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钾水平

2024-09-28

施钾水平(通用6篇)

施钾水平 篇1

萝卜是人们菜肴中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 绝大多数人喜欢食用。在蔬菜作物中的种植面积一直稳中有升, 适合四季种植。为探索萝卜施钾效果及最佳用量[1,2], 2010年进行了萝卜施钾效果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虎山村, 供试土壤为黄泛冲积物发育而来的潮土类两合土, 含有机质22.3 g/kg、全氮1.27 g/kg、有效磷16.4 mg/kg、速效钾79.8 mg/kg。萝卜品种为大红袍, 试验用钾肥为硫酸钾。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分别为:施硫酸钾240 kg/hm2 (折合纯氧化钾120 kg/hm2) (A) 、480 kg/hm2 (折合纯氧化钾240 kg/hm2) (B) 、720 kg/hm2 (折合纯氧化钾360 kg/hm2) (C) ;以不施硫酸钾为对照 (CK) 。小区面积30 m2, 重复3次, 随机排列。

1.3 试验方法

萝卜于9月5日播种, 11月10日收获。各处理其他肥料用量相同, 即施纯氮180 kg/hm2、五氧化二磷540 kg/hm2。所有处理不施有机肥。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6∶4。磷、钾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 于播后20 d追施尿素[3,4]。其他措施相同。在各小区确定3个点进行考察记载, 收获时进行实收计产, 并用LSR法进行产量差异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 萝卜施用钾肥后, 增产显著。与CK相比, 处理A增产2 601.5 kg/hm2, 增幅7.82%;处理B增产4 755.5 kg/hm2, 增幅14.29%;处理C增产4 802.5 kg/hm2, 增产14.43%。通过方差分析, 处理C与处理B之间无差异, 处理B与处理A之间存在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 处理A与CK之间存在差异, 但差异也不显著, 处理C、处理B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 从经济效益考虑, 以处理B效果最佳。

2.2 抗病性

萝卜施用钾肥后, 植株体内的纤维素含量增加, 植株生长健壮, 抗性增强, 叶片呈现的缺钾病害明显减轻[5,6]。据调查, 施钾处理的病株率平均仅为3.2%, 而CK病株率为20.6%。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2.3 农艺性状

田间定点观测表明:施钾处理小区的萝卜明显比不施钾处理小区的萝卜外观均匀, 并且颜色鲜艳, 形状饱满,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萝卜的产量和外观都有提高, 但当施钾量达到处理C的水平时, 这种现象差异又不太明显。说明处理B和处理C虽然施钾量相差较大, 但钾对萝卜的生理作用已基本一致。

2.4 经济效益分析

按增产效果较好的处理B计算, 施用硫酸钾480 kg/hm2, 按当时市场售价3.75元/kg计算, 成本1 800元/hm2;萝卜增产4 755.5 kg/hm2, 按当时市场价1.6元/kg计算, 产值7 608.8元/hm2;增加纯收入5 808.8元/hm2, 产出投入比为4.23,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处理C虽然增产率高于处理B, 但多施硫酸钾240 kg/hm2, 即成本增加900元/hm2, 增产萝卜47 kg/hm2, 产值只有75.2元/hm2, 效益为负值。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萝卜施钾后可提高植株抗性, 减轻病害, 增加产量, 提高效益, 是一项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以施用硫酸钾48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正宏, 宋薇, 郭有福.氮、磷、钾配施对萝卜产量影响的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 2010 (3) :26-28.

[2]束爱菊, 任学义.胡萝卜新品种"新黑田五寸202"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8 (1) :41.

[3]李新美, 王振立.豫红1号、豫红2号胡萝卜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89-90.

[4]叶舒娅, 朱宏斌.不同氮钾施用水平对胡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0 (4) :497-498.

[5]李月梅.钾肥对秋季复种绿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1) :3319.

[6]常丽新, 常建霞.施用钾肥对水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3 (2) :42-43.

施钾水平 篇2

据前人研究记载, 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环境条件 (包括冷害、弱光等) 对水稻品质形成的不利影响, 改善叶片光合特性, 提高光合效率, 改变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 进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增施钾肥能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 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 尤其当钾肥和氮肥配合施用时, 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会更佳。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寒地条件下, 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找出最佳的钾肥用量, 以期为寒地水稻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地点

参试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生态室试验地。土壤为草甸土, 质地重壤, 含有机质39.59g/kg, 全氮1.16%, 全磷0.20%, 速效氮168.00mg/kg、速效磷25.9mg/kg、速效钾134.0mg/kg, pH值为6.4。对照土壤肥力划分标准, 参试地点属于高钾区。

1.2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为黑龙江垦区主栽品种,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 2010年覆盖面积超过46.6万hm2。

