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术(共10篇)
肺穿刺术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肺穿刺术的护理配合及注意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肺穿刺术活检患者178例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因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周密, 无一例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肺穿刺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减少术中危险及术后并发症, 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肺穿刺术,护理,术前,术中,术后
肺穿刺术即采用经皮穿刺肺活检采集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 多应用在影像学中不能确诊的肺内周围型病变及上纵膈病变的一种肺活体组织检查手段, 进行检查常可获得确诊。它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已成为常规诊断的方法[1]。临床常用经CT、X线超声波引导下直接用活检针刺入病变部位, 获取细胞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学标本。活检针常用抽吸针、切割针或活检枪。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肺穿刺术活检患者178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肺穿刺术活检患者178例, 男108例, 女70例, 年龄24~78岁, 平均 (48.6±8.9) 岁, 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肺炎32例, 肺结核94例, 分别治愈;肺癌52例, 手术35例, 放化疗17例, 经过对症治疗, 病情分别得到了控制而好转。
1.2 穿刺方法
穿刺体位根据病变的部位而定, 摆好体位后做常规或病变区CT扫描, 以确定穿刺层面和穿刺点。穿刺层面选择以病变中心层面为好, 穿刺点选择原则为进针点到病灶的最短距离, 应注意避开血管、叶间裂和肋间神经等。用光标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变的直线或最短距离、穿刺进针深度和角度。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先用胸穿针行皮肤及胸壁穿刺, 然后令患者屏住呼吸用抽吸针进行穿刺。调整穿刺针方向只能在胸壁进行, 不要在穿过胸膜腔后调整, 以减少气胸发生。使用抽吸针抽吸前, 应再做CT扫描, 核实针尖在病灶内, 然后在病灶内做轻微扇形移动, 快速上下穿刺, 接10mL注射器抽吸收集标本。穿刺和抽吸时, 患者应屏住气。当确定切割针针尖位于病灶中央后, 取出套针, 接上切割针, 张开远端切割缘, 并加压采取标本, 然后将针连同标本一起拔出。穿刺活检术后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再做CT扫描,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
2.1.1 评估患者肺穿刺适应证:
是否肺部孤立病变尤其是靠近胸壁的周围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怀疑肺癌时) ;是否肺部多发病变、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胸腔积液、胸膜肥厚性病变伴肺内实变的定性诊断;放、化疗前取得细胞组织学诊断;手术前提供参考依据, 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患者肺穿刺禁忌证: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或心肌梗死者;肺内血管性病变, 如动、静脉瘘, 动脉瘤;有出血倾向者及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肺动脉高压者;急性气道疾病;广泛肺大泡或穿刺区域有肺大泡;可疑肺包囊虫病;无法选择体位和不合作者。
2.2.2 术前患者准备
术前做凝血时间等血常规检查。咳嗽患者给予镇咳剂, 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多做解释工作或给少量镇静剂。肺穿刺患者多精神紧张, 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述肺穿刺术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方法,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以便取得患者配合。穿刺前做CT扫描, 如病变与大血管有关, 做增强扫描。
2.2.3 术前器械和药品准备
胸穿包一个, 10mL注射器, 18G-22G各种型号的抽吸针、切割针或活检枪, 标本瓶、载玻片等。活检车须备有急救、止血药, CT室内预先备有氧气瓶和吸引器。
2.2术中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前扫描间空气严格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1~2 h, 避免胸腔感染。穿刺过程中嘱患者平静呼吸, 避免咳嗽, 有咳嗽症状者在穿刺前口服止咳药, 穿刺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 应停止穿刺, 让患者平卧, 给予氧气吸入, 及时对症处理。操作完毕, 术者拔出穿刺针, 要按压穿刺点5 min左右, 防止出血, 引起血气胸, 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好。操作完毕, 术者拔出穿刺针, 要按压穿刺点5 min左右, 防止出血, 引起血气胸, 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好。如伴有胸腔积液需抽液时, 连接20~50mL注射器, 抽吸速度不宜太快, 量不宜太多, 一般抽液量不超过800mL, 需要向胸腔注入治疗药物时, 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 将药物注入。配合医师做好穿刺选要点:择好穿刺最佳层面, 穿刺点准确, 多点多向穿刺取样;避免穿刺肿瘤区坏死;实性肿块应在病变的中心区穿刺;凡胸腔积液、胸膜肥厚伴肺内实变时, 选择软组织密度区穿刺。肺癌合并肺不张时, 肺肿块区密度多高于肺不张区, 当平扫不能区别时, 须做增强扫描, 肿块区呈增强改变。穿刺标本须同时做细胞涂片和石蜡切片。
2.3 术后
2.3.1 术后应安静卧床休息,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2.3.2 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8%~30%。多发生在术后3h内。气胸的发生与病变的部位、肺部情况和操纵者技术、及相关护理有关[2], 亦与使用的穿刺针、以及患者是否合作等因素有关。肺压缩>20%、临床症状明显者, 可行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因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周密, 无一例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2.3.3 肺穿咳血发生率为5%, 一般为血丝痰或小量咯血, 偶见大咯血, 本组1例大咯血患者口服止血药2~3d好转。
3 讨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灶明确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 因此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 容易出现气胸、血胸、咯血及胸膜反应等并发症[3]。本组分析表明, 应用肺穿刺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减少术中危险及术后并发症, 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南香.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J].蛇志, 2010, 22 (2) :170-171.
