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能力

2024-09-14

社会管理能力(精选12篇)

社会管理能力 篇1

一、指标释义及源来

成本管理能力=(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支出。

关注点1:审计后报表

关注点2:合并口径

行业协会采用成本管理能力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进行了年度测评与排名,并将该排名作为其评价证券公司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导向上看,监管机构关注收入的同时,也在关注证券公司的支出,通过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关系来测评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应该说,注重成本费用的支出效率,而不是仅仅单纯只关注证券公司获取收入的能力或者节约成本支出的能力,证券公司不仅应该关注如何“赚钱”,而且也应该关注如何“花钱”,这对于改善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费用的支出效率,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二、排名情况统计

(见表1)从2009年-2015年间成本管理能力排名前五的券商看,有两个特点:一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型券商比较少,上市券商作为综合实力的一种象征,2009-2015年排名前五的上市入围样本较少,而经纪业务占比比较大的券商容易入围;二是呈现周期性特征,熊市大券商入围相对样本多一些,到了牛市比较难入围。(见表2)

从2009年-2015年成本管理能力排名6-10名的情况来看,重复了1-5名的两个特点,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样本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佐证。

据中证协公布的数据,2015年度成本管理能力最强的前五名都是中小券商,排名最靠前的是财达证券2.78,接着是华西证券、华安证券、大通证券、红塔证券等,唯一进入前十的大型券商是国信证券,2.27排名第七。(见表3、表4)

从排名前20位的样本来看,上市券商还是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近些年的样本量,2011年上市公司有8家,占了前20位的40%,即使2015年也有5家,占前20位的25%。

三、简要分析

该部分从核心竞争力和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两个角度进行简要。

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正处于券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时期,券商愈发明显从轻资本向重资本运营方向迈进。十三五期间,伴随着监管转型和稳步推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整个行业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新机遇。在此期间,中国的资本市场转向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并重,场内和场外市场共生,形成公募与私募市场互补,基础金融产品市场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证券经营机构通过大幅度提升资本实力,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在投融资服务、销售交易和资产托管业务上取得长足进步,显著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各大券商加快多层次互联网证券平台的布局,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提速,证券公司的并购整合和国际化加速推进,证券行业竞争格局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期。所有的战略发展背后都显示资本实力的比拼和支持,从2015年度证券公司规模集中度数据显示,行业竞争格局状态基本稳定且进一步集中,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前5家证券公司的集中率分别为38.70%、33.63%和22.68%。

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从两个视角进行观察,一个是排名指标的科学性,二是券商成本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排名科学性方面,排名计算口径有待改进。从计算公式上看,剔除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项,属于重资本领域,只有资本实力强大的券商才有可能在这两项中取得丰厚回报。也就是说,目前的成本管理能力指标偏重于对证券公司卖方业务,没有全面反映证券公司成本管理能力的实际情况。证券公司卖方业务是以提供投融资中介服务,以收取服务费、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包括传统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业务、财务顾问等业务等,而在卖方业务中,经纪业务所占比重最大,行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测评内容里,没有考虑对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投资等买方业务包括通过使用自有资金或借贷资金进行的短期的交易性业务和长期的投资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及其对证券公司成本管理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

除了可量化的财务指标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之外,从宏观上影响成本管理能力指标的因素还有券商的战略定位以及企业文化:

证券公司的战略定位: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券商本身便从战略层面上来全方位降低成本,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券商,出于创新动机和风险偏好的动因,更容易造成成本的损失。

券商企业文化:选择精英文化的券商人力成本相对居高。

成本管理能力排名靠前的基本上是小券商,一方面中小券商净资本本身就不大,二是在业务没做大之前需严格控制成本。

从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方面观察,成本管理能力建设是公司培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成本管理能力的建设有助于完善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改善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证券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参看国外券商发展轨迹,特别是佣金自由化的美国券商发展情况,同质化服务严重的中国券商必将面临更为惨烈的价格拼杀,并淘汰一大批特色不明显或者综合实力不强的券商。国内成本管理能力提升,是确保券商既要“做大做强”,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做优做久”的重要支撑。

成本管理能力建设是公司培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提升证券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证券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两大块: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近年来各个证券公司之间为抢夺客户资源而掀起的佣金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证券交易佣金率大幅下降,而为了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的成本费用支出不断上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提高收入的同时,公司应当做好节流管理,因为每节省一分钱的成本就是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现代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由公司品牌、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创新等方面形成的企业文化,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资源的支出效率举足轻重,成木管理能力建设对于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和提升成本管理能力是提高公司未来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力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营运效果。成本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对相关战略目标实施任务分解并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因此,在战略规划基础上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成为改善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几乎每一个证券公司内部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即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或某些环节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无法维持与开拓业务,而另一些地区、部门或环节却存在严重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以成本结构调整为重心,以责任目标管理为导向,通过层层把关,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实行成本结构合理化,并以此为龙头,全面带动证券公司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更能够保障和激励各项业务的共同发展,从而可以提升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A科学对待该公布指标,不盲从。

B持续加强公司成本管理能力,以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为首要目标。

社会管理能力 篇2

(一)领导与管理的性质和对象不同

第一,领导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它是以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和

服从为前提的,而管理则明显地具有强制性特征。正如卡茨和卡恩所阐释的那样:所谓领导就是“在机械的服从组织的常规指令之外所施加的影响力”。领导与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而领导则是一种以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影响力。

第二,领导影响力的实现可以不依赖于法定权,而实施管理则必

须以获得法定权为前提和保证。就组织中的领导而言,人们可能会对某些权贵俯首帖耳,却并不见得这些权贵就有领导能力,并且实施和实现了领导。没有法定权,管理者必将无法进行管理,但有了法定权却并不一定就能产生领导影响力。

第三,领导的对象是人,而管理的对象则是由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管理则是管理者把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统合起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要素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而“人”却是领导的唯一要素。(摘自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第23卷第5期)

