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

2024-08-01

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精选8篇)

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 篇1

大棚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就是利用大棚生态环境的可控性, 努力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从而达到防治病害、提高果蔬质量和产量的目的。生态防治有利于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有利于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 蔬菜病害的发病条件

在病源充足和感病品种面积较大时, 大棚蔬菜病害的发生有2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湿度, 二是温度, 二者缺一不可。湿度和温度这2个条件只要控制其中1个条件就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因此, 在蔬菜的正常生长所需温度的范围内, 以控湿为主, 湿温结合。多数大棚蔬菜病害发生的适宜条件是棚内湿度85%以上, 温度15~25℃。

2 棚内温湿度变化与病害发生的时间关系

冬春季节适宜蔬菜生长的棚内温度的变化是:晴天上午25~30℃ (上午10时后) , 由于加强了通风, 湿度较低, 温度、湿度都不利于病害的流行;下午20~25℃, 上半夜15~20℃, 虽然此时温度适宜病害的发生, 但由于中午进行了通风降温, 湿度不会高于80%, 也不利于病害的流行;下半夜10~15℃, 湿度大于85%, 虽然湿度适宜病害发生, 但棚温较低, 病害仍不能发生;早晨日出后, 棚温渐渐回升, 一般晴天上午9~10时可达25℃左右, 这段时间无论是湿度还是温度都非常适宜病害发生, 而这段时间又是棚内温度从15℃升至25℃不可逾越的阶段。控制这段时间的棚内小气候成为控制棚菜病害的关键所在。浇水后3d内也是病害最易发生的另一关键时期。

3 生态防治措施

早晨日出后揭开草苫, 通风1h左右, 具体时间以蔬菜叶子背面没有雾滴为宜, 在棚温没有升至15℃前将湿度降到85%以下。早晨通风1h后, 关闭风口, 使棚温尽快上升到25℃, 开始递增式逐步加大风口, 当升至28~30℃时, 风口开到最大, 并维持25~30℃的温度, 以利于蔬菜生长。黄瓜、茄子、香瓜等维持在25~30℃, 甜椒、芸豆、西红柿、西葫芦等维持在24~28℃。下午当棚温降至25℃时, 开始进行递减式逐步缩小风口, 当棚温降至20~22℃, 将风口关死关严, 使日落时的棚温为17~18℃, 放草苫后棚温回升1~2℃, 维持在18~20℃, 以利于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输。按照上述步骤开关风口, 一般晴天的夜间棚温都应保证上半夜棚温为15~20℃, 下半夜棚温为10~15℃, 可确保蔬菜不受冻害或冷害。冬春浇水要在晴天早晨10时前浇完, 浇完后要及时排湿, 浇完水的当天要全天候的进行通风排湿, 以防棚内湿度过大, 造成病害发生。生态防治要与化学防治及其他综合措施结合进行。化学防治的时间要尽量避开棚温15~25℃的时间。15~25℃是病害适宜的发病温度, 此时喷药增加了棚内湿度, 不仅达不到治病效果, 反而会加重病害。在发病初期或连阴天时, 尤其是刚浇水后可进行喷粉作业或晚上释放烟雾剂。

4 生物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1) 减少早晨开风口的弊端。有人认为早晨放风有3个弊端:一是降低棚温不利于蔬菜生长, 二是造成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不利于光合作用, 三是早晨棚温较低, 难以排出棚内的水气。早晨放风会造成棚温降低, 但时间很短暂, 不会造成蔬菜冻害或冷害, 相反由于早晨放风降低了棚内水分, 关闭风口后缩短了升至25℃的时间。据试验, 早晨放风1h比早晨不放风的, 棚温升至25℃的时间提早了43min, 相当于每天延长了43min适宜蔬菜生长的时间。此外, 二氧化碳的比重远高于空气的比重, 它是沉在大棚的底部的, 早晨通风1h不会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2) 加强早晨开风口的好处。加强早晨放风有4个好处:一是有利于防病, 二是有利于升温, 三是缩短了排气路程和水气在棚内滞留时间, 四是在通风排湿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有害气体。早晨放风排湿, 水气可直接从风口排出, 如果早晨不通风, 水气会凝结在无滴棚膜上, 流到前沿, 当中午开风口降温时, 水气再从前沿蒸发到后坡风口, 然后排出, 这样就增加了排气的路程。

