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征护理(精选6篇)
循征护理 篇1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加上现代麻醉技术的提高, 剖宫产已经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是临床结束分娩的方式之一[1]。而一些临床数据表明, 当前由于某些意识观念的改变, 而且剖宫产可有效解决难产问题, 加之孕妇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任何风险, 所以当前采取剖宫产的孕妇逐年增多。剖宫产既然做为一种分娩和手术方式, 在临床有着诸多的并发症, 产后孕妇也可能发生抑郁心理, 因此临床相应的护理必不可少,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剖宫产产妇的不适, 保障手术及母婴的健康安全, 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孕妇需要, 积极探索摸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模式, 为患者提供综合、有效的科学护理方案变得尤其迫切, 有效、规范的护理是防治关键[2]。循证护理 (EBN) 是借助于循证医学评价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科学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有的资源互相结合, 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下面就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孕妇采取的循证护理实施过程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84例为临床观察研究对象, 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循证护理组) 和对照组 (常规剖宫产护理组) , 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 (循证护理组) 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 (28.2±0.2) 岁, 其中初产妇30例, 经产妇12例;孕次1~2次, 孕周36+2~42+2周, 有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18例;对照组 (常规剖宫产护理组) 产妇年龄24~34岁, 平均 (28.3±0.3) 岁, 其中初产妇28例, 经产妇14例;孕次1~2次, 孕周38+2~42+2周, 有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16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期、产妇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世卫组织表示近30年来国际医疗卫生界认为理想的剖宫产率应该为10%~15%, 但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剖宫产都越来越普遍。与任何外科手术一样, 剖宫产也存在短期及长期风险, 并且长期风险可能在实施剖宫产多年后才凸显, 对孕产妇及后代健康、甚至母亲未来的妊娠造成影响。应该不遗余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宫产服务。我国多数医院目前的比率达到60%左右, 如何更好的保障母婴健康, 降低剖宫产并发症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剖宫产护理, 主要措施为定期术前术后随访、加强基础护理等 (具体略) 。
1.3.2 观察组
进行循证干预护理, 具体如下。
1.3.2. 1 基础措施
设立循证护理小组, 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模式的学习和培训, 阐述循证护理概念, 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 制定完整护理方案, 积极引导护理人员从传统护理模式转变到新型护理观念中。
1.3.2. 2 循证问题提出
在孕妇围剖宫产手术期根据其临床症状、病情特点、心理状态, 进行依据、循证, 从整体出发, 提出问题。如产妇对手术、分娩等认识不清, 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压力。担心婴儿健康情况以及术后出血、疼痛以及伤口的恢复, 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如术后尿潴留、产后抑郁等是否会产生等等。
1.3.2. 3 循证支持
经过讨论, 列出护理要点, 总结原因, 如剖宫产的术后尿潴留、产后抑郁因素, 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根据提出的问题, 结合病情变化, 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科学筛选, 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相关护理实施时注意。
1.3.2. 4 产前循证护理措施
产妇人院后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 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讲明手术的安全性和用药知识等。术前产妇对手术、麻醉缺乏认识, 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需要针对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与产妇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 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 主动配合手术。注意方式方法, 因人而异, 各有不同偏重。术前建立上肢静脉通道, 有高危因素者可于术前开通两路静脉, 以满足抢救时快速补液的需要。进行手术相关护理,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3.2. 5 产后循证护理措施
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及伤口情况, 检查乳房及乳头、子宫恢复情况、会阴伤口愈合情况, 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评估疼痛的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进行疼痛护理, 动态观察产妇的精神情况。对于较胖的产妇要求尽量减少切口周围挤压, 刺激等, 告知产妇营养的重要性, 鼓励产妇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1.3.2. 6 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循证护理
根据文献检索和临床实际观察, 提出系列并发症的解决方案, 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针对性处理。产妇焦虑导致尿管不适及术后卧床影响膀胱的收缩力发生尿潴留, 需要保持尿管通畅, 及时清除尿道外口分泌物, 避免感染, 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导致排尿。坚持补液, 防止血液浓缩、血栓形成, 术后6 h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术后6 h可起床活动促进血液流动和肠段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腹部伤口裂开。
1.3.2. 7 其他循证护理
根据患者产后体质情况和需求, 进行饮食护理, 注意体温变化, 警惕晚期产后出血, 产后42 d、恶露完全干净后采取避孕措施进行房事, 注意经期伤口疼痛等
1.4 观察指标
