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信息

2024-10-15

可及信息(共12篇)

可及信息 篇1

0 引言

在信息系统中,基础信息依据业务实际,通常使用关系型[1]数据库设计方法,实现实体和联系[2],而且为了考虑基础信息的通用性及与其它系统可交互性,需要考虑信息结构规范[3]和相关通用标准[4];各个系统都需要重复构建基础数据的步骤,同时基础信息往往是结构相似但构成不同,即使利用自动代码生成工具,仍需人工干预;而且当不同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由于结构差异,需要额外转换功能;当由于业务需要,逻辑结构常发生变更时,就会引发新旧结构数据共存以及数据交互层代码变更问题;当前主要通过面向对象的封装技术限制其影响面,或者在设计之初就预留部分空余的属性以备后用;针对以上代码重复利用率低、交换性差、结构可变更性等问题,本文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模板-实例思想,在关系模型基础上二次表达关系模型,抽象出中间统一的表达及存储方式;由此便于按统一结构交换信息,避免逻辑结构变化;通过配置即可完成基础信息结构的定义及数据维护;妥善处理逻辑结构变更并保证新旧结构数据的共存;同时针对输入界面样式繁多的需求,利用表格布局方式,实现界面的自定义。

1 结构可变更的通用基础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1.1 通用基础信息模型的设计思想

关系型数据库中,逻辑结构由关系模式中的属性集合来表达,一条记录即为该模式下的一个元组,一张表是记录的集合即二维数组,逻辑结构对应的是列,数据内容对应的是行。当逻辑结构定义发生变化时,如列的增删,即横向变化,会影响所有已存数据;而记录的增删改属于数据操作,非结构化改变,即纵向变化,对该结构下已存数据不产生影响;由此产生朴素的变换思想:将横向的结构变化转换为纵向的数据变化,将可变列转换成可变行;为达到这种目的,需要定义一个描述当前逻辑结构的结构(即元结构)和存储与之相应数据的结构(数据元结构)。

元结构表达逻辑表及其构成,可以通过主子页关系实现,主页实体表示逻辑表实体,子页表示逻辑表构成。数据元结构与元结构类似,仍通过主子页关系实现,主页实体表示记录实体(即一条记录),子页表示该条记录具体内容;但该内容是根据记录实体所属逻辑表实体的构成而决定的,为了表达这种元结构子页与数据元结构子页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键值对的方式,键来自于所属逻辑表实体的子页,值是所对应的数据。

由以上结构可以表达逻辑表结构并存储该结构下的数据,直观地讲,是将一条记录转换为多条记录,转换后的各记录为三元组,一个分量指向所属逻辑记录条目,另一个分量指明原记录某信息项所属的属性,第三个分量是原记录该属性信息项所对应的数据,这样将横向的结构转换为纵向数据,再附加其它表达逻辑结构的表就可以完全表达当前已有的关系模型。将横向表转换为纵向表的实例原理如图1所示。

1.2 逻辑表结构的定义及数据存储

根据以上思想,在关系模型上设计的ER图如图2所示。元结构包含模板实体、模板内容、记录属性条目;模板实体对应具体的逻辑表实体(主页),模板内容表示具体逻辑表实体的属性的构成(子页);为便于属性定义的重复利用,记录属性条目作为属性实体,即逻辑表中候选的属性(候选列),指明记录属性的类型、提示字符、辅助参数等,便于专用化扩展。记录属性条目对应于关系型数据库中表的列,有不同数据类型,本文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常用类型,包括:字符串、大文本、整数、小数、图片、不可见文档、时间戳等,可抽象为四种基础类型:可变字符串(小于4MB)、整数、双精度浮点数、大文本对象。其中,时间戳以字符串形式存储在可变字符串中,图片和不可见文档存储于所在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中,其具体文件路径存储在字符串中,其余类型对应存储即可。

(2)联系类型,其记录属性用来表达逻辑表之间的联系。

数据元结构包含记录实例实体、记录实例内容。记录实例实体对应某逻辑表下的一条记录(主页);在记录实例内容中,利用键值方式表示某条记录内具体各属性的数据(子页),根据模板内容所含记录键条目类型来存储指定类型数据和辅助数据,所属记录属性条目是键,数据是值,这样在数据存储中蕴含了结构信息,而且键值对的表达方式又不受限于所关联的逻辑结构定义,在不重复键的条件下,可以根据需要追加有特定含义的键值对,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此结构下,可以方便地查询所需记录属性下的数据,并且可以对值属性添加索引以提高整体检索速度。

为了统一数据存储结构,记录实例实体及内容都使用独立编号的标识,便于查询;同时在记录实例内容的结构中包含所有基础类型属性(值1,值2,值3),依据其类型再确定各个基础类型中存储数据的含义。例如,在整数和小数类型中,除在对应的基本类型中存储数据外,可以在字符串类型存储单位等其它辅助信息,以减少在展示数据过程中再次提取该类型辅助信息的开销。

1.3 逻辑表之间的联系

本模型对关系数据库中表间联系的表达是通过联系类型的记录属性来实现;联系类型属性所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是整型,但该整数的意义不同于普通整数,是所关联模板或所关联记录实例的标识。本文通过以下两步来实现逻辑表之间的联系:

(1)定义逻辑表之间的联系:是指模板实体间建立联系,通过记录属性实现,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对于表的外键约束;当记录属性条目类型是联系类型时,其整数参数指明关联的模板实体标识。

(2)存储逻辑表之间的联系:是指按联系的定义存储具体发生联系的记录实例实体,在录入包含联系类型记录属性的记录实例(引用者实例)时,将此记录属性的关联模板实体标识作为过滤条件,得到该关联模板下的记录实例列表,从其中选择发生联系的记录实例(被引用者实例),并将其标识记录到当前输入记录属性对应的记录实例(引用者实例)内容中,实现记录实例实体间联系的存储。

关系数据库中的外键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含义,根据具体含义,本文将其抽象出三种联系类型:

(1)简单引用。简单引用是单选下拉列表的抽象,是引用实例与被引用实例间多对一的联系,并将相当于外键的联系类型记录属性归并到多的一方,被引用实例提前准备好,创建引用实例时填充;选项一般包含名称和值,在存储联系时除了存储标识外,还在字符串属性内存储对应的名称,可以减少数据展现过程中关联查询的开销。

(2)子页。子页是对主子页联系的表达,在日常实体联系中比较常见。针对一对一联系,归并到引用者一侧,但此时,被引用实例是在填充引用实例对应属性时触发创建的,一般不再被其它引用实例引用。

(3)所属引用。所属引用是对另一种主子页的抽象,主子页是一对多联系,归并到多者一侧,与以上两种联系类型不同,将联系存储放在被引用者的记录属性内,在查询当前模板是否有所属引用时,通过查询模板内容中是否有引用该模板的所属引用类型记录属性即可,相关的记录实例内容查询与此相似。

逻辑表间的联系除了一对一和一对多外,还有多对多联系。与关系型数据库实现方法相似,多对多联系通过引入中间逻辑表,其结构中包含两个与多对多联系所关联逻辑表的一对多联系[5],由此实现多对多的表达和存储。

1.4 新旧结构下数据共存的实现

逻辑表的结构信息通过元结构存储,在此结构下记录的数据通过数据元结构存储,数据元结构通过键值对形式来实现,键是所属逻辑表实体的记录键条目,值是所对应的数据,其中就蕴含了数据所对应的逻辑结构,是数据记录时刻逻辑结构的戳;即使当元结构中的逻辑表结构发生变化时,因为结构信息已经作为数据值的键存储下来,因此不会影响已存数据及其结构;当前输入数据时是根据当前逻辑表结构而定,即结构变更立即生效;当旧结构数据在新结构下变更时,由键值对特点可以剥离已存数据中的逻辑结构,与当前逻辑表结构对比,得到结构差异,再根据所做出的修改,可实现不同结构下新旧数据的共存,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由于结构信息已经转换为数值,因此可以进行集合运算,从已有数据中剥离结构后与当前结构求并,可以得到当前用户可更新结构的最大集合,由此生成用户更新界面供用户维护;用户在此结构上更新信息后,获得更新后的数据集,需要从中确定以下三个集合数据:

(1)更新的集合:指原数据中已有该记录属性且数据不同的键值对;

(2)删除的集合:指原数据中有该记录属性但更新后没有该记录属性的键值对;

(3)新增的集合:指原数据中无该记录属性而更新后中有该记录属性的键值对。

通过上述模型的设计和实现,虽然可以完成对当前关系模型下数据库设计的统一表达、存储和维护,便于理解使用[6],而且结构信息通过配置即可立即生效,且实现新旧结构下数据共存,但是当前基础维护界面仍然大量依靠硬编码实现,重复工作量大,缺乏灵活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通用基础信息模型,抽象自定义界面,无需重新编码即可实现可配置界面的功能。

2 可配置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在信息系统中,用以维护基础信息的界面冗余程度比较高,重用率低。经过分析发现,列表样式和表格样式是主要的界面形式。列表可以看成是表格样式的特例。列表样式便于程序实现,是原始数据维护的主要界面,用于后台数据信息集中管理。但该样式缺乏信息展现能力,不适于直接与最终用户交互。表格样式界面既具备列表样式的表达能力,又具有展现信息结构的能力,是理想的基础信息维护界面。但当表格样式多样时,现有的方法多采用硬编码分别实现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开发人力,当样式变更时更难于及时响应。针对这些不足,并配合通用基础信息模型,本文通过将样式抽象为表格来统一表达的方式实现可配置界面。

2.1 可配置界面的结构设计

可配置界面由界面设计器、界面生成器和数据交换器构成。界面设计器是为用户提供基于表格布局的界面样式自定义功能。界面生成器的功能是负责将自定义样式转换为可提供数据输入、输出的操作界面。数据交换器是为操作界面与通用基础信息模型间交换数据,将由第3节详述。

界面设计器中的布局采用表格布局法。表格布局较像素布局更易对齐控制。同时,本文采用的表格布局法支持跨行跨列的合并单元格表达能力。该特点能够满足定义复杂样式界面的要求,尤其针对行业标准中要求的特殊单据等,不易受具体实现环境影响,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本文采用左上角定位标识方法表达可见单元格,便于数据输入输出定位,也可直接插入通用控件,如时间选择器、子表选择器等。

界面生成器根据界面设计器产生的界面描述文件,生成供用户交互的操作界面,既包括数据展现,也可包括数据输入。在界面生成过程中,针对数据展现所需的其它辅助数据也需提前获取。例如,子表选择的候选集合获取;下拉列表中选项的名称集合等信息。在数据录入后,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界面定义和通用基础信息模型的规定进行存储。

2.2 表格布局可视化操作的实现

针对基于浏览器软件开发的广泛性,本文的原型系统采用HTML语言中标签Table配合JavaScript脚本[7]、DOM交互模型[8]来实现表格布局的设计、表达、展现。由于底层通用基础信息模型和界面间的松散耦合关系,可便于移植到交互应用平台如HTML5、Flash等。

界面设计器通过为静态展现的标签Table增加交互代码的手段实现样式的自定义。典型事件包括单元格选择、取消选择和拖拽。单元格选择,可以为设置单元格样式、内容提供接口。例如设置界面静态文本,选择单元格后,输入文本信息。设置单元格输入输出界面,选择单元格后,设置对应的控件和关联的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中的信息条目。单元格取消选择,是对选择操作的回退。单元格拖拽,根据起始位置单元格和终止位置单元格划定拖拽选中的区域,用以标记待合并单元格区域。单元格拖拽是利用表格布局精细化控制页面的关键。

界面设计器根据用户定义后的表格布局和各单元格设置的内容属性、形态属性,产生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该文件以XML格式存储,参照HTML标签Table,记录表格布局。采用文本编码便于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流转,避免被防火墙过滤。

界面生成器根据所需的页面,读入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借助浏览器绘制该界面,并准备绘制该页面所需的其它信息。为了提高交互性,一些非交互用信息可以通过AJAX形式在界面绘制之后再获取。例如只有当用户需要变更下拉列表内容或子表内容时,才获取对应下拉列表或子页的全部内容,否则只需要显示对应内容或默认内容。

3 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与可配置界面的信息交换

通用基础信息模型和可配置界面间的信息交换是本文提出方法可实用化的关键。通用基础信息模型是以数据组织为核心,将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管理的内容相分离。可配置界面是以数据展现为核心,将展现的结构与展现的内容相分离。两者的信息交换是内容间的对应。本文采用映射符来表达这两个内容的对应关系。

映射符是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中一类特殊标签。为了与HTML相容,本文采用标签SPAN外加特殊前缀ID的方法来标记映射符。映射符所处位置是通过界面设计器选择设置、通过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的存储来表达在表格布局中的具体位置。映射符存储着在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中对应的逻辑条目信息,同时,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具备索引当前页面内所含映射符集合的信息。可配置界面中的数据交换器是管理映射符信息交换的功能模块。根据依赖关系,通用信息模型不需要感知其它模块的依赖,因此本文设计该信息交换由可配置界面来管理。可配置界面针对映射符所需的信息数据类型,界面生成器提供对应的输入接口。

交换方向分为两个:一是从通用基础信息模型获取数据后通过可配置界面进行展现。二是从可配置界面获取数据后存储在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中。方向一是遍历利用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中包含的所有映射符,分别填充获取的信息。方向二是根据各数据条目来源的映射符,存储到对应的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中。

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与可配置界面信息交换原理如图5所示(界面形式化描述为自定义界面描述文件),流程如下:

(1)配置所需逻辑表结构。

(2)配置逻辑表结构间的联系关系。

(3)选定关联的逻辑表结构,设计自定义表单样式,设置与逻辑表结构的记录属性相对的映射符。

(4)加载自定义页面,填充已有信息。

(5)录入编辑所需信息,触发映射符准备事件,根据映射符类型准备所需信息。

(6)遍历映射符,确定增删改集合,完成更新。

4 原型系统实验

某公司人事决策辅助系统中的基础信息,通过抽象为关系模型后可由通用基础信息模型表达,尤其当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新旧逻辑结构下的数据完全共存,运行结果如图6所示。在(b)和(d)子图中左侧列表为该模板中所含记录属性即逻辑结构,右侧为候选属性,通过增加、删除按钮维护。在(a)和(c)子图中,该记录属性状态中“当前有/无”表示当前模板是否包含该条记录属性,而“已存储/空”表示在记录实例内容中是否存储了该记录属性,在(c)子图中是表示在新结构下维护按旧结构存储的数据,其中“籍贯”记录属性虽已不包含在新结构中仍然可以和新结构中“出生地”属性共存。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定义输入输出界面,结合通用基础信息模型,一份数据可以只通过配置而无需编码即以不同的界面展现给用户,并提供数据维护功能,如图7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通用基础信息模型可以表达逻辑表结构及表间的联系,具备统一表达关系模型的能力,通过配置即可完成逻辑表结构定义,结构更改后立即生效,而且新旧结构下数据共存;结合可配置界面设计器的实现,完成基础数据维护的可配置化,增强了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系统间基础信息的交互、降低维护成本;今后的工作是配合其它泛化功能如工作流技术等,以拓展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CODD E F.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large shared data b-ank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70,13(6):377-387.

[2]PIN P,CHEN shan.The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toward a u-nified view of data[J].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1976,1(1):9-36.

[3]李文艳,乔立红.企业通用信息模型的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7,5(221):34-39.

[4]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Inc.CIM Schema v2.17[EB/OL].http://www.dmtf.org/standards/cim/cim_schema_v2-171,2008.1.13/2008.4.2.

