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重视

2024-10-08

四个重视(共7篇)

四个重视 篇1

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 关键在于校长怎样管理学校。下面, 笔者就校长如何在管理中实现四个职能谈一些看法。

一、战略决策职能

一个校长的教育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办学思想上, 端正办学思想是管理好学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要有经营意识和经营头脑, 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战略。而校长的战略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善于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校长要善于摆脱以往的从属思想, 学会独立思考, 要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思考, 对学校的适应性进行审慎思考, 对学校的发展特色进行深入思考, 据此提出自己的办学发展目标。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的整个大系统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 依靠社会、家长、校友, 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和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总结出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论。随着校长管理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强化, 校长的战略决策职能将更有迫切性和开拓性。

二、教学管理职能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学校就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层层展开的有机系统。作为学校最高管理者的校长, 只有抓住教学工作这个中心, 取得对教学的驾驭权, 才能有序、高效地管理好学校。校长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对课堂教学提出全方位的改革, 重视教学管理, 强化制度建设。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重调查研究, 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在教育系统的前列。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 三者同步运行, 有机结合, 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成形式, 教规、教改、科研的成效必然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 校长要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决策、教学系统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教学过程及其基本环节、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质量的控制与反馈、教学组织及环境等进行系统研究, 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管理的重点、难点, 提高管理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内外协调职能

在新的环境下, 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越来越多地直接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面对社会各利益集团提出的种种复杂要求, 校长的公关职能将越来越重要。公关是一种“内求团结, 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 是协调组织内外关系的管理职能。学校是公关的主体, 也要面对组织内外的公众, 并与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就要求校长要掌握公关艺术, 更好地发挥协调职能, 正确处理好内外协调的几个关系:处理好校长与其他行政领导的关系;处理好校长领导与民主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社会、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四、开拓创新职能

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首要问题。它要求校长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超前思考, 包括对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还要求校长能用联系和整体的方法来分析与思考当前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从而创造性地思考整个学校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 并引导教师统一认识, 沿着校长的改革思路去思考和实践。当然, 创新绝非突发奇想。校长应当把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机结合, 立足于学校的现实基础, 提出学校的创新目标和策略。应当着力培养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鼓励和支持师生的创新实践。为此, 校长应当确立创新的理念, 把组织思想运用到学校组织中, 通过大力提倡组织学习、自我管理, 使广大教职工自我超越, 不断创新, 最终达到学校组织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校长管理,职能,战略决策,教学管理,内外协调,开拓创新

四个重视 篇2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应大有作为。因此,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支持工会组织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工会工作的“四个全

覆盖”:

抓重点—————不断拓展工会会员的新领域,努力实现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全覆盖

就目前来看,重点在于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理所当然是农民工的“娘家”。

从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来看,必须切实加强工会在农民工中的工作。发展农民工加入工会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其重要性的认识。只要党委有关方面,政府的劳动、劳务、财政各部门及工会组织联手行动,工会对农民工全覆盖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攻难点—————拓展工会组织建设领域,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全覆盖

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在非公企业成立工会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会法》的明确规定。全总也明确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因此,非公企业必须建立工会。各级工会都要在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下,积极宣传《工会法》,宣传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的有关规定,使所有非公企业都组建工会并积极开展工作。

破焦点—————拓宽工会工作领域,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覆盖

各级工会都应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动员和组织参与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重视改革改制带来的职工具体利益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在医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重点解决职工遇到的就业、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对于农民工工资发放、劳动安全、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工会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维护,敢于为职工说话,勇于为职工伸张正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支持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当前工会维权的焦点是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和工资谈判等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解热点—————拓宽工会活动领域,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全覆盖

工会一切工作和活动的着眼点都要放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上来。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抓住劳动关系和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促成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共谋,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父母应重视四个方面的家庭教育 篇3

本刊:很多家长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很自私、不懂得分享,遇事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熊丙奇:今天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自私,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和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良好的公民,也就是让受教育者懂得在思想、感情、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承担的义务以及所享有的权利。

可是,在家庭的环境里,有不少父母并没有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享受到这种权利,更没有让孩子去承担这种义务。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对待,而是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自己想怎么养就怎么养,自己想怎么爱就怎么爱,不考虑自己养育的方式是不是适合孩子;不考虑自己所施予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爱。

所以,家长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公民对待,尊重孩子的公民权利和人格,而不是高高在上,代孩子包办一切。如果家长能给孩子生命的自由和权利,与他们平等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生命的规律,孩子就会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学会感恩,懂得负责任。