管理能力并不等同于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涵了管理能力。管理是一种过程,是通过对各种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效果与效率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整个过程。而领导是运用组织与个人的影响力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所以,管理与领导是有所区别的。有时,很多人对管理与领导这两个内涵轻易地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下面我介绍一下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管理者。1管理者一般要学习管理方面的必要技能。2关注中心点是关注员工所处的生理、心理、工作环境的状态。3管理者以高瞻远瞩的角度视察环境。4对组织的流程改进与调整、修正、诊断起指导作用。5要处理比较复杂的管理事务,在工作任务中招扮演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色。6通过洞察力以发现各种事件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7管理重心关注效率,以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8权威性来自于管理职位与所拥有的权限。9遵从企业组织的目标。10内省性与思维性主要以现时的观点看问题。11通常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主要角度是方式方法。

领导者。1与生俱来就拥有能起管理作用的一些领导特质。2关注中心点是把员工们带到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高度。3管理者以激情与言行来激励员工,影响员工。4在组织中认别人才、发现人才,任

用人才,并对员工们的工作表现进行认可。5处理问题的焦点是放在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事件中,以作正确的决策与决断。6在决策中是制定者的身份。7以榜样性的言行举止来赢得员工们与利益相关者们的尊重。8是组织游戏规则的创造者,主要以建立新的标准为主。内省性与思维性主要以未来的观点看问题。11通常是做正确的事,主要角度是事情与事务。

在管理中如何提升领导能力呢?

通过选择领导风格来提升领导能力。领导风格主要看当领导者是任务导向还是员工导向。把领导风格按任务导向与员工导向分为四类;一类是高度关注任务,也高度关注员工。二类是高度关注任务,关注员工少。三类是关注任务少,而高度关注员工。四类是关注任务少,也关注员工少。在不同领导风格下,员工们的生产率受领导风格的影响。由于企业组织千差万别,文化环境也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领导风格来提升个人领导能力。有三种领导行为;独裁型领导行为、家长型领导行为、员工参与型领导行为。独裁型领导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与影响流动。家长型的领导是相互作用的信息与影响流动。员工参与型领导也是相互作用的信息与影响流动。在员工受教育程度低或者员工比较喜欢命令的方式工作的组织环境中用独裁型的领导风格比较好些。在员工受过普通教育或者员工创新思维比较低时,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用家长型的领导风格比较好些。在员工

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员工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较高时,在这样的环境中用员工参与型的领导风格比较好些。微软、IBM等国际型企业为什么给予员工高自由度,就是因为员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比较高,所以才给予他们高度自由,采取放任式管理,因为创新意识是在自由与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悟出来的。在很严格的管理环境与封闭式的土壤中是产生不了创新思维的。因此,领导者要在不同的组织文化范围中运用不同的领导风格来提升个人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好比谋,领导能力好比勇。既要有勇也要有谋,而者兼备,方可百战百胜!若二者非要比一高低的话,我看管理能力更重要些。因为凡事要靠智取!

我想他这指的领导是指的是对人事的管理,而管理者是对事情的处理,这样分析过后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事情孰轻孰重了,我就用一个典故和你说下,当年刘邦问韩信,他们2者谁可以带的兵多,谁能打仗,韩信的回答是他带兵多多益善,再多都没关系,但刘邦不行,而刘邦的长处是善用人,任何公司的领导也好,老板也好,不能之人善用,而只知道自己的能力要比员工强那样是不行的,你如果是老板,你底下有财务总监,有营销总监,设计总监,公关等等专业能人,难道你也要去精通这些么?当然不是,你只要会以点就是领导他们做好事情,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即可,人领导好了,事自然就管理好了,而且任何好的个人都是背后有个优秀的团队的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是其有效开展工作必不可缺的两种能力,深刻认识两种能力的相互关系,对推进领导学、管

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其实,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差别源于领导和管理的差异。因此,在比较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之前,笔者首先对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差异展开分析。(摘自“管理能力提升篇:领导能力”)

我认为,管理能力是结合自身拥有的熟悉的业务技能,和资深的工作经验,去正确的引导员工,对各项条例和规定的实施。是发挥手中权利管理好员工工作的质量,维系好上下关系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而领导能力就是拥有做好对内对外都能够产生模范作用,对外来说,要不断的发掘机遇,还要让企业看到未来的方向和前景。对内,不仅要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干,还要发掘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定改进的计划。

一个不好的经理,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利,欺压员工,不真正的发掘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是做些表面的工作。不能正确的引导员工和企业走向成熟,处理问题没有条理,导致问题最终一团糟。

我认为一个好的经理就是要做到:

一、维系好和业主、顾客、员工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使各项

工作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

二、定期制定目标和计划,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让企业可

以很好的运转下去。

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并组织安排员工的培训

和学习,使企业的服务更专业,技能更熟练。

四、不能一尘不变的硬式管理,根据不同情况要多灵活变通。

五、多接触新鲜事物,发掘和寻找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系统,为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六、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开展工作。

七、游刃有余,该严肃时严肃,该俯身时俯身,多深入基层了

解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

社会管理能力 篇3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告诫全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其中就有“能力不足”的危险。这种能力不足,包括如何领导好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

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必须深刻认识党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其重大意义?