1.3试验设计

按照各种肥料的施用方法, 纯N∶P2O5=2∶1;试验共设6个处理, 处理1~6氮、磷和钾的配比分别为纯N∶P2O5∶K2O=2∶1∶0、2∶1∶0.5、2∶1∶1.5、2∶1∶2.5、2∶1∶3.5、2∶1∶4.5。每一处理氮、磷的施用量和施肥方法均相同。氮肥施用比例按基、蘖、调、穗肥分别为40%、30%、10%、20%, 钾肥施用比例按基、穗肥分别为60%、40%。施肥方法:100%磷肥、40%氮肥和60%钾肥作为基肥, 基肥在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施入, 耙入土中8~10cm;40%的钾肥与20%的氮肥作穗肥一同施入。分蘖肥要求早施, 可分两次进行, 第1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 于返青后 (4叶期) 立即施用;第2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 11叶品种于5.5叶龄前施用。

1.4栽培方式

育苗、移栽按常规旱育稀植进行, 要求地力一定要匀, 且在当地同一条件下育苗, 本田按叶龄指标计划管理。适期收获, 测产。

1.5调查测试内容及测试分析方法

a.每处理定点10穴, 自3叶期开始, 每隔7d观察生育动态及物候期调查。

b.参试点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 (SAPD502) 、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调查:移栽期前要考察秧苗素质、分蘖盛期、拔节期、开花盛期、灌浆期、成熟期各进行一次, 每处理至少测定5穴。

c.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 (每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考察:于成熟期, 每一小区取有代表性的10穴, 测定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d.将各处理水稻植株收获后自然阴干 (不要暴晒) 至衡重后, 将茎叶及子粒分开后称重, 计算谷草比。

e.每一小区各取清理干净的稻谷1kg进行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等测定, 由省谷物分析中心进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施钾水平与水稻叶片含氮量的关系

于6月19日、7月9日、7月23日、8月23日对各处理的叶片含氮量进行调查, 试验结果如下, 水稻6.9~7.1叶正值水稻分蘖后期, 此时分蘖肥落劲, 氮素代谢减弱, 功能叶所产生的光合产物用多于贮存。此时, 若叶片含氮量过高的话, 容易导致叶片肥大、组织柔嫩、分蘖不健壮, 不利于建立高产群体骨架。整体上看, 处理2和处理5的功能叶叶片含氮量最高, 其他处理叶片含氮量正常。

水稻10.0~10.5叶时, 水稻处于拔节阶段, 出现拔节黄, 此时, 若叶片含氮量过高, 容易造成茎叶生长过于繁茂, 碳水化合物贮存少, 不利于茎节发育。此时期, 处理2最高, 处理3最低。其他处理叶片含氮量正常。

7月23日, 水稻已经齐穗, 此时叶色褪淡, 微显黄色, 有利于提高成穗率, 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若此时叶片含氮量过高, 不利于灌浆, 容易贪青晚熟、粒重降低, 难以获得高产。此时, 处理4最高, 处理6和处理3叶片含氮量低于39%的临界值, 其他处理叶片含氮量正常。8月23日, 水稻生长进入结实期, 此时, 除了处理2以外, 各个处理的叶片含氮量普遍较低, 以处理2含量的叶片含氮量较高。

综上, 水稻功能叶叶片含氮量的高低要与生长发育进程相结合,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处理3、处理4的功能叶叶片含氮量与水稻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协调。

2.2施钾水平与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叶面积指数一般用来衡量某个时期, 水稻群体的繁茂程度。在水稻剑叶露尖前后达到最高值。不同生育时期, 叶面积指数应在一定标准范围内, 过高, 说明群体过于繁茂, 容易造成生长失衡;过低, 生长量不足, 难以构建高产骨架。所以叶面积指数应该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试验在水稻6.9~7.1叶 (即分蘖后期) 、10.0~10.5叶期、齐穗期、结实期对水稻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

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稻分蘖后期, 即6.9~7.1叶时, 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 因为水稻分蘖过程中, 氮肥的作用较大, 水稻生长进入7月9日前后, 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 除了个别处理, 一般都在5以上。齐穗期后, 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8月16日, 水稻进入结实期, 叶面积指数进一步下降, 此时处理3仍处于贪青状态, 叶面积指数维持较高的水平。通过试验结果, 从叶面积指数看, 处理4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2.3不同施钾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钾在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钾能增强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并能够促进光合产物向子粒运输, 增加子粒充实度, 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而且钾能够增强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能力,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9月17~21日, 对各试验处理进行实收测产, 结果如下。

通过试验, 从产量上看, 以处理3和处理4最好。对试验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结实率随着施钾水平的升高, 峰值出现在处理6, 处理6的钾施用量最高, 对于促进物质运输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千粒重同样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最高值为处理4。对于平方米穗数来说, 与分蘖期的氮素吸收水平有密切关系, 平方米穗数最高的处理为处理4。综上, 钾肥施用以处理3效果最好, 用量为165.6kg/hm2, 增产达11.7%, 其次以处理4效果好, 用量276.0kg/hm2, 增产11.3%。