[5]ZIMMERMAN K.Different views of a data base:coexistence between network model and relational model[A].Proceedings of the1 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C]//New York,USA,1976.

[6]MCGEE W C.On user criteria of data model[J].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1976,1(4):370-387.

[7]POWELL T,SCHNEIDER F.JavaScript2.0-The Complete Re-ference[M].Second Edition.Emeryville:McGraw-Hill,2004.

可及信息 篇2

[摘要]

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以多媒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及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大量的实例验证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为探索新形势下英语教学呈现了崭新的前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意义 原则 举例 注意事项

人们对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本文所指的信息技术专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的信息化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其发挥的作用也愈发凸显。一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 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了经济、教育、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必须同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反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灌输的模式,这样学生对学习英语极易失去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常常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增强,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组合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2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对辅助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以多媒体网络化为主要

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其重要载体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得到教师的充分应用主要源于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信息量大,交换性强,教学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同时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信息环境。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欢迎,教师也更乐于专研和应用。二 信息技术的使用原则

1、服务于英语教学的原则。

信息技术最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一定要与当堂正在教学的内容直接相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味地去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在Review-Presentation-Consolidation-Practice-Project这一系列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过多地展示了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元素。学生被这些过多的信息干扰,反而降低了听课的效率,不利于英语的教学。

2、有利于学生的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受应试教育及教师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影响,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停留在走马观花不深入思考的表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反之,若我们能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适当使用信息技术,如在设疑激趣、难点解惑、拓展知识等环节恰当使用信息技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

3、适度性原则。

即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关系,根据需要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教学中起到的仅是辅助作用。因而,它在一节课中的运用也必须是适度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过多过滥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在一堂英语课中,对学生有帮助的内容,呈现媒体,不嫌其多;对学生不利的内容,呈现媒体,一次嫌多。

三 可用于英语教学的常用信息技术举例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列举可用于英语教学的常用信息技术。1 课前准备时期

此阶段主要是教学素材的准备过程。主要利用网络和数码相机等音视频载体。1)网络下载: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交流最大的平台,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含有大量图片,声音、视频,而且很多是免费,下载方便。因此,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是英语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手段。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http://)初中英语的教师中心板块可下载Go for it!中大量的同步教学资源,如图片素材音视频素材等。

2)互联网以外的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主要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再采集的方式。当所需要的资源在网络中很难搜索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采取这种方式。如本班学生的照片,学生的英语小品表演音视频等等,都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取。2 课堂教学时期 1)声音媒体

对于英语单词或课文的朗读,传统的使用工具是录音机,现在可使用的工具比较多,如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诸如KMPlayer、Real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QuickTime、QVOD、暴风影音等众多的音视频播放器播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在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也极为普遍。2)多媒体课件

可包涵图片,声音与视频,文字等素材,一般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 等软件制作而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主要形式,它在创设英语语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农远工程资源

包含三种模式,即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卫星电视和IP数据资源、教学光盘模式;计算机教室模式。特别是模式二中的光盘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更

为普遍。通过光盘的使用,让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英语教育带给自己的学习乐趣,必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中的“空中课堂”栏目中有丰富的英语教学视频,教师若能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4)更为先进的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

多媒体网络教室也称网络化多媒体教室,通常指的是在普通单机机房或普通教学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音频传输卡、视频传输卡、信号传输线、控制部件、耳机及麦克风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的互连,各计算机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换,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现在一般学校很难有这样的教学环境,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师生之间的互动必然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交互式电子白板, 它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屏幕),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是能多点感应、触控的最新一代教辅设备。它弥补了PPT课件大多只能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呈现,却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的缺陷。现在明光市很多市区学校已拥有,并在教学中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成为老师们展示教学魅力的重要手段。3 课后阶段

1)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开辟英语第二课堂。

网络交流工具的建立: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或建立教学网站、博客与微博,或建立QQ、BBS群,架起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灵活多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讨论区的设置,还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培养了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2)利用“校讯通”,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校讯通”在解决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信息沟通问题,建立通畅、高效、稳定的家校沟通渠道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因此英语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与联系,必然会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仅仅是英语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它只能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活动。那种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活跃,但往往会呈现教学效果伪精彩现象。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要预先留一些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要通过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必须与传统的常规的英语教学密切结合,这样才可以相得益彰。依据现有硬件条件、教师能力和学生需求情况选择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应依据客观实际有选择地使用,依据自身对媒体技术掌握的情况、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需求等客观情况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例如对于英语课文的朗读,可以使用录音机、“畅言语音系统”或多媒体课件中插入的音视频进行示范朗读。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朗读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总之,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教学手段的使用,皆以此为最终目的。3要不断开发研究拓展可使用的途径及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例如明光市电教馆利用今年的三月份中后期的周六和周日,举办了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对现有技术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拓展可用于教学的新途径及新工具。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综上所述,一旦我们精心研究并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努力寻求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就能创造出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达到将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反思》泮赵平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6/2007 [4] 《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刘静

青岛:二维码可查划片信息 篇3

近两年,青岛的小学入学划片信息公开十分到位。家长用手机扫描教育部门在多家媒体、网站公布的二维码,输入孩子户口所在街道,就可查询所在学区,了解可以报名哪所小学。家长也可以输入小学名称,查询具体的划片招生政策以及片内的学校详细信息。

市北区是青岛市区学校数量最多的一个区,中小学招生备受关注。今年市北区小学计划招生9000人左右,设10处外来务工子女报名点。初中计划招生约8000人左右,小学毕业升学将全区划分为8个学区片,7个学区片实行电脑派位,1个学区片实行整体划拨。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残疾儿童入学年龄为7周岁到9周岁。各普通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学生学籍的管理同样十分严格。报名的家长需同时携带两种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和幼儿健康手册报名入学。两种证件包括:公安部门核发的儿童随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包括法定监护人)同户、同住的户籍本,以及与户籍情况一致的住房产权人的产权证等其他相关凭证。在报名开始之前,各校派出教师到名单上的学生家中做家访,检查其是否住在这里,如果没有住在这里,则在开学后拒绝接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报名时,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父母至少一方有在青岛工作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各区均会要求在孩子入学学校所在区的劳动合同或者工商营业执照;父母在子女入学区域务工一年以上;父母至少一方持有相应区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居住证”;父母在子女入学区域有稳定的住所,这一条同样也会有地域要求;市北区特别指出,需要提供子女的健康证明或体检证明,以及预防接种证。

家长反馈

在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今年秋季入学报名当天出现了多起拒绝入学的事件。理由五花八门:有因为孩子户口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与父母户口不在一起的;有的因为父母是军人,无户口的……学校老师说了,这类情况必须“亲子鉴定”。

青岛家长胡东森认为,孩子居住在哪里,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教育部门规定就近入学,同样是孩子的人身权利。现在要入学了,不管孩子以前住在哪里,入学后,肯定是要住在户籍和房产所在地。这种情况也被拒,不仅是侵犯了隐私权,而且侵犯了人身权。

胡东森质问说:“难道我以前带孩子住在江苏路,江苏路小学就收我吗?那样的话不是更加违反政策?你们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收取赞助费吗?”

