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闲暇

2024-09-16

高职闲暇(精选12篇)

高职闲暇 篇1

闲暇教育本身概念的提出和体系的完善始于20世纪, 但是其实广义的闲暇教育无论是中外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过。我国最早的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专著《学记》中就有“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的论述, 已经充分意识到了闲暇娱乐和学业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古希腊,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主张闲暇生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时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将闲暇教育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仅仅是重视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利用而已。

一闲暇教育的基础性理论

1. 闲暇教育

提起闲暇教育, 不能不被这个词语中最重要的定语——“闲暇”的概念进行分析。闲暇, 顾名思义就是不忙。它的社会学含义是指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之外的所有时间。某些社会学家为了更加深刻地解释什么是闲暇, 将人每天的24小时划分为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顾孩子的时间、上下班的时间和空闲时间。这种定义下, 闲暇时间值得就是排除了工作 (或者学习) 、做家务、照顾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 包括娱乐和休息。闲暇教育即对学生的空闲时间进行外部的干预和引导, 指引学生在闲暇时间从事更为高效和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来说, 闲暇教育包括了实践类的活动, 例如运动会和精神类的活动, 例如讲座和心理辅导。

2. 闲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的作用

第一, 对学生的主业有利。很多教育者和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习技能最重要的时间是在课堂,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的确, 课堂是学习效率最高的场景, 在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 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知识的理解的速度超出自学数倍。但是知识的反刍却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这个将知识和技能消化并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的过程, 恰恰发生在闲暇时间内。

第二,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信仰正确。近些年来, 学生自杀、向舍友投毒的案件层出不穷, 当然这与学生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但是学校也有闲暇教育不科学的责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学业, 在闲暇时间内只是对基本的纪律进行约束, 却忽视了闲暇教育, 没有深刻地了解和剖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闲暇教育是改善这一状况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 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远比个人的知识架构和渊博程度要重要得多。知识和人际交往是辩证存在的。没有了前者, 具备后者, 人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只有前者而不具备后者, 人在这个社会中就会举步维艰。其实高职学生也渴望进行交往, 在闲暇教育下, 能够通过引导和纠正, 避免失败的交往, 树立学生交往的信心, 能最大限度地在交往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使学生在闲暇时光中不知不觉中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

二高职闲暇教育分析

1. 高职院校闲暇教育效果评价

我们先来看闲暇教育的评价, 因为只有对效果进行评价, 我们才能依据其中效果的不同来深刻分析高职学校闲暇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才能基于多元智能理念对高职的闲暇教育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关于学生闲暇教育的效果评价, 我们这里可以用数字将其评价为下面的几个层次:-1, 即为负的价值;0, 即为没有价值;1-3, 分别为价值的低级、中级和高级。用实例来说, 上述的五个层次分别可以表现为:学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学生虚度光阴, 但不违法也不伤害别人;内心中不愿意但是被动参与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参加活动并有优异表现。

2. 高职院校闲暇教育的缺失及成因分析

第一, 高职院校缺乏闲暇教育意识, 投入也不够。换句话来说, 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闲暇教育的模式和体系。集中表现就是学校没有太过于注重学生的闲暇教育, 将闲暇教育仅仅停留在防止学生出现负价值的闲暇活动, 而不管学生闲暇教育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这还是唯分数论的传统的教育体制的体现。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都以成绩为评判标准, 而并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去考虑, 只是“防止学生变坏”, 而不是“让学生变得更好”。其实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因为高职教育一般都是在学生二十岁上下进行,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智已经成熟, 学校也是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控制时间。但是学校高估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计划能力, 导致闲暇教育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 对于具体的实在的活动比较重视, 对于抽象的心理方面的活动普遍不太重视。高职院校也会在非上课时间组织各种活动, 也鼓励学生组建社团进行活动, 并且会定期召开运动会等体育活动, 但是缺乏学生信仰的引导和心理的疏导。学校不重视这两者的原因是学生对其兴趣不大, 学校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来要求学生进行这些活动, 而实际上很多学生缺乏信仰和心理不健康, 亟须学校组织和引导这方面的活动。

3. 高职闲暇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笔者认为, 未来高职闲暇教育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指引作用, 承担学生闲暇教育的最重要的责任。虽然并不限制学生课外的人身自由, 但是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内的, 那么学校作为学生几年生活的载体, 必须承担起教育的重任, 转变思想, 不能将教育的目的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逻辑和语言能力, 还要充分地培养其他六个方面的智能。举例来说, 应当开设适量音乐课程和定期不定期地举办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举行运动会, 刺激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多进行不同的社团活动, 促进学生全方位的人际智能发展;多开设心理辅导和信仰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等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想要学生的闲暇教育有好的效果, 学校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

第二, 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必要的教育改革。当前的高职院校不重视闲暇教育, 这与学校管理者的教学理念是息息相关的。当然, 我国的教育理念受到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影响, 一时半刻不易改变,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现实下,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闲暇教育在常规的唯成绩论的条件下根本无法生存, 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现代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环境才能够发展, 这个环境就是教育理念的变化。

第三, 家长、社会和学生也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协助高职院校进行闲暇教育。其实不只是学校, 家长和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 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智能。只有社会都扭转了偏见, 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 才能够真正地将闲暇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其实家长对于学生的闲暇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学生在家娱乐休息所占的闲暇时间比例是很大的。家长如果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 引导学生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方式, 高职学校的闲暇教育将会事半功倍。学生是闲暇教育的主体,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认可闲暇教育, 才会真正地将学校的引导、家长的监督彻底消化, 融入自身, 使闲暇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三结束语

劳逸结合这句话已经说了太久了, 其实这里的“逸”也不一定是非要进行彻底的不进行任何学习的玩耍, 这个“逸”也可以指进行更有意义的闲暇教育。在未来, 各个领域人们的闲暇生活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重视, 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职院校的闲暇教育将会成为其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职学生处在人生最黄金的年龄, 对其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 加强闲暇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也能够确保其社会属性和交往的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当前在我国, 闲暇教育还并未被全面重视, 所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未来随着教育者和学生意识到闲暇教育的重要意义, 闲暇教育一定会不断发展, 成为素质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摘要:闲暇时间较多, 如果浪费的话, 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尝试对高职闲暇教育从教育效果、当前现状以及未来教育策略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闲暇教育,高职闲暇,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国祥编著.多元智能评量——两项开创性的校本实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01~10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一) [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330~331

