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2024-11-06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共12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1

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1.1 企业知识产权的范围

通常所说的企业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技术秘密和著作权。知识产权的完整组项还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方法及其他智力创造的可运用于企业经营的智力财富。

关于技术秘密, 是指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信息。从技术内容来看, 两者都是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但是, 专利技术大多是容易被反攻的技术, 即技术人员可以从流通于市场的产品上逆推出对应的技术方案, 而技术秘密主要以秘密状态维持其经济价值, 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也即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 仅为特定人知晓, 技术秘密一旦被披露, 为公众所知悉, 就会丧失秘密性, 从而引起技术秘密的终止。即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应是很少于市场上流通的技术。

1.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权、保护与运用从而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对一个企业来说,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营方面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可以有力地对抗和排挤竞争对手, 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发明创造及时得到法律的保护, 并能及时掌握技术的最新发展, 从中借鉴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2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必要性

历史的惨痛教训:如中国DVD侵权案, 本属于自己的技术, 因不重视申请专利保护, 反要向外国“6C联盟”缴纳每台4.5美元的专利费。

激烈竞争中的功能: (1) 利用专利快速打开市场并维护市场份额; (2) 专利技术是突围价格战中最为锋利的武器; (3) 专利技术是限制竞争对手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

对于集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来说, 专利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 商标是产品的代号, 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产品说明书等有关产品信息的一系列文件, 都是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对象, 受著作权法保护, 建立起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框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 技术秘密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式

4.1 设立独立的部门执行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重视知识产权战略, 设立独立的部门执行知识产权战略, 有专项资金投入, 并纳入业绩考核。根据公司产品研发项目组的多少, 以3~5∶1比例组建专利团队, 即3~5产品组对应一个专利团队。每个专利团队根据所负责研发项目组的项目数量、重要程度等确定团队人数。各专利团队专门辅助各自负责的研发项目组开展专利相关工作, 如检索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文献, 指导研发人员借鉴、侵权回避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挖掘可申请专利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根据各专利团队取得的成绩及相应人员在该团队中所作出的贡献 (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回避率等) 进行业绩考核。

4.2 专利战略的具体实施

4.2.1 对所要突破的领域的技术现状检索

(1) 技术现状检索的首要目的是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现状, 是制定适宜技术研发计划的必要前提。通过对技术现状检索 (主要是专利检索、技术文献) 可以准确地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 避免重复创造。 (2) 技术现状检索是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有效的手段。凡是具有专利战略意识的企业, 都会将自己的技术创新及时申请专利, 以获得专利保护, 故专利检索可以直接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现状和专利布局。 (3) 技术现状检索可获得失效专利技术, 筛选出质量较高的失效专利技术加以利用, 可节约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4) 技术现状检索可以有效地避免专利侵权的发生。在专利检索过程中, 将企业所实施的技术与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比对,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所实施的技术是否涉嫌专利侵权, 一旦发现应尽早采取措施, 避免陷于专利侵权纠纷中。

4.2.2 制定企业发展的技术研发计划

企业研发计划首先要选定研发的技术领域, 可以通过专利检索并结合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及现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因素综合确定研发的技术领域。研发的技术领域可分为短期研发计划、中长期研发计划。短期研发计划对象一般是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问题或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中长期研发计划代表某一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的甚至还没有被人们注意。虽然中小企业实施中长期研发计划成本较高, 但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4.2.3 挖掘潜在的可以申请的专利

通过筛选、挖掘技术创新, 才能提炼出专利技术进而申报专利。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知识培训, 加深他们对专利的认识, 促使他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进行专利的发掘、挖掘, 或者由在先提到的专利团队专门负责挖掘技术研发成果中的可申报专利的技术, 避免为别人做嫁衣。

4.2.4 及时确定适当的技术保护方案

技术创新获得突破后, 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技术成果的保护问题, 而技术方案的保护无外乎是专利保护还是技术秘密保护。

及时地申请专利, 并不等同于立即申请, 而是要重视申请时机。因为一旦申请专利保护, 专利申请文件经官方审核合格后必然被公开。而申请文件中记录的技术方案公开后, 竞争对手可能通过官方公开资料中了解到, 并正好利用该技术方案作嫁衣继续改进, 或回避设计, 以解决他们正面临的技术难题。申请时机的把握应该与技术方案的先进程度、继续改进或回避设计的难易程度挂钩, 综合研究。如果该技术不立即申请专利可能被他人公开或申请的,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优先权制度, 先向国家知识产权提出申请, 在专利被公开之前撤回, 然后再从该撤回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起1年内提出另一份专利申请文件, 并要求在先专利申请文件的国内优先权, 采取这种方式可在保证获得较早申请日的同时, 延缓竞争对手知晓该技术方案的时间, 所付出的代价也仅仅是多缴纳一次专利申请费而已。对于难以进行回避设计绕开的且行业内都在积极进行开发的技术, 采用上述要求国内优先权的申请方式最适合不过。

4.2.5 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

在对技术创新进行挖掘过程中, 除注重可申报专利的技术成果外, 同时应重视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成果。保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企业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规定; (2) 建立企业技术秘密的借阅制度及保留借阅记录; (3) 与可接触技术秘密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明确权利与义务; (4) 权利人采取的物质手段, 比如使用带锁文件柜存放等。

另外, 司法实践认定技术秘密侵权主要使用的“接触加相似原则”, 即权利人能够证明被侵权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技术秘密具有一致性或相同性, 同时能证明侵权人有获取技术秘密的条件, 而侵权人不能提供或据不提供其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使用的证据的, 可以认定侵犯技术秘密。

4.2.6 处理好既不申请专利保护也不采取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创新的公开

无论是技术创新采取专利保护还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 企业都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 故并不是每一项技术创新都采取保护措施, 对于那些不准备采取保护措施的技术创新, 必须尽快将其公开。

4.2.7 打好专利进攻战和防御战

专利战略从不同的角度可做不同的分类, 按应对市场竞争的战略实施方式划分可分为进攻型专利战略、防御型专利战略。

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 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专利进攻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基础专利战略, 这是准确地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将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方向的专利战略。基础专利战略的实施, 需要比较准确地掌握行业技术现状, 进而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基础专利战略对抢占市场先机, 保持市场份额尤为重要, 龙头企业要保持自己的龙头地位, 基础专利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2) 外围专利战略, 如果行业的基础专列被其他单位掌握, 而又无法另辟蹊径时, 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环绕他人基础专利布置多个外围专利, 加强自己与基础专利权人进行对抗的战略。在自己的基础专利受到冲击时, 在基础专利周围编织专利网, 采取层层围堵的办法加以对抗。外围专利战略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成本, 但它同样会对基础专利的权利人带来很多的限制, 大大削弱基础专利权利人的威力, 比较适合技术起点低的企业, 外围专利战可以大力推动专利交叉许可的实现, 该战略的执行比较适合技术起点比较低、研发团队实力比较低的企业。 (3) 专利转让战略, 即对自己并不实施的专利技术, 积极、主动地向其他企业转让的战略。专利的维护要付出经济成本, 如果自己不实施, 便无法直接带来经济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 应积极启动专利转让程序, 不仅可以减少专利管理成本, 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需要注意的是, 在专利转让过程中应慎重选择受让人, 并充分重视合同中专利有效性的保障。 (4) 专利收买战略, 即将竞争对手的专利全部收买, 来独占市场的战略。在收买专利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下列因素:专利可转让性, 被无效的风险, 权属瑕疵。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 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专利无效战略, 即针对对方专利的漏洞、缺陷, 运用撤销以及无效等程序, 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不能成立或者无效的战略。在无效过程中, 根据形势, 也可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来解决纠纷。 (2) 公开战略, 前面已经论述, 在此不再赘述。 (3) 交叉许可战略, 即企业间为了防止造成侵权而采取的相互间交叉许可实施对方专利的战略。

4.2.8 设计出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任何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由人去完成的, 企业有一批优秀的人才, 并不当然表示就可以获得很多技术创新, 还必须得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并且有效地去执行。一套比较好的激励制度, 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高层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制度; (2) 优质的技术开发及交流平台; (3) 相对公平合理的物质奖励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2

郭亚星

摘要:企业发展需要战略,其战略是通过利用企业享有的资源以付出较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是一种稀缺资源,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该资源转化为企业的巨大的现实财富,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结合医药企业药品研发的特点,阐述正确适用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专利;战略

在医药领域内,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着跨国医药公司的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落后的企业如何与先进企业进行抗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跻身于先进的行业之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唯一选择。