本市户口的学生入学遇到困难的同时,外地户籍孩子入学也遇到了困难。在青岛务工的外来人员刘亮的儿子贝贝一直在青岛跟着父母居住,今年要报名上小学了,父亲刘亮才发现证件不够,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可咨询时被告知,缺了任何一个证都不能入学。“我缺了两个证,一个是户口簿的索引页,另外就是劳动合同。”刘亮告诉记者,因为在青岛一直打工或做小买卖,既没有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正式的店面,今年终于凑钱开了一个小店,但营业执照的年限还不足一年,也不符合条件。尽管在7月初报名的时候,将户口簿索引页办理好了,但缺证的情况下,贝贝在大崂路附近的一所小学并没报上名。

本刊述评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到2015年,全国19城市将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青岛市从2014年起就着手落实这项工作。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学校方面的信息公开,一个是学生信息的确认和公开。前者是法定义务,后者则涉嫌侵犯隐私和剥夺公民人身权利。

青岛市要求入学儿童提交幼儿健康手册,目的是有效定位孩子的实际居住地。正如一些青岛本地学生家长所说:“我虽然现在不住在户籍所在地,但我有权利随时住在这里。教育部门应该做的是保障我住在这里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剥夺这权利。”

从市内三区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总数占到了一年级新生总人数的四成以上。在一些学校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已经超过了本地户籍学生,最高的比例甚至超过了90%。这说明青岛市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集中到几所学校上学。

内部控制信息可理解性研究 篇4

2002 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 奥克斯法案》,该法案致力于加强会计行业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公司的会计责任以及会计欺诈的惩罚力度等方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要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效率负起责任。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相对不够成熟,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递公司相关生产经营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对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进而做出科学决策。2008 年5 月,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于上市公司存在自利意图,可能会利用内部控制信息来影响投资者决策,那么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的是应该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如何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我们认为,作为内部控制信息不论是其否真实,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信息应该被投资者理解,试想一个即便是真实可靠的信息若不能被信息受众所理解,那也失去了披露信息的原本意图。

一、内部控制信息可理解性的文献综述

袁毓林(1996)强调,对于语言理解来说,认知过程的主要环节是语义的记忆和利用知识进行语义推导,从而从语言形式上获得正确的语义解释。例如,当谈到酒很淡时,通常会有两种解释,即酒味很淡或者酒的颜色很淡,但通常情况下,认知主体会认为酒很淡强调的是酒味很淡。但反过来,谈到说酒的颜色很淡的时候不可以直接省略为说酒很淡。袁毓林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语义理解与语言文本成分省略性的不平行性(也即缺省推理),若要获得合理的解释必须从语义记忆和语义推到的方式两方面来进行。李晓东(2009)认为,评价会计信息的句法关系就是评价会计信息技术规范构成的有效性,即暂不论观点真假与否,而是强调句法关系本身。戈弗雷(1998)也指出:“许多会计理论在其语义关系中都会出现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满足于目前的模糊对应原则。”

除了内部控制信息文本句式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考虑到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知语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Sperber、W ilson(1986)认为,用户对外界的认识与理解是以概念形式储存于头脑中,由此形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他们认为,认知语境包括诸如用户背景知识、交互知识、经验知识等各方面知识,其最大的特点包括两个基本方面:(1)模糊性,即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受众可能无法达成信息共识;(2)不确定性,即信息受众在获取某一信息之前,对其有多种可能性的解释以致无法判断。Hall(1976)将语言的实际运用区别为高情境和低情境。他分析得出,相比较低情境,在高情境文化中,许多言语意义不能够表达大部分意欲传递的信息,而仅仅只能传递部分信息。

二、内部控制信息理解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利性归因与内部控制信息理解偏差

所谓自利性归因是指人们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例如个人的能力),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例如人们所处的情境)。短期来看,自利性归因行为可能使得内部控制信息受众盲目乐观评价公司实际业绩水平,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一定的好处。但长远来看,自利性归因终究是故意掩盖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一旦被投资者觉悟,投资者便会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持高度怀疑的态度,甚至对于公司相关真实的业绩也会持保留态度,也即由于公司自利性归因行为,可能使得真实业绩也会被投资者低估,造成内部控制信息的全面扭曲。

(二)内部控制信息受众的个体知识与内部控制信息理解偏差

个体是通过各种层级的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的,而不同的认知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知识。这种认知过程和知识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也即认识过程会产生个体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会在进一步的认知过程中提升认识水平。但是其前提是在互动认识过程中这种知识是完美的,可是现实情况并不能保证无论是先天的知识还是后天习得的知识的正确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个体知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异化认知水平。

(三)内部控制信息受众的个体约束与内部控制信息认知偏差

在认知能力中,个体除了受到选择集、信息集、价格和时间等约束,还受到包括有限计算能力、有限感知和记忆、有限自控能力和有限自觉意识等“认知约束”的限制。个体的选择行为不仅仅要符合显性的物质效益成本约束,也要符合隐形的心理账户的认知收益成本约束。Bruner和Postman曾经提出“人们看到的就是想看的”心理效应,说明个体一定程度上总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倾向去认知事物,即使有些事情存在,但也会由于不符合人们的个体意志而选择“视若无睹”。

三、内部控制信息需求者认知偏差的纠错策略

内部控制信息需求者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认知状态至少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个体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受到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状态的影响。由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纠正内部控制信息用户的认知偏差。

(一)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应制度和政策

其途径包括: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制。我们知道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具有自我服务意图,所以,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让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这时,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市场上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高低。?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技术,提高内部控制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效应,引入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对抗机制,鼓励不同内部控制信息内涵解释的报告的披露。

(二)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量,并就内部控制信息供给质量提出更好的要求

其途径包括:在内部控制信息服务活动中构建信息需求者对内部控制信息内容认知所采用的方法应当适应人的信息感知与加工能力特征,充分利用信息需求者既有的知识经验和内在的认知能力,比如,根据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认知风格,要求会计信息供给者把内部控制信息语义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加强内部控制信息供给者的职业道德感,要求信息供给方提供较高可读性的内部控制信息,甚至对于比较隐晦的专业术语应该给出专门的解释。

(三)提高内部控制信息需求个体的认知水平

其途径包括:加强信息需求者的学习。终身学习有助于唤醒信息需求者的个体意识,也有助于信息需求者对差异化处理的分析能力。提供跨文化信息交流。可组织专门的信息需求者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并特别介绍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跨学科的知识,提升信息需求者运用新知识、新方法理解内部控制信息的能力。

摘要: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对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内部控制信息供给者的自我服务和内部控制信息受众的认知欠缺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得投资者出现了信息认知偏差,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是否可以被投资者理解的视角,提出内部控制信息需求者的认知偏差这一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这种认知偏差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措施。

可及信息 篇5

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医疗正改变着医院的传统服务模式,卫生信息化正逐渐深入到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明确规定,智慧医疗建设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全国各地已将智慧医疗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智慧医疗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一人一卡,记录全部诊疗信息

智慧医疗工程主要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启动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统一发放居民健康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对全市各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等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公共卫生、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群众“一人一卡、保健一生”的卫生信息化服务目标,市民持有一张医疗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用。

居民凭健康卡可在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自主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在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和保健服务。医疗机构通过健康卡,可以及时了解到居民所有的诊疗记录,缩短了就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诊疗信息共享,足不出户也能诊病

通过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居民在某一家医院检查后,可在全市范围内调阅到相关健康档案和报告,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的提高。疑难病例可通过平台与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对相关诊疗信息进行远程诊断。

诊疗信息的共享还为分级诊疗、医疗协同提供了条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不仅能时时关注居民的健康变化,居民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更能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规范的医疗秩序,使医疗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基础教育; 信息化

1.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概况

作为金砖五国的核心成员国,我国自2000年以来至今14年的加速建设,完全实现了工业化向现代化的转变,无论是GDP总值还是外汇储备亦或信息化建设都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超级大国,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方面,我国紧追欧美脚步,将信息化融入到社会当中的每一个角落。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现有网民已经超过5亿,而各大城市当中的高、中、小院校的信息化配置以及达到85%,各大高等院校和重要城市的教育信息化覆盖更是达到了100%。但是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非凡的发展,却在具体应用上出现了掣肘,据2013年各大院校信息化课堂利用率不完全统计,在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当中,学校内部尤其是中小学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不足30%,农村薄弱学校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短板暴露无遗,因此作者针对可持续应用的特点,从应用的具体方向出发,结合初中物理案例,在本文中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解析。

2.从中学物理案例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动识别、问题聚类、个性服务、效果评估这四个方向上,而可持续发展则体现在设备维修、系统更换、教育模式随系统发展而改变上,因此应用是主题,而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比如在中学物理教学电热作用这一章节当中,如果以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前提则要进行如下章节教学拆分。

