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

2024-11-28

《教学案》(精选12篇)

《教学案》 篇1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 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 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 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 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 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 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 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 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 就能进行自主学习, 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

课文教学、句型教学和阅读教学是科普版教材的三大主要板块。相对于前两个板块而言, 阅读教学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学的软肋。教什么和怎样教是我们备课时就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下面结合Everyone wants a TV.这一具体课例, 谈一下我用教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心得。

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 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摆来摆去, 但常常跳不出听说为主, 读课文找关键词复述课文的模式。因为到了教导处工作的缘故, 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一些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从而开阔了我的眼界和思路。特别是亲身到杜郎口感受什么叫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开始在我教的班级内试验教学案式进行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定位

要理解教学案式教学模式, 我们首先要对Read准确定位。我对Read的定位就是它和Let’s talk、Let’s learn不是彼此孤立的, 它是对前面两个板块的补充和知识的延伸。它们是一条知识主线的三个部分, 但侧重点不同。Let’s talk侧重于口语交际, Let’s learn侧重于句型和语法, Read侧重于书面运用。在这样前提下, 我在处理Read时就把教学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1.学生应该能够熟读课文;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 能够回答出关于课文的一些问题;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达课文;4.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结构, 结合实际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传统教学与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优劣对比

相对于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我发现它存在有两个主要问题:1.我们平常备课时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是写在教案本上, 学生在上课时并不知道自己这堂课要学什么, 要注意什么, 要达到什么要求, 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要完全依靠教师。2.我们常常不自主地把自己变成课堂的中心, 课堂上我们讲得多, 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听和学的状态, 从而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案式教学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就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 从而在学习时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二是课文的学习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间的合作为辅, 教师主要处于引导者和指导者的地位。

三、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做法

(一) 教学案式的准备:

一般来说, 我们在备课时, 就要对自己要教的这篇课文有清醒的认识。一是我们要知道这篇Read里面包含了怎样的中心结构, 这个中心结构和前面的知识结构或后面的知识结构有着怎样的联系。比如Everyone wants a TV这篇文章, 课文里面就包含了I like….I don’t like….和…likes…, ….doesn’t like…, 而这些内容是lesson 7和Lesson 8主要涉及的句型, 但本课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转换。二是本课的重难点有哪些。这些重难点有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理解的。Everyone wants a TV.这篇课文中像all like, only one TV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 像TV plays, cartoon则需要学生小组内交流, 像a TV of her own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理解。三是教师要预设哪些问题。哪些是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交流后才能解决的。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这一课时, 我首先安排了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How many people?Who are they?Does everyone want a TV?这三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可以在快速阅读后就能回答出来;第二部分的五组问题就需要学生们仔细阅读, 个人思考加上小组讨论后才能回答出来。四是学生要结合什么样的实际, 学以致用, 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我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就结合Eve如何谈论自己的家庭, 设计了学生能够简单模仿课文谈论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喜好。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提前准备和设计的。

(二) 教学案式的步骤:

通常来说教学案式教学分为以下十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目标。出示教学案。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案是打印在纸上,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上面写有本课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 问题和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最大的好处是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有了一本简单的教案, 期末复习时学生一看自己的教学案就非常清楚知道本学期学了哪些知识点, 每一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另:教学案不仅限于阅读教学, Let’s talk和Let’s learn都可以有教学案) 但限于学校财力和实际困难, 一般教师提前写在黑板上即可。

第二步:了解目标。学生仔细阅读教学案, 初步了解今天所学内容的要求和重难点。

第三步:知识铺垫。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 为今天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先复习了表达自己的喜好:I like….I don’t like….并在此基础上非常自然转为第三人单数…likes…, ….doesn’t like…。有了这一步铺垫, 学生再学习课文时就不会那么生疏了。

第四步: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一边阅读课文, 一边用信号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短语和句子 (包括不会读的) 。学生首先学会自己思考这些问题, 看自己能理解多少。如果还有知识点自己不能解决, 就把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拿来在本组内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探究式学习) 。如果小组内还无法达到目的, 就拿到全班内集体讨论。最后剩下的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在复习结束后, 要求学生先自己学习, 然后组内讨论, 最后全班集体讨论了TV plays, cartoon等, 我仅仅引领学生们学习了own用法。一般来说教师不仅要解决学生理解的问题, 也要解决学生不会读的问题。学生不会读的单词、短语、句子, 教师同样要领读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最好把单词和短语带回到句中领读, 这样学生在下一个步骤就少了很多理解和朗读的障碍。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不采取听的方法, 第一个出发点是阅读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的课文, 过于关注听不是有些本末倒置;第二个出发点是立于学生看书读理解起来还有问题, 那么听又有什么作用, 几乎听不懂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第五步:任务驱动。学生再读课文,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能够回答出跟课文有关的问题。这一步不要操之过急, 先预设几个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掌握课文大意: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开始只安排了三个简单问题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然后提出更多的需要仔细阅读才能回答出的问题 (层层递进) , 学生要先了解是什么问题, 然后再去仔细阅读, 自己找答案, 小组内交流答案 (学生自主学习加上合作交流) , 最后回答问题。这样做教师只是一个很好的引导着, 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学生愿意开口, 有足够的机会开口, 也敢于开口。

第六步:组内展示。阅读教学的最低要求就是学生能够熟读课文, 但是学生们只是和尚念经似的一起读读课文, 起不到调动学生读课文积极性的作用。这时教师要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 一要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语言感觉, 还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色彩, 二要调动好小组内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欲望, 特别是“表演”课文的欲望。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通过自己的动作, 声音的控制, 神态模仿, 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father, Eve, grandma三个人的语言特点, 浑厚的男孩声, 可爱的女孩声, 苍老的老妇人声, 一方面学生体会了应该怎样读, 另一方面也调动了他们模仿的兴趣。

第七步:复习小结。一堂课学完了, 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如果课文不太长的话, 我们可以采取类似于完形填空的方式, 复习课文的中心结构和关键信息。如果课文非常长的话, 我们只需要准备那些最关键的课文结构和课文关键信息。Everyone wants a TV.不算太长, 所以我仅仅展示了本课的中心结构和关键信息。通过学生凭记忆补全课文, 又一次温习巩固了今天所学的中心结构, 课文重难点和关键信息。

第八步:课文复述。学生理解了课文也熟读了课文, 下面就是课文复述。我们现在谈的课文复述不是要求学生看关键词完全复述课文的那种。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今天所学中心句的基础上,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的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只会说几句话I like….I don’t like, 有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说出likes…, ….doesn’t like…, 可能有部分程度好的学生能说出大部分课文。教师不要强求, 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了课文, 不论多少,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Rea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为学生去写作做准备的。如果学生连说都说不出来, 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去写出来吗?

