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机构

2024-10-23

监督机构(精选12篇)

监督机构 篇1

为了解江苏省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的现状, 进一步做好江医疗服务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组织了本次调研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抽样

按照经济发展程度选择经济发达苏南地区的苏州市, 经济在江苏省居于中位苏中地区的南通市, 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盐城市的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以及每个市抽取2个县 (市、区) 级卫生监督机构。

1.2 资料来源

采取问卷调杏、现场考察、调取“江苏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及《卫生年鉴》数据等方法获取资料。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D ata软件编辑调查表, 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3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南通市、盐城市和苏州市3个省辖市及22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均承担打击辖区内的非法行医职责及辖区内有证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的许可管理及校验工作, 3个省辖市均承担;抽查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在南通地区3家、在盐城地区2家、在苏州地区1家, 合计6承担许可管理职责。各地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医疗监管职责。

2.2 2012年度打击非法行医案件查处情况

个省辖市中苏州市查处非法行医案件数量最多, 计1 076件, 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公安部门129件、占11.99%。6个县 (市、区) 级中苏州吴江区查处非法行医案件数量最多, 计315件, 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32件、占10.16%, 苏州常熟市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比例最高, 达到15.26%。见表1。

2.3 辖区内有证医疗机构情况

3个省辖市区域内有证医疗机构数量大致相当, 县 (市、区) 中盐城亭湖区有证医疗机构数量最少, 计195家, 其余地区大致相当。医疗机构中以村卫生室 (卫生服务站) 数量最多, 其次是诊所、医院等。见表2。

2.4 辖区内的人口情况

市级中苏州市辖区内人口数最多, 达1 300万, 其中外来人口 (含流动人口) 约700万, 占53.85%;县级中苏州吴江区人口约160万, 其中外来人口 (含流动人口) 约80万。见表3。

2.5卫生监督员的配备与人口比情况

市级辖区内监督员总数, 苏州市最多, 为776人, 占总人口数的0.60/万;县级辖区内监督员总数, 苏州常熟市最多, 为69人, 占总人口数的0.33/万;辖区内监督员总数与总人口比, 市级最高的为苏州, 县级最高的为盐城亭湖区, 为0.65/万。市级辖区内医疗监督员总数最多的是南通市, 为196人, 占监督员总数的77.16%, 占总人口数的0.24/万, 占外来人口数的3.18/万;县级医疗监督员总数最多的是南通通州区, 为30人占监督员总数的100%, 占总人口数的0.26万, 占外来人口数的2.01/万。见表4。

2.6 卫生监督员人数与医疗机构及打非情况比值

市级辖区内医疗机构总数与卫生监督员数比值最高的是南通市, 为11.09∶1, 县级是南通如皋市, 为14.16∶1;医疗机构总数与医疗监督员比值最高的市级是盐城市, 为34.62∶1, 县级是苏州常熟市113.25∶1。市级辖区内打非案件处罚数与卫生监督员比值最高的南通市, 为1.59∶1, 县级最高是苏州吴江区, 为8.51∶1;打非案件处罚数与医疗监督员比值, 市级为苏州市8.97∶1, 县级最高是苏州常熟市47.50∶1。见表5。

2.7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创新业务工作

除南通市本级外,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均根据本地实际, 开展了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 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实施记分管理, 并和医疗机构许可校验挂钩, 同时实施医疗机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约谈制”。

3 讨论

3.1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职能不明, 缺乏有效地运行机制

从调研结果来看, 江苏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承担医疗机构许可校验、日常监管和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职能不一。2001年出台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中“医疗保健卫生监督”仅列了标题, 内容空白。2005年卫生部令第39号《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医疗卫生监督仅规定了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及打击非法行医。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全国性的“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液专项行动”, 江苏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组建专门的处 (科) 室, 承担起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工作;2008年, 卫生部组建了“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司”负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但是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仍然留在卫生部“食品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近年来, “医管司”多次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 但是从未明文表明该监管队伍与“食品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领导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的关系。目前, 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办、卫生局管理的, 受管理体制的影响, 对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自管自的监督执法模式, 使得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工作给社会和群众造成对外管理严、处理多、处罚重, 而对内管理松、处理少、处罚轻的负面印象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是江苏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医疗服务监管中普遍存在职能不明, 缺乏有效地运行机制的原因之一。

3.1.2 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各地在有证医疗机构监管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上任务繁重, 苏州市辖区内每位医疗监督执法人员2012年人均监管医疗机构约25.06家、人均查处打非案件8.97件, 2012年常熟市医疗监督执法人员人均监管医疗机构约113.25家, 人均查处打非案件47.50件。可见越到基层, 医疗监督执法人员工作量越大。特别是近年来, 卫生部出台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规章规范越来越多, 基层医疗监督执法人员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重。

3.1.3 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尚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 各地卫生监督机构无论是人员配备, 还是基本的医疗监管能力, 均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疗监管的需要。卫生部2010年下发的《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 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 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 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 江苏省各地卫生监督员配备人数差距较大, 苏州吴江区最低, 为0.13/万。同时, 医疗监督执法人员配备及专业执法能力远不能满足当前医疗监管的需要。

3.1.4 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医疗服务市场的理念、内设部门布局及职责基本未发生变革, 仍然基本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办医院”的思路。出自各内设机构的政策, 各自为战, 常常冲突。依法监管医疗服务市场本应该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但却存在着没有队伍的尴尬。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行政部门下属单位, 却受委托承担本应该是卫生行政部门重要职责的医疗服务市场监管, 且职责不明、能力欠缺, 造成当前我国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远不能适应依法监管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

3.2 做好医疗服务市场监督管理的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服务市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医疗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给医疗服务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外医疗市场监管经验表明, 合理的资源配置、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以及行业的内部自律, 是对纷繁复杂的医疗市场较为有效的监管方式[1]。

3.2.1 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机构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这是新形势下, 为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国家做出的卫生战略调整, 希望能够以此次大部制改革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机构改革, 强化行政部门依法监管的职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 却要承担起行政部门应该承担的监督执法的重要职责, 这样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医改的需要。建议将卫生监督机构并入行政机关, 组建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局, 强化行政部门依法监管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市场的职责。

3.2.2 整合医疗服务监督执法队伍, 强化监管能力

目前, 行政部门内部社妇、农卫、医政、医管、科技、人事、监督等部门, 除了出台相关政策、行政管理以外, 还承担依法监管医疗服务市场的职责, 政出多门、各口子出台的政策冲突、打架, 多头监管, 让医疗机构难以是从, 因此打造一直综合性的医疗执法队伍, 改变监管无力、多头监管等问题, 应该是当前大部制改革的首要问题, 建议将各口子的依法监管医疗服务的职责合并, 整合医疗服务监督执法队伍, 强化监管能力[2]。