(3) 生态防治适用于大部分真菌细菌病害的防治, 对病毒线虫等病害不适用。

5 结语

生态防治技术要点:一是严格控制棚温;二是晴天早晨通风排湿1h左右;三是浇水后3d之内加强通风管理。利用风口控制棚内温湿度贯穿于生态防治的始终, 熟练掌握风口运作技术是生态防治成功与否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燕华.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5) :169-170.

[2]袁红霞, 李洪连, 王守正, 等.我国蔬菜病害发生动态与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1998 (4) :29-30.

[3]舒占涛, 车文俊, 侯广辉.赤峰市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 (1) :26-27, 42.

[4]冯国明.实行生态防治生产无公害蔬菜[J].农业知识, 2009 (14) :38.

[5]刘彦龙, 冯婧.日光温室蔬菜病虫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08 (11) :25.

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 篇2

蔬菜虫害生态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的方式对蔬菜害虫进行诱杀,阻隔或利用天敌进行灭杀、杜绝病虫害传播发生的综合技术。生态防治技术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蔬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防虫网应用

主要用于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对温室和大棚通风口、门口进行封闭覆盖,阻隔外界害虫进入棚室危害,以减少病虫害发生。防虫网也可用于露地蔬菜进行搭架全覆盖的网棚生产。

防虫网使用中注意:

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防虫网目数如20~32目可阻隔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害虫。对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等体型较小的害虫,可选用40—60目的防虫网,可控制由于害虫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发生。

2.根据季节选用适宜的防虫网夏季育苗应选择透光率低、通风透气性好的防虫网,如可选用银灰色(避蚜效果好)或灰色及黑色防虫网。

3.必须全生育期覆盖一般覆盖生育期短的蔬菜,下足基肥后即须覆网,有机肥要腐熟后才可使用。小拱棚覆盖育苗,多将防虫网覆盖于拱架顶面,四周盖严,并用压膜线扣紧压牢。浇水时直接浇在网上,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覆盖。

4.覆盖前进行土壤消毒和除草这是重要的配套措施,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切断传播途径。

5.选用抗热品种防虫网一般用于夏菜延迟栽培、伏菜栽培和秋菜栽培和秋菜提前栽培,这期间温度高,加之覆盖防虫网后会提高地温和气温,所以宜选用抗热品种。

6.注意防雨涝渍害防虫网栽培一般在雨季,所以应采用深沟高畦,沟渠配套,能拍能灌,防止雨涝渍害。

二、诱杀虫板应用

粘虫板一般用黄色或蓝色PC塑料板在两面涂高强度粘胶制作而成,黄蓝板质量要求;胶高温不流淌,抗日晒雨淋,特久耐用。也可涂机油。

注意:一定要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选择适宜颜色的粘虫板。

1.黄色粘虫板:主要诱杀温室白粉虱、烟粉虱、有翅蚜虫、美洲斑潜蝇、番茄潜叶蝇等。黄色也有深浅之分,并非任何一种黄色都有很好的诱集效果,研究表明,蚜虫对色彩鲜艳的橙黄、橘黄等比较感兴趣,趋黄性强烈;斑潜蝇却对较淡的浅黄、米黄和土黄等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大棚使用黄板诱杀害虫,应根据主要防治对象设计黄板。

2.蓝色粘虫板蓝板诱杀蓟马、种蝇。

3.使用说明:

(1)挂板时间:从苗期到收获,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展。

(2)悬挂方法:用铁丝或者绳子拴好,垂直悬挂在温室内。

(1)悬挂位置:对低矮植物,应将粘虫板悬挂于距离作物上部15--20厘米处,并随着植物生长高度不断调整悬挂高度。对于搭架植物,应顺行,使虫板挂于两行植物中间中上部。

