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2024-10-15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1

所谓的故事教学法, 是指主要依据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故事作为讲课内容或者自然穿插相关故事,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 以这样简单短小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能直接从故事中体悟到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 直接从故事中领悟到蕴涵的道理, 并且从这种教育方式中, 促使教师掌握相关的知识, 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地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这也是当前的中国小学英语教学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师生互相“讲故事”

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最喜欢的一个词语, 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对于有趣的东西关注性也更强, 所以能让学生认真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在教学过程中融进一些小故事, 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 进而有效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英语场景和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 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与学生都会轻松许多。此外,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牢记英语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不仅在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所以对于故事引导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述小故事来引导学生, 更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 调动积极性, 这样互相地讲故事, 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对平等的学习地位, 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意愿。

在三年级上册中的unit2 中的part B部分, 讲述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在这篇文章开始讲述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少许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 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重述一遍, 当然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 这样不仅将课堂内容先入为主地融入进学生的脑海中, 更是充分利用它们的好奇心,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课程补充, 以专业的语言把故事完整地讲述给学生听。这样的学习方式, 不仅突出了“故事”的引导性, 还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性, 并且学生也会带着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进行学习, 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故事。

二、通过插图延伸学习

在小学的课本中, 出现得最多的不是文字, 而是插图, 大多数的学习内容, 都是通过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来说, 更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是颜色丰富、故事性较强的插图。这些插图中都含有自身特定的隐性信息, 有效补充并延伸了文字内容, 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字内容实现更加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或许有时候教师会体会到对学生运用再多的文字知识来解释某件事情, 抵不上用一副直观性较强的图片来讲述得到的效果好。

在三年级上册unit4 中, read a story讲述了鱼与猫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这部分的讲解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要学生找出图片中猫和鱼前后表情的变化, 通过观察图片, 将整个故事整体性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来, 然后老师再联系课文内容将本课的语法与重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 这样最大程度地利用插图,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就是在小学英语教材中, 为什么出现如此丰富的插图的原因。插图并不会因为色彩鲜艳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要将插图充分的利用进教学当中, 提升课堂效率。

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地思考与创新, 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 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语言知识, 潜移默化地接受第二语种的学习, 教师可以由此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当然, 能充分利用故事引导教学不止以上两种方式, 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况下, 不断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激情, 拓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进而在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有效地教授英语知识;同时还应注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英语学习任务,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动性与自主探究性, 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使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 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良多。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2

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做到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形成一个内外联系、学用结合的教学整体。为此,我校在2014年3月向阿坝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四川省2014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题下的子课题《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14年6月16日得到立项。于2014年9月顺利开题。于2016年3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两年来,在县教研室、州教科所各位专家及总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校学生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阅读兴趣明显浓厚,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显著增强,写作的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做具体汇报:

一、课题的确立

1、新课程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教学现实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3、学生实际的需要。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渴望,但由于缺少阅读的对象,缺少阅读的方法,更缺少阅读的氛围,因此,他们所读的读物少之甚少,阅读量小之又小。然而,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的新型人才。为此,课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想方设法刺激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程

1、构建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负责人:郑萍(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组织学习,撰写课题研 究方案及课题研究报告)

专家指导:胡素兰(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培训,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实验教师:殷翠梅(负责制定各阶段研究计划、做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实施教学实验。)泽仁亚(负责网络搜集资料,制定阶段调查表并写调查报告,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白怀英(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记录,具体实施教学实验。)

2、健全课题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科学,课题组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小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沟通汇报制度》《课题组负责人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成果汇报、提交制度》等,通过制定各种制度,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了课题研究的程序,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严肃性,避免了课题研究的随意性。

3、明确实验方法

一是调查法:调查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实施阅读策略时的具体操作过程,不断总结完善阅读学习策略。

三是个案法:分析研究学生在实施阅读学习策略中取得的阅读学习成果包括学生阅读学习兴趣,阅读学习习惯及阅读学习能力。四是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边应用、边总结、边提高,分阶段对整个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反馈提炼,摸索出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三、把握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们首先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并对课题实验人员进行分工;组织学习了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材料,收集资料并相互通报信息;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并研究制定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组织召开研究对象动员大会,让教师、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课题组教师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统整现行教材,引入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内外沟通,将课外阅读移入课内,以实验教师推荐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篇目为依托,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系列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读写活动。对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和小结,提出困惑,讨论对策。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我们向中高年级学生发放了150份二小学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分八个方面:读书兴趣,读什么样的书,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的方法、策略、态度,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阅读 收获。从中了解课内外阅读学习现状,掌握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分析归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是召开课题组教师针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的讨论会,分析寻找解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出路。

三是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外阅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教师实践和先进教育理论及本校已有研究成果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阅读学习环境,让研究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实践中充分彰显。

1、营造“晨读”风景线。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生诵读课文的最佳时间,我们通过语文教师的指导,给学生布置当天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然后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议论,评价来筛选获得知识。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师生一起共同交流阅读学习的方法或心得体会,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特别对语文教师提出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前,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赏析。让他们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得到享受。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爱心书廊”,组织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这一做法主要是贯彻教材内外阅读的整合,教材内的阅读,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 针对性的学习。学生教材外的阅读就完全是按自己的喜好,按自己的需求去获取。当然,在阅读的内容上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正确的引导。

4、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5、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有的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数量来绘画童话树,每片树叶代表自己的阅读内容。有的制作读书卡,图文结合写收获。有的写读书日记。有的在书上写批注,准备参加“读书分享会”。

