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2024-08-03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共11篇)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1

日前, 教育部发布公告, 今年73所国家重点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改革。河南省4所高职院校榜上有名, 计划招生1400人。在河南,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尚属首次, 这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笔者认为, 在关注单独招生的同时, 需要冷静地思考单独招生的意义和影响, 以及我省高职教育改革方向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一、不应过分解读单独招生试点的含义

首先应当冷静地看待这次单独招生改革。媒体过分渲染、专家牵强附会地解读都是不可取的, 这可能在社会上引起无谓的争论。实际上, 这次单独招生试点只是在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号) 文件精神, 目的是保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 实质上是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施的一项倾斜政策, 是国家推进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尚待观察。之所以单独招生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 是因为能否上一所好的大学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招生制度涉及亿万家庭的根本利益, 又涉及社会公平这一敏感话题, 因而其任何改革都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关心教育公平, 并期待得到更多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都是应当充分理解的。但是, 这次单独招生试点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与考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是涉及本、专科之间的“平等”以及专科层次两个批次之间的“平等”。考生选择的机会也没有因此增加, 因为你选择了这次机会, 一旦被录取, 就意味着失去了下一次机会 (当然, 考生可以要求退档, 但是这要增加额外的成本)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院校不属于“紧缺资源”, 因此其“单独招生”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从外省同类院校多年的单独招生实践来看, 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不会对现有的招生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今年, 河南省有4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单独招生试点。从其中一所试点学校的报名及录取情况看, 计划录取300人, 共有566人报考 (有的专业没有报满) , 这说明考生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录取分数线也偏低, 总分400分, 155分就录取了, 折成百分制, 与去年高考二批专科分数线差不多。这说明, 试图通过“单独招生”改革来提高生源质量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提高生源质量关键还是要靠市场机制, 如果一个专业承诺百分之百就业, 而且是高质量的就业, 那么这个专业的生源质量肯定就好。

二、高度重视这次单独招生试点背后的政策走向

这次单独招生试点透出了两个十分强烈的信号:一是高职教育正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且开始通过制度安排来凸显其重要地位、保障其发展, 这说明高职教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二是此举表明, 教育主管部门将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来抓, 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将会稳步推进,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的基本生态环境。只重招生、不重培养, 只提权利、不提义务的办学局面面临终结;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即将正式确立。

目前, 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是评估检查。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5年一次, 不仅周期长, 而且由于评估指标体系过于繁杂, 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效果也不明显。鉴于目前教育质量监控手段的有限性和局限性, 更加高效的质量评估机制必然将建立起来。比如, 有可能参照国外院校的先进做法, 把高校责任制建立起来, 特别是建立就业责任制, 变过程监控为结果监控, 以更好地实现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同时, 约束机制甚至退出机制也有可能会建立起来。

三、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制约因素仍将长期存在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规模要进一步扩大的目标:在校生人数从2009年的128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390万人。由于同期考生数量呈下降趋势, 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会提高, 高职教育入学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生源整体准入条件会继续下降。

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最突出因素是投入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队伍质量不高, 而且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消除。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生均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必然增长缓慢, 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高职教育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可以预期, 民办高职的数量将会继续增加, 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将更加激烈。显然, 为了确保高职教育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 “边发展、边治理”将是现实的选择。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而对考生而言, 则意味着利好, 不仅入学机会和选择机会会不同程度地增加, 入学后发展的机会也会增加。

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是必然趋势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就逐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对高职教育而言, 已经提前进入“买方市场”。高职院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强者更强的趋势已经明朗。目前, 决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 不仅仅是行政行为, 更重要的是市场机制。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 高职教育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趋势更加明显, 对旧有的不适应这一趋势的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市场变化, 高职院校对办学自主权的要求也会日趋强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要依法保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确定、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形势的发展表明, 高职院校企业化经营的思潮必将很快到来, 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即将拉开。

五、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得到真正确立

随着市场机制的确立, 高职毕业生的地位将会得到空前提高。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得到正式确立, 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将得到真正落实。届时,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 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 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都将成为现实, 学校的发展将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了确保生源, 高职院校不会再强调“以高质量生源保证高质量培养”, 因为“挑选生源”的思想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把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作为办学方针:服务学生——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服务社会——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强调生源质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学校本位, 而不是学生本位;是一种错位, 而不是市场本位;是让学生适应教育, 而不是因材施教, 让教育适应学生。把学生挑来拣去, 本身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 会带来新的不平衡。而且, 确保生源质量作为一个环节, 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众所周知, 在一个企业里, 影响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 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

国家支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模式, 有一定的普及意义。按照目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思路, 建成一批名牌高职院校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对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有多大的带动作用, 其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否为一般高职院校借鉴、仿效, 仍有待实践的检验。就单独招生而言, 无法仿效;就中央财政巨额的办学经费投入而言, 更无法仿效, 因为这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别待遇。

六、现有的高职招生制度有其合理性, 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在现有的招生制度中, 高职院校属于最后一批, 录取分数线很低。如果上了高职线但志愿填报有误未被录取, 还可以参加补录, 且被录取的机会很大;入学之后还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参加专升本考试、入伍或就业, 出路很多。应该说, 这是一个很人性化、比较完美的制度设计, 既保证了公平, 又兼顾了个性化发展。但其缺点是, 在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下, 统一划线 (包括降分划线) 这种做法略显僵化, 仍然存在“录取的不报到, 想上的不够线”的现象, 这使得有些学校招生计划完不成, 造成“产能过剩”。如果能进一步放权, 允许普通高职院校根据考生报考本学校的情况自行划定分数线, 当可避免这一不足。

单独招生绝不意味着任意招生, 也不意味着“自行确定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不仅不可弱化, 反而应强化, 否则在放权的过程中极易导致无序状态, 拐过头来还是要治理整顿。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一手放、一手抓”。可以适当放权, 但是必须狠抓质量, 建立质量责任制, 把就业率、双证书率、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作为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定期公布。对教育质量好的高职院校, 要增加招生计划;对教育质量差的, 要压缩招生计划。努力从制度着手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2

单招一般指单独招生。单独招生是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长沙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报名指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招生专业设置

各高职院校须于3月5日前,登录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院校版)(https://yx.hneao.cn),设置好招生专业等信息(招生专业必须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名单一致),经我院审核确认后准予开通报名系统。各校同时打印招生专业备案表,加盖公章后报送我院普招处。

二、单招报名与确认

高职单招对象为符合湖南省2021年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并已参加高考报名的人员。其中,对于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尚未参加高考报名的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在岗人员等五类社会人员(以下简称社会人员)可在3月1日-5日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办理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考试类型须选择“仅参加高职单招考试(仅限五类社会人员)-65”。

单招报名和填报志愿时间统一为3月8日-3月16日,在此期间,考生可登录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综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考生综合信息平台”)(网址:https://ks.hneao.cn)或“潇湘高考”APP(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华为应用商店或“考生综合信息平台”首页下载APP)填报报考信息。

考生可选择测试时间不冲突的1-2所院校报考。社会人员报考时须通过“考生综合信息平台”首页下载对应的报名身份审核(界定)表(见附件),按照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后,将证明材料提供给报考学校认定。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考生只能以往届生身份报考。

