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2024-09-03

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精选5篇)

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1

摘要:提高蔬菜质量, 加强病害管理, 注重病害的准确判断, 减少农药量, 充分了解自然规律和蔬菜作物的生理特性, 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 其它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 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病害防治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主要的副食品, 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 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蔬菜生产的中心问题, 就是优质高产, 而病虫害恰恰是这两大问题的主要障碍, 虫害肉眼可见, 防治措施易为菜农接受, 而病害多系微生物侵染, 或生理失调所致。在菜农中缺乏足够的认识, 防治措施困难。因此为了提高蔬菜质量, 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 经过我十多年的工作实践, 提出以下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意见:

1 病害识别

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识别病害时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1.1 识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 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 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 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 这样均可明显看到病部霉层或病原菌的分泌物。

1.2 发生条件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间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一种或几种病害发生, 因此, 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 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菜角斑病、黑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猝倒病、茄子黄萎病等。

1.3 发生时期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 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

1.4 发生部位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 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 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 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另外, 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 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 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 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 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 主要症状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 (即症状) 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 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 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 也没有必要, 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

真菌病害:发生部位有不同形状 (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 病斑, 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 (粉) 状物, 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 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 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炭疽病病部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 潮湿时无霉 (粉) 状物, 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 溃疡及腐烂现象, 有时发生臭味, 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

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 或呈线装厥叶形, 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 顶部叶片变小, 中下部叶片内卷。

生理性卷叶病:不同与病毒引起的卷叶病, 其叶脉不上冲, 叶片向内包卷成筒状, 变脆。

2 病害防治

在病害防治上, 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 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 采取生态防治与农业防治为主, 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力求防治的科学性。

2.1 生态防治

就是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的防治方法, 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 湿度60%~70%, 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 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 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 湿度低于85%, 20℃及时盖帘保温, 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 不低于10℃, 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 进行高温闷棚, 维持棚温45℃约2小时后再放风, 这样连闷2~3次, 防效显著。

2.2 农业防治

就是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如选择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 实行轮作, 间作、套种、清洁田园, 加强肥水管理等。

2.3 药剂防治

目前, 药剂防治仍然是广大菜农普遍使用, 防治及时, 效果较理想的一种防治方式, 但生产上却存在防治不合理问题, 使药效降低, 甚至造成不应有损失。为此应掌握以下用药原则:

2.3.1 注意对症用药

这是确保病害治愈的前提, 因此, 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 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 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 (瑞毒霉) 、乙磷铝 (疫霉灵) 、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 (DT) 、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 还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83增抗剂、抗病毒剂1号等。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 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例如三唑桐 (粉锈宁) 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 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2.3.2 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

这是保证防治效果、避免产生药害、降低产品农药残留的关键, 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 结果不仅增加成本, 还易造成药害, 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 不能达到防治目的, 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 准确配制药量、浓度, 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2.3.3 要适期防治

这是将病害消灭在发生初期, 防止蔓延的保证。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又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 只有很好掌握不同病害及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的规律, 才能做到提前预防, 做到及时用药。当病害初发期, 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 然后全面施药防治, 这样即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又提高防效。

2.3.4 要轮换用药

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效, 降低农药残留量, 不可行期单用一种农药, 应交替使用, 一般一种农药使用2-3次后, 就应换其它农药品种。

2.3.5 广泛使用低毒农药

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6 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

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及可溶性粉剂等, 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 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 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 脂铜粉剂取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2.3.7 注意农药间的混合施用

为提高防治效果, 实现兼防病害目的, 有时不同种农药可按一定比例混合施用, 如琥胶肥酸铜与乙磷铝混合后 (琥乙磷铝) , 即可防治细菌病害, 又可防治真菌病害;扑海因与70%甲基托布津1:1混合后配成500倍液喷雾, 可增强疫病的治疗结果。但混用之前, 必须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农药的理化性质, 盲目混用会降低药效, 甚至失效, 如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不宜混用;铜制剂农药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保护型农药 (百菌清、代森猛锌等) 可与治疗型农药 (甲霜灵、多菌灵、杀毒矾等) 混合使用。

总之,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 充分了解自然规律和蔬菜作物的生理特性, 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 其它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 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的防治。相信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及质量、增加菜农收入是会大有好处。

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2

蔬菜生产在黑龙江省快速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蔬菜已经是保护地栽培供应,所以保护地生产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保护地复种指数高、倒茬困难,且环境密闭,湿度较大,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作 者:朱玉芹 朱会杰 李维艳 作者单位:朱玉芹(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萝北,154200)

朱会杰(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镇农业站,黑龙江富裕,161200)

李维艳(黑龙江省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龙江,161100)