第九步: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如果学生只会照猫画虎, 那学生画出来的老虎都是一样的, 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可能永远画出来的老虎不像老虎。所以我们要敢于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们去结合自己实际说或者写。可能最初阶段他们只能说出或写出一小段, 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的。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就鼓励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爱好和家庭成员的爱好, 虽然学生们只是说出了简单的一些话, 这就是很好的开始。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一直这样要求学生, 学生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积累后就一定有效果的。

第十步:家庭作业。教师根据所教课文的难易程度, 灵活布置作业。除了必要的课后读课文外, 要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业。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小短文, 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谈论自己家庭成员爱好的小作文。这是对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很好的一种手段。

(三) 教学案式注意事项:

当然这只是一般步骤, 每个步骤安排多长时间, 是否每个步骤都不能省略, 这要看我们所教课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特别是第八步我们千万不可强求。我们要灵活掌握, 灵活处理, 不可千篇一律, 一成不变。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 一切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理解思维的逻辑进行, 不可本末倒置。

《教学案》 篇2

【中文摘要】本文是关于“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共包括三章。第一章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学术史回顾以及论文重点。国内外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研究不是很多,且多集中在概念、特点、原则、意义等较为宏观的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则尝试从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初步的讨论,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重点所在。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概念及举例。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章第二节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学案、教案的概念。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选取本人在山东省滨州一中进行教育实习时的一则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共分三节,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所选教学案的设计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部分地方还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结语部分简单叙述了教学案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仍是一种值得继续推广的。本文只是初步的探索,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阅读者不吝赐教。

【英文摘要】This paper is about case studies of teaching case, including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cademic paper review and focus of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ase is not man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concept, characteristic,principle and meaning form macro aspect, about the research of specific teaching case is very few, yet my paper is trying to discuss about it and it is the key of the paper.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关键词】教学案 历史 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ase Histor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6-7ABSTRACT7

摘要

第一章 本课题的学术史回顾、研究的第二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概述

第意义及论文重点9-1212-14第一节 “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12二节 “教案”、”学案”、”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内涵及教学案的实践举例12-1

4第三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以滨州市滨城区一中高三·二十二班的历史教学案为例14-35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教学案14-22析、评论22-3540

结语35-37

第二节 对所选教学案的分参考文献37-40

“学案教学”之探究 篇3

一、“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设计学案

采用的方式是:轮流主备,集体讨论增删,形成共案,组长把关,审订,然后付印。共案到手后,各位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作个性补充,而后施教。

1.创作化原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走向教材深处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师必须把握课标,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在《课标》中承担的使命和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把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科学整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案的引领,顺利走进教材,自主进行知识构建,发展思维,并让学生最终走出教材,形成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学科化原则。学案编写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案设计有它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格式,但在具体设计操作时不可受“式”的束缚而模糊了学科特点。应以探究知识为基本线索,以“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探究知识规律的学习行为,绝不可抹杀学科的特殊性。一般地说,语文科侧重语文实践、积累和对文本的感悟。学案设计既要体现探究知识的共性特点,更要体现学科的自身规律,切不可把学案简化为一份习题,课课一副面孔,节节一个模样。

3.问题化原则。学案如何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关键在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知识点的设疑,即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落实知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体现在对题例、问题的选择设计上。精选的题例体现着学习文本的实质内涵,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突破。所以,学案中的问题习题的设计,成为学案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4.个性化原则。学案同时是教案,共案到手,执教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加工。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总结归纳,指导学习方法,等等。可在学案教学设计时,作个性设计,成为执教者的个案。

二、“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的流程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来进行的,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的程序。

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指导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了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的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进一步了解学情,并随机辅导点拨,引导小组成员积极交流,热烈讨论,适当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3.展示反馈。此环节中,训练是主线,展示是手段,反馈是目的。对学案上的问题习题,学生都有一个“自做——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要作必要的展示反馈。小组问题,小组内展示;共性问题,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各种有效的反馈。

4.评价点拨。展示反馈的结果必须通过评价点拨落到实处,先评后点,评中有点,点中有评。展示的结果,可以组内自评,可以组与组交叉互评,还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制度,将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汇报给教师,并督促展示对象纠正修改。教师在学生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巡视展示的内容,要甄别对错,及时判定。同时,发现代表性的问题及学生思维的亮点,特别是对于多元思维、对于预设问题之外的生成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评述,点拨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对于思维重点,思维的多元表现,教师要加以激励引导,三言两语点出妙处,使学生能够借鉴。

学案一般按以上四环节操作,但四环节不可机械地割裂开来,合作中有展示,展示中有合作,过程性评价更是贯串始终,

《教学案》 篇4

一、学案设计方面

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素材, 也是平台, 因此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要提高学案的“质量”, 在学案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案要“精”“准”

通过学案,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习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发现自己的疑惑点、难点, 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考、探究,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要抓“准”核心问题, 问题设计要“精”。在设计时教师要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在学习“基因突变”这部分时, 对“随机性”的理解上教材叙述的比较笼统、抽象, 不好理解。因此, 在学案上把“随机”具体到“点”, 即“随机”包括“时间上”和“部位上”, 这样把概念的核心问题, 精准的体现出来了。

2.学案要注意问题设计“层次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 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 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来处理。为此, 学案编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 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有层次性, 有梯度, 要先易后难, 要有区分度,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A、B、C、D四个层次, 即再现、延伸、应用、拓展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 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案在反馈练习上要注意“典型题”与“易错题”的选择

“学案”在选题上要精, 要有代表性, 不能搞题海, 要贴近高考选择易错题和典型题, 这样既锻炼思维能力, 又节省时间。这就要求在学案设计上教师不但要精通教材、精通考点, 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能力程度, 把教材和考纲吃透。

二、学案应用教学方面

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启发、补充,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认为应用“学案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能重“教”轻“学”

学案教学不能把完成学案当成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给学生一个方案, 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要把学案当成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 并不是做完学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教师还要点拨、引领、反馈。点拨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仍未解决的疑点, 教师参与, 适时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和重点的问题, 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 教师针对其疑点, 抓住重点, 讲清思路, 把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学案设计要有“预设”和“生成”