产后对所有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护理效果评定, 包括产后恢复时间、心理焦虑情况、并发症等, 心理焦虑借助SAS量表进行判定, 共20个题目, 分数越高说明越焦虑。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剖宫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组的产妇在产后心理焦虑情况、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剖宫产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1例产后感染, 1例恶露不尽, 对照组2例伤口愈合不良, 2例感染, 2例产后出血, 2例伤口液化。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适用于孕妇不能经阴道分娩, 或阴道分娩危及孕妇或胎儿的安全时。如胎儿血氧含量降低、心率过低或过高、孕妇处于危急状态 (妊娠毒血症, 先兆子痫, 子痫, 高血压) 等均需要采取剖宫产。由于剖宫产孕妇无分娩阵痛、产道不会裂伤, 并且无难产的忧虑, 加上剖宫产术安全性的提高, 使得近年来选择剖宫产的孕妇逐日增多[4]。但对产妇来说剖宫产仍然是一种有创分娩, 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常规分娩, 如常见的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化脓、术后盆腔黏连等, 因此如何尽早使产妇得到康复, 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目标所在。
从结果来看, 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术后产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一方面可以为产妇提供个体优质的护理服务, 使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更加科学和完善,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理念, 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 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本质为遵循证据的护理, 在实施过程中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实际情况, 是一种新型护理学理念。循证护理过程中, 笔者结合患者需求, 运用循证思想实施最佳的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而言, 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做好相关护理保障母婴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故实施循证心理干预, 可有效缓解产妇恐惧、焦虑情绪, 利于手术顺利完成[5]。一些研究也表明, 在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心理安慰等护理措施后, 剖宫产术后孕妇寒战发生率相对较少。产妇术后大多存在疼痛问题, 进行循证护理时则要结合疼痛特点、原因采取相对应护理, 如侧卧位护理, 减轻身体移动等办法。
综上, 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 可以很好的改善剖宫产产妇个人感觉,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小君, 刘振英.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5) :112-114.
[2]刘利平, 孙婷.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6) :421.
[3]陈建华, 李华喜, 武秀娟.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24 (18) :236-238.
[4]傅兰红, 胡慧, 赵月芝.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大出血产妇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3, 23 (11) :173-174.
[5]李刚.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2, 18 (10) :128-130.
循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胎膜早破,护理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确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 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 综合考虑, 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 为病人实施有效最佳的护理[1]。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破裂, 突然见阴道内有较多液体流出;肛查上推先露部有较多液体流出;石蕊试纸p H≥6.5[2], 是围产期的常见并发症, 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安全, 我们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有56例。年龄20~37岁, 孕周28+4~39+1, 初产妇32例, 经产妇24例, 单胎54例, 双胎2例, 新生儿存活55例, 新生儿死亡1例。
2 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 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 提出循证问题, 针对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 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 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 确定结论。
3 循证护理实践
3.1 心理压力
3.1.1 问题的提出
胎膜早破发生在胎龄28~37周, 胎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 胎儿存活低, 是否顺利分娩, 孕妇往往心理负担较重。
3.1.2 循证
孕妇知道自己已破水而担心胎儿出生后情况, 特别是妊娠未足月者, 因顾虑能否顺产而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 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 可直接影响母亲及胎儿安全。
3.1.3 护理干预
我们与孕妇耐心地进行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回答孕妇各种疑问;同时向孕妇及家属介绍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鼓励孕妇家属给予精神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3.1.4 效果
通过有效的交谈及心理护理, 使孕妇消除了紧张的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避免了因心理因素造成早产或难产。
3.2 脐带脱垂
3.2.1 问题提出胎膜早破, 羊水自阴道流出, 脐带可能脱垂, 胎儿宫内窘迫, 孕妇需采取被动体位。
3.2.2 循证胎膜早破的孕妇如不采取被动体位, 羊水流出, 将发生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
3.2.3 护理干预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 抬高臀部, 减少羊
水流出, 防止脐带脱垂。左侧卧位, 减轻自发性宫缩, 增加胎儿、胎盘血流灌注。同时吸氧30min, 每日2次, 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监测胎心音。协助和教会孕妇适应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多饮水, 防止便秘, 禁止灌肠。
3.2.4 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未发生脐带脱垂, 羊水流出减少, 胎心音正常。
3.3 早产
3.3.1 问题提出胎膜早破, 可发生早产, 胎儿存活率低。
3.3.2 循证胎膜早破的孕妇60%~80%在破膜后7d内启动分娩[3]。
3.3.3 护理干预