一、知识产权战略概述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通过研究和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市场竞争中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和手段。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一方面通过持有知识产权所赋予的权利来形成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适用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则,尽可能地减轻他人权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或在充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从中寻找自身的发展契机。因此,其战略制订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医药企业命运的兴衰。知识产权战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根据知识产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战略、版权(著作权)战略、地理标志等其他知识产权战略 ;根据知识产权的用途和目的可以划分为知识产权投资或经营战略、纠纷与诉讼战略等。

一般来讲所谓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是指专利战略和商标战略,两大战略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石,其他知识产权战略或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或是在相关领域的延伸。

对现代医药企业来讲,其生产的药品是事关人体生命与健康的特殊商品,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的研发层出不穷,其探索过程中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发明创造的硕果累累,而市场化后的丰厚利润则需要专利的保护,另一方面药品在不断征服病魔的使用过程中、其对本身的质量有近乎绝对的要求。因此国家明确规定生产、使用和销售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即无论从医 1 1

药企业的特殊性,还是从一般企业的共性上讲专利战略和商标战略是构成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战略。

二、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基本战略和策略的选择与适用

医药知识产权基本战略之一专利战略,其构成主要以专利申请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利进攻战略、专利防御战略等。其战略的选择和适用应符合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处境,在充分了解不同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适时调整战略选择,或进攻或防御或兼而有之,并由此引伸出知识产权(专利)的组合战略。

1、专利申请战略

专利申请战略是医药企业走创新型发展模式的首选战略,特别是跨国集团公司在医药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长期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的情况下,试图冲破樊篱走创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医药企业的必由之路。简言之,无论是技术先进型,还是技术落后型医药企业都应当把专利申请战略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在此情况下,技术落后型医药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当以攻为守,并且能够有所作为。

技术落后型医药企业可以在技术改造、设备升级换代的前提下,通过对可仿制药品的专利进行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充分了解或预测竞争对手(专利持有人)对产品的下一代升级产品的研发方向,利用自身的研发技术力量及时申请或抢先申请改进专利。即在仿制已有化学药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发明点,在改进药品的品质或实现药品的多样性上,取得企业自己的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

当一份好的发明或改进型发明专利申请首先提出专利申请时,能阻止竞争对手对该产品的专利市场化开拓;先于竞争对手在该领域取得在先专利权;或在竞争对手已研发产品或方法的薄弱环节上实现专利权的改进或交叉;或在竞争对手配套技术的产品或方法上拥有专利等。

2、专利进攻战略

专利进攻战略实质上是在专利申请战略基础上的一种更加积极的战略,即通过积极、主动、及时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

以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所研发的具有防治高血糖症的化学药罗格列酮及其组合物的专利申请为例。起初,该公司取得的是英国专利(EP306228),权利要求书仅保护罗格列酮基本化合物,之后葛兰素史克公司从专利公开的范围内优选出罗格列酮的马来酸盐,在中国获得发明专利(ZL97122519)。由于罗格列酮显著的药物疗效,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致使国内许多医药企业在仿制开发该产品或试图申请专利时,刻意以生成罗格列酮的其他盐或不成盐的形式,以避免

32专利侵权之诉的发生。但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另一项于2003年7月2日获得授权的PCT专利(ZL98805686),明确保护含有一定剂量范围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包括形成任何盐和作为游离碱的罗格列酮。毫无疑问,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采取的是以积极的专利进攻战略,在基本专利(罗格列酮化合物申请)的基础上开发从属的改进专利并及时申请,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绝对的优势占据垄断地位。不言而喻,大多数技术先进型医药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都会采用积极的专利进攻战略。

3、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

仍以葛兰素史克公司获得授权的PCT专利(ZL98805686)为例,该专利虽明确保护含有一定剂量范围罗格列酮的组合物,包括形成任何盐和作为游离碱的罗格列酮。作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竞争对手,国内多家医药企业在仿制罗格列酮的其他药物组合物时,为了避免侵权之诉的发生,率先发难以其没有创造性为由,依专利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致使葛兰素史克公司于2004年8月被迫放弃已在中国授权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合物专利。该成功案例的意义在于国内医药企业通过反抗葛兰素史克公司所拥有的专利,破除其对国内企业的妨碍,使能够自由生产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合物的时间提前五年,避免了国内医药企业被诉侵权的风险,极大的减少了因诉讼(即专利侵权索赔)可能发生的损失。

诚如上述国内医药企业通过无效宣告请求之诉迫使葛兰素史克公司放弃专利的行为是落后企业通常采取专利防御战略的一个范例。

另一方面,由于葛兰素史克公司长期重视产品研发和专利保护的作用,虽然被迫放弃了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合物在中国的专利权,但在其他系列的罗格列酮化合物和制备方法上仍享有的专利依然有效。即作为一家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跨过公司为了加强专利的保护,其采取的措施是把一项技术由多项专利从各个角度进行保护或者在某个技术链上的各个环节分别进行保护,形成具有从属关系或交叉或并列的众多专利,通常被人们俗称“专利池”或“专利网”。即使其中某一个专利失效或被无效,但从整体上不影响或较少影响企业所研发产品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显然,葛兰素史克公司在专利无效的纠纷中以付出较小代价而保全其他系列罗格列酮化合物和制备方法专利权的结果,反映了先进型医药企业适用专利防御战略所得到的成果。

4、知识产权(专利)的组合战略

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面对不同特点的竞争对手时,为达成战

略目标的实现,在适用知识产权(专利)基本战略时,经常会发生选择一种战略或多种战略的组合。

可以说选择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组合战略、专利申请与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组合战略(不同战略之间的组合,根据企业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可以组合成多种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等组合战略的情形是众多竞争对手之间进行专利战争的常态。

例如,某公司研发出一种新药,拟申请该新药及组合物的专利申请,其组合物分别由A、B、C三种组分构成,其构成比例分别在10%~15%;50%~65%;20~38%的范围内时,药物疗效有明显效果,试验还证实当A、B、C三种组分的比例分别为12%;55%;33%时,其药物疗效具有显著的突出效果,同时试验还证实当选用组分B是专门产自于云南某地植物时,其药物疗效一般高于来自于其他地区生长的同类植物的B组分。

针对上述情况,该公司经过论证考虑到药品研发的持续性和系列产品市场化的需要,作出决策决定对该新药及组合物的专利申请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仅限制在A 10%~15%;B 50%~65%;C 20~38%范围之内。但对组合物药物疗效具有显著效果的最佳比例,暂不申请专利而将该药物组合物最佳比例(配方A 12%;B 55%;C 33%)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同时,公司决定配合药品的市场化运作,就该专用药品的包装袋(盒)上使用本公司的注册商标,特别是对专门添加源于云南某植物的B组分所产生的新药,特别加注原产地地理标示等。该公司的上述举措体现了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组合、专利申请与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组合的混合战略。

人们熟悉的云南白药、古蔺-肝苏颗粒、康莱特注射液应属于此类组合战略实施的产物。

5、专利战略和策略的适用

战略是方向性的把握,而策略则是具体的谋划和手段。专利战略一经确定,在企业经营的一定期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为实现专利战略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策略却会因时、因地、依情况的变化而具有可调性和多样化,并从属于战略的需要。

市场竞争导致的专利战争是一场无硝烟、无国界的商战,企业要想在商战中胜出,必须选择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例如,选择专利申请与商业秘密组合战略时,由于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归纳不当,将本应列入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或本应写入权利要求书的必要技术特征未写入专利文件及权利要求书中,相反不适当的将其归于企业商业技术秘密保护范围。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是专利文件公开不充分,从而导致专利无法获得授权或者侥幸获得授权,也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提出专利无效诉讼而丧失权利;二是被列入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方案,一旦被竞争对手获悉,并率先提出专利申请或将技术公开,必将阻断企业既定的专利战略,给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战略和策略选择的正确源于市场调查、情报分析、信息检索和对技术方案的充分了解,更有赖于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有前瞻性的预判。

以企业实施专利防御战略为例,面对竞争对手专利的限制,其常用策略有提出专利无效请求的取消对方专利权策略;因使用自由公知技术不侵权的利用失效专利策略;出口产品到没有申请专利的第三国的绕过障碍专利策略;花较小代价取得专利受让或专利许可的拿来主义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发明的跟进创新策略;竞争对手即将申请专利前率先组织产品投放市场的先用权策略等。

三、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件系统工程,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正确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的组织保证。

结合医药企业特点,应当把握如下要点:

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信息库。医药产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非常广泛而庞大。除本文主要论述所涉专利权外,还包括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原产地地理标识及国家药政法规、条例等有关药品知识产权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实施医药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依据。