报名截止后,各高职院校须通过“招考信息管理系统(院校版)”下载本校的考生报名信息,组织开展报名确认工作。各校须对社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进行核对和认定,同时汇总社会人员报考人数统计表,加盖公章后随同录取考生信息报表一并于4月10日前报送我院普招处。未在网上报名的考生,不允许参加测试。

三、单招测试

单独招生测试工作由各高职院校按国家教育考试的相关规定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院校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监督指导。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要安排专人对测试工作进行监督,我院将组织人员对各校的测试工作进行监督巡视。全省单招考试时间暂定3月17日以后进行,3月底前完成考试。具体测试时间由各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要求自行安排,并于3月5日前报我院普招处备案。

测试地点原则上只设在单招高职院校校内。确有必要在异地设置考点的,须征得当地市(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教育(体)局同意,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异地考点由所在地市(州)教育局负责安排在当地高职院校或市(州)政府所在地的高考考点。高职院校应制定详细的异地组考工作方案,与考点签订组考协议,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义务。高职院校应落实异地组考的主体责任,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院校相关领导担任考点主考,关键岗位的`工作须由院校在职在编人员承担,组考要求和考试时间须与校内考点一致;组考工作方案须报送考点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并接受其业务指导。

各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沟通汇报,在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参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和布置考场,加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力度,加强对涉考场所的通风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

四、录取备案

今年单独招生录取备案工作于4月10日前全部完成,分三步进行。

(一)成绩报送。

各高职院校必须于4月2日前,登录“招考信息管理系统(院校版)”,报送所有参加单招测试考生的各类成绩信息。

(二)录取确认。

4月6日,各高职院校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院校子系统(以下简称“院校子系统”)下载一志愿参考考生信息。4月7日至8日,完成一志愿考生录退确认操作。4月9日,下载二志愿参考考生信息。4月10日,完成二志愿考生录退确认操作。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学生 学业评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18-02

学业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业信息,科学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学生学业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模式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自2007 年起,教育部在部分示范高职院校中启动了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单独招生学生(以下简称单招生)入学后在学业方面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学习意愿低落,不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内容,不知道课程的作用,不了解实训的目的;缺乏学习兴趣;有不及格科目不知道应该怎样重修;不了解选课的机制和程序,在选课时盲目或从众;厌学、逃课、沉迷网络、上课睡觉、考试作弊等。

虽然影响单招生学业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学业评价改革滞后,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不能准确、科学、全面地评价单招生,抑制了学业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容易引起单招生自我发展受阻和自主构建的不足,最终导致其不能如期毕业甚至辍学。随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试点高职院校应该对单招生学业评价进行改革,让单招生提高自信、体验成功、激发潜能,不断提高单招生的培养质量。

一、现有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给单招生带来的弊端

(一)评价目的偏移

现有的学业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其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只重视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关注不足;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这种学业评价目的下,很多单招生会选择放弃,因为不努力导致的失败比努力了依然失败更能够避免心理上的冲突或认知上的不协调。

(二)评价主体单一

现有的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教师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

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其弊端在于:评价的结果容易片面、主观,单招生对评价的结果难以认同,因而评价的实效性不强;在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产生对立的情绪;单招生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三)评价内容片面

现有的学业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创新能力、实训企业的意见,学生的自评、互评难以得到认定,不能很好地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单招生虽然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吃苦耐劳等方面不如统招生,但他们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社交活动能力强,能够承受压力,接受挑战,掌握实践能力或动手能力强于统招生。因此,这种片面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使很多单招生怀疑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丧失取得成功的信心。

(四)评价方式单一

现有的学业评价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来测评学生学业。多采用纸笔测试,所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 涉及的几乎都是陈述性知识。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单招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撰写科技论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奖等方面非常积极,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现有的学业评价中,单招生的这种优势却无法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而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倾向于总结性评价、工具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漠视教育的个体性、特质性和差异性,从而不利于单招生个人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不利于单招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单招生学业评价的改革

针对单招生理论基础较弱但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要激发单招生的发展潜能,就需要积极开展学业评价改革,实现评价目的向促进发展转变、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内容向全面化转变、评价方式向灵活化转变。

(一)改革评价目的——解决“为什么评”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建立发展性学业评价目的。关注单招生的个体差异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依据培养目标,通过对单招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系统分析、及时反馈,对单招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状况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二)改革评价主体——解决“谁来评”

发挥学生评价主体作用,实现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凡是教育的权益者,都可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其他社会组织。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单招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促使单招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学到别人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更充分地展示才能。

(三)改革评价内容——解决“评什么”

拓宽评价的内容,实现学业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既要关注单招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动机和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重视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动机、信念、态度、价值观。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考核,还应包括实践能力测试、在校表现、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表现等,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内容。

(四)改革评价方式——解决“如何评”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灵活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以外,还可以采用表现评定、设计、学生作业、作品展示、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完整地呈现学生的学业水平,将评价的范围从认知领域扩展到情感与社会技能等。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培养单招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招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保障

(一)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更新学业评价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学业评价观念,充分认识到现有学业评价的弊端,掌握学业评价的先进理念,树立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意识,并掌握具体有效的学业评价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管理者应对学生评价的各个层面有着深刻理解,在制订学生学业评价的政策与方案时,要树立学业评价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实际评价技术的提供上,都能给教师一定的支持,使得学业评价的改革能落到实处。

(二)实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采取综合化学习评价、学分认定形式,鼓励学生更多地获取教学计划规定以外的各类技能证书、有效培训证书;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单招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性转变,养成学生乐学善学的优良学风。

(三)研制开发管理软件

要根据目前学业评价的需要,采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构建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单招生的特点,对学业评价进行改革,对单招生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使学业评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向“为了学习的评价”的转化。这能发现和发展单招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单招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成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涂艳国.教育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8.

[2] 廖迎春.对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94.

[3] 何静.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学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 李亚东. 关注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J]. 上海教育,2003,(12):26.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4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还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生源的多样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生源结构并确保整体生源质量, 从具有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中进行选拔, 已经成为了摆在广大高职教育院校面前的难题。高职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学生的一种方式, 其录取须在高考前完成。参与单招的高职院校可自主制定招生政策、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根据教育部规定, 学生参加单招考试, 如被正式录取, 则不再参加全国高考, 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考。录取的单招生入校后与统招生享受同等待遇。这项工作是我国对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 将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进行了深化和改革, 突出了高职教育特色, 能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专长型人才。

二、单独招生学生的特点

1. 单招生思维活跃, 独立性强。

这部分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其成长环境变化快, 接受的社会信息多, 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课堂表现为思维活跃, 自我意识强, 能积极跟老师在课堂上互动。在日常生活中, 单招生乐于与同学朋友交往沟通, 且独立性强, 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较小。

2. 单招生人生价值观趋于务实, 注重实效。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单招生选择参加单独招生考试,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迅速学到一技之长, 从而顺利就业。他们对于专业前沿的新知识、专业技能大赛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3. 单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学习自主性。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的范围都集中在省内, 这些学生在入学后, 由于受高中授课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 部分学生表现出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多、课时较少、进度较快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生活方面显现出依赖性、懒惰性,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少数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基础薄弱, 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沉迷于网络游戏, 对学习不感兴趣, 对自身要求低, 经常会出现学习信心缺乏和学习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且他们在行为方面也很难严格约束自己。