[2]高华, 张琴群, 吕红.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14) :51.
[3]迟华群.CT导引下肺部穿刺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4) :101.
肺穿刺术 篇2
[适应证]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作诊断性穿刺;大量胸水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水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证]
除非患者拒绝,一般胸腔穿刺术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不能定位的积液、极少量的积液、胸壁解剖结构的改变、无法控制的咳嗽、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对麻醉药过敏。
[用品]
胸腔穿刺包l件,内有12或16号带有乳胶管的胸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5ml注射器及针头、50m1注射器、纱布、孔巾和换药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方法]
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2、穿刺部位宜取胸部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穿刺。包裹性积液,宜根据X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
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穿刺部位依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
4、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之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注射器,放开钳子即可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腔。5、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点]
1、术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
经和血管。
3、抽液量。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断为目的者抽液50~200ml,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5、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
注入。
6、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
肺穿刺术 篇3
关键词 肺 空洞型肺结核 耐多药 CT引导
结核杆菌耐药是肺结核化学治疗(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注药,加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6~55岁,平均44.5岁。薄壁空洞7个,厚壁空洞3例。10例结核空洞均在肺周边。有发热6例,消瘦5例,咳嗽咳痰10例,均为复治的结核患者,且痰菌培养药敏测定提示耐多药。
选入标准:⑴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初治失败的患者;②初治完成疗程后痰菌又复阳的患者;③慢性排菌。⑵X线胸片显示有空洞,且空洞位于肺周边部。⑶痰结核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显示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⑷无心肺功能异常。⑸無凝血功能障碍。⑹无明显肺气肿、肺大泡体征。
治疗前准备:10例入选患者均常规接受全身化疗,给患者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丁胺卡那,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口服,经皮肺穿刺空洞内注药,1次/周,共计4~12次,空洞内注入异烟肼0.2g、丁胺卡那0.2g、左氧氟沙星0.1g(液态)。介入治疗前行血常规、心电图、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并向患者交代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签字。
术前半小时患者应用镇咳药物后,胸部CT平扫,确定空洞的部位,CT测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然后体表选定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进针,CT复扫,确定穿刺针在空洞内,抽吸空洞内物及气体,再给患者异烟肼0.2g、丁胺卡那0.2g、左氧0.1g注入空洞内,快速拔出穿刺针,术后复扫CT观察有无气胸,嘱患者变换体位使得药液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空洞的内面,每个疗程4~12次左右。见图1~6。
X线胸片的表现:①病灶显吸:病灶吸收≥1/2原病灶;②病灶吸收:病灶吸收<1/2原病灶;③病灶不变:病灶无明显变化;④病灶恶化:病灶扩大或播散。⑤空洞闭合:闭合或阻塞闭合;⑥空洞缩小:空洞缩小≥原空洞直径1/2;⑦空洞不变:空洞缩小或增大<原空洞直径1/2;⑧空洞增大:空洞增大>原空洞直径1/2。
结 果
10例患者经皮肺穿刺空洞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4~12次,空洞闭合2例,明显缩小5例,空洞缩小2例,无改变1例。痰检情况:经过3个月全身化疗+空洞内注射药物治疗,病灶吸收7例,无变化3例,病灶恶化0例。痰菌阴转7例,仍为菌阳3例,10例患者穿刺总数74次,均未出现气胸,但两例出现一过性发热,体温38℃以上,抗炎治疗后体温正常,1例出现少量痰血。
讨 论
肺结核的空洞内注药治疗,已有很长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纤支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纤支镜作引导进行支气管或空洞内注药,已广泛用于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1]。但通过纤支镜灌注给药操作复杂,且不易将药物准确地注入空洞,其对周边的空洞纤支镜无法达到病灶部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给药治疗耐药肺结核病是近几年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病的一种新尝试,经过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空洞型肺结核病程较长,久治不愈,交叉感染,组织破坏严重,且广泛纤维增生,造成空洞壁的屏障作用,加之洞壁周围血管较少,硬化,甚至闭合,空洞病灶内,结核分枝杆菌数量最多,洞壁液化干酪坏死覆盖物中的结核菌可达107~109,且生长繁殖活跃[2],抗结核药物很难渗透至空洞内,使抗结核药物在空洞病灶内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浓度,致使结核迁延不愈,经皮肺穿刺可将药物准确的注入空洞内,从而直接杀灭洞壁内结核菌,病灶局部的血药浓度比全身用药高20~40倍,此外由于药液对洞壁的侵蚀作用,可促进干酪病灶转化,坏死物脱落排除。当然,反复多次穿刺还可削弱空洞壁的屏障作用,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空洞的净化,治疗效果显著。本组10例患者空洞均在周边,穿刺并发症极少,而且注药部位准确,很快改善了患者症状,多次给药后,痰菌阴转率70%,空洞闭合2例,明显缩小5例,空洞缩小2例,无变化1例。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给药是目前治疗难治性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有效方法,其有净化空洞,促进痰菌转阴的作用。此疗法的开展将对减少传染源,降低结核疫情,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有重要作用,并且安全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卫红,袁东运,徐立江.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4):239.