[3]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我是怎样提出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智能的结构》出版25周年纪念[J].人民教育, 2008 (9) :190~191

[4]冯文全、贾艳霞.论闲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3)

[5]陈明.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 2007

高职闲暇 篇2

即使在这寒冷的冬日,我依旧习惯打开窗子,让久违的、在外漂泊了许久的风,抚摸我燥热的心,顺便带回一丝云的气息。常喜欢抬头望天,看着那些被风带着四处游走的云,再想想自己黯淡的冬日,也只能蜷缩在这样的小房子里,看天、看云、看风、看自己。孤独而寂寥。偶尔有几丝阳光透过嫩绿色的纱窗,眷顾这个黑暗的地方,便是我在这无味的寒假里,最享受的消遣了。

看着窗外几根枯败的枝桠,好像在乞求些什么,或许是自由吧。而我也只能重复着,每天吃饭、睡觉、play computer的生活。仰望180度看回自己,看自己是如何在这闲暇的冬日里泯灭的。十多个日日夜夜过去,《寒假生活》依旧干净的让人害怕。花了五克金子小算了一下,发现我要以每天七小时的工作量工作三十天才能写完,然后我绝望了。索性自暴自弃,撇在一边,倒在床上一梦不醒。梦里看到了我喜欢的女孩和我并肩走在铺满梧桐叶的小径上,昏黄的落日给这世界涂上一层灿烂的金黄,然后我醒了。QQ上L的头像一闪一闪的,慵懒的坐了起来,仗着自己打字快些,便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倒给L,半天他发过一句“呃”。

这确实不是一个明媚的冬日,我了解。几乎玩遍了所有的网络游戏之后,我宣布我要砸烂电脑。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我骑着单车,行驶在寒风中,说实话,这种感觉不错。在街边买了些小吃,回家一边听着天气预报里说明天是晴天,一边泪流满面,独自埋怨胡椒粉放得太多。晚上,一个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时不时寒风刮过,打下几片仍苦苦挣扎的残枝败叶。我独自行走着,看着自己的影子慢慢变长又慢慢变短,有一种残忍的快感。转过身去,本来想捡起那片落叶,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L捡起那片残叶,递给我,然后脱下他的大衣披在我身上。说:“回家吧。”

我们一人捧着一杯热茶,感受着一股暖流滑过喉咙,到达腹中温热的快感。他想说些什么的.,却又咽了回去,我看看窗外孤零零的路灯,对他说:“我希望你能永远走在我的身后。”他点了点头。那一夜,我们都哭了。

孤独的冬日就在这一天天的消遣中凝固,像插了许多的毛玻璃,散不开的浓雾太沉重。我依旧每天过着如出一辙的日子,写着无聊的东西,在冬日的闲暇里偶尔想想自己。想想他和她。一点点的,被悲凉的潮水吞没,看着身后的L,一个人走着。

雪打在身上,凉凉的,这已说不清是第几场雪了,管他呢。我蜷缩在厚厚的棉被里,连同我的灵魂,沉沉睡去。

“闲暇教育”不闲暇 篇3

【关键词】闲暇 闲暇教育 引导 环境 活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8-01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人们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味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区中的闲暇教育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日益从自发走向自觉。下面就在社区教育中的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闲暇教育方面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加强幼儿闲暇教育的引导

1.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培养幼儿闲暇生活的自主意识。

在低幼时期,幼儿受独立性发展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成人的陪伴,处于一种“准闲暇”的状态。而我们的做法是:充分挖掘了环境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的作用,通过为孩子创设一种充分准备的环境来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帮助他们从“准闲暇”的状态向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活动发展。如在玩水区域里,周围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有壶、管子、漏斗等感知水流动特性的材料;有纸船、玩具鸭等漂浮材料;还有用一次性竹筷自制的小船等材料,用于探索物体在水中行进倒退的实验。幼儿进入区域后,不需要成人过多的提示和指导,可以独立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探索活动。这种自主选择自主判断的能力正是闲暇生活所需要的。

2.拓展主题活动的内涵,丰富幼儿闲暇生活。

从幼儿生活出发,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在主题活动中渗透闲暇教育的理念,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引入至幼儿的闲暇生活中,以此引领幼儿的闲暇生活。如在《大树和小花》的主题中,我们在引导幼儿感知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同时,为幼儿安排了“认养小树小花”的活动。我们将每棵小树小花苗看作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宝宝,鼓励每位幼儿认养一棵小树或小花,将小树小花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和照顾朋友,和它一起成长。有了这棵小树或小花,孩子们每天都会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来为它浇水、拔草,和它说悄悄话。孩子们在照料小树小花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环境保护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又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并将“关心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3.利用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闲暇技能。

在自由的时间内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给了幼儿很大的启迪和引导。我们利用区域活动中个体主动与外界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幼儿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和判断能力,加强对幼儿兴趣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培养良好闲暇生活的意识和自主选择闲暇活动的能力。尤其是在低幼时期,区域活动对幼儿闲暇生活更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如在美工区中,幼儿学会了剪纸、折纸、粘贴等;生活区中,幼儿通过对图示和范例的理解、琢磨和领悟,尝试制作水果沙拉、调制果珍、蒸水蒸蛋、和面、编织等等。这些技能是在幼儿自主选择的状态下主动习得的,带有强烈的兴趣指向性。因此,一旦拥有这些技能,幼儿便有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方向,幼儿闲暇生活的内容也随之充盈。

二、优化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环境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时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闲暇“充电”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家庭、社区应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闲暇指导,整体配合,优化闲暇的环境。

1.重视家庭闲暇教育,家庭是闲暇教育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闲暇时间的增多,也就是学生在家庭生活的时间增多。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帮助子女科学地安排好闲暇时间。

2.优化社区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如校园周边禁止开设营业性娱乐场所、网吧等。

3.为学生闲暇生活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如社区图书馆、社区电子阅览室、体育活动场地等,讲究社会效应,全面向学生开放。

4.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教育活动,如各种文体竞技活动、假日少年宫、暑期回社区活动等。

