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的体会

2024-11-15

学案教学的体会(精选12篇)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1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课程改革, 我在长期的生物教学实践中, 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钻研反思, 总结方法, 力求寻求到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其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恰当选择与应用是关键, 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我结合“学案教学”总结规律、摸索方法,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学案设计方面

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素材, 也是平台, 因此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要提高学案的“质量”, 在学案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案要“精”“准”

通过学案,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习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发现自己的疑惑点、难点, 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考、探究,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要抓“准”核心问题, 问题设计要“精”。在设计时教师要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在学习“基因突变”这部分时, 对“随机性”的理解上教材叙述的比较笼统、抽象, 不好理解。因此, 在学案上把“随机”具体到“点”, 即“随机”包括“时间上”和“部位上”, 这样把概念的核心问题, 精准的体现出来了。

2.学案要注意问题设计“层次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 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 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来处理。为此, 学案编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 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 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有层次性, 有梯度, 要先易后难, 要有区分度,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A、B、C、D四个层次, 即再现、延伸、应用、拓展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 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案在反馈练习上要注意“典型题”与“易错题”的选择

“学案”在选题上要精, 要有代表性, 不能搞题海, 要贴近高考选择易错题和典型题, 这样既锻炼思维能力, 又节省时间。这就要求在学案设计上教师不但要精通教材、精通考点, 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能力程度, 把教材和考纲吃透。

二、学案应用教学方面

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 相互启发、补充,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认为应用“学案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不能重“教”轻“学”

学案教学不能把完成学案当成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给学生一个方案, 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要把学案当成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 并不是做完学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教师还要点拨、引领、反馈。点拨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仍未解决的疑点, 教师参与, 适时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和重点的问题, 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 教师针对其疑点, 抓住重点, 讲清思路, 把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学案设计要有“预设”和“生成”

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 要预设到学生的变化, 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学案”在思路和问题的设计上要给学生留有空间,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在学案中我特意设定了个区域, 名为“我的疑惑”, 给学生空间思考、总结。例如, 在学习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开篇就是节选的科学发现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没有完全给出, 因此在达尔文实验和詹森实验之间学生无法理解“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因此, 我在学案设计时, 就把这部分给出, 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生长素的生长部位, 我的思考是画竖线, 这样生长的部位就会出现虚线。课堂学生广开思路, 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的学生还思考是否可以画出“等间距的横线”这样生长后间距会变大, 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3.素质教育要注重学法指导

在学案中要注重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指导, 在思维的障碍点、知识的转折点上设置问题, 提示资料,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在《细胞核》这节课, 课前有四条资料用于学生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如果平铺给学生, 显得资料繁多又有些难度, 没有逻辑性, 学生读完一点思路都没有, 我把这些资料设置成两个实验题, 即如何探究细胞的控制遗传的功能?如何探究细胞核的控制代谢的功能?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学生澄清了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 通过学案让学生学习掌握分析实验的一般方法,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引导”把规律套入前两个资料, 最后再独立分析后边两个资料, 这样学生由浅入深, 记忆深刻, 掌握规律。再来分析资料就很容易, 而且也便于记忆。

总之, 学案应用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坚持教师的作用启发、点拨,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学生学习时依据学案,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讨论、检测等有效手段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学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 教师的深刻思维的展示。

摘要:“学案导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学案在设计和教学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学案,学案教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彭畅.“学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8-92.

[2]崔金波, 赵家琛“学案教学”初探教学与管理[J].1999, (3) :66-71.

[3]温廷金.中学生物课启发式学案教学初探[J].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 (2) :55-62.

[4]严建农.“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生物学, 2005, (8) :78-93.

[5]高变英,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造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006.103-106.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2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

9月8日,我参加了在苍南第五小学举行的温州市小学英语研修活动。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有关地方课程的教学,早上我们观看了三节英语地方课程的研讨课;当天下午,我们还聆听了温州大学罗晓杰教授关于如何写好教学案例的讲座。下午罗教授的讲座使我获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如何写好教学案例,更使我觉得平时要多关注学生,多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及教学行为。

在此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讲座中,罗教授从教学案例的定义出发,接着讲了案例的格式、结构,并分析了案例的素材来源,最后罗教授还讲解了撰写案例时所需注意的事项,说明好案例的标准。在没有聆听罗教授的讲座之前,我区已组织了一次案例评比,但是由于这次案例格式与以往评比案例的格式不同,所以当时在写新的案例格式时真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笔。以往撰写案例的格式相当于教案的设计,我觉得它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而此次案例撰写格式的变化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案例撰写是怎么一回事。当时上交评比的案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撰写的案例格式的不对,案例事件的过程偏于详细,而问题的解决与反思相对于就有点不突出了。

这次听了罗教授的讲座后,我也认识到案例格式的如何书写,从标题到反思,从关注学生到反思教学过程,让我学到了许多,更让我觉得自己在撰写案例时的不足与欠缺,也让我意识到写案例的重要性。虽然平时是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但是真正把它记录下来的事例却不是很多,所以觉得案例的素材来源有点少。听了罗教授的讲座后,我觉得平时要多关注学生,并且要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变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梳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案例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多撰写教学案例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经验。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多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撰写教学案例有助于我们的快速成长。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3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学运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平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4

我们全面使用学案教学已经一学期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课堂知识对应练习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案的全部,以前一直使用的配套练习,如《科学作业本》、《同步练习》和《科学报》等很少改版,已不太配合考试动态和目标要求,所以我们都不再让学生订了,这些资料由备课组老师们分工合作来编写的学案和练习取代。全面使用学案教学的好处是明显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其它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和练习,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学生只使用学案辅助就能完成学习,不用像以前那样翻这本翻那本,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以及学习资料的整理。

一、学案的分类

我把新课教学时使用的、练习巩固用的、测验题、考试题、周周清提纲及试题等,所有发给学生的有关学习的资料都认为是学案。这些学案不按功能来分类,而是按照章节顺序分块整理。

