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精选12篇)
英语教学案 篇1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 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 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 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 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 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 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 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 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 就能进行自主学习, 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
课文教学、句型教学和阅读教学是科普版教材的三大主要板块。相对于前两个板块而言, 阅读教学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学的软肋。教什么和怎样教是我们备课时就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下面结合Everyone wants a TV.这一具体课例, 谈一下我用教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心得。
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 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摆来摆去, 但常常跳不出听说为主, 读课文找关键词复述课文的模式。因为到了教导处工作的缘故, 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一些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从而开阔了我的眼界和思路。特别是亲身到杜郎口感受什么叫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开始在我教的班级内试验教学案式进行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定位
要理解教学案式教学模式, 我们首先要对Read准确定位。我对Read的定位就是它和Let’s talk、Let’s learn不是彼此孤立的, 它是对前面两个板块的补充和知识的延伸。它们是一条知识主线的三个部分, 但侧重点不同。Let’s talk侧重于口语交际, Let’s learn侧重于句型和语法, Read侧重于书面运用。在这样前提下, 我在处理Read时就把教学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1.学生应该能够熟读课文;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 能够回答出关于课文的一些问题;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达课文;4.学生能够模仿课文结构, 结合实际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传统教学与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优劣对比
相对于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我发现它存在有两个主要问题:1.我们平常备课时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是写在教案本上, 学生在上课时并不知道自己这堂课要学什么, 要注意什么, 要达到什么要求, 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要完全依靠教师。2.我们常常不自主地把自己变成课堂的中心, 课堂上我们讲得多, 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听和学的状态, 从而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案式教学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就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 从而在学习时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二是课文的学习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间的合作为辅, 教师主要处于引导者和指导者的地位。
三、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做法
(一) 教学案式的准备:
一般来说, 我们在备课时, 就要对自己要教的这篇课文有清醒的认识。一是我们要知道这篇Read里面包含了怎样的中心结构, 这个中心结构和前面的知识结构或后面的知识结构有着怎样的联系。比如Everyone wants a TV这篇文章, 课文里面就包含了I like….I don’t like….和…likes…, ….doesn’t like…, 而这些内容是lesson 7和Lesson 8主要涉及的句型, 但本课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转换。二是本课的重难点有哪些。这些重难点有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理解的。Everyone wants a TV.这篇课文中像all like, only one TV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 像TV plays, cartoon则需要学生小组内交流, 像a TV of her own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理解。三是教师要预设哪些问题。哪些是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的, 哪些是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交流后才能解决的。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这一课时, 我首先安排了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How many people?Who are they?Does everyone want a TV?这三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可以在快速阅读后就能回答出来;第二部分的五组问题就需要学生们仔细阅读, 个人思考加上小组讨论后才能回答出来。四是学生要结合什么样的实际, 学以致用, 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我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就结合Eve如何谈论自己的家庭, 设计了学生能够简单模仿课文谈论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喜好。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提前准备和设计的。
(二) 教学案式的步骤:
通常来说教学案式教学分为以下十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目标。出示教学案。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案是打印在纸上,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上面写有本课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 问题和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最大的好处是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有了一本简单的教案, 期末复习时学生一看自己的教学案就非常清楚知道本学期学了哪些知识点, 每一课的重难点是什么。 (另:教学案不仅限于阅读教学, Let’s talk和Let’s learn都可以有教学案) 但限于学校财力和实际困难, 一般教师提前写在黑板上即可。
第二步:了解目标。学生仔细阅读教学案, 初步了解今天所学内容的要求和重难点。
第三步:知识铺垫。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 为今天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先复习了表达自己的喜好:I like….I don’t like….并在此基础上非常自然转为第三人单数…likes…, ….doesn’t like…。有了这一步铺垫, 学生再学习课文时就不会那么生疏了。
第四步: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一边阅读课文, 一边用信号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短语和句子 (包括不会读的) 。学生首先学会自己思考这些问题, 看自己能理解多少。如果还有知识点自己不能解决, 就把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拿来在本组内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探究式学习) 。如果小组内还无法达到目的, 就拿到全班内集体讨论。最后剩下的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在复习结束后, 要求学生先自己学习, 然后组内讨论, 最后全班集体讨论了TV plays, cartoon等, 我仅仅引领学生们学习了own用法。一般来说教师不仅要解决学生理解的问题, 也要解决学生不会读的问题。学生不会读的单词、短语、句子, 教师同样要领读和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最好把单词和短语带回到句中领读, 这样学生在下一个步骤就少了很多理解和朗读的障碍。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不采取听的方法, 第一个出发点是阅读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的课文, 过于关注听不是有些本末倒置;第二个出发点是立于学生看书读理解起来还有问题, 那么听又有什么作用, 几乎听不懂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第五步:任务驱动。学生再读课文,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能够回答出跟课文有关的问题。这一步不要操之过急, 先预设几个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掌握课文大意: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开始只安排了三个简单问题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然后提出更多的需要仔细阅读才能回答出的问题 (层层递进) , 学生要先了解是什么问题, 然后再去仔细阅读, 自己找答案, 小组内交流答案 (学生自主学习加上合作交流) , 最后回答问题。这样做教师只是一个很好的引导着, 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学生愿意开口, 有足够的机会开口, 也敢于开口。
