恒重。

2.4 水泥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水泥不溶物主要指的是一些含有铁、铝、硅的混合物,同构不同浓度的酸碱液体处理后的鳌的残渣就是不溶物。测定方法为:首先准确城区1g水泥试样,放入烧杯中,加入25ml的水,然后实施搅拌处理,以便能够让试样分散更加均匀,在搅拌的同时加入5ml盐酸,然后对其实施适当的碾压处理,以便能够使试样完全分解。然后再加水处理,稀释到50ml左右,将烧杯蒸汽浴加热处理15min,然后利用定量滤纸过滤处理,再用热水反复洗涤。将残渣和滤纸移到原来的烧杯中,再添加100ml 1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得到的残渣处理后放入瓷坩埚中,冷却后实施恒量分析,然后再进行反复灼烧。

2.5 水泥三氧化硫的测定

对三氧化硫进行测定的经典方法之一就是硫酸钡重量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准确度与较广的适用范围。首先,硫酸钡重量法测试原理为:通过盐酸溶解水泥内部硫酸根离子,并将氯化钡溶液加入进去,确保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形成一种硫酸钡沉淀,采用称量方式获得硫酸钡质量,并将水泥内部硫酸根离子含量计算出来。其次,分析步骤。选择0.5g左右的水泥,将其放在烧杯中,并加入水30~40ml,加入盐酸10ml,加热煮沸后进行5min的微沸,适中的速度采用滤纸加以过滤,通过热水进行10~20次的洗涤,将溶液体积调整微大约200ml,煮沸,在搅拌过程中滴入10ml的氯化钡溶液,常温状态下静置大约18ml,如果为温热位置,需要静置4h以上。通过慢速滤纸加以过滤,采用温水洗涤,实现无氯离子。再次,操作要点。①在加入盐酸之前,必须通过玻璃把水泥试样搅拌散,并将盐酸加入进去后,应该认真搅拌,避免出现大块的水泥试样,便于水泥试样能够溶解充分;②过滤所用漏斗应该选择长颈漏斗,在过滤之前必须保证漏斗颈有充足的水分,也就是水柱,便于加快过滤速度;③在洗涤过程中,首次滤完洗液后,再展开第二次的洗涤,完成第二次滤液洗涤后,展开第三次洗涤;④硫酸钡呈现晶状沉淀,同时为保证硫酸钡沉淀的纯净,在对氯化钡溶液进行滴加过程中,应该慢慢加入,同时还应该持续搅拌,避免出现局部过浓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沉淀的过程必须在热溶液内部展开,也就是说,把溶液煮沸,而且氯化钡溶液同样需要在加热之后应用。

3 结语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能够很好的保证水泥质量,也是能够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对水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是建筑业发展的前提。所以水泥厂必须要注重水泥质量的改进,对水泥化学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监测技术分析设计,从各种水泥化学分析汇总找出更加完善的产品,以便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周利满,吴国祥.水泥化学分析常规项目测定方法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2):15-17.

[2] 林方宁.水泥中化学分析检测方法与操作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

[3] 李筠乐,李郑辉,边华英.水泥化学分析大对比的主要检测项目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5(3):21-25.

[4] 李鑫.水泥化学分析的检测方法及操作要点[J].民营科技,2012(9):29-29.

[5] 崔健.水泥化学分析大对比工作的介绍及检测技术分析[J].水泥,2013(11):49-53.

