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共10篇)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1
摘要:近二十年来, 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 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多元, 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 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 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时代演变
一、综艺节目时代特征
1、综艺晚会时代
1983年, 当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在央视播出, 全国人民迎来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开端。综合了歌唱、舞蹈、相声、小品、魔术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性晚会, 为综艺节目提供了雏形。1990年3月《综艺大观》节目在央视1套播出, 综艺节目开始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 综艺晚会成为电视台播出综艺节目的主流模式。
然而, 由于综艺节目在制作上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要求较高, 20世纪90年代初期除央视外, 几乎很少有省市级电视台具备足够的实力制作大型综艺节目, 央视的《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等节目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全民收看的大型综艺节目。这个阶段的综艺节目多以明星表演为主, 通常是较为单一的演唱、舞蹈等, 表演形式多为简单的“我演你看”。
2、明星游戏时代
1997年, 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多个省级卫视上星, 频道覆盖结构重组。电视频道资源的丰富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7月, 湖南卫视推出以明星参与游戏、表演为主要内容的综艺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 综艺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时的同类节目包括《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这些节目不仅在中央级频道播出, 还扩散到了省级卫视、省市级地面频道, 同时期起步的内地娱乐产业, 也为明星游戏节目提供了大量的演艺资源。这些节目也不再单一地呈现明星的表演内容, 而是更多的让明星在舞台上与主持人或观众互动娱乐。
这个时期综艺节目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表演形式更活泼, 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增多, 节目形式也更为丰富。除了晚会形式的《综艺大观》等节目依然热播, 明星游戏类节目快速发展, 各有特点的创新型综艺节目也开始出现。如《欢乐总动员》中开创的“超级模仿秀”板块, 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窗口。
3、益智游戏时代
在明星游戏节目火热播出的同时, 益智游戏类综艺节目也悄然兴起。早在1990年央视2套就推出了广受观众欢迎的旅游竞猜类综艺节目《正大综艺》, 在节目形式上为问答形式的益智游戏节目提供了最初的启蒙。1993年上海电视台开播的《快乐大转盘》节目, 集游戏趣味问答、野外游戏竞赛活动于一身, 为综艺节目往益智游戏类节目发展又推进了一步。
1999年底, 央视2套在每周六晚间十点档播出益智综艺节目《幸运52》, 次年央视2套在每周五晚间十点档、央视1套在每周日晚间十点档播出益智综艺节目《开心辞典》。这两档节目在当时掀起了益智综艺节目的热潮, 综艺节目的大众参与性开始逐渐体现出来。
4、综艺选秀时代
早在1999年开播的《欢乐总动员》中的“超级模仿秀”板块, “平民秀”的概念即开始在电视屏幕上萌生。2000年以后, 《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等真人秀节目在全球的风靡, 为国内综艺节目提供了范本。
2004年起, 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推出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我型我SHOW》, 正式宣告全国范围的综艺选秀时代的到来。而真正把这股综艺选秀节目热潮推向全国的则是湖南卫视2005年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2006年的《我型我SHOW》和《加油!好男儿》。同类型的节目包括央视2套的《梦想中国》、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这个时期, 观众对节目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 明星不再是这类综艺节目的主角, 平民成为节目中的明星, 综艺节目的参与性与真实性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在平民选秀如火如荼地播出的同时, 以明星为参赛选手的明星选秀节目也在几家省级卫视上演。2006-2007年, 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非常有戏》、湖南卫视的《名声大震》、《舞动奇迹》是此类节目的代表。
也是从这个时期起, 季播概念被引入省级卫视的播出体系。除了常规的周播、日播综艺节目外, 大多数综艺选秀节目仅按季播出, 每季仅持续几周到几月时间, 一方面为频道资源的整合、利用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选秀比赛的强度与可看性。
5、全民娱乐时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频道体制的变革, 近十年来省级卫视频道迅速发展, 综艺节目全面开花。除2008年由于雪灾、地震、奥运会等特殊事件导致综艺节目播出减少外,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 省级卫视大量增加综艺节目的播出, 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收视量也不断增加。这个时期综艺节目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呈现出全民参与、多元素融合、节目类型细分等特征。
以湖南卫视《智勇大冲关》、《全家一起上》、上海东方卫视《全家都来赛》等为典型代表的全民游戏、全民表演类节目, 做主角的是平民百姓, 他们仅仅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为了表演而表演, 为了快乐而快乐。平民参与在这个时期得到极大的展现。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以不同主题为特色的综艺节目, 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等推出的魔术类综艺节目如《金牌魔术团》、《魔术大猜想》、《星光魔范生》, 浙江卫视2007年推出的K歌类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及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相继推出的同类型节目《谁敢来唱歌》、《挑战麦克风》等。
此时, 明星游戏表演类的综艺节目仍然活跃于电视屏幕。包括老牌明星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新生的明星游戏类节目《勇往直前》等, 都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欢迎。
二、综艺节目演变趋势
1、从严肃到活泼:娱乐性增强
回顾初期综艺晚会形式的综艺节目, 庄重的舞台表演是最常见的形式。而随着综艺节目的演变与发展, 综艺节目的形式越来越轻松活泼, 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节目本身的娱乐性。
2、从明星到全民:互动性加深
综艺节目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全民参与性的增强。从开始仅有演艺明星在舞台上表演的《综艺大观》等节目, 到明星参与游戏的《快乐大本营》、《超级大赢家》, 到普通老百姓参与的益智游戏类节目《开心辞典》, 到平民参与的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再到全民参与游戏、表演的《智勇大冲关》、《全家都来赛》, 综艺节目的发展演变清晰地呈现出了全民参与的发展脉络。
3、从单一到多元:多元性增加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电视台对节目资源投入的加大, 综艺节目也逐渐从单一的晚会型节目走向多元化的节目题材。有竞技比赛型的综艺节目, 有益智游戏类的综艺节目, 有K歌跳舞比赛类的综艺节目, 有魔术表演型的综艺节目。多元化的节目题材进一步为综艺节目类型的细分做出贡献。
在节目类型细分的同时, 综艺节目观众也进一步细分。有年轻人热衷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 有中青年喜爱的《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 也有中老年观众喜爱的《全家都来赛》、《舞林大会》。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 并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2
电视节目《超级女声》录制现场 综艺节目是指“充分调动电子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的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艺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我国的综艺节目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春节年欢晚会》、《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相继开播,电视综艺节目肩负起了寓教于乐、传播文化的重任。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内地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泛审美时代的来临,综艺节目的“艺术性”与“娱乐性”的比重也在大众市场的推动下重构组合。
一、泛审美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进入泛审美时代后,审美活动不再局限于少数知识精英们的范围,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的活动,这是一种审美活动的泛化。传统经典艺术以及其创作方式、欣赏方式都呈现出了对这个新时代的水土不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综艺节目为了求得生存空间,不得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1. 商业化与形式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电视节目也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商业利益,综艺节目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商业化的趋势。综艺节目商业化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其带有大众文化的商业目的性代替了高雅文化的非功利性。以红极一时的选秀节目《超级女生》为例,从海选到后来的PK,从参赛者到评审,总有各种新闻的爆料在观众中引起广泛的争论,而节目也在争论与热议中博取了大众的眼球。商业化的另一个表现在于,综艺节目的形式化取代了独创性。表面上看来,近年来的综艺节目花样繁多:选秀节目、相亲节目、求职节目层出不穷,然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少节目出现雷同化、形式化的倾向,往往是在一个综艺节目一炮而红后,其它电视台争相炮制。
2. 虚拟性与娱乐性
虚拟一个情感氛围是现在许多综艺节目吸引特定观众群体的手段。节目的制造商为了迎合观众的情感需求,或是利用灯光舞美等技术手段,或是利用主持人及参与者的表演,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综艺节目在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同时,其审美性与生理性也紧密相连,它追逐对快乐的表达,强化观赏的效果,给大众群体提供一幅感性满足的全景图画。在泛审美时代,综艺节目的娱乐性、消遣性替代了原来的知识性、艺术性。
3.民主性与互动性
从一开始的“全明星表演”阶段到现在,电视综艺节目开始面向大众,成为普通人表演才艺、展示自我的平台。明星退居二线,普通大众成为节目的主角。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星光大道》等真人秀節目,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积极参与。(褚敏、贾如:《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载《视听纵横》2011年1期)通过手机和网络,观众可以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实现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节目的走向,观众本身也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在不少选秀类节目中,观众的投票直接影响了选秀最终的结果,甚至在春节联欢晚会这种大型综艺节目中,也穿插着和场外观众的互动环节。
二、泛审美时代综艺节目中艺术的表现
泛审美时代,各类综艺节目俨然已经成为平民的秀场,成为观众消遣猎奇、寻求情感宣泄和感官刺激的窗口,综艺节目从传播艺术走向传播娱乐。电视作为一门艺术,如何真正有效的传播艺术美,综艺节目如何在“综艺”与“娱乐”的找到平衡点,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刘阳:《电视娱乐节目传播取向的失衡与重构》,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4期)