第六步:组内展示。阅读教学的最低要求就是学生能够熟读课文, 但是学生们只是和尚念经似的一起读读课文, 起不到调动学生读课文积极性的作用。这时教师要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 一要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语言感觉, 还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色彩, 二要调动好小组内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欲望, 特别是“表演”课文的欲望。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通过自己的动作, 声音的控制, 神态模仿, 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father, Eve, grandma三个人的语言特点, 浑厚的男孩声, 可爱的女孩声, 苍老的老妇人声, 一方面学生体会了应该怎样读, 另一方面也调动了他们模仿的兴趣。
第七步:复习小结。一堂课学完了, 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如果课文不太长的话, 我们可以采取类似于完形填空的方式, 复习课文的中心结构和关键信息。如果课文非常长的话, 我们只需要准备那些最关键的课文结构和课文关键信息。Everyone wants a TV.不算太长, 所以我仅仅展示了本课的中心结构和关键信息。通过学生凭记忆补全课文, 又一次温习巩固了今天所学的中心结构, 课文重难点和关键信息。
第八步:课文复述。学生理解了课文也熟读了课文, 下面就是课文复述。我们现在谈的课文复述不是要求学生看关键词完全复述课文的那种。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今天所学中心句的基础上,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的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只会说几句话I like….I don’t like, 有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说出likes…, ….doesn’t like…, 可能有部分程度好的学生能说出大部分课文。教师不要强求, 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了课文, 不论多少,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Rea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为学生去写作做准备的。如果学生连说都说不出来, 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去写出来吗?
第九步: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如果学生只会照猫画虎, 那学生画出来的老虎都是一样的, 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可能永远画出来的老虎不像老虎。所以我们要敢于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们去结合自己实际说或者写。可能最初阶段他们只能说出或写出一小段, 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的。比如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我就鼓励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爱好和家庭成员的爱好, 虽然学生们只是说出了简单的一些话, 这就是很好的开始。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一直这样要求学生, 学生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积累后就一定有效果的。
第十步:家庭作业。教师根据所教课文的难易程度, 灵活布置作业。除了必要的课后读课文外, 要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业。在教授Everyone wants a TV时, 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小短文, 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谈论自己家庭成员爱好的小作文。这是对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很好的一种手段。
(三) 教学案式注意事项:
当然这只是一般步骤, 每个步骤安排多长时间, 是否每个步骤都不能省略, 这要看我们所教课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特别是第八步我们千万不可强求。我们要灵活掌握, 灵活处理, 不可千篇一律, 一成不变。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 一切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理解思维的逻辑进行, 不可本末倒置。
英语教学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预习内容】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巡视、指导。
(1)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2)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全班交流。
(1)、说说你学会的生字生词。一个多音字也行。(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搜集孔子的故事,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理解感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
(1)请你想像一下,孔子是怎样到洛阳的?(2)“终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含义?
(3)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他和老子见面后说了些什么?(4)请你用不同的线画出他们说的话,并想一想什么意思。
通过读对话,你感受到什么?(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5)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四、课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sì zhī jī fū zī rùn()()()()2.多音字组词:
降 血 创 3.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 上升对 轻对 分对 4.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
---------------------
---------------------5.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行?(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2.请你读一读资料袋,你还了解了什么? 展示《论语》中的部分名句。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六、课后作业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 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3.做一做“孔子书签”。
七、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 风餐露宿
初中物理“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3
一、先学,学生课前完成预习练习
教师把“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并且完成“教学案”中的预习练习。
“教学案”把学习目标按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分条列出,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知道要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所用的方法、形式,知道自己奋斗努力的方向,促使学生有效的自学。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指明重点、非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要达到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那一层要求。
在学习目标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思考、尽量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一些能实验用的器材即瓶瓶罐罐做实验,完成“教学案”中的预习练习,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等待隔天上课在小组交流,向同学请教。
二、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完成五分钟快速练习
为了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预习习惯,了解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上课之前教师抽出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这5分钟,并且向这5分钟要质量,我们设置了5分钟快速练习,当堂完成当堂对答案。学生课堂五分钟快速练习与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同步进行。5分钟快速练习的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内容以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以复习旧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优先编入。