电缆故障检测技术及实际经验浅谈 篇3

确定电缆故障点主要是用电气测量方法来判断, 而测量的准确度与电缆长度, 资料的准确程度, 故障性质, 使用仪器的检测方法以及经验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1 故障分类

不同电缆故障类型会有不同的电缆故障探测技术, 因此按不同电缆故障检测方法将电缆故障分为低阻故障和高阻故障两大类。

凡是电缆故障点的绝缘电阻下降到10kΩ以下时为低阻故障, 当绝缘电阻降到零时称为短路故障。当绝缘电阻为无穷大时或虽为正常但电压却送不到用户端时称为开路故障或断路故障。以上均可用低压脉冲法测试故障点。

凡电缆故障点的绝缘电阻大于10kΩ或大于该电缆的特性阻抗时, 称为高阻故障, 一般分为高阻泄漏故障和高阻闪络故障, 造成此类故障现象的原因是故障点尚未形成电阻通道而只是存在有放电间隙或闪络表面, 这类故障一般只能用冲闪法和直闪法来检测。

2 实例分析

2.1 低压脉冲法

例如:我单位某720m的运行电缆发生故障, 先采用低压脉冲法采样, 采样时选择合适的脉冲宽度值, 500m以上使用2μS, 传播速度采用160m/μS。绝缘测试A相对地为零, 而B、C两相对地分别为20Ω和30Ω。初步判定为A相低阻短路, 采用低压脉冲法寻找故障点, A相波形在距离712m处出现负反射脉冲, 判断为故障点, 开挖后证实检测正确。

2.2 冲闪法

对于一般高阻故障, 加一定冲击负高压, 直至故障点被击穿, 电流信号就会在测试端与故障点之间来回反射, 直至能量耗尽, 闪测仪可以准确记录波的反射情形来确定故障点的距离。如我局某2160m的运行电缆, 予试验时被击穿, 实际绝缘测试时A相和B相对地均为200MΩ, 而C相为25MΩ几。因此故障点波形显示出来, 测得故障点距离400m, 经开挖证实故障点检测正确。

2.3 直流闪测法

直流闪测法根据其测试原理, 只适用于闪络性故障测试, 即故障点阻抗用兆欧表测试, 接近于无穷大, 当直流负高压加到一定值时, 故障点会突然电离击穿, 从而测试出故障波形。目前查找故障此方法很少使用, 但此方法对查找疑难故障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

3 故障定点仪的使用经验

故障定点仪定点故障位置, 是采用了传统的声测地震波定点法和最近几年来才兴起的声、磁同步接收方式;只有二种方法灵活运用, 才会快速准确地完成故障定点任务。

对于高阻故障和闪络性故障, 在用闪测仪确定故障距离后, 实测地面距离找到故障点附近, 然后对电缆加冲击负高压, 用定点仪定点档一般可以准确地判断故障位置。

对于低阻故障和一些故障点放电声不大的故障, 还有些封闭性故障, 从地面用定点仪已很难完全判定故障点位置, 这时就必须用同步接收方法, 即耳机听电磁波, 仪表看地震波, 当二者同步时, 即可判定故障位置。

对于放电声小的故障点, 定点时可采用提高负冲击高压和加大电容量的方法提高冲击能量, 以利故障定点。

在电缆资料齐备时, 应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地面故障位置 (用皮尺量) , 对于最后定点也大有帮助。

还有一些死接地故障, 其冲击时放电声很小, 以至几乎无放电声, 这时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定点, 例如:采用音频法, 加路径信号源于故障电缆, 然后用定点仪听信号, 利用故障点音频信号的微弱变化确定故障位置, 当然这种方法必须仔细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4 操作经验

4.1 所有找故障仪器要正确接线, 若接线不正确或接触不良, 将会引起人身伤害和仪器故障。

4.2 注意电缆和仪器设备的允许施加高压限值, 过高电压会导致电缆和仪器设备绝缘降低或损坏。

4.3 注意电容对电缆放电, 细心观察放电过程全部完毕, 以及放电间隔时间, 并留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

4.4 传输速度的选择、波形的判断、丈量的误差及故障点放电的判断等, 都影响测量误差、距离不准, 使定点困难。

4.5一般敷设电缆, 大都存在对接头, 对接头处其阻抗往往比电缆特性阻抗要大些。因此, 这些地方都会产生波的反射, 如果接头做的不好, 其反射波过大时, 就会对测试故障带来影响。但往往接头处也是易发生故障的地方, 因此测量接头的位置与实际敷设资料进行比较看有无接头, 也是判断故障点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

