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学习

2024-07-14

竞争性学习(共12篇)

竞争性学习 篇1

1 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被接受:(1)心理健康教育的终身性。校园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个阶段,人的心理发展随着外部的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持续关注个体心理发展变化。(2)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其具有阳光心理和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规划生活。(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主体建构能力。教师选择时下热点和学生的关注点为学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多样情境,具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自我突破的能力。

为此,以高职院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试点,在激励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引入竞争性学习模式,以改变高职学生学习良莠不齐的现状,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2 策略方法

2.1 求同存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利用这一认识积极开发、研究、利用自己或他人的潜能。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认识来引导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不同个体都有自己的关注点,而一个关注点或许会产生不同的视角,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或许不能全面看到这些视角。若教师将知识点与这其中的某一视角进行融合,然后授课给学生,那么学生必定能够很好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去积极探索,最终能将知识掌握。

2.2 乘胜追击

人们在精神上感受到最大的满足是自我实现的时候。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对学习已经有了习惯性的畏难情绪,但是一旦掌握某个知识点,他们的成功体验更甚,也更能唤起他们的挑战欲望,更能确定他们的自信,构建坚实的心理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这坚实的心理调控能力,结合灵活教学和视角融合,将知识点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必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必有最大程度地改变。

2.3 返璞归真

皮格玛利效应告诉我们:你只要能充满自信地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必定能成功,反之亦然,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成这件事,那么你会发现做这件事的时候会有各种阻力,事情自然不会成功。

在幼儿时期,幼儿做成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会受到成人的肯定,做错一件事也会被宽容,或者如沐春风地被引导着。而成年后,发现人们对其的要求理所当然地被提高,却从不去理会他们的起点是何种程度。故我们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各种状况,然后对其进行鼓励或暗示,以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主观能动性。

2.4 自主竞争

从人类社会开始时,竞争意识就被融入到生活中,以促进个体不断完善,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时候人们为了竞争而竞争,忽略了自身的内心需求,竞争力也变得低下,而误认为这个个体不具备竞争力。殊不知,这竞争不是来自个体本身需求。所以,教师必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他们自身需求,创造机遇来鼓励他们参与竞争,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2.5 愿景展现

什么是愿景?愿景是未来想看到的“风景”。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是愿意取得成绩的,只是受到自身条件约束而无法寻求到目标。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其寻找到目标,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有努力方向,不至于有迷茫的感觉而产生懈怠的心理。

3 教学设计方法

3.1 纵向竞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专题的形式开展的,专题最大的特点是跟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有着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学期的重点是看谁能更快地融入集体,更能深入地了解同学的特点。在学期结束后,老师根据理论和实践的两类综合给分,表现优异者不只是最终课程成绩优秀,还能获得推荐进入社团协会的资格。

优点:学生通过努力在自我实现后,还有更好的平台来实现自我突破,同时还能让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3.2 横向竞争

《心理健康课程》是通过合班的形式开展的。通过第一学期的融合,第二学期两个班级的学生早已形成了一定的默契,那么在这个时候竞争就自然产生。教师将会利用理论专题示范,实践专题学生亲自操作来实现课堂教学。例如,上半年会经历一个就业季,可以由教师布置课题任务,设计一个就业分享会的案例,并要求每一小组进行展示,然后班级之间进行互评,最终产生一个最佳案例,胜出的班级可免费获得参加失败班级的活动资格一次。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同时还能提供人际交往平台。

3.3 双向竞争混合进行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着重点就是学生本身素质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自然起点就不同。不能一味地遵循上学期纵向竞争、下学期横向竞争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每次专题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调整每一组的执行目标。

4 实施及思考

从一个学期的课程实践来看,我们从“上课是否积极看书”、“上课是否注意听讲”、“课程是否有趣”、“对学习与成长的支持力度”、“是否能够有效参与”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最后的成绩与过去的学习班级相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以上的结果说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激励策略,对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紧密关联,激励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需要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目标明确。要想让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必须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自身清楚地认识学习目标。

第二,助人自助。要想在真正地自我实现,必须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地运用心理调适能力,否则自我实现将只是昙花一现。

第三,提高意志品质。心理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学会将现有的知识结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让自身取得进步,进而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薇.竞争性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证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01).

[2]牛丽丽.浅谈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性与竞争性[J].才智,2012,(11).

[3]范小华.团队竞争性学习模式探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竞争性学习 篇2

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学习气氛

徐笑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中有个竞争机制,有时候我们把它引用到课堂活动中,也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因为学生都有一个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有一种比赛的感觉,学习起来就有了更高的积极性。

学习 竞争 创新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体育;团队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宗旨是倡导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并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运用运动技能,达到全面发展。

一、取长补短,温故知新

小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

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小组成员通过对活动内容、动作要领等进行讨论、争辩、表达以及倾听同伴的意见,可以互相观察、互相表演、互相纠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例如,在“武术操”教学中,帮教的同伴从实践中评说对方的优缺点,取对方长处补自己的不足;旁边的组员可以观察学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已学得的知识。

