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2024-10-03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通用6篇)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篇1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尝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 并有许多成功病例的报道, 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 尤其避免术后带“T”管引起的各种生活上的不方便及胆汁流失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消化不良。我科也于2006~2009年间成功完成31例, 通过细致的护理,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 男11例, 女20例, 年龄24~81岁, 平均年龄52岁。病程2年至15年, 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疼痛史。其中出现轻度黄疸3例。均经彩超、CT、MRCP或术中胆总管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 其中25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

1.2 手术适应证

(1) 胆管无急性炎性改变。 (2) 胆总管下端无狭窄。 (3) 胆管内结石经术中胆道镜检查证实彻底取尽。

1.3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手术时插入腹腔镜检查腹腔。LC后分离辨认胆总管, 术中结合彩超、CT、MRCP、胆管造影显示结石数目, 于胆总管前壁纵型打开约1.5cm, 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内结石, 取出结石并以NS冲洗, 再次探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无异常后, 胆道缝线间断缝合关闭胆总管。NS反复冲洗腹腔, 留置腹腔引流管1根, 固定引流管, 缝合切口。

1.4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90min, 最长120min, 平均为105min。无中转开腹。3例出现少量胆瘘, 每日20~50m L, 2~3d后自愈。术后无大出血、胆道狭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无死亡。胆总管下端均通畅, 平均于术后7d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对疾病和手术不了解, 对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手术效果的担心等, 致使病人存在焦虑反应。因此术前加强病人的心理干预, 如为病人讲解疾病知识、麻醉和手术的方法、介绍手术成功病例等, 减轻病人的焦虑, 帮助病人增加心理应对力,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促进术后躯体和心理的康复。

2.1.2 完善手术前的各项检查了解各项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如需MRCP检查, 做好检查前的宣教工作。

2.1.3 落实各项术前准备术前禁食、禁水6~8 h, 药物过敏试验, 清洁脐孔,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 搬动病人时动作轻稳, 注意保护头部及引流管和输液管道。全身麻醉未清醒者, 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 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禁食, 予单腔鼻塞吸氧3L/min, 给予心电、血压、脉氧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保肝等治疗。术后肛门排气后, 给清淡流质饮食, 无不适次日改低脂半流质饮食[1]。

2.2.2 引流管的护理

护士了解引流管的放置部位、目的、拔管时间。妥善固定引流管, 注明标识, 避免扭曲受压, 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牵拉过度, 防止滑脱、逆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做好记录, 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和胆瘘。如为血性液, 新鲜活动性出血, 回报医生, 注意观察, 每小时<50m L, 经对症治疗后减少或24h量<300m L, 则不需手术处理[2];如为淡红色血性液, 多系炎性水肿渗出液, 量逐渐减少无需处理;如为黄绿色胆汁样, 常提示病人出现胆瘘,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进行相应处理。

2.2.3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腹部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病人的腹部体征、有无发热、腹胀、腹痛等腹膜炎表现。腹痛常与胆汁渗漏刺激有关,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规律。评估疼痛的程度, 提供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如安置病人舒适卧位, 指导病人用正确的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 如按摩、听音乐、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等。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胆瘘、胃肠道损伤、胰腺炎等。

2.2.4 指导病人活动

术后评估病人四肢活动度、皮肤的温度和色泽。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术后当天予足背伸曲运动、膝关节伸缩运动、协助床上翻身活动, 2h后可协助下床活动。讲解早期活动的益处, 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深静脉血栓, 利于增加肠蠕动,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利于增加肺活量。

2.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饮食清淡易消化, 少量多餐, 避免高脂、刺激性食物。3周内避免提取大于5kg重物。切口1周内避免流水冲洗。如有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及时来院就诊, 门诊随访。

3讨论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 术后并发症的逐渐减少, 病人对微创手术逐步认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加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 病情的动态观察, 对手术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胆瘘是术后困扰临床医生主要的并发症, 临床护理人员要掌握胆瘘的各种临床表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利于医生及时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3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的过程。结果31例患者通过细致的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加强手术前的宣教,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护理

参考文献

[1]林虹, 邹红, 周振旭, 等.腹腔镜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后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3) :243~244.