4.6过去一直采用电压脉冲回波法, 由于接线比较复杂, 水阻须经常测量, 波形不易分析。因此, 现在采用了电流脉冲回波法, 使用的信号祸合装置结构简单, 实质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电流互感器。电流祸合装置在地线上, 且与强电电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有益于仪器的保护。

5 其它电缆故障

关于查找380V及以下的电缆故障, 是目前比较迫切需要的一项故障寻测技术。此类工作过去尚无人问津。现在城市小区建设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此类低压电缆数量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采用直埋方式, 长度一般可达150一200m。当此类低压电缆因外力受伤, 材质及安装时受损等原因, 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出现故障, 如果用电缆故障探测仪的上述原理查找故障, 就可节约大量查找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虽然找故障的原理未变, 但需要选择的参数则有很大不同, 按实践经验分析与电缆材料结构有关, 在用低压脉冲法测量时, 传输的波速度要采用140m/μS左右, 用冲闪法时放电电压只能取用2kv左右, 并且需要将电缆各相与地连接好。而且冲击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

另外在许多装饰工程中, 护套线一般埋设在墙内, 多、长而杂, 一旦出现故障, 难以查找, 常常只得废弃此段线路。其实用同样的方法和仪器也可顺利地查出故障点, 此时的冲闪脉冲电压不能超过2k V, 传输的波速根据电缆材料结构可以用132m/μS左右, 这样就能快速定出故障点, 直接修复, 而不必废弃全线电缆。

总之, 电力电缆的故障探测是一项技术性和经验性都很强的工作。经过众多的探测实例和准确地故障点探测结果证明,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探测技术, 不断积累使用经验, 快速、准确地检测电缆故障点就不难实现。

摘要:指出了电缆故障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包括技术、设备、经验) 之后, 用各种不同的电缆故障检测技术, 结合我单位电缆故障检测工作实际, 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际经验和具体检测技术 (如参数选择、波形分辩等) 。对从事电缆的运行维护人员及电缆故障探测仪的研究人员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实际检测值 篇4

1 底片黑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 对X射线检测影像黑度要求比过去有所变化, 而对X射线检测影像黑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1 曝光量 (E)

若要达到需要的影像黑度必须要有足够的曝光量。对于具有固定电流而选择曝光电压和曝光时间的X射线检测机, 一般情况下, 大多利用曝光曲线选择曝光电压和曝光时间。而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气温、洗液浓度、胶片特性、洗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很难达到理想值。所以, 要保证底片有足够的黑度, 既要根据曝光曲线, 同时也要依照平时实际工作中的实际经验。

1.2 气温与时间

按照洗片化学反应速率适中的理论值, 18~20℃时显影4~6min;16~24℃时定影8~15min, 洗片效果较好。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建设工地, 大多数情况下很难保证理论气温值。若按照理论时间, 气温较低时, 化学反应速率较小, 底片黑度不够;而气温较高时, 化学反应速率较大, 底片黑度又将会过大。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若要达到比较理想的底片黑度, 不仅需要理论指导, 还要依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而选择合适的参数。

1.3 洗液浓度

要求一定黑度时X射线检测底片所用的曝光电压、曝光时间、洗片时间等因素是根据曝光曲线在一定前提下而确定的理论值。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难在每次洗片时都能达到理论值, 所以, 随着气温、时间、洗片次数等因素的变化, 洗液浓度必然也在随着有相应的改变。这时, 若要保证底片有一定的黑度, 其他因素也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改变。

2 对比度

使用X射线检测时被检对象缺陷处的黑度与其周围的黑度差别愈明显就愈容易判别缺陷与否。而被检对象的材质和厚度往往是不同的, 一旦遇到厚度较大或材质密度较大的被检对象时, 有的同志可能是为了赶进度亦或是其他原因, 往往喜欢或习惯用较大的透照电压和较小的透照时间, 这样一来, 若洗液浓度较大, 且按理论洗片时间洗片, 胶片在洗液中的反应速率较大, 获得的底片对比度将会较小, 判别难度将会加大。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被检对象材质与厚度如何, 若要保证有较高的底片对比度, 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 选用较低的透照电压和适当的透照时间为佳。