(3)悬挂密度:如果为防治蚜虫、粉虱、叶蝉、斑潜蝇,开始可以悬挂3到5片黄色粘虫板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X30厘米的黄色粘虫板30片或者25厘米X20厘米的黄色粘虫板40片,或视情况增加诱虫板数量。如果防治种蝇和蓟马,开始可以悬挂3--5片蓝色虫板来监测虫口密度,当诱虫板上诱虫量增加时,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0厘米X30厘米的蓝色诱虫板50片或者20厘米X15厘米的蓝色诱杀虫板80片即可。

案例:蓝色诱集板诱杀辣椒植株上的害虫主要是蓟马,其次是螨类,粉虱最少。放置高度以距辣椒顶部15cm的诱杀能力最强,诱杀害虫数量最多。蓝色诱集板的规格以20cm×25cm的诱杀效果最佳。

蔬菜苗期病害的防治措施 篇3

苗床地应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土质疏松肥沃的无病地块。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 如用旧床土或旧园土, 则有带菌的可能, 通常应进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g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g与细土5kg拌匀, 施药前先浇好苗床底水, 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于畦面, 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盖在种子上面, 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 防效明显且药效时间长。为防止病菌带入苗床, 应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2、加强苗床管理

播前种子用0.1%的60%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加0.1%平平加浸种50~60min, 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 有利于出苗。营养钵育苗或电热温床育苗, 搞好苗床防冻保温设施。冷床育苗应采用保温覆盖物, 适时揭盖, 控制好苗床温度。控制苗床浇水, 保持床土表面干燥, 棚室内的空气湿度以60%~80%为宜。苗床浇水以晴暖天气上午10~12点为好, 浇水后, 中午放风降湿。忌傍晚浇水, 以免浇水后密闭棚室增加棚室湿度而诱发病害。增加光照可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只要苗床温度许可, 就应及早揭去苗床上的不透明覆盖物, 下午适当晚盖, 阴雨天也适当揭开见光。

3、药剂防治

保护地蔬菜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篇4

1. 猝倒病。

出苗前, 猝倒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 多在幼苗茎基部近地面处发病, 初呈水渍状, 逐渐变淡褐色, 后期茎缢缩为线状, 幼苗倒伏。低温高湿时, 幼苗病部和地面有白色棉絮状菌丝。

2. 立枯病。

立枯病多于幼苗3~4片真叶时发生。初期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 病苗白天萎蔫, 夜间恢复正常;病斑扩大绕茎一周后幼苗枯死, 但死而不倒, 病部可见淡褐色蛛丝状菌丝体。

3. 灰霉病。

病苗颜色变淡, 幼茎或叶片初呈水渍状, 尔后病部产生灰色或灰褐色霉层, 后期病苗腐烂、死亡。

4. 病毒病。

病株幼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 叶片皱缩或呈线状, 植株矮小、畸形。

二、病害发生及流行条件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及病毒病的发病条件见表1。

三、综合防治技术

1. 播种前的预防。

(1) 用无病土育苗。应选用无病田园土、风化后的河泥等作苗床土, 每667平方米苗床施腐熟厩肥5 000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用旧苗床土育苗时, 应对土壤消毒:在夏秋苗床空闲时, 进行深翻、灌水、覆盖薄膜等处理, 利用太阳能使土温升高, 持续15天以上;或在播种前20天翻松整平苗床, 然后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50毫升兑水2~4千克喷施, 再用塑料膜覆盖, 4~5天后揭掉覆盖物, 15天后播种;也可用其他杀菌剂处理土壤, 如拌种双、50%福美双、50%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等。 (2) 选用优质、抗病、丰产良种。 (3) 采用育苗新手段。积极推广电热、营养钵、盘式或无土育苗等技术。 (4) 浇透底水。将苗床浇透水后充分晾晒, 然后用铁耙把地表15厘米深的土层多耙几次, 再打畦育苗。这样, 在幼苗生出2片真叶前即可不浇水, 以利于发根壮苗, 控湿防病。

