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存在

2024-10-12

如何存在(精选12篇)

如何存在 篇1

众所周知现在在养猪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这其实与我们的平时管理以及基础的条件有很大关系, 而哺乳仔猪的问题往往体现的尤其明显。养好哺乳母猪不但涉及到母猪的饲养, 另外温度、环境、饲料、基础的设施以及管理的思路, 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养好哺乳仔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 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目前哺乳仔猪的高死亡原因, 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母猪的原因;基础设施的原因;管理的原因;营养的原因;疾病的原因等。

控制思路

哺乳母猪的健康状况是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等诸多问题的根源, 而母猪的健康与其饲养管理存在直接的关系, 所以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1 妊娠母猪的管理

在妊娠母猪阶段, 很多人没有一个系统的乃至整体的观念, 其实在整个妊娠阶段最重要的是调节母猪的饲养管理, 给妊娠母猪一个合理的膘情, 使母猪健康, 营养均衡保持是重中之重, 而往往在我们的饲养管理中会有大多数的母猪出现过肥或者过瘦的情况, 对于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母猪的生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防治措施

妊娠母猪从配种当日开始到配种后15天这段时间供应的饲料能量一定不要高, 如需调圈最好3天内进行, 防止母猪应激造成受精卵或者胚胎的死亡。

配种15天到30天, 主要做好母猪的配种复查工作, 一般在配种后18天通过B超能看母猪的怀孕与否, 做好母猪的二次返情排查工作。

配种30天到50天, 主要观察母猪的膘情做一个细微的调整, 同时在36天用B超复查一下母猪的胚胎健康, 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漏配情况, 以便采取综合措施。

配种50天到90天, 主要是总体任务, 是在整个空怀阶段根据母猪的营养需要和膘情做些适当的调整, 以及防止母猪在妊娠阶段受到强的应激, 给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流产的发生。

配种90天到产前1天, 这段时间是母猪肚子里的小猪生长最快的阶段, 出生小猪60%的体重都是这个阶段生长的。我们的一般做法是这个阶段饲喂哺乳母猪料, 母猪视肚子大小和以前的经验来确定饲喂量。后备母猪一般不超过3.5千克, 因为小猪的初生重太大的话, 初产母猪难产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片面追求初生重对于初产母猪是会得不偿失。经产母猪一般的饲喂量在3.5~5千克, 因为其产道之前已产过小猪, 有了一个适应的过程, 只要不是初生重大于2.5千克的小猪一般都能产出来。初生重大了, 小猪出生后几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断奶数和断奶体重也会随之提高。很多人产前7天都开始限料, 逐步给母猪减料, 造成母猪产仔时储备的体能不足, 子宫收缩力无力, 产仔过程延长, 造成小猪憋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是产前1天减料的, 但是通过饮水给与一些酸奶或者血浆于多维的的组合水溶性营养, 以尽可能的补充母猪的体能, 使她更快更顺利的产仔, 正常的产仔应该在2个小时左右产完。我们的经验是在产后一周乃至更短的时间内, 尽快恢复母猪的体能消耗, 让母猪尽快大量采食, 把饲料转化成更多的奶水, 供给小猪, 以便我们得到更肥更健康的小猪。做到这些与妊娠母猪的饲养乃至母猪的生理和动物行为地观察是分不开的, 做适当的调整, 根据母猪的体况以及各个阶段的需求, 注意调整饲喂量以及饲料的配方, 提供舒适的环境及合理的营养。

2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当天和产后一个星期, 产仔当天不供给饲料, 我想这是很多人的选择, 但我们经过试验, 供1.5千克以内的饲料给母猪, 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这可能和我们在它后备阶段的饲喂有关系。我们的后备母猪饲喂的原则是调整玉米、豆粕、麸皮之间的用量, 而不是限制它的采食量, 一般一头后备母猪一天3千克饲料, 以锻炼其胃容积。有人或许说用青饲料可以代替, 但我们这里青饲料很少, 所以一般采取调配方不减料这种方法。一般我们指导猪场的母猪产后3天就能达到4千克以上的采食量, 5天能达到5千克以上的采食量。

针对过肥哺乳母猪可及早锻炼小猪采食饲料, 然后在断奶前10天给母猪减料, 逼迫她动用脂肪储备。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小猪的肠道对饲料已经适应。既然小猪能适应固体饲料, 那么他就能消化母猪分泌的那些含脂肪量很大的奶水。为了保证小猪对于脂肪消化的能力, 我们建议小猪出生后3天要学会饮水, 同时在饮水中加入酸化剂、糖、益生菌或者山楂等。

在产后母猪的采食量以及恢复问题上充分了解母猪的生理构造以及需求, 对于养好母猪至关重要。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返情, 流产、干粪球、产前产后三联综合症等等, 而这些问题是导致哺乳仔猪出生体重小, 抵抗力弱, 产后生病几率加大, 母猪护仔或者母性变差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做好母猪的一系列工作, 同时从小猪的生活习性着手, 通过系统的思维, 根据自身的条件, 和本地问题出现的规律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流程模式, 认真的验证, 执行和改进, 方为解决仔猪死亡过高的上策。

3 基础设施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对于满足猪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合理的舒适的环境乃至优良的设备是保证猪在生产中获得最佳生产效益的基础, 温度, 通风, 圈舍, 乃至供给饲料的方式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

4 管理是控制一切问题的主导

一个好的思路和方案对于一个猪场的效益提升, 稳定的生产环境很重要, 我们的思路是:“以养为主, 以防为辅, 以治为补”的十二字管理方针, 猪场的管理者在于猪场的管理中应该紧紧的抓住一个字来做文章, 那就是“衡”对于出现的问题, 善于用哲学的思维来辨证合理解问题, 在正面与反面的因素中找一个平衡点, 来维持养猪产业活动的延续, 获得稳定的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效益, 要善于在生长速度、健康、投入以及效益的复杂环境中找到支撑利润和生产成本的平衡点, 认真执行, 不断改进和总结, 取得适合自己的饲养模式。

5 营养问题

对于营养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猪场必须掌握和了解每天给予我们猪吃的是什么, 喝的什么, 尽量的把掌握饲料原料的权利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实验和总结, 建立自己的原料标准以及一整套的思维模式。病从口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很多日常中的细节问题是我们养猪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麸皮的质量、豆粕的质量、鱼粉、棉粕等等, 作为我们养猪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我们能掌握和了解的有多少, 是我们猪场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更准确的说我们的猪场更需要一个品管型的人才。

6 疾病的问题

我们的管理环节乃至饲养环节出现了一些漏洞, 而这些漏洞是导致猪场不稳定和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比如哺乳仔猪的腹泻问题, 副猪, 圆环等等疾病与饲养中的营养、温度、管理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 按笔者的理解, 这些环节出现的问题是导致疾病泛滥的主要诱因。只有这些环节做好了, 发病率乃至控制效果才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乃至提升,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疾病控制思路我们应该从源头做起, 以兽医的角度作为补充的控制方案, 对因施治, 对症配合, 营养支持, 管理垫后, 形成一个总体的, 合理的总体控制方案来面对问题, 而不是在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怪圈中沉沦。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发病的规律和症状去寻找源头以及诱因, 然后做出整体的思路, 逐步完善, 认真验证, 制定出属于和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案来为我们的养猪事业护航。以上笔者只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希望能对养猪户有所启示。

如何存在 篇2

若存在实数L,使limsin(1/x)=L,取ε=1/2,在x=0点的任意小的邻域X内,总存在整数n,①记x1(n)=1/(2nπ+π/2)∈X,有sin=1,②记x2(n)=1/(2nπ-π/2)∈X,有sin=-1,使|sin-L|<1/3,和|sin-L|<1/3,同时成立。

即|1-L|<1/2,|-1-L|<1/2,同时成立。

这与|1-L|+|-1-L|≥|(1-L)-(-1-L)|=2发生矛盾。

所以,使limsin(1/x)=L成立的实数L不存在。

反证法:

一个数列{an}极限存在,另一个数列{bn}极限不存在假设两数列之和{cn}的极限存在,那么bn=cn-an极限也存在(两个数列和的极限等于两个数列极限的和)