生活教育:让孩子获取生存的基本能力

本刊:现在的孩子生活能力普遍比较差,有的孩子上大学后甚至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放弃求学之路。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熊丙奇:我们曾进行过一个调查。高考之前,有多少学生自己洗过袜子和衣服?调查结果是,只有不到10%的人是一直洗的,或者是从初中开始自己洗,绝大多数孩子偶尔洗过一次。现在一些大学生还把自己的脏衣服邮寄回家。他们大学期间在用父母的钱谈恋爱,还把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拿着父母的钱把衣服寄回家,然后再用父母的钱寄回来。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打理的,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而不让孩子去做事情,更不要说让孩子做家务活了。

在国外,家长会专门“制造”一些8岁到13岁的孩子所能够干的事,洗车、修草坪,照看婴儿,让孩子能够体验劳动,体验职业,也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尤其是养成他负责任的意识,但是我们现在的家长很少愿意这样做。

生活教育是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的教育,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同的年龄段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而不是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享其成,没有生活的磨练,他们就不会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体会到什么才是幸福,更不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教育:让孩子首先建立对自己正确的责任感

本刊:近年来,低龄儿童的自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您觉得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家长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熊丙奇:近年来这样的案例开始增多,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一旦遇到挫折,很多学生想不开走极端,原因在于有的家庭对于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

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导致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首先告诉你要爱国家,其次爱社会,再爱集体,再爱班级,再爱父母,最后才是爱自己,而先爱自己就太自私了。但是一个人不爱自己,怎么爱父母,他爱自己才爱父母,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责任感才会有家庭责任感。

有些孩子轻而易举地放弃生命,不能说他们不愿意活着,只能说他们对生命还不了解,不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更不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真正的生命教育,就该从“防祸患于忽微”着手,告诉孩子自身有什么权利,如何保护自身的权利,同时不能伤害他人的权利。

家长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实施生命教育,让他更深刻、更透彻地去了解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让生者更好地活着,享受生命带来的一切。家长要告诉孩子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要学会保护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轻言放弃生命。

生命是一切的根本,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再重要,没有了生命也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生命,又何谈教育呢?

心理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缓解心理压力

本刊:您认为孩子自杀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父母应如何预防和进行干预?

熊丙奇:由于学习、升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孩子们会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当然这里面也有父母的认知问题:他们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心理知识,让孩子们懂得怎么样去缓解压力。

我知道一个让人非常痛心的事件:两个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感到压力很大相约自杀,写好遗书之后他们把所有可能有用的东西交给了另一个同学,说要自杀,然后到阳台上要跳楼。其他同学劝过以后觉得“没问题了”就回去了,可悲剧还是发生了。

其实只要对那两个要自杀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或者给那个轻信的同学一些危机意识,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没有人告诉孩子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父母没有告诉他,学校没有告诉他。两个鲜活的生命没有了,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要重视,不要等到问题发生了,我们才想到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当下,单调乏味、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让孩子心理上没有喘息的机会。有的父母为了忙自己的事业,以物质来代替情感,认为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对孩子的爱,却忽略了平日里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联结。殊不知,钱是不能够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所有问题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让人在困难中振作起来,在面对失败时不轻言放弃。忽视心理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时候会让孩子痛苦一生。所以,父母首先要从缓解亲子焦虑、改善亲子关系入手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四个重视 篇4

一、要重视课前预习

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执教者的备课准备, 二是学习者的预习准备。没有课前的预习, 就没有课堂的高效。福建大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是制定依托教材的精致的导学案, 这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围绕教材设计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有操作性的导学案, 学生利用导学案独立思考、自主解惑, 通过小组辨论等形式进行有效的预习。“导学案”更适用于中学生, 就小学生而言, “导学案”实际就是细化了的预习提纲。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永正说, 书不读熟不开讲, 也有人说,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书能否读熟, 能否带着问题, 主要依赖于课前预习。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理念中, 预习就是独立学习, 学生不受任何人干扰下, 面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 尝试解决, 独立完成一个学习的过程。预习既然是要独立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那么它涉及的内容、面对的焦点, 就不应该只是传统观念中认为的把课文读几遍, 学习生字词语, 标上段落序号, 做出适当的批注圈画等一些基础性任务, 还应该紧扣文本重难点, 直指教学目标, 针对主要教学内容, 涉及文本内容及表达方式设计预习作业, 引领学生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预习中就能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减少预习的盲目性, 提高预习的效率。课堂上要有独立检查预习的板块, 预习检查要贯穿教学始终, 对教学预设及时调整, 进一步明晰教学的重难点, 明确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 将有效的教学时间花在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力求效益最大化。

