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训练(共7篇)
视野训练 篇1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运动训练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运动训练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运动训练学在经济活动及其训练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经济项目,散打的技战术体系不断完善,竞技水平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而散打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教学基础上,对于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来说,要在散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科学化的体能训练。因此,如何在散打教学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已经成为散打教学中必须思考并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散打及其对体能的要求
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散打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取得较好成绩是散打运动的起点。有学者明确指出,散打是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以击打对手得分为主要目的。为了击打对手,运动员在比赛中一定要把耐力、速度、力量、反应等各种因素及技术密切结合起来。这表明,散打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是对体能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因此, 散打运动一定要重视体能训练。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说,体能训练又被称作体力训练,主要指的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长时间的科学的训练,使自身的身体机能潜力得到最大发挥的大负荷训练。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体的身体器官及机能系统进行超负荷的适应性锻炼,以实现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 散打运动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战术水平及竞技能力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散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相持能力更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散打运动员就应当更加重视体能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有效发挥自己的技战术能力,使自身即使在疲劳状态或者在不利的环境中也可以保持对抗的稳定性,并根据自身状况制定出合理的体能分配计划,确保顺利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总之,良好的体能有助于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并最终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因此,散打教学必须要重视体能训练。
2 当前散打教学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 . 1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散打教学过程中,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大量实践证明,要想提高散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散打运动员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体能,而体能训练离不开高水平的体能教练,需要有专业的体能教练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但是,我们看到, 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国散打项目管理者及教练员的重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省级散打队以及一些专业体育院校的散打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教师。在没有体能训练教师的情况下, 一些教练员只好“身兼数职”。从这一角度来说,在散打训练及教学中,体能训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发展。
2 . 2体能训练方法落后
一般来说,体能主要指的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等要素。在这三种构成因素中,运动素质是视作体能的外在体现,在散打运动中,运动素质主要包括运动员肌肉收缩力量、体位移动的耗时、保持肌肉持续动作的时间、肌肉群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内容。由于散打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主要是通过肌肉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运动员在大脑神经中枢的指挥下,通过肌肉运动所显示出来的机能能力。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很多人认识到,只要通过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能力,就构成了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就是杠铃深蹲、5000m跑等项目。实际上,散打是一项具有强烈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快肌纤维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散打教学的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散打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很多时候都是盲目借鉴国外的经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出现明显的与散打运动所需要的体能相脱节的情况。
3 散打教学中体能训练及其技巧
随着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运动训练活动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正在受到广泛关注,科学训练已经成为散打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必然要求。
3 . 1散打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原则
在散打教学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手段对体能训练进行指导,并且要贯彻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能训练取得实效。
一方面,要坚持定量化的原则。当前,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不够科学的,教练员在指导体能训练的时候, 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而训练的定量化有助于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避免训练的盲目性。而体能训练的定量化建立在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及其指标的数据这一基础之上。因此,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能训练有赖于运动员身体机能测评体系的支撑,要对每个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时段的身体机能数据进行准确测量和完整记录,包括运动员的实时生理机能状况以及疲劳与恢复状况等。同时,要借助电脑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根据每位运动员的状况制定当日体能计划,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随时检测运动员的负荷及机能状况,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完善。
另一方面,要坚持适时恢复的原则。一般来说,良好的竞技成绩是建立在高强度的运动负荷的基础上,没有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也无法有效提高运动成绩。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高负荷的运动训练之后,必然造成运动员机体状况的下降,使运动员产生疲劳等状态,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下降甚至伤病。因此, 运动员在承受各种运动训练负荷之后,必须要通过合理的调节使身体机能得以快速恢复,并保持体能的最佳状态。首先,可以利用赛前加大负荷刺激,使运动员的机体呈现更大的训练适应性。其次,通过运动员在大负荷刺激之后进行“减量训练”,引导运动员的机体超量恢复。最后,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合理调节散打运动员的训练负荷。
3 . 2散打教学中体能训练技巧
首先,合理开展重复训练。在运动训练学研究中,重复训练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种练习的方法。一般来说,由于重复训练的强度比较稳定,有助于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及肌肉进行有规律地练习或休息,并可以使运动员的机体得以恢复,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技能水平。因此,在散打教学中,教练员可以指导运动员进行重复性训练。例如,1min快速冲拳击打沙袋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重复性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机体技能。
其次,有效进行间歇训练。在运动训练中,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运动员的机体尚未完全恢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这就是间歇训练。在进行间歇训练中,可以有效培养运动员的意志与品质。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安排间歇练习,也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完成技战术的能力。一般来说,间歇训练与其他训练技巧的区别,在于实施间歇训练过程中,间歇时间有着科学而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当运动员的心率在休息恢复到120~130次/min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练习。
再次,重视开展循环训练。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循环练习是一种有效的训练体能的方法。循环训练实际上是由多个练习“站”构成的,通过循环练习,散打运动员的集体会留下“刺激”或“痕迹”。通过开展循环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水平。因此,散打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应当重视循环训练。例如,组织多人一组进行车轮战,每人依次与其余几人进行对抗,直至将对手打倒。
最后,积极开展变换训练。与其他训练技巧不同,变换训练是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的训练,包括变换动作、运动负荷以及训练环境等。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通过进行变换,使运动员充分获得时空感、速率感以及力量感等各种感觉。而运动员训练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有效避免运动员出现枯燥、单调的不良情绪,提高运动员参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应当重视对散打运动员进行变换训练。例如,有意识把体能训练课堂放在与平时不同的环境中等。
4 结语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说,体能训练在散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使散打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教练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使散打运动员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
视野训练 篇2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提法。课程目标也随课程价值转型而重建。但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的实质不变。“语言文字训练”是学习母语的必经之路。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并据此对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新的审视,合理扬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母语教育。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程学什么?”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1]其中,用“祖国语文”取代了修订版大纲之前的几部大纲所使用的“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试用版大纲频繁出现的“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训练”或“读写训练”等提法在这份指导性文献里没有提及。对此,我们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就依然不能摆脱语文课程到底学什么这个问题的困扰。因而,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方式,客观辩证地看待它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语文课改,特别是对其中的主体部分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透视:从课程目标和国外同类课程核心理念看语文教育的实质
地山之石,可以攻玉。审视其他国家或地区同类课程的核心理念,对回答“语文课程学什么”的问题,也许不无借鉴意义。
(一)日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总目标:“培养对国语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当的表现能力、思考力、想象力以及语言感觉,同时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深切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2]
(二)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序言》中写道:“良好的交际能力――读、写、听、说――是人类经验的核心。语言技能是基础工具,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和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3]
(三)韩国《国语科教育课程》中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韩国语言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韩国语言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韩国语言的性质和体系以及使用韩国语言的意义、作用,进而以开阔的眼界,正确地认识韩国语言的使用状况,有效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