1. 以人为本,消解“平民化”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
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无论是其早先作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传播平台,还是现在成为大众文化的狂欢广场,它的创作对象和审美主体都应当是普通大众。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诉求,综艺节目的开放程度持续扩大,从原先艺术家的舞台变成了塑造艺术家的舞台,其参与的门槛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伴随着“平民化”而来的是业界一片对综艺节目低俗化、媚俗化的斥责之声。不少综艺节目为了抓住大众的眼球而去炒作、造假,以此搏出位,而节目本身的艺术价值却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从综艺节目的服务对象角度来看,“平民化”正是艺术创作“以人为本”的体现。“平民化”并不是低俗、媚俗的同义词,而是应该成为电视人创作节目时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如何使节目的艺术美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不是简单的传播娱乐消遣的内容。节目的艺术美借助于平民化的交流方式,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传播,“平民化”与“艺术性”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电视研究耿冉:泛审美时代电视综艺节目中艺术的表现2. 肩负责任,传播综艺“正能量”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份子,肩负着转播信息,引导大众的责任,而综艺节目更是具有创造美、展示美,提高民众审美素养,发挥艺术“正能量”的功能。一些综艺节目只是打着艺术欣赏的招牌,实际上却是靠着各种炒作新闻制造噱头吸引观众。(霍震江:《现象与本质,责任与担当——对当前电视过度娱乐化的思考》,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10期)也有许多综艺节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中央电视台的打造的《非常6+1》为普通人提供了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节目也不仅仅使参与者实现了“艺术人生”的梦想,还为观众们展示了每个平凡人都具有艺术的潜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而《星光大道》的走红更是展现出了草根明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只要胸怀梦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郭静舒:《寓教于乐 俗中见雅——省级卫视娱乐节目创新典型范本评析》,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10期)
3.立足本土,打造民族文化符号
中国内地相当数量的综艺节目形态起源于对欧美日韩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综艺节目的模仿。有些节目完全不顾中国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生搬硬套其节目形式。而有些节目一旦走红,其它频道便蜂拥而至,机械模仿,导致了各个频道综艺节目大同小异,节目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的现象。内地综艺节目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担当起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必须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符号。要立足于中华土壤,着眼于几千年的灿烂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已有优秀成果,吸收、借鉴、改造其它优秀电视节目为我所用的同时,着力挖掘、打造具有民族气质、中华风格、时代风貌、电视特点的本土化、原生态的娱乐节目,形成民族的、大众的、与时俱进的特色娱乐文化生态。
无主持人综艺节目时代的来临 篇3
1“洞穴人”的觉醒
柏拉图洞穴理论中讲述了一群被禁锢在洞穴里的人,他们看到被火把照出来的木偶影子就以为是看守者,他们长期被关在洞穴中看到外面透进来的光倒影在墙壁上的内容就以为是整个世界。传统综艺节目中的电视观众就如同洞穴人一般,在综艺节目这个“洞穴”中,毫无抗拒地接受来自节目传播的内容。
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出现了主持群这一现象,即“多名主持人同台主持,相对来说有角色分工,有互相配合,每个主持人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化的专长相互补充”。回顾2013年风靡的赛季类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随着第一、第二季的播出,出现了许多网友戏谑节目内容的现象。比如,称第二季的导师汪峰为“梦想帝”,源于在节目中他常问选手“你的梦想是什么”。而常请选手自我介绍的庾澄庆,插科打诨、制造笑点的那英和张惠妹这些角色分配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这四名导师不仅是节目组请来的嘉宾,更像是一个主持群。至于观众持哪种立场解码节目中这些导师的表现,都已经达到节目组想让观众关注节目的目的。就如同美国传播学家科恩曾说:“我无法控制你怎么想,但是我能控制你想什么。”
此类现象其实类似于新闻节目中无处不在的“议程设置”,如今在综艺节目中也逐渐兴盛。为了节目内容和流程顺利进行,设置主持人串词就是节目制作人的一种“议程设置”,主持人提示的内容必然会成为观众重点关注的部分,进而为了节目效果则通过各种方式设置亮点和笑料更是议程设置的彻底表现。早在1972年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理论也有类似观点,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忽视或掩盖对其他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
然而,近几年传统综艺节目中“议程设置”的效果在观众中正逐渐减退。如果把综艺节目的电视观众比喻成洞穴理论中的“洞穴人”,就会发现似乎有“洞穴人”觉醒的迹象,他们开始质疑节目内容,并不像以前那样全身心投入在节目中了。尽管像《中国好声音》这样弱化主持人功能,避免明显的节目串词,尽量通过别的方式推进节目进程,观众依旧产生了审美疲态。而此时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它以自然流畅的叙事方式,随机的节目内容,讲故事般地呈现了一期综艺节目,为观众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掀起一场综艺的狂欢。这类综艺节目的兴盛,如果说只是对电视节目形态的一种创新,不如说是重视受众的一种体现,它察觉到了受众对电视节目接受习惯的变化而快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2 接受与影响,传者的改变
在电视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的时期,早就有许多西方文学理论家开始做有关读者和接受方面的研究了。例如,捷克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穆卡洛夫斯基认为,“在艺术中,基本主体不是生产者,而是艺术作品所要面向的人,亦即欣赏者”,开始重视读者的存在。巴赫金在他的《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一书中,“接受”这个概念则比较突出了,他说:“作品的现实展开,如果离开说话人与听众或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关系,这种展开就无法被认识。”随后由康斯坦茨大学的汉斯·罗伯特·姚斯教授创建的“接受美学”理论,进一步对读者如何接受以及读者的接受对于作品兴衰浮沉的影响作出研究。
那么,《爸爸去哪儿》这类综艺真人秀节目针对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而做出的改变和调整,具体有哪些体现呢?笔者通过观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北卫视《如果爱》、东方卫视《花样爷爷》、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四档目,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去主持人化
这是这几档节目最大的改变,用片头曲代替主持人的开场词,用节目logo代替主持人串场,直接衔接节目下一段。虽然少了主持人,观众并没有排斥节目,反而更容易“入戏”,而取代主持人的在节目中除了片头曲,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即解说词。每一期节目都有大量的画外音解说,比如《花样爷爷》第二期节目开场,解说词结合爷爷们旅行的画面片段一一介绍几位节目嘉宾和旅行目的地,并阐述了节目宗旨。解说词这样说道:“年轻的时候把时间都奉献给了事业,却遗失了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如今他们将一起拾起青春,用有限的经费突破年龄和体力的束缚,去法国探寻浪漫和新奇...”强调了“背着‘青春’去旅行”的节目概念。相对于主持人说教式或者鼓动式的开场词,这样在画外不经意地阐述似乎更深得人心;另外,与解说词相辅相成的则是字幕,这是节目效果的另一大“功臣”。节目《如果爱》第二期里,男女嘉宾第一次约会时,节目组设置了用红绳两头绑住嘉宾各自一只手的规定。当男女嘉宾坐下来吃饭时,由于绳子不够长导致吃饭相当不方便,于是男嘉宾把座椅移到女嘉宾旁边。这时画面中出现字幕“红线真谛,爱情要主动靠近”来升华节目效果,让寻常的一个画面变得意义非凡。但是,笔者也注意到,《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一直有“村长”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主持人角色的变相表现。而原版韩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所有的流程都由制作人或者任务卡来串联起来,“节目”的感觉更加淡化,使得亲子体验这一特性更为凸显。
其次,故事化叙事
生活中随处都有叙事,每个人都乐于听故事,而故事讲的精彩则更加吸引人。这几档节目每一期都可浓缩成一个小故事,虽然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着嘉宾发生的事,但为了可看性,节目组会增加一些任务或者设置一些关卡需要嘉宾完成。这种普遍的情节设置,正好遵循了俄国学者普罗普在研究民间故事中角色的31种叙述功能中的传统叙事手法。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湖南靖州那一期节目为例。孩子们接到任务是,去山坡上摘杨梅拿去集市买,赚得的钱为苗寨里的一位留守老人买一份礼物。对应31种叙事功能中的11,主人公离开家:孩子们离开家去山坡上摘杨梅。12,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以此获得魔法或者相助者:杨梅树太高或者摘得的杨梅太重,还要卖出杨梅。13,主人公对未来相助者的行动作出反应:在市集上买杨梅给顾客。14,得到宝物:从顾客那赚取了购买礼物的钱。15,主人公转移:到买礼物的地方。16,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挑选礼物或者与老板讲价还价。18,对头被打败:买得礼物。20,主人公归来:返回村庄。31,主人公与公主结婚或者加冕为王:孩子们最终将礼物送到老人手中。
最后,综艺变成连续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每一期节目之间有剧情的连续性,不像传统综艺节目每期独立存在。例如,《如果爱》的第二期节目内容是男女嘉宾的第一次约会。节目结束后,观众不免会期待第二次约会时又会发生什么,会不会有牵手之类的亲密举动。
二是每一期嘉宾固定,如同连续剧一样,主角在一部剧里都是从一而终。
三是有明晰的节目主旨。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则是传达父与子之间的相处与教育之道,传递一份浓浓的亲情;《如果爱》则是解读男女之间交往规则,剖析爱情真谛:《花样爷爷》这一场时间的旅行,不仅让观众赞叹几位高龄爷爷的勇气,也让人领悟出尽管岁月流逝,也要有一份永葆青春的心态和及时行乐的情怀,才是“生命”这场旅行的真正意义。
3 结语
随着娱乐方式千变万化,观众早已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成为了“电视达人”;同时,媒介素养的提升,对电视节目要求和审美也开始提高。电视人必须醒悟,已经不是传者为王的时代了,但也变并非是要摒弃电视制作人的“议程设置”,而是认为在制作过程中“议程设置”要更加隐秘,使观众不易察觉,才能达到传播目的。
尽管各方面数据表明这类“无主持人”综艺节目在传播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并不能否认主持人在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姚斯教授在文学领域提出过“审美距离”这一概念,即把既定期待视野与新作品出现之间的不一致描绘成审美距离。他说:“有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在其出现的时刻尚未面对任何特定的接受者,但是它们如此彻底地突破了熟悉的文学期待视野,以致它们的接受者只能逐渐地发展起来。当新的期待视野具有更多的普遍性时,被改变的审美规范的力量可以在下述事实中得到证明:接受者感到先前成功的作品是过时的,并且收回了他们对它的赞赏。”由于受教育程度、信息的开放程度、观影经验的提升等原因,受众的媒介素养已经不同往日,他们不再满足一板一眼的综艺节目,而是追求更真实性更强的电视节目。而这类“无主持人”的节目,在制作的完善下便可制造出更“真实”更“可信”的节目效果。笔者大胆预测,这类“无主持人”的节目能突破传统电视节目期待视野,缩短“审美距离”,开拓了一种新类型的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4