首先,利用信息化解决主动识别问题,这里的主动识别包括教师主动识别以及学生主动识别,因此可以利用书本当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焦耳定律以及公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下与电流所做功会出现生么样的关系等进行总结,在通过ppt的形式将其做成课件,一方面方便教师系统化管理,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在上课时的观看。同时利用互联网收集本章重点外的而外信息,比如在电热作用当中除以上重点外还包含电阻、电流、形成电阻的材料等而外的知识点,通过搜索与总结,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实现通过互联网形成的在教育上的“滴水不漏”。

其次,进行问题聚类,问题聚类是指支持该物理知识系统运行所需要汇总的各个问题,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解决。比如在电热作用当中,重点章节当中包含电热的利用,电热利用是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如生活中的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例如: 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都是电热器,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但原理相同。

这里就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第一在真正的实验课上作为教师不可能将各种电器搬到实验课堂当中供学生参考;第二电热器重组过程不可能在真实当中看见,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利用信息化当中的3DMAX技术,通过电脑模拟能够轻松的实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行程以及解决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广泛性。

最后,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随堂测验,划分重点以及知识点的考察方向,并将整个课件以邮件的形式寄存在学生的电脑当中是,使学生在课下之余能够做到温故知新,并针对考核问题进行重新了解,将课堂真正的搬入到学生的家庭当中,不仅完成了学生部分的效果评估,更做到了人性化服务这一特点,完全的展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总结

因此我们在面对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理念当中,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应用入手,只有扩大在课堂当中的应用,使教师以及学生认可这一模式,才能有效的完善推广,从而才能进一步的扩大教育投入以及设施投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宏伟目标。

可及信息 篇7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设计方案。该信息报送平台主要特点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报送项目需求对数据格式、信息报送要求等进行定制, 并可以对报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该平台可以支持数据、文字和电子文件类信息的报送。

一、系统架构及主要功能模块

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采用J2EE技术, 网络页面通过JSP实现, 数据库访问逻辑通过Hibernate实现, 数据库层采用Sql Server2000。

目前系统部署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业务网服务器上, 主要用于各地市中支向南昌中心支行报送有关信息。将来可以将系统部署在金融城域网的网间互联平台上,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业务网络访问该系统向人民银行报送有关信息。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定制模块、报送任务发布模块、信息录入模块、统计分析模块, 如图1所示。

其中信息定制模块可以实现报送信息格式的定制;报送任务发布模块完成报送任务的管理和发布;信息录入模块可动态生成信息录入网页界面, 报送者可使用网页界面来录入数据、文本信息, 上传电子文件;统计分析模块可以实现对信息的统计查询, 并可以支持自动将信息输出到Excel电子表格文件中。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一) 数据库层面的关键技术

要实现对“信息定制”功能的支持, 系统需要支持自定义数据表和自定义Web页面。信息报送平台的主要数据库结构参见表1所列, 其中User Table, User Field表包含了用户自定义表的相关信息。系统使用数据库存储过程来实现自定义表的创建。

1. 实现创建自定义表的存储过程

2. 实现动态查询的存储过程Get Info

(二) 应用层面的关键技术

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基于Hibernate实现对象持久化, Hibernate可以简化应用层访问数据库层编程, 并可以灵活适应不同应用的业务需求。

1. 用于动态查询的Info类的Hibernate配置文件 (其中包含了存储过程get Info的定义)

2. 实现创建自定义表的java脚本

3. 实现自定义表数据查询的java脚本

自定表的Update、Insert等操作实现可以参照Create操作的实现方法。

三、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的主要特点

一是传统的信息报送模式通过邮件平台完成报送工作, 接收者往往被海量邮件淹没。接收报送数据之后往往需要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文档格式的材料不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而通过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 用户不至于陷入对文档格式材料的繁琐处理当中, 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二是可以实现报送任务发布功能。可支持定制的信息报送平台实现了接收者根据实际情况发布报送任务, 报送者登录平台后, 平台可以动态展现当前报送任务和完成进度。

会计信息可理解性与语言认知 篇8

一、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含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一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含义定义为: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于那些于企业和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人士,应当是可以理解的。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提出可理解性包括汇总与分类和使用者能力要求。葛家澍、杜兴强(2003)指出“,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明晰性。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者的决策类型(包括个人偏好、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所采纳的决策模型)紧密相关;而明晰性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从这些关于可理解性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首先便是要能被投资者理解。

但由于受到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受众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的约束,并不是每个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完全理解会计信息内涵。Still(1972)通过研究50家英国上市公司年报指出,仅有33%的年报能被80.7%的成年人理解。卢元莹(200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完全理解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投资者只能基本理解或部分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信息供给方高估了会计信息认知主体的理解能力。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会计信息认知主体不能够完全理解是由于会计信息中本身含有很多专业术语,还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表述方式让会计信息认知主体无法理解信息实质?王雄元(2008)在研究高管失踪信息披露策略后指出,上市公司对高管失踪的信息披露充斥着文字游戏,披露言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且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给投资者很大的猜测空间,从而混淆视听并掩盖事实真相。显然,通过选择文字表述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

二、会计信息受众认知过程与语言理解

(一)会计信息受众认知过程认知是人脑最高级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贯穿于问题求解、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最复杂的人类行为中。也即狭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思路是:人类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经过认知加工形成了范畴、概念和意义,再用语言符号将其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语言。而在这个研究模式中,认知加工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即不同的认知客体对于现实最终会有什么认知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的过程。袁毓林(1996)强调对于语言理解来说,认知过程的主要环节是语义的记忆和利用知识进行语义推导,从而从语言形式上获得正确的语义解释。袁毓林认为,语义理解与语言文本成分省略性存在不平行性(也即缺省推理),若要获得合理的解释必须从语义记忆和语义推导的方式两方面来进行。李晓东(2009)认为评价会计信息的句法关系就是评价会计信息技术规范构成的有效性,即暂不论观点真假与否,而是强调句法关系本身。戈弗雷(1998)也指出:“许多会计理论在其语义关系中都会出现不足之处,必须满足于目前的模糊对应原则”。

(二)会计信息传递与认知语境除了会计信息文本句式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传递,考虑到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知语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Sperber与Wilson(1986)认为用户对外界的认识与理解是以概念形式储存于头脑中,由此形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他们认为认知语境包括诸如用户背景知识、交互知识、经验知识等各方面知识,其最大的特点包括两个基本方面:(1)模糊性,即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受众可能无法达成信息共识。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信息传递方客观真实的表达了会计信息,而信息受众不能有效理解;信息传递方刻意利用句法规则的缺陷(比喻缺省、隐喻等)以制造模糊语用关系,在规避相关自身责任的前提下达到误导信息受众的目的。孙蔓莉、姚岳(2005)指出,除了公司数据信息的造假现象,公司语言信息也有“美化”的办法,即表现为语言选择和语言形式设计,而且语言美化较数据造假更为隐蔽,它们同样也可能曲解客观事实,以致最终误导投资者决策。(2)不确定性,即信息受众在获取某一信息之前,对其有多种可能性的解释以致无法判断。胡惮(2005)将其用公式表达为:I=logNm(I表示信息量,N表示对数的底数,m表示不确定情况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公司财务数据指标一般是一个具体值,不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若是给出一个数值范围,其不确定性就扩大了。Hall(1976)将语言的实际运用区别为高情境和低情境。他分析得出相比较低情境,在高情境文化中,许多言语意义不能够表达大部分意欲传递的信息,而仅仅只能传递部分信息。如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语言中含有更多类似“大概”、“可能”和“相当于”等界定比较模糊的用语,显然,这类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会让投资者曲解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认知偏差影响因素

