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浅见

2024-07-26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浅见(精选8篇)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浅见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 国际人才争夺日趋激烈, 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需要企业及时更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来获得长足发展。

一、新经济环境的特征

随着人类的发展, 21世纪作为新经济的时代, 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并融合成统一整体, 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消费者主权越来越明显。企业应时时领先消费者, 培养消费者的偏好, 占领市场份额。而不仅仅停留在售后服务环节, 应转向吸取消费者意见并反映到产品上走到消费者前面, 也就是21世纪的服务经济应围绕服务价值链开创新的服务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变革

时代变了, 形势发展很快,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以下三点进行变革:

(一)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其不仅仅是人事部门的事情, 而是整个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之一, 是企业董事会和最高层管理者必须关心的事情。因而所有的企业在设计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 都将公司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起来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 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之间应达成有效的切合。

(二) 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显出在企业价值中的作用。

21世纪,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 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于可以为顾客提供附加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加强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密切联系, 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

(三) 人力资源管理边界呈日益模糊状态。

近年来, 随着业务外包、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各种形式的企业网络组织的出现和迅猛发展, 人力资源的管理边界日益模糊, 其管理已经跨越组织的边界, 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事务, 而是面向于更为广阔的管理空间。

三、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重新定位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日益提高, 企业管理者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必须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 只有这种角色转型才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保障。

(一) 伙伴角色。

时代主题的变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由操作层向战略层转移, 把人力资源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提高组织实施战略的能力来帮助保证经营战略的成功。

(二) 专家角色。

管理者在工作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潜在的多元化需求, 用柔性的角色定位代替传统的职责划分来管理人事培训、奖励、晋升以及其他涉及组织内部人员流动的事项, 使员工在企业角色变换中发挥其自身的最大潜能来为企业服务。

(三) 支持者角色。

在新型的现代企业中,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人力资源管理由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 权威逐渐被知识所替代。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 强化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 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成就感。

(四) 推动者角色。

在企业不断变革中, 人力资源管理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尤其当企业导入文化变革时, 透过组织改造、流程改造可以改变员工的行为与工作方式, 员工的贡献管理可以去引导员工行为的改变, 教育培训也可以试着改变员工的心态, 具备为未来竞争的观念和行为。

四、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几点对策

(一) 改变观念。

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改革, 使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战略决策层的战略伙伴, 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要具备竞争力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实现。而核心技术的创造只能由技术创新者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不应再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 而应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所以, 企业想提高竞争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 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 更好地承担起战略经营伙伴的角色, 与各部门一起共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 顺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工程。如果想打破过去传统的运作模式, 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组织, 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再造工程。而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必然要求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来适应, 才能保证再造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重新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提高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首先, 要从思想上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及认识其战略价值;其次, 要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从原来以“管人”为核心的机制转化到竞争环境下以“开发和激励人”为核心的机制层面上来;另外, 要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培训, 灌输新的思想观念及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认识, 提高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创新能力, 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 注重能本管理。

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现在,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企业所认识, 其功能的显现和地位的提升也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能本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 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培养一支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使他们必须能够同时胜任职能性角色和战略性角色, 既能管理又能协调。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21世纪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 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建议根据这些新的发展趋势来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尽快与国际接轨, 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浅见

参考文献

〔1〕郑丽娟.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

〔2〕王振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露天采矿技术, 2004 (5) .

〔3〕朱鸿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 2005 (6) .

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浅见 篇2

关键词 “三资”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是基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践行,有利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农村“三资”管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基层乡镇扎实开展,2014年8月下旬,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检查,肯定了工作效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据调查,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因国家、厂矿企业等建设征地而引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纷争;因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纠纷;村民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个别人不履行合法手续,票据不规范,挪用集体资金,无偿使用集体资源,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细致等,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也愈发重要。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台账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类别、四址、地力等级等记载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基数不清,引发后期管理上的麻烦。

2.2 农村财务不透明

农村财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不全面,财务不透明。有的村集体的大额资金支出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或者公开说明,少数人独断专行;有的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多、挪动村集体资金办私事、用公款请送单位或部门领导、乱支滥补;有些村集体村主要领导不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坐收坐支多。此外,由于财务明细不公开,有的村民没有认识到村财务明细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薄弱,加上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使得村民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导致村民对本村的额财务状况一知半解,没办法对村财务支出进行监督。