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 要预设到学生的变化, 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学案”在思路和问题的设计上要给学生留有空间,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在学案中我特意设定了个区域, 名为“我的疑惑”, 给学生空间思考、总结。例如, 在学习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开篇就是节选的科学发现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没有完全给出, 因此在达尔文实验和詹森实验之间学生无法理解“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因此, 我在学案设计时, 就把这部分给出, 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我的思考是画竖线, 这样生长的部位就会出现虚线。课堂学生广开思路, 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的学生还思考是否可以画出“等间距的横线”这样生长后间距会变大, 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案中要注重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指导, 在思维的障碍点、知识的转折点上设置问题, 提示资料,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在《细胞核》这节课, 课前有四条资料用于学生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如果平铺给学生, 显得资料繁多又有些难度, 没有逻辑性, 学生读完一点思路都没有, 我把这些资料设置成两个实验题, 即如何探究细胞的控制遗传的功能?如何探究细胞核的控制代谢的功能?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学生澄清了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 通过学案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实验的一般方法,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引导”把规律套入前两个资料, 最后再独立分析后边两个资料, 这样学生由浅入深, 记忆深刻, 掌握规律。再来分析资料就很容易, 而且也便于记忆。

总之, 学案应用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学生学习时依据学案,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检测等有效手段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学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教师的深刻思维的展示。

摘要:“学案导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学案在设计和教学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案,学案教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8-92.

[2]崔金波, 赵家琛“学案教学”初探教学与管理[J].1999, (3) :66-71.

[3]温廷金.中学生物课启发式学案教学初探[J].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 (2) :55-62.

[4]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生物学, 2005, (8) :78-93.

“教学案教学培训”材料 篇5

一、推行教学案教学的背景与意义 首先,教学案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对国内课改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我们县先后大规模实地考察人次最多的学校是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和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我县教师学习最广泛、影响最深入的两种成功经验。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程序不同,却都是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真正尊重学生认知过程的主体,真正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放大式研究,通过过程性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和挖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发展的潜能。洋思中学是学生先自主性地“学”,教师后针对性地“教”,教师的“教”是在为学生的“学”服务,而当堂针对性的“练”,促成了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巩固和提高。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教学环节,也无一不在紧紧抓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过程反复中求落实,在反馈跟进中求质量。两种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指导性“教”下学生充分“学”,都是学生充分“学”后教师再针对性的“教”,都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活动、反复实践。其教学核心或重要抓手都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学的真谛是教(jiāo)“学”。教学一词在词典上的解释为:“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实,技能是不可能被传授的,它是反复实践后的熟能生巧。我们现在重新定义教学一词的含义应该是:“教学是教师教(jiāo)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学案”这一概念。

其次,实施教学案教学,是深化课改大势所趋。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在理念层面的研究与争鸣,逐渐转向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尤其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与成熟,以此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改成果的最大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否,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课改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局部的或阶段性的成绩。但与课改的要求相比,与教育改革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明显。因此,必须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这一关涉课改全局的大事做进一步的探讨,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率。实施教学案教学,就是以此为载体,优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施效果。实施教学案教学,就是以此为媒介,切实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教师霸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重“讲”轻“学”的局面。实施教学案教学也是努力探索我们自己的课堂结构,打造我们自己的课堂特色,形成我们自己“话语权”下的改革成果。

第三,推行教学案教学,是我们推广“复习课教学案教学”成功经验的选择。在今年的中招复习备考中,我们落实“科学备考、有效复习”基本理念的重要抓手就是“复习课教学案教学”。我们4月份在东岳中学召开的“09年中招复习备考现场会”就是一个全面的展示与交流。从今年中招成绩看,“复习课教学案教学”的思路是对的,效果是好的。凡是在这方面态度坚决、措施得力、质量保证的学校,都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我们本身对“有效教学”就有一个三年规划,去年是“有效教学年”,我们以“有效课堂、智慧课堂”为根本目标,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三个维度,进行规范和引导。如果说我们去年还多是从理论层面介入,实现对教师理念层面的转变的话,那么在今年的“有效教学提高年”,我们更多地是从实践层面介入,以“教学案教学”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落实教学案教学是手段和媒介,更是催化剂和助推器。说它是手段和媒介,是从教师观念和行为转变的角度来说的:教学案教学方式将彻底转变教师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彻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课堂角色,彻底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等;说它是催化剂和助推器,是从教师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角度来说的:教师在编写与使用教学案过程中,知识积累与专业化素养将得到丰厚,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与经验将得到提升,组织课堂、精评巧点的技能与艺术将得锻炼。可以肯定地说,教师通过认真编写七至九年级整套教材的教学案,一定能成长为一位专业过硬的教师;能熟练掌控教学案教学课堂的教师,也一定是位相当优秀的教师。这也正是我们开学初只提供教学案样本稿,而没有提供教学案成品稿的原因之一。教研室的工作策略是,在骨干引领、示范推广的过程中,走实践研究、大众教研之路,带领学校和教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下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后成长,最终实现人人得锻炼,校校得发展,共同得进步,全县得提高。

二、关于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第一、教学案及教学案教学概念的界定。所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学生的练习融为一体的师生上课共用的一种文本;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教学案的核心要素有四点:一是从课标和教材出发,对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可量化、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细化;二是从课时学习目标出发,对课时学习目标进行问题化、习题化的转换;三是从学生的基础与可能性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全程进行程序化编排;四是对课时学习目标达标测评内容与形式进行定性、定量的设置与设计。所谓教学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案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案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有: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线,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以交流展示为特色,以反馈矫正为途径,以达标提高为目的。教学案教学课堂的基本流程是:第一步,教师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课前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有指导下的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解决部分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第二步,学生课堂上围绕教学案进一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点拨指导下解决核心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第三步,当堂完成达标测试,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在拓展提升中解决全部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教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要求: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即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筛选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着力在抓“重点”、破“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握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能力薄弱区。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即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演的舞台,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目标,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第二,教学案的编写要求。

首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的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在设计与编写教学案过程中,要把握“一个核心”、做到“四个关注”。“一个核心”即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四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教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达成课时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教学案核心价值是导学,它将促使“两个方式”的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教学案将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拓展提高,共同进步。教学案编写的常规要求是:

1、学习目标明确而具体,可检测,可量化。

2、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保证优质高效。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教师在设计编写教学案前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科学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第三,教学案的基本内容。

教学案表头一般应注明年级、学科、课题、主编教师、审编教师等几项内容。课时教学案,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用的基本栏目有: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

(一)课时学习目标

教学案课时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因此,课时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课时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求有四点:

1、目标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目标角度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表述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课前预习导学

课前预习导学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教学案课前预习导学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之问题化,从问题入手,使之程序化。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教学案课前预习导学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每一环节都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哪些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真正体现导学的目的。

(三)课堂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完成对核心问题的研讨交流。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课堂学习研讨一般从“交流课前准备情况”入手,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第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课堂学习研讨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解决,又有新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学习研讨是教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编写“课堂学习研讨”应注意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教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能力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设计问题需要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教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即教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而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组建并组织好学科学习小组,指导学习小组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在推行教学案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可在最初的教学案中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循序性。