2 郑燕春.现代结核病化疗及细菌耐药的对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6):360.
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人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病人中, 男14例, 女8例;年龄45岁~72岁, 平均58岁;病变均靠近胸膜, 经常规检查难以确诊, 且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1.2 方法
全部病人术前均行肺CT检查, 个别行高分辨及增强扫描。根据肺CT选择病变在体表的最佳点, 确定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 摆好体位, 嘱病人穿刺中不能移动身体。常规消毒,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将活检枪缓慢刺入病变边缘,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 击发活检枪, 并快速退出, 适当调整角度反复穿刺2次或3次, 将切割的组织条用甲醛固定, 送病理学检查。术后拍胸片, 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 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穿刺均成功, 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肺癌10例, 肺结核3例, 肺炎2例,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例, 矽肺1例, 过敏性肺泡炎1例, 未明确诊断2例, 确诊率为91%。术后1例发生少量气胸, 未做处理, 自行吸收;1例出现痰中带血, 经止血、消炎后好转。未发生大量气胸、大咯血、肿瘤针道转移等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新方法, 病人因害怕手术疼痛、躯体损伤、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介绍手术成功的事例, 取得病人的信赖, 使其产生安全感,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配合医护人员保证穿刺成功[2]。同时, 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 介绍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解决措施,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 并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3.2 术前护理
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基础疾病及过敏史, 全面掌握病人情况。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 了解凝血机制有无异常[3]。因穿刺前病人需保持正确体位, 穿刺进入肺组织及拔针时要暂时屏住呼吸, 配合医生进行操作, 确保穿刺成功, 故术前进行屏气训练至关重要。让病人深呼吸数次后屏气3 s~5 s, 反复训练。咳嗽较剧的病人术前服用镇咳药, 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穿刺时需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3.3 术后护理
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 必要时加压包扎。嘱病人卧床休息3 h以上, 不可做较大的活动, 不要引发剧烈的咳嗽, 若病人忍不住时嘱其深呼吸, 必要时给予止咳药。24 h内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 经常巡视病人, 询问病人自觉症状有无胸憋、胸痛、气促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行床头胸片检查,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少量气胸可不必处理, 嘱卧床休息、吸氧3 L/min, 痰中带血时静脉输注止血药, 同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 并做好心理疏导,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 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检出率高、病人痛苦小, 对难以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减少了开胸肺活检的损伤, 只要操作规范, 做好术前教育和术后观察, 就可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手术探查,护理
参考文献
[1]covey AM, Gandhi R, Brody LA,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neumothorax and pneumothorax requiring treat ment after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in443consecutive patients[J].J Vasc lnterv Radiol, 2004, 15:479-483.
[2]郭煤, 沈彩霞.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9) :839-840.