3.2.3 充分发挥医院学会、医师学会、护理学会等医学行业协会职责, 加强行业自律

当前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多日常工作, 比如医疗质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 甚至于技术准入等等, 都可以交给医学行业协会全权承担,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增强行业自律。行政部门可以将工作的中心转入出台政策、法规以及依法监管等方面, 别再将过多的精力投入行业总会应该承担的工作。

3.2.4 对医疗机构实施综合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健全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

江苏省自2006年以来, 在卫生监督机构推行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等管理模式, 可以将有限的监管力量重点投入到需要监管的重点机构, 合理配置资源, 有助于减少监督检查中的随意性, 增加了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市场行政许可和监管成效的有效手段[3]。

摘要:目的 了解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的现状, 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编辑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考察、调取“江苏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及《卫生年鉴》数据等方法获取资料, 使用SPSS 3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前江苏省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工作职能不明, 缺乏有效地运行机制;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服务监管能力难以胜任;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结论 建议将卫生监督机构并入行政机关, 组建专门执法局;整合医疗服务监督执法队伍, 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医学行业协会职责, 加强行业自律;对医疗机构实施综合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健全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

关键词: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现状

参考文献

[1]黄世金.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4, 11 (5) .

[2]霍烽, 刘洋淼.吉林省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 2009, 30 (21) .

[3]张美琴.基层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4) .

监督机构 篇2

日期:2003-7-17 作者:

【实施时间】2000-12-06【发布单位】建建质〔2000〕38号 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建质〔2000〕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司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现印发给你们。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司质量技术处。二○○○年十二月六日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以加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 强制性标准;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内容是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主要监督方式是巡回抽查,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实施监督。工程竣工后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现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提出如下,供各地开展工作参考。

一、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办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二)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有关资料到所在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填写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见附表1)并按规定交纳工程质量监督费用。(三)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时,应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以下有关资料:

1、规划许可证;

2、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

3、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5、其他规定需要的文件资料。(四)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由监督机构发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书》和《工程质量监督计划》(见附录2)。(五)建设单位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书》,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

二、开工前的监督准备工作(一)确定质量监督工作师 质量监督机构实行站长负责制,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实行监督工程师责任制。站长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以质量监督工程师为工程项目监督负责人的质量监督组,具体承担工程监督任务。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二)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 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对负责监督的工程项目,应当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等,编制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工程特点,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要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使用功能和关键工序作出监督计划,并应将必须监督的重要部位及安装中的重要环节,及时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三)检查施工现场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核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检 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请有关单位填写《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表》见附录3。

三、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一)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工程项目报建审批手续齐全;

2、基本建设程序及有关要求;(1)按规定进行了施工图审查;(2)按规定委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自行管理工程的,应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无明示或者暗示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和迫使承包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等行为;

4、按合同规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二)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2、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3、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

4、设计单位无指定材料、设备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的行为。(三)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监理的工程项目有监理委托手续及合同,监理人员资格 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2、工程项目的监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套,责任制落实;

3、现场监理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

4、制订监理规划,并按照监理规划进行监理;

5、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操作工艺,对分项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认;

6、对现场发现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象和发 生的质量事故,及时督促、配合责任单位调查处理。(四)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有施工承包手续及合同。

2、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3、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能贯彻执行:(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及参加图纸变更洽商;(2)执行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3)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有能促持其质量的存放条件;计量器具精度符合要求,材料、构配件和商品砼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时,不得使用;按规定对现场试验室、搅拌站进行管理。(4)做好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项目检查评定记录,记录要及时、真实;(5)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6)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要及时、真实、完整。

4、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5、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的行为。

四、对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的监督 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地基基础实体必须经监督检查后方可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实行必须经监督检查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监督记录表 格见附录4。(一)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

4、抽查基础砌体、砼和防水等施工质量。(二)主体结构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混凝土、钢筋施工质量抽查情况和检测。

4、砼构件、钢结构构件制作和安装质量。(三)竣工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有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2、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工程安全检测报告和抽查检测。

4、水、电、暖、通等工程重要部位、使用功能试验资料及使用功能抽查检测记录。

5、工程观感质量。

五、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时,重点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规范情况等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将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列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一)工程符合下列条件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3、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价,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4、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确认。

5、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6、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合格证及必要的进场试验报告。

7、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8、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9、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二)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

1、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

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3、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4、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1)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2)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工程档案资料;(3)查验工程实体质量;(4)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总体评价,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意见,验收人员并签字。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进行协调,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质量监督报告表,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工程规模、工程类别、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参建各单位及负责人、开工时间、竣工验收时间;工程规划许可证号、施工许可证号、监督注册号;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监督起止时间等。(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功能项目监督抽查情况,以及抽样测试情况;(四)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核查意见;(五)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意见;(六)对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处理意见。(七)是否符合备案条件的结论性意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必须经项目监督工程师签认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人审核,加盖公章后向委托部门报送。(见附录5)

七、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工作。(一)建设单位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二)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2、工程竣工验收意见表。

3、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概况、合同内容执行情况、工程管理及竣工质量验收情况,质量总体评价等。

4、工程施工许可证。

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6、单位工程质量综合验收意见。

7、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能抽测资料。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安消防、环保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9、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10、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11、商品住宅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三)备案管理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应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并对照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予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同意备案意见。对违反有关规定程序、文件不全、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整改。整改达到要求后,重新申请备案。(四)备案管理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五)备案管理部门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责令停止使用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备案之前已投入使用或者建设单位擅自继续使用造成使用方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六)备案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房屋建筑工程给予备案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对于符合条件、文件完整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已经提出备案,备案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建设单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讼诉。

八、职责(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督时,发现涉及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发现质量问题,由责任方承担检测费用。(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工作中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有权采取责令改正、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性措施,直至问题得到改正。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报告委托部门批准后实施。(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将建设工程质量行政处罚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专用印章。(四)定期向委托的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情况。根据抽查监督的数据,定期进行分析,向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报告质量形势。包括质量上升、下降情况原因分析,以及好坏典型等。(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履行监督职责、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或未认真执行质量监督工作方案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执行任务直到撤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资格的处理。质量监督工程师发生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直到取消质量监督工程师资格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一)建设工程应按单位工程建立监督档案,监督档案应及时、真实、完整。(二)监督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工程质量档案封页:标明工程名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开竣工日期以及档案编号等。