2、鉴于知识产权体系涉及企业信息、技术、经济、法律各有关部门,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当摈弃。医药企业应当成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统一管理知识产权事务,使经济信息、技术手段、法律制度得以综合协调。

3、大力加强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其人才范围应涵盖市场情报信息、医药学科研、临床实验、专利代理人、律师等各类人才,能形成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

综上所述,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实现企业资源最佳的合理配置,以增强与跨国医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相抗衡的能力,通过企业的不断创新,逐步实现目前主要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的模式过渡到以研发新药为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新型医药企业。

参考文献 [1] 张清奎.医药及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4-34.[2] 彭艳.王凡彬 中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第16卷第18期.1431-1434.[2] 王宏杰.关于盐酸罗格列酮专利纠纷案的思考 上海医药2004年第10期.4[作者简介]

郭亚星(1958年-),男,化工工程师、律师,现任职于四川汇宇制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滨江东路168号星河名都A座6楼,邮编:610021。

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3

在所有贸易壁垒中,对中国企业限制最大、范围最广泛的无疑是知识产权壁垒。DVD专利收费案断绝了大部分中国DVD厂商的出口之路,而中国3G牌照又因为专利费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而一再延后,更有不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都在证明着知识产权在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知识产权对于中国而言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该制度的存在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西方企业娴熟地运用这个制度,并且远在GATF和WTO之前,就开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障碍,并且正在中国范围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本土化生存空间。

如何认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简要述之。

1 企业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不变的法则。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要思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竞争理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以及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商业模式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其中,既有众多企业共同采用的红海部分,也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蓝海部分,而恰恰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构建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基础。

事实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正在由少数企业所采用的蓝海战略演变成为所有企业都采用的红海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缺乏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即使是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也将会损害其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企业的价值区别仅仅在于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关键性战略还是支撑性战略。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知识产权在商业模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变化。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也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唯其如此,才有机会成长,并进一步成为长青藤企业。

2 企业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

如何保证企业有机协调地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稳定而有效的制度流程体系是达成该目标的核心手段,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影响和决定商业目标的,不仅仅是制度流程,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企业文化,其定义有很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而特伦斯和阿伦合著的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则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规则体系”。概括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活动中的价值观及其相应行为的无形规范体系。

企业商业模式是达成企业关键商业目的的基础性因素,知识产权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相应地,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商业模式推行、达成企业商业目的的核心要素,那么,知识产权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就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而言,目前较为主要的一种观点是“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具体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文化也可以作类似的阐述,就是在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相关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总和。这可以理解成为对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广义理解。而笔者更愿意从狭义角度看待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简言之,就是一致性的知识产权认知、协同性的知识产权思想和层次,一生的知识产权价值观。而知识产权行为则更多地从可测量的角度体现为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内容,是知识产权文化的自然表现。

相对于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于企业的制度,流程而言,企业文化乃至知识产权文化均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无形性。作为一种文化,无形性确乎是其必然具备的特征,但是,文化也同时具备另外一个特征

渗透性。无形性和渗透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事实上,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在知识产权活动中的各类思想和行动的总和,是企业从上而下的一种氛围和活力程度体现,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

3 知识产权文化的战略价值

当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时,就必须适时拟定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鉴于知识产权具有滞后性的若干特点,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前瞻性,也就是说,当知识产权尚未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重要内容时,企业领导者就应有预见性地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产权不至于成为商业竞争的短板,甚至于有机会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推行,绝非简单的目标和数字可以概括,需要上下一致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织形态和简洁明确的知识产权行动能力,这些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有形因素,缜密有序的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一个是无形因素,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知识产权文化。

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领导者的性格体现,即使是成熟企业,企业文化也会在保持延续性的同时,深深烙印上现任高管的性格特征。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较之企业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前企业领导者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决心。作为一个耗资甚巨、耗时甚久的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要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高层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和渗透力。所以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首先是决策层文化,进而形成贯彻到全企业范围的知识产权文化。

另外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自身的内容往往不很复杂,战略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一组目标,或者包括一些数据。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战略去“做正确的事”,同时也需要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去“正确的做事”,否则推行战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

知识产权策略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实体内容,如专利布局策略、商标部署策略以及软件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等,这些策略必须围绕战略的核心目标而制定,进攻型的战略目标必须有以进攻型策略措施支撑,防御型战略目标则又需要防御型策略措施给予支持,但是,就策略本身而言,并不意味着进攻型战略下的策略都具有进攻特性。在具体策略的制定中,企业文化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温和敦厚的企业很少会制定进攻性极强的知识产权策略,而一个嗜战好斗的企业也很难制定出温和稳健的知识产权策略,知识产权文化在策略的制定中往往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是尊重知识产权概念。知识产权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全球化和完善化的今天,尊重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竞争法则中。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会在诉讼和纠纷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不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则将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尊重知识产权绝不简单地意味着交费,更需要通过有效策划降低费用甚至避免,并设计长期竞争路线,扭转知识产权的劣势。

第三个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深刻理解国际和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把这种理解结合到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则将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活力和优势,这种优势或者体现在成本的降低,程序的简化,或者体现在风险的管理、投资的多样化等等。

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程序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流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支撑体系等内容。这些制度流程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略能否形成一个通畅的“绿色通道”,进而以一个高效、准确的方式向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传递知识产权策略和文化。

其实,知识产权对企业各类业务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如在采购环节,需要关注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瑕疵和知识产权担保,进一步考量能否通过知识产权措施提高供应商的忠诚度或降低采购成本,再如在研发环节,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辨识和预防、知识产权财产的积累与组织,而在市场与销售环节,则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挖掘。虽然关注的侧面有所不同,但是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公司各类业务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或者是成本降低,或者是市场准入,或者是差异化优势的保持,等等。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支撑,也在有效地向各个业务单元传递着知识产权文化。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必须渗透到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中,才能更好的窥其价值所在。文化无形,文化也无处不在。知识产权策略与管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形载体,与知识产权文化这一无形载体互为倚角,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4 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与培育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对知识产权依赖的程度。以此为基础,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决策,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对各业务单元的渗透与支持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社会性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与教育,同样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文化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氛围。目前而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形成,同时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社会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财产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性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环境,企业很难从知识产权战略中收获到实质的利益,也不会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过程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更不用说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从人员的角度看,进入企业的员工如果在社会上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的初步认识,则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促使其形成知识产权基本认识,再进一步使其融入到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中。而在此过程里,企业员工仍然受社会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而相对较差的社会知识产权文化会削弱其在企业氛围里的认知。可以看出,社会知识产权文化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强的互动性,彼此之间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

与此同时,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必要而有价值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产权概念的灌输,而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持续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就一个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理解的层面和方向一定是有所区别的。企业高管需要在战略和方向把握上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撑:而中层管理者则更需要在战略落实、策略部署等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对于基层员工,如何将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产权、如何防范风险发掘机会等实务性技巧和技能成为其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就一个员工而言,进入企业之初,其需要的是知识产权基本概念的灌输,而在其随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知识产权理解深度,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素质和能力。在这个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需要每个员工都能够理解知识产权战略,并把这种理解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渗透到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员工的知识产权文化。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 篇4

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

知识产权战略, 是指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 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 是企业充分发挥专利制度, 以谋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整体策略。

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征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是对知识产权法律及其制度的战略性运作, 是企业以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技术、品牌等为专利核心, 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运行过程。可将其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1) 全局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不是短期的、局部的策略, 而是事关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和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2) 法律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规范。无论是知识产权的获得, 还是管理、使用和流转,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律保障。

(3) 相对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和其他战略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企业总体目标, 它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 有其独特的运作特点。

(4) 实用性。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 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创新、保护和有效的运营, 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的一般要求,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战略目标, 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内容, 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发点, 它一般表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2) 战略重点, 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确定的, 例如海尔全球化品牌阶段, 战略重点就是确立为申请知识产权, 建立行业标准。

(3) 战略实施, 步骤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阶段式的具体行动。

(4) 战略保障, 主要包括充足的技术人才、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学的评估体系等。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自身的资本劣势和较大的技术创新风险, 使大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其知识产权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1) 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目前, 我国的许多企业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还没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然由别的部门代管。由于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空白。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缺少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以成熟技术的应用为主, 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 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屈指可数。我国诸多企业购买和模仿的技术在其技术总额的比例中仍占绝大多数, 企业不仅面临着拥有的专利技术的数量比较少的问题, 同时大部分企业还面临着知识产权质量低的问题。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严重制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

(3) 知识产权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营还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更没有充分地实现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 以选择实现效益的最优途径。不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研发、生产、营销形成良性互动, 从而使企业知识产权效益最大化。

(4) 企业产权化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是制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的产权化观念淡薄, 致使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的研究成果因未受到法律保护而丧失,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原因分析

