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学习理论(精选12篇)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1
关于多媒体学习的一些概念
对于什么是多媒体,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科研人员都已经下了很多定义。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很多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发微博, 在地铁上使用平板电脑看文件, 他们对多媒体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定义。鉴于此, 本文中我们谈到的多媒体, 将是一个大概念, 即通过文字和图像共同来呈现信息。这里提到的文字, 是指那些以言语方式传递的信息, 它可以是打印在传统纸质媒介上的, 也可以是呈现在显示屏幕上的文本文字, 更可以是口头的文字, 比如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中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教学音频;这里提到的图像, 可以是静态的插画、插图和照片, 也可以是动态的动画或者视频。这样, 通过多种呈现方式, 共同传递教学信息的学习方式, 就是多媒体学习。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外部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 符合人的认知建构。目前, 对于“人脑如何处理信息”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关领域的理论家和科学家主要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回答的。Paivio (1971、1986) 提出了著名的双编码理论。他认为,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一个系统处理视觉信息, 另一个系统处理听觉信息。Baddeley (1986) 将这一思想融入他的工作记忆模型中, 提出人的工作记忆中有两个通道:其中一个是“言语环路”, 主要处理言语信息;另一个是“视觉空间展板”, 主要处理视觉图像信息。
综合之前的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Richard Mayer (2005) 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 将人内部的学习认知和人外部的多媒体教学呈现方式联系起来。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个假定——双通道假定、有限容量假定和主动加工假定。
1. 双通道假定
双通道假定认为,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包含两个分开的信息处理通道:听觉/言语通道和视觉/图像通道。当人的眼睛看到了诸如插画、动画、视频或者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时, 人的视觉通道就开始处理这些信息;当人的耳朵听到诸如教学录音或者是非言语的声音时, 人的听觉通道就开始处理这类信息。
对于各通道处理什么形式的信息,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信息呈现模式和感官模式。信息呈现模式将信息按照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呈现的形式进行区分, 进而认为, 人的信息处理通道分为专门处理口头或者书面文字的言语通道以及专门处理图片、视频、动画或者背景音乐的非言语通道。这种分类方法和Paivio (1986) 提出的双编码理论中有关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的观点几乎一致。感官模式是依据人在最初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感官来区分双通道的。从这个角度, 双通道分为眼睛所对应的视觉通道和耳朵所对应的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处理图片、视频、动画、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或者印刷文字, 而听觉通道处理口头的文字录音或者背景音乐。Mayer (2005) 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所融入的双通道理论, 采用了感官模式, 即认为人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来共同处理信息。
学习者可以主动地将进入一个通道的信息转化为可以被另一个通道所处理的表征。例如, 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本是经视觉通道处理的。但是, 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可以主动地将这些进入视觉通道的信息转化为声音, 从而使所有或者部分信息转到听觉通道处理。当他看到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文字“大年夜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时, 如果他有过这样的经历, 他可能就会想起大年夜放鞭炮的场景, 其中包括放鞭炮的声音。同样道理, 进入人的听觉通道的信息也可能被全部或者部分转移到视觉通道。例如, 当某学习者听到某录音“制作完成的鞭炮, 只要点燃导线引爆, 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时, 如果他有过放鞭炮的经历, 那么, 他/她就会想起放鞭炮的图像, 从而将相关听觉信息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可由视觉通道处理的视觉信息。
2. 有限容量假定
在漫长的心理学研究中, 很多研究都指出, 很多理论也都认同“人的认知资源有限”这一观点。Miller (1956) 的研究发现, 人只能在几秒钟之内保存7±2个信息单位。Baddeley (1986) 在他对人的工作记忆研究中也指出, 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很多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范式是给参与实验的人一系列数字, 然后在拿走这些数字的情况下, 要求这些人复述刚才的那些数字, 以此来测量人的工作记忆容量 (也叫工作记忆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 (Sweller, 1994;Sweller, van Merrienboer, &Paas, 1998) 将某项任务需要的工作记忆负荷叫做认知负荷。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继承了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相关的结论, 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瓶颈。另外,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也继承了当代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记忆结构的认识, 即人的记忆分为三级——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利用多媒体学习时, 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信息通过人的眼睛和耳朵短暂地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通过人的意识的调控选择性地注意其中的部分信息, 进入工作记忆中进行复述或者组织整合, 最后存储于长时记忆中。
有限容量这一假定的意义在于, 具体到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和教学, 应该有效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人的认知资源, 引导人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内容呈现上要符合人的认知建构。
3. 主动加工假定
第三个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假定认为, 为了对过去经验建构心理表征, 人不是像往火鸡的肚子里填香料那样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加工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选择性注意、组织新进来的信息以及将新进来的信息与已有信息融合。
Mayer (2005) 将学习的结果分成两类:记忆和理解。记忆是指人能够回忆、辨认和识别过去呈现的学习材料或者信息的能力。这类学习需要用保持性测验来测量。例如, 学习者阅读了一篇课文, 然后他们被要求写下所有他们记得的有关那篇课文的内容——这是回忆。如果使用判断题或者选择题, 要求学习者识别出刚才他们阅读过的课文中出现的内容, 那么这就是测量他们辨别学习过的内容的能力, 这本质上也是记忆类型的学习。理解是对呈现的教学内容 (例如, 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材料) 建构连贯的心理表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学习者在一个新的情境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这类学习可以用迁移性测验来测量。在这类测验中, 学习者将面对一些新的情境。他们需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才能解决问题。Mayer认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理解, 同时促进记忆。
对应于记忆和理解两类学习的结果, 有两种类型的学习: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强调识记, 学习者被看成是一个容器, 教学的目标就是将信息放入这个容器中。这样的学习造成的结果是, 就算学习者有大量的知识, 他们所具有的知识都是支离破碎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所描述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体现的学习认知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处理和加工新的信息 (新知识) , 建构连贯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Mayer (2001) 提出, 主动加工和学习的过程包含三个核心的认知过程:选择相关的材料、组织被选择的材料以及将这些被选择的材料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在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中, 当学习者注意到了呈现的学习材料中恰当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时, 第一个认知过程——选择相关的材料就发生了。这里说的恰当的文字和图像, 是指和学习有关的信息, 例如, 在学习“人的心脏血液循环”这个内容的时候, 解释这个教学内容的动画就是和学习有关的信息, 而在计算机屏幕上飞来飞去的制作公司的标志就是和学习无关的动画。选择相关的材料的认知过程, 是将教学信息从人的外部带到人的内部的过程, 主要是通过人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实现的。组织被选择的材料发生在人的认知系统的工作记忆中。在工作记忆中, 从外部进入人认知系统的信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被组织成五种结构:过程、比较、普遍化、列举和分类 (Chambliss&Calfee, 1998;Cook&Mayer, 1988) 。整合所选取的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过程是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个过程包含对存储在尝试记忆中的先备知识 (即学习者已有的知识) 的激活过程以及将这些激活的知识输送到工作记忆的过程。
4. 三类认知加工
Mayer和Moreno (2003) 以及De Leeuw和Mayer (2008) 提出, 多媒体学习中有三类认知加工:外在认知加工 (extraneous cognitive processing) 、内在认知加工 (intrinsic cognitive processing) 和必要认知加工 (essential cognitive processing) 。外在认知加工指的是学习者所进行的认知加工与学习无关。例如, 学习者面对一个界面复杂的多媒体学习环境, 他/她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视觉搜索, 寻找学习环境的控制按钮和导航按钮;抑或者他/她耗费了很多认知资源在复杂的教学动画中寻找与听到的教学录音相关的视觉元素。这些活动与学习无关, 学习者参与这些认知活动就属于外在认知加工。内在认知加工指的是学习者投入到理解学习内容所需的认知活动。这类认知活动复杂与否取决于学习内容本身。因此, 一旦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确定, 内在认知加工所需的认知资源就确定了。必要认知加工是指学习者进行深入的认知加工, 例如在大脑中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 激活已有的知识, 并对两部分信息进行整合。必要认知加工是学习发生的核心过程。因此, 教学设计, 特别是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 应该尽可能降低外在认知加工, 并尽可能促进必要认知加工。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的三类认知加工的概念, 与认知负荷理论中的三类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概念很相似。二者都认为人的认知系统存在瓶颈, 人的认知系统有三级, 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但是, 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不同, 认知负荷理论并没有特别指出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和认知。
当代心理学认为, 人不能处理所有登记在感觉存储器中的信息 (或者说, 人不能处理所有存储在感觉记忆中的信息) , 人的认知系统存在瓶颈——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因此, 在此基础上,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 三类认知加工所消耗的认知资源的总和不能逾越人的认知瓶颈, 这就需要合适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来优化教学信息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呈现方式。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教学意义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另一方面又将认知与教学结合起来, 以此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该理论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在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中阐述认知、学习和教学的关系, 并通过几十年在实验室和学校中的实证研究, 得出了一系列指导教学设计的学习与教学原理。需要指出的是, 认知负荷理论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理来指导教学设计。这些教学原理也适用于多媒体学习环境。在这里, 本文选取了三个最能突出多媒体学习的教学原理。
1.多媒体原理 (multimedia principle)