抑制宫缩, 用沙丁胺醇、25%硫酸镁加入葡萄液中静滴, 观察宫缩情况, 严格控制滴速, 注意膝反射、呼吸及尿量。促进胎肺成熟, 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1次, 共2次[4]。
3.3.4 效果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胎治疗, 使胎膜早破的56孕妇足月产45例, 早产11例, 减少早产的发生, 提高胎儿存活率。
3.4 宫内感染
3.4.1 问题提出胎膜破裂, 病原菌上行感染。
3.4.2 循证感染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超过24h, 感染机率增加5~10倍[4]。
3.4.3 护理干预
破膜超过12h用抗菌素预防感染[4],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尽量避免阴道或肛门检查;外阴用碘伏液擦洗2次, 用消毒会阴垫;注意观察体温及血象变化;观察羊水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并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3.4.4 效果通过以上方面的措施, 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
3.5 产程进展
3.5.1 问题提出胎膜早破, 可能诱发宫缩而分娩。
3.5.2 循证破膜往往是临产的征兆, 通常在破膜后12~24h内, 即可自然发动分娩[5]。
5.5.3 护理干预
大于35周, 胎肺成熟, 宫颈成熟者可引产。胎头高浮、胎位异常、宫颈不成熟, 明显羊膜腔感染, 伴胎儿宫内窘迫, 应在抗感染的同时作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作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4]。
参考文献
[1]张芳.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5) :431.
[2]周媛.早产合并胎膜早破43例临床观察护理[J].贵州医药, 2008, 32 (9) :853.
[3]张秀英, 欧阳丙荣.176例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2 (9) :11201.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5.
循征护理 篇3
关键词:循征护理干预,母婴结局,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为常见的一种妊娠类并发症,其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为探讨妊娠糖尿病行循征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该研究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26.15±1.12)岁,孕周23~29月,平均(26.48±0.23)月,其中27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6.35±1.18)岁,孕周24~29个月,平均(26.52±0.23)个月,其中25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干预等常规类护理;观察组行循征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成立护理小组:查阅妊娠糖尿病有关护理干预文献,对患者饮食、血糖、运动、胎儿检测等方面予以了解;血糖干预:每天4~6次检测患者血糖并进行记录,引导其如何检测,教会其看懂检测的结果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并予以定期复查;胎儿检测:借助B超对胎儿畸形现象予以筛查,并对羊水量与胎盘功能进行检测,增加产前的检查次数,对患者与胎儿情况予以密切观察。
1.3 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2 hPG(餐后2 h的血糖)、FBG(空腹血糖)与HbAlc(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结局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的2 hPG、FBG与HbAlc等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妊娠结局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胎膜早破、妊娠并高血压与早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的结局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类血症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若在孕期忽视治疗或者护理不当,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使其病情加重[2]。通过研究得到两组血糖水平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的2 hPG、FBG与HbAlc等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行循征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循征护理干预时,血糖干预时的多次检测与记录,可以及时了解与掌握患者的血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血糖水平下降,从而使其血糖水平得以改善[3]。此外,护理小组的成立,查阅疾病相关干预文献,包括血糖、饮食等,可以提高护理科学性与可行性,优化患者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从而优化其饮食时的热量分配,均衡膳食,并防止妊娠期时的过大体重,进而有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同时,教会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其血糖达到正常范围[4]。
注:和该组干预前相比,#P<0.05;和对照组干预后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的胎膜早破、妊娠并高血压与早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行循征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优化妊娠结局。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循征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增加对产妇产前的检查次数,并检测其羊水量的情况,可以及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了解,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减少羊水过多、胎盘早破及早产的发生率。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类血症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行循征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优化新生儿的结局。可能与循征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对胎儿与胎盘功能的检测有关。于B超辅助下,对胎儿畸形现象进行筛查,有利于使新生儿的畸形现象减少,并减少新生儿出现窘迫、巨大儿与高胆红素类血症等现象的发生率。此外,护理小组的成立,对疾病相关干预文献进行查阅,可以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针对性地改进护理干预的措施,对各项具体干预措施予以落实,可优化妊娠与新生儿的结局,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行循征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糖水平,并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孔晶,聂敏,邢小平.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8):870-874.