胸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篇5
患者 尹光玉 性别 男 年龄 28岁
床位:2-8 术前诊断:胸腔积液 根据您的病情,您需要实施胸腔穿刺术该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由于该操作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因此医师不能向您保证操作效果,因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穿刺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现告知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1.误伤大动脉,导致出血、血肿、出血性休克;
2.血气胸;
3.淋巴漏;
4.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皮下气肿;
5.周围组织、神经损伤;
6.心律失常;
7.穿刺不成功;
8.导管遗留、堵塞、滑脱;
9.血栓形成及栓塞;
10.局部感染或败血症;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11.上述问题一旦发生,有可能需要拔除导管后再次置管;
我已详细阅读以上内容,对医师的告知表示完全理解,已经慎重考虑并签名 患者签名
医生签名
肺穿刺术 篇6
关键词:肺部肿块,CT,肺穿刺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各类肿瘤之首, 由于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困难;随着肺肿瘤临床诊疗规范指南的推广, 治疗前肺癌的确诊已成为常规, 特别是化疗和放疗前必须取得足够病理诊断资料, 而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获得肺部肿块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针对有些仅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不宜做出明确诊断的病灶, 获得病理诊断则为诊断的金标准, 因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具有定位准确、易掌握穿刺方向、角度及深度、并发症少、准确率高等优点, 故成为肺部肿块重要的诊断手段, 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病理分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 对肺部肿块行经皮肺穿刺患者176例, 其中男121例, 女55例, 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56.1岁。穿刺部位:右上肺40例, 右中肺26例, 右下肺16例, 左上肺46例, 左下肺21例, 肺门及纵隔区18例, 多发结节及肿块9例。所有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均无异常, 痰细胞学检查阴性;56例纤维支气管镜纤刷物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为阴性;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其中对18例中央型及纵隔病变者行增强扫描, 以明确病灶的性质。
1.2 方法
穿刺前依据原CT片对穿刺活检区域扫描, 使用金属丝粘在体表协助确定穿刺的层面、方向、体表进针点, 做好体表标记。再从CT层面 (纵隔窗位) 测得进针深度和角度, 采用巴德活检枪及一次性美国巴德活检针 (MN1810, MN1816) 进行穿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洞巾、麻醉, 穿刺针进入患者胸壁肌层后嘱患者屏气, 快速进针达到病变部位, 再次行CT扫描, 确定针尖位于病灶内, 切割病变组织, 一般采取组织标本2次, 将取得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封闭穿刺点, CT扫描观察有无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176例肺部肿块患者经皮肺穿刺活检, 175例取得了满意的标本。其中确诊原发性肺癌155例 (包括鳞状细胞癌74例, 腺癌50例, 小细胞癌20例, 腺鳞癌10例, 未分化癌1例) , 结核性病灶18例, 转移性透明细胞癌1例, 炎性肉芽组织1例 (进行描述性病理诊断, 不能确诊) 。术中发生气胸12例, 给予穿刺抽气治疗;术后发生气胸2例, 肺压缩<20%, 给予吸氧后自行吸收痊愈;术中出现咯血5例, 量少未处理;穿刺后行CT扫描有肺部出血影34例, 术后给予止血药物应用, 1~2d后痰中带血消失。
3 讨论
对于痰细胞学检查阴性, 而纤维支气管镜难以达到病灶部位的患者, 内科现多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肺内病变的大小、外形、位置, 还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 定位准确, 同时还可以随时监测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和进针方向, 因此成功率较高。采用一次性活检针取材较之以往使用针吸活检法不仅速度快, 而且只要定位、操作得当, 几乎均能取得到理想的标本。本组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率达88%, 未能确诊者多因为病灶太小等原因而无法取到病变组织, 与文献报道一致[1]。目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肺部周围性病灶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获得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标记, 能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为患者尽早治疗赢得了时间。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一致[2]。病灶的大小对穿刺的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大病灶容易取得标本, 但病灶密度多不均匀, 穿刺时应注意避开病灶的中心坏死区, 否则得到标本不利于病理诊断, 其诊断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而小病灶穿刺相对困难, 但多为均质性病灶, 取得标本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所以有条件的患者术前最好进行CT增强扫描, 明确病变性质, 增加穿刺成功率。如病变临近肺门及纵隔, 穿刺时应注意避开临近血管, 故术前亦应进行常规增强扫描。穿刺的标本对病理诊断也存在一定影响, 由于穿刺组织不象手术标本完整, 且取材有限, 故病理科亦需改进标本处理及检查技术, 提高诊断水平。
总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为肺周围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组织病理学依据, 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有效、安全, 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文军, 张志新, 杨广洋, 等.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07, 15 (11) :1590~1591.