简单来讲, 多媒体原理就是相比仅仅从文字中学习, 人能够从图片和文字中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 (Mayer2005) 。从理论模型的角度来看, 尽管有的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认为, 人的认知系统中一个通道处理视觉信息, 另一个通道处理听觉信息;而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认为, 人的两个信息处理通道一个处理言语信息, 另一个处理非言语信息。但是大多数当代心理学的理论家和研究人员的共识是, 人处理信息采用双通道模式, 而不是单一的通道。这也在理论角度解释多媒体很大程度上要比单一媒体尤其是通过单一的文字, 更能促进学习。除了理论上的支持, Mayer和其他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Mayer&Anderson, 1991, 1992;Mayer&Moreno, 1998;Mayer, Moreno, Boire, &Vagge, 1999;Mayer, Steinhoff, Bower, &Mars, 1995) , 这些实验的结果也支持了多媒体原理的有效性。
2.视觉线索原理 (visual cueing principle)
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 视觉线索是一种用来引导人注意力的、与内容无关的设备和手段。多媒体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可能要面对一个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因为他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 (如时间和精力) 来熟悉某个多媒体学习环境。这时候, 如果有一个学习代理人 (pedagogical agent) 能够引导学习者熟悉学习环境并将他的注意力引导到与学习有关的视觉元素上 (如教学动画) , 那么就能有效地降低外在认知加工, 从而使学习者有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学习 (必要认知加工) 。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引导学习者注意的学习代理人就是一种视觉线索。当然,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呈现给学习者的教学动画也有可能很复杂。同时, 学习者还要分配一部分认知资源去听解释教学内容的录音。因此, 学习者可能要在教学动画中进行大量的视觉搜索, 来寻找教学录音中提到的相关内容。这样的视觉搜索活动与学习本身无关, 因此, 需要恰当的教学设计来降低这样的认知活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制作箭头, 指向教学动画中的重要部分, 来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 从而减少他的视觉搜索活动。在这里, 箭头也是一种视觉线索。当然, 视觉线索还有其他的形式, 例如, 将教学动画中不重要的部分亮度调暗, 从而使重要的部分就像放在聚光灯下被突出了出来。这种聚光灯的手段也是视觉线索的一种 (de Koning, Tabbers, Rikers, &Paas, 2007)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有关视觉线索的研究, 有的还采用了眼动技术。大部分的这类实验 (Atkinson, 2002;de Koning et al.2007, 2010a, 2010b;Lin&Atkinson, 2011) 结果表明, 视觉线索能够有效地引导人的注意力, 减少视觉搜索活动, 从而促进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和认知。
3.通道原理 (modality principle)
通道原理是基于多媒体学习认知原理中的有限容量假定和双通道假定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原理认为, 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 教学信息应该尽量通过双通道来呈现, 例如, 利用教学动画作为在视觉上呈现的教学信息, 利用教学录音来解释学习内容作为听觉上呈现的教学信息, 从而得以充分利用人的认知系统中的双通道。教学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将所有的教学信息通过一个通道来呈现。最常见的教学设计就是将所有的教学信息通过视觉的方式呈现, 从而导致视觉通道信息量过大而“超负荷”。例如, 用教学动画或者视频来解释人的心脏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内容的同时, 在教学动画或者视频的旁边配以文字来解释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的视觉通道既要处理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 又要处理复杂的教学动画或者逼真度极高的视频, 很可能造成视觉通道的“信息拥堵”,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大量的实证实验 (Brünken, Plass, &Leutner, 2004;2011;Low, &Sweller, 2005) 也证明了双通道呈现的教学信息对学习和认知的益处。
未来理论发展趋势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未来的发展应该从两方面来思考, 一是以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为出发点, 二是以技术的进步为出发点。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未能包含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学习效果和认知加工的效果。例如, 学习动机强的学习者会倾向于将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学习;而学习动机弱的学习者则会将相对较少的认知资源用于学习。再比如, 一个情绪悲伤的学习者, 无论是否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 都可能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因此, 未来的理论发展应该着重于向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融入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因素。事实上, 一些研究人员在近年来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例如Brünken, Plass和Moreno (2010) , Moreno (2009) 以及Moreno和Mayer (2007) 都在现有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融入了情感、动机和元认知的因素。但是, 这个理论角度的实证实验并不多。而且, 由于Moreno在2010年不幸去世, 这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延伸也几乎处于停滞。另一方面,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提出以及实验研究伴随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如今当移动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 当三维游戏、虚拟仿真技术 (例如Google眼镜) 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生活,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否适用于这些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呢?这些问题还有待研究人员在将来的研究中去回答。
总结
总的来说,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在当代心理学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 将人的内部认知建构与人外部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信息呈现相联系, 从而在理论上和学科上促进了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的交叉。在实践层面, 广大教师、教学设计人员、教学开发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不再需要仅凭自己的感觉或者经验, 而可以以经过几十年实验研究验证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指导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实践。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2
单选题:
1.软件是一种(D)的产品。
(A)物质(B)消耗(C)有形(D)逻辑
2.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最多的阶段是(D)。
(A)详细设计(B)软件编码(C)软件测试(D)软件维护
3.系统因错误而发生错误时,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预期的功能,则把该软件称为(A)。
(A)容错软件(B)系统软件(C)测试软件(D)工具软件
4.(C)是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阶段的任务。
(A)确定软件开发方法(B)软件代码编写(C)软件系统功能的确定(D)软件开发工具选择
5.瀑布模型是一种(B)模型。
(A)实验(B)线性顺序(C)非整体开发(D)演化
6.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人们常用(A)描述类中对象的动态行为。
(A)状态图(B)流程图(C)数据字典(D)数据流图
7.准确地解决“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是(B)阶段的任务。
(A)可行性研究(B)需求分析(C)详细设计(D)编码
8.软件从设计到完成可以用一种(C)模型来描述。
(A)面向对象(B)数据库(C)生命周期(D)可行性研究
9.软件工程是一门(A)学科。
(A)工程性(B)理论性(C)原理性(D)心理性
10.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D)。
(A)软件重用(B)软件移植(C)软件生产自动化(D)软件开发管理
11.需求分析中,软件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A)。
(A)要让软件做什么(B)要给该软件提供哪些信息(C)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D)要让该软件具有何种结构
12.初步用户手册在(B)阶段编写。
(A)可行性研究(B)需求分析(C)软件概要设计(D)软件详细设计
13.下列(A)不是软件开发方法。
(A)成本估算(B)面向对象(C)结构化(D)形式化
14.完全不同于传统开发方法,尽可能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开发方法是(C)。
(A)模块化(B)面向数据流(C)面向对象(D)形式化
15.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为了定量地评价软件质量,必须对(B)进行度量,以测定软件具有要求质量特性的程度
(A)软件需求(B)软件质量特性(C)软件质量(D)软件特性
16.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不符合需求的软件就不具备(B)。
(A)软件特点(B)质量(C)功能(D)软件产品
17.软件质量是贯穿软件(A)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A)软件生存期(B)软件度量(C)软件评审(D)软件测试
18.程序能够满足规格说明和完成用户业务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A)。
(A)正确性(B)移植性(C)可靠性(D)完整性 19.电影和动画放映的最低速率是每秒(B)。
(A)48帧(B)24帧(C)12帧(D)没有限制
20.下面不属于传统动画片制作步骤的是(D)。
(A)脚本和动画设计(B)关键帧设计(C)检查拍摄(D)渲染合成21.下面属于传统动画的是(C)。
(A)Flash动画(B)三维动画(C)水墨动画(D)电子游戏
22.下面使用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动画片是(A)。
(A)宝莲灯(B)小蝌蚪找妈妈(C)西岳奇童(D)天书奇谭
23.下面哪一个动画片属于传统动画(D)。
(A)海底总动员(B)冰河世纪(C)风中奇缘(D)米老鼠和唐老鸦
24.二维动画处理包括(C)两个基本步骤。
(A)屏幕绘画和合成渲染(B)动画生成和渲染输出(C)屏幕绘画和动画生成(D)绘画导入和合成渲染 25.计算机中的图形根据原理的不同分为(C)。
(A)图形和图像(B)位图和图形(C)矢量和位图(D)矢量和图像
26.动画文件发布的格式:swf、jpg和(D)。
(A).fla(B).tif(C).html(D).gif 27.无损压缩的压缩率会受到(B)的理论限制。
(A)源文件大小(B)数据统计冗余度(C)数据存储方式(D)数据排列方式
28.目前的数据压缩研究主要集中于(A)的压缩方面。
(A)图像和视频信号(B)图像和语音信号(C)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D)语音信号和文字 29.为了压缩连续色调〔即灰度级或彩色〕的静止图像,“联合图片专家组”简称为(B),提出了“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1992年正式通过,其平均压缩比为15:1,当压缩比大于50倍时将可能出现方块效应。
(A)BMP(B)JPEG(C)TIFF(D)MPEG
30.特征抽取和量化方法是(A)的两大类。
(A)熵压缩(B)内压缩(C)外压缩(D)形压缩 31.下列不属于正交变换编码方法的是(D)。
(A)傅立叶变换(B)正弦变换(C)余弦变换(D)Z变换
32.正交变换编码中,具有最佳变换性质的是(D)。
(A)傅立叶变换(B)正弦变换(C)余弦变换(D)K-L变换
33.下列不属于变换编码方法的是(B)。
(A)斜变换(B)小波变换(C)傅立叶变换(D)正弦变换
34.下列不是分形编码特点的是(C)。
(A)分形编码的压缩比很高(B)压缩后的文件大小不会随图像分辨率的增高而增大(C)图像压缩后,像素损失小(D)压缩慢,解压快
35.下列不属于静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的是(C)。
(A)JPEG(B)JPEG2000(C)GIF(D)MJPEG
36.JPEG的平均压缩比是(C)
(A)5:1(B)10:1(C)15:1(D)50:1
37.下列不属于H.26x动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的是(B)。
(A)ITT H.261(B)ITT H.262(C)CCITT H.263(D)CCITT H.264
38.目前我们使用的VCD其实采用的就是(A)压缩标准。
(A)MPEG-1(B)MPEG-2(C)MPEG-4(D)MPEG-7
39.目前我们使用的DVD其实采用的就是(B)压缩标准。
(A)MPEG-1(B)MPEG-2(C)MPEG-4(D)MPEG-7
40.无线窄代可视通信使用的是(C)国际标准。
(A)MPEG-1(B)MPEG-2(C)MPEG-4(D)MPEG-7
41.下列不属于MPEG-4标准组成部分的是(D)。
(A)MPEG-4系统标准(B)MPEG-4电视图像标准(C)MPEG-4声音标准(D)MPEG-4文字标准 42.MPEG-7的中文名称是(A)。
(A)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B)多媒体框架标准(C)动态图像压缩标准(D)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43.下列个方面哪个不属于MPEG-7的基本内容(C)。
(A)有关媒体制作方面的信息(B)有关媒体使用方面的信息(C)有关媒体发布方面的信息(D)有关媒体特征方面的信息
44.“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是(D)的中文名称。
(A)MPEG-1(B)MPEG-2(C)MPEG-4(D)MPEG-7
45.下列哪个不属于MPEG-1标准(C)。
(A)MPEG-1视频(B)MPEG-1音频(C)MPEG-1图像(D)MPEG-1系统
46.下列哪个不是MPEG-1标准包括的内容(C)。
