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2024-08-14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共8篇)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1

摘要:数字出版加快了知识传播速度, 但这种以本、篇为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方式却并没有解决让读者直接获取有用知识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 人们不断寻找新的信息载体、传播手段以及新的出版形态。动态数字出版被看成是一种新的、有前途的出版形态, 如何将传统的出版标准形式、流程和模式转换为标准的数字化、结构化和规范化表达, 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认为海量、非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碎片化是影响动态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提出内容知识碎片化组织与按需动态关联重新组合的出版模式, 发挥数字出版的多元化知识表示的优势, 解决传统科技文献以本、篇为出版单位带来的知识难以有效利用的瓶颈问题, 创立一种新的科学知识碎片化存储与按需动态聚合的数字出版模式, 并以信息化的技术平台实现该模式, 以推进科学知识的多模态利用。

关键词:动态数字出版技术,内容动态重组,按需定制

在多介质跨媒体的数字时代, 以纸介质出版物为核心的编、印、发的传统出版流程, 已成为制约出版行业发展的障碍, 无法满足内容组织和服务过程中作者远程协同写作、读者需求个性化定制、智能识别、编辑自动化等需求。因此, 打破传统出版流程和概念的约束, 建立一个基于内容对象的、协同工作的、“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动态数字出版流程成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关键问题。

传统出版的流程主要是围绕作者的作品进行编辑整理、三审三校、排版、印刷、发行、零售, 因此, 流程服务的关键技术必须保证内容结构、版式风格、文件格式不能分离。传统出版的内容与结构是一种固定模式, 即把单一的文字、静态图像组合成作品变成出版物, 将音乐作品变成音频出版物, 将电影、电视剧作品变成视频出版物。因此, 为了实现动态数字出版, 首先必须解决传统出版的内容结构、版式风格、文件格式不能分离的这一关键问题。动态数字出版的关键还是内容, 但动态数字出版内容结构与表现方式相分离, 只有在使用者选择时才确定表现方式, 也就是内容结构、版式风格、文件格式是分离的, 而不是传统出版的以版式为基础的变形。这样可以将内容从原来的种、册、件、篇、章、节乃至更小的片段内容按需重组。其次, 按照多样性终端, 将文件格式转变为动态检测终端后的适应格式, 再以适合的格式文件发行。

动态数字出版流程主要分为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内容管理、发布服务四个环节, 从环节划分来说与传统出版流程有一定相似之处, 但是每个环节内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特点有很大区别。动态出版流程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云服务的广泛性、实时性, 通过数据的碎片标引和索引技术, 基于XML的内容版式分离和再现技术以及按需重组技术, 来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的结构化、碎片化、扩展性、自动化、多样性, 在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廉价、智能的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的同时, 实现多种数据来源的微数据的商业化。

1 碎片标引与索引技术

碎片标引是指除了对整本或整篇内容进行元数据标注外, 还要更详细地对数字出版资源各个章节的知识分别单独标引和索引。经过标引和索引后的碎片知识更容易被读者获取和利用, 其生命周期要比整本书的更长、更有效。数字内容碎片化组织主要流程包括:

(1) 维持传统出版内容, 保存作者稿件、终审稿件、终排文件, 并转换终排文件按照种、册、件、篇、章以及节模式进行组织;

(2) 将形成的篇、章、节内容按学科、中图分类、主题等方式分类, 将形成的分类按照某一学科、某一方向、某一行业构建知识体系;

(3) 将知识体系再拆分成不同方向的知识单元, 知识单元拆分成知识点, 最后拆分成主题词、关键词;

(4) 通过关键词间语义关系将知识点进行动态关联, 形成网状互联关系;

(5) 将内容按需重组, 采用多形态同步生成技术实现动态出版。

碎片化解决以后, 复用与重组是动态数字出版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内容管理可以管理碎片化的内容, 但是无法管理碎片化内容的复用和重组规则, 特别是动态的重组, 需要实现申请请求、组合、输出等一系列标准化的动态重构。

对于碎片化的内容和整体化、格式化的文件, 必须要有一个检查海量文件存储后是否损坏的方法, 然后对于损坏的部分进行备份和修复, 建立海量文件特征管理, 以便于检查、管理、修复, 这是目前数字内容检查及复用技术中的关键。

2 内容动态重组及按需出版平台

基于对内容的收集以及碎片化和重组的研究基础, 本文设计了一个内容动态重组和按需出版平台。平台总体技术框架路线按业务流程、功能及特点, 分为相对独立的三个层次:数据服务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获取层。

数据服务层主要包括多渠道数字出版服务系统、移动阅读系统。数据管理层主要包括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据验证管理、海量数据特征处理等模块。数据获取层主要包括在线出版编纂系统、作者、编辑、专家标引工具、基于互联网的科技符号以及图形的复杂编辑工具等。

其中, 数据管理层主要实现对于出版社数字内容资源, 包括书报刊、篇章节、知识点、音视频、动画以及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集中加工处理、资源管理和数字内容输出服务, 分为内容存储管理、通用组件管理、内容整理管理、逻辑内容库管理及内容展现管理等主要功能。