三、小组交流与提问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后,马上把预习练习和5分钟快速练习的答案直接给出,但不要评讲。学生对答案后,分组交流讨论。学习小组的组员为四人,学生自愿组合,每组确定一个成绩、能力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教师根据组合安排座位,使他们两两一起座。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学生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5分钟快速练习出现的错误向小组提出来,组内同学给予解决。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提倡“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共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提问时,要求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困惑;答问时,先由本组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解答不了的,再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
在交流提问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巡视、询问等方式,检查学生交流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是走走过场、走马观花,指导和反馈是这个过程的重点,要善于发现共同的难点、疑点和个别特殊的问题。并归类整理,个别问题随时解决,共性问题在“后教”中集体评讲。
四、后教,教师点拨与讲解
学生小组交流提问后,小组长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同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分若干组,后面小组汇报时只汇报前面小组未出现的问题,前面小组已汇报的问题后面小组不重复。教师认真听取汇报,做到心中有数,在后面的点拨与讲解中渗透解决。教师的点拨与讲解流程如下:教師讲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典型例题,按照“教学案”中的导学提纲的顺序进行精讲、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到理性,螺旋上升。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问题在讲解过程穿插进行点拨。
后教的重点是共同性的问题,切忌面面俱到,否则就缺少了针对性和目的性,时间上也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五、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
当堂训练重在巩固提高,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口答、实验、计算、填空、选择、默写等等,训练的方式有演板、口答、动手操作等,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准讨论、抄袭,教师可以面批,加大反馈面,及时掌握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特别是中差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的修正和辅导做好准备,当堂训练的题目难度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不宜过多、繁杂。体现分层训练的要求,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
英语教学案 篇4
一、学案设计方面
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素材, 也是平台, 因此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要提高学案的“质量”, 在学案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案要“精”“准”
通过学案,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习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发现自己的疑惑点、难点, 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考、探究,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要抓“准”核心问题, 问题设计要“精”。在设计时教师要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在学习“基因突变”这部分时, 对“随机性”的理解上教材叙述的比较笼统、抽象, 不好理解。因此, 在学案上把“随机”具体到“点”, 即“随机”包括“时间上”和“部位上”, 这样把概念的核心问题, 精准的体现出来了。
2.学案要注意问题设计“层次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 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 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来处理。为此, 学案编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 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有层次性, 有梯度, 要先易后难, 要有区分度,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A、B、C、D四个层次, 即再现、延伸、应用、拓展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 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案在反馈练习上要注意“典型题”与“易错题”的选择
“学案”在选题上要精, 要有代表性, 不能搞题海, 要贴近高考选择易错题和典型题, 这样既锻炼思维能力, 又节省时间。这就要求在学案设计上教师不但要精通教材、精通考点, 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能力程度, 把教材和考纲吃透。
二、学案应用教学方面
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启发、补充,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认为应用“学案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能重“教”轻“学”
学案教学不能把完成学案当成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给学生一个方案, 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要把学案当成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 并不是做完学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教师还要点拨、引领、反馈。点拨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仍未解决的疑点, 教师参与, 适时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和重点的问题, 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 教师针对其疑点, 抓住重点, 讲清思路, 把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学案设计要有“预设”和“生成”
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 要预设到学生的变化, 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学案”在思路和问题的设计上要给学生留有空间,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在学案中我特意设定了个区域, 名为“我的疑惑”, 给学生空间思考、总结。例如, 在学习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开篇就是节选的科学发现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没有完全给出, 因此在达尔文实验和詹森实验之间学生无法理解“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因此, 我在学案设计时, 就把这部分给出, 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我的思考是画竖线, 这样生长的部位就会出现虚线。课堂学生广开思路, 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的学生还思考是否可以画出“等间距的横线”这样生长后间距会变大, 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案中要注重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指导, 在思维的障碍点、知识的转折点上设置问题, 提示资料,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在《细胞核》这节课, 课前有四条资料用于学生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如果平铺给学生, 显得资料繁多又有些难度, 没有逻辑性, 学生读完一点思路都没有, 我把这些资料设置成两个实验题, 即如何探究细胞的控制遗传的功能?如何探究细胞核的控制代谢的功能?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学生澄清了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 通过学案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实验的一般方法,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引导”把规律套入前两个资料, 最后再独立分析后边两个资料, 这样学生由浅入深, 记忆深刻, 掌握规律。再来分析资料就很容易, 而且也便于记忆。
总之, 学案应用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学生学习时依据学案,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检测等有效手段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学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教师的深刻思维的展示。
摘要:“学案导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学案在设计和教学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案,学案教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8-92.
[2]崔金波, 赵家琛“学案教学”初探教学与管理[J].1999, (3) :66-71.
[3]温廷金.中学生物课启发式学案教学初探[J].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 (2) :55-62.
[4]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生物学, 2005, (8) :78-93.
