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研

2024-10-04

临床教研(通用7篇)

临床教研 篇1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1]。目前,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内部实行的是校、院 (系) 、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 教研室是处于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高等教育学指出, 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诸方面工作;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教学工作、教学法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师资培养、进修教师和研究生培养、学生自学指导、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验室与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等等。因此, 教研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 也是学科课程的载体, 在教学运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能否提高。几年来,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现代高等医学院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许多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系与附属医院、附属教学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学院, 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此, 教研室的组织、管理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 致使高等学校完整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出现部分缺失, 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结合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在教学建设中实施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医学课程的特点

临床课程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这个阶段要求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通过理论授课、实验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四种方式实施。教学周期从大三到大五, 跨度长, 内容多, 课程间内容相互关联, 授课进度相互衔接要求高, 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着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完善评价考核方法, 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 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这对教研室、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施这样的要求又存在一些困难, 从教师工作性质上, 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教师, 同时肩负医、教、研三重工作任务, 且医疗工作任务繁重, 科研工作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的教学精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讲, 学习的是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的诊治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事故, 学生面对各不相同的患者个体, 千变万化的病情, 既需要掌握医学知识, 又需要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还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医疗制度, 防范医疗纠纷, 较其他类别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在制度和工作安排上没有科学的设置, 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实现,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系和附属教学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学院, 进而教研室和医院专业科室合并。这在扩大教学资源,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等方面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主要是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进程, 临床分科越来越多, 临床医生专业分工也越来精细, 教师和本科全面医学教育及专业课程相对应的离散度越来越大, 这导致承担一门临床课程的临床业务科室和专业课教师数量增加, 教研室建立在多个临床专业科室的基础上, 增加了教研室的管理难度, 教研室的职权、工作机制、教学任务统筹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还存在学校的教学编制和医院的临床编制之分, 在人事管理、培养目标、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绩效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由此导致现在部分教研室不能全面开展工作, 只完成教研室职能中部分任务, 致使出现教学的自由化倾向, 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重温教研室的性质与任务, 理顺工作关系, 对照教研室性质与任务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 成立院 (系) 教学督导组织, 检查指导教研室的工作, 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 提高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三、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教研室就是在教学组织和科学研究管理与质量保证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 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 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劳动效率, 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 进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加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 要本着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 以提高师资水平为目标, 以科学研究为动力, 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 带动学科、课程、专业建设的全面进步[3]。以期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 又要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 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进, 致力于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教书育人, 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措施

我们结合教研室任务和职责制定教研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 在此基础上, 推进教研室建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研室人才梯队建设:

教研室建设在二级学科, 设教研室主任一名, 教研室副主任根据三级学科情况设若干名, 保证每个三级学科有一名教研室副主任,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院 (系) 掌握教研室成员的基本构成情况, 包括人员的年龄及结构状况, 职称情况及比例, 工作经历和特长, 做出量化分析, 并结合未来教研室工作任务作出近期和远期人员结构预测, 使教研室基本构成处于一种动态趋势下, 临床编制中级以上人员经过教师培训、科室推荐、院 (系) 考核、学校聘任, 充实到教研室工作中, 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

2. 教研室全面掌握人员本学期开课情况:

教研室要对开出的课程门类、数量、学时数、所使用的教材做出详尽的记录, 对所遵循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分析和不断地修改, 以保证开出的课程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已开出课程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 及时地进行小结, 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3. 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

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使教学工作经常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思想支配下进行。每学期做出学习计划, 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 检讨教学工作的失误, 促使教学工作经常性地在高度的责任感支配下展开, 在不断探索和进取中进行。

4. 新教师培养与试讲: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研室承担的不可推卸的任务 (青年教师的培养应是教研室永恒的工作主题) , 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补充,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关系到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长远性规划) , 而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主要应由教研室承担。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以自学为主, 在自学中补充自己最需要或最缺乏的学科知识。观摩老教师教学活动, 并适当地参与这些教学活动, 其中首要的是要掌握本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其次, 要逐步为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注意培养青年教师掌握教育科学、教育规律, 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必须经过试讲过程, 组织教学专家听取试讲课程, 对年轻教师的授课水平做出评价, 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并加以修正, 合格后才能上岗。

5. 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每个学期各教研室都要进行课程备课、单元备课, 有必要的进行章节备课。作为二级学科的教研室进行课程备课, 将各单元分配到三级学科的专业科室,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计划进度作出要求。三级学科进行单元备课, 将本科室负责的教学内容组织授课、见习带教、实习带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使理论课、见习课、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有机的结合、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整体。

6. 下达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教研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要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对照各精品课程建设要素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资料, 并不断更新。组织撰写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论文, 参加有关学术会议, 促使教研室全体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并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教学与科技动态, 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迎接各级对本课程的评估, 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不足、据此进行改进, 及时提高要素水平, 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7. 教研室、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

教学工作是教研室主任的首要工作, 教研室主任是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重要、最直接的环节, 教研室应定期对本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研究, 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辅以 (1) 校、院 (系) 领导听课; (2) 教学督导委员听课; (3) 教研室之间、教研室主任和同行互相听课; (4) 学生信息员教学质量反馈; (5) 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活动, 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8. 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奖惩措施:

院 (系) 和教研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以量化为主、评论为辅的奖励办法, 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 以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 向更高更新的目标不断前进。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出现教学差错、教学事故时通过教学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 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 也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

五、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成效

我们经过长期的教研室标准化建设, 教研室工作有章可循, 教学建设取得成效, 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获得华东赛区比赛团体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大赛全面检验了我院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探讨临床医学课程的特点, 分析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提出教学医院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措施和经验, 使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工作有章可循, 促进教学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课程,教研室,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

[3]李敬孝.标准化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刍议[J].中医药高教研究, 2006, (1) :9.