(1) 内容存储管理

将各类数字内容存入统一内容管理平台, 然后通过内容碎片化处理, 把内容按章节、图片等进行分割, 并在分割后进行语义化标注, 将处理后的结果存入碎片内容存储平台。

(2) 通用组件管理

系统将对内容的描述信息 (属性标签) 进行统一管理, 并管理各类内容间的关联信息, 同时, 系统将为管理的内容提供全文搜索引擎, 对全部内容进行统一检索。

(3) 内容整理管理

提供了语义引擎, 帮助加工人员对数字内容进行标注;同时提供了内容标注工具, 该工具帮助把PDF文档分割为章节与图片, 并为切割后的碎片化内容添加语义标签;内容检索系统提供了对不同层次内容的检索能力, 并将检索到的内容按权重排序。编辑个人空间提供了编辑与作者积累和管理个人内容的工具。

(4) 内容展现管理

数字内容经过整理后, 会形成各种逻辑内容库, 如原始素材库、图片库、文章库、音视频库等, 这些内容库既可以在出版社内部使用, 以加快各类内容编辑进度, 也可作为增值服务平台向外部销售。

3 结语

本文提出利用内容知识碎片化组织与按需动态关联重新组合的出版模式, 解决传统科技文献以本、篇为出版单位带来的知识难以有效利用的瓶颈问题, 并以内容动态重组及按需出版平台实现该模式, 从而更好实现数字内容的复用与交换。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2

虎跃龙腾,阳光普照,在度过了喜庆祥和的春节,经过了充分的休整和广泛的社会实践锻炼之后,我系广大学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动态将影响到他们日后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他们的思想动态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动态情况的特点,如何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开拓新格局,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况,交流假期见闻、心理感受、体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返校后的思想动态,为新学期做好我系的各项工作提供新的信息参考,通过系领导以及老师通过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在学生中展开了走访调查,及时了解到了同学们的心声。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如利比亚**、叙利亚的内乱、俄日北方四岛争议、胡锦涛主席赴美访问等;

据了解,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借助形式多样的传媒途径和手段,了解到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并从大学生的独特视角以理性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和评议。对于国内形势,同学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得益于党和国家多年来的正确领导,展示了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此外,同学们通过回到家乡融入社会的机会,对三农政策、医疗改革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今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充满了期待。在对国外大事的讨论中,部分同学对“俄日北方四岛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俄罗斯的一波又一波的强而有力的组合拳的重击之下,日本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空前的失败,受挫,矛盾,疑惑,耻辱,哀怨和无助的痛苦之中,充满了无限的挫折感,失落感,伤害感,耻辱感,被抛弃感等被残酷现实唤醒的矛盾心理和感受。作为同样与日本有着领土之争的中国,我们也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保卫我们的领土。那么也就是说,不管日本有何动作,只要我们不承认日本在钓鱼岛的合法性地位,保持强硬态度,时间将使我们获得足够的优势,兵不血刃地为我们赢得最终的胜利,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

一些同学还谈到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旅。因为主席的这次访问,开创了中美伙伴合作的新局面。胡锦涛主席这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是在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和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进行的一次重要访问,也是中国外交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开篇之作。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积极

发展势头,同时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胡锦涛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就发展新时期中美关系同美国领导人坦诚深入交换意见,意义极其重大。胡锦涛主席这次访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其实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也能学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互相学习才能互相进步。

二、如何看待就业难以及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

1.其实,所谓的就业难,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人才多,社会竞争激烈,更多的原因还是意识上的误区.每个上大学的同学都肩负很多,家庭的期望,还有自己的未来.但是所期望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有付出很多努力的没有得到所期望的。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想要获得成功只有不断努力。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应不断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学历、学位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一个人具有的学历、学位只能说明他相应的学习经历,不能代表他真正的能力。正如当前所说:“学历不代表能力,思想不说明行动。”所以,对大学生和其家长来说,应当清醒地认识当今的社会形势,明确就业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而后才是在此基础上事业的发展问题。

2.同学们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竞争已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专业面窄,社会适应性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完善自己。

三、如何看待大学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蔡元培先生认为真正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在大学生活中,不要一直抱着埋怨学校环境设备差的思想,应该更多的是关注

师资队伍的强大,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不要一味的单纯的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要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做到“不唯尚,不唯书,只唯实。”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学校里的主体是我们学生,并不是老师,我们不能只是依赖老师,我们要学着独立,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追求的自由,独立,都必须是在法律法规和学校守则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同时在责任意识方面,我们虽然是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但我们同时还是社会的一名公民,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光照千秋的伟业,它就像一座山,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山顶体验我们的民族之魂,做一个传递者,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因为爱国不仅仅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更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要用这种强大的力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同时,我们校园里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都是国家和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因此我们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我们作为从事民政知识学习的大学生,关注社会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毕业以后积极投身于基层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我们的行动来诠释“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民政人文精神。

四、人生观、价值观显著变化,心理状态比较成熟

总体上看,我系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是有比较好的把握的,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比较积极的,进入新学期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显著的变化,心理状态逐步成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大学就是一个比较理性化的小社会,要真正独立,首先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交流。我班同学在进入大三的暑假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锻炼自己在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逐步了解社会,尽早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假期生活中,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充实有效的度过,也有少部分同学感到无聊,但是同学们的整体思想都比较稳定、健康向上,对国内外的形势有一个比较理性客观的认识。