2.4不同施钾水平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2012年硅肥试验稻谷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如表所示。稻米中的蛋白质受到氮肥吸收时期和吸收量的影响, 当氮吸收时期最晚而且吸收量越大的时候, 蛋白质含量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从分析化验结果可以看出, 各处理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 下降幅度最大的处理为处理5, 蛋白质含量为6.45%, 其次为处理4, 蛋白质含量为6.52%, 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 米饭更加柔软, 富有弹性, 钾肥能够促进氮素植物体内运输, 使氮素较早的被利用, 避免了出现后期吸氮量过高的现象。综上, 蛋白质含量最佳的处理为处理4和处理5。

国标规定了优质稻谷的定级指标是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等4个项目为主。根据优质籼粳型稻谷质量指标, 其中1级优质稻必须是上述4大指标均达到规定;如有两项以上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级定等;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3级要求时, 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直链淀粉含量受到成熟一段时间温度的影响, 当此时间内有效积温每增加100℃, 直链淀粉含量就降低1%, 表中直链淀粉化验结果显示, 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最大是处理5, 其次是处理3。这与对照缺钾, 影响氮素等营养吸收, 过早抽穗有关, 对照我国1999年颁布的GBT17891-1999优质稻谷标准, 各处理仍然满足国标1级优质米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要求。综上, 直链淀粉含量最佳的处理为处理2、处理4和处理6。

对水稻的精米率测试结果显示, 随水稻施钾水平的升高, 除处理3与对照持平外, 各个处理都微有升高, 增加幅度最大的处理为处理4, 精米率增加1%;水稻的整精米率, 处理6最高, 达到66.09%, 仅出米率一项来说, 达到国标1级要求, 其次是处理3, 达到64.89%达到国标2级要求, 处理2的整精米率达到国标3级要求。综上, 精米率最佳的处理为处理4;整精米率最佳的处理为处理3和处理6, 其次为处理2和处理4。

稻米的综合评分, 受到黏性、香味、硬度和甜味的影响, 由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作用, 一般相差5分为一个等级。处理3、4、5综合评分有所增加, 但未达到相差等级标准。综合以上各项品质化验分析结果, 认为处理4 (既公顷用硫酸钾270.6kg) 为品质最佳处理。

3小结

a.不同施钾水平能够影响水稻植株体内的代谢情况和群体构成,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 每公顷施用钾肥165.6~270.0kg, 植株代谢曲线和叶面积指数变化曲线较合理。

b.试验条件下施钾可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 从而提高了产量, 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处理3, 其硫酸钾用量为165.6kg/hm2, 增产达11.7%, 其次为处理4, 硫酸钾用量276kg/hm2, 增产11.3%。

c.不同施钾水平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稻米品质, 尤以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影响最大, 通过试验, 综合各项品质指标以处理4最优。

d.通过试验认为, 在超高钾区 (速效钾含量在130mg/kg左右) , 为获得较好的品质和相对较高的产量, 每公顷施钾水平应以165.6~270.0kg为宜。

摘要: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水平施用钾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确定适宜的施钾水平。试验以空育131为供试材料,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发现, 不同施钾水平能够影响水稻植株体内的代谢情况和群体构成, 并通过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 从而提高产量,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品质。通过试验可知, 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常年种植水稻, 每公顷施钾水平应以165.6~270.0kg为宜。

关键词:钾肥,水稻,产量,品质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34-44.

[2]黄发松, 胡培松.优质稻米的研究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1-10.

[3]罗玉坤.析99中国国际农博会送检样品——评我国优质米生产发展现状[J].中国稻米, 2000 (1) :10-11.

[4]倪玉峰.积极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稳步实现质与量的转变[J].中国稻米, 2000 (2) :7-11.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篇3

关键词:玉米,产量,穗部性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桐梓县小水乡石场村枣树组何强责任地进行, 当地海拔560m, 地势平坦, 交通方便。供试土壤为潮沙泥, 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 质地疏松, 肥力中等。

1.2 试验方法

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 在氮磷二因素均处于2水平条件下设计4个不同施钾量, 即:

处理1:N2P2K0 (不施钾肥) ;

处理2:N2P2K1 (施氯化钾199.5kg/hm2) ;

处理3:N2P2K2 (施氯化钾400kg/hm2) ;