矛盾

所以原命题成立

令y=x,lim(x,y)趋于(0,0)xy/x+y

=lim(x趋于0)x^2/(2x)=0

令y=x^2-x,lim(x,y)趋于(0,0)xy/x+y

=lim(x趋于0)x^3-x^2/x^2=-1

两种情况极限值不同,故原极限不存在2答案:首先需要二项式定理:

(a+b)^n=∑C(i=0–i=n)nia^(n-i)*b^i(式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此定理:

n=1(a+b)^1a^(1-0)*b^0+a^(1-1)*b^1

a+b

故此,n=1时,式一成立。

设n1为任一自然数,假设n=n1时,(式一)成立,即:

(a+b)^n1=∑C(i=0–i=n1)n1ia^(n1-i)*b^i(式二)

则,当n=n1+1时:

式二两端同乘(a+b)

*(a+b)=*(a+b)

=(a+b)^(n1+1)=∑C(i=0–i=(n1+1))(n1+1)ia^((n1+1)-i)*b^i(据乘法分配律)

因此二项式定理(即式一成立)

下面用二项式定理计算这一极限:

(1+1/n)^n(式一)

用二项式展开得:

(1+1/n)^n=1^n+(n/1)(1/n)+*(1/n)^2+*(1/n)^3+…+*(1/n)^(n-2)+*(1/n)^(n-1)+*(1/n)^n

由于二项展开式系数项的分子乘积的最高次项与(1/n)的次数相同,而系数为1,因此,最高次项与(1/n)的相应次方刚好相约,得1,低次项与1/n的相应次方相约后,分子剩下常数,而分母总余下n的若干次方,当n-+∞,得0。因此总的结果是当n-+∞,二项展开式系数项的各项分子乘积与(1/n)的相应项的次方相约,得1。余下分母。于是式一化为:

(1+1/n)^n=1+1+1/2!+1/3!+1/4!+1/5!+1/6!+…+1/n!(式二)

中国国企应如何存在? 篇3

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到底强大到了怎样的地步?可以看一组来自全国工商联和国资委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2万户,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中央队”呈现出“以一敌十万”的强悍实力。在盈利能力上,央企的表现更是耀眼,仅五家国有银行的全年利润就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总和的两倍。

拿这组数据与国有企业最困难的十多年前相比,可谓恍若隔世:199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营企业的亏损面超过40%,2600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44亿元,负债却达2007亿元,企业负债率平均高达78. 9%。

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的当代经济史上,国有企业“以一敌十万”,其强盛之势可谓是前所未见的景象。今年初,103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出版《变革中国》一书,对中国崛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但是他对国有经济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这位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看来,“由于可以取得垄断性的利润,国企不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没有了这样的压力,国企无意中剥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制。”

也正因此,在过去的2012年,一些被改革拖宕而激怒了的国内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市场化主张,他们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私营化改造、取消国资委、发改委等等,有人甚至建议将国有资产以一人一股的方式分配给每一个国民。这些主张,在民众中引起极热烈的呼应。

极端化的事实催生极端化的舆论。当今的国有经济改革命题已经被打上了浓烈的意识形态记号。不少人认定,只要有国有经济,就一定会有垄断,有垄断就一定会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和催生腐败的“权贵资本主义”,结论就是,中国要成为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就必须让国有经济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是,这样的必然性推演是否成立,是值得探研的。在两会上,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围绕“存废”而展开,今天就可以预言,必定吵成一锅粥。自由派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喋喋不休,辩护者灰头土脸却寸土不让。最终必无一个建设性的结果可以达成。

在我看来,非此即彼的“存废论”,事实上将国有企业的改革脸谱化、简单化。真实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存在?

回看中国历史会发现,这个国家其实是“国有企业的故乡”。自公元前七世纪“管仲变法”以来,政府就开始对重要资源实行专营。到汉武帝晚期,民间对国营政策的质疑就不绝于耳。公元前81年,朝廷专门召开盐铁会议讨论国有经济的存废,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儒生激烈地反对国营化政策,他们提出的理由到今天看来仍然存在。比如,国有垄断“与民争利”,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民间经济萧条;再如,国营企业生产和经营存在重大弊端,其商品要么不适民用,要么质量恶劣,各级官吏则强买强卖;又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权贵经济,形成了一个背靠政权,以国营为名,通过特权而攫取庞大利益的经济集团。这些儒生没有学过制度经济学,但看到的问题已经与罗纳德·科斯几乎一样。可是,儒生们无法回答为国有经济辩护的桑弘羊提出的疑问: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一政治制度是否应该废止,是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会在另外一篇专栏中讨论),如果不执行国营化政策,战争的开支从哪里出?国家的财政从哪里得?地方割据的景象如何化解?而这三项不正是治国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课题吗?

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桑弘羊之问”,两千年无解,迄今仍亟待回答。自汉以后的历代政府从来没有一个有勇气消灭国有经济体系。1998年之后,国有企业通过资源垄断实现暴利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并不陌生的“历史性回归”。在没有寻找到更好的国家治理模式之前,对于以“大一统”为治理目标的中国来说,国有经济的全面瓦解是不可思议的。C·E·林德布洛姆在《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一书中曾揭示说,政治权力制度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为经济运行规定了一种基本环境,形成了所谓的“统率性规则”。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正是这一规则的生动体现。

也正因此,近三十多年来,以政策探研为目标的经济学家大多对国企的“存废”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去年以来,提倡国企私有化的学者中有不少在当年均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此次表现得非常激进,应该有各自的原因,或许是专业思想的改变,或许是想吸引眼球,或许是急躁所致。一般而言,国企改革的破局集中于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为自由化问题。

即便是倡导宪政变革最积极的杨小凯教授,生前也并不主张国企的私营化改造“搞的太快、太早”,在他看来,“私有化涉及到产权的大的变动,短期内一般会使效率下降,所以应该慎重,而且应该掌握时机。但是自由化是可以提早搞的。这里讲的自由化不是指自由价格,而是实行自动注册制,让私人经营所有行业。”

本轮经济改革在前二十年,基本上是朝着这一方向推进的。在1995年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是“抓大放小”,实施国退民进的改革战略。可惜的是,1998年之后,国企改革的战略发生变化,国有资本在从纺织、家电、食品等一百多个竞争性领域中次第退出的同时,转而在资源、能源、重化等所谓战略性部门形成了主导和垄断地位,这些领域中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在当年,这一策略仍然被视为“国退民进”,此所谓“退”,并非指国有经济退出产业领域,而是退缩到产业的上游地带,以形成寡头或多寡头经营的优势。到2003年初,以国资委成立为标志,中央企业及省级大型企业脱胎换骨,盘踞于产业上游,与中下游的民营经济集团构成楚河汉界的对峙之势,2004年对钢铁、电解铝产业的整顿以及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的“国进民退”运动,便发生在这样的格局之下。

所以,国企改革的首要课题是破除垄断,给予民间一个同台竞技的环境。当今的国企集团实力强大,已可以“以一敌十万”,绝非当年的“刘阿斗”,自应该自信地拆除“护城河”,允许公平之竞争。

第二个层面是国有经济的治理及分配,如何管理及分享其庞大的利益所得。

人们应该都记得,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本轮改革开放的第一场战役,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中央政府就提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基于这一共识,国务院对大型国企率先实施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在整个1980年代,国有企业经营层与上级“婆婆”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党组织的关系,企业内部厂长与书记“谁说了算”的讨论等等,无不围绕着管理制度的变革,进入19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更是在制度上将这一改革往前推进。然而,到今天,再来观察却会发现,强大的中央企业及省级大型企业越来越变成“政府型企业”,董事会制度形同虚设,央企的干部任命居然是由国资委及执政党的组织部联合宣布,企业创造的利润也绝大部分留存为部门利益,所谓“全民企业”实质已蜕变为“政府企业”及集团利益。

因此,与其纠结于国有企业的“存废”,倒不如在本次“两会”上,认真地研究如何改进国企的现行管理制度,以及分享其利益所得,改革的任务可以被分解为三个方面:

第一,“政、党、企三分开”,改变现有的国资委与党的组织部双重直接管理的模式,政府以出资人的身份行使权职,将企业决策、经营权还给董事会和管理层;

第二,“全民企业全民分享”,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本注入社保基金池,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成为全社会的福利;

第三,改变120家中央企业的权益分配模式,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留成和利润分享的方式参与利益分配,同时将这部分所得定向投入于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及维持。