3 不清晰度

使用X射线检测照相时, 理想的射线源是一个点, 而实际上X射线发射机的射线发射源是有一定尺寸的, 也就是说, 照相时X射线会从不同的方向发出, 必然会对底片影像产生一定的不清晰度。这就要求X射线照相时选择合适的角度与合适的焦距。同时, 贴片时还要尽可能的注意紧密度, 并加衬铅板以尽可能的减少射线的散射影响。实践中, 要根据被检对象的类别、位置、厚度等具体情况而确定不同的透照角度, 焦距选择600—700mm效果较好。

4 颗粒度

均匀曝光的X射线底片上影像黑度分布不均匀的视觉印象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

首先, 胶片中Ag Br颗粒的大小及分布的均匀度;其次, 胶片中Ag Br颗粒的感光速率 (射线能量) 都会对X射线底片上影像黑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而颗粒性随胶片粒度和感光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随射线能量的增大而增大, 随曝光量和底片黑度的增大而减小。

可见, 实操中, 除了要依据理论指导以外, 还要根据具体工作中的实际经验,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方能获得一张比较合适的X射线底片。

参考文献

[1]NB/T47013.1~47013.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5.7.

[2]吴德荣.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4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6.

实际检测值 篇5

1 材料性能以及适用范围

一般预应力静压管桩主要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制薄壁管桩 (混凝土的强度≥60MPa) , 还有预应力混凝土制管桩 (混凝土的强度≥60MPa) 以及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制管桩 (混凝土的强度≥80MPa) , 这三种是比较常见的预应力管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使用比较频繁。

管桩比较适用在抗震设防烈度小于7 度的地区, 如果当其用于8 度的地区时, 施工所用的桩型标准必须符合各项力学的指标, 能够满足建筑物的桩基要求, 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 管桩要使用在素填土地区、杂填土地区、淤泥环境、淤泥质土环境、粉土环境、粘性土环境、碎石土等环境中, 它不适用在密度较大且较厚的土层中[1]。

2 预应力静压管桩的施工技术

2.1 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具体如下:首先进行测量定位, 然后进行桩基挖掘工作, 再进行第一节桩的压进工作, 进行管桩焊接连接, 重复操作, 符合施工要求即可。

2.2 测量定位

在测量时, 要根据设计红线图进行, 要结合图纸确定桩基平面位置, 并选择几个较好的控制点, 为检查与核对工作提供便利, 同时, 要将主轴线牵引至桩基施工的场区以外, 并标注上各轴线的名称, 在测量放样完毕之后, 填写定位的验收记录表。

2.3 压桩技术

压好第一节管桩是施工的关键, 其对位置和方向的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第一根桩的位置以及垂直程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桩机的正方向、侧方向的10~15 米的位置要放置两台垂线架或者经纬仪, 以此观测桩身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垂直程度, 垂直度要控制在0.5%之内, 如果超过这个程度, 则要重新进行施工。

施工的过程中, 会经常遇到深层障碍物, 其会影响正常的压桩作业, 当遇到这种情况后, 浅层的障碍要用人工的方式或者挖土机作业方式进行清除, 当障碍清除之后, 再重新回填土, 如果无法清除, 则要重新调整桩的位置。

每根管桩尽量一次压 (送) 到底, 在中间不要出现间歇, 减少施工的时间, 要尽可能地避免在靠近设计的持力层时进行接桩。

当施工效果未能达到设计的标高时, 将高出地面的管桩应进行及时截除, 避免其造成不良影响, 不要用做拉锚点。对于送桩遗留的管桩孔, 要及时的进行覆盖, 避免桩机在地面行走时, 出现下陷或者土石掉入桩内给群众带来安全隐患的情况。