寒假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上大学的第一个长假,经过第一次独自在外学习生活,同学们对家乡及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浓烈。大多数学生们利用假期与亲友团聚,或陪伴在父母长辈身边,或拜访中学的老师,或约三两同学好友,感受如手足一样的友谊畅谈大学的新鲜生活,为未来勾画美好的远景。

相较大一新生,大

二、学生在假期的休闲活动上反映的情况较少,而利用假期学习和进工厂实习的学生较多。大学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思家的情绪也不是很重,有些同学采取留在外地打工的方式度过寒假,也有的在家乡联系了社会实践的单位,还有许多同学利用寒假进行充电,坚持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

五、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我校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在思想动态调查中,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工作的开展展开了讨论。寒假期间,很多同学在各大网站上也看到了一些有关全国重点大学的排名的新闻,对此,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问题,说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认为,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应重点提升学校师资教学水平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任何一所大学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先决条件都是有一批博学的老师和勤奋刻苦的学生。还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当今的大学生活显得过于慵懒,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在大学里没有压力的时候就很难去学习,后果可想而知。

以上就是我系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报告让我们保持蓬勃的朝气,旺盛的活力,昂首向上的精神状态,做一个勇于担责,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让我们与祖国共奋进,与大学共成长,去实现那个百年梦想:我美丽的中国少年,与天地共存不老;我雄壮的中国少年,与祖国万寿无疆!总之,我系寒假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自我意识都有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务实进取、积极向上。但仍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寒假中没能在思想上得到提高,这也是我系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今后,我们将继续本着"以育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深入全面地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有重点、有差别、有举措、有成效。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努力奋斗。

数字信息技术系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3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探析

随着我国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纷纷上市, 从而使得我国手工、机器等形式的传统编辑出版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 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适应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从而更新编辑出版的理念。

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优势

从理论上可以了解到, 数字化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编辑出版已经渐渐被智能化所取代, 从而使得编辑出版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将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就意味着编辑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投稿, 智能编辑出版系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作者的投稿。

1.将审稿的效率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使用计算机去撰写文章, 而在投稿的时候, 直接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投稿的方式, 不仅对作者有着极大的便利性, 对于出版社也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作者可以节省投稿的成本, 同时由于纸质稿件在快递的时候, 容易出现遗失的情况, 因此使用网络投稿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事件的发生。出版社可以有效地将审稿效率提升上去, 从而节省了对稿件的管理成本。例如:在审稿的时候避免了由于作者的字迹缭乱等因素而出现的审稿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 编辑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库对作者作品的信息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从而避免对作者的劳动成果出现不公正的评判。

2.减少了编辑的环节。在传统的编辑的过程中, 往往都是作者的作品在编辑的过程中, 都是有其他审稿编辑进行加工过的, 这就意味着这些编辑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排版的工作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排版的工作人员对于排版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 就会导致在排版的过程中出现错版的情况出现。当在文字录入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从而导致了需要重新对稿件进行审理, 从而使得稿件的周期、质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但是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下, 会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审稿的效率, 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双手解放了出来, 同时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推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3.将编辑工作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模式的到来, 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被网络化组稿、改稿、校对技术所取代。这就意味着, 这种智能化的编辑工作模式, 已经将编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使得编辑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创作。同时, 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 可以使得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学术评价结果, 从而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于稿件的管理效率, 为作品的后续出版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知道,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对于传统的编辑工作而言, 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 有效促进了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设备。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具备先进的编辑设备, 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市场效益差, 或者是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 导致了对于先进数字化编辑设备的投资就出现了一定的状况。这就意味着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 缺乏先进的设备, 使得图书出版的所有工作流程仍然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 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模式的有效普及。

2.缺乏数字化理念。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过程中, 部分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数字理念, 这样使得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利润, 根本就不会主动地花费资金去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会利用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 却不重视员工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因为缺乏资金, 从而没有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出版设备只是暂时的危害, 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数字化理念, 这将会阻碍我国整个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3.数字出版业的高技能人才不足。从现代的出版前景可以看出, 我国的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中, 一定要引进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的许多出版社内部并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只是一些短时期的兼职工作, 他们不能将出版社的效益放在首位, 这就意味着在工作的时候, 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大的降低, 从而使得整个数字出版的工作效率降低, 阻碍了出版社更新技术的步伐。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缺乏, 对于整个出版社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4.数字出版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图书文化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而说明了图书文化在短时间里是不会退出我国文化市场的,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竞争的局面出现。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的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同时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然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作为刚兴起的事物, 缺乏一定的实力和完善的理念, 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从而使得在与传统图书出版的竞争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 这就意味着, 我国相关的部门想要使得数字出版得到发展, 就必须平衡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关系, 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从而减轻数字出版的竞争压力, 从而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三、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投资, 引进先进的设备。从以上可以看出, 由于资金的不足, 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 从而导致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出版一定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加大, 从而购买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 这将有效的将编辑排版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将数字出版技术有效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 通过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不断注入, 与此同时还必须引进投资者, 对数字化出版投入更多的资金, 使得数字化出版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出版、市场之间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