二、要重视核心问题设计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设计具有思维张力的统领性的核心问题, 才可避免肢解文本, 平均着力, 繁琐讲解, 跳出“篇篇精确分析, 段段细读深究”的传统范式;才能围绕文本, 紧扣目标, 议在关键处, 论在点子上。集中时间, 围绕重点, 收放自如, 提高效率。核心问题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 更要关注文本表达方式, 要寻求两者的融合与平衡。学生必须亲历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 才能获得对文本表达方式的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年段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爱如茉莉》的核心问题“文中哪些细节写出真爱像茉莉?”解决了文章写了什么——父母之间的真爱, 也讨论了文章是怎么写真爱的——通过细节, 借助茉莉, 表达真爱。《安塞腰鼓》的教学核心问题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这样写好在哪里?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悟安塞腰鼓好在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 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响声, 元气淋漓的后生和变幻的舞姿, 又领悟到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核心问题的设计要依据书后习题。语文课教什么相当程度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如《大江保卫战》课后练习4: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道练习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课文的深度阅读, 蕴含着核心教学价值, 即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活动场面介绍具体。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需要拥有一双慧眼, 要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 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要重视精读感悟

有的教师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得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 盲目地追求教学的“厚重”, 面面俱到, 致使教学内容“丰富”了, 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课堂时间是个常数, 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冗繁削尽留清瘦”, 我们要删繁就简, 削枝去叶, 抓住重点段落, 精读感悟。重点段落主要指描写精彩的段落、中心突出的段落、表达特殊的段落, 如过渡段、中心段。精读感悟就是把重点段落读熟读透, 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咬文嚼字反复涵咏、体味文本内涵和文字意蕴, 使学生读有所悟, 读有所获。精读感悟要有机渗透学法指导。“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上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 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在精读感悟的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实现有效引导, 做到适时、适度、适人, 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为立足点, 通过导向、导法、导思,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要重视语言训练

四个重视 篇5

摘 要:施工企业从工程招投标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造价核算管理的范围,而且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开始以及结束。因此它包含了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及变更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结算阶段。文章从这四个方面对工程造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随着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除了施工技术和信誉上站的优势外,其工程的造价核算,自身的节能减排,内部管理很重要。如何在有限的建筑资源内,实现工程成本的最小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做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每个施工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工程造价涵盖了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及变更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结算这四个重要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工程造价的管理。因此只要把握好这四个阶段的控制,就能将企业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

四个重视 篇6

为能更清晰说明这“四个跨度”同时影响课堂价值和它为课堂评价必被提及的要点,笔者特举某一地区以“滑轮组(滑轮第二课时)”为课题的教师优质课比赛的课堂教学为案例,通过对这些课的剖析和研究,罗列出这些教师中所出现的典型的在四个跨度上存在欠缺的教学片断,供我们评判其没有处理好这四个跨度所带来的课堂问题,然后在反思基础上找出有效教学应采取的方法,

一、能力跨度

[教学片段]……教师引导: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我们能否建立一种装置在提起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根据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试验,

活动成效:学生轻松得出“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也可改变力的方向”的结论,

教师引导: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原理,请在图l的滑轮组上画出绕线方法,以达到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1、1/2、1/3,

学生探究:学生在草稿纸上作图探索,

活动成效:画线全部正确的学生仅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这个教学片段实录来看,该教学活动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从纸面上力求学生利用滑轮组的特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是从教学成效来看,后者并不过难的教学活动所实现的教学效果明显不佳,特别是在画线之时让好大一部分学生一下子失去“准星”,有点儿无所适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学生解决这个知识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作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收敛思维能力等)从种类和大小的要求上比之前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因为,学生仅仅了解滑轮组特点,其知识水平仍停留在“省力、改变方向”上,还没有建立“绳子股数与省力的关系”,这之中必需要借助思维的收敛来完成,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才能解决省力的问题,由于中间的缺省,造成能力跨度已经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从而产生学生能力运用的“即时断裂”,若在这个中间增加“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Ⅳ股,则作用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的总和的1/Ⅳ”的知识铺垫,必给学生在思维贯通上起到桥梁的作用。