2、档案目录。

3、建设工程报监资料,包括:报监登记表、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的编号及日期等。

4、有关各责任主体单位的资质和有关人员资格审查记录。

5、质量监督记录。①监督交底会议纪要。②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报告。③历次监督抽查记录。

6、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相关材料。

7、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8、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三)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统一用国际标准A4号纸,按档案管理规定装订存档。(四)监督档案应按工程重要程度保存,保存年限按有关档案管理要求由各地自行规定。附录1: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略)附录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略)附录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略)附录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记录;(略)附录5: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略)Copyright © 2005-2006 TENCENT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常电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常

监督机构 篇3

金钱和权力是政党政治绕不过的迷宫。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无论是法定执政型政党,还是自由竞选型政党,很容易受到腐败滋生、党纪废弛、派系斗争等“政党疾病”困扰。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因长期掌握国家权力和公共资源,一旦监督制约力量受到削弱,极易导致累积性腐败,有的甚至出现政权易手、党旗变色。

苏联共产党在有20万党员时顺利建国,有200万党员时成功卫国,有2000万党员时却亡党亡国,主要原因之一是腐败蔓延,党纪涣散,干部群众离心离德。苏共于1920年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平行地行使职权。斯大林时期,中央监察委员会变成中央委员会的下级机构,监察机关地位急剧下滑。赫鲁晓夫时期,重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合并党和国家的监察机构,监察工作呈现出新气象。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行政监察机构被分拆为党的监察委员会和人民监督委员会,人民监督委员会主席不再兼任中央书记和部长会议副主席,地方监察委员会完全归当地党委领导。自此,苏联权力监督体制彻底遭到破坏,并最终造成灾难性后果。

印度国大党作为百年老党,历次选举失利都与腐败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特别是取消党内监督委员会后,腐败之风愈演愈烈。1977年选举失败与英迪拉总理的选举舞弊和家人干政行为直接相关。1989年选举失利主要是因为拉吉夫政府因“博福斯军火贿赂案”名誉扫地。1996年惨败是因为拉奥政府牵涉“哈瓦拉贿赂案”,一半以上的内阁部长涉案。2014年全国大选中,腐败丑闻缠身和反腐败不力依然是国大党的最大软肋。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但由于长期忽视党的自身建设,贪污腐败丑闻迭曝,党的威信一路下滑。1995年,前总统萨利纳斯的哥哥因涉嫌贩毒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捕,萨利纳斯流亡海外。1997年,国家缉毒局局长雷沃略将军因参与贩毒被捕。2000年总统大选期间,国家旅游部长比利亚雷亚尔因涉嫌贪污4500万美元逃往国外,使革命制度党因成功发展经济建立起来的威信瞬间瓦解,最终丧失执政地位。

日本自民党成立于1955年,曾一党连续单独执政长达38年,但党内腐败丑闻不断,特别是1992年佐川快件公司贿赂丑闻牵涉到竹下登、金丸信等党内元老,导致1993年大选失利,不得不黯然下台。

执政党坚定反腐败是国家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

政党一旦执政,就变成了权力的主人。执政党的反腐败决心和反腐败举措,不仅关系到民心向背和政党命运,还直接决定着国家反腐败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当今法治时代,实现依法用权和加强监督制约成为政党政治并行不悖的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履行党内监督职责的主要机构是议会党团,议会党团内的督导员或干事长(又称“党鞭”)由党的领袖直接任命,负责贯彻党的意志,防范权力和金钱的腐蚀作用,维护政党的生命力。美国民主党、共和党等过去比较松散,现在越来越强调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发挥议会党团和“党鞭”的独立监督作用。英国保守党将议员党团、中央总部和全国联合会合并为“保守党管理委员会”,督导员改由党的领袖直接任命,实现监督力量的集中统一。德国社会民主党设有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党的其他领导机构的职务,规定党员遵守纪律不分八小时内外,并为每个党员建有诚信档案。法国社会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等建立了完善的党内仲裁制度,仲裁委员会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享有独立的裁判权,仲裁制度和诉讼程序皆仿照国家司法体制,以此体现“依法治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执政党,纷纷强化党内纪律检查机构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巴西劳工党于2009年出台《劳工党道德和纪律条例》,强化全国道德纪律委员会的职能,要求对违反党纪的党员必须给予处分,若涉嫌犯罪,党组织和个人必须支持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处理。越南共产党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加强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直接领导,中央反腐败委员会主任由越共中央总书记担任,重点是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党政机关负责人反腐败决心不足、惩治不严等问题。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于2012年年底成立廉政委员会,负责党内财产申报,治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问题以及捍卫党的核心价值观,凡是挑战党的权威、违背党的决议、违纪违法的党员可立即开除党籍。尼日利亚人民民主党学习中国经验,于2013年9月成立全国纪律委员会,加强党内纪律建设,保证党员廉洁从政。印度国大党于2013年年底联合主要在野党通过1968年就列入立法计划的《公民监察法》,为建立独立的最高反腐败机构扫清了法律障碍,被印司法部长称为“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精英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执法重点

精英党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各个政党获得和维护执政地位的领导力量,但权力掌握者被权力腐蚀的风险亦较高。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多次表示,“如果我要贪污,没有人可以阻止,但代价是整个制度的崩溃”。因此,加强对精英党员的监督一直是各个政党和各个国家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西方,党内监督主要体现在督促议会党员遵守党纪。一般情况下,议会党团事先会将党内立场通知本党议员,议员投票时必须与本党保持一致,违者将受到严厉惩处,甚至葬送掉政治生命。据加拿大学者霍尔曼的统计,2001年6月至2012年4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的32328张投票中,仅有80张票(占比0.25%)不符合所属政党的政策主张;2004年10月至2013年5月,加拿大众议院仅有0.7%的投票与党内其他议员存在差异。

除政治纪律外,随着世界各地反腐败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政党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支持国家大力惩治腐败。英国议员违规报销事件曝光后,373名议员或前议员被勒令退款,27人辞职,迈克尔·马丁成为英国300余年来首位被迫下台的下议院议长。2012年以来,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巴西前总统卢拉、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爱尔兰前总理埃亨、斯洛文尼亚前总理杨沙等因涉嫌贪污贿赂或利益冲突,先后被立案调查或被判入狱。

巴西劳工党以“反腐斗士”形象上台执政。2011年以来,罗塞芙政府先后将涉嫌腐败的总统办公厅主任、交通部长、农业部长、旅游部长、体育部长、劳工部长、城市部长等一大批高级官员解职。在最高法院审理“大型月费案”过程中,劳工党两任前主席、前财务主管等党内高官锒铛入狱,罗塞芙顶住了党内部分元老压力,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并提拔案件主审法官巴尔博萨为最高法院院长和国家司法委员会主席。