2. 播种期的预防。

(1) 适时播种。育苗时, 应根据各蔬菜品种的特征特性、当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水平等进行适期播种。 (2) 种子处理。除晾晒、风选外, 在播种前, 还应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主要瓜菜种子的浸种水温及时间见表2。温汤浸种前, 应先将种子放在凉水中预浸1小时或更长时间。

常用的药剂浸种方法有: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药剂处理后, 应先将种子用清水洗净, 然后再催芽播种。

3. 播种后的防治。

蔬菜苗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篇5

1 徒长

1.1 表现和特点

植株的叶片颜色较浅,茎细而株高,根系发育不好,幼苗植株细胞含水量较高,干物质量较低,抗病性较差。往往在定植后早熟性差,表现为开花期和结果期延后,但总产量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

1.2 原因及对策

主要是由于子叶期幼苗处在高温度高湿度的环境而造成的相对生长速率较大。真叶展开后,徒长的速度会相对缓和。所以主要是控制在子叶期不要让幼苗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尤其出苗后及时降低夜间温度,也可在播种前浇灌底水时添加低浓度矮壮素,对于防徒长效果较好。

2 老化

2.1 表现和特点

植株茎部硬化且瘦弱,一般叶片肥厚发暗呈浓绿色,幼苗根系生理活性低,代谢不旺盛,总体来说根系发育不好。植株能够积累一定养分但是不能满足正常生长而产生生理性障碍,定植后植株生长较慢,影响总产量。

2.2 原因及对策

基质中的营养浓度过高以及长期低温容易造成老化苗,除此之外,根系温度低或是干旱以及生长抑制剂过量都会导致幼苗老化。

3 烧根

3.1 表现和特点

秧苗发生烧根时,须根萌发很少且根尖发黄,但秧苗出土后根系并不腐烂。茎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茎部脆硬,容易形成矮小的老化苗,叶色无光泽呈暗绿色,顶叶皱缩。

3.2 原因及对策

在无土育苗条件下,产生烧根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液浓度过高,或在连续喷浇过程中盐分在基质中逐渐积累而产生危害。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为了避免基质内的盐分太高,往往应在浇灌营养液2~3次后浇一次清水。应用营养基质进行无土育苗必须选用定型的产品,切忌自己随意乱配,以免发生浓度危害。

4 沤根

4.1 表现和特点

根皮腐烂,根部不发新根,植株的茎和叶生长被抑制,叶片逐步发黄不生新叶,秧苗发生萎蔫,幼苗根系不稳。

4.2 原因及对策

产生沤根的主要原因是苗床土温长期处于低温状态,再加上浇水较多,根际始终处于冷湿与缺氧状态,光照不足。发现沤根后应及时控制浇水,提高室温或根际温度。

5 叶片黄化、白化和斑枯

5.1 表现和特点

叶片部分或全部变黄、变白、干枯或形成斑点状的黄化、干枯,引起植株生长迟缓,严重的导致苗期死苗现象。

5.2 原因及对策

由于温度过高,强光直射灼伤叶片使之失绿而形成白斑;高温放风过猛,冷风闪苗失绿造成叶片白斑;缺氮肥时会造成心叶发黄,酸碱度不平衡或营养成分太高会造成叶边发黄;出现病毒病或蚜虫刺吸叶片时会在真叶叶片上形成黄绿相间的斑纹;喷施叶面肥浓度大而没清洗叶片,也会造成这类现象。防治办法:主要是调节基质p H值在中性或弱酸性,严禁用含盐量高的有机肥配制基质;炼苗时要根据外界温度逐步增加放风强度;注意保持苗床温度,防止低温冻害;对于蔬菜类,基质中氮素含量要保持在6毫克/公斤左右,出苗后每隔3~5天用多菌灵配合蚜虱净防治病虫害;叶面追肥量要适中,喷后及时用清水清洗叶面;夏季注意遮阳以防幼苗被晒伤。