(四)德国教学大纲规定: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正字法上传授标准的德意志语言,使学生理解人们是通过符号系统来相互进行交际的。[5]
以上表述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语文课程,学的是母语。我国课标“祖国语文”而非“祖国语言”的措词,异乎寻常,耐人寻味。也许是为避免人们在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理解上的以偏概全,抑或是为调和在“语文”涵义上的歧见与纷争。可谓用心良苦。然而,“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它所代表的正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教育的课程。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6]这是以“语文”命名语文教育时,我国仁人志士历经半个世纪探索达成的基本认识。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作为课程价值具体化的课程目标随之而重建。课标制定了十大总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避免顾此失彼。同时,又要作一番由表及里的透视,理清十大目标的关系,抓住核心和头绪。否则,语文课程依然会陷入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境地。
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力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目标制定的突出特点,也是这次课改的亮点。在课程标准的十项总目标中,1~4项是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兼有“过程、方法”目标。第5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目标。后5项分别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使用工具书与搜集处理信息五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语文能力目标,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阅读方面提出“注重情感体现”“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就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属于过程方面的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又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
三个维度目标,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实践中必须视它们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绝不能厚此薄彼,唯有如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同样重要”并非“同样主要”。早在1925年,朱自清先生就指出:“我以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这两个目的之中,后者是与他科相共的,前者才是国文所特有的;而在分科的原则上说,前者是主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在实施时,这两个目的是不应分离的,且不应分轻重的,但在论理上,我们须认前者为主要的。”[7]
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平分秋色、跑在三条轨道上的马车。美国加州英语课标中所说的――“语言技能是基础工具,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和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它告诉我们,在母语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通过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来实现,既不能游离于“知识与能力”目标之外,也不能凌驾于其上。我国课标更明确指出: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必须“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8]同时,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常常是交互作用的,“情感、态度”可以成为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动因,强化这一维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也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至于“过程、方法”,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并不独立于语文“知识与能力”之外,其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维度目标的提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服务的。
因此,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或核心目标,只有它才是语文独立设科的理由和语文教学独担之任,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志,是构筑语文本体的核心和支柱。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9]完全可以这样说,语文课程是通过学习母语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母语教育。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毫无疑问,是进行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
二、思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方式与实践中的偏差
所谓“语言文字”,不应是“语言”和“文字”的简单相加,它指的是广义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我国公民而言,“语言文字”就是“祖国语言”,即母语。那么,“训练”又为何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训’是教导、教诲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说、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练’[10]。”教师必要的基本知识传授也包含在“训”之中。由此可知:第一,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本是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但更要着力于培养技能,即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三,“训”与“练”辩证联结,指明语文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语言文字训练是获取必要的语文知识,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舍此,语文教学就会成为空壳,语文课程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式”。将静态的语言材料或是从动态的课文语言中抽取出字词句,编拟出各类习题,独立让学生反复练习。二是“依存式”,即在学习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情感的同时,积累、运用语言;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领悟;二者互为载体,互相依存,一举两得。语言文字是工具,但有别于普通工具。它熔铸思想,蕴含情感,也承载形象,与人文内涵是一体两面,“依存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同时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和形象感染的过程,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只有“独立式”训练,而没有“依存式”训练,致使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两种偏差。一是课内放弃一切训练,把“独立式”训练留在课外。其表现是沿用苏联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是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社会背景、道德训诫,把语言本身的学习搁在一边。或者主要采用问答法和谈话法,用呆板琐碎停留在理解内容上的问题贯穿全课,学生疲于机械应答,很少自己直面课文,去消化吸收、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二是不读书只做题,采用题海战术,课内课外单纯进行“独立式”训练。即使在阅读教学课内,也完全离开课文内容,抛却作者情感,放弃感悟涵咏,把字词句从语境中剥离开来,进行孤立机械的操作和演练。前者抛弃语文课程独担之任,与课文课程目标南辕北辙。后者则违背母语学习的规律,违背工具性与人文特性相统一的课程特性。于漪老师指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11]二者都直接导致语文教学的费时低效。
三、扬弃: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化
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以课标精神为依据、审视语言文字训练、趋利除弊、合理扬弃、使语言文字训练科学化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何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简言之,就是必须合乎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价值观,合乎语文课程的特性,合乎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全面高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合理调配两种方式的训练,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独立式”和“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都为语文学习所必需,但两种方式特点不同,功效也不同。“独立式”训练,便于反复操作,长于牢记知识并转化为技能,但短于整体感悟和情感熏陶。这种训练适宜于在阅读教学课后进行。应精选那些对形成语文能力必需的知识点,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力求适当、适量,练得巧妙,练出效益;力避繁杂低效的机械操作,杜绝题海战术。“依存式”训练,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不及“独立式”训练之长,却避其所短。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内,应以“依存式”训练为主,披文得道,缘道学文,文道兼得,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得以切实体现。比如,教学古诗《咏柳》,首先让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歌,在学生理解大意、领悟诗情、背诵诗句之后,让学生从本首诗歌或背诵过的其他诗歌中选择词句填空,然后全体学生用朗声诵读填好的语言片断,就是“依存式”训练的范例:
伴随第一声春雷击打的鼓点,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花枝招展地走来。
和暖的“二月春风”,是她手中的剪刀,她裁出细长别致的柳叶,裁出不甘寂寞的出墙红杏,裁出“离离”的原上小草,裁出千姿百态的蝴蝶在万花丛中翩翩飞舞。
“润物细无声”(或者:“随风潜入夜”)的绵绵春雨,是她神奇的画笔,她描画出大地缤纷的色彩。山青了,水绿了;梨花白了,桃花红了。于是,江岸上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草长莺飞,万紫千红,春色满人间。
从语言学习角度看,这是积累和运用的训练,但这种积累和运用与被文人情,被文入境,互相依存。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一点也不缺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凝结。“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就是多元文化的积淀过程,就是民族意识精神的接受和培育的过程,就是认同或同化融于语言文字中的美好情惊、价值取向和睿智哲理的过程,从而落实培养思想文化素养的任务,实现
[1] [2] 下一页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二)整合三个维庆的目标,在综合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课标制定了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实践中,每一单元、课题、课时乃至每一个教学片断也必须有自己的目标。这些大小不一、具有递进关系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系统,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即使是一个片断的教学,也必须努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既要有明确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应该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采用或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形成怎样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语文素养不是各种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堆叠起来的“杂烩”,而是各种要素融合而成的“合金”。综合性学习无疑是锻造“合金”的有效途径,也是课标倡导的体现语文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标的学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分列的,但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在综合性学习以外的上述各项教学中都可以进节不同程度的综合。阅读教学中,这种综合主要是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课堂,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吸收与表达熔为一炉;同时注重前后、内外的联系,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长期以来,我们把阅读的功能定位于吸收,与表达决然分家。于是乎,阅读课堂教学中重视吸收的听读,而鲜见表达的说写,这俘于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悻于课标精神。
在上述教例中,积累诗句,提供语境尝试运用诗句,这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填空和随后的朗声诵读,学生们意趣盎然,课堂上荡漾着浓浓的诗意,使学生更深一步进入《咏柳》的意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油然而生,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直接与诗句“对话”,亲历学习诗歌的过程,这是方法与过程目标。即使是这样一个不长的教学片断,一个小的教学环节,三个维度目标,也得到整合,和谐地交融于一个训练过程之中。
填空、诵读是运用和表达,依赖于对描写春天的诗句的充分吸收和积累,否则就无法达成;同时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吸收和积累。二者互涵互动,获得和谐共振之效。同时,前后、内外的沟通和联系,又极大加强了综合的广度和深度。长此以往,必将有效地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
注:
[1][8][9][1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6、2、18
[2] 付宜红.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J]www.pep.com.cn/xiaoyu/jiaoshi/xueshu/haiwai/17.htm.