二、知识跨度

[教学片段]……教师对常见典型的滑轮组进行受力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时,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Ⅳ股,则作用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的总和的1/N,写成公式F=(G+G)/N。

教师迁移:利用上面结论应用于画线组装滑轮组时,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将其总结为“奇动偶定”的画线规律来解决,“奇动偶定”画线规律是:当Ⅳ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挂钩上;当Ⅳ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挂钩上,

学生练习: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原理,请在图2的滑轮组上画出绕线方法,以使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1、1/2、1/8、1/4、1/5,

活动成效:画线全部正确的学生多于总数的三分之二,出现错误的学生中,基本能找到绳子的固定端,但绳线的绕转方式往往出现错误……

这一教学片段是取自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但由于教师做好铺垫工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都比较理想,为此比前一举例班级的教学效果要好,这个教学过程不足的是,学生对教师所归纳的“奇动偶定”画线规律并不十分理解,大家有点死记硬背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增加这个“新面孔”所造成的,深究其原因是,课本里所没有出现的知识与课本知识往往有一定的知识跨度(距离),当跨度过大时,学生没有办法实现知识间的贯通,就会出现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弥补其知识无法贯通的不足,

如果教师不另增引出“奇动偶定画线规律”,且能将“奇动偶定画线规律”直接阐述为:“省力只与动滑轮上的绳数有关;因跨过动滑轮的绳均为双股,且只有当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挂钩时的绳数才会出现单股,则当N=2、4……(偶数)时,表示绳端必系在定滑轮挂钩上,绳在动滑轮上的跨过数分别为1、2……当N=1、3、5……(奇数)时,表示绳端必系在动滑轮挂钩上,绳在动滑轮上的跨过数分别为O、1、2……”肯定能帮助学生清除知识跨度过大的障碍。

三、情感跨度

[教学片段一]……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滑轮组的特点作了分析,并得到了滑轮组省力与绳子股数的关系式,请大家在课后再作努力,务必要把这个内容给我搞清楚,下面请大家看黑板例题,给我画出怎样绕线才使滑轮组上的绳子拉力最小,……

[教学片段二]……教师:课前引入时,我们复习回顾了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动滑轮的受力情况的内容,下面请大家来分析如图3滑轮组上绳的受力情况。

甲学生:参照单个定滑轮或动滑轮的杠杆受力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A、B两定滑轮上绳的拉力都为G+G动轮,而c动滑轮E绳自g拉力为也(G+G动轮),

教师:(摇摇头)不对,

乙学生:根据杠杆原理可以确定A、B两定滑轮上的力臂相同,同时考虑系在C滑轮挂钩上的绳的拉力,则A、B两定滑轮上绳的拉力分别为G+G动轮、1/3(G+G动轮);因绕在B轮的两股绳对c都有拉力,且从杠杆原理上分析,c动滑轮上绳的拉力为1/3(G+G动轮),(学生利用自制的草图配合讲解)

教师:你做得很累,但还是不对,(教师面露得意)大家请注意,刚才我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要么做错,要么根本不会做,这就告诉我们,用杠杆原理分析滑轮组的受力情况是不太适合我们的,应该利用老师接下去要讲的“作用于一根绳子各段的力相等”来确认一些力的大小(教师的实际目的),……

课堂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在其中是一智者,在疑点、难点、迷惑、矛盾处点拨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使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发展性趋向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情感的调控,通过情感的有效调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入,从而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在上述第一个教学片段中,几度出现“给我搞……”“给我画……”等家长式的声音,无形之中已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必然会破坏师生情感,不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上述第二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一陷阱让学生往里跳,而获得的结果(包括乙学生借助杠杆原理再深入一步所能得到的正确结果)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彻底玩弄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这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是相冲突的。

四、角色跨度

[教学片段一]……教师在要求分析如图4滑轮组,画出“以使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3”的绕线方法时,教师只给出一种画法(缺少图5的效果),当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表示异议时,教师(习惯或紧张地)眼盯天花板,压根儿不去看学生,造成这些学生的心情颓丧,……

[教学片段二]……教师前准备了几个自制图板为了让所有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高度重视,教师习惯性离开讲台站在教室中间,持着画板给学生讲解,……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进入自己视野之内,即充分利用好我们教师平视宽度120°、垂视宽度60°的最佳视线控制力;同时又要将教师声形并茂的教授都能进入学生感觉器官的最佳感觉之内,这一要求,提醒我们教师不要轻易离开讲台这个属于主导角色的舞台,否则会出现因你的大移动(实为角色定位的偏差),让学生(特别是座位靠前的学生)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你的声形而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如果教师长期不遵循这个要求,势必让学生反过来迁就你的不足,造成角色彻底错位(角色跨度走向极端),