临床教研 篇2

一、教研室人员构成:主任:盛俐 秘书:姚君

成员:盛俐副主任 潘西安 马辉春、姚君、杨洁平王艳玲主治等

二、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量:

(1)按照学院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本教研室在2014上学期担任安徽医科大学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总教学时数36学时,分别由盛俐及潘西安担任教学任务。(2)实习同学的教学和管理:见实习带教本

2、对安医大临床教学完成的具体措施:教学工作是我们教研室的基本工作,本教研室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1)教学计划、教案、备课资料完整齐全;教学中无迟到、早退、旷课等教学事故的发生,教学效果应达到良好。

(2)集体备课:针对教学问题开展讨论,集体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进展善状况,提高本学科的总体教学水平。

(3)提倡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施教,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的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

(4)、对学生的辅导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5)、认真做好本科笔记,认真做好出卷和阅卷工作:教师按照学院有关要求严格出卷与阅卷,不能出现违规现象。3.对实习/见习同学的教学工作完成的具体措施:(1)由张括生医生担任实习生教学任务安排、落实。

(2)每批同学进科室后先安排人员介绍科室情况、要遵守的科室纪律、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分配带教老师及所管理的床位。

(3)如无其他特殊情况,每月1次系统讲课一次,形式不限,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见教学工作记录本。

(4)如同学请假请履行请假手续,及时销假,随时保持联系,以确保同学的安全。

(5)安排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及实践技能,记录考核结果,做好分析及记录,及时反馈到院科教处。

4.对全科医生临床带教:由高忻主任及姚君主治担任。由姚君主治负责教学及考核。

三、科研工作

四、坚持业务学习及继续医学教育: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形式不限。

教研立校、教研兴校 篇3

【关键词】质量 教研 倾情服务 特色模式 制度保障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处于停顿状态,如何改变现状,让农村教研工作迎来春天?

一、营造和谐温馨工作氛围,倾情服务一线教师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关键。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教师。其实农村老师要的并不多,重要的是心情愉悦,所做的工作能得到社会、家长的肯定,这种朴素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就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首先,要及时了解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享老师成功的喜悦;其次,经过由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到宽带接入的建设,逐步完善村小教育技术现代化,使师生共享现代教育资源;同时花大力气抓村小的后勤建设,师生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最后,加强激励制度的完善,评优评先以教研教绩为核心,让教优者脱颖而出,并带动全体教师专心于教学。

二、找准突破口,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我镇教育受制约的主要因素是点多面广、师资匮乏、生源不足。

(一)构建“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不足,我镇村小平均班额不足20人,但恰恰为我们开展“小班”教改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其核心是“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跟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因素,加强教师辅导,中低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所有学习基本在学校完成,做到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极大减轻家长后顾之忧,学生学得轻松,家长也放心。

“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自全县统一小学毕业素质检测以来,连续获得农村组数一数二的佳绩。

(二)注重“班级网点”的整合

我镇七个村完小,光六年级就需17位毕业班教师,但能胜任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不到三分之二,新增的支教教师还处在成长期。通过“班级网点”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如:我镇庄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上不去,又无优秀教师任教,我把该校与邻村徐田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合并成一个班,人数也不到40人,都享受到了中心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实施“跨校走教”措施,解决师资不足难题

我镇两个村小没有合适的英语教师,就选派一位教学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跨校“走教”,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难题,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他如音乐、科学等学科也采取这种模式安排教师。經过这几年的努力,我镇的毕业生不仅语数英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三、完善制度,以制度促教研。追求一流高效的教学质量

秉承“以制度促教研,以务实求质量”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规范教研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活动双向交流,“走出去”,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开阔视野,锻炼提高;“请进来”,请教研员及专家来我镇培训辅导。这样下来既能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能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缩短同城区小学的教研差距。

二是坚持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每学期期末检测后,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就一些学科专业开展讨论,分析优缺,以城区小学为标准寻找差距,提出解决方案;并安排一两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介绍交流。

三是开创新的校本教研形式。创造性地把集体备课转变成微时段,微参与、微内容的“微”模式,真正让集体备课活、巧、热。因为每所村小教师都在6人左右,每人兼教不同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法进行正常形式上的集体备课,我们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安排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带新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新教师能在这样的探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能取“三人之长”。此外,各校负责人把平时收集到的教学困惑、难题或好的做法、需求与愿望反馈上来,通过全镇的教研会议探讨,经过集体智慧,互动交流。以形成大圈套小圈的教研方式,融入老师的血液里。