5.层次化原则。即在编写教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教学案要有梯度性,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教学案还应层次性,要使优秀生从教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内训练巩固

课内训练巩固的主要设计意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一般分为“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同步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达标测试”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测试题,精选、精讲、精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了教学案当堂反馈、当堂检测的功能。

同步训练设计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

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达标测试"的设计主要是自主评价和平行性矫正:

1、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基础训练内容,体现本节课基本学习要求。

2、用不同题型的组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标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

3、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的主要设计意图是: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的总结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拓展延伸”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l、学后(教后)反思:教师完成教后反思,学生完成学后反思,同时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后的问题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规律等的笔记。

2、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设计下节课的相关课前学习问题,以及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第四,教学案教学的备课流程。教学案融教案、学案、题签为一体,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教学案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给人造成这样的一种错觉:老师的备课与上课似乎简单了许多,也更加容易操作了。但是事实上却远非如此。教学案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对象,整体过程都是围绕如何组织学生更好的学习设计的,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何时介入、怎样介入等则没有涉及。教学案的使用对教师和备课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案取代教案只是减少了教师重复书写教案的时间,并没有取消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智慧投入。一个教学案的出台,不能是一个人的教学思想的体现,而应该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案教学备课流程为:提前分工→主备教师备课,编写教学案预案→备课组集体研讨,修订共用教学案→教师个人课前备课,完善班级教学案→教师个人课后二次备课。

提前分工:即学期开学前,各备课组在统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教师的专长,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分配到人,明确内容,明确要求,明确运行时间。

主备教师备课:主备教师前置一周或两周进行独立备课,确保原创,编写教学案预案,并提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备课:经备课组长审核后的教学案预案,提交备课组审阅修订,最终定稿,师生共用。个人课前备课:任课教师上课前,对教学案再次阅读理解,熟悉内容,熟悉流程,重点是结合班级特点,设计每个教学板块的运行方式及运行程序,充分进行教学预测,详细准备应对策略。

课后备课:重点是教师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同时,存在的教训和问题便成了以后复习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第五,教学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案的使用方法。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2.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

3.展示与交流教学案中部分问题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二)、教学案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调整好教师的备课方向。在教学案上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着清楚的表述,教师就不能再单纯从我怎么讲课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了。老师要做的事情有两条: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就像要求学生那样去认真读书,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理解的、感悟的、表达的,自己都做一番切实的尝试。特别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老师理应做到,这是用好教学案的最重要的基础。老师通过自己的研读,发现教材的资源,如语文学科,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写法借鉴上的,语言表达上的,文章的精华亮点有哪些等,老师都要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引领学生。二是深入研读教学案。教师要对教学案上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加以解决,既然是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老师理应能够完成,更何况有很多的问题会有多种答案(即使答案范围大体一致的问题,答案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一个老师独立解决不了的就年级组教师合作,大家都解决不了,那就说明是问题本身有了“问题”。老师在研读教学案解决教学案上的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才好,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这就找到了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备课所要备的重点。那么,就在教学案上有针对性地备策略,备说法。待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备课时还要有一个全盘考虑,教学案是板块形式,教师要在适当时间对课堂学习做出总结,强化重点,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后有一个新的整体把握。

2、要处理好做题与读书的关系。问题是读书的起点,由问题引起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在这个读书、思考、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读书,必须是学生的最主要的、最经常的活动,尤其是文科教学,不要对读书做狭义的理解。如语文学科,既包括以感知课文内容为目的的通读,也包括针对具体问题的局部阅读;既包括有感情的朗读,也包括静心的默读;既包括专注于某一部分的精读,也包括旨在搜索信息、了解大意的浏览或略读等。

3、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心理调适过程,这一点要有足够的重视。但课堂应该是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不能放任,更不能放纵。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教学案,以了解学情,收集错例,认真反思,再次进行课前备课,针对学案要进行面批、个别辅导,必须做到“日清”、“周清”。此外,各学科教师在备课组统一举行的抽测中,一定比例的试卷题目必须是当月教学案中的训练题目的再次精选。

5、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第六,教学案教学课堂评价。

教学案教学课堂评价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教学案。教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课堂教与学中用不用教学案是评价教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教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教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教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教学案,作为评价教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推行教学案教学的步骤与目标

本年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就是在全县中小推行教学案教学。小学范围是高年级语、数两学科;初中范围是七年级语、数、外三学科,八年级语、数、外、物四学科,九年级七个考试学科;高中范围是一、二、三年级所有考试学科。推行教学案教学,初中教研的工作思路是:评价、管理、落实三个维度相互促进,科研、教研、教学三个方面有机融和。具体措施是:以蹬点研究为手段,以课改实验学校为研究基地,建立具有我县特色的样版学校和样版学科。第一,制订方案,骨干引领,典型示范,全面推行。教研室以《息县中小学有效教学提高年教学案教学实施方案》为依据,组织以学科教研员牵头的骨干教师团队,为各学科开展教学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并依托先行学校优秀典型,在教学、教研与管理三方面示范带领下,在全县初中全面推行。我们今天的会议,观摩了两节教学案教学课堂,听取了县三中的运行方案和经验介绍,就是一个引领与示范的过程。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是安排部署“全面推行教学案教学”的培训会和动员会。本学期教研室的教学视导、学科教研、评比竞赛等,都将围绕推行教学案教学展开。各学校回去后,要及时研究制订本校推行教学案教学的具体方案,把推行教学案教学作为推进课堂改革的主要抓手,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载体,作为教研组活动的核心主题。第二,专项视导,培训促进,活动搭台,以赛促研。本学年初中教学视导与评价,紧紧围绕教学案教学开展,学校所提供的视导研讨课必须是教学案教学课,所提供的集体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学案教学研讨活动。教研室在学科教研培训的同时,还将集中组织人员,深入到学校开展督查与培训工作,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以帮助学校深入推进教学案教学进程。教研室还将定期有选择地开展学校教学案教学开放日活动、教学案教学集体大备课活动、教学案教学校际交流与观摩活动、教学案教学调研沙龙活动、教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现场会等,活动搭台,教师唱戏。同时,围绕教学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优秀教学案设计评选、教学案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教学案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案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教学案教学阶段成果汇报赛等活动,以赛带研,以赛促研。让教师得成长,学生得锻炼,校校得发展,人人得实惠。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案教学活动,如教学案教学达标活动,教学案教学多轮赛课活动和校级公开课观摩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把推行教学案教学起动于理念上,渗透在管理中,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领导带头,学科拉动,管理跟进,评价保质。教学案并不是一个陌生事物,从外延层面上说,它只是教案、学案、题签等常规教学媒介的整合。但整合又不同于组合,从内涵层面上说,它又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我们有做好这个事情的基础,也有做好这个事情的挑战。领导带头,首先是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尤其是作为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理念要彻底更新,态度要果断坚决,行动要积极迅速。同时,要大力起用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类似于兵教兵、兵练兵一样,在学校教师例会上,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说理解谈感受,说课例谈反思等,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对其他教师的带动。正像县三中开展“教师读书论坛”一样,把一大批真正喜欢读书又善于思考总结的教师团结起来,既保持了一种文化高度,又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学习团队”不能仅是口头上的,也不是靠买些书就能做到的,必须让教师“动”起来。我认为,教师“动”起来,也是很多调入三中的教师能够迅速成熟的原因之一。各学校在教学案教学起始阶段,要善于巧妙地把例会开成业务培训会,教研沙龙会等,在舆论上大造声势,把教师可能的畏惧和抱怨情绪,化解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此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与评价上要及进跟进,尤其是要落实好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要把关好教学案编写的质量,要监控好教学案的课堂操作。比如小茴一中正在开展“教学案教学推广领导小组”随访随查制度,全面参与备课组集体备课全程监控,没有得到领导小组签字的教学案不得印刷,同时使用“课堂调查表”,每周一评估,在教师例会上集中反馈,用表扬先进来鞭策后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制订目标,分期考评,阶段汇报,学年总结。教研室推行教学案教学的基本目标有三条:一是培养教师队伍,使教师观念转变,内涵丰富,能力提高。这方面不再多谈。二是改变课堂结构,本期要达到基本消除满堂讲、满堂灌课堂,使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案教学课堂结构基本成熟。三是课题研究出成果,教研室上学期共申报省教科研课题15项,并出台有《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方案》。初中所有推行教学案教学的学科,教研室都立项有以教研员为负责人的课题,下学期要完成成果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学案教学之我见 篇6