6 闪苗

6.1 表现和特点

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造成秧苗叶片凋萎、变干枯,最明显的表现是叶片萎蔫。

6.2 原因及对策

闪苗与秧苗质量、外界温度和湿度都有关系,要避免闪苗,首要任务是培养壮苗,苗期经常通风,秧苗健壮,叶片浓绿厚实,一般不会出现闪苗现象。另外,即使秧苗幼嫩或稍有徒长,如果坚持逐渐通风锻炼使幼苗逐渐壮实也可避免。要及时遮阳,减少阳光直射,避免高温引起叶片失水,逐渐降温,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叶片萎蔫症状可缓解。这时再将草帘揭起并继续观察,如再次发现萎蔫,应再次回帘。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恢复正常。

7 水分过多引起苗腐烂

黄瓜嫁接苗对基质含水量较敏感。砧木根系如果长时间处于水分多、通气性差的条件时,当外部温度降低至14℃以下时,容易发生腐烂。特别是秋末(即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外部环境温度不断降低,光照条件不断变短,基质苗盘水分的蒸发量不断降低,尤其当嫁接前对基质浇水过量,一旦遇低温就很容易引起苗腐烂。应对措施:控制好基质浇水量。嫁接时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80%左右,不能超过90%。秋末进行黄瓜嫁接苗生产时,管理方式及时由夏季转变为秋季管理方式。根据砧木种类不同进行基质水分管理,如黑籽南瓜易发生,黄籽南瓜次之,白籽南瓜较少发生。

8 低温引起病害

嫁接前砧木和黄瓜接穗受到低温影响(低于10℃),会造成嫁接成活率低或壮苗率低。低温影响多发生在秋末,特别是10月上旬。主要表现为:嫁接愈合期延长,正常情况下4~5天的愈合期延长至7~8天以上;嫁接8天后,在强光条件下接穗苗仍出现萎蔫,输导组织的形成受低温影响较大,成活率降低到50%左右;嫁接成活的植株生长势弱,接穗生长慢,下胚轴伸长高度不够,植株矮小,叶片深绿色;接穗子叶从边缘向中心变黄,背面出现腐生的黑色霉层,易擦去。受到低温影响的黄瓜接穗成活后,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即开始感染霜霉病,而且药剂防治不佳。保护措施:秋末和春末夜间低温期应加强防护,尤其是秋季的寒流和春末的倒春寒天气。保证嫁接前砧木和接穗苗床的温度不低于12℃,嫁接后3天内的最低温度不低于14℃。

9 高温障碍

白菜类蔬菜主要病害防治 篇6

一、霜霉病

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 危害叶、真叶、花及其种荚。叶片发病后呈黄褐色角斑, 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霉层, 最后叶片干枯变为褐色。花梗与种荚发病, 则肥肿畸形, 潮湿时病部表面出现白霉。冷凉高湿、天气阴晴交替时, 易发生流行。发病初期用90%乙磷铝800倍液加高锰酸钾1 000倍液, 或72%克露可湿粉600~800倍液, 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600倍液, 或65.5%普力克水剂600倍液, 或4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交替喷施2~3次, 间隔7~10天喷1次。

二、软腐病

发病初期, 植株外层叶片中午呈萎蔫状, 早晚可恢复, 叶片呈半透明水渍状, 2~3天后变成灰色或褐色;数日后, 由于病情加重, 外叶不再恢复而瘫倒在地, 叶球外露, 称为“脱帮”, 病部软腐后发出恶臭, 并渗出鼻涕状粘液。高温多雨的天气, 或排水不良, 或偏施过施氮肥, 或水分管理不当, 忽干忽湿, 根毛易断, 或虫害伤口多, 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菜田, 再用生石灰对病穴消毒。发病初期用菜丰宁B1 300~500倍液, 或70%敌克松800倍液, 或农用链霉素4 000~5 000倍液, 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等, 喷施与淋施相结合, 连续施药3~4次, 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三、病毒病

病毒病又叫花叶病, 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 心叶的叶脉失绿透明, 以后出现花叶皱缩, 植株矮小僵死。成株期病状为皱缩花叶, 发病重的花茎短、荚果弯曲、结实不良。高温干旱、管理粗放或蚜虫及跳甲发生量大、植株抗病力差、发病重。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 加20%病毒A600倍液, 隔10天1次, 连喷2~3次。