2.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数字化理念。从以上可以看出, 数字化理念对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有着促进作用, 因此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参加一些有关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研讨会, 从而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管理人员对于新事物的了解, 以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从而使出版社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数字化理念;与此同时, 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 来进一步地更新出版的理念, 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 将数字化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字出版的工作当中去。正确地把握社会的信息, 从而不断地扩大数字化出版的空间, 提升数字化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3.培养专业的出版数字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理念的形成, 从而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必须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国家相关的部门可以开设数字出版培训基地, 让更多的出版社工作人员去了解、学习数字化的出版理念, 以及出版方式, 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数字化人才。同时在对出版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教育的模式, 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培训, 与时俱进, 这就意味着在培训的时候, 培训机构必须引进先进的国外优秀数字化专业技术和数字化出版观念, 通过不断的学习, 使得外国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技术应用到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参加数字化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因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的价值。

4.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过往的商业实例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合作才会共赢, 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同样的道理, 只有将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共赢。由于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这就说明了传统图书出版不会在短时间里退出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出版社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管理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使出版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在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的管理理念中, 可以将数字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与传统图书出版进行结合, 完全摒弃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中存在的缺陷, 对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进行合理的分析、改善, 从而有效地实现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字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研究 篇4

关键词: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影响

数字技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进和完善。近些年来, 数字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另外, 随着数字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 出版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且对出版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1 数字技术概述

数字技术主要就是指借助多种信息, 例如声、像、图、文等进行信息的加工、传送、还原以及存储。数字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速度快捷。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速度快, 具有实时性的特点, 能够满足现代化印刷出版行业的需求[1]。2) 保密性强。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对一些重要信息资源进行保密, 避免重要信息被窃取等问题的发生。3) 效率高。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印刷出版行业中还能够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 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 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数字化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方面, 主要涉及到对出版媒介的影响、对出版观念的影响、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等等, 下面结合具体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数字技术对出版媒介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中, 印刷出版的媒介主要为纸质, 例如报刊、报纸等,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印刷出版媒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网络出版市场已经全面形成, 很多现代化的数字读物相继诞生, 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出版文化[2]。具体如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建立印刷出版现代化信息系统, 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 将出版媒介进一步扩展, 形成了多样化的出版媒介, 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信息的存储, 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传播,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2 数字技术对出版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观念中, 主要是利用实物传播渠道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不断的应用, 出版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 知识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在实物, 而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 以数字化信息为渠道进行传播, 如各种互联网渠道、各种移动终端等, 在传播文化的同时, 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使人们在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2.3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方面, 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出版产品的形式变得多样化, 在数字技术未出现之前, 出版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 主要以图书、报刊的形式出现,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电子出版产品、网络出版产品以多形态的形式出现, 扩大了出版产品的传播范围以及社会的影响,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印刷出版产品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会出现更多的形式, 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及使用需求, 同时对印刷出版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4]。

2.4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

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文化及信息的传播,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另外一方面也具有盈利的目的。印刷出版行业结合社会的需求, 出版相应的产品, 并进行出版产品的营销。在传统的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面, 主要以纸质出版市场为主, 通过不断的占领纸质出版市场的份额, 获得相应的利润[5]。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与印刷出版行业的有效融合, 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 互联网营销、利用数字化广告获利等等, 在此种营销模式下, 印刷出版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 对整个印刷出版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立足当下, 结合目前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 将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 以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

3 结论

实际上, 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知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印刷出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 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印刷出版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 以数字化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的融合最为典型, 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 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董中锋.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J].出版科学, 2016, 13 (1) :154-155.

[2]丁心镜.新形势下出版文化的历史创新与时代担当[J].中国出版, 2013, 11 (15) :109-110.

[3]馨闻.西藏出版文化产业园及八瓣格桑花推介会召开[J].出版参考, 2012, 15 (25) :190-191.

[4]杨国祥.浅谈出版文化与出版产业[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5 (8) :182-183.

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分析 篇5

一、编辑要具有信息意识以及信息鉴别能力

信息意识是编辑应有的技术能力之一。信息意识是编辑对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传播、处理和选择等方面给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反应。编辑们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跟信息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也是编辑在职业实践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只有编辑具有了这种信息意识, 才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并且能够积极地将创新后的成果传播给读者们。编辑要想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需要编辑具有信息鉴别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凭借着职业的观察力、判断力与敏感力去判断和捕捉信息。编辑怎样才能够对信息做出正确的鉴别呢?第一, 编辑们要存在信息意识, 这样才能够具有驾驭信息的技术;其次, 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 每时每刻的掌握和学习各方面的信息内容;最后, 要利用好网络数字平台, 筛选以及搜索有用的信息。