俄罗斯反腐败工作经常被认为是“只抓小虾,不动大鱼”。普京第三次就任总统后,强调反腐败没有“不可触碰的人”,要“用烧红的铁燃尽腐败”。2012年11月,深得普京信任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被解职,这是俄罗斯20年来第一次以涉嫌腐败名义解除部长职务,国防部三名副部长和国防订购总局局长沃罗比约夫也相继被解职。此后,彼尔姆州前州长帕诺夫、农业部前部长斯克伦尼克、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总经理乌尔利奇和联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人斯捷尔秋克等均因涉嫌腐败接受调查,有的甚至被判刑。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督重点 篇4

1 整治和打击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21条规定了监督管理检测机构主要有7个方面的内容:1)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标准;2)是否超出资质范围从事质量检测活动;3)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4)是否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检测报告是否真实;5)检测机构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6)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计量认证要求;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重点应是对重点整治和打击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整治和打击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规范检测机构的行为,保证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而保障工程质量。

2 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类别及识别方法

2.1 弄虚作假行为类别一

未经检测或不按规范要求检测,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识别方法:1)现场查看留置或未清理的已检试件,看其是否齐全或经过检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举例:现场检查钢材力学性能检测留样试件,无冷弯试件,但在对应的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中均有冷弯检测结果;混凝土检测留样试件未能看到破坏裂缝或其他破坏特征,出具强度检测报告。2)查看报告、原始记录是否齐全,有曲线、谱图的应与设备中存储记录核对。举例:现场检查2007年出具的环境检测报告,无对应谱图记录,未经检测,编造原始记录出具报告;现场检查2008年出具的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中没有原始记录,但报告上有数据并且结论合格,编造虚假报告。3)查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合理性。此点要求较高,要求对相关的检测项目一定要熟悉。

2.2 弄虚作假行为类别二

任意更改检测数据,将不合格报告改为合格报告。

识别方法:查看报告、原始记录数据或结论是否一致,有曲线、谱图的应核对所下结论是否与曲线、谱图数据一致。

举例:检查样品编号为ZQ0600157的砖试验原始记录,同一个样品有两份原始记录,其中一份为不合格,无正当理由作废;检查样品编号为HK0600157的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原始记录为不合格数据,报告上为合格。

2.3 弄虚作假行为类别三

有关检测项目未配备检测设备或检测设备早已损坏,但出具了检测结果;检测设备负荷(容量)有限,但出具的报告数量远远大于设备的最大负荷(容量)。

识别方法:现场查看设备情况,设备是否齐全和完好,设备配置数量与已检样品数量是否合理。

举例:1)缺少设备或设备损坏,如编号为SZ05-07-094,SZ05-07-0093砂检验报告未配备吸水率检测设备,但出具了吸水率检测结果;2)试验项目的试验数量超出仪器设备的最大使用能力,如混凝土抗渗试验仪器一年最多只能做150组左右试验(有试验周期限制),而检测机构一年出具的抗渗试验报告数量却为300组。

3 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根源

3.1 检测机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检测机构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也不同于一般的中介机构,由于检测对象质量的离散性、样品抽取的随机性、部分样品因检测而破坏使得检测数据不具有复现性等,使得检测工作中即使出现检测结果与客观实际不吻合的情况也较难分清责任。少数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就是利用这一特殊性,随意修改数据甚至弄虚作假。

3.2 调控检测机构行为的力度不够

随着检测市场的逐步放开,主管部门调控检测机构行为的力度不够,部分不良检测机构以“弄虚作假”换业务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打击,导致强调以质量为前提的优秀检测机构难以在社会的不正当竞争中取胜,检测业务出现大量流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一来更是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3.3 检测机构日常自我监督、管理不够

现有的检测机构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起的监督制度也往往只搞一些形式。平常很少进行突击巡查和具体细查;对检测人员要求不严,内部监督乏力,发现问题也不深究;基本放弃了对具体工作过程的监督。这是导致个别检测人员之所以腐败、“弄虚作假”的重要制度设置缺陷。建立一个成体系的监控系统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3.4 少数检测人员的腐败、不作为

少数检测人员不讲职业道德,“吃拿卡要、照顾关系”,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了很大影响。检测报告的合格与否,对于建材供应商和施工单位来说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这使得少数检测人员找到了个人“寻租”的权力资源。

4 从制度保障上来减少、杜绝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

1)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推广行政主管部门使用检测数据即时联网上传和建立视频的办法,有效地起到“全天候”的监管作用;同时要求检测机构对力学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影响。2)推行检测机构参与抽样和取样制度,逐步将检测机构“仅对来样负责”转变为对“工程现场质量负责”。推行检测机构参与抽样和取样制度,与见证取样相关各方共同对试样的真实性负责,确保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彻底消除检测机构“仅对来样负责”的投机心理,并通过宣讲督促检测机构真正地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通过工程检测的取样、试验一体化,让作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检测机构承担起应有的责任。3)建立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及举报、投诉制度。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要包括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记录。在信用档案中记录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不良行为,并将其作为机构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建立信用档案和举报、投诉制度,并对不良机构和人员及时处理,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才能有效地减少“弄虚作假”。4)建立工程质量检测飞行检查制度。建立飞行检查制度是获取工程质量检测真实信息的有效方式,也是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飞行检查的结果应当纳入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中。5)建立完善的检测试样留置制度。检测机构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检测样品的处置而进行的,检测样品的留置是样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检测试样留置制度是提高检测机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的重要措施。做好检测试样留置,保留了检测有关的证据,也使得很多“弄虚作假”行为无处藏身。

5 结语

抓住重点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监督,及时发现 “弄虚作假”行为,对不良机构进行打击、处理,在制度上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严格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和淘汰制度,在企业自管、行业自律、政府有效监管的作用下,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最有效地减少、杜绝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

摘要:就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督重点(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了阐述,并对弄虚作假行为的类别和识别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分析了弄虚作假行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检测机构,监督重点,打击,弄虚作假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及监督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福建建设科技,2006(6):55-57.

[2]吴恩明.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现状调研及管理发展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7(8):22-23.