从方案设计的指导理念、设计角度和针对对象等方面来看,学案教学法相对于教案教学法有很大优势。教案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出发点,从如何教的角度着手设计,侧重于教学方法,反映的是教师的整体教学环节全过程。相比之下可以看出,学案比教案更具互动性、开放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它能扩展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变教案为学案呢?学案编写有哪些原则可遵循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联系性原则

人类接受新事物时总会习惯于把它与旧事物相类比,找出相似点以增强记忆。因此,学生学习知识也要遵循这一科学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编写学案时搭建一座桥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让学生顺利渡过汲取知识的长河。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5 I am watching TV学案的编写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学生举出的众多例子中自然不乏有watch TV。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怎样表达自己此时正在做所喜欢的事情呢?从而顺水推舟引出“现在进行时”这一新的句型结构。学生在回味的喜悦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开放性原则

学案编写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教育的目的不是禁锢,而是解放思想、释放个性,因此,教师编写学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开放性为原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最终达到开发大脑、发散思维的目的。

例如:同版本教材Unit 9How was your weekend ? 一课学案编写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周末所有同学都要出去玩。这样就给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素材,同学们就可以各抒己见,不同同学的答案自然各不相同、独具特色。

三、层次性原则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学案问题。这样设计学案可保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在不断地自我激励中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举例说明,同版本教材七年级上册预备篇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学案编写过程中可设计不同难度问题:写出日常生活中你最常见到的three or five kinds of color;举例说明哪些goods和你所写出的color相同;用英语讨论Which color is the most beautiful one ?And what about the reasons ?可见,学案问题难度层层递进、层次感瞬间凸显了出来。

四、启发性原则

编写学案的目的是启发并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难点作适当提示,并搭配一定的思考练习题。在这些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其树立解决问题的决并培养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

例如:同版本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10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一课编写学案时可在“本课难点”一栏标注:表达将要做某事可用“Be going to do ”句型。然后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句式自由讨论各自的理想:I am going to be a doctor . / 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 . / I am going to be a singer.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熟悉了一般将来时句型结构,为以后熟练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所规定的任务是学案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将学案发给每位同学,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以及本課学习目标,以便他们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预习课文。自学过程中学生自学是主旋律,而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只扮演辅导者、协调者的角色:教师负责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如要求学生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保证高效课堂。

实践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实施学案教学法以来,教师上课讲得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教师逐渐成功转换角色,从教师主导课堂变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思想上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学会了自主构建知识,其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外,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互帮互助,分层解疑,学生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结果,是“授之以鱼”的话,那么学案教学法则注重方法,是“授之以渔”。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案教学法正是教师“授之以渔”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例典范。因此,我在此呼吁各位教师同仁摒弃教案教学法、倡导学案教学法,紧跟时代步伐,争当教育之先锋!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教育集团濮家校区)

“三卷式”学案教学 篇7

学案教学一般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编写过程,二是实施过程,下面是本人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总结出了“三卷式”学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和心得。

1. 学案的编写

在编写理念上,导学案的编写应注重环节引导和方法提示。学案教学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从主动发现知识,到实践应用,反馈纠正,获得知识迁移的过程来来编写各类学案,学案的编写需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要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的难度编写,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和能力。传统的一张学习卷包含所有内容的传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强调一张学习卷培养全面能力,所以本人主张一张学习卷重点突出某种相关能力的培养,降低难度,化繁为简,先易后难,先分后合,有层次逐步地提高各种能力,这是“三卷”编写的基本理念。

在编写形式上,本人依据以上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参考了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设置和难度,在传统学案基础之上,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把传统学案一分为三,设计出基础预习卷、重难点突破卷和综合复习卷(即“三卷”)的单元学习卷,三卷的编写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份不多于4个A4的版面,越精越好。三份学习卷在形式上既独立完整又具有共同点,比如都有相同的步骤,同样都是练习题,在名称上根据各种学习卷的难度和目标分别称之为“基础练习”、“突破训练”和“单元综合题”。

在编写内容上,三卷的内容多以阶梯式的问题的形式呈现,预习卷以基础为主,难度适中,内容主要涉及课本上的一些阅读知识和主干知识,设计的问题多来自于课程标准和已有知识,同时设计了一些难度不大又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探究活动,适当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和基本能力;重难点突破卷首先回顾基础知识,然后再突出重点、难点,既是复习基础也是提高难度,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一般是重难点和典型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级地理素养和能力;综合复习卷既是全面回顾知识,也是归纳综合各类知识,设计多个全方位的问题,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高级思维。