蔬菜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篇3

1.1 猝倒病 主要为害茄果类、瓜类、甘蓝等幼苗。一般发生在子叶期至1片真叶展开期。先近土表的子叶下轴最初出现水渍状病斑、组织软化,表皮呈褐色、易脱落,病斑很快扩大绕颈一圈且缢缩,呈猝然倒伏状。发病初期病苗茎叶仍呈绿色,潮湿时病死苗及其附近表土可见棉絮状白色菌丝体。低温多湿的条件下繁殖较快,开始从个别株发病,几天后便导致成片死苗。

1.2立枯病 常为害茄子、番茄、黄瓜及豆角等幼苗。开始幼苗基部出现椭圆形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随后病斑逐渐凹陷,基部缢缩干枯,幼苗呈直立状枯死。病部有轮纹,潮湿时可见淡褐色菌丝体。病菌孢子萌发适温20℃~40℃。多湿、通气差,徒长苗易发病。

1.3 瓜类苗期枯萎病 土壤、种子、有机肥是传染源,裂口、伤口是侵染途径,低温高湿少日照是发病条件。病苗子叶向一侧扭曲,淡黄绿色,颈基部和根部发锈变褐,幼苗倒伏死亡。

1.4 沤根 属生理性病害。幼苗长期滞长,根部不发新根,地上部出现萎蔫,叶缘枯焦,最终导致幼苗死亡。拔出幼苗可见根皮呈黄锈色,有腐烂症状。

1.5 花椰菜黑根病 主要为害菜花、甘蓝幼苗。病菌侵入根茎使病部变黑、缢缩,潮湿时可见白色霉状物。叶片表现萎蔫干枯造成整株死亡。

2.防治方法

2.1 消灭病原菌 床土最好是大田土或风化河淤土,使用旧床土时应进行土壤消毒。利用伏天高温将苗床铺上塑料薄膜暴晒7~10天,进行灭菌杀虫;采用“五代合剂”(40%五氯硝基苯、65%代森锌各半)进行药剂消毒,下铺上盖。茄果类用药5~6g/m2、瓜类3g/m2加细土13~15kg拌匀,播种时先将畦面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先下铺1/3药土,播后再将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对育苗温室用硫磺粉熏蒸消毒,将育苗工具放在室内一起消毒。药量按1g/m2加等量锯末,外加40%敌百虫0.5g,注意门窗关严,升温20℃以上时开始发烟,180m2温室内安置3~5个点,将烧红的煤火放在事先垫好的瓦片上,然后投药发烟,闷一昼夜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2~3天后播种或移苗;恒温浸种杀死种皮,胚内病菌加快出苗。

2.2 药剂防治出苗后发病要及时采用药剂防治。猝倒病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喷洒,隔7~10天喷一次;铜氨合剂可防立枯病和花椰菜黑根病,将1g硫酸铜加入55g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中拌均,密闭24小时,使用时对水20kg,隔7~10天喷洒一次;立枯病和黄瓜枯萎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猝倒病、立枯病和花椰菜黑根病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枯萎病用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和灌根。

2.3 嫁接换根 利用黑籽南瓜、南砧一号作砧木进行嫁接,防治效果好。嫁接苗耐低温,沤根现象减少。

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4

摘要:简述了天津地区蔬菜病害的发生趋势和一些主要病害的变化情况,总结了在防治病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控制病害发展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蔬菜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1-0069-03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getable Diseases in Tianjin

HAO Yong-juan,LIU Chun-yan,WANG Yong,HUO Jian-fei,WANG Wan-li

(Tianjin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Tianjin 300112,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tendency of vegetable diseases and changes of some main disease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rolling diseases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vegetable diseases;occurrence;control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天津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7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3万余hm2,到2010年计划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到5万hm2。天津市定位发展都市型农业,发展蔬菜生产是天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设施蔬菜生产属于人为控制下的半封闭式生态系统,与露地蔬菜生态系统相比,具有冬春温度低、温差大、高湿、弱光等特点,还有不易轮作(指与非蔬菜作物)等特性。此条件下蔬菜的抗病性变弱,适合多种病原菌的繁殖,致使蔬菜病害日趋严重,一般减产可达15%~4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蔬菜种类的增多,以及大范围调运和引种,许多新发病害和危险性入侵病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本市蔬菜病害的发生动态和目前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确保蔬菜的安全生产,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1 目前天津主要蔬菜病害发生的趋势

霜霉病、灰霉病这些老病害依然严重,病原菌抗药性增强。以前的次要病害白粉病发生较重,成为威胁瓜类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病菌对一些常用药剂产生了严重抗药性。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率下降,成为次要病害。番茄叶霉病逐年加重。腐霉菌引起的生长期番茄或黄瓜等的茎腐或根腐病发展为新的土传病害。