(A)MPEG-1视频(B)MPEG-1音频(C)MPEG-1文字(D)MPEG-1系统
47.下列不是MPEG标准组成部分的是(D)。
(A)MPEG视频(B)MPEG音频(C)MPEG图像(D)视频与音频同步
48.(D)是“Movion JPEG”的缩写,是利用JPEG标准定义图像压缩,从而可以生成序列化运动图像,是全动的JPEG影像。
(A)BMP(B)JPEG(C)TIFF(D)MJPEG
49.电视电话/会议电视P×64kb/s(CCITTH.261)视频压缩算法,是采用(A)方法,压缩比可达48∶1。(A)混合编码(B)预测编码(C)图形编码(D)压缩编码
50.1995年制订的(A)标准是专为中高质量运动图像压缩所设计的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A)H.263 视频编码(B)H.261视频编码(C)动态图形编码(D)压缩编码
51.MPEG-1的图像编码过程基本于H.261一样,基本编码映射表与H.261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帧间预测不但有(B),而且有反向预测。
(A)预测编码(B)前向预测(C)图形编码(D)压缩编码
52.MPEG的视频信息的帧内图和预测图都有很高的(C),用于减少这方面冗余的技术很多,但由于运动补偿处理基于块的特性,基于块的技术用于此处更合适些。
(A)数据量(B)压缩比(C)空域冗余度(D)补偿度
53.(B)标准的处理能力可达广播级水平,即720×480像素。
(A)MPEG-1(B)MPEG-2(C)MPEG-3(D)MPEG-4
54.MPEG-4旨在将众多的多媒体应用集于一个完整的框架内,为不同性质的视音频数据制定通用、有效的编码方案,提出(D)的视频对象(Video Object)的编码标准。
(A)基于具体数据(B)基于具体图形(C)基于具体标准(D)基于具体内容
55.下列哪个属于系统分析的部分(A)。
(A)制定方案(B)确定主题(C)设计脚本(D)选定内容
56.以下属于多媒体课件的工作程序或操作步骤的为(C)。
(A)创作合成(B)系统分析与脚本设计(C)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课件制作目标(D)素材采集与编辑 57.一个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应包括如下几类人员(A)。
(A)项目负责人、学科教师、多媒体创作人员(B)学科教师、多媒体创作人员(C)项目负责人、多媒体创作人员(D)项目负责人、策划者、多媒体创作人员
58.(C)阶段要对课件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A)课件构思(B)素材搜集(C)课件目标的分析(D)教学设计
59.课件目标分析阶段要对课件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用途和(D)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A)教学类型(B)教学功能(C)教学目标(D)教学环境
60.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主要由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即课件的设计与(A)。
(A)课件的制作(B)课件的测试(C)需求分析(D)课件的目标的确立
61.由于进行多媒体应用系统制作时要很好地解决多媒体压缩、集成、交互及同步等问题,编程设计不仅复杂,而且工作量大,因此我们更多地采用(C)。
(A)压缩软件(B)编程软件(C)多媒体创作软件(D)多媒体合成软件
62.测试工作实际从系统设计一开始就可进行,每个模块都要经过(D),功能测试。
(A)性能测试(B)运行测试(C)协调测试(D)单元测试
63.一个功能较齐全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音频部分、图像部分、视频部分、(B)、刻录部分。(A)存储部分(B)打印部分(C)压缩部分(D)编程部分
64.用户手册的内容包括引言、软件概述、运行环境、使用说明、运行说明、非常规过程、(B)、程序和数据文件表和用户操作举例九个部分组成。
(A)操作流程(B)操作命令表(C)异常处理(D)指令说明
65.软件设计目标、软件功能和软件性能一般在(B)部分中进行表述。
(A)引言(B)软件概述(C)运行环境(D)使用说明
66.软件性能一般包括数据精度、时间特性和(A)三个方面。
(A)灵活性(B)实用性(C)耐久性(D)兼容性
67.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一般分(C)阶段。
(A)4(B)5(C)6(D)7
68.多媒体作品选题策划是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的第(A)阶段。
(A)1(B)2(C)3(D)4
69.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的第4阶段为(C)。
(A)多媒体作品选题策划(B)系统分析与脚本设计(C)创作合成(D)测试修改
70.在用户手册中所写的支持软件是属于(C)部分。
(A)引言(B)软件概述(C)运行环境(D)使用说明
71.在用户手册中,给出安装程序所需的有关信息是(B)部分。
(A)运行说明(B)使用说明(C)非常规过程(D)软件概述
72.完整的用户手册规范应有(A)部分组成。
(A)9(B)10(C)11(D)12
73.(A)是创作一种新软件产品的第一阶段。
(A)需求分析(B)系统分析(C)脚本设计(D)素材采集
74.制作多媒体作品类似于影视创作,需要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的表现形式、(D)等方面的内容。(A)设计模型(B)设计方案(C)相关主题(D)素材选取
75.无论是用编程环境,还是用创作工具,当完成一个多媒体系统设计后,一定要进行(D)。
(A)创作合成(B)素材采集(C)制作安装(D)系统测试
76.一个完整的Windows程序应该有(C)。
(A)压缩程序与安装程序(B)解压缩程序与安装程序(C)安装程序与卸载程序(D)压缩程序与解压缩程序
77.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出发可把附加的多媒体设备分为(A)两大类。
(A)输入、输出(B)多频、单频(C)音频、视频(D)长信号、短信号
78.对于不擅长编程的初中级用户,在进行选用多媒体制作时可以选用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的(C)。
(A)Director(B)CoolEdit(C)Authorware(D)Photoshop
79.Director最大的特点是采用(B)通过程序设计完成多媒体软件的制作。
(A)多媒体编著系统(B)描述语言(C)人机交互(D)内部媒体文件
80.用Flash生成的动画体积很小,且播放时应用(D),在网络上可以边下载边演示,特别适宜在网上播放。(A)播放器(B)缓冲技术(C)自播放(D)流技术
81.从程序设计角度来看,多媒体应用设计仍属于计算机(C)设计范畴。
(A)多媒体(B)创意(C)应用软件(D)艺术
82.软件工程是一种用(D)的方法来开发、操作、维护及报废软件的过程。
(A)硬件工程(B)程序设计(C)媒体设计(D)系统工程
83.对于声音来说,(A)、配音的录制也要事先做好,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合适的编辑进行特殊处理,如回声、放大、混声等。
(A)音乐的选择(B)声音的调配(C)信号的采集(D)文本的录入
84.(C)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
(A)图象(B)文字(C)声音(D)语言
85.创意设计要在媒体的(C)这两项上做文章,在屏幕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上下功夫。
(A)同步、交互(B)同步、呈现(C)呈现、交互(D)集成、交互
86.多媒体软件选题其内容的选取以(B)为根本原则。
(A)开发环境(B)用户需求(C)技术要求(D)读者对象
87.多媒体活泼性的重要来源是(B)。
(A)开发目标(B)创意设计(C)脚本设计(D)系统分析
88.结构化程序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采用的是(C),即采用(C)逐步分解的原则,运用相应的工具,进行设计目标描述。
(A)结构化分析, 自底向上(B)交互式分析,自顶向下(C)结构化分析,自顶向下(D)交互式分析,自底向上
89.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中,必须将(B)的概念始终融入子系统的设计之中。
(A)结构(B)交互(C)设计(D)需求
90.(B)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
(A)语言(B)声音(C)文字(D)音效
91.声音素材的处理包括(A)等。
(A)声音的录制、音效的添加(B)音量的缩放、声音的剪切(C)音量的缩放、音效的添加(D)声音的录制、声音的剪切
92.(B)是多媒体活泼性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视性。
(A)脚本设计(B)创意设计(C)测试修改(D)创作合成93.在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中,(A)的重要性要超过(A)。
(A)创意设计,程序设计(B)程序设计,创意设计(C)脚本设计,创意设计(D)程序设计,脚本设计 94.创意设计要在媒体的(C)和(C)这两项上做文章。
(A)呈现、设计(B)设计、交互(C)呈现、交互(D)功能、呈现
95.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C)为主。
(A)标题式(B)主题式(C)提纲式(D)摘要式
96.声音主要包括(A)、音乐和(A)。
(A)人声,音响效果声(B)人声,背景音(C)背景音,音响效果声(D)背景音,解说音
97.通常脚本设计中要确定:(D)、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及交叉跳转等问题。
(A)整体布局(B)界面表现(C)素材选取(D)目录主题
98.脚本设计需要事先确定作品的(A)、界面的表现形式、素材的选取等方面的内容。
(A)结构与布局(B)内容与结构(C)内容与布局(D)结构与编排
99.在进行脚本设计之前必须制定高质量的设计标准,以确保多媒体设计具有一致的内部设计风格。这些标准主要有:(B)、文字使用标准、声音使用标准、颜色的使用标准及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使用标准。(A)脚本设计标准(B)主题设计标准(C)程序设计标准(D)界面设计标准
100.下面哪个不属于脚本设计标准(B)。
(A)主题设计标准(B)流程设计标准(C)声音使用标准(D)颜色使用标准
101.脚本设计的注意点包括(C),和内容顺序、控制路径的设计
(A)素材的选择(B)文本的选择(C)媒体的选择(D)流程的选择
102.在确定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模型之后,然后着手(C)。
(A)需求分析(B)设计目标(C)脚本设计(D)素材采集
103.通常脚本设计中要确定:目录主题、层次结构和(A)及交叉跳转等问题。
(A)浏览顺序(B)表现形式(C)结构布局(D)设计模型
104.在根据编写的脚本完成素材的加工后,就可以(B)了。
(A)系统分析(B)创作合成(C)结构设计(D)确定方案
105.如果Director所提供的灵活性仍然不能令用户满意的话,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利用众多的(D)。
(A)多媒体制作软件(B)多媒体编著系统(C)多媒体处理系统(D)编程设计语言
106.(D)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主干,它必须覆盖整个多媒体系统结构。
(A)程序(B)设计(C)创意(D)脚本
107.在脚本设计的过程中,还有两项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是(B),第二是脚本的内容顺序及控制路径的设计。(A)脚本的选择(B)媒体的选择(C)脚本的编排(D)媒体的编排
108.脚本内容的编排顺序应根据具体任务,从(B)、用户友好性着眼进行设计。
(A)创意性(B)交互性(C)实用性(D)互动性
109.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包括屏幕界面的设计、(B)、导航策略的设计和(B)等内容。
(A)脚本设计,程序设计(B)交互方式的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C)脚本设计,超文本结构的设计(D)交互方式的设计,程序设计
110.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编写的脚本通常分为(D)。
(A)文字稿本和超文本脚本(B)制作脚本和程序脚本(C)文字稿本和程序脚本(D)制作脚本和文字稿本 111.(A)是多媒体课件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
(A)文字稿本(B)程序脚本(C)制作脚本(D)超文本脚本
112.文字稿本是由(A)根据一定要求编写的,它是沟通学科教师与计算机软件人员的有效工具。
(A)学科教师(B)项目负责人(C)多媒体创作人员(D)程序设计员
113.(C)也同样反映了教学设计的各项要求,重点给出了要显示的各个知识对象内容及其位置的排列,以及其呈现形式和过渡方式等。
(A)文字稿本(B)程序脚本(C)制作脚本(D)超文本脚本
114.制作脚本是(D)用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直接依据。
(A)学科教师(B)项目负责人(C)多媒体创作人员(D)计算机人员
115.(C)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用于描述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A)制作脚本(B)程序脚本(C)文字稿本(D)超文本脚本
116.完整的文字稿本应包括教学目标描述、学生特征分析、(B)、教学内容层次结构表和一系列的文字稿本卡片等。
(A)选择知识内容(B)知识结构图(C)创意设计的安排(D)教学进度安排
117.多媒体课件的(A),应能体现软件系统结构的教学功能。
(A)制作脚本(B)程序脚本(C)文字稿本(D)超文本脚本
118.通常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脚本应包含软件系统结构说明、(D)、屏幕的设计、(D)和制作脚本卡片等。(A)知识单元的分析,交互方式的说明(B)程序设计分析,链接关系的描述(C)程序设计分析,交互方式的说明(D)知识单元的分析,链接关系的描述
119.下列图像不属于网上专用格式的是(C)。
(A)GIF(B)JPEG(C)PSD(D)PNG-8
120.Illustrator中,满画布显示图像的快捷键为(B)。
(A)Ctrl+Alt+空格键(B)Ctrl+O键(C)Shifi+E键(D)F7键
121.Illustrator中,【预览模式】和【轮廓模式】相互转换的快捷键是(A)。
(A)Ctrl+Y键(B)Ctrl+Shift键(C)Shifi+O键(D)Alt+O键
122.Illustrator中,选择【粗糙】滤镜命令的方法是(B)。
(A)选择【滤镜】菜单下的【风格化】子菜单下的【粗糙】命令(B)选择【滤镜】菜单下的【扭曲】子菜单—卜的【粗糙】命令(C)选择【滤镜】菜单下的【画笔描边】子菜单下的【粗糙】命令(D)选择【滤镜】菜单下的【素描】子菜单下的【粗糙】命令
123.Illustrator中,【粗糙】滤镜对话框中,【大小】选项的作用是(C)。
(A)【大小】选项可以调整图像的大小(B)【大小】选项可以调整节点的数量(C)【大小】选项可以调整节点移动后距原位置的大小(D)【大小】选项可以调整节点变化次数的大小
124.Illustrator中,当使用“星形工具”〔Star Tool〕时,按住下列(C)键就可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移动?
(A)Shift键(B)Command(Mac OS)/Ctrl(Windows)键(C)空格键(D)Tab键
125.Illustrator中,不论你当前正在使用何种工具,当按下列(B)键就可切换到上次使用过的选择工具?(A)Shift键(B)Command(Mac OS)/Ctrl(Windows)键(C)空格键(D)Tab键
126.在执行滤镜命令的过程中,中途取消操作的快捷键是(C)。
(A)Shift键(B)Alt(Windows)/Option(Mac OS)键(C)Esc(Windows)/Command+.(Mac OS)(D)Return键 127.Illustrator中,下列有关路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路径是由锚点连接起来组成的(B)路径可分为开放路径和封闭路径(C)路径的粗细可以通过Stroke(边线)调板进行改变(D)路径只能填充单色,而不能填充图案和渐变色,也不能使用Brushes(画笔)调板中的各种画笔效果
128.Illustrator中,对一个图形执行完Object>Lock〔图形>锁定〕命令后,图形还可以执行的操作是(C)。
(A)可以改变边线颜色(B)可以改变填充颜色(C)不能执行任何操作(D)可以被选中
129.Illustrator中,画笔〔Brushes〕调板中共包含四种类型的笔刷,下列(C)项不包含其中?