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预售延续招标竞购+签约认购的模式。新任央视广告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披露了他的基本想法,一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完善央视传播生态圈,打造央视广告价值的升级版;二是促进研发、生产、销售、传播流程再造,为客户提供更及时、精准的投放:三是与参与各方共同维护央视广告市场的规则和商誉,提升央视广告市场价值,实现各参与方的价值最大化。推介会之前,央视已率先推出201 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签约认购类产品,里约奥运会及欧洲杯相关广告产品、《我要上春晚》广告资源。此外,央视将于11月18日举行黄金资源招标会。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兼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表示,央视综合频道要成为最佳资源的组合最好的平台,最好的呈现和最好的团队。目前CCTV-1有多档创新的季播节目,正在筹备策划两档全新的节目,一个是科学奇观节目《加油!向未来》,紧跟“科学热”;一个是《我是探险家》,吴彦祖将加盟。
2016年,央视新闻将在两会、杭州G20峰会,天宫二号发射等新闻大事件中再现央视实力和独家资源优势。同时,《焦点访谈》今后会更加重视利用新媒体进行互动。
综艺频道总监郎昆透露,201 6年央视将打造新综艺时代。一是为大家奉献一台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二是推出两档精品创新节目:三是推出“3+4”播出模式——“周一、二、三+周四、五、六、日”,从周四就开始播出最强档的综艺节目,大力提升央视综艺竞争力;四是推出四个大型季播节目:五即打通“18点至19点半、19点半至21点,21点至22点半、14点至15点、15点至17点”五大黄金节目带。2D16春晚导演吕逸涛表示,201 6年央视春晚将秉承“开放办春晚”的理念為大家呈现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晚会。
2016年新媒体平台迎来全面创新。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文斌介绍,首先,央视新媒体平台将进行全面升级,2015年底全面升级后的央视影音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和手机央视网不仅能承载2016年中央电视台现象级节目的播放,而且还有现象级的互动,“开放和互动”是2016年央视新媒体升级的主题;其次,央视新媒体模式创新,2016年,央视加大台网融合力度,举全台之力办网,央视网正在建设开放平台,为央视所有频道、节目提供公共平台的服务,2016年开始,各频道栏目将直接通过央视网的平台与用户对接,真正打通两个平台,联结两个用户群体:第三,合作方式升级变化,央视新媒体将和微博微信合作,建立两微平台,两微矩阵,央视微平台同时跟移动,跟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进行4G,智能电视这方面的传播,把央视最好的节目通过最强的渠道,创造传播价值,希望创造更多的新的商业价值。
汪文斌还透露,2016年,全台的电视团队将面向新媒体做节目,各个频道都在拿方案,拿设想,这在央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事件。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5
综艺类节目是指凭借声音、画面、文字等视听元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类节目样式。不同视听元素在同一个节目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从而实现传播节目内容、展现节目形式风格的功能。画面是综艺节目的主要构成元素。但是, 音乐可以对综艺节目所有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渲染, 让综艺节目呈现出气势磅礴的舞台效果。同时, 音乐可以对综艺节目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化、达到渲染节目氛围的效果, 也就是说, 音乐是综艺节目主题内容和节目风格的一种延伸。
二、音乐制作在电视及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作用
(一) 音乐制作可以增强综艺节目的叙事功能
在综艺节目中, 节目的导演和音乐编辑通过判断观众对节目结果急于获知的心理, 可以根据音乐的节拍、韵律来对节目的进程进行调节, 根据现场节目的进行情况和观众的观看情况, 通过音乐将节目的进展故意放慢、将事件的进展通过音乐进行延缓, 给观众带来一种很强烈的悬念感。例如,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 就是很善于采用音乐的这种功能, 缓慢的钢琴声把观众从一个现场热烈的气氛, 缓慢的带入一个凄凉的回忆时代。在叙述一件事情的重要部分时, 突然采用音乐的作用将故事情节带入到一个缓慢的回忆中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综艺节目中压抑的气氛冲淡、消除, 同时也可以把观众对故事结局的获知感大幅度的增强, 最终形成一个悬念, 促使观众继续观看节目。
(二) 使现场的气氛得到较好烘托渲染
音乐制作的差异可以使综艺节目的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带给受众不同的心理震撼。因此, 和综艺节目内容相符的音乐制作可以对综艺节目现场的气氛产生明显的渲染和烘托, 对综艺节目所呈现出的画面基调产生重要影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所配音乐的音量要和主持人的声音相符合, 音乐制作在综艺节目的结构上起着衬底和转场的作用。音乐制作的这种衬底和转场作用在综艺节目的表演结束时体现的很明显。现在的综艺节目, 不论是网络还是电视的综艺节目, 都对节目中的音乐制作有着很大的要求, 对节目中的背景音乐也是精心选取来进行搭配的。在合适的节目场景中采用合适的背景音乐, 可以使综艺节目的语言耐听度增加、可以使综艺节目的画面美感增加, 对观众来说可以缓解观看疲劳、可以对节目产生共鸣。音乐在旋律节奏、音质音感等方面都要与综艺节目的语言相符合, 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对综艺节目的现场气氛进行烘托渲染, 使观众产生共鸣。
(三) 为观众提供新的视听享受
在合适的综艺节目画面中配以合适的音乐制作, 不仅对综艺节目的画面是一个很好的渲染, 更是引起观众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制作就是用它的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听享受。例如, 在央视的《欢乐中国行》中, 就有很多外景的画面, 如果将现场的画面硬生生地切换到外景画面就显得不流畅, 节目不连贯, 但是配上音乐或者音效来进行画面的切换就会显得自然流畅。
(四) 节目内容得到丰富, 更加丰润其细节
现在很多的综艺节目都选取一些好的音乐作品来作为节目内容的素材来使用, 如专门为综艺节目量身制作的音乐、伴唱、节目插曲等都是原创音乐, 这些原创音乐承担着表达节目主题和主持人情感的责任。综艺节目往往采用音乐的抒情功能, 采取缓慢忧伤的音乐, 来感染现场的观众。例如, 《艺术人生》中的钢琴声起, 在主持人缓慢的语调中, 使观众跟着音乐的节奏进入到一个悲惨的童年生活中。音乐的这个功能可以更大程度的感染观众、增加节目的感染力。同时, 在这种背景音乐的作用下, 音乐编辑人员可以将现场的各种声音元素糅合在一起, 把各种音乐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给观众一种在现场观看节目的震撼效果。同时, 很多综艺节目采用音乐元素作为节目的剧情, 音乐编辑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 制作出不同风格的音乐, 来对人物情感进行抒发, 对现场气氛进行渲染和烘托, 当节目到达高潮的时候, 往往采取音乐来对节目剧情进行推动, 这是语言和音响设备不能媲美的。
三、网络综艺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在音乐制作上的差异
(一) 电视综艺节目中的音乐制作
根据节目结构需要, 常见的电视综艺节目音乐制作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进行音乐制作中使用标志性的音乐。如在很多电视综艺节目中, 节目开始的音乐、节目结束的音乐等都经常使用标志性的音乐。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使用标志性的音乐可以将电视节目的主题、所传达的思想、电视综艺节目的风格等清楚的体现出来, 对于创建具有特色的综艺节目、提高节目收视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 在电视综艺节目的音乐制作中, 通常都会选取简短、音乐鲜明、节奏相对稳定的标志性音乐。
其次, 采取描述性音乐。在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 节目中的音乐制作必须是结合节目的内容、节目的性质、节目的风格来进行编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电视综艺节目中的音乐, 具备了描述节目内容的功能。和节目内容完美结合的音乐可以清晰地表现出节目的主题思想、可以对节目的现场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 这是一般的音乐制作不具备的效果。总之,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使用最普遍的描述性音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节目音乐中的插曲、节目的主题歌、为配合节目内容而专门制作的配歌、伴唱等;另一种是没有声源的背景音乐。
再次, 电视综艺节目采取导向性的音乐。在电视综艺节目中, 如果节目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时间和地点上发生变化时, 简而言之就是节目中出现回忆画面的时候, 就会采取导向性的音乐, 这种导向性的音乐可以把节目的故事情节发展、场景的变换进行一个完美的链接, 使得电视综艺节目内容更加的连贯, 起到承上启下的艺术效果。
最后, 电视综艺节目中会采取特技性音乐。生活中的所有音乐元素在电子设备的加工改造下, 可以产生一个质的变化, 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特技性音乐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写实性的音乐;一种是艺术化的音乐。当特技性音乐和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风格、主题等所有元素充分结合在一起时, 就会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性、感染力的音乐形式。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 使用特技性音乐主要是来配合节目中具有特殊情节的内容, 从而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
(二)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音乐制作
首先, 网络综艺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形式、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网络综艺节目在进行音乐制作时也和电视综艺节目有着不同。在网络综艺节目中, 对音乐连续性和整体性没有严格的要求。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音乐往往是随着节目内容的变化而间断性的出现。例如, 在一个完整的音乐曲式中, 网络综艺节目不会用同一个音乐作品从开始配到结尾, 它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段音乐作为节目的间奏乐。总之, 网络综艺节目的音乐制作总是围绕节目的主题来进行变化的。
其次,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音乐常常根据特定节目内容 (或剧目情节) 发展的特殊需要来进行音乐制作。在进行网络综艺节目音乐制作的过程中, 要结合综艺节目内容、语言、情节等因素, 采用特殊的配器手法或音乐制作手法, 使音乐效果更加符合节目的要求。从单纯的音乐角度来分析, 一个完整音乐作品中的某一段音乐可能没有什么美感价值, 但是和某些特写镜头或特别音响进行组合时, 就可以构成一段震撼、身临其境的音乐。
最后, 网络综艺节目的音乐还可以运用电子乐器把多种模拟音响组合成一种无旋律的特殊电子音乐, 给人以虚幻的、空旷的、惊恐的、高速的感觉, 以增强语言、音响、画面的特殊感染力。
四、结语
无论是网络综艺节目, 还是电视综艺节目, 音乐都是它们节目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它们节目内容的传播媒介。在现代的综艺节目中, 音乐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音乐的使用过程中, 要时刻把握节目的内容、性质、主题等元素, 协调安排好音乐的穿插, 使音乐和画面互相弥补, 达到二者的统一, 更大程度呈现节目的内容和主题, 引起观众的共鸣。现代的综艺节目制作者也意识到, 要使综艺节目长久发展, 要不断增加原创节目的比重, 同时也要注重音乐制作的策划。只有很好的重视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综艺节目才可以持久的、长远的发展。
摘要:综艺娱乐节目是在声音、音乐、文字和画面等多重视听元素的有机配合下打造出的一种艺术类节目样式。其中音乐元素的恰当使用对综艺节目的质量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明确综艺娱乐节目概念的前提下, 探讨了网络综艺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中音乐制作的差异, 为此类节目中对音乐元素的恰当应用及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综艺节目,音乐元素,渲染氛围,视听
参考文献
[1]李积兵.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视听纵横, 2011 (03) .
[2]桂恒姣.电视综艺节目低俗化原因探讨[J].新闻世界, 2011 (05) .
[3]陈啸歌.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1 (09) .
[4]钱曙光.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 2011.
[5]周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 2008.
[6]刘思军.电子音乐作品制作技术的演进过程度计算机化趋势[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7]姜卫东.做好电视娱乐节目的必要元素[J].新闻窗, 2011 (01) .