二、提高兴趣,事半功倍

要想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某些东西感兴趣的话,可以促使人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体育锻炼本是一件单一、枯燥的事情,易使青少年产生厌恶感。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对他们来说更愿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活动、游戏、比赛等,这些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一个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比赛情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相互配合,荣辱与共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团结、相互竞争的意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都是以几个人的小组为单位,带有集体性质,需要组员们树立“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他们的各种交往能力在小群体的合作活动中均能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强化,让他们产生归属感。例如,在安排游戏或比赛时,教师提出规则方法,由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合作与取胜的方法,建立团队意识、竞争意识。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自己与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有机的团体,如果自己完成不好,会影响其他组员,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成功,从而很好地克服“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思想,从小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大胸襟。

小组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快了教学进程,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浅谈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性与竞争性 篇4

一、合作、独立、竞争的概述

合作, 运用于教学领域可以理解为合作学习。独立是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做某事。竞争则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 力争胜过对方的努力。此三者表面上看似矛盾, 其实则不然。以小组为形式的合作学习下是需要独立思考与竞争机制的存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 有个体存在的特性。每位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拥有个性的思维。由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这些独立的个体对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性, 合作学习就是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这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同样合作学习中的竞争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相互竞争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独立思考与竞争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刚布置完学习任务, 学生就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 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讨论。在此情境中, 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有的学生或是没有想法, 或者是在讨论中浑水摸鱼, 要么就是沉默不语。有的则是脱离主题内容探讨, 天马行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 充斥的是“偷懒”“废话”, 是形式化、盲目性的集中体现, 其低效的学习收获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此学习方式的持续, 培养出的学生将是被动地学习接受者, 缺乏主动性, 缺乏怀疑、判断与探索精神。一旦独立工作则变得无所适从, 遇到问题则束手无策。合作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作学习能力, 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它须以独立思考为基石, 因为独立思考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 是他们个性的展现, 是人发挥主动性的时刻。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立思维的培养, 是促进思维内化、优化思维质量促进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

当然合作学习中是不能没有竞争的,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 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竞争都同样重要。竞争可以激起个人发奋努力, 获得更多的收获。竞争中的学生, 好胜心和动机都较强、精力充沛, 可以更好的发挥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组间的竞争有益于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无论何种形式的竞争机制, 都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展的动力机制。因而合理有效的运用独立思考与竞争机制是小组合作发展的力量之源。

三、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与竞争机制有效发挥的策略

鉴于独立思考和竞争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充分发挥其功能, 促进课堂小组合作的高效发展。

1、有效分组, 客观评价, 合理发挥竞争机制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一般是2—6人为一组, 坚持“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并且要考虑到每组内部成员的兴趣、特长、能力、性格、成绩、性别等特征。同时要确保各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大致相当, 让他们自己推选出组长。组长应充分发挥其职责, 不仅要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还要督促小组成员及时检查成员课堂学习情况, 依据其表现等给小组成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而小组间的评价, 可由教师来完成。教师依据小组间课堂上的表现、小组的合作状态、小组成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提出的建设性问题等方面给出小组具体的分值评判, 进行积分, 并设置与此相应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某种方面来说, 这也符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刺激——反应说。其实这里的刺激就是小组的集体评价成绩, 是一种动力, 是竞争的一种目的。有效地分组是客观评价的前提, 是发挥竞争机制的基础。

2、明确合作学习中的责任分工, 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效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搭便车”。学生懒于思考问题, 将希望寄托与别的成员身上, 一味的依赖其他组员, 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的低效率情况, 甚至是无收获的悲剧。为此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对小组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位组员都得到的是不同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整个信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组员之间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在此独立思考是成为合作的必备因素之一。同样还可以运用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方法来增强同伴间的积极互赖, 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有机结合, 有效地发挥其效能,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促进教学的顺利发展。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强大的优势促进着教学的步伐。笔者仅仅是从一个角度来谈论合作学习中独立与竞争的有效发挥。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目前面临的诸多还未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去努力突破。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着其积极地作用。鉴于独立和竞争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有效发挥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与竞争机制的策略将有益于促进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独立性,竞争性,策略

参考文献

[1][美]雅格斯:《合作学习教师指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

[2]丁桂凤:《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

[3]程胜:《合作学习》,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危机激励和竞争激励学习体会 篇5

一、危机激励

市场竞争其实就是一场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的残酷竞赛,随着市场化的加快,各个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水泥企业也不例外,比如90年左右,我市的水泥行业中***************等都是明星企业,有的企业曾获得全国建材行业标兵企业,在全国水泥企业可谓赫赫有名,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现多数企业被淘汰出局,有的企业已奄奄一息。成为市场的弃儿,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生存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发展道路时刻充满危机。要时刻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变化,胜利往往留给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们。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一个企业如何生存及发展壮大,不要把昨天、今天的成功挂在嘴边,要时刻想到明天市场所带来的危机。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员工就会感觉自己的工作稳定,逐渐丧失工作激情,甚至在个别员工眼里认为没有必要努力工作,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报酬,所以员工们就会不思进取,整日无所事事,甚至还认为公司欠员工的利益,直至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形成对立,企业逐渐走向濒临倒闭的边缘。

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危机意识教育,让职工理解尽管公司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和成绩,但成绩和效益只是历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只有靠全体员工努力地工作。同时,要教育员工企业不是发工资,而是挣工资,一字之差,相隔千里。企业的命运是和职工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要牢固树立“大河有水小河满”“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的意识。创造企业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