临床教研 篇4

1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

1.1 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

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模式。

1.2 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外的兴起和发展

学科馆员制度是上个世纪中后期在国外图书馆界建立的一项专业化、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制度。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称之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 随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Free Guide).在加拿大,一些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行了这种对口服务模式,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国内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1989年《河南图书馆季刊》刊登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一文。标明了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研究的开始;1999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姜爱蓉发表文章,论述了该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做法。1998清华大学年率先在国内实行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20多所大学图书馆陆续实行或试行这一制度,另外,我国港台地区大学图书馆普遍设有学科馆员。

1.3 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作用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开展深层次学科咨询服务的新措施,即针对学科专业,挑选出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和(或)学科专业人员来分别担任各个学科的学科馆员,他们一方面宣传图书馆的信息与服务、即将不断引进的新资源、推出的新服务,及时向所负责的学科宣传介绍,提高资源和服务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参与图书馆的学科文献建设,向图书馆等部门及时反馈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建议,从而针对性地提供相应信息资源,调整服务模式。

2 医院图书馆引进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2.1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面临挑战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

2.1.1 学科馆员制度是解决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趋势下,由于虚拟图书馆广泛的链接功能,大量的医学文献信息呈现一个无序的大系统状态,传统意义上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主的评价指标已变成了图书馆可供检索所获得的文献数量,从而使得大量的随着现代技术产生的新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现代用户需要一种系统化、个性化、专门化的创造性服务,学科馆员制度正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有利措施。

2.1.2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医院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医院图书馆参考馆员主要凭借对馆藏资源及其布局十分熟悉的专业优势,为到馆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当今医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载体文献骤增、网络资源浩繁庞杂的形势下,对文献提供高层次的研究型信息咨询已成为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由于医学学科覆盖面宽,专业涉及众多,任何高水平的参考馆员也不可能为所有科室人员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因此学科馆员制度应运而生。由学科馆员深入各科室了解医教研工作者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分析研究,主动为各科医务工作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2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医院图书馆自身队伍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医院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也没有评价体系,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员的潜能。设立"以人为本"的"学科馆员"制度将大大激发工作人员的强烈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示我们在建设参考队伍时,应注重参考馆员的学科知识背景,不但要强调参考馆员的信息技术、工作方法和日常工作技能,而且更应重视其是否具有"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用户的需求及掌握该学科的信息资源,提供针对性强的主动服务"的才能,从而建立起一支既有学科知识背景,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而精干的参考咨询队伍。

3 医院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具体措施

3.1 明确相关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内容

3.1.1 图书馆根据工作能力和知识背景选择素质较高的馆员若干名作为各科室的学科馆员,并制订出学科馆员管理考核办法。学科馆员重点为对口科室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接受图书馆和对口科室双方的监督考核。

3.1.2 医院各科室须推选一名热心图书馆事业、全面了解本学科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医务人员作为图情教授,负责向图书馆提供本科室的研究动态及其信息需求,并配合学科馆员做有关工作。

3.1.3 学科馆员和图情教授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定期和不定期地交流信息。

3.2 制订相应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

学科馆员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医院各科室的联系,建立起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帮助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3.2.1 经常向全院医务工作者宣传推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与培训。

3.2.2 征求对口科室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和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

3.2.3 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

3.2.4 负责各科室医疗教学参考书书目的收集工作,供采购参考。

3.2.5 负责试用、评价对口科室的参考工具和电子资源,收集反馈意见,为数据库引进提供参考。

3.2.6 协助对口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

3.2.7 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和维护学科导航信息。

3.3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3.3.1 由相关领导牵头,图书馆和各个科室积极配合,组织培训学科馆员学习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等相关知识,使各科室学科馆员能深刻了解本科室临床科研动态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信息需求,在掌握了信息资源检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及时将图书馆的资源及数据库检索等知识介绍给本科室医护人员,并指导他们使用;同时又能更好地反映本科室需求,与图书馆及时交流。

临床教研 篇5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科 主 任 职 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医疗、教学、科研、干部培养、护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领导本科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实行计划诊疗和计划护理,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医疗护理指标。

3.每周大查房一至二次,领导疑难病例及手术前讨论,对危重、疑难病员应随时巡视,指导诊断和组织抢救工作,每两周召集一次主治医师和护士长以上人员,集中检查医疗、教学、护理质量和病房管理工作。每周参加一次,同时听取门诊组长汇报、检查,解决本科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组织本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的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根据本科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及时检查科研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差错事故,应认真调查处理。

6.确定本科医师的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出差事宜,组织领导本科对挂钩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

7.参加会诊手术,组织临床病例讨论会、手术审批以及决定科内疑难病员的会诊、转诊或转院事宜。

8.了解、掌握本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建立必要的联系渠道。制定干部培养规划及业务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组织本科人员的业 1 务培养及技术考核,向院长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9.组织临床教学,妥善安排进修生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本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10.在医务科指导下,处理好本科的医疗纠纷及重要信访工作,督促主治医师及门诊组长定期检查病历书写质量,检查本科各种原始资料的记录和保管,及时审签各种报表。

