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教育(共12篇)
数学应用教育 篇1
在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对数学认知的价值观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都将影响到数学学习方面的具体效果. 为了加强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应 用性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对初中数学教育方式的应用性进行研究探讨.
一、提升素质, 注重分类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 开发学生的潜能, 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的素质主要源自于在日常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理念、技能. 在我们的教学方式上,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素质,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进行逐步渗透加深, 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涵, 从而提升整体的综合能力, 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类教学的基础思想.
分类教学方式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对学习中的对象问题进行分类, 来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在探索性、逻辑性、综合性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理性进行提升. 其中数学概念的分类讲解、数学定理的概括、数学公式的算法、数学法则的定义、数学参数的设置等分类思想会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用分类的方式进行处理研究, 往往能够更透彻地洞彻问题的原因始末, 从而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化. 在分类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理解等动态的自主发现过程使得思维具有周密性及严谨性,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具备良好的条理性, 从而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探索的潜力. 数学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 数学工具用于刻画描述数学的规律从而通过运算对已知问题进行解答. 所以学生要牢固地掌握这项技能, 就需要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前提下, 自主地进行深化学习. 建立在分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不仅仅是交给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知识及能力水准都能得到综合有效的提高.
二、个性培养, 注重思维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思维逻辑的严密性, 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也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 所以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 也是我们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的必要之选.
数学本来就是思维与线性的文化, 研究对象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 都是实际生活中, 理解自然规律, 并对自然进行有效改造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领悟思维方式上的辩证关系并作用于实践, 从而得到知识方面的加深、技能方面的提高及智力因素的成型, 才能让学生全面地素养跟进, 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从思维养成的角度出发, 适时、适度、适量的在基本知识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逐步渗透.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沿着教师引导的思维方向进行独立比较、分析、概括、总结, 从而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及智慧逐步养成严谨的思想方式及条理分明的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 学生可以更好地鉴赏到数学的美学价值及实际运用的意义, 从而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端正态度和学习目标, 在智力因素及综合技能运用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学以致用, 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上主要是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 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放到注重实效性上.面对一个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 多个层次进行思考, 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 这些都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数学的最实效价值就在于运用其严谨的思维特性、独特的运算方式去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经常提及并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数学进行应用的意识. 比如数学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甚至地理学、天文学上的一些运用及计算方式, 遵循哪些原则;又比如数学在对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基础运用及逻辑语言等. 启发学生对于数学应用方面的兴趣及思考. 在教会学生数学理论的前提下启发学生思考, 如何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甚至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实际困难, 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计算,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强化他们的操作技能, 发掘学生对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各种潜能. 当数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习惯, 数学的应用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数学工具在学生的手中就变得简单、方便, 思维清晰, 可操作, 易掌握了. 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意识, 能够逐步做到学以致用, 并形成一种良好习惯, 对学生来说就是重大的发展和突破, 对教师来说这种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保障教学成果的必然之选.
总之,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究上取得优化的效果, 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会学生自主地利用数学的思维, 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分类、思维、实效的教学方式, 从学生的个性入手进行培养,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赵东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漫谈[J].教育艺术在线, 2009 (5) .
[2]薛守队.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学习, 2011 (10) .
