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

2024-10-02

重视学习(通用12篇)

重视学习 篇1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程评价,旨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水平。教师适时、良好的评价能促进学生个性、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的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和理解。通过运用课堂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从愿学、乐学逐步向会学、善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合作。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

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多姿多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营造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平等尊重地交流。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及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激励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趣味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如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微笑着对他说:“你很勇敢,大胆地回答了问题。谢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些激励的话,使他们不感到窘迫;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常说:“同学们觉得他回答怎样?”“哪个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对不能回答或回答错的学生,我常说“不要紧,好好想,想好了下次继续说,好吗?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着你。”“你想请谁来帮助你?”……这平和、朴素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以这样的评价为媒介体现了教师既是平易近人和充满关心情怀的忠厚长者,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时评价,改善学生思考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进行思考,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思考,引发生生间必要的“知识冲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我听了学生们的多种解决方案后,提问:“同学们对这些方案有什么看法吗?请提出你的意见。”一话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有位学生就针对在纸上用画图的方法找到了答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太古老了。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很大很大,用画图的方法就很麻烦,甚至无法进行。”之后,他还列举例子进行说明。其他学生听后,都赞成他的观点。通过生生间的不断评价和思考,学生最终一致认为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较简便。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思考将为他们拓宽思路,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积极的条件。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思考。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对比和思考,在正确认识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善用评价,促使创新

创新,不是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激励性评价法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点评,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讲评。教师教学时,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法,能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求出梯形的面积?你怎样想?”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动手操作,学生举手汇报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的方法是这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我评价道:“这位同学能把前面所学的方法迁移过来学习新的知识,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汇报他的方法,我评价道:“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巧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创新,就能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我常常为学生寻找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喝彩,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会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要与教学过程同步实施。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重视学习 篇2

传统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笔者认为,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商品”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穿的衣服、使用的书包、文具盒是不是商品”,“你过生日时同学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两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在上《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前,我向学生播放一段反映我国二十多年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音像资料。正当学生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啧啧惊叹时,我赶紧抛出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征?”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消费的相关问题,我布置了一个辩论题目――“超前消费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组织课堂辩论。由于双方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课堂辩论十分激烈。最后,我做了总结,并对优胜方给于了奖励。学生在辩论的准备及比赛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辨证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道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三、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我列举了国家“四大工程”建设、厦门正在建设中的杏林公铁大桥、集美大桥以及本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等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习语文要重视积累 篇3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上学期我校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入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我们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问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语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

一、积累词汇

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著名特级老师宁鸿彬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运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而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如下: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那边无边无垠的麦浪。红军在边无无垠在草地上艰难地行进、无边无垠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全部奥秘。...........这种多向思维的训练的方法、值得我们在词语教学中借见。

二、积累名言、警句

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占睛,一变速器 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老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名人名言录》,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可按“修养篇”“立志篇”“勤学篇”等分别类汇编古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长期积累即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量运用起来就会信手卑鄙无耻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奠基。

三、积累成语、典故

(一)从溯源中积累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局面表达中,才不到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实践生成语积累缺少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日天天成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二)从课文中积累成语。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老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如在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散文节选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精心接待十多条出自这些经典上的常用成语,以扩大他们的成语积累量,如学了《庄子》二则后,老师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悼念,将庄子的寓言整理成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疱要解牛”“朝三暮四”等成语,每一条成语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三)在运用中积累成语,学习语言,贵在感情和运用,学习成语也不例外。学习成语,我们认为要做的“五会:即会读、会写、会释义、会辨析、会运用。学成语,首先要正音,正确书写,尤其对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成语应格外留意。准确无误地解释常用的成语,切忌望文生义,老师还要同学生一道辨析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昼做到不误解,让学生在课堂和书面作业中用成语造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再逐渐尝试用一组成语写短文,鼓励学生参与“成语接龙”“成语猜迷”等有益心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针对电视荧屏广告词中滥用成语现象,让学生为这些成语“会诊”挑刺纠错,还原其本来面目,增强维护祖国评议文字纯洁性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习成语,拓宽成语学习的渠道。