4. 单招生缺乏集体荣誉感。

部分单招生在班级活动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参与度较低, 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团队意识, 对于与当前自身利益无关的事物提不起兴趣, 很难投入班级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

5. 单招生心理素质不佳。

很多单招生由于没有经过高考, 文化基础较差, 对于自己和所在学校都没有足够信心, 缺乏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部分单招生意志力较薄弱, 容易受挫, 在学习以及就业压力面前, 往往感觉前途渺茫。

三、单独招生学生教学管理对策

1. 改革教学内容。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 通过充分解读人才培养方案, 对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教师应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讲出新观点, 对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进行再分析, 注重过程导向, 将结论背后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透彻讲解, 并进一步导出新知识点。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能自觉地学习、掌握知识, 活跃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深度和教学难度的把握上, 应当以够用为准则, 强调知识对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例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 降低其严密程度, 注重理解, 而非是一字不差的死记硬背;相对文字描述而言, 更多地借助图形、动画、案例等加以说明。单招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 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 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适当放慢速度, 根据他们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应以能力强化为出发点, 对每门课程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 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为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需简化任务、细化步骤,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如何去做。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项目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 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情境的各个环节中去,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悉心指导, 层层推进,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能融会贯通运用于实际。此外, 在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互动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设问、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点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克服盲从性, 其思维跳出固有框架, 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 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学的习惯, 将课后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点的应用相结合, 主动寻求知识, 拓宽知识领域, 提升自身素养。

3. 改革考核方式。

采用“过程化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是基于学生考勤记录、上课时的表现、课后的作业、活动参与等作出的评价,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给学生以成就感, 增强其自信心。总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 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不仅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要求, 还需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 试卷的难度要适中, 对于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可以完成附加题。考试形式要多样化, 对于高年级学生, 可尝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答辩等能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考核的考试形式, 增加无纸化考核的比重,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单招生的考核, 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 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 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着力点在于构建自主学习、有效交流的课堂环境, 注重对各种课堂状况的处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 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 将课堂管理制度化, 对单招生日常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考核, 对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 制定相对应的课堂管理规定及惩罚措施, 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单招生某个阶段的学习、课外活动及德育成绩进行综合性评价, 并将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公示, 奖惩及时;对于总体成绩较差或某些方面较欠缺的学生要及时沟通, 严格监督, 促使其改进。课堂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须不断创新课堂管理方式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毛兆婷, 柳路行.甘肃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和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15 (06) .

[2]高俊学, 刘伟光.高职单独招生班教学管理引发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3]赵丙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单独招生班课程体系的探索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5 (06) .

[4]吴葵.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4.

[5]梁冰.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D].南宁:广西大学, 2013.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5

高职院校一般指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非师范、非医学类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广东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报名指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招生类型、院校及专业

2021年我省五年一贯制招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全省统考”(主要依据全省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文化课统考成绩录取);第二种为“公费定向”,包括为粤东西北地区8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公费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200名,面向汕头市乡村小学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共200名。

二、报考条件

(一)全省统考

具有广东省户籍或属于外省来粤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符合报考地(以地级市为单位)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五年一贯制转段时,学生应符合有关高校录取所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

(二)公费定向

1.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定向培养需求计划来源县(市、区)招生。学生毕业后回定向计划来源县(市、区)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街,下同)及乡镇以下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

2.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须符合公费定向需求地2021年中考报名条件、具有招生计划来源县(市、区)户籍并在公费定向需求地参加2021年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自愿报考公费定向培养专业,承诺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且保证毕业后服从计划来源地安排,到定向学校任教不少于6年。

(2)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2013年修订版)》和《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等相关要求,体检合格。

(3)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中考成绩应达到需求地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符合招生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及面试条件。

3.报考面向汕头市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考生必须符合2021年汕头市中考报名条件,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汕头市乡村小学及教学点招考生源计划所在县(区、市)户籍。

(2)在汕头市教育局规定时间内报名参加并通过2021年由汕头市教育局组织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考核,按广东省教师资格体检标准进行体检合格者。

(3)中考成绩应达到汕头市的省或地级市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三、全省统考报名和考试安排

(一)报名时间与办法

1.实行网上预报名加院校网上审核后考生网上确认的方式。考生需先在2021年3月16-21日进行网上预报名并选定文化课考试地点,经院校网上审核后,于2021年3月22-23日进行网上确认。“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zkptgz)。每个考生可报考2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

2.报考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报名参加招生院校单独组织的相关类型术科考试。考生只能选择报考其中一种类型术科考试。

3.具体报名办法详见《关于做好2021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另文下发)。

(二)考试安排:2021年4月10日进行全省文化课统一考试。

具体考试时间:上午8:30-10:10英语,10:40-12:20数学,下午15:00-17:00语文。术科考试2021年4月8-9日或4月11-12日举行,各类型术科具体考试时间由相关招生院校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三)考试地点:文化课考试考点设在能与省教育考试院网上巡查系统互联互通的招生高职院校,考生可选择就近考点参加文化课考试。

术科考试考点由相关招生院校确定;为方便考生参加术科考试,建议考生选择文化课与术科考试相同或相近的考点进行考试。报考术科成绩不互认院校相关术科专业的.考生,必须到招生院校指定的考点参加相应的术科考试。

(四)其他要求

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我省普通高考文化科考试收费问题的复函》(粤价函〔2014〕19号)规定,考生按每科25元的标准缴交考试费。文化课按3科收费;术科考试分基本素质和专项基础2科,按2科收费。考生须于文化课考前

1天到选定的文化课考点领取准考证,并当场缴交考试费;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实行网上缴费。

四、公费定向报名和考试安排

(一)报名时间与办法

公费定向报名办法由各公费定向需求地的地级市招生办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报名办法要在报名实施前主动向社会公布并同时报省教育考试院考招二处备案。

(二)考试安排

考生须参加报名所属地级市的中考,具体实施由各相关地级市招生办负责。

五、考试招生及录取办法

(一)全省统考

1.考试组织。

文化课科目考试实行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评卷,考点设在符合省教育考试院设点要求的招生院校,考试由各考点负责组织、实施。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的术科考试由相关招生院校单独组织、实施。

2.考试科目和成绩认定

(1)文化课考试科目含语文、数学和英语共3科,各科试卷卷面满分150分,3科总分共450分,均采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文化课考试的内容范围按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执行。

(2)音乐、美术和体育等术科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设置,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具体要求由招生院校确定。报考学前教育专业考生的面试按招生院校要求进行。

(3)录取时,考试内容基本相同的同类术科考试或面试,合格成绩可在各招生院校同类专业间互认为合格等级(即60分)。术科考试或面试成绩的认可办法(指成绩互认或不互认)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标注,以便考生到其报名的相应招生院校参加考试。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术科考试成绩确定术科考试合格考生名单,并在本校招生网站上公示无异议后于2021年4月24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处。

3.录取方式

(1)一般专业录取方式。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情况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录取时,依据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和各院校招生计划,按文化分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2)音乐、美术和体育等专业录取方式。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化课最低录取分数线,在考生术科考试合格基础上按文化课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结合考生术科成绩情况择优录取。各招生院校对术科成绩的录取条件和录取规则须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3)考生被全省统考招生录取后,仍可以继续参加2021中考及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被全省统考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前往招生院校进行新生入学报到、注册(报到、注册时间由招生院校确定),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全省统考的录取资格。