[2]陈小娟,高飞,杨红玲,等.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68-669.
[3]胡志庚,谭荣韶,金迪,等.低血糖生成指数配方主食对妊娠糖尿病餐后血糖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0):3127-3129.
循征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根据孕妇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孕妇年龄22~43(27.8±5.6)岁,孕周37~42(39.6±2.1)周,初产妇258例,经产妇42例,成员:产房由低年资助产士、中级、高级职称助产士组成,病房由责任护士、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组成,两组孕妇、助产人员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产后出血的评定标准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①孕妇在分娩出的1 d之内阴道的出血量超过500 ml。②孕妇在分娩出的2 h之内阴道的出血量超过400 ml。采用容积法,在胎儿胎头娩出前用带刻度的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贮血器放于产妇臀下收集24 h内产后出血量并计量。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征护理干预模式,首先提出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为研究宗旨,并通过对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查阅有关产后出血相关的护理文献资料,针对产后出血原因、产妇的病情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及讨论,制定出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计划,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3.1 临产前护理
孕妇入院后首先确定分娩方式,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管理,给予产前宣教,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检查其凝血功能[2]。
1.3.2 产程中护理
第一产程,应保证孕妇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应用产程图详细描绘产程经过,及时发现产程延缓、停滞,避免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对巨大儿、多胎等可能造成软产道撕裂伤的产妇,要最大限度地获得产妇配合,避免分娩时间过长引发宫缩乏力[3],第二产程,采用科学接生法,注意保护会阴,避免软产道撕裂伤,胎肩娩出后立即应用缩宫素。第三产程,避免过早暴力按揉子宫及牵拉脐带,胎盘胎膜娩出后应检查其完整性,在胎头娩出前将用带刻度的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贮血器放于产妇臀下收集出血量并记录。
1.3.3 分娩后护理
产后30 min内开始哺乳,每半小时按摩子宫一次,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以内,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 h,若2 h内出血量≥200 ml,应及时汇报医师,产妇至病房后,继续按摩子宫及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产后4~6 h内需排空膀胱,由于产后出血往往发生突然且出血量大,应及时通知值班医师,启动抢救预案,专人负责指挥,团队协调合作,护理上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应用留置针,积极补液、输血,输液、输血速度根据病情调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吸氧,取平卧位,略抬高下肢,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密切配合医师查找出血原因及有效止血,做好相关术前准备[4]。由于发病急,病情重,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面对医护人员抢救时严肃的表情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产妇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的心理,而这些不良情绪刺激儿茶酚胺的分泌,子宫收缩恢复不好,容易加重产后出血[5],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检查及抽血、配血工作,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如: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促进子宫收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新型的治疗子宫收缩的制剂,该药具有强烈的子宫收缩作用,能够达到迅速止血作用[6],徒手按摩子宫,定时排空膀胱,同时需配合医师做好结扎子宫及髂内动脉、宫腔内纱布填塞、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甚至切除子宫等术前准备,如软产道撕裂伤,应按解剖层次正确缝合,如系胎盘因素,应协助医师剥离胎盘,若考虑胎盘残留,可协助手术医师用大刮匙清除残留的胎盘组织,若考虑胎盘植入,做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必要时切除子宫的术前准备,如系凝血功能障碍,应针对病因、原发病,抽血做凝血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请相关科室会诊,输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凝血状态,产后予纠正贫血、防感染等相应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均收录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2。
2.3 两组产妇护理并发症、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科医护人员长期重点关注的临床课题,因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危害较大,如出血量过多又未能及时控制,将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7],产后出血的整体护理分为: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护理、针对出血原因止血护理及预防感染性护理等,循征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通过审慎地、科学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把获得的临床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应用于护理工作中,随着循征护理学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取得的临床效果,我院将循征护理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整体护理中,通过明确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选择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的医疗文献作为循征依据,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实施系统化的循征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明显下降,观察组产妇均无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的发生,均顺利痊愈出院,提高了患者及家人的满意度。
本研究借鉴了循征护理干预的方式及方法,对产后出血诱发因素、护理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总结出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总结临床各类研究结果发现,宫缩乏力是主要的诱发因素[8],宫缩乏力主观上与孕妇精神紧张造成的产程异常有关,客观上与产程中应用麻醉剂、镇静剂、宫缩剂使用不当引起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有关,但不排除引起宫缩乏力的一些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力强胎儿娩出快、胎儿大、产道条件差等,均可造成软产道撕裂伤,而发生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植入,部分剥离,也可引起产后出血,本文通过系统的循征护理干预,使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后出血明显下降,充分说明循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
4 小结
循征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注重其科学性、可行性、重要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将循征护理学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护理中,不仅对产后出血的疗效、预后及转归具有前所未有的里程碑的作用,而且能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及满足产妇对护理的要求,保障母婴安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先.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4-96.