三、开展老年闲暇教育的活动

1.培养老年人科学的闲暇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体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做出判断的认识。闲暇价值观是人们对闲暇时间价值趋向的认识,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闲暇价值观具有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所以,老年闲暇教育应首先注重培养老年人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使其明确闲暇在一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科学、合理利用闲暇对一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闲暇生活方式。

2.培养老年人正确的闲暇道德观。

闲暇道德观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闲暇教育的新使命。我们知道,闲暇的本质是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约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自由是一种能力,它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能分离在老年闲暇教育中,我们也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必须让老年人明确,自己的闲暇应是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不能以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为前提来谋取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闲暇时间也应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多从事情趣高雅、有意义、有价值的闲暇活动,最好不要沉溺于扑克、麻将等活动中,还有一些老年人在玩扑克、麻将的过程中掺杂了赌博的因素,这就更不好了,一定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出现。

3.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老年闲暇教育。

社区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闲暇教育的因素。利用社区为人们提供的公园、图书馆、游乐场以及其他健康的休闲娱乐场所;令人愉快的商业区;清洁、安全、富有情趣的居民住宅环境;富于艺术美的、赏心悦目的公共和私人建筑结构;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优美、开阔的街道和公路;绿树成荫、悠闲恬静的绿化带等积极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老年闲暇教育活动。如进行休闲技巧的正规指导(书法、绘画、太极系列、舞蹈等);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各种文化节等,向社区老年居民介绍休闲的新理念、新信息和新体验。

参考文献:

[1]《闲暇教育》《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高职闲暇 篇4

一、高职院校学生闲暇素养培养的内容

1.劳逸结合, 指导学生学会休息

生活快节奏, 学习高尖端, 工作网络化, 人们几乎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休息则成为人们闲暇时间中较为迫切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有不少同学担心就业, 肩负着重重压力, 在生存和学校的课程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 不能够合理安排时间, 导致很多大学生三年读书出来后身体很是虚弱。闲暇教育就是根据这一现状在高校中提出来的, 闲暇教育的实施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贴合自身的教育,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爱, 使其愉悦快乐地享受生活。

这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最佳办法, 只有缓解疲劳, 多放松一下心情, 释放一下情绪, 才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根据兴趣, 引导学生走向自我

高职院校学生闲暇素养的培养要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 选择更好的培养内容, 合理安排时间, 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一个大的提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闲暇技能的培养, 引导学生走向真正的自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很多专业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很多都是因为考不上好的学校, 并且由于社会就业的压力, 无奈才选择高职院校。在高职院校中闲暇时间表现出一种自主、自由的状态, 在这更多的自由时间里学生一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表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是最好的方法, 这样可以有效地体现自身在闲暇活动中主人翁的地位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使闲暇知识为己所用, 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让闲暇成为体现自我价值的另外一种途径。

3.参加学校集体活动, 并与个人活动相结合

大学中存在很多的社团, 并且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在社团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也要发挥学校现有设施的作用, 可以组建校级的社团组织, 并且以学校的名义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活动,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有效、充分利用社会和校园环境, 使高职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寻求一种快乐, 增长一份见识, 拥有一份本领。

另外, 学校每周的周末几乎都会有学生组织的校园活动, 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进去, 多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磨炼自己, 为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实施闲暇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

闲暇教育的关键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价值观。美国著名学者琼·曼蒂等人认为, “个人闲暇生活的幸福与否和质量高低, 其决定因素是他们的闲暇价值观, 它支配着一个人对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利用。”闲暇观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影响着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高校可通过宣传, 让学生意识到闲暇时间潜在的厚重价值, 强化自身的优势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开设多方面知识的讲座,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闲暇时间对个体发展的价值, 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中得以体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也就是真正的财富。”闲暇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这正是闲暇的价值和闲暇教育的价值所在, 利用闲暇教育来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闲暇观, 提高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

学校闲暇教育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不要在以后回想往事的时候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在学校通过接受和自主有效地学习闲暇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明确知道什么是闲暇。在学校要培养科学正确的闲暇观念,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发展, 把握住青春的资本, 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精彩。

2.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闲暇活动

健康快乐的休闲活动能够使得学生脱离错误的主观误区, 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是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以及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 闲暇与工作学习不是交集关系, 而是一种并集关系。这就要求高校的导向机制必须明确, 培养高职学生的各项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规划做好指导工作, 让学生制定一个人生的策划书。

另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参照物,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的闲暇活动带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在高职学生中开展闲暇教育就必须配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确保学校闲暇教育的开展在学生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要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实引导,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新生, 应当借助于入学教育阶段, 强化闲暇教育基本理论内容的灌输, 为大学新生上好“如何选择生活、如何品味生活”的第一课, 为他们闲暇时间从事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打好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 应加大健康休闲方式方法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导向工作, 无论是海报宣传, 还是广播播放都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3.逐步培养享受闲暇的能力

现在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闲暇观, 一时面对较多的闲暇时光感到无所适从。学校对于学生建立健全健康的精神领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闲暇时间里, 高职学生由于无所事事, 恶习就开始滋长, 经常性地泡网吧, 沉迷于网络色情游戏, 吃喝玩乐, 盲目追星, 过度消费, 等等。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 使得学生素质低下, 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闲暇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对闲暇做出正确判断, 哪些事不可做, 哪些事可以做, 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所面临的社会发展与自身行为规范, 使自己文明地呈现在社会当中, 逐步培养自己享受闲暇的能力, 不要再让类似的情况出现。

4.给予充分的闲暇条件, 提高活动的质量水平

高职院校尽管拥有相对的闲暇优势, 但是不管怎样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现实的不满,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 也没有绝对的自由。相对高职学生来说, 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 愤青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 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怎样进行有意义的闲暇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活的质量, 而闲暇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定的环境和设施, 现在讲究“环境育人”, 没有良好的环境无法提高学生的眼界和思想。在高职学校, 一般都有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 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固有的设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其他项目设施上, 学校要克服现实中的一些困难, 加大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 开辟一些培训基地, 与校外的一些景区、企业、研究中心建立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弥补学校存在的诸多不足。建立学校与社会融合的开放型闲暇教育的时空环境, 为学生高质量的闲暇活动提供充分有利的条件。