(二)公费定向

1.考试组织、考试科目和成绩认定。

(1)考试组织由各相关地级市教育局(招生办)负责。

(2)考试科目为考生户籍所在地级市2021年中考科目。

(3)中考成绩认定由考生户籍所在地级市教育局(招生办)负责。

(4)报考公费定向考生还须参加地市教育主管部门与招生院校共同组织的面试。面试的地点及时间由招生院校与各相关地级市招生办商议后确定(各招生院校可以选择集中在某个市进行面试,由相关地级市招生办负责通知考生前往面试;也可以用各招生院校面试成绩互认的办法,具体实施办法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表述),由招生院校和各地级市招生办分别及时向社会公布。面试的组织管理由各相应地级市招生办负责,考官由招生院校负责派出。面试内容及评分标准与全省统考要求相同。面试必须在各地级市普通高中招生开始前完成。各相关招生院校须将面试合格名单在各地级市普通高中投档前报相应地级市招生办。

2.录取方式

(1)对符合公费定向报考条件及录取条件的考生,由考生户籍所在地级市招生办按招生计划并依据考生2021年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在当地地级市普通高中提前批通过省中招平台向

招生院校投档;由招生院校依据考生中考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相关地级市招生办须在公费定向投档前,分别将需求地2021年省或地级市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和投档时间、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和投档时间报省教育考试院考招二处和相关招生院校。

(3)各招生院校拟录取名单在各地级市投档后2天内通过省中招平台报省招生办,省招生办根据相关地级市招生办上报的投档时间和投档分数线,在规定时间内对照公费定向相关的录取条件进行录取审核。

(4)考生被录取后,原则上不能退档,不能转学,不能转专业,否则取消当年录取资格。同时,生源所在地招生办对被录取考生档案作挂档处理,不能再投档参与当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厅〔2020〕8号)、《广东省高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粤卫疾控函〔2020〕151号)和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工作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各地市教育局、招生考试机构和各招生院校、中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各地级市教育局、各招生院校要成立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平稳推进招生考试的各项工作。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试组织程序,狠抓考风考纪,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考试工作规定,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管理,切实维护考试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凡属考试、录取中的重大问题,一律集体研究解决。

(二)严格规范招生章程编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各招生院校要积极做好招生章程的编制和发布工作,要通过本校网站及各种传媒及时做好报名的各项宣传工作。招生章程须包含并明确以下内容:学校办学条件、办学地点、招生网址、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条件(含术科考试和面试合格条件、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条件)、录取原则、录取方式、收费标准、领取准考证及缴交考试费地点和时间、术科考试时间及地点、术科考试成绩互认条件、学校招生工作咨询及监督与申诉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各院校招生章程须于3月12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考招二处)审核,经审核通过的招生章程于3月16日前向社会公布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各院校法定代表人对该校招生章程的真实性负责。严禁虚假欺骗性宣传、违规承诺,确保考生的知情权和个人权利不受侵害。

各级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协助招生院校做好宣传发动和咨询工作;要及时将五年一贯制有关招生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和招生院校办学情况的宣传落实到每一所初中学校。初中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细致地将五年一贯制招生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全体应届初中毕业生,积极鼓励优秀学生报考。

(三)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强化纪检监察

各有关中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尊重考生本人意愿。严禁中学教师、社会中介机构或其他个人有偿为招生院校组织生源;严禁招生院校向中学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支付与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有关的任何费用。

各招生院校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条件明确、程序规范、招生办法公开、接受监督”的招生“阳光工程”工作要求,积极协助各地级市招生办做好考生资格审查。要加强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良好的考试秩序。凡从事或参与招生考试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招生考试规定。

启用全省统考网络巡查系统。全省统考的各文化课考点要建立与省教育考试院互联互通的考试监考网上巡查系统,并确保全省文化课统考期间的网络畅通。

各级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管理,按时完成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设置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负责信

访工作,及时化解招生考试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遇有重大问题要妥善处理并逐级上报。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6

摘 要:自2007年3月,教育部对部分高职院校实施新政,批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高职单招走过了8个年头,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处于逐步扩大的态势,高职单招考试的社会公信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对高职单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职单招;不足;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然而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在高等教育选拔录取机制中,普通高考就一貫占有统领地位。然而高考这种单一的选拔方式并不利于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育部实施新政之前,上海已悄然开始了高职单招的探索,这些高职院校关于高职单招的早期探索活动为2007年教育部对部分高职院校实施新政奠定了实践基础。高职单招在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也完善了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选拔机制。高职单招作为新兴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其不足之处有利于高职单招不断完善。

一、高等教育单独招生机制发展沿革

高等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可以追溯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自1927年起至1937年止,这一阶段的大学入学考试由各校自行命题,各校考试科目各有差异,但这个时期命题覆盖面有限,题型略显单一。1938年起到新中国成立止,实行的是联合招生制或委托招生制。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探讨新的大学入学政策, 1949年,所有高等学校都实行单独招生,招生计划、条件和办法,由各校自行决定。1950年5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号召高等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或委托招生,并允许学校自行招生,,1951年又提出各高等院校尽可能实行联考或单独考试,各系可实行加试或复试。1966年由于阶级斗争等原因,高考被废除,并代之以推荐制。自1977 年恢复之后在高等教育选拔录取机制中,高考就一直占据着统领地位。

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之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单一的高考选拔机制逐渐暴露其不足之处,高职单招应运而生。自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四省共计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试点以来,其高职单招的范围不断扩大:2008年,单独招生试点院校的范围扩大到8个省/自治区共计2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新增河北、辽宁、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试点。到2013年单独招生院校的增至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机制发展探究

高职单招在逐步扩大,并享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为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拓宽了考生的入学道路,提供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更多地体现在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上,从这这个角度考虑,高职单招在拓宽考生入学道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效益则指的是,教育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公平和效益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范畴 。其矛盾的焦点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 教育必须讲求效益。在教育资源固定的情况下,提供的教育机会越多,培养的合格人才越多,教育效率越高。高职单招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选择和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教育公平与效益。然而高职单招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也是不能忽略的。根据分析概括,总结出以下几点:

1.高职单招的宣传力度不够。高职单招的范围虽说逐步在扩大,初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毕竟是在近几年出现的新兴事物。目前参与高职单招的院校在宣传上大多注重宣传院校本身,对高职单招这种考试制度本身之特点与优点的宣传并不那么到位,如:入学后,与通过普通高考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是否具有同等待遇,许多高职单招考生或有意愿参加单招的考生仍存有困惑。学生和家长对于高职单招的认识不够充分,。

2.高职单招的某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生源不稳定。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必须于高考前完成录取。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如果被正式录取,则不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的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然则,这一政策在执行方面尚有欠缺之处,由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社会认可度等问题,部分考生通过单招被录取之后仍然会参加普通高考,通过普通高考的路径进入高等学校。高职院校被当成了最后的备选,高职单招的生源不稳定,入学率下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可对省内考生进行单独考试,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可以对省外考生单独考试,高职单招的生源范围不够广泛。