26例CT导引肺穿刺活检术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肺内周围型病变, 均为行纤支镜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男19例, 女7例;年龄42~55岁, 平均47岁;病程2~5个月, 平均4个月。影像学检查皆有肿块但性质难以确定。所有患者均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肺内阴影怀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无肺大疱的存在、无脓胸、局部皮肤感染、无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患者皆神志清醒, 身体素质尚好, 肺功能尚可。所有患者进行屏气训练, 咳嗽剧烈者服用镇咳药止咳, 待咳嗽症状平稳后再行穿刺。依据病变部位避开肋骨、血管、叶间裂、病变坏死区域, 采纳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 选取最佳穿刺层面, 预先设计最佳穿刺点、进针路线和穿刺深度确认刺入病灶后可立即取样。穿刺完毕后即刻再次肺部CT扫描, 以明确是否出现气胸及气胸的程度。如CT扫描未见气胸, 而在患者返回病房后24 h内出现气促, 则行胸x片检查, 以明确是否发生气胸。护理人员应备好氧气以便术中需要时及时给予高浓度氧吸入, 同时做好抢救准备。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无菌穿刺包、手套和注射器, 穿刺地点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经护理人员与手术操作者的密切配, 穿刺活检成功, 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材料, 患者无气胸和其他并发症, 患者家属也非常满意。
2护理体会
2.1 一般专科护理
护理人员和医生指导患者联系吸气、屏气以配合穿刺取样, 告知患者一直要保持平静呼吸, 不要紧张改变呼吸频率和幅度。护理人员要详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 有禁忌证的患者严禁穿刺。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测量体温, 血压、脉搏、呼吸和完善一切常规检查, 建立静脉通道, 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操作结束后, 询问患者有何不适, 用平车平稳送患者回病房,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处局部敷料有无异样。通常情况下轻度疼痛者给予安慰, 疼痛明显, 不能耐受者给予止痛剂。大多数患者对穿刺活检术有恐惧心理, 常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使用通俗亲切语言讲述成功病例, 鼓舞患者给患者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心理疏导, 仔细叮嘱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避免意外发生。
2.2 护理人员要有好的心态
参与手术配合中人员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到手术进展和效果。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有时年龄较大, 大多在家为人妻、为人母, 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奔波境地。肩负着家庭和事业两幅重担。在社会上还要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等压力,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事实上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一些人确实有人格的缺陷, 例如对同事刻薄, 而自己工作时间洗衣服或绣十字绣, 这种对别人严厉对自己宽松很容易和同事产生矛盾, 进而给自己也带来坏心情。临床上无论出现何种医疗纠纷, 患者总是首先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护士, 她们只能默默地承受, 面对患者的抱怨, 医生的不理解, 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反复告诫自己, “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为宽容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修养和品质[3]。在工作中调整好心态才能很好的配合肺穿刺活检术的进行。甚至可以说, 很多临床上的护理差错和事故都是由不良的心理状态引发的。
2.3 护理人员要做到三个主动
2.3.1 主动学习
CT导引肺穿刺活检术护理要注意主动学习, 在医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 以往在学校课程讲授的内容多少都有些陈旧了, 如果护理人员不主动地学习很难适应一些工作, 有的大学中一些从事包括生理实验内容的技能实验工作的夜大毕业的高级实验师, 就连蛙心插管也不能掌握。护理人员要主动学习, 要发现自己弱点, 从临床经典案例开始分析, 采用课内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要鼓励护理人员还积极主动发言。要让护士真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要创建一个有学习氛围的科室, 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对本专业护理知识积极的学习。通过制定一些制度构建倡导和学习主动学习的机制, 努力将护士自身打造成为主动学习学习型护士。要让护士感受到压力, 尤其是专业的知识提高的必要性, 树立不学习就要落后的思想。
2.3.2 主动配合
CT导引肺穿刺活检术护理要注意主动主动配合, 由于护士配合的主动性与对术者所需意识的反应是同步的, 甚至是超前的, 所以要求护士穿刺配合中和操作者操作意图作出正确的反应。护士要了解操作者的方式和意图,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有一个预案和心理准备, 要熟悉医生的习惯做到心里有数, 这样才能在配合中积极主动, 甚至达到完美[4]。
2.3.3 主动沟通
护理人员主动的进行意见沟通可以使领导者的决策更科学合理, 但是如果沟通受阻, 决策就片面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护士与护士间主动沟通能加深了解, 加强团结, 改善人际关系,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5]。而与患者主动沟通更能了解患者所需, 和护理工作不足, 能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栋, 周正荣, 李文涛, 等.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及穿刺体会.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 16 (12) :847-849.
[2]征锦, 陈文新, 施斌斌, 等.CT导引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8) :3.
[3]刘秀华.高年资临床护士的职业态度调查及管理对策.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3) :59-60
[4]王娟娟.有关提高手术室护理主动配合的一点体会.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12) :3674.
