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24-08-2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精选12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更加的专业化, 从而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也就要求师范院校数学系的课程特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其更加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本文针对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数学系课程设置的构想。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08级 (大三) 与2009级 (大二) 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废卷32份, 有效问卷168份。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归纳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本问卷设计题目21个, 共分为四个部分, 1~6题为第一部分, 了解学生对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认识;7~11题为第二部分, 调查学生对现有课程的认识度及接受度;12~16题为第三部分, 了解学生对师范专业的要求;17~21题为第四部分, 调查学生对现有实习制度的认可度及要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认识

(1)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时, 23.21%的学生是“随便选的”, 10.12%的学生是“因为别人说这个专业好就业才选择本专业的”, 23.21%的学生因为“高中时数学学得好而选择本专业”, 20.83%的学生因为“对数学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22.62%的学生因为“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而选择本专业。

(2) 在关于“是否考虑过从事教师行业”的选择上, 23.81%的学生选择“一直都想当教师”, 23.21%的学生选择“上大学之前想、之后不想”, 41.07%的学生选择“之前不想、但之后想从事”, 11.90%的学生选择“一直都不想从事”。

(3) 在“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哪方面最有帮助”的选择上, 25.60%的学生选择了“将来的工作”, 32.14%的学生选择了“考研”, 25.00%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17.26%的学生选择了“没想过”。

(4) 在“毕业后的选择”上, 48.21%的学生选择“考研”, 39.29%的学生选择“当教师”, 1.19%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选调生) ”, 11.31%的学生选择“其他职业”。

(5) 在“考研方向的选择”上, 28.57%的学生选择“数学教学与课程论”, 35.12%的学生选择“数学类非师范专业”, 36.31%的学生选择“其他专业”。

(6) 在回答“是否喜欢本专业的问题”时, 17.26%的学生选择了“喜欢”, 34.52%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喜不喜欢”, 42.26%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但能够继续学习”, 5.95%的学生选择了“很想转专业”。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 大部分 (约占77.38%) 学生选择的目的不够明确, 对本专业对将来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开设相应专业课的意义不够了解, 学习动机不足。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当教师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9.29%, 并未过半。但同时也应看到, 通过大学对数学专业及师范技能的培养, 很多同学希望能够走上讲台, 成为一名教师。

2、对现有课程的认识度及接受度

(1) 在回答“学习数学的目的”这一问题时, 37.50%的学生选择了“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16.67%的学生选择了“掌握知识”, 30.95%的学生选择了“掌握数学方法”, 14.8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考试”。

(2) 在对“现在所学专业课的实用价值”的评判上, 14.29%的学生选择了“很有价值”, 52.38%的学生选择了“有一点价值”, 29.76%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价值”, 3.57%的学生选择了“一点价值也没有”。

(3) 在“选择选修课 (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的标准问题”的回答上, 51.79%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 25.60%的学生选择了“对自己将来有帮助”, 22.62%的学生选择了“容易通过”。

(4) 在“希望何时确定专业这一问题”的选择上, 6.55%的学生选择“大一刚入学时就分专业”, 93.45%的学生则选“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对各专业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专业的划分”。

(5) 在“现有课程设置能否满足自己对未来考研或就业方面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选择考研的48.21%的学生中, 1.23%认为“完全能够满足”, 46.91%认为“基本能够满足”, 51.86%认为“不能满足”;而在选择就业的51.79%的学生中, 0%认为“完全能够满足”, 42.35%认为“基本能够满足”, 57.65%认为“不能满足”。学生普遍认为当前课程是指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 但就不同方向应加强相应课程。

由此可见, 学生对现行课程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对现有课程的满意度不是很高。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在对各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再确定专业。

3、对师范专业的要求

(1) 在对“现在开设的师范技能课程对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帮助程度”的评估上, 7.74%的学生认为“初等数学知识最有帮助”, 4.17%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知识最有帮助”, 23.21%的学生认为“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 最有帮助”, 64.88%的学生认为“教学实践知识最有用”。

(2) 在根“据个人现在的综合素质, 能否顺利找到教师工作”的评估上, 2.38%的学生认为“能够非常顺利的找到”, 55.9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难度、但总会找到”, 19.64%的学生认为“很难”, 22.02%的学生认为“不确定”。

(3) 在成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最需加强的方面”的选择上, 14.29%的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 32.14%的学生选择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1.79%的学生选择了“板书能力”, 47.62%的学生选择了“课堂组织能力”, 1.19%的学生选择了“数学专业课”。

(4) 在“希望加强的课程”方面, 选择考研的48.21%的学生中, 8.43%希望“加强师范类教育课程”, 22.89%希望“加强计算机外语类课程”, 24.10%希望加强“金融经济类课程”, 28.91%希望加强“数学专业课程”, 15.66%希望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在选择就业的51.79%的学生中, 44.71%希望加强“师范类教育课程”, 17.65%希望加强“计算机外语类课程”, 8.24%希望加强“金融经济类课程”, 11.76%希望加强“数学专业课程”, 17.65%希望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

(5) 在对“今后如果成为教师时希望加强的教育类课程”的选择上, 32.74%的学生希望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36%的学生希望加强“中学竞赛辅导”, 25.00%的学生希望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 36.90%的学生希望加强“数学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课程”。

由此可见, 在对师范专业的要求上, 选择考研和选择就业的学生的意见有很大的不同, 但都希望加强相关课程。考研的学生大多希望加强与考研相关的课程, 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则更希望加强师范专业的课程。在师范专业课程中, 学生们更倾向于数学教育和心理学方面, 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就业信心上, 学生们表现的比较保守, 对社会需求及自身情况有比较客观的评估。