英语教学案 篇5
2.cloud(n.)___________(adj.)多云的,阴天的
3.sun(n.)___________(adj.)晴朗的,阳光充足的
4.Germany(n.)_________(adj.)德国的,德国人的,德语的;德国人,德语 5.India(n.)___________(adj.)印第安人的;印度人的;印第安人,印度人 6.fun(n.)_____________(adj.)有趣的,滑稽可笑的
7.Luck(n.)____________(adj.)运气好的,幸运的_________(adv.)幸运地 8.rain(n.)____________(adj.)下雨的,多雨的
9.snow(n.)____________(adj.)雪白的;下雪的;多雪的
10.travel(v.&n.)______(现在分词)旅行;行进_________(n.)旅行者,游客,旅客 11.wear(v.)______________(过去式)穿,戴______________(过去分词)12.decide(v.)______________(n.)决定;决心
13.hot(adj.)______________(比较级)较热的______________(最高级)最热的 重点短语
1.穿上;戴上 2.应该,最好 3.后来
4.复苏;复活
5.开花;出版,发行 6.和......一起去......活学现用
()1.—Waiter,I ordered chicken noodles,but I can’t see any chicken in the noodles —______ your glasses and you can see the chicken.A.Put off B.Put up C.Put on D.Put into()2.Miss Li is ______ red today.She looks very pretty.A.with B.at C.in D.on()3.She lived ______ in a small village,but she didn’t feel _______.A.lonely;lonely B.alone;lonely C.lonely;alone D.alone;alone()4.Whenever you feel _______,just remember you are not _______ and we are always there to help and support you.A.alone;alone B.alone;lonely C.lonely;alone D.lonely;lonely()5.—Did you ______ yourself,Jack? —No,I _______ Tom’s feeling A.hurt;wound B.wound;injure C.hurt;hurt D.wound;hurt 重点句型、情景交际 询问天气的句型
How’s the weather? 常用来询问天气
它的回答应为It’s +表示天气的形容词。如: It’s sunny/cloudy/snowy/rainy/windy/foggy.询问天气的常用句型还有What’s the weather like?what为疑问代词,后加介词like。be like 意为“像......样子”。如: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How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 咋天天气怎么样? 单项选择
()1.Jack is such _______ friendly boy.He gets along well with his classmates.A.a B.an C.the()2.—Where are you from,Mr.Green? —I am from a smarll village with only several ________ people A.hundred B.hundreds C.hundrsds of D.hundred of()3.As soon as she _______ at home,Sally knew she had bought the wrong dress.A.handed it in B.tried it on C.cut it out D.made it up()4.China successfully hosted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_______ May,2017.A.on B.in C.by()5.—She got full marks in the math exam.—Her parents were ______ her.A.satisfied with B.tired of C.worried about D.angry with()6.The river in our town is getting much _______ than it was a few years ago.A.clean B.cleaner C.cleanest D.the cleanest()7.—_______ has Hong Kong been back to our motherland? —For 20 years.How time flies!
英语学案教学研究综述 篇6
关键词:英语;学案;学案教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93-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符合课标的理念和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从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题名中以“英语(并含)学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98篇文章,其中23篇为硕士论文。本文主要以这些文章为研究对象。
一、学案及学案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翻阅所有查询到的文章,发现在相关研究领域,有关的提法主要有学案、导学案和学习方案这三种,但是却没有明确且公认的概念,现有的多是对于学案理解性的描述。鲁子问(2010)认为学习方案是在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的、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学习效率较高的学习活动计划。施光欣(2011)指出,英语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学英语的方案,是根据英语教材并结合具体学情所编写的校本教、班本教材和生本教材,是校本备课、班本备课和本备课的结果,是教师集体智慧备课的结晶。黎薇(2013)认为学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能力并结合上课的实际课堂运用,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给学案下定义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学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学案的目标要清晰和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三,学案应该是提供丰富的、多样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使用;第四,学案应是一种学习活动计划,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关于学案教学,姚万学(2013)指出,“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李万翠(2013)则认为“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总体上看,学案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二、英语学案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撑
1.主体性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早在1981年就发表了题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文章,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就提出了学生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主体性教育理论是国内教育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提出的教育思想,倡导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1]9。学案正是由将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教”促“学”,由“学”促“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人们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或学习同伴的帮助,经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知识。因此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学案中要为学习者提供相对真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可能会体验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使用相应语言的环境,更准确地运用语言。
3.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由学生自我发现。学案也吸收了发现学习的主要观点,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方案后,强调学生的学,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能够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明确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经过他人的协助后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理解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的过程中,也特别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学习水平基础上,经过最近发展区部分的学习,达到可能发展到的水平,实现学习的提升和学业的进步。
综合来看,关于英语学案的理论基础既有国外的教育理论,又有国内教育专家学者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多元化的情况。
三、英语学案的构成研究
陈东(2011)认为学案主要包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吴燕(2012)认为学案设计包括以下5个环节: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后拓展。谢芳(2003)认为学案的编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他们的兴趣为切入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准备”、“学习步骤”、“课堂反思”。学案本身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学习资源,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依据学案的溯源及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学案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提供一种或多种目标和内容,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选择使用,可以有基准内容和可选内容。而且学案的设计应该考虑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环节,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1.学习目标