肺穿刺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经胸片及CT检查提示肺周围占位性病变, 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等各种检查未能明确病灶性质, 且纤维支气管镜不能达到病灶区域。其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35-78岁, 平均5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27例, 咳痰25例, 咯血18例, 胸痛16例, 发热9例, 消瘦20例。病灶最小2.4cm×3.8cm, 病灶最大9.2cm×10.6cm。穿刺前所有患者行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检查正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能配合做深呼吸、闭气动作。
1.2 方法
采用SEMENS双排螺旋CT机, 穿刺针为CHIBA18G半自动活检穿刺枪, 在CT机上选择离肺内病灶距离最短, 并避开大血管及周围骨质为穿刺点, 测量病灶中心及外周离皮肤的距离及选择最佳进针角度, 做出体表标记。根据肺内肿瘤的位置患者可采用仰卧、俯卧或侧卧体位, 常规消毒铺巾, 用2%利多卡因10mL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 拉起枪栓机关, 固定穿刺深度, 嘱患者吸气后屏气, 将活检枪刺入病灶内, 嘱患者平静呼吸, CT扫描针尖位置, 调整位置后嘱患者吸气后屏住呼吸, 按动枪柄末端机关切割, 抽出活检枪留取标本, 用10%福尔马林固定, 送组织病理学。一般视情况变换穿刺角度穿刺2-3次, 尽量避开中心坏死组织, 以提高病检率。穿刺结束后, 用无菌纱布按下穿刺点, 固定, 立即行CT检查,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用轮椅送回病房, 避免剧咳, 大声讲话, 酌情使用镇咳、止血药, 检测生命体征, 第2天行胸部透视或拍片观察有无气胸、出血。
2 结果
2.1 穿刺结果30例共穿刺82次, 全部穿刺成功。明确诊断26例, 其中腺癌5例, 鳞癌7例, 肺泡细胞癌2例, 小细胞癌1例, 转移瘤1例, 未分化癌1例, 肺结核4例, 炎性假瘤3例, 肺脓肿2例。未明确诊断4例, 穿刺活检确诊率83.3%。
2.2 穿刺并发症:发生气胸5例, 气胸发生率为16%, 肺压缩<25%, 少量咯血2例, 肺内出血1例, 观察对症处理, 症状消失。
3 讨论
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是肿瘤科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获取病变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CT监视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定位准确, 可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及内部情况及与血管等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可监视穿刺过程, 提高安全系数和穿刺准确率[1], 尤其对纤支镜不能到达的病灶以及周围性较小病灶, 具有独到的优势。文献显示, 良恶性疾病总的确诊率为74%-97%, 本组为83.3%, 与文献报道一致。
3.1 并发症的防治CT定位与穿刺途径的选择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技术。文献报道[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咯血、空气栓塞、血胸、肿瘤种植及血行扩散。其中气胸发生率最为常见为5%-44%, 本组16%, 肺压缩<25%, 本组并发咯血为6.7%, 经观察对症处理后吸收。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取得配合,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可减少并发症。空气栓塞、血胸为较罕见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3]经皮肺穿刺活检不影响Ⅰ期肺癌的预后, 亦罕见肺癌的扩散。
3.2 提高穿刺的准确率获取有效地病变组织, 是活检的主要目的。对于巨大的病灶, 尽量避免在病灶中央或坏死、液化的病灶组织中穿刺获取标本, 以免得到坏死、炎性细胞而不利于诊断。本组病例, 一般每例穿刺2-3针, 以尽可能多得获取病变组织。
综上所述,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性有效, 诊断率高, 并发症少, 对指导临床诊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周围性肺占位病变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30例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 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30例中明确诊断26例, 其中腺癌5例, 鳞癌7例, 肺泡细胞癌2例, 小细胞癌1例, 转移瘤1例, 未分化癌1例, 肺结核4例, 炎性假瘤3例, 肺脓肿2例。未明确诊断4例。发生气胸5例, 少量咯血2例, 肺内出血1例。穿刺活检确诊率83.3%。结论 对周围性肺占位病变,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周围性肺占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
参考文献
[1]李月考, 时高峰, 王亚宁, 等.CT引导下肺部穿刺切割活检的临床应用[C].《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2]黄海光, 赵莉, 刘杨, 等.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 (9) :1108-1112.