1.1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由于棚室自身的特点,轮作倒茬困难,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和根病积年流行,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以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茄子枯萎病普遍且严重,枯萎病是自根栽培黄瓜、西瓜、甜瓜、茄子的毁灭性病害。番茄枯萎病、辣椒根腐病在天津周边地区已有发生,这将对我市部分棚室茄果类生产构成潜在的威胁。大丽花轮枝菌引起的茄子黄萎病导致茄子半边发黄,枯死。腐霉菌引起的番茄、瓜类的根茎部变褐枯死也逐渐增多。疫病依然为辣(甜)椒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

1.2 低温高湿病害危害严重

我市设施蔬菜栽培以不加温节能日光温室及大棚为主,灰霉病、菌核病就成为冬春茬栽培蔬菜中寄主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冬春茬的保护地莴笋这两种病害均严重发生。秋延后的黄瓜、菜豆等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叶菜类菌核病随着连作危害加重。茄果类、瓜类灰霉病菌花期浸染,导致大量烂果。

1.3 高温高湿病害有加重趋势

番茄叶霉病、瓜类蔓枯病等高温高湿病害逐年加重,这些病害流行后药剂防治收效不大,番茄叶霉病虽有抗病品种,但生理小种变化较快,周年发生,在叶片背面呈油状霉层,叶面黄化,危害加重。

1.4 气传流行性病害有加重趋势

霜霉病主要危害瓜类、莴笋及十字花科蔬菜等,是保护地和露地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尤其是早春保护地的莴笋,病株率一般在20%以上,发病后叶面呈黄色斑点,叶背有白色孢子囊。黄瓜霜霉病经常与细菌性病害混合发生,加重危害。瓜类白粉病特别是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发生严重,周年性发病。番茄晚疫病呈下降趋势。西瓜叶枯病、芹菜斑枯病、叶斑病等都是常发性重要病害。黄瓜棒孢霉引起的靶斑病在早春和秋延后发生较多。番茄红粉病近两年在早春和秋冬季番茄生产中有发生。

1.5 细菌性病害呈上升态势

设施栽培蔬菜细菌病害种类多,就黄瓜而言,角斑病、斑点病、缘枯病、白枯病等都是造成其严重损失的病害。保护地黄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15%以上,早春和秋延后发病严重,常与黄瓜霜霉病及一些生理性病害引起的叶部斑点混合发生。大白菜软腐病、芹菜软腐病等也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番茄溃疡病、细菌性斑点病为偶发病害。十字花科软腐、黑腐等细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受湿度影响较大。

1.6 病毒病

番茄、甜椒、西葫芦及十字花科蔬菜均有发生,以番茄最重。 番茄病毒病以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夏秋季严重发生。目前,番茄的黄化曲叶病毒已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发展,应该在引种时警惕该毁灭性病毒病。

1.7 生理性病害

由于保护地蔬菜生产多为反季节栽培,植物需要抗逆性生长,人为创造的条件不适合植株生长而表现出一些症状,如低温、高湿等导致根系吸收缓慢,从而形成缺素症或冷害、寒害;激素引起的裂果、畸形;有害气体、土壤盐分等引起的叶片斑点等。

1.8 蔬菜根结线虫病

近两年,近郊连茬多年的保护地番茄、黄瓜等的根结线虫病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由于该病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土壤传播且寄主范围广,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根结线虫的药剂多为高毒性品种,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禁用。根结线虫与土传病菌混合发生,进一步加重土传病害的危害。

2 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盲目使用杀菌剂

新发展的保护地蔬菜基地,普遍存在菜农不认识一些常见的病害,导致防治上的南辕北辙,或者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严重损失。用药频率高,有病没病都3~5 d一遍药,不仅增加防治成本,而且加重了病菌的选择压力。对同一种病害长期单一用药,以瓜类白粉病为例,本市多数地区一直以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为主,致使病菌产生很高的抗药性,不断增加药剂浓度,防效依然较差。

2.2重治轻防,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目前每种病害没有具体测报方法,人们对病害的发生特点不了解,不能对病害进行预测。已经普遍发病时用药,特别是对一些潜伏侵染的病害,防效较差。当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发展有机蔬菜是一种趋势,这就要逐渐改变蔬菜生产上过度依赖农药的现状。

2.3 缺乏技术指导

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蔬菜植保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一些地区的技术人员缺少适时培训,很难指导到位。

3蔬菜病害无公害综合治理策略

无污染、低污染的蔬菜病害防治方法的应用,对于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均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环境下蔬菜栽培及病害发生特点,蔬菜病害无公害综合治理采取以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及物理防治的综合技术加以预防,以病害初期准确诊断后运用高效安全的化学及生物农药为主控制病害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农业防治