4、对现有实习制度的认可度及要求

(1) 在对“现有实习时间满意度”的调查上, 35.12%认为“现有的实习时间是合适的”, 8.33%认为“太长、会耽误考研复习”, 56.55%认为“太短, 学不到什么东西”。

(2) 在对“师范专业非考研学生实习时间长短”的选择上, 79.17%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实习时间延长为半年”, 11.31%的学生认为“应该将实习时间延长为一年”, 9.52%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定为一个半月即可”。

(3) 在对“考研学生是否需要实习”的问题的选择上, 69.64%的学生认为“需要实习, 但时间可以适当短一些”, 16.67%的学生认为“需要实习, 且实习时间应与不考研的同学一样”, 13.69%的学生认为“考研的学生没有实习的必要”。

(4) 在对“实习开始时间”的选择上, 40.48%的学生希望“大三上学期进行实习”, 32.74%的学生希望“大三下学期进行实习”, 17.86%的学生希望“大四考研前实习”, 8.92%的学生希望“大四考研后实习”。

(5) 在“是否希望学校安排实习地点”的选择上, 70.83%的学生希望“学校安排实习地点”, 29.17%的学生“想要自主实习”。学生意见普遍集中于希望由学校安排实习地点。

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从而在实习中累积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实习时间安排更倾向于大三第一学期。

总体来说, 学生对所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不够了解, 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浓厚;对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不够明确, 需要老师们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三、数学系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课程改革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也是学生提升自身价值,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强烈要求。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有的放矢。

1、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必须遵循一定指导思想, 从而在其引导下对课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1) 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 了解数学科学, 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 养成推理严谨, 言必有据, 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 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 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 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 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 应加强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 是指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也称从业能力, 是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专门培训形成的。其主要括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教学技能和专业情意技能三个方面……这些都是今天和未来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是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2) 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是要解决“开什么课”, “如何使开设的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如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等问题, 因此, 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基本原则是:一、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二、课程设置要立足于现实, 这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三、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特征, 要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四、增设数学教育类课程, 这是完成培养任务的基本保障。

(3) 课程改革重点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的教师教育的情况所的调查发现, 学科文化约占60%, 学科教育约占40%。”“教育类课程所占的比重为20%到35%符合通行标准。因此, 课程结构改革的重点是基础课。”据此, 我认为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加强教育类基础课上, 适当减少或压缩数学专业课的课程及课时, 加强教育实习, 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2、课程设置设计

根据“分层教学”原理, 尤其是“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的理论, 结合程平孙对于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以及胡丙林对高师数学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笔者对数学系课程设置进行了如下构想。

在第一学期, 学生不分专业, 以班为单位, 进行数学基础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同时, 加入未来规划设计课程。该课程设计为一名教师辅导五至六名学生, 通过谈话、邮件等方式相互交流, 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及兴趣爱好之后, 引导学生对专业的选择, 以及将来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进行规划, 明确自己的道路。

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前, 学生在规划设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选择, 在第二至六学期进入不同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如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 基础数学, 统计学等。鉴于该校师范院校的性质, 应鼓励学生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 以实现培养教师的职能。同时, 细化专业分类,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 将该专业划分为小学数学教育、初中数学教育以及高中课程教育, 在细化后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数学专业课的课时并降低难度, 根据培养目标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等条件加强相应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课程以及心理学课程。

在第七学期, 以考研及实习为主, 不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适当选修1~2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制作等。考研的学生以考研为主, 实习为辅, 可进行短期实习或不实习;不考研的学生则应以实习为主, 学习为辅, 实习时间定为一个学期。

在第八学期, 以实习为主, 所有学生参加实习, 为就业积累经验。实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 保证每个学生有岗位实习。同时, 学校应组织带队老师不定期到实习学校访查,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并以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为之后学生的实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校应建立实习基地, 可以与当地相应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山区等教育不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签订实习合约, 允许合约内的学校优先选择毕业生到校工作, 提升当地基础教育的水平, 并为学生就业拓宽道路;同时, 为合约内学校已有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 (类似于“国培计划”) , 从而实现服务地方的大学职能。

尽管近几年来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去师范化发展, 但高等师范院校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高等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大学, 所设置的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实际的师范性专业。因此, 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才能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的长期健康发展, 才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摘要: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个体, 对其数学科学学院2008、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 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了解其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并根据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要求, 提出数学系课程设置构想。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构想

参考文献

[1]张侨平, 严启平.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 2006 (03) .

[2]冯娟.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 2008 (04) .

[3]司清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 2008 (01) .

[4]陈蓓, 孙奕.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专业技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5 (03) .

[5]李足.师范生专业技能与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改革[J].琼州学院报, 2010,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2

一、实习方式:

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采取顶岗实习、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实习的学生共290人,其中顶岗实习144 人,教育实习146 人(集中实习97人、分散实习49人)。

二、时间安排 1、2012年11月上旬班主任组织填写实习生登记表,根据学校顶岗实习安排计划12月份确定分组名单及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同学分别编组。2、2012年12月6日下午2:00教育实习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在203报告厅集中开会。3、2012年12月6日下午3:00学生实习动员会分班进行。传达实习计划, 明确实习任务。

4、将学生按照每组20人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自2012年12月6日起至放寒假,学生通过专家讲座、新课标讲解、教材分析、试讲、点评等环节进行实习前的培训,以提高学生从教技能。