三、 进行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1.制定闲暇教育的计划

计划是成功的一个标志,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阶段性的计划来促使某一件事的完成。对于闲暇教育, 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个闲暇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 并把这一体系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项特色教育, 学校通过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保障闲暇教育的顺利实施, 明确闲暇教育培养的目的性。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出现。为闲暇教育提供必需的条件, 包括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经费支持、人员配置、课程开发等;定期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组织各种比赛, 努力寻找闲暇活动的载体, 构建闲暇教育平台。闲暇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闲暇教育的观念, 积极开展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 探索闲暇教育的实现形式, 为闲暇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高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培训从事闲暇教育的教师, 确保师资力量过关, 否则再好的计划最后都注定要失败。

2.开设闲暇教育的课程

在我国现行的高校课程设置当中, 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甚至是本科、研究生, 都还未将闲暇教育这一学科纳入正常的实际教学当中。当然闲暇教育可以融入各科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去实施, 但是确实很有必要为此专门开设闲暇教育的课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意识和闲暇能力, 达到知、情、意、行整合的闲暇教育教学。高职课程与闲暇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致性, 因此, 可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使学校高职课程成为闲暇教育的实施框架与策略成为可能, 而闲暇教育给高职课程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能把闲暇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中, 那么就为高职的课程注入了新的血液与力量。

3.营造闲暇教育的环境

高等院校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和闲暇活动的环境, 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闲暇能力。闲暇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学校的一切硬件设施和无形的学习氛围等。高校可以运用调整时间、修改学校章程、调节课程设置等来为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是不管怎样, 为了学生的闲暇品性的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争取家庭、社会、政府的广泛参与, 群策群力, 分步实施, 营造一个闲暇教育的小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晓明, 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9) .

[4] (美) J.曼蒂.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

[5] (美)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6]叶望新.关于大学生闲暇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7 (4) :167—169.

闲暇作文300字 篇5

这就使得我有了不少的时间,我的几个舍友在今天晚上还会有一节选修课,而且还不止是一个人,他们今天就是有两节课,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与宿舍里生活不一样,也都是玩手机,不过有一些人还是会在这里努力学习!

我在这个时候就根本没有什么事情,很是无聊至极,不过这个宿舍的所有人一样,大家都是在这里无所事事,也没有开始睡觉,我有一个舍友出去打工还没有回来,我们知道自己今天下午不用上课以后就有些不一样,发现今天下午可以睡觉的迟一些,这是下午没有课的时候的一个福利!

中国闲暇经济现状 篇6

《中国新时代》: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今年新增国人闲暇状况调查的原因?

魏翔:新增闲暇调查,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脉和方向,很多人和机构都开始关注休闲方面,因为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即将面临闲暇经济的问题。同时,通过国外的幸福感调查发现,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会从收入逐渐向闲暇转移,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增长,闲暇将会成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焦点。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闲暇不是富人的特权,闲暇是每个人的权利,而且普通人更应该利用闲暇,提高自己的效率。最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闲暇是一个人权问题,并且和未来能否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中国新时代》: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闲暇时间较少,这是什么原因?

魏翔:说到国人闲暇时间少,并不是持批判的态度,而是用一种描述、分析的态度。现阶段国民闲暇时间过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是由经济阶段决定的,日本和韩国都经历过这种阶段,即必须用时间来换收入,这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特点决定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其次,目前我国希望通过推进创新来转变增长方式,但是从国际上,尤其是日韩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资金投入、金钱激励进行的创新,主要带来的是模仿式创新。但是原始创新必须保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有足够的自由。实际上,欧洲通过福利改革、完善社保、促使经济成果和技术创新能被民众分享,保证人们有时间自由阅读和自由思考,这样容易激发出原始型创新。我们现在的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不能释放一定有效的闲暇,而完全靠投资和金钱来刺激的话,不出十年,我们很可能重陷日本曾经走过的创新老路。日本已经不玩了,我们继续玩。

《中国新时代》:闲暇同经济增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魏翔:从经验数据看,休闲时间和经济增长率大致呈反比。但是,劳动经济学的理论预测,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休闲时间和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同比增长。如果说国家需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话,个人也需要提高增长质量,那就是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健康寿命。因此,休闲时间在这里成为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

《中国新时代》:是否存在“收入门槛”?即对个人来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可实现“闲钱兼得”?

魏翔:这次数据对于“收入门槛”的公布是推测性的,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只能说,这个数据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统计学上的提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大部分人的闲暇时间减少了,这是由于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化阶段,要想提高收入,就要多工作。但是,年收入十万以上的群体中,有一些人随着收入增加,闲暇时间也在增加,中国出现了有闲、有钱阶层崛起的萌芽。

不论是国际情况还是国内情况,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种人可能是通过垄断、腐败和权钱交易,不用多少时间和工作量,就能换取很高收入,成为有闲有钱的人。还有一种人,工作效率高,人力资本高,也可能有闲有钱。这两类人,一类人要防范,一类人要倡导。虽然这次调查不足以对之加以甄别,但是给我们一个提示,中国出现了这样的萌芽,以后的调查要区分人群。

《中国新时代》:发达国家和中国相比,休闲状况如何?

魏翔:国外的情况同中国大不相同。目前,有些国家已经进入了有闲、有钱的阶段,主要原因首先是在社保上,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不像在国内,有些人不敢休闲,害怕休闲会失去工作。其次,国外在跨过“收入门槛”后,生活观念在改变。日本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一是靠国际环境变化和经济转型,二是靠内需消费的拉动,但是怎么产生消费?目前我们很多是靠政策刺激,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态度要转变。比如我们的父辈,他们永远觉得勤俭最光荣,不会去主动消费,但我们知道,储蓄和消费同样重要,我们要节约,同时也要享受生活、品尝美食等。学会生活就是以健康的方式推动持续的消费。比如,在美国,运动产业、健康产业等,是长盛不衰的消费行业。

最后,还有更高层面的信仰问题。真正的闲暇是要培养观念、提高效益,跟怎样去生活、建立怎样的生活观非常有关系。拿慈善为例,最近和美国的经济学家聊天,有人提到,有些慈善家通过慈善help others(帮助别人),但有些慈善家是通过慈善serve others(服务别人)。这主要是信仰上的差别,help主要是用钱,以高效率的方式回馈社会,而serve却体现了一种belief(信仰),钱不是最主要的。有钱人,出钱的同时要用心、用时、用力,去服务。信仰会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是解决“富裕后问题”的关键。一个国家,要仁义地富裕,才有可能千秋万代。

《中国新时代》:休闲和幸福感之间有什么关系?