处理4:N2P2K3 (施氯化钾600kg/hm2) 。

小区面积32m2, 区组内小区随机排列, 三次重复, 共12个小区。小区间距30cm, 区组间距30cm, 以便田间作业。玉米于2009年3月28育苗, 于4月9日统一单株定向移栽, 移栽规格:80cm×25cm, 密度45000株/hm2以上。4月25日施苗肥, 6月15日施小喇叭肥, 6月23日施大喇叭肥, 适时中耕除草, 病虫害防治, 其他田间管理同于常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穗部性状影响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穗部影响试验结果见表1:在氮磷二因素均处于2水平条件下不同的施钾量对玉米穗部性状有不同影响,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玉米株高、茎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也随之增加, 而玉米秃尖率却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施钾量的增加玉米植株高大, 茎秆粗壮, 果穗饱满, 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当施氯化钾量为400kg/hm2时玉米行粒数表现最高, 其行粒数达31.8粒, 行粒数的增加是玉米产量增加的主要构成因素。

2.2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影响见表2:当施氯化钾量为400kg/hm2时其公顷产量达7894.5kg, 比对照公顷增产1251kg, 增产率18.8%;当施氯化钾量为199.5kg/hm2时其公顷产量为7347kg, 比对照公顷增产703.5kg, 增产10.6;当施氯化钾量为600kg/hm2时其公顷产量为7191kg, 比对照公顷增产547.5kg, 增产8.2%。说明在该区域的种植玉米当氮磷均处于2水平时施氯化钾量为400kg/hm2时玉米能获得高产, 为最佳施钾量。而在该区域施钾过量会造成玉米一定程度上减产。

3 结论

通过大田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 在氮磷均处于2水平条件下设计不同施钾量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3.1 对玉米穗部影响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 玉米株高、茎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也随之增加, 而玉米秃尖率却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施钾量的增加玉米植株高大, 茎秆粗壮, 果穗饱满, 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3.2 对玉米产量影响

施钾水平 篇4

白芨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植物胶源之一, 属于多年生兰科药食两用植物, 具有收验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 是正安县地道的中药材[1,2,3]。但由于市场用量逐年增加, 野生资源逐年减少, 已列入濒危动植物国家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因此, 有效实现白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现拟通过不同施钾量对白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 探索野生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为人工驯化栽培野生白芨提供技术依据。为此, 2012年12月22日至2014年11月在格林镇风光村杨河溪实施了不同施钾量对白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2年12月22日在海拔660 m的格林镇风光村洋河溪某农户责任田内进行。该土地土壤p H值6.5, 含有机质33.46 g/kg、全氮2.19 g/kg、全磷0.81 g/kg、全钾10.95 g/kg、速效氮84.32 mg/kg、速效磷19.8 mg/kg、速效钾19.7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白芨种茎为当地紫红花白芨。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K2SO4施用量不同共设7个处理, 分别为施K2SO475 kg/hm2 (A) 、150 kg/hm2 (B) 、225 kg/hm2 (C) 、300 kg/hm2 (D) 、375 kg/hm2 (E) 、450 kg/hm2 (F) , 以不施K2SO4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4.8 m2 (2.4 m×2.0 m) , 共21个小区。小区间隔0.5 m, 小区与保护行距离0.5 m, 行距26.7 cm, 株距16.7 cm, 每小区9行, 每行12窝, 试验地总面积165.3 m2。

1.4 试验过程

播种前施清粪水30 t/hm2、锌肥30 kg/hm2、硼肥30 kg/hm2、油饼750 kg/hm2、普钙750 kg/hm2作基肥, 并且按不同处理施钾量施用钾肥。注意普钙不能与锌肥混施。12月22日播种, 用种4 170 kg/hm2, 每小区用种2 kg。2005年4月16日第1次除草, 4月19日第1次追肥;5月17日第2次除草, 6月10日第2次施肥;6月20日第3次除草, 同时进行第3次施肥;7月20日第4次除草;8月15日第5次除草。适时追肥, 每年追尿素150 kg/hm2, 分3次追肥 (4月初追施45.8kg/hm2, 6月初每小区追施75 kg/hm2, 7月初每小区追施29.2 kg/hm2) , 每月追清粪水30 t/hm2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出苗期影响不明显, 各处理出苗始期为3月6—13日, 出苗期为4月1—16日, 第1叶从长出到平展期约需15 d, 从长出到枯萎需45~50 d。第2叶往往与第1叶同出, 生长出到枯萎需120~130 d, 第3叶与第2叶的平展期约间隔15 d, 第4叶与第3片叶的平展期相隔15 d, 第5叶与第4叶的平展期相隔较长, 约50 d, 此期由于处于严重干旱, 可能对叶片的生长和平展期影响较大。白芨从出苗 (3月9日) 到现蕾 (3月16日) 需要1周时间, 刚现蕾时为浅绿色, 现蕾到开花需要30 d左右, 从现蕾到抽箭 (4月8日) 约需15 d, 从抽箭到开花约需要15 d, 抽箭期变为紫色, 变紫1周后进入始花期, 花开到花谢 (4月16日至5月19日) 30 d左右, 花谢7 d左右进入果实膨大期, 果实初期为黄绿色, 随着果实的成熟、颜色有所加深。该试验条件下, 白芨叶型为长叶型。叶色、叶鞘均为绿色, 出苗率高、整齐、萌芽性优、茎叶生长势强。