(1) 国家政策与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和发展, 我国的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基本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但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而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停留在保护和确认知识产权方面, 在知识产权流动、转让和转化方面的规定还缺乏规章。

(2)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思想弱化。目前我国的诸多企业、科研机构等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 有些企业虽然开展了知识产权工作, 但大部分仅限于一般性的管理, 对知识产权战略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思想, 无法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 大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 但仍与发达国家企业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企业还呈现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例变动关系, 规模越小的企业, 知识产权意识越淡薄。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要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 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直接参与。美、日等国知识产权战略之所以能够迅速制定并顺利实施, 主要是靠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 产学研及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 密切协作。

2.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职责明确

分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到政府为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都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并赋予其较强的职能。他们都紧密地遵循知识产权战略要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宗旨, 要切合本国实际发展需要, 两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着力点也不尽一致。

3.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 把产学研有效的结合起来, 是企业分散风险、减轻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内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 但是这些机构往往缺少资金, 而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但又不具备足够的科研人才, 如果企业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 不仅使企业减少资金的无效投入, 减少投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率。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

1.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目标, 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但不同的企业且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战略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分析其成长的不同阶段, 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标。我国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时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二是实现技术积累, 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三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2.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机制

企业要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机制, 一是要有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就要依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 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要素, 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系统。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我国诸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制约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要使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知识产权, 就要从思想上培养, 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 都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三是有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更好的有效实施。

3.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知识产权信息,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之一。企业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所以企业可以考虑先利用外部的信息平台资源, 如国家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地区的和行业的信息平台资源。如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也可以考虑建立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是知识产权运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仅企业自身要了解其知识产权的价值情况, 在对知识产权运营中, 也需要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 所以企业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4. 进一步积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积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质量,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形成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创造并积累知识产权。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5

企业拥有一项专利,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市场,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制药行业,知识产权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绿叶制药正是通过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铸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十几年的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创新,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以天然药物和化学药新型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亚洲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2004年5月公司股票在新加坡主板市场成功上市,2007年公司先后收购了南京康海药业、南京思科药业100%的股权,并收购了北大维信43%的股权,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19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近200名,固定资产超过八亿元,年销售收入近十亿元,利税3.5亿元的国际化制药企业集团。探究公司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因,关键之一在于企业积极创新和注重、坚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多年来逐步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配套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各项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司作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共申请注册商标100多件,拥有注册商标70多件;申请专利221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获得授权42件,通过PCT途径申请国外发明专利13件;这些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取得,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优势,并有效推动着企业的篷勃发展。

现将公司多年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认清形势,确立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

制药工业是一个高新技术行业,特别是国际市场,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创新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是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难以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和障碍。

因此,通过综合、深入分析国内外竞争趋势,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必须重视自主创新、开发先进技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结合、融为一体。

首先是自主创新平台的有效建立。公司于1999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0年1月,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为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公司已拥有药物安全性评估平台、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技术平台、纳米脂质体技术平台、抗肿瘤和心脑血管药物评价平台等10余个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其次是坚决实施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先导与核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于1998年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对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管理。公司根据国际竞争趋势、综合分析中国制药行业特点和企业所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明确了利于取得知识产权成果的天然药物和药物新制剂新药研发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围绕该方向将企业各环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总体制定了“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先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为前提”的指导原则,将知识产权战略做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绿叶制药每年用于知识产权的费用超过300万元,同时每年不断有新的专利获得授权,新产品不断投放市场,企业创新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制度、激励、贸易体系

(一)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教育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是人才,人才也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源头。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采用多种途径加快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在科技创新人才上,一是我们争取国家人事部门批准,在公司成功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而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储备了充足的高端人才资源;二是让青年技术骨干承担公司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给他们创造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条件;三是选出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带着课题到高等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如和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及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与烟台大学合资创办药学院,不但有助于公司技术骨干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广泛接触和充分吸收高等院校的最新科研领域和技术成果,为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上,公司每年给予知识产权部员工不同形式的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即懂得新药创新机制,又懂得《专利法》,不仅会检索专利、会写专利,而且还要会打官司,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为企业维权。多年来,公司积极派出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学习、培训和对外交流,而且聘请行业内知识产权专家作为企业顾问,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合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专业人才。

此外,公司还特别重视通过日常的科普宣传强化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并积极开展全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工作。知识产权培训是公司所有新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程,同时,公司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学习,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坚持,全面提高了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彻底改变了员工只重视科技成果而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观念,大家对于取得的创新成果不再抢先发表文章,而是首先与知识产权部探讨如何形成有效保护,全面促进了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收益。

(二)优化政策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体系、配套管理制度

公司为了确保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专门培养了企业自己的专业、独立的知识产权部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基础与核心。知识产权部由公司副总裁直接领导,负责系统、规范、协调全公司和各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制订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办理商标、专利申请;检索、分析知识产权信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维护企业知识产权等。几年来,公司先后制定了《专利管理制度》、《专利申请管理办法》、《商标管理工作规范》、《企业技术秘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能够系统化、制度化地有效开展。

(三)优化激励环境,激发创新积极性

为了鼓励创新、形成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环境,公司特别针对科技人员制定了《科技人员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制度,除了执行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的“一奖两酬”外,对创新成果突出者,公司还依据其专利申请情况实施重奖,并进一步把其作为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掀起了创新热潮,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有力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贸易

知识产权不是面子工程,只有实现了技术的价值化和成果转化,才能真正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多年来,绿叶制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贸易,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的良性循环。研究成果除了满足自身产品线需求,还对外进行技术转让,盘活资金,实现自主专利技术价值转化,目前,公司已先后转让出十余项专利技术,已累计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5亿元,居全国制药行业研发机构技术转让之首。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力保障了企业对新药研发项目资金的持续投入,实现了新药研发的良性循环;同时,公司还积极引进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先进专利技术,从而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为争取市场创造先机。

三、强化知识产权“战略资源、决策过程、实施细节”管理,全方位保障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

(一)强化知识产权战略资源管理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科技、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独占权,因此,知识产权不仅象征着企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还关系到企业的技术安全,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此,我们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予以高度重视,从每一项新技术的研发立项开始,就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系统确定创新起点;研发过程中,持续实施知识产权跟踪服务;课题结束时,全方位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对每一项专利成果建立的完整档案,确保其始终处于法律保护之下,以有效防止无形资产的人为流失,确保了知识产权成果作为战略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二)强化知识产权决策过程管理。

每一个项目的知识产权战略决策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针对国内外的竞争趋势和企业现实需要,给合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型制剂研发现状,由公司决策层、知识产权部、市场部、研究中心共同探讨决定。研究中心对国内外医药领域内新技术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判断;知识产权部则深入研究行业内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标准,明确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对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市场部重点分析国内外医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最后由公司决策层综合以上因素并考虑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既定发展目标,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制订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永续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各阶段的战略重点。

(三)强化知识产权实施细节管理。重点包括:

(1)所有项目立项前,都要做客观的知识产权分析,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规划,以确保企业最新的、有价值的成果都能够及时申报专利或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

(2)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检索系统,定期跟踪检索相关的技术领域最新进展,收集、分析相关的技术信息和专利信息。一方面避免侵权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发方向。目前,该系统已经为公司研发提供文献检索几百项课题,为筛选项目及攻关方向的确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有效地避免了低水平重复研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积极构建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网,牢固占领重要的技术领域。对于公司重点开发的上游产品(如活性化合物、中药新有效部位等),通过专利保护延长战略,积极申请制剂的下游产品专利和制造方法与用途专利,以形成密集的专利网,最大程度限制竞争对手插足相应的技术领域;对于暂时不实施但可作为技术储备或新发明基础的技术,也一一申请防卫专利,有效避免其他企业的抢先申请,避免被动制约,确保企业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

(4)积极维护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对公司申报的所有在产药品、注册药品及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协商、启动行政程序或司法程序等措施制止侵权行为,从而有效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成果。

(5)积极采取专利跟踪和专利无效策略,帮助公司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一方面,积极跟踪竞争对手专利技术,设法绕开对方的专利,放弃或改变其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某个或某些必要技术特征,在对方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开发专利产品的新方法或新用途,得到从属专利后,反过来限制对方,作为交叉许可时的筹码;另一方面,对无法绕开的竞争专利,积极寻找对方专利申请中不满足专利法要求的地方,向专利局提交意见陈述书,提出异议和无效请求,力争将竞争专利尽早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自己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辟扫清障碍。对于无法无效的专利申请,根据公司研发进程及市场情况,主动探寻、接洽,购买其专利实施许可权。

(6)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国际化实践探索,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保护。