数学应用教育 篇2
一、优化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角色转变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教师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的高度、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精度、知识的新度等五个方面。数学教师所具备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广度、新度,更要在知识精度上下功夫。数学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而且要进行深层加工。知识的精度是在教师反复学习、深入思考和钻研的基础上获得的。要想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既要精于所教专业,又要精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典范。他既精通于专业知识,又精通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所以说数学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角色转变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用“学生是否得到主动发展”、师生是否共同发展来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里,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因此在新课程中数学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而应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的关系。数学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楷模,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与学生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三、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促进角色转变
数学教师的能力包含:数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意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数学教师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数学教师自己的数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就不可能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转换,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的自我意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和方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往往被数学教师自己忽视,认为教师只要能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专家或能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促使教师自觉地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从能干的“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的新型教师。
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课外教学活动
一、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一门学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是教育学生正确客观看待问题并理性思考的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以德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更能为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起到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国数学教育仍更加看重知识与理论堆积,这直接导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关注的削弱。尤其是以分数和排名等方式约束学生的学校,更让学生丧失了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不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虽然各地教育机构与学校已经在寻求改进与突破,但是,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往往还是流于表面,没能真正达到其目标效果。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学生从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一步就已经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更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还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起不到什么效果。为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改进。小学生在一堂课中常常不能集中精力,除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完善的因素外,还因为数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带着自主学习的态度去探究数学知识,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将是对数学教育的极大改进与提升。
二、将德育教育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1.教师德育意识先行
老师是课程实践者与引导者,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很难塑造出具有很高精神素质的学生。因此如果想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学生,就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教师必须彻底摒弃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放松对解题技巧的要求,不能只依靠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来完成课堂教育。老师应该更多呈现数学知识中精神魅力,向学生展现数学殿堂的独特魅力,当枯燥无味的理论与公式放进实际生活中,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反思。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互动式的课堂,老师教授的知识只是学生思考的原材料,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在学习中如何加入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从而将知识真正内化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现阶段学生的思考可能无法达到成年人的设想,但是教师对这种思考的能力和过程要表示充分尊重,多鼓励少指责。
2.多学科融合展现数学多样魅力
数学要求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数学与人文毫不相关。许多在数学上有相当造诣的大家在人文方面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数学是科学和人文和谐统一的典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应注重将知识、方法、精神与人文相统一,使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与数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形成互补并协调发展,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相统一,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目标之一。但是这样的目标要求老师具有很高的综合素养,而在教师培养阶段缺少这一方面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寻找其与语文、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共同点,探究这些学科在教育方面与教育目的上的相通之处。
例如老师可以在游戏和故事中导入课程,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实验中体会数学方法应用的价值,这些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只要我们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掌握灵活教学方法,就把德育教育很好的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过程中。
3.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教学活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照本宣科与灌输教育,而应该多给孩子们参与以数学和德育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机会。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这不仅能使学生改变对数学枯燥、困难的态度与看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老师能够意识到德育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寻找人文学科与数学之间的相同之处,并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与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二者协调配合,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淑鹤.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6,08:73.
对初中数学应用教育的认识 篇4
关键词:数学应用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二十世纪以来, 数学这门学科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同时,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又推动着数学的发展, 而数学发展的重点则落在将数学发展的成就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等一切领域。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中学数学教育的重点, 让学生应用数学为自己和社会服务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数学应用教育的必要性
1. 时代的需求驱使我们重视数学应用教育。
数学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是一种实用的技术与工具, 广泛应用于处理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和深入到科学技术领域,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与数学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对人才的数学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数量计算, 在许多场合, 数学应用会产生出乎意料的作用, 它可以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
2. 学生成长的需求驱使我们重视数学应用教育。
目前, 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容乐观。1991年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组织了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 结果表明, 中国13岁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总分位居20个国家和地区之首, 但在应用方面, 仅居第九位, 同样, 在中考试卷中, 许多学生基础性试题都能答得很好, 却在应用型试题上打了败仗, 他们读不懂题意, 不会归纳、抽象, 不能运用已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从上述的数据显示, 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教师责无旁贷。