2.2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叶片长度的影响

从实地考查看, 最大叶片出现在处理D。初步推断处理D施钾量最利于叶片生长。对照 (CK) 叶片长势较差, 说明缺钾不利于白芨叶片生长。

2.3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出苗整齐度的影响

经调查, 处理D的白芨出苗率最高, 为100%;CK次之, 为95.8%, 再次为处理A, 为80%, 第4位为处理F, 为77.8%, 第5位为处理C, 为66.6%, 第6位为处理E, 为49%, 第7位为处理B, 为40%。不同施钾量对白芨的出苗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

2.4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开花的影响

通过调查白芨开花习性得知, 白芨开花时间是从4月16日至5月19日。全田开花率以处理D最高, 处理A次之, 处理B居第3位, CK居第4位, 处理E居第5位, 处理F居第6位, 处理C居第7位, 开花植株占全田植株的比例分别为30.5%、28.0%、25.3%、25.0%、22.0%、21.7%、16.4%。

2.5 不同施钾量对白芨灰分、钾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知, 处理B中白芨灰分含量最高, 可能此时施钾 (150 kg/hm2) 有助于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所有施钾肥处理中白芨灰分含量均在5%以下, 未超过国家药典对灰分的要求。施硫酸钾处理白芨含钾量皆比CK高, 并呈现随着硫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中期肥料施用量相同, 而硫酸钾用量高的白芨含钾量也高, 说明在本试验的用量范围内, 增加施钾量可提高白芨含钾量。处理B白芨多糖含量最高, 达39.82%, 其次为处理C、D、E, 所有施钾肥处理中多糖含量均高于CK。因此, 白芨施钾量可参考试验中钾肥用量范围, 但考虑肥料投入与产出比, 白芨最佳施钾量宜为150 kg/hm2, 既节约肥料, 又能有效提高白芨品质。

(%)

2.6 不同处理对白芨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 处理B的产量最高, 折合产量达16 250.0kg/hm2, 分别比处理C (15 000.0 kg/hm2) 、处理D (13 958.3kg/hm2) 、处理E (12 291.7 kg/hm2) 、处理F (10 833.3 kg/hm2) 、处理A (7 916.7 kg/hm2) 和CK (5 833.3 kg/hm2) 增产1 250.0、2 291.7、3 958.3、5 416.7、8 333.3、10 416.7 kg/hm2, 所有施钾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CK。总体而言, 白芨施钾量可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状况, 大体控制在150~375 kg/hm2, 能有效促进白芨体内养分的吸收, 改善白芨品质, 提高白芨产量。经方差分析, 处理之间造成的产量差异存在极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 处理B与处理C不存在产量差异, 但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处理C与处理D不存在产量差异, 但与其他4个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处理D与处理E不存在产量差异, 但与其他4个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处理E与处理F不存在产量差异, 但与其他4个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处理F与其他5个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处理A与CK产量差异显著, 与其他各处理存在极显著的产量差异。

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5%、1%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凡具有一个相同字母的表示无差异。

注:*表示显著, **表示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钾素充足时, 单糖向蔗糖、淀粉合成方面进行, 因此钾对淀粉类、糖类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良好的影响。钾还能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因此, 钾供应充足, 不仅增加产量, 还能增加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改善品质。钾在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良好作用, 除了表现在基本营养物质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的提高外, 还可增加矿物质含量、改善白芨块茎的外观形态以及增加白芨的耐储藏性等。本研究表明, 施用适量的钾肥可有效提高白芨的品质与产量, 在大田生产中, 宜选择施用K2SO4150 kg/hm2作为白芨需要量。

参考文献

[1]郑传胜, 冯敢生.中药白芨的新用途[J].中华肿瘤杂志, 1996 (4) :305-307.

[2]刘逢芹, 夏丽娅.中药白芨的现代研究概况[J].山东医药工业, 2000 (5) :32-33.

[3]汪庆平, 张东华.颇具开发应用价值的白芨资源[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 (4) :216-217.

[4]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4 (10) :31-32.