五是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活动,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介绍教材内外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让学生间互相促进。

1、开展了“诵读会”、“读书分享会”,“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在比赛中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2、组织学生撰写童话故事,参加各种征文竞赛活动。近两年,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其中,我校左明霞等同学在县、州级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六是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科研活动。首先,我们加强了阅读学习策略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探讨交流。一方面,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加强自身的阅读,以推动整个课题研究的进程。其次,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在校内认真上好教改实验课、观摩课,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以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始终本着这样的原则:要求学生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群文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的“爱心书廊”开展读书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实验老师泽仁亚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如:浏览、默读、跳读等,并上了课题研究课《落花生》。上了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群文阅读优质视频课。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殷翠梅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着手,开展了“诵读会”,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诵读比赛,指导学生快乐习作等。白怀英老师重在 引导学生大量群文阅读,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还组织成员到德阳庐山路小学、茂县河西小学、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校观摩学习。不断地研究拓展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七是认真分析实验得失,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做好平时过程工作的同时,还作好每个阶段的总结工作: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此阶段,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还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我校课题研究组的老师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这方面可谓沤心历血,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更好的探讨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课外阅读的方式更加明确,课外阅读的评价更加多元。

2、克服“散乱”阅读,无的放失的弊病,建立读写中的“读”与“写”并重的科学理念。实验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中高年级的群文阅读篇目进行了推荐。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开展多次的读写活动,总结了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的读写策略。

3、加强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外阅读融入生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它是对陈旧陈腐 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屏弃,也是对自然主义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发展。

4、激发兴趣、指导写作、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外阅读的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写作方面,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探索,学生们课外阅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高效”的转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比赛,创建图书角,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创编儿童文学故事,学生练习写儿童文学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两年来,实验班级的学生有65篇优秀作文参加各种征文大赛。分别获得不同奖项,在全校范围掀起了写作热潮。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同时撰写教学随笔,参加县、州各类比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通过科研研究,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师殷翠梅执教的《桂林山水》在2015年“优课”评选中获得小学语文学科二等奖。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参加实验的老师不断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潜心撰写了18篇论文。其中郑萍撰写的《拓展小学生群文阅读的空间,实现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白怀英撰写的课例《以“惊弓之鸟”为例的课内外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在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白怀英、郑萍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 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在“阿坝州小学群文阅读案例和论文展评活动”中,获二等奖。白怀英老师撰写的《浅谈课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获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

实验教师各自总结出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最后课题组的老师进一步实验和讨论,总结出如下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1)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A)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 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B)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C)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颐和园》《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2)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当前,完成一篇约500字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5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A)设计理由,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策略,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B)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C)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 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学科成绩在平行班名列前茅。白怀英:四二班 语文平均分89,98,年级平均:85.7 殷翠梅:六二班 语文平均分86,93 年级平均分:82.5 泽仁亚:五二班 语文平均分81.7 年级平均分:77.1

五、努力的方向:

(一)课题组的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反思深度,对成果的提炼还不够。

(二)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后,常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在选择文章进行群文组合时,没有选好文章,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群文阅读信息量大,我们的孩子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孩子在阅读获得过程中的层次差异。对于阅读速度慢、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他在阅读过程中学得比较吃力,获得也比较少。怎样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异,使这部分孩子也能在群 文阅读中有较大的收获,能力得以锻炼,是我们老师今后要追寻的方向。

教材内外整合阅读的研究让学生恰当运用阅读的策略,快速提高阅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合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六、参考文献:

1、李开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

2、李晖 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04)

3、孙巧蕊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28)

定稿于2016年5月23日

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3

一.故事前——激趣、激活、导引

在教The birthday present这一故事前,我设计了以下故事前活动,活动1:为了呈现主题,激发学习动机,从情绪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准备,在故事前,先进行师生间的日常口语交流,通过口语交流复习了表达人物心情的词汇,激活了旧知,同时为引出本节课话题作铺垫。这一活动我采用的是Free-talk教学:T:Hi, 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Are you happy today?How are you feeling now?活动2:观看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主题谈论他或她今天的心情,我提示学生用句型:He/ She is…,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五个动画视频使学生在真实情境感受到不同心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为下面故事的学习作铺垫。这一活动我采用了“头脑风暴”的方法。

二.故事中——了解、理解、掌握

故事中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并在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读故事去理解关键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新语言。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训练学习的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活动。

1.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故事,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故事。学生带着一两个能反映故事主要内容的问题观看视频或听录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大意,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听读故事的技巧。例如,在The birthday present故事中,在引入话题后让学生听录音回答两个问题:“Whose birthday is today?What has he got?”借助这两个问题学生初步感知文本,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来理解故事。如The hero这个故事,在引入故事主题后,让学生听听录音看无文字图片,整体感知故事,听完后回答两个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Who are they?”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了主要内容。

2.细读,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情感。a.借助插图,层层深入,理解故事。插图是一种隐性信息, 是对文字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观察Mike收到礼物前后心情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图二和图四,很容易发现Mike的心理变化:收到礼物时“happy”,邀请朋友一起玩他的game时“sad”。我再引导学生找出其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在The hero故事中,在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我借助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再听故事,完成Task1:Divide the story into parts.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b.通过朗读指导,体会故事情感。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手段将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故事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部分段落,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二和图片四发现Mike的心理变化后,再出示第五张图片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组内表演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在组内表演后我紧接着提问:How is he feeling?S:He is angry.我接着问:How is dad feeling?(Sad?Angry?)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在The Hero故事中在Part2(Pic3-8)部分学生听录音跟读后,我设计了以下朗读活动:男女生读、同桌自由读、组内分角色读,最后请3对扮演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真正体会到Joe和Bank robbers的不同心理活动。特别是Bank robbers唱的the last song:Money money money,we love money.学生模仿得淋漓尽致。