早在1948年,在中国游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美国学者费正清完成了《美国与中国》一书,这是第一部以比较研究的办法、系统性地考察中国问题的作品,在这部成名作中,费正清用大量事实展示了中国问题的本土性,他用忐忑的心情写道,“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各种事件必须流经的渠道,比我们能够轻易想象到的更窄。”国企改革的问题正如睿智而清醒的费正清所提示的,有“必须流经的渠道”,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窄命题”。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吴晓波

语录

我们对历史所有的好奇都来自于当代,我们对当代有哪些困顿和问题。

活在当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疏隔感。思想的流浪从我们投胎于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它或许真的没有结束的那一天。

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经济变法,每一个繁华盛世,每一回改朝换代,都可以进行前后的印证和逻辑推导。我们正穿行在一条“历史的三峡”中。

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若因循旧规,当然不行,而如全盘照搬欧美,恐怕也难以成全。这就好比,旧瓶装不了新酒,可拿别家的新瓶来装,也会让自家的美酒变味,这正是中国改革的难处所在了。能否在传统国情与普世规律之中探寻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如何应对工程监理中存在问题 篇4

一、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监理工作的定位不准确

在工程的建设中, 人们往往缺乏对监理工作的认识, 传统的观念使人们对监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也完全了解不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当中, 最重要的就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使监理工作的开展常常受到阻碍。一部分的施工单位将监理当做了自己工程的质检员, 常常都是没有通过自检便向监理报检[1]。也有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的知识匮乏, 将监理人员当成自己的雇佣人员, 使监理往往无法自己做主, 丧失了监理本该有的公平性和独立性。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单位对监理的指令完全听不进去的情况, 将监理放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而在工程结束后, 大家又会认为工程的质量完好是由施工单位做出来的, 这与监理单位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工程的质量不好, 又会将责任退给监理, 认为是没有做好监理工作。

(二) 监理人员素质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的监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使得对工程的全方位控制能力欠缺。一部分的监理单位存在人才参差不齐的现象, 造成了很多的项目质检需要依靠其他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 而不能借助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进行全方面的监控, 这将对监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也将影响监理工程的质量[2]。

(三) 监理市场不规范

监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目前仍然是较短的, 缺乏实践经验, 监理市场也不够规范, 对我国的工程监理工作推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我国目前的监理收费比较低, 市场的竞争压力大, 这使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施工现场, 常常是除了总监之外, 其他的人员都是在外聘请的监理人员, 他们的素质相对比较低, 最终导致了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工程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此外, 也有的监理企业在招揽业务时完全不考虑自身的能力, 或者在招揽到业务之后, 再将业务转包给其他的资历不足的单位, 这种现象造成了监理程序的扰乱。

(四) 建立体系方面的问题

建立工作的不规范, 所制定的监理规划缺乏针对性等造成了现场的建立工作很难得到控制。而监理业务的范围小, 竞争力低等情况又使得监理工作很难推行。此外, 目前的工程监理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管理上也缺乏创新意识。

二、加强工程监理的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监管法规

法律法规是保障工作规范的基础, 要想提升工程监理的规范性, 首先就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 让监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这就要求监理协会要进行广泛的社会研究调查, 同时对监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以此作为基础来充分的认识到监理行业中的法律欠缺, 最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3]。此外, 作为地方的监理机构也应对监理单位的水平和监理行为等进行定期的考核, 激励监理单位能够做的更好, 同时对一些不合格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理。

(二) 对监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养

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中是直接的参与者, 因此, 一定要提升监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监理企业应积极的组织监理人员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 保证监理人员都能够具有高的专业水准和监理水平[4]。提升监理人员的专业配套能力与知识结构, 这些都将对监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此外, 监理单位应重视起对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通常在监理工作中, 监理人员都需要接触各方的人员, 在这当中存在着很大的诱惑,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 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 这将有效的提升工程监理的质量。

(三) 完善监理市场

要想建立完善的监理市场, 首先应积极的推行项目招标制度。在招标的过程中控制招标底价, 禁止出现压价定标或标外交易的情况, 并在当中选择规模相当的监理单位中标, 以此来保障日后的工程监理。

此外, 应对合同加强管理。在进行施工之前, 应与监理单位签署《监理服务合同》, 由双方来共同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四) 落实监理责任制

在工程监理中, 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最终还是源于监理制度的不健全, 责任问责制没有落实[5]。要想切实的解决这个问题, 还需要将监理工作中的总监身兼数职以及挂空名等问题有明确的规定。此外, 应对工程项目中的业主、设计以及施工等人员的挂空名, 而在工作中并未到位进行监理操作的现象坚决的杜绝。

(五)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工作

监理单位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在工作的任何一点小的失误, 都有可能造成质量或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 对每一项工作的监理都要做到仔细、认真。确保工程的质量良好, 这将对整个工程监理的质量起到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提升监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保证企业的未来发展。

(六) 监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及时的处理往来问题将有利于解决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的经济问题。交接工作的规范化, 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因人员变动而造成的资料缺失, 提升处理问题的准确性, 监理人员在工作应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三个原则来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索赔问题。此外, 应规范建筑市场, 和监理模式等。促使我国的监理行业能够得到平稳的发展, 为工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语:我国的监理事业到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只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在监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问题解决。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监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都起着保障的作用, 因此, 一定要不断的加强监理工作, 促使监理质量得到提升, 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于鸿明.市政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4 (05) :20—23.

如何证明潜意识存在 篇5

你按照精神分析去思考,潜意识就作用于每个人行为之中

如果按照行为主义逻辑,这就是扯淡

所以,思考方向,答案也就不同

精神分析的大部分理论是无法实证的,所以没有特别著名的实验证明潜意识的存在但是目前在临床心理精神分析的理论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2心理学流派众多,其中精神分析学是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专门发展起来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更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和他的几位弟-子,已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如果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了解,那么不仅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还会在人生意义、文艺欣赏、哲学思想方面都获得深刻认识。何以如此?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学问,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感悟到普遍的人性,从而拓宽你的意识,心灵世界更加开放,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总而言之,它教你怎样摆脱痛苦与烦恼,走向心灵的幸福,人生的成功。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任何人都能够从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浅。我们知道,20世纪涌现的许多文学家,画家,哲学家,在自己的文艺作品、理论著作中都渗透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成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梵高与毕加索的画,等等,同学们若考上大学后接触到此类作品,就必须懂得一点精神分析理论才能理解。

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又译无意识)的发现开始的。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内在的精神领域。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络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内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吗?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脑海中浮现,驱之不去;强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让你忍不住的悲伤哭泣;更何况在夜晚,莫名其妙的梦境不断涌入你的睡眠里。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主观意识到的一切,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实际上人的精神从来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复合体,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功能。动物是无意识的,它们靠本能行动。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人类拥有意识能力大概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人类也几乎完全是受潜意识的支配。人类进化到今天,意识是否已强大到可以不必顾及潜意识的地步了呢?绝不。意识从潜意识分化而来,潜意识相当于意识的源泉,它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大根基。尽管你也许觉察不到,每个人都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协调作用的统一体。我们不要以为潜意识比意识低级,潜意识是一个人更内在、更深刻的自我,它包含着数百万年来的智慧。大家想一下,蜜蜂没有意识,可它天生知道去哪儿采蜜,怎样筑巢;动物先天的本能就能让它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有些潜意识功能好的人甚至可以像动物一样预知危险从而避开危险,我们称之为第六感。人类的潜意识中包含着惊人的潜力,丰富的功能。一个意识与潜意识配合良好的人能够发挥更大的潜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灵感”吧,灵感就是应意识的请求,从潜意识中涌现的创造性思想,它突如其来,毫无逻辑,突破理性。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潜意识作用的明显痕迹。而一个意识过分压抑潜意识的人往往显得刻板,平淡,缺乏灵气。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表明,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精神疾并心理障碍的本质,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冲突,二者不能和-谐共处、协调作用。双方的矛盾斗争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产生。一般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有意识,但意识控制不了潜意识,如强迫症,不由自主的陷入一个荒谬的念头,或者没有道理的反复做同一种行为,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该,却就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好象冥冥中有什么强迫他一样。而严重的精神病人则表现为理性丧失,完全任由潜意识的自发冲动支配,意识失去作用。