施钾水平 篇5

一、材料与方法

㈠供试材料试验于2009年秋至2012年秋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李店乡店子村开展。供试品种为5年~7年生的红富士苹果树, 株行距3m×4m。园土为轻质黄壤土, 土层0cm~20 cm, 有机物含量为1.08%、全氮0.05%、全磷0.77%, 速效磷8.3mg/kg, 速效钾140mg/kg。供施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加拿大生产) 。

㈡试验方法选择树势均匀一致的红富士苹果树18株, 试验设五个施钾水平, 即单株分别施钾100g (处理 (1) ) 、200g (处理 (2) ) 、400g (处理 (3) ) 、800g (处理 (4) ) 、1200g (处理 (5) ) , 以不施钾肥为对照 (CK) 。每个处理重复3次, 重复间设隔离树, 随机区组排列。于5月初, 进行滴灌施钾试验, 灌水量为每株12L。测定果实总糖用斐林还原法;总酸为滴定法;维生素C含量为2.6一二氯靛酚容量法;果实硬度用硬度计测定;果实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平均单果重用电子天平测定。

二、结果与分析

㈠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由表1可知, 不同的施肥处理均可以比较明显地提高优果率;在增大果实直径方面, 不同的处理均比对照效果好, 表明钾肥可以有效增加果实直径;增施钾肥后, 苹果着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 随着钾肥成分的增加, 着色率明显提高, 主要是由于钾肥能促进果实内花青素的合成[5], 果皮中花青素含量愈高, 红色果实的着色度就愈高;果实外观均较光滑, 处理和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表明增施钾肥对果皮并没有显著影响。

㈡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 总糖、总酸、VC、平均单果重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处理4中, 各指标均达到最高值, 处理5中各值较处理4略有下降, 这说明对果树合理增施钾肥, 有利于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但要注意钾肥的用量, 过度使用不仅造成肥料浪费, 也会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三、结果与讨论

分析不同施钾量对红富士苹果的影响, 对果树的栽培管理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对提高果树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试验, 可以看到增施钾肥对提高红富士苹果的优果率、产量、着色度、果面光洁度、含糖量和VC等指标都具有显著地作用。因此, 在大量使用氮肥和磷肥时, 应合理增施钾肥。钾肥的用量应根据果园土壤状况合理使用, 如果过量使用, 反而会降低钾肥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钾肥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调节气孔开闭、控制CO2和水分的进出[6], 提高光合磷酸化效率, 使单位质量叶绿体产生的ATP增多, 从而更好地利用光能, 增强光合作用。当叶片达到光饱和水平时, 过量使用钾肥则作用不再明显。

摘要:作者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 随施钾量的增加, 红富士苹果的优果率、产量、着色度、果面光洁度、含糖量、VC含量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单株钾肥量达到800g时, 总糖、总酸、VC、平均单果重均达到最大值, 但施钾量达到1200g时, 总糖、总酸、VC、平均单果重均略有下降。所以, 果园管理中要合理使用钾肥。

关键词:钾肥,红富士,产量,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廷强, 王昌全.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 .

[2]王勤.增施钾肥对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果树学报, 2002, (6) .

[3]黄显淦, 钟泽, 傅纯茹, 等.葡萄施用氯化钾及与氮磷配施效果试验[J].中国果树, 1992, (2) .

[4]李国怀, 刘娟旭.施钾肥对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裂果和品质的影响[J].果树科学, 1999, (1) .

[5]隋秀奇.制约苹果红色形成的要素[J].落叶果树, 1995, (3) .

施钾水平 篇6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喜钾型农作物, 钾对甘薯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起到一定活化剂的作用[4,5]。特别针对甘薯体内的各种酶, 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提高光和产物运输, 增强其抗逆性等, 最终能提高甘薯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6,7]。

然而, 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施钾条件下, 甘薯对钾的吸收有很大的差异[8], 这种表现可能通过枝干或者叶片花等器官的生理作用表现明显, 也有可能根据作物自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酶等表现出差异性, 还有可能通过施用其它微量元素表现出来的差异性[9,10]。目前, 国内外关于不同施钾量对甘薯钾吸收利用规律的研究已有不少, 但不同土壤类型下甘薯的钾吸收研究还较为匮乏。本试验选择高沙土和黄潮土为主要土壤类型, 同时设计不同施钾梯度, 考察不同土壤类型下施钾对甘薯钾吸收利用的规律, 以期为优质高产甘薯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温室大棚内 (E 119°12'20″, N 31°44'03″) 进行盆栽试验。用来栽培甘薯的两种土壤 (黄潮土) 、 (高沙土) 经过研磨并风干, 黄潮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含量61.56mg·kg-1, 碱解氮47.5mg·kg-1, 有效磷5.21mg·kg-1, 速效钾43.00mg·kg-1, p H值7.12。高沙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含量86.24mg·kg-1有效磷4.43mg·kg-1速效钾57.00mg·kg-1, p H值7.05。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两个优选品种 (济薯22、徐薯28) 、两种土壤 (黄潮土、高沙土) 设4个重复, 随机排列。各处理氮、磷施用量均相同, 分别为100mg N·kg-1风干土、80mg P2O5·kg-1风干土。施钾处理为 (K1) 200mg K2O·kg-1风干土, 不施钾处理 (K0) 0mg K2O·kg-1风干土。选用的肥料分别为尿素 (含N 46%) 、硫酸钾 (分析纯, 含K2O52%) 、磷酸钙 (分析纯, 含P2O512%) , 全部均1次基施。