第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之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信息网络建设的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必须搞好社会管理;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同样道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解决目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自身薄弱环节的完善之措。党中央正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视角,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特点,从党的崇高事业、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确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任务。

第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诚、信心和勇气,以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的有力、有序、有效。党中央的每一个战略部署都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的。对目前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绝不是空穴来风、若明若暗。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问题必然随之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实践的证明。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向全党发出了信号:社会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在复杂形势面前、在关键时刻,向全党最关键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有的放矢地下达了新的指令。紧接着,各省、市、自治区层层贯彻落实。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是非常必要的,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第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及时、准确掌握国外动向的洞察力和他国覆辙的前因后果的判断力。在国外,自金融危机之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更加突出,许多国家发生了动荡,出现了北非乱局、总统“交权”等现象。暴力冲突惊现意大利罗马街头,“反资本主义”运动震动全世界。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事件。其“病灶”是什么?是贫富悬殊,是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国外的深层矛盾的搅动就是前车之鉴,党中央对待这一系列社会问题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把弦绷得很紧,对社会凸显问题一抓到底、毫不松劲。

第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神。早在延安时代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共正在面临“四大危险”,其中就有“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危险当前“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为了避免“四大危险”,中共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最需要的是人民。实话说,任何政党要执政,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接受和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要长期执政、长盛不衰,当然更需要人民。而今反复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切中时弊的重大决策,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包括社会管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实现新的突破?这就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考验。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不耻下问、求贤问计,充分发挥精明企业家队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能人的聪明才智,也敢于借助国外境外智库的聪明才智;其次,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比如通过微博沟通市场、上网了解市场销路、借用媒体推销产品等。上下同心协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寻求开拓机遇,就一定能够把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水平,也就能够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有障。

二是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反腐败斗争,直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取信于民。腐败不除,难得民心、难服民心,执政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终归会在某一天出现。实话说,这些年为了反腐倡廉,办法想了不少,措施订了不少,条例出了不少,效果如何?应该说:取得显著成效,腐败现象受到有力遏制,然而反腐败斗争仍然任重道远!除了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腐败之外,近些年还有什么“隐性腐败”、“非违纪性腐败”、“集体性腐败”、“期货性腐败”等等,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玷污。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否则人心不服、社会不公,则所谓社会管理就是一句难以服众的空话。反腐倡廉能力从何而来?说一千道一万,首先从自己做起,还是孔子那句老话:“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

三是提高实现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的能力。只有公平正义,才有社会和谐。据闻,目前有些地方正在热烈争论一个问题:“先把蛋糕做大、还是先把蛋糕切好(分配公平)。”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认为,第一,争论必须从实际出发。实际是什么?有的地方,主要矛盾是“蛋糕不够大”,有些地方却是“蛋糕切得不公平”,那么,从这种实际考虑就可以决定“先”和“后”,该“做大”的做大、该“切好”的切好;第二,就全国多数地方而言,应该是“做大”与“切好”同时进行,不应分先、分后;第三,即使是主张“做大”的省份,也应该反省一下,这种“公平公正”是否让所有外省来的务工人员都得到呢?作为领导者就应该有这种分析判断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是提高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的能力。社会问题尖锐化、复杂化就有可能发生矛盾冲突,就有可能产生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可以说,“事件”也不是那么可怕,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性、相关性和动态性,把过细工作做在“事件”突发之前;作为领导者,应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审时度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断和掌握社会心理能力、统筹兼顾能力、与媒体沟通协调能力,尤其要提高未雨绸缪的能力,能够超前思考、预后准备,而不要等到“羊亡”了才去“补牢”。特别是,要努力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化解激昂情绪,倾听各种诉求,耐心说服劝解,及时心理补偿,使之心平气消。极力避免有人铤而走险、鱼死网破这种危险事态的发生,极力避免民怨、民愤的“堰塞湖”突然缺口。而这一切,领导者都应该、都必须在社会矛盾冲突发生之前遏制有力、控制有效地进行。

五是提高判断是非、分析论证的能力。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绝不是算术中的“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更何况,在物理、在化学、在社会科学中,“一加二就未必都等于二”。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而要善于分析判断;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要看透想透事物的本质;不要只看到当前的情景就下结论,而要前因后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想一遍;不要只听到人多嘴杂的嚷嚷,而要判断出其中的是非曲直;不要看到群情激昂的场面就发怵,而要看到幕后推手的动作;不要认为“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论”,而要善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论证问题。总之,高明的领导者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应该想得明白别人想不明白的事情、做得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高明的领导者不但要理解狭义的社会管理,比如对待上访群众、社会治安或公共安全的管理,更应该正确地判断形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整好政策,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个“格局”,关键还是领导。各级领导者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各级领导者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各级领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高水平,就一定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社会管理能力 篇4

1、组织指挥能力, 主要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部队进行现代化条件下灭火作战能力, 它是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组织指挥能力不仅是一种指挥艺术, 也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力, 组织指挥能力主要由以下四种能力构成:

2、观察思维能力, 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通过对火场情况的观察, 侦查和其他各种手段获取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紧张激烈, 火场情况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 指挥员必须学会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和现代观测技术, 及时捕捉火场情况, 善于寻找征兆、察端倪、辨真伪, 并学会运动科学的思维方法, 得出正确的结论。

3、决断运筹能力, 是指火场指挥员运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对灭火作战活动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不失时机地确定整体优化的最佳方案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协同程度越来越高, 各参战单位之间, 消防车辆、装备器材之间的协同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基层指挥员必须学会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 站在火场全局的高度, 对所有涉及作战的有形无形的条件和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二、基层指挥员要懂教育、会训练

基层干部, 是部队教育训练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教育者, 只有做到素质好, 要求严, 方法得当, 才能训练出作风扎实、意志坚强、技术过硬, 能攻善守, 适应现代灭火作战需要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战斗集体。对基层干部提高教育训练能力的基本要求如下:

1、善于统筹规划, 就是能够根据教育训练大纲和上级的训练指示、计划, 科学地制定本单位的教育训练计划。从实际出发, 从灭火作战需要出发, 尊重训练规律, 在具体组织训练时, 合理地规定训练任务, 使各科目合理穿插搭配, 动静搭配, 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材, 场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 以取得最佳的教育训练效果。