人作为存在者如何心态栖居 篇6

关键词: 存在者;积极;消极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1-03

一、积极地栖居

人生活在世界之中,经历的事、发生的事并不总是如人所愿,有时会超乎人们的想象。进而,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沉思究竟何为我们真正所要追求的。时不时地,我们会对我们的栖居之所以及身边之事情不自禁地产生些许的疑问。对此,也是讳莫如深。但凡遇到好事或是不好的事,我们都会以一种心态去面对:顺其自然。你可以说它是积极的也可以说它是消极的,这由人的主观来看待。客观(发生的事)的好或不好,不是由我们这些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三言两语可以概论的。面对好与不好的事,在于一个人所持的何种心态。例如,面对考研的成败和得与失,一些人和另外一些人所持的心态可谓是分外鲜明。一些人被成功的录取与自己付出的多年努力成正比,最终迎来了鲜花和掌声,自然而然会欣喜万分;反之,面临失败,心情落寞。面对此境,有些人微笑坦然,淡然处之,这是积极的表现;而另外一些人终日沮丧,怨天尤人,这是消极的表现。不可否认,我们的身边存在有阿Q,遇到困境往往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寻求自我心理安慰。然而,自我心理安慰亦在于自我会进行心理上的正确疏导和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视为是追求积极的做法。

(一)积极有为。

积极,我们不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乐观向上之意。在此尤指一些人拥有合乎自然法则、道德准则以及生活常态的思想和观念。有为,我们也不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有所作为。在此尤指一些人利用恰当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做某事。对此,“积极有为”在本文特指一些人拥有合乎自然法则、道德准则以及生活常态的思想和观念,运用恰当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做某事。简言之,积极有为就是做某事要合乎情理,于情于理。

做事,尤其是做好事,我们都是积极有为。可怕的是,如今的好事也是不敢轻易去做,轻易去碰。其一,利益成分高。其二,人心照面少。纵然是老人摔倒在地,小孩前去搀扶摔倒老人。好在是力所能及;反而失去常态就是摔倒老人恶人先告状。合乎常理,一位老人即便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摔倒在地,只要是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能力行走于社会中的人,看见了自然而然便会上前去搀扶,不会视若无睹,且不说视若无睹了他人会言论一二,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等等,这也是有违心中的道德准则。一方面,自己做正确了,合乎自然之法,生活之理,理应会受到社会的嘉奖。其实,问题不仅在于行助者(有为者),也在于受助者。很大程度上我们不能说是第一行助者是否失去了心中的道德以及伦理的思想和观念,恰恰亦在于受助者是否有意识到行助者的真正意图。这意图是在仁爱和帮助。如果把这帮助看成是获得利益的堆积以此来受社会的褒奖与表扬。那么,这种帮助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行助者(有为者)的真正的积极有为是合乎道德的做某事,并不是掺杂了诸多的利益成分。倘若一味追求利益成分的高与低,获得社会效应的多与少。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有所枉然?真正的仁爱与助人来自于心底最深处,不掺杂利益成分。它绝非是用简易的只言片语就能以偏概全的。生活中的每件事并非要求人人有为,为与不为,做与不做在于主体自己,不会因为主体少做了或不做了而增减一二,削减三分。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照面少,由此产生了人们之间的莫名生疏感。人们无法料知对方心中的所思与所想,唯其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了解对方。在此,笔者不是就事论事。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计其数的。例如,我们会耳闻甚至目睹这些:由于考学压力或是恋人分手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矛盾而造成的跳楼与自杀的案件。难道前者是由于压力之大,后者是在于两人不合所造成?倘若就其此看,只是追究为表面现象,未能思虑它的深层原因。其实,它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或是沟通率低,心灵上的交流照面次数少。无论是遇到自我矛盾抑或与他人间的矛盾时,个人或是对方都能敞开自我心扉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心灵间的照面。这样,生活的矛盾便会化解,我们不能计较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一切矛盾皆来自于心。对此,我们会不会换取另一种角度,运用另一种方式,选择另一种心态,进行另一种交流?这样排除了心中的矛盾,生活琐事便会迎刃而解。

生活世界是给予意义的、被经验的。它给予人类以丰厚的资源,让其利用、开采和挖掘,显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存在的人生意义。既然,作为存在者的我们拥有这广袤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和盛大的空间,处身其中就该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去行为。例如,有空调区和无空调区。在有空调区的地方,一些人会利用这适宜的温度和温暖舒适的空间等有利的资源,充分享用它去做些有意义之事(如读书和思考),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当然,也会有另外一些人在这空间中碌碌无为,无节制地做些无意义之事(如消遣和娱乐)。这是消极的一面。然而,在无空调区的地方,虽不及有空调区,一时无法避免严寒或酷暑。但还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不畏严寒或酷暑等外在不利的诸多条件去做某事,不惜不利之条件,为寻求心中的那份坚定的信念和执着地追求,使其生活的多姿与多彩。这是积极有为的一面。反之,另外一些畏惧严寒或酷署之人,总是想方设法来寻求适宜的温度和舒适的空间。倘若一概而论这些人一事无做、一事无成也是不合理的,起码还有些许地追求那丝温度的做法和行为。在此看来,这也是有为的一面。重点是积极还是消极,要看主体如何行为。

毋庸置疑,人们都喜欢行积极有为之事,暂且抛开不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也有助于社会以及他人。如社会上的一些慈善活动家,他们会时不时地甚至于成年累月地做些公益慈善事业来接济需要帮助的人。难道他们仅是为受社会的褒奖、民众的一致好评?殊不知,有些人实则是在仁爱和助人,而另外一些人是在有所图。不可否认,人们做事何尝没有目的所言,就看追求的是什么。只要运用的方式及手段恰当和合理,所做之事合乎道德及伦理,于情于理。那么,积极有为之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

(二)积极无为。

作为世内存在者,我们该以如何的心态来栖居或是生活?“世界本身不是一种世内存在者。但世界对世内存在者起决定性的规定作用,从而唯当“有”世界,世内存在者才能来照面,才能显现为就它的存在得到揭示的存在者。”[1]我们由于生活世界经验很多很多东西,与之进行实践活动。在这种过程中,一些人会持积极的心态栖居来面对成败,另外一些人会持消极的心态栖居去面对得失。无论积极抑或消极的心态,无论有为还是无为,我们都是在世界之中显现出作为存在者栖居的意义。

一项规定的提出和实践,绝非仅是为了整治不良的风气与行为,还在于确保人们生活的更加安定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然,这种规定首先要自身具有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理论正确了,在行动上才能说服人。种种行为的合理,亦在于人们的观念和思想的合理。倘若给你一座别墅,里面的设施和装备一切齐全。你仅仅是身在其中享乐而无所为,还是利用手上的资源而有所为,在于你持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去行为。在此,“积极”和“消极”不是我们常说的乐观和悲观之意,而是一个人做某事所持的观念和思想是否合理,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自然法则和道德准则的要求。规定的提出,是为了整顿和严厉打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例如,打击贪污与浪费、行贿与受贿等现象。这样的积极做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一些政府官员严格要求国家的规章制度,私底下不搞特殊,形成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绝非口号上的平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本身就是政府官员的职责和义务所在。社会中的人各形各色皆有,我们不可能用理论或是规定去严格要求全部人或是说服全部人,只能使一部分人有所被说服和改正。倘若打击过猛或是想全部被改正,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这样一种积极的做法,只能是先针对局部,如若整体想要得到整顿,还需漫长的过程。打击过猛,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这种适得其反,积极无为的情况,我们还是要避免出现。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生活在其中,作为在世内的存在者,更该为此经历这个过程。然而,我们往往会在生活中耳闻或是目睹这样的一些人和这样的一些积极无为之事:自身并没有拥有很多的资源,但辛勤努力,无论是条件的好与坏,还是自身天赋的优与劣。努力了,付出了。但最终依旧一事无成,最后而无所为。这样的积极无为的情况是拥有了积极的心态在于做了某事最终而无成为。我们也把这样的情况视为积极无为。做一件事,不一定会与之成为一件事。重要的还是人们去做,肯做。再者是持如何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生活中的人,更该为此显现出作为一个在生活之中存在的存在者的意义。