监督管理机构的义务 篇5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一百七十二条、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监督管理机构的义务主要有:1、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义务和被监督人员的义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2、公开办事制度的义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制定的`规章、规则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应当公开。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据调查结果,对证券违法行为作出的处罚决定,应当公开。

3、移交刑事犯罪分子的义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现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监督机构 篇6

关键词:质检机构 计量仪器 监督与管理

计量仪器是质检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提高计量仪器的准确性,促进质检机构的工作质量。计量仪器属于精密设备,其不允许有任何的瑕疵,因此质检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

1 质检机构在计量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检机构的权责分工不明确 质检机构承担着社会质量检验、监督职能,其包含的检验内容比较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质检机构的相关工作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分工中存在着缺乏目标性,这种分工的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因为工作职权的不清晰,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计量仪器的检验过程中因为粗心或者没有责任意识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1.2 质检机构的检验设备更新速度比较慢 质检机构是质量产品的检验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说,质检机构的检验能力要高于产品的科技含量,而检验仪器是决定质检机构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先进的质检仪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检验出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质检机构的质检仪器的更新速度比较慢,结果质检机构的检验仪器所含有的科技含量远远不能满足计量仪器产量的检验要求。

1.3 测量人员的检测水平低 对计量仪器设备的监督与管理如论采取什么样的先进设备,其最终还是要依靠质检机构的计量人员来完成,因此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决定了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水平。虽然我国的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由于质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质检工作的个人素质也比较高,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我国质检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

2 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监督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质检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质检机构要针对目前计量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的职权工作制度,明确质检计量工作人员的职权,建立清晰的岗位责任制,这样可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避免出现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工作失误;其次质检机构要选择科学的计量方法,检定、校准以及检测是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计量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质检机构在选择计量方法时一定要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计量监督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遵循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的计量仪器管理制度。

2.2 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监督与管理 强化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需要质检机构在源头上入手,即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检查力度,检查其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计量产品生产的条件要求,同时质检机构要强化对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的监督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质检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给予生产企业严厉的惩罚,同时质检机构在对生产厂家进行检验与监督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人情因素。

2.3 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基于计量人员在计量仪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质检机构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质检机构要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高校的教育资源为质检机构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高端计量人员;其次质检机构要加强对现有计量人员的业务培训,质检机构要通过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能力,比如质检机构要及时根据市场中最新出现的各种高科技的计量产品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以此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加强计量仪器检测技术的更新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量产品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计量仪器的检测机构,质检部门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其检测技术跟得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与计量仪器的科学技术相适应,因此质检机构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一是质检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提高质检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二是质检机构要积极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量检验技术引入到单位内部中,以此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2.5 合理制定溯源周期 合理制定溯源周期,不但可以按实验室评审要求完成检定工作,同时也能有效地节约检定费用,降低检定成本。强检仪器设备周期是法定的,非强检的可根据设备自身质量、稳定性、使用频次、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测量对象的准确度、检定规程的要求等内容自己来确定。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和稳定运行,在检定周期当中,应建立期间核查制度,了解设备运行是否有效。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计量仪器在经济、科研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质检机构要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认证制度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提高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水平,促进质检机构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静忠.如何加强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之浅见[J].艺术科技,2012(11).

[2]黄显汤.如何实现有效的计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03).

监督机构 篇7

1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钦州市的质量监督机构成立于80年代初,监督机构人员主要从施工企业中抽调组成,在此阶段,虽然定位为政府的委托执法机构,但在实际监督工作模式中,监督人员要参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验收行为,各种隐蔽工程(如钢筋隐蔽等)都要监督人员签字,在程序上造成监督人员的职责不清,社会上很多机构及人员均将当时的监督机构与其他参建各方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同列为责任主体,体现不出监督执法机构的本质属性。

(2)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施行)和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施行)的颁布实施,钦州市中介机构监理单位的成立和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模式由隐蔽工程现场签字负责制转变为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监督检查的模式。该阶段中,监督执法人员的角色有了转换,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但仍停留在监督机构人员指出各方责任主体违规现象,发出整改通知,以防各方责任主体不履行质量、安全责任。

(3)从发展的态势看,目前的工作模式相比以前有所改变,但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部门还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

首先,目前的监督机构意识到监督的重点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和安全行为。但在提到监督重点时,还是要“检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监督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多地参与工序的隐蔽过程,程序上很难与参建各方责任主体中分离出来。

其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职责认识不清,常常参与到建设工程活动中。产品在未出厂前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实行产品生产许可,进入市场后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监督。建筑物是人们用于居住的场所,本质上也是一种产品。从这一个角度看,建筑物在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无需参与到建设活动中,只需发挥执法检查、监督许可的作用,各方责任主体本身应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因为各方责任主体本身必须具备一定资质方可进入建筑领域来进行建筑活动,资质是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的。具备相应资质,说明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施工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做得如何,国家已制订相应的规范进行判断,作为须有相应资质才能进入建筑市场施工的施工单位,理应懂得如何操作,不需要监督机构做重复工作。否则,一方面浪费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会使施工、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产生依赖性。

再次,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的执法性特点认识不足。监督执法机构的职责是根据国家现有的规范(强制性条文),在判定行为方错误的基础上作出教育或处罚等相应的处置措施。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执法机构应着重体现出其执法性的特点,即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进行教育或处罚,而不是仅停留在判定行为或动作的正确与否。

目前监督执法人员正趋向于裁判员的角色,但监督执法人员最终也不应是裁判员,监督执法人员就是执法人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到底是不是执法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机构名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有监督权而无执法权,工作效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明确定位为执法机构,则现行的有关规定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定位清了,程序才能走对。钦州市建设行政系统内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模式理应进行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从正在扮演着的教练员的角色跨越到执法者的角色。

2 改进的建议

(1)对报监工程实行不定期监督执法抽查的方式。必要时在抽查中适当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实体检测;不再实行定期、定点的监督执法检查模式,避免各方责任主体产生依赖性。

(2)设立曝光台,对抽查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曝光,促进各方责任主体依法行事。

(3)增加人员,建立以组为单元的常规执法模式。

(4)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组成的竣工验收组验收合格后的工程资料和工程实体进行核查。实行工程监督、工程竣工备案一体化管理。

(5)请上级部门协助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费取消之后的经费来源问题。解决监督执法人员生活和办公费用。

(6)请上级部门协助,明确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赋予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行政、经济处罚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执法机构。

(7)请上级部门协助,对于施工企业等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出台低于2万元以下的小数额处罚条例,使质量安全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有法可依、操作性强、易于执行。

摘要:本文阐述了钦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监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安全监督,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EB/OL].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8/06/content_20998.htm,2005-8-6.