二、学案的结构及功能

这里主要说说新课教学使用的学案结构及其功能。我认为学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只要学案是以想得到的最有效措施,围绕着知识目标要求设计就好。我编写的新课教学学案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1)目标要求

要根据考纲、课标等列出目标要求,让学生清晰知道要做到些什么,方向明确,少做不做无用功。

(2)教学过程

学案教学过程的编写一般配合课本,结合教师的思路来设计过程,逐一落实知识点,最好能做到学生在课外能够通过学案来自学,达到目标要求。如何达到目标要求,落实知识点呢?认真细致稳扎稳打,关键是学习每一点新知识时要有对应的练习,学一点马上就练一练,加强理解和运用,及时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3)知识小结

学习完一节的全部知识点后要有知识小结,一般设计成简明扼要的结构图,配合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填空,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4)基础练习和能力提高

对应目标知识点,根据课标、考纲和其它信息等,各途径收集资料,精编精选分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和提高。

(5)后记

让学生总结、体会和反馈信息,有利于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其它类型的学案也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和调整,形式不一,但都是围绕着目标要求展开的。

三、学案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1)学案的质量保证

学案教学中,学案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料,如何保证学案有高质量呢?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如何合理分工呢?我们是尽量安排对应专业的老师有责任心地编写学案,然后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审稿和交印。

(2)学案的使用方法

我按照以下步骤抓住学案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提前一天发下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上课前收上来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要求和适当的批注。

课堂使用时,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自学时不会做的和做错的地方一定要用红笔做好显眼的标注。

上完课,马上收上学案,检查学生有无按照要求做好记录,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使用学案做到力所能及的。检查完后发回给学生保管。

(3)学生对学案的管理

对比以前的一本本的配套练习,我们印发的一张张学案管理不好就会容易丢,不丢也凌乱,以后使用起来就要浪费很多时间找,效率就低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管理好学案呢?我发的每一张学案都要求学生在学案正面的左、右两个下角写上我安排的编码,学案不能折成小小张的,只对折一下,正面朝外,然后学生就把学案按照编码的顺序排好夹起来保管。这样管理,要找哪一张学案,只要说上编号,然后像翻书那样翻到对应的编码就好了。这样找起来速度快,而且缺了哪张都很清楚,能及时补回。

一学期学案很多,整理成一叠会太大,使用不方便。我不要求学生使用传统的分类管理,而要求按章节分块管理,这样符合我们学案编码和知识学习的顺序,更方便使用。

复习时,学案集成了重要的复习资料,学生看回学案上的重点和红笔标注的疑难错题和详解,有针对性地修补漏洞,巩固知识,温故知新。

我认为学案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下定决心努力探索,将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磨刀不误砍柴功”,相信坚决走下去,教学质量一定会有飞跃。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5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

把案例教育法(也称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困惑。因此,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与教学课例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案例又称教育个案或教育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教育事例。经过案例撰写者客观地概括事实,描述出来的一个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具体情景;教育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及解决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记录、描述与评价;是一个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案例的文章,有的把原本简单的教育案例,描述成理论性很强、很深奥、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这是没有必要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不用概念。

第一,教育案例。所谓教育案例,就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教育故事、教育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生动评点。客观上可以写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微观上可以写一个人、一堂课的一个情节。也可以说,教育案例就是故事加点评,通过叙述揭示一定规律说明一定道理。根据人们习惯的叫法,如“麦克劳德杀狗”、“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罗森塔尔效应”等,都是经典的教育案例;从一般概念上来说,教育案例是包含了教育管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研究个案等属于教育范畴的一切案例。不过,在撰写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时,要严格加以区分。因为,他们的功能、特点、格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教学案例。所谓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内或课堂外的,与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各种事件或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点评。教学案例一般指能够反映教师教学特色与风格的独特的教育事件。它能够揭示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过程,能够给师生以启迪与帮助。

第三,教学课例。所谓教学课例,是指有价值、有意义、典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重点选择的教学实录,加上反思与点评。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课例,只要是典型的,能够给人以启发或教训的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课例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文体要求,既可以是叙述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还可以是实录性的。

应该说明的是,教学课例既非教学设计,也不是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是事先规划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课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现象或教学过程 的纪实与反思;教学论文则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一种写作文体。

第四,关于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也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点评 教学案例=教学实景+点评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实景+反思与点评

综上所述,通常所说的“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案例的简称。它包含了“教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案例与课外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简称为“课例”。

二、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一、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案例。一是教师学习与运用教学理论的需要。许多理论观点虽然耳熟能详,但并不一定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的撰写,可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学会运用;二是教育案例撰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是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教育理论的提炼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与独特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转变;三是教育案例是教育的情境故事,可以引发同行的不同解读与争论,有助于进行交流与研讨,是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好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四是教育案例解决的都是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五是促进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相比较,案例更贴近教师的生活,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更易于撰写,更有利于传播交流。 第

二、教育教学案例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教学事例;二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故事;三是对教育教学全程或片断的具体记录与客观描述,不是笼统的概括与人为的想象;五是反映真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供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启发与参考。 第

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五个要素。一是背景:案例作为一种教育故事,一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起因等。二是主题:写案例与文章一样应该明确自己要说什么,即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收集素材,进行纪实与反思点评。三是细节:案例的特征是生动感人,富有教育启迪作用。最容易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细节,要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详细写,不能一带而过。四是结果:与教学设计注重设想,教学实录注重过程相比较,教学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的描述,还要说清教学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与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等。五是评价:案例撰写者或读者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与内容,案例写作者要有个人的独到方法与分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平常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进行点评,以揭示案例所蕴含的教育一般规律与启示,这是撰写案例的主要意义所在。

四、教育教学案例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一是与论文的区别。论文是以充分的论据来支撑所提出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案例则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以记叙事为主的文体。二是与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事先构想的教育教学思路与活动设计,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反思。三是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是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记录,而案例则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所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四是与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所进行的分析反思,提出改进自己教学的意见与措施,主要针对个人;案例则是对宏观或微观教育事件,长期或短期教学过程,对困扰教师的教学难题提出解决方法,适合于本人与他人。

三、怎样开展课例研究?