上面列举的两个教学片段中,同样反映出教师存在上述同一个问题,从实质上反映教师没有践行“学生为本”的理念,只有当教师完成集体主导任务后,才能离开讲台转入个别主导任务,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实验时,教师应主动来到学生身旁进行个别指导,继续演绎教师主导角色的作用,

按照“教学双主体思想”的说法,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行为可以互动,形成一定的互补,但决不可以混乱教与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互动的部分就是角色跨度的范围,因此,教师势必在互动范围内实现其对教与学的有效行为,

四个重视 篇7

一、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大原则”

(一) 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各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用教育技术手段, 该用不该用, 关键看是否需要。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来整合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 语文学科的作者简介资料和相关图片展示、数学学科的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英语学科的单词和句型朗读、科学学科的星空图及实验过程演示、美术学科的绘画分步练习展示、地理学科的地貌特征图片展示等, 均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从教学步骤上看, 导入激趣、旧课复习、当堂训练任务、当堂小结及各学科作业展示等, 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总之, 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一定要考虑需要性原则, 不能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冲淡了教学重点。

(二) 补充性原则

补充性原则指的是对一些教材上的没有编入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如知识、资料、图片等, 可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 作为教材的补充。比如, 语文学科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教学背景资料、数学学科的不同版本例题和同一习题的不同解法展示、外语学科的语法基础知识和相关词语辨析、历史学科的人物多角度展示及不同评价等等, 这些资料的补充展示, 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 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开阔视野。

(三) 链接性原则

链接性资料不同于补充性资料。补充性资料是教材上的没有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而链接性原则, 则是运用教育技术对不一定需要了解掌握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的知识、事情进行相关链接。比如, 语文学科的同类文章和同题作文、数学学科的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介绍、外语学科的同类语法练习试题集锦、历史学科的逸闻趣事等等。借助教育技术对这些资料的链接整合,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了解事物。

二、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个重视”

(一) 重视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育技术的优势是直观形象, 画面感强, 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大, 容易营造生动、逼真的情景,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比如, 教学星空知识, 如果我们仍然照本宣科走老路, 学生就会提不起学习兴趣, 而且内容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想象, 但如果我们整合教育技术资源, 向学生播放美丽直观、富有动感的星空课件, 学生就会一下子被课件里的魅力自然所吸引, 对观赏和研究太空产生浓厚的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星空知识, 主动阅读课文中有关的星空片段, 而且他们会在课外主动去搜寻补充关于太空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又如, 语文课上, 我们要教学《斑羚飞渡》一课, 如果我们只是去阅读原文, 由于学生并非现场目击者, 上课只是“听故事”, 所以, 对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感受并不真切。但如果我们适时播放一下斑羚飞渡的模拟课件, 让一对对斑羚在彩虹的映照下, 交替飞渡, 使仿真的飞渡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再配上沧桑、浑厚的男生朗读, 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会一下子提高许多, 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会让学生感动不已, 并永远铭记在心。

(二) 重视动感画面的渲染

动态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就能化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神奇, 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PPT等方式渲染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 就会吸引助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比如, 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关章节时, 我们可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 将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 播放一遍相同内容的影片, 生动形象地再现艺术形象横戈立马的威武, 冲锋陷阵的惊险、斗智斗勇的场面、运筹帷幄的沉思, 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时代背景也变得容易理解。动态画面的渲染,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这是单纯依靠一门学科永远无法达到了境界。

(三) 重视交流平台的构建

教育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互动的便利性, 因此, 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整合教育技术资源, 开发学科交流QQ群、学科学习工作室、学科网络共享平台等, 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平台提出个人困惑, 寻求他人帮助, 也可以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 或者向同学发布自己在某方面的反思和研究成果等。整合资源平台的创设, 给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互动。也就是说, 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成了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为了提高交流效率, 教师要预设任务、早提要求, 规定时间, 使学生学有目的, 积极协作。学科整合资源平台的搭建, 有利于学生互助共进, 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创新教材, 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同时, 通过整合平台的使用和交流, 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共赢的意识以及学会交流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上一篇:生态皮革下一篇: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