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看到学习目标描述后,应该对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使用的方法、需要做的事情、预期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达到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并按照目标的要求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和描述。正确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能力和价值观培养,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20。
2.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应该分为课前学习资源、课中学习资源和课后学习资源。
一是课前学习资源。课前学习资源让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根据不同课型,提供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内容。课前学习资源应该避免知识的简单罗列和讲解,列出单词表和讲解语法项目都是不可取的做法。为了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核心词汇有更深刻的印象,可以提供和本课中心话题有关的另一份学习材料或者根据本课的中心话题进行改编,将核心词汇和短语融合进去,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见到相关词汇,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熟悉到识记,逐渐掌握。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问题,采用查询工具书、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等方式解决一部分问题,再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到课堂中去。
二是课中学习资源。课中学习资源应该紧紧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描述明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热身环节,可以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由此也帮助教师了解就某一特定问题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在阅读环节,可以用个人、两人或小组等多种形式,提出具体的任务,加以一定的时间限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输出环节,可以根据事先梳理好的以及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核心词汇及句型,让学生经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有效地实现输出。
三是课后学习资源。课后学习资源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和训练新学的知识,以旧带新,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应该避免使课后学习资源成为练习册、习题集,如果这样学案就变成了“习题案”。课后学习资源应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新知识的脉络,依托已有知识,借助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题目,对新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3.情境
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都要求我们,若要实现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不仅要体现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还要体现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学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尽量设置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平时使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教师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4.评价标准
传统的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终结性评价,而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过程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这就要求学案要根据不同课型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形成性评价的标准,这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英语学案教学的研究趋势及建议
1.英语学案的概念
国内关于学案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在专业理论书籍中或教育类工具书中应该出现对于英语学案公认的、确切的定义,有助于相关人员对英语学案有准确的理解。
2.英语学案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应该通过更为严谨的质性研究,确定编制英语学案的指导性原则和学案的基本组成部分,使得学案的应用更加科学、有效。
3.研制不同课型的英语学案
在对英语学案的概念和基本构成有了准确地把握后,应该细致研究不同课型的英语学案。中学阶段的英语课大致可分为导入课、阅读课、语言学习课、写作课和复习课,每一种课型都各有侧重和特点。在对课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有针对性的英语学案,依此教学,无疑能够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三卷式”学案教学 篇7
学案教学一般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编写过程,二是实施过程,下面是本人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总结出了“三卷式”学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和心得。
1. 学案的编写
在编写理念上,导学案的编写应注重环节引导和方法提示。学案教学主张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从主动发现知识,到实践应用,反馈纠正,获得知识迁移的过程来来编写各类学案,学案的编写需要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要循序渐进地按照一定的难度编写,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解决能力,也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和能力。传统的一张学习卷包含所有内容的传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强调一张学习卷培养全面能力,所以本人主张一张学习卷重点突出某种相关能力的培养,降低难度,化繁为简,先易后难,先分后合,有层次逐步地提高各种能力,这是“三卷”编写的基本理念。
在编写形式上,本人依据以上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参考了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设置和难度,在传统学案基础之上,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把传统学案一分为三,设计出基础预习卷、重难点突破卷和综合复习卷(即“三卷”)的单元学习卷,三卷的编写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份不多于4个A4的版面,越精越好。三份学习卷在形式上既独立完整又具有共同点,比如都有相同的步骤,同样都是练习题,在名称上根据各种学习卷的难度和目标分别称之为“基础练习”、“突破训练”和“单元综合题”。
在编写内容上,三卷的内容多以阶梯式的问题的形式呈现,预习卷以基础为主,难度适中,内容主要涉及课本上的一些阅读知识和主干知识,设计的问题多来自于课程标准和已有知识,同时设计了一些难度不大又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探究活动,适当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和基本能力;重难点突破卷首先回顾基础知识,然后再突出重点、难点,既是复习基础也是提高难度,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一般是重难点和典型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级地理素养和能力;综合复习卷既是全面回顾知识,也是归纳综合各类知识,设计多个全方位的问题,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高级思维。
当然,由原来的一份学习卷变成三份学习卷,不是简单的拆分和增加课时,而应该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要保证学习卷和课堂的有效性,也不能因此而增加课时,否则将会增加师生的负担。因此,学习卷的编写既可以单节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也可以多节综合编制一份基础预习卷和重难点突破卷,最后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编制一份综合复习卷,同时灵活安排课时和授课时间,保证课时不会增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 课堂实施