当然,由原来的一份学习卷变成三份学习卷,不是简单的拆分和增加课时,而应该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要保证学习卷和课堂的有效性,也不能因此而增加课时,否则将会增加师生的负担。因此,学习卷的编写既可以单节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也可以多节综合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最后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编制一份综合复习卷,同时灵活安排课时和授课时间,保证课时不会增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课堂实施

在学案的实施策略上,用学案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开始,经过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到反思总结结束,完成一个学习循环周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用有限的是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学习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更需要学生、师生来合作完成,本研究主张民主、宽松和开放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同样地,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多,时间长,学生的参与面就广,提出的问题就多,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本课题还主张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三卷的编写和课堂的跟踪把握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修正完善。

根据三卷设计的难度和内容,在具体课程实施中也会有不同侧重点,预习卷主要让学生投入自主预习和集体探究活动中,突破卷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复习、探究突破,综合复习卷则是师生共同活动、综合归纳和共同评价。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要在所有章节的的基础预习卷完成后才进行重难点突破卷的学习,同样,要把所有的重难点突破卷完成后才会进入综合复习卷的学习,类似于高考复习中的一轮、二轮和三轮学习,以达到先易后难、先分解后综合、反复加深逐步提高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案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型和高效的模式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案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案,三卷,编写,实施

参考文献

[1]徐进勇.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文献综述[J].中学数学研究,2014

[2]张从利.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J].新课程导学,2013(4)

习作教学案的设计 篇8

1.打开“话闸子”。习作 (写话) 话题内容的选择, 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 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习作教学案》中既有现行教材习作话题的充分利用, 也有教师合理开发的习作话题。儿童的想象、游戏、阅读、观察、思考等都可以创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 甚至可引入QQ聊天、微信、少儿时尚等, 力求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话题情境, 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让其乐于表达。

2.献上“金点子”。习作目标的设定, 除了要符合课标、学段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还要达到“一作一练”的目标:即以亲切活泼的导语形式提出话题情境, 并针对每一次的练笔给学生献上“金点子”, 突出一个训练点。这样, 每次习作 (写话) 练笔就有一个重点知识技能融汇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需要, 学习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课有一得。

3.秀出“好样子”。在习作教材的编写方式上, 我们提倡精心设置、巧妙呈现。一是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化, 具有可操作牲。编写体例生动活泼, 形式丰富多样, 图文并茂, 成为让师生都“欢喜”的读本。二是要凸显学生主体习作实践的过程, 即以学生习作实践的活动过程来设计编写, 辅以师生互动性的语言。这些语言既充满童趣与关爱, 又巧妙、适当地渗透学法, 让学生感觉到似乎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伴在一旁激励和指引, 不仅有兴趣读, 而且有信心写。三是在开头的导语与过程性互动的语言中, 渗透各层次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及重点, 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使学生在多层面的互动交流和各种习作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

《教学案》 篇9

一、以学案促自学

学案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自主学习, 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指导等,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同一备课组共同研究, 精心编写好课时学案之后, 教师应于每节新课学习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并对照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预习, 完成预习作业。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凭经验进行估计。学案教学模式下, 学生先预习,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在检查时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如在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块, 我先给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会读写比, 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 会用分数来表示比;运用比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着又给出了预习指导, 让学生根据预习完成填空:

(1)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 宽为3cm, 则长宽之比为____;读作____;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

(2) 2∶3= ( ) ÷ ( ) = ( ) / ( ) 。

(3) 4∶3=16∶ ( ) ;12∶15= ( ) ∶5=1/2∶1/3= ( ) ∶ ( ) ;0.4∶0.6= ( ) ∶ ( ) 。

通过这一组练习, 就可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课堂教学时的重点点拨提供素材。

二、以学案理思路

学案的第二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合作探究, 主要包括例题剖析、方法指导、典型问题等, 这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对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 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放到课堂上解决, 这样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具体化, 教师的讲解明确化。课堂教学只剩下了对重点的点拨, 对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 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差异, 并进行细致的辅导, 更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既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 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 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 我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 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 比值有没有单位名称?当单位名称不统一的时候需先干什么?

(2) 比与分数可以互化, 那么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于比也可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当比的前、后项为分数或小数时, 如何把它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讨, 能够使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把握了重点, 攻克了难点, 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以学案促拓展

学案的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释疑、精讲之后, 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安排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拓展延伸题,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在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了系统的掌握之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给学生安排了几个拓展类的题目, 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

(1) 将1ml的蜂蜜放入50ml的水中, 则蜂蜜水的浓度是多少?

(2) 一次足球比赛的比分为2∶0, 由此可见比的后项可以为0, 你怎么看?

(3) 小明和小刚在400m跑道的操场上练习跑步, 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他们的速度比为3∶2, 经过50s他们第一次相遇, 问他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 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更好地把握住所学内容的本质, 既掌握了知识, 又解决了疑惑, 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

语文学案教学批判 篇10

一、关于语文学案教学

语文学案, 是各科学案中的一类。一般包括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预习设计、课堂设计、巩固设计几个板块, 相应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学习程序、学法指导。预习设计主要是课文涉及的作者背景、重点词句、读文要求 (各种提示之类) 等;课堂设计主要有预习检查、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环节和内容;巩固设计主要是课文知识内容巩固、延伸提升等。学案通常是教师集体编制 (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分工为各个教师的个体行为) , 同一年级学生集体使用。

有论者说, 学案教学在很多学校实施后, 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些学校借此摘掉了薄弱的帽子, 甚至化弱为强, 据说东庐中学、洋思中学即是凭此出名。现在学案教学模式正在10多个省市展开, 不仅大陆在做, 香港、台湾也在做。语文学案香港称为“语文工作纸”, 台湾称为“国文学习单”, 大陆则名称复杂, “导学案”“学案”“学案导学”“讲学稿”“课堂工作纸”等等, 不一而足。[1]

据笔者了解, 推广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准行政行为, 山东省就有很多县区 (甚或地市) 教研室在实际推动学案教学, 学校层面更是不计其数。很多一线教师也乐意实施学案教学 (来自民间的说法是备课上课轻松了) , 学生对学案也似乎来者不拒。市面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冠以“学案”“导学”之类名称的教辅资料。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并做了一些研究, 期刊上探讨学案教学的文章越来越多。虽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忧, 但总体上是大力支持, 并乐意提供改进建议。以“学案”为关键词, 百度一搜, 网页竟然有上千。有学者甚至称语文学案教学为在本土进行的教育改革, 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经验。[2]笔者观察, 相当多的人 (教师、教研部门、专家学者) 似乎认为学案教学是当下教学的法宝:对学生而言, 能引导学生明晰学习目标,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利于学业的巩固;对教师而言, 利于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利于实现教师间的智慧共享, 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

那么, 学案教学的理论价值何在?有学者归纳为“以学定教”的理想境界, 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目标, 践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标。[4]并热切地分析学案编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希望学案教学能承担起整个语文教育的重任, 成为课改的操作性措施, 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如此看来, 学案教学似乎可以成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梦工厂”。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这样的学案教学还是教学吗?怎么感觉像卖药广告中说的“神药”呢?土生土长的学案教学的实践者恐怕做梦也没敢这样想吧?