二、编辑们要具有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让编辑们的工作由原来的用纸张来书写转变成用电脑来写作, 在现代的数字化平台的出现以后, 为编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数字化技术让信息收集和出版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工作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就行。怎么样才能够让编辑们熟练的运用计算机, 应用网络来代替原来的纸张而实现数字化出版呢?首先, 编辑们要学习网络技能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其次, 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 要加强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在编辑时所产生的问题, 只有这样长时间的坚持, 才能够让编辑们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三、编辑要具有较强的服务理念与合作的能力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出版物从传统的物流转向到信息流, 以原来的产品转换成产品和服务为主, 从单向的传递转换成为双向的互动。为了使数字出版得到更好的发展, 编辑们就要增强自我主动的服务意识。编辑们不仅仅要为读者们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也要为作者提供服务, 打破以往的作者与编辑们相互雇佣的关系。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运用网络技术的今天, 数字出版让稿件的传播速率大大加快了, 同时也加强了一篇稿件投入多个期刊的概率, 确保了期刊的质量, 所以编辑们要缩短审稿的时间, 提高稿件的运转速度, 就要通过网络及时的与作者进行相关的交流, 让作者能够及时地纠正错误, 以此来提高编辑们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和责任, 只有这样让编辑们都具有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才能够让有才华的作者投稿到期刊上, 才能让各种高质量的稿件投入到编辑部当中。编辑们只有增强这种服务能力、具有明确的服务理念, 才能够提高处理稿件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刊物处于不败之地。在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的条件下, 在整条工作链当中每一个人只能做其中的一个部分, 当这个工作链当中每样工作都被圆满地完成, 这才能让整个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对于刊物的出版亦是如此。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位编辑要具有与他人共同协作的技术能力, 让编辑们在做编辑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与其他的员工相互协作, 尽可能地去完成应有的本职工作。这种体现编辑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力合作的能力, 还能展现出数据库之间的通力合作, 才能够把一份刊物办好。总的来说, 对于现代的编辑来讲, 他们要有很强的服务理念和合作的能力, 要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每时每刻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 对待事物要一视同仁不要有任何的偏袒, 只有这样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四、编辑要具有管理能力和网络发布技术

随着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编辑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发布能力。当代的信息之间的传递通过网络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输, 这也就需要编辑们不但要了解一定的网络发布和管理的技能, 还要及时地运用网络发布有关的信息, 来提醒作者改正相关的错误。此外, 还能运用网络把各种领域的专家凝聚到一起, 把那些研究不明白的问题进一步地做出相关的解答, 构成全面的相互交流, 让编辑们能够及时地明白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想法, 通过这种沟通可以让读者与编辑、作者之间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让数字出版的编辑工作成为进一步的提升。

五、结束语

数字出版迅速发展的今天, 它促进了各种文章都由传统的出版转向网络化出版, 给这些文章的发展都带来了强有力的机遇, 同样也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 数字出版也给编辑提出了更多的技术要求, 编辑的工作更要面向于整个市场的服务, 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数字出版的新观念, 更需要编辑们使用新的技术编辑能力, 立足于现实, 开创数字出版的时代, 打开编辑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数字出版技术对于编辑来说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除了让编辑具有基本的技术要求以外, 还要求他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敏锐的信息素养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等。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 本文分析了数字出版的内涵, 提出了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技术要求。

关键词:数字出版,编辑,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出版, 2011 (05) :65-68.

[2]苏晗, 常青.期刊数字出版中的编辑素质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04) :99-100.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6

一、数字出版概述

所谓数字出版, 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和加工, 并通过网络对数字产品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出版方式。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 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虽然数字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目前, 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 (如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游戏) 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廉、搜索便捷、海量存储、传输快速、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

二、数字出版业的优势与不足

相对于传统的出版业而言, 数字出版无论在日益繁荣的网络文学, 还是高效的发布平台, 以及独特高效的商业模式上, 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我国的数字出版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在国际上也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在欣喜之余, 我们也深感忧虑。在现阶段下, 数字出版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首先, 无序竞争状态日益严峻。它破坏了创新, 扰乱了出版行业的发展。其次, 盗版泛滥成灾。没有良好的版权保护制度, 就没有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 运营理念落后。只有通过先进的运营理念, 才能把正确的内容, 按正确的方式,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价格和营销模式提供给正确的读者。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策略

(一) 转变思想, 更新理念

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业务流程, 在信息的组织与制作、编辑审读与测试、生产过程与管理、传播的形式与渠道等方面更具优越性。我们要解放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时俱进, 顺势而上, 加快传统出版业向现代传媒业的转型;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紧紧围绕内容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推出精品数字出版产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市场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 切实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 加大投入, 注重创新

目前, 国家已将数字出版列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对象, 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出版产业。同时, 鼓励技术企业与出版企业进行合作, 提高网络技术和数字产品运营服务的创新能力, 积极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运营环境。此外, 通过打造一批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 加快推进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提高出版产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

(三) 完善链条, 加强保护

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书店、技术提供商、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和读者等形成了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目前,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形态逐步显现, 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产业融合度在逐渐加深,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因此, 只有通过整合与完善, 才能极大地推动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 从而为数字出版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保证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石。我们应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基础上, 保证出版企业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并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 最终建立良好、合理的网络传播秩序。