四、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 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为苍白色水浸状小斑点, 近圆形, 半透明, 易穿孔;后扩大为灰褐色, 边缘为褐色并微凸起的圆斑, 最后病斑中央褪绿为灰白色。叶柄病斑长圆形或纺锤形至梭形凹陷, 灰褐色, 潮湿时病斑现红点。秋白菜早播发病多, 高湿多雨潮湿的天气, 或种植地低洼, 种植过密, 偏施、过施氮肥等均易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 或80%炭疽福美可湿粉800~1 000倍液, 或叶斑净1 000倍液, 或50%施保功可湿粉1 500倍液, 或25%炭特灵可湿粉600倍液等, 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五、菌核病

幼苗受害, 幼茎基部产生水浸状污斑, 并迅速腐烂或猝倒, 且伴有白色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出现。成株白菜、甘蓝叶片受害, 初呈水浸状青褐色圆斑, 潮湿时病部迅速腐烂, 并产生白色和黑色菌核;干燥时病斑干枯呈穿孔状。春秋季雨水多的年份, 或低洼潮湿, 或大水漫灌, 湿度过大, 氮肥过多, 栽植过密, 田间通风差, 或倒伏的采种田及连作地等均易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20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重点喷洒植株茎基部、老叶及地面。

六、黑腐病

日光温室蔬菜病害的综合防治 篇7

植物病害分为2类, 一类是非传染性病害, 也称生理性病害;另一类为传染性病害, 由病原物引起。根据病原物不同, 传染性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

1.1 传染性病害

1.1.1 真菌性病害

绝大多数病害由真菌引起, 蔬菜上常见的有200多种, 占蔬菜病害的80%。真菌病害往往有一种或多种症状, 其危害有两大特征: (1) 有病斑, 形状不定形; (2) 病斑上有霉 (粉) 状物 (不同色) , 如白粉病、灰霉病、锈病等。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病残体、种子、未腐熟的肥料中潜伏, 在第二次种植时成为初侵染源。

1.1.2 细菌性病害

蔬菜上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病害有30种, 占蔬菜病害的10%, 种类不多, 但危害很大, 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 这是因为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 不易被控制。细菌性病害有四大特征: (1) 病斑 (叶片) 无霉 (粉) 状物。 (2) 腐烂 (茎、根) 有臭味, 如大白菜软腐病。 (3) 溃疡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如番茄溃疡病。 (4) 青枯 (根部) 根尖端维管束变褐色, 如番茄青枯病。细菌性病害病源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主要从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1.1.3 病毒性病害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有10多种。特点是种类较少, 危害极大, 防治难。主要症状是变色, 畸形。变色是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分为黄化和花叶, 常见的有茄果类花叶病毒病、条斑病毒病;病毒病引起的畸形病害是叶面皱缩、厥叶、缩叶、卷叶、矮化等, 现在温室常见的病害属这一类。病毒病与生理性病害的共同特点是:只有病状 (植物本身所表现的反常状态) , 没有病征 (病原物在病部所构成的特征) , 这是与其他浸染性病害的一个主要区别特征。虫体携带病原菌、病原残留、田园狼藉等原因常引发为害, 伤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1.2 生理性病害

由于管理不当和不良环境影响而使植物生长不正常, 表现出来的症状称为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侵染性。这类病害的明显特点是, 一般在田间大面积同时发生, 植株间不侵染, 而病原引起的病害最初只是点发生, 以后逐渐蔓延扩展。温室蔬菜生理性病害常见的有高、低温障碍, 过干、过湿引起的病害, 缺素症、激素中毒、肥害及药害所造成的生理性障碍, 以及污染、盐碱地危害等造成的对作物的损害。