公司深入研究国际上各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积极寻找相应策略进行知识产权的国际申请。目前,公司已经通过PCT途径和其他途径申请了十多项国外发明专利,覆盖了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其中多项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己获得授权,构筑了相对完善的国际专利群、专利网,为公司实施国际化,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部分专利产品已在海外获得进口注册许可,并开始销售。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6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取得重大进展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央企业逐步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意义和价值,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2006年2月,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有80家中央企业参会并签署了《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倡议》和《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展现了中央企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姿态。

国资委成立6年来,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增加,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幅。从2004年到2006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从611亿元提高到1 244亿元,年均增长51.7%。2005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工业企业达到2%,高于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当年GDP之比。2007年,大部分中央企业对科技投入比例明确提出了具体指标,并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技投入准本金制度;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建立了“常规科研经费投入,随公司装机容量的不断扩大而稳定增长”的联动机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制定《企业创新投入管理办法》,建立了资金提取、投入方向和对下属企业监督考核的制度;国家电网公司对支撑公司和电网发展、保障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科技力量、集中资金、重点攻关,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按照中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预计“十一五”期间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左右。

中央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长,层次逐渐提高。

2001年至2008年,中央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提高。2006年中央企业共申请专利14 696项,同比增长46.5%。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 149项,同比增长60.2%;获得授权专利7 381项,同比增长49.2%。截至2008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0 432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0 538项,占3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知识产权,目前,共拥有授权专利6 600多项,国外授权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0%。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6年专利申请总数达1 174件,获得专利授权899件。其中,在塑料非球面镜片、高精度光学元件和集成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商标工作方面,商标注册力度逐步加大。2001年来,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商标在国内外的注册工作,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表明,中央企业在申请和拥有注册商标量逐年稳步上升,年平均增长了25%。中国中粮集团公司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目前,在国内共注册商标1 243件,并在60多个国家拥有注册商标,为实施品牌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36家中央企业中,拥有各类研发机构470多家,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60多万名。34家企业被授予“创新型企业”称号,23家科研院所被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年获得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64%。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开始着手进行中央研究院的建设,构建分工合理的科研开发体系。“和谐号”动车组、京津高速铁路、ARJ21-700支线大飞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主体工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14.7万立方米LNG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直流试验基地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取得重要进展。TD-SCDMA在8个城市网络试商用获得成功。神舟七号飞船更是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中央企业相继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各个方面,涉及激励措施、合同管理、保密制度、竞业禁止等多个环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由46项具体管理制度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东风汽车公司制定了10余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明确将专利日常管理工作放在技术研发机构,将专利侵权诉讼和专利申请的法律审核等工作放在法律事务机构,形成了企业内设机构之间的有效联动。中国铝业公司在总部的科技部门专门设立了专利标准处,在所属各单位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专门责任人员,形成了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防范知识产权纠纷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公司内部3万多名科技人员签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制定了《关于企业经营中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定期印发《知识产权检查情况通报》,加强了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本行业专利数据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利检索系统。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定期查询相关的专利信息,以防范专利、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加速向知识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自去年开始,持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将更加重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大大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企业在发达国家屡见不鲜。如美国的Amgen生物技术公司资产评估总值为150亿美元,而其有形资产仅为25亿美元,这是由于该公司拥有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两项专利,基本上垄断了这两个畅销生物药品的全球市场。1982年,在美国具有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中,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为62%:38%;到2002年变为87%:13%。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将会更加重要。

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的关税壁垒随着WTO的成立及多边贸易协定的制定已逐渐淡化,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却掀起了一场以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浪潮。其中,以知识产权壁垒为手段的贸易保护因其合理性和复杂性而更具有隐蔽性,不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国际贸易之战愈来愈多地表现为企业知识产权之战。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知识产权壁垒。据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有60%的企业、约4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的制约。因此,在知识产权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后,企业知识产权的竞争将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攻势将更加猛烈。由于我国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跨国公司正以知识产权为重要手段对我国企业和产业形成包围封堵态势,极力压制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维持和加强其技术和市场垄断地位。据统计,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量2001~2007年平均每年增加20%,其主攻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的通信、半导体类授权专利数量约占我国同类授权专利的90%以上,生物行业约占92%,医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占70%左右。跨国公司在我国运用各种手段部署知识产权保护网的同时,还不断地向我国政府施压促使我國提高国内立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并通过形成行业联盟发动针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限制我国企业的技术类产品进入外国市场,争夺我国企业的优秀人才。总之,外国跨国公司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占领我国市场和挤压我国企业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纯加工型、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面临严重冲击和困难,中央企业也面临着市场疲软、出口下降、增长放缓等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企业要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转危为机”的重要手段,主动进行技术、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中央企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为核心,进一步加强

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也提出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既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加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认真抓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面启动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与实施工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既是企业经营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微观基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强中央知识产权工作,应当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放在首位。要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抓紧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针对企业所在领域和产业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找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突破口。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四种能力”,即加快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应用能力;加快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提高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能力;加快提升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能力。今年4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53家大型中央企业和其他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在2009年底前制定并开始实施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加大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力度。

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为持续创新提供动力。要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力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更多的重大创新成果。要加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确权工作,注意及时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创新成果以适当的知识产权形式加以确认,以防止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失和被侵害。要注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和服务,加快促进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使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成果必须立足于商品化、产业化。企业是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应用的主体。中央企业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核心技术专利的实施步伐,通过知识产权成果的广泛应用,加快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要加强本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合,通过组建技术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共同实施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解决上中下游产业技术与服务的配套,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市场营销的群体优势。要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实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方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科研机构已经开发并已取得专利的技术成果,凡具有市场潜在价值的,企业可以直接购买,并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尽快将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适时开展知识产权投资和许可证贸易,以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为前提,鼓励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运作,重视开展专利、商标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转让和许可。要主动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的制订,及时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主动取得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加快打造中央企业知名品牌。

品牌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集中体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品牌的崛起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央企业要结合知识产权工作,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高度重视知名品牌的创建。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与品牌战略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应用打造企业的知名品牌,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维护和提升知名品牌的价值。要适应国际竞争和“走出去”战略的需要,通过持续创新和长期维护,努力将知名品牌推向国际,逐步改变一些企业单纯贴牌生产的局面。要围绕企业品牌法律地位的确立,及时、规范地进行商标、商号的注册和企业商誉的保护,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品牌成果。

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过程中,中央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要抓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知识产权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要突出重点环节,重点抓好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等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要特别重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学习和研究有关国际条约、协定和国外法律,注意国外同行业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的跟蹤和查询,切实防止企业海外投资、跨国并购、国际项目合作、工程承包以及劳务合作等环节的知识产权流失,切实做好涉外知识产权侵权和法律诉讼的防范工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探 篇7

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与策略, 具有法律性、保密性、全局性、实用性、地域性与时间性等特点, 可从内容上分为品牌战略、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这四大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其自身及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运用法律资源获取竞争优势。 (2) 有利于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模式, 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即同等的付出获取更大的效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立、专利申请等方式来促进其经济增长, 这便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激励。 (3) 有利于我国丰富知识产权理论, 加深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 进一步对其进行定位与分析, 建设知识产权学科, 从而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治建设[1]。

2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现状分析

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发展速度慢,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很多企业对其并没有明确的见解, 也没有真正从我国具体发展状况考虑, 盲目跟从其他先进企业或照搬国外先进制度, 由此形成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因此只有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薄弱, 造成企业知识产权不断流失。大量的创新成果因企业产权化意识的缺乏而被视为公共财产, 有些商标甚至被他人抢注。 (2) 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 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仅局限于合伙项目管理、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等一般性管理, 并没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内在潜能, 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生产、研发等有效结合起来, 这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难以取得最大效益。 (3) 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致使知识产权工作未能落到实处。 (4) 知识产权战略大多数针对民营企业, 造成我国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多、技术来源单一、层次低的局面。 (5) 跨国公司为巩固其在华的垄断地位, 获取最大的利益, 限制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 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在我国设立壁垒, 将发明专利发展为占领我国市场的重要工具。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并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3 解决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是确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 因此企业要对知识产权产生、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以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 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 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成果, 并加大对其的投入, 完善知识产权应用机制,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企业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尽可能地避免侵权行为发生。此外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处理产权纠纷问题的能力, 因此企业可以针对其设立一些专门的管理机构, 制定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利用管理制度等[2]。

3.2 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战略经验

发达国家掌握着很大一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 而中国起步晚、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跟随着发达国家的脚步进行科学研究。而曾经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与日本如今却依靠“专利包围战略”打破了这种局面, 将专利申请划分为许多细小的部分, 限制竞争者的专利申请。因此, 我国可以借鉴日韩的战略经验, 申请多项外围专利, 并以跨国公司专利为基础, 进而加以创新。

3.3 加强战略合作

企业申请专利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目前占我国知识产权市场份额较大的民营企业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这便需要企业通过合作来获取知识产权, 可以并购一些即将破产的公司, 也可以加强与跨国公司或科技型公司的合作,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便可以选择终止合作。这也是企业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一个正确抉择。

3.4 准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形势

企业首先要准确定位自身的情况, 摸清自身的实力, 在此基础上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实力较强, 知识产权优势较为明显的大企业可以利用自主研发模式来扩展市场, 而经济实力与知识产权市场运作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些中型企业可将自主研发与加强合作结合起来。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自身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竞争对手状况及行业发展动态等因素。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形态的无形资源逐步替代物质形态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未完善,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中国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战略经验, 准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形势并加强战略合作, 理论界也应不断深入对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 从而使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史益龙, 吕金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J].经营与管理, 2011 (02) .