二、重视数学应用教育的可行性
1. 课程改革已带来令人鼓舞的形势变化。
自从2001年底, 教育部自上而下进行考察评估调研开始, 到今天新课程改革由点到面地大范围铺开, 历时已10年, 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数学教育目标正在从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运算、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三大能力转变到以形成数学观念, 运用数学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上来。
2. 有一套以应用教育为中心的新课程实验教材。
现在, 初中数学各版本的实验教材已陆续出版, 就以我们使用的华师大版数学教材而言, 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始终以应用教育为主线贯穿起来, 可以看到, 该教材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是从足球比赛的得分规则引入的, 《多边形》一章是从瓷砖的铺设引入的, 等等, 并且在每章后面都附有阅读材料和课题学习, 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我们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实施数学应用教育的初步思路
1. 唤醒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人学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后, 主观能动地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心理倾向和意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例如春游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在活动中会遇到实际问题:我们班50人去划船, 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 每小时租金10元, 小船可以坐4人, 每小时租金8元, 请你找出最省钱的租船方案并算出租金。从这些简单的问题着手, 经常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从而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2. 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行教材都是通过实际问题和现实模型来引入新概念的。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从教材中的这些应用因素入手, 有意识地进行挖掘, 进一步提炼或构造哪怕是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例如:A.从出租车计费问题入手研究分段函数的概念;B.从银行的结息方法来导出计算利息的公式;C.从商场推出的各种优惠方案, 找出最合算的一种购物方法。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任务在于审题, 审题要能够抓住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分清主次, 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 应多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 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 从而形成整体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4. 确立问题意识, 学会主动从数学角度构思解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而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则是思维的起点。”当我们的学生面对生活实际情景时, 他们有问题意识, 会进行数学猜想, 便与数学的实际过程非常接近了, 与数学的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总之, 数学是一种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文化修养, 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起来, 使学生会从数学角度了解事物的本质, 掌握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数学教育应该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是为了应用才学的, 学了数学后应该有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才是数学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实践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数学应用教育 篇5
韦德海默的教学思想是基于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教导,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将所有问题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思考,而不是个别地思考,形成直觉组织原则。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内心中对解决问题充满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本身来获得满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长久的动机和满足。而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知识的整体面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借助韦德海默的数学教育思想。
一、全面呈现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印象,教师就需要将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一步一步地推导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每一步推导的原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逻辑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让学生在看到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主动去推导这些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识形成较强的`直觉,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并不能一眼看出知识的整体面貌,因此就需要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尽可能将旧知识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全面理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负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负数的时候,会对数的认识产生冲突,不理解负数的运算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正数的相关知识引入进来。比如正数的思则运算法则也同样适用于负数的四则元算法则,但需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注意一些正负号的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四则运算有了整体的了解,在找到其相通之处的同时,也能够找到区别之处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再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之前学习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引入进来,让学生比较这两部分图形面积求解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平面四边形面积求解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树立面积求解的整体意识。
二、分析问题整体结构
韦德海默指出,在看到问题的时候要树立全局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情景引入的时候,就需要注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特征,树立全局意识。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就需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学习的核心是把握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细节,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情景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过分强调机械性的练习。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无论数学题目如何变化,都能够将数学知识从情境中提取出来,这样才便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重点需要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了解,面积公式是长×高。许多学生在求解的时候会面临这样的疑惑:长方形究竟哪个边是长?哪个边是高?每次都会为这样的问题烦恼。一些教师为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就告诉学生长就是边长较大的边,而宽是边长较短的边,这样尽管便于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并没有让学生抓住这个公式的本质,没有帮助学生树立全局意识,而是机械性地套用公式。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整体上来进行思考,让学生利用“乘法交换律”来进行思考:长×宽和宽×长的意识是一样的,在解决的时候无论将哪条边当作是长都是可以的,只要按照这个公式求解的面积就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在面对各种形状的长方形的时候都能够灵活转化这种整体的思想,对面积的求解问题迎刃而解。
三、激励学生大胆假设
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语言;小学数学;教育
语言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应用研究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以数字运算为主的教学活动。从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使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增加了“语言”这个新内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语言的方式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的目标。笔者针对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学语言以及语言教学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是人们交流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语言是一门独立学科,数学与语言学不同,其实质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数学是一种自然科学的工具,其主要是用来研究自然科学的,随着全球范围内学科的不断发展,数学已经变成一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语言。调查显示,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数学纳入语言学习范畴,其觉得数学也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只不过数学语言一般要超越以往人们所说的那种语言的概念,已经达到了语言科学所能及的最高的境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数学语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文章所探讨的不是数学语言,而是怎样才能将平常的“自然语言”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