㈠课例研究的概念

所谓课例,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例;典型课例是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最能代表某类教材的教学处理、某位教师教学特色,或是某种课堂教学模式,或是某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实例。它往往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有独特的教学设计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分析和研究,达到对同一类教学现象所蕴藏的一般规律的熟悉与了解,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课例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所谓课例研究,是指针对某个课堂教学实例的现场、或是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或是某个课堂教学实录文本,所进行的独立分析或集体研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是以教师实践知识为基础,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课题研究追求的是解决现实的课堂问题,期望的是提高教学实践的高效性;课例研究的终结不是成果的文本化,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改进与完善;研究的全过程是为了真实展示上课教师教学的过程及教学特点,让全体参加研究的教师、教研人员获得有益的启发。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下引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回归,是比较切合教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例研究中教师才是真正的专家,是研究的主体;课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课例研究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开展得比较早,也研究得较为深入,并提出了许多教育前沿理论。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课例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㈡课例研究的步骤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选题:与其他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先选定一个研究主题。有了主题就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展现特定的情景。研究主题要求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可以是一个教育过程、一个教育情景、一个教育事例、完整的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比如,着重研究某节课的课堂结构、某节课的难点突破办法、某节课的课堂训练方法等。不要用诸如“如何上好一节课”、“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之类的一般意义上的问题作为主题。 第

二、选课:选择最能体现研究主题的课。要研究某个类型的课应该怎样进行课堂结构调整,就要寻找相应类型的课来进行研究。如要探讨某个学科某一部分的复习课怎样进行当堂训练,就自然要选择能够代表该学科相应内容的典型课例来研究。 第

三、设计:主要是将新课程理念如何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追求课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整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

第四、实施:把教学设计变为现实的课堂教学,并仔细观察分析其实际效果。研究者要把目光转向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要从研究材料中得到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第

五、反思:课后对课堂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改进教学设计策略,提高后续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反思是课例的基本特征之一,缺乏反思的课例不能称之为课例,只不过是教学实录而已。 ㈢如何撰写教学课例

撰写课例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课堂教学的新问题,作为主题进行撰写;撰写时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突出教学反思,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赋予教学事件以教育意义。

第一、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教学课例设计的一般表现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设计的总体思路或设计说明,而非平常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是指围绕课例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有选择地记录,而非有闻必录;教学反思是指围绕主题进行专题反思或总体反思,而非面面俱到。 教学课例还有三种变式:

一是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说明+真实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三是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二、教学课例的基本特征。撰写教学课例要注意体现以下七个特征:

一是选择性:要有选择地对教学中的某些片断或教学场境进行记录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感受与启示。既不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详尽叙述,也不是对全过程或复杂场景的提炼。

二是典型性。选择的课例要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能够反映某种课型或某类内容教学的共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归纳一些规律,探索出一些新方法,诞生一些教学智慧。

三是真实性。课例必须是教学实景或教育情境的客观叙述与反思,一定要基于真实课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不能人为提炼,不能用假想来替代实现。

四是独特性。教师撰写的课例主要是自己教学中的某个真实课堂,或是深入到他人的课堂现场,或是借助于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一个好的课例,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写出自己独立的反思、独特的思考。不能照搬他人的想法,人云亦云。 五是统一性。一个课例最引人的地方是生动的教学场景,最主要的地方是教学反思部分。在教学反思中,要结合自己学习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防止课例的过度理论化与过分经验化。

六是生动性。课例写作的特点是保持其生动引人。对事件、场景的描述要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每个课例至少要有一个亮点,让人印象深刻。

七是示范性。课例要有新课程理念、最新教育理论的体现,特别是三维目标落实与教学方式转变方面要有创新与突破,对于其他教师能够起到启发与示范作用。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7

1.教学案例的作用

(1)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3)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2.教学案例的特点

(1)客观性。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

(2)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3)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

(4)实用性。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3.教学案例的写作

(1)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

(2)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

3)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

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自主探究——<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

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

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

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

(4)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

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

①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

②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

③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

教学案例格式要求

教学案例统一用Word 20xx中文版写作,用电子版参加评选。页面设置为:A4纸张,各边边距厘米、页眉为论文名称(居中,小5号宋体)、页码在页脚中居右放置,全文倍行距,其他具体要求见下。教学活动标题(居中,3号黑体,前后各空一行)

作者(单位和电子邮件或QQ号)

摘要è(小4号粗楷体)摘要正文用小4号楷体

标题:

课程:

学段:

以下栏目仅供参考(没有的栏目请删除),欢迎创新

目的:(要求:分条列出教师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完后的预期学习目标)

活动概述:(要求:对本次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简短的概要描述)

教学和学习活动记录

(一)准备工作(要求:列出教师的备课和其他准备工作,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经验;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准备工作,其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二)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记录(要求;按顺序、详尽地描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步骤,详尽程度以读者能理清整个教学过程并能模仿为标准)

(三)进行本次教学的必要条件(要求:根据您本次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有关选项前打“?”或填写有内容)

主要教学地点

q只在教室q只在机房q教室+机房q其他地点,请列出: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使用: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

4.硬件:(要求:选择或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必备的硬件条件)

5.软件:(要求: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使用的有关软件)

6.外接设备:(要求:选择或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必备的外接设备)

评价:(要求: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哪些方面?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请列出)

教学反思和回顾(建议从以下方面反思和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你在教学中是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潜在优势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你有哪些应对建议?)