二、消极地栖居

结合上述,我们对此再以考研的成与败为例。面临失败,心情落寞,终日沮丧,怨天尤人。这是消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和得失,亦即也是在消极地栖居。生活不顺,事业无成,考学无望,家庭不和等诸多情况,我们会由于一时的不顺而做出一些消极的事情。例如,过度酗酒,消遣娱乐等,沉醉萎靡而难以自拔,这都是没有真正认清自我的表现。消极地栖居和生活并无意义,除了浪费自我青春与生命之外,毫无任何价值。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各自的生存,各自利益的存在而存在,不得不向自然界掠取自然资源来保障生活的继续。在此过程中,人们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去开发自然资源,这就不免自然会受到损害。当然,我们人类也会深受其害。不可避免的是,人类在改造、开发自然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某种失误,破坏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人们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失调、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虽然,这是人们在有形之中有为的一些事。但是,这已经破坏了人们的栖居之所。人们的肆意滥砍乱伐,是不合理、消极的做法。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由人所界定,都是人在显现着自己面对生活的心态。

(一)消极无为。之前,我们就此谈过“积极有为”在本文之中的涵义。那么,“消极无为”是与之相反的,尤指做某事不合乎自然法则、道德准则的行为。换言之,就是做某事利用了不合理、不恰当的手段或方法。它不仅仅是指向悲观之意,而是具有了更深刻的意味。从另一角度来思想,我们把所行和所为之事的合理与否用“积极”和“消极”来称谓。每一个词语并无明确和深刻的界定,只有放在具体的实例中才会显得具体而微。

目前,国家的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依然成性。古已有之,乾隆身边的大臣和珅。贪污受贿之物不计其数,甚至于受贿的金钱财物比当时的金库还要多。与之相照,目前官员的所行和所为。无论是有了人权,官权还是钱权,受贿、贪污、行贿、诈骗等不良行为依旧显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官半职就开始肆意利用手中职权,拨公款、开公车…做一些不合法之事(例如,利用公款消遣享乐)。有了一丝财物,变据为己有。身为官员理应为人民服务,心系于民,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贪图享乐,为自己的享乐服务和谋益。倘若怀有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实在是消极无为。

既便给你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不去做一些合法、合乎情理之事,同样也是在消极的生活。这样的心态岂是在追求人生的意义?良好的环境提供于你,如若自己不好好利用,消费大量的时间去享受它的方便与奢华。嗔心无为,又岂是在追求自我价值?那些生活贫苦、条件贫困和所处环境急剧恶劣的人们倘若也是在持这样的心态地栖居和生活。那么,他们如何能够来维持生活的继续?虽然自我拥有了自由与舒适,但生活的并无多大意义。人的生活在于有意义的存在,不是在于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多与少,而是要能够显示出自己作为一个存在者的人生积极性。因为,“在所有的存在物中,人的存在是最为独特的。”[2]人不仅仅是作为有思想的存在之物,而且身处逆境中还依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和生活的潇洒与坦然。但是,与此相反,在拥有消极的心态时,前提是要改变自身的思想和观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当然,我们也应该涤除身上的那些陈旧的思想和落后的观念,更新、解放它,与时俱进;剔除心里不良的残渣与污垢,做一个积极的自我,合理而有意义的生活。

(二)消极有为。我们无法以言语界定所谓好事,所谓坏事。正如我们不能区分何为好人,何为坏人一样。每类人、每种事都有自己独特显现的方式。生活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和处事。好人也会做些不符道德、伦理之事。坏人也会做些合乎生活常态之事。任何事与人皆有两面,以偏概全对此不可成立。

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有人所为,包括不合法之事,有违道德之事等。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或是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人非法走谛枪支弹药,这是违法之事。虽然有人在为,但只能承认这是消极的有为。因为这些做法和行为不合理,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来谋益。难道是他们不知道做这些事情是有违法?不,明知故做和明知故犯最为可怕。我们该如何纠正和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首先,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人无完人,我们并不是完美主义者。纵然,我们在思想上是个完美主义者,但在形式上依旧是零。其次,改变思想和观念。重要的是要改变人的思想和观念上的不足与缺陷,而不是行为上的不足。人的思想是强大的,这点无可厚非。事情为与不为的合理与不合理皆来于人们的思想是否正确。因此,我们要净化思想。净化思想的第一步就是要驱除头脑中原有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使其归为零。换言之,就是清零。从零做起,是因为此时人们的思想中没有过多的尘世的熏染和世俗的杂念,为人处事没有掺杂太多的虚假成分和元素,人们可以近距离的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照面。

但凡是有为,我们不可以把它视为积极的一面,即便是消极有为。抛开从思想上来论,从整体而言,消极有为却也是一种消极地栖居。因为做某事所持的思想不合理,利用的手段或方法不恰当。无论是积极有为还是消极有为,人们都是为了各自的存在而生存。哪怕是做一些不合乎法律、道德准则之事,也是作为一个存在者在追求着生存。区别只是在于:存在者栖居的有无意义。我们共同生活在世界之中,存在者的我们是作为有意识地在生活世界中存在。在胡塞尔晚期的名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现象学哲学引论》(1936年)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正如这世界总是被意识为普遍的视域(Horizont),被意识为存在着的对象的统一宇宙,正在此世界中共同生活着的我们—每个个人之‘我以及相互一道的‘我们—就属于这世界,恰恰是通过这种‘共同生活,这世界是我们的世界,被我们意识为有效准的。”[3]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可能会给予很多很多东西,但是惟一不能给的就是“又一个”我们自己。

简言之,作为生活中的人,我们不可太过于纠结每件事。在把握当下之时,与此同时,也要看得见远处。顺心而为,顺其自然。无论积极地栖居抑或消极地栖居,我们都要活好自己,运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去生活,以良好的心态来栖居,以此显现自己作为一个存在者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然而,人生在世,我们无法预料自己的下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唯有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栖居,我们的生活才会焕发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85.

[2]衣俊卿.论人的存在[J].学习与探索,1999, (3): 48.

[3]张祥龙著.从现象学到孔夫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4.

如何存在 篇7

一、数学CAI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误区

误区1:人为复杂化, 课件制作效率低。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一些教师片面认为, 只要多媒体CAI制作得美轮美奂课堂教学就一定高潮迭起,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输公式, 搞美工, 搜素材, 做动画, 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是课堂容量越来越大, 教学重点模糊不清,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更何况一些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 制作课件时困难重重, 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漏洞百出。

误区2:板书电子化, 学生思维易断档。众所周知, 数学思维的培养既需要学生本身的知识内化与感悟, 也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现如今一些教师唯CAI是从, 原本出现在黑板之上的主、辅板书内容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一些重点难点“转瞬即逝”, 教师讲课轻松自如, 学生听课叫苦不迭。

误区3:教学形式化, 数学双基难实现。一些CAI的制作不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单单是为了哗众取宠,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缺乏实质和内涵。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有的老师以“小明商场购物”flash动画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这样的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似乎为了故事表述得更加完整, 将购物的前因后果也大容量地和盘托出, 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既使某些学生深陷故事情节中难以自拔, 又冲淡了教学主题, 导致本末倒置。

二、数学CAI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优势

优势1:图文并茂, 拉近学生情感距离。在小学阶段, 受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学生在事物认知方面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CAI将图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用图文并茂的展示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的情感距离。如在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知识时, 笔者就用多媒体将蝴蝶、风筝、经典建筑、树叶等图片引入到课堂中来, 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使其对知识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优势2:化静为动, 易于揭示数学本质。多媒体CAI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化静为动”。必要时, 教师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或动画设置, 根据数学知识的规律, 将一些静态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此一来, 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就变得趣味十足了。如笔者在讲解“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 为了形象地揭示时、分、秒的关系, 我事先将时针、秒针、分针图形标记了不同颜色, 利用Flash中的Action script函数对三种指针进行动画设置:秒针旋转一圈分针在表盘中移动一格 (5°) , 分针旋转一圈时针在表盘中移动一大格 (30°) 。教师不仅可以演示, 学生也可以亲自体验, 整堂课下来其乐融融, 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优势3:合理延伸,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多媒体CAI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增大了知识密度, 在实现“双基”教学的前提下,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可适当对所讲内容进行合理延伸, 以此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借助于CAI通过“分割”、“移动”、“旋转”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