(四) 深入合作, 与狼共舞

虽然从我国数字出版行业“走出去”的现状来看, 与欧美诸强相比, 整体实力明显不足, 与他们展开贸易谈判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但我们只要拧成“一股绳”, 抱团出海, 与狼共舞, 通过各个击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切实提高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海外的整体影响力。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 新的模式、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数字技术的发展, 使数字出版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业态。它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一种面向未来别无选择的挑战。数字出版作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是解决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顺应潮流, 加快发展数字出版。只要整个产业的从业者下大决心、迈紧步子、鼓足干劲, 就一定能够迎来数字出版的灿烂明天。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 出版行业的传播形态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发展态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出版行业, 积极发展数字出版, 重视网络媒体建设, 并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的概念、现状分析、优势与不足, 以及发展策略的描述, 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提出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7

1 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出版

1.1 大数据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无法被信息技术和传统数据软件和硬件工具感知、处理的数据集合;另一方面是指对大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大数据技术就是对这些大量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 从而获得具有价值和产品以及从中获得潜在价值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大数据的特点为信息大量、信息非结构化集合、信息类型多样、能够进行及时处理。

1.2 大数据和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传播技术基础上以一种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承, 是在传统出版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和传统出版相比, 数字出版具有大量的存储信息、搜索速度快捷、传播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且成本低廉、环保等优势, 是新时代下新闻出版发展的战略方向。

数字出版主要强调内容、生产方式、业务流程、传播介质、阅读消费以及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涉及的服务模式和出版内容, 不仅是直接在网上出版和编辑, 将传统出版物数字化, 而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数字化传播科技来进行立体化的出版。

1.3 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在多样的数据中对数据的快速收集和分析, 从而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和技术能力, 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处理。大数据技术是大数据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又叫对数据库知识的发现, 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下的数据处理的新方法, 主要是从大量不完全、模糊、大量的信息中提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过程。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回归分析、特征、关联规则等。

2 大数据技术下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2.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营销日益受到重视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对个人和群体的实时观察变得可能, 由此为针对个人和群体的数字出版产品研发提供了可能。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层次挖掘, 能够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从而实现精准化的营销。

2.2 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定制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 数字出版消费领域呈现了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阅读内容和时间的碎片化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大数据的支持下, 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 数字出版产品能够针对消费者的需要进行“定制”。

2.3 提升消费者自足付费意愿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 很多网民习惯对各种数字信息内容进行免费阅读, 不习惯进行付费阅读。大数据下产生了苹果模式, 加强了人们对公共付费的认识, 提升了人们的付费意愿。

2.4 拓展数字出版内容

数字出版和传统的出版相比, 最明显的特征是摆脱了实物属性的出售模式, 实现了以数字内容为主要出版内容的出版模式构建。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 有关人员提出了云出版的概念, 云出版作为一个聚合性的数字平台, 能够实现对数字信息的分散发布和储存, 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3 大数据技术下数字出版的发展挑战

3.1 大数据技术下数字信息收集的渠道不通畅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下数字出版信息收集渠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一些社交网站和电子网络商没有实现自身向数据提供商的转变, 数字出版在大数据技术下实际获得数据信息有限。第二, 数字出版产品的一系列发展过程没有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没有对有效数据进行充分挖掘。第三, 数字存储软硬件设施存储空间不够。第四, 大数据技术下的数字出版平台大多数无法将数字资源的具体使用过程进行记录。

3.2 大数据技术下数字出版版权受威胁

在大数据支持下, 很多读者利用网络在图书馆上借阅电子书, 在具体的借阅中由于读者自身素养的不同, 会对电子书的内容进行随意的复制和分发, 最终导致电子书内容版权受到威胁。同时, 数字出版下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使得一些企业、组织对数字出版物进行篡改版权, 数字出版物数量众多, 由此在对其版权监管上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3.3 大数据下数字出版的内容和质量不足

第一, 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移动阅读内容上出现了小众市场垄断的现象, 同类产品发展迅速, 没有实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第二, 在数字出版物内容的发放渠道上, 处于混乱的状态, 各类移动阅读终端瓜分有限的数字出版市场, 竞争常陷入一种恶性竞争。

4 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的应用——以DRM技术对数字出版的保护为例

4.1 DRM技术的基本模型

4.1.1 系统模型

DRM技术系统对数字出版内容的保护主要是采用分离的方式来发送数字内容, 并应用密钥对信息的内容进行保密。DRM技术的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内容加密系统、版权发布中心、密钥管理系统、内容传送系统、终端接受解密系统等多个逻辑子系统。其中, 内容加密系统主要是对数据信息的加密系统, 加密方式一般包括实时加密和非实时加密两种。内容加密系统将整理好的数据资源传送到传送系统中, 传送系统再将加密后的内容发送到用户终端。密钥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加密密钥的存储和传送。版权发布中心主要是根据用户对内容权限和请求来生成版权权限, 并在用户付费之后, 将版权对象发送到终端的解密系统, 通过终端解密中心对密钥进行解密, 进而控制用户对内容的使用。

4.1.2 应用模型

DRM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强的技术的集合, 主要是利用技术来构建能够对数字版权进行保护的DRM技术体系。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在使用环境上, 主要被应用在移动环境、互联网环境以及数字环境中;在使用媒介上, 主要被应用在电子书、数字期刊、电子文档、图片以及音频文件中;在使用模式上, 主要被应用在数字阅读、数字印刷、安装运行以及影音娱乐等方面。