二、竞争激励

在企业管理中,让员工被动服从地去实施决策目标,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负效。只有想方设法激励员工主动去干,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创造性,获得高效益。*********的中层管理人员紧紧围绕公司领导班子的思路,不仅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领导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想法,不断提高公司的运行质量。公司员工们往往不经过领导安排便主动参加生产部的抢修、主动参加进厂设备和原材料的卸车工作,营造了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厂一盘棋的局面,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就成功引入了竞争机制,在班组与班组之间开展劳动竞赛,每班统计产量、质量完成情况,月底考核与班组收入、职工工资挂钩,实现了你追我赶,争创第一的竞赛氛围,职工围绕如何提高产量、提高优质品率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定措施,产量、质量在良好的竞争气氛中逐步提高,不仅如此销售公司定期召开销售工作会,对各片区经理、业务员销售业绩进行公布和比较,激发各片区开拓市场的激情和干劲,确保了销售计划的完成,确保了*******生产经营运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超竞争时代的学习与服务 篇6

1997年11月,广州七喜电脑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同时获得世界著名的SONY电脑周边设备和DFI主机板的中国区独家总代理。同年,HEDY品牌问世。

199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同年,通过ISO9000认证。

2000年,七喜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IT企业,赢得五星殊荣;下半年,IDC把七喜纳入统计范围,名列第八;HEDY品牌PC进入前十强,并于同年完成改制,股份公司成立。

2001年,第一季度HEDY品牌PC进入前五强(信息来自IDC);喜获第九届全运会台式PC独家赞助商,充分显示了七喜的实力和信心;七喜一举推出了自己的服务器和手提电脑。

1997年,七喜电脑公司诞生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七喜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拥有自己规模宏大的产业基地和遍布全国的行销网络,并形成品牌、制造、分销三大业务团组,同时还建立起自己的以快乐天使为形象标志的三级服务体系,成为华南地区大型的IT企业集团。

七喜电脑公司总裁易贤忠说:“在PC行业越来越微利化的今天,七喜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是与她多年来积累的销售渠道、先进的经营理念、成功的成本控制以及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分不开的。”

此外,七喜注重员工学习能力培养,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管理理念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初,人力资源部经理沈前程专门和员工共同围绕“超竞争时代的学习与服务”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人们常说性格即命运,而沈先生认为,从更深的层次看,其实是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离开系统教育以后,人们还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如书本的、实践经验训练的总结、案例分析等等。人们通过学习形成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又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行为会形成或者改变个人的习惯,习惯培养出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无意识的习惯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业老总,可能常常担心如果自己不盯着员工,他们就不会尽心尽力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但企业不会担心员工不刷牙影响公司形象,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刷牙的良好习惯。因此,对员工的信任应该建立在养成他们服务客户的良好习惯这一基础上。将员工需要具备的技能培养成他们的习惯,不必监督,员工就能够达到最优的服务。关心企业命运的企业家必然关注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并通过学习帮助员工不断成长,提高管理水平,把握企业命运。

技能是谋生的工具,不同工具尤其是不同档次的工具,会导致不同的谋生结果,有的发展快,富了,有的并非如此。那么,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呢?沈前程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习。

他说,从时代发展看,新世纪有四大思维革命,即“思想革命、知识革命、速度革命、价格革命”,可以说,未来的帝国是心智的帝国。个人也好,企业也好,“现在你不活在未来,未来你必然要活在过去。”

沈前程很推崇一度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他觉得,在这个寓言故事里,四个形象都有他们各自典型的代表意义。“变化是成长的另一种写法,更是学习的同义词。”学习过程本身有不同的阶段,可以采取面授、e-Learning等多种形式,七喜针对各个层级的员工,采取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多种学习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培训系统,炼就七喜的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企业商战的市场竞争,已由低度竞争(垄断、无竞争)经历普遍竞争(少数厂商维持利润)发展到超竞争(许多厂商暂时或低利润)阶段,还将向完全竞争阶段演变(此时许多厂商无特殊利润)。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贸易圈,自然会遇到这些情况。作为企业家,不能希望通过长期的单一竞争优势取得成功,必须学习很快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并且连续生产新的竞争优势,甚至在竞争中走向竞争与合作。这些在国际IT界都表现得比较充分。综合而言,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

卓越的服务是我们惟一的专利,沈前程认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卓越的顾客服务,增加客户可感受到的价值。“优异的客户服务结果不是顾客听我们的,而是我们听顾客的。”客户服务本身就是竞争力,而学习就是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7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 要注重自我超越, 提升学习能力

过去讲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将是始终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有更快的学习能力, 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学习力的竞争、企业学习力的竞争。