网络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篇6
在经历了正版年、大剧年、美剧年之后, 网络视频行业2014年将迎来自制年。搜狐视频日前公布了2014年的新战略:将重点打造自制内容新格局, 引领行业开启“自制元年”。
据悉, 搜狐视频明年针对自制内容的投入将是今年的2倍, 自制内容流量产出将是今年的4倍, 自制将超越娱乐成为搜狐视频布局中仅次于电视剧的品类。值得关注的是, 它也将成为搜狐视频首个实现盈利的内容产品线。
作为视频网站品牌化、差异化的重要一步, 网络自制节目势头强劲, 已经从最初的“双低”———“低成本低俗化”, 渐渐走向正规化, 向电视娱乐节目的配置看齐。本文把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当下的电视行业和网络环境, 具体探究网络综艺节目产生的背景、其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 并对当下自制节目的规范化提出一点相应对策。
一、网络综艺节目产生的背景
网络综艺节目是在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探索和形成规模之后的一个新兴品类。对于网站纷纷投资在自制娱乐节目上, 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这是视频网站在经历了版权价格战之后的主动选择, 也是是各大视频网站寻求品牌差异化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条件下, 对于高额的电视剧集版权购置费用, 视频网站既要不计血本的投入, 又造成千网一面的困局。而推出自制节目不仅能满足网友需求, 更能凸显网站特色, 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同时也实现了, 视频网站由平台向平台和内容生产商的转型。[1]长久以来, 各大视频网站播放的电视剧以及电视内容基本相同, 很难形成固定的收看群。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各大视频网站自己策划推出节目, 给自己贴标签、树品牌, 以便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 “限娱令”的颁布, 给视频网站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2011年, 原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限娱令”, 要求各地方卫视从2011年7月起, 在17∶00至22∶00黄金时段, 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各大卫视纷纷采取措施, 把娱乐节目推迟到十点后播放, 这就为网络娱乐节目提供了契机。
(三) 年轻受众观看方式的改变
目前网络已经成了娱乐的重要方式, 部分年轻观众已经不再习惯守着电视观看喜爱的节目, 而是选择更为方便的网上观看方式, 各大网络电视平台的兴起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2011年底, 网络视频用户数已经已经达到了3.25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数据称, 截至到2012年6月底,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 (2) , [2]这是个庞大的潜在观众群, 作为新兴的视频网站平台, 拓展这部分的受众群就显得尤其重要, 也要求节目必须深度粘合年轻网友的观看习惯。不同于电视, 视频网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只要有接收终端盒网络就可以观看。相比于电视, 视频网站还具有储存的功能, 可以观看往期的内容, 对一期节目也可以通过点击进度条进行选择性的观看, 也不用忍受节目期间的广告, 观看方式更加自由。而且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普及, 观众可通过这些移动终端快捷地观看节目, 为网络综艺节目吸呐了一批年轻的观众。
从上图可以看到, 移动终端的使用率已经力压PC。而无论移动终端还是传统PC, 视频浏览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网络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网络综艺节目是近两年的新兴产物, 是各网站继微电影以及网络自制剧后, 寻求新发展的又一产物。从广义上讲, 视频网站是指在完善的技术平台支持下, 以提供互联网用户在线流畅发布、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的网站[3]。
目前对于电视节目的形态有几种说法, 按照字义, 应是电视节目的存在样式和运动状态, 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 是外部特征。孙宝国认为电视娱乐节目形态是指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 既由题材、叙事、娱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娱乐节目设计模板, 电视节目元素应是构成节目形态的基本元素[4]。网络综艺节目与传统综艺节目进行对比, 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 互动性强
网络综艺节目的互动性既体现在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借助网络传播, 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与观众的无距离互动, 即时收到观众的反馈;更加体现在UGC (用户生成内容) 上。随着社交网站的发展, 以及微博以及SNS (社会性网络服务) 的发展, 由用户制造的内容视频, 短片会越来越受欢迎, 它的播放总量也符合长尾原理。
互联网说到底是连接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渠道, 当互联网发展到最新的社交化阶段的时候, “口耳相传”的人类交流习惯得以在互联网上继续流传。
观众在观看节目期间可以在视频页面对节目进行即时的评论, 与其他观众交流观感并对节目内容进行讨论。除此之外, 也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把节目内容转帖在微博、人人网、QQ等社交网站上, 与好友进行讨论分享, 大大增加视频的点击率。根据“六度分隔”理论, 每个人都有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 通过分享的方法, 用户变成了免费的推销员, 实现节目大范围的病毒式传播。[5]一些节目还通过营销帐号的转帖对节目视频进行大范围的传播, 受到网络传播的影响, 大大增加了用户对节目的观看次数, 形成话题, 进而增加网络的互动讨论。
网络综艺节目需要通过互动来实现和观众的交流, 与观众平等对话, 增强观众的自我认同感。年轻受众是网络受众的中坚力量, 在网络参与中, 他们更希望实现个性化的互动交流, 他们具有极强的自主性, 也希望主动参与。[6]这也反映了互联网沟通分享的特性, 让观众更有参与感, 才能更多地吸引年轻受众, 形成固定的受众群, 才能保证节目的点击率, 产生更好的效益。
互动方式:
观众可以通过邮箱、官方账号、评论等对节目发表自己的意见反馈。网络综艺节目主要面向年轻受众, 节目内容也多是年轻受众所喜爱的, 他们习惯在网上与人沟通, 对于感兴趣的内容, 他们更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主动参与到节目的讨论中。也正是由于网络强大的互动特性, 节目组更容易接收观众及时的观感反馈。节目组可根据网友有参考性的意见反馈, 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
如优酷网脱口秀节目《晓说》, 节目组会提前告知网友即将录制的节目主题, 征集网友对该话题的看法, 网友可通过相关的平台把观点看法录制成视频, 有独到观点的网友视频将在节目中播出, 还会得到高晓松的点评。有些节目组会设置一个专门的信箱来接收观众的发帖爆料。典型例子如爱奇艺网的盘点评论类节目《娱乐猛回头》, 节目中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观众爆料版块, 节目组通过专门的邮箱接收观众的爆料, 进行大量的调查后, 通过诙谐的调侃, 做成节目。
此外, 56网的盘点类节目《微播江湖》则每期节目都会挑选两位网友的问题以及留言, 主持人进行回复, 与网友进行即时的互动, 增强网友的参与感。搜狐网的《大鹏嘚吧嘚》每期都会留下一个互动话题, 如“在你印象里谁是最会耍大牌的明星”, 观众们发挥想象通过官方微信留下各种千奇百怪的答案, 节目组则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中选取有趣的, 展示网友们的智慧, 并赠予奖品。
(二) 灵活性强
1. 不受篇幅时长的限制
传统娱乐节目受具体的播出时间以及片长的硬性限制, 而网络娱乐节目则不同, 由于话题的不同, 主持人谈论的多与寡, 可能导致节目有不同的时长。如优酷网的脱口秀节目《晓说》第一期节目的时长是12分钟左右, 还有20分钟、30分钟, 甚至还有时长50分钟, 这都是由于主持人本身对这个话题讨论的多少所决定的。而在传统电视节目已由电视台硬性安排好每个时段播出的内容以及每期节目的时长, 则没有网络娱乐节目这样的弹性。
2. 不受具体播出时间的限制
电视节目的播放有硬性的规律性, 播放时间以及时长都有规定。网络娱乐节目则不是, 由于其拥有网络平台自身的特殊属性———储存性, 只要节目上传后, 观众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进行观看, 而且不受节目期间广告的困扰, 任意地快进选择感兴趣的片段或者重复观看, 网络观众在碎片化时间内的娱乐需求得到满足, 符合广大网络观众的观看习惯。
3. 广告营销方式也更为灵活
对于广告主来说, 自制节目内容可以控制, 可以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营销方案。目前, 宝洁等跨国公司已经对视频自制节目进行大规模投入, 中粮集团等众多企业对自制节目的营销价值和优势都表示认可, 希望出现一个成型的原创自制节目平台。而星传流线等国际4A广告代理公司则伺机而动, 一边观望一边衡量, 意欲在原创自制节目发展初期便跑马圈地, 抢得先机。
(三) 节目总体风格趋向于活泼
1. 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
网络综艺节目中经常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 无论是在脱口秀、盘点类节目, 还是访谈类、真人秀节目中, 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网络语言主要来源于网上的热点事件、日和漫画、新闻、方言以及游戏等, 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累觉不爱……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四个字的网络流行语, 近来被称为“网络新成语”。网络受众多为15-30岁的年轻人, 平时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也是这批年轻的受众。为了吸引年轻观众, 网络娱乐节目也结合网络平台的特点, 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产生共鸣, 以达到更好的笑果。此外, 网络语言也符合网络发展现状, 网络具备时效性强的特点, 网络语言从流行到过气的时间很短, 很快新的流行语又会出来, 网络娱乐节目则可以灵活变动, 随时更新新的网络语言, 以便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而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特点在资讯盘点类节目尤为突出, 盘点类节目就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搜集各大网络素材, 通过调侃的方式给予事件一种轻松的解读。
2. 节目标题多以夸张方式吸引观众
网络娱乐节目往往扩大一个观众最感兴趣的八卦小细节, 配以夸张的字眼用作标题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大鹏嘚吧嘚》近几期的标题, 分别为《自制专属AV的秘密》《乳沟遮挡神器面世》《海天盛筵内幕大曝光》。这几个标题的字眼都刺激观众八卦的神经, 挑起观众点击观看的欲望, 而其实基本上这些标题内容只是其中一些小新闻, 在《自制专属AV的秘密》这期时长为25分钟的节目中, 提到这件事情的内容长度不过1分10秒, 但是由于足够吸引眼球, 就被放大作为标题了。
视频网站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点击率, 点击率高才能吸引广告商的加盟。为了达到点击率高的目的, 节目就采用这种夸张的标题来吸引观众点击。对于以点击率取胜的视频网站来说, 这种涉及两性话题、八卦内容的标题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而事实也证明这种夸张的标题更容易刺激网民的眼球, 从而达到提高观众点击率的效果。
3. 主持风格更为活泼
由于网络娱乐节目的受限较传统娱乐节目的少, 因此主持人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主持风格也更为活泼, 整个节目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更趋年轻化。这也是由于观众特征的不同所决定的。传统娱乐节目的受众上至老人, 下至小孩, 内容风格要求更健康, 而网络娱乐节目主要为年轻受众, 他们除了要求娱乐性之外, 也关心时事和社会, 也需要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调侃, 达到娱乐的效果。除此之外, 由于播放平台的不同, 在网络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尺度也比传统节目的大。在《大鹏嘚吧嘚》中, 大鹏就以幽默犀利的“鹏氏”风格, 盘点社会热点, 串联一些有趣的段子, 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进行隐喻, 一些敏感的字眼和话题也敢在节目中以幽默的方式提出。此外, 大鹏还在节目中设置很多别有心思的小桥段, 通过小剧场的形式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设置工作人员串场, 并配以搞笑的图片以及视频来达到娱乐的效果。
三、网络综艺节目类型的多元化
纵观各大视频网站的综艺节目的节目类型, 有音乐类节目、盘点类节目、游戏类节目、脱口秀节目以及各大访谈节目。对比传统综艺节目, 电视台考虑到节目的受众以及收视率等指标, 不敢轻易尝试, 制作的节目题材多为受众喜爱的内容, 如《中国好声音》《快乐女声》这种让观众喜闻乐见以及让观众有参与感的节目类型。对于网络自制节目来说, 则没有太多这种限制。由于网络受众的年轻化, 年轻网民更喜欢“求新”, 收看一些创新性的节目。此外, 由于网络观众的多样性, 观众喜爱的内容各不相同, 由于制作成本不高, 网站可以另辟蹊径, 与电视台形成差异化, 选择制作电视台所缺乏的小众化节目类型。视频网站的指标是点击率, 这些节目可以储存在服务器里, 需要时即可去网页点击观看, 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长尾理论”可知, 非主流、个性化的产品需求, 虽然只是需求的尾巴, 但是积累起来也能带来与畅销品一样的利润。即使是受众少的节目, 但这条收视长尾也能带来点击率和利润。
四、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 网络综艺节目品质优良化
由于视频网站自身资金的限制, 录影棚以及设备较简陋, 舞美较差, 导致播出的视频画质以及音质也很差。网络综艺节目的点击率是视频网站拉拢广告主的有力武器, 传统的广告商对于视频网站的广告越来越重视, 尤其会考虑视频网站自身的品牌效应和自己产品品牌的契合度。为了拉拢广告商的加盟, 节目品质的优良化对提高视频网站收益, 甚至整个视频网站的发展都有尤其重要。
(二) 网络综艺节目形态的正规化
网络综艺节目从最初的“双低”———“低成本低俗化”渐渐正规化, 向电视综艺节目的配置靠拢。除了节目内容规范化, 其他听觉、视觉方面的技术也日趋走向成熟。《大鹏嘚吧嘚》现在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更新时间和时长, 节目规范化后, 才能形成固定的收视群。
(三) 网络综艺节目和传统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
网络综艺节目返销电视台是一大发展趋势。电视台由于其自身编制的问题, 所以其节目也缺乏创新性。视频网站有大量的网站编辑参与, 又引进了电视台的专业人才, 综合构成了自制综艺节目主创团队, 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电视台的道路。一些网络综艺节目无论从配置上, 还是形式上都已经与电视台综艺节目相近, 开始返销到电视台。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双方可通过各自拥有的节目来实现双向输出与互换, 电视台可将节目免费提供给视频网站播出, 而网站自制节目也可通过电视台进行播出。
五、结语
作为新兴事物, 网络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足以让视频网站感到欣慰。制作资金少, 制作流程简单, 但是却能获得这么大的效益, 为视频网站的品牌价值树立立下汗马功劳。虽然当下网络娱乐节目存在不少的问题, 但是无可置疑的是, 它的发展给视频网站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网络娱乐节目也会随着观众的需求, 制作得越来越精良, 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信这会是视频网站的大势所趋。
当然,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 视频网站如何在万马千军中拔得头筹, 保证自己差异化优势, 是网站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台网联合”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一大未来发展趋势, 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也应推出对互联网自制剧和自制娱乐节目的相关管理条例, 重点针对的应是低俗化倾向, 让网络娱乐节目往更精良的方向发展。我们也可以预见网络娱乐节目有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1[1]李翔.从视频采纳到自我产制:中国网络电视节目自制现象研究[J].新闻界, 2012 (14) :44-63.