在学案的实施策略上,用学案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开始,经过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到反思总结结束,完成一个学习循环周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用有限的是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学习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更需要学生、师生来合作完成,本研究主张民主、宽松和开放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同样地,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多,时间长,学生的参与面就广,提出的问题就多,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本课题还主张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三卷的编写和课堂的跟踪把握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修正完善。
根据三卷设计的难度和内容,在具体课程实施中也会有不同侧重点,预习卷主要让学生投入自主预习和集体探究活动中,突破卷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复习、探究突破,综合复习卷则是师生共同活动、综合归纳和共同评价。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要在所有章节的的基础预习卷完成后才进行重难点突破卷的学习,同样,要把所有的重难点突破卷完成后才会进入综合复习卷的学习,类似于高考复习中的一轮、二轮和三轮学习,以达到先易后难、先分解后综合、反复加深逐步提高的教学效果。
摘要:学案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型和高效的模式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案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案,三卷,编写,实施
参考文献
[1]徐进勇.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文献综述[J].中学数学研究,2014
[2]张从利.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J].新课程导学,2013(4)
英语教学案 篇8
一、以学案促自学
学案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自主学习, 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指导等,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同一备课组共同研究, 精心编写好课时学案之后, 教师应于每节新课学习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并对照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预习, 完成预习作业。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凭经验进行估计。学案教学模式下, 学生先预习,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在检查时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如在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块, 我先给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比的意义, 会读写比, 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 会用分数来表示比;运用比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着又给出了预习指导, 让学生根据预习完成填空:
(1)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 宽为3cm, 则长宽之比为____;读作____;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____。
(2) 2∶3= ( ) ÷ ( ) = ( ) / ( ) 。
(3) 4∶3=16∶ ( ) ;12∶15= ( ) ∶5=1/2∶1/3= ( ) ∶ ( ) ;0.4∶0.6= ( ) ∶ ( ) 。
通过这一组练习, 就可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课堂教学时的重点点拨提供素材。
二、以学案理思路
学案的第二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合作探究, 主要包括例题剖析、方法指导、典型问题等, 这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对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 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放到课堂上解决, 这样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具体化, 教师的讲解明确化。课堂教学只剩下了对重点的点拨, 对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 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差异, 并进行细致的辅导, 更体现出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既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 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 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 我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 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 比值有没有单位名称?当单位名称不统一的时候需先干什么?
(2) 比与分数可以互化, 那么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于比也可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当比的前、后项为分数或小数时, 如何把它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讨, 能够使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把握了重点, 攻克了难点, 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以学案促拓展
学案的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能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释疑、精讲之后, 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安排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拓展延伸题,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在学生对基本内容有了系统的掌握之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给学生安排了几个拓展类的题目, 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
(1) 将1ml的蜂蜜放入50ml的水中, 则蜂蜜水的浓度是多少?
(2) 一次足球比赛的比分为2∶0, 由此可见比的后项可以为0, 你怎么看?
(3) 小明和小刚在400m跑道的操场上练习跑步, 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他们的速度比为3∶2, 经过50s他们第一次相遇, 问他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 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更好地把握住所学内容的本质, 既掌握了知识, 又解决了疑惑, 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
习作教学案的设计 篇9
1.打开“话闸子”。习作 (写话) 话题内容的选择, 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 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习作教学案》中既有现行教材习作话题的充分利用, 也有教师合理开发的习作话题。儿童的想象、游戏、阅读、观察、思考等都可以创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 甚至可引入QQ聊天、微信、少儿时尚等, 力求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话题情境, 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让其乐于表达。
2.献上“金点子”。习作目标的设定, 除了要符合课标、学段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还要达到“一作一练”的目标:即以亲切活泼的导语形式提出话题情境, 并针对每一次的练笔给学生献上“金点子”, 突出一个训练点。这样, 每次习作 (写话) 练笔就有一个重点知识技能融汇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需要, 学习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课有一得。
3.秀出“好样子”。在习作教材的编写方式上, 我们提倡精心设置、巧妙呈现。一是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化, 具有可操作牲。编写体例生动活泼, 形式丰富多样, 图文并茂, 成为让师生都“欢喜”的读本。二是要凸显学生主体习作实践的过程, 即以学生习作实践的活动过程来设计编写, 辅以师生互动性的语言。这些语言既充满童趣与关爱, 又巧妙、适当地渗透学法, 让学生感觉到似乎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伴在一旁激励和指引, 不仅有兴趣读, 而且有信心写。三是在开头的导语与过程性互动的语言中, 渗透各层次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及重点, 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使学生在多层面的互动交流和各种习作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
学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篇10
一.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教学助学的方向是对的, 学案教学的理念也是科学的, 但在实践中, 必然还会有一些弯路要走, 有一些跟头要摔。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必定会失败。再长的路, 一步步也能走完, 再短的路, 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点点滴滴, 久而久之, 成为河流, 汇成海洋!