2.3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村干部在向村民收取的各种款项出据手续不及时,存在某些村干部私吞公款、坐支现金现象,给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如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被某些人员私自保管,长期不登记入账;村集体资产收益用其他费用冲抵承包款、租金等;或者资产的收益使用没有详尽的使用规划,存在超前消费现象,村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管理不规范,使得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签订的合同后期不按照要求履行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变更随意性较大,等等。某些村干部违规发包,暗箱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甚至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擅自变更集体决定,违规发包集体资源,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

3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职能。这项工作具体到乡镇就是财政所和农经站承担实施任务。但由于上级各项目标考核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耗费人力、物力多等原因,出现专业人员外调频繁,使得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工作,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3.2 监督不力

第一,群众监督的乏力。由于农村政务宣传工作不到位,广大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观念薄弱,或部分村民忙于生计,没有闲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流于形式。第二,村干部内部监督不力,没有明确地监督机制。村理财监督审计公章被少数村支部书记保管,村民理财监督名存实亡,无法对“三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农村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技术水平、财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懈怠,最终出现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第四,“三资”管理没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出现人力、物力和管理脱节。

4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严格考核机制

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县、乡两级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组织建设,明确县、乡、村各级的工作职责、任务、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强化宣传,层层签订责任状,营造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浓厚氛围,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政务

村集体每年必须将“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民生工程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村务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详细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要在村的宣传公告栏公告,公开的内容和格式要严格参照村务公开项目的相关要求,且村务公开的信息保存时间至少60 d,以方便村民查询、监督。

4.3 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建立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行农村“三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审计制度及监督渠道,乡、镇政府组织要进行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做到乡镇牵头,村民代表参与,上下联动,注重效果。

4.4 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制度

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村“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确保其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最终达到依法依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

4.6 建立健全强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严格健全监督体系,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乡镇以纪委为龙头,以“三资”管理中心为依托,严格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权谋私、挪用、侵吞、私分涉农的各项补贴的行为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处置、管理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清政廉明,切实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树立村干部的廉洁形象和工作威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关键在于机制,目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抓紧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助推经济良性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之浅见 篇3

1 人力资源规划

从战略适应性的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是如何充分运用各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具 (如组织结构设置、岗位职能调整、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体系设计等) 来获得、培养、激励员工, 使之满足企业战略对员工能力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的要求, 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各自的潜力。人才规划主要包括4个阶段:分析现有的员工资源、估计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确定人才供需之间的缺口。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战略的实现必须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而且需要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因此, 要明确从最高决策层到各部门的直接主管在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管理方面的职责, 让其直接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

2 培训与开发

2.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传统、最熟悉的培训方法, 通过培训师向受训者传授知识, 其最大的优点是具有系统性, 只要教材选择恰当, 讲授主次分明, 就可以清晰地传递知识, 并且可以将大量的知识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员工, 也可以对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讲解讨论。培训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活跃气氛, 引导受训者主动思考。但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培训师个人风格、素质的影响。如果培训师授课索然无味, 势必导致培训收效甚微。

2.2 案例方法

案例方法的讲述需要引述现实及根据现实虚拟素材, 工作量是很大的, 需要培训师和受训者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通过对素材的假定与分析, 得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总结, 可以培养受训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加强其理论基础。所以, 案例分析方法并不是要教给受训者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 而是培养受训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但培训师能否有效引导, 受训者间能否互相激发, 都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2.3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很多工作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 几乎所有的新员工都会接受不同形式的在职培训。一个成功的培训方案应该设定学习目标, 列出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培训的过程, 通过导师带徒、聘请内部熟练技师进行现场培训。

2.4 多媒体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的培训越来越替代化, 通过网络授课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 让受训者随时主动地把握时间和进度, 有效实现交互式、自我调速式学习。通过网络的互相交流, 让受训者系统地学习到所需求的知识, 更加丰富学习的内容,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5 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是让受训者在多个部门之间轮流工作, 使其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组织其他工作的状况。工作轮换主要用于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让其在晋升到更高的职位前了解各部门的运作情况。同时也可将其用于培训新进员工, 让其在培训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岗位。通过工作轮换, 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 促进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3 绩效管理