[2]王晓波, 李英.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8) :23~24.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肝内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B超、MRI等检查进行确诊,纳入患者和研究内容经由我院管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以及无法配合研究治疗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9.5±9.3)岁,病程(2.2±0.5)年;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0.1±9.5)岁,病程(2.5±0.5)年。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完全切开结石胆管,采用T管(或U管)引流,吻合方式取空肠Roux-Y吻合或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毕关闭腹腔,常规留置引流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肝段切除术治疗,游离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同时阻断肝门,依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切除相对应的肝叶,术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并合理予以抗生素以避免感染。

1.3观察和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述指标:(1)疗效:依据结石清除率、胃肠道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术后无结石残余,肠胃道恢复良好)、有效(无结石残余,患者偶见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等)、无效(术后见结石残余,需再次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手术时间;(3)输血量;(4)住院时间;(5)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术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95.1%(39/41),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68.3%(28/41),总有效率组间对比(χ2=9.8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

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3/41),出现肠梗阻者1例,出现切口感染者1例,出现结石残留者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0/41),出现肠梗阻者4例,出现切口感染者4例,出现结石残留者2例(χ2=4.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肝内结石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肝内结石患者常常合并患有胆管梗阻、肝外胆管结石,这些症状会诱发患者出现继发性胆管狭窄和局部感染,造成病情久治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肝内结石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肝总管阻塞或者梗阻。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结石、解除狭窄[2]。临床治疗肝内结石时首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3]。当前治疗肝内结石的手术术式种类繁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部分肝切除术;(2)胆总管空肠吻合术;(3)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并T管引流。研究表明,由于人体肝脏生理组织结构特殊,分为不同肝叶区域,肝内结石患者病变部位的肝叶和正常肝叶之间具有明显的分解,这就为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提供了证据[4]。

胆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常见术式之一,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胆管切开取石术被众多基层医院广泛使用[5]。但是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1)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叶肥大问题,这会对手术视野造成影响,使得结石残留发生率上升;(2)胆管切开取石术中常常会见到肝管静脉回流,这就需要进行相应门静脉结扎,术后会导致患者部分肝坏死,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副损伤;(3)结石和炎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胆管病理变化造成的,单一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无法彻底根治。因此,研究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肝段切除术治疗,肝段切除术的优势在于:(1)在仪器的引导下,手术视野良好,能够彻底清除结石;(2)肝段切除术在去除结石的同时能够将患者的病变胆管一起摘除,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3)肝段切除术在进行肝切除时,由于仅仅需要结扎切除肺叶血供,对患者的剩余肝叶的功能影响较小。

研究对纳入82例肝内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9.85,P<0.05),提示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疗效更佳;另外,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肝段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肝内结石患者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铮良,夏中平,罗世云.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66-167.

[2]郑小波.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56-57.

[3]陆深泉.高位胆管切开并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3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2011,14(10):832.

[4]郑小波.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56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篇3

关键词:老年人,胆石症,腹腔镜,胆管取石,护理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同时,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老年化,老年人胆囊炎及胆石症发生率日渐增加[1]。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LCBDE)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2]。但由于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常合并心、脑、肺等疾病,患者承受手术后的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老年人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引流术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无合并症加重,早日康复治愈出院的关键。现将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64例老年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引流术,护理措施回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老年胆石症患者64例。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病史3~22年,平均16年;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糖尿病10例,其它疾病8例。64例患者均经B超或CT诊断为胆石症。

1.2 结果

6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胆管切开取石和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经过护理,术后1d即可下床活动及胃的功能恢复拔出胃管。术后1周行T管造影后带管出院,6~8周后拔出T管。无术后并发症和合并症加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加强护士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护士护理质量水平

由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是我科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所以必须加强护士理论知识学习。在科主任和护士长领导下,办全科护士老年胆石症腹腔镜学习班。科主任和护士长亲自讲课,讲课内容有什么是胆石症;腹腔镜、胆管取石过程及适应症;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老年人合并症及护理等。

2.1.2 术前健康教育路径

(1) 制定术前健康教育路径:根据科主任和主管医师预计的手术日期,由主管护师或当班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首先进行评估;以患者住院天数为横轴,以健康教育内容为纵轴,依据专科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最后由护理专家确定表格路径。主管护师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挂于患者床尾,并根据路径为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的有计划的、的健康教育[3]。 (2) 术前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入院指导、心理指导、特殊检查指导、检查结果指导、手术前1d指导、手术日晨指导等。

2.1.3 患者术前合并疾病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常常有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肺气肿等。这些合并症可降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和耐受手术的能力[4]。因此,术前合并疾病必须认真及时处理,使患者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状态,能够很好耐受麻醉和手术。遵医嘱,对高血压患者应选用合适的降压药(必要时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监测血压,控制血压为140/90mmhg左右。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给予加强心脏保护,改善心肌血供的药物,监测心电;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感染并发症增多,给予降糖口服药或胰岛素,将空腹血糖尽量维持在轻度升高状态为宜(5.6~11.2mmol/L)肝功能损害者应根据损害程度适当使用保肝药物。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给予抗炎改善通气功能,进行肺功能锻炼,鼓励其正确咳嗽咳痰并指导增加肺活量的练习(如缩唇深呼吸)。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健康教育路经