3.高职单招的考核难度大、成本略高。高职单招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根据自身专业教学需要设置考试科目,实施“知识 + 技能”招生选拔,增加了“面试或专业素质 / 职业潜质测试”环节,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自主命题、考试、评卷、面试、录取。考试形式的设计、试卷的编制上则须做充分的准备。高职单招的生源成分并不单一,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均可参加,考核若想做到公平、公正则需下工夫。从高职院校的招、考、录过程来看, 学校承当的成本太高。以考试为例,由于是自主命题,学校要自己组织书面考试,试卷由学校自己出。工作量过于庞大,从组织考试、出卷、笔试到面试,尤其是面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4.高职单招招生选拔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够规范。许多高职院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机构,缺乏专业队伍,在考试的实施过程中存有许多设计不合理、程序不到位之处,面试环节随意性大,存在人情分等状况。有些院校的单招则成为普通高考的浓缩版,或者干脆流于形式、走过场,丧失考试的严肃性。

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机制优化发展策略

针对高职单独招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策略:

1.加强宣传的力度,增强社会、考生以及家长对高职单招选拔的认同。高职单招实施“知识 + 技能”招生选拔是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新生事物。“知识 + 技能”模式考试明显异于传统的高考招生,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上采取方法又各有其特色,许多考生及家长对“知识 + 技能”招考模式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信任高职单招这种模式,各招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把宣传的重点放在这种新型考试制度本身上,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把宣传工作做细做好,使考生能清楚明了的知道单招考核的相关规定,确切指出高职单招与自考、成人高考政策的区别之处,解决考生对于单招的困惑和迷茫,增加考生对高职单招的信任,使考生和家长放弃单独招生是专门给“差生”提供上大学的绿色通道的偏见,生源才能源源不断。

2.加大高职单招的政策执行力度,剥离普通高考与高职单招,进一步减少生源限制。单招考生被录取之后或仍可参加普通高考,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则沦为最后的选择,在“无校可读”时,才选择入学。应该严格执行政策,考生通过单招被录取之后不再参加高考。目前高职院校的入学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高职单招入读高职院校,二是参加普通高考,通过最后一个录取批次被高职院校录取。事实上,高职招考与普通高考是两项独立的考试,其考试成绩应互不通用,以保证高职院校的独特性,而不是将高职作为“差等”学校在高招最后一个批次录取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则会入读高职,因此社会上也形成了“职业院校不如本科院校”的惯性思维。必须将普通高考与高职单招剥离开来,才能保证高职单招的效用。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即将出台方案,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种模式,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可以对省外考生进行单招,为扩大生源,应逐步放开对高职院校的生源限定。

3. 探索成本较低的考核组织方式。联合本省高职院校成立命题组,对于文化课考试集中命题,减少各单招院校在文化课考核方式上的人员浪费,分类命题,分别适用于普通高中学生和三校生;在专业课测试上,建立若干个联招联盟,如财经类招考联盟、计算机类招考联盟等,[2]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某大类招考联盟中多个院校志愿,联盟成员可共同出题形成试题库,约定时间,建立若干测评点统一测评,减少考生在多个院校间的奔波,从而在提高录取效率的同时降低院校和考生费用支出。

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制度研究 篇7

一、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制度的产生

为了不断创新高等教育工作, 引导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创新选拔和录取机制, 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综合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部在2007年指定了全国8个省市作为高职单独考试招生的试点, 主要进行命题方式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部允许试点高职院校具有招生自主权, 根据需求来确定招生考试内容, 选拔适合高职教育的创新型学生。经过几年的发展, 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试点院校已扩大到500所, 单招考试的改革不断深入。

二、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职单招考试的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人对技能型人才没有引起重视, 他们不被放在人才的范畴之内。由于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 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的”教育, 和“一流的”普通高校的差距甚远, 无法比拟, 以至于有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内心就有一种自卑感, 觉得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低人一等, 在进行求职的过程中, 更是不敢和他们同台竞争。这样使得高职单招考试招生报名明显的没有普通高考踊跃, 甚至在一些地市和省区出现冷场的现象。

(二) 文化知识测试仿照普通高考进行

在一些试点的高职院校中, 很多院校没有独创性, 很少进行分专业进行命题, 大都仿照普通高考的模式和范围进行命题。这样已经违背了发展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的要求, 甚至很多优秀的学生因受这种体制的影响无法进入高职院校, 努力了很多年没有得到回报, 这严重影响了对高职学生的选拔和培养。

(三) 综合素质测试成为形式

一些高职院校主要以面试作为考核综合素质测试的形式, 在进行面试前没有制定详细而全面的实施方案, 对面试的重点和标准等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 而且面试的评委都不是按专业来分配的, 大都是学校的领导组成, 具有任意性;在面试的过程中, 很多评委没有按照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打分, 而是凭感觉和印象评分, 这样的面试只是一种形式, 没有从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

三、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的解决策略

(一) 加大高职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大力的宣传, 涉及高职教育的政策一定要宣传到位, 要结合职业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以例证方式对人才培养等考生所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广泛的宣传。不仅让考生对三年的高职教育做到“三年早知道”, 而且也让高职教育服务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增长等的理念为大家所接受。

(二) 文化知识考试分专业进行笔试

对于一个高职的考生来说, 进行文化知识的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来进行命题和考试。在选择招生考试科目时, 可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不同科目的考试。可以考试语文、数学、英语, 也可以考试语文、物理、数学等。

(三) 综合素质测试要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进行单独招生考试时, 进行综合素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以后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 因此, 要进行分专业测试, 需要在不同的实习和实训场所进行, 考察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动手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了确保公平和公正效果, 综合素质测试要严格把关, 职业院校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对亲属回避制度等要特别强调。要按专业分类组成专家评委会, 并按照学院的实施方案要求确定专家名单, 坚决杜绝给印象分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

高职单独考试招生作为一种高考形式, 还处在改革试点阶段, 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加强和国外的沟通和联系, 吸收先进的考试评价理念, 不断促进考试公平。这样, 才能不断提升单招考试质量, 让单招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天平, 成为考生选择专业的路标,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8) :86-87

[2]梁柱, 廖非.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现状和趋势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23

从供需角度看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篇8

2007年, 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 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号) 文件精神, 积极探索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 决定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确定录取名单, 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这种招生形式就叫做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考生与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1]。

首先,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试点。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省共计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2008年河北、辽宁、四川、新疆四省也加入到试点范围, 2009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13个省/自治区共计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计划招生9240名, 2010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计划招生25505名。然后, 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1年单独招生院校包括13个省/自治区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第三步, 单独招生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第四步, 单独招生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内高职院校。

就河北省而言, 2008年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开始单独招生。而后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不断扩大, 至2014年河北省单招考试院校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8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1所, 其他院校37所, 外省院校2所, 计划招生39733人[2]。每所院校实施单独招生的专业都集中在实用技能型专业, 例如机械工程类、化工医药类、酒店管理类、艺术类、导游类等, 注重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从需求的角度看单招—高职院校招生难与技术工人短缺并存

1. 高职院校招生难需要单招

高等职业院校从成立之初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的数量、规模发展迅速。但是, 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高职院校自身缺陷的影响, “招生难”一直是高职院校高质、高效稳定发展的短板[3]。针对这个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学习外国的成功经验模式, 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不断地探索、改革, 寻求更多途径和措施, 以期能够逐渐解决这个问题。