在压桩的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管桩尖的入土情况, 还要观察施工的油压力表, 要控制压桩的阻力, 使得桩机的压力达到平衡, 在压入第一节管桩后, 要暂停送油压, 此时要检测桩身的垂直度, 当其符合规定后, 再进行施压, 在施工过程中, 要准确地记录压桩的时间以及压入每米桩长所用的压力, 从而准确判断压桩的质量以及承载力。

当出现压力值下降、桩身的混凝土剥落、桩身发生倾斜、位移、桩周出现地下水、地面出现隆起等情况时, 要停止施工, 并对照地质资料及时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 以便进行妥善的处理, 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压桩。

2.4 接桩技术

接桩是施工的重要环节, 本工程中, 接桩主要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其主要依靠焊丝和焊接部件之间产生的电弧来熔化管桩金属, 达到焊接目的, 这种焊接的方法能够保证焊接的稳定性, 其中二氧化碳的纯度要不低于99.5%, 否则施工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焊接时, 入土的桩身的桩头要高出地面0.5~1 米的距离, 而且这种操作比较简单。要用钢丝刷清除, 使其露出金属的光泽, 使上下对接的偏差小于2 毫米。

如果在采用电焊条进行焊接时, 最佳的焊条层数是三层, 内层的焊渣要清理干净之后, 再焊接外面的一层。在焊接时, 首先在坡口的周围进行对称焊接, 焊接的点数为4~6 点, 要两人对面进行焊接, 焊缝要注意连续饱满, 不能中断, 尽量地缩短压桩的停顿时间。

当焊好的接头自然冷却之后, 继续进行沉桩作业, 自然冷却的时间不得小于8分钟, 严禁使用水冷却的方法[2]。

3 检测和验收

3.1 静载检测

单桩竖向的抗压极限可按下列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首先根据沉降随荷载增减的特征进行确定, 制作陡降型的Q-S曲线, 在其发生明显的陡降变化的位置找出荷载值。再根据沉降情况随时间的变化而确定的特征曲线, 在曲线的尾部会出现明显的向下弯曲的荷载值。那些缓变型的Q-S曲线可以根据沉降的量进行确定, 一般会取S=40mm时对应的荷载数值;当桩长度大于40 米时, 要考虑桩身的弹性压模量;如果直径超过或等于800 毫米的桩, 可取其S=0.05D (D为桩端直径) 时对应荷载值。

一般单桩竖向的抗压极限的承载力会符合以下规定:其中参加统计的试桩的结果应当满足其极差小于其平均值的30%时, 要取其平均值作为单桩的竖向抗压最大承载力。如果当极差已经超过平均值的30%时, 要分析极差出现过大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必要时可以增加试桩的数量。

3.2 验收

土方在开挖之后, 要由项目的监理机构来组织桩基、总包、设计、建设等单位, 并邀请质监站单位人员一起进行竣工验收, 验收检验要按每台班、每桩机、以及同规格进行相应划分, 对桩位已经超过规范偏差值的情况, 要报设计人员进行确认。

4 结束语

总之, 先张法的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技术正处在推广应用的阶段, 施工的工艺以及材料的控制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设计人员要根据勘察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择, 勘察单位要对地质较为复杂的区域增加钻孔数量, 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的控制, 和施工技术的选取, 保证施工质量, 通过多方努力一起为保证管桩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华.静压管桩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2) :192+194.