5、学生寒假开学以后直接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实习时间8周---18周自定。自开学后第9周学院安排专业选修课教学。有选修课的分散实习生4月21日以前返校。

6、全体实习生于暑假结束后进行实习的总结、汇报、交流。

三、各阶段的任务要求

毕业实习分为校内准备、进点实习、总结汇报交流三个阶段。依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毕业证书。因此,实习指导小组和实习生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以下各阶段的任务。

(一)、校内准备阶段的任务

1.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制定试讲计划,编制教案,设计板书,练习试讲,相互评议,不断改进。条件允许时安排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

2.指导教师、实习组长与实习学校联系,落实具体进点时间,实习年级、班,实习任务、要求,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进点时校领导接见地点,简介学校概况,提出对实习生的要求,及实习生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见面等议程。

3.熟悉教材、编写教案,试讲通过后,按规定时间赴实习单位报到,与实习班级学生见面。

4、实习生领取实习鉴定表、实习手册、给实习单位的介绍信等。

(二)、进点实习阶段的任务

1、教学见习

与实习班级学生见面后,要尽快拿到学生名单、座位表、功课表;随堂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课,协助批改作业,熟悉学生。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在我院或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重点熟悉教材,着手备课、编写教案,修改教案,练习试讲。

2、实习课堂教学

经认真准备,指导教师认为基本合格后,在教案首页“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栏签署审阅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上课”后,实施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既要认真按教案设计组织教学,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根据课前准备的各种预备方案适当调整教学,以利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后要主动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写好教学心得体会,针对教学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拟订今后的改进措施。

这一阶段每个实习生至少要完成8节课的教案与课堂教学实习,在有条件的单位,鼓励实习生制作课件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

集中实习的实习生,在这一阶段还要互相听课,开展教学评议活动。每个实习生每周至少听其他实习生2节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其他工作

在进点实习阶段,实习生要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尽量协助实习班级班主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安排时间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限学科、不限年级),与优秀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管理者座谈或访问,学习他们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实习生要选择适当的题目开展教育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4、在实习点小结鉴定

实习接近尾声时,实习生应着手进行实习总结,写出个人鉴定,集中实习的各组组长主持相互评议,写出小组意见。然后,由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在鉴定表上分别填写“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学校意见”,加盖实习学校公章。实习学校密封后由实习组长带回(顶岗实习生和分散实习生可由本人带回)交指导教师。鉴定和小组意见要力求写实,写出每个实习生的特点。通过总结,进一步明确实习的收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在个人总结、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各小组写出小组总结。小组总结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突出重点,写出特点,反映真实情况。

小结阶段,应及时归还所借公私物品,结清帐目。如有丢失、损坏物品的要予以赔偿。

返校前,要向实习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学生致谢、道别。

(三)、返校汇报交流阶段的任务

期末返校后用1—2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习生进行汇报、评议。每个实习生必须交给本院指导教师一份代表自己水平的优秀教案,有课件的一并提交。同时收齐实习手册、鉴定表、个人总结及反映教育实习成果的其它资料,完成小组检查验收。

实习成绩按五级制记分,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在小组评议的基础上并参考实习单位的意见按百分制给出初评成绩。实习生的实习成绩最终由实习指导小组确定。

各组推举出若干名优秀实习生参加学院教学汇报比赛。

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教,评教结果记入教师档案。从各组推荐的资料中,筛选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布置一次实习成果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3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教育

探索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满足新世纪人才市场需要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大学毕业生,使其更好地参与经经济建设,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强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专业划分过细,设置过于专业化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划分过细结果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特色很难体现,造成课程内容重复。一些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年来,我国高校按照过多、过窄、过细的专业设置,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统一的教材,造成基础课过窄、专业课过专、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的状况,这些都不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落后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

1.3 课堂教学时数多

学生自学时间少,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重点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任何时期的经济理论都是为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服务并指导现阶段的经济活动的,由于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致使很多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2.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为先导。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认为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这种教育观念在高校里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学校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在知识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贬值”很快,很难适应未来,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教育手段,尤其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2.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为保证。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创新系统工程和复杂的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高校不能只注意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如运用这些知识的创造能力,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创新教育,应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人才创新适应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同时要注重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协调发展,并形成整体合力和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

2.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关键。发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造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革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首先,应改变长期以来盛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品质。其次,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2.4 积极开展“有效”课堂学习活动。主要是指课堂学习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是指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努力追求教学效果;所谓有效用,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有用;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要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率要达到100%。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理学院提倡教师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现实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应用性的教学内容,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手段。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是全新的领域,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现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少课程仍采用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促使大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高校应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积极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加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途径与创新的举措,才能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樊红云.数学分析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发明与革新,2005,(6):14-15.

[2]伍成才.立足创新,不拘一格育人才[J].发明与革新(长沙),2001,(2):24-25.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4

关键词:师范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设计

一、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1], 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几年来在教学中发现,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同, 没有突出专业特点, 也没能与专业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本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该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和实证。这样的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于实际的运用却缺少训练。基于此,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设计了一些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并在教学中尝试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1. 实验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作为师范类数学, 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免不了要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 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因而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 应根据学生就业后的需求情况, 结合教育统计与教学测评等内容, 设计专业特点较强的实验题目 (内容) , 如调查当地学生数学能力状况、调查某一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情况等。通过实际操作, 使学生掌握教育统计研究的方法, 不仅提高学生的能力, 也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 软件的选用。