通过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 并对员工一定时期的工作绩效进行及时反馈, 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 促使员工的能力提升和潜能开发, 从而组建一支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以充分保证企业整体绩效的实现。绩效管理的效果首先在于其可操作性, 绩效制度的出台必须是可以达到的、能实现的。其次绩效管理制度的拟定和推行要公开、公平和公正, 只有秉承“三公”的原则, 才能使被考核者信服和遵从。再次绩效管理分专业、分部门分列, 具有对比性、可比度的分成一类, 管理类和技术类要分类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提效。实行绩效考核后, 加强班组和部门建设, 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打破平均主义, 达到奖勤罚懒、能者更能, 让弱者迎头赶上的目的。

4 招聘与选拔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浅见 篇4

抑郁是指心理产生焦虑感, 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 压抑自己的内心, 多数时间变得想说不敢说, 心灵扭曲, 思想压抑。 留守儿童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造成了抑郁的心理障碍。他们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产生抑郁的现象更为普遍, 这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家庭条件所决定的。父母双双外出, 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 这种隔代关系, 使人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都说童年是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充满幻想的, 但这种天性却被特殊的家庭条件所限制, 很难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表现出来, 长期下去, 就形成了孤独性格弱点, 逐渐就表现出“抑郁”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和特点, 我抓住“网络资源”这一有利条件, 采取看、听、谈等形式, 进行有效疏导。

例如, 我所任教班级有一位名叫张小花的女生, 她父母均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爷爷和她相依为命, 爷爷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 腿脚很不灵便, 她经常上学迟到, 身上还时常散发出汗臭味, 头发也很少梳洗, 脸上挂满鼻涕和汗垢, 让人看了既怜惜又无奈, 同学很少和她玩。我试着走进她, 亲近她。有一次, 我用“雷锋纪念馆”网络资源上班会课, 我特意观察了她的表情, 她看得挺专心, 后来她在作文中写道: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比起雷锋叔叔, 我们幸福快乐多了, 虽然爸爸妈妈没有陪在我身边, 但我有爸爸、妈妈, 可雷锋叔叔从小就是一个孤儿, 走一千里路, 好事就做了一火车, 雷锋叔叔任何时候都是笑咪咪的, 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为家庭、集体多作贡献呢?” 读着这一句句朴实略显成熟的话语, 我震惊了。从这以后,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交流、沟通, 一段时间后, 她变了, 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2运用网络资源消除留守儿童“紧张”的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条件, 在行为上表现出说话声音小, 见到陌生人胆怯, 上课回答问题紧张等一系列心理不健康状态, 具有这些心理表现的留守儿童毫无疑问是“紧张”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要改变这一心理状态, 不是一天两天就有效果的, 它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才会有实际效果, 对此我利用网络资源设备, 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 我运用网络资源 “争做奥运小使者”上班会课, 通过视频资料, 让孩子们先看广州亚运会小使者们充满自信、 充满活力的表演, 然后我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试着抽几个胆子稍大的学生上台表演, 虽然开始多数留守儿童不愿意参与其中, 但尝试几次以后, 胆子大一点的孩子上台来了, 接着, 平时回答问题都有些紧张的孩子也上来了……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孩子变了, 特别是留守儿童更是表现出了不一般的胆量, 能积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说话也变得大方, 对自己也有信心了。

3运用网络资源消除留守儿童“焦虑”心理障碍

焦虑是指心理紧张而产生燥动、忧愁状态, 经常高度紧张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 变得寝食不安。留守儿童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造成焦虑的心理障碍, 究其原因是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家庭状况所形成的, 父母双双外出, 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 这种隔代关系, 使人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都说童年是天真无邪, 无拘无束, 充满幻想的, 但这种天性却被特殊的家庭条件所限制, 很难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表现出来, 长期下去, 就形成了不安的性格弱点, 逐渐就表现出“焦虑”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个现象和特点, 我抓住网络资源这一有利资源优势, 采取看、听、谈等形式, 进行有效疏导。

例如, 我所任教六年级有一位女生, 她父母离异, 她随父亲生活, 父亲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婆婆和她相依为命, 婆婆患心脏病多年已经丧失劳动能力, 卧床不起, 除了上学, 她还要操持这个家, 由于没时间洗衣服, 身上还时常散发出汗臭味, 头发也很少梳洗, 整天蓬头垢面, 让人看了既怜惜又无奈, 她总是一个人角落里玩耍, 脸上充满焦虑和忧愁, 形同一个社会边缘人。有一次, 我播放“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给同学们看, 我特意观察了她的表情, 她看得挺专心, 后来她的作文中这样写道:“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 但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是公平的, 我需要没有漂亮的外貌, 动听的歌喉, 但我有一颗善良的心, 顽强的毅力, 比起不幸福的人, 我幸福快乐多了, 虽然爸爸妈妈没有陪在我身边, 但我有婆婆……”读着这一句句朴实略显成熟的话语, 我震惊了, 从这以后,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交流、沟通, 还在作文课上表扬了她, 平时让同学们多在学习、生活方面帮助她, 很快, 她变得自信快乐了。