2. 技工短缺需要单招

近年来, 技工短缺成为就业领域的热词, 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 这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的反差。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 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三、从供给的角度看单招——家长、学生、老师、高职院校和社会为单招提供生源

从2007年单独招生在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试点开始, 到2013年单独招生扩大到一般高职院校大部分应用技术型专业, 单招规模迅速扩大, 那么家长、学生和相关各方对于单招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1. 家长对单招的态度

广大考生家长对单招有举手赞议的, 也有不置可否的。赞成这种招生方式的大多是自家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家长, 他们最初的想法各异:或是自家开着一个工厂或者小作坊, 需要孩子掌握相关生产、销售或者财务等知识, 他们不在乎学历, 认为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大部分的家长在乎学历, 认为高中毕业证已经不能成为入职的文凭。而凭借孩子的高考成绩是不能进入哪怕是一个专科学校的, 所以单独招生为考生打开另一条通向大学的门;还有一部分家长期望很低, 他们只希望孩子能继续有学上, 大学毕业以后能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承担责任[4]。

2. 学生对单招的态度

很多学生选择单招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差, 文化课综合成绩很低, 通过高三的模拟考试基本能确定即使参加高考也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最好也就是上一个专科。

3. 高职院校对单招的态度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 开始全面下降, 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这种情况给高职院校造成极大的冲击, “招生难”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提高质量的最大瓶颈。而单独招生政策拓宽了高职教育的入口, 许多进入大学无望而又希望习得一技之长的学生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深造, 同时高职院校生源增加, 盘活校园经济, 使学校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

高职院校需要突破“招生难”的困境, 市场需要掌握专项技能的技术人才, 这为单独招生提出需求, 而广大的不能进入本科院校考生需要多一条出路, 他们成为单独招生的目标群体, 为单独招生提供大量生源, 经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 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单独招生政策的实施以来, 成绩斐然, 许多单招学生进入高校开始新的学习, 然而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高校从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怎样对待他们, 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单独招生http://baike.baidu.com/view/3418460.htm·fr=aladdin.

[2]河北单招网, 2014年河北省单招学校名.http://www.hbdzxx.com/news/2014/1.html.

[3]百度百科—高职院校.http://baike.baidu.com/view/2202742.htm·fr=aladdin.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9

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招生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高职单独招生一直被称为“高考招生改革的试金石”, 备受社会关注。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过程中, 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 建立单独招生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录取机制, 增强单独招生的透明度、科学性和人性化, 把单独招生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做成“阳光工程”, 提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良好声誉。

建立单独招生运行机制

单独招生运行机制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三个方面要求的新招生机制。单独招生运行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单独招生方案编制及其管理问题。这是单独招生运行机制中的核心内容, 也是保证单独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内容, 与当前我国单独招生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有着直接关系。招生形式的变化要求对整个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需要服从一定的规范, 并从制度上加以固定。第二是能够保障单独招生方案顺利实施的资源配置及其管理问题。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中, 教师、企业专家的配置以及高职院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规则等处于核心地位。同时, 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是确保资源配置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因而也是单独招生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第三是做好单独招生试卷命题工作, 做到试卷内容科学, 保密措施得当。

建立单独招生监督机制

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一直被称为我国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的先行者, 也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对于放权高校自主招生, 国家一直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而社会也普遍比较关注甚至怀疑, 因此做好过程监控相当重要。必须建立单独招生监督机制, 以规范招生工作,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 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在单独招生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形式开办辅导班;二是单独招生院校要选派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并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参加命题、考试、录取等工作, 凡当年有直系亲属报考本校者不得参与招生考试工作;三是单独招生院校要加强招生考试廉政建设, 严格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以及“条件明确、程序规范、招生办法公开、录取结果公示”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认真做好报名、考试、录取、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四是考试阅卷结束后, 各高校应及时提供考生的成绩查询网络平台, 并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在学院网站公示, 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一周。

建立单独招生录取机制

单独招生是高考招生的一部分, 因此, 要建立严格的单独招生录取机制, 以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把好生源质量关, 做到宁缺毋滥。在单独招生工作中, 为了保证生源质量, 名额用不完也不应降分。在完成文化基础知识测试之后, 考生还必须通过三轮由专家、教授与企业家组成的综合素质面试, 从不同层面考察测试考生对所报专业的兴趣和潜质以及能否适应高职教育的专业学习。 (2) 认真做好加分公示, 做到阳光招生, 不拒残疾考生。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各地教委规定了普通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各校招生领导小组可根据单独招生专业的特点及考生的特殊才能制定相应的加分照顾政策, 但只能在面试成绩中加分。为做到阳光招生, 加分政策必须提前进行公示。另外, 招生高职院校对虽肢体残疾但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 且文化和面试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 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以单独招生为契机, 做好示范院校内外部建设

单独招生既是一种新的招生策略, 也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平台。通过学校单独招生报考人数, 可以很好地了解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各院校报考人数对比, 找本校差距。主要从学院服务能力入手, 从学院就业导向入手, 从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入手, 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入手, 从工学结合的合理性和强度入手, 从学院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入手。二是通过各专业报考人数对比, 找专业差距。主要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入手, 从专业特色建设入手。

单独招生是一种招生形式, 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向社会展示自己、宣传自己的一个契机和一个平台。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通过阳光招生, 展示学校魅力, 做到招生工作有序、不出纰漏、不徇私舞弊。 (2) 通过硬件展示学校办学实力。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参观校园环境、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室彰显学校办学实力。 (3) 做好宣传工作, 扩大社会影响力。可请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报道, 做好学院单独招生的宣传工作。 (4) 做好问卷调查工作, 了解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

正确看待单独招生

单独招生既是一种权利, 更是一种责任

单独招生使示范性高职院校摆脱了国家管理的“束缚”, 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一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 通过自主招生, 学校可以开设最有特色、社会急需的专业, 使特色专业更有特色, 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通过自主招生, 招录到最有职业潜力、最为满意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 解决学校生源问题;通过自主招生, 构建学校自我宣传平台, 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自主招生考生报名情况了解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找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二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强、职业潜质较好却不擅长文化课学习的考生来讲, 自主招生则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身特长、凭借自己兴趣选择深造的机会。诚然, 对单独招生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选择权更广, 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学校自主权的扩大, 更应看到学校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做到国家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并非易事。各招生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有效监督, 把单独招生这一好事做好。

单独招生是高职自主招生的一种趋势

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实施单独招生政策, 克服了传统高考招生形式中只看考试成绩、缺乏综合评价机制、忽略考生专业意向和潜质、仅凭分数录取的弊端;通过单独招生, 可引导学生和家长根据考生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 在专家和学校的测试分析引导下, 理性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与方向。单独招生试点高职院校改变了“重高考成绩, 不重平时表现;重书本知识, 不重实践能力;重知识记忆, 不重知识运用;统一标准, 忽视个性和专业差异”的传统做法, 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受到考生和家长好评的同时, 创新了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 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合理分流, 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目前来看, 受招生院校资格和招生计划的限制, 这一政策能够惠及的只是极少数的考生。随着国家对高职单独招生的放开,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于这一新政策。