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 通过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观念, 使企业获得常胜不衰的生命力。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学习, 西门子公司把培训看作是竞争的要素之一, 它在国内外共拥有600多个培训中心, 开设了50余种专业培训, 每年参加各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的员工多达15万人。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员工的教育培训费用超过10亿美元, 其著名的大学已有14个。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 正是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要建设学习型企业, 首先, 每个成员要善于不断地学习, 而且终身学习, 养成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创造最优的工作业绩。其次, 要全员学习, 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 提高各类人员的全面素质。三是全过程学习, 即学习必须要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四是团体学习, 组织不仅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 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企业应加大学习、教育的投入力度, 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保护职工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鼓励大家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要求, 积极引导并营造一个能够使职工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 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完善培训制度, 从政治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知识培训到学历教育、继续工程教育;从企业内部培训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培训;从短期适应性、阶段性培训到长期脱产培训,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制, 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并提供一定的机会, 加强职工之间的技术交流, 相互切磋, 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 从而使职工们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掌握调控、自我发展的新境界。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 要改善心智模式,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应变力

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简单地指职工对知识的汲取, 还包括改善心智模式, 相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强调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如果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就必须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并找出应对变化的有效方法。《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 讲的就是如何认识变化和当变化来临时, 如何应对的问题。当失去奶酪的时候, 嗅嗅和匆匆立即行动, 倾尽全力去寻找新的奶酪。唧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彷徨后, 最终也克服了心里的恐惧, 行动起来, 并找到了奶酪。哼哼则陷于挫折感、饥饿感和痛苦与愤怒之中。生存或死亡是一个企业在竞争环境中面临的两种命运。学习、变革与创新能够带来活力;而拒绝变革就会失去应变能力, 从而被环境所淘汰。

要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力, 首先要树立危机意识, 时刻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这个世界总是处于变化中, 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看不到随时都会到来的变化, 缺少应对变化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备, 在危机来临时必然手足无措, 遭到市场的惩罚。如经常被人们提到的“青蛙效应”。因此树立危机意识, 对一个企业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其次要善于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 只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更快发展, 就必须在管理上、机制上、技术上不断开拓进取, 推陈出新, 尽快形成与现代化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创新体制, 追求管理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和产品的国际化, 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当前钢铁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国际钢铁市场总量已经出现过剩, 钢铁企业跨国兼并重组步伐正在加快。从国内形势看, 近几年来, 由于钢铁企业规模快速增长, 产能相对集中释放, 钢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新一轮市场竞争将更加残酷, 今后几年国内钢铁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步伐将全面加快。从公司内部看, 我们正处于市场风险的高发期、建设国际水平现代化邯钢的重要机遇期和转折期。公司领导提出要强化危机意识教育, 看到我们在观念、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各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 形成发展邯钢的强大合力, 将潜在的管理优势、装备优势、人才优势迅速转变为应对市场风险的品种优势、质量优势和低成本优势, 战胜当前的困难, 在新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跑赢同伴”, 成为强者, 实现邯钢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 要全力打造企业文化, 建立共同愿景

创建学习型企业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共同愿景, 提高企业的内聚力, 企业上下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价值观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条件。张瑞敏说,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海尔文化, 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 唯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惠普等无一例外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获得了全球范围的成功。

邯钢致力于打造独特的邯钢企业文化, 实施产业升级战略, 以打造中国优质板材和优质建材基地为目标, 瞄准当今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 改善指标, 优化结构, 抓紧老系统挖潜配套改造。按照“装备档次升级, 工艺布局合理, 产品结构优化, 节能环保并重”的原则, 抓紧新区建设, 尽快使邯钢的主体装备及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备1000万吨级的生产规模, 形成强大的“品种、质量、成本”竞争优势。就是在全体职工中培育以建立现代化邯钢为核心的共同理想, 并通过各种管理行为和文化活动, 实现企业的共同理想和职工个人价值的统一, 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因此, 应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目标来看, 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 同时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 使企业更富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风险资本投资

阶段选择探究

张建段婧

众所周知, 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联系紧密,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对于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我国风险投资业不仅起步较晚, 资本规模较小, 而且进入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合理。由于风险资本的投资阶段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有效地助推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因此, 探究我国目前的风险资本投资阶段, 对于有效缓解高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尤其是在发展初创期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从而更好地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技术企业融资与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选择

通常, 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等“三高”的特点, 因此传统的融资渠道, 如银行借贷等就难于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要求, 从而风险投资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由于高技术企业发展及其融资的阶段性, 要求风险投资也与之相适应。

1.高技术企业发展阶段及其融资特征。与一般企业相比, 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4个阶段。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就决定了其融资也具有与一般产业发展所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1) 种子期。处于此阶段的高技术产业企业并未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形式, 基本上还是处于实验性的中后期阶段, 产品处于试制阶段, 对于未来市场的接受情况还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 相比后期发展阶段来说该阶段的融资需求较小, 但是由于缺乏抵押资产, 一般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不会进入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以规避风险, 故融资方式主要是创业者个人自有资金等内源性融资以及风险资本。

打造学习型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篇8

厘清管理理论的行进脉络, 剥开那些或简单或晦涩的概念, 透过那些或生动或刻板的论述, 可以清晰地看出, 100多年来, 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特征。

1. 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的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理论的创新。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时代和以小作坊为主体的早期工业阶段, 人们依靠自身的体力和原始的技术, 从事着重复多年的简单劳作。这种情形下, 管理是极其简单甚至是不必要的。即使是王公贵族强行驱使劳苦人民流血流汗的大型建筑工程, 所谓的管理也仅仅是监工者挥舞皮鞭, 防止偷懒怠工和偷工减料而已。