除此以外, 多媒体CAI在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三、数学CAI在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启示1:选择恰当时机运用CAI。数学CAI虽然在诸多方面表现不凡, 但也不可全用或滥用。不分课型、不分内容、不分时机地运用CAI只会使教师循规蹈矩, 使学生无所适从。CAI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宗旨, 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 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启示2:开发短小精悍的积件。多媒体CAI的制作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 熟悉并掌握多媒体课件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的制作流程, 还需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因此, 一般来讲, 制作一个高水平的CAI课件绝非易事, 需要投入较大精力。而且CAI可移植性差, 修改也较麻烦。教师不如开发短小精悍的积件, 既方便使用又可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 这样老师可以节省很多精力进行备课和授课。

启示3: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整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单一的教学形式都有利有弊。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加强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力度, 借助模型、实物、图片、CAI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解决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 篇8

1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渠道混乱。

由于地域习惯和民俗习惯, 造成了我国拥有丰富的饮食习惯, 其中不仅包括在食用方面, 也包括对食物的采购。目前, 我国的主要食品市场渠道和形态是:主食市场、生鲜食品和食品原料市场、副食市场。这就使我国食品的供应链十分复杂, 为食品质量检测增加了难度, 也出现了一部分的监管盲点。

1.2 不规范的食品生产工厂。

我国传统的食品生产工厂中, 中小企业约占90%, 这就导致食品的生产规范难以统一和符合国家标准。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小食摊、小作坊、准家庭式制作和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并存的现实状况, 因为利益和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降低了食品加工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标准。

1.3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添加剂的过分使用主要是在果脯蜜饯类, 该类食品总体超标率达27.7%, 其中, 苯甲酸的作用是防腐, 但是若摄入过多的苯甲酸就会对肝脏、肾脏造成破坏, 严重者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1.4 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冷冻饮品。该类饮品中微生物总体不合格率高达38.5%, 其中主要问题是微生物引起的菌类超标。菌类超标容易导致食用者患传染病和腹泻等。更严重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霉菌毒素的产生, 该毒素会导致食用者肠胃不适和损害肝脏。

2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监管不力, 审查不严。

一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 提高业绩, 对一些企业的审批采取一种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放松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审核条件, 因此, 就出现了一批以假冒伪劣产品为主的食品企业, 这是政府的审查不严。

在监管方面, 大量没有正式营业执照的企业仍然存在, 官商勾结, 置监审机构于不顾, 罔顾国家法律。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力, 就不能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危害的产生。

2.2 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

目前, 有部分地方的质量检测人员并没有进行过食品质量检验的相关培训。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 质量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哪种食品需要检测, 需要检测哪些项目都不太确定, 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费, 食品安全又多加了一层隐患。

2.3 检测技术落后。

迄今为止, 我国的相关检测部门仍然不能拿出准确的检测标准, 包括检测数据, 有害物质的成分表、检测根据、临检危险值等, 虽然在2013年从立法上给予食品安全问题的刑罚, 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法定的检测机构和检测方法。这不得不让人们忧心不已。

2.4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缺失。

1996年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兑假洒案导致157人致残36人死亡, 2008年毒饺子事件, 地沟油事件, 2003年的老鼠肉充当羊肉的事件, 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比比皆是, 触目惊心。但是, 各地政府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上以及应急处理上缺乏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 这直接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 也会让国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3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的好坏与否决定着食品安全最终能否得到保障。因此, 食品检验工作在整个食品安全的控制方面起到了把关的作用。食品检验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繁琐复杂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理解和执行。食品检验的工作质量管理上面存在一些多方面的问题, 具体如下:

3.1 检验过程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检验环境的控制等是食品检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每一项检验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在进行。这些关键的检验过程时刻影响着最终检验的质量。但是, 检验环节光是靠检验室的工作是不能完整进行的, 必须要有抽样室的配合才能完整进行。虽然检验室的工作一般目的明确且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可是抽样室的工作往往不能很好的和检验室工作衔接上, 导致了缺乏协调性从而影响整个检验工作。抽样室一般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所以总是不能配合上检验室对于检验数目的要求和时间上面的统一性。这样一来, 部门之间就无法科学有效的配合, 势必会影响整个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检验工作的工作量本来就大, 而且一个单一的样品一般就需要三个实验人员完成。而单个样品的工作报告出来一般就需要两到三天左右。大批量的检验任务更是加重了检验人员工作的压力, 并且工作报告的完成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大量的时间。

3.2 资源管理方面

对于这些药品和试剂的采购一般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管理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检验所用的仪器和量具一旦没有经过检定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导致改变了检验结果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对于这些检验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般都是交给检验室和业务室负责。但是为了使检验数据能够更精确可靠, 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维护。

4 对食品问题检测的探究

4.1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的审批力度务必严格化, 透明化。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完整的、合格的生产许可证, 这样才能切实保证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 一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二是要对监督流程标准化、严格化, 三是对于企业的监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不能监测一年, 放羊十年。

4.2 法律体系。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二是建立控制标准, 三是避免生产食品的环境污染,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 五是完善市场管理机制。

4.3 规范检测工作和流程。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要求, 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明确的检验流程, 对食品样品的检测不仅要按照程序进行, 还要将检测结果透明化。

4.4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当前, 政府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积极开展食品的流通、生产加工风险监控, 通过分析食品安全信息, 初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 尽可能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及给国民制造的恐慌。在事故发生初期, 政府要及时向公众公布事件的发展境况, 并将后续处理透明化, 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打击力度。同时, 可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梳理, 明确监管责任, 理顺执法监管体系。此外, 应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提高检测技术,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结束语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目前,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已形成四级检测体系, 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在立法上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刑罚标准,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还给国民一个安全、干净的饮食环境。

摘要:近年来, 食品安全事故频繁,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其中食品质量检验的问题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 为了更好的提高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解决食品质量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如何存在 篇9

一、中职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设置仓促, 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冲动

中职录取的学生大都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他们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学习没动力, 出于对动画电影、动画游戏的喜好和对动画的“好玩、易学”的误解, 中职生在选择专业时冲动地选择了动画, 造成了入学学生多, 留下学习的人少, 坚持到毕业以至选择这个职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 (中职校有严重的流生现象) , 而目前各个中职学校, 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 社会热门什么, 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 因此, 大多数中职的动画专业在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与动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许多中职动画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的确定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 往往是套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或是仅仅按照学校自身情况甚至以想当然的方式确定的。因此, 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程度不科学、不明确的问题。很多中职的教学目标设计中都没有弄清现在我国动画产业哪方面人才紧缺, 只是盲目跟风, 一味地增设相同的专业方向, 没有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

2. 动画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够科学, 高素质的动画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 众多中职学校是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动画专业, 但动画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较多, 其中要有大量的美术教师, 原画教师, 动画教师, 而在较多的学校中计算机教师不会美术, 美术教师不懂计算机, 出于编制的原因, 现在动画技艺较全面的人才或不愿进入教师队伍, 或没有编制进不了教师队伍, 在这种教师结构失调的情形下, 专业课程无法开足开齐, 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 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硬件较难达到动画专业的硬件要求, 以致动画专业的课程只能以枯燥的理论教育为主, 授课内容远离动画产业实际, 这种课程体系违背了动画的教学规律, 远远不能适应动画产业发展的需要, 这样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影响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手绘基础是动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大多数学校动画专业没有专门的手绘漫画课、卡通形象设计等课程;有的中职即便设置手绘课, 也仅仅是作为动画的基础练习课, 如“角色设定”练习、“背景绘制”练习等, 而没有“专业手绘课”的教学。同时, 中职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存在实践课程不足、专业技能训练太少等问题, 提供给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实习的机会和可能性较少。

二、中职动画教育的发展对策

上述中职动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已经引起部分中职重视, 并且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只有进一步加强中职动画教育各方面的建设,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动画人才。

1. 建立实际可行的动画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中国需要的动画人才类型很多, 都需要培养。中职应该在了解市场不同需求的基础上, 找准自己的定位, 设定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层次并与大专院校要有所区别, 要有的放矢。动画制作单位在选择动画专业人才时才能有更明确的人才选择倾向, 让这些动画人才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动画专业有其专业特点,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讲, 自身的素质固然重要, 教师的指导、点拨也非常关键, 故动画专业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 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和教师有交流的机会, 得到教师跟踪式的全面辅导, 教师也能够及时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讲课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动画世界”。

2. 提高专业门槛, 保护学生兴趣, 促进可持续学习

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较短, 一般是三年, 而第三年一般都开始实习, 实际在校学习只有两年, 而动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多, 其中重要的是美术基础, 而美术技能是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才能形成, 这也是保持学生动画长久兴趣的前提, 故学校在招生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最低也要有美术的兴趣。