监督机构 篇8

1 质量监督内容

质量关系到一个企业或单位的信誉问题, 更会影响其生存发展, 而计量则是质量的关键, 所以计量机构的质量监管工作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计量机构是组织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并负责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管理和监督最高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机构, 质量监督则是计量机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质量活动。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明确了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 包括:监督市场计量行为, 查处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计量违法行为;监督管理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正计量机构及计量检定人员的资质资格;监督对校准、检测、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计量认证工作等。质量监督工作对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企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要积极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合同评审、人、管理、证书报告等环节之中, 所以对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把关。

2 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监督工作文件, 即工作方案, 是对监督工作开展的指导, 包括确定监督对象, 明确工作目标, 细化监督内容等。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保证“有法可依”、“有据可凭”, 所以要健全质量体系文件。

但是现阶段, 计量机构的质量文件编写并不完善, 有些机构文件太过形式化, 或者直接没有按照自身具体情况制定, 直接参考国家总纲领性文件或者照搬其他机构文件, 导致质量文件不够具体,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格式》4个层次:《质量手册》是根据国家最高计量认证考核规范编写, 《程序文件》则是其具体章节, 这2个文件是根据各计量机构的实际情况而定, 是指导机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是为满足实际工作而编写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记录格式》则是统一和规范质量监督工作中的记录。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要明确编写人员和编写目标, 还要经过反复核实, 并在实际中不断完善, 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程文件进行监督检定, 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施中进行文件编写、贯彻质量方针和目标、内部审核、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管理等, 都是质量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这些工作并没有确切落实, 导致质量问题频出, 质量监督工作开展受阻。所以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做好管理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重视审核, 对于指导文件、准备工作的审核, 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 在工作进行中, 也要对其进行再审核,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多重审核, 确保质量;最后要对本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评审, 总结该时间段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有效经验, 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现阶段, 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是被大多数机构认可并发展的科学计量管理模式, 不仅减轻了工作负担, 优质高效, 而且能为机构管理提供准确的动态资料, 指导计量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为计量自动化奠定基础, 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计量机构应当积极采用。

4 质量监督人员

现阶段的计量质量监督是一种人工检测监督, 所以质量监督人员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元素, 而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也成为质量监督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问题。

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表现在职业观念不强, 对质量监督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工作中没有真正按照计量规范要求监督计量机构, 而且监督员之间缺乏沟通, 影响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开展。所以要加强和完善计量机构质量监督工作, 就要关注监督人员的管理, 严格监督员的选拔与审核, 提高监督员职业平台;加强其职业观念, 深化对质量监管的认识, 端正思想, 严格实施, 要定期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培训, 掌握监督工作技巧;最后要加强监督员之间的沟通, 统一思想、目标、要求和操作方法, 经常组织召开监督员会议, 加强工作记录和经验交流, 共同分析和解决重点问题, 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等。

5 结语

计量机构统一管理国家的计量工作, 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和科学性, 对于管理和监督计量工作有重要意义, 计量机构的质量监督是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质量的好坏与否关系到企业、组织单位的工作规范进行及其信誉问题, 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因此受到关注。国家与各单位都应当重视质量和质量监督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永.提高计量机构质量监督工作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有效性[J].中国计量, 2006 (8) .

[2]张艳琼.谈计量机构运行和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7 (3) .

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应如何发展 篇9

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缺陷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发生, 并不是由单一方面引起的, 是因为多方面工作的不到位, 才造成事件的屡禁不止。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企业缺乏高度责任心。食品有害物质的添加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由生产企业自行定量, 但是由于企业管理或工作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 以至于在商品生产时会出现严重超标, 以致人员伤亡的事件, 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也是因为相关生产单位的信用度不够, 扰乱了消费市场, 成为了“臭肉”, 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也严重的丧失了道德标准。

缺乏相适应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 为了有效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切之可行的考核机制, 一般来说, 众多企业的安全意识较低, 本着“不出大事不罢手”的原则, 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忽视监管部门的监督, 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这样的情况下会促使其他企业效仿, 为牟取更多的利润, 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长此以往, 不仅会毁坏企业声誉, 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我国检测体系相对落后。我国的检测机构部门众多, 不同的部门之间有不同的制度, 对于其中的个中细节可能会有略微的差距, 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 就使得食品检测制度发生了争议。我们以“三鹿”时间为例, 我国对乳制品的检测只是针对于乳制品中氮含量的检验, 然后再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不法分子利用检测的漏洞添加三聚氰胺, 来实现利润的高标准化, 酿造了惨烈的后果。这就是因为我国的检测机构疏忽的原因之一, 导致的不良事件。

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相信, 每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对应的解决方案, 适当的参考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 结合我国的自身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来解决问题。我的方案有以下几点:

适时的进行信息公开。重视信息公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食品供给的全过程透明化。首先是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的现实情况,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充分听取消费者的建议, 最大潜能的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 尤其是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适时的进行信息公开, 消费者明确生产食品的流程、环境等问题, 可以增强生产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避免一些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蓄意炒作和误导, 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经济损失。

三、第三方监督介入

针对我国出现的问题, 笔者平时注重研究我国的形势, 并参考国外的管理模式, 发现国外较之我国很早以前就开始由第三方机构的介入, 通过第三方客观角度, 来进行食品的风险评估。我认为, 我国现有的情况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是不实际的, 也是不合理的, 不过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参与, 来有效预防双方的疏忽而造成的质量问题, 给消费者的正常购买增加一个保障。第三方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生产企业敲响警钟, 督促其各个细节的再完善, 并且保持良好的卫生情况,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购买。

责任主体清晰。发达国家和我国相比, 鲜少发生此类问题, 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 将主体的责任归于生产商, 产品的销售盈利情况和生产者的关系更为直接, 盈利情况对其影响较大, 所以相对来说, 食品发生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的态度。而我国, 类似的责任认证还没有明确的划分, 就形成了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推卸责任, 不顾大局, 从而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四、结语

社会医疗机构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惠山区至2009年1月, 所有经注册登记的42家社会医疗机构。其中, 职工医院1家, 民营医院1家, 门诊部2家, 口腔诊所9家, 外科诊所3家, 内科诊所9家, 中医诊所2家, 学校卫生室6家, 厂矿卫生室9家。检查的主要内容为:人员资质、执业范围、医疗广告发布、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技术、放射防护及医疗质量控制等。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分析存在的问题。

1.3 基本情况

42家医疗机构中, 共有注册的执业医师109名, 执业助理医师29名, 注册护士56名,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8名。职工医院、厂矿卫生室 (所) 、学校卫生室 (所) 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其余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2 检查、考核结果