(A)书法效果画笔(Calligraphic Brushes)(B)散点画笔(Scatter Brushes)(C)边线画笔(Stroke Brushes)(D)图案画笔(Pattern Brushes)
130.在Stroke(边线)调板中,设定虚线时,最多可设定(C)个数据?
(A)2个(B)4个(C)6个(D)8个
131.使用混合工具[Blend Tool]对两个具有相同边线色,不同填充色的封闭图形进行混合,两个填充色的色彩模型应为(D)。
(A)CMYK-CMYK(B)CMYK-RGB(C)RGB-Grayscale(灰度)(D)以上均可
132.PHOTOSHOP中,移动图层中的图像时如果每次需移动10个像素的距离,应按住以下哪组功能键:(D)(A)按住ALT键的同时敲击键盘上的箭头键(B)按住TAB键的同时敲击键盘上的箭头键(C)按住Ctrl的同时敲击键盘上的箭头键(D)按住SHIFT键的同时敲击键盘上的箭头键
PHOTOSHOP中,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图层之间的裁切关系创建特殊效果:(A)
(A)需要将多个图层同时进行移动或编辑(B)需要移动链接的图层(C)使全个图层成为另一个图层的蒙板(D)需要隐藏某图层中的透明区域
133.PHOTOSHOP中,如果在图层上增加一个蒙版,要单独移动蒙版,下面那种操作是下确的:(A)
(A)首先单击图层上而的蒙板,然后选择移动工具就可移动了(B)首先单击图层上面的蒙板,然后选择全选用选择工具拖拉(C)首先要解掉图层与蒙版之间的锁,然后选择移动工具就可移动了(D)首先要解掉图层与蒙版之间的锁,再选择蒙版,然后选择移动工具就可移动了
134.在Photoshop中能保留新增图层及新增通道信息的存储格式是(A)。
(A)Photoshop(B)JPEG(C)TIFF(D)Photoshop EPS
135.PHOTOSHOP中,按住下列哪个键可保证椭圆选框工具绘出的是正圆形(A)。
(A)Shift(B)Alt(C)Ctrl(D)Esc
136.PHOTOSHOP中,当你使用魔棒工具在图像上单击,只有一个像素被选中,容差的值可能是多少?(A)(A)0(B)100(C)255(D)256
137.PHOTOSHOP中,当将一个浮动的选择区域转变为工作路径时,它的最小容差值是多少象素?(B)(A)0.1(B)0.2(C)0.5(D)1
138.PHOTOSHOP中,在现有选择区域的基础上如果增加选择区域,应按住下列哪个键?(A)
(A)Shift(B)Ctrl(C)Alt(D)Tab
139.PHOTOSHOP中,下列是对多边形套索工具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B)。
(A)可以形成直线型的多边形选择区域(B)多边形套索工具属于绘图工具(C)按住鼠标键进行拖拉,形成的轨迹就是形成的选择区域(D)多边形套索工具属于规则选框工具
140.PHOTOSHOP中,使用绘图工具绘制一条直线的方法是(A)。
(A)当拖拉鼠标的的同时按住Shift键(B)当拖拉鼠标的同时按住Alt键(C)当拖拉鼠标的同时按住Ctrl键(D)使用绘图工具不可能绘制直线
141.PHOTOSHOP中,当在显示颜色对话框中选择颜色时出现“!”时,说明(D)。
(A)所选择的颜色超出了Lab色域(B)所选择的颜色超出了HSB色域(C)所选择的颜色超出了RGB色域(D)CMYK中无法再现出此颜色
142.PHOTOSHOP中,当图像是什么色彩模式时执行浮雕效果后还可以保留图像的原有色彩?(A)
(A)灰度(B)Lab颜色(C)CMYK颜色(D)RGB颜色
143.PHOTOSHOP中,下列哪种色彩模式可使用的内置滤镜最多(A)。
(A)RGB(B)CMYK(C)灰度(D)位图
144.PHOTOSHOP中,工具箱中有几个文字工具?(D)
(A)1(B)2(C)3(D)4
145.PHOTOSHOP中,下列选项哪些是动作调板与历史记录调板都具有的的特点?(D)
(A)在关闭图像后所有记录仍然会保留下来(B)都可以对文件夹中的所有图像进行批处理(C)虽然记录的方式不同,但都可以记录对图象所做的操作(D)历史调板记录的信息要比动作调板广
146.Photoshop中要重复使用上一次用过的滤镜应按什么键?(D)
(A)Command/Ctrl+F(B)Option/Alt+F(C)Command/Ctrl+Shift+F(D)Option/Alt+Shift+F
147.PHOTOSHOP中,什么时候使用层和层之间的裁切关系〔Clipping Group〕?(C)
(A)将多个层成组(B)移动链接的元素(C)使一个图像只出现在文字和图形中(相当于将文字轮廓或图形轮廓作为图像的蒙版)(D)在排版软件中创建剪影效果
148.PHOTOSHOP中,当你要对文字图层执行滤镜时,首先应当做什么?(A)
(A)转换图层(Render a Layer)(B)在滤镜菜单下选择一个滤镜命令(C)确认文字层和其它图层没有链接(D)使得这些文字变成选取状态,然后在滤镜菜单下选择一个滤镜命令
149.PHOTOSHOP中,如果将图层链接起来,然后再选择合并命令,此时原来的哪个命令将变成“合并链接图层”?(C)
(A)向下合并(B)合并可见图层(C)拼合图层(D)图层选项
150.PHOTOSHOP中,在“图层选项”对话框中可以定义将“本图层”和“底层”的象素部分混合,当按住什么功能键时可以将三角形滑钮分为两部分?(A)
(A)Alt(B)Tab(C)空格键(D)Shift
151.flash中的矢量图形分为两类(C)。
(A)矢量曲线和矢量图形(B)矢量颜色和矢量图形(C)矢量曲线和矢量色块(D)矢量颜色和矢量曲线
152.构成动画的基本单位(A)。
(A)帧(B)元件(C)场景(D)层
153.形变动画的变形对象是(B)。
(A)矢量图形和矢量线条(B)矢量图形和矢量线段(C)矢量线条和矢量线段(D)矢量曲线和矢量图形
154.铅笔模式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规则模式、平滑模式和(C)。
(A)自由模式(B)随意模式(C)手绘模式(D)非规则模式
155.按住(B)键可以从曲线或色块上强拉出一个尖角。
(A)shirft(B)ctrl(C)alt(D)ctrl+shirft
156.flash中符号包括图形符号、按钮符号和(B)。
(A)场景符号(B)动画符号(C)剪辑符号(D)动态符号
157.motion动画下出空白帧外其余各帧的颜色均为(A)。
(A)浅蓝色(B)绿色(C)黑色(D)淡红色
158.shape动画下出空白帧外其余各帧的颜色均为(B)。
(A)浅蓝色(B)绿色(C)黑色(D)淡红色
159.F7表示插入(B)。
(A)关键帧(B)空白关键帧(C)空白帧(D)普通帧
160.绘制直线时按住(A)键画出的直线只呈水平、垂直或45度分布。
(A)shift(B)ctrl(C)alt(D)ctrl+shift
161.笔刷模式中的 paint nomal模式特点(B)。
(A)绘制的线条将覆盖所经过的所有矢量色块(B)绘制的线条将覆盖所经过的所有矢量图形(C)绘制的线条将覆盖所经过的所有矢量曲线(D)绘制过的线条对所经过的矢量图形没有影响
162.索套工具的三种工作模式是自由模式、魔术棒模式和(D)。
(A)图形模式(B)曲线模式(C)色块模式(D)多边形模式
163.on 〔release〕 {gotoandstop〔2〕;}这个语句表示(D)。
(A)当按下按钮的时候跳转到场景2(B)当按下按钮的时候跳转到当前场景的第2帧(C)当释放按钮的时候跳转到当前场景的第2帧(D)当释放按钮的时候跳转到场景2
164.Flash可接受的当鼠标放在按钮上时产生效果的鼠标操作是哪个?(D)
(A)Press(B)Release(C)Release Outside(D)Roll Over
165.放大显示比例可使用什麽方式?(D)
(A)点选式(B)框选式(C)鼠标式(D)A和B都正确
166.Flash 菜单Modify→Group的快捷操作是?(A)
(A)Ctrl+G(B)Ctrl+Shift+G(C)Ctrl+B(D)Ctrl+Shift+P
167.Flash中Remove movie clip指的是什么?(B)
(A)删除已复制的电影夹子(B)删除电影夹子(C)移动电影夹子(D)复制电影夹子
168.Flash5中,Common Library默认共有几类公用对象(D)。
(A)3(B)4(C)5(D)6
169.Flash中如果想要测试完整的互动功能和动画功能怎么办?(C)
(A)选择 Control > Loop Playback(B)选择 Control > Enable Buttons(C)选择Control > Test Movie(D)选择 Control > Actions 170.在网页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C)。
(A)图像色彩(B)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C)创意(D)动态网页技术
171.目前使用普通电话线上网最高能达到的速率是(D)。
(A)33.6kbps(B)9.6kbps(C)128kbps(D)56kbps
1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站点内所有的文件都应该放在一个目录下(B)在制作站点是采用的颜色越多越好(C)在站点的三级结构中,二级页面之间、三级页面之间应保持风格一致(D)为了使目录名明确,应该采用中文目录名
173.所有的站点结构都可以归结为(B)。
(A)两级结构(B)三级结构(C)四级结构(D)多级结构
174.在客户端网页脚本语言中最为通用的是(B)。
(A)VBScript(B)JavaScript(C)Perl(D)PHP
175.当要放置一幅风景照片在网页的时候,应该使用的图形格式时(D)。
(A)GIF(B)PNG(C)BMP(D)JPG
176.在浏览器中图像出现抖动时因为浏览器只能显示(B)种颜色的原因而产生的。
(A)256(B)216(C)16(D)16M
177.色彩的明度也称为(A)。
(A)亮度(B)纯度(C)饱和度(D)透明度
17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非彩色只有明度特征,没有色相和饱和度(B)浏览器能够正确显示所有的256种颜色(C)抖动可以通过吧图片通过GIF压缩而减轻(D)分辨率为640*480的屏幕显示面积大于800*600的屏幕
179.在
标记种控制链接颜色的属性是(B)。(A)bgcolor(B)link(C)vink(D)text
180.为了标识一个HTML文件应该使用的HTML标记时(C)。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3
【关键词】协作式 多媒体 口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3-01
一、引言
目前,随着英语教育规模在我国不断的扩展,使得教育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我国英语应用能力被普遍地轻视,学习者应用英语的能力较低,无法开口交流的现象仍十分严峻。这和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坚实基础有很大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学生人数过多,给教师在针对性教学环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无法用英语来授课,只能采用中文,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生英语听课能力的下降。英语口语虽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仍然不够理想,学生的口语水平没有得到本质的提高。
协作式口语教学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二、协作式学习理论
协作式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多边活动理论,和认知分享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学习不能被动,要主动。要想获得知识,必须主动去获得、并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去改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多边活动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还要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对学习的效果有提高。
认知分享理论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其他人分享。这样,既能让其他人也有收获,同时自己也将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收获。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
三、协作式学习理论在多媒体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协作式口语教学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拥有众多优势,已经成为教学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协作式教学也得到了诸多应用。协作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师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促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提高。
在协作式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非语言、动作等暗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多媒体通过暗示为学生提供信息引导,创设语言文化氛围,其中教师对多媒体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真实需要,教师和多媒体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认知和思维活动。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反馈以及教师的指导,达到学习者对多媒体学习内容和英语口语学习的正确认知。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注重文化交融原则、教学目的性原则、注重生活体验原则,以及肯定教育原则和素材直观性原则。
注重文化交融原则: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只能懂得文化,才能学好语言。对于母语国家,语言是自然的过程,不用刻意去学习。但是对于非母语,比如我们要学好外语,必须要了解该国的文化历史,否则学习就会很吃力。
教学目的性原则:教学目标是以非交际性口语活动向交际性口语活动转移,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化,主要是交际性的口语活动,它的重点是突出表达的流畅和合理,非交际口语活动训练过程同样,但它更多的是看重准确性,无论交流是否有误。
注重生活体验原则:口语协作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点,在所安排的场景中要尽量贴切生活中真实的场景。
肯定教育原则:肯定是一种认可,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可以将其应用到口语教学中。肯定是对学生的一种心里帮助,是完成课堂目标达成效果的一剂良药。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同时更加自信,对日后的学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课堂对学生一切心理释义和学习的表现实现肯定。
素材直观性原则:多媒体教学中,素材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素材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素材选取要尽量直观易懂,易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释义,具有空间感和时间感的语言输入。
2.协作式口语教学模式
协作式口语教学模式包括设计特殊情境和问题、引导探索欲望、引导概括能力,以及提高拓展能力。
设计特殊情境和问题是指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对这节课都很关键,是一个关键点。学生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回答。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有帮助的。
引导探索欲望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提出一个或多个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学生在思考中,也会产生疑惑或者问题,然后学生再去研究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
引导概括能力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之后,要进行总结和概括,提高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总结后,要进行指导和补充,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总结。
提高拓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对知识进行了解之后,要具有消化、吸收、总结、拓展,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结论
在多媒体口语教学过程中,协作式学习理论可以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遵循注重文化交融原则、教学目的性原则、注重生活体验原则,以及肯定教育原则和素材直观性原则。协作式口语教学模式包括设计特殊情境和问题、引导探索欲望、引导概括能力,以及提高拓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封青林.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生协作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孙鲁予.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1,(4):56-58.