[3]江明.比较:中外对母语教学地位、作用的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2001.(9):16
[4]权瑚.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J].课程 ・教材・教法,2001,(5):77
[5]张桂春.中德小学数学及语文教学大纲差异的缘由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4):38.
[6]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C].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 506
[7]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教育杂志,1925,(1).
[10]田本哪.小学语文课加强语言训练问题[J].小学语文教学,1996,(2):3-6
[11] 于深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8.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
上一页 [1] [2]
★ 课改教学反思论文
★ 反思不足
★ 社会实践的不足与反思
★ 初中政治教学课改反思
★ 课改感言
★ 课改体会
★ 课改感怀
★ 课改论文
★ 课改工作总结
视野训练 篇3
一、提高立意能力
1. 代入角色
童话和寓言的角色很生动,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如果在面对道德难题的时候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个角色,让他们进行选择,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有了立意的能力。例如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小美人鱼面临着不杀死王子就要变成泡沫的难题。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小美人鱼,你会怎么做。杀死王子,就杀死了自己的爱人;不杀死王子,自己就会变成泡沫。应该怎么选择?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不杀王子又不用变成泡沫?学生进入角色以后,做出自己的思考,提高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也开始学会怎么去立意。
2. 阐释寓意
寓言的结尾处通常都是阐发一定的道理。有些则是直接结尾。针对直接结尾的寓言,让学生去提炼寓意。针对已经说明寓意的,可以让学生去想还有什么事情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入手,哪些事是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的。如《曾子杀猪》这个寓言,曾子为了不对孩子说谎而杀了家里不多的猪。教育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这个寓言的寓意已经明确说出来了,那么小孩子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阐释寓意的呢?成人有时不经意地对孩子说谎,这种情况孩子很有可能遇到。这样小孩子就有话想说,有意表达。同时,仅仅是父母要讲究诚信吗?小孩子要不要也讲诚信,应该怎么讲诚信?这就进一步阐释了寓意,扩展了不同的立意。
3. 多角度看主题人物
童话和寓言大部分是一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大部分阐发的是从某一角度看到的道理。因此,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主题和人物。例如《坐井观天》的寓言,说明的是一个人眼界渺小,见识少。一般认为青蛙是无知的,小鸟的眼界开阔。但是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从青蛙的角度看,天就是这么小;从小鸟的角度看,天才变得那么大。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观点不一样。这有对错之分吗?何况,青蛙的生活方式和小鸟的生活方式不一样,难道一定得让青蛙跳出井口吗?小鸟试图说服青蛙,不让青蛙跳出井口可以吗?这也说明了如果要说服对方就应该拿出证据来。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主题人物,大大发散了思维,得到了迁移立意的效果。
4. 延迟呈现
童话的结局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有很多种可能的。寓言的寓意还没有明白揭示出来的时候,是有不同的阐释的。针对它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延迟呈现的方法。即暂时不把童话的结局和寓言的寓意告诉大家,延迟呈现。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立意能力。并且,在讨论完毕以后,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思考与原来的结局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如寓言《高山流水》,讲述的是善于奏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于听音的钟子期,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并且约定下一年再相会。但是,钟子期不幸病逝。俞伯牙摔琴谢知己,从此不再奏琴。寓言的寓意延迟呈现,让学生思考寓意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认为俞伯牙不应该摔琴,寓意是人不应该因为别人放弃自己的技能,或者认为寓意是对知己最大的尊重是继续奏琴。学生把想法和本来的寓意进行对比,进一步激发立意能力。
5. 续写
童话的结局通常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真的从此就幸福,永远就没有烦恼了吗?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续写童话。学生对创作童话这类幻想的事物有很大的热情,愿意去思考。例如《白雪公主》,王后死了以后,魔镜还在。后来这块魔镜落到了谁手里呢?如果落到了白雪公主手上,白雪公主会问魔镜什么问题呢?故事有无限的延续性、无限的可能性,学生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立意。
再如寓言《守株待兔》,一直等不到兔子来的农夫会怎么样?继续等下去直到老死,并且让他的儿子也等下去呢?还是有人出现提醒农夫呢?农夫的儿子又会怎么做呢?寓言大多是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由这件事情衍生许多别的事情。可以继续阐明原来的寓意,也可以进一步阐释别的寓意。
6. 改写
童话的结局都是好人得到了好报,坏人得到了惩罚。童话一般没有悲剧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做好事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一件事情没有按照故事原来的轨迹发生,而是某一个细节出问题了,故事会怎么发展呢?例如《灰姑娘》里的灰姑娘如果没有留下玻璃鞋,那么王子还能找到她吗?还有什么其他能够辨认灰姑娘的方式吗?改写故事,让故事有另一种发展,自然有另一种立意。
二、提高表达能力
1. 扩写
寓言的语言一般比较简洁,缺乏细致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可以通过扩写的方式,教会学生写细节描写。例如《东郭先生和狼》这个寓言,可以扩写狼是摆出了怎么样可怜的嘴脸,用了多少甜言蜜语去哄骗东郭先生。而东郭先生听到狼打算把他吃掉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多么后悔。这些细节描写出来以后,学生就会发现文章生色不少,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细节描写的能力。
2. 缩写
童话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只是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相类似的情节。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故事的内容,把内容简化,学会抽取出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讲述这个故事。例如《皇帝的新装》,缩写后的故事就是:一个喜欢新衣服多过自己子民的皇帝被两个骗子巧妙地骗了。这是最简略的版本。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把主要情节说出来,两个骗子是怎么骗皇帝的,他们怎么骗倒了所有人。缩写的过程中包含着扩写,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学习表达技巧
童话中使用的表达技巧一般比较简单和固定。老师如果带着学生读一篇童话,点出哪些地方运用了一样的表达技巧,再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写类似的情节,运用一样的技巧,这样就能学到表达技巧。小学生童话的阅读量是很大的,日积月累,就能掌握好几种表达技巧。
4. 仿写
童话和寓言的对话描写和场面描写相对固定和简单。我们可以抽取出一段对话,把对话里面描写动作和话语的文字抽取出来,形成一定的空白,这样就变成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按照原有的情节安排,运用自己的语言填满对话的空白。
如在《狐狸与乌鸦》中:
它________说:“ ________”乌鸦没有回答。狐狸________又说:“ ________”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 ________,第三次说话了,“________ ?”