2.1 依法执业意识不强, 违法执业现象较严重

2.1.1 人员资质不合格

表现为执业医师注册率低, 医师不按注册的类别和范围执业, 注册的医师不在岗, 个别甚至存在非医师行医现象。109名注册医师中, 在岗的82名, 其余的27名 (占25.77%) 执业医师均只是挂名而实际不在岗。抽查92名医师中, 有21名未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 (占22.83%) ,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并单独开处方的分别为8名 (占8.70%) 。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67名, 未注册的13名 (占19.40%) , 并且同样存在注册的执业护士不在岗位, 而是由非护士从事护理操作。有放射工作人员6名, 未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2名。从事母婴保健技术的有6人, 其中4人均无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

2.1.2 超范围执业, 非法从事未经许可的专项技术

有放射装置的2家, 其中1家未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 有3家超范围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以及性病诊疗服务。厂矿等内设医疗机构超范围对外营业, 除了3家中学卫生室和一家职工医院外, 其他内设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对外诊疗, 其中3家大中专学校卫生室、3家厂矿卫生室均存在内部承包、自负盈亏等经营方式。

2.1.3 刊登虚假广告

在报纸和电视台、自印杂志上刊登虚假广告 (广告刊登的外地专家或高级职称实际为中级职称, 夸大宣传) 。

2.2 规章制度不落实, 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2.2.1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落实, 个人防护不符合要求, 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在器械消毒灭菌后不标明消毒灭菌时间, 清洗不符合要求;使用中的消毒液不定期更换;未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医护人员操作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如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等, 经综合评定不合格的有21家 (占50.00%) 。

2.2.2 医疗废物移送不及时, 医疗废物暂存地不符合要求

42家社会医疗机构中有41家在暂时存储地存放2周甚至以上, 且医疗废物暂时存储地均不能达到“五防”要求;有3家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没有按照规定的回收程序进行处理, 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有2家。

2.2.3 传染病报告不及时, 转诊制度不落实

有1家单位对乙肝等传染病人不按照要求进行转诊, 而是自行留置治疗, 并且未按照要求报告。

2.3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

社会医疗机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不全或根本没有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一方面, 各医疗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开大处方或用一些与疾病无关的药物,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 由于人员素质偏低, 加之无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病历书写不规范, 有不少单位甚至不书写病历, 病情描述不准确, 涂改病历。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假诊断、假治疗行为。

3 原因分析

3.1 社会医疗机构重视经济效益, 轻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忽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

社会医疗机构多数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有很强的功利性, 往往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视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受利益驱使, 背弃医德, 对就诊人无病说有病, 小病说大病, 彼病说此病, 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辅助检查, 开大处方或用一些无治疗意义的药物 (占检查总数的67.50%) , 为降低成本, 追求利润最大化, 忽视医患个人防护 (占25.00%) ;依法执业意识淡薄, 未经许可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开设利润高、准入严的服务项目;发布虚假医疗广告, 误导、欺骗患者;聘用医疗技术人员不注册, 有的甚至使用非医师行医;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规范, 无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及组织, 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发生医疗事故。

3.2 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许可、监督体制不顺, 权责不清

在目前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 卫生监督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和日常监督机制不健全,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机制, 从而使审批和监督步调不一致, 损害了卫生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1]。现有卫生监督体制不顺, 权责不清, 主体机构与执行机构形式与实质上的分离, 仍然是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 权责的分离和不清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和执法效能的低下。

3.3 法律法规不健全, 滞后于医疗市场的发展

国家在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监管方面, 法律法规滞后、缺位, 缺少配套管理政策[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为1994年公布, 已经不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监管的实际, 并且, 现有的法规也不健全。一方面无法可依, 如: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检查, 恶意诊断, 社会医疗机构的出租、外包科室, 雇请医托等无条款规定, 医疗广告审批与管理分离, 对媒体上以“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也没有做出规定;另一方面有法无罚, 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只对必须遵守的医疗技术规范做了规定,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病历的保存年限和不得买卖、出借转让、冒用病历、处方等, 《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注册变更登记后方可到异地执业, 执业助理医师不可以单独执业, 但对不遵守的却没有罚则。

3.4 准入门槛低, 监管力度不够

重新登记、校验制度不建全, 校验中偏重的是机构的从业人员和法定代表人的资质及机构用房情况, 而忽视机构消毒隔离和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审验。校验和监督衔接脱节, 对一些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仅仅是挂名的注册医师、护士而实际由其他人员甚至是无资质人员上岗等行为, 没有在校验时和卫生行政部门沟通衔接, 作为监管机构自身而言, 也因为监督人员少, 监督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以及缺乏长效监督机制等原因而监管乏力, 同时, 由于卫生、药监、工商、环保等部门缺乏合作, 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述部门虽均拥有对医疗市场监管的权力, 但是各管一摊, 各行其是。就拿医疗广告管理来说, 其审批和监督处罚职权分属卫生行政和工商部门, 必然存在一定的衔接和配合问题。另外, 缺少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配合也不容忽视。

此外, 社会医疗机构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设备条件等方面与公立性医疗机构还有较大差距, 大多数的社会医疗机构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往往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求得生存, 这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现象的存在, 不仅增大了医疗风险, 容易引发医疗事故, 损坏群众利益, 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4 对策

4.1 改革现行的医疗管理监督体制, 尽快建立、完善法律法规

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 增加对不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与疾病无关的检查等行为的罚则, 对社会医疗机构出租、外包科室、恶意诊断、讲座行医、义诊、医托等, 应制定相应的条款及罚则, 增加《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的条款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赖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改革现行的医疗监督体制。对外应该将卫生监督所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 使卫生执法法理相通、权责统一, 执法高效、利益同体;对内强化各项职能, 调整工作重点, 将医政执法与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作为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 并强化卫生监督力量, 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证, 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度, 规范社会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4.2 制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建立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 加大监管力度, 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 加强和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 在管理上可参照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的管理经验, 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服务质量、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医疗纠纷投诉、采样监测等方面, 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卫生行政和卫生监督的主导作用, 加大监管力度, 及时查处医疗机构擅自超范围经营、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无证装备大型医用设备、恶意诊断、刊登虚假广告、雇请医托、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违法行为。加强与药监、工商、环保、公安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协作, 多管齐下, 综合整治。设立预警机制, 以便适时调整政策, 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 引导其健康发展;同时, 要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 对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的单位坚决要求其整改直至吊销其许可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管理的同时, 要支持和帮助其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积极引导他们逐步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在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科研课题招标等方面, 同等对待。如定期举办民营医院院长培训班, 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专科人才培养和继续医学教育, 帮助其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在监督管理中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4.3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 增强社会医疗机构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

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应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一方面要宣传并扶持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民营医疗机构, 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社会医疗机构的模范;另一方面, 应及时查处通报医疗机构的违法案件, 通过“抓二头, 带中间”, 帮助社会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 培养广大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健全内部医疗安全的各项控制组织和制度, 建立守法经营、严格监督的约束机制。

5 讨论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 加强和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 要以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为主, 从审批、校验到医疗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执业行为, 医疗质量的控制, 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的落实,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医疗价格的统一规范、医疗广告的监督和审批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赖于深化现行的医疗及监督体制改革, 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 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营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秩序和市场竞争氛围, 引导其健康发展, 实现医疗服务市场投资的多元化, 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世金.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卫生监督, 2004;11 (5) :258-259.