所谓自然语言,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于日常交往的表达工具。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指的就是使用最基本的交往话术来表达以及阐述教育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同样是用日常交往的語言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与意义传输给教授教育者。本文所阐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与数学符号等所表达的数学语言有一定的差距。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传递信息所使用的重要工具。我国素质教育中,小學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分析后,才能将语言因素融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
1、语言教育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站在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文》与《数学》教课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章节中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内容都超越了《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内容,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将语言教学视为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中,根据教材中的实物将数学的教育与语言联系在了一起。在通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说将语言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由此可见,语言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语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将语言看做一种符号式教学,经常出现数学教学死板的现象,这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
三、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法将语言因素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一般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新课改之后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模式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语言的作用来创造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所提升,使语言因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数学情境。教师应该将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的语言将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画面感,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来设置情境,而不能脱离实际。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基于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来联系生活,再进行情境的创设,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的目的。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语言教育的运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语言教学的运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可以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创建数学情境,这样就能够满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篇7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从而产生相应情感。数学是抽象、枯燥的,定义较多,概念较多,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概括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多设问巧设问,时时穿插数学故事,使之变的生动有趣。同时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问题。如在讲圆的面积时S=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圆周率是每一个同学都必须牢记的,同学们在记圆周率等于3.14时就可以教同学们巧用谐音“三天一次”,使一些枯燥的问题变的生动有趣,同学们的兴趣不就调动起来了吗?有时类似这样一个小小的数学故事,课堂花边就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生动起来了。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很高。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变无味为有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赏识教学———对学生及时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使即时兴趣转为稳定兴趣。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教师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60°+30°=90°+2×45°=3×60°=1 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通过合作与交流,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构造平角?又怎样构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鼓励,有时教师也可以穿插一些自己的故事,讲一下自己孩童时所犯的错误,时时拉近和同学的关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更有勇气改正缺点和错误,从失败走向成功。教师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成就感非常重要,学生若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对数学更感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渗透数学理念
数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在课内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献身科学的优秀事迹,叙述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艰辛与欢乐,给学生以深刻启迪,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如在我国古代人们修筑断墙时,当初这段断墙是梯形的,工人在领砖料时,监工往往要问一下最底层和最上一层所用砖的块数,再问一下共建多少层,就会准确的筹备砖料,他们往往就用的是底层加上层除二乘层数来计算的。数学家杨辉就是根据这些前人的经验总结出的“杨辉定理”。使同学们感觉到数学中的定理都很有意思,我们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数学蕴涵的内在美,学生通过鉴赏,无不感到激动,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强调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如利息的计算、测量物体的高或两地之间的距离、计算拱桥所在圆的半径,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如何尽快追捕走私船等问题。让学生具体看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将来工作和学习有密切关系,并及时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持久的浓厚兴趣。
四、用爱心感化学生,调动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感染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他人,使之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动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在同学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抱怨他们,学生就会疏远这位老师影响上课的好心态,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因此要增加情感投入,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情感教学,和同学们交朋友,让同学们愉快的学习,高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数学应用教育 篇8
1 掌握数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保障,如果没有进行数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学习,数学的创新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数学应用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实现创新能力之前还要先将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清楚,虽然一谈到数学教育改革,人们就会认为我国的教育教学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我国的大学数学理论教育就真的那么乐观么,其实不然,受实用主义和就业状况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并不愿意真正的静下心来学习数学,对数学始终存在畏惧,也就是说即便学生的数学课程考试通过了,但是并不能说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还有很多的数学专业大学生也对数学比较抵触,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也不愿意过多的涉及数学内容。我们认为,如果只是作为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本科阶段注重数学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去追求数学应用,如果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将精力都放在了数学的应用上,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不扎实,不仅不会出好的成绩,而且在数学的应用上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这就好比学艺一样,样样通却样样松。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丝毫没有体现出来。
2 数学理论教学要与数学应用有机融合
大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理论及方法的主要原动力来自两大方面:首先是为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出现,其次是受数学理论发展的自身规律驱使。对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改进数学的理论教学。而数学的大部分理论,其形成的基础都是为了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如果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问题中,学生在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也能真正的理解熟悉的方法,从而唤起数学应用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理论教学才是完整的。
此外,在数学专业中,大部分理论其形成和发展都是与数学理论自身发展需要有关,数学理论来源于现实问题的说法其实并不全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直接成为科学技术领域的第一生产线。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数学应该属于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并列的一大学科,称之为数学科学。所以说,数学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其他学科遇到的问题而存在的,而且也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发展。数学专业在研究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在研究自己局限性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开辟新的道路。