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篇8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永恒的追求,为了使产品质量和功能上有所突出,必须拥有最新的技术,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

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的创新观点影响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所以最终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市场所接受而带来的具有独占或优先获取权的超额利润。英国学者莫尔(V.mohr)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品的创始、演进和开发。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就是首次将科研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创造利润的过程。

一些国内学者在引入,评析西方学者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也做了许多深刻的探讨。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直至得以利用并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由三个层面构成“广义”的创新包括“研究开发——狭义技术创新——创新扩散”的全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综合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基于不同考虑来看待技术创新,因此所给出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内涵也互有差异。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 (2) 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够将这一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 (3) 商业化运作,以获得利润。同时还应该包括整个体系运行的机制。所以,创新是一个多元性的概念,具有内在的动态性,而且其内涵和性质一直在演变。

知识产权战略通常指国家层面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最完善,美国是一个原创性较高的国家,所以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全局性的。以政府为后盾,以各种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标准相配套,以知识产权为手段,使其最终获得最大的市场利益。上世纪日本通过较低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经济快速腾飞,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逐渐从借鉴他国技术向技术原始创新转型;近年来日本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完善大学等公共机构的科研环境,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本国企业的创新。

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应该立足公共利益,以法律为核心,包括产品的研发,技术转让,产品的商业化运作等全过程的保护促进机制。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所有的一切保护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

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动力,二者关系密切。对于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目的,是社会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就无所谓保护,保护是为了进一步创新。因而,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技术创新的整合,扩大技术创新的影响力。

当今,技术的发展有时需要巨大的投入,合理的机制可以促使各种团队之间的合作,共同分享利益的新格局。

2. 激励技术创新的发展。

产权的保护会给技术创新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这将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到技术创新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 保障功能。

现代技术的发展,都以信息化作为平台,普遍存在开发难,复制易的特点。从技术开发到转化为商业利润,包括人才的引进,应给予全方位的保护。否则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院所的创造热情就会被遏制,投资和技术引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国家利益、杜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都会遭受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

三、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构想

1. 企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对此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来部分学者提出企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对企业会产生误导。战略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一个宏观概念。企业即使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仍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并且在多方面受到国家的引导,所以就企业来说不可能建立对全局起到影响的知识产权战略。目前世界上知识产权战略较为完善的国家都是在政府的引导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能够自负盈亏,据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很少,所以就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影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问题在于责任不明确。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并且在保护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标准,范围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政府在构建和运行时,有明确的职能分配,各部门相互配合。而我国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除国家版权局、国家专利局 (知识产权局) 、国家工商局外,有关对外知识产权谈判工作则由外经贸部负责,外交部协同。信息产业部化工局、农业部、广播电视局、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监督局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同一承担人承担两个不同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其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等方面也相距甚远。

在这样较为混乱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对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1) 中国近期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创设专门的机构对知识产权战略予以全局性的管理,涵盖创新机制,成果转化,商业化运作,以及在对外贸易中抵御他国的冲击。 (2) 促进部门之间的合作。各个主管部门明确责任,避免出现重叠或者真空的现象。部门之间应当加强沟通,相互合作,共同构建知识产权战略。

2. 针对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主体,予以区别对待。

就技术创新而言,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包括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内源式供给,对前沿技术的以我为主的研究开发,对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基本发展方向的引领和影响。2008年《财富》排行榜中国大陆入围二十六家企业,但除联想集团外其他均为国有垄断性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我们认为都是国家层面上的。除此之外即使个别国有企业在某个前沿领域上具备这种能力,但都是在国家的控制下,民营企业几乎不具有这种创新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原始创新基本上都是国家层面上的,以国家为主进行的。

原始创新我国一直都在有计划的进行,如“8 6 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等,但对于创新的成果保护却没有相关措施,这使得我们很多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有两点建议:

(1) 国家在制定创新计划时,应把对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在内,从创新的源头对其进行保护。在我国高技术开发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产权界定不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形成知识产权的资金来源复杂,主管机构交叉重叠。国家是创新资金的主要投资人,各科研单位是项目的实施单位,实际也投入了资金,例如支付工资。项目又由具体自然人完成。这样在完成项目单位、实施单位与国家之间形成复杂的产权关系。由于产权不清,导致市场部分失灵,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很低。所以只有产权的确立才能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界区明确化,从而形成知识产权转化的动力。产权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 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商业化操作,尽快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把成果变成利润,所以只有科研性成果,停留在论文或试验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国家,原始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包括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市场前景评估、许可转让协议、股本与风险投资及技术培育等。美国在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我国可以酌情借鉴。

二次创新是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对于二次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我们认为国家对于不同的主体应当区别对待,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的二次创新保护。中小企业限于资金规模的制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本身就非常薄弱,所以就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但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涉及到每个行业,政府的人力财力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在策略上予以把握。我们认为政府在两个方面需加强努力。

(1) 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在知识产权方面较为被动,目前我国商标,专利的申请周期长,手续繁琐,这都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行使他们的权利。所以国家在制定法律, 以及相关政策时对于中小企业要有所倾斜。比如,对中小企业相关费用的减免,提供信息服务等。

(2)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比较困难,面临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且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把大量资金用到知识产权方面,从经济上也不合理。所以我们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发挥行业优势,形成将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联盟,由行业联盟指导企业对自身产权予以保护,并协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二是以地区为单位,建立本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本地区中小企业可以会员的形式获得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协助。

3. 加强政府在技术转移机制中的作用。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众多科研项目中,项目承担人只对项目实施主管机关负责 (例如提供够数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蓝图、软件) ,而不会考虑技术转化的问题。而企业因为不是出资人,既无法接触这些成果,又无权接触这些成果。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企业无法接近科技成果,得不到实用的技术,导致科研与企业创新成为两条平行直线。

因此,我们建议,由政府组织建立项目实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中介联系机制。建立这个机制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 (1) 设立网络平台,政府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专门用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平台,使企业能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可以在政府协助下,促进企业和科研究构之间的合作,使得成果实现经济效益。 (2) 对应用型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和相关企业合作,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大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3) 在对项目评审中加入经济效益标准,使得项目负责人自主将成果转化。 (4) 鼓励企业与大学共建,或企业与教育部共建大学。企业与大学共建高校,更有利于大学实验室的成果直接流向企业。

4. 建立对外贸易诉讼机制。

在贸易摩擦诉讼案中,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诉讼案中的应诉太少,起诉更少,导致中国在贸易摩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 对国外反倾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诉反倾销案不积极。 (2) 没有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缺少应对反倾销案的能力。 (3) 应诉反倾销案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应诉的积极性。 (4) 应诉反倾销案的成本高于效益,制约了应诉活动。 (5) 企业规模过小,没有应诉实力。对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援助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案的援助机制: (1) 是督导地方政府建立公平的贸易机构或援助中小企业应诉机构,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案。 (2) 是建立对外贸易摩擦应诉基金,在必要时对中小企业贸易摩擦诉讼案进行资金支持。 (3) 是建立信息网络预警机制,对可能遭到反倾销诉讼的产品和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国家进行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尤其是超前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

摘要: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涵盖研发, 技术推广, 获取商业利润这样一个全局的过程, 所以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应涵盖整个创新过程。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我们认为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背景下, 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立适合我国的激励保护机制, 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创新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

参考文献

[1]宋河发穆荣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3)

[2]冯晓青:美、日、韩知识产权战略之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 (6)

[3]王莲峰王欢: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与法律, 2008 (4)

[4]姜晓燕:日本的知识产权创新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 2007 (8)