多媒体学习理论与多媒体设计探讨 篇4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
1多媒体设计
本文中多媒体主要指用于表征的知识和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的传播载体;而不是课本、投影机、计算机、录音机等物化形态媒体;同时双重编码理论和双通道学习理论都倾向于认为, 人类进行认知加工时用于表征和呈现知识信息的媒体主要是语词和画面, 如理查德·E·迈耶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把多媒体定义为用语词和画面共同来呈现材料”。需要特别指出的这里的语词包括发声语词和文本语词, 即我们进行言语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词和用文本呈现的由视觉通道进入认知加工系统的语词。
多媒体设计主要探讨遵照多媒体设计的原则, 以何种媒体恰当地表征信息、研究媒体的优化组合, 以设计出符合人类心理认知方式的网络课程。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 (Richard E·Mayer) 在其书《多媒体学习》中提出, 并通过大量的心理实验证明该理论正确性和科学性。迈耶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 基于此认识, 迈耶研究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规律, 依据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的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五个步骤和多媒体认知模型, 并且提出了多媒体设计的七个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
(1) 双通道假设。指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对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的材料都有相应的信息加工通道。
(2) 容量有限假设。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是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的, 而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在每个信息加工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也有限的。
(3) 主动加工假设。是指人们为了对呈现的材料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起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整合。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
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也代表信息加工系统, 该模型形象的反应了人类进行多媒体学习时的学习原理;以语词和画面呈现的多媒体材料, 分别通过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进入到人的感觉记忆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以文本呈现的语词材料, 是由眼睛感觉通过视觉通道进入感觉记忆中心的, 进入到感觉记忆中心的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能作短暂停留, 之后需要进行选择, 视觉和听觉表象的选择是基于容量有限假设, 在感觉记忆中心在相应的通道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心。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以及中, 在积极主动的意识状态下, 工作记忆被用于暂时性地贮存知识和操作加工知识, 工作记忆是以双通道为基础的, 因此在完成相应通道中信息的信息模型建构后, 还需要在两种通道之间建立关联, 即将有关联的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进行转换, 比如当听到“狗”这个单词时, 你可能在脑海中会浮想出一只狗的图像;最后需要提取长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 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与先前知识进行整合, 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
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网络课程多媒体设计的启示
3.1多媒体认知原则
网络课程中语词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将比只有语词呈现的学习效果好, 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在网络课程中最好是图文结合, 特别是要描述那些复杂的关系或某些事物复杂的原理时, 当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 学习者学习时将减少认知资源消耗, 比较容易形成语言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3.2时空接近原则
网页上相关联的语词和画面应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具体来说空间接近就是要求文本的相关插图不能离的太远, 应在一个屏幕上能显示出来, 时间接近就是要求在相应的语词和画面要同时呈现, 例如在用声音加画面说明某一事物时, 对应的画面和解说需要同时呈现;时空接近使得学习者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 因此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如果不是同时呈现, 学习者需要消耗相应的认知资源来形成语词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的有关联系。因此, 网络课程中多媒体信息在位置和时间上尽量接近是必要的;比如, 将与图有关的文字整合到图中, 尽量将相关内容用一个屏幕显示, 使声画同步, 采用同步交流等。
3.3通道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呈现比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 也就是说在网络课程中, 和图像共同呈现的语词用声音的形式比用文本的形式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 这是因为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 将会增加视觉通道的认知负荷, 而听觉通道的认知负荷处于闲置状态, 认知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当语词材料以声音的形式呈现时, 人们可以在视觉通道加工图像信息, 同时可以在听觉通道加工语词信息, 认知资源尽可能得到了利用。当前我国很多的网络课程都是单纯的视频, 基于通道原则, 在这种网络课程中的解说主张用声音形式解说, 而不是文本形式的解说。
3.4冗余原则
这里所说的冗余指信息的冗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出, 学习者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里的解说和屏幕文本所呈现的是同样的语词信息;当然也有新闻传播理论认为字幕和解说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观看视频时既可以看字幕又可以听解说, 而且当解说出现发音不准、讲得太快等问题而影响观看学习时, 可以通过观看字幕获得清晰的解释;但是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双通道假设和容量有限假设可以科学解释动画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不合理性, 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增加了视觉通道的负荷, 影响了视觉通道对画面图像的加工;抛开认知理论的解释, 常识也能感觉到:当你观看那些画面加解说加屏幕文本的节目或教学视频时, 你可能会觉得你不是在看画面, 而是在看屏幕文本。所以对于那些纯视频的网络课程或者教学视频, 在有解说的情况下, 不主张用字幕。
3.5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与教学的一致性, 它要求在网络课程中剔除无关的文本、画面、和声音;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为无关的信息会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 分散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 干扰信息的加工。网络课程中有一个误区是对网页设计美感的过分追求, 以为设计的越好看的网络课程越体现网络课程的质量, 这违背了与教学一致性的设计原则, 对于设计的非常漂亮的网络课程, 学习者可能沉浸于其美的艺术之中而无暇顾及教学信息了;更重要的是, 网络课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结构应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保持一致性, 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加工。
4结语
网络课程是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从学习机理上解释了人类学习多媒体材料的过程, 网络课程中利用多媒体学习理论来指导多媒体设计, 对于设计有利于学习者信息加工、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网络课程具有莫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5
【摘要】传统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信息量太少,对于授课时间很少的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很难提高其教学效果。多媒体组合教学在这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既生动了教学过程,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基础理论 多媒体 组合教学
1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原理
针对体育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我们提出了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原则:
(1)加强直观教学,简化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2)选择实用、合理及准确的媒体进行合理的组合,达到生动、直观、形象,避免重复,生搬硬套;
(3)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解决体育基础理论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避免教学媒体简单的堆砌,切忌追求新、特、奇。
2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越性
2.1教学内容丰富广泛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体育基础理论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只需坐在教师机前,就可以快捷检索信息,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屏幕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上述所有资源。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教学手段直观形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到图、文、音并茂,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概念生动化,复杂的过程图形化。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尽头十足,兴致盎然,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
2.3教学对象主动积极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教和学的主动性提供了空间,由于教师自己编写教案,能更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灵活性更强,自由发挥余地更大。为了让学生被投影屏幕所吸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主动改进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不再是先前面对面单纯讲授,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脱离了那种教师抱着、扶着、督促的学习状态,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终生接受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3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具体效果
3.1通过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部分进行多媒体体育基础理论教学的班级(共计6班204人)进行问卷调查
由表1可知,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章节有了大幅的增加,且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拓宽,不仅使用了图片和动画,而且运用了视频、影碟放映,使教学信息量成倍的增加。
3.2规则与裁判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持肯定态度的,说明在体育基础理论教学中由于有多媒体的参与和辅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多媒体参与辅助教学也比较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因而能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中凸现的弊端
4.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的显示速度比传统的板书速度快,其单位教学容量比传统的单位教学容量大,因此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有关的课堂设问,记课堂笔记也有相当的难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4.2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体育基础理论有些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与细细地咀嚼,通过教师积极地引导,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在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启发,并逐渐深入下去,融会贯通。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由于教学速度的加快,使得学生失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4.3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问题变成形象问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变成直观、具体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但这些不能代替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4.4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能通过大屏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这种削弱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
5体育基础理论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中的对策
5.1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多媒体很难企及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一些优势,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有时利用小人图来描述动作重心的轨迹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动作的变化,比图片和动画更容易理解。
5.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其不利因素
在体育基础理论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应有较强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些与重点、难点无关的花样应坚决地摒弃,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将概念、技术动作等使用多媒体显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显示内容时,注意速度不可太快,对学生要多加引导,让教学内容自然出现。总之,多媒体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动画、直观、速度快、容量大等优势;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速度等实际状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3注重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使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要灵活的调节课堂进度,师生进行有效地沟通。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声音要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得明白,产生兴趣;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要注意打好伏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善于根据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庆建。高校体育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
[2]杨宁萍。多媒体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高师学报,,2。
[3]潘志贤。多媒体技术在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
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篇6
【关键词】理论力学 多媒体课件 制作 应用
一、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应该由实例将其引入,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的超链接将与之相关的工程案例融入其中,并插入大量的电子图片、图像资料,以此来为学生建立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的力学分析模型,然后基于切合实际的模型之上建立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将例题分析、例题计算和实际工程相联系起来。教育者只有将理论和实际融入理论力学的课件当中,将文字、图形、照片、案例、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强化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对课堂教学板书方式的模仿
教育者应该始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再回到实际的原则制作理论力学的课件。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选用逐行、逐段时间差的方法来显示相关的理论推导以及解题的各个步骤,对于极为重要的概念应该采用逐字显示法,重要的公式采用填充效果显示法。这种时间差显示法能够配合教育者的授课节奏,能够较好地模仿传统课堂教学的板书方法,进而才能增强学习效果。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应该尽量地和教育者日常授课习惯以及授课节奏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教学方法的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尽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以此来保障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应用相关的理论力学知识。
(三)重视对课件编排的科学性
理论力学具备了概念繁多、图形复杂、技巧丰富等特点,因此,教育者在制作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精选素材,保证课件编排的科学性:重点编排基础概念以及基本方法,详细阐述略为复杂的概念,详细推导复杂公式。由于各个专业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教育者应该对某些教学内容注明专业对象,这样一来在授课的时候,教育者就可以依据专业的不同对课件内容进行适宜的调整,进而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一)多媒体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和过去的板书教学并不存在矛盾关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教育者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至于那些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教学知识,应该选用多媒体教学比重略大的手段,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直观的教学环境。对于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教育者应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板书教学在黑板上留下痕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顺知识点。
(二)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能一味地盯着黑板、课件,应该及时充分地从学生的表情获取教学效果的相关信息,比如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理解、是否存在疑问等等,并根据相关信息及时地调整授课节奏和重点。具体方法如下: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主幻灯片,是授课的主线,剩下的内容制作成子幻灯片,设置为隐藏状态,这样一来教育者就可以根据实际来适当地增删授课内容;将例题显示在屏幕上,不仅节约了教育者的板书时间,而且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学生分析例题的时间走下讲台,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在小结课件之时,教育者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启发式提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掌控授课效果。
(三)利用教育者自身这个媒体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课件仅是它的一个组合部分,而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教育者自身,准确说来是教育者的语言。语速应该适中,保持抑扬顿挫,以便学生及时思考;语气应该简明、清晰,需要之时插入相关问题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里所指的教育者语言还包括了教育者的肢体语言,它能够将教学课堂生动形象化。总而言之,教育者就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这个媒体来弥补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不足之处。