目前, 专业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views、R等, 这些软件的专业性很强, 功能也非常强大。但本人认为作为非专业的一般使用者, 选用Excel就可以了,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专业软件对于非专业人员要运用自如有一定难度;第二, 专业软件不少需要购买, 且价格昂贵, 一般人难以承受;第三, Excel软件是一款使用广泛的办公软件, 且较易学;最后, Excel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函数, 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决策辅助以及制图等功能, 完全能够满足基础的统计分析工作。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建议选用Excel软件。

3. 突出实用性, 增加综合运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验主要以模拟和实证分析为主, 缺乏结合实际、应用性强的实验。在设计实验内容时, 应结合实际的应用, 设计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题目, 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实训活动。例如设计题目《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研究》, 在此题之下可以分多个小题, 如《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调研》、《中学生性别差异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影响研究》等等, 让学生6~8人一组, 每组选择一题开展研究。

三、实践实例

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利用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教育工作的需要, 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并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 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面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开展。

实例1: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目的: (1) 使学生学会利用相关资源收集、整理数据; (2) 利用Excel软件描绘柱形图。

实验过程设计:

1. 数据的收集。

根据收集方式的不同, 统计数据可分为间接数据和直接数据。实例1中的数据为间接数据, 其收集的主要方法有: (1)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收集数据; (2) 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信息网等网站查询数据; (3) 到各地方统计局查询统计数据。

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按5人一组,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查询相关数据 (如图1所示) , 并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 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最后利用Excle软件绘制数据表, 并录入所需数据, 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表 (见表1) 。

2. 统计分析。

利用Excle软件绘制柱形图。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子菜单, 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 完成数据区域、标题等项的填选, 最后得到柱形图 (如图2所示) 。

由图2可知, 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中, 广西的教育经费投入最多, 西藏投入最少;另外内蒙古、广西、新疆的教育经费相差不大, 西藏、宁夏相对较少。

实验小结:该实验是统计分析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 主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杂志等途径收集数据, 并利用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最后根据绘制统计分析图, 得出分析结论。类似的还可练习绘制饼状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图形。另外, 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适当深入 (如三维数据图, 多变量数据分析图等) , 但应保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实例2: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统计表格; (2) 学会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3) 学会使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进行统计汇总。

实验过程设计:

1.制作统计表并录入本班学生某次考试成绩 (表格前6行如图3所示) 。

2.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子菜单, 并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描述统计”, 点击“确定”后将需要进行描述统计的数据选入“输入区域”, 依次选定输出区域以及需要输出的统计值 (如汇总统计、平均置信度等) , 确定之后可生成描述统计表 (如表2) 。

3. 利用COUNTIF等函数求出学生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 (如表3) 。

实验小结:该实验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教会学生利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统计, 对学生今后在事教育工作中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帮助。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进行拓展, 如分析多门课程成绩情况;分析各班级间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等问题。

实例3:中学生数学能力调查分析。

实验目的: (1) 使学生学会调查问卷的设计, 并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流程; (2)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实验过程设计:

1.设计问卷。中学生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 在设计问卷时, 让学生分成4组, 每组设计一类能力测试题。学生人数较多时, 可分成8组, 每两组负责一类试题, 各组分别完成设计。各组设计好的试题, 由大家讨论, 挑选出部分题目, 综合成为中学生数学能力测试卷。

2.分组调查。学生分组到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调查前, 先根据该校学生名录, 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被调查学生名单, 然后根据抽样名单完成问卷调查, 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最后,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出相关数据。

3.方差分析。利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中的方差分析模块, 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内容可设置为性别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年龄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民族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等等。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分析, 并完成分析报告。在之后的小组交流中, 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 大家再讨论分析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等。

实验小结:该实验综合性加强, 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抽样调查、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等内容。该内容以项目进行, 大项目中分子项目, 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 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 锻炼了专业技能, 又培养了团结协作、互相交流的品质。

四、认识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本人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践教学有一些初略的认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由于概率统计的广泛应用,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更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总课时设置在80学时左右, 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1/4左右, 以保证基本统计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能收到实效。另外, 由于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 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亲身实践, 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因此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理论教学之后。

2. 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

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 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概率统计理论的理解, 重要的是统计方法的应用, 因此实践内容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突出应用性, 在设计时选择那些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能真正有用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 除了个人完成的基本实训内容外, 应适当设计项目形式, 有学生分组开展的实践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学生能培养协作、沟通等能力, 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 顺利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黄应绘.统计学实验 (第三版)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3]张磊, 姜孟瑞.教育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张玉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实验教学探析[J].统计与咨询, 2010, (6)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 篇5

SUN Huiyao, YE Xingche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55)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n ancient disciplin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s a new discipline in recent years, both in th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field, there are also negative factors restrict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for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on personnel trai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ory development, and so do a simple summary and conclusion, play a reference to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talent trai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内各大高校的重点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双能型的人才,应该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

但是新型学科在发展的道路上,还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它的体系与理念,培养出数理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6

关键词: 数学与应用数学; C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42-03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C programming design for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rofession

Xu Shuhu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C programming design" is a basic course in specialties lik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 programming design" for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limit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basically does not consider the profession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main method while self-learning is as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for "C programming design"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learning situation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reform method.