从另一种角度考虑,我们将数学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工作的其余部分,也属于数学的一种应用手段。总地来说,当数学应用包含数学外部应用和内部应用的时候,数学的理论学习与数学应用能力就成为互相不可分的整体,也就是说如果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就会出现弊端,学习者也就不能理解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的真正含义,完整的数学理论教学也就没有办法完成。
3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简单的日常问题,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培养,像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将来主要从事应用的数学专业大学生来说,培养这部分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应该主要放在数学的外部应用能力上。而对于那些从事数学研究的专业学生来说,针对这类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数学的内部应用能力,有很多人对数学的理论教学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数学的发展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驱使有直接联系,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与数学科学的文化特征有很大的出入,而且与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育的真实功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都是有影响的。
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存在很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从数学自身实际需求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些成果在后来也都有了实际存在的价值,这些数学应用成果不仅有外部的应用,而且也有内部的应用。以数论为例,数学学者在开始研究数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应用的目的。也就是说当时并不知道数论会应用到什么领域当中,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数论并没有什么用处,研不研究都没有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数论在安全保密这一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而且数论除了具备外部应用功能以外,其内部应用功能也非常明显,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曾用它对数值进行过分析。
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并不能全部依靠数学课程教学,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设立数学实验课程。而且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如此,不仅要求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学修养,而且还要熟悉数学在各个专业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这样也方便今后的教育教学讲解。
4 结语
数学基本理论和数量基本方法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育目的的有效保障,一个完整的数学理论教学一定要与数学的应用思想和应用背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数学应用主要还包括外部应用和内部应用两部分。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科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所用的知识并不完全与其学生时代有关,科技人员还应该将其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达到终身掌握的目的,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大学的数学教育成果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摘要:通过分析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在大学教学教育中的作用关系,指出了数学基本理论教学属于数学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育的保障,想要有高质量的数学理论教学,就要融合数学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大学数学教育,关系,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欣彦,王立鹏.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C]//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2010.
[2]钟志华.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C]//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数学应用教育 篇9
一、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对于数学的认识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数统治着宇宙”。而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也说过“数学是自然科学之首”。数学的学习跟其他学科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微妙的联系。由于过去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和学习都感到枯燥乏味。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和学习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数学显得乏而无味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叙述讲解、演示、练习。可这些教学方法共同的缺点就是忽略了课堂上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严格的纪律、大量的作业、标准的教学模式、盲目的套用公式这种毫无生机、缺乏活力的教学,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如同提线木偶,渐渐对数学失去热情,甚至厌烦。长此以往,容易给小学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比如焦虑、厌学、抑郁等。
(三)如何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兴趣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数学。而活跃课堂气氛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小学生心理,引用游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找到自我,充分的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将游戏教育引入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
(一)游戏教育引入小学数学,首先的优势就在于使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
数学因其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会让人觉得似懂非懂、很难接近。而通过游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式化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亲身实践,印象深刻。让学生自己把真实世界和数学联系起来,对于某些数学术语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建立空间感,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游戏教育引入小学数学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游戏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性、活动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因此,利用游戏教育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满足小学生成长发育中好奇心重、喜爱游戏、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习了知识,告别了繁重的作业和沉闷的数学课堂,更自由自在的探索数学的奥秘。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由于游戏教育拥有趣味性、知识性、开放性等特点,因而往往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中,充分的表现自我,体验到自主探索、合作精神、竞争挑战、和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数学课堂引入游戏教育,成功的把小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面对数学不再觉得厌烦、冰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温柔可爱的一面,感受到自信、自在的学习气氛。缓解了心理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培养长久的数学兴趣,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三、如何将游戏和数学完美的结合起来
(一)创造开放的数学教学课堂
对于数学的学习,纸上谈兵式的纯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数学的学习并不拘泥于课堂之上,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活动,并自然的假设问题:针对低年级的同学可提问:两棵大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针对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提问:篮球的直径是多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测量工具、相互讨论或者一起测量。通过这种交互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充分利用游戏教育的灵活性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大于实践的学科,单纯的讲解理论必然枯燥。如果可以结合游戏,采用多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模拟商店,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对各种学习用品交易买卖,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找零。我们还以一年级教材为例,针对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采用填字游戏的形式,随机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写,也允许讨论,前三名完成的可以得到奖励。再比如,认识位置这一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座位编号,通过提问学生对编号的位置,在互动中对左、右、前、后、形成认识。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并不难,只要能够灵活的利用教学教具、多媒体、幻灯片、模型等身边一切可用的东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设计的游戏教学内容在切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思想性,只要做到这些,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和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俊花,王小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72-74.