四、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学习英语要重视背景知识 篇4

例如关于方位次序, 汉语是“东南西北”, 英语常是north (北) , south (南) , east (东) , west (西) 。在汉语中, “北”居末位, 英语“north”居首位。汉语尊“东”, 放在首位;英语“east”排第三, 还在“south”后。汉语和英语对于方位次序之争, 又可见于:东北 (northeast) , 西北 (northwest) , 东南 (southeast) , 西南 (southwest) 。

语言表达的差异, 源于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汉语尊东, 因为日出于东。英国人和航海渊源很深, 以北为方位之首。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陪美国游客到一所绿化很好的大学校园时说:“This campus is filled with trees.”这位美国人却补充:“Yes, filled with trees and shrubs.”因为呈现在眼前的, 不只是trees (树) , 还有shrubs (灌木) , 二者在英语中有别。然而某种灌木达到一定的高度, 具有通常所说的“树”的外形时, 他们往往混称。如一棵直立的蔷薇, 既称为rose bush, 也可称为rose tree;甚至香蕉是草本植物, 由于外形似树, 英美人也叫它banana tree。这样, 既有一般的习惯, 又有偶然的例外。

可再举一例:“葡萄树”在汉语是现成的说法, 所以英语vine在一些英汉词典中就有“葡萄树”的译法。不要以为“葡萄树”的“树”相当于tree, 在英美人看来, 任何植物尽管有相当的高度, 但如果需要攀缘而上, 不能自己直立, 终究不能成为tree。葡萄藤正是这类植物, 因此不应进入tree的行列。

撇开自然, 谈到社会关系, 另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先说关于亲属的称呼。众所周知,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期特别长, 形成了浓厚的“家族”的观念, 因而亲情称呼较为繁复, 分得比较细致。汉语有姨母、姑母、婶母、舅舅, 英语则笼统称之为aunt。汉语中各有所指的伯父、叔父、舅你、姑丈、姨丈, 又都可译成英语的uncle。问题在于, 当我们在英语作品中遇到aunt或uncle这两个词要译成汉语时, 如不查清在原书中二者和当事人是什么样的亲属关系, 就可能错译。

从家庭进入广大的社会, 是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不妨先举一个常用词作说明。在涉及人和人的关系时, 我们如用considerate这个词形容某人, 在英美人听来, 这是有浓厚的涵义的, 诸如善于体贴、关怀等意义都在其中了, 其他国家的人却未必体会如此深刻。

再则, 社会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英国人认为美国人把家庭女工或非全日帮工称为ladyhelp或help之类不妥当。今天, 英国人也把help用于这个意义了。原来, 英国人喜欢在信封上男性收信者姓名后用Esq.这个尊称略语, 现在则很少用到。若不对时刻演变的风俗习惯多多留心, 将会墨守成规, 难以适应新情况, 而造成用语不当, 甚至有误。

不重视历史学习的原因 篇5

首先,是社会环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地方一些主管领导急功近利思想泛滥,产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极端认识。认为历史等在社会生活中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学科,都是副科,属于没用的科目。在这种思潮的毒害下,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普遍没有得到重视,甚至,一些农村中学,课表上虽然也列了历史课,但实际上却被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课”侵占了。

其次,是历史课的自身特点。第一、历史课程知识点多,背诵量大,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但学不好它,慢慢就对历史失去了兴趣。第二、历史课教学内容与现实距离太远,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情感上很难形成共鸣,容易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学生没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自然就不会去重视历史科目。

最后,是考试制度。在今天应试教育仍有很大市场的教育界,历史学科在中考只占很少的分数,而且还是开卷,基本上对学生的升学影响不大。因此,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学习语数外物理化学,为了升学,学生也就更不重视历史了。

政协委员要重视学习 篇6

实践反复证明,每当新的形势和任务来临的重要时刻和历史转折关头,理论学习总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延安整风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等等,对推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大步迈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技术革命强大力量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谁拥有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人才,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谁具有创新能力,谁就具备了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学习、创新的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民族、国家、政党生存与发展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动力所在。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共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央领导在这方面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定期听各种知识讲座,经常举办各种高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中共广东省委对学习工作也非常重视,已举办多期“广东学习论坛