(一)会计信息供给方造成会计信息偏差的因素

(1)自利性归因与会计信息认知偏差。自利性归因是指人们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如个人的能力),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如人们所处的情境)。西方学者研究表明,在年报的语言信息披露中,公司管理层存在自利性倾向,即将良好的公司业绩归于自己的管理能力,将负面的公司业绩归于无法控制的客观环境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等)。通过自利性归因以美化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掩盖相关问题,以操纵语言信息内容误导信息需求者决策。短期来看,自利性归因行为可能使得会计信息受众盲目乐观评价公司实际业绩水平,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一定的好处。但长远来看,自利性归因终究是故意掩盖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一旦被投资者觉悟,投资者便会对公司会计信息持高度怀疑的态度,甚至对于公司相关真实的业绩也会持保留态度,也即由于公司自利性归因行为,可能使得真实业绩被投资者低估,造成会计信息的全面扭曲。

(2)操纵可读性与会计信息认知偏差。可读性是指会计信息主体阅读的难易程度。影响可读性的因素包括会计专业术语应用频率、句子长度、篇幅大小和会计信息传递者介入会计信息程度等。在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计量研究领域,Little(1998)研究得出:在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中,被动语态是语言学文献中隐藏真实含义的众多语言学工具之一。孙曼莉、姚岳(2005)研究也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接近于半专业投资者(指有过会计工作经验或学习过财会知识的人)的理解能力,但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指既未从事过会计工作又未受过财会训练的人)是不可理解的。已有研究也证实:相比较公司有良好的业绩,当公司业绩较差时,公司发布的对外报告会有意运用抽象的会计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通过提高阅读难度来影响信息受众的理解。相比较会计数据造假曲解会计信息这一行为,对于会计信息传递者介入会计信息语言构造以影响信息受众理解能力的现象则比较隐蔽,如在描述公司相关业绩时使用“经验主义语库”和“权宜性语库”,其中“经验性语库”不提及个人介入和社会介入,而“权宜性语库”要依靠先验的知理介入、个人特质及社会纽带。显然,对于语言信息有意无意地夹杂“权宜性语库”,也会增加会计信息可读性的难度。

(二)会计信息受众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偏差的因素

(1)会计信息受众的个体知识与会计信息认知偏差。个体是通过各种层级的认知过程来获取知识的,而不同的认知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知识,这种认知过程和知识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也即认识过程会产生个体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会在进一步的认知过程中提升认识水平。但其前提是在互动认识过程中这种知识是完美的,可是现实情况并不能保证无论是先天的知识还是后天习得的知识的正确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个体知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异化认知水平。具体体现在:是否真正理解了会计信息本来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真正把握了客观经济现象的本质;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自身的知识,从而合理地将会计信息与经济本质联系起来。哈耶克(1937)在分析理性主义时曾指出“第一,人们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第二,人们必须时刻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新事物;第三,人们不可能根据一项事前的详尽计划来安排生活并始终有序。”所以,也可以看出,个体在习得新知识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即使在理想情况下具备足够知识也并不一定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哈耶克(1937)认为结构性无知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也无不强调了人类在认识事物时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2)会计信息受众的个体约束与会计信息认知偏差。在认知能力中,个体除了受到选择集、信息集、价格和时间等约束,还受到包括有限计算能力、有限感知和记忆、有限自控能力和有限自觉意识等“认知约束”的限制。个体的选择行为不仅仅要符合显性的物质效益成本约束,也要符合隐形的心理账户的认知收益成本约束。Bruner和Postman曾提出“人们看到的就是想看的”心理效应,说明个体一定程度上总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倾向去认知事物,即使有些事情存在,但也会由于不符合人们的个体意志而选择“视若无睹”。认知心理学也认为由于人脑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考虑到脑神经也会出现“偷懒现象”和“动力不足”现象,决策者很难找到全部方案。这种有限性主要表现在人脑对信息感知能力的有限、记忆的有限以及逻辑计算能力的有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也指出:在低水平压力下,个体并不努力去计算他们的决策,但当压力增大时,个体会倾向于以最大化方式行事,超过了某个点,过大压力会导致迷惑和低水平的决策。

(3) 会计信息受众的个体行为特征与会计信息认知偏差。在“认知结构”中,个体行为并不是独立和超越一切的逻辑推理,它还受到包括宏观的社会文化结构、微观的脑神经结构以及个体的认知心理结构的影响。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所有较高层级的认知模式都是依赖于较低层级的认知模式。所以,个体的认知模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和锚定偏差特征。面对信息庞大的资本市场,个体私人的信息搜寻成本是无法估计的,那么就存在一种可能,信息需求者会根据其已经形成的信息分析模式以最小成本去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在这一情况下,如果事前的经验是有效的,则他们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也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如个体在进行信息判断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而重视已经习得的知识中那些显著和难忘的证据,导致在决策时仅仅根据表面特征,区别对待特定事件。

四、会计信息需求者认知理性偏差纠正

(一)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应制度和政策其途径包括:(1)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制。由于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具有自我服务意图,不论是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还是自愿性披露,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迎合监管政策,所以,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让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此时,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市场上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而目前我国相应法律法规对于公司历史财务信息或者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要求很高,而对未来预测信息或者自愿性披露信息要求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很明显会造成整体会计信息质量降低。(2)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技术,提高会计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效应,引入会计信息传递对抗机制。相比较非专业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专业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更准确的分析会计信息内涵,他们为信息效率的提高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会计信息共谋现象一直存在,重视并规范诸如财经类网站或杂志的信息披露行为,将利于投资者准确理解会计信息。对此,可引入会计信息对抗机制,鼓励不同会计信息内涵解释报告的披露。

(二)增加会计信息供给量,对会计信息供给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其途径包括:(1)在会计信息服务活动中构建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内容认知所采用的方法应当适应人的信息感知与加工能力特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求者既有的知识经验和内在的认知能力,用会计信息需求者熟悉的事物与活动方式来表征信息内容要表达的信息对象,激活会计信息需求者已有认知图式与信息对象建立联系,减少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环境对象及其活动的困惑与陌生感。如根据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认知风格,要求会计信息供给者把会计信息语义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如公司脸谱图、雷达图等)。王晓瑜(2001)研究表明,信息可视化可使信息用户对复杂问题理解变得简单。(2) 加强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职业道德感,要求会计信息供给方提供较高可读性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供给基本上决定了信息受众的信息来源,所以,其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信息受众的信息分析压力。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中规定:“公司应当对半年度报告中投资者理解有障碍及有特定含义的会计术语作出解释。”可见,减少会计专业术语的运用是提高会计信息受众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突出会计信息文本表达意思的主题、减少平均句长等方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可及信息 篇9

Web信息抽取是一个从网页中抽取主题信息的问题。它将现有的Web信息以更为结构化的方式抽取出来。Web信息抽取技术的核心是从Web页面所包含的无结构或半结构的信息中识别用户感兴趣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结构化、语义更为清晰的格式。构建Web信息抽取器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大多数都是有监督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样本网页,归纳出网页的抽取规则。但是,目前常见的信息抽取器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样本网页中学习到的抽取规则只适用于样本所在的网站。这些抽取器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可适应性差。

最近,有研究者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可适应性信息抽取的方法,意在网站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必修改抽取规则,然而这些方法仍然需要大量人工工作。例如:文献[1]提出一种通过聚类规则来对网页进行分块,最后对其进行剪枝,删除掉无用的信息,提取主题信息。文献[2]提出基于扩展DOM树的Web页面信息抽取,能对多信息块的Web页面进行信息抽取。文献[3]提出的一种可适应性的Web信息抽取方法,但仅仅只是针对单信息块的商品信息抽取,而对于多个信息块的网页只能抽取出第一个信息块,影响了信息抽取的精度。基于文献[3]这种思想,我们提出一种基于DOM树的可适应性多信息块Web信息抽取,以对任何一种网页结构进行有效的信息抽取。