Key word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C programming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0 引言

C语言是当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由于其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等优势[1],成为各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程序设计必选的语言之一。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来说,为了实现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的教学目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语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提高其知识应用的能力,逐步让学生筑就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培养全新的思维习惯和严格的软件开发职业训练。从课程结构来看,C程序设计课程既可以作为数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Matlab、Maple等其他程序设计课学习的基础,又可以作为数学建模和数值分析等课程的实验课程。因此,C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表现出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的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 C语言知识点过多、过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而忽略了课程全貌,产生了“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感觉,因而对该课程心存畏惧,缺乏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觉得学了C语言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的联系,觉得学了C语言没用,缺乏学习动力。

⑵ C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一个个小的简单的例题,没有专业性、工程性,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初级阶段没有树立正确的软件工程观念。

⑶ C程序设计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以教为主,学为辅,学生遇到问题就向教师求教,缺乏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学习习惯。

⑷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习惯动笔,不习惯上机操作,缺乏上机调试和改错的能力。

⑸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规范,好的设计风格不仅使编码更加规范,而且也易于调试和改错。

本文从如何使C程序设计的教学更加符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要求为出发点,对C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探讨

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体现课程的系统性、稳定性和知识的先进性。摒弃一些用得少、过时的知识,增加一些C++的知识。针对这一要求,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几点调整。

1.1 输入与输出

由于C语言牵涉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用法灵活,容易出错,因而不少初学者感到困难。其中格式输入scanf函数与输出printf函数就是一个例子。格式输入输出的规定比较繁琐,此类函数的调用语句书写起来比较冗长,用的不准确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而输入输出又是最基本的操作,几乎每个程序都包含输入输出,不少编程人员由于掌握不好这方面的知识而浪费了大量调试程序的时间。由于C++语言完全兼容C语言,因此在这一节内容的讲解时可引入C++中的标准输入流cin和标准输出流cout,以简化输入输出操作。

1.2 字符串

除了输入、输出和计算以外,文本处理也是编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C语言中没有专门的字符串变量,如果想将一个字符串存放在变量中以便保存,一种方法是使用字符数组来存放,即用一个字符型数组来存放一个字符串,数组中每一个元素存放一个字符[2];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字符指针实现字符串。但是在C++语言中提供了一种既方便又好用的string类型,其中包括能够用来遍历字符串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的四种迭代器,分别为begin、end、rbegin和rend,包括计算字符串容量的相关操作,还包括很多有用的成员函数,可以用来构建字符串对象,对字符串进行赋值,可以访问元素、修改、字符串操作。因此,在讲到数据的类型时会增加string类型的讲解,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会string类型相关函数的操作。

在讲解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这章时,可以不讲解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因为对初学者来说接触这些内容会感觉比较难学。预处理命令这一章的内容不是最基本的,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学。位运算的内容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适用于硬件,所以位运算这一章的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学。

2 教学模式探讨

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要体现编程能力的实用性、专业性、工程性。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案例,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选择了一个综合型的小型系统任务和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案例。选择小型系统和案例的主要依据有,小型系统内容要基本涵盖C程序设计课程各章节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悉的内容;所选择的小型系统应有一定的综合性,且要在任务驱动下容易完成,难度系数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来设定,以维护学生信心,保持学习动力;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完成后应能看到具体的效果,使学生完成任务后有成就感,提高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总结,让知识理解升华。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我们整个贯穿各章节知识的小型系统,该系统由标准任务和复杂任务构成,标准任务及其各模块所占分值如表1所示。

除了选择一个小型综合性的系统让同学们来开发,还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安排和数学专业实际情况,选择超长整数运算、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因式分解、完美数、阿姆斯壮数、上三角、下三角、对称 矩阵、m元素集合的n个元素子集、数学拆解等案例作为小型系统任务的补充。每个案例都以表格的形式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列举出一个案例的评分标准表格,如表5所示,其余案例的评分标准表格与此类似,在这就不累赘了。

3 教学手段探讨

教学手段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网络平台的沟通及时性。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每周安排了一次固定时间和地点的答疑,并且构建了该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网址为http://zlgc.usx.edu.cn/kc/cyuyan),在这个网站学习平台上,有实践教学、电子教案、作业习题、模拟试题、课程资料和在线答疑等栏目,学生可以下载学习资料,模拟做题,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在此列举一个学生的提问,如图1所示;针对该问题的回复如图2所示。教师会把一些典型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

4 结束语

C程序设计是高等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数学问题,已经成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要求[3],本文从教学内容上、教学模式上和教学手段上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突出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特点。以一个小型综合性的系统开发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绝大部分知识点,同时挑选一些紧密结合本专业领域的案例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为进一步的程序设计和专业运用奠定基础。本文这些教学改革已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谭浩强.C语言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7

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在20世纪初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设该专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科研培养基础人才, 二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相关知识的技能型人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高职院校已经培养了大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在促进科研开展、推动行业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是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 而这又推动高职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数学及应用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距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行业企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看, 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在应用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因此, 如何转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既掌握先进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成为了高职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2. 行业企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是以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基础。2012年数学与统计学教学委员指导会对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显示, 在今后五年, 我国行业企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向两极发展, 一是需要大量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进行科研, 从而推动我国相关行业企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二是需要大量掌握实践技能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本科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前者, 而高职院校的任务则是培养后者。因此, 高职院校要不断了解行业企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

3. 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为了适应行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 只有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 充分了解行业企业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时,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而且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2.1 高职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这是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区别之一, 也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3.2.2 加强课外教育和实习教育,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组织各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兴趣小组、实践协会等社团组织, 鼓励学生参与这些社团组织, 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 学校应当开展数学与应用数学讲座、举办数学与应用数学实践能力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 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假暑假、毕业实习等机会, 积极到行业企业中锻炼,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3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3.1 高职院校要改变教学模式, 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设置课程, 并在课程中增加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 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当开设更多的开放性实验,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