在患者主管医师、护士长指导下,由主管护师制定术后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术后全麻一般护理指导,卧位指导,饮食指导,预防切开感染指导,家属胆道疾病健康教育指导,出院指导(带T管出院者指导其学会自我护理,定期复查)。

2.2.2 术后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护理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监护是及时、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重要措施[5]。 (1) 出血,出血是术后早期观察和护理的重点,是腹腔镜术后后严重并发症。给予无创监护仪监护T、P、R、H, 12h。密切观察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和切开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引流液量、颜色、形状并做好记录。 (2) 人工气腹并发症,肩背疼痛腹胀、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由于人工气腹时腹压升高使膈肌上移,潮气量减少及二氧化碳物理溶解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3~6h均可以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置[6]。 (3) 胆瘘,易发生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管,有无胆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14d拔出。 (4) 术前合并症加重,加强血压,心电、血糖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药治疗;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增加肺活量;给患者多拍背帮助排除痰液,不易咳出者行超声雾化治疗可以预防肺部合并症加重和并发症。

2.2.3 T管护理

(1) 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不可超过腹部切口,如有堵塞,可用手由近端向远端挤压。或用生理压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 (2) 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胆汁为深绿或棕黄色,24h约为300~700mL。量过多或过少、颜色过淡稀薄或浑浊、有泥沙样沉淀均不正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3) 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袋。

3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生活质量提高,老年胆石症也不断增加,腹腔镜胆管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是老年胆石症手术最佳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优点,但由于老年人机体能力降低合并症多,所以恰当的护理措施和手术时机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健康教育路径和系统的观察和护理,认真及时处理合并症,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防止并发症发生。在护理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提高护士自身护理知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卫华.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8) :32-33.

[2]梁毅, 薛振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老年胆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5) :204-205.

[3]刘罗薇, 刘小军, 冯玲, 等.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5, 11 (3) :229-230.

[4]韩佳.手术治疗老年人胆石症108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 2010, 32 (4) :447-448.

[5]刘勤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J].肝胆外科杂志, 2006, 2 (14) :40-41.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2例肝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4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2∶24,年龄22~71岁,平均(46.51±17.19)岁,病程1~4年,平均(2.41±1.07)年;对照组男女比例25∶21,年龄23~72岁,平均(47.61±18.53)岁,病程1~4年,平均(2.39±1.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开腹探查。观察组患者应用肝段切除术: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肝门,然后以超声检查等结果为依据切除患者病变肝叶;对照组患者应用胆管切开取石术:切开患者结石胆管,运用U管或者T管进行引流,然后予以空肠Roux-Y或者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并常规给予抗生素等药物。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及无效情况为34(73.91%)、9(19.57%)及3(6.52%),对照组的显效、有效及无效情况为30(65.22%)、6(13.04%)及10(21.74%),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胆瘘、胆管炎、切口感染、膈下感染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7%)、1(2.17%)、1(2.17%)、1(2.17%)及4(8.70%)均低于对照组的2(4.35%)、4(8.70%)、3(6.52%)及2(4.3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内结石是指人体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的各分支胆管内结石,其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易导致局部感染和继发性胆管狭窄,造成结石难以自行排出,最终使得患者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死亡[2,3]。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表明肝段切除术对于肝内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胆管切开取石术。分析原因在于,从解剖角度来说,肝胆管病变具有复杂性;同时反复发作的炎症和胆管出现的梗阻会致使肝脏纤维化并引发肝脏功能减退,因此术中消除狭窄、清除结石是治疗肝内结石的关键[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的肝段切除术是在切除患者左外叶、右前叶的基础上切开胆管与肝门中狭窄胆管,有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提高结石清除率;手术过程中通过结扎方式切断肝叶血供的措施对患者体内剩余肝叶的功能无明显影响,因而其具备更佳的临床疗效。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会出现胆瘘、胆管炎、切口和膈下感染等并发症,但观察组总发生率8.70%少于对照组的23.91%,提示肝段切除术能够降低肝内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对照组患者应用的胆管切开取石术清除1级肝内结石时会因肝方叶肥大、肝门显露困难而导致患者体内存在残留结石;对于2级肝内结石,该术式为避免静脉回流而先将其结扎然后予以取石,使得肝叶血供减少并造成部分肝坏死,以上因素均会增加胆管炎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5]。选择手术方案时应该注意的是,肝段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单侧肝胆管狭窄和结石,因此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综上所述,肝段切除术比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临床疗效更好,不仅结石清除率更高且并发症较少,具备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肝内结石行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肝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肝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肝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有效及无效情况为34(73.91%)、9(19.57%)及3(6.52%),对照组的显效、有效及无效情况为30(65.22%)、6(13.04%)及10(21.74%),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胆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肝段切除术治疗胆内结石的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肝内结石,胆管切开取石术,肝段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张和林,谭洪育,黄凌敏.181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体会[J].江西医药,2013,48(3):208-209.