临床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安排下,具体组织指导本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干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指导下级医师的业务学习、外文训练、基本功训练,主持业务考核,承担有关本科进展方面的专题讲座。

2.了解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向,建立必要的业务技术联系渠道,在科主任组织领导下,制定本专业发展规划,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本专业(病室)医护人员完成医疗护理工作,检查诊疗执行情况和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情况。

3.对所领导的病房每周查房1~2次,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协助主任进行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和术前讨论,决定重大手术方案,参加或指导难度大的诊疗技术操作和手术。

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解决本科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负责院内、外专科会诊,包括担任院外聘请的顾问医师。

5.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承担本校本科生及进修生的教学,有条件的招收研究生或担任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督促下级医师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 7.负责组织指导本专业科研工作,督促下级医师进行科学研究,每学期完成一篇与职称相称的论文,在国内专业杂志(包括学报)或全国性、地区性学术会发表或宣读,凡从事科研者每学期按科研计划进行检查。

8.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新疗法、新手术,提高医疗质量。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主治医师、讲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指导下,负责一定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2.全面负责所承担的病房病员的诊疗工作,每周查房不少于5次(对每个病员的查房不少于3次),新入院病人应于24小时内查看,危重病人随到随看。

3.负责主持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无特殊原因应于接到抢救工作通知后10分钟内赶赴抢救现场。

4.参加值班,负责院内外会诊、转诊。指导培养下级医师进行诊断、治疗、手术及特殊诊疗技术操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完成 3 病房各项医疗指标。

5.经常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按规定及时完成病历及各项记录,把好质量关,及时修正诊断,审查诊疗计划,决定手术方案,检查医嘱,决定病员出院,并于出院后48小时内审签出院病历。 6.主持出院病例、死亡病例及疑难病例讨论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7.指导下级医护人员做好病情解释工作,必要时应亲自参与,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8.严格执行中医消毒隔离及疫性报告制度,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9.协助病房护士长搞好病室管理,严格陪伴探视制度。 10.负责进修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结合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查房、手术示教、操作表演,组织专题讨论,并担负部分讲座任务,负责生产实习生的理论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督促下级医师及时完成生产实习指导工作,检查下级医师完成教学工作情况。 11.在教授、副教授和科主任指导下,进行科研或实验研究工作,每年完成一篇论文或文献综述。

12.对所管病人发生重大病情变化,或限于业务技术水平处理有困难或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事故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汇报。13.根据科室制定的干部培养计划,认真做好住院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培养。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住院医师、助教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在住院总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床 4 位病员的医疗工作及指导进修生、实习生工作。承担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任务。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下班前要作好交班工作。 3.承担书写全病历,负责制定诊疗计划,有实习同学时承担书写入院志,督促实习生或进修生在24小时内完成新入院病历,并检查和修改其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

4.负责或修改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术前小结、阶段治疗小结和出院志,出院后24小时内填写病历封面交主治医师审签。按时填写中医卡、出院卡、死亡报告卡和报表。 5.向主治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员病情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6.参加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半天至少巡视两次,晚上巡视一次。上级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报告病员病情及诊疗意见。请它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亲自操作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发生差错事故。

8.了解病员思想和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思想工作。

9.学习和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10.指导实习生进行生产实习,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 1 教学准备工作:

1.1 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要领导、组织、管理本学科的全部教学工作。每届教学应根据教务处下达的计划,组织教研室全体人员学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拟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与实施办法,最迟在上课前一月落实。1.2 编写教学进度表,在学期开始前制订出来。2 编写教案认真备课:

2.1 编写教案。教师编写教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析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注意讲授方法,合理安排时间。

2.2 认真备课。教研室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重大问题。精心讲课:

3.1 讲课内容要少而精。3.2 讲课要因材施教。3.3 讲课应按课时计划进行。辅导答疑:各学科应加强辅导,建立辅导答疑制度。5 临床实习:

5.1 临床实习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课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后环节。

5.2 实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必须掌握本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理论知识以及最基本的临床操作技术。考试: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认真作好命题、评 6 卷、成绩分析、补考等项工作,填表一式两分报教务处和医学系办公室。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临床教学评估工作制度

1.成立临床教学评估组织,由系主任(或副主任)、科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授、副教授、高年讲师级教师组成教学评估组。2.任务限额。教学评估组每学期应组织两次评估工作。教授、副教授、高年教师有组织指导教学工作的任务。

3.评估方法。目前采用行政、同行专家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三种方式。评估工作由医学系办公室安排组织。

4.情况通报。每次评估后,教研室主任应及时将评估意见、建议如实通报给教师本人。

附件7: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临床实习工作检查制度

1.临床实习工作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2.临床实习检查内容为:学生思想情况,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实习期间各项措施落实情况,教与学的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工作积极性等。3.科室主任应组织主要负责实习生的教师,每季度对本科实习生进行一至二次的临床实习检查。4.医院每季度对实习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5.医学系办公室对检查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工作制度 1.根据系的安排拟定数学计划,按教学目标,认真做好在校和基地教学工作。

2.定期分析、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经常督促检查教师授课前备课和示教前准备,参加好系部开展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授课质量。

4.搞好学期的考核、考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5.认真搞好学期教学总结,按时上报。