六、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整理有关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数据以及学生的过程性和最终作品)

关键字:谈物理教学案例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8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9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堂教学反思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堂教学反思最基本的形式是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成功之处,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反思失败之处,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

㈠从反思的对象来分:包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对学生怎样学的反思。

第一,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历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进行全面的或专题的反思;也可以对一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或重点部分的反思。 第二,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借助于现场听课、他人课例录像或他人写的课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主张,对照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已被公认的正确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以期寻找自己与他人的结合点,吸收他人的教学长处,达到改进自己教学的目的。

第三,对学生怎样学习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的最大任务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课堂时间结构,课堂学生的听课方式与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㈡从反思的范围来分:按照从大到小的范围可分为对个人整个教育历程的反思;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年或学期课堂教学反思;单元教学反思;一节课的反思;一节课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一节课中某些片断、某个片断的反思。 ㈢从布鲁巴赫理论来分:美国学者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并作行为调整;“对实践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和判断;“为实践反思”是指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拥有预测未来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㈠课前反思的内容:课前反思是指在每节课备课之前对以前上本节课的反思。教师可以对照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照新课程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与检讨,并提出具体修改之处;也可根据前一节课的课堂反馈情况,反思与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思路、总策略、总方式、总结构。 ㈡课中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反馈情况与学生的意见,而当场做的课堂教学方略、教学内容量与度的调整。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普遍有困难,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 ㈢课后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归纳出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地方以及下一节课如何改进与修正,还有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要怎样处理。课后反思又可分为全面课后反思、片断课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案例课后反思等。

第一,全面课后反思。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三维目标的和谐体现;是否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把课堂变成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过程。 二是反思教学方式。是否着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

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是否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是否只讲结论不讲过程;是否替代了学生的思维。 四是反思教学情境。是否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直观的课堂问题情境;形象的案例教学情景;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

五是反思课堂结构。是否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体、是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是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否要求明确、训练到位;是否讲练结合。

六是反思教材处理。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是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知识运用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七是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情况、回答情况、课后练习、课堂小测与平时考查、与学生交谈等途径,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片断课后反思。所谓片断课后反思,顾名思义就是集中精力将某节课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进行重点反思。对该教学片断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或有选择地分析,并提出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比如对于某节课的引课部分进行片断反思,认真学习研究同类课型如何引课,对于不同班级进行反思后的修改、尝试、再修改、再尝试,以期形成新的教学特色经验。

第三,专题课后反思。就是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教学理论层面的问题,或某一角度进行反思。教学理论层面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某一角度指从学生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自身的角度来分析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某一旧习惯,取得较快的进步。比如,对于如何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行专题反思,设计多种策略与方式进行比较,找到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自学习惯培养方法。

第四,案例课后反思。所谓案例教学反思,是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案例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偶发事件的处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某位学生典型的学习故事、独特的学习方法、感人的学习案例等。其意义在于帮助教师积累多种典型的教学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迪,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第五,札记式课后反思。所谓札记式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利用写札记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与平时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困惑、感想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略。札记或课后反思具有适应性广,可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反思等特点,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选用。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0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1

我们已使用学案教学整整一个学期了,静静想想,还是有些感受,写出来与同事们一起交流。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循序渐进。

1.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化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前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方法和点拨去阅读教材,做到自主读书,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就提前找出了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283班还实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时候一定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是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的更强的自主能力,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课堂检测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还可针对易错点,重点进行巩固加深,以便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

4.实施学案以来,对提高班的学生不再用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出一些题,常常有成功感。

二、实施学案学生的变化上看:

1、我觉得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2、283班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会很长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3、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三.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学案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我们全组化学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本学期的学案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提前将下周的学案打印出来讨论再定稿,效果更好了。

2.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要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否则课堂操作将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3)、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先逼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4)、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课后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查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使用教学案以来的一些点滴体会和心得,在教学案过程中还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受益终生!也希望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2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1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4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达标训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领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出能覆盖本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3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近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4

在上周我利用学案教学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整式”教学,由于使用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上的精力更加集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本周四在没有进行复习的情况下,用一套90分钟的题目利用45分钟进行了一下测试,虽然绝对成绩还是比较低,但与平等班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甚至还超过了一个班的成绩,这应该归功于学案的使用吧。

应该说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人为影响能力是差的,红常有这样的情况:我在班上讲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也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而使用学案后,不集中精力学习的学生大为减少,这为我的课堂教学的学生管理减轻了难度,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更有效了,学生为了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都在忙着听讲,查阅课本,与同学讨论,可以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该做的事情,为了学生的认真学习,我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学案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5

例不同于教育教学理论,它具有生动的情景性,很容易被其他教师认同;而且教学案例又不同于教学实录,其中还包括了对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反思,能帮助其他教师提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水平。

一、基本要素

教学案例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是都是由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两种基本要素组成的。

教学实录是对教学实际情景的描述。教学实录可以是教师根据录音或录像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一字不差的记录和对师生非言语行为和教学情景的描述,也可以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印象对师生对话、非言语行为和教学情景的约略描述。前者主要用于一个教学片断,否则教师的工作量会特别大而且会远远超出一个教学案例所能承受的篇幅。后者可以描写整节课,可以对那些作者认为不重要的部分()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掉。但是,简略的教学实录不能成为教

2---面的评价。

2.先叙后议式。先描述教育教学的某一过程或片断,然后根据典型事例,确定一个主题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往往能以小见大,便于突出文章中心,作者观点鲜明,读者很快便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比较式。对同一个教学事件,由于受到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对几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一比较分析,使人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4.随想式。即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既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也可以包含解决问题的某些方法,或者叙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形式自由,任作者发挥。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4---给钱怎么办?

生3:不会的,爸爸前天带我到县城“百家福”超市买东西,就是让各人自己先选好货,再到收钱的地方付钱的。

师:是吗,你的记性真好!还有同学能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超市的清况吗?师:你们真不错,知道的事情真不少。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儿童小超市”。你们现在也根据需要,自己选购商品,好不好?生;:老师,我今天没有带钱!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没钱不要紧,这不,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钱。

不过有个要求,今天我把钱“借”给你们买货,你们可要还喽!