工业革命以后, 蒸汽机等新的动力源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现代化的大工厂取代了星罗密布的小作坊, 人们劳动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劳动强度减轻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 如何管理企业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在此背景下, 泰勒的“科学管理”应运而生。

在泰勒之后的100多年里, 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 企业形态也千变万化。与之相应, 管理理论蓬勃发展, 先后出现了行为科学、X-Y理论、超Y理论等诸多理论, 出现了哈罗德·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的丛林”。

可以说, 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来了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给管理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管理学正是在解释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学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促进了企业管理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 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对生产关系的认识。

首先必须研究人。100年来管理理论发展过程表明, 每一个新的管理理论的提出, 都伴随着一次对人和人性认识的深化。

原始粗放的管理, 前提是把人作为“机器人”、“会说话的工具”, 所谓的管理只需暴力、奴役和驱使。泰勒“科学管理”的前提, 是把人看作天生懒惰、只知逐利、冷漠无知的“经济人”、“唯利人”, 管理理念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以严格的制度为保证, 实行“计件制”、奖勤罚懒等“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行为科学”认为人是有若干心理需求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之后, 随着管理学进入“管理理论的丛林”, 出现了“复杂人”、“决策人”、“管理人”等林林总总的新概念, 每一个概念都对应着一种管理理论。

上述回顾可以看出, 管理科学的每一步发展, 都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都以对人和人性的认识为前提。

20世纪后半期,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 生产经营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20世纪90年代, 美国学者福瑞斯特和他的学生哈吉·圣吉认真分析了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 深入思考了人在这种大背景中积聚的能量和应发挥的作用, 吸取了东西方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 提出了学习型企业管理理论。

学习型企业以知识经济为背景, 以“智力人”、“创造人”、“文化人”等体现人本主义的概念为前提, 以企业共同愿景为基础, 以增强学习力创造力为核心, 以团队学习为特征, 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 试图建立一个有机互动的、富有弹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学习型企业”的概念一经提出, 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许多国家和企业很快接受了这个理论并付诸实践, 众多企业从这一实践中获益匪浅。如今, 在世界范围内, 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方兴未艾。

学习型企业管理理论之所以被广泛接受, 在于它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大潮迭起的时代趋势, 为企业提供了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解决之道。

它强调企业的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 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它继承和发展了关于企业决策、流程、成本控制等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成果的同时, 提出了对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的管理, 强调了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张在崭新的层面再造企业形象。它把科学管理和人本主义紧密结合, 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 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 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号召, 分析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发展潮流, 学习研究学习型企业理论, 开展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1. 要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作为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企业, 要发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新形势下, 如何保持这一优秀传统, 使之历久弥新、行之久远, 形成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 仍须不断的努力。要依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从环境建设、形象建设、制度建设和支撑条件建设入手, 努力形成强烈的价值导向, 培育员工的共同愿景, 潜移默化地帮助员工保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甘于奉献的企业精神。使新参加工作的员工, 都会被这种文化氛围强烈感染, 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集体学习和工作感到欣慰和自豪。

2. 瞄准科技前沿, 帮助员工实现知识更新。

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 谁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领风骚, 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发展如此, 个人成长也如此。为此, 科技型企业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请国内外专家讲课, 让员工了解本专业最新进展, 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3. 搭建学习平台, 实现“工作中学习, 学习中工作”。

依据学习型企业理论, 加强鼓励员工自觉学习的制度建设和服务支撑条件建设。充分利用网络,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通过网络快速掌握不同领域和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能迅速查阅调用各方面的资料数据库, 提高工作效率。

4. 派出去、引进来, 让高端人才成为全员学习的领军人物。

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派出技术骨干到西方发达国家深造, 实施实习工程师制度, 组织青年技术骨干深入基层, 积累实践经验, 使他们既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顶梁柱, 也是全员学习的带头人。

三、用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成果为“中国梦”添彩

通过打造学习型企业的过程, 会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会跃上新台阶, 各项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企业管理会步入良性循环的常态;二是队伍建设会达到新水平, 学习型企业把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人生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会极大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使企业人心向上, 学习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得到发扬, 企业凝聚力增强, 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人才资源;三是研发能力会实现新突破, 人才能力的提升, 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实现企业科技进步的跨越。

实践证明, 打造学习型企业, 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企业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和人民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着更高的期待。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紧紧依靠广大员工, 加快学习型企业打造步伐, 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国家贡献财富, 向社会展示文明,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为“中国梦”添彩。

竞争性学习 篇9

一、充分运用地图, 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材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 从而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1. 运用地图, 让学生主动信息

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 为帮助学生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轮廓特征,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 读图抢答:拟出下面几个问题:“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寒带?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热带?”让学生抢答, 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

(2) 猜图游戏:逐个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 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大洲, 奖励优胜者, 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通过游戏, 加深了对各大洲的轮廓特点的记忆。