二、语文学案教学批判

从学案的结构内容来看, 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新鲜东西。预习、上课、巩固, 以前的教学也是这些环节;作者背景、重点词句、问题设计、拓展延伸等, 以前的教学也是这些内容。不同的是学案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材料, 此前的教学也要提供类似材料, 材料质量甚至更好, 只是没有集中印在一起;更大的不同是学案教学更强调全年级统一, 此前是每位教师可能各有不同。至于有无明确目标、是否以学定教、有无方法指导、是否合作交流、能否分层设计, 并非学案教学特有内容, 也不是学案教学才长于此项。换言之, 新课程改革理念, 符合语文素养发展的做法, 并非只有学案教学才能实现, 甚至学案教学并不占优势。

学案不过是印发给学生的课业材料, 全年级统一使用的材料, 如此而已。学案教学是凭借学案进行的教学, 与主动、自主、探究、合作、习惯等等, 并无必然关系。相反, 其本身固有的特点是:统一性、指令性、占有性。全年级统一目标 (尽管有所谓分层, 根本不影响大方向) 、统一预习内容、统一课堂程序、统一作业、统一方法指导等等, 印发了学案, 也就意味着下达了指令, 况且还有检查和督促, 一句话“请做学案”。这必然对学生生命形成占有, 占有了课前 (预习) 和课后 (巩固) , 而且是全年级式的统一方式占有。就教学而言, 培养人成了工厂式批量生产。实质就是教学的技术化、标准化。其思想根源就是技术主义。这必然导致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实现, 恐怕学生全面发展也不能实现。进一步可以断定这有违素质教育精神, 也有违教育“培养人”的本义。

那么, “明显的”语文教学效果[5]如何解释?

其实不难理解。工业化大生产相对个人手工制作的优势可类比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学案编制优良, 或者说是能工巧匠的模具, 生产的产品完全可以超过平庸的工匠。所以, 教学新手更渴望这种模具 (学案) , 他据此可以省时省力。大部分学业平常的学生可能更“渴望”这种模具 (学案) , 他们据此可以“机械”地“塑造”自己的学业。因而薄弱学校、“薄弱”教师、“薄弱”学生可以借助学案取得一定“效果” (分数) 。但这个过程很可能使部分学生反受其害, 甚至全体学生只是提高了一点分数, 却失去了整个语文生命。

再分析一下所谓“效果”。学案教学的效果, 主要是靠其自身强大的占有性和约束力获得的。说得苛刻些, 与题海战术无异。它提高的主要是成绩, 极端一点说就是“分数”。如果认为这是曲解了学案教学, 可以认真地探讨一下广大教师编制学案的初衷, 可以认真地调查一下学校甚至教研部门推行学案教学的直接动力。作为一线教师, 在学案教学的真实操作层面应更有这种发言权吧。

东庐中学采用“讲学稿”、杜郎口中学采用“导学案”后, 学生成绩的提高能否归功于“学案教学”呢?早在2008年《中国教育报》刊文, 认为东庐中学“更可贵的是讲学稿背后”,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不是源于讲学稿, 而是源自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促进教师提高水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6]

现实中的学案教学问题严重。那么可否通过引领达到某些学者认为的境地, 从而担当起“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任呢?笔者认为几乎不可能。

首先, 很多人不愿学案教学承载一些“无用”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恰恰事关语文教育改革。其次, 学案本身也承载不了语文教育的内容。真正的语文实践、课外语文活动、大量的自主读写等, 这些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方向的东西是学案承载不了的。

考察学案教学的起源会发现, 学案是在升学考试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产生的, 是在教学统一化、模式化、技术化、程序化的畸形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与课改并无直接关系。它一出现, 就带有“逢迎考试”的劣根, 其实质就是印发给全年级学生使用的“批量加工产品”, 其本质就是学生使用的用以提高考试成绩的东西, 核心是各种训练题;至于学为主体、以学定教, 不过是课改新形势下拿来贴金的幌子。现在硬要定义学案是立足于学生的“学”, 并与教案对立而硬说教案是立足于教师的“教”, 这实在有点勉强。况且这种对立教与学的思想, 立论起点就不正确。教与学本是辩证统一的, “教”要组织、管理、引导“学”, 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案是教师为实现这些作用而进行的准备和设计, 或曰编制的方案和材料。教案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方案, 学案是教师编给学生使用的材料, 这种材料本应是教案的一部分。如是而已。

教学实践中, 学案由教师个人的教案中走出, 成为教师集体编制面向全年级学生的东西。这必然丧失了个性, 消解了面向特定学生的适切性。不想学案反而自大起来, 成了与教案平起平坐的兄弟, 甚至指责教案不顾“学”, 标榜自己才是“学”, 这不是很可笑吗?

三、关于学案教学的建议

有必要公允地认识一下学案及学案教学。

首先, 学案本身无错。理论上, 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和材料, 本可作为教案的一部分, 是一种导学工具, 小范围内统一使用未尝不可。统一使用的学案, 应当因不同学情而修改, 实现个别化。学案编制应当十分慎重, 学案的意义在于它是教材的教学化、校本化, 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 如果任务式的分工编凑, 极易成为低劣的习题集, 只是加重学生的负担。没有合适的学案完全可以不用, 学案不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凭借和依据。

其次, 学案现象让人担忧。现在学案似有“神化”之势, 学案教学已经成风, 教研部门也有推波助澜的趋势。这是可怕的。凡事最怕成风, 更何况学案教学本身有很多问题。细察这股疾风, 背后可能是急功近利, 可能是应试教育在新形势下寻找的突破口。令人担忧的还有很多学者的跟风叫好。学案教学的提法就不妥, 归纳为一种教学模式去推广更不妥。所以不如静观其变, 冷静思考, 必要时发出预警。最好是在编出更高质量的教材上多下功夫, 在指导校本教研走上正途上多出点子。

总之, 要给学案现象降降温, 让学案回归它平凡的面目。学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 或者说是一种导学工具。学案只有正确运用才行, 盲目推广可能会引来灾难。我们不是否定学案本身, 我们反对的是学案教学以及作为模式过为强调、过分推广, 我们更反对学案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应试教育逆流。

没有学案的日子, 还有很多“正事”可做。

着力更新教师的理念, 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真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就是最重要的“正事”。就语文教育教学而言, 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激发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也是“正事”。

参考文献

[1][2][4][5]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特征、价值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3) :51-54.