【评】学生看看钱,看看商品,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导学案”教学实施体会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错题本;教学行为

“学案导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一、学生的收获

1.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传统的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不想读或不会读,认为教科书简单,老师还会讲,不必先读,也不想读。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的导学案设立了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导学、当堂检测、课后反思,通过这些使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2.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课前学生的预习,准备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积极地“上黑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3.导学案成了《错题本》

建立错题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每天光抄错题、做错题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于是我叫孩子们用红笔及时勾出错题,并把正确解答写上,记好学后记,做好反思。

二、教师的收获

1.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得到改变

使用导学案之前,授课以讲为主,由于没有束缚,教学时常常会满堂灌。使用导学案后,变多讲为精讲,变灌输为引导、诱趣。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我们要编写使用导学案,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这样不仅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还加强了团结协作,形成团队精神。

3.不足与改进措施

(1)在“导”这一环节上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还是过多,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不足,深度不够,讲解不到位,老师补充面导致浪费了时间,有的时候完不成教学任务,还需进一步加强。

(3)导学案设计上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4)“导学案”目标不应只停留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上,应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培养他们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

总之,“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结合学情实际来实施,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的功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步进.“语文学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4

一、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1.一定要体现出“先学后导”的思想

学案所设计的自学部分不提供现成答案, 只提示学习思路,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思考﹑探索﹑发现知识和掌握规律, 教师只需在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时适时适度地给予指导, 这样, 有利于促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获取, 在学习实践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学习能力。

2.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教育主体, 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一定要突出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案导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学案强调每道题在经过学生独立读﹑思﹑练之后, 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他们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增加全班学生从不同层面参与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学困生。

二、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1.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是更好地备课, 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是在预习时有一个标杆﹑靶子, 从而更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进而更轻松﹑高效地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所以, 每教学一课时, 我都会带着学生一起明确教学目标。学案中设有学习目标这一块, 有时为了更适合我班学生的学习, 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改动, 因为, 目标过高, 会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 无从下手, 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 目标过低, 又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没有挑战性。

2.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要求

这一步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紧贴教材,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梯度的自学要求, 好学生能感受到挑战, 中间生能“跳一跳就够到桃子”, 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3.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步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 对教材进行有序自学。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 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一般情况下,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 根据单词表所注音标和拼读规则朗读并记忆单词。 (2) 自查或互查单词记忆情况。 (3) 熟练朗读文本, 对文本进行基本了解, 同时圈画出文本中的重点短语和句型。 (4) 理解﹑翻译文本, 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 (5) 在学习资料的帮助下, 解析文本中的重点句型和短语的用法。 (6) 在整个自学过程中, 如果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就让学生在文本中或学案上做标记, 或记在笔记本上, 以便在合作学习时交流解决。 (7) 如果遇到有关中西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话题, 那么我也会让学生在自学时动手查阅相关知识, 以便于合作学习时讨论交流用, 增强自主学习的趣味性。

4.预习检测

这一步主要检测单词的预习情况和文本的朗读情况。我会根据情况提前设计几小题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这些小题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文本中重点单词和短语的预习情况。

5.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要针对前面自主学习中记下的问题, 进行合作学习, 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有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就能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在老师的带领下解决。

6.教师精讲释疑

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 而不是面面俱到地从头说到尾, 经过老师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解决。

7.练习巩固

我根据教学重点创设情境, 让学生make new dialoges, 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加工﹑创造, 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活动对语言知识进行操练巩固。有时我也会让他们make a survey , 在本组内或邻组间进行调查采访, 然后以report报告的形式把采访结果写成小短文并在班内朗读、展示。这项活动涉及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练习, 既有学生的独立性学习, 又有几个人的协同作战, 这是我常用的一种练习方式。

8.反馈总结

这一步通常是完成并解决学案后面的达标检测题。一般情况下, 我都是让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 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核对答案, 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重点问题, 老师再精讲释疑, 同时指导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让学生注意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以后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有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题目, 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循序渐进。

1.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化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前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方法和点拨去阅读教材,做到自主读书,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就提前找出了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283班还实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时候一定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是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的更强的自主能力,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课堂检测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还可针对易错点,重点进行巩固加深,以便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

4.实施学案以来,对提高班的学生不再用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出一些题,常常有成功感。

二、实施学案学生的变化上看:

1、我觉得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2、283班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会很长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3、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三.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学案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我们全组化学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本学期的学案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提前将下周的学案打印出来讨论再定稿,效果更好了。

2.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要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否则课堂操作将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3)、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先逼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4)、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课后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查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6

关键词:形成良性学习过程的循环;体会;优点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此次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恰好符合以上标准,它包含了教师备课的四个环节和上课的四个环节。教师备课的四个环节:确定目标,转化问题,设计检测,完成预案。上课的四个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巩固延伸。这八个环节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先进理念。

推行这种教学模式后,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作为老师,我认为其在课堂上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案的指导下,学生独自走进新知识的殿堂,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课本、查资料来解决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自我检测。没有固有模式,没有标准答案。这个学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态转化为活动态。在课堂讨论环节,由于没有答案,没有老师的权威讲解,学生就会质疑一切,自己不会的、不理解的,都要提出来。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讨论的情形。这避免了老师的主观讲解,使学生的思维量增大。知识面拓宽,掌握知识会更透彻,也更全面。

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课堂容量,实现了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提前进行了自学,有了一定的思维量、信息量,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就可以解决。在课堂交流环节,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也可以解决,这样,老师讲解的内容就集中在了重点或难点。在习题课或试卷讲评课中,优势更加突出。因为错题在不同学生中存在。只凭老师讲解既浪费时间,做对的学生又没有兴趣。而在新的课堂模式中,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在生教生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大半,并且在展示环节,可以同时把几道题的解题过程展示出来,把问题同时暴露了出来。这样,既节约了老师的时间,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了学生的问题,老师的讲解就会满足学生所需,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