3. 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学水平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动画教育的关键是高素质的师资, 建立和培养高素质的动画专业师资队伍, 是保证动画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动画专业人才要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 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 要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 要能参与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就目前中职教师的实际状况来看是无法完成, 也没有能力配齐专业的所需教师, 因此大量引进动画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实践人才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办法, 应该把社会上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请进校门, 给予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 以模块化、集约的形式授课, 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动画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

如何存在 篇10

一、大一新生图书借阅存在问题

由于刚刚脱离高中繁重的学业, 步入大学校园, 大一的同学往往缺乏图书借阅方面的知识。

1. 阅读书目较盲目

阅读书目是针对各专业特点而为学生设计和推荐阅读的书目清单, 包括专业类、人文类和综合类书籍。大学的文、理、工、农、经、管、艺等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差异, 其参阅书目亦各有侧重。

大一新生由于刚从高三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普遍存在一种上大学后放松的心态, 因此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存在偏差, 往往喜爱借阅小说、休闲杂志、通俗读物等, 而不愿意借阅本专业的入门类书籍及拓宽学习视野的综合类书籍。

2. 索书、找书有困难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一般都有几十万至上百万册, 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上架;每一个书架上的藏书又是按照从小号到大号, 以“Z”型顺序排放。

大一新生在高中时并未接触过相关知识, 进入大学后在索引和寻取图书时容易出现不知道图书分类法的含义、不知道如何寻找图书等情况, 给他们的图书借阅带来一定的困扰。

3. 借阅规则不熟悉

图书馆一般都对图书流通有详细地规定, 如读者借阅等级、借阅权限, 图书借阅期限、图书续借、超期罚款, 图书证办理、注销及延期等情况。

大一新生由于不熟悉借阅规则, 往往会产生一些超期欠费、证件遗失未及时挂失, 甚至图书被冒名借阅等麻烦。

4. 借阅习惯未养成

一些大一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例如:阅读了图书之后就将其遗留在自习室座位上, 而不愿顺手将其放到图书流转架, 从而增加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部分读者不爱惜图书, 将图书随意折叠、污损;书籍借阅之后不能按期归还导致超期;不懂得在网上或者手机上进行续借操作;借还书时不懂得将书籍码放整齐以方便图书馆老师扫描图书条形码。

二、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系部无暇顾及

新生报到之后就是紧张的军训, 接着便是正式上课, 大一年级各种各样的事务非常多, 因此各教学系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些工作上, 对于新生入馆知识培训、入馆教育等方面根本就无暇顾及。

2. 入馆教育工作不到位

按照相关规定, 大一新生入学后应当接受图书馆利用方法的教育。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 新生的入馆教育往往由图书馆老师在会堂里做一个讲座, 学生也是爱听不听, 导致讲座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入馆教育工作不到位, 流于形式, 走走过场。

3. 学生自己不重视

大一新生往往认为, 入馆教育就是简单的借还图书, 一看就会, 并没有什么知识可学的, 参加入馆教育讲座时很多同学压根就没听, 光顾低头玩手机。甚至从来不登陆图书馆网站, 不阅读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

三、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及提高。

1. 加强大一新生的入馆教育

入馆教育是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部分, 是其了解、认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开始。做好了入馆教育, 能帮助大一新生有效地掌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方法, 如同交给了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高校分管领导、各院系领导、图书馆领导要高度重视入馆教育工作, 把入馆教育纳入新生必修课。通过组织新生实地参观, 开设讲座, 利用校园网、宣传栏、《读者手册》等途径, 切实做好做扎实新生入馆教育。

2. 借助新兴媒体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5后, 他们成长在信息时代, 对新兴媒体的接触和掌握能力较强。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等新兴媒体手段, 将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借阅流程、索书细则、新书推介等内容发布在其上, 以95后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 并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 培养新生良好的借阅习惯

如何走出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误区 篇11

【关键词】高校瑜伽教学 误区 对策建议

1前言

瑜伽教学具有道德准则严谨、体位要求严格、可净化心灵等特点,对学生的品格培养与心理健康均有很大影响,但由于陷入了认识误区,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实效普遍未达到要求,甚至还引发了教学过程枯燥、学生练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所以,广大教师有必要在正视教学误区影响力的基础上,主动革新认识,带领学生尽快走出误区,以提高瑜伽教学效率。

2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建议

2.1关于瑜伽教学

瑜伽教学的特点主要有:首先,道德准则严谨。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瑜伽更加时尚,其也因此备受年轻人的喜爱。一般来讲,练习瑜伽讲究真诚和节欲,道德品质要求极为严谨。其次,体位要求严格。在瑜伽运动中,基本姿势被称为体位,要求十分严格。体位规范时,练习者的身心素质均可在练习中得到增强。最后,可净化心灵。瑜伽除了能够促进人体系统的健康之外,还可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不仅练习者的不良习惯会逐渐改善,负面情绪也会慢慢消散,这就是瑜伽的内外净化作用,于人的身心健康均有明显益处。实际的瑜伽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立足瑜伽的特点,将上述要求落实到位。

2.2教学误区

在现阶段,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两项:首先,学生对瑜伽的积极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学习动机较为狭隘。比如,高校学生中,不少人都认为瑜伽可以减肥,这一点也是他们对瑜伽运动的唯一认识。此种认识否定了瑜伽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导致瑜伽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再比如,高校学生普遍认为瑜伽属于体操,在他们看来,学习瑜伽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练习体操。上述情况均是学生对瑜伽缺乏全面认识的表现,不仅会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制约,还会影响瑜伽价值的彰显,不利于此种运动的普及与流行。其次,对适用群体的界定出错。此项认识误区主要是指人们普遍认为瑜伽只适合柔韧性好的女生,导致的后果是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瑜伽实际上是一种男女都可以练的运动,但由于长期以来练习的男生比较少,再加上瑜伽动作经常给人一种难度偏高的印象,女生往往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而放弃尝试,而男生则大多会因为观念、过分看重他人看法等原因拒绝尝试。这种认识误区否定了瑜伽适用性强的特点,使得此种运动的推广阻力重重。

2.3对策建议

2.3.1扩大宣传,帮助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瑜伽

高校瑜伽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狭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陷入了认识误区,因而,要想端正学生态度,高校就必须要首先帮助学生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使他们正确认识瑜伽。瑜伽被视为文明瑰宝,集健康学和运动学于一身,将其推广开来,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瑜伽普及过程中,宣传属于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人们的兴趣。所以,广大高校有必要充分重视宣传,以增强学生学习瑜伽的热情。具体而言,高校需合理利用校园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来纠正师生对瑜伽的偏见和错误认识。在瑜伽宣传的过程中,高校需注意将下述内容作为侧重点。首先,运动机理。对此进行宣传,既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瑜伽,又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安排。其次,作用功能。对此进行宣传,可以避免学生以偏概全,有助于摆正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后,文化内涵。归根结底,瑜伽属于一项运动,其也必然具备运动的特点,这一点很容易使不爱运动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兴趣。对瑜伽的文化内涵进行宣传,可以适度减低学生运动时的疲劳感,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培养。扩大宣传不仅是帮助广大师生走出瑜伽教学认识误区的有效方式,也是普及此项运动的必经过程,值得各大高校积极落实。

2.3.2大力推广瑜伽,并强调其普遍适用性

鉴于现阶段高校师生对瑜伽的认识大多都不够全面和深刻,现实中有必要加大推广力度,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并通过强调瑜伽的普遍适用性,来增强其吸引力。只有学生明确瑜伽的实质,才会产生学习欲望,此种运动的受众群体才会不断扩大。因而,瑜伽推广中需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消除学生对瑜伽适用群体的片面认识。比如,很多男生认为瑜伽只适合女生,对于这样的学生,现实中可通过强调“男女皆可练瑜伽”等方式,来消除他们对此的片面认识,使广大男生敢于尝试练习,鼓励并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其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条件的局限性与可改变性。比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柔韧性不佳,不具备练习瑜伽的条件,对于这样的学生,现实中应从给予更多关注开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条件对其学习瑜伽的影响,并于同时强调身体条件的可改变性,使学生明确瑜伽可以帮助改善身体条件。这样做能够通过关怀,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可为瑜伽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利用课外活动之机增强学生练习瑜伽的兴趣。比如,高校可考虑建立瑜伽俱乐部,为学生的课下练习提供机会。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感受瑜伽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发现日常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教学误区的修正。所以,以上做法无论是对于瑜伽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于瑜伽的推广与普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结语

整体来看,目前的高校瑜伽教学中普遍还存在认识误区,师生对于瑜伽的理解都比较片面。鉴于这种情况对瑜伽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均极为不利,现实中有必要从纠正认识偏差开始,帮助广大师生尽快走出认识误区。

【参考文献】

[1]肖志艳.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其防护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5,(21):155-156.