三、结语
总而言之,理论力学是众多力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教育者务必应该加以重视。随着教育界深入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水平,当然理论力学也不例外。本文就针对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此希望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能够更加完善,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文璇,许薇,陈静等. 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
[2]王晔,杨姝. 塑性力学电子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初探[C]. 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2006.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7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以文献检索课内容为蓝本,开发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指南,但少有图书馆能将视频、音频、动画、互动等显示网络课件优势的技术真正融入到在线教学中[1]。本文在阐述多媒体认知理论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图书馆在线用户教育指南的设计原则。
2.多媒体学习理论
2.1 双重编码理论
1986 年,人们提出了认知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当学习者用言语和表象两种认知系统表征相同的材料时,如果言语信息和图画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则在编码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的连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习者提取信息的路径。后来,学者将双重编码理论引入到多媒体学习领域,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双重编码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人体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多重信息,分别在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中建立各自的表征并相互连接。
2.2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加工活动均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拥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影响个体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线多媒体学习应该通过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的互补,减少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尽快从浅层语义表征与视觉影像达到命题表征与心理模型,增加生成负荷空间,促进深层理解。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该理论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与在线用户教育的学习环境十分吻合。另外,建构主义主张课件的“非结构性”,强调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要求课件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解释性[2],而在线教育的非线性呈现方式也为学生跳跃性学习和知识建构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成为开展在线用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3.在线用户教育指南的设计原则
3.1 多媒介原则
研究证实,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同时呈现某种学习材料,学习效果要优于只用文字来呈现;音频加视频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单纯文字和图像的视觉学习。因此,在线教育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应为学习者提供多渠道的表征方式,来建立视觉和词语心理表征的意义连接。例如,在屏幕上呈现动画和解说的效果要好于文本加图像更优于单纯文本或图像的效果,如果在线教育时结合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和音频的同步播放,其效果要优于简单HTML格式。
3.2 相邻性原则
认知学习研究显示,在邻近空间利用两种通道提供信息或同时利用两种通道提供信息,可增加通道之间潜在的联系。相邻性原则是人们认知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在线教育多媒体信息的组接应尽量保持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以减少工作记忆的存储负荷。例如利用同步技术,采用文本+ 图像,或视频+文本+ 解说等形式,确保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语义连接,从而促进信息整合。
3.3 形式化原则
以声音描绘的形式呈现材料要比屏幕呈现的方式更便于学习;配有解说的动画,要比仅仅配上字幕的动画产生的学习效果好,这就是媒体呈现的形式化原则。依此原则,在线教育中信息的呈现应该充分利用声音手段,而不仅仅是以文字和图像说明。如果能够适当的使用声音媒体辅助图形的呈现,则相对于文字媒体而言将有更大的增强效果。
3.4 简洁性原则
在线教育在设计时,多媒体呈现应当清晰、明确、不增加任何杂乱或者无关的信息。一方面,应尽量减少由于媒体信息呈现的无关性和不同步所产生的认知负担;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装饰性的冗词和冗余图像信息。比如界面中突然出现的动画(小插件)、音响(警示声音)分散学习者注意力,从而增加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3.5 互动性原则
学习要分阶段实施,通过在两个学习阶段之间穿插一些机动时间,以便学习者在继续下一步学习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当前问题。各学习阶段之间的间隔,又能为“教”与“学”之间创造良好交互性提供机遇。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交流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学习社区环境,体现“课件学习+ 互动社区”的教学新理念。
参考文献
[1]侯集体.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5):104-106.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8
随着计算机和投影仪等设备的迅速普及, 促使高校的各专业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 这也让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头兼顾的新形势下, 各高校集中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和学生设计与制作了符合本校特点的各学科的CAI教学课件, 以便用CAI教学课件进行现场教学和放在网络教室的远程教学模式下让学生自学。
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制作CAI课件必须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在本学科教材中有所选择地挑选蓝本, 应用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制作成优质高效并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媒体CAI课件。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多媒体CAI课件中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 CAI) 起源于上世纪的西方国家并迅速发展, 上世纪末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渐渐发展起来。由于受到计算机和投影仪设备价格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高校CAI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 但是在本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 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于现代计算机, 从当初只能表现文字、图形和声音信息到现在还能包括图像、动画和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 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现代计算机都可以称作为多媒体计算机。它能同时获取、编辑、处理、存储、展示这些多样化的信息, 使得我们对多媒体信息的组合、编辑和运用变得得心应手。
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 信息容量大, 重现力度强, 使古板的黑板粉笔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 所以能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而且能营造一种多样性、丰富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提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故而, 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CAI课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能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学习者能力的较好的教学方式。
我们在看见其优点的同时, 也要看到这种辅助教学手段有其局限性的一面。那么应怎样来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减少它的副作用呢?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学习的基本单位是条件反射刺激得到的反应, 即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②人类学习的起源是外界对人产生的刺激, 使人产生反应, 加强这种刺激, 就会使人记忆深刻。因此, 只要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 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结果;③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链;④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 学习者的目标是在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者所确定的目标, 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从应用方面看, CAI实质上是对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的继承, 它应用了程序教学中的以下6种基本思想:①教学分成很多基本部分及教学单元;②在以问题检验学生学习的知识后, 即可任其继续往下学习;③通过呈现正确的答案, 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的强化;④程序的编制必须遵循一种学习模式并能探索每个学生知识的数量和保持知识的时间;⑤根据学生的错误反应提供补充材料;⑥程序必须尽可能接近学生的言语, 必须有一个学生与机器之间的接口 (界面) 。其教学的整个过程, 又可用以下4个步骤逐步进行:①用课件呈现教学内容 ;②用课件引导学习 ;③学习者进行独立思考与练习;④学习效果评估。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考虑到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应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系列规律与计算机的各种技术结合起来, 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以符合大学生行为特点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 使学生能更主动、更积极地完成学习。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完成整个课件的具体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内容设计
一个课件包括课程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媒体内容, 它们被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内容设计是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的身心特征后, 按照主要使用者的特征和学习要求, 结合学习内容特征, 以系统科学、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及学科教学理论为指导, 将众多的教学内容设计得简单、明了、条理化, 并考虑到系统科学信息论中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进行的课件内容的设计。其中尤以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导核心。
2.1.1 规则学习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关于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以及基本应用。主要是一些陈述性质的概念、理论、技术与应用。针对课程知识点, 应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原则, 以及控制论中的信息变换和反馈控制原理, 秉承现代教育思想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结合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课程学科教学理论, 对课件制作与应用进行指导。
基于课程的特点, 我们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斯金纳的直线型程序教学模式为主导。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是没有教师而直接交互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有“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等特点。他把学习素材形成的帧组成一个线性序列, 要求所有学生按同一路径进行学习, 而且帧和顺序是预先设计好的, 以便让一个帧变换到下一个帧是简单的且包含尽量少的附加信息。因为学习步骤中的第一步都很简单, 所以学习者很容易接受, 从而有利于熟悉教材内容。
这种直线程序教学模式符合教材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要求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我们考虑到对规则学习部分用多媒体编辑软件PowerPoint编辑多媒体电子讲义。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电子讲义时, 最主要的操作是进行选定、链接、复制和粘贴, 不像程序设计语言, 需要熟悉语法并使用大量的函数或命令。它可以轻松地对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动画、视频等进行编辑与处理。所以, 多媒体编辑软件PowerPoint是编制多媒体电子讲义的首选软件。
通过PowerPoint的设计制作, 完全可编辑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电子讲义。但是, 我们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并解决以下4个问题:
(1) 运用课件在现场教学中, 应该把教师的口头讲授和多种媒体演示有机结合起来, 两者都至关重要, 不能因为有了媒体的演示而忽略了教师的口头讲授。所以, 在设计与编辑多媒体电子教案时, 应充分考虑教师讲解和媒体演示在时间上的合理搭配, 科学地安排讲解与演示互相切换的时机 。
(2) 必须使演示所使用的辅助工具 (如文字图片的进场与出场的动画效果 ) 能帮助突出重点, 但又不能让学生完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各种特殊效果上。频繁而过多地使用辅助工具, 会使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顾此失彼, 违背了当初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初衷。
(3) 音乐、动画和视频等媒体的运用必须遵循内容第一的原则, 过多而不切题地使用音乐和视频反而会使主题黯然失色。
(4) 文字和图形等传统媒体要与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现代媒体恰当结合,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2.1.2 实例演示部分
学习部分的内容是以大量的文本和图表呈现出课程的主要概念、规则、理论、方法和说教式的实例讲解。但单凭这种抽象的纯文本和图表的概念形式, 只能使学生对知识留下抽象的印象, 不能把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事务中去。比如在这一部分中可选用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演示软件和几个自编的小系统的演示实例。
为了使学习者能掌握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并对其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实例演示部分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满足学生视觉感受上的特点, 提供给学生一些直接经验, 指导学生逐渐发展学习抽象规律的方法, 然后自然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概念、规则、理论和方法应用。
2.1.3练习部分
在练习部分, 针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急切想知道所学知识的用处和检测自己在学习后的成果的特点, 以及要求在学习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特点, 我们可用多媒体软件Authorware的知识对象中的Quiz测试题模板来制作试题测试部分。
用Quiz知识对象创建CAI程序的实例:Authorware包含很多可以直接使用的知识对象, 其中Quiz测试题模板知识对象是测试的一个基本外壳, 它为各种题型的练习测试设置全程变量, 以便进行教学和管理。它支持CAI中常用的题型, 如单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匹配排序题等, 利用Quiz测试题模板我们可以制作出十分专业的CAI测试程序题集。
使用知识对象能够以可视化方式组织程序模块 , 有利于CAI的大规模开发, 大大缩短CAI软件开发周期, 降低软件成本。
2.2 结构设计
根据内容设计中的知识内容, 考虑到大学生自觉和目的性强、认知准确、注意持续性长、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强的特点, 在设计课件结构中贯穿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结构清晰、明了和简单, 不易引起学习者的迷航, 所以课件的总体结构采用发散树状结构。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有选择地学习各模块、子模块和基本单元, 跳过已掌握和不感兴趣的各模块、子模块和基本单元, 其中的跳转操作完全由学习者自己随意控制。
整个课件通过PowerPoint的超级连接主要可分为3大部分:基本知识学习模块、演示学习模块和练习操作模块。在不同模块中还有其子模块, 子模块还有一些基本组成单元, 各基本单元还可能与其它模块中的基本组成单元之间有关联, 这些链接可以通过按钮、图标、热文本等方式进行跳转, 实现超媒体的链接, 但这些链接的路径和方式较简单, 不会形成复杂的网络状结构。这样的结构方法既满足学习者的身心要求, 符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规律, 且提供给学习者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能充分表现教学内容。
2.3 界面设计
所谓界面设计, 就是如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图片或模型, 设计制作不同的热点以及背景, 并将它们有机地安排在一起 , 成为一幅主题明确、内容醒目、画面和谐优美的屏幕布局。
考虑到当代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个性和使用计算机较熟练的特点, CAI用户界面要有很强的交互性、可控性和简洁性, 使之更加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界面设计整体风格要趋向简单明快、和谐优美。界面设计的构思从5个方面来考虑。
(1) 简洁明快。
使用CAI课件的初衷是便于教师授课, 方便学生使用与学习, 这样就要求它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堆砌。学习界面友好且简洁明快主要体现在多媒体信息输入输出的简便上。每门课程都拥有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关键在如何合理地输出。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帧每一屏的内容, 且要避免拖沓冗余、机械堆砌。要经过缜密的设计和不断的改进, 使CAI课件中不但要体现精练简洁的课程精髓, 还要把一些抽象的难点形象化。在界面的设计风格上以稳重不失活泼、沉着而不枯燥、简洁不失重点和色彩明快而不夺目作为课件设计的主调。
(2) 一致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课件的界面必须具备统一的风格。所谓统一的风格就是在背景的处理、字体的颜色、按钮的形式和动画的切换等各方面要一致。比如同级文字采用同样的字体、字号、颜色和背景图标;再比如整个PowerPoint的图表尽可能采用多种质感, 颜色的变换要有规律, 而不是随意去设置, 等等。
(3) 导航具备交互性和可控性。
友好的用户界面必须具备高度的交互性和可控性。在不破坏课程完整性的前提下 , 应允许使用者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自由选择不同的分支。对于不同的使用者, 都可按照自己的进度, 改变学习策略和学习路径。课件每一章节的访问和退出等都由使用者控制, 要充分体现优良界面的可控性和交互性。
“继续”、“返回”等按钮必须风格一致。统一的布局可避免使用者的误操作, 也使人感到和谐优美。
(4) 清晰可靠。
清晰可靠是界面优良的重要因素。用户界面必然涉及到输入输出。所有界面提供的指令及信息要求准确、清晰、可靠、生动, 只有这样, 才能让使用者看懂设计者的用意和内容安排。相反, 界面信息含糊不清会导致使用者误操作而迷失方向, 既未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界面设计时文字信息力求精练, 意义明确、易读易懂, PowerPoint的本质在于可视化, 就是要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和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转换为由图表、图像、动画及声音所构成的生动场景, 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以求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5) 艺术美感。