(3) 分组合作拼图比赛:学生自制各大洲轮廓图, 展开拼图比赛, 看哪个组做到快、准、美。

2. 让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时,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图例, 并指出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 再让学生观察图中各种色彩的分布地区。同时, 因材施教, 不断地鼓励基础较差、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 为他们设计难度较小可操作性强的问题, 逐步培养他们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3.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城市和城市化”的教学中, 让学生思考:“你附近的农村是否有人迁到周围的小城镇或城市?他们迁往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地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现象?这种人口的迁移有何利弊?……”。然后,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让学生模仿图中不同的角色进城时的语言, 说明各自进城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不同的人向城市迁移的动机不尽相同。通过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合作竞争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常采用如下两种形式。

1. 让学生在合作竞争活动中学习

在学生学习了“地图”的知识之后, 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竞争的活动, 主题是绘制学校平面图, 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最快、最合理。在观察测量的基础上, 分组讨论, 准备好各种绘图工具, 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指向标和图幅的大小。最后各小组绘制出了相当准确的校园平面图。

2. 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竞争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 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初步开展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和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竞争性学习 篇10

古代著名教学家孔子说过:“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用现在的话说, 就是要学生具有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古代教育家都有学习竞争这样的思想, 那么现在呢?发展到竞争年代的今天, 与时俱进, 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作为一种学法肯定下来而加以推广?在一年多的英语教学中,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由于自己所教的班级是刚接触英语的两个三年级班, 所以, 我主要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我着重抓了两点:一是要选准学习竞争的时机, 即教学反馈时、基础知识复习时、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时以及综合考查时。二是要开启学生内心赶超的闸门。在组织学生学习英语时, 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常常用如下的话语激发他们:“看谁书写得最端正。”“看谁读得最流利。”“看谁发音发得最准。”等等这种我们平时经常能听到的最简单的话。这些话语对学生进行了“比一比”的暗示。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 学生产生了一种驱动力, 一种超越别人、争创第一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时的学生精神特别饱满, 信心特别充足, 一种不甘落后的氛围开始形成。比如进行到一个单元的复习时, 我对学生说, 在我们学过的这个单元里有许多英语单词, 请你们来归归类。话一出口, 学生纷纷举手, 个个争先恐后, 第一个学生说出了3个英语单词, 第二个学生说出了4个, 第三个学生说出了6个, 一个比一个多, 直到最后竟说出red green, yellow, black, white, orange, blue brown这一个单元的8个单词。这时候, 课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把一张上面写有“真厉害”的小贴纸贴在了他的书上, 他真有一种夺了冠军似的感觉, 那种成就感、愉悦感激励着他, 也激励着全班同学。我真没料到“比”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比”出了这么一个高潮。还有一次, 是进行读的训练。当时, 我提示了一下要求, 然后就说这次“看谁读得最好”。学生忽地一下站了起来争着读、抢着读。第一个学生读得很规范, 我领着全体学生为他鼓掌, 向他表示祝贺, 第二个学生毫不示弱读得更好, 第三个学生不仅读得有语感, 而且还根据角色对话加上了一些表演动作, 我立即表扬了他这种创新精神, 并为他发了一张“我真棒”的小贴纸。通过这件事, 我领悟到, 这种“比一比”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真是不可估量。

总之, 从我自身的实践来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学习竞争的确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优者更优, 弱者变强, 先进更先进, 后进赶先进!

用“学习”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篇11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历史老校。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悠久的革命传统积淀,让这所学校凝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人文色彩,也让现任校长朱建民在上任之初就感受到了一份历史的灿烂与沉重。如何传承85年老校的光辉传统并让她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寻求学校的长足发展?靠什么力量来凝聚学校的干部教师队伍?这些成为摆在他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彼得·圣吉说:“现在和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力是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朱建民校长深知,“学习”是任何人、任何一所学校发展与成长的核心能力。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把握住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三十五中新的“成长点”与核心竞争力。

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由此悄然孕育!

建立共同愿景

——搭建“尊重、服务”的学校管理平台

组织发展理论创始人沃伦·本尼斯认为,好的领导者应具备建立别人愿意共享的远景,并提供通向未来的桥梁的能力。因此,校长的领路,首先体现在能够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建立共同愿景上。

2008年1月,一纸调令,朱建民开始执掌三十五中的帅印。

三十五中的前身为革命先驱李大钊与其他有志于以教育改变中国贫困面貌的志士仁人成立的“志成中学”。建校之初,他们就给学校提出了鲜明的办学宗旨: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如今,“志成”二字已经贯穿在三十五中发展的始终,指引她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并积淀凝聚成“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将具有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老师们聚集在同一个目标下,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在“志成”精神激励下,学校走出了如宋平、王光英、李锡铭、王光美、邓稼先、王歧山、陶西平等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优秀人才,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

在对学校历史的深入解读与梳理中,朱建民校长找到了三十五中成长的源泉:闪烁着历史与时代光辉的“志成精神”,不仅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馨香,而且蕴蓄折射出特有的学校文化。这对办学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他所言:“源自‘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强调自信,注重人格,崇尚理性,是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鉴于这些认识,三十五中进一步提出了“传统特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家庭社会为依托”的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框架,既保持了“志成”办学精神的精髓,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此基础上,朱建民校长进一步明确了“设施一流,并不等于一流的学校,只有质量一流、校风一流、管理一流,再加上一流的硬件设施才能称得上是一流的学校”的学校发展观,以及“我爱我校,幸福伴我每一天”的共同愿景。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3个服务,即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教师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并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是否满意,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是否满意,社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客观标准,以此为三十五中设计了一条优质教育的发展之道。