2、教学能力强, 教学能力是搞好教育训练的中心环节, 是衡量基层干部教育训练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教学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目的明确, 能独立编写想定作业, 讲义, 教案及各种教学材料, 绘制各种教学图表, 能有效地组织指导骨干备课, 试教、示范、;会合理地设置各种训练场地, 演习场地;会制作和改革必要的训器材。二是能亲自任教, 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3、善于组织, 训练组织做得好, 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组织合理、科学, 一是要善于培养和使用典型;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 适应教学特点和规律;三是在训练中, 坚决贯彻“两”严的方针, 言传身教, 一丝不苟;四是会组织考核, 主要是能正确执行考核标准和制度, 会制定必要的科目验收标准及实施方案。

三、基层指挥员管理素质修养的基本途径

1、勤奋学习, 必须有获取知识的紧迫感。提高干部自身的素质, 关键是勤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没有丰富的知识, 就不可能抓好部队建设。

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际效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基层管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习知识必须立足与解决问题, 突出重点, 联系实际, 注重实效。

3、必须有刻苦的精神和虚心的态度。学习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干部, 处在部队建设的第一线, 工作千头万绪, 要学到一些知识, 必须有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虚心的态度, 广采博取, 丰富自己。

四、勇于实践

实践就是一切知识和才能的源泉。带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带兵的实践。必须勇于投身到行政管理的实践当中去, 通过是将的锻炼,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1、克服为难胆怯的心理, 刚从院校毕业的学员,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 到基层后, 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但是因此而不敢大胆实践, 就会出现由不敢到不会, 又由不会到不敢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 越是不敢大胆工作, 问题就越多, 困难就越大。

2、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 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必然会遇到各种一项不到的情况, 实践中难免遇到挫折, 挫折是坏事, 也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说, 挫折是“老师”他能教我们学会从顺境中学不到的东西, 他能磨砺我们的意志。

3、善于实践, 只有善于实践, 才能减少盲目性, 增强自信心, 提高实践的勇气。为此, 一要善于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实践是丰富多彩的, 它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 而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二要勤于观察和思考。实践不仅提出问题, 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勤于观察和思考,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善于总结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到形成正确认识, 还需要一个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还需要饿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只有实践而不总结, 认识也只能停留自感性阶段仍然摆脱不了盲目性, 因此要提高管理素质, 不但要勇于实践, 而且要善于总结。

1、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经常惠顾和思考

对自己的工作, 要经常反思, 通过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思考, 使零碎的, 肤浅的, 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以提高自觉性, 减少盲目性。

2、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又要重视失败的教训

人们在实践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特别是刚刚任职的学员干部,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工作中更是不乏失败的较细腻。实际上, 总结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掌握规律很重要, 因为, 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 人们的认识才能深化, 一个正确的认识, 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出来的。

3、有严于解剖自己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 这就需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有自知之名, 有自责之勇, 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既要卡到成绩, 又要看到缺点。只有这样, 才能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 不断获得新的进步。

摘要:指挥员, 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在基层中队, 指挥员就是平时抓队伍管理, 完成中队日常各项管理工作;战时, 带领中队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其管理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我们现在的队伍当中许多干部不是指挥员, 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明确, 没有明确如何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近些年来在基层的工作经验, 总结以下几点。

教师管理智慧组织管理能力讲稿 篇5

培训内容:

第四章:组织管理的能力

一、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胜任特征说明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求知欲,对教学活动进行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

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地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并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评估方法

做《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测试》P67 评估方法共10道选择题,每题选是得2分选否得0分。16到20分专家型教师,从容面对课堂管理问题,化危机为资源。8到14分熟手型教师。理智对待问题,寻求一般化合理地解决方法。0到6分,新手型教师。面对问题较慌乱,一般采用惩罚措施,容易引起矛盾激化。

测一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三、组织管理的能力之相关情景

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关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阅读三个情景,思考自己会怎么做,想法是什么。

四、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解决策略的辨析

1、新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新手型教师在面对课堂组织管理时出现的困难,往往急于立马解决问题,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发展,则会使用带有惩罚意味地解决策略。

2、熟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熟手型教师在面临班级的组织管理问题时,往往能够通过建立班级的组织结构,明确责权关系,使班级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对比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对抗组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专家型的教师的解决方式:专家型教师的解决课堂组织管理问题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此可以从容,淡定,深刻地解决困难情境。

五、组织管理的能力之指导与训练

采取这类解决课堂管理策略的老师属于新手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与学生的关系尚未稳定建立,他们在课堂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这类教师要搞好课堂管理与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体贴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3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4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切记人格决定管理能力 篇6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是由其人格决定的。人格优秀,其管理能力就能够发挥作用,否则,即使能做成一些事,也难以持久,更别提做成大事了。

诚信,是一个人健全人格体系中比较核心的品质。一个对自己都不诚实的人,是很难保证对别人、对公众、对社会也做到诚实的。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诚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职业经理人生存发展的基石。

现在各个行业都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职业经理人的过度包装也不鲜见,甚至有些人为了包装出精美的形象而违背诚信的原则,做出不顾人格的事。职业经理人热衷于过度包装,其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自己想出名,所以就要包装自己。而在现实中,出于一种急于出名的需要,有的人对各种包装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通过炒作绯闻也在所不惜。自古至今,名利奴人的现象从来没有中断过。另一方面,也有工作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领导人包装自己也是提升企业知名度的需要。内在原因也好,外在原因也罢,还是没有跳出名利二字。但不管怎么说,通过造假的方式包装自己肯定是最下流的手法,也是得不偿失的。