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家庭,生生之间的最佳关系就是“家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了三个子过程,即先向课本学习,再向同学学习。最后向老师学习。这样,小组学习成为基本学习单位,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学习团队,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组内成员必须有家的意识,有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这样,他们就会相互帮助,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指“学习能力”,即思维能力、生成力、表达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质疑,敢辩论,敢纠错,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学习现象。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拓展了知识、挖掘了潜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推进了素质教育。

六、当堂检测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

通过检测,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更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本节课的效果把握得更准确。

教育的根本追求之所在,不外乎达到启之以思,授之以渔,教之以道的目标。启之以思,即把学生的大脑思维激活起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疑难点。授之以渔,即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之以道,即把规律教给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恰好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总之,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在科学的学案引领下,给学生在深钻课本、挖掘潜力、研究探讨、发现问题上提供最大空间,使每一位同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才能让学困生入境,让边缘生进线,让尖子生更尖,使全体学生学习火起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7

下面就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导学案的三部分做简要阐述.

首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动阅读了解本堂课基本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

例如, 在学习“等差数列”过程中, 首先, 教师拿出10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本内容, 以导学案教案上所设计的问题为切入点, 完成导学案设计的三个问题, 此环节三个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更容易地认识等差数列. 其次, 学生在教材上勾画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对等差数列进一步认识. 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设计将等差数列中特殊的常数列很清晰地以问题形式展现给学生, 并通过等差数列的概念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出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而且将基础知识的应用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是在自身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自主学习的设计恰好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容易接受新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独立阅读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为精讲互动, 精讲互动就是紧扣教学目的, 突出重点难点, 少而精地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关键环节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过程中, 学生在自主学习部分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并初步能够对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判定给出方法, 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对部分知识点的疑问, 而此时应该是学生听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导学案在精讲互动环节的设计如下:

1. 等差数列定义的强调, 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用两分钟强调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2. 教师利用八分钟的时间讲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问题, 注重方法的强调, 解释本节课程的难点, 并要求学生在听完课程讲解后, 能够口头将该问题讲述给所属自主发展小组成员, 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利用“学生教学生”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课堂的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

3. 利用通项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这一点教师不需要讲解, 给出提示“直接观察得到首项、公差代入通项公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提示完成例题. 而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一名引导者, 巡回辅导, 个别答疑, 着重帮助学困生以及解决组内出现的问题; 在学生独立讨论时, 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 以免影响学生思维, 当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时, 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及时解决问题. 在精讲互动中, 精练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时间, 而且教师的精讲解决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使导学案教学的优势明显体现出来, 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最后为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就是以往教学中的练习, 但不一样的是多了“达标”二字. 这两个字却是导学案教学的精髓, 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试金石. 而它的设计不仅要以课本为主题, 更多的是围绕课堂重点和难点展开训练. 导学案在此环节要求题量适中, 学生能在当堂课内完成, 训练目的要有针对性、典型性, 有梯度. 教师在此环节, 更多的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指导, 待学生完成后分别由自主发展小组派学生代表讲解例题; 此过程, 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演讲口才, 为进一步实施“学生教学生”模式做好铺垫.

导学案教学, 明显体现了教学优势,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导学案”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成绩, 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等. 实施“导学案”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促进新课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 由于本校实施“导学案”时间比较短, 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期, 很多教学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解决, 但坚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吴肖精.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

[4]李中宁.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河北:学周刊:A, 2010 (12) .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8

导学案的使用却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结合导学案, 学生可以做好提前预习, 这节课要学习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 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 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大量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 在此,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使用学案, 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点感受。

一、现状分析

1.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 加上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 被教育部门指定为专门接收这一类学生的学校。经统计, 本届新初一学生家庭电脑拥有数, 每班只有5-7台, 约占20%不到。学生在小学阶段接收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 有些学校还不能正常开展, 这就导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2.按照每周一课时来计算, 一学期大概有16周左右的授课时间, 按照课时计划, 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应该没问题。但对于我校学生来说, 却有不少困难, 有些同学经过一堂课的学习, 对内容稍有理解, 可是经过一个星期以后再进机房, 所学知识的遗忘情况会很严重。除此之外, 经常得根据上级临时下达的任务对信息技术课时和内容进行临时调整, 使得实现教学目标感觉有点捉襟见肘。

3.就信息技术课本身在学校里的地位而言, 历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课堂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更没有定期的水平测试, 这些方方面的困难使得老师感觉要想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真的很不容易。

二、导学案对于信息技术课的作用

1.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因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虽然内容简单, 难度不大, 但对于初中生 (特别是我校学生) 来说, 首先术语多, 其次内容复杂, 再次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方面。对于课本内容往往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学案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导学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下, 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老师, 而变成了学生, 老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通过导学案的使用, 可以将课堂中的教学重点进行分解, 也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更可以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的灵活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表面在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的方向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合作、有了竞争, 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3.导学案能够建立更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心态, 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功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这个老师, 说的更明白一些, 就是喜欢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堂魅力。通过导学案的使用, 可以形成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在学生眼里, 老师更多的是朋友是良师。在情感上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

三、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1.启发和开拓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 无论是导学过程还是学习要求的制订, 无论是知识点的罗列还是课后反馈, 无一不要求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 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日常的生活学习, 对大纲和教材以及教参资料认真研究分析,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从而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 对思维进行开拓这样一个目的。

2.围绕目标, 紧扣教材

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在整体上体现结构和知识的联系, 能够体现系统化、条理化、整体化。要明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如果在导学案中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等这样的陈述, 那就变成教案了。

3.学习目标的差异化,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针对课堂教学中主体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应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使学生逐渐加深对问题的认知, 循序渐进的推进。通过分层设计分层教学,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来, 学习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 让学生认识到:带着问题去学习的重要性, 上课之前要看书, 看书过程要思考, 思考程度要深透。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要让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简明扼要; 2.引导启发思维;3.注意方法指导;4.人人都要参与 (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 ;5.注意老师指导和引导作用的发挥。