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像做填空题一样把动作和语言填上去,同时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填入不一样的答案。
5. 情节暂缓
童话和寓言的情节安排并不是那么紧凑,可以适当地在某一点上停留。情节暂缓的方法就是当故事发展到某一情节时,情节的安排可以告诉学生,但是不告诉学生具体是怎么发生的。接下来的某个动作、对话不出现,让学生讨论表达。在这里学生会考虑运用怎么样的表达技巧,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同时因为学生对童话和寓言的浓厚兴趣,也促使学生会努力去思考如何表达。
如《皇帝的新装》里面,当皇帝带着官员第一次来检查骗子织的衣服时,明明大家什么都看不到,却要装作看见了美丽的衣服,说赞美的话。这样的情节应该怎么表达出来呢?皇帝与骗子的对话和动作分别是怎么样的?官员与皇帝的对话和动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就充分考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提高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三、提高布局能力
童话和寓言的整体结构,有一些相似的东西存在。如:开头悲惨的人物最后总是得到了幸福,善良的人最后总能得到好报,得到幸福的过程总是一波三折。这些相似的布局模式我们可以归结为故事的套路。所谓的套路是针对整篇文章的结构的。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看结构,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的套路,并且把这种套路运用到平常的作文中去,提高学生的布局能力。
如《白雪公主》,皇后为了成为最美丽的女人,四次想要杀害白雪公主,每一次都以为自己成功了,但其实每一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用毒苹果毒死公主貌似成功了,白雪公主都已经躺在玻璃棺材里面了,但最后王子的出现让公主咳出了毒苹果,公主复活了。这个套路可以归结为:目的——行动——失败——再行动——再失败——再行动(以为成功)——再失败。当然我们可以灵活一点,让这个套路成为:目的——行动——失败——再行动——再失败——再行动(以为失败)——成功。这样,就能够把平常写不出来,写不好的作文写好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小学生写起来也更加有趣味性。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视野训练 篇4
(1)当前人才培养与职教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使中高职教育得以衔接,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成为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江苏,外语考试是对口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尤其是机电类、汽修类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写作颇感无奈。按照木桶理论原理,势必要对他们薄弱环节进行补差。
(2)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2014年对口单招英语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80词~100词的文章,尤其注重应用文书写能力的考查,如申请、通知、活动安排、简介等。考生应能“准确使用英语语法,选用恰当的词汇、句型;清楚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格式、行文正确,书写规范”。从新考试大纲要求可以看出,目前英语书面表达基本侧重对应用文的考查,而且根据高考大纲,在整张试卷中书面表达20分,占整张试卷分值的五分之一,可见比值之大。中职生即使不是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若具备书写这些应用文的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3)源自学生的实际摸底。英语写作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经过两年的职高学习,大部分中职生其英语写作能力仍然较差,写出来的句子,很多都是“中国式的句子”,对于句子的基本语序、时态没有完全掌握,对文体格式也不会正确应用,且词汇匮乏。即使少部分学生能写出正确的句子,但句子之间缺少连贯性,更不用提文章的整体结构了。经调查,70%的进入高三的学生不敢写,不想写。因此,在高三对准备参加对口单招高考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补差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进入最后总复习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做到每周必练,每试必练。
二、“补差训练”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一定关联,文秘专业、商贸旅游专业的学生基础要好些,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些。笔者在一线教学十余年,在“补差训练”时,注重以下四个原则的把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定人原则。既然是“补差”,就意味着面向的不是全体学生。什么学生需要补差?我想,首先,要有意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观念已经被批判,但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一定条件下意愿的重大影响力。学生有意愿,才会有动力。高三时间本身已经很短暂,必须要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主观上具有“我要学”意愿的学生才可能有成效。其次,要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尤其是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就像盖房子有框架没有砖头,依然盖不成房子一样。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做基础。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词有8个词拼写不出或拼写错误,怎么可能写出句子呢?再次,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耐心。一般来说,学生哪一项弱,就不喜欢训练哪一项。即使刚开始有决心、热情,最后不能坚持也一样会失败。
(2)定量原则。“补差”要求“低起点,少容量,用短句,出文章”。在对量的安排上,从单词、短语方面入手,每天掌握并巩固3个常用的单词、短语,一周一小结;语法方面掌握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简单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对篇章的训练上,训练安排不宜过于频繁,同时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四天一篇足够了,但每一篇都要踏实写好,每一步要踏实走好。
(3)定序原则。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补差训练,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从易到难,从一般到特殊。从九月开学后,以两个月为时间节点,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包含句子的基本语序,各成分的放置,时态的确定。其次,注重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想让文章的句子衔接流畅,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连词以便用于各句首,使文章连贯有序。最后,注重文章的篇章结构,尤其是应用文的固定格式要掌握。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法在这三个步骤中穿插进行。一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型结构,整理、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如: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e should notthrow the baby with the bath water. How can we do? It is important forus to protect……等等。二是让学生适当背诵一些经典课文或者训练的范文,然后让学生去努力模仿。
(4)定时原则。定时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个指导训练过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高三上学期;二是针对上文所述的三个步骤每个步骤的时间安排,小到每天大到每月,要求同学们时时有事做;三是仿真模拟定时。一篇文章按高考大纲要求,在半小时的时间内写完。所以,在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求他们在半小时内完成。而且这半小时写作,我通常是把需要“补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在老师的监督下按时完成。同时,根据各人出现的不同问题,现场解疑释惑,努力把学生写作从一个消极被动的应急状态,引导到积极主动的状态。
当然,写作兴趣的培养、阅读量的增加也非常重要。兴趣高涨,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头脑如同芯片,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付诸笔端也就不成问题。高三学习紧张,强度较大,而英语写作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同学们有耐心,按照要求,循序渐进,肯定会对其成才有很大帮助。
摘要: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要求、职教发展形势及中职校高三学生外语写作现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摸索,探讨中职生高三英语“补差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
视野训练 篇5
2. 中国人的传统做法是观察动植物以获取地震的警示信号。
3. 他们还注意到,蛇会爬出地洞,狗会狂吠不已,甚至那些平常很安静的狗也会叫个不停。
4. 所以,建造具有抗震能力的楼房成为关注的重点。
5. 高架桥的水泥柱先前只是在内部埋设钢条,如今外面也包上了钢板。
6. 同时,贮备一些可以净化水和消灭病菌的东西也很重要,这样就可以放心饮用其他来源 的水了。
7. 大家应该商定一个地震区外的会合点——可能是在几英里外的某个市镇。
8. 教育人们如何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应该是所有政府规划和地震研究项目的重点所在。