魏翔:最简单的关系是,休闲时间充足,闲暇活动丰富、健康,能够促进幸福感,这个结论从全球范围看都没问题。但是幸福感函数的变量比较多,现在学者列出了主要几点,收入、闲暇、健康状况、人的个性等等。不同阶段,变量权重会有所不同。在中国,目前收入是第一权重,闲暇时间在幸福调查中,所占的权重并不高,大概占到4、5位的样子。这说明,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最多是中期的阶段,最决定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收入。

第二,休闲已经成为幸福感的权重变量,如果等其权重上升再关注了解,就来不及了,这也是为什么要现阶段就开始关注休闲和幸福感的原因。当然,不排除闲暇时间增加,幸福感降低的现象,我们管它叫“闲而劣效应”。比如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垮掉的一代”,那个时候,美国经济开始起步,闲暇时间一下多了,文艺也在复兴,却并没有对闲暇进行很好的引导。所以,要及早引导闲暇发展,不要等消极和沦丧的时候再去引导。

《中国新时代》:休闲病是指哪种现象?有什么办法改变?

魏翔:休闲病(Leisure sickness)最初是由荷兰心理学家Ad Vingerhoets教授提出,原先指节日综合症生理上的反映,现在范围更大,指不能有效利用闲暇,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益,最后会产生反的作用。

在我国所处的阶段,要以效率为导向,因为目前收入是影响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该阶段休闲活动的目标,应该以累积或者提高人力资本,有利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还有中国一直更为关注正规教育,但美国的例子告诉我们,终身教育包括职业学院同样能够带来创新人才。

跨过收入门槛,人们最重要的是在不工作的时候进行人生思考、寻求生命的意义。福格尔是个拿了诺奖的优秀经济学家,他认为,美国人目前面临第四次大觉醒,在工作之外探寻新的生命意义,重新分配精神资源,将带来新的革命。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国家要引导大家,如何去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鼓励选择一些比较健康的休闲方式,避免那种非常极端的,奢侈性的享受生活。这不是在做高调的道德宣传,而是闲暇指引经济,生活引领未来。

高职闲暇 篇7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职生,闲暇生活,道德选择

高职生是高职校园的主体, 他们学习生活状况将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闲暇是高职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是个人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 因此, 关注闲暇与闲暇中的道德生活, 是关注人与自我的和谐,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领域。

高职生闲暇中的道德选择

闲暇的本质是自由, 对于高职生而言, 闲暇生活是摆脱工作或学习、责任之后的自由生活。高职生一旦进入闲暇生活, 就像走进了自由的时空,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 自由的选择喜欢的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活动内容。然而, 自由和道德是分不开的。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自由、德性、价值三者是统一的, 人们的选择都是道德的选择。”可见, 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 必须在道德约束的范围内享有。高职生在闲暇生活中, 一方面, 享受自由, 另一方面, 又必须为自由尽自己的责任。他们常用自己的闲暇活动来说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而闲暇也直接影响他们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他们在选择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 就包含着能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选择, 即能否在闲暇中处理好我与你的关系的选择, 这就是高职生闲暇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那么, 当前高职生选择了什么样的闲暇生活?在闲暇中, 他们是否能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营造和谐的他人与自我关系呢?为此, 笔者在2007年6月对600名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进行了闲暇生活问卷调查。

高职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从众效应明显高职生闲暇时间充裕, 但闲暇技能匮乏, 在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从众效应明显。 (1) 高职生的闲暇时间充裕, 但安排不科学, 从众效应明显。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生无论在双休日还是工作日, 他们的空闲时间均超过他们规定完成学习的时间。面对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 78.38%的高职生安排很不科学, 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娱乐活动上。在内容选择上, 以睡觉、上网、看报纸杂志小说、体育健身、闲逛等娱乐消遣型和闲呆型活动为主, 几乎没有认真地、理智地、自觉地思考闲暇时间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在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 他们基本还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不觉醒的状态, 经常是别人干什么, 他也干什么, 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效应。 (2) 高职生闲暇活动技能匮乏, 闲暇活动价值不大。调查显示, 高职生闲暇活动的内容呈现多样性, 但在内容选择上以娱乐消遣型和闲呆型活动为主, 根据美国学者纳什的闲暇层次理论, 这类闲暇活动层次不高、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不大。而当问及:“您在闲暇活动中有哪些特长”时, 有8.6%的学生都选择了无特长, 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下棋、打牌方面有特长;当问及“闲暇时间, 您和您周围的同学是否有过赌博的行为”时, 有15%的学生选择偶尔, 5%的学生选择经常;当问及“您在闲暇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时, 有6.85%的学生选择经常, 18.7%的学生选择偶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闲暇技能的匮乏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闲暇技能匮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生参与各种闲暇活动的积极性和范围, 与此同时, 这种制约极易导致另一种倾向, 即在不良氛围影响下, 某些闲暇技能 (如打牌、玩游戏机) 却畸形发展。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生活, 闲暇时间不能有价值的利用, 不仅会危害个人身心健康, 而且损害他人的利益, 为高职校园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行为选择迷惘高职生闲暇空间扩展, 但闲暇知识苍白, 闲暇行为选择迷惘。 (1) 闲暇空间的扩展, 使高职生在闲暇行为选择时显得仓促、迷茫。近年来, 很多人都看准了学校周围的商机, 在校园周围的各个角落开设了网吧、小说出租屋、KTV、台球室、迪吧、电子游戏机室等盈利性闲暇场所。调查显示, 上网已成为高职生闲暇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职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呈上升趋势。在上网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德性, 不做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坦言,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如果自律能力不强, 极易受到网络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学生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 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而且极易受网络世界的不良影响, 导致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虽然这仅仅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 但这种状况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学校德育有巨大的消极影响, 已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身心健康, 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2) 闲暇欲望的递升, 凸显高职生闲暇知识的苍白。调查显示, 由于闲暇知识的苍白, 高职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闲暇活动方式, 往往感受不到闲暇带来的魅力和美感。当问到“您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有何感受”时, 有46.76%的学生对自己的闲暇感到不满意, 觉得闲暇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 甚至无聊。现在学生中间最为流行的两个字是“郁闷”, 足以说明闲暇知识贫乏所带来的隐性消极影响。个人闲暇生活的无趣, 有可能导致学生寻找精神的慰藉或刺激, 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成为社会治安和和谐校园的一个不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如上所言, 高职院校有责任为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必要的德育牵引, 以帮助他们把闲暇生活控制在合乎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性轨道上。