三.故事后——巩固、提升、拓展

完成了前两个环节,紧接着要进行巩固、提升、拓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故事学习进行整理归纳,对重点的语篇信息进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应该通过启发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有机地渗透学科以外的素质教育的其它要求,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应重视这个环节的设计,设计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能力训练。活动可以是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改写故事、改写结局、讨论辩论、演讲、写作等,目的是对学知识进行消化、运用,锻炼语言技能,提升写作和小组合作等学习能力。如在The birthday present这个故事中,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后,我设计了以下活动:1.Role play.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和文本表演故事。这种套餐式任务,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2.Try to 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notes on the blackboard.借助关键词让学生复述故事,检测了学生对故事的学习情况,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学生理解了The hero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T: If youre Joe, if you meet bank robbers, what can you do? (如果你是Joe, 你会怎么做?)学生各抒己见,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S2:If l meet bank robbers, I will call 110.听后,我重复这个学生的答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张力得到了扩展,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策略 篇4

一、让学生听故事中感知

听故事学英语完全是声音的学习, 模仿地道、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英语发音, 以形成正确的听觉表象,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学习故事时听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听的输入, 才能模仿出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作出来的小故事。The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等, 而另外一种就是流传多年, 一直被人们传说着的童话类故事, 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Old Man;Ugly Duck等, 这些童话类的故事语言地道, 短小精悍, 深受学生的喜爱, 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听故事Three Butterflies时教师借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熟悉语言;在听故事The Fox andthe Crown时利用图片、实物、面具和木偶来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在听故事The Boy Who Cried Wolf时利用多媒体的声音效果及母语与英语相结合来展示故事人物的性格。

二、让学生在读故事中锻炼

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 培养学生英语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朗读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 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基调决定的。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 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 使学生在爱与恨、悲与欢的撞击中与故事内含的理念相沟通, 产生共鸣效应, 从而对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PEP英语教材故事内容丰富多彩, 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 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便利。在教学PEP, Book 3, Unit4故事PullUp the Turnip时指导学生用惊喜的表情读小白兔的句子:“Wow, what a big turnip!”同时又用自豪的语气读出Zoom的句子:“I am strong, I can help you!”表现出小熊自信和助人为乐的形象。在教学PEP, Book 8故事Three Little Pigs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狼”的语气、语调的变化, 粗粗的、低低的, 表情是凶的还带有诡异,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三、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提高

学生阅读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 还只是停留在语言信息输入阶段, 还没有经过内化输出, 学生还不能真正运用语言。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环境, 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改编、表演故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表现欲旺、模仿能力强, 因此, 我们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学生表演的故事越多, 学会的词汇和句子也就越多, 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学故事、演故事, 他们清楚地知道,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因此, 只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 他们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本人在教Seasons时自编了White Rabbit and Grey Rabbit的故事:

Mother rabbit has two children, One is little white rabbit, One is little grey rabbit.

·Spring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lant, plant , I’m planting turnips.

Grey rabbit:Fly, fly, I’m flying kites.

·Summer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Water, water, I’m watering turnips.

Grey rabbit:Eat, eat, I’m eating icecreams.

·Fall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ull, pull, I’m pulling turnips.

Grey rabbit:Sleep, sleep, I like sleeping.

·Winter comes, What happens (发生) ?

White rabbit:Eat, eat , I’m eating turnips, yummy! (动作)

Grey rabbit:Oh, I’m hungry, so hungry!)

教授完新单词后我先让学生欣赏听故事,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学生把懒惰的小灰兔和勤劳的小白兔表演的惟妙惟肖, 同时在喜悦的心情中掌握了四季以及和它相关的短语。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篇5

摘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品德策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6岁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而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故事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应用于其他各项领域,如社会、科学等,能把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幼儿阅读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质上还是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的模式为主。由此可见,如何将故事教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来讲故事与幼儿以何种形式复述故事。在此,笔者就简单谈谈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是如何实施故事教学的。

一、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

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少年阅读的故事,有适合童年期幼儿读的故事,还有适合幼儿听的故事,而在适合幼儿听的故事里面,又有适合一般欣赏的,还有适合幼儿语言讲述的,还有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为幼儿选择好故事。每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计划,选好教材。

1.选择对幼儿成长有意义的故事。从思想性方面的要求是要选择主题明确、单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对幼儿故事的教育性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认为,为幼儿写的、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而应认识到凡是一切对幼儿成长有益的作品,都应视为思想内容好、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如《萝卜回来了》,故事通过小动物们互送食物,反映了新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先人后己的道德风尚和美好情感。

2.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故事。三岁多的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带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语言对他们虽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但单凭语言来理解事物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小班幼儿所讲的故事,内容一定要接近他们的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老师讲的要像他们所做过的或见过的事情,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教师还要将故事内容讲的具体。如讲有关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给小朋友起上名字。

二、教师为讲述故事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在讲述故事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注意;座位的安排应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的看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上课后,教师要先组织幼儿安静的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要在安静的气氛中开始教学。开始,教师可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真实的情感,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故事的内容能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图画来。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讲,以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怎样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在讲述时可对原文作适当的修改,使之口语化。但修改要以不违反作品的原意为原则。