Section B.Changes in the Balance of Nature Reading Skills 1.In Paragraphs 3, 4 and 5.You can get the answer by reading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se paragraphs very quickly.2.About 5 billion years ago.(Para.3)You can have the answer by just skimming for the words “the Earth” and “formed”.3.About 3 million years ago.(Para.4)You can get the answer by just skimming for the words “the first human beings”.4.Section 2.You get the answer only by noticing the spacing and reading the headline of the section.5.Section 3.You have the answer only by noticing the spacing and reading the headline of the section.XVI.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in agreement with 2.cooled 3.out of proportion to 4.hard 5.can’t be regenerated 6.speed up 7.in peace with 8.aware of Part
XVII, p.174 1.rotates 2.flourishing 3.exceeded 4.abuse 5.accelerate 6.retain 7.ignorant 8.opposed Part
XVIII, p.175 1.Now that I am retired, I find I am spending more and more time on voluntary charity work, which I am veryhappy to take part in.2.His interests are in harmony with mine.3.In other words, 95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passed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been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4.We go abroad for a week or ten days every year, but I think we have a very simple life compared with many.5.Since coal is formed from plants, which are chemically very complicated, its own chemical make-up is very complex.6.During his stay in the countryside, he took to smoking.7.The father was ignorant of the boy’s secrets.8.The earthquake that took place last week brought about ten thousand deaths and destruction of half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area.Unit 7 III 1.modernize 2.interpret 3.distributing 4.punctually 5.conservation 6.maximum 7.exported 8.conquer 9.classification 10.recreation IV 1.by name 2.in high gear 3.turned out 4.At times 5.as to 6.stem from 7.put in 8.on the subject of 9.in the interest of 10.work on V D G N B I M E J L A
VI life 2.economy 3.conversation 4.politics 5.country 6.garden 7.industry 8.literature 9.interview 10.meetings VII 1.seaward: going toward the sea 2.backward: directed toward the back, the beginning, or the past;returning;behind indevelopment 3.earthward: toward the earth 4.outward: toward the outside;away;on the outside, appearing to be truebut perhaps not really true 5.southward: going toward the south 6.northward: going toward the north 7.homeward: going toward home 8.inward: moving toward the inside;on the inside;of the mind or spirit
VIII 1.interchangeable 2.intermingle 3.interconnected 4.interdependent 5.interplay 6.intermarriage 7.interpersonal 8.interactive IX 1.As to what actually happened to the headquarters 2.As to where I should go to further my study 3.as to how different they are and why we want to keep them both 4.as to whether or nor I should remain at the college working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5.as to whether the old hard ware is to be replaced by new hardware X 1.There is nouse trying to help those who do not help themselves 2.it is no good trying to solve the issue between the nations by means ofwar 3.There is no sense refusing to acceptit 4.There is no point in having a load of money 5.there is no harm in spending some time thinking about what sort of career you might wish topursue XI 1.An interesting question therefore remains as to how far Microsoft can go with Gates as its CEO.2.There’s/It’sno use complaining since nothing ever changes as the result of a complaint.What’s important is to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similar events from happiness.3.Learn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some people you thought were friends turn out to be enemies.4.As you would expect from the book’s title, there are many references to what kind of man Gates is.5.The prosperity of the company stems from hardworking and thrifty of the entire staff.6.He said nothing at all on the subject of the play which was put on for the first time Saturday night.XII 1.至于那天晚上他是怎么死的,事实上我无法解释,而且也许不会有任何可能的解释了。
2.做了一件事然后说自己本来不想那样做是没有用的;如果你不想做,你就不会做了。3.微软公司正在研究降低其产品成本的方法,以便发展中国家的人也能买得起。4.苹果公司也愿意将其部分软件与微软公司的产品捆绑在一起,以促进其销售。5. 与评价父亲不同,人们评价母亲依据的是其为母之道的成功或失败。对于母亲来说,一 切都取决于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6. 人们会发现这个网站很有价值,因为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准备网站的信息。
XIII 1 A 2 B 3 C 4 B 5 A 6 D 7 B 8 D 9 C 10 A 11 D 12 B 13 D 14 C 15 A 16 C 17 D 18 C 19 A 20 D
unit8 Unit 8Section A Vocabulary III.1.mount 2.resembles 3.implication 4.prohibits 5.deliberate 6.debate 7.classified 8.guidelines 9.split 10.generated Exercises on Web course only: 11.categories 12.breed 13.commission 14.draft 15.confusion
IV.1.within reach 2.fall into 3.in terms of 4.get around 5.regardless of 6.referred to 7.What if 8.in the first place 9.concerned about 10.identical to Exercises on Web course only: 11.in the wake of 12.comparable to 13.puzzling over
V.1.K 2.E 3.M 4.O 5.F 6.H 7.N 8.A 9.I 10.B Collocation VI.1.duties 2.emotions 3.interests 4.experience 5.responsibility 6.love 7.characteristics 8.memories 9.information10.belief Word Building VII.1.transposition 2.transatlantic 3.transmigrants 4.transformed 5.transnational 6.transoceanic 7.transshipped 8.transported VIII.1.nonexistent 2.non-stop 3.non-art 4.non-college 5.non-productive 6.non-profit 7.non-fiction 8.non-violent Sentence Structure
IX.1.What if I say no 2.What if they don’t know 3.What if we can’t finish it on time 4.What if this happens to us someday 5.What if he has lied to us X.1.The Bosnian peace talks are continuing in Geneva today with the new proposals atthe top of the agenda.2.All of Southern Africa is suffering from a severe drought with Mozambique and Zimbabwe among the worse-hit countries.3.The Europe Summit in Paris is drawing to an end with the US in danger of being completely isolated.4.With the King in prison, the chief commander came to power and ruled the country.5.With stability itself under threat, the reforms deserve all the support they can get.Translation XI.1.I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but what if it’s a trick?