高职生闲暇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齐抓共管:营造健康家庭、社会的闲暇德育大环境家庭是高职生生活的港湾, 是高职生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在家庭中, 人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关于闲暇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在闲暇德育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对于家庭来说, 言传不如身教, 培养孩子正确的闲暇观念, 让孩子学会有价值地选择。同时, 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充实孩子的闲暇生活, 激发孩子的情趣, 丰富孩子的个性。父母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雅脱俗的志趣爱好、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引导孩子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活动, 使孩子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社会是高职生生活的海洋, 是他们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受我国具体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制约, 人们在对闲暇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认为闲着就容易无事生非。因此, 要树立闲暇道德观, 提高人们闲暇生活的质量, 必须关注社会整体闲暇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社会来说, 关键在于净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人们陈旧的看法和习惯。一方面, 我们要加强对闲暇、闲暇教育的宣传, 使教育工作者、家长等社会成员对闲暇、闲暇教育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并因此改变落后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加强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同时, 我们也要改变消费中“重物质”、“轻精神”的不合理现象, 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追求高质量的闲暇生活。

转变观念:开发高职院校闲暇德育的优势资源在求学期间, 高职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着课堂、寝室、食堂、校园环境展开, 和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高职校园作为高职生闲暇德育的主阵地, 要转变观念, 利用校园中的优势资源对高职生进行闲暇生活的道德教育。对于学校来说, 最关键的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 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以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以及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舆论环境等内容。大学校园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导向, 同时也提供了舞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高职生的闲暇道德观, 高职院校应从校园布局、房屋建筑、绿化到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的配备, 从教育目标确立、教学大纲制定、图书馆建设到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编写, 从校风、教风到班风、学风, 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考虑, 积极营造一个整体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让高职生随时随地都受到熏陶和感染。

自我教育:发挥闲暇德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个人是闲暇生活的主体, 也是闲暇教育的主体。闲暇观念的形成、闲暇素质的提高、闲暇道德的养成, 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内化。高职生闲暇德育的主旨在于让高职生树立积极向上的闲暇价值观、闲暇道德观及闲暇态度, 培养高职生积极运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独立支配闲暇时间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而, 在高职生闲暇德育的培养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基本规律, 以高职生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础, 结合闲暇的特点进行合理引导, 让高职生自主地安排活动内容, 做自己的主人。同时, 高职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索闲暇活动中进行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闲暇教育能力的提高, 减少对“他育”的依赖。另外, 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也要求我们在闲暇德育过程中充分重视和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尊重他们的选择, 让他们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及各种能力与闲暇活动结合在一起, 使闲暇时间高效率地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所用, 从而达到充分培养高职生的个人兴趣、展现他们的个人风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马惠娣.休闲: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3]罗传清.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德育内涵[J].河池学院学报, 2005, (8) .

[4]斯彩英.关于杭州市高职学生闲暇活动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9) .

高职闲暇 篇8

进入21世纪,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自主”选课机制的实施, 使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更加富裕和集中, 学生自我支配的闲暇时间更加充裕和灵活。闲暇体育活动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和探讨高职大学生闲暇体育的现状, 对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 改进大学生的闲暇体育生活方式, 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 培养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沈阳工业大学高职学院;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软件职业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

2、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 (1) 闲暇体育的动机与态度; (2) 闲暇体育的参与方式; (3) 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及方式; (4) 影响闲暇体育及体育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等四个方面。共发出问卷1300份, 收回1174份, 回收率90.31%;其中有效问卷1139份。有效率97.02%。 (2) 访问调查法对上述高职院校的各10~20名学生进行随机访谈, 了解目前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参与状况及对体育消费的态度与观点。 (3) 文献资料法从文献资料中获取有关高职大学生闲暇体育和体育消费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4) 数据统计法利用微软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得出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分析与讨论

1、闲暇体育的含义。

闲暇体育是人们利用空闲时间自觉自愿参加的, 以各种身体练习为手段, 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感知社会等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闲暇时间和体育活动两个方面, 是身体锻炼和心理娱乐的综合性活动过程。

2、高职院校大学生闲暇体育现状。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动机、兴趣、态度被称其为隐性行为, 它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所产生的内在的、心理的行为表象;而参与体育活动的时空、内容、形式、消费与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显性行为, 是人们在参与体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特征。隐形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导向、驱动、支持作用。这两种行为均是无任何约束的、自由的、符合个人意愿的、情感的、积极的体育行为。它能使大学生在运动中得到身心的满足和快乐, 同时也使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院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内主要休闲内容排名在前3位的是:上网 (69.80%) ;读书、看报 (57.95%) ;体育锻炼 (55.31%) 。这表明现在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运用体育手段强体健身已是大学生闲暇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大学生隐性体育行为。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兴趣, 闲暇体育的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与参与闲暇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它不仅影响着人们闲暇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而且还对闲暇体育参与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从调查的显示中可以看出, 有7成以上 (75.15%) 的学生认为, 只有当自己对参与体育活动具有主观的兴趣与爱好时, 才能真正把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充实和改善自己闲暇生活的一种方式, 这种隐形行为男生要高于女生。 (2) 大学生显性体育行为。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现状,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群众健身的重要指标。我国把“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 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1]视为体育人口。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人口比例与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人口的平均值 (35.9%) [1]比较是明显偏低的, 特别是女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较男生少。闲暇体育场所的选择, 从调查中了解到,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呈多元性倾向。学校公共体育场、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但由于学校体育场、馆被大量的课程、训练占用及校外单位租用, 加之双休日不对学生开放, 是学生选择校外公共体育场所和校外经营性体育场、馆的重要原因。闲暇体育活动参与形式,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的爱好、需求不同, 在参与的形式上也有所差异。但多数是结伴而行, 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的居多。参加体育俱乐部也是部分学生渴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锻炼场所。 (3) 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闲暇体育行为的因素。制约大学生参与闲暇体育行为的因素除了个人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与健康水平和体育能力等主观原因外,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引导、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运动场地器材的提供及课程的设置是影响参与闲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而对体育缺乏兴趣爱好、怕累怕出汗也是影响参与闲暇体育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这方面, 女生较男生严重。同时, 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参与也不同程度地受家庭、同学和课外体育组织形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行为参与的“从众”现象女生较男生普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随着学生自我支配的闲暇时间更加充裕和灵活, 闲暇体育的理念已渗入部分学生的生活之中。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具备良好的闲暇体育行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我国大学生体育人口的平均值。 (2) 强体健身是大学生参与闲暇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 并呈现出内容选择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但在参与闲暇体育活动的时间、频率和强度上与我国体育人口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3) 高职院校大学校运动场地器材的缺乏、学习忙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学生参与闲暇体育的主要客观因素。而对体育没有兴趣爱好、怕累怕出汗和不掌握运动技术方法也是影响参与闲暇体育比较重要的因素。