实际检测值 篇6

1 气相色谱在农药检测中的方法探析

1.1 氮磷检测分析法

通过对当前气相色谱在农药检测方法的分析发现, 气相色谱的检测方法相对较多, 不同的检测方法针对的农药中残留物含量不同, 但均能够对农药实现有效的残留物检测。氮磷检测分析法是气相色谱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检测应用原理为, 将一种涂有碱金属盐类化合物 (如Rb2Si O3) 的陶瓷珠, 放置在燃烧的氢火焰和收集极之间, 当试样蒸气和氢气流通过碱金属盐表面时, 含氮、磷的化合物便会从被还原的碱金属蒸气上获得电子, 失去电子的碱金属形成盐再沉积到陶瓷珠的表面。与此同时, 火焰燃烧后, 其农药目标分析物中的有机物会加快分解, 从而通过对农药目标分析物分解所得的相关残留物检测, 分析其具体性质。通常情况下, 氮磷检测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氮和磷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1.2 火焰光度检测分析法

火焰光度检测方法在学术界中也可以称之为硫磷检测, 是气相色谱在检测农作物中硫含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火焰光度检测方法的主要原理体现为, 在对农药目标分析物实施分析检测前, 首先准备好氢火焰, 利用其能产生温度的特性, 对农药目标分析物进行加热, 促使农药目标分析物在加热后达到分解, 观察农药目标分析物的分解情况, 并及时对分解后的因子进行活动, 使其形成激发态的分子, 当分子活动后回到基态过程中, 会不同程度上辐射出光谱, 由此能够通过其辐射出的光度被检测器检测到。通常情况下, 火焰光度检测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硫和磷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1.3 电子捕获检测分析法

电子捕获检测分析法是气相色谱中常用的一种检测农药残留物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以电子捕获检测器为主, 实现对农药残留物成分的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属于一种离子化检测器, 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对那些能捕获电子的化合物, 如卤代烃、含N、O和S等杂原子的化合物有很高的响应[1]。该检测分析方法的主要原理体现为, 在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实施对农药目标分析物进行分析过程中, 作为离子化检测器的电子捕获器, 会不同程度上产生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热电子, 从而吸引亲电子, 使该电子中的有机物能够顺畅地进入到电子检测器中, 继而捕获到能使电子基流降低的信号, 充分实现对农药目标分析物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通常情况下, 电子捕获检测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对氯、氮、硫等化合物的检测。

1.4 质谱检测分析法

上述三种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检测器性能较好, 能够有效对农药目标分析物中相关有机化合物进行检测, 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局限, 无法提供检测农药的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 学术界逐渐推出质谱检测分析法, 该方法作为联用性技术分析法, 在对农药目标分析物进行分析时, 既能够体现出气相色谱和质谱鉴定农药化合物中的相关特点, 同时也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所检测的农药残留物特点及衍生物数量[2]。气相色谱与质谱检测联合应用, 能够在土壤、水环境等诸多的生态环境下, 实现对农药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从而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2 气相色谱在土壤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检测的应用

2.1 气相色谱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检测

在对土壤有机氯农药检测过程中, 应用气相色谱法能够充分实现对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分析, 为日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 在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有机氯农药检测时, 通常在气相色谱检测过程中加入速溶剂萃取, 采用毛细管柱将速溶剂进行分析, 并通过外在条件, 对色谱柱的升温条件进行优化, 提高其升温的能力, 对检测出来的土壤有机氯农药进行多多氯联苯, 以减小其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偏差[3]。

此外, 也可以通过将选取的土壤样品放入到丙酮正乙烷混合液中, 在高温蒸馏后, 提取蒸馏液进行溶所, 并将其放入到色谱柱中进行净化,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有机氯类型和含量进行分析, 以此提升土壤有机氯农药中的检测水平。此两种检测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对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的提取和净化, 对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气相色谱对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在对土壤有机磷农药检测过程中, 应用气相色谱法能够有效实现对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为日后提高土壤的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宝贵的建议。通常情况下, 在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有机磷农药检测时, 主要是在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实施超声提取, 在提取前应准备好火焰光度检测器和毛细管色谱柱, 通过火焰光度检测器实现对农药目标分析物中的相关有机化合物, 并通过超声提取形式测定土壤中含有的甲拌磷等有机磷农药化合物, 该方法检测有机磷农药含量的偏差相对较小[4]。