4.2 DRM技术原理

DRM技术是一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需要应用到各种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并在系统的支持下实行加密技术, 从而对数字出版的各种内容进行保护, 不断平衡数字出版链中各种角色利益的实现。DRM技术一般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介质进行保护。使用的技术一般包括加密和解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

4.3 数字出版中DRM技术的应用

4.3.1 DRM技术系统的总体设计

电子书的DRM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财务结算以及注册服务等方面, 这些系统内容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能够互相传递信息, 具体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有关人员将电子书的内容文件进行加密包装, 并将图书的封面做成一个缩影, 和之前的加密内容一起封装, 制定对应的版权信息。 (2) 将密封装好的电子书文件和元数据、服务器地址等传送到内容服务器。 (3) 将加密的密钥、内容配套的信息以及权限的限制信息传送到服务器。 (4) 用户在交易平台进行注册, 并将用户信息和设备的存储信息注册到对应的服务器上, 为之后的文件传送打下基础。 (5) 用户在交易网站上对电子书进行浏览, 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消费模式。 (6) 如果用户选择了加密的电子书内容, 需要付费购买许可才能阅读。 (7) 用户通过DRM系统和服务器之间完成授权活动。 (8) 客户端利用密钥解密的内容进行电子书内容读取。 (9) 授权用户对电子书内容的分发要在制定区域内进行, 一旦超过需要被限制。

4.3.2 数字出版中电子书管理模块

电子书管理模块主要是为电子书内容提供者提供一个将电子书内容打包放在数字网络的平台。电子书的管理模块包括加密电子书和录入电子书有关信息两个方面。具体的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以数据驱动为主的云出版, 大数据在数据出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数字出版业要想实现对自身业务的不断拓展, 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 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数字出版的内容和质量, 并在DRM系统的应用下对数字出版的版权、信息发布以及交错营销进行规范管理, 通过开放集成平台的建立, 实现对数字出版内容的多渠道、同步更新和发展, 让更多的读者关注阅读和数字出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康.大众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董曙光.基于专利分析的F公司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创新方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14.

[3]李宗闻.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科技文化融合特征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 2015.

[4]何培瑶.新媒体环境下电子音像出版单位的内容增值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 2014.

[5]肖芸.DRM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3.

[6]刘峰.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媒体营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动态数字出版技术 篇8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链,二元结构

一、现状阐述

(一) 基本概念

对于数字出版概念的理解, 有人将它等同于电子出版, 有人则将它划归网络出版。笔者认为可以从技术和内容这两个角度相结合来考虑。数字出版是指在出版的全流程中, 内容的编辑加工、制作以及产品发行, 是以二进制编码的数字形式进行, 信息处理与传播借助计算机、网络、电磁波或类似设备来完成。数字出版既结合了传统出版的内容, 又融合了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 是一种全新的记录形式和传播模式, 它能多层次、多形式地展现出版的内容, 给受众者更丰富、更精彩的阅读体验。内容和技术是数字出版的两大重要因素。

(二) 产业现状

政府大力扶持, 数字出版获得良好发展空间。从政策环境上看, 我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如《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与规定;同时加大对行业标准的建设力度, 《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的完成, 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整体框架已基本形成。这些都明确地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技术应用, 推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上看, 曾经阻碍数字出版全面推进的两大技术难题——终端接收与读者的亲密性问题、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 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风头正劲, 平台技术发展促进平台建设,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国家“三网融合”工程的全面推广, 为数字出版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发展规模、收入产值持续上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与技术的产业化, 从而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 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也正在印证这一特点。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规模是1051.79亿元, 比2009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57%;2011年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1%。数字出版的产品日益丰富, 影响越发广泛和深远, 对人类的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革命性的飞跃。

二、结构症结

尽管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传统出版进军数字领域的步伐仍然较慢, 数字出版人才匮乏、数字出版标准不统一、数字版权意识淡薄和保护手段缺失等老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 主流数字产品开发不足、同质化产品过剩、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够、数字出版产业过于分散等一些新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来。

究其原因, 数字出版在我国还是属于新兴产业, 其结构还尚未理顺。产业链分工不明确、赢利模式不清晰是制约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技术商、运营商之间合作的一大症结, 也是妨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

产业链的上游是包括作者、传统出版社、传统期刊、音像公司、游戏开发商和其他服务提供商等在内的内容提供商, 其掌握着数字出版的知识命脉, 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具体来说, 这个群体大多是传统出版产业成员, 与新兴技术有着天然的隔膜, 目前来说, 大多处在起步探索或被迫数字化的阶段, 并没有取得产业的领导地位。产业链中游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平台运营商, 主要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和互联网企业, 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网络平台, 承担着将上游的内容提供商的产品进行数字处理并传播、推广的职能。可以说, 他们是产业的培育者, 不仅推动着传统出版业走向数字化, 而且担负着培养广大民众的数字阅读习惯, 推进数字出版的理念日趋平民化等责任, 是整个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链的下游是销售商, 是数字产品通往终端客户的渠道, 其部分职能也和平台运营商的作用重叠, 作用和实力相对较弱, 尚不成气候。