2.Cities and towns in this area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earthquake with Jiujiang and Ruichang among the worst-hit.3.He complained that they should not have got involved in it in the first place.4.For Mary’s sake, I can lend you my car to get around your transport problem.5.In theory it’s feasible to clone a child to harvest organs, but in practice it would be psychologically harmful to the child.6.He published an article under the name of Braver which stresses the idea that the process of cloning animals would work forhumans as well.XII.1.你说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约会上,但如果遇到吸引你的男子,你会怎么办呢? 2.为了帮助艾滋病患者,需要有新的措施,地方社团、非政府机构、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 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3.上周,该国际传出消息说,他们正密切关注该地区的情况。
4.在导致数百人死亡的污染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开始起草环境保护指导方针。5.正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警告的,克隆人类可能是一件使人更加悲伤而非更加高兴的事。
6.在一些西方国家,有些父母准备克隆孩子,目的是进行非致使非致命器官的移植。
Cloze XIII.1.A 2.B 3.D 4.B 5.C 6.A 7.C 8.C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A 15.B 17.D 18.A 19.D 20.B
Section B Reading Skills I.1.The title is actually a question.Byusing a question as a title, the writer tries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Obviously, it’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r legality of human cloning.The writer will give us a thorough analysis as to who might take advantage of human cloning.2.The language is formal and serious.Besides, it is emotional.The evidence for this is the repeated employment of rhetorical questions.3.Altogether, there are seven questions, including the one in the title.Of the seven, four are rhetorical questions.They appear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Paragraph 2, Paragraph 3, Paragraph 4,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Paragraph 6.4.Rhetorical questions are mainly intended to stir up the readers’ emotions, to put them off guard, making them ready to accept the writer’s opinion.Rhetorically, this is called emotional appeal.By using rhetorical questions four times, the writer of this text is appealing tothe readers to accept the idea “Don’t just say no to human cloning”.With all the above in view, we can see that the text is persuasive.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视野训练 篇6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不受对方来球影响的唯一环节。在规则的范围内, 根据对手的站位和技术水平, 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战术计划, 将球发到对方不利于接球的位置, 不但可以压制对方的进攻, 同时也为自己接下来的战术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影响乒乓球发球效果的因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影响乒乓球发球效果有3个层面的内容:技术层面、心理层面和战术层面。技术、心理、战术3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技术是基础, 心理是保障, 战术是有效手段。要想完整的执行好一套富有成效的战术没有扎实的技术水平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实现的。而先进的战术反过来又能使运动员充分的发挥其技术水平和稳定的心理情绪。因此要想获得最佳的发球效果, 就要将技术、心理、战术3个方面相互协调起来。
2 . 1 乒乓球发球的技术层面
2.1.1 常见的几种发球技术及其特点
(1) 正手奔球有着球速快、落点比较长, 冲力强的特点。 (2) 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则有着低弧线, 强冲力大, 容易迫使对方后退接球。 (3) 发短球有着出手快、发球动作隐蔽、落点短, 使对手不易抢攻。 (4) 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两者动作相似, 容易迷惑对手从而造成对方的失误。 (5) 正手发左侧上 (下) 旋球则球的旋转力很强, 对方击球后容易向其右侧方反弹。 (6) 反手发右侧上 (下) 旋球, 则是在对方挡住后, 容易向其左侧方反弹。 (7) 下蹲发球既可以发出左侧旋也可以发出右侧旋, 对对方威胁很大, 在对手不熟悉的情况下, 往往可以直接得分。 (8) 正手高抛发球将球抛高后增大了球对球拍的正压力, 使球的速度、冲力、旋转都大大增大。
2.1.2 乒乓球技术中影响发球质量的三大因素
近几年来, 为了降低发球给对方带来的直接威胁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一再的对乒乓球发球规则进行修改。虽然规则的改变一再的在降低发球所带来的威胁, 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并不能放松发球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 在熟练掌握各种发球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发球效果, 即使是在对方能判断出发球路径及旋转的基础上, 也照样忌惮发球所带来的威胁。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发球的内在技术质量——发球的旋转、落点以及速度三者之间的配合。
(1) “发球旋转的变化”。
在发球过程中乒乓球的旋转种类有很多, 常见的旋转有上旋、下旋、左侧旋和右侧旋。在比赛过程中, 采取不同旋转的发球方式, 能够很好的打乱对方的节奏制造对手回球困难, 为自己发球抢攻奠定基础。因此旋转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为了加强球体的旋转, 首先在当击打到乒乓球上的力离球心越远就越容易使球产生旋转;其次在接触球摩擦的同时尽可能的加大撞击的因素;最后, 要想让乒乓球的旋转速度更高, 就要尽可能的加快球拍的速度, 使球拍与球的相对速度更大同时尽可能的加大球拍与球的接触时间。
(2) “多样的落点的变化”[4]。
在发球过程中, 掌握多变的落点对于提高发球效果以及后面的战术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球的落点有近台、远台、左台、右台和中台。在比赛中往往结合对方的站位及技术水平, 灵活的运用发球的落点, 如果只是发单一的一种落点的球, 即使发的再转落点再好也很容易被对方适应, 长久以来就很难对对方造成威胁。因此在比赛中采用多变的发球落点才能充分的扩大对方的移动范围, 增加对方让位的难度, 紧逼对方的弱点压制对方的长处。
(3) “提高球的速度”[4]。
在保证一定的旋转和准确的落点的情况下, 加强球的飞行速度会给对手带来更大的威胁。而球的飞行速度, 与挥动球拍的速度的快慢和球接触球拍的那一瞬间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有关。在球体接触到球拍的那一瞬间所受的作用力越大, 球速就会越快。但也不是一味的强调在触球瞬间发蛮力, 单单追求最大发力常常会遇到球出界或者球弹太高等问题, 因此在击球的瞬间要合理的调配好撞击力与摩擦力的比例, 使球既保证一定的速度又有准确的弧线和落点。
2 . 2 乒乓球的心理层面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平时训练时的大不相同, 在比赛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保持着高度的紧张, 轻微的外界影响就会对运动员的心理情绪造成极大的波动, 尤其是当比赛处于焦灼状态, 任何细小的失误就容易使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过大的压力, 产生焦虑的情绪, 从而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及战术的运用失败。
以下是对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1) 比赛的规模。
不同的比赛级别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的影响不同, 一般而言, 比赛规模越大, 运动员的心理越容易受影响, 比如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明显要比全运会上的心理压力大。
(2) 对手的实力。