当前,我们省面临着全国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新形势的挑战,肩负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当好排头兵的全新任务。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四大战略,增创五大优势,突出抓好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建设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等重要工作。我省各级政协要围绕这些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来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就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切实抓出成效。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增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参政议政水平,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参政议政是为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参政议政的要求比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要求还高。如果一年提不了一个好提案,出不了一个好主意,就有负重托。

政协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接触面广、内容多样的工作,涉及经济、法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领域广、任务重、专业性强,新时期政协工作要服从经济建设中心任务,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提高加快经济发展的参政议政能力。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必须加强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武装自己,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位置超脱、渠道畅通、智力雄厚的独特优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经济建设献良计、谋良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参政议政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民政协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民政协的关系怎样?人民政协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才能找到答案。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文化,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参政议政能力。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参政议政也要加强学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协委员文化层次高,社会影响大,其中很多委员本身就来自文化领域,理应担当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建设者,积极开展文化研究、继承、传播和创新,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吸收外国先进科技文化成果。

加强学习也是人民政协自身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对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领会和贯彻这些要求,人民政协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程序都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比如,如何加强对人民政协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深化、细化问题;如何在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突出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的显著特点,充分发挥代表性广和包容性强的优势,为促进大团结、实现大目标服务;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相协调,不断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关系人民政协全局和根本的重大问题,只有加强学习,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需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有关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取决于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提高“五个能力”的要求,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这个要求对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也同样适用。人们都说政协是人才库、智囊团,政协委员是各界别、各方面的精英,其中不乏知名的专家、教授。但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也只是为我们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不能和我们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完全划上等号。参政议政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主要是通过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来实现的,这些意见、建议和批评能否被党政决策部门所采纳,关键是看有无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是否提到点子上,提到要害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高的参政议政水平。执政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相应地,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也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水平。

重视词汇教学,夯实学习基础 篇7

一、听说领先, 形音结合

词汇教学首先是听。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 我们只有把单词读准了, 才可以借助音标、音节的构成而形成的一个个词汇, 一个个语言单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多读, 掌握词汇的正确读音, 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 重音在什么地方, 并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 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 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

同时, 教材中有不少复合词, 教师可以通过拆分单词, 进行结构分析, 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借助情景, 优化教学

每一项语言技能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进行巩固和提高, 一味地讲解, 不懂得将词汇放入一定的教学语境之中, 那只会造成单词的孤立教学,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情景来开展词汇教学, 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这不仅能有针对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而获得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例如, 让学生在欣赏英文歌曲的同时产生对星座学习的渴望, 接着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十二星座以及与人物性格有关的词汇。还可以通过游戏情景将词汇学习和课文学习相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问同伴一般疑问句的同时掌握与性格有关的形容词, 在语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词汇, 掌握词汇的具体运用。

三、活动教学, 快乐记忆

活动教学法形式多种多样, 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下, 有助于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融会贯通学好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知识内容。因此, 教师要合理配置资源, 借助趣味游戏的方法来丰富教学的手段, 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更好地对单词进行现场记忆, 使得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获得提升。

例如, 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接龙, 教师可以适当地放低游戏的难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既记住了单词, 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如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与时间有关的词汇、按照多媒体课件出示的图片抢答英语单词等, 帮助学生对有关的词汇进行归类,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某些词汇的强化记忆。再比如词汇问答, 教师出题,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回答, 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扩大阅读, 及时巩固

任何的记忆都会有遗忘, 只有不断地记忆, 才能够有效地扩大词汇储备。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可以提高单词重现率, 再一次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并且在记忆中不断深化对词汇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的阅读材料, 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有效地扩大词汇储备。

教师也要根据遗忘规律设计复习方案, 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 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帮助学生在结构分析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识记新词汇。也可以对单词进行科学分类, 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单词进行复习记忆, 又能在定期归纳和整理中, 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