1 基于DOM树的多信息块信息抽取

Web信息抽取流程图如图1所示。

1.1 解析网页将网页信息存入DOM树

网页信息主要存在于半结构化的HTML文档中,由于HTML经常可以有一些省略和不规范的写法存在,这就给抽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增加了难度。本文的方法是首先利用开源的HTML解析程序Neko Html,修改网页的语法错误,将网页转化为格式良好的HTML文档,将HTML文档解析成DOM树。网页被解析后,转化为DOM树,树的每个节点是一个对象。DOM模型不仅描述了文档的结构,还定义了节点对象的行为,利用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可以方便地访问、修改、添加和删除DOM树的节点和内容。我们首先将网页解析成DOM树,给我们的网页抽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2 通过聚类方法获取商品网站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组

在同一领域里不同网站介绍同一商品的网页,都包含一些与商品有关的相同或相似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通常放在重要的信息块里面,可以通过确立和定位这些关键词来确定和抽取关键信息块。关键词组与一定的领域知识和商品密切相关,我们需要为不同的商品建立不同的关键词组。对于某一商品的关键词组的选取,要使得该关键词组覆盖尽可能多的网站,同时每个网站包含其中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商品关键词库,包含多种商品的关键词组。当要抽取某种商品信息时,直接去商品关键词库取得相应商品的关键词组。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对于某类商品,获取一定数量的相关网页,对这些网页进行文本分析,提取频繁关键词作为商品的相关关键词。由于属于同一网站的网页往往是经过相同的模版生成的,而不同网站都有各自的模版,因此针对网页是否属于同一网站进行相应不同的处理。本文采用分层抽取的思路来挖掘商品相关关键词。

算法:

1.3 基于DOM树的多信息块信息抽取算法

在DOM树中,每一个文本节点都对应一条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路径上所有的元素节点都是文本节点的祖先。

由于每一个关键词都对应到文本节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每一个关键词的路径来得到所有关键词的最近公共祖先,从而有效地定位到中心节点,改进了文文献提出的算法。具体算法如下:

(1)对待抽取的网页建构DOM树结构,深度优先遍历DOM树,

(3)在集合{pi j′},i≤m j≤n中出现次数最多的p1 1′就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中最后一个标签字符是我们要获取的一个信息块的中心节点。

2 实验结果

我们采用信息抽取系统中两个经典评测方法评测,即精度和召回率。定义如下:

正确率=正确信息块数/输出的信息块总数;

召回率=正确信息块数/信息块数。

从电子商务网站中60个笔记本类商品信息网页进行抽取(所属品牌,上市时间,屏幕尺寸,标配内存,处理器型号,硬盘容量等通用属性)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

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得,正确率85%,召回率93.2%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3 结论

本文主要提出的基于DOM树的可适应性多信息块Web信息抽取是对基于DOM树的可适应性Web信息抽取算法的一种扩充。它利用聚类方法从待抽取的一类网站中获取到关键词组,然后利用Neko Html构建网页的DOM树结构,通过遍历DOM树结构来获取每个关键词在DOM树中每个信息块中的路径,每个路径组的最近祖先节点包含了我们待抽取的一个信息块。该信息抽取方法能够获取比较高的正确率和效率。同时该方法不局限于单信息块存放商品信息的网站,对多信息块存放商品信息的网页也能准确地抽取,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能适应于各种类型的网页。

摘要:Web信息抽取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归纳学习方法,从指定的模版网页中归纳到抽取规则,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准确地抽取出信息,当网站的模版发生改变后,必须重新获得抽取规则,因而这种抽取器的维护成本比较高,可适应性差。本文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基于DOM树的可适应性多信息块Web信息抽取,该方法首先通过NekoHtml将网页解析成DOM树,然后确定包含关键词组的信息块,从而实现Web信息抽取。经过大量网站的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站点的信息抽取,并且能对多信息块的Web页面进行信息抽取。

关键词:DOM树,Web信息抽取,可适应性,多信息块

参考文献

[1]刘军,张净.基于DOM的网页主题信息的抽取.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

[2]王磊,蒋建中,郭军利.基于扩展DOM树的Web页面信息抽取.2007.

[3]李朝,彭宏,叶苏南,张欢,杨亲遥.基于DOM树的可适应性Web信息抽取.2009.

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篇10

作为金砖五国的核心成员国, 我国自2000年以来至今14年的加速建设, 完全实现了工业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无论是GDP总值还是外汇储备亦或信息化建设都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超级大国, 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方面, 我国紧追欧美脚步, 将信息化融入到社会当中的每一个角落。根据2013年的统计, 我国现有网民已经超过5亿, 而各大城市当中的高、中、小院校的信息化配置以及达到85%, 各大高等院校和重要城市的教育信息化覆盖更是达到了100%。但是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非凡的发展, 却在具体应用上出现了掣肘, 据2013年各大院校信息化课堂利用率不完全统计, 在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当中, 学校内部尤其是中小学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不足30%, 农村薄弱学校更是可想而知, 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短板暴露无遗, 因此作者针对可持续应用的特点, 从应用的具体方向出发, 结合初中物理案例, 在本文中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解析。

2.从中学物理案例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动识别、问题聚类、个性服务、效果评估这四个方向上, 而可持续发展则体现在设备维修、系统更换、教育模式随系统发展而改变上, 因此应用是主题, 而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灵魂, 比如在中学物理教学电热作用这一章节当中, 如果以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前提则要进行如下章节教学拆分。

首先, 利用信息化解决主动识别问题, 这里的主动识别包括教师主动识别以及学生主动识别, 因此可以利用书本当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将焦耳定律以及公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什么条件下与电流所做功会出现生么样的关系等进行总结, 在通过ppt的形式将其做成课件, 一方面方便教师系统化管理, 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在上课时的观看。同时利用互联网收集本章重点外的而外信息, 比如在电热作用当中除以上重点外还包含电阻、电流、形成电阻的材料等而外的知识点, 通过搜索与总结, 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 实现通过互联网形成的在教育上的“滴水不漏”。

其次, 进行问题聚类, 问题聚类是指支持该物理知识系统运行所需要汇总的各个问题, 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解决。比如在电热作用当中, 重点章节当中包含电热的利用, 电热利用是纯电阻电路就是指电流通过的电路中的所有的导体, 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如生活中的电热器就是一个纯电阻电路, 人们利用它来作加热的设备:例如: 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都是电热器。电热器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 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电流通过电阻丝发出热量。电热器清洁卫生, 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等优点。例如:电褥、电烘箱;家禽电热孵卵器, 引发炸药的电热装置乃至高空飞行服里的电热保温装置, 都是电热器, 它们有不同的构造和用途, 但原理相同。

这里就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在真正的实验课上作为教师不可能将各种电器搬到实验课堂当中供学生参考;第二电热器重组过程不可能在真实当中看见, 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 我们利用信息化当中的3DMAX技术, 通过电脑模拟能够轻松的实现, 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行程以及解决过程, 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广泛性。

最后, 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随堂测验, 划分重点以及知识点的考察方向, 并将整个课件以邮件的形式寄存在学生的电脑当中是, 使学生在课下之余能够做到温故知新, 并针对考核问题进行重新了解, 将课堂真正的搬入到学生的家庭当中, 不仅完成了学生部分的效果评估, 更做到了人性化服务这一特点, 完全的展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总结

可及信息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 主动识别 问题聚类 个性服务 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16-01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现存在三点问题,第一对学生的启发与吸引力不够,第二教学过于死板,第三建构式教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向结合,因这三点主要原因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契合越行越远,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创新的应对模式,如何注重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成为了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基于此,笔者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部门热点讨论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实现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更应当进行深层的拓展充分的填充教学的过程,但是我国信息化教育改革实施起来有几点难处,第一国家经费申请困难,信息化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改革,涉及方向广泛,牵动资金庞大,但我国教育经费无法支撑庞大的财政开销,具统计局表示,我国2014年教育财政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美国为19.3%、日本为27.6%,环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实在可怜;第二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认知不够,信息化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只依靠计算机进行ppt课程开展,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广泛的沟通交流,拓展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但现在一提到信息化教学,教师多数会拿出自己的ppt展示自己已经有了教学经验,却不知这知识信息化的开端而已;第三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性不强,教师没有针对信息化教学开展专业的提纲拓展,也没有进行新的教案设计,因此针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没有解决的思路,导致信息化教学往往开展了一半就无疾而终,因此我们应当正确面对信息化教学,开启其可持续发展思路。