与不同的对手进行比赛时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在与实力明显差于自己的对手进行比赛时容易产生轻敌的情绪, 在比赛中不够专注技术动作比较随意, 战术意识也比较懈怠。一旦对手在关键阶段反超比分, 心理上就容易产生恐慌, 情绪出现不稳定状态, 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造成失误。
(3) 比赛任务。
在比赛之前, 无论是运动员自身还是教练员都会为比赛制定一个既定目标, 一部分用于检测自己的训练效果及自己的技术水平, 更多的是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因此在比赛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比赛中为了集体的荣誉, 激发出运动员的斗志, 产生一种积极的竞赛心理, 使运动员超常发挥。另一种是由于对胜利的渴望, 在比赛中思想压力过大, 出现怯场的情况, 使运动员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训练中的技术水平。
(4) 训练水平及比赛经验。
技术水平高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与年轻的运动员相比在比赛中更容易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比赛中往往能化压力为动力, 越战越勇。而年轻的运动员由于没有参加大赛的经验, 又急于在比赛中表现自己, 稍微遇到一点挫折, 就容易对自己的技术水平产生怀疑, 产生减力情绪。
2 . 3 乒乓球发球的战术层面
在掌握扎实的发球技术和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后, 要想给对手带来更大的威胁, 就要在发球战术方面做文章。
2.3.1 根据场上比赛局势制定相应的发球战术
在比赛过程中不同的比赛局势有着不同的发球策略。运动员在比赛领先时对发球一般不主动变化, 按照原有的发球策略继续稳固下去。在比赛僵持阶段, 要在稳中求进, 抓住对方的弱点试探性的变化发球, 以打乱对方的比赛节奏。在比赛落后时, 容易使人产生焦虑, 在此时一定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 大胆变化, 敢于搏杀, 以便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机会。
2.3.2 抓住对方的技术弱点制定发球战术
每个运动员相对都有自己的弱点所在, 一般而言发对方的正手的近网球容易给对方的接球带来困难, 而对于横拍打法来说, 发追身球也是一个很好的发球策略。因此在比赛前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录像, 或在比赛中试探对方, 找出对方的弱点所在, 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发球。
3 乒乓球发球训练
在比赛中要想发出高质量的球, 需要技术、心理、战术3个方面的合理配合, 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在平时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特点及训练水平, 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 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自己最佳状态。
3 . 1 对发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3.1.1 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它是以意识本身动作的能力为基础, 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反复进行思维表象, 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的变化, 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在掌握好发球的基本要领后, 在大脑中反复的呈现发球的各个环节, 通过大脑有意识的建立动作的神经通路联系, 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表象。
3.1.2 多球训练法
“多球训练法是乒乓球技术训练中最常用的训练方法。它有着密度高、强度大、练习次数多等特点,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多, 且运动员兴奋性强, 比较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在发球的训练过程中, 通过多球训练法, 反复的体会各种发球方法的核心技术并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自己的发球质量也要不断提成,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对发球的旋转、落点及力量的标准。
3 . 2 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乒乓球比赛中, 运动员尤其是年轻队员容易在比赛中受到来自对手、裁判等因素的影响, 产生焦虑情绪, 在比赛中乱了阵脚, 导致无法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日常训练中, 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3.2.1 “鼓励法”
在日常训练中, 教练员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细微进步, 并及时对其作出鼓励, 以此来建立运动员的自信, 激发运动员的天赋与才智。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才能大胆的应用平时训练中所学到的技术动作。
3.2.2 注意力转移法
在比赛前夕, 运动员往往会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产生一定的焦虑, 或是期待, 或是恐惧, 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因此, 教练员要适当的安排一些与比赛无关的的活动, 如看电影、玩游戏、唱歌等, 以暂时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 从而调节他们紧张的心理状态。
3.2.3 模拟训练法
在比赛前夕, 通过观看对手的录像, 了解对手的技术风格常用的战术打法, 做到知己知彼, 然后针对对手的技术风格模拟在比赛过程中的应对方法, 或是找一个技术风格相似的对手与其对练, 以提高在临场比赛的适应能力, 尽量避免在比赛过程中由于不熟悉对手而产生紧张的情绪。
3.3 发球战术的训练
3.3.1 单个战术的训练
对于单个战术的训练来说, 首先要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一拿起球拍, 就要想到是比赛, 是对赛中的对手站在对面。其次是善于观察对手, 比如对手的站位, 情绪等等, 根据场上情况选择出相应的策略。
3.3.2 假设性训练
设想自己在比赛过程采用不同的发球方法, 对方有可能的各种回球效果, 以及在不同比赛阶段、对手不同心态的情况下假设性的运用相应的发球形式。如在比赛中侧身正手发高抛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 由于这种球角度大, 长短结合, 故此预判对方不敢侧身, 只能用搓会接, 因此在发球强攻时要积极为侧身抢攻做好准备。
3.3.3 战术分析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选取一段对手技术打法最具代表性的录像, 组织运动员观看, 在观看过程中, 根据运动员的打法特点, 选择相应的战术策略进行应对, 借助影像设施从而启发运动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3.3.4 实战训练
训练的最终形式是实战, 实战是检验技、战术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训练时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实战对抗,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战环境, 选择不同的技术风格的对手进行训练, 并在实战后认真进行总结, 积累比赛经验。
4 结语
(1) 一个好的发球的产生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动作所能产生的, 而是有不同的因素的相互作用合力的结果。
(2) 发球的好坏往往受3个层面的影响:技术层面、心理层面和战术层面。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对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3) 在对发球技术、心理、战术层面认识的基础之上,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从而在乒乓球发球环节中全面的提高发球的质量达到最佳的发球效果。
摘要:发球作为乒乓球前三板技术中的第一板, 在乒乓球竞赛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在系统论的视野下从乒乓球发球体系中的技术层、心理层及战术层3个层面出发, 分析影响发球效果的因素。并根据这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旨在加深乒乓球发球内涵的认识, 完善乒乓球发球体系, 从而在日常实践和训练中不断提高发球质量。
关键词:乒乓球,发球,技术,心理,战术
参考文献
[1]张玲, 丁玲玲.各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发球特征分析及新规则下青少年发球技术训练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115-120.
[2]陶志翔, 祁兵.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2) :1695-1697.
[3]张良西.发球与接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4]胡勇卿, 李元.乒乓球发球技术特征和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7) :20-21.
[5]钱健.念动训练法在乒乓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92-93, 38.
[6]同美珍.浅谈少年儿童多球训练的心理特点[J].乒乓世界, 1990 (2) :36-37.
[7]许靖.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赜[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21) :26-27.
[8]闫志辉, 鲍娜.对乒乓球心理素质的训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2) :218-221.