2 病害的防治

2.1 减少病害病源病菌进入温室的机会

2.1.1 种子处理

种子应 (正规厂家生产的) “三证” (种子生产许可证, 植物检疫合格证, 质量合格证) 齐全。在育苗前最好进行温汤浸种。用质量分数50%多菌灵杀菌剂500倍液浸种20~30 min, 或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 同时可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 min来防治种内的病毒病;快速的种子处理, 还可用质量分数58%的雷多米尔锰锌可湿粉剂按用种量的0.3%拌种、消毒, 消灭种子内可能带的病菌病毒。

2.1.2 把好育苗关

在有工厂化育苗的地方, 农户应选择有资质的育苗基地来定购合格苗子。如果自已育苗, 最好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 做好床土的消毒, 这样育成的苗子健壮, 虚根多, 移栽方便, 伤根少而缓苗快。

2.1.3 准备与消毒

一般每1 m2用质量分数50%的拌种双7 g或50%的多菌灵8 g, 拌细土4 kg, 分两部分撒在苗床下和覆在种子上, 上覆下垫。基质的消毒在播种前2周进行, 可用质量分数40%甲醛25 m L, 加3 L左右的水, 拌基质水时喷入1 m3基质中, 然后用塑料布覆盖4 d以消毒。播前把基质耙松, 充分晾3 d左右, 去除药味后装穴盘育苗;也可用高温熏蒸对基质消毒。在预报有大风大雨的天气时, 及时关闭放风口。不要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棚内, 操作人员进棚前最好能换衣服和鞋, 不要在棚内吸烟, 以预防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对多年种植的温室, 在结束一茬作物后, 要彻底清除干净植物的残株, 杂草, 去除病害寄生场所。在两茬作物间隔期, 要深翻土壤, 全面消毒, 如采取高温闷棚、杀菌剂喷雾、烟雾熏蒸等方法, 从源头上减少病原物。

2.2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的关键是阻断病源的传播,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和规范操作, 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 减少病害的传播。

2.2.1 增加光照

通过稀植来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冬季连续阴天、雪天也要揭帘, 可用日光灯增加棚内光照;使用卷帘机, 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定期擦去温室棚膜上的污物, 保持其良好的透光性, 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2.2.2 提高温度

多数主要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室温度是20℃~25℃, 并伴有高湿度和叶面结露。一般温室的温度都可以上升到30℃以上, 作物经过长期的驯化可以适应这个温度, 所以在放风时要注意, 当温度高于30℃再开风口。温室内如果是番茄和黄瓜作物, 可维持30℃气温2~3 h再开始放风, 并缓慢进行上风口的开拉来控制高温, 抑制病害的发生。

几种常见病害发生的棚室温度和湿度见表1。

2.2.3 降低温室湿度

温室内不能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温度很低的水, 应在温室内建储水池, 采取在地膜下暗水浇灌、高垄栽培、地膜全覆盖等措施, 减少棚内湿度。用好的无滴膜, 使棚膜内面少结露、滴水, 棚内要装排风扇来增加空气的流动, 降低湿度和结露时间。早上浇水, 晚上尽量保持棚内干爽和回升地温。有条件的可用肥水一体化滴灌设备来保证作物的肥水均匀。在病害发生初期, 尽量用烟雾剂法, 减少喷药次数, 避免增加湿度;当作物生长茂密时, 应打掉下部老化的枝叶, 增加通风透光, 保持温室适宜的湿度。

2.2.4 配方施肥

根据苗期、花期、结果期的不同, 科学合理地施用磷肥和钾肥, 控制氮肥,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适量施用微肥, 避免粪肥和化肥产生氨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而危害作物。另外, 注意不均匀施肥引起的缺素证, 如缺铁、锌、镁、钾等导致的作物生理病害。保证蔬菜营养全面、健康生长, 提高其抗逆性。

2.2.5 增施有机肥

在有机肥的堆沤中施入 (如5406) 生物菌肥, 能起到分解磷、钾等肥的作用, 通过培养土壤有益菌群, 抑制土壤病害的发生, 增加土壤肥力, 增强作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叶面可喷光合菌肥, 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结果期可喷“质量分数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等量的红糖”, 以增加产品营养成分。