本实验利用温室盆栽种植, 温室顶部覆盖塑料膜及黑色遮阴网, 南北两侧有通风设施。选用的盆钵为圆柱形塑料桶 (27.5cm×Φ26cm) , 桶内装与肥料搅拌好的两种风干土12kg/盆, 浇水至饱和。于5月初松土并插入1根细长PVC管, 方便以后甘薯后期茎蔓的绑定和固定, 移栽薯苗1株/盆, 大约每4~6d浇1次水 (根据天气视情况而定) , 定期松土。

田间试验的样品采集按典型生育期 (苗期、旺长期、膨大期、收获期) 取样, 共取4次, 分别于移栽成活后的40d、70d、95d、130d, 每次每个品种取5株, 分地上部 (按叶、柄与茎分开) 和地下薯块两部分称鲜重;准确称取各样品200g, 在105℃烘干箱内杀青30min, 70℃恒温烘干至恒重, 每个样品称取干重, 并计算干率。样品烘干后用研钵或者万能粉碎机粉碎后过60目筛装袋封存, 留样测定K含量。

盆栽试验的样品采集同样按按典型生育期 (苗期、旺长期、膨大期、收获期) 取样, 共取4次, 分别于载后的30d、60d、90d、120d, 每次每个品种取4株, 整株甘薯地上部分成3部分 (幼叶区、成熟叶区、老叶区) , 并将每部分茎、叶、柄分离, 地下部分为块根或须根 (苗期块根未膨大, 故仅有须根) 洗净晾干, 分别称鲜重, 烘干箱内105℃杀青30min后75℃烘至恒重, 每个样品称干重, 以块根干重与鲜重之比计为干率。样品烘干后用研钵或者万能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装袋封存, 留样测定K含量。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甘薯各器官干物质重采用烘干法测定。105℃杀青后, 70℃烘干至恒重。

K含量利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钾对甘薯植株钾浓度的影响

2.1.1 旺长期

表1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旺长期甘薯钾浓度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根部, 施钾均明显提高了甘薯植株的钾浓度。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地上部分钾浓度最高, 达到2.09%,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次之, 为1.98%;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浓度最低, 仅为0.14%,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P<0.05) 。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浓度最高, 达到1.51%,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浓度较低, 仅为0.76%。

不同土壤种类和甘薯品种对植株吸钾规律也有明显影响。相比黄潮土, 高沙土条件下甘薯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更高。另外, 从甘薯地上部分钾浓度来看, 济薯22总体上要高于徐薯28。而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黄潮土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浓度显著高于济薯22;相反, 高沙土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浓度要高于徐薯28。

2.1.2 膨大期

表2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膨大期甘薯钾浓度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施钾有效促进了甘薯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的增加, 其中济薯22对施钾的响应更为强烈, 施钾后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增幅均要高于徐薯28, 徐薯28根部对施钾的响应较弱。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地上部分钾浓度仍处于最高水平, 达到1.51%;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次之, 为1.45%, 与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差异并不明显 (P>0.05) ;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浓度最低, 仅为0.67%。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浓度最高, 达到1.20%, 与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差异并不明显 (P>0.05) ;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浓度较低, 仅为0.58%。

在土壤种类和施钾量处理均相同的情况下, 膨大期济薯22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均明显高于徐薯28, 表明在膨大期济薯22的吸钾能力更强。而土壤种类对膨大期甘薯植株钾浓度的影响并未呈现明显规律。

2.1.3 收获期

表3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收获期甘薯钾浓度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施钾有效提高了不同处理甘薯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地上部分钾浓度处于最高水平, 达到1.27%,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 较膨大期略有下降;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次之, 为1.11%;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浓度最低, 仅为0.37%, 与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差异并不显著 (P>0.05) 。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浓度最高, 达到1.26%, 与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差异并不明显 (P>0.05) ;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浓度较低, 仅为0.67%。

与膨大期相似, 在土壤种类和施钾量处理均相同的情况下, 收获期济薯22地上部分和根部钾浓度均明显高于徐薯28, 这说明甘薯生长中后期济薯22的吸钾能力更强。就土壤种类而言, 总体上黄潮土对收获期甘薯钾浓度提高的促进作用较优。

2.2 施钾对甘薯钾含量的影响

2.2.1 旺长期

表4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旺长期甘薯钾含量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施钾和不施钾对甘薯植株钾含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施钾大幅提高了甘薯地上部分和根部的钾含量, 其中以济薯22根部钾含量、徐薯28地上部分和根部钾含量增幅尤为明显。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含量处于最高水平, 达到52.77mg/株,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次之, 为43.48mg/株;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含量最低, 仅为2.92mg/株, 与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差异并不显著 (P>0.05) 。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含量最高, 达到25.58mg/株, 与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差异并不明显 (P>0.05) ;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含量较低, 仅为2.91mg/株。