[3]龚国胜.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5) :54-56.

浅析“教学案一体化” 篇11

【关键词】 教学案一体化 弊端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34-01

什么是教学案一体化?其一,是同老师使用同一种教案,达到“一体”;其二,同年级学生,使用同一种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达到“一体”。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学案连为一体,即为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不知从何而起,但是却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盛行,甚至成为上级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一些地方广为推介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

应该说,教学案一体化从某些方面来说,有其可取之处:规模化集约化作战,为教师减轻了过重的备课负担;改善了教学基本功较差的教师的短板现象,教学质量(考试分数)得到相应提升,短时间内效果比较明显;对领导而言也可以放宽心,因为使用了一体化教学案,教育质量不会出大的乱子。但是物极必反,随着教学案一体化的常态化程式化,不少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其一,教学案统一使教学无法“回到具体的人(教师和学生)”

大家知道,统一的教学案,作为对象进入备课程序的是泛化意义上的学生的整体和泛化意义上的学科老师, 因而按照统一的教学案进行教学,教者既不能“回到自己”,以自己的经验、功底、习惯为基础,从自己的思考出发,体现这是张老师而非李老师的教学;也没有“回到每一个学生”,考虑张学生、李学生具体学情而针对性地教学。

其二,明显违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牺牲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抹杀了主体多样性可能的客观存在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它源自于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产生的特异行为姿态。我们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确保人类自身的安全,物种不断的灭绝将会带来可怕性的灾难。教学案一体化粗暴干涉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抹杀了主体多样性可能的客观存在,剥夺了师生探究创新的权力。学校要尽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个性化人才。

其三、扼杀了教师创造性动力,不利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和自我成长

备课是一件带有极强创造性的个性化劳动,在备课中,不同的教师彰显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就像农民耕种、作家写作一样,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奇思妙想往往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而教师在享受辛勤劳作获得成果的愉悦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就相应得到提高。

其四,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导致一些学校某些学科教学质量的低位均衡

教学案一体化的产生,使教师缺乏了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备课组在编写一体化教学案的时候,并不是通过合作探究达到一体化教学案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提升,最通行的做法就是组内成员轮流负责。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备课组长比较老实,驾驭不了同组教师,就只能独自包揽,质量暂且不论,其辛苦自不待言。

其五,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教材教学秩序

教学案一体化导致教师轻视教材,学生基础得不到有效系统地夯实。一体化教学案往往轻基础知识的传授,重应试技巧的指导;轻师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发展,重知识的全面罗列铺张。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本的重要性,每当到大型考试前夕,总要再三提醒学生回归课本,记住书上的定理、例题,借助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案一体化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应该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教学过程的某段时间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正因为它新,所以还不成熟,还存有很多弊端,还有很大的改革和完善的空间。那么,如何应对一体化教学案所带来的弊端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其一,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学案一体化的出笼要真正做到集众人之智慧,克服“短板”现象,做到质量上乘;同时,教师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要提倡“拿来主义”, 确实把“二次备课”工作落到实处。

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必须集众人之智慧。要集思广益,博取众长,群策群力,共谋提升。所有教师都应怀着对全体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参与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要做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万不能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切忌“轮流坐庄,杜绝某一人闭门造车现象,千万不能因一己之局促而影响大局,更反对用敷衍塞责的态度对待编写任务。只有这样,所编制的一体化教学案才有价值。

其二,从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对教学案是否一体化不做硬性规定,不搞一刀切。同时,在加强对一体化教学案质量检查的同时,加强对教师二次备课的督查力度。

我们要深刻认识一体化教学案的利和弊,既不迷信,也不排斥;既不把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也不视之为洪水猛兽。不要把教学案一体化作为备课组规定动作来检查,但可以把其作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教学手段,一种短时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意图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生活而改变自己。”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在公元前提及的年轻人,今天看来仍如此熟悉,在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扪心自问,这是谁之过呢?

浅谈化学学案教学 篇12

1、学案编写过程中如何设置疑点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掠夺开始的”。所以, 通过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挖掘化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依据化学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去启迪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质疑是双向互动的, 学生质疑的质量反映学生的思维程度, 这与教师质疑的力度息息相关。教师质疑应恰到好处, 发人深省。例如:在“原电池”一节教学中,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个过程涉及到什么能量的转换?由这个问题引入, 就可以形成一条“质疑链”: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 、锌和铜哪个更容易失电子氢离子?

(3) 、在哪得到电子, 这些电子是谁失去的?

(4) 、实验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5) 、电流和电子流动的方向?

就这样一质引一疑、一环扣一环, 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质疑链”, 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的目的。

2、学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质疑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解决这些疑点。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会有新的疑点产生。如何让学生形成的疑点既有一定高度, 又具备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 沟通师生感情, 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课堂外, 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 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内不仅应对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鼓励表扬;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肯定和尊重, 后再引导和分析。因此, 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机。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 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 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 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过程中, 笔者是这样设置问题情境的。演示滴水生活实验, 学生被这种近似荒唐而又实实在在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分析Na2O2和H2O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而使棉花着火?学生讨论、猜想: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呢?是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棉花燃烧是否产生了助燃的物质氧气?

3、学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助的设计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 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 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 互动式教学过程中, 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实现教学相长。

化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助”上, 实现“思维互助”常见的策略有:

(1) 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 如讲酸雨时引入: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去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 每当牧民与牲畜进入后, 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见电闪雷鸣, 狂风大作, 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 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 四季常青, 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鬼谷”牧草茂盛, 四季常青的原因。通过科普知识的包装, 使提问与单纯让学生写出N2与O2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酸雨形成的原因及有关方程式, 所表达的教学, 心理效果显然不同。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猛然高涨, 同时又圆满解决了问题。

(2) 问题激“动”。化学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助, 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 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

(3) 实验带“动”。实施实验教学, 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 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假设和推论, 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学案教学过程中的“精讲”

根据认知结构, 精讲既要有层次性, 还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二是针对教学目标, 教师抓住重点“少而精”的剖析, 扣住难点“对症下药”的点拨, 帮助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

精讲要分精主次, 教师在精讲前, 必须通通览教材, 依据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分析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为重点内容的学习起桥梁作用的一般知识, 对于教材中重点和一般知识应区别对待, 决不平均使用力量, 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关系这个重点进行精讲, 找出内在联系, 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持续繁荣下一篇:预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