实践证明, 通过对界面的精巧设计和完美的艺术构思, 完全可以将教材中那些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依托计算机的特性转化为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具有欣赏价值的多媒体内容, 使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具备艺术品直观、生动、形象的特征, 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 从而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最终大幅提高学习效率。在界面构图上充分考虑到各种媒体对象的基本构造和空间布局的平衡, 符合美学构图的基本原则。力求做到主题突出、内容简洁、视觉明确、观察点集中。
2.4 交互设计
在整个交互设计中, 注重的是交互的简单和友好。由于大学生都能灵活地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但不能进行过于复杂的操作, 所以在这一课件的交互设计中对于每一界面中的按钮、热文本的操作都是采用简单的单击鼠标左键来完成, 而鼠标处于热文本时, 设计了鼠标的形状变形给学习者很好的提示。所有图形按钮都配有汉字说明来表明按钮的功能, 这样设计使按钮的功能简单明了, 一目了然。
3 结束语
多媒体CAI课件在内容、结构、界面和交互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不但要重视教学中的“教”, 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的对象的心理特征, 根据相匹配的学习理论和与之对应的教学原理, 让教学对象的个体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 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 合理运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软硬件技术手段。只有这样精心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评价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标准是主题明确、交互性强, 又便于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现给学习者的不仅是组织完善的讲解, 更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应用练习与自我检测机会。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9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比较分析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 运用适当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体育教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媒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以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可把学习过程描述为: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 图文并茂、声象并举的信息, 能启迪思维, 缩短知识、技术传授与反馈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197名 (占98.5%的学生) 认为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式的教学相比, 更加生动、具体、直观、形象。
二、课堂教学环境分析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师生脱离了使用落后投影仪, 在教室拉上窗帘上课的黑暗的教学环境, 脱离了不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和不利于记笔记的环境。在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上课, 教师可生动、形象地实时讲解、演示操作, 师生之间又能双向交流, 学生也有记笔记的足够亮度, 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化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表现得更为优异。使得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视为重难点的动作要领和知识点自然化解。
三、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所以兴趣能吸引学生去积极地思考问题, 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学习兴趣方面的调查中有192人 (占96%以上的学生) 认为学习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有提高和很大提高。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能力,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在注意力方面, 有143人 (占71.5%的学生) 认为注意力得到提高;有41人 (占20.5%的学生) 认为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实施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后使90%以上的学生提高了注意力, 对其它事物的影响 (同学之间相互干扰和其他科目的影响等) 加以抑制而不予理会, 以保证对课堂教学内容有鲜明清晰的反映。由于注意力的集中, 在掌握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就会大幅提高。
在学生掌握信息量方面, 有154人 (占77%的学生) 认为掌握信息量明显增加;有27人 (占13.5%的学生) 认为掌握信息量增加显著。这也充分说明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方法得当。
四、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业务素质分析
多媒体教学业务素质, 主要是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表现。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为中心仪器, 辅以多种外设, 运用文字、图象、声音、影象、动画等手段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多媒体教学业务素质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操作技术, 另一种是制作技术。作为课件设计者, 要使课件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 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者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重点、难点了如指掌, 并有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充分理解计算机教学的优缺点, 并能将它与教师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了解课件制作程序设计系统的功能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充分了解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特征和特点, 有条件时应当充分掌握编程技术;对音、形、图、动画、影象以及节奏等应具有敏锐的感觉和艺术想象力、创造力;了解课件开发和应用的条件, 了解课件评价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中学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较传统式的教学更生动、具体、直观、形象, 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科学性、易接受性, 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学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 增加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10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以为教学服务为目标, 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史看,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常用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对早期的课件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同时, 强化作为关键环节, 对行为的变化进行巩固或消退。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教学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就是要在人机之间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的事物关系内化为学习者内在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利用个人的知识和认知结构, 主动做出有选择的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基本概念的形成, 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重概念特征的突出以及概念之间清晰合理的逻辑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强调“非结构性”课件的设计。“非结构性”课件注重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为每个学习者提供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 课件有多个学习入点及多条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从课件的任何部分开始学习。
上述三种教学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指导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对于结构良好的知识的学习较为适用, 然而对结构不良的知识的学习却显得力不从心, 且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克服了前两种理论的不足, 但又容易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导致学习者知识结构不完整。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等人倡导的认知弹性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同时反对忽视知识的结构性与系统性的极端思想。笔者认为, 探讨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认知弹性理论简述
认知弹性理论的提出, 为解决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所谓“结构不良的知识”, 就是指那些已知条件明确, 目标要求不明确, 或者相反, 或者两者均不明确的问题[1]。认知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 高级学习
认知弹性理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即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 高级学习是认知弹性理论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的区别在于:从学习内容上看, 初级学习涉及的是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 高级学习涉及的是结构不良的知识领域;从学习结果上看, 初级学习的结果是将所学知识简单地再现出来, 高级学习的结果是把握知识的复杂性, 从而将其灵活运用于具体情境中。
由此可见, 在高级学习阶段, 如果仍然使用初级学习时的教学策略, 必然会使教学过于简单化, 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情境中, 因而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反, 认知弹性理论适用于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 并不适用一切领域的知识的学习, 对于那些结构良好的知识而言, 运用该理论则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二) 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是针对高级学习提出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 要在不同的时间、处于不同的情境、以不同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学习, 从而实现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在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不同的视角多次理解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样对同一内容的多次学习, 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巩固, 而是使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知识的复杂性, 并结合具体情境对知识进行新的理解。
(三) 认知弹性超文本
认知弹性超文本是认知弹性理论应用的具体技术。认知弹性理论要求教学能够揭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学习者能够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视角对不同情境进行认知, 从而在认知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根据认知弹性理论的思想, 斯皮罗等人提出了概念和案例“十字交叉”的学习方式。认知弹性超文本具有非线性的结构, 将学习内容置于相关的背景中, 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接近概念并建构知识表征, 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复杂性。认知弹性超文本技术开发了情境敏感的知识集群加工方法[2]。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个概念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结构, 这个结构中包含了与概念相关的各个案例, 构成一个案例群, 认知弹性超文本支持学习者在随机访问文档时根据需要动态编辑原有链接, 以便更深刻地揭示概念的本质, 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集群[3]。这就为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习得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斯皮罗等人认为, 弹性认知超文本是“提高结构不良领域的认知弹性的优秀候选人”[4]。
三、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在运用认知弹性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是:认知弹性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根据上述认知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可知, 该理论主要针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习得提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有两个特点:一是概念的复杂性, 知识应用的每个案例中包含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的相互作用;二是实例间的差异性, 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 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模式有很大差异[5]。而认知弹性理论倡导的随机通达教学方法与认知弹性超文本技术, 正是为提高学习者解决结构不良领域知识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媒体技术的支持。因此, 认知弹性理论适用于指导结构不良领域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一) 结构不良领域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
1. 确定主题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必须已具备初级学习的基础) 分析教学内容并找出教学内容中结构不良的知识, 设计学习的若干主题 (这些主题应当是在传统环境下较难解决的问题) , 这样才有助于多媒体特性的发挥, 同时主题应保持知识的相关性与整体性。所确定的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基于案例的情境创设
对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习得,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因为学习者很难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不良结构领域的知识是由事件和真实世界中知识应用的情境所构成的, 这些事件和情境之间的联系是无规律的。而运用认知弹性理论进行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正是要将这些事件与真实世界结合起来设计大量案例,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案例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同一个案例中也可能包含多个相互联系的概念, 这样学习者可以将概念与真实情境联系起来, 对概念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从而主动建构对这一概念的多元认知。
3. 教学内容组织
根据认知弹性理论的观点, 要实现对知识多角度、多侧面的表征, 就需要非线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所谓非线性的组织教学内容, 就是把教学内容包含的各个概念与相关案例组织成一个个十字交叉的立体网状结构, 在这个网状结构中, 各知识点之间的链接不止一个, 这样便形成了多条学习路径, 增强了教学内容组织的灵活性, 也为随机通达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此外, 概念与案例的表现形式应不局限于文本, 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性, 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有机组合起来, 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 结构不良领域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
1. 屏幕界面设计
屏幕界面是学习者与多媒体课件交互的窗口, 好的界面设计不仅方便学习者的使用, 更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主题应运用不同的设计风格, 对颜色的搭配、字体字号的选择都要力求简洁、美观。此外, 还要合理安排多媒体课件屏幕中的各种教学信息和进行交互作用的对象的位置及其大小。由于认知弹性理论强调概念与案例的交叉, 因此课件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进行交互作用的对象, 在进行界面的设计时, 要对这些对象的大小、位置、表现形式等进行合理安排, 使得界面的布局更合理, 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2. 超文本设计
超文本是一个编写和组织信息的丰富环境。有了超文本链接, 学习者可以以自己的顺序和方式浏览学习内容。由于结构不良领域的课件的结构是概念与案例交叉的网状结构, 因此概念与案例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案例与案例之间应当设计广泛的链接, 从而满足随机通达教学的需要。在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 超文本还应提供学习者动态编辑原有链接的功能, 以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此外, 设置一些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相关的链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 导航设计
不良领域多媒体课件因其结构复杂、包含的信息量大而易使学习者迷失路径, 因此课件的导航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随机通达学习使得学习者可以自由灵活地浏览教学内容, 复杂的概念和案例交叉结构就要求多媒体课件提供清晰的导航设计。导航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 如:导航图、分层导航、跳转导航等。导航图可以将概念案例的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分层导航可以使学习者从目录开始逐层搜索, 以便选择不同的学习入点;跳转导航可以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状况随机进入感兴趣的领域学习[6]。在课件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导航方式,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结构不良领域多媒体课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 合理安排与组织案例, 避免使学习者产生认知负荷
认知弹性理论强调概念与案例形成十字交叉, 通过基于案例的情境创设为学习者提供多维的知识表征, 促进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集群。需要注意的是, 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 且数量不能过多。因为案例过多容易变成材料的堆砌, 使学习者产生认知负荷, 学习者面对如此众多的案例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从何学起。
(二)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认知弹性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以及随机通达的学习方式, 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许多潜在的知识正是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7]。学习者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时建构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这些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 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获得彼此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有助于使学习者对复杂概念和知识得到更全面的理解。
五、结束语
认知弹性理论可以较好地实现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习得, 将该理论运用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认知弹性理论的应用也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贤钟.认知弹性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6) .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6]曹贤钟, 王海霞, 王润华.认知弹性理论与劣构领域课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 .