[2]王婷.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3]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篇10
数学作为各阶段学校教育中理科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有着其悠久的历史, 数学的演变可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过程。从萌芽时期开始, 数学主要是为了做测量等相关计算及了解数字间的关系, 也是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总之, 数学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方便人类的日常应用, 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应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目前数学已经渗透到各大学科领域, 如经济学、医学、统计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专业的某些重要理论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因此, 高职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通过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与统计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理科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课堂表现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随机访问发现,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对数学理论内容更是一无所知。对高职学生而言, 对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对阶梯电价的计算、针对自我需求选择费用最低的移动套餐等;也可用来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 如会计专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问题, 或建筑专业的用料最省问题等。
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欠缺, 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只注重数学理论包括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应例题的选择要有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针对性;二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课堂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没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历相联系, 没有将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行转化, 使得知识与现实脱节;三是教材内容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选择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偏重理论, 对专业名词的解释过于学术性, 缺少现实实例,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多是脱离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题, 或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题。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 无法准确地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二、提高高职数学应用能力的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 人的智力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形式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拥有抽象逻辑思维, 并能利用演绎—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 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强, 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人才) 相吻合, 且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规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三、提高高职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
1.与数学建模相联系并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在高等数学的各个教学模块中, 最能体现数学应用性的就是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所学的理论解决所建模型, 最终得到的结果再反映到实际问题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构建, 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建模思想的贯穿。抽象的理论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如数形结合的思想, 要让学生明白, 很多问题的解决并不单纯是靠数字计算或公式推导, 而是结合具体的图像图形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再如归纳推理思想, 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一些常见现象的总结得出结论, 进而将此结论应用到一些类似的但并不为人们所知的问题上去。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知识的应用性。改变学生只听不练或听多练少的课堂传统, 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可以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 在每堂课上都布置一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想法与解决方案,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并作最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3.注重数学的“工具性”, 以实际问题作为讲解例题。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目的是为其他专业学科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是其他专业学科研究的工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高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根据专业需要, 以现实背景材料导入新课教学, 在教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上偏重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并结合专业知识对题目进行讲解。
四、结语
在高等数学改革的实践中, 提高数学应用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日后对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地集中到这方面, 而提高数学应用性的方法的实施对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摘要: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结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与统计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研究中得出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因素,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明.加强数学应用教学[J].考试周刊, 2008 (36) .
数学应用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职生;高等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意识
O1-4
一、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积极性
树立数学建模的思想,能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让学生形成建模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该数学问题的概念,把握问题的 本质,明确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这种方法后,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很多高等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对于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一般情况来说,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学习能够提高对多种问题的思维,并提高自身的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对问题思考分析能力。数学建模本身就比较贴近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都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进行解决,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使用能力,还能够将数学教学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的相互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对于人才的要求来看,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高的学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代表了自身的未来发展潜能,因此高校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建模本身属于小项目开发,利用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时候,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将数学知识真正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二、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
在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数学素养所包括的方面很多,很多的现代教材也加入了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分析,并增加了相应的例子和联系。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来说,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建模,能够解决其中的很多问题,并易于学生的理解。通过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热情,让学生更容易有创新思考的精神,树立学生的科研信心。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时,也可以使用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让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加广泛的使用推广。
三、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途径