4运用网络资源消除留守儿童“恐惧”的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条件, 在行为上表现出小心, 精神上恐慌、害怕等一系列心理不健康状态, 具有这些心理表现的留守儿童毫无疑问是“恐惧”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要改变这一心理状态, 不是一天两天就有效果的, 它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才会有实际效果, 对此我利用网络资源设备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 运用网络资源“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 对留守儿童恐惧心理进行矫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先让孩子们聆听专家的讲解, 真实案例的分析, 然后再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讨论:什么样的心理才是恐惧心理?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心理恐惧的表现?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孩子变了, 特别是留守儿童更是表现出了不一般的胆量, 能积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 说话也变得大方, 不再显现出恐惧的心理。这些变化, 不正说明网络资源资源对消除留守儿童“恐惧”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吗?

摘要:本文试就运用网络对留守儿童“抑郁”“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疏导谈一些具体做法, 以期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加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之浅见 篇5

一、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资源的管理需求主要源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稀缺性。任何资源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对于需求而言都是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同样如此。由于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但内部审计资源的数量却无法获得同步的增长,因而需求与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现对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实现权力制衡的有力工具之一。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保障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充分挖潜、有效整合,合理安排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强化管理,能够充分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更加有效率、有效果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目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或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途径抓好内部审计资源的管理。

1、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审计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1)增强内部审计事业的吸引力。强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辅以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其深刻认识“有为才有位”。让内部审计事业成为审计人员工作的平台,更成为其人生价值展现的舞台。(2)优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多部门工作经历的内部审计机构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也要不断从其他部门引进如经营、法律、IT等方面的人才,不断优化审计专业人才队伍。(3)加大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力度。要构筑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提倡终生学习,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持续发展。以内审业务为依托,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同时,要有意识地在公司全部人力资源范围内有重点进行内部审计第二梯队的开发培养。

2、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内部审计机构预先制定的,用一定指标反映的、用以指导和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也是内部审计机构一定时期内对人、财、物,及时间等内部审计资源的统筹安排。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可以有效克服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1)建立有前瞻性的内部审计规划。应立足现实资源,着眼未来,建立具有纲领性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补充与更替,提出阶段性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指南。(2)建立有指导性的年度审计计划。内部审计机构应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审计监督的重点要结合公司发展的重点,合理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和时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3)制定可行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是规定了基本的工作任务,审计人员组成和时间安排等。项目计划制定时应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实现有效分工协作。可以开展联合审计,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指导示范作用。

3、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展与延伸。

随着公司的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转变思路,调整工作重点。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审计资源的最大浪费。审计业务的拓展与延伸,不仅是审计业务类型的拓展,也包括审计覆盖范围的延伸。(1)为管理层服务,开展内控流程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根据《萨班斯法案》规定的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内控责任所在,内部审计应有力开展内控流程的评估为公司管理层履行内控承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应吸收国际内审先进理念,积极探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为公司的有效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2)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开展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关注公司的运行效率以及投入产出效益,发挥审计职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关注公司经营发展的重点、难点,有效突破开展管理审计的瓶颈,促进公司规范运作,科学管理。(3)为公司各个层面提供咨询建议。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对公司内控流程熟悉,具备管理、财务等相关业务知识的优势,主动为公司各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并提出积极的参考建议。

4、内部审计成果资源的有效利用。

内部审计成果资源包括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或取得的文件、报告,以及档案资料等,也包括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成功经验等。审计成果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1)抓好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内部审计资源消耗后获得的成果,只有全面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资源的消耗才有意义、有效益。(2)内部审计成果的共享。内部审计部门形成的文件、报告等成果资源,应在公司内部更广的层面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作用。(3)内部审计成功经验的复制。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快速复制,并获得成功。