2[2]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3[3]王莉.视频网站创新内容模式探析[J].东南传播, 2011 (11) :69-71.
4[4]郑青华.视频网站:内容策略转型[J].传媒, 2012 (4) :59-62.
5[5]陈奕, 陈一昀.优酷网自制剧的传播内容及受众战略分析[J].新闻界, 2012 (14) :95-98.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7
《奇葩说》的成功归结于该节目血液中流淌的互联网基因:自由的互联网平台赋予“90后”年轻群体更大的话语空间;开放的互联网精神造就了在颠覆中传递正能量的传播效应;充分的互联网思维给予节目强大的创意和技术支持。
一、自由的互联网平台
“90后”作为网生代代表人物, 非主流化的标签使其在传统的人际社会难以拥有充分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 互联网平台给予了这一群体无限的自由。所谓奇葩, 就是与众不同, 就是颠覆传统, 但是当我们走进其内心, 发现尽管他们很犀利、不羁, 但更加真实、更加坦诚。自由的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应该是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 是宽容与沟通。
(一) 奇葩选手、犀利话题、神级言论
正如该节目的名字, 选手们个个都是奇葩, 奇葩之间的辩论会是什么样子?没看之前你会想象它可能会喧嚣低俗, 跟之前的网络综艺节目没什么两样, 极尽搞笑之能事, 毫无内容可言。其实不然, 众位奇葩也都是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辩论经验, 比如拥有“温柔一刀”称号的马薇薇, 是前中山大学辩手, 语言慢条斯理却拥有神一样的逻辑;同时还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各位奇葩选手。点开任何一期来看, 都会发现辩手们除了年轻前卫的语言方式和随时调侃主持人、两位团长之外, 其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口条利索, 不亚于一场正规的辩论会, 甚至更有趣更能产生共鸣。
《奇葩说》每期讨论的话题是根据百度知道、知乎、微博微问上热议的话题而进行设定的, 同时也会提前把备选题放到网上, 让网友投票产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 反映的都是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相亲需不需要AA制”“份子钱该不该取消”“人到三十是该坐拥稳定的工作还是继续追逐梦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你会选谁”“伴侣手机该不该看”“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 等等。针对这样的话题讨论, 往往结果并不重要, 节目希望传达的是现实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家的看法, 倾听年轻人对现实问题的自由观点和个性解读。
节目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估计是选手们的神级言论, 貌似诡辩、令人爆笑不止却又能自圆其说的言论层出不穷。例如, 在“漂亮女人该拼男人还是事业”的话题中, 马薇薇一席“女人要想拼事业的方式拼到男人, 你要干两份工作, 领的是一只鸡的钱, 提供的是双拼的服务”, 该句一出不禁让人笑喷。同样还有“伴侣手机应不应该看”话题中, 范湉湉的“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看呀!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本能, 看呀!”, 马薇薇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 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 等等①。正如高晓松和蔡康永所说的, “观点可以中庸, 但不能中立;说话可以无知, 但不可以无趣;彻底颠覆传统规则, 但求金玉良言”。
(二) 观点的自由交流、价值观的适时引导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 你可以观点很犀利很奇葩, 只要不触及底线, 并且能自圆其说, 都可以被倾听, 年轻选手拥有极大的话语空间和包容度, 但同时, 在触及一定底线的时候, 三位导师特别是两位团长则会适时指出并加以引导。例如针对清华学生梁植在《奇葩说》海选中的表现, 高晓松认为一名名校生应该胸怀天下, 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是不应该的, 名校不是用来找工作的, 是振国重器、是让国家懂得真理, 诚如他的一句口头禅所说的“人生不仅仅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奇葩说》听起来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实则是对当今社会不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反省与颠覆;又例如关于“要牺牲贾玲 (代指某一个人) 救大家吗?”的话题讨论中, 蔡康永最终选择倒戈, 他倒戈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当他看到选该炸的人居多的时候, 他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辩论了, 而是一次向大家传递关键信仰和价值观的时候, 他认为我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最基本的底线是守住那个不作为。马东也在节目后说到, 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没有对错, 在现场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去表达我们内心应该向往什么、我们内心应该鼓励什么、我们应该让年轻人更多地去知道和体会什么。
二、开放的互联网精神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被赋予了极大的期望, 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征, 使得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得到滋生与发展。互联网开放、平等的价值观使得该节目能以更加真实、坦诚的方式呈现。
(一) 导师与选手互掐, 节目现场轻松逗趣
在传统的选秀节目中, 选手与导师之间永远是不平等的, 导师是被瞻仰膜拜的。而在《奇葩说》的现场, 导师、嘉宾与选手们可以相互调侃, 这样一个自由的氛围, 更适合不同观点的表达和自我真性情的展现, 没有阶级压迫、没有个性压抑。例如在海选面试中, 肖骁在介绍自己的时候, 就说:“我觉得自己挺多缺点的, 一上来就说优点也挺不要脸的”, 然后又说到对节目的看法, 就算最后拿了冠军也高兴不起来, 谁愿意是奇葩冠军种种。在蔡康永说他不是一个优雅有气质的人的时候, 他立马玩笑说:这怎么说话的, 导师有没有沟通好……在高晓松允许他进入下一轮还没决定给他直通黄金牌的时候, 肖骁直接来了句:那您就是虚伪, 您又不叮我 (指导师按响铃) 又不给我牌子。①轻松幽默的面试现场让选手们表现真实的自己。
选手调侃导师的同时, 导师们也不失时机地调侃选手们。在一期讨论夏天男生穿跨栏背心的热身话题中, 马东举例假如肖骁 (被认为很“娘”也自认为很“娘”的男生) 穿跨栏背心, 这时康永笑道:不是说男生吗?马东立马恍然大悟换说那想象一下范湉湉 (女汉子) 穿跨栏背心, 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在“领导是傻叉应该要告诉他吗?”这一正式话题辩论中, 马东则被选手调侃为只会敲木鱼的傻叉领导, 当然被人调侃最多则是高晓松的外形, 可是正是这样的氛围, 使得论点在欢笑中得以交流和延伸, 也使得年轻群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该玩笑玩笑、该严肃严肃, 或许就是该节目追求的目标。
(二) 前卫的说话方式, 真实的个性表达
节目中充斥着各种无下限无节操的语言, 可是观众不会觉得节目低俗, 因为语言并不是为了效果而低俗, 是“90后”年轻群体真实生活的再现, 说着说着就蹦出一些粗话脏话或许正是我们日常聊天的一个状态, 不压抑、不做作、撕下虚伪的面具好好说话。例如在“份子钱该不该取消”的话题辩论中, 马薇薇作为反方辩手发言道:我们在赞成份子钱的时候, 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群人, 这种人叫单身狗, 单身狗中有一种极品犬叫注孤生, 份子钱的存在是这个世界对他们的打劫, 他们永远只有付出, 却没有回报, 如果朋友之间的欣赏与感情必须要通过经济往来才能看到的话, 这跟在夜总会叫服务人员有什么区别。接着马东调侃马薇薇说她是不是经常在夜总会叫服务人员, 马薇薇立马站起来故作妖娆 (配上那一期她穿的旗袍和披肩) 地说:“我们主要在那一片工作。”作为正方辩手肖骁开始反驳, 他一上来就说:“我告诉你马薇薇, 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都结婚了, 已经收了份子钱才说这种话, 你要不要脸。”马薇薇此时在对面故作“嘿嘿, 怎么样, 气死你”的表情。②这看起来毫无顾忌的调侃, 却生活味十足, 殊不知, 日常生活中, 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大家都会这样闲聊瞎侃, 一本正经地交流反而会变得无趣和乏味甚至做作。当然能够出现这样的节目效果, 来自于互联网天生具有的自由与开放特性。尽管节目中对一些词进行了后期处理, 但是该节目的收视群体能够秒懂这些词, 从而能够形成共识、心照不宣。诚如马东所说的, 节目最大的宗旨就是还原真实的生活。
三、充分的互联网思维
如今对于火热的“互联网思维”如何定义, 依然是个不确定数, 尽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但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与“传统思维”相对应的。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出发, 口语传播带来的是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文字传播带来的是中央集权、电子传播带来的是主流文化的大众化、互联网带来的是大数据、科技、多元化等, 不管是媒介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还是新的思维方式有了新的媒介传播形式, 总之“互联网思维”代表的是新媒介下的思维方式。《奇葩说》节目的成功, 正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
(一) 开拓综艺节目利基市场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认为利基市场是一个更窄的消费市场, 这样的消费市场往往没有被服务好, 或者说没有被关注到。在真人秀井喷的年代, 综艺节目如何实现突围, 《奇葩说》选择关注“90后”的网生代, 用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倾听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改造传统的辩论赛形式, 让年轻群体重新认识并接受这一节目形态, 在说话与倾听中交流观点、接受启发。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给视频网站的节目创意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可能。
国内传统的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顾及所有的收视群体, 从而降低了节目本身的个性与特色, 也使得电视台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 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奇葩说》自始至终都把“90后”作为自己的传播对象, 甚至在节目开篇就提醒到:40岁以上的观众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在讨论“工作中遇到碧池怎么办”这个话题时, 马东则直接说如果你不知道“碧池”什么意思, 那么你可以离开了, 这不是一个适合你的节目。如此大胆地选择观众, 是《奇葩说》奇葩或者说特立独行的地方。
同样作为古老的节目类型, 传统的辩论赛讨论的话题过于严肃、辩论现场又拘泥于形式、气氛过于紧张, 这样的节目形式对于网生代来说, 往往由于过于一本正经和严肃而被他们抛弃。《奇葩说》则颠覆传统辩论形式, 鼓励选手们摆脱成规旧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言论, 可以说是借颠覆之名, 让古老的节目类型散发新的生命力。
(二) 开启弹幕吐槽BIBI模式
“90后”年轻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 其吐槽BIBI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社交形态。作为初期运用在电影中的弹幕技术, 该技术满足了年轻群体抱团吐槽的心理。这是一个吐槽的年代, 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或者借助电脑表达个人看法、发泄个人情感或者是晒晒那些毫无关联的心情, 甚至制造各种无厘头。当吐槽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因为某个主题而聚在一起的群体性吐槽便成为社交必然。观众在观看《奇葩说》的过程中, 针对某一个话题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看选手BIBI的同时, 观众也在各种BIBI, 实时深度互动。