社会管理能力 篇7

一、对于绩效考核理解的偏差是导致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

1. 目的比较单一, 仅作为月度定薪的主要依据。

绩效考核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 绩效考核的建立, 有利于评价员工工作状况, 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 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其各项指标的合理设置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履职情况。考核内容应该按照不同时段的中心和重点工作要求设置的主要业绩 (定性和定量指标) 、计划执行情况、能力和态度情况、部门满意情况等方面。它是自成系统、相对稳定、可操作性强的庞大系统, 是需要领导有力、组织保证、独立操作的一项巨大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 很多县级局都成立了绩效考核机构, 设置了考核的内容, 管理者也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却没有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全面提升员工的个人绩效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而只是把绩效考核作为月度定薪的主要依据, 完全是为了定薪而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工作仅仅成为薪酬管理的一部分。考核的原则得不到坚持, 考核内容设置、项目设定、权重比例分配随意性过大, 朝令夕改, 缺乏严肃性, 更没有实现政策的延续性, 从而导致考核工作没有发挥其监督员工树立正确工作态度、认真履职、持续改进工作等很多积极的作用, 致使绩效考核误入歧途、本末倒置。

2. 方式过于简单, 影响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具有很大的惰性, 必须在高压的监督下才能够按时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这其实是对绩效考核的一种误解。更有甚者有些管理者只注重工作结果, 忽视对工作过程的全程监管, 导致无法静下心来准确分析员工履职不到位、业绩低下的真正原因, 更不能实现员工工作绩效的持续改进。有些单位只是简单设置一些表格, 内容设置无关主要工作, 全是大框大条, 操作性极差或者不具有操作性, 考核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进行打分, 纯粹搞形式主义, 月度和年度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 搞平衡实现轮流坐庄;有些单位考核方式过于简单, 只是通过市场的简单走访、查看员工工作的记录就能给出考核结果, 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管理者的个人情感和爱憎, 不能准确、细致的评价被考核者的工作全貌, 受到被考核者的反对, 影响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还可能影响到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3. 结果不做反馈, 存在问题常年累积难以得到改观。

很多管理者对于考

核结果都有自己一套处理办法, 表现为不愿公布考核结果, 这主要出于维护单位“和谐”风气, 害怕出现不合作或者敌对关系, 致使下属不知道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或者管理者就没有形成反馈和沟通的顺畅渠道, 一定程度上缺乏民主意识, 缺乏沟通的能力, 缺乏面对存在问题的勇气。结果不反馈或者沟通不畅出现后, 个别员工对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不认同, 就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没有搞好人际关系, 认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是管理者在给自己找茬, 置若罔闻、不理不睬, 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纠正和改进, 就会出现有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4. 忽视绩效改进, 员工履职能力和企业的效能大打折扣。

如果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绩效考核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而是把绩效考核作为监督和惩罚员工的一个目的, 就会使员工过分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 而不关心考核后对存在问题的整改, 对自身绩效的改进, 考核就成为一种以惩戒为目的工具, 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就会成为阻止员工和企业发展的阻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 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 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 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 而且, 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 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 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 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 “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 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 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 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何纠正。不难看出, 此时, 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 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 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 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 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 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 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 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二、如何提高绩效考核效果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目的, 关注员工和企业的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强化职能发挥、提高政策执行力, 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进而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追求效能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 是促进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应该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 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为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与成效, 而不是以惩戒员工为目的的, 只要这个出发点正确了, 绩效考核就不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要充分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 管理者应该把握公开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 做到民主和集中相结合,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合理设置考核科目、考核内容, 注重按照工作重心转移设置合理的权重比例;注重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指标为主;注重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 注重考核过程的有效印证, 实现每一项考核的结果都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从而以避免凭主观印象考核和由晕轮效应、成见效应等所产生的问题。

要注重共性和个性存在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个员工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适当时候可以对员工职业做出长远发展的规划, 使员工的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的洪流, 并给他们创造顺畅的晋升通道, 促使员工创新性开展本职工作, 有效发挥员工的才能和潜能。要实现整体安排和局部部署的统一, 充分关注企业的发展, 明确企业的发展需要, 明确界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要求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 为考核工作提供依据。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 权衡考核导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一致, 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适合当前环境和形势, 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优化和升级。

2.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 实现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相统一。

管理者能不能选择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实际的考核方法, 关乎绩效考核的导向, 关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因此管理者切忌盲目跟风或者生搬硬套,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考核办法。鲁杰先生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认为就是要实现考核方法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相统一, 即评价结果必须相当可靠, 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并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和鉴别: (1) 能体现组织目标和考核的目的; (2) 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 (3) 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 (4) 考核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节约成本; (5) 考核方法实用性强, 易于操作。

3. 转变管理角色, 强化交流沟通, 全面提升企业绩效管理能力。

要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反馈平台, 企业的管理者就要转变自己的管理角色, 身份也应该由原来的监工型、裁判型转变为教练型、伙伴型, 建立平等对话的基础, 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员工的对话和交流, 增进信任。不但要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初期, 通过对话让全员都参与,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并约定相互遵守, 增进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在运行过程中, 要听取他们对运行中不合理或者缺失部分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绩效结果反馈时, 要肯定被考核者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注意双向沟通、多问少讲, 做到问题诊断与辅导并重, 还可以将企业的期望、目标和价值观传递给员工,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实现企业绩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4. 注重考核的持续改进作用, 实现员工潜能发挥、企业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通过树立正确的目的, 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 建立畅通的沟通和反馈平台, 只是完成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要达到的就是实现考核结果、存在问题等等的进一步改进, 纠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 要注重过程的监督, 实现日常化地监督和改进, 围绕企业发展的远景进行及时地修正, 确保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履职上。要注重改进过程中个体存在的差异, 将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 用无形资产的非量化因素冲淡考核的量化因素, 进而建立统一的价值观, 用文化的力量管理企业。要根据企业文化精神, 设置绩效考核外激励项目,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是员工在集体认同的前提下, 约束自己的行为, 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提升企业全面管理能力 篇8

一、加强领导,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发展战略, 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 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是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要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 细化工作责任, 明确质量标准, 不断增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二、树立管理理念, 坚持战略引领与价值导向。