此外, 也可以采用土壤样品经索氏提取的方法, 在该方法应用的基础上, 直接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检测方法, 对农药目标分析五中的敌敌畏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测定。此两种检测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对土壤中有机磷污染物含量的检测和分析, 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在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 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更新与发展, 气相色谱作为农药检测中的有效检测方法, 能够有效实现对农药有机氯、有机磷的检测, 可以为日后改善环境做出较大的贡献。近年来, 在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基础上,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农药残留物检测中, 诸多的科学家也日益加强对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并探讨出不同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本文在研究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物中检测的实际应用时, 主要是对当前学术界中现有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对农药有机氯和有机磷的实际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摘要:本文展开对气相色谱在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研究, 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气相色谱的具体方法, 以及其在农药检测中的实际应用现状。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实施后, 我国社会各行业均得到了显著发展, 尤其我国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 虽然产量较大, 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 农药污染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展开总结, 并分析其在土壤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气相色谱,有机氯,有机磷

参考文献

[1]张前龙, 曹云, 王宇, 等.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3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04 (17) :2848~2852.

[2]段建发, 林隆强, 林文华, 等.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鳗鱼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J].现代食品科技, 2012, 05 (10) :1400~1402.

[3]张帆, 李忠海, 黄媛媛, 等.改良Qu ECh ERS-气相色谱法测定茶油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J].食品与机械, 2013, 02 (05) :87~90.

实际检测值 篇7

检测实验室的资源主要涉及六方面, 是造成检测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 综合概括起来就是“5M1E”。这六个因素概括来讲分别是:人 (Man/Manpower) 、机 (Machine) 、料 (Material) 、法 (Method) 、测 (Measurement) 、环 (Environment) 。针对影响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好坏的六个因素具体指: (1) 人:实验室的人员, 是检测过程的主体; (2) 机:检测过程中所选用的测试设备, 是检测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料:检测用原料, 主要指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包括设备的校准服务、检测用的试剂等易耗品; (4) 法:按照标准要求所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确认, 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依据; (5) 测:检测质量的过程控制, 包括抽样、测量的溯源性、检测样品的处置等; (6) 环:检测实验室对于相关标准要求的设施与环境条件的控制。

1 人员

人员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 针对体系中“人员”要素出现的问题, 实验室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实验室应该加强思想教育, 让检测人员充分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检测工作的地位, 分清监督检查与委托检测的区别, 加强和完善对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检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组织培训。实验室内绝对不允许新进员工未经上岗培训就上岗, 也不允许检测过程中还在使用作废标准中的检测方法, 所以无论是新进人员或是老职工都应进行培训, 新进人员上岗前培训是为了使其满足在实验室胜任检测工作的需求, 老职工上岗后的培训是为了使其能够持续满足岗位需求, 尤其是新标准和新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 (3) 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实验室应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按月检查仪器设备的操作记录、并随机抽查检测的原始记录, 按季度检查所使用的标准方法是否有效, 发现问题应立即责令停止, 并做好整改工作, 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做好记录并进行反馈。 (4) 整顿人员。实验室可不定期进行技能测试, 成绩不合格者应暂停其工作, 经培训合格后才能重新上岗, 并将之前的测评成绩纳入年终考核总成绩, 成绩连续两年部门垫底者领导可选择停止其工作或调离原岗位。

2 设备

目前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基本都利用精密的检测仪器, 从而使仪器设备成为整个实验室检测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范围多数涵盖轻纺、食品、建材、机电等众多领域, 所以实验室的检测设备种类繁多, 新老不一, 实验室要想管理好这么多设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设备齐全。 (2) 确保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设备操作记录。

3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中的“服务”包括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校准/检定服务、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工程施工和维修服务、仪器设备的搬运及售后服务等;“供应品”包括标准物质、辅助设备、化学药品试剂及其其他消耗材料、设备零配件等。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是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有效控制这一因素, 实验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采购程序。 (2) 实施技术验收。