[2]关璐.探析在高校瑜伽教学中情感型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23-123.

如何存在 篇12

1.1 位置问题

目前铁路建设已经开始向山区拓展, 因而涵洞是铁路建设中所必须的结构, 而涵洞大多需要建设在山沟中, 因而该类涵洞的基础都建在软弱土层之上, 因此基础处理是山区涵洞的设计重点。在山沟中, 由于其本身的地质结构, 在其表层大多为3米左右的硬层, 而在此之下, 则基本为淤泥以及碎石, 所以在设计中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的换填。在进行设计前需要进行勘探, 而勘探往往仅仅只设置一个钻探孔, 因而一些工程没有清晰地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 而在施工之后才发现地层下淤泥层很厚, 因而不得不专门请人变更, 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是对工期的延误。另外在涵洞设计过程中, 通过无挡开挖的形式较多, 因而开挖过程中, 放坡量较大, 尤其在进行淤泥层的开挖中, 这就会严重损害施工现场附近的自然环境。

1.2 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当前所使用的涵洞设计图集较为老套, 并且图集中所提出的做法也相对较为落后, 不适应当前的施工发展, 有些图集中甚至连材料的选择也同现在的涵洞质量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对钢材的使用量控制较为严格, 因而在那之前的图集针对钢材的应用都有所控制, 因而在涵洞的建设中, 砼结构在外形中都较为粗大。例如, 在涵洞中, 会采用开口箍筋作为盖板涵改版, 并且间距较大, 由于这种结构的抗剪强度不足, 因而为提高其强度, 会适当的增加盖板砼的用量。大多数涵洞都会采用浆砌片石作为基础以及涵身的建设, 不但工程量大, 并且还会令基础埋深加大, 通过实际的操作看来, 工程存在明显缺陷。由于需要石料过多、挖方量相对较大, 因而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另外施工中还会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 例如, 工后沉降大, 并且由于后期出现的沉降缝处理不当, 治理病害困难较大等, 会直接影响涵洞的质量。

1.3 设计造型单一

由于涵洞大多建造于偏远落后的山区或者山沟中, 人烟稀少, 因而设计人员不会在意涵洞的外观设计, 这同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出入。

1.4 设计中套用图集标准不一

在涵洞的施工设计中, 会套用不同的图集, 由于图集数量过多, 标准不统一, 各个设计院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一条铁路上, 由于设计是由不同的设计院进行设计, 所以在很多地方构件之间都具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由于图集数量过多, 所以, 即便是施工人员进行查图也具有困难, 因而会致使施工控制变得更为复杂。

1.5 沉降缝设计不当

在涵洞的施工中, 有关沉降缝的处理属于重点内容, 如何提高其防水性, 是设计人员予以重点考虑的。但是目前的设计中针对沉降缝的处理设计大多会使用沥青麻布作为防水卷材, 并且, 卷材只铺设至基础顶面下150mm, 其他部分则使用粘土进行填充。沥青麻布在施工中所不但施工困难, 在防水性上也相对较差, 能够使用的范围也相对较窄, 这些都是导致涵洞渗漏产生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涵洞内测通过涂抹水泥的方式处理沉降缝不能够有效处理病害, 由于水泥砂浆为刚性, 而涵洞沉降具有不均匀性, 因而使用水泥砂浆对沉降裂缝进行修复, 不利于病害的处理。

2 涵洞建设现状分析

2.1 缺乏预先勘探

在施工前, 很多施工队伍也有针对性的对涵洞施工现场进行深入勘探。仅仅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从而在开挖过程中, 使得工作陷入重复的淤泥挖掘工作中, 由于施工中支挡设置缺失, 使得山体的放坡量过大, 因而造成山体滑坡, 这对当地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

2.2 不合理的施工方法

不正确的基础处理方式会直接导致涵洞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施工中对于基础的处理方式大多都采用了整体开挖的方式, 而没有考虑到顺序问题, 所以极其容易出现塌方现象, 尤其是雨后, 这直接影响了施工山体的结构稳定性。

2.3 施工标准低

在涵洞施工中, 在砌筑标准的确定中, 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标准过低, 不但无法控制涵洞质量, 同时也无法保证涵洞的外观。同当前的城市建筑相比, 山区铁路涵洞的建设水平仅仅相当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水平, 无论是砌筑技术还是工艺都令人感觉十分落后, 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质量控制水平上也相对较差。

2.4 没有仔细处理沉降缝

沉降缝的处理属于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若是没有仔细处理, 总是将涵洞作为过水涵洞处理, 认为漏点水无关紧要, 那么在施工后就极有可能出现难以整治的漏水, 若是漏水长期无法得到治理, 就会导致基础发生沉降, 引发多种病害。

3 设计中的改进意见

3.1 结构型式合理化

山区铁路涵洞从设计上就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的思想观念, 因而在结构选型上就应当注意采用钢筋砼结构, 从而降低片石的开采, 将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 维持涵洞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在某山区进行涵洞的建设, 规格为长40米, 孔径3米, 高3米。若使用钢筋砼结果那么施工所产生的圬工量可以降低400立方, 并降低对山林的破坏, 而工程费仅仅只需要增加10%, 这一点费用同环境保护比较起来, 非常值得。

3.2 图集应当统一

对于铁路施工中有关山区涵洞的施工图集应当由设计院进行统一定型, 国家针对此类图集应当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由有关单位进行图集修订, 从而改变当前各个设计院自行确定设计的现象, 通过标准的统一, 令涵洞的施工设计同当前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更好地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便于施工单位查阅, 在施工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也更好的掌握图纸内容, 而设计单位在进行图集的套用时也能够更加便捷。

3.3 设计要与现代社会要求同步

目前山区涵洞多采用浆砌片石, 目的是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这种想法是不错, 但现实是现在大部分青壮年和有一定技术的人员都到城市务工去了, 在家的大部分是中年妇女, 施工中要找到相当数量、有一定技术的砌石工人很难, 导致施工质量不高, 大量的片石开采对当地环境保护也是一个较大的压力。新的定型图集还应改善涵洞的外观, 增加富于变化的外观型式, 特别是具有民族物色的外观造型, 应按地域、民族分门别类地汇总。

3.4 设计时应对涵洞的选址进行多方案比较

尽量避开山谷冲沟软弱地带。设计单位应在充分勘测的基础上弄清地质特征, 应在保证涵洞行人、排水方便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涵洞移向山体, 避开冲沟。涵洞移向山体虽然会增加顺路顺沟的工程量, 但是能减少涵洞长度, 减少淤泥开挖及外援量, 可以减少总费用, 而且能极大地方便涵洞的施工。

3.5 涵洞基础的设计应朝浅埋柔性基础方向发展低配筋率

大量采用厚大钢性基础的设计思想是过去钢铁产量低, 国家对钢材控制的要求, 现在钢材产量大, 价格也不高, 在国家鼓励提高钢材用量的现状下, 我们应该多采用性能比石材优越的钢材。浅埋柔性基础对钢材需用量较大, 但对减少土方开挖量, 减小环境破坏, 减小圬工砌筑量,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社会化作业有较大优势, 因此山区有软弱下卧层地方的涵洞基础朝浅埋柔性基础方向发展是较合理的。

3.6 防水材料的改进

柔性卷材是当前处理沉降缝的主要材料, 并且防水效果可靠。相比较传统的刚性水泥填缝以及沥青麻布处理的方式, 采用柔性卷材进行沉降缝的防水处理效果更佳。

4 结束语

通过从设计上进行改进可以将铁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涵洞问题予以解决, 尤其针对当前山区铁路建设中涵洞施工困难问题以及环保问题等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磊, 杜合军.铁路涵洞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2]田家升.山区山区铁路涵洞设计与施工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 2004.

上一篇: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下一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