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中, 要紧紧围绕“做精做强”战略目标, 坚持持续不断地完善并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是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涵盖企业各类生产要素、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要将企业的人、财、物全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二是坚持战略引领:战略规划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目标, 全面预算是战略实施的工具和机制。通过实施年度滚动预算, 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资源配置方式, 确保战略落地, 并不断得到验证和改进。三是坚持价值导向: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价值的创造能力。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导向, 将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果的标准, 坚持成本费用定额与责任管理, 坚持将投资回报水平作为项目取舍的依据, 严格控制低效、无效甚至亏损的运营项目, 加强低效资产的处置和直属亏损门店治理, 加快资产周转, 并将预算执行标准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推动对标管理, 突出“做强做优”。

要坚持把对标管理理念引入全面预算管理, 探索对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强化各类定额、标准的制订工作, 通过收集整理各类对标数据, 将企业的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相结合, 明确成本费用、项目投入、资产效率等经营指标的管理定额和标准, 并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体系。二是要广泛开展预算目标对标工作, 在深入分析国内卷烟市场形势的基础上, 充分参考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情况, 制定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预算目标。三是要强化预算管控的对标工作, 加强对可控成本费用的对标管理。四是要积极推行与优秀企业的对标管理, 选取国内同行领先企业作为预算标杆, 通过持续不断的对标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加强关键指标控制, 努力提升企业运行质量。

一是加强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积极推动各预算单位压缩可控费用, 努力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加强投资项目预算控制。严控低效投资, 严控资金难以落实的投资, 严控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

五、进一步加强定额成本管理。

通过企业最近几年的发生成本费用金额为依据, 以及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经验分析法等科学合理方法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定额, 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不断修正定额标准。做到减少成本费用中可控费用支出,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杜绝费用支出不合理, 严重浪费企业资源的情况。

六、强化刚性约束, 做好预算执行监控与分析工作。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 一是要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 上级预算管理单位正式下达的预算应具有严肃性, 一般不得调整;企业确因市场经营环境、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预算编制基础和假设产生重要变化, 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 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 可以申请调整预算, 但必须履行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二是要加强预算执行监控, 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严格预算执行审批程序, 严控预算外项目, 预算管控应逐步由金额控制向项目控制转变。三是要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建立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重大事项应急分析制度;客观分析预算执行差异与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修正预算执行差异, 防止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现象;对于重大预算执行差异, 应就此展开审慎的分析调查, 认真查明原因, 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总结, 不断改进预算管理机制, 持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 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实施。

一是要构建覆盖企业全部重点业务、连接各部门、体现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庞大的数据需求, 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分解与落地。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预算管理流程, 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执行的有效性。三是要加强预算信息化系统集成, 将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资源计划系统 (ERP系统) 等资源配置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满足多方面、多层次信息高度融合的要求。四是要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线分析监测功能, 及时追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控, 为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社会管理能力 篇9

关键词: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教育

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将来的任职岗位涉及装备的筹措管理、储备管理和供应管理等工作, 既要管理装备, 同时要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才能胜任任职岗位需求。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装备管理工作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对装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需要明确管理工程专业学员管理能力的需求, 研究培养的对策。

(一) 学员管理能力的需求

“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当前部队对于装备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的要求十分迫切和突出。调查显示, 部队对于军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均较满意, 但普遍认为学员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力、领导管理的魄力和军事基础素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在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部队任职的要求。事实上, 对于一名军官来说, 无论是指挥军官, 还是技术军官, 管理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由部队工作岗位特性决定的。

装备管理岗位对管理能力的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

无论是战时保障, 还是平时训练保障, 要求装备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计划的拟定和组织实施。要能根据任务要求确定装备筹措、储备、供应各个环节的具体需求, 协调好人员、装备等各方面的条件, 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 对装备保障进行高效的指挥、管理和控制。唯有如此, 才能提高部队战斗力, 才能在实战中使各种战斗和保障力量组合的部队协调行动, 充分发挥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表现在能力要求上就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指导实践能力和预测能力, 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指导实践, 能够通过观察而无需论证就可迅速、深入、透彻认识事物本质, 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 能有效地开发运用知识和信息这两个高技术战争的主要资源, 使之转化为战斗力。

2. 具有较强的协调合作能力

在新军事变革时代, 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综合化, 使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效能、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对装备管理人才的协作能力、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装备管理来说, 涉及到诸多装备、人员和环境等要素, 这就要求新型装备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协同意识, 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具有一定的领导指挥能力

装备管理人才一个重要的任职方向就是成为未来装备管理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负责保障任务的指挥工作。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和信息化、知识化军事时代, 对军事领导者的领导素质和领导才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院校都把培养学员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作为重点,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明确提出“从学业、道德伦理、领导才能和体能几个方面培养学员”。西点军校招生时就明确新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英、法两国海军院校在学员的培养目标上都紧紧围绕指挥领导才能进行培训。因此, 装备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 必须在其性格、能力以及职责要求上向一个领导者方向发展, 具备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人格魅力。

(二) 学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1. 通过课堂教学, 加强学员管理能力培养

加大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 根据能力需求, 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 注意充实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要突出对学员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员根据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进行分组研究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员的活跃思想, 让学员自由发挥, 教员最后参与并总结出该知识点的多个方面和要素。通过这种研讨教学方法, 试图培养学员探索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 并在探索中以较深刻的方式完成了学员知识培养。

2. 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管理能力运用

传统专业教育中, 往往以学员的知识积累、知识储备为重点进行教学和考核, 轻视学员能力培养, 从而导致学员在学习中不求甚解多、死记硬背多、练习一般技能多, 主动思考少、积极研究少、大胆创新少。这种知识型教育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造性物流人才的要求。为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在考核内容上, 应适应创新教育要求, 建立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考核评价, 由只重知识掌握的考核转变到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相统一, 且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考核, 结合学生平时的创意思维、创造性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加强实践活动, 强化管理能力实践