参考文献

[1]穆学君, 孙文毅.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2]梁国胜.高职单独招生是权利更是责任[N].中国青年报, 2010-04-06.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1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近12年的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至此, 中国高职教育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 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将是重要前提, 高职单独招生制度, 正适应了这一要求。从2007年至2011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这种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得到广泛推广。在高职单独招生5年实践中发现:招生考试命题难、面试过程主观因素影响录取公平及考试成本高、单独招考试的宣传工作难、招生政策理解不对称、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如何很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稳定高职院校的生源, 提高生源质量, 提升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对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发展和现状

2.1 高职单独招生

高职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 是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并自主录取合格考生, 且必须于高考前完成整个考试、录取工作, 被高职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用再参加高考, 其取得的学籍与高职院校通过高考程序录取的考生相同, 在校的各种待遇也分毫不差。若没有被录取, 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而不受影响。

2.2 高职单独招生计划数及院校

单独招生的省份数、实施单招的院校数和单独招生计划数连续五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表1) , 单独招生也成了高职院校招生的热点, 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

2.3 单独招生的生源构成

2007年试点高职在单招报名时, 要求必须是当年参加高考且取得报名资格考生, 而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 报考生源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2011年参加高职单独招生生源范围:参加2011年高考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 有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中专、中职、中技毕业生, 具有高中学历的复转军人。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多种机会, 极大地拓展了高职院校的生源, 方便它们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4 单独招生的考试选拔

经调研统计, 大部分的单招院校采用了笔试 (文化课考试) +面试 (综合评价) +技能考核的方式。个别还参考了高中综合学业水平或者联考成绩。有的高职院校引入企业、行业联合进行考试选拔。高职单独招生选拔考试突出了综合素质考察, 注重职业潜能,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录取过程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 依据考核科目总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些试点院校针对有重大发明创造但考核总分不达线的考生, 均能经过严格透明的程序, 进行破格录取, 有利于发现、选拔特殊人才。总体体现了选拔方式的多样化。

2.5 单独招生录取考生的报到

高职单独招生试点以来, 录取考生的报到率比较高, 这几年一直保持在93%以上, 远高于高职院校参加普通高考录取的考生的报到率。2010年陕西省三所单招试点院校: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报到率达94%以上, 其中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达到98%;云南省高职单独招生平均报到率甚至达到99%。

3 高职单独招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3.1 单独招生考试命题难度大, 面试过程受主观影响大, 存在录取公平及考试成本高问题

2011年高职单独招生院校单独招生计划最少的50名, 最多1600名, 计划500名以下的134所院校, 计划300名以下的89所院校, 其考试组织过程与普通高考的要求相同,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每道程序都不能少:从宣传、报名、组织笔试、组织面试、阅卷等, 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据统计, 一些院校每年单独招生生均成本达1500元, 相对普招而言成本明显偏高。录生少、成本高, 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积极性。

高职单独招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面试环节、职业倾向测试及动手能力测试, 这些节点受主观影响大, 存在录取公平问题, 特别是职业倾向测试和动手能力测试, 农村考生由于客观条件影响, 这方面测试往往是弱项, 这类考题, 对农村考生存在隐性不公平。

全国试点单独招生院校的笔试题, 大部分可以说是高考的“缩版”, 所有测试的命题, 要想真的能达到“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现其职业潜能及一定的职业倾向”, 这需要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的积累, 因为招生人群层次交错, 恰当的命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3.2 单独招考试的宣传工作不深入, 大多考生及家长对其政策的了解还有偏差

单独招生是自主招生的一种, 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他与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模式有区别, 也与高职院校的“对口招生”模式有区别, 与一些院校招收住校自考生的方式更有有本质的区别。这些不同的招生模式很多家长和学生不甚了解, 理解上出现了很大偏差;加之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具体招生计划和政策出台晚, 各学校对宣传工作的重点把握不当, 只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就业情况进行大力宣传, 忽视了对单独招生优点和特点的宣传, 导致家长和学生混淆了概念, 出现了单独招生“叫好不卖座”情况出现。据统计, 今年包含陕西、湖南、湖北在内的一些省市的单独招生报考情况不尽人意。

3.3 单独招生的生源范围政策有待落实, 录取模式有待创新

2011年教育部文件中指出:今年参加高职单独招生生源范围扩大到高考的应、往届毕业生, 或具有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中专、中职、中技毕业生, 具有高中学历的复转军人也可报考。但绝大多数单独招生只针对当年取得高考资格的考生, 生源范围政策执行不到位。只要经过培养且培养对象是企业用得上, 留得住、能为企业和社会做贡献的技能人才, 那就不必像本科那样程序录取, 设置一定的分数门槛。

4 单独招生的改进措施

4.1 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加强单独招生政策的宣传, 指出参与单独招生与参加高考不冲突, 指出它与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不同, 与高职“对口招生”政策的不同, 更要指出它与自考、成人高考等招考政策的不同, 只有厘清这些概念, 才能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真正了解单独招生政策的特点和优点, 自觉抛弃“单独招生不规范、不可信”的想法, 单独招生的生源才会“源源不绝”。

单独招生的宣传工作要提早准备, 全年宣传。因为目前单独招生政策文件下发较晚, 等文件下发后, 留给院校招生宣传的时间短, 单独招生信息向外界传递不畅, 因此, 省级招生部门要提早向社会发布单独招生信息, 各单独招生院校也要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和当年的单独招生专业及计划申报情况提早准备, 其中的公共信息要全年宣传。

4.2 招考录生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

单独招生招考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应当是:由现在的以考为主, 过渡到考评结合, 以评为主。这里的考是指:以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考试模式;评是指以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专业倾向等多种素质考核为主的考试模式。依此思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改革的尝试。

(1) 同一省的单招院校可以组成招考联盟, 建立统一的笔试试题库, 招生专业按专业大类归类, 建立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倾向的专业大类试题库, 这种方法在建立试题库时, 大家都出力, 考核时, 在试题库中抽题, 可以解决单个院校单打独斗的成本高问题和考核公平问题。

(2) 由省教育厅指导成立一类职业教育社会性考试中介机构, 由教育厅牵头, 以这些中介机构为主, 在各类高校及企业参与下, 制定社会认可的考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此指标体系的考核, 达到一定的档次, 就可以被 (下转第170页) (上接第188页) 高职院校录取。

(3) 单独招生院校可以与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建立“直通车制度”。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口的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要与高职衔接;二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明确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 规定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 使得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

(4) 实行高职单独招生注册入校制。今年江苏、福建等省高职开始实行注册入校, 虽然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还不完善, 还存在一些争议, 但其对高职单独招生改革的意义是巨大的。

5 总结

高职单独招生在招生考试命题, 考试成本, 录取公平等方面问题得到解决, 对稳定和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范围, 提高生源质量, 对提升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对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都会产生积极地正面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高职单独招生选拔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针对性、应与社会的需要相匹配, 与考生实际能力相匹配, 这将是下一个研究的重点。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招生考试命题难、面试过程主观因素影响录取公平及考试成本高、单独招考试的宣传工作难、招生政策理解不对称、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分析, 提出了成立招考联盟, 考评结合, 以评为主的高职自主招生选拔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本富.高职自主招生:敢问路在何方[J].教育与职业, 2009 (10) :44-47.