监督机构 篇11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185-01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的客观记录,可为单位求才、个人求职提供大量丰富、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到位

领导一般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领导的管理意识不到位,存在等待观望现象,对出台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解决问题不及时,管理墨守成规,使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缓慢。

1.2 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领导档案意识淡薄,对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认识模糊,重视不够,造成了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归档范围内的材料不能及时上交,甚至根本就不交,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收集,人才引进和输出不规范,认为只要是档案,不管材料是否齐全拿回来就行,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1.3 人事档案内容不齐全

由于没有健全的归档收集工作制度,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完成档案收集工作,较为被动。主要表现在:(1)重复填写的内容较多,如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等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2)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材料较少,个人档案以履历表、职务变动、工资变动为主。从这些档案材料中不能全面反映其个人能力、业绩、继续教育、学术成果等情况。(3)在考核性、鉴定性的材料中,程式化定性描述较多,而反映个性或定量的材料较少。

1.4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遍采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水平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先进技术手段,不能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效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1.5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卫生监督机构主要重视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能纳入计划和要求,随意安排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法规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缺乏行业道德精神,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少,对业务不精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其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人事档案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2 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1]。

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关于人才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明确人事档案管理是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二是加强与领导沟通,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提高认识,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柱。三是强化卫生监督机构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加强与进入和调出人员的沟通、联系,征求当事人档案保管意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2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档案

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规范管理档案的有力措施。要建立健全从收集、归档、日常保管、借阅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其次,为了避免档案的丢失、改动,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材料的转入、转出和接收以及档案的查阅、借阅等环节均应登记造册,方便利用,准确提供相关档案信息,避免档案泄密、涂改等现象的发生。对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档案管理规范有序,真正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作用。

2.3 提高质量,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

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与材料形成部门联系,掌握材料形成规律,做好平时经常性的收集归档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细心,做到手勤、嘴勤、腿勤,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科室,做到不散失、不积压。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认真整理、细致鉴别与人事档案有关的材料,做到取之有据。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要及时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材料形成部门进行补办,保证获得的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全,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4 科学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必须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重要的是合理利用其中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所以档案管理部门要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人事档案,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将其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同时要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这有利于利用者随时查询,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2.5 提高素质,更新档案管理的服务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卫生监督机构人事档案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必须在思想上明确认识,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单一保管转移到服务及利用上来。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以提供利用、服务为根本目的。人事档案的任何环节,都必须服务于利用,只有明确这个宗旨,才会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此,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时事政治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进行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强化行业道德教育,参加工作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二是要求实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年轻化。三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树立起一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善于吃苦耐劳的坚强管理队伍,为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综上所述,要不断增强卫生监督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单位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更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监督机构 篇12

1 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卫生监督管理人员还不能认识到档案管理核心内容,而且部分地方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甚至聘请一些业余人员实施档案管理,不能清楚认识到档案管理的职责,没有及时保存档案,档案管理方式较陈旧。而且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科学知识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档案管理意识,不能合理判断档案管理的价值,导致档案管理、收集和整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此外,一些地方虽然采取了电子化管理,但是由于自身水平较低,不能熟练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1.2 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进行档案管理时,很多管理人员都不能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此种问题的出现,与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分配人员职责,不能对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等具有很大联系,降低了档案管理效率,导致档案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

1.3 卫生监督档案材料系统化程度非常低下

经过分析发现,卫生监督档案主要具有范围广、周期长和种类多等特点,实际归档管理中经常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工作内容较繁杂,影响了卫生监督档案的进展。从档案初期工作到档案结束,必须经过多个环节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处理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导致档案材料系统化程度较低下,主要存在:工作人员对档案重视性不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档案工作;人员流动较频繁,经常出现交替岗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管理时不能集中管理材料,导致部分档案管理材料流入到外部,档案系统化程度较低下。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制约了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向规范化发展。

1.4 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中,提高了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是很多基层卫生监督建构由于发展较缓慢,还不能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影响,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完成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下。传统手工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主要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任务量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而且还会影响档案查阅,不能发挥档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机构档案任务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应用,促进卫生监督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

开展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时,首先要给档案管理人员普及一些基础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档案室大小,并实现专职和兼职配置工作机制,让档案管理人员顺利进展档案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给管理人员普及一些法律法规知识,让档案管理人员遵循档案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更好的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除此之外,可以结合档案实际管理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对人员培训新的管理知识、管理方法,提高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必要时可以实施再教育,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让档案管理掌握详细的档案管理知识,促进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完善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促进了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进展时有法可依,给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便利,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例如,可以建立档案登记制度、档案规章制度和档案保管制度等,实现各项制度联合,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书面形式传导档案内容,保证档案各项操作都有制度约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发展。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实现档案管理考核与卫生监督机构考核同步发展。

2.3 提高监督档案材料系统化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实际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主要从软件和硬件设施两方面加强投入,实现软硬件设施的有机结合,提高档案资料及时性,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建设保障。同时,加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质料归档和整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散档案管理资料整理时,可以按照档案类别,采取不同方式档案管理,充分发挥领导部门的作用,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必要时还可以执行奖惩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2.4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卫生监督机构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方法。信息时代下,进行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保存比查询资料。在电子化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下,很多档案内容都以电子文档方式储存,主要以光盘和磁盘方式进行储存。此种储存方式不当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同时还简化了档案管理程序,可以随时随地给相关人员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提高了档案管理满意度,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等先进化设备,还要人员熟练应用各种档案软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紧跟现代化步伐。所以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技巧,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档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档案是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信息,可以反映卫生监督在长期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实现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同时也是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能之一。为了促进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档案管理重难点,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给我国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芸.关于加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6,(04).

[2]李晓龙.探析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

[3]白爽.对做好卫生监督执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史志,2013,(10).

[4]蒋立辉.浅析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及注意事项[J].办公室业务,2014,(02).

上一篇: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下一篇:梁拱组合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