[2]罗昆仑,方征,刘洪,等.多肝段联合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4):341-342.

[3]范义忠.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3(6):106-107.

[4]王民.不同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82.

胆管切开取石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53例, 结石均<2cm, 数量为1~3个, 病程1~7年, 术前全部经MRCP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组296例, 男153例, 女124例, 年龄45~83 (平均67.5) 岁;对照组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男131例, 女126例, 年龄49~82 (平均67.9) 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胆总管结石大小及数量、插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进镜至十二指肠乳头处, 插管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及数量, 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或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 (EST组根据乳头条件、结石大小等具体情况, 决定乳头括约肌切开大小;EST+ENBD或EST+ERBD组先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再行胆管引流术) 。术后常规给予禁食、抑酸、营养支持及补液等治疗, 使用抗生素3~10d, 术后监测体温、血白细胞、血清胆红素。两组均在术后7d内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并发症发生判定标准胆管炎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外科学中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具备下列: (1) 有上腹痛、发热症状; (2) 血清胆红素升高 (直接为主) ; (3) 血白细胞升高。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管炎发生率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组EST+ENBD或EST+ERBD组296例, 胆管炎发生率为0.00%, EST组257例, 胆管炎发生率为2.34%, 与EST组比较 (P<0.05) 。

2.2 治疗效果

胆总管结石一次性取净率EST+ENBD或EST+ERBD组为98.0%, EST组为95.7%, 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胆管炎经抗感染治疗或行胆管引流术治愈。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较好微创治疗方法, 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有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等, 但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管炎, 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术后泥沙样结石或小结石未取干净; (2) 乳头切开术后水肿明显引起梗阻。本研究中两组病例比较, EST+ENBD或EST+ERBD组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下降。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下降与下面因素有关: (1) 可继续排出或胆管冲洗出术后未取干净的泥沙样结石或小结石; (2) 防止乳头切开术后水肿引起梗阻, 保障胆管引流通畅。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可继续排出或胆管冲洗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残留泥沙样结石或小结石, 又显著地减少胆管炎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多发性和鹿角形肾结石病人60例, 男42例, 女18例;年龄24岁~62岁, 平均43岁;多发性结石25例, 鹿角形结石35例;术前B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 (IVU) 和CT检查均诊断为肾结石。

1.2 手术方法

病人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 采取全侧卧位, 手术侧朝上, 健侧腋下垫海绵垫, 腰部位于肾桥之上方, 摇起肾桥, 健侧腰部抬高, 头及下肢适当放低, 以扩大手术侧下位肋骨与髂嵴间距离。患侧下肢伸直, 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两下肢间垫以软枕。11肋间切口显露肾脏, 将整个肾脏充分游离。分离输尿管、肾动脉及肾静脉主干, 分别用10号尿管牵引, 输入肌苷和20%甘露醇后, 用无损伤血管钳分别阻断肾动脉、肾静脉。用纱布垫于肾脏周围, 用碎冰行肾脏局部降温。选择相对无血管平面纵向切开肾实质, 取出结石, 结石取出后16号尿管彻底冲洗肾盂、肾盏, 清除残余结石及血凝块。用羊肠线缝合肾盂、肾盏、肾实质。解除血管阻断钳, 再次输入20%甘露醇充分利尿, 放置创腔引流管, 清点用物, 逐层缝合。

2 结果

本组6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 手术时间120 min~180 min, 平均150 min;无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 失血量100 mL~200 mL, 平均150 mL, 均未输血;均保留了肾脏。病人于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 近期效果均满意。

3 手术配合

3.1 术前准备

3.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病人, 了解病人情况, 认真核对手术部位。病人对手术有恐惧心理, 家属既对手术抱有希望, 又担心甚至怀疑, 可以通过一些文字资料或同样病症的病人献身说法。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手术方式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和他们进行沟通, 目前麻醉和手术技术非常先进, 鼓励安慰病人, 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以及对手术的信心。