肺穿刺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56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肺部周围性病变病例, 其中男93例, 女63例, 年龄23~79 (平均56.3) 岁。患者术前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 但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等检查方法未明确病变性质。主要症状以咳嗽, 咳痰为首发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包括气短、胸痛、发热、咯血、消瘦、肢体麻木、头晕等。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陈旧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
1.2 穿刺方法
(1) 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活检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取得患者的配合, 训练患者屏气,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常规检查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出凝血功能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等以确定适应证及禁忌证。备好消毒器械及1%福尔马林固定液, 并根据近期的CT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咳嗽症状明显者于检查前30 min口服磷酸可待因片30 mg。 (2) 根据病变部位, 以方便取材及减少并发症为原则, 选择穿刺方法及卧位, 先行CT扫描, 确定最佳穿刺平面、最佳穿刺点、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等, 制定穿刺方案。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 按方案中确定的穿刺位置、深度及角度进针, 达胸膜后嘱患者屏气, 快速进针达病变部位, 以3mm层厚薄层CT扫描, 核实针尖位置准确无误后, 然后放枪、切取活检组织, 根据取材结果可以重复2~3次, 以达到确保取材质量。活检标本以1%福尔马林固定后行组织学检查并细胞学涂片。术后立即行CT平扫检查, 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 嘱患者卧床休息6h, 24h内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 并进行胸部X线复查。
1.3 诊断标准[2]
恶性肿瘤穿刺阳性诊断标准: (1) 手术证实; (2) 临床证实; (3) 有其他部位同样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史。良性病变诊断标准: (1) 手术证实; (2) 临床诊断性治疗效果好且病灶出现消失或缩小。确定诊断标准为活检组织学、手术病理组织学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证实。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156例均获取足够合格的组织标本, 穿刺成功率100%, 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39例占89.1%, 二次穿刺成功17例占10.9%。病变范围大及距胸壁距离近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2.2 诊断结果及分析
所选病例最后确诊结果, 恶性病病变116例, 包括原发性肺癌103例, 转移性肺癌13例 (骨巨细胞瘤肺转移5例, 恶性胸腺瘤肺转移3例, 纵隔绒毛膜上皮癌肺转移3例, 鼻咽癌肺转移2例) , 良性病变40例, 包括肺结核17例, 肺炎或炎性假瘤18例, 其他良性病变5例 (分别为肺异物肉芽肿、隐球菌性肺炎、机化性肺血肿、组织胞浆菌病、肺尘埃沉着病) 。诊断结果提示肺周围病变的主要病因是恶性肿瘤和感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总的阳性率为87.9%, 阴性率为12.1%;恶性病变组的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良性组;在诊断良性病灶组中, 肺炎的敏感度较肺结核高, 而肺结核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肺炎, 见表1、表2。
2.3 并发症
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14.74%, 其中气胸14例, 肺压缩面积均<20%, 未经特殊处理, 休息后缓解。肺出血3例, 其他6例, 未发生空气栓塞、大出血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3 讨论
肺周围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不具有特异性, 造成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较难, 往往需要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够确诊。应用痰液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开胸检查患等均不能取得满意效果[3,4,5];随着CT技术的发展, CT增强扫描虽能提高疾病的发现率, 但是在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也不令人满意[6,7]。而经皮肺活检创伤小, 并发症少, 患者易接受, 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组织学依据, 在周围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在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 对本组资料分析发现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很高, 提示该方法对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意义比较大, 特别是在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但同时也发现恶性病灶的阴性预测值偏低, 因而对临床表现高度疑似恶性而穿刺结果显示阴性的病例仍有再行穿刺或通过其他方式检查确诊的必要;在良良性疾病的确诊方面, 分析本组资料发现, 肺炎的敏感度明显比肺结核高, 分析认为这种结果可能与肺结核病理的非特异性改变而难以诊断有关;而因为其他病变也可以导致“炎症”样的改变, 致使肺炎的阳性预测值比较低, 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 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等治疗这类病例治疗效果不好, 提示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其他病变的存在的可能性。
由此, 分析上述资料发现本方法在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价值如下: (1) 在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方法中,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在肺周围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 具有较大优势。 (2) 在良性疾病的定性中也具有较大优势。 (3) 对罕见疾病的确诊也有较大的应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洪武, 杨仁杰.肿瘤微创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6.
[2]李升锦, 梅同华.CT引导下肺内结节性病灶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 2002, 31 (8) :732-733.
[3]张哲民.经皮肺穿刺和电子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2) :1257-1260.
[4]曾军, 何玉国, 钟维农, 等.CT引导经皮肺活枪术在肺周围性肿块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5.21 (5) :517-518.
[5]Mofatt SD, Mitchell JD, Whyte R.Role of video-assisted thoraeos-copie surgery and classic thoraeotomy in lung cancer mauagement[J].Curt Opin Pul Med, 2002, 8 (4) :281-286.