弹幕技术在运用初期, 尽管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形式在年轻群体当中制造了一次娱乐的狂欢。但是也遭遇了否定和质疑:弹幕这种形式不仅干扰了观看体验, 也不能形成高质量的影视评介, 是对精英文化的一种干扰。然而不得不说弹幕技术与《奇葩说》节目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首先他是一档网络节目, 收看者是具有一定网络经历的年轻群体, 他们接受并乐于参与这样的文化形式;其次这是一个说话达人秀节目, 就是要大家说, 弹幕技术使得场内场外能够共同参与话题讨论;最后, 它是一个轻松的综艺节目, 不需要我们正襟危坐, 要的就是大家在一起侃大山:侃出快乐、侃出真理。
(三) 马东花式广告自然幽默
马东在开场白就介绍说自己是那个收了广告费又不爱念广告, 但不说广告又怕下回钱收不着的奇葩。他每次念广告词的时候, 貌似任性随意, 却因为和节目本身精神气质相符加上“萌萌哒”的表情, 收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让人在爆笑中形成记忆点。例如“感谢时尚时尚最时尚, 时尚得不能再时尚的美特斯邦威的冠名播出”;“感谢喝了就能活到99的莫斯利安酸奶的大力支持”;念完广告词还会在结尾加上“感谢这些金主们”, 然后配上“有钱就是任性”“马东议长又调皮了”的字幕, 笑料十足;在一次热身话题中, 马东和主席台上的嘉宾讨论关于自拍的话题, 聊完之后, 他坦承之所以要讨论自拍的话题, 是为了给赞助商HTC如影RE拍照神器做广告, 编导强塞给他的话题, 并做一脸嫌弃状。这种自然幽默的广告植入, 相较于扭扭捏捏、生搬硬套的广告嵌入, 更易于接受。
四、结语
作为2014年末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 其成功来自于幕后团队技术与创意的支持, 来自于才华导师的现场把关和奇葩选手的精彩表现。而更重要的是, 它是借助于网络平台, 面向“90后”网生代的一档综艺节目。正是互联网天然的基因与优势, 使得整个节目得以以真实的面貌呈现给目标观众。
摘要:近年来, 网络自制节目不断涌现, 然而好评与收视率双收的却不多。2014年末, 爱奇艺自制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以其轻松逗趣的节目风格、真实幽默的话题讨论赢得了年轻群体的喜爱, 也得到了众网友对节目内容的肯定。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 其成功可归功于以下几大因素:首先, 自由的互联网平台赋予“90后”年轻群体更大的话语空间;其次, 开放的互联网精神造就了在颠覆中传递正能量的传播效应;最后, 充分的互联网思维给予节目强大的创意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奇葩说》,网络综艺节目,成功因素,互联网基因
参考文献
[1]凤凰娱乐.《奇葩说》首播获赞登顶“疯狂综艺季”话题榜[OL].http://ent.ifeng.com/a/20141201/40729708_0.shtml, 2014-12-01.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8
(一) 将“爱奇艺”作为播出平台
“爱奇艺”作为一家网络新媒体平台, 自2010年4月22日正式上线以来, 爱奇艺秉承“悦享品质”的品牌口号, 坚持“让人们平等便捷地获得更多、更好的视频”的企业愿景, 奉行“简单想, 简单做”的企业文化, 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内容、营销等全方位创新, 为用户提供更丰富、高清、流畅的专业视频服务。截至目前, 爱奇艺构建了涵盖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纪录片等十余种类型的国内首家正版视频内容库, 高清流畅的视频体验成为行业标杆。“爱奇艺出品”战略更让网络自制节目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类别、高品质时代, 极力彰显品质、青春、时尚的品牌调性。
奇葩, 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褒义词。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亦即其词义为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美丽的, 出众的。又喻为与众不同的人。但现在却是比喻某人 (或某事物) 十分离奇, 不落世俗, 个性十足, 世间罕至。奇葩这个词汇在现代多带有调侃和讽刺意味, 与原本美好出众的事物不同, 奇葩多指向一些正常人行为和思维以外的, 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然而《奇葩说》的宗旨是表明:在这里你将会看到, 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 传递奇葩观点。我们要选的是有独特观点;个性表述、与众不同讨人喜欢的人。我们标榜的是真实观点的真实表达。又将“奇葩”的定义还原到最本质上去。《奇葩说》就是要在华人圈内寻找最机智、最幽默、最会说话、最有观点、最具人格魅力的华人, 成为下一个脱口秀大神, 下一个新锐意见领袖。并不具备讽刺意义。《奇葩受》要打造的是下一个高晓松、下一个蔡康永。
而《奇葩说》的这一节目宗旨恰好与“爱奇艺”的企业文化、彰显青春时尚新锐高品质的品牌调性相符。“爱奇艺”视频网站建立至今, 以其丰富的资源和高清的质量, 赢得了许多用户, 具有比较大的受众群体。《奇葩说》将“爱奇艺”选作其播放平台, 首先获得的就是一部分“爱奇艺”的受众群体, 再加上节目本身的吸引力, 开播之后的视频点击率就相对有保证了。
(二) 明星效应与新媒体的巧妙结合
明星效应, 就是借助明星的个人影响力, 让明星的出现达到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果。而“爱奇艺”作为本文提及的网络新媒体, 它也具备新媒体传播快捷、方便的特点。《奇葩说》节目中出现的明星, 通过“爱奇艺”这个新媒介宣传广告, 即可迅速便捷地传达给各位受众, 受众接收到明星参与《奇葩说》这个节目中, 不管是出于对明星在节目中的表现, 还是出于明星的影响力让受众对节目感兴趣, 都达到了明星效应的作用, 加上新媒体传播迅速方便的特点, 《奇葩说》节目的广告力度就可以比单一的明星效应, 或者单一新媒体宣传大一倍。广告力度增加, 代表着获得信息的受众增加, 也代表着点击观看《奇葩说》的受众会增加。从这一点来说, 明星效应与新媒体巧妙结合为节目打广告, 是对节目最后的观看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奇葩说》 (第一季) 的整理, 来《奇葩说》做过嘉宾的明星总共18人, 《奇葩说》 (第一季) 总集数27集, 除去海选4场没有明星嘉宾出席节目之外, 平均每一集都有一个新的嘉宾明星出现。除此之外, 《奇葩说》在选取节目主持人时, 也十分考究。不管是稳坐裁判选的马东, 还是两个对阵方的团长高晓松、蔡康永, 除了都以“会说话”见长外, 三位主持人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明星。马东, 曾经的央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过《有话好说》《挑战主持人》等节目;高晓松“说”的代表人, 知识背景广泛且强大, 受众庞大, 大陆地区知名度超高、极具话题性的导师人物, 打造过周播文化类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 每集点击率500万以上。蔡康永“会说”的代表人, 因《说话之道》被誉为“最会说话的人”, 主持《康熙来了》火爆两岸三地, 屡获金钟奖, 5度主持台湾金马奖。三位主持人:一个央视名嘴, 一个以唇枪舌剑闻名, 一个则因说话之道而备受推崇, 三个不同风格的“说话巨匠”将在节目中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明星效应, 让无数观众怀抱着期待。这样的明星阵容, 加上“爱奇艺”的宣传, 无疑, 又为《奇葩说》点击率的成功增加了一个砝码。
(三) 选手的包装各具特色, 具备了“奇葩”的特质
《奇葩说》对于选手的选择和包装, 可谓各具特色, “奇葩朵朵开”。以最后前5强选手为例:马薇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辩论能手, 不管对方辩手抛出多么强有力的论据, 她都能从论点的另一个侧面予以强烈的反击, 并做到有理有据, 她最经典的一个回击是不加断句表示“人天性就是贪婪的但是我们懂得压抑不正当的天性所以我们是人不是牲畜这是我们之所以为人和动物的区别。”范湉湉虽然辩论能力不强, 但她依据个人的生活阅历, 以及强势的煽动现场气氛的能力也使得她在众多变受众独树一格, 她常常以“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看呀!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本能, 看呀!”这种语气赢得观众的支持。颜如晶是选手里面比较中规中矩的一位, 典型的好学生, 比赛型的爆发选手, 她呆萌但临场的爆发实力也让她在众多选手中拥有超高的人气。艾力是学院派型的男选手, 针对论点, 也能够有理有据地给予对方反击。而肖骁作为一名男选手, 不仅具有范湉湉炒作现场的功力, 更是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来充实自己的论点, 他大胆勇敢的发言, 应该是5强奇葩中, 最标新立异的一位。
在新媒体时代下, 受众都渴望在千万咨询中寻找到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人或者事物, 来填补平凡生活中的精彩。而节目对这些选手风格的塑造, 正好给予了受众这样的机会, 受众在这些极具个人特色的选手中找到话题, 达到娱乐自己的目的。
二、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综艺娱乐节目未来走向探析
(一) 综艺娱乐节目传播媒介的多样化
从2014年开始, 各类型的综艺娱乐节目就开始在新媒体中宣布上线。例如, 《晓松说》《晓松奇谈》《爱上超模》, 2014年末的《奇葩说》在“爱奇艺”的正式播出并取得的热烈反响更是让无数传统电视媒体反思, 2015年柴进的《穹顶之下》选择在“人民网”首播, 也以高评价高点击的好成绩收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由于传统电视媒体受到自身的体制影响, 内容深度和广度、传播的速度、便捷程度都无法达到受众需求, 受众选择获得信息渠道已经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 综艺节目的传播媒介逐渐走向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观众已不仅仅满足于从在传统电视媒体当中收看综艺娱乐节目, 传统电视媒体垄断综艺娱乐节目的现象已经被打破。这会让不少的电视台或者商家反思综艺娱乐节目的传播媒介的问题, 选择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传播媒介, 必然会给综艺娱乐节目的收视率或者点击率、经济效益带来更多的益处。
(二) “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模式还会持续
从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的市场来看, 目前我国的受众还是比较接受“真人秀”这种节目模式的, 它可以让受众充分参与到节目的互动当中去, 且能让受众在“真人秀”节目中获得更多的娱乐, 也能从明星的真人竞技当中获得更多的社会交往的话题。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真人秀”这种综艺娱乐节目模式, 具备了互动性、趣味性、贴近性几种特点, 符合受众观看综艺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所以“真人秀”的综艺娱乐模式在未来还会持续。
而事实也证明了“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模式确实会带来巨大的收视和反馈。以《超级女声》《我是歌手》, 以及《奇葩说》为例, “真人秀”确实在我国的受众群众取得了很好的反馈。
从百姓中来, 到百姓中去, 以人为本, 走“真人秀”路线, 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 电视娱乐传播要赢得观众, 必须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受众本位与传播者本位不同, 传播者主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确定传播的目的、步骤以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并以受众的实际状况作为评价传播得失的标准。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 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纵观我国当前较为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 “真人秀”已成为其重要的传播策略。除了以上提到一些选秀类节目,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星光大道》等节目走的也是平民主义路线, 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像”, 已经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和积极参与。