2、建议 (1) 学校体育要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

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学生终身从事锻炼身体的习惯, 并传授与此相适应的具有延续性的运动技能”, [2]使体育锻炼真正成为一种闲暇生活方式。 (2)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改革, 完善大学生“三自主”选课机制;注重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的主导作用。 (3) 学校体育要积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注重人文教育;支持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各社团的活动, 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闲暇体育氛围。 (4) 高职院校在拓展现有体育场馆利用率的同时, 还应不断改善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 开展新兴体育项目, 尽可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OL].121学校体育网, 2006-12-13.

浅谈“闲暇”教育 篇9

一、学校返璞归真

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 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指出:闲暇是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自由时间, “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 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 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人类的各种知识、科学、艺术的发展都依赖于闲暇时间的不断扩展。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未来的理想社会是闲暇时间十分充沛的时代。马克思说:“那时, 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 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休闲时间的增多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人们可以用闲暇时间发展自己, 也有人把闲暇时间用来挥霍浪费, 所谓无聊就是闲得慌所产生的。闲暇即闲暇时间, 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闲暇时间,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表述, 就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发展所需要的时间” (马克思语) 。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经过认真考证后发现, “学校”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在希腊文中, “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他们看来, 只有在闲暇的时候, 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马克思) 。这就要看你是否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实自己。大部分人在离开校门参加工作以后即不再努力学习。一张学校的毕业证书变成了一生学习的“休止符”。其实, 离开学校才应该是一生学习的开始。

二、教师要“闲”中游

闲暇中孕育最美丽的灵感和创造。

老师需要“闲暇”, 在闲暇中可以充实自己。据一项调查, 中小学语文教师读课外书极少, 其现状很不乐观:工作繁忙、压力大, 一有时间, 宁可休息也不愿看书, 哪里有心情读书;大部分时间被学生占用, 在真正读书的老师很少;因为整个社会都不读书, 学校没有读书的环境, 整个教育评价机制制约着老师读书的兴趣, 只管考试分数, 论文发表数量来评职定级;因为浮躁, 有心情读书的人少了;没有认识到, 个别人混日子, 缺乏理想、志向、求知欲;书太贵, 好书太少等等种种情况是让人忧虑的。

凡在教学领域能任意驰骋的没有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 教育大家于漪、腹有诗书的魏书生、锐意课改的李镇西……都是才华横溢、读书成癖的。

梁启超上课时哭时笑, 钱理群教授用嘶哑的声音为中学生“喊”鲁迅的小说, 洪镇涛领着学生擂击桌子来感受闻一多的愤怒, 内蒙古师大李淑章教授“一上课就忘了我是谁”, 他们用才华、激情、诗意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极致。是巨大的文化修养成就了他们, 不仅做“经师”, 更做“人师”。

教师毕竟不同于其他职业, 没有广博的知识存储, 如何担负教化学生的责任, 启迪他们的心智?更不用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等, 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古人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的道理,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则面目可憎, 言语无味。”在大力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人生观, 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从而提高闲暇学习与生活质量, 为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学生“闲”中长

闲暇出智慧, 亚里士多德“求知出于闲暇与惊奇。”

在生活中, 有各种各样的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有人利用闲暇时间博览群书, 汲取知识的甘泉;有人利用闲暇时间游历名山大川;有人利用闲暇时间广交朋友, 撒下友谊的种子;有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强身健体。

哥白尼的正式职业是在主教秘书和医生, 而创立太阳系溶剂地成为了他“第二职业”的研究课题。富兰克林的许多电学成就是当印刷工人时从事“第二职业”的成果。不甘悠闲, 不求闲情, 被证明是革命家和科学家生活的准则。

上海陈钟梁先生在《语文狭窄瓶颈的阻塞》一文中指出:说实在的, 我们的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 自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 哪一个年级不开设语文课?哪一个年级的语文课不是为首的?一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中, 要上3000堂以上的语文课。据吕淑湘先生统计, 恰好是全部课时的30%, 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多数学生仍未达到合格水平。为什么语文教师精心打造的语文课堂学习, 竟比不上学生看似无计划、无目的、无组织、无系统流勇散兵式的闲暇语文学习 (实践) 呢?

我们还记得小时候每个夏夜, 坐在院坝上数星星的日子, 田野里总是蛙鸣声此起彼伏, 每每这时, 总会领悟到“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妙意境。还记得小时候“拉猫”、“办家家酒”的情境, 当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立刻明白了里面的皂荚树、覆盆子, 它早就生长在我记忆的百草园中,

时代呼唤闲暇教育 篇10

一、闲暇教育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邢占军认为:“幸福指数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其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2]当前我国对居民幸福指数的测量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量化,这个评价体系包含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等维度。幸福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据教育部发布的《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20个省市40个城乡的居民中,只有44.9%的被访者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而62.3%的被访者“有时”“经常”甚至“整天”感到焦虑不安。此外,2003~2005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自己总体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幸福指数正逐年下降。[3]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1]在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指数最低,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压力过大,竞争激烈,精神高度紧张,缺乏足够的闲暇和有益的休闲,找不到合适的释放个人压力的有效方法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没有相应地带来幸福感的增加,幸福感低下已成为当今众多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这也正如魏翔博士所说:“世界经济始终面临两个问题:‘富裕前问题’和‘富裕后问题’。前者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问题,是关于国民和国家如何脱离贫困实现富裕的过程;后者是经济效率和民生幸福问题,是关于解决温饱与小康后的国民和国家如何实现幸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富裕后问题’,而中国由于特殊的经济发展历程,需要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5]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让人类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也就是对现阶段人的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谐社会、民生幸福、闲暇生活质量、闲暇教育之间的博弈与统一是中国解决“富裕后问题”的出路之所在。