3.3.2 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的途径, 高校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对学生应用型技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建模中,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 从学习书本上的现成结论、理论转为亲身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 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 能在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 随着数学建模教育的快速发展, 数学建模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论说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3.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 就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当制定积极的政策吸引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学校任教, 使这些人才既能够带动青年教师, 又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同时, 学校应当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 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到企业锻炼的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 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行业企业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延喜, 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 2010 (6)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8

1 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将面临社会的选择, 市场的竞争。在教师的人才市场上, 师范院校毕业生将与综合大学、工科院校等高校毕业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供需求单位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突出教师职业特点, 强化教师专业化, 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 师范院校如何按教师专业化要求培养未来的教师, 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教师专业化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与目标。然而, 有关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已难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践需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如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新课程改革, 中学数学建模等都对数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 我国教育、科技及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 作为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基础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也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可能。

1.3 教师专业化是数学教师双专业性的要求。

数学教师教育是一个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它要求在修业年限内学生的数学学术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都达到要求, 这也是教师教育所独具的特点。然而, 在广大的中学数学教师队伍中, 具有双专业性的数学教师很少, 大多数数学教师还只停留在单专业水平上, 一方面, 有些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 他们或是综合大学或是重点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 可以说他们的数学功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然而对于“如何教”的问题却难以解决, 即对教育专业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 另一方面, 有些数学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后, 其数学技术功底明显缺乏后劲, 教育科研方面的弱势要求数学教师专业化。

2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都非常重视, 而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因而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 人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所谓教师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 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呢?

2.1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是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数学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从结构上看, 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数学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指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应具有精深的数学学科知识。如数学的初等和高等理论知识, 数学观的知识, 数学史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论。所谓精, 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全面、系统、准确无误地掌握数学的学科知识, 了解数学学科知识和整个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 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谓深, 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比学生高出很多, 要远远超出其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这样数学教师才可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活动, 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清、讲精和讲活。

2.1.2 教育科学知识。

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育统计、数学教育管理、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育评价等。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 人类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这是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在教育科学分支日趋庞大的前提下, 要求每名数学教师应学习教育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1.3 科学文化知识。

文化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经济、艺术、历史、物理、生物、化学、美术、体育等。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也日趋密切, 数学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知识外, 对于相关学科也应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数学教师开拓视野, 还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做到文理结合, 中外结合, 史学结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数学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有自身的理论武装, 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 具有不可代替的独立特征。数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思想的启迪者, 心灵世界的开拓者, 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数学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 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专业技能是数学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数学能力与技能。

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数学空间想象与理念;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绘图与识图能力;数学科学研究能力;数学符号、语言准确表达和交流能力。

2.2.2 数学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方面: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情景创设能力、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出考卷与批卷能力、数学教育评价能力、优化选择和改编数学题能力;

教学实施方面: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决策能力、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的能力、数学案例分析能力、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制作数学课件能力;

合作交流方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的能力、领会和实施新课程能力、引导学生数学建模和开展研究的能力。

2.3 数学教师的专业态度。

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 “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 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

2.3.1 专业理想。

数学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数学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投入与献身, 它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 是推动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3.2 专业情操。

数学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它是构成数学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是构成优秀数学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数学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数学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感与自豪感) 和道德的情操 (责任与义务感) 。

2.3.3 专业性向。

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 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2.3.4 专业自我。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 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将显著的影响到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3 结论

数学教育理念涉及到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育观念不改变, 教师专业结构的其它方面很难得到发展。它要求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随时吸收、借鉴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另一方面, 要不断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虽然数学教育正从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步走向素质教育, 但我们长期的接受的是一种基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 基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要改变一种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 谈何容易!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花大力气, 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这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还需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

摘要:随着社会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人们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分。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和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未来数学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具有专业化的教师素质。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 公共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改善。

关键词:教师,教师专业化,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渺, 陈志云.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内在结构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 .

[2]柴俊, 钱文颖, 徐彦琳, 等.关于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2) .

[3]桂林, 刘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3) .

[4]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9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为了解目前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们对500位中职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需求等几个方面了解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调查的问题涵盖了教师对中职教育感兴趣的程度, 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 教师上岗后的培训需求等各个方面.

调查发现多数中职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不满. 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 1) 多数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不多, 对国外先进理论更是知之甚少; ( 2) 数学课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使教学枯燥, 学生自学能力差, 对教学不满意; ( 3) 教师对专业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不多, 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 4) 学校配套的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 5) 是针对中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缺乏.

二、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一) 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是提高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条件

如何有效改善中职数学课教学现状? 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对职校的数学课程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考, 中职数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无必然联系,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对数学的认识, 为什么学习数学? 应该教哪些内容? 如何教这些内容? 怎样才能使中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边施教边实践, 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

( 二)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开发数学相关课题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习型”教研组是指能支持和帮助教师个人学习和交流的教学研究小组, 它由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的学习型教师组成, 具有团队互动和学习共享的教研氛围;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 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 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 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出现新的变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研究和实践, 需要我们在进行教研组建设时, 要以教师、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给教研组准确定位. 同时, 随着学校竞争的加剧, 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势在必行.

( 三) 开拓数学校本教材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地

中职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机会, 取决于是否给予了有效的现场指导与咨询. 缺乏实践机会和对教师实践现场咨询和指导是以往专业发展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开拓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专业发展领地, 无疑对中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职数学教师应主动承担中职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责任, 校本教材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四) 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扎根于教学实践与组织环境之中, 要加强认识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在教师工作中的地位, 给予教师更多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 因此, 开展多种性的培训将是十分有效的做法. 培训内容除了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内容外, 还应加入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 数学一些作图软件、计算软件的培训、多媒体技术的培训等. 除了现场培训的方式, 也可以利用信息交流、网络环境式的培训等.