“上下同欲者胜”。唯有建立共同的愿景,大家才会发自内心地努力学习、工作,追求卓越。在为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和确定发展战略之后,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师生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搭桥铺路,做好服务。

“学校管理应该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朱建民校长如是说。在实践中,他一点一滴地营造着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学校为教职工办实事:食堂、停车、子女入托入学等教职工关注的事情都是学校的关注焦点,这些人性化的关怀细节,营造出浓浓的家的氛围,让教职工建立起对学校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加大了“校级先进”的评选力度,每年学校都有近四分之1/4的教师获奖,每一位教师都觉得自己在这个集体中能有所追求,有所作为。此外,着重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广大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通过这些渠道为教师们创造“乐业、敬业”的土壤,让他们在这片土壤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学习·实践·反思

——搭建“全员、全程”的教师成长平台

作为教师,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教师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作为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一切从“学习”开始。儒家经典名篇《中庸》里将学习的基本程序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五者要统一起来,一以贯之,永不停止。这也是三十五中对老师们提出的学习要求。

从读书入手,提升教师素质

营造书香校园,用阅读丰富教师们的精神世界是三十五中教师培养的一大得力举措。在三十五中的校园里,处处散发着隽永的书香。“学校要有读书风,教师要有书卷气。”这是朱建民校长一直倡导的,他为学校的全体干部及教职员工配备了《校长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等书籍,并亲自进行首期导读,号召大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此外,学校每年都要根据老师的意见购进新书、订阅报刊,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研究,并将其内化为素质和能力。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历程。无论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集体而言,知识的更迭犹如一个人血液的更新。朱建民校长说:“学习是多方面的,向前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鉴于此,三十五中极力倡导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带着思考去学习,带着工作去学习,带着压力去学习,从而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完全地融入生活和工作中,使学习和工作得到双向强化。

构建科研体系,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着力点”

将理论学习与大家的工作实践相结合,需要有一个抓手,有一个连接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这样一个最适宜的连接点。三十五中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全体教师投入课题研究,并成立了以完成学科教学和教研任务为主要目标的“教研组学习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多学科共同合作的“年级组学习组织”,以课程改革和教科研课题为单位的“青年教师研修班和中年教师高研班学习组织”,共同探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教育研讨活动。在教研中,本着人人参与、由浅入深的原则,自2004年起推出了“读一本书、写一篇体会、搞一次交流、举办一次展示、组织一次考察、进行一次总结表彰”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六个一”活动。此后,每年学校都会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热点、难点,不断赋予“六个一”活动新的内涵。几年坚持下来,教师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仅2008年,学校就有17人次在全国论文评选中获奖;28人次获北京市优秀论文奖;30人次获西城区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奖。不做教书匠,成为研究型的教育者,已成了全体老师的追求。

建立在共同事业追求上的合作是愉快的、幸福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团队给予教师的是一种彼此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建议、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平台,寻求的是一种互助共进的伙伴关系。学校的高中数学教研组提出“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把注重“学”、加强“研”、落实“改”作为教研组建设目标;化学教研组提出了“整体优化结构,发扬团体精神”的教研组建设宗旨,以“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教研思路,把“备、讲、评、改”4个环节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语文教研组把学习过程总结为:读——丰富自我,思——提升自我,写——吐纳自我……三十五中的教师们,就这样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团队的沃土之中,成长着,收获着。

以课改为龙头,让教师与课改同行

朱建民校长认为,高水平地实践新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立足课堂,深入教法改革和学法研究,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以课改为龙头,与课改同行、共成长成为三十五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教师学习的新要求。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实践中,三十五中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眼睛“亮”起来,思维“活”起来,手“动”起来,方法“多”起来,内容也“趣”起来。物理教师宁成的“学案式导学”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学案”是宁成老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来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涵盖着知识点、学习网络、能力要求,条缕清晰。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得热情极高。提问、查找资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甚至社会实践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堂结构,使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以学案作支撑点,将45分钟课堂向课前、课后有效地进行延伸,真正地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效果明显。如今,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地运用到了三十五中的各个学科。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如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一样,三十五中的许多老师都正在自觉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在新课改大潮中,本着“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三十五中鼓励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大胆创新,开发校本课程,给了教师创造和开拓的空间,让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张扬,也让教师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如今,优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条件,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崇尚学习、互相激励、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学习共享系统共同构成了三十五中独特的校园文化。

开启学习之门

——搭建“乐学、会学”的学生发展平台

《学习的革命》里说得好,“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则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标强调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十五中把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打开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教育的真谛是要发展人的个性,最成功的教育该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育,其智慧在于找到教育的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进而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孩子潜在的灵性都闪耀迷人的光芒。”——坚守着这一崇高的教育信仰,他们创造性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机械化的方式去约束那些心智、品格、生活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