附件9: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1.各教研室添置教学设备,应先做好预算,经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审核批准,上报学校有关部门。

2.领取设备器材时,教研室应派有经验的教师验收,专册登记。 3.教学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帐、卡、物相符。每年清点设备一次,耗损器材需及时办理报损手续。

4.精密仪器需专人使用、保管、维修,并立卡登记使用情况。 5.精密仪器遇有损坏时,应及时向系办报告。视其损坏原因进行处理。

附件10: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生产实习管理制度

1.学生进入临床生产实习前,由系办公室制定学生实习表与分组名 8 单,组织学生与带习教师(必须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召开会议,介绍学生情况,明确职责,具体分工,提出要求。

2.实习前,由系主任作实习动员报告,系办主任介绍具体安排。护理部讲授有关的护理课与学习各种注射技术。组织师生下基地。

3.教研室由一名副主任主管生产实习教学,指定辅导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包括介绍实习生职责、病房规章制度,落实教学查房、讲座,指导学生组长排表、调节操作机会等。

4.各科实习结束前,学生必须填写鉴定本,由组长集中交辅导教师,按评分标准合理评定,于一周内交系办。经常拖延不交或遗失学生鉴定本者,酌情扣发科室或有关教师奖金。

5.系办与年级教师定期深入各科室,听取师生的意见与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6.学期中,由系主任带领有关人员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到基地查房、讲学。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困难。7.学期结束前,作好交接与接送工作。实习队作好实习小组。系办通过基地领导与发学生调查表等方式,了解带习教师的好人好事。返院后召开教学总结表彰大会,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及先进集体给予表彰与奖励。

附件11: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病案书写制度

病案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原始记录资料,是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保证病案质量是各级医师应尽的职责和基本功,病案书写制度有以下规定: 1 病案的各项记录,应用兰墨水钢笔书写,力求文句通顺,完整,及时简明扼要,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涂改剪贴与剐补裁改。医师应签全名。病案一律用中文书写,所用译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为准。无正式译名的病名或个别名词尚无统一译名可以例外(用拉丁文或英文原名),诊断、手术亦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以及“疾病和手术名称分类”的统一命名填写,以便统计分析。本院各级医师以及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应按1988年4月印制的《病历书写规范》及1991年1月对《病历书写规范》有关章节的具体要求及补充说明的规定完成病案各项记录。4 门(急)诊病历的书写要求

4.1 每个门(急)诊病人填写“门(急)诊登记日志”不得遗漏。4.2 门诊病历记录,应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必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均记载于病历上,门诊医师签全名。

4.3 每次诊治,均应填写日期,急诊病人应加填时间。4.4 请求他科会诊,应将请求会诊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

4.5 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门诊病历上填写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意见,并签全名。

4.6 需收住院检查和治疗的病人,由医师填写入院证,并在门诊病历上写明住院原因和初步诊断。

4.7 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的病种的复诊病员一般应和初诊 10 病员同样写上检查所见和诊断。并应写明“初诊”字样。4.8 门(急)诊病历应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住址等项填写清楚,不得留下空白,年龄应记实际年岁,不可简写为“成人”或“小儿”。

4.9 初诊病人的体格检查要求比较全面,以便作为复诊时参考。4.10 急诊病人应由接诊护士或挂号室在急诊病历上加盖“急”以示区别。

4.11 在不延误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前提下,急诊病历要求抓住重点记录,力求全面不遗漏,并随时作好补充记录。4.12 急诊需留观察室的病人应书写留察记录。留察记录的书写要求基本与住院病案的入院记录相似,要求简明、及时,重点突出,但无重要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遗漏。4.12.1 住院病历首页(总表)按印制的格式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主治医师、科主任均应审查签名。住院病人的入院病历(即大病历)书写要求

5.1 实习医生、无处方权的进修医生,以及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分配来我院工作半年内的住院医师必须书写入院病历(即大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配、种族、籍贯、通讯处、电话号码、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病历记录日期、病历申述者、可靠程度、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系统疾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化验及其他检查,病历摘要、初步诊断、签名。5.2 入院病历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5.3 入院病历由实习医生、无处方权的进修医生书与需经住院医 11 师修改并签名,由半年内的住院医师书写,需主治医师修改并签名。

5.4 除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分配来我院工作半年内的住院医师书写大病历(可不再写入院记录),其他住院医师必须对主管的每个病例书写入院记录(即入院志)。

5.5 因旧病复发而再次入院的病人应写再入院记录,以及再入院病历。

5.6 病人入院后,必须于24小时内(危重、急诊病人2小时内)拟定诊疗计划及措施,并记于入院后第一次的病情记录内。5.7 病程记录应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时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等等,具体要求按《病历书写规范》及补充说明执行。病危病人及骤然变化的病人应随时记录,病重病人应每天记录一次,一般病人至少三天记录一次。出院当日必须有病程记录。

5.8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讨论内容。5.9 请他科会诊由主治医师决定,并在会诊邀请单签名方有效。应邀会诊医师填写会诊记录签名。

5.10 凡决定转科的病人,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转科志,主治医师审查签名,接受科室的医师必须书写接受记录。