1、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发散空间
学案在设置问题、提供素材时, 要给学生留出探究问题的空间, 能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 甚至鼓励学生用重新组合的材料来思考新的问题, 寻找出解题思路, 领悟出题意图, 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极大。
2、要积极促成学生主动探究
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或情境 (即“布雷”)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即“探雷”和“排雷”) ,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组建者”, 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增长获取知识的技能。
3、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训练要具有针对性
学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参与, 并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 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制三类训练题, 即:
(1) 导学思考题。
就是将学习目标问题化、情境化。设计的思路:一是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 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去预设问题, 让学生根据导学思考题有目的地自学。因此, 学案设计首先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二是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 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 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三是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 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究, 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能力训练题。
每个知识点学完后, 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是必要的。但题目应少而精, 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突出易混淆的、附条件的、需注意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3) 能力提高题。
主要是针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而设计的, 这部分题目的设置要多链接学生的难点甚至学生平时最不愿意做、考试时最容易失分的题型。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 要融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 但教师只要引导好, 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 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二.学案教学的价值和收获
在一年多的学案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有所收获:
1、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案落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内容, 教学案一体化, 师生共用, 教与学同步, 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学案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规范而有序, 学案在引导学生自学, 逼迫学生自学, 不再依赖老师, 而要靠自已自学自练, 总结学习经验。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 克服盲目和片面, 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 有利于准确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 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4、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 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 可操作性增强。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 对提升教学生动性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5、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评价教学状况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三.学案教学的反思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学案编写和使用中的问题:
1、形式单一。
现在我们使用的学案一般由教备课组内的老师轮流设计, 学案的形式也遵照现在通用的形式:学习目标、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我的困惑、课堂研习、课后检测等几个环节构成。但整个年级的班级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当中的文章体裁、内容、难易等都不相同, 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采取一种学案模式并不理想, 而且易于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2、质量不高。
从思想上看, 老师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甚或对立情绪, 其结果最多是表面任务应付。从老师专业水平与编制技能看, 相当比例学案仍不尽如人意, 表现在基本框架混乱、问题探究缺失、能级层次倒挂等。从实施看, 只关注编写, 不研究合理应用、督查、反馈、整理、修正。学校有时过于看重学案作用, 忽视其它手段使用, 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3、重复练习。
学案很多时候成为了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 学案指导书 (学案) 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习题簿”。教师重复劳动, 学生重复练习。这就违背了学案教学的初衷, 不但没有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反而增加了负担。如果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习题, 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 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 认为这就是“学案”。结果成了学生去抄课本, 死记硬背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 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4、使用不当。
有的教师由于受老观念的影响, 重教轻学, 所以实行学案教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本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 仍然注重讲深、讲细、讲透, 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 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也有的教师把握不住“导”的要领, 控制不了学生的自由度, 使用学案教学时, 多采取了“放羊式”, 该讲的不讲, 该引导的也放任学生去“死啃”, 结果不光效率低, 还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
浅谈导学案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黄忠兰.走近导学案[J].中学生物学,2010(05).
编辑 董慧红
初中语文教学案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12
我县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初中语文教学案, 好多教师面对成型的教学案无所适从, 干脆就直接拿着现成的教学案上课, 语文课从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 变成了对答案, 变成了机械式的问答, 教师也失去了自我。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拥有了教学案, 而失去了对教材的审读、深读、解读, 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 失去了对学情的应有的把握。
首先, 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来钻研教材。其实, 我们在从事任何教学活动之前, 都要对教材进行“裸读”。即抛开所有的资料, 阅读教材, 走进教材, 对教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能够根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切入点, 在平淡无奇的文字中见新奇, 发人之所未发, 见人之所未见。这样, 把我们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教学案相结合, 让教学案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案进行有机整合, 就如同我们在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去写首诗, 是匠心独运的创造, 学生听这样的课, 如沐春风, 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听海, 似波涛汹涌迎面而来;看山, 方悟深山听蛙鸣的道理。只有“入乎其中”的与文本的对话, 理解作者在特定时代特定场景下的情感, 才能体悟作者融入到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 而后方能走出文本, 在广阔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作品, 愚钝的心才会开悟, 模糊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