[2]杨必爱,徐晓丽.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9:157-158.
[3]李秀.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56-158.
[4]张颖.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循征护理应用[J].当代护士,2011,11:48-49.
[5]官爱萍.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5-46.
[6]朱建萍,杨意君.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5.
[7]许敏.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164-166.
循征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6例脑梗死吞咽困难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纳入标准:首先确定患有脑梗死, 并且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吞咽困难的, 但是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及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 且依从性良好。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48例, 男32例, 女16例, 年龄69~84岁, 平均 (74±3) 岁, 缺血性脑梗死36例, 出血性12例。试验组48例, 男30例, 女18例, 年龄62~85岁, 平均 (73±3) 岁, 缺血性脑梗死38例, 出血性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方法是口腔护理和功能康复的训练, 给予饮食和心理指导和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 其的方法如下。
1.2.1 成立循征护理小组
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抽取一个责任护士, 老年科提取3名, 3个科室共抽取5个责任护士形成循征小组, 要在这个小组中选则一名担任组长, 对这个团队成员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严格遵循的护理方法和时间周期,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每个组的成员, 由相关部门领导, 小组组长还负责树立研究小组的目标, 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严格的控制, 每月组织团队会议, 各部门的研究都将列入分析对象中, 主要是为了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影响结果。
1.2.2 确立循征问题
研究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掌握最佳训练方法和肺功能的保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1.2.3 寻求实证
对关键词“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防误吸最佳训练方法、肺功能的保护”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 通过查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检索到相关文章132篇。
1.2.4 评价证据
科学地实用地可靠分析和评估文献, 将技术能力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经验相结合, 对患者的想法和需求充分考虑, 确定最佳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1.2.5 循征护理
(1)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咀嚼动作, 锻炼咀嚼肌;做笑、吸吮、吹气等动作, 以锻炼颞肌、喉部内收肌;将勺子放在患者口唇左、右、上、下的位置, 指导患者伸舌添勺, 以锻炼舌肌。3次/天, 15 min/次;用冰冻的湿棉棒, 刺激咽部的软腭、舌根及咽后壁。提高患者吞咽功能[2]。 (2) 防误吸最佳训练方法。在严密监护下喂食或指导其自主摄食。进食环境安静整洁, 选择易吞咽、易消化、无刺激及温度适宜食物。进食体位, 患者取端坐位, 颈部向前屈曲, 选用较浅的小勺子, 每勺3~5 ml, 将食物置于患者健侧口腔, 喂食速度易慢。不能坐起取仰卧位, 抬高床头30°护理重点是教育和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误吸的危害[3]。确定患者安全吞咽后, 方可再次喂食, 每日5~6餐, 少量多餐为宜[4]。若患者出现气促、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立即停止喂食, 口内有异物时, 用纱布或手帕包绕手指将异物取出, 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鼻饲患者取半卧位, 每次鼻饲量<200ml, 缓慢推注, 鼻饲前给予翻身, 必要时给予吸痰护理。
1.3观察指标
以可以喝30 ml温水而不呛咳为优秀;分2次无呛咳是良好;可以1次喝但有呛咳为中等;2次或2次以上的并且有呛咳的情况为尚可;经常呛咳, 不能喝完为差。对两组患者经过1个月护理以后的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 吞咽功能分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表1) , 吸入性肺炎的患者也少于对照组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3.859, P<0.05
3 讨论
循征护理最早是1991年的一位加拿大教授提出来的, 这是经过医学界长期的发展, 并且通过一些理论证据而得出。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 主要是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 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可行的措施, 用来避免一些工作上的不足, 为患者带来最需要的服务, 使患者尽早康复[5]。本研究对96例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8例运用循征护理, 结合临床实际工作, 对患者进行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防误吸最佳训练方法、肺功能的保护,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临床护理在循征护理工作的指导下, 效果很好, 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护理方法及影响。方法 选取96例脑梗死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运用循征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运用循征护理, 结合临床实际工作, 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防误吸最佳训练方法、肺功能的保护, 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循征护理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影响
参考文献
[1]凌卫仙, 欧小凡.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126-1128.