5.11 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术后讨论(指定范围内术后病程记录均应详细填入病程记录内或专页记录单)。

5.12 凡移交病人,要按交接班制度规定交接班,住院医师作好交 12 接班记录。

5.13 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规定顺序粘贴在张贴单上,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等亦应附于病案后。

5.14 出院记录应及时完成,72小时内由病案室收回。出院记录内容,应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入院诊断,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意见,随诊计划。

5.15 死亡记录用我院印制的死亡记录专页书写。内容与出院记录相似,但应记录死亡前抢救的主要经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死亡后尸体解剖的结论或未作尸检的原因,死亡病例一般要求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讨论时,由住院医师作好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的记录,然后将讨论结果扼要记录在我院印制的死亡讨论报告书上,一式两份,一份纳入病例案,一份交医务科。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病历质量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病历质量管理,经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医院决定,制定我院病历质量检查制度及有关细则。 1 每月一次住院病历质量抽查。

1.1 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带队,采取夜查房或其它相关形式进行检查,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轮流参加抽查病历工作及填写住院病历评审表。

1.2 每次抽查科室或病区的病为三份。

1.3 确立重点检查项目(详见“细则”)2 每季度一次出院病案质量检查。

2.1 由院长、业务副院长领导,医务科组织,委员会全体成员负责检查评审。

2.2 每季度检查科室或病区的病历5~10份,作为科室或病区甲级病历率≥90%,丙级病历为0的达标依据。

2.3 医务科负责将检查结果上报医院,作为本季度奖金分配的依据之一。 全病历质量评比。

3.1 由院长、业务副院长领导,医务科负责组织,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

3.2 每年11~12月份进行评比(第四季度不再另行检查)。 3.3 优秀病历的评比方法:由住院医师自选本病历两份。委员会同时抽查1或2份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评审,计算总分,其平均分值作为评比优秀病历的依据。

3.4 科室或病区病历质量检查方法:每科室或病区随机检查5~10份出院病历,全院总计检查数为100~200份(不包括住院医师自选病历)。要求科室或病区甲级病历≥90%,丙级病历为0。

3.5 评比结果上报医院,给予个人及科室适当的奖惩。 4 本制度所定的月、季、病历质量检查的结果,将进入个人“业务技术档案”,5

附件13: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教学研究制度 14 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1.每学期由教研室主任组织2次教学研究活动。

2.教学研究方式为对该学期任课教师的教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3.对新任课教师、讲师及以下的任课教师所任课程应组织1—2次试讲、课堂听课检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4.每年应由科室组织1—2次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科教师听优秀教师的讲课方式与内容,并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对该教学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5.随时组织科内教学骨干及时研究本专业的医学最新进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提出修改意见。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教学查房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特制定如下制度。由教研室主任组织每周至少2次教学查房。

1.对该学期任课教师的教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2.对新任课教师、讲师及以下的任课教师所任课程应组织1—2次试讲、课堂听课检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3.每年应由科室组织1—2次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科教师听优秀教师的讲课方式与内容,并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对该教学 15 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篇6

教研的气氛离不开教研组的引导。教研组及教师个人树立教研意识,整合教研资源,融合教研力量,集中教研智慧,提高教研实效性,最终达成教研的根本目的。

教师个人与教研组是不可割裂的,就如涓滴之水与汪洋大海。成为自己,而后融入集体;融入集体,而后成为自己。虽然在具体教研实践中各自的理论和做法也很多,但教研的共同目标相同。

事实上,重不重视教研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导向;而教研中出现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屡见不鲜;教研缺乏可借鉴的范式;通过教研得出的精华在刊物发表的有关文章寥寥无几。这说明教研严重缺失理论指导和具体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没制度没规律的无序“想教研才教研”,缺少严格、规范的教研内容界定。这导致教研缺乏适当的内容规定与恰当方法的引领,在教研实践中教师的教研呈现出随意而盲目,教研评价机械而空洞,缺乏科学性反馈与人文性关怀,教研标准所提倡的评价建议落实不理想。虽然每年都有主管部门对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但大都局限于理念的理解与认识,而缺少创新解读;加之“教研”理论的匮乏与滞后,提供给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可以借鉴的具体实践范式确实少。日常教研中,尽管有教研的重要内容,但不具体、不系统、缺乏科学性,更缺乏明确的教研指向。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基层一线中小学教师丧失了明确的教研意识,忽视着教研的积极意义,在教研中主要基于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教研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如何操作的问题,却从来没有把教研看成是教师成长与生命发展有关的事。的确,认识远比技巧重要啊!