在讲述过程中,对新的词汇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这种解释应简短而自然的进行,尽量不要打断故事。

在讲故事时,一般不适合向幼儿提问,特别是那些内容丰富的,情节曲折、紧张的故事,更不适合中间提问,否则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在教师讲述结束后,如还有时间,可当堂提一些问题,检查一下幼儿掌握故事内容的情况,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大班后期的幼儿,还可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一些评论。给较小的幼儿讲故事时,要注意照顾他们理解事物的特点。如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靠具体形象,以直观形式认识事物。教师给他们讲故事时,应讲得具体,可用一些拟声动作,图片、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讲故事过程中,辅之以适当的手势

1.用于教师讲述故事。如果教师能边讲述边用手势表演故事内容,使幼儿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那么必然会使讲述更具吸引力。例如第一遍讲《金鸡冠的公鸡》时,教师左手做公鸡状,右手做狐狸状,边讲边演,幼儿兴趣倍增,听得非常专注。一些幼儿还情不自禁地学做手势,学讲故事,提高了幼儿听和学的积极性。

2.用于幼儿复述故事。以往复述故事的做法较单一,难以调动幼儿反复讲述的积极性,而加入手势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复述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故事的记忆。例如:师生合作复述故事时,教师有时可与一个或几个幼儿运用手势合作进行复述。教师的参与不仅能明显提高幼儿复述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

3.用于幼儿创编故事。创编时运用手势不是辅助现成的故事讲述,而是让幼儿对手势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例如,教师单手握拳,让幼儿想象这个手势像什么。经过幼儿的大胆想象,便有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如石头、面包、锤子、西瓜等。有时教师还可以做一连串的手势,让幼儿对此进行创造性想象,并据此讲出小故事。

四、善于引导幼儿复述一个好故事

复述是教师首先教给幼儿的一种讲述形式,他是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在现。幼儿复述故事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对作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的讲述。他既要基本上按照作品的原文讲,但又不要求过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比较自然的口语去讲述。复述前首先应选好适合幼儿复述的教材。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生动并有适当的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题材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如《拔萝卜》、《三只熊》、《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一类作品最适合幼儿复述。复述故事课时,教师开始应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在复述较长作品时,开始可分段重复,内容熟悉后,再逐渐过渡到由一人复述整个故事。除每个幼儿复述后要有简单的评议外,课结束时,还应对幼儿的复述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

小学英语中年级故事教学策略初探 篇6

【关键词】故事教学;中年级;小学英语

当前小学英语(译林版)将原有的Learn to say和Look and learn这两个版块整合为一个Story time版块,使词汇学习和课文学习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听故事、看故事、读故事进行语言输入,强调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在看听故事之中呈现语言知识,结合对故事的理解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操练新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Story time板块的出现让小学英语课堂呈现了新的活力,故事教学的重要性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也愈加凸显。

一、故事选材,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

中年级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尚少些,都是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如节日类、动物类、水果类、颜色类、家庭成员、职业等展开的话题,而中年级所掌握的单词中,有很多在低年级已经出现过。低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读,而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多为四会掌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故事教学。Story time板块的命名就充分证明了编者考虑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学生喜欢围绕一些喜闻乐见的主题学习英语。故事教学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好的故事题材将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兴奋点。中年级英语教材在选材时优点有:(1)故事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特点;(2)所使用的语言比较适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3) 故事教学的文句节奏和韵律感能吸引学生仿读。只有学生可以接受的材料才能起到教学效果,否则,故事教学的效果就事倍功半。

二、故事教学,从四维度入手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及其主要。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分四步走:

1. 背景揭示 ,留有悬疑

故事的人物背景、相关知识等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故事,从而减少学生对故事语篇的陌生感。组织学生了解并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进入故事发生的情境中,并留有些许悬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兴趣,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牵引下,展开对故事的学习。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Mike在画画时丢了铅笔,后来他是如何找到的呢?学生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下,教师提供了多种铅笔,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一支是Mike的,学生对于铅笔的去向很是感兴趣,并希望最后解决老师留下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对于问题的探究,为故事的展开进行了更好的铺垫。

2. 听力铺路 ,初识故事

在小学阶段,听力是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故事教学不失是一个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个平台。现在的教学条件越来越优越,多媒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口述、播放英语磁带、观看英语光盘或自制动画等方法整体呈现故事,首先要求学生大概了解故事,从听力或有图片动画提示的前提下初步感知故事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信息,从而提高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随手画画圈圈,记录些关键信息,初步感知故事,了解故事的发展。在教授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时,我选择了Listen and choose作为初步感知故事的任务,Wheres the bird at last?若通过看动画这个途径,其实听就没那么重要了,只要看看动画就能知道答案;先听后看,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抛出提问,深入故事

以听力形式整体感知故事后,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所收获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接下来教师抛出一些关于故事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朗读、默读、和同桌一起朗读或者小组分角色读,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分配任务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此举是学生深入理解并细化学习的过程,当学生阅读时要求其多动笔多动脑,用铅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教师抛出的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应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勾画的内容进行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整理出一条故事线索,在图片以及重点词、句的提示下,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顺序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进行梳理、提问和操练,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掌握故事内容。