3.1.2 器械物品准备

普通器械6把、取石钳、无损伤血管钳、自动拉钩、肾切加 (泌尿科专用深部器械) 、深部大S拉钩;肾布包 (肋单2张) 、盆子、治疗巾数张;16号尿管1根、10号尿管3根;羊肠线、普通丝线、11号或12号刀片;冰盐水、肌苷2g、20%甘露醇;高频电刀、中心吸引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常规手术器械高压蒸汽灭菌, 不能耐受高温的单极电凝采用等离子低温灭菌。

3.2 巡回护士配合

巡回护士主动热情接待病人,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选择16号直的导管留置针) 。术前30 min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准备好肌苷2 g、20%甘露醇2瓶, 准备好电源插线板, 为方便医生操作, 高频电刀放于主刀医生的身后, 连接好中心吸引。麻醉成功后, 和主刀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和医生一起摆好手术所需体位 (注意衬垫舒适, 妥善固定, 病人两上肢外展不能超过90°) 。消毒铺巾后配合医生连接高频电刀单极电凝、中心吸引, 调节电凝、电切参数。术中密切观察上肢的血液循环和外展情况, 防止上肢外展过渡引起臂丛神经损伤。观察下侧眼部及耳郭的受压情况, 防止压伤。巡回护士坚守工作岗位, 密切配合医生。阻断肾血流前快速静脉输入10%葡萄糖+肌苷2 g、20%甘露醇250 mL, 解除血管阻断钳后需再次输入20%甘露醇125 mL充分利尿, 保护肾脏功能。关注手术进展情况, 和麻醉医生一起记录阻断肾脏血流的时间, 10 min报告医生1次, 阻断时间应不超过40 min, 最长不能超过60 min。根据医生需要随时调整手术无影灯, 及时供应手术台上所需物品。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配合麻醉医生管理好液体入量, 维持病人内环境的稳定, 使其安全地度过手术期。

3.3 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了解肾脏解剖, 熟悉手术步骤。根据医生习惯, 器械准备充分。提前20 min洗手, 检查器械性能, 器械排列整齐有序, 保证术中器械传递准确无误。配合医生消毒铺巾, 与巡回护士一起连接吸引器、单极电凝, 清点所有用物, 做到心中有数。密切配合医生手术。第11肋间切口, 分离皮下各肌层、肾包膜、肾周筋膜, 充分显露肾脏, 将整个肾脏充分游离;分离肾盂输尿管、肾动脉及肾静脉主干, 分别用10号尿管牵引;用无损伤血管钳分别阻断肾动脉、肾静脉, 用纱布垫于肾脏周围, 用碎冰捣成冰泥行肾脏局部降温, 11号或12号刀片选择相对无血管平面纵向切开肾实质[1], 取出结石, 结石取出后, 用16号尿管彻底冲洗肾盂、肾盏, 清除残余结石及血凝块, 用5×14小圆针“5个0”羊肠线缝合肾盂、肾盏, 用8×24细长中圆针“2个0”羊肠线缝合肾实质。解除血管阻断钳, 再次输入20%甘露醇充分利尿。根据手术情况做肾造瘘, 造瘘管术后2周拔除[2]。放置创腔引流管,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用物与术前相符并报告医生,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4 讨论

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术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 多发性和鹿角形肾结石暂时阻断肾脏血流, 可减少手术出血, 术中病人无需输血, 术后病人恢复快、疗效好。为保护病人肾脏功能, 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保护肾脏功能的药物在阻断肾蒂血流前解除阻断后快速输入。因为肾脏对缺血耐受力差, 在常温下1次阻断血流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 min, 否则将会引起肾实质的损害, 若估计肾实质切开取石不能在15 min内完成者, 应行肾脏局部降温, 以延长肾脏对缺血的耐受时间。器械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应确保器械性能, 无损伤血管钳闭合完好, 防止血管阻断不完全增加术中出血。肾脏组织较碎, 切开肾脏用锐利刀片整齐地切开肾脏直抵结石, 避免钝性分离使肾组织发生严重挫伤。护士配合医生做到主动、准确、敏捷,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总结多发性和鹿角形肾结石病人行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多发性和鹿角形肾结石病人行血流阻断肾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取石成功, 手术时间120min~180min, 平均150min;无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 失血量100mL~200mL, 平均150mL, 均未输血;均保留了肾脏。术后3个月复查, 近期效果均满意。[结论]加强阻断肾血流肾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肾结石,多发性,鹿角形,阻断肾血流,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利庆文, 吴国定, 区向新.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08, 8 (3) :232.

上一篇:工程投资影响管理下一篇:植物的三维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