[4]Spiro, R.J., Feltovich, P.J., Jacobson, M.J.andCoulson, R.L.Cognitive Flexibility, Constructivism, and Hyper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1, (5) .
[5]张莹, 李玉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中高级知识学习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 (6) .
多媒体学习理论 篇11
[关键词]文学理论 多媒体教学 系统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89-03
文学理论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型课程,因其理论的抽象性、深奥性形成了教与学的难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教学上的难题,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力提倡和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现代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文学理论课程中,多媒体教学已初步使用,在课堂气氛、授课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文学理论课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不少的长处,然而,文学理论课程的抽象性、系统性、实践性等特点和多媒体的直观性、简单化、间接性特点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其自身长处,寻找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地完善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多媒体在文学理论课程中的效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进入高校课堂,高校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也逐渐从不熟悉到逐步深入。[1]多媒体技术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交互处理、存贮、传递文字、图形、影视、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教学在文学理论课程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并促进多方面的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促进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结合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创作的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文学作品的检验。文学理论既是对文学活动现象的一般本质规律的理论概况,又肩负着指导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责任。因此,“学好文学理论,不仅需要掌握它本身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及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地熟悉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2]多媒体教学利用其丰富的图文资料和作品内容,使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得到很好的结合,既体现了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品质特征,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讲到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中的“小说”这一知识点,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许多的文学作品,甚至节选其中的一些章节来举例、说明问题,阐释理论观点。
(二)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的方向是教学授课时数的减少而教学目标不变,文学理论课程一学年64个课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受制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能够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不多,能讲的知识量也有限。有些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里甚至没有粉笔字写的黑板,只有白板笔写的白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信息量增多,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材料都可以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多媒体创建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扩大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选择重点的知识点和内容来学习,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选择、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了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传授式教学,教师通常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和记录,这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文学理论课程偏重于文学理论知识,情况更是典型和突出。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变换PPT课件的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比如笔者在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这一节内容时[3],列举了一些古典诗词,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无题诗、王维的禅宗诗等,来阐释文学话语意义的丰富性。通过多媒体的文本和图片展示,避免了不少板书的麻烦,将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和阐释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文学理论课程过于抽象,常常是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理解的少。究其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运用多媒体上课,则能使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产生期待,满足了青年学生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影像资料,打破了教材单一文字和文本之间的界限,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魅力无限,使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对文学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根据文学理论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既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文学理论课程的信心和勇气。
例如,在上“文学作品的理想形态”这一章,不管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还是文学的高级审美形态“典型”、“意境”、“意象”等内容,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对应的生动画面和视频实例,利用电子文档、PPT、投影仪、录像机、互联网等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当教师要举例分析一首诗歌的意境时,可以直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讲解文学作品的语音、形象、意蕴三个文本层次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变化的动态过程,再加上适当讲解、引申,就可以把枯燥的文学概念、艺术特征、艺术体现等讲得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这种多媒体的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二、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在给文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难以避免的矛盾,毕竟先进的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不能代替教学者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文学理论课程课堂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形成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运用到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它又具有把概念、原理、命题等图解化、表浅化的倾向,从而削弱和淡化了理论特色和品质,不能揭示理论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话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多媒体通过图、音、像将文学直观化,却无法呈现出文学由言、象、意所组合而构成的能指与所指、言不尽意的关系,甚至导致学生重图轻文,以直观感受代替对深层意蕴和文学精神的深层把握。因此,如何更准确、更合适地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如何从理论到图像再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是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应解决的难点和问题。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必须处理好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并搭建起桥梁以便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的简单化构成难以表现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多媒体将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框架模式做图表化的处理,具有整体直观、方便把握的优势,但是这种方式也容易造成图表的简单化倾向,割裂了理论知识的整体感和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淡化了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产生了零散化、片段化的情况,从而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文学理论课程自身知识的系统性特点,结合多媒体图表格式与图像音文的特点,发挥自身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中介作用,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多媒体的间接性造成文学理论实践性的弱化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品格和个案研究的特色,对文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是这种实践具有虚拟性、示范性、间接性的特征,和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别。“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实践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实践,或将多媒体教学简单视为实践教学和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4]文学理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必须使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今后的知识运用服务。
三、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改进的措施
要解决文学理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文学理论的理论型课程性质和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利用好多媒体这个师生交流的工具和平台,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多媒体使用要与教学理念同步更新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思维的改革。只有明确了思路,改变了观念,才能对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目前部分教师还存在漠视、轻视多媒体手段的现象,这可能是其自身对多媒体知识的欠缺所导致。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只是把多媒体当作电子黑板、图片展示器来使用;有的教师则是大量堆砌材料,片面追求课堂热闹,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理论课程中多媒体的使用效果,这种错误的观念和现象应该加以纠正。教师既要将传统的大纲式板书内容课件化,又要改变将文字内容和文学理论简单图解化、图像化的错误偏向。文学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文学的形象性、感性和个体化的一些特征。文学理论应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理性与感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理论性与形象性的融合。教师要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最佳结合点,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二)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形式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而且具有延长教学主体功能的意义,还具有扩展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意义。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形式和教学手段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彻底性、连贯性等,发挥教师个人的传统特长和闪光点,使教学更具有个性和魅力。此外,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适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授业解惑”和沟通交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青年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来授课,而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结果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陌生与隔阂,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和引以为戒。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效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中介和主导地位不能让位于多媒体,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多媒体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师的现场指导作用,更不能主宰整个课堂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侧重运用其实效性、科学性、简洁性,做到文学理论课程多媒体使用的最深度化与最节约化,如此才能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 注 释 ]
[1] 盛丽梅.多媒体辅助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0(9).
[2] 周均平.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张利群.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多媒体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优势 篇12
一、短时间大信息的特点
理论力学每节课之间的知识点联系比较密切, 如讲动力学内容时, 既要用到静力学中受力分析, 又要用到运动学中的运动分析, 因而在讲此部分内容时, 先要进行前面相关知识的复习。传统的教学, 需要把相关知识概括写在黑板上或用语言叙述来复习, 这样既保证不了复习效果, 又无法使学生回忆起所复习内容在本章或本节所处的位置。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些, 可以通过切换转换到复习内容, 连续地展现出复习的内容, 既达到了温故, 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由于黑板面积有限, 本节课结束时不可能把全部内容保留下来, 而多媒体可以提供灵活、连续的内容, 便于进行小结和复习, 在知识结构中, 通过颜色和大小、线条等的改变, 可以突出重点、难点。[2]
二、直观、形象、趣味性的特点
由于学科自身特点, 理论力学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难免学生对其感到枯燥。并且传统的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静止、呆板的教学环境。复杂的定理推导、定义的解释、例题的讲解和计算, 常常犹如催眠曲, 使学生对其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增加了授课障碍, 而多媒体教学使这种现象大有改变。理论力学中许多力学模型都是工程实例的简化, 其运动形式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中很难体现,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像放电影一样用动画形象逼真地把各种运动形式表现出来, 如曲柄连杆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 配以适当的声音、图像更加生动, 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便于理解。如密切面、摩擦锥等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以文字定义和图片说明形式给出, 在学生头脑中仅仅以一个静止的概念记住, 很难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 可以模拟出密切面、摩擦锥的形成过程, 这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多媒体教学为理论力学提供了一个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直观真实、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刺激的情景教学空间, 使兴趣、灵感和思维均得以激发。[3,4]
三、互动性特点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 必须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地参与到教学中, 紧紧跟住教师的思路,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可以广泛参与、研讨式双向交流的最佳平台, 充分激发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的潜能,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理解本节课内容。如讲解陀螺效应时可以做一个飞行中的飞机动画, 当发动机左右盘旋时, 让学生思考飞机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之后动画演示其结果, 加入音响效果, 来烘托画面, 形象逼真,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将课堂气氛带入高潮, 再配以一定的趣味性质的画面, 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 其效果极佳。互动性给课堂带来了无法比拟的效果, 同时又改变了上课需携带教具的惯例, 并使学生成为一个极大的兴趣参与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在知识信息的双向传递过程中, 激活了思维, 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网络化的特点
网络化是多媒体的社会特征,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也应充分体现。理论力学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里, 单靠课堂上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理解、消化。通过编制理论力学网络课件, 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任何时间复习, 而且可以自学所学的课程, 自己主宰学习进度, 进行充分有效的学习。如在理论力学中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的单元测验可以以网络的形式进行, 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了效率。为便于理解难点, 可以编制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充题、判断题, 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正确与否。也可以按时段以聊天的形式在网上给学生答疑, 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 这些方面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应时刻意识到教师是组织者, 是处于主导地位。[5]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内容、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展示出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
摘要:多媒体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体现出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的应用将大大推动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理论力学,多媒体,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易圆, 彭慧莲, 王琪.理论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力学与实践, 2012, 33 (3) :70-73.[1]郭易圆, 彭慧莲, 王琪.理论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力学与实践, 2012, 33 (3) :70-73.
[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 (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 (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范钦珊.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范钦珊.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苏振超, 薛艳霞.论理论力学摩擦力和摩擦角概念的引入.力学与实践, 2012, 34 (1) :96-99.[4]苏振超, 薛艳霞.论理论力学摩擦力和摩擦角概念的引入.力学与实践, 2012, 34 (1) :96-99.
【多媒体学习理论】推荐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学习05-24
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06-06
多媒体学习系统06-21
网络多媒体辅助学习07-31
多媒体辅助外语学习09-16
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心得07-10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学习总结07-2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学习心得08-09
网络媒体学习体会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