三、故事语言,在生活中运用

故事中的语言口语性较强,有时也显得幽默有趣,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将它们用于现实生活中。在现在很多的故事教学中,我们都会看到老师挖空心思,创设一个、两个的情境,似乎很有趣,但我们却发现因为情境切换太快,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无效的情境反而成了故事教学的“一个大困扰”。因此,我们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简单明了,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操练,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情境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总之,故事教学要重视故事的情节和意义,注意学生对故事的整体理解,分层次,从易到难,将故事的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孩子来理解故事。我们在故事教学中应关注语言学习的整体观念、全局视野问题,少一点刻意为之,多一些水到渠成。

小学英语中年级故事教学策略初探 篇7

一、故事选材,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

中年级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尚少些,都是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如节日类、动物类、水果类、颜色类、家庭成员、职业等展开的话题,而中年级所掌握的单词中,有很多在低年级已经出现过。低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读,而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多为四会掌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故事教学。Story time板块的命名就充分证明了编者考虑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学生喜欢围绕一些喜闻乐见的主题学习英语。故事教学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好的故事题材将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兴奋点。中年级英语教材在选材时优点有:( 1) 故事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特点 ;( 2) 所使用的语言比较适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 3) 故事教学的文句节奏和韵律感能吸引学生仿读。只有学生可以接受的材料才能起到教学效果,否则,故事教学的效果就事倍功半。

二、故事教学,从四维度入手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及其主要。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分四步走:

1. 背景揭示 ,留有悬疑

故事的人物背景、相关知识等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故事,从而减少学生对故事语篇的陌生感。组织学生了解并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进入故事发生的情境中,并留有些许悬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兴趣,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牵引下,展开对故事的学习。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Mike在画画时丢了铅笔,后来他是如何找到的呢? 学生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下, 教师提供了多种铅笔, 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一支是Mike的,学生对于铅笔的去向很是感兴趣,并希望最后解决老师留下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对于问题的探究,为故事的展开进行了更好的铺垫。

2. 听力铺路 ,初识故事

在小学阶段,听力是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故事教学不失是一个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一个平台。现在的教学条件越来越优越,多媒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口述、播放英语磁带、观看英语光盘或自制动画等方法整体呈现故事,首先要求学生大概了解故事,从听力或有图片动画提示的前提下初步感知故事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信息,从而提高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随手画画圈圈,记录些关键信息,初步感知故事,了解故事的发展。在教授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时,我选择了Listenand choose作为初步 感知故事 的任务 ,Where’s the bird atlast?若通过看动画这个途径 ,其实听就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看看动画就能知道答案;先听后看,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抛出提问,深入故事

以听力形式整体感知故事后,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所收获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接下来教师抛出一些关于故事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朗读、默读、和同桌一起朗读或者小组分角色读,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分配任务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此举是学生深入理解并细化学习的过程,当学生阅读时要求其多动笔多动脑,用铅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教师抛出的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应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勾画的内容进行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整理出一条故事线索,在图片以及重点词、句的提示下,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顺序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进行梳理、提问和操练,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掌握故事内容。

三、故事语言,在生活中运用

故事中的语言口语性较强,有时也显得幽默有趣,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将它们用于现实生活中。在现在很多的故事教学中,我们都会看到老师挖空心思,创设一个、两个的情境,似乎很有趣,但我们却发现因为情境切换太快,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这些无效的情境反而成了故事教学的“一个大困扰”。因此,我们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简单明了,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操练,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语言输入,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情境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高中英语课堂故事教学的应用策略 篇8

一、故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特点。在故事教学中, 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一般相对完整, 其趣味性和故事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故事情节作为教学主线, 再结合相应的结构以及知识教学, 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2. 故事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故事情节可以将课堂中的各种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形成记忆链, 通过一个内容就可以快速地联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内容, 对学生的单词和句子记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 由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 创设故事情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记住所学到的知识。

3. 故事教学能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 学生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提炼出丰富的理论知识, 实现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抽象思维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活跃。

二、故事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1. 在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意识到, 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故事。因此, 教师需要找出故事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关点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 译林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2的Reading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本课的目标词汇 (组) 为adapt to、be surrounded by、apart from、appreciate、cheer sb. up、achieve success、whenever和in low spirits共8个。

一方面, 在将词汇教学作为本节课程的主要任务进行驱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主线, 把目标词汇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如此一来, 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 从而极大地推动学生的词汇学习、应用和记忆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词汇导练的习题, 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新的词汇, 如将目标词汇串联成段落:“Success never comes easy; it needs much struggle in living. Whenever we are in low spirits, or surrounded by many difficulties, we need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failure. Apart from the hardworking, we nee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persons and cheer ourselves up.”

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通过桑兰的故事, 鼓励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挫折, 以此作为学生培养坚强意志的榜样,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

2.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 创设出特定的故事情境, 并借此引出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对故事进行自行体会, 并且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以Module 2 Unit 3 The curse of the mummy为例。在课堂教学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金字塔的图片, 然后导入题目“The curse of the mummy”, 让学生根据题目和图片预测文章的内容。在教师没有给出正确答案之前, 学生会做出各种猜测, 踊跃发言。如此一来, 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教师接着提供主要提问线索:“What do explorers usually do? Is treasure easy to be found?What experience will they gain?”再将文章分段, 概述文章内容, 回应之前的推测, 这样就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1-3 Howard Carter’s experience and his______4-5 Strange______after the discovery

6-8 Different______about the deaths

6-8 Different ______ about the deaths

教师要多设计有趣的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3. 在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以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将故事的信息进行重组。教师可以先设计好简单的场景或者道具, 让学生根据图片用英文复述故事, 或者对故事里的人和物进行简单的描述, 也可根据故事进行角色表演等。故事复述是故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故事复述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测试学生的水平:

(1) 能否抓住故事的主旨, 并准确地描述出故事的情节;

(2) 能否连续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内容, 如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

(3) 能够掌握故事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背景;

(4) 能够运用目的语中的短语和词汇;

(5) 是否有增加细节的描述以加强复述的效果。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参考故事复述的评分标准进行小组互评与自我评价。如此一来, 既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9

英语故事教学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语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策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故事教学的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巧设问题和活动有利于有助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有效性,现以PEP四下六单元Unit 6Shopping为例:

1.巧设问题,有效感知故事文本。

(1)读前设问:聚焦主题,激发兴趣。

1)插图导入。如: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

2)情景导入。如:What are they doing?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2)读中设问:厘清脉络,培养能力

1)整体品读,针对主旨。

2)局部细读,针对细节。

Q1:Does Zoom do a good job?(主旨问题)

Q2&3:What does Mrs Sheep like?

How much is the skirt?

Is it cheap/expensive?(细节问题)

(3)读后设问,关注语用,提升思维。

批判性问题:Why was Zoom fired?

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

1)针对故事重点。

2)有脉络,有层次,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3)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

2.巧设活动,有效解读故事文本。

(1)读前适当铺垫,猜测文本。

Does Zoom do a good job?

(2)读中活动:整体引入,解析文本

1)借助表格厘清脉络。

2)借助判断高效检测。

The sheep likes the skirt.()

The skirt is$91.()

3)借助填空突出重点。

One day Zoom is selling______.Mrs sheep comes to the shop.She wants to buy a______.Zoom thinks it is_____yuan,but it is_____yuan,so Zoom is fired.

(3)读后活动,有效解读故事文本。1)低段学生:故事表演。2)高段学生: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谈论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如:用时间、关键词、图片或板书进行复核;利用表格、判断、填空等理清故事脉络或细节。

三、故事教学案例

PEP教材四上三单元Unit 3 My friends Story time

1.Pre-learning the story.Guessing game:师描述rabbit,让学生猜,老师画图,引出主人公rabbit.意图:据描述猜画,复习描述外观的形容词strong,big,small,thin等,注重了本单元知识的融合。并巧妙导入主人公rabbit。

2.While-learning the story.

1)T:What can you see?What colour is the rabbit?What does the rabbit love?(Turnip.)意图:读前用图片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测文本。

2)T:But he says:I can’t pull up the turnip.(I can’t pull the door/the strong student/…)生活场景迁移.教师举例,学生上台演示。意图:读中用动作演示,巧妙化解难点pull up,并进行迁移。

3)T:What can the rabbit do?Help!Help!Please help me!意图:读中设问,解析文本,引出后续发展。

4)T:Who are coming?(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意图:问题设疑,引出故事发展。

5)T:Can they pull it up?意图:设问,让学生思考每个动物的特征。

6)T:Choose 3 friends.小组讨论,请三个动物来帮忙,说明理由。(学生都选了Zoom,因为strong)意图:设问,让学生思考选择三种动物的理由。

7)教学Hooray.用夸张的表情和动物体会单词的意思。意图:在情景中借助肢体语言学习单词。

3.Post-learning the story.

1)跟读;自己读,给故事排序,图文配对。意图: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利用图文配对的方式,让学生厘清故事脉络。

2)利用Mind map,retell the story.(图片上有兔子,表情,核心词.)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复核故事。

3)What will he do then?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turnip?意图:设问拓展故事,让学生续编故事,并进行“有好东西学会与人分享“的情感教育。

4)Tell the story.用sentence bank提供更多可选语言,新旧知识结合,丰富语言的输出。意图:让学生用可选语言,把简单的故事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输出。

5)Give the name of the story.意图:回归故事,把握故事大意。

总之,巧设问题,设置悬念,有效推进故事的发展;巧设活动,让学生预测故事、读故事、表演和拓展故事。让孩子在学故事中复习语言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和趣味,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故事,爱上英语。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10

一、巧设问题, 有效感知故事文本

故事教学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循着话题的方向走进故事, 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文本的主要内容, 同时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交互式问答, 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脉络。

(一) 读前设问:聚焦主题, 激发兴趣

1.插图导入

译林版三、四年级教材的Story Time板块大多数都配上了与故事内容相吻合的插图, 通过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的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在故事教学中, 巧用一些插图中的关键信息, 设置问题切入故事, 能帮助学生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故事内容。如四年级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Story Time呈现了Mike和Tim去公园画画的情境, 在导入故事时, 教师通过对插图内容的提问引导学生切入文本:Look at the pictures.Who are they? (Mike and Tim.) Where are they? (Th ey’re in the park.) What are they doing? (Th ey’re drawing in the park.) What are they saying?Let’s read the story.由此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找出主要的公园事物。

2.情境导入

好的情境导入有利于故事文本的整体呈现, 能直接而有效地引领学生走入故事文本阅读中。如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的Story Time板块主要围绕Su Hai和Su Yang搬家的故事展开。某教师呈现Su Hai家旧房子和新房子的教学情境, 从谈论Su Hai和Su Yang旧房子中衣物的摆放位置引入搬家后的一系列变化, 由此直接进入Story Time故事文本学习。