重视学习过程 发掘主体资源 篇8

一、教材:摒弃“平淡”,还原“多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现行教材把生活经过数学处理,人为地简单化、典型化、理想化,留给学生的操作、探索、发挥的空间十分狭窄。因此,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或增或减,或详或略,或整体铺陈,或在某一点上深掘,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社会,还教材于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生活性、趣味性。

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中例题150-35-65时,进行如下设计,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了适合学生“做”的素材。

(1)播放录像:张阿姨从家中拿了150元钱上街,她先用35元钱给孩子买了一盒水彩笔,又花了65元钱给自己买了一双鞋,现在她又看上了一台价值55元的单放机。

(2)猜一猜:张阿姨的钱够不够买这台单放机?

(3)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4)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测?

(5)比一比:小组讨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从而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数字运算经过生活的加工,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知识的价值。

二、课堂:摒弃“平庸”,置换“奇崛”

1. 冲破教案的框框。

教学预案是教师根据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课前掌握的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的经验在授课前预设而成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不能事先预料,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以鼓励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因此,教师不能死抱教案不放,应随着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主动又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 突破课堂即教室的局限。

长期以来,课堂即教室的概念深入人心,数学教育要想真正有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是必然的选择,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所以,课堂必须打破教室在空间上的局限,真正地关注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将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3. 挣脱教学任务的束缚。

教学任务的理念,许多人仍然禁锢在对知识点的条分缕析上,似乎计划要一课时讲完的内容,没有在一课时内完成,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告诫教育者:“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可见,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应该以该发展的思维是否发展到位为准。否则,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全部讲完了,学生该会的没会,该培养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培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不能算完成。

三、思维:摒弃“平板”,追求“立体”

数学教学是以理性教学为主,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潜心预设,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抓住每一个教学点,让每个学生可以“做数学”,使思维“立体化”。

重视汉字教学 点燃学习智慧 篇9

一、重视汉字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它用点、横、竖、撇、折这五种基本笔画, 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 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 这是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因形释义、因义辨形”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字体无法比拟的。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利用这一特点,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刚接一个新班的第一课, 我常带领学生一起来认识汉字。如对“聪明”二字的理解。我故意把这两个字写大, 然后问学生, 从这两个字形中你找到了变“聪明”的办法了吗?这样一问, 学生兴趣盎然, 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有学生发现要用“耳”认真听、用“眼”认真看、用“心”思考问题、用“口”回答问题。光这样做就聪明了吗?那“明”代表什么?在我的点拨下, 学生明白了还要“日积月累”, 长期坚持才能做个聪明的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字, 每个学生都异常兴奋,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呈现出学习语文的热情。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分析了“语文”的含义 (“语”即“吾说”:我要多读、多问、多说;“文”即“文章”)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经常带领学生“因形释义、因义辨形”, 学生不仅对汉字的理解加深了, 而且对语文学习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汉字教学,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剖析汉字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汉字教学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的, 而应把对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的。如教学《信客》一文时, 把对标题中“信”的理解作为突破口。从字形上看, “信”由“人”和“言”组成, 进而推断其字义:一个人说到做到才叫守信用, “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由对“信”字的字形剖析, 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信客这一人物形象, 从而也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又如教学《芦花荡》, 让学生分析“半夜以后, 小船又飘回来, 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一句中的“飘”的表达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从剖析“飘”字的字形入手, 学生了解到“飘”右边从“风”, 像风轻轻吹动一样悄无声息, 这个字表现了“老头子”的撑船技艺高超。经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不仅透彻地理解了这个字, 而且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准确了。

三、重视汉字教学, 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增强汉字的组词能力和造句能力, 培养语感,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如审题中对题眼的品析, 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 评讲中对关键字词的例析等, 都能使三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重视汉字教学, 能增强学生对文言诗词的理解