学案教学:有效课堂的摇篮 篇9

一、学案教学的思考与编写

1. 思考

(1) 服务新高考。江苏新高考历史属于选修科目, 采取等级评价方式, 而江苏新高考B级以全部考生50%划线, 一般四星级学校90%以上学生可以达到B级, 历史选修, 以本科线为目标, 对于四星级学校学生来讲并非难事。因此学案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本科水平考试要求, 不能人为拔高, 以免增加学生负担。高考科目与录取方式的变化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也为高中历史教学留下了巨大的研究空间, 谁在这一研究中抢占先机, 谁将走向成功。学案的编写如果凭借惯性思维, 重复昨天的故事, 不顾改变了的评价方式, 去作不合实际的拼搏, 实在是偏离了有效教学的轨道。

(2) 体现新理念。历史教学案的编写必须体现两大新理念:一是“主体论”,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活动为主线, 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教学最优化理论”, 实现教学效果和时间消耗的最优化, 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 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学案不同于教案, 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 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 前者重在教, 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 后者以学生为中心。

(3) 积累高效经验。学案不应该是教师个体的成果, 还应该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成果, 是全体备课组成员挖掘潜力、整合资源、运用智慧、发扬优势的一个契机和平台, 在编写学案时, 还要参考各种教学资料 (学案、史料、图片、习题、高考题、史学观点) 。教师必须在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基础上, 加以个性化理解, 才能把栏目菜单和活动方式打造成精品, 彰显个人教学风格。历史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 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 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 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 在具体情境中做出专业决策, 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 以适当的方式, 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

2. 编写

(1) 与教学进程同步。一节课一个学案, 一个学案一堂课, 一个单元一个总结。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 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 由集体讨论、研究, 统一体例, 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 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相互讨论, 遇到难题时教师加以点拨, 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内容全面, 突出重点难点, 挖掘易混淆点易疏忽点, 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 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科学设计体例。有效课堂的学案体例特点应该是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包括课标解读、教材阅读、课本讲解、练习深化四个环节。课标解读展示的是本课或本单元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和知识的结构、框架、体系, 让学生对本课或本单元有一个总体感知。教材阅读是引导学生读关键词、读中心句, 边读书边识记边理解, 在体例编写中采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的形式, 这一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的自学评价。课本讲解重点讲典型例题、讲中心问题, 在能力培养上达到会理解、能运用, 在体例编写中采取详、略、空, 该详细要详细, 该简略要简略, 该布白要布白, 这一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经典范例讲解。练习深化分课内随堂跟踪练习和课后巩固提高练习, 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对学习任务 (导读题目) 的设计, 这是课堂上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内容, 所以, 读书、讲课、练习都离不开题目的设计。学生凭借导读题目增强了自读教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自觉地进入探究质疑状态。学习任务以导读题目或问题组为呈现形式, 要体现小坡度、渐进性的原则。

二、学案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 使用学案教学时, 我们实施了“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质疑讨论—问题反馈—精讲点拨—达标练习”等环节。此举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一系列环节中, 尤其要突出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1. 指导自主学习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 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编写好后, 我们提前一两天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 并对学生阅读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 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 并在书本上勾画出来, 在学案上填写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 找出疑点, 作好记号或记录, 以便提问。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 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 并作适当的点评和激励。

2. 强化师生互动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 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 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候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 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

其方法一般可分为启发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 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 讲练式—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 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同时, 通过图示、比较、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 结合先进的媒体表现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学案教学的问题与误区

学案教学在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方面的优势越来越被大家所公认, 但各校在学案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或认识上的误区,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案编写的粗放化、简单化、随意化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素。其原因是没吃透教材, 缺乏集体智慧。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在使用同一套学案, 足见学案的质量很重要。

第二, 传统教学观念深重, “教师不讲学生不会”这一思想还根深蒂固, 以讲解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

第三, 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上对学生的自读、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往往不能认可, 以为是浪费时间, 所以不能给予足够的时间, 自主学习成为摆设。

第四, 反馈矫正不到位, 学案不能当堂批阅。学案重量轻质, 造成课堂容量过大, 来不及反馈矫正, 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

关于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思考 篇10

教师课前要精心编撰导学案, 它是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文字材料, 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进导学案中, 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要精心设计问题, 最好是填空题;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问题设计要由低到高, 螺旋式上升。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做到依托学案阅读教材, 就可以了解概念, 推理归纳, 应用知识完成典型例题, 做好目标检测。

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努力做到“五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学生拿出前一天发的导学案,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开始阅读、思考, 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接着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 进行合作性学习, 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先倾听学生的解释, 熟记于心, 讲课时集中解决。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会占去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 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最后教师点拨、精讲、释疑解惑, 师生交流, 归纳总结。对难度大的问题,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突出“导”字。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促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 引导思维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 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 提升自己, 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学案, 要求学生课后依据教师的点拨及课堂互动的成果及时修订导学案, 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册。

课后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 强化“研”字, 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教师要重视课堂预设, 同时重视课堂生成,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不重视预设, 课堂会杂乱无序, 不重视生成, 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 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切忌讽刺、挖苦差生,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 而是如何利用教科书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三, 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切忌顾此失彼, 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或变成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第四, 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要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 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编写导学案的体会 篇11

一、编写导学案首先要紧紧围绕着教材

在编写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还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书和教参。第一次备课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只看教科书,想一想,看着例题和试一试,练一练,自己想怎么设计课。第二次对准自己备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取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交给学科组集体讨论定稿。第四次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敲定教学细节处理。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独立思考,不断提高能力。而不是像有的导学案,基本上就是将几个简单题目罗列起来,没有导学案使用说明,没有方法指导,没有知识分层,没有拓展探究,效果可想而知。如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编写片段1:

学习过程:

自学课本98页例1

1.指一指:在座位图上分别指出列和行,数一数一共有(_______)列和(_______)行。

2.涂一涂:(1)在圆圈图上,找出第一列,并用蓝笔涂实;