(二) 读中设问:厘清脉络, 培养能力

1.整体品读

故事教学课的整体品读旨在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文本的内容, 因此在创设问题时侧重从故事整体入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一览全文。如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的Story Time板块主要围绕Liu Tao的身体状况展开的, 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侧重Liu Tao身体状况的变化, 可以这样提问:Watch the cartoon.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He’s thirsty.) Is Liu Tao ill? (No, he is tired.) 由此, 学生对主人公Liu Tao的身体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为接下来细读故事文本、厘清文本结构做了铺垫。

2.局部细读

在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后, 教师可以将语篇分成若干段落,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细致地阅读, 通过这些问题找到故事的主线, 帮助学生厘清语篇的脉络, 掌握故事的主要信息。如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的Story Time板块, 学生已经整体感知Liu Tao当前的身体状况, 教师结合故事中的相关插图继续提问:Liu Tao is thirsty.What does he want? (He wants to have some water.) Liu Tao is tired.What does he want to do? (He wants to go to bed.) 紧扣整体品读出来的两个身体状况的关键词, 将Liu Tao接下来的行动逐一呈现出来了。

(三) 读后设问:关注语用, 提升思维

读后提问是在学生获取了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评判性的问题, 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如四年级下册中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Story Time板块最后一幅插图的对话教学中, 当Mike看着Tim画的船, 发出“Is this a boat?”这样的疑问, 大家发现Tim没对Mike的评论做出回答。于是师生有了以下的对话。

T:What will Tim say?Can you guess?

S1: (小组讨论后) It’s dif f icult to draw the boat.Tim can try.So he can say“I can draw it well next time.”

T:Well done. (让学生关注插图) Look at Tim, he’s a little boy.He can draw the trees and fl owers well in the park.Drawing a boat is dif f icult, but he can try.Is he a good boy?

S2:Yes, I think he likes drawing very much.

T:Th at’s true.When you have dif f iculties on your English learning, you should always try. (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尝试。)

二、巧设活动, 有效解读故事文本

故事教学课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强化故事理解的活动, 并通过故事表演和续编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拓展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使学生能真正用英语做事情。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设计对学生语言运用起最大作用的活动, 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活动质量, 从而实现故事教学课的教学目标。

(一) 读前活动:适当铺垫, 猜测文本

在开始故事教学课前, 教师需要结合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 有效设计读前活动, 如“听一听, 猜一猜”“看一看, 说一说”等, 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并为故事文本阅读做了适当的铺垫, 有效导入了故事学习。如三年级上册Unit 6Colours中Story Time板块是Yang Ling用魔术变换裙子颜色的故事。读前创设魔术情境活动, 是导入Story Time板块学习的有效方法。某教师准备若干颜色的水, 引导学生说魔咒语“What colour?”进行语言的铺垫, 通过“魔术变色”过程自然呈现和新授本课涉及的颜色类单词与句型, 为接下来Yang Ling变魔术埋下伏笔, 学生也更有兴趣猜测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

(二) 读中活动:整体引入, 解析文本

在开展故事文本教学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读前活动过程中对故事内容的有效猜测, 在教学故事过程中设计“看动画, 勾一勾”“听录音, 排一排”等活动, 意在检测学生对故事重要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故事大意的理解程度。如三年级上册Unit 5Look at me!中Story Time板块讲述的是Yang Ling为参加时装秀试穿服装以及妈妈的评价。在教学故事过程中, 有教师先设计Watch and circle整体引入故事文本, 让学生观看故事动画圈出Yang Ling所试穿过的服装;接下来设计Read and match细读解析文本, 让学生自读故事内容, 将妈妈对Yang Ling试穿服装的三种评价进行连线, 有效化解了本故事的学习难点。

(三) 读后活动:读演结合, 掌握文本

在完成故事文本教学后, 教师可以设计“读一读, 演一演”“听一听, 配一配”等活动, 并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插图和板书回顾、复述整篇故事。如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中Story Time板块主要围绕“What time is it?”这一话题呈现主人公Liu Tao一天的生活。某教师在听录音、模仿朗读课文时, 对故事的朗读进行了细致地指导, 如主人公Liu Tao心情的变化情况, 刚睡眼惺忪的时候朗读的语气是“困倦地说……”, 匆匆去学校在校门口碰到Miss Li时跟她打招呼时朗读的语气是“焦急地说……”。整个过程关注情感流露, 关注学生对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此外, 在熟练朗读故事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让学生真实体验故事蕴含的趣味性, 并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

三、巧编故事, 有效拓展故事文本

课后延伸, 对故事文本开展拓展研究,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故事教学中通过合理创设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有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输出, 不断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如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中Story Time板块是几位小朋友在公园里野餐一起分享食物的故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拓展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拓展活动之前, 让学生思考在哪些场合用到新学的句子, 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一开放式问题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他们给出了如生日聚会、儿童节、春节或请亲戚朋友到家做客等精彩的回答;接着教师精心挑选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日聚会和儿童节两个场景, 供学生自由选择表演 (Make a dialogue) 。

教师在对话中还增添了“Happy birthday!/Happy Children’s Day!”等日常交际用语, 并鼓励学生不断拓展对话内容, 使得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 场景趋于真实,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篇11

本文以笔者参加小学英语90学时实践培训,执教PEP Book 5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C. 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语篇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高段故事教学中的运用:从“导入故事—整体感知理解故事—深入理解故事—故事语言的练习和运用”等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故事的能力。

一、故事教学前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故事的导入阶段,采取本单元的chant歌谣,师生之间的Free talk等活动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课堂以轻松的形式开始,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为故事的学习做铺垫。课例片段: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2: It’s Tuesday.