教研的过程就是培养教师正确地传达与展现生命情趣的过程。教研的根在教师教育教学的生活里,只有真正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真实生活,教研才能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树立正确的教研观,才能有教研素养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教研意识包括:制度意识、学理意识、价值意识和开发意识。其中,价值意识是指教师参与教研必须树立教研导向,主动做出决策。教研意识的确立,有赖于教师在教研创生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教师是教研的建构者,教师必须超越以往狭隘的、“想教研才教研”的教研观,确立整合的、生成的、实践的教研观,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把握教研价值和目标,用新的教研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研的生活内容必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应重视应用,注意习惯培养,应有理论性文章导引,应该渗透到教育教学方方面面。

确立教研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要求要恰当、精要、实用、系统、条理、科学、可读。既不能把教研对象抛在一边,又不能单纯依附于它,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研既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更要贴近生活素材。

就每次教研而言,基于集体研讨的内容体系,由一位教师就某一教研内容在整体架构思想的指导下预先做教研设想。同时,教研组教师也对这一教研内容做全面了解,并进行设想,然后共同确立比较明确的教研目标。这样,大家在教研中才能“心往一处想”,才不至于形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局面。与教研团队成员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建构积极的教研意义,让教师能够快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教研思想。应该强调在教研体验、探究活动中学习。摆脱教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教研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教研环节中,强调教研素材要来源于教育教学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教研欲望,唤醒曾经拥有的教育教学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触发教师教研生活,激发教师教研热情。

强化教研取舍意识,注重教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是指教研要尊重主体地位,摈弃教研一言堂现象。教研首先强调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教研的评价,没有这个被评价主体的评价,就建构不起教研评价的完整意义。在教师教研自我评价过程中,看看是不是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的充分不充分等。教研评价内容基本框架要注重从内容、表达、结构、文面、专项等综合性的因素作为评价的教研主题内容,摒弃以往教研注重主题立意等文本因素的评价。教研方式注重矫正以往教研方式的单一性,注重对教研定性、定量。不同教研内容下能较为客观的反映教师对教研的认知,避免教研评价和教研内容人为割裂。

县教研室如何抓校本教研 篇7

[关键词] 大课题;小课题;常规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66-04

校本教研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是县级教研机构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以校为本”。实际上以校为本的教研主要是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学校的人、事、物、观念等。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是“以校为本”的,那么不管研究者是谁,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可称之为校本教研。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县教研室抓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即大课题带动、小课题深做、常规教研夯实的三级助推策略。

一、大课题带动策略

大课题指县级以上课题(包括县级课题)。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县教研室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全县教育科研实际,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为历史使命,站在改革的前沿,思考着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如何提高学校发展“含金量”等问题,最终确定,利用“大”课题研究整体拉动全县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参考相关资料和其他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是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巫山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巫山县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巫山县教育科研评价意见》、《巫山县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及个人评选奖励办法》、《巫山县课题申报操作要求》等规章制度,力争以最短的时间走上规范的教育研究之路。其次是筹备县级课题的立项申报。我们在深入学校发放问卷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理出了切合我县实际的50个课题供学校申报时参考,这些课题主要有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学法研究、教育管理等几类。在精心准备和广泛宣传之后,学校开始立项课题的申报。在完全中小学不足一百所的贫困农村县,首次收到申报立项课题136项,这是始料不及的。学校的这种课题意识来之不易,本着保护学校积极性的原则,我们对全部申报的课题逐项进行细致评审,包括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真实情况,课题的大小以及课题的大小与该校的研究实力是否匹配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通知学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成熟以后,全部予以立项。再次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大量的管理工作。对过程的管理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培训与观摩相结合的原则,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反馈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由县教研室骨干教研员或者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每学期对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或者主研人进行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织课题人员到课题研究搞得好的学校开现场会,进行现场观摩;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立项的课题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学校树立课题绝对不能只立不研的观念,逐步体验研究方法;要求学校每月报送一次过程资料,在报送过程资料的同时陈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咨询,县教研室安排人员当场解答或在集体会诊之后予以解答。最后是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改进实践、提升教师、发展学校。经过酝酿,我们认为结题工作既不能损伤学校的积极性,又必须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因此,应该达到既鼓励又严格的双赢要求。于是我们采取了按时结题与延期结题并重的灵活方式。经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能够按时结题的大约占50%;不能按时结题的,在评审组提出再研究意见的基础上延期结题,根据实际情况有延期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这些课题最后都以较高的质量结题,结题率最终达100%。

大课题带动策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营造了教研氛围。 氛围很重要,它来之不易,一旦来了,就预示着可持续发展。不少学校反映,在课题研究之中,许多教师都能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是氛围,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无形的成果。

二是使教师们有了研究意识。 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使我县的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匠人气,没有“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追问习惯,缺乏研究的意识。通过课题研究,不少教师有了研究的意识,我们认为这是质的飞跃,是最大的成果。比如,对教材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不少教师有了“编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项内容”、“这个内容能够发挥一些什么功能”、“为什么要把这项内容设置在这个地方而不设置在别的地方”、“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而不以别的方式呈现”等思考,而这些思考最能说明教师确实有了宝贵的专业研究意识。

三是推动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但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并促进了学校的整体研究。通过几年大课题带动策略的实施,以校为本的多内容、多形式、多层级、多主体研究逐渐蓬勃开展起来。