1.引入模型,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高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应该真正重视起第一节课的作用,一般学生对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该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学好高等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我国现阶段的数学课教育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数学学习没有实际用处,不能够真正重视数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学生的观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尤其是在利用实践教学法或者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时。比如,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寻求解答的办法。具体说,可以设计易拉罐,或者在不平的地面上能否将一个椅子放平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数学概念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的概念的学习是对于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关系总结出来的定理或应用问题。在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思想,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通过抽象化、做假设、变化量、参数等,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3.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评价
对于教学建模思想来说,通过对数学建模的使用,能够实现一题多解,这样不但能够改变传统考试的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还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测试方式,真正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另外,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考试,不但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还需要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进行考试的时候,需要设立相应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行发散思维,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结束语
数学建模的学习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数学建模学习,能够学到很多从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对于其中的很多模型的使用,在未来的工作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对于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学来说,需要推广数学建模的教学思想,并对数学建模思想进行全面的运用。通过数学建模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建模的学习热情,并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在数学概念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廖興.数学建模与数学软件的应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5(12)
[2]谭艳祥,刘仲云,梁小林.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01)
[3]冯明勇.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J].职业.2015(20)
[4]姚轲.浅析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7)
[5]张玉吉.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5(02)
[6]李建考.从导数的应用谈高等数学中的数学建模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5(36)
数学应用教育 篇12
弗莱登塔尔是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国际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教育实践, 并逐渐形成了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独特的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也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活动。他在数学科学研究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他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现实性数学, 另一个是数学化。
1. 数学的现实性。弗莱登塔尔认为根据数学的历史发展来看, 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计算规则, 这些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求而出现的。因此数学来源于现实, 必须根植于现实。他提出了数学教育应该更现实化, 例如学生应该从现实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入手, 通过研究这些具体问题, 学生才会发现数学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数学的内容应该与现实紧密相连, 即“现实性数学”。另一方面现实性数学应该属于所有人, 数学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与此同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思考、具体的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数学概念、操作方法和相关的数学知识结构。
2. 现实数学化。现实数学化是指人们运用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安排和组织现实世界中各种具体现象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 “数学化”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不应该直接给孩子呈现出完美的结果, 他认为孩子已经有某种潜在的发现能力, 数学教育应该从这种潜在的发现能力上发展或创造合适的条件,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一步一步通过发现学习后获取知识, 使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非正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成科学结论, 最终实现数学的“发现”。只有用这种方法, 数学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弗莱登塔尔的思想对我国小学教学中的启示
目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改革和试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的应用与实践性, 即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 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如何面对新问题, 这比“学什么”更重要。
辛自强,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老师。他调查后发现, 当前我们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例如下面的问题:
1. 明和艾伦在同一所学校, 明住在离学校17000 米的地方, 艾伦的家离学校8000 米。那么明和艾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 杰克 • 鲍尔有五个朋友, 小君有六个朋友。他们决定举办一个聚会, 并邀请了所有的朋友, 当天他们所有的朋友都来了。请问一共有几个朋友参加了他们的聚会?
3. 明跑100 米最好成绩是17 秒, 你能告诉我如果他跑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吗?
4. 李师傅想要有一个足够长的绳子连接12 米的支柱, 但他只有一些1.5 米长的绳子。请问需要多少根短绳子才能连接支柱?
以上这四个简单的问题, 许多同学给出了答案。例如第一题, 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25000 米”, 他们没有考虑到两个同学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题中, 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一共来了11 位朋友”, 没有考虑到两人可能会有共同的朋友的情况, 也就是说, 没有考虑两个集合可能会重叠。第三题, 大部分学生的答案“170 秒”, 并没有想到小明是否能以一百米的速度一直跑完一千米。第四题, 大多数的学生的答案是“需要8 节绳子”, 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两根短绳子连接处的耗损。
可见, 相比之下, 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严谨的, 这些学生不善于考虑问题的现实情况, 我们的学生相对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有其特殊性, 如果我们只关注教学知识和课本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会让学生觉得既无聊又有很大的理解和使用困难。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使数学教学变得更轻松、有趣和有效。然而, 我们应注意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应只限于现实生活中, 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 然后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小学, 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很低, 所以适当的将实际数学问题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变得具体, 学生会觉得解题变得容易和有趣,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也应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想来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和生活。实际问题可以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使用数学符号来思考。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创建原始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摘要:弗莱登塔尔是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他曾经提出“现实性数学教育在中学教学中意义非凡”这一独特见解。本文重点介绍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并表明在小学教学中现实性问题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弗莱登塔尔,现实性,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旭萃.关于弗莱登塔尔数学现实化教育思想的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4, 05:71.
[2]李斐真.试论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4:42-44.
[3]彭玲艺.现实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缺失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5, 12:40-41.
【数学应用教育】推荐阅读:
数学应用现代教育06-12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实习报告12-09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6-14
数学与应用数学08-09
数学应用题初中数学08-14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08-23
数学和应用数学简历10-12
数学应用问题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