( 五) 搭建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搭建平台, 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中职数学教师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专业水平, 否则只会觉得没有成就感, 专业能力下降. 学校可以为中职数学教师搭建“专题论坛式平台”、“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导师带教式平台”、“课例研究式平台”等. 而中职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充分的利用这些平台, 主动参与其中, 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获得精神食粮. 只有精神上得到满足, 才有更大的动力投入教学中, 专业获得成长, 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数学课堂有所起色并为学生接受和喜爱, 数学教师才会获得收获和满足感, 从而会更加努力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六)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上述几点之外, 建立激励机制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有研究表明, 当教师从专业发展中获得的奖励等于或略多于付出时, 教师更愿意参加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这里, 除政府的资金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将中职数学教师经过培训提升的知识、 技能与素养转化为教学实践, 使中职学生的学习得以进步. 因此, 从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角度提高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 通过上述开发过程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 能够改变教师不合时宜的观念, 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 更多地去发现和探寻他人的信念和思维方式, 并能增加教师的探究性活动等等. 从而使中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更高的提升, 在精神层面有质的飞跃和提高.

摘要: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对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重点强调了数学教师从被动受教到主动参与的变换、利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加以简单阐释.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10

一、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 高职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总体情况是, 会计专业主要是文科生, 数学基础薄弱,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会计专业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将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低

可选择的教材中, 多数都是经营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或者是各类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少, 虽然各类专业高等数学的主体内容、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 但知识例题和知识重点是有专业分别的, 甚至专业分别还很大, 使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教材, 教师上课时只能针对专业重点、专业所需难易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2.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都是文理兼招, 而且实际入读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以文科生为主。他们中很多人高考成绩不理想, 主要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偏低, 但又因为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相对好些, 所以很多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报考该专业,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会计专业技能就可以, 数学课只是一学期、一门课的事, 只要混及格就行。对课程认识不高, 更谈不上重视。而且很多学生都有高中以前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血泪史”, 对数学学习存在挫折感, 怎样修复他们数学学习的健康心理, 挖掘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 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是高职会计专业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3.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专业针对性低

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制定往往都是由基础课教研室完成的, 也就是由数学教师完成的。缺少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的研究与分析, 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缺少专业针对性,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尽管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者往往更重视专业课, 对高等数学之类专业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 课时设置、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中在逐年删减此类课程课时。

二、会计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重新定位

会计数学是以会计工作所需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为依据设置的, 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中最基础的领域, 更是专业后续学习领域的基石。数学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逻辑思维、会计原理、计算方法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分析和解决会计专业问题的数理基础, 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定位必须突出其会计专业针对性和专业基础性[3]。

2.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高等数学不是就数学知识学数学, 而是为学生会计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和出纳岗位的学生提供数学方法和原理; 使学生能建立简单的会计专业问题的数学模型[4], 能借助数学方法进行财务定量化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为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根据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上可按模块进行设计, 将数学基础知识与其在会计中的运用相结合进行模块设计, 模块之间既体现连续性又体现相对独立性, 不同模块突出不同教学目标。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原理、方法等内容作为重点、难点加大力量突破。教学方法上突出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突出会计专业相关案例, 用案例的专业相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会计的紧密关系, 觉得学有所用, 认识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5]。

4.根据专业特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多数数学专业教师都没有学习过会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授课教师安排上要考虑教师的专业针对性, 安排固定的数学教师在会计专业授课, 改变基础课教师各专业轮流授课的习惯做法, 以任课教师的稳定性保障教师对任课专业的责任意识, 要求任课教师向会计专业教师学习, 从会计基础知识入手学习, 力争掌握一般会计人员应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同时, 数学教师参加任课专业的教研活动, 真正做到基础公共学科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另外, 力争基础课教师派出学习的任课专业针对性, 建设数学教师、会计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而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还要转变教师观念, 不能一成不变地保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 不能一味责怪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而要切实研究高职学生对象, 了解学生基础, 了解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对症下药, 进行有效教学。只要正确引导, 则多数学生能够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 并能够完成高等数学的学习。只不过需要教师对他们以前因为数学学习所受到的“笨”的定论的伤害加以足够关注, 并以有力的鼓舞和有效的方法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改善他们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认识, 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才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不仅不应忽视, 反而应更加重视。高职数学教师自身是个关键因素。不要因为边缘化的状态而自甘落后, 不要因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满腹经纶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无知排斥而充满怨言。而要根据专业建设的科学要求, 力争基础课的教学地位、教学效果。用高等数学教学改变多数学生对数学的恐惧, 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魅力, 体会到自身数学能力的快乐中, 夯实数学基础, 增强应用能力, 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拓宽、夯实、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 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在教材专业针对性低、通用教材选择空间较小的情况下, 尝试开发校本教材, 以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学生适应性优化教学效果, 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茜.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04) :4.

[2]刘辰农.会计数学化论述[J].邢台学院学报, 2004 (03) :63-64.

[3]张博.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34) :245-246.

[4]颜冠群.论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5) :86-88.