对建筑施工合同后管理的几点浅见 篇6

组成建筑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合同协议书, 中标通知书, 投标书及其附件, 施工合同普通条款, 施工合同专用条款, 标准、规范及其技术性文件, 图纸, 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报价单或预算书。投标书及工程量报价单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有工程才能生存, 才能发展。因此, 每个企业都十分重视承揽工程, 集中企业精兵强将, 从各方面收集工程建设信息, 积极投标, 力争接到工程。特别是对外地工程信息, 根据招标书要求对工程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业主担保人的实力、信用等进行考察, 决定是否投标。确定投标后, 企业要花不少的人力物力来编制技术标 (施工组织设计) 和商务标 (工程量报价单) , 对两者的编制都很有讲究, 因为商务标编制低了会亏损, 编制高了中不了标, 而技术标不过关, 就不能入围, 商务标也白编。有时施工企业投十几只标, 还不知能不能中一只。即使中了标, 签合同前, 又要做出不少放弃合法权益的承诺。在签订补充合同时, 施工企业虽都据理力争, 但总是以让步告终, 最后才签订合同正本。

施工企业一旦中标与业主签订合同后, 就需要对合同的履行加强管理, 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施工企业不像接工程那样来重视合同的履行管理。往往是与投标时约定的项目经理商定上缴综合管理费, 提出质量、工期、安全生产的要求, 确定接受企业职能部门的安全质量等检查监督和奖惩办法, 签订项目经济责任书。明确赋予项目经理的权利和义务。这之后, 就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进行施工管理、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而合同文件由项目经理保管或存入档案室。只有当遇到问题发生纠纷时, 才想到去查合同相关条款。项目经理按习惯、凭经验组织施工, 要资金, 跑材料, 抓进度, 防事故, 争取能按期竣工并一次验收合格。他们往往忽略了合同管理即合同条款在施工过程中的落实。到最后工程决算出来, 有的工程没有利润, 甚至亏损, 也无法挽回了, 合同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为了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要做好合同的后管理 (即施工合同签订后的合同管理) 。许多项目经理都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总揽工程全局的能力, 但由于工作繁忙, 以及这些年“以包代管”的习惯影响, 在合同的后管理方面, 有待完善。笔者认为要做好合同后管理, 施工企业各职能部门配合项目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好合同的后评估, 即要在合同签订后开工前对工程项目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进行全面掌握和详细评估

1. 要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原则, 根据招标书、投标书等合同文件的要求, 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承诺, 施工范围, 施工期内的气候条件, 地理特征、运输条件、劳动力市场状况、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供求、价格波动、施工设备、周转材料的租赁等实际情况, 完善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如要使材料、设备、劳动力的供给数量、时间与施工工序和工艺相适应, 防止设备闲置和增加二次搬运或延误工期,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要求的同时又符合合同要求, 实现利润计划, 达到合同目标。

2. 要根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和市场信息, 全面、精确、合理编制工程施工成本预算。不仅要编制整个工程的预算, 还要按施工设计的进度计划分别列出施工各阶段的工程预算成本。如结构完、装修完、竣工时分别列出各阶段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周转材料费用及其它费用, 使项目部管理人能及时发现偏差, 找出原因并及时调整, 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 要做好合同的风险评估, 制定规避措施。要分析合同的每一条款, 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的了解。如将曾经经历的工程风险事件及来源总结罗列制成对照表, 可使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开阔思路, 预测本项目的风险, 提高风险意识。针对可能的风险, 制定规避方案, 减少损失, 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再如一般年份四季度水泥供应紧张, 价格上扬, 要采取措施, 使大量使用水泥的工序避开这一时段, 或提前购入水泥, 或设法转移涨价风险。又如杭州地区清明后一个月为保证养蚕不受影响, 砖瓦厂禁止烧砖。往往这时候砖瓦供应短缺, 砖价上涨。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就应预先做出相应安排, 做到既不增加工程成本支出, 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预则立, 不预则废”, 做好合同的后评估, 对实现合同目标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做好合同履行管理

为使合同后评估的目标得以实现, 就要做好合同的履行管理。对履行合同许多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人员都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工作, 影响合同目标的实现。就本企业合同履行管理实际情况看, 笔者认为还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做好合同文件的宣传贯彻, 要使项目部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掌握合同文件内容, 熟悉招标书、投标书及合同条款, 特别是专项条款及补充协议的约定。明确履行合同的范围, 违约责任, 索赔程序, 使合同执行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哪里, 使各职能人员“天天念各自的合同经”, 人人心里有本账,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合同, 完整、准确地履行合同。改变有些工程项目合同文件只有项目经理清楚, 甚至只记得个大概, 到发生纠纷才去找合同文件的情况。