学校有自己的舞蹈队、合唱团、体育俱乐部、学生科技俱乐部、校园电视台、青心社、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社团,为有特长和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多种发展和展现才能的机会;一年一度的“智慧杯”读书大奖赛至今已举办了25年,不断推陈出新,经久不衰。从读名著,作笔记,写读后感,发展到围绕读书开展的故事会、中英文课本剧表演、中英文演讲、知识竞赛,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热情参与。同时,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三十五中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科技教育和创新教育活动有着优良传统和雄厚基础。目前,高一、高二年级均有学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课题的研究。多名学生在市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四大要素: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愿景、构建团队学习和引领自我超越。可以说,三十五中以“尊重、服务”为理念搭建的学校管理平台、以“全员、全程”为特色搭建的教师成长平台、以“乐学、会学”为目标搭建的学生学习平台,正是他们基于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对这四大要素的组合与实现。在这里,学习已不仅仅指单纯地吸纳知识、增进技艺,而在于改变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促进个人理解、交流、判断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并最终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说,水不够深度,大船行走起来是没有力量的;风不够大度,大翅飞起来也是没有力量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全面创建学习型组织体系,用“学习”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用“学习”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定将在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中绽放新的光芒!□

竞争性学习 篇12

那么, 如何创建学习型机关队伍, 增强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力, 为企业的科技攻关、拓展市场以及项目开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就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组织结构的设计, 让机关队伍充满活力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遵循“事事有人做”, 只有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才会在遭遇“不关自己的事件”时, 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以赴, 形成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从“人人有事做”到“事事有人做”是一个组织的质的飞跃, 也是把普光气田开发项目管理部创建成学习型机关的必经之路。

二、培训是实现、创造学习型机关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 每个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知识会陈旧、思维会老化、技能会降低。国外知名企业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亿美元对员工进行正式的培训, 正是基于此。摩托罗拉、联邦快递、施乐公司等每年的培训费至少是员工工资总额的3%;国内的许多企业也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正在力所能及地加大培训力度和投入。企业通过培训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 通过培训还可以找出机关自身结构的不合理性, 帮助、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而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没有知识支撑的热情难以持久,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干代替不了现代企业管理。能够使企业不断前进、持续发展的, 唯有通过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学识和素质, 才能使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 “任凭风浪起, 稳操钓鱼船”。培训还必须是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正如:工程师们需要更新他们的机械和电子、信息方面的知识;操作人员要参加各种讲座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秘人员要学习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最新软件, 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和建立团队的技巧, 同时自己还要参加各种研讨会来学习如何做一个更有效的领导者, 怎样为自己的部门制定战略计划等。总之, 处在经济、知识、信息时代的企业, 要求机关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要积极投入到组织的培训中来, 共同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大目标。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 就要强化机关人员的团队意识

人际沟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指标。在团队中, 不乏有不喜欢与人合作、不关心部门的利益, 凡有聚餐、聚会等集体活动, 概不参加, 独来独往, 一向做团队中的“隐身人”。即使其业务优秀, 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需要外力支持时, 难免会身处困境, 一方面自己不开心、在感情上遭受沉重打击;另一方面会因自己的不善合作而导致整个组织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野外生存训练、拓展练习和其他集体活动, 来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 同事之间, 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共同受益, 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 对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员工心理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让整个机关充满活力。

四、学习和创新是创造学习型机关的基础与保证

作为国有企业员工, 第一是要学习国家关于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知识, 以及项目运作的技能技巧。每一个员工要意识到肩上的担子, 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自身修养。否则, 在实际工作中, 就会办错事、做违规的事, 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第二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 要做到“三要”, 即要谋大事、要干实事、要干成事。努力做到干事风气正、学习风气浓、敬业精神强, 营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使大家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企业这个组织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温馨的港湾。第三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不断地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创新技术, 集成优势, 破解难题, 而且要善于把理论知识和以往经验与现实工作中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创新发展, 永无止境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这就要靠有效的、持续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作保证, 形成一个充满活力、鼓励竞争、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营造一个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让机关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 使企业和员工永远保持高昂斗志和创新精神, 只有持续创新, 才能化解阻力、产生新行为、新绩效, 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五、创建学习型机关, 就要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完美融合

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 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体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层次上的发展。学习型组织之所以能在企业竞争中最具优势, 不在于其通过一次学习就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更重要的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组织中, 工作、学习必须融为一体, 员工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一员, 而高层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组织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成功企业的核心。员工的学习力应该包括其能力、动力、毅力以及悟性, 而不是单纯的“学历”, 最为关键的是“悟性”, 即学习的“悟力”, 学习系统思考、开发式思维、善于打破思维定势, 不断创新。一部《三国演义》, 看似磅礴, 其精华就是一个“借”字, 魏、蜀、吴三国哪个不是“借”谋士之“策”去“争城掠地”、“斩兵降将”的。用现代管理思想来看, 其成功就在于善于“整合”, 整合了各种有利的因素和资源。所谓“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也是强调了工作与学习的完美融合。下面列出的是一个“理想模式”:

学习型机关就要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重要, 学习并愿意学习, 改变且愿意改变, 将工作看成轻松、愉快的事情, 有上进心和成就感。为此, 企业就是要为员工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营造学习氛围, 使企业成为有学习力的组织,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平.创建学习型机关, 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者, 2012 (1)

[2].肖建生.市场创新机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1 (12)

上一篇:全局经济指标下一篇:中小软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