[5]王士恒:从市场主体角度谈创意创造创新[J].当代经济, 2008 (10)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9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创业企业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从自身条件、技术环境和竞争态势出发, 为实现竞争优势而采取的知识产权的部署工作。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它的合理配置将会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有助于不同的企业竞争战略的实现。

创业企业是市场中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 它们的特点是从事新技术的开发或技术产业化活动。创业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性、成长性以及技术性, 并表现出明显的进化特征。创业企业有其自身特有的成长规律, 大体可将其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初创期:创业人员通过创造性的探索研发, 形成新的方法、技术、发明的阶段, 具有强烈的知识产权创新特征。

成长期:创业人员将初创期探索研发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阶段。

成熟期:企业开始进入稳定期。 这一阶段必须保持活跃的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知识产权优势。

有关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问题, 有部分学者做过相应研究。 李希义 (2011) 研究了日本投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做法和经验, 给予中国创业企业相关的建议与。 贾晓辉 (2007) 运用博弈论, 探讨了在TD-SCDMA产业化进程中, 政府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对该产业成长的影响。刘友华 (2012) 将博弈理论引入知识产权纠纷解决, 得出以“非零和博弈”方法解决纠纷, 实现双赢。

鲜有文章利用博弈论来分析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本文将对创业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主要面临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问题进行博弈分析。

二、 创业企业各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博弈分析

博弈的基本假设为:

a. 某一特定行业, 市场中仅有两家企业, 一家为创业企业A拥有的知识产权属于重大创新, 能够使A大幅获利, 另一家为已进入成熟期的企业B。

b.企业A、B均为理性决策者, 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的目标。

c.市场需求足够大。

( 一) 初创期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博弈分析

假设A在初创阶段独自拥有某项知识产权, 且能够转化成产品投放市场, 获得优势。

A有两种策略: 许可与不许可;B有三种策略:购买、冒道德风险以及自主研发。 A将知识产权许可给B可获得收益K, 潜在损失为D1;B购买花费K, 可获得的效益为D2 (D2>D1) ;B冒道德风险受到处罚为E1, E2为A监督花费的成本, H1为侵权所获得的非法收益, H2为B侵权给A造成的损失;B自主研发投入的成本为I, 收益为D2, 此时给A带来的损失为D3 (D3<D1) 。 本阶段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 不考虑混合战略Nash均衡解的可能。

我们构建如下图1 所示的博弈模型, 这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扩展式博弈模型。

A的知识产权属于重大创新。 此时有D2>K, E1+H1-E2-H2>0, D2-I>0, 根据逆向归纳法, A选择许可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时, D2-K>0, ﹣E2-H2<0, ﹣H2<0, 则B一定会选择购买或者自主研发;A选择不许可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时, 若B采取道德风险的方式, 则A一定会采取监督的方式, 所以B会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式。最终的均衡解要看几个重要参数的大小。

若D1-K>D3, 则该博弈的子博弈Nash均衡战略组合为 (不许可, 自主研发) 。 该均衡战略组合说明该项知识产权是A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旦丧失掉这项优势, 就很难竞争过B, 许可所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但对于B来说, 看到该项创新的显著经济效益, 只有自主研发, 通过努力找到可以替代的创新, 确保未来仍然保持市场上的优势。

若D1-K<D3 且K<I, 则该博弈的子博弈Nash均衡战略组合为 (许可, 购买) 。此时A将该知识产权许可给B虽然可能面临损失, 但若B自主研发对自己的损失更大, 对于B来说, 自主研发花费的成本更高, 不如直接购买经济。

实际上, 自主研发是需要时间的。 B研发所花费的时间正是企业率先拓展市场, 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该博弈中, 由于A相当重视此项创新成果, 会对市场上的侵权行为进行监督, B很难采取不道德手段非法牟利。

综上, 若该知识产权属于重大创新成果时, 存在两种均衡战略组合 (不许可, 自主研发) 和 (许可, 购买) 。

(二) 创业成长期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博弈

假设企业A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能够使产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两企业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假设企业A不许可给企业B, 企业B想通过研发找到替代方案需要较长的时间。 此阶段企业B尚未获得诸如此类的创新。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差异化的反需求函数表示如下:

其中, Pa、Pb分别为A、B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 qa、qb为A、B两企业的产量, ri∈ (0, 1) , i=1, 2 代表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影响, 显然r1>r2。

其中, πa、πb分别为企业A、B的利润, 将公式 (1) 、 (2) 代入 (3) 、 (4) , 求导, 得出maxπa, maxπb, 解得两家企业的均衡产量为:

由于r1<r2, 所以qa*>qb*, pa*>pb*且均衡利润为:

( 三) 创业成熟期的知识产权战略博弈

企业A必须保持活跃的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创新优势。 鉴于自主创新的投资大, 风险高, 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选择。

假设: 企业A、B选择合作战略, 则企业A、B收益分别为X*、Y*; 企业A选择合作, 企业B选择不合作, 则企业A、B收益分别为X、; 企业A选择不合作, 企业B选择合作, 则双方收益分别为X′、Y, 企业A、B均选择不合作时, 双方受益为X^、Y^, 且有X′>X*>X^>X, Y′>Y*>Y^>Y成立。

显然, 按照划线法, 企业A、B的唯一纳什均衡将是 (不合作, 不合作) , 这并非Pareto有效解。

鉴于企业A、B之间并非一次性博弈, 而是在市场上长期博弈, 可以将其看成无限重复博弈。 本文假设企业A、B均采用 “两期”战略:在第一阶段, 企业A 、B采取 ( 合作, 合作) ; 在第t (t >1 ) 阶段, 如果t-1 阶段战略组合为 (合作, 合作) 或者 (不合作, 不合作) 时, 选择 (合作, 合作) , 否则选择 (不合作, 不合作) 。在无限重复博弈模型中, 存在两类子博弈, 即合作子博弈与惩罚子博弈, 合作子博弈即为上一阶段结果为 (合作, 合作) 或者 ( 不合作, 不合作) , 惩罚子博弈即为上一阶段结果为 (合作, 不合作) 或者 (不合作, 合作) 。 若要 “两期战略” 成为该重复博弈的子博弈Nash均衡, 就必须满足这两个子博弈的Nash均衡。

合作子博弈中, 该阶段应该采取 ( 合作, 合作) 的战略组合。 若要两企业不主动偏离 “两期”战略, 则要使企业偏离合作所得与下一阶段遭受损失的贴现之和不超过合作的贴现收益, 设 δi (i=1 , 2 ) 为参与人的贴现率, 此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惩罚子博弈中, 该阶段应该采取 ( 不合作, 不合作) 的战略组合。 给定企业B保持 “ 两期” 战略不变, 即采取不合作的战略, 此时企业A唯有选择不合作才能得到X^ ( X^>X ) , 同样给定企业A选择不合作, 企业B基于最大收益的原则也会选择不合作, 所以不管δ1, δ2如何取值, 这都将成为两企业的均衡战略组合。

三、结论

本文利用博弈模型研究了拥有重大创新的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知识产权战略的决策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在初创期, 企业更偏向选择不许可;在发展期, 企业应该尽快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产业化投放市场, 这将会为企业赢取更多的市场和利润;在成熟期, 当市场上的企业之间足够重视未来的收益, 即贴现率足够大的情况下, 两者会选择合作创新, 实现双赢。

摘要:文章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在解析其特点的基础上, 分别对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战略决策问题建立博弈模型, 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业企业,博弈论,专利战略,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吴红兵,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03) .

[2]陆志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与创业企业[J].经济导刊, 2000 (01) .

[3]彭华涛, 谢科范, 信继欣.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进化图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02) .

[4]王旭, 刘玉果.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3 (04) .

[5]李希义.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做法和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6]贾晓辉, 舒华英, 马永强等.博弈论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应用_以TDSCDMA产业化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为例[J].知识产权, 2007 (02) .