这种内容与技术的二元分置, 是数字出版产业形成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产业的发展, 这种格局正在不断变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处于上游的内容提供商正在积极寻求开发自有数字平台, 争取向中游延伸, 一些实力强大的出版单位甚至直接进行技术升级, 投入平台营运;二是处于中游的技术和运行服务商也企图绕开出版单位, 直接联系第一线作者, 获得原始作品, 希望能牢牢把内容控制在自己手中, 从而获得产业竞争的主动权。产业链的两个主要节点开始呈现一种从分化、延伸到融合的趋势, 而且这种趋势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会逐步向内容、技术一体化的方向转变。

三、内容和技术的PK

传统出版拥有内容资源的“高地”, “内容为王”一直都是传统出版业所倡议的核心观念, 但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 这一传统观念似乎有些飘摇。产品是内容的载体, 再优秀的内容也需要通过产品来传播, 来被人们接受。在数字出版的概念中最终形成的是数字产品, 而不是传统的纸质产品, 面对如今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群, 优秀的图书内容必须能快速地被读者获取, 才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某种意义上讲, 内容的获取正变得比内容本身更加重要。

传统出版单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正视这一现象, 尊重人们日益变化的阅读方式和市场规律, 策划选题和运用技术同样重要, 不仅要开发出优秀的、丰富的数字产品, 也要逐步树立技术至上的理念, 拓展经营宽度, 多渠道、多模式地为目标用户提供优秀产品。

传统出版单位在具体的经营措施上, 要发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首先立足自有的内容特色, 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 开发自身的拳头产品, 并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姿态和方式向产业链下端延伸, 向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的角色迈进。在数字出版的发展中, 常会提及“内容为王”、“产品为王”, 再到“技术为王”等话题, 其实这只是体现了产业发展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它们本身所代表的不同阶段会相互转化、逐步融合, 最终将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促使行业分工和细化, 衍生出众多的赢利模式, 推动数字出版全行业的发展。

作为后起的数字出版企业, 资源内容的不足、作者群体的缺乏是其发展中的致命缺陷, 因此, 树立正版数字出版的观念, 积极和上游的出版机构合作是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 利用其本身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营销理念积极拓展渠道, 发展下游客户, 是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快速发展的保证。

在发展模式上, 要努力追求内容版权价值最大化, 以全媒体的出版模式, 扩大出版范畴, 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 逐步贯通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节点, 由以前的单一渠道与单一形态向多元渠道与多元形态转换, 实现一元化生产、多媒体发布、多渠道传播, 为不同层次的用户同步提供适宜的阅读产品, 有效实现阅读产品的全方位覆盖,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出版的盈利模式, 创造新的增值空间。

四、结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 数字出版的春天已经来临, 但前方也并非一片坦途。我们已然看到, 作为产业链中的两大核心, 传统出版和新兴技术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传统出版企业的优势在于内容和资源, 但仍然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 一味地强调“内容为王”, 认为数字出版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沧海桑田, 数字的革命正在改变着无数人的观念, 这是一种理念的更新, 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不可逆转。数字出版对知识内容的结构设置、展现方式, 对用户的阅读习惯、感知体验, 都与传统出版大不相同, 而且数字出版自身的规律性很强, 技术要求更高, 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去实践。

和传统出版企业相比, 新兴的数字出版企业胜在态度、技术和平台, 它们更多的是由原先的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来, 全新的技术和理念, 以及多年培育的客户群是其优势, 但其也有先天的不足之处。抛开内容资源不说, 其本身是出版业的门外汉, 在作者资源、选题策划等方面的专业性不强。出版是一项文化事业, 文化需要沉淀和积累, 并非简单的修饰和包装, 因此要想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更广的层面上取得成功, 数字出版企业也同样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从产业结构上简单分析, 传统出版单位与新技术企业间如果能通力合作, 似乎能较完美地解决当前的产业矛盾和问题, 但实际的情况是, 不同企业出于自身的利害关系、行业地位、利润分配、经营理念等多种因素, 彼此心照不宣, 都希望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甚至全产业链的垄断。从目前态势来看, 行业的细化和分工是必然趋势, 但短期内很难实现, 彼此间的争夺与厮杀在所难免, 总体而言, 这样的纷争会对数字出版的整体发展产生延迟效应, 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会阻碍重重。

每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既然是规律, 大可不必为此而心灰意冷, 因为只有找出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 产业的发展才能顺畅。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有了诸多的成功案例, 赢利的模式也多种多样, 这必将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行业的细化和分工是必然趋势, 将诞生更多的赢利模式, 内容和技术的二元融合是大势所趋, 将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 数字出版的未来值得期待, 产业价值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晓晨.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出版发展策略分析[J].管理研究, 2011 (5) .

[2]刘成勇.定义数字出版[J].科技与出版, 2007 (12) .

[3]丁馨闻.数字出版:运营至上[J].出版参考, 2010 (8) .

[4]阎晓宏.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的讲话[R].2007.

[5]董铁鹰.对专业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 2007 (27) .

[6]张广宇.浅谈新型出版业态——数字出版[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1) .

[7]张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8) .

上一篇: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下一篇:神经精神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