文言诗词语言凝练, 往往一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将文言词汇的教学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 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桃花源记》中有“屋舍俨然”和“便舍船, 从口入”两句, 其中的“舍”是同字不同义, 前者为象形, 指房屋, 后者是“捨”的简化, 作舍弃讲。讲清了这一点, 学生就易于理解了。文言词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也是教学文言文的重点, 如果结合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本义、引申义的变化过程讲解, 学生对这类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此外, 古诗词默写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学往往对诗词的背诵很流畅, 但落实到纸上默写时常常错字连篇。如果利用汉字析字法教学诗词,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默写《天净沙·秋思》, 学生常会把“枯藤”的“藤”写成“腾”, 或写成类似的错字。可以通过分析“藤”的字形帮助学生记忆, 因为“枯藤”是植物, 所以用“艹”字头, 植物必须有水才能生长, 所以旁边有“水”, 经过这样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字的书写, 而且还加深了对这首曲内容的理解。

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篇10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提出明确、严格的学习要求

都说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我对教师的爱心是这样理解的:就如学生在家里需要母爱和父爱一样, 在学校, 学生也需要两种爱。一种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 是和颜悦色、温柔的爱;一种爱却是说到做到, 不可违背的严爱。如果一个教师只会给学生一种爱, 那这个教师就会走入误区, 让爱没了原则, 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当然, 教师应该给学生的严爱不是在少数老师中常用的打和骂, 而是一个“严”字。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后, 必须说到做到, 而且从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严格要求, 学生才不至于养成恶习而影响学习, 教师的努力才不会打折扣。这样的严爱非常重要, 必不可少。

二、学习要求必须明确、具体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就是学生学习行动的指挥棒。如果这些要求模棱两可, 学生就无所适从, 不知道如何执行。所以要求不仅要明确, 还要具体。“明确”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 有些不仅要口头告诉, 还可以写在纸上张贴在墙壁上。“具体”就是老师应该有预见性, 应事先考虑关于哪方面应该有哪些要求, 尽量要求得详细一点。如一个小学教师与学生第一天见面时, 如果学生是一年级学生, 就需要反复告诉学生上课的要求:如何坐在小椅子上, 上什么课时桌面上应该摆什么, 不应该摆什么, 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不东张西望, 怎样举手, 怎样写作业……如果是中途接班, 学生在前任老师的引领下, 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教师就应该先了解前任老师对学生有哪些要求, 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取长补短, 对学生提出可行的要求。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这学期刚接了一个班, 五年级。与学生见面后, 我没有急着上新课, 而是先向学生了解前任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经过了解后, 我发现前任老师在组长如何收作业、如何检查预习方面的要求有可取之处, 是每个组设三个组长, 一个负责检查和收作业本, 一个负责检查和收《同步训练》, 一个负责检查预习情况, 分工明确, 专人专职。于是我便继续沿用一个组三个组长制。但同时我也发现在如何检查补做情况这一点上要求模糊, 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加入了新的要求, 那就是每个组长每天在收作业时先检查上一次作业的补做情况, 包括补做的质量、数量, 以及如果发现组员没有按要求完成补做该怎么办。同时也加上了如果发现组员没有完成新的作业该怎么办, 收起的作业在哪个时间段交给科代表, 每个组员的作业本必须翻到要批改的那一页以方便老师批改等。这样在组长如何收作业这一点上的要求就比较具体了。在其他方面, 我也逐项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科代表如何收作业, 何时将作业交给老师, 何时去办公室取回作业, 如何在收作业情况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如何跟踪监督没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同学, 学生上课时如何听课, 如何写作业, 如何补错, 如何预习, 课前两分钟由哪个科代表负责, 课前两分钟进行什么训练, 怎样训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会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或者提出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

三、学习要求符合学生实情, 执行时一视同仁

教师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要求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 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而不利于教学。教师只有对学生一视同仁, 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遵守各项要求, 教学才会更正常、高效, 老师也更轻松, 不必为处理那些教学中的琐事分心。

重视学生需求 激发学习兴趣 篇11

现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在充分研究其他版本教材的基础上,避免老版教材繁、难、多、旧和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以“兴趣为先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用好教材,将它们变成孩子们能够吸收的营养呢?我认为,进行学习者分析,找准教学起点,是首要完成的工作。