实践教学是体现学员管理思维、铸造学员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也是学员实际岗位工作的预演, 对其必须高度重视。丰富多彩的动态实践活动是实现学员创新精神培养的最好途径。要重视部分学员个性与潜力的发展, 延长和改进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间, 开展学生科研课题。即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中间就开始针对性地选择部分优秀学生 (或精力多余的学生) , 根据其兴趣和潜质, 并结合教员科研任务情况, 吸纳学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并选择部分作为其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这样, 可以迫使优秀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自觉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科研开发能力。

4. 加强日常管理, 促进学员管理能力养成

模拟部队管理制度是军队院校学员管理能力实践最经常、最有效的制度。军队院校一般采取建立学员旅 (或学员大队) 并下设学员队的形式为对学员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编制上, 一般将同一年级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学员编为一个学员队。按照总部要求, 每个学员队根据人数的不同编制一个或多个模拟连或区队, 下设排和班, 实行模拟连制度。模拟连制度让学员能在“近似部队的环境中培养军人品质, 加强对连队生活的感性认识, 掌握连队工作的基本方法, 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因此, 学员队模拟部队制度是学员提升管理能力, 进行管理实践的重要途径。

(三) 结束语

管理工程学员的培养应突出学员主体地位, 立足部队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改革, 努力推行能力教育、创造教育和超前教育,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胜任岗位任职需要, 为部队提供高素质的装备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皮志高.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2]张育益, 李鹏, 王桂强.军事物流装备勤务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物流技术, 2007.8:240-241

网络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篇10

一、网络执政能力概念的提出

网络执政, 是指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意民情、汇聚民智民声、凝聚民心民力。在互联网时代, 这种与民沟通的网络工作机制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方式, 能够有效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2.1网络执政为社会管理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网络执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能够有效屏蔽各种因素的干扰, 为政府听取民意搭建最佳平台, 也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话语的公共空间。这一举措大大重塑了政府公信力, 获得了网民理性与情感上的双重认同, 为政府与民众间的关系破冰做出了巨大贡献, 受到了广泛好评与热烈响应。

2.2网络执政为社会管理夯实了群众基础

随着网络政治时代的到来, 网络执政为党和政府夯实群众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可以说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一方面, 通过问政于民的方式, 党和政府可以更加及时地处理对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更好地吸纳民意, 同时能够疏导网络舆论, 化解因现实矛盾而衍生出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 在社会转型时期, 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开始通过网络来诉求和博弈, 以期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2.3网络执政以低成本、高可行性提升了社会管理的创新能力

随着互联网软框架的出现, 社会管理有了一个通过较小成本和风险来进行改革的契机。网络执政的新模式能够在不改变现行社会管理体制大体框架的前提下, 整合社会各种资源, 为汇聚民智、畅达民意创造有效渠道, 以新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促进社会难题的柔性解决, 推进社会管理的常态化发展。

三、推进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举措

3.1提高认识, 营造适度宽松的网络环境

发展网络民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 在决策过程中倾听网络声音, 着力解决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如物价上涨、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 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渗入到社会管理之中。此外, 各级部门还应高度重视对互联网运行机制和管理规律的把握, 营造一个适度宽松的网络环境, 构建民主、合理、有序的公共话语空间。

3.2促进网络执政创新成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网络执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将局部性、试点性的创新成果逐步推进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层面上来, 并认真总结网络监督、网络反腐、政府微博、网络发言人等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经验和规律, 将零星的创造性火花上升为全局性变革, 以此将网络执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执政“生产力”。

3.3鼓励公众参与, 开创社会协同管理的新局面

为了真正实现问政于民、还政于民, 党和政府不仅要会聚民智、体察民情, 鼓励热心网友和有识之士尽可能地多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 更要提高对不同社会群体网络表达的解读和认知能力, 做到从诉求表象正确透视出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深层次背景。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正在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 网络执政已经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社会管理科学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 通过网络执政创新社会管理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社会政治信息传播途径的巨大变化, 切实转变政府的工作方法, 不断优化网络执政能力, 将是党和政府在未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春涛.网络社会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中州学刊, 2009, 02 (2) :20-22

[2]樊金山.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J].科学发展观研究:理论月刊, 2009, 07 (1) :29-30

社会管理能力 篇11

学生的自我管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先由学校或教师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并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转化成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就有了自我管理的目标。学生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不断与他人比较,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克服困难,战胜不足,最后要达到自我考察、自我解剖、自我调节,自己战胜自己,无需他人管束。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将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一。我们的教育勇于面对这一挑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接受规范的洗礼,懂得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我校学生管理教育应围绕《云天化中学学生守则》和《云天化中学学生管理办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现将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思考陈述如下:

一、创设氛围、确定内容。

我们努力追求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充分相信、信任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给学生以被尊重的感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自主管理的空间。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们结合高一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的要求,采用如广播、海报或统一命题作文等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向所有学生征集关于云天化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案、内容和办法。对汇总的材料,由德育处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来并形成文案,对应该包含却不包含的内容可相机切入。

二、建立健全自主管理组织。

在确定了自主管理内容之后,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组建一支由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统归学生会管理(学生会对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的自主管理队伍,进行明确分工,分头负责,协调合作。每一个板块有明确的章程有目标有计划,有比较固定的办公地点,有例行的会议,有工作日程与相关记录。比如,在宿舍管理板块,管理员往往为学生不按时休息不认真打扫卫生而难过,我们可在原来主要由何光华老师与宿管负责的基础上增设学生“1(楼长)+3(助理)”;比如,诚信考试板块,可由教务处牵头采取试行“学生申请+学生拟定具体目标与办法+班主任签字+学校审批”无人监考方式;比如,校园卫生护洁板块,每天有两位学生会成员与值日老师一起巡查;比如,对学生违纪处理,有学生会和团委主要负责人参与;有关通知决定,由学生会发布;课外学习板块,关于阅览室关于学习室全部“承包”给团委或学生会,由他们负责起草管理规定;学习交流提高板块,由各班的学习尖子构成的;体育运动板块,由各班体育委员构成,负责比赛礼仪、比赛裁判、消解球场纠纷冲突等事项;废旧回收利用板块,处理空矿泉水瓶、废书报、旧衣物、毕业生的旧物等事项;音乐美术板块,不仅是爱好相同的学生聚在一起的沙龙游戏,也要引导他们以后走向艺术道路,凡此等等,只要是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不悖于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具有可行性的内容,都可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在强化落实这些板块内容的时候,班级板块的作用是不能削弱的,在班级内部也可以板块化。