2. 要加强工程索赔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不管采用何种合同类型, 无论合同预先考虑得多么完善, 索赔都是不可避免的。引起索赔原因很多, 如合同原件本身缺陷, 设计差错, 工程量变化, 工期提前, 施工图改变, 材料代换等。还有非施工方原因引起施工条件变化和工期延误。如甲供材料不能按时提供、停电停水、工程进度款不能按时支付, 不可抗力事件等。这些都会使合同履行与合同签订时的条件发生变化, 引起合同双方权利和责任重新分配的影响, 使施工企业在施工工程中发生不可避免的损失。只有通过有效的索赔管理, 才能保护自身利益, 追回损失。因此, 要提高项目部管理人的索赔意识, 明确责任范围, 认真收集证据, 及时处理索赔事件。如对超过合同范围的施工要求, 要及时办理有效的工程联系单,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改变某些工程项目部不及时索赔处理事件, 到工程决算时发现有的单据没签, 再去请业主补签, 讨价还价, 往往过了时效而得不到赔偿, 使施工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3. 要按施工设计和施工预算控制工程进度、质量、成本。一份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设计和施工预算就是将原始的合同文本变成操作性强的执行合同文件。根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 有序地组织施工, 有计划地供应资金、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和组织劳动力投入, 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符合合同要求, 杜绝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各个工程进度阶段都应与预算成本相比较, 看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有偏差及时寻找原因, 给予纠正, 控制施工成本。

三、合同履行信息反馈, 不断完善合同管理

在施工企业 (承包商)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 积极做好退场和工程交接的同时抓紧工程结算, 力争早日回收工程结算款。企业内部要做好结算, 兑现内部承包合同。以上这些是施工合同管理的继续, 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 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 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要与项目经理一起总结该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不管是完全履行了合同的工程, 还是不能履行而退出的工程, 都要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合同管理部门, 以利完善合同条款, 加强合同管理。如某公司的某项工程, 在2003年8月26日签订的合同, 商定工程于次月15日开工。并约定合同签署后, 公司交给发包人680万工程履约保证金, “发包人按承包人已完成工程量价款的10%返还给施工方缴纳的工程履约保证金”, 合同没有约定发包商的违约责任, 履约保证金也没有约定计息。可是由于开发商资金短缺等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开工, 到第2年8月施工队伍还没有正常作业, 工程基础都没有完成, 680万保证金被无偿占用, 使公司受到极大的损失。信息反馈给合同管理部门, 在以后的合同条款中应将这种情况考虑进去, 规定开发商不能按时开工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特别是涉诉的工程合同, 更应认真研究, 找出合同的漏洞, 不断完善合同条款。

2. 要对工程的施工成本构成进行数理等方法的分析, 列出材料费用、设备租赁费用、人工费、管理费等主要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计算每平方建筑面积的钢材、水泥等的用量和价值水电消耗及临时设施费用等。对亏损的工程, 找出那些成本项目偏离的预算成本的程度, 是量增加引起, 还是价格变化引起。找出亏损原因所在, 为以后工程造价确定和物资消耗定额提供参考, 以加强合同管理。

总之, 加强合同的后管理, 要做好合同的后评估,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全面、精确地编制工程施工预算, 认真预测工程风险, 制定规避措施。要做好合同的履行管理, 加大合同文件的宣传贯彻, 使项目部每个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合同文件, 提高索赔意识, 加强索赔管理, 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生产和工程成本。要做好履行合同的信思反馈, 完善合同条款, 使合同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文章对建筑施工合同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必须做好合同的后评估、特别是风险评估工作, 认真做好合同履行管理和信息反馈, 从而使合同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水利工程中质量管理的几点浅见 篇7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 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 层层落实责任制, 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 出现质量问题, 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 都要追究责任, 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 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 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制度

实践证明, 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即“三制”) ,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 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 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在进行招标投标时, 要严把资质审查关, 不允许任何无水利水电工程资质的承包商承担水利水电施工任务;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 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 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3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合同管理监

理方一旦进人工程质量监理, 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 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 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 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 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 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 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4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 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4.1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 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 (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 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 , 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 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 及时请退出场。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 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 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 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 进行管理。

4.2 加强质量意识, 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 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 加强质量管理意识, 明确在施工过程中, 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 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 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 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 随机抽查的方法, 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步验收, 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4.3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 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 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 (技术) 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 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 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 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 要真正去检查验收, 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不能口头讲, 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 还要再进行复检, 严格检查把关, 保证质量。