二、从小学语文案例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动识别、问题聚类、个性服务、效果评估这四个方向上,而可持续发展则体现在设备维修、系统更换、教育模式随系统发展而改变上,因此应用是主题,而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信息化的灵魂,比如在小学语文《窃读记》这一章节当中,如果以基础信息化教育为前提则要进行如下章节教学拆分。

首先,利用信息化解决主动识别问题,这里的主动识别包括教师主动识别以及学生主动识别,因此可以利用书本当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课时安排、品味读书等进行总结,在通过ppt的形式将其做成课件,一方面方便教师系统化管理,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在上课时的观看。同时利用互联网收集本章重点外的而外信息,比如在“学习目标”人治的过程中,《窃读记》强调要掌握“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等,但除以上重点外还包含“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这一相互交流的主题思想,此时可通通过搜索与总结,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实现通过互联网形成的在教育上的“滴水不漏”。

其次,进行问题聚类,问题聚类是指支持该课堂知识系统运行所需要汇总的各个问题,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解决。信息技术用于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要考虑适应性。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适应教学内容特点,二是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需要学习的文本有文言文、诗词、散文、小说、寓言等,这些作品各有特色,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接受人文教育和熏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要考虑到这些作品的特点,根据作品特点设计课件的展示内容及展示程序和方法。比如针对《两小儿辨日》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两个文本来设计的课件,在内容上当然不同,但在展示方法上也应当有区别。前者哲理性强,重点应考虑通过课件启发学生;后者故事性较强,重点应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融入故事,体会情感。此外,课件制作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倾向于喜欢形象的、直观的东西,课件呈现时应考虑这一点,整个课件风格应尽量活泼,避免死板或过于理论化,相关句子不宜太长太复杂,宜多用短句,以使学生易于理解。

这里就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第一在真正的实验课上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际摸底,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状况;第二较强故事内涵的文章以单纯的文字模式展现略显苍白,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进行个性化服务,首先制作调查问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当下学习进度,其次针对学生状况进行摸底评估,最后我们利用信息化当中的3DMAX等技术,制作有趣的课件视频,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故事本身,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广泛性。

最后,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随堂测验,划分重点以及知识点的考察方向,并将整个课件以邮件的形式寄存在学生的计算机当中是,使学生在课下之余能够做到温故知新,并针对考核问题进行重新了解,将课堂真正的搬入到学生的家庭当中,不仅完成了学生部分的效果评估,更做到了人性化服务这一特点,完全的展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三、总结

我们在面对可持续教育信息化这一理念当中,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应用入手,只有扩大在课堂当中的应用,使教师以及学生认可这一模式,才能有效的完善推广,从而才能进一步的扩大教育投入以及设施投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梁伟红,郑学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对策的研究[J].小学教师,2009,(4).

[2]章亚敏.浅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09,(12).

[3]程文山.运用讯息话学习理论改革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2002.

可及信息 篇12

为了更加全面、方便地获取环境信息,本设计方案给出了一种通过手持端上的按键模块,遥控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和减速,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来显示由智能小车上的GPS模块和DHT11所采集的多维的环境信息的装置,方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处地点的环境信息。

1总体设计方案

精确定点环境信息探测的可移动装置主要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智能小车系统和手持端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小车主要由单片机主控模块、GPS探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智能小车部分由单片机STC89C52RC[1]作为主控部分,系统通过GPS[2]检测模块和温、湿度检测模块实时地获取所处位置的多种数据,如温度、湿度以及东西经和南北纬。手持端系统主要由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手持端部分也是由单片机STC89C52RC作为主控部分,通过按键模块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和减速,并发送获取环境信息的指令,同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实时地接收智能小车系统所获取的温度、湿度和GPS的数据,并在液晶屏上显示。

2硬件设计

2.1电源模块

在本设计中,智能小车部分需要9V给智能小车的电机供电,5V给单片机、DHT11和GPS模块供电,3. 3V给nRF24L01[3]供电。手持端上需要5V给单片机和LCD1602供电,3. 3V给nRF24L01供电。两部分均采用8V电池供电,然后经7805转变成5V,再由稳压管AMS1117转变成3. 3V。

2.2单片机模块

本设计采用的单片机是STC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 - 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这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图2为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2.3无线通信及液晶显示模块

本设计的无线收发模块采用nRF24L01[4]模块, 无线收发 模块nRF24L01是工作在2. 4GHz ~ 2. 5GHz的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等功能模块,并融合了增强型Shock 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几乎可以连接到各种单片机芯片,并完成无线数据的传送工作。 其中液晶显示模块采用字符液晶LCD1602[5],可以方便、直观地显示GPS定位信息和温度、湿度信息。 无线收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单片机的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

2.4GPS探测模块

本设计使用的GPS模块提供了TTL电平和RS232dianping两种串口的输出,可以与3. 3V的单片机连接,也可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GPS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测量学中通用的测距交会方法。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4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导航电文,通过变频、放大、滤波等处理过程,实现对GPS卫星号的跟踪、锁定、测量,从而产生计算位置的数据信息( 包括: 纬度、经度、高度、速度、日期、时间、航向等) ,经由I/O口输出串 行数据。

2.5温、湿度检测模块

DHT11[6]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单片机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再转换到低 速模式。DHT11的通讯过 程如图4所示。

3系统软件设计

此部分使用单片机STC89C52RC[7]实现。用Keil编程软件及C语言编写程序。根据该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GPS探测程序, 温、湿度检测程序,无线数据传输程序,液晶显示程序,按键及电机驱动程序。此处主要介绍按键模块程序、温、湿度检测程序和GPS探测程序。

3.1温、湿度检测程序设计

总线空闲状态为高电平,主机把总线拉低等待DHT11响应,主机把总线拉低必须大于18毫秒,保证DHT11能检测到起始信号。DHT11接收到主机的开始信号后,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然后发送80μs低电平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结束后, 延时等待20μs ~ 40μs后,读取DHT11的响应信号, 主机发送开始信号后,可以切换到输入模式,或者输出高电平均可,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图5为温、湿度检测模块流程。

3.2按键模块程序设计

按键模块采用3* 3的矩阵键盘,并采用按键扫描的方式。先将第一行置为低电平,其它各线置为高电平,然后查看列线,若列线均为高电平,则说明没有按键被按下,若有某一列线为低电平,则说明有按键被按下,且这个键位于第一行的该列; 然后再将第二行置为低电平,其它各线置为高电平,按照查找第一行的方法依次查找下去。键盘扫描函数中对键盘第一行的扫描程序如下:

3.3GPS检测程序设计

GPS模块均接收GR - 87接口协议,该协议是以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制定的NMEA - 0183 2. 0版协议为依据。数据格式设置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波特率默认为4800。本设计所用波特率为9600。 NMEA - 0183输出数据为ASCII码,常用语句 包括GPGGA、 GPGLL、GPGSA、GPRMC等,其内容主要有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表1为GPS探测模块所用子函数及其功能介绍。

在GPS探测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中,通过数组TX_Buffer[]进行传输,并通过数组RX_Buffer[]进行接收。其部分程序如下:

图6为GPS数据处理流程。

4实验结果

图7展示了整个系统装置,主要由智能小车和手持端两个部分组成。智能小车部分由电机驱动模块、GPS检测模块、DHT11温湿度检测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组成。手持端部分由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 无线通讯模块和按键模块组成。液晶显示屏显示两个部分。第一屏显示“欢迎进入环境温湿度采集及GPS模块定位”字样,第二屏显示了GPS数据,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

5结束语

上一篇:供电企业班组文化建设下一篇:整体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