三、明确职责。

内容明确,板块清晰,职责要清楚。很多事情没有人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事人对这种事可以管也可以不管。所以,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不能让人浮于事的现象出现,宁愿差一点人也不能有闲人,我们也要对板块负责人及其组员实行问责制,要指导板块负责人将板块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工作没有落实,就要“倒查”,就要进行通报或少加不加社会实践分。

四、有效评价。

学生自主管理要落实到位,不能只讲耕耘不求收获,我们必须既要精心耕耘,更要在注重颗粒归仓。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有效的评价,能给学生以鼓舞,能帮助学生纠正偏差,拿如何對进行有效评价呢?首先,要跟踪到位及时评价;其次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再次,改变评价方式,比如,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板块内部人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竞争精神,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我们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我们的评价尽可能采取板块评价方式,尽可能由评价个人改为评价整个板块;又次,评价过程要公正公平公开;最后,对于成功者一定要有奖励,比如校领导的亲笔题词或逐一握手,比如亮相于全体学生戴花照相受红旗等,对于“失败者”,指导老师要引导相关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付诸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获取,从而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这既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目标,更是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精神精髓的体现。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师生共同管理再到学生管理的过渡。

关于校长管理能力的思考 篇12

一、提升理论高度,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一所好的大学, 不在高楼大厦, 不在权威的讲坛, 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 而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话虽然是对大学讲的, 但对义务教育来说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校长在办学中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灵魂?这种灵魂其实就是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独特的灵魂应该成为校长的终生追求。

高度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方向。校长应是独立的思想者, 应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跳出来”, 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素养。校长只有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才会有开阔的视野, 才能于“庐山之外”看清自己学校的真实情况, 才能不断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

首先, 校长要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基本方针、政策,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符合党的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其次, 校长要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不断自觉学习, 定期参加培训, 特别是如清华大学等一些高品牌学校的培训, 使自己在学习与培训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 受个人素质、行政管理、社会现实等方方面面的制约, 学校办学普遍处于一种相对老化、程式化的状态, 表现为低水平循环、受惯性力量的制约, 等等。因此, 必须通过学习与培训来为自己“充电”。尤其是当学校发展进入高原期时, 如何突破与提升?校长必须理清思路, 高屋建瓴, 为学校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第三, 校长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提升管理理论水平。要使自己的管理处于一个高水平状态, 不能因循守旧, 经验立本;要学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引领广大教师, 促使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理解学校发展战略, 认同学校发展规划, 紧跟学校发展步伐, 确保学校各项计划、制度、措施的落实。第四, 校长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办学经验与教训, 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曾从教十数年的著名诗论家张同吾先生说:“名人未必都出自名校, 但名校却培养了许多名人, 这是因为名校必有名师, 必有优秀的精神传承, 必有高品位的文化熏陶。”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与文化素养的提高, 培养和造就名师, 提升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应该成为校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主题。

二、多维辩证思考, 引领学校和谐发展

校长在管理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 即使是好的政策或计划也可能遇到阻力。这就说明校长在制订和贯彻落实计划、政策时候, 没有注意全面、辩证、多角度的思考和谋划。全面的把握、辩证的眼光与多角度思考当然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使学校的发展更为顺利与和谐。

1. 站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的全局考虑问题。

确定学校大政方针, 必须符合党和国家政策, 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符合学校实际, 并以校委会为主体, 以全体教职工为载体, 确保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 既要考虑轻重缓急, 又要考虑主次分明。

2. 站在教职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校长做出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全体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考虑决策的普适性与可行性, 考虑全体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由此, 要深入群众, 了解实际, 集思广益, 以人为本, 确保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依据教育规律, 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考虑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心理需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4. 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学校开放日等多种渠道, 使家长尽可能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思路, 力争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努力担负学校工作“引领家长, 教育家长, 开发家长”的重大使命。

5. 站在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遵循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要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并努力创办学校特色, 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科学把握尺度, 推动学校稳步发展

任何事情皆有度, 正所谓“过犹不及”。校长要充分掌握管理的尺度和分寸。就管理而言, 恰到好处的尺度和分寸当使学校获得更稳妥、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首先, 要把握好学校发展的尺度, 学校发展规划既要有长期的, 又要有中期的, 还要有近期的。学校发展规划需要统筹安排, 需要把握好发展的进度, 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学校发展规划既要有科学性, 又要有前瞻性, 还要有可行性。

其次, 学校管理工作还要把握好制度的尺度。制定制度, 一是要依据政策法规的框架, 二是要照顾学校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连续性以及教职工的认识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实际。执行制度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解决。敏感的制度管理问题可通过学校教代会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解决, 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学校评价要有多把尺子, 尤其对绩效工资的管理, 力求公平评价和对待每一名教职员工。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既要有定量的, 又要有定性的。在管理工作中, 把握好分配尺度十分重要, 既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又要照顾到年龄、教龄、健康状况等实际差异。特别是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敏感问题上, 更要坚持原则, 又要平衡大局。总之, 管理的尺度把握得好, 学校就会风清气正, 团结向上;把握不好, 就会矛盾丛生, 为学校发展带来种种阻力。

上一篇:慕课网络平台下一篇: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