[6]Etakashima S, Sone S, Li F, et a1.Indeterminat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revealed at population-based CT screening of the lung:using first follow-up diagnostic CT to differentiate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J].AJR Am J Roentgenol, 2003, 180 (5) :1255-1263.
肺穿刺术 篇10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CT引导,周围性肺病变
肺部病变在影像学检查时临床表现往往具有较高复杂性, 由此导致诊断难度明显上升, 特别是对于不典型者应用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无法进行明确诊断。因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TNB)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周围性肺病变具有明显诊断价值。本文选取16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 经CT引导穿刺活检结果较为准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 其中男107例, 女53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 (46.1±6.8) 岁。患者病变直径在1.7~18.1 cm范围, 平均直径 (10.0±4.9) cm。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110例出现咳嗽咳痰, 51例出现咯血, 28例在肩背胸处有疼痛感, 12例有呼吸困难现象, 9例近期体重快速下降。患者均无实施肺穿刺禁忌证。
1.2 方法
患者在术前均需签定知情同意书, 手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血凝酶1 k U, 如患者有频繁咳嗽症状则服用可待因15 mg。应用18G美国巴德活检针, 经飞利浦单排CT机导引下实施穿刺, 按照患者具有病变部位, 应用适宜体位。若患者病灶往前胸壁更为明显时, 应用仰卧位;若患者病灶往后胸壁处更为明显时, 则采取俯卧位;患者病灶往侧胸壁更为贴近时则采取侧卧位。依据患者具体病变范围对实施扫描范围予以确定。大部分情况下, 层厚为1~7 mm范围, 以金属标记完成定位, 由此确定穿刺点。选取穿刺点时需尽可能避开肩胛骨或肋骨各位置, 且按照CT检测结果明确病灶性质, 并确定进针深度、距离、角度等。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再次实施CT扫描, 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然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避免有出血或者继发感染现象发生。如有必要则予以止血、抗炎等处理。手术治疗后取病变组织予以活检。对患者均实施2~3年随访, 统计存活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及病理结果
在选取的160例患者中,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显示136例 (85%) 为恶性病变者, 其中腺癌患者42例, 鳞癌患者32例, 腺鳞癌患者22例, 肺泡癌患者40例;24例 (15%) 患者为良性病变, 其中肺结核患者10例, 感染症状者6例、肺脓肿者6例, 炎性假瘤者2例。手术完成后对病理组织进行检查后结果为恶性病变者为136例, 良性病变者为24例, 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
在160例患者中经穿刺后发生气胸症状者4例, 活检处疼痛者12例,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 通过对应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均于3 d内痊愈。
2.3 治疗效果
136例恶性肿瘤者采用胃切除手术治疗, 24例良性病变患者采取药物、抗炎等常规治疗, 患者均获得痊愈, 其成功率为100.0%。患者均随访2~3年, 出现死亡情况者14例, 存活率为91.3%。
3 讨论
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存在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高、诊断率高等明显优势。能够准确获取组织及细胞学标本, 使得周围性肺病变在临床诊断中存在明显特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往往采用活检枪或针刺吸引采集肺周围性病变标本予以病理学与组织学相关检测。目前临床中此为诊断肺部病变的一个重要方法, 且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存在良好价值[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极易发生气胸症状, 此相关因素主要为患者长时间发生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往往为老年阶段;胸膜上实施反复性穿刺;发生肺大泡症状;因为穿刺位置相距较远, 使得穿刺较深;应用粗穿刺针进行肺穿刺过程发生气胸几率对比细穿刺针引发气胸几率要高。随着CT机的改造与更新, 功能愈加完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像也愈加清晰, 已经成为了穿刺必备工具, 并且操作简单, 创伤小, 敏感度高, 对于周围性肺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优越性[2]。
临床中对患者周围肺病变实施检查时,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明显增加患者检出几率, 使得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有效性。但临床实施穿刺检查时, 应在术前对患者机体予以详细检查, 与患者以往病史相结合以便确定患者具体情况是否能够实施穿刺手术, 防止穿刺禁忌者采取此手术方法进行检查, 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几率, 在实施检查时应对患者影像学结果进行多次观察详细了解, 明确患者病灶具体范围, 穿刺过程选取最理想穿刺位置, 通常选取胸腔积液、肺实变予以进针, 在层面及角度选取结束后, 穿刺时需嘱患者进行屏气, 而且穿刺针需快速进出[3]。若一次穿刺完成后采集样本不够标准则需再次穿刺, 但是在临床中应尽可能降低穿刺次数, 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 临床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 保证患者病症得到明确诊断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较高, 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刚.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40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7) :985-986.
[2]张维春.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徽医学, 2009, 30 (6) :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