[2]王文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8) :86-87.

[3]雷引周, 杨卫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价值工程, 2011 (2) :238-239.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思考 篇11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叫板“高考一考定终身”招考模式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其壮观与残酷让人倍感沉重, 我国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一卷试天下、一分定输赢”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国家也在结合国情逐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先于2003年在“211工程”院校中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后于2007年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院校中开展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根据教育部《关于2010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学司[2010]6号) 文件精神, 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纷纷拿出自己的“拳头”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工作, 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2008年开始单独招生试点, 已由当初的4个专业120名的招生计划扩大到2010年的15个专业650名的招生计划。在招生过程中, 考生报名积极踊跃, 报考人数成正态分布, 2010年报考的考生突破2 480人, 录取比例达到3.83∶1。因此,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未来高考录取方式改革的方向, 也是高考人性化、人本化的必然要求。

对考生来说,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 而侧重以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质来选拔更适合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 这无疑给那些文化课成绩有所欠缺, 却兴趣爱好广泛、职业认同感强、心态阳光、活跃度和创新点高、动手能力强, 且具有一定职业潜质的考生带来了希望, 他们无可非议地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宠儿”。这样的选拔考核, 克服了统一高考中只看考试成绩, 不管考生是否愿意学习某种专业, 是否适合某种专业学习, 是否具有某种专业的职业潜质, 惟分是录的弊端。随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 不用参加高考就能上大学的事实将会逐步被人们所熟悉和认可。一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良好素质和特长来圆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梦”。

对高职院校来说, 单独招生已经把部分中学面临的升学率压力转化为学校自身人才选拔的压力。普通高考只需要通过各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对已上线投档的本地考生按照分数优先原则,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即可, 而考试组织、考务安排、考试环节的公平与公正等压力全部集中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教育考试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打破了这种格局, 单独招生试点院校不仅要吃透国家单独招生精神, 理清改革思路, 还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单独招生方案并公示于社会, 同时又要组织报名、命题、试卷印刷、运送、考务组织、评分、阅卷、录取等, 还要面临递条子、打招呼等强大的社会人情压力, 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单独招生陷于“自由招生”的泥潭,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为此, 单独招生院校需要顶住强大的外界干扰, 在考试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使单独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和“阳光运行”。

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凸显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术型人才, 主要担负着为社会广大职业领域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规格上, 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职业潜质及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相关的综合素质。因此, 单一的以注重“知识取向”, 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的招生录取制度, 很难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只有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方式和途径, 建立一套适合高职院校选拔人才需要的招生制度体系, 方能凸显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国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 通过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 旨在通过积极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职院校合理分流, 来选拔适合接受高职教育、适合高职专业学习的考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以突出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色。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多元化, 针对这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通过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方式和途径, 将那些有志于读高职、动手能力较强、职业潜质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招录进来, 这无疑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择多样化人才, 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是“放权”更是责任

高职单独招生改革是国家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教育部给予的政策中, 单招改革试点院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即:单独标准、单独测试、单独录取, 同时规定获得录取资格的考试不再进行高考 (未被录取的可参加) , 保证了单招生源的稳定。高职单独招生政策允许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不同专业的要求, 自主确定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在全面考核, “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下, 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方法。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使“为行业选人、为职业育人”成为可能, 通过单独招生, 既可以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还延伸到了招生考试录取的全过程, 从“源头”上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诚然, 单独招生给予了招生省份和单独招生院校更多的自主权, 使招生省份和招生学校可以从本省份、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拘一格选拔适合高职教育培养需要的人才。对单独招生的认识, 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试点院校自主权的扩大, 更要看到试点院校的责任重大。国家将高职单独招生改革纳入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范畴, 是基于对立项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信任和今后逐步推广的示范效应考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院校积极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又是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单独招生在我国高职院校试点运行了4年, 但受招生院校资格和招生计划的限制, 这一政策能够惠及的考生和高职院校还是极少数, 随着我国单独招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将会有更多的考生、家长和学校触及到这一新政, 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和扩大教育公平。因此, 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 不仅事关高职声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高职教育改革方向, 还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

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 要重点解决“怎么招”

高职单独招生改革不等于目前“211”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自主招生改革主要方式是通过能力素质的考察给予考生一定的高考成绩加分, 属于高考的一部分, 而高职单独招生改革本身是高考的一种方式, 统一高考前必须完成录取。因此, 高职单独招生改革应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和考生特点确立改革思路和制定改革方案。

(一) 要科学确定“招什么人和怎么招人”

高职单独招生改革的核心是“招什么人”, 即生源类别、生源层次、生源素质是否适合高职专业学习的改革思路问题, 重点是“怎么招人”, 即招生考试方式方法、录取选拔模式等操作层面问题。例如,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泛的调研, 确立单独招生改革的思路是:以“选拔适合接受高职教育、适合高职专业学习的考生”为指导思想, 改革重点是引入高中阶段会考成绩, 以文化考核成绩划线作为入门基础, 改革的核心是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作为录取主要依据, 概括为“会考成绩引入, 文化考核划线, 素质考核排序”的单独招生考试多元选拔模式。

(二) 要科学制定“选择什么专业”

选择什么专业开展单独招生是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切入点。各试点院校要在对各专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 选择一些专业特性明显, 便于考察评价考生职业潜质的专业, 作为单独招生改革的试点专业。例如,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泛论证, 将具有共性的专业归结为一个招生专业类别, 并规定同一专业类别的专业从命题、印卷到考试组织, 共同执行相同的考试方案, 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进一步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同时,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 同一专业类别的专业可以兼报, 对考生来说增加选择专业和录取的机会, 降低考试的费用, 调动了考生报考的积极性。这种按专业类别组织单独招生考试的办法, 简化了考试组织程序, 便于扩充专业大类的覆盖面, 有利于单独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 坚持“公平、公正”, 确保单独招生“阳光运行”

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学校的自主权加大, 会不会出现“关系生和条子生”等问题, 这些关注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此, 各试点院校应严格执行和落实“阳光工程”的各项要求,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及时准确地将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方法、录取规则、录取结果以及举报投诉电话向社会公开,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同时, 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报名、命题、试卷印刷、运送、考试过程、评分、阅卷、录取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必须在各个工作环节上, 建立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

实践表明,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过程就是对单独招生院校制定方案、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实践检验的过程。我们从中既获取了成功的经验, 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会成为指导我们今后开展单独招生工作的宝贵财富。同时, 单独招生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高职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是对学校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帮助试点院校规范操作程序, 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作用, 这些对于我们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高职单独招生改革是国家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打破了“一考定终身”招考模式, 凸显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色”, 扩大了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国家示范建设立项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应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和考生特点确立改革思路和制定改革方案, 核心是“招什么人”, 即生源类别、生源层次、生源素质是否适合高职专业学习的改革思路问题, 重点是“怎么招人”, 即招生考试方式方法、录取选拔模式等操作层面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艾芳, 周勤, 邓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5) .

[2]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2008年河北等8省区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函[Z].2008-04-17.http://www.tech.net.cn/y-zljk/pgdt/15049.shtml.

上一篇:手风琴艺术下一篇:派遣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