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同时要适应不同季节,夏秋季选择耐热品种,冬季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保护地蔬菜生产很难做到与水田轮作,尽量选择不同科属的蔬菜间轮作,以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在黄瓜、西瓜、甜瓜枯萎病、茄子根腐、黄萎病重病区,推广抗病砧木及嫁接技术;推广种子消毒技术,在播种催芽前,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消除一些种子携带的病菌;加强土壤的综合治理,预防保护地的土传病害。近十几年来,我市保护地面积不断发展,土壤连作障碍、土传病害、次生盐渍化较为严重,只有实施土壤、种子消毒,合理轮作,采用嫁接技术等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实效。

3.2物理防治

太阳能高温土壤消毒技术:土传病害严重的棚室,夏季高温休闲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通过高温高湿杀灭大部分土传真菌及病原线虫;通过淹水加速菌核等越冬病原菌的腐烂;通过加入石灰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抑制大部分病原菌的繁殖。或者采用石灰氮太阳能高温灭菌技术,不仅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而且可以显著增加产量。

3.3 生态防治

采用双垄覆膜、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可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10%~15%,能有效减轻高湿病害如灰霉病、霜霉病等病菌的繁殖,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阻止土壤中灰霉病菌、菌核病菌等的传播(黑色地膜效果尤佳)。当低温来临时,采用夜间短时加温的方法使棚内最低温度在12 ℃以上控制结露,均可抑制病害发生发展。根据灰霉病菌浸染果实位点专一的特点,在蘸花时加入预防的药剂,蘸花后7~15 d采取摘除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的方法防治果实灰霉病。

3.4 生物防治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使用一些高效的生物制剂。目前市场上已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的生物菌剂。在生产上可以结合农业、生态、物理防治等措施。在土传病害的治理中还可以应用有机物与菌剂的复合制剂,从抑菌防病、改良土壤、促进生长等方面综合控制病害发生。

3.5 叶面微生态调控

霜霉病、黑星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叶面结露密切相关。在棚室中通过覆膜和滴灌浇水、放风、控温湿,使叶面结露时间不超过4 h,可以抑制病菌的浸染。浸染棚室蔬菜的大部分真菌均喜酸性,通过喷施一定的化学制剂可以改变寄生表面的微环境,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浸染。

3.6 化学防治

适时应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一般在发病初期根据病害发生特点选用不同的用药方法。霜霉病自叶背的气孔浸染,喷雾时应着重喷施叶背;白粉病粉斑主要集中在叶面,喷雾时应重点喷叶面及茎部;蔓枯病主要危害茎干,应用高浓度的药剂涂抹病部,结合喷雾防治;枯萎病、疫病等土传病害应采用灌根或茎基部喷淋。病毒病植株汁液带毒,由蚜虫、粉虱等传播,在防病的同时要治虫,又要防止打叉时人为传播。在连续阴天或浇水前后采用烟熏剂或粉尘剂的无水施药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宝聚. 我国蔬菜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蔬菜,2006(1):1-5.

茶树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篇5

1.茶饼病

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先在嫩叶上产生淡黄色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嫩梢发病时,常倾向一侧,病部畸形膨大,枝梢易枯萎。

2.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而后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感病的叶片易早期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3.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叶尖或边缘产生病斑,初为黄褐色水浸状,而后形成浅褐色与灰白色相间的不规则形斑块,病斑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扁平圆形粒点,沿轮纹排列。

4.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从叶缘与叶尖开始,最初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圆点,而后扩大成茶褐色的不规则形大斑,最后色泽加深为红褐色,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生有黑色小粒点,病斑大小不一。

5.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危害1~2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幼根,发病后,在主根和侧根上形成瘤状物,表面粗糙、黄褐色,病根畸形,常无须根。病株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整株枯死。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生态防治

①选用抗病良种,采用大田土育苗,保持田园清洁,减少病菌传播和虫卵侵入,从而培育健壮茶苗。

②深翻土壤。新建菜园,土壤翻耕深度要求达到50厘米以上;成龄茶园,土壤翻耕深度要求达到25厘米以上,将表土中的病菌和虫瘿翻入深层,减少初侵染来源。

③茶苗健身移栽。加强检疫,防止从病区调入茶苗。取苗前10~15天,喷一次1∶0.5∶200的波尔多液,健身取苗。定植时,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蘸根,防止将病菌和虫瘿带入茶园。

④加强田间管理。彻底清除茶园枯枝落叶和病株残体,集中销毁或深埋,严禁将病株、病根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埂等处,以减少再侵染来源。

⑤测土配方施肥。检测土壤中养分含量,結合茶树不同生长期需肥特点,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促进茶株生长健壮,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春茶采收前及采收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严禁采茶期施用化学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发生初期,用25%粉锈宁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篷面喷雾,防治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效果明显。

用70%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茶白星病、茶炭疽病效果明显。

防治茶苗根结线虫病,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灌根,效果良好。(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局 罗勇 吴江 陈健 邮编:555200)

上一篇:饮片生产下一篇:小波变换图像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