(三) 综艺娱乐节目类型多元化
综艺娱乐节目的未来发展设计在本着“服务百姓、引导百姓、娱乐百姓”的指导原则下展开, 而综艺娱乐节目的目标受众研究与细分, 对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非常重要, 综艺娱乐节目更应该走“多元化”之路。目前, 大部分的综艺娱乐节目还局限在像《快乐大本营》《梦想中国》《天天向上》《超级女声》等大多建立在以明星演唱流行歌曲、做游戏为主的综艺节目模式上。从营销学的角度看, 这样的栏目更有市场, 也更有商业价值。多元化格局就是让受众从综艺娱乐节目的娱乐功能多元化。从艺术形式上可以做到多种形式并存, 如不仅有电视流行歌曲表演, 还可以有如电视小品模仿、原创表演比赛, 歌剧话剧表演、乐器擂台表演、方言配音表演、少儿创新擂台表演等等。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受众的精神面貌需要常换常新, 受众的“百姓情节”也需要诸如舞蹈、小品、相声等更多艺术形式的多元点缀, 受众不仅希望看到多种艺术形式丰富荧屏, 也希望看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情趣爱好的大众需求的节目。
新媒体下的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让电视工作者生活在矛盾空间中, 一面是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一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媒体的生存危机。综艺娱乐栏目的组织者、策划者、制片人, 在自身节目设计中要解决这个矛盾, 既要研究与满足更加细分的受众对娱乐节目类型的多样化需求, 又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以满足自身栏目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综艺娱乐节目大家庭里, 哪些是前锋、哪些是中锋、哪些是后卫都应该有明确的经营定位。受众购买的是产品, 电视台获得的是利益, 而利益能否被整体市场接受和承认, 要看电视台工作者经营与服务意识的好坏, 要看电视经营者能否以经营和创造一个优秀产品品牌的心态来对待。
三、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受众接受和观看综艺娱乐节目的平台已不再单一, 已经由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变, 在新媒体平台上不仅可以看到国外优质的综艺娱乐节目, 也可以看到我国的许多借由新媒体平台播放的综艺娱乐节目, 这些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综艺娱乐节目的传播渠道也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许多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综艺娱乐节目, 更加注重节目的深度的广度;在综艺娱乐节目模式的运用上, 已经由原本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或者结合模式转变;这对于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来说, 是有进步的一面。但我们同时要看到, 各个媒体生生死死的综艺节目数以百计, 除了少数精品一直保留下来以外, 大多数综艺娱乐节目寿命都非常短暂, 其原因也大同小异:一是克隆明显, 很多节目形式是直接把韩国优秀的综艺节目简单复制而来, 其内容和形式完全没有考虑国内受众的接受程度, 完全缺乏创新想法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二是庸俗化, 大众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以视觉感官享受为突出点, 引导观众消费, 是名副其实的快餐文化:无内涵、表面化、弱智性。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多追求简单的令人心跳的刺激享受, 不追求审美的愉悦快感, 虽然这些猛药可以换来短期的收视率, 让媒体拿到不少广告, 但对社会整体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挽回的, 一旦掌控不好, 就会让观众在笑声中受到潜在的错误影响。所以我国综艺节目更应该看到在新媒体背景下综艺娱乐节目的转变趋势, 并积极从自身出发, 适时调整, 从而适应新媒体, 以得到更好的传播发展空间。综艺娱乐节目本身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开发与建立与之相应的产品及副产品群, 在新媒体时代下, 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摘要:我国综艺娱乐节目虽然发展较晚, 但到目前为止, 也已经历了明星表演、游戏益智、“真人秀”等三个时期。期间,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了整体“降温”, 曾经广受欢迎的游戏益智类综艺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关注度也逐渐走低。在这种形势下, 受众仍然在不断分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让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交流方式。很多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看到更多的优秀综艺娱乐节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发生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 研究我国综艺娱乐节目未来走向, 对解决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目前尚存在的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2014年末在网络新媒体平台“爱奇艺”播出并取得高点击、高反响的《奇葩说》为例, 全面分析《奇葩说》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成功的原因, 结合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现状, 对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综艺娱乐节目未来走向做出探析。
品牌也爱综艺网络独播 篇9
周五的晚上看什么?随着2013年一档叫做《爸爸去哪儿》亲子户外综艺的热播,估计被询问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回答会是:看《爸爸去哪儿》。伴随着第一季节目将近尾声,这档聚焦了诸多注意力的王牌综艺第二季,也在被众多广告主紧盯。而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这个多屏移动的时代,吸引着更多的用户透过电脑、手机、PAD等网络平台观看精彩。由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将只在爱奇艺和PPS双平台独家播出,因而,这也让人们更为好奇,越发注重数字营销的广告主,究竟是谁能够从爱奇艺拿下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的独家网络冠名?
这一疑问在2013年12月19日被揭晓:随着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和银鹭食品集团总裁助理陈朝阳共同执笔签字,这场网络冠名权争夺终于尘埃落定——银鹭食品集团以6600万元的投入最终获得《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独家网络冠名权。
惊喜:宝贝秀可爱“爸爸”显经济效应
说道《爸爸去哪儿》之所以如此受到观众喜爱,五个个性十足的宝宝当然功不可没。而在爱奇艺公司2014王牌综艺推介会上,王岳伦父女和郭涛父子同时出现,给活动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和轰动。
在活动环节,精灵可爱的Angela公布了节目中自己最喜欢的人,她竟然把自己排到第一名,而爸爸王岳伦仅名列第五;而石头则按照“男子汉”标准进行了大排序,出人意料的是,前三名分别是:天天、Kimi和森碟,小朋友的心思真的很难猜啊。随后伴随小星星的音乐响起,石头、Angela和他们的爸爸郭涛、王岳伦一起唱起《爸爸去哪儿》主题歌,两个宝贝的表现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也再一次证明了这档王牌综艺节目的火爆。
王岳伦导演还亮出了自己的新剧——由“爱奇艺出品”的《人生需要揭穿》,并得到郭涛、张亮的助阵,让其未播先热。通过引入全程的大数据指导,该剧与网络用户收视特点结合更紧密,已经达成与几大品牌的深度合作,不仅帮助爱奇艺收回了制作成本,也透过广告主的持续进驻,彰显了这部人气网剧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体现。
《爸爸去哪儿》到底有多火?它能够为品牌带来多大的价值?
除了到场两个宝贝带来的轰动,再来看看一组数据:《爸爸去哪儿》自从在湖南卫视、爱奇艺首播后,连破网台收视纪录。根据最新收视数据,它第十期在索福瑞城市网收视率达到5.67,市场份额达到22.99,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一,远高于其他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在爱奇艺、PPS双平台播放量继续领先全网,第十期在爱奇艺和PPS的播放量超过3000万,前十期节目总播放量已经接近3.5亿。
这档拥有亲子元素和强大明星阵容的户外探险节目,借助星爸萌娃的风潮,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热议,也迎来了一连串的经济效应。
聚焦:多屏独播的价值爆发
这个经济效应,在此次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网络冠名上,得到了又一次的证明:它不仅拉来了爱奇艺与银鹭食品集团的战略合作序幕,创下中国季播节目网络独家冠名费新纪录,也证明了广告主对于数字营销的越发重视。而合并后的爱奇艺和PPS作为全网收视领先平台与王牌综艺节目的黄金结合,也已经成为视频时代的高度稀缺性资源,对广告主具有强烈的营销号召力。
“获得爱奇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网络独家冠名权是2014年银鹭营销体系中的一大重点。我们观察到《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现象级节目在网络平台播出和运营中,会产生更高的附加值。”银鹭食品集团总裁助理陈朝阳表示:“特别是第二季在全平台领先的视频网站爱奇艺和PPS中独家播出和运营,必然会产生强势聚焦效应,提供了银鹭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空间。”
随着消费者普遍转向网络视频,特别是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收看节目的数量猛增,聪明的品牌必然通过多屏覆盖,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优质视频平台与优质综艺节目的组合为广告主带来了充足的机会,而这,显然也是银鹭对《爸爸去哪儿》网络独家冠名权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爱奇艺而言,PPS的融入,也让它能够更好地把握网民收看视频的新习惯,在移动互联网价值大爆发的时刻,把握机遇,为广告主提供更多营销服务。根据艾瑞MUT2013年10月最新数据, 爱奇艺和PPS去重后的月度用户达到7620.6万人,月度使用次数为28.3亿次,月度总有效浏览时间为2.79亿小时,实现移动视频三大标准数据均位于行业第一阵营,同时爱奇艺至今已覆盖55.2%的移动视频用户,是当前视频品牌中覆盖过半移动用户的代表企业。
趋势:网络综艺的营销力量
品牌的追捧与综艺节目的看涨不无关系。根据最新的数据,2013年1-9月中央和省级卫视综艺节目时长和花费都大幅上涨。千万元级成本综艺节目已成基本配置,亿元级节目比比皆是。所以有人将即将过去的2013年称为“综艺制造年”。
与这股综艺制造趋势相契合的是,2013年11月,爱奇艺宣布了内容独播策略,率先挖掘综艺节目的网络价值。自2014年起,《爸爸去哪儿》、《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国内最热门综艺节目,以及十九档韩国最热门综艺节目,将只能在爱奇艺、PPS双平台看到,并且坚持“独家播出、不分销、不换剧、不赠送”。
网络综艺节目的用户覆盖已经快要赶超电视,多屏立体式传播使得视频网站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增长。以《快乐大本营》为例,艾瑞IVT数据显示,综艺节目网络覆盖人数达4800万,这是不少电视当家综艺节目都无法实现的成绩。
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表示:“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更多是围绕内容和核心收视人群的需求进行打造,而这个核心收视人群恰恰和营销当中所要追踪的目标人群重合,天然存在着非常高的人群营销价值。爱奇艺具有绝对的节目储备优势和营销价值开发优势,将为广告主提供和综艺节目全方位互动的整体包围式营销解决方案。”
nlc202309020336
福音:定制也有投放套餐
像银鹭一样能够争夺到网络首席冠名、特约赞助等战略级合作伙伴权益的广告主毕竟是少数。广告主投放周期不同,阶段性需求不同,如何搭车王牌综艺更灵活地进行网络投放呢?