[7]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策略研究——一种博弈论视角[J].知识产权, 2012 (01) .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10

2010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确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的通知》, 把北京市等32个城市作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要求有关省 (区、市) 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充分整合资源, 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 保证工程实施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组织中小企业聚集区管理部门、优秀中小企业代表、中介服务机构等启动推进工程, 举办专题交流、培训等活动。同时, 根据情况定期对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指导。

2011年,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力度,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了《中小企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指南》, 引导、推动和帮助各类企业与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紧密合作, 促进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流程服务、制度建设、专利运营、权利维护、战略规划、品牌宣传和建设、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专业服务。

2012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报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中期实施情况总结的通知》, 对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的情况进行检查, 结果表明, 推进工程实施三年来, 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每年集聚区内有研发活动和专利申请的中小企业的数量、每年研发投入资金量、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等都有较快增长。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二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一些中小企业配置了知识产权专门人员。三是培育了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对专利、商标、著作权方面的保护意识逐渐提升, 中小企业的软件著作权、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年均增长较快;中小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数量显著上升。四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区现有公益性、非盈利和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200多家,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每年服务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 成效良好。五是知识产权推进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一些企业享受到研发经费按150%税前扣除政策, 部分中小企业得到过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有的还获得过社会资金的支持。

为使推进工程试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 2012年、2013年,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能力仍需提升、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扶持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扶持力度急需加强等突出问题, 委托开展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试点推进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案例研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与知识产权服务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完成了相应的研究报告。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大, 一些企业长期依靠低价竞争,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 竞争力不强依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 走创新发展之路,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已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依然受资金和资源条件限制,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看, 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还比较少, 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实施和转化率较低。一些中小企业尽管已获得专利或商标授权, 但由于相关配套技术条件不成熟, 或者资金匮乏, 或者产业化、专业化人才短缺等, 导致了其知识产权实施困难, 专利技术成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转化和利用。

(三)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法律意识不强,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小企业为节约生产成本、寻求短期经济利益, 随意嫁接他人专利技术和搭乘他人驰名商标, 侵权现象还时有发生。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遭遇竞争对手法律诉讼的隐患。

(四)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缺乏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设立专门的机构, 配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没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这将容易导致企业在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保护商业秘密等时由于不够专业、或对相关制度不够了解, 而不能合法保护自身的权益。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11

摘要:现在我国己步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知识产权内容又在不断扩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研究

0 引言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技术的开发利用,而技术的创新、开发、利用又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必要的前提。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经济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在知识产权研发、保护等方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对知识产权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各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企业知识产权研发、保护等问题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1 大力宣传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增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使命感。要通过宣传让广大中小企业明确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情况,从而以强烈的责任感去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1.2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业家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领路人,企业家是否具有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加深广大企业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及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地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

1.3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增强全体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通过宣传,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去。

1.4 加强宣传,强化专利保护意识,要加强宣传,使企业人员明确什么创新成果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申请需要履行什么程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

2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先后颁布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话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应看到,现行法律、法规与入世后的大环境下企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一些跨国企业利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漏洞,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权力;在国际上又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打击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从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1 加强立法。一方面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各种产权制度的执行规范,尽快制定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如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定,高科技产品进出口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和内容,增强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加入 WTO以后,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律存在着需要互相衔接的问题,如何保护好自己首先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其次还要制定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相协议,与WTO各成员国家法律相认可的知识产权制度。要密切注视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适应国际化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撑。

2.2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在立法的基础上,加大执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侵权者尤其是故意侵权者应加惩罚力度。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跨地区、跨部门的侵权案件应及时、公正地审理,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为确保执法的合法有效,应对执法人员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严格的持证上网制。要建立各项执法制度,健全各项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效率。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要采用集中整治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对侵犯知识产权活动查处的频率。

2.3 要从多方面失去知识产权立法,从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和行业协会都应该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立法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需要知识产权立法,国家也希望为企业的发展制定相适应的法律,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立法工作需要双方的互动,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立法。

2.4 加强立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加强立法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从现有条件出发加强立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尽快地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当前许多国内企业还不知如何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时,一些跨国公司却己把知识产权当成了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

3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能力

3.1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责,对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要有专人负责,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

3.2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等。

3.3 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保护。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新产品新成果,如果具备条件,可以采用申请专利、申请商标和技术秘密等综合手段来加以保护。但如果企业在商标保护的基础上再申请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则构成了双重保护,这样产品就不能被仿制了。

3.4 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小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尤其是技术秘密给予严格的界定,并采取合法的、有效的保护措施。企业未明确或未采取适当保密措施,或者有关技术信息的内容已经公开,能够从公开渠道得到的技术信息,科技人员有权自行使用;科技人员在流动中,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和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但不能将原企业拥有的,特定的技术秘密擅自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侵害原单位的技术权益。

3.5 完善技术合同管理的制度,切实保障企业在转让技术成果时获得相应益,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有关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切实保证双方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尤安山.中小企业国际合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云结.浅谈入世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3]毛美霞.论中国新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2004-04-10.

[4]苏敬勤.冯欲杰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技术贸易[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篇12

以陕西省烟草公司西安公司为例, 西安烟草自行业公布《烟草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后, 率先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企业战略任务, 并且在公司内制定了规章制度, 如《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奖励办法》等,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从2010年至今共出版二部专著、近二十项专利获得批准, 取得十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虽然烟草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表现出快速增加势头, 但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大多依然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企业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内, 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再加上缺乏有效知识保护机制与策略, 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缺位严重等问题, 使得烟草企业与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整体发展趋势相差甚远。

一、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概述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的是企业依照计划安排,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运用、开发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不再只是法律法规范畴, 更多体现在管理策略上。[1]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外实践已经有十多年, 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对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 我国企业也开始日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许多企业已经将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列为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指标, 旨在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企业的技术革新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但一味强调创新能力还不够, 还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 激励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第二, 能够提高企业知识储备。可以提高其对产品需求变化情况的预测准确程度, 促进将实践经验转化为企业财富。第三,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企业能够凭借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优势占领市场, 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第四, 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体系的末端环节, 两者密切相关, 共同促使企业研发体系更具活力, 有助于企业创新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二)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与基本过程

企业战略指的是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考虑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任务与目标、实施办法等做出的一系列规划的总称。企业战略明确了企业的前进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有助于分析出自身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通过明确自身的优势与机遇, 更能坚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制定战略、评估战略、执行与监督战略等。

明确战略构想以及业务重点是制定企业战略的第一项任务, 在明确企业战略构想时, 要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做的事项以及不应该做的事项明确化。

建立企业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战略的第二项任务。企业战略目标是管理者对未来一段时间有关企业业绩做出的庄重承诺, 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公司层次的战略目标、企业部门层次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岗位层次的战略目标。

在评估战略阶段, 首先要分析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分析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企业资源的需求情况, 以增进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性;然后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 使得企业战略与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具有内在一致性;最后比较不同战略方案的优势与劣势, 风险性以及实施的困难性, 最终确定最佳的战略方案。

执行与监督战略阶段是把战略方案转化成实际行动, 是真正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在执行与监督战略过程的主要任务有:强化企业组织能力, 提高企业组织能力以及资源调配能力, 保障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建立健全预算制度以及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形成促进企业战略执行的企业文化等。

二、我国烟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烟草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水平。存在不少烟草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 将企业大量人力与资金投入到有形资产中, 导致企业“有创新、无产权, 有产权却难以实际应用, 有实际应用却得不到产权保护”的困局。

第二, 知识产权数量少。就知识产权质量方面来看, 我国烟草企业技术含量比西方发达国家低很多。有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烟草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烟草企业专利申请比例为154:644, 显示我国烟草企业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2]。我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管理落后的局面, 不利于我国烟草企业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

第三,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在烟草行业中, 我国缺少宏观行业指导以及制度约束, 至今也没有形成有效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忧患意识, 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方面缺乏实效性。

三、加强我国烟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措施

(一) 加强烟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与人员保障

优化当前企业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 本部门要遵循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统一指挥等原则明确职责。建立烟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机构体系时, 还需配备知识产权专业管理员工、信息资源平台、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式等。

(二) 加强烟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建设

总体而言,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日常管理制度、保护制度、经营制度、情报收集与研究制度、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制度等: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制度指规范专利的申报方式, 减小企业申报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指的是保护知识产权, 防范泄密, 减小产权纠纷等;知识产权情报收集与研究制度要与知识产权管理其它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 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盘活信息资源, 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提供给企业领导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制度要求企业提高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行业指导、企业实施、市场运营的准则, 建立健全烟草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建立烟草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为烟草企业提供检索服务。另外, 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时, 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度建设, 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变化趋势, 不断优化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四) 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建立烟草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跟踪国内外知识产权变化趋势, 及时向烟草企业提供技术分析报告, 为企业防范风险决策提供信息资源, 为企业遇到风险或者突发事件时及时提供相应应急方案。

(五) 完善烟草企业知识产权投入机制和激励体系

企业技术投入资金应该向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倾斜,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项资金制度, 用于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建设、重大发明创造奖励等。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绩效评估制度, 鼓励企业员工技术创新与改造, 对创新能力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 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六)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贯穿于各个环节

在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 对研究开发项目的选择、确立、执行、完成、成果转化过程中, 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采用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方法, 促进成果转化, 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支持。另外, 要重视企业人员流动问题, 特别是技术人员流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防止因人员流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泄密或流失。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4) :54-58.

上一篇:农学类本科专业下一篇:办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