[2]康健.老年易患因素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8, 18 (10) :582-582.
[3]邹艳丽.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7) :6599-6599.
[4]徐颖, 沈梅芬.陪护人员对误吸认识的缺失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2) :2043-2014.
循征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自从1992年循证医学教育提出以后就对以往的单纯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惯性的临床思维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成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注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强调要对以前的经验及资料充分的重视并在临床的实验中遵从以前的做法。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的出现, 学生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 缺乏临床的实践, 而且患者的病情特征方面不一, 生搬硬套必定影响治疗效果。而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则是要求学生注重实践, 注重独立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 并且在治疗中要重视患者的个体特征, 对症下药, 提高治疗效果。
1.2 方法
1.2.1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主要的实践方式: (1) 要求学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自己对于的临床病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以及积累的经验寻找合适的临床决策的依据; (3) 对以往的文献所提供的对某病例的决策依据有没有可靠性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4) 在临床的实践中应用有用的证据; (5) 学习效果评价。在临床中实施带教的老师要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 并将其带给学生。
1.2.2 此次针对消化内科学学生所实施的步骤
(1) 对于平时的实践中所遇到的有代表性的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列出在治疗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最新的有力证据, 并且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增加知识储备; (3) 带教的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临床证据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后结合具体的病例, 表述出自己的对患者的治疗方法; (4) 带教老师定期的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实践方法进行点评并及时总结结, 整理出一个最终的临床治疗方法; (5) 对于经过治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患者有效随访, 并注意总结经验, 对形成的经验做深层次的分析评价。
2 结果
经过实践后对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询问, 结果多数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比较认可, 并表示该学习模式可以促进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其业务实际操作水平, 增强学生为患者服务的信心和技能。所以为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进一步的推进此方法的应用。
3 结语
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化的医学教学模式, 僵化、绝对化的教学是不符合他的要求的。临床的证据不是一成不变的, 刚开始临床上预防腺瘤性息肉主要使用罗非昔布, 后经过多次的临床实践证明, 服用罗非昔布会增加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所以只好罗非昔布撤出医药市场, 所以说循证医学没有绝对化得教条, 都是通过现实实践逐步完善的综上所述, 将循证医学用于消化内科学的临床教学, 他的主要的思想、原则以及方法可以使学生打开思路, 养成不断学习并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习惯, 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医学素质的提高, 而且符合时代的潮流。循征医学模式教学作为现阶段医临床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对循证医学模式加以引用, 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其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更好的从事医学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循征医学在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 通过研究传统的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式, 并对现阶段循证医学教学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循证医学用于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指导、提高其业务实际操作水平, 增强学生为患者服务的信心和技能。结论 循征医学模式教学是现阶段医临床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对循证医学模式加以引用, 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其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更好的从事医学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消化内科,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Dellinger RP, Levy MM, Carlet JM, et a1.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shock:2008[J].Crit Care Med, 2008, 36:296-327.
[2]Ilie D, Forbes K.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use ofEvidence Based Medicine:a qualitative study[J].BMC MedEduc, 2010, 10:58.
[3]贾改珍, 王玖, 相静, 等.医学生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9) :36-37, 61.
【循征护理】推荐阅读:
强化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服务 保障护理安全10-22
细节护理儿科护理10-24
护理差错产科护理11-04
护理常见管道护理06-02
自我护理能力内科护理06-08
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07-28
护理风险与护理管理09-08
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06-04
护理文书存在护理问题07-07
护理安全与护理制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