(2)再找出第1行,用红笔涂实;

(3)请按顺序再数一数列和行。

通过指一指,先数一数共有列、行;再涂一涂第1列,第一行;最后按顺序数一数列和行。设计要点:(1)方法指导:指一指、涂一涂、按顺序数一数;(2)知识层层深入:①数一共的列和行;②按顺序数列和行。这样的设计既有方法指导,又有知识分层,效果可想而知。

二、编写导学案要以学生为主题

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想全面,还要设身处地站在中学生的角度读教材,并提出疑问。站在學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片段2:

3.小军的位置在第_______列,第_______行。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

本课是通过统一观察角度、按同样的顺序数,确定位置。但从学生的角度,即便不统一,也能说得清楚,只是复杂点啰唆点。为什么课本里要安排这课呢?在导学案片段2例就深刻体现出了这一点。统一的观察角度、按同样的顺序数,确定在第4列,第3行。清楚、不啰唆。更深一层次,用数对表示是(4,3),更显简洁,准确。既有了知识分层,又拓展了探究,更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准确性。

三、编写导学案要体现数学思想

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明线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暗线是:数学的严谨、准确、简洁性。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准确、简洁之美。学生经历了认知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准备。

四、编写数学“导学案”的模块

不同的课型导学案所包含的基本模块和要求也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大致包含如下一些环节。

1.学习目标。它是整篇导学案的灵魂,其他环节均为它服务。它的设计应包含三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具体。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拟定。

2.学习过程。各种课型有所不同,但问题(知识模块)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每节课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节有关的、有帮助的旧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还要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2~3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3.课内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要求较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当堂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导学案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堂检测可另附页。题量控制在3~4个,时间为5~10分钟。

4.学生小结。对本节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

5.教学反思。可反思本节的得失、体会等,及时总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案教学的体会 篇12

一、实行“分层教学”是保证“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 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关键。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认真思考:教学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哪些知识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才能弄明白的?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这些知识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周全, 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导学案”。事实上, 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力和知识积累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每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需要。所以我们只有根据学情实行“分层教学”, 才能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二、“导学案”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 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 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 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推行“分层教学”, 但是这样的分层教学最后还是在为精英们服务。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能面对每一个学生, 关注到的往往是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很多课堂上, 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排演节目的时候, 总会有几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当一个或几个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侃侃而谈的时候, 很多学生只是其中的一个观众, 甚至有一些观众还游离在这出戏之外。虽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将问题分层设计, 可真正思考这些问题的往往也是班级的几个学生, 很多学生其实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导学案”是以学案为主体的。学生人手一份学案, 先自学文本, 教师再根据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程序。这势必发挥出所有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在备课时候也自然会关注到所有学生。“分层教学”在这样的平台下, 就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三、“导学案”教学中推行“分层教学”的要求

(一) “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要单一, 且要确定分层目标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导学案”要高效利用, 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因为针对同一个文本, 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如果每个学生都随意发挥, 整堂课就会支离破碎。如果就同一文本, 确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去自学, 那课堂就会高效得多。此外,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所以在确定目标后, 还得就这个目标确定分层目标, 以便教学层层推进。如一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夏感》, 他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会使用较多的赏析方法来赏析文本。根据这个教学目标, 他设计的“导学案”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出文章中你喜欢的词语 (一般学生都会) ; (2)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一般学生也都会) ; (3) 就全班学生都喜欢的句子展开讨论, 说说大家都喜欢的理由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 ; (4) 全班讨论怎样的句子会有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赏析句子的方法) ; (5) 采用四组竞赛的形式, 用刚学的方法赏析文章中其他好句 (每个学生采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赏析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 。在这个“导学案”中, 教师始终围绕同一个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掌握方法;而且针对每个学生, 教师做到了任务分层, 人人参与,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且要根据互补原则精心编排学习小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 可以使“导学案”教学事半功倍。笔者在执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先让学生通过自学疏通文本, 掌握必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然后, 让学生就遇到的难点在小组内探讨, 效果不错, 学生连“‘今日四矣’中的‘四’在文章中做动词使用”也发现了。

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可是,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动脑经、不愿意开口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是很不利于语文学习的。而小组互助互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个压力。当然, 在编排小组时,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尽量按互补原则精心编排。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时让学生“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如此, 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所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 我们得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至于互补, 主要有性格互补、男女生互补、成绩优差互补等。

此外, 在编排小组时, 我们还得考虑学习资源的分配。“导学案”需要发动学生自学, 而这需要学生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课外书籍或专业人事等。所以, 我们得把拥有这些资源的学生尽量分配到各个小组, 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三) 分层教学不是分等级教学, 要尊重每个学生, 且做到润物无声、滴水不漏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能力可以提高, 但没有兴趣, 那就等于没有“源头活水”, 总有一天会水枯河干。语文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任何学生都可以学好语文, 关键在于让他们爱上语文。

在分层教学中, 我们在安排教学目标难易和安排学习小组的时候, 不能让学生觉得我们在分等级地对待他们, 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认可的感觉。

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全班演课本剧。笔者先在黑板上把文章中所有的角色列出来, 让学生选择自己演或推荐其他人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在确定了重要演员之后, 笔者让其余学生全部演文章中的群众, 而笔者作为观众有可能采访参与演出的任何一个人。在演出时, 笔者叫停了好几次, 有采访群众的, 也有采访原告的 (如“你为何要说你有个宪兵兄弟”“你为什么要把手指竖得这么高”等) 。通过采访,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那节课, 学生的笑声不断, 课堂高潮迭起。这样, “变色龙”这个形象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在这一过程中, 这个环节中, 笔者对学生是进行了分层的:表演的、朗读的、评论的, 每个人有自己的任务, 每个任务有自己的难易度。这样,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分层。

上一篇:中国贫困化增长下一篇:初中生音乐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