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不同,他们在拥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自我意志力差、情绪多变、易冲动等心理特点的同时,还具有相当深度与广度的学前知识储备。仅以我校一年级的孩子为例,36人的班级,入学前认识300字的学生约占80%,认识500字的学生约占60%,另各有15%的学生或认识更多的汉字或能够自己独立阅读。现在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孩子在学习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孩子们对书中的表面知识相当了解。有的时候老师的导入设计才刚刚开始,就会被孩子们一语道破,然后自顾自地玩起来,而后在自己高兴时摆出个聆听的样子,全然不顾后面讲的重要的知识点。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对孩子们的情况分析得不够透彻,没有找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语文知识的切入点。教师费尽心机,可孩子们只是浅层次情感参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实实在在的导入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众多老师对导入付出诸多努力,他们或从生活中截取片段,以精彩的故事导入;或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气氛;或用谜语、歌曲、图片……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再看学生,热情高涨,一会儿举手,一会儿齐答,再往后看你就会发现孩子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应付着老师的提问,只盼着早点知道作业。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我们许多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都能达到。这自然就造成了孩子们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漠然视之的现象。如第一册的《字与画》一课,其中的生字有许多孩子能准确地读出它们的读音,他们就是不听老师讲也能够将练习题做对。如果我们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认识几个汉字这个层次上怎能抓得住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呢?

在现实的课堂中,还存在着讲、练的两个极端。有的时候,老师讲一节课,四十分钟不见孩子动笔,不见孩子读书。有的时候,老师布置满堂的练习,练完教材练教辅,四十分钟不见孩子抬头。这两种现象忽视了孩子的身心需要,考验着孩子们的耐力,效果不难想象。

综上所述,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让孩子保持兴趣和动力完成课堂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学习者分析,即在备课之前弄清楚孩子们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习兴趣点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知识是孩子们已经会了的,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深化讲解的?最重要的还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对他们的意义。

现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既然如此,作为教师就不要在“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方面苦口婆心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分析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以孩子需要为始的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给他们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台阶,抓住课堂开始时的十几分钟黄金时间,激发他们的思维需要,让学生的需要贯穿学习的始末,让需要引导教的行为,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变换作业形式,完善我们的语文课堂。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篇12

一、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 教师不但是文化的传播者, 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 就是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大家所熟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十分陈旧, 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只会徒增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专家型的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艺术, 倡导“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

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甚至浪费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时间。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应该产生各种想法、思维的碰撞。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搜集材料, 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类似科研的探究性学习是当前主流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给他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利用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很重要。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并且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着力点集中在课文的重难点, 可以集中精力突破难题, 在阅读中起导向作用。在阅读中, 教师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 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目标。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 从句子到段落, 一边阅读, 一边把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对语句、段落的隐含意义的理解, 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 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因此, 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 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提出新设想, 并检验设想, 在这个过程中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要准确解读这些词句、语段的隐含意义, 就必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细心揣摩、品味、体验。人往往会困于思维定式, 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质疑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独辟蹊径, 获取独到的见解。在组织学生讨论中, 相机鼓励很有必要。不过, 鼓励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准, 一定要在学生仍在兴奋之时因势利导。鼓励也应真心诚意, 要以学生的心理去看待成功。否则, 会引来相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 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要告诉学生做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把握人生的美好时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中外散文名篇, 这些文章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 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写景语段, 投入地朗读, 并与同学交流自己欣赏的原因和方法。教师从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点拨, 使学生懂得品味和鉴赏的方法。“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落叶、落蕊是秋的标志, 在杜甫笔下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壮, 在韩愈笔下是“卷卷落地叶, 随风走前轩”的哀伤, 而在郁达夫笔下, 则是静的“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和的触觉”。

总之,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做课堂教学中的导演, 让学生根据教材这一“剧本”进行自由发挥。另外, 完整的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过程, 及时地反馈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而恰当的评价机制也能很好地激励学生个体奋发向上, 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清晰地告诉世人, 自我实现是比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等更高一层的需求。把握好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 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动手、动眼、动脑。

编辑/云笙叹

上一篇:外伤性小肠破裂下一篇: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