T: What do you have on Tuesday?

S2: We / I have...and ...

T: Look! Zoom. What does Zoom have on Tuesdays?/Mondays/Wednesdays/ Thursdays/Fridays?Do you want to know?Today let’s learn a story about Zoom. Now let’s watch TV.

此阶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就故事所需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进行准备,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二、故事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1.听读故事

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语音、词汇和语法不是故事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与环境。

教师用VCD呈现故事内容,讓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通过PPT表格形式让学生口头回答Zoom周一到周五有什么课,简单了解故事内容,让学生粗浅地解决一些问题。

2.阅读故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次读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次读故事:学生打开书本读,继续口头完成Zoom在相应课堂中需要购买什么东西。

第二次读故事:通过作业纸形式,将故事的图、文交错呈现,学生读完故事后合上书本完成练习。图文配对,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每一幅图的具体内容。

第三次读故事:通过回答判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部分词、句子的含义。例如:

(1)Zoom has Chinese class on Mondays. ( )

(2) Zoom needs some notebooks and pens. ( )

(3) Zoom and Zip have P.E. on Tuesdays. ( )

(4) Zoom wants an old pair of sneakers. ( )

(5)Zoom needs a box of crayons on art class. ( )

(6)Zoom needs a calculator(计算器)on Fridays. ( )

(7)Zoom has enough money(足够的钱)to buy the football.( )

在这个环节中,对于calculator,enough money等生词,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感知和理解其含义。在随后的环节中可以再读,指导学生熟悉其发音,并能正确朗读和认读。学生通过这三次读故事,对故事有了深度理解的能力。

三、故事后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理解故事之后,让学生听音跟读故事,学生基于语境中学习词汇calculator和一些重难点句子,找学生说一说,检查其掌握情况。如句子:I need a box of crayons. / I want a new pair of sneakers.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教师通过模仿故事中Zip的声音,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模仿。通过教师领读,分角色读(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并做到有情感地朗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故事语言。

表演故事对学生来说太困难了,不仅语言要流利,而且表情、动作、道具等各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本节课中只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模仿。

四、反思与提高故事教学

根据新课标解读以及上半年的远程国培理论学习,本课例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提出了在故事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故事的能力。

首先,将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激发其阅读理解故事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敢于开口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减轻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自然而然地学到语言,并且将所学的语言得以在故事扮演中去实践,体现了新课标“ Learning by doing , learning for using”的教学理念。

其次,学生在阅读理解故事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有梯度。尽量不要提那些特别明显的、一看就知道,甚至连学生都不用想一想就直接回答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略微有一些需要思考或者需要观察的,引导他们通过任务活动去理解故事。

总之,在故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解决。如,学困生的指导,在今后的故事教学中还要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来促进学困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根据故事类型 选择教学策略 篇12

[策略一]活动归纳法。有些故事情节连贯性强,往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故事内容布置游戏环境、准备活动材料,把幼儿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并以游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归纳故事内容。

比如,在故事《小猴摘桃子》教学活动中,我事先创设了“山洞”“独木桥”“花果山”等活动环境,准备了头饰、桃子等活动材料。活动开始后我先让幼儿戴上猴子头饰,并运用游戏化的语言激起幼儿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愿望。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先“钻山洞”后“过小桥”,而我则适时引导幼儿学说句子“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过”。到达花果山之后,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摘桃子,并回到原位吃桃子。最后我和幼儿一起把猴妈妈带领小猴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活动编成故事,从而自然地再现了《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幼儿因为有之前的游戏活动做基础对故事的体验也更加深刻。

[策略二]启发猜想法。有些故事上下句或上下段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逻辑推理关系,或者是段落内容及结构较为类似。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只提供给幼儿故事的部分情节,启发、鼓励幼儿积极猜想故事下面的情节,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故事《小鸭找朋友》的段落内容及结构就较为类似。我先重点讲述故事的第一段,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礼貌用语。接着,我用拖动图片的方式出示小白兔和小乌龟。然后,我引导幼儿根据上面的故事情节,猜想和小白兔、小乌龟有关的故事情节和语言。这给了幼儿较大的猜想空间,既调动了幼儿学习故事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策略三]难点前置法。有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故事,幼儿一时半刻难以理解。因此在故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将难点提炼出来,通过实验或其他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和交流,以突破难点,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下面的故事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在进行故事《包公审石头》教学之前,我考虑到幼儿难以理解包公通过铜钱入水来判断小偷的方法,我便准备了一些沾油及没沾油的硬币,让幼儿分组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幼儿很快就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然后我再进行故事教学,由于难点已被事先解决,因而教学进展相当顺利。

[策略四]暂停质疑法。有些故事悬念迭出,可质疑的角度多。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故事讲述中间作有意义的暂时停顿、中断,提出疑问引导幼儿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在开放性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故事《司马光砸缸》教学中,当讲到一幼童跌入水缸时,我暂停提问“司马光会怎样救同伴呢?”引导幼儿思考对策。又如,在故事《小猪和靴子》教学中,当讲到小猪发现树边有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光滑时,我暂停提问“小朋友们,请猜猜这会是什么呢?”从而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各种可能的猜测。

[策略五]图示链接法。有些故事人物、情节都较为复杂,篇幅偏长,幼儿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用简笔画或展示图片的方式给幼儿提供故事线索,以便幼儿理解故事。

上一篇:融资出路下一篇: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