[5]黄弢, 陈美虹.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07) :94-95.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11

一、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素养不高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我县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具体来说,大多数年长的专职教师为中师毕业,只有少量是大专学历,更不用说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了。而新聘教师大多具有大专学历,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也比较尚缺。有此,为提高师资力量,我县大多数小学教师选择在职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基础知识,但短暂的进修并不能从根源上改善问题,致使教师团队水平受限。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秉持开放的观念,学习和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同时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受传统教学和多年教学习惯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主动应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教学改革不能如期完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对新教材缺乏理解

新课程改革后,对教材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但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新教材的理解,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教书育人,应首先明确新教材编写作者的意图,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但我县教师并没有把我新教材的方向,整合教学方法,依然手持旧教材进行教学,忽略了新教材中新型内容的教学。其次,尽管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新教材,但对新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并没能理解编著者的真正意图,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比如新教材中主张数学教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有些教师以一种能力为目标,忽略了培养其他能力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新教材鼓励小学数学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片面追求积极性的提升,并没有有效结合新教材中的知识,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此外,部分教师由于专业能力有限,在开展小组教学、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从存在大量的问题,片面追求新教材中的某项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学生成绩。

3.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受专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针对性、有效性不高的现象。比如,年长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意识到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重视学生的知识背诵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新聘教师,由于教学年龄有限,还不能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教学效率。同时,部分教师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小组教学、合作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但自身水平有限,在学习此类教学方法时只是走马观花的观看一遍,并不能掌握上述方法的精髓,使得在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

二、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

1.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这门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质,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主体性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也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应该制定不同水平的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区别教育,能加大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加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将会对学生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各种讲座活动来了解更多科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和提升,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设计新课的导入问题时应该保证所准备的问题可以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的数学活动中去,比如在讲授立体几何知识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将较为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案例,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的立体几何图像,这样可以不断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盲目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更应该不断引入生活中的事例,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把枯燥的信息教学网页变成丰富多彩的背景,不断通过多媒体来讲授专业术语,这样才能降低课程的枯燥度,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堂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提升和完善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并利用新媒体,学习新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来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琼霞.浅析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

[2]潘先.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自我发展[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3]苏会英.浅议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15(2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篇12

一、中职数学教学要改变千篇一律的现状, 要配合专业特色开展教学

数学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 是中职学校必开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由于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与普通中学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相比, 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对于数学知识需求也会不同.令人遗憾的是,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无论从课程编排和教学方法上, 几乎都延续中学的模式, 并且中职数学教学在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基本相同, 没有明显的侧重点的差别, 很多专业的数学授课内容千篇一律,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全面, 认为学习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中职数学教学也因此会被放置到“鸡肋”的尴尬地位.

所以, 纠正对中职数学教学的错误认识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地位, 就要先使它具备较强的专业特色, 能够不断创新中职数学的教学理念, 使中职数学教学如同其他专业课一样实现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教学目标.要发挥中职数学教学在其他课程中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要配合其他学科教学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机电专业对于数学的应用性要求较高;建筑学专业中则更加看重数学中的几何知识, 常见的有线性代数和四则运算;财会专业则对数学中的统计和概率知识使用较多, 完全可以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摒弃陈旧落后的数学教材, 才能实现数学与专业课的交叉与渗透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很陈旧落后, 内容和章节安排上与现在的职业教育出现了不衔接的现象, 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数学也通常只是为了考试混个及格而已, 更谈不上教学内容能够在其他专业课中得以应用.这种陈旧的数学教材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这就迫切需要从教材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改变.所以, 中职数学的教材应该放开手脚, 从根本上摒弃传统模式, 打断循序渐进、千篇一律的模式, 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 重新编排教程内容.不同专业的数学教材可能会出现巨大差距, 甚至完全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或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会对学习数学的作用发出疑问, 机电专业的学生也不会再因为无目的地记忆统计函数而感到头痛.

需要注意的就是任何改变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材改革也不例外.由于教材的改变是一个大胆的改革, 其中肯定要遇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挫折, 传统的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思想是难以根除的.但是, 职校教育目的应该以实用为主, 教学应该更加大胆自由.基础科目的安排是必要, 是实用, 不是形而上学、应付公事, 要注重实际和方向.一本目的性明确的教材对学生会有明确的引导, 减少盲目, 加上教师有目的的教育和引导, 自然会慢慢引发学习兴趣.

三、让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渗透走一条新型的道路

让中职业数学教学与专业课实现良好的交叉渗透, 首先要从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下足功夫.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所需要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全面的, 现今职校的老师常常将目光关注于自己所教专业中, 认为完成自己负责的教学计划就万事大吉, 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掌握毫不关心.所以, 要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则需要打破职校惯用的常规教育模式, 对教学安排先进行一场彻底改革.让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目变成一种沟通各个专业的媒介, 着眼于让数学服务于其他专业课, 只有在职业学校开辟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环境, 才能使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变为可能.

其次, 数学教学如何与专业课程互相交叉渗透?数学教学只有与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才会产生实在意义, 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建筑学这样的专业课程的时候, 可以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在建筑学上的应用, 像圆形的对称与和谐、曲面的柔软与变幻, 总能不断地启发建筑师创造出更具和谐美和雅致美的建筑.甚至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 上海的东方明珠, 都体现了黄金分割比例这样的数学知识.由此看来, 数学已经不再是干瘪的枯燥的理论和公式, 而变成了同学们能够直接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人再觉得单调枯燥, 因为他们渐渐理解了科学理论价值的存在.

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交叉与渗透, 无疑提高了中职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负责这门基础课的老师必须知识更加渊博, 不仅精通数学, 而且对于其他的专业课程也要相当地熟悉.一个懂专业的数学老师, 会自然而然地把基础数学与专业默契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创新和改革, 施行起来会遇到诸多的困难, 但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师的工作强度, 但能够让中职数学教学更好地渗透到其他学科, 并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欣慰的.

四、结束语

上一篇:结直肠癌造口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