其次, 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把薄教材读厚, 能做到旁征博引。俗语说:“要给学生一瓢水, 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在信息化的今天,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 还要变成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 抑或是潺潺泛着波光的河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 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 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到了课堂上, 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再如王崧舟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教学观摩会讲《长相思》, 引起了轰动, 被专家誉为当代小语界的经典之作。王老师说, 其实谁都不知道, 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上课之前, 连教案也没有。而后, 王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披露, 自己曾经为这节课苦苦琢磨了三个月时间, 这三个月他一直试图在古诗文教学上有所突破, 做了大量的阅读, 仅读书笔记做了数万字, 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我们想想王
现在的家长一提起孩子, 都说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 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 让他们吃最好的, 穿最漂亮的衣服, 玩种类繁多的玩具, 还不让干家务活……可是他们并不怎么懂事, 不知道孝敬父母, 学习也不刻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真正感受到做父母的艰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父母的不易, 今年清明节假期, 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们做一次“妈妈”, 一个生鸡蛋做他们的“孩子”, 时间24小时, 并且把自己做一天“妈妈”的经过、感受写下来。我把作业要求一说完, 全班同学顿时像炸开了锅,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那种兴奋劲儿无法形容。
清明节过后, 同学们交上了体验, 看着孩子们真实的话语,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小“妈妈”形象, 我的心随着孩子的感受而感动着、震撼着。
杜任同学这样写道:为了不让“孩子”摔伤, 我绞尽脑汁, 总算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孩子”放进棉花铺的小摇篮———玩偶里, 一切搞定之后, 我就开始看护“孩子”了。要说遇到的困难还真不少, 比如我和“孩子”出去玩的时候, 我把“孩子”放在小车的篓子里, 如果骑得太快, 害怕我的“孩子”会从车上摔下来, 若骑得太慢, 我又会摔倒, 把我的“孩子”压伤。可是屋漏偏遇连阴雨, 越是害怕越出事, 我的车子竟然撞上一块石头, 车子来了个大旋转, 把我甩出几米远, 更可怕的是我的“孩子”也飞了出来!我急中生智, 上身来了个大转身, 双手一伸接住了我的“宝宝”, 虽然脚崴了一下, 只要“孩子”没事, 一切都好。这次做妈妈, 让我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宁可让自己受伤, 也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
张自臻同学这样写道:整整一个上午, 我不是给“孩子”喂奶, 就是洗衣服、陪他玩、晒太阳。晚上更操心, 只要我一翻身, 小“宝宝”就紧挨着我, 吓得我不敢随便翻身, 睡得腰酸腿疼, 中间不知醒了多少次。早晨起床后, 妈妈说我的眼睛红红的, 像小白兔的红眼睛。我做妈妈一天就这么累, 想想妈妈把我养这么大, 她花费的心
老师仅仅为了一节课就做了如此大量的准备工作, 算不算厚积薄发, 是不是旁征博引, 这样的教学肯定由原来的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
我们阅读任何文本, 都会想象与之相同的文本, 这样既可唤醒自己的教学, 也会唤醒学生的回忆, 能做到这一地步, 好多文本学生无需我们的指导也能明白。例如我们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然会联想“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阅读《斑羚飞渡》, 自然就会想起《狼》、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篇。
第三, 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发现教材中诱发学生想象的地方。我们教师只有对教材有自我的见解、独到的理解, 并对教学设计烂熟于胸, 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 如庖丁解牛般做到游刃有余, 从而使自我的课堂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例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 身后的草全开花了, 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 把一滩草惹笑了。”诗人眼里的开花, 似清风徐来, 似美妙童话, 似言犹在耳。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 像海浪一样, 是浩浩荡荡的。”用通感, 把人对空气的感受转嫁给蝴蝶, 用蝴蝶来感受空气, 把空气想象成浩浩荡荡的“海浪”, 实在是平中出奇。还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血有多少呀!正如米尔说的: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班长毛森鹏这样写道:在我上跆拳道时, 我用针在跆拳道上衣前胸处缝了一个小口袋, 把我的“孩子”放在里面, 就像袋鼠妈妈一样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踢腿、跑跳、下叉的时候, 我都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 生怕有一点儿闪失。今天我做一天的“妈妈”, 我明白了惠特曼的话: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纯真的赤子之心。
丁允飞同学也写道:白天终于熬过去了, 我已经身心疲惫, 吃过饭, 我早早地脱衣睡觉, 并让“宝宝”睡在旁边, 用一个小被子盖着, 和“宝宝”道过晚安后, 我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 马上看“宝宝”醒没有?结果“宝宝”不见了,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床上找来找去, 忽然看见我的孩子”躺在地上:“内脏”已经出来了, 我不由自主地大哭起来:我的“孩子”丢了,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妈妈过来劝我:孩子, 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妈妈, 因为你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看着孩子们的心里话,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这次经历, 我相信他们会终身难忘。下面是我班里成绩不理想的侯静写的体验:“孩子”, 该学习了, 我们要笨鸟先飞, 跟着“妈妈”一起读英语……“孩子”, 你一会儿就学会了一个单词, 你真棒!今后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 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课堂上, 我又特意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做妈妈的感受, 孩子们都专注地听着、想着……我趁机让孩子们说说今后如何做。有的说, 妈妈每天上班, 还要做家务, 非常辛苦, 今后多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减轻妈妈的负担;有的说, 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少让妈妈操心;有的说, 母亲节我要给妈妈送一个礼物……听着孩子们的心声, 我欣慰地笑了, 心想, 这次特殊的作业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因为他们学会了感恩, 懂得了爱。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学校)
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 也更准确、更深刻, 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最后, 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整合教材, 整合教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整合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的教育功能释放, 甚至放大, 更显语文教学的特殊之处。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 在单篇课文的教学完成之后, 还可进一步延长其价值里程, 进行单元整合阅读, 开展“个性与环境”的课题研究, 思考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环境对个性的影响?思考作者几次见到方仲永的情景, 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迅在三味书屋多年好奇心依然强烈, 外界的条件会不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2) 苦难与挫折对于人成长与发展有何意义?把《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我”和《丑小鸭》中“丑小鸭”的经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我们从这些学生的学习材料上来看,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 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 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 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 这不是解放了教师, 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深钻教材、合理取舍教材依然是我们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英语教学案】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案07-25
英语学案教学10-31
小学英语教学案列10-21
英语教学中的学案应用05-21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优化导学案教学09-07
高中英语必修3_Unit_5_语法教学案08-26
7A Unit 1 全单元教学案(译林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09-25
英语暑期市场运营策划案08-26
高一英语导学案格式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