2.2.6 健康栽培

工作前要用肥皂水洗干净手。在打杈采摘等农事操作中, 发现有病株及疑似植株时, 应及时拔除, 并对病株作高温、深埋等灭菌性消毒处理。每项工作完成后, 要对双手清洗消毒, 才可以进行别的操作。预报有大风大雨时, 要提前盖好棚, 关好风口。最好是一个棚内种植1种作物, 以方便统一管理。

2.3 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阻止害虫的进入, 以及用黄板、杀虫灯诱杀害虫都是环保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减少病害的传播。夏季采用遮阳网, 可预防高温生理病害。

2.4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 采用轮作、嫁接育苗、土壤改良等方法进行农业防治。首先是选择已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好的品种。通过瓜类、茄果类、葱蒜类、叶菜类、十字花科蔬菜之间的换茬种植, 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避免根部有害物的长期累积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用辣椒加水熬治10 min并过滤稀释的300倍液, 或大蒜压碎过滤稀释的300倍液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同时可以预防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通过嫁接育苗的方法, 可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 改善作物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 延长作物寿命。培育一年一大茬, 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增加产量。通过土壤基质的改良, 隔离土传病害的侵染。

2.5 化学防治

主要采用化学试剂喷雾法、粉尘法、烟雾剂熏蒸法来防治病害, 还可以用病害防治机释放的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使用方法是, 在晚上低温光照弱时通入臭氧, 消灭气传病菌。根据诊断, 对不同的病害施用不同的药剂, 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一种农药, 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注意使用药剂的浓度剂量, 防止药害的产生。提倡农药复配, 减少喷药次数。如果几种农药不抵触, 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多种防效。用自制的简单农药及时预防, 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波尔多液可以很好地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 西红柿疫病、灰霉病、叶霉病, 豆类锈病等。在用化学药剂防治中,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普通农药也要达到安全间隔期。要及早防治可传播病害的蚜虫、红蜘蛛、斑潜蝇等害虫, 以防止其传播病菌。

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见表2。

摘要:由于日光温室长年连续种植, 轮作倒茬少, 棚内温度、湿度易使蔬菜发生病害, 若防治不当, 则会造成严重损失。防治病害的关键是准确找到病害的来源和致病原因, 以提前预防;根据发病症状, 确定作物病害类型, 以对症采取防治措施。

蔬菜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对策 篇8

1 蔬菜苗期主要病害

1.1 猝倒病

由病原真菌的腐霉菌引起, 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竹叶菜、苋菜等蔬菜上均有发生。出土前染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幼苗受害, 茎基部出现水浸状暗绿病斑, 围绕幼茎扩展, 病斑变褐并缢缩呈线状, 病苗折倒, 有时子叶不萎蔫便倒伏地面。往往从棚顶滴水处先发病, 逐渐向外扩展, 湿度大时, 成片猝倒, 病苗表面及附近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1.2 灰霉病

由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的侵染引起, 幼苗发病, 初期子叶尖端叶缘变黄, 后为边缘不明显的灰褐色斑块, 随后扩展至幼茎, 引起茎部变褐色腐烂。真叶感病多从叶尖开始出现淡黄褐色病斑, 逐渐向内扩展成大型病斑, 后期叶片或幼茎在潮湿情况下均可长出灰色霉状物, 并迅速扩展蔓延造成大块死苗。

1.3 沤根

沤根是蔬菜苗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主要由于低温 (一般低于12℃) 幼苗发育受阻, 根部不发新根, 根皮开始产生锈斑, 发展到根部腐烂, 地上部萎蔫, 幼苗很容易拔起, 严重时成片干枯死亡。

2 防治对策

2.1 加强蔬菜苗期管理

气温低时一定要采取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 严防冻害发生, 晴天气温高时, 注意通风透光。同时, 注意田间清沟排渍, 棚内尽量少浇水, 宁干勿湿, 温度保持在15℃以上,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 以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2.2 防止苗床过湿

苗床湿度大时, 可在床面撒施干细土, 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2撒在苗床表面, 注意不要碰到幼苗上。

2.3 药剂防治

上一篇:人工繁殖下一篇:农业内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