4.4 现场巡视, 量测检查, 数据说话

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 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 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 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 轴线偏多少, 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 规格绑错多少, 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 蜂窝多大、孔洞多深, 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 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 不能马虎处理, 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5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中间、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 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中间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 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 继续进行观察、检测, 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 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6 严格技术管理

6.1 技术责任制:

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6.2 施工日记: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 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 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6.3 图纸会审:

做好此项工作, 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问题, 就可及时纠正, 并详绷己录、存人技术档案, 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6.4 技术交底:

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 做到心中有数。

6.5 技术复核:

在施工全过程中, 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 要有专人进行复核, 防止偏差, 纠正错误, 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6 材料检验:

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 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以确保施工质量。

6.7 技术档案:

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 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 汇集整理有关资料, 直到工程结束, 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 如实反映情况, 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 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6.8 工程验收:

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 尤其是隐蔽工程, 完成一项验收一项,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 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7 工程事故的处理

7.1 质量事故分类

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7.2 质量事故处理原则。

质量事故发生后, 应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主要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求措施不落不放过”。

8 几点建议

8.1 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8.2 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 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 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

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 只有四者全优, 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 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 在工程施工时, 做好“三控制”、“两管理”、“———协调”工作, 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责任编辑:成玉玲

摘要:无论工程规模的大小, 质量均是工程的命脉。发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 质量尤为重要。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反映, 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 严格按照建设程序来办事, 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 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既定目标。

对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之浅见 篇8

一、声像档案的特点

1. 直观的形象性。

声像档案记录的是社会发展中人们活动的声音和图像, 因此反映的客观事物直观形象, 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和真实客观的感受, 这是纸质载体档案所不能解决和替代的。

2. 收集、保管的特殊性。

声像档案是由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构成的, 所以比较难以区别档案的原件与复制件。如一盘重要的录音磁带, 母带与复制转录带仅从外观及效果上很难区别。又如区别照片档案中的原版底片和制作精良的翻版底片, 有时也很困难。这给声像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与其他载体档案的互补性。

声像档案的产生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纸质载体的档案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是对历史的相互印证。如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活动或重要的工程等, 要产生文字记录、科技图纸等, 同时还产生了照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等。它们以不同形式记录历史, 相互印证。

二、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设备管理混乱。

由于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 也没有相应的使用要求, 致使大多数单位的声像设备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 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 设备不能有效利用。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 有的摄录了, 没能及时、完整得到有效保存, 给以往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2. 保管条件差。

只有少数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 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 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 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 不利于声像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3. 归档不及时。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发现许多部门有积存照片没归档, 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 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 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更令人担忧, 相当一部分单位的原始录音 (像) 都没有保存下来。

4. 馆 (室) 藏匮乏。

由于多年来声像档案分散保存, 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 致使声像档案馆 (室) 藏匮乏, 大部分声像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 没有交上来。主要是由于多门拍摄, 拍摄多为业务部门, 随机性强, 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 工作往往处于被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 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 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 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 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宣传, 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声像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 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 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声像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 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有利于声像档案工作发展的氛围。

2. 加强收集, 确保声像档案的齐全完整。

只有抓住重点, 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才会以重点带动全面, 使收集工作顺利完成。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要着眼于平时, 档案人员应随时了解本单位工作活动的信息和动向, 当一次会议、一项活动结束后, 及时进行收集。为使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进一步做到有章可循, 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须建立全面、合理的声像档案收集制度, 对收集程序、途径和奖惩等做出明确规定, 以增强收集的权威性, 确保收集渠道的畅通。

3. 加强管理, 实现声像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档案人员在声像档案归档之前, 对某项活动的全部声像材料进行筛选、整理, 确定哪些需要归档, 将需要归档的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对每份声像档案按照要求进行编号和说明, 制定档案目录和说明文件。其中, 说明文件应包括对存储的声像材料所反映的每项活动的概况与背景的说明文字, 以及说明光盘、录像带等声像材料载体本身特征信息的文件。同时, 各立档单位也要强化规范管理,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对声像材料各业务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 明确对声像档案日常保管、借阅、利用等的有关要求, 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蹈, 使之依法管理, 杜绝归为已有, 以实现声像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加强利用, 充分发挥声像档案的服务功能。

上一篇:阅读理解练习下一篇:无公害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