不同土壤种类和甘薯品种对旺长期植株钾含量也有明显影响:黄潮土对旺长期甘薯植株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优;济薯22在不施钾条件下根部钾含量更高, 而徐薯28在施钾条件下根部钾含量更高。

2.2.2 膨大期

表5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膨大期甘薯钾含量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膨大期不同处理甘薯植株钾含量与旺长期相比有较大增长, 施钾对甘薯植株钾含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仍十分明显。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地上部分钾含量处于最高水平, 达到506.55mg/株,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次之, 为437.99mg/株;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含量最低, 仅为145.48mg/株,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P<0.05) 。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含量最高, 达到408.42mg/株;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次之, 为375.00mg/株, 与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差异并不明显 (P>0.05) ;黄潮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含量最低, 仅为123.45mg/株。

不同甘薯品种膨大期植株的钾含量有所不同:济薯22地上部分的钾含量高于徐薯28;济薯22根部钾含量在黄潮土条件下高于徐薯28, 而在高沙土条件下低于徐薯28。土壤种类对膨大期甘薯植株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黄潮土对甘薯地上部分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而高沙土总体上对甘薯根部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2.3 收获期

表6所示为不同施钾量对收获期甘薯钾含量的影响。表中可看出, 收获期甘薯植株钾含量达到4个时期的最高水平。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济薯22地上部分钾含量仍处于最高水平, 达到581.54mg/株,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次之, 为400.74mg/株;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徐薯28地上部分钾含量最低, 仅为73.24mg/株,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P<0.05) 。从甘薯根部钾浓度来看, 高沙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根部钾含量最高, 达到1279.56mg/株,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 ;黄潮土结合K1条件下徐薯28次之, 为1086.92mg/株;高沙土结合K0条件下济薯22根部钾含量最低, 仅为323.36mg/株。

不同甘薯品种收获期植株的钾含量有所不同:济薯22地上部分的钾含量高于徐薯28, 而徐薯28根部钾含量总体上要高于济薯22。土壤种类对收获期甘薯植株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黄潮土对甘薯地上部分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而高沙土总体上对甘薯根部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这一结果充分印证和补充了本试验中膨大期的相关结论。

3 结论

3.1 不同甘薯品种在不同时期吸钾能力有所差异

旺长期济薯22地上部分吸钾能力强于徐薯28, 济薯22根部吸钾能力在高沙土条件下更强, 在黄潮土条件下吸钾能力则弱于徐薯28;膨大期和收获期济薯22植株 (地上部分及根部) 的吸钾能力更强。土壤种类对甘薯吸钾能力的影响表现为:旺长期和膨大期土壤种类对甘薯植株钾浓度的作用规律并不明显, 收获期黄潮土对甘薯钾浓度提高的促进作用更优。

3.2 不同甘薯品种植株钾含量变化规律在膨大期和收获期逐渐趋于稳定

膨大期济薯22地上部分的钾含量高于徐薯28;济薯22根部钾含量在黄潮土条件下高于徐薯28, 在高沙土条件下低于徐薯28。收获期济薯22地上部分的钾含量高于徐薯28, 而徐薯28根部钾含量总体上要高于济薯22。土壤种类对收获期甘薯植株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黄潮土对甘薯地上部分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而高沙土总体上对甘薯根部钾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后猛, 刘亚菊, 王欣, 等.氮钾配施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15 (01) :260-264.

[2]吕长文, 赵勇, 唐道彬, 等.不同类型甘薯品种氮、钾积累分配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2) :475-482.

[3]宁运旺.不同含钾水平甘薯品种选择[J].农家顾问, 2012 (09) :34.

[4]姚海兰.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5]张超.腐植酸缓释钾肥对甘薯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6]宁运旺, 曹炳阁, 朱绿丹, 等.施钾水平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钾效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 2012 (02) :320-325.

[7]宁运旺, 马洪波, 许仙菊, 等.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13 (03) :486-495.

[8]宁运旺, 马洪波, 张辉, 等.氮、磷、钾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形态和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 2013 (06) :1326-1332.

[9]唐忠厚, 张允刚, 魏猛, 等.耐低钾和钾高效型甘薯品种 (系) 的筛选及评价指标[J].作物学报, 2014 (03) :542-549.

【施钾水平】推荐阅读:

水平浓淡07-20

科技水平07-20

出口水平07-20

水平变化05-10

合作水平05-10

解释水平05-15

阈值水平05-18

制作水平05-19

福利水平05-22

教学水平05-29

上一篇:农村广播故障维修问题下一篇:体育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