经过对节目数据的深入研究,爱奇艺结合不同需求类型的广告主量身定制了多款优质的综艺资源投放产品,包括“百度品牌专区关联广告”,“鲜芒果专场贴片套”以及“爱笑专场”、“Talk专场”、“浪漫专场”三大类型化综艺节目包的首席冠名等。
例如,“鲜芒果专场贴片套”就是一款典型的“短、快、全”形式的产品,非常适用于阶段性投放、迅速集中曝光的需求。鲜芒果,顾名思义打包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天天约会吧》四档湖南卫视王牌综艺。“短”是指投放周期集中在节目首播后的1-2天,“全”是指投放覆盖UV占比高达70% ,“快”是指这种用较低流量实现高覆盖人群的贴片套装,帮助广告主大大缩短了决策时间,灵活快速,性价比相对高。
套餐的指定,有“鲜芒果”这种从节目本身出发的划分方式,还有从受众出发的划分方式。因为数据分析体现出综艺节目基于类型划分的聚合效应明显。比如,脱口秀类综艺节目的组合所覆盖的观众教育背景相对较高,本科以上占比优势明显;欢乐、搞笑类的综艺节目组合后对20-29岁年轻群受众覆盖力强,区域分布上具有互补效果;情感类综艺节目则对学生类人群覆盖比例相当高。基于这种聚合效应,爱奇艺推出“爱笑专场”、“Talk专场”、“浪漫专场”等几大专场,采用1+N组合模式,即一档爱奇艺超人气独播综艺节目打包同类节目,如《天天向上》加上《壹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等N档节目,实现高流量,有效覆盖更多受众人群,广告效果更佳。
对于广告主来说,除了贴片广告之外,爱奇艺所推出的一系列衍生产品,同样为其在综艺营销时,提供丰富的价值体现。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为了满足网民对于这五个宝宝更多好奇心,2013年11月22日,爱奇艺就出品了一档3天立项、15天完成节目制作、由叶一茜主持的网络衍生节目《妈妈在这儿》,透过亮相湖南卫视和爱奇艺,创造了育儿亲子综艺节目的又一王牌,一上线即获得网民的争相观看,斩获了百万播放量,并迅速吸引了广告主的兴趣,据了解节目未播出已经收回制作成本。
而在2014年《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爱奇艺将推出至少5档高品质的衍生节目,其类型包括“超阵容明星亲子圆梦真人秀 ”、“中国首档明星亲子海外旅行真人秀”、“室内育儿实景真人秀”、“明星育儿访谈节目”以及《妈妈在这儿》第二季。爱奇艺将通过衍生节目、艺人合作、用户活动、游戏开发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对王牌综艺进行价值深度挖掘。
【《成功营销》新媒体】
微信公众账号:成功营销
获取APP的方式:苹果APP Store、安卓应用市场搜索“成功营销杂志”
官方网站:http://www.vmarketing.cn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vmarketing
官方淘宝店:http://cgyx.taobao.com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 篇10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以“内容制胜”的今天,内容是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在全媒体的冲击下争得一席之地,扩大节目品牌影响力和提升收视率的关键。一直以“快乐中国”为频道宗旨的湖南卫视,凭借其精准的频道定位,打造了一档又一档吸引眼球、收视颇佳的综艺节目。为了对全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革新进行深入分析,笔者选取湖南卫视几档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与可借鉴之处。
一、全媒体时代湖南卫视的发展
(一)引领大众审美
收视高的电视节目,其号召力可把大量观众固定在某个频道的某个时段。因此,要充分发挥节目的品牌效应,引领大众审美。湖南卫视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成功。从周一到周天,品牌综艺节目一档接一档,《一呼百应》《我们约会吧》《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我是大美人》《背后的故事》《透鲜滴星期天》,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形态应有尽有,让观众每天都不转台。
在电视节目的发展史上,湖南卫视更是功不可没,它不仅有19年屹立不倒的王牌综艺《快乐大本营》,使观众们喜欢上这种“游戏娱乐”的节目样式,更使得全国各大卫视媒体争相效仿。它还开启了中国电视史上的选秀时代,让中国受众第一次知道、认识并参与选秀。虽然其对受众的影响褒贬不一,但就电视行业发展而言,它功不可没。
(二)互动性的增强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传授过程,没有反馈与持续效应,这样的互动是短暂且浅层次的。初期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主要是不断开拓互动渠道,以提升收视率,主要形式有:一是手机短信互动,包括短信留言、短信抽奖、短信投票等,几乎每一档综艺栏目都保留了这一互动形式;二是论坛、贴吧互动,提供一个让观众自主交流的平台,并巧妙地对热门话题进行引导。
电视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了传播渠道,深化了功能融合,受众依赖移动终端的趋势彰显,参与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式更加多元。互动方式包括:第一,网络在线收看时的弹幕。金鹰网是湖南卫视唯一官方网站,除了常规的节目动态、视频等资料外,网站还设置了大板块的留言区,让观众进行互动,参与选秀活动报名、投票等。第二,微博的转发、评论。湖南卫视及旗下每一档栏目都开通了专属微博,及时更新节目动态,与节目嘉宾互动,保持节目的热度。第三,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湖南卫视官方微信代言人“湖小微”每天都会带来新鲜有趣的湖南卫视资讯,还根据节目看点推送互动话题,即时与受众互动。第四,手机APP应用的深度开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互动是全媒体时代最便捷的互动渠道。目前,湖南卫视在手机终端推出的APP如呼啦、芒果圈等,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引进国外节目加以创新,使之更符合中国市场
以湖南卫视的引进节目《我是歌手》为案例,该节目成功引进,抛开继承原版的因素不说,很好的创新也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在同质化严重的中国电视市场,《我是歌手》一枝独秀,打响了湖南卫视歌唱类电视综艺的一炮。以“快乐中国”为口号的芒果卫视向来注重卫视品牌的建立,节目组总导演洪涛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顶级享受的歌唱类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原版节目在韩国困难重重,但在湖南卫视却成功问鼎!
二、全媒体时代湖南卫视的革新
(一)节目类型的革新
1.游戏娱乐类型。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综艺节目经历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进入了“游戏娱乐”类型的时代。这类节目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参与者也由晚会时期清一色的专业演员和明星,变为明星为主、平民为辅的模式。
1997年,就在晚会综艺类节目黔驴技穷之时,湖南卫视推出的新节目《快乐大本营》却一鸣惊人,脱颖而出。游戏节目的盛行给整个电视生态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人说,《快乐大本营》是中国电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节目形式的兴起,更使得人们对于娱乐节目的认识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
2.大众选秀类型。2004年至今,中国电视综艺进入了“大众选秀”的时代。作为一种综艺类型,大众选秀节目指的是以才艺表演为基础的电视选秀活动,它为普通人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并给予他们明星般的体验。
其中,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于2004年推出的《超级女声》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选秀节目的旗舰。“零门槛”“海选”“短信投票”这些全新的娱乐理念,注定要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二十多年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疯狂地高声呼喊她们的偶像,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新时代。
3.明星真人秀类型。以湖南卫视的热门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爸爸去哪儿》开播之前,宣传组就在网络上进行了强势宣传。数据表明,中国青年接受新事物的渠道除了传统媒体,即广告、电视、户外广告等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新媒体获得。而微博以及腾讯产品是新媒体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节目开播之前,栏目就蓄势待发,瞄准了前几日的微博热门话题,更在节目播出时发起“微聊”,邀请嘉宾与网民在网络平台互动。而在节目之中,新技术的运用也不可忽视,《爸爸去哪儿》中“神”一般的字幕组,通过精妙的后期剪辑和特效,使节目多了更多的看点。
几期节目播出之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成功地缔造了又一现象级电视栏目。其口碑传播速度之快、业内认可度的提高,都离不开互联网下新媒体的介入。
(二)传播策略的革新
为解决互动平台过于凌乱的问题,湖南卫视不惜重金打造了专属互动平台。例如,芒果圈是由湖南广电开发、设计的一款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程序(APP),用户登录芒果圈可以进行节目投票、答题、竞猜、抽奖、主题讨论等,这是湖南卫视面对年轻观众、忠实粉丝所开发的互动平台。
建立一个频道专属的涵盖各种形式的互动平台,让互动更规范化、专业化,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当务之急。
(三)传播形式的革新
《超级女声》通过与网络平台合作、电信平台联合、蒙牛线下营销等,共同打造了空前的互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反响,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我是歌手》全方位利用呼啦的同时,联合QQ音乐推出了专属《我是歌手》的APP,让观众参与线上互动。在《我是歌手》节目播出期间,一项在呼啦上进行的名为“你最喜欢的歌手”投票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万,这10万人作为收视群体中的一部分,已成为该节目的忠实观众。
三、全媒体时代对湖南卫视的展望
在全媒体时代的冲击下,在“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观念的作用下,电视媒体想要占据不败地位,应该专注两点:一是用户体验,即让受众有一个十分便捷的体验途径,强化受众的主人翁地位;二是形成互联网思维,而这也要要求所有电视人拥有超前的预想以及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意识。节目早已不是早些年简单机械的录制播出,除了这一单纯的程序之外,更多的新媒体元素涌入,不断地冲击同时也在丰富着这个行业。
在目前的国内电视市场,出于利益和制作难度的考虑,一档节目的兴起会带动相关卫视的跟风。这一现象会造成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那么,在全媒体如此强劲的冲击之下,中国电视综艺只能局限于形势,无法取得颠覆性的模式创新吗?中国电视综艺近几年虽然跟随引进之风,但是本土化改造的节目效果与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电视综艺还处于探索发展之中,市场广大,受众广阔,即便全媒体强劲冲击,也阻挡不了新生命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亮宇.中韩综艺节目的比较及启示——以湖南卫视和韩国MBC电视台为例[J].新闻世界,2013(12):40-42.
【网络综艺的黄金时代】推荐阅读:
网络综艺节目11-23
网络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09-25
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11-05
综艺节目的分析12-11
综艺节目导演的能力06-03
综艺节目的创新意识12-21
考智力的综艺节目07-22
综艺节目中的审美文化09-30
综艺形象06-06
综艺栏目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