二、小课题深做策略

大课题涉及的学校虽然不少,但涉及的教师比例不可能很大。因为大课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形式规范,程序较多,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且在几年的大课题实施当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一些学校贪大求全,教研过程华而不实,甚至弄虚作假。作为县级教研机构,必须以敏锐的视角洞察问题,以犀利的眼光看准问题,然后以科学和智慧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经过慎重思考和论证,我们提出了小课题深做策略,认为该策略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课题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做的研究,可以把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研究的姿态进入工作,自己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决定,在扬长避短,继续做实、做深大课题的同时,提倡、鼓励、号召广大学校和教师都来做小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真实而又有一定价值的小问题。也有少量小课题是大课题即县级课题的子课题,当然这些子课题也必须适合不同教师的工作实际。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问题的提出者。它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解决小课题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即首先是发现并提出实践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再把方案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程序比较简单,教师们容易掌握和操作,而且前两个程序可以是隐性的,即存在于研究主体的心中,第三个程序可以独立进行,只有第四个程序一般来说应该用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一是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和进步,二是可以供他人借鉴。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也可以把整个研究程序分别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文字不能太高、太多,实用即可,让教师说真实的、自己的、简单的、有依据的话就行,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为了使小课题深做策略落到实处,除了要求学校特别加强过程管理外,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一是学校要加强小课题的规范管理。 不管是在学校立项,还是在教导处、教科室或者教研组、年级组立项,不管是一个人研究的课题,还是几个人合作研究的课题,学校都必须郑重其事、像模像样地进行规范的管理,否则研究就可能落不到实处,只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的状态。我县教研室指导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小课题管理与实施办法,尤其是过程管理办法。

二是特别强调选题的合理性。 我县教研室要求学校在论证课题的时候,务必注意课题的真实性,即一定要是教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务必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即问题一定要适合教师的个性、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务必注意问题的大小,只有小了,研究才可能深入有效,当然也不能小到失去研究的意义,这个“小”的标准就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研究目标课题,这就需要学校准确把握这个度;务必注意问题的价值,即这个课题应该能够改进教师的工作。

三是特别强调研而有果和对成果的实践性鉴定。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结果的研究可能长期原地踏步而无深化,最后不了了之。对成果的鉴定,我县教研室要求并指导学校要将论文与实践进行对照,即研究者通过研究是否真的转变了教学行为,是否优化了教学实践,否则研究就可能是不深入的,就可能意义不大甚至是虚假的。

在教研室的宣传、发动、组织、引领、指导、管理下,我县的小课题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三、常规研究夯实策略

如果说大课题研究是少数教师可以做的,小课题研究是多数教师可以做的,那么常规研究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何谓常规研究?说白了就是没有上升到、没必要上升到、可以不上升到、不愿意上升到课题“高度”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形式是思考,价值指向依然是改进实践和提升专业素养,其静态的成果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日记、课例分析、说课材料、讲座稿件、评课文字等。这些研究看起来形散,但都由“研究”之魂凝聚着。教师其实就生活在常规研究之中,如果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其成长的速度将会更快。

我县教研室除了对学校常规教研进行指导和督促外,重点从以下几个途径夯实校本常规教研。

一是每学期一个教研活动月。 我们规定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是全县的教研活动月,以此推动全县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开展。根据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每个教研活动月我们都制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活动方案,学校根据我们的意见和方案,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操作细则。我们的教研月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全县常规教研水平也随之逐步提升。

二是教材、教法、研究培训。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全县骨干教师代表参加的教材、教法、研究培训,主题是怎样研究教材,怎样研究教法,怎样搞教学研究。培训讲求实在,追求实效。县级培训以后,再由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进行二级培训。这种培训对县教研员自身要求较高,所以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不断收获研究成果,否则教研员的培训就达不到令教师信服的水准。

三是命题集中辅导。 县教研室逐步下放命题权,意在迫使学校和教师对教材(包括大纲、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钻研教材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每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之前,我们就分学科对教师代表进行命题培训,结合教材对命题要求、方法和技巧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辅导。再由这些教师代表对全县所有命题教师分学校进行培训辅导。调研考试结束后,再组织由命题人及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县级命题交流会。根据考试的效果和师生的反映,对每一张试卷都进行评价,剖析其优缺点。随着对命题者的不断磨练,其专业技能不断成熟,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赛课送课。 课堂是根本,教研无论怎么“研”,最终都应该回到课堂上来,一切都应该在课堂得到印证和落实。为了促进和推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县教研室对每个学科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赛课,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出来的。这样每年的赛课实际上就达到了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动校本教研的效果。优秀选手和优质课都是珍贵的资源,所以每次县级赛课结束后,都由教研室组织,学科教研员负责,带领优秀选手将自己的获奖优质课送到有特别需要的相对薄弱的学校,并进行说课、评课交流。

五是优秀论文评选。 论文撰写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途径,更是校本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推动力量和提升手段。真实、有用是我们评选论文的重要标准。我们强调论文的实践指导价值,所以,经常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文章获得好的等级。优秀论文评出来以后,我们再遴选其精华编辑成册,发放到各学校,让这些成果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们对这些源自身边的“土”成果倍感亲切,而这亲切的本身就保证了成果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无论是大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研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是等同的。从理论上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三级策略的助推顺序应该是先常规研究,再小课题研究,再大课题研究,而实际我们抓管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实践证明,这种抓管的顺序是符合我县实际的,我县的教育研究也因此不断走向深入。现在,三级助推策略并驾齐驱,使我县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不断改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上一篇: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下一篇:数学应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