二、闲暇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必然选择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调查显示表明: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4亿,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表现为忧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中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6]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一封信中寻找答案。1997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李吉林读了一封由两位离家出走的学生写给教师的信,在许多代表的心中引起震撼。信中写道:“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深知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了我们的升学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视电影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在您手下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我们宁可不读书。”[7]传统教育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外在功能、应试功能,而忽视教育提升生活质量的功能,忽视引导人去关心生命、热爱生活的真正意义,导致一些青少年厌恶学习,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也不知道怎样来释放这些焦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8]教育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引领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获得幸福。闲暇教育正好可以弥补当前教育在关注人自身方面的不足。培养个体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观念,掌握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在闲暇时间内利用有效的闲暇方式正确地放松,以释放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和热情度投入新一轮工作中,从而形成学习和闲暇的优势互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三、闲暇教育是健康闲暇方式形成的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个人所拥有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惊人地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国外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兴起对闲暇的研究,其中以美国哲学家查理斯·波利特比尔《以闲暇为中心的教育》为代表。20世纪,闲暇教育研究达到高潮。1974年,美国成立了闲暇教育研究委员会,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闲暇教育研究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开始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在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学生每年在校学习时间减少至190天,闲暇时间量开始排到世界前列。但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学生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闲暇时间被剥夺。在现实生活中,闲暇往往被认为是与工作相对立的,而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开始,劳动成为必要的生存手段,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闲暇为耻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和家长以各种兴趣班、奥赛班、特长班等多种形式剥夺本应由学生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第二,闲暇生活低俗化。受大众闲暇生活低俗化的影响,一些学生颓废现象突出,在闲暇时间里沉迷于网络游戏、言情小说、色情网站而不能自拔,并将其中所学到的不良习惯不自觉地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打架滋事、偷盗抢劫、打胎流产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第三,闲暇生活单调化。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于2006年对北京市民作的一项关于北京市民休闲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闲暇时间内,北京市民所从事的活动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中观看电影节目、逛街购物、上网/玩网络游戏/下载、看报纸/杂志、看书,其百分比分别为44.0%、21.9%、19.4%、13.3%、10.8%。[9]这组数据表明:闲暇时间内,大众的闲暇方式枯燥、单调,缺乏多样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个体没有掌握更多的闲暇技能和知识是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闲暇教育,获得并掌握更多的闲暇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良好闲暇方式的形成,从而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无形中引导其走向成功之路,实现其人生价值。

四、闲暇教育是休闲经济时代发展的有力推动力

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测:“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比莫利托预测的来得更快,某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休闲社会,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城市已看到了休闲社会的曙光,经济上已在转型,进入了休闲经济时代,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10]。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率先看到了休闲社会的曙光。

2006年4月22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近300名中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休闲共识和中国发展”的重要命题,吴仪作了题为“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主题演讲,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民间组织、学术团体,都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研究使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休闲生活的具体措施,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与休闲相关的产业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改善休闲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可以预见,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长期趋势为基础,我国人民对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将得到更大发展。而进行闲暇教育,引导人们采取积极健康的闲暇方式,不仅有利于人们获得幸福,也有利于我国与休闲相关的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4]魏翔.闲暇经济导论——自由与快乐的经济要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36-237.

[2]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 10-12.

[3]包卫.论幸福追求与达成[DB/ OL].http://gjs.hhtc.edu.cn./ index·htmx?read-547.html,2009- 09-05.

[5]中国新闻网.“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丹麦居首中国第125位[DB/ OL].http://www.chinanews.com/gj/ 2010/07-16/2405480.shtml,2010- 07-06.

[6]钱镇宇.未成年人心理卫生谈[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5):28.

[7]徐江善.人大代表呼吁解放孩子[N].长江日报,1997-03-10.

[8]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9]王惠.迎接休闲时代你做好准备了吗——北京市民休闲消费状况调查[J].数据,2006(7):33-35.

闲暇转转也健身 篇11

转目: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此法有消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转颈: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双目微闭,先按顺时针方向大幅度缓慢转动头颈1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转颈10次,此法可防治颈椎病及颈肩综合征。

耸肩: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身正腰直,双目微闭,在吸气的同时,双肩胛先后向上抬起,再向前、向下、向后作旋转运动10次,然后反方向旋转10次。此法对活络肩关节、防治颈肩综合征有益处。

转掌: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双肩抬起至胸腹前或下垂,先按顺时针方向同时转动双手大拇指10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掌10圈。此法运动双掌鱼际部及小臂肌肉,有舒筋活血、增强手腕活力之功效。

双臂划圈: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如同跳绳,双臂向后、向上、向前、向下划圈10次,接着反方向划圈10次。此法活动双臂及肩,增强肺活量,有防颈椎病、网球肘之功效。

扭腰:取站姿,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緊顶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对腰肌劳损、腰痛等诸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用闲暇课程打造校园快乐 篇12

闲暇, 源于拉丁语, 表示“许可”的意思, 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许可进行活动的时间。“校园闲暇活动”指的是, 学生在校内课余时间所进行的自己喜爱的各种活动, 它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选择性。课堂上的学习带有勿庸置辩的他律性、强制性, 或者说是不自由性, 而课间则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他们活动时的方式、伙伴、场所等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自由性是闲暇的最本质特点。二是个体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大多数其它活动都是集体性的, 而在闲暇时间里, 学生可以以个人身份参与某一项活动, 不但自己是闲暇活动的参与者, 而且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结果的评判者。三是体验性。在闲暇活动中学生可以相对多地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个人情感去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利, 有权对活动的全过程作出自己的选择, 他们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闲适的、快乐的。“没有快乐,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去快乐感觉的教育是迷失的教育, 只有让教育主体找到快乐, 教育才算是回归了本真。校园闲暇课程资源, 是学校打造快乐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

上一篇:皮瓣移植修复下一篇: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