视野训练 篇7
教育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 它可以将大学生与社会的生活、学习背景连接在一起, 让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下顺利过渡, 成为“社会人”。形体训练是高校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开展工作创建的新型教育项目, 它能帮助学生塑造身形、体态, 纠正学生错误的身体行为, 因此, 该教育项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1 教育生态学的起源及内涵
“生态学”是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首次提出的, 意在突出生物体与周边环境的交互发展关系。
1.1 理论概述
教育生态环境包括宏观、微观两个方面, 它的主体结构清晰、规则, 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 再到大学, 所处的教育环境, 都可以被认定为“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环境是一个小圈子、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圈子, 社会以其独特的环境影响能力, 改变着局部、特定区域内的教育环境, 使其发生“生态学”变化, 出现人力、物力、财力转移、转换, 从而决定人才输出和培养成果。由此可见, 教育生态环境是随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元素变化而变化的, 它既是多种社会元素相互影响、作用的“共有体”、又是独立个体的存在。
1.2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教育
生态学将高校教育对象分成了四个层次, 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 它们的关系是依次包容的。比如说:在高校教育中,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的社会行为只为自身负责, 然而作为生活在种群生态系统中的学生而言, 其社会行为会在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甚至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因此, 教育是一种行为修饰、纠正手段, 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层级复杂, 要求、标准、规范众多。
上个世纪70年代, 我国生态学教育刚刚起步, 不仅教育理论、思想、原理没有明确, 由“生态学”诱发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形体训练是高校教育突出“生态教育”的有力证明, 形体训练教学中所遇到的复杂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生态平衡问题, 在教育生态学中都能找到答案。因此, 高校形体训练教学离不开教育生态环境, 生态学理论需要通过形体训练来实现其实践价值, 二者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影响的。
2 高校形体训练教学发展现状
形体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对学生身体健康、形体状态、社会行为能力等素质的影响作用极强。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的高校来讲, 形体课程是完善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教学项目, 其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发展地位不容忽视。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角度, 对高校形体教学中课堂生态主体 (教师和学生) 、课堂内部生态环境, 以及课堂外部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2.1 课堂主体“度”的失衡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虽然他们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若有不同, 但只要在适应范围内, 他们所产生的教育、学习影响力是可以把握有“度”的。目前, 形体训练俨然成为“体育运动”的课程, 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由原来的10-20人, 增长至现在的30-40人, 在规定教育空间内, 课堂生态环境已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 致使把握无“度”。学生活动空间过于密集, 致使设计好的形体训练项目无法有效落实, 学生不能有效实践, 也就无法真正掌握形体训练的精髓, 形体训练也就无法发挥其实践价值和影响力。
2.2 课堂内部生态环境失衡
现阶段, 高校形体训练教学资源短缺、知识结构单一, 教学模式体系多存有漏洞, 这些不利条件会给课堂内部生态环境造成“包围圈”, 禁锢实践教学项目有效开展。比方说:形体训练教学场地设施少, 训练器材的缺乏无法为教师提供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 无法满足形体训练室内教学要求。又比如:形体教学过程会发出不少“噪声”, 在室内空间狭小的生态环境中, 无论是克制学生行为训练, 还是改变形体训练项目, 都无法降低形体训练教学对周边教育生态环境的噪声影响。
2.3 课堂内、外部环境失衡
高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距离很近, 为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形体训练通常会设置学校内部教育、社会外部教育两方面训练内容。在内, 通过体能训练, 让学生拥有强壮的身体, 在外, 通过举止、仪态等行为培养,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一方面, 高校教学资源有限, 要想从社会汲取“养分”, 必须要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生态环境融合, 如跳过这一步骤, 形体训练会成为一项毫无应用价值的教学项目, 它的生长、生存空间会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 社会要想借助高校大学生来维系人力资源结构, 必须坚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形体训练教学问题, 一旦教师、学生对形体训练教学出现了理解和认识偏差, 则社会很难正确解读出高校大学生在形体训练、社会行为培养上的发展趋向。
3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新型高校形体训练教学实践探究
3.1 提高高校形体教学效果
遵循社会性群聚与阿里氏原则, 让形体教学融入生物种群社会行为发展规律中, 使其成为一种编辑工具, 利用教育手段, 改变高校形体训练教学思想, 使其与社会“实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1.1 社会群聚性
以“社会群聚性”为特征, 搜索形体训练教学资源, 如:以基本形体训练项目为主,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辅, 填充、完善单一化、区域化、理论化的形体训练内容, 让瑜伽、体操、舞蹈等多种形体训练技术融入到教育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形体训练的实践价值, 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群聚性”社会当中, 以最大限度发挥行为影响力。
3.1.2 给予学生学习主导权
可将形体训练内容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 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要学习、训练的内容, 因为被动学生, 只会牵制住学生大部分精力, 使其对教育生态环境失去信息和兴趣, 一来,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来, 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因此, 依靠现有教育生态环境, 开发教学资源, 给予学生学习主导权, 对构建自然、平衡的形体教学课堂有积极影响。
3.2 避免“花盆效应”建立开放式的、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课堂
花盆效应是指人为制造的“框架”会限制生物自由的生长, 使其脱离原有生态环境, 走向非常态发展道路。高校形体训练需以此为戒, 采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选择多样的、丰富的教学知识, 让学生有机会和条件接触符合社会环境的形体训练内容。课堂上, 教师可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题, 让学生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微观形体行为、宏观形体行为。学生在思考议题时, 会重新审视形体训练教学, 明白形体训练的教育生命力、活力所在, 进而懂得如何将形体行为技术、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 教师也可设置具有实践特色的“形体活动”, 让学生围绕一种社会生活主题, 开展活动, 教师通过同学间的互动, 找出那些社会行为是正确的, 那些行为是错误的。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密的“形体训练”, 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
3.3 贯彻竞争和协同进化机制、构建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形体课堂
竞争是教育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特有的一种资源要素, 它对周围生态系统既有积极影响, 又有消极影响。因此, 在高校形体训练时, 教师应适时规避消极影响, 发扬其积极影响。首先, 在日常训练中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们围绕一组形体训练课题, 学习、研究、模仿,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形体技术的掌握能力、模仿能力, 对学生学习成果打分。此时, 学生的竞争意识会促使其加倍认真、努力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如此一来, 便可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 削弱“优胜劣汰”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力, 虽然这与“竞争”理论是相互矛盾的, 但其仍具有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将同学分为若干活动小组, 让学生进行群体式的形体训练, 在此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协调与平衡的重要性, 认清形体训练的社会价值。最后, 结合教育实际, 制造与现代教育环境相符的学习氛围。一方面, 平衡“获胜者”、“失败者”的情绪状态, 让每个学生在“竞争”、“合作”中受到积极影响;另一方面, 引入特殊竞争规则, 不要将形体训练定义在竞争的范畴上, 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 推动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形体训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教育发展应当与时俱进, 与社会时代发展相结合, 高校形体训练教学亦是如此, 要想发挥其特有的教育教学价值, 必须创建稳定的教育环境, 使教育环境与社会发展环境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1]任丽, 张明远, 王占禹.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3 (10) :109-112.
[2]赵艳, 单涛, 王大力.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1 (4) :121-123.
[3]曲新艺, 张楚凡, 王汉生.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23 (12) :10-12.
[4]陈霄.生态学视野下师生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1 (11) .
[5]程超, 郑凯, 王复明.形体训练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1 (12) :10-12.
[6]栾飞, 齐彦武, 郑晓龙.高校形体训练的现状与发展[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6)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