4 检测方法与方法确认

检测方法对于整个检测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实验室为确保检测数据具有有效性和可比性, 就必须对本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如下几点控制: (1) 关注检测方法的动态。 (2) 明确使用方法。

5 检测质量的过程控制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关键在于对检测全过程 (包括抽样、制样、样品的放置、测量的溯源性等环节) 进行有效控制。针对检测实验室在这些环节出现的问题, 作者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认为实验室应做到如下几点: (1) 规范抽样。针对带有监督职能的检测实验室本身性质, 所以这里所说的“抽样”特指“定期监督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中的抽样。质检所按文件计划接到抽样任务时, 应至少安排两名抽样人员, 抽样人员必须拥有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稽查处颁发的抽样证, 抽样时必须向企业出示抽样文件原件或复印件、抽样证和单位介绍信, 然后去企业合格品仓库随机选择合适基数的样品, 数量必须满足省评价规则所要求的, 按标准要求方法进行存放或包装, 然后贴好封条, 核对产品的所有信息, 认真填写抽样单, 特别是如产品等级等对结论判定有影响的信息, 所有信息必须经受检企业确认签字和盖章。 (2) 有效制样。样品抽到后, 交由业务部 (收发部门) 对检测样品进行任务分派, 样品流转到检测部后, 检测人员按检测任务单对样品进行编号, 以免之后的盲样检测混淆样品, 从而使检测结果张冠李戴。样品被编号后应迅速被放在标准要求的环境下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完成后对样品进行检测小样的制备, 并按要求对检测小样进行检测。碰到所检样品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时, 应对环境温湿度进行连续监控记录, 因为只有在环境温湿度达到标准要求时检测出来的数据才能作为真实有效的检测结果。 (3) 测量可溯源。检测实验室应安排专人对所有设备的计量检定和期间核查进行监督, 确保检测仪器的可溯源性。

6 设施与环境条件

检测实验室在“设施与环境条件”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种:环境条件监控缺失和实验室内务管理混乱。针对内务管理的控制方法, 作者建议使用“5S”管理法, 这里主要讲有效控制环境条件的几点措施: (1) 实验室自身硬件条件一定要达标。 (2) 检测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要深入, 对每个样品的预处理或测试环境条件都能知晓, 并相应做好温湿度的监控记录。

7“5M1E”分析法在检测实验室的可行性分析

(1) 经费支出。对实验室进行“5M1E”控制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行为基本都可稍作改进即可解决, 遇到需要经费支出时, 检测实验室应至少将检测收入的20%作为下一年的设备采购经费, 当费用支出低于1万元只要填申请并写明理由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经费即可落位, 高于1万元应写明采购原因通过招标也可落实, 当某些整改措施需要很大经费且超过今年的设备采购费用预算时, 可将整改计划适当押后, 高费用的列入明年的采购计划, 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立即经费即可到位。 (2) 人员投入。“5M1E”分析法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要求以监督为主, 所以都是建立在原有检测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 只是使质量监督员的职责, 平时的工作还是以原岗位为主, 质量部在核对大量报告和各项记录时可能人数会不够, 可再适当增加人员, 也在实验室可承受的范围内。 (3) 方法的优点。1) 条理清晰, 控制全面。2) 要求简单, 容易推行。3) 经验总结, 科学有效。

摘要:借鉴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测、环” (5M1E) 因果分析管理方法, 在分析实验室运行过程中诸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 提出了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通过重点关注“5M1E”各因素并加以有效控制, 从而达到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5M1E,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保国.ISO/IEC17025:2005标准在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R].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0.

[2]曹骞, 周能芹, 张祖军.取得实验室认可证书后如何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J].环境研究与检测, 2006 (6) :39-40.

[3]陆永丽.A质检所电器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R].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1.

[4]易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与持续改进概述[J].海南医学, 2011, 22 (9) :126-128.

[5]何秋霞.谈通过规范5M1E保证建设工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

上一篇:足月低体重儿下一篇: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