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欧方案教学(共11篇)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动态性、过程性、师生互动的共同建构性为特点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成课程作为后现代课程观的产物同样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产生了不可预估的影响。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引入恰好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了借鉴,有学者指出,“瑞吉欧方案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课程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结合的典范”。[1]幼儿园的课程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的过程”[2],重在强调生成。因此,作者从瑞吉欧方案教学入手,梳理其在课程生成方面的运行机制及生成特点,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与特点
1.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运行机制蕴含于瑞吉欧方案实施的阶段中。瑞吉欧方案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方案准备阶段或称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回顾儿童现有的知识和兴趣,确定儿童的兴趣所在。教师鼓励儿童采用语言或动作表达、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共享一些经历和回忆,并根据儿童所共享的信息和经历来确定儿童的兴趣,进而与儿童一起确定所要进行的主题。这个过程也是主题探索的过程和主题网络编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二是方案实施阶段或称发展阶段。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方案便可以展开实施。该阶段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新的经验和研究机会,使其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儿童在进入主题后根据其关注的不同方面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探寻事实的真相等,同时对客观的环境加以有目的的改造。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详细和客观的过程记录,并鼓励幼儿自己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幼儿可以通过谈论、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回忆并记录,以便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三是总结方案活动阶段或称方案评价阶段。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多样化表达所展现出的作品,这时教师和幼儿可以对方案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工作。该阶段是对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更重要的是一个信息分享和展示的过程,并且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延伸出新的主题。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而幼儿也对已经完成的方案活动进行了回顾,强化了幼儿的经验和技能。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与方案进行前后的状态进行对照。
从以上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第一,课程生成的运行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家长、教师、儿童或相关的主体都可以参与进来,而相关的可用资源也可以吸纳进来。第二,生成过程是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不断建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过程。第三,课程的运行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点进行探究的过程,注重以探究为取向,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恒定的。
2.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特点
(1)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是一种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完美的课程。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即课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的新事物’”。[3]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课程生成的计划性,更多的是倾向于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原理以及教师判断儿童兴趣点的判断依据,随机性则倾向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引导、修改、补充和调整。
(2)生成与预设不可分割,互为因果。不以预设,无以生成。通过对方案的前一阶段的总结和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水平来预设新的课程,而在新的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课程。这样“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互为前提的过程。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对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启示
1. 课程生成的来源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儿童周围的生态环境中的事物,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事物、现象等。二是儿童的兴趣、问题,也可以是儿童的想法。三是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特定的关键期和发展特点,就会产生不同任务,而不同任务从不同的维度划分有不同的需求。四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五是教师所注意到的儿童的意外事件。六是社会、家庭对儿童的期望。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要对幼儿的游戏或活动做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而且还要重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相互作用。
2. 课程生成的原则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兴趣原则。兴趣原则是课程生成的第一原则。课程生成的第一步是获得儿童的兴趣点,明确儿童的兴趣所在,才能进一步探寻其兴趣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二是探究原则。瑞吉欧方案教学主题及其主题网络的编制过程,甚至整个方案实施和实施后的评析都是儿童不断探究和求真的过程,因此,探究原则是始终贯穿幼儿课程生成的一项原则。三是平等协商原则。课程生成是师生在活动中以平等互动的对话形成的,并且是在互动对话基础上的平等协商。课程生成并不是以幼儿为中心或者由教师来主导,而是由幼儿发起并由教师来组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互助的。
3. 课程生成的策略
(1)教师应树立课程生成意识。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的意识淡薄,表现在过分拘泥于教学目标,缺乏随机生成的课程意识”。[4]课程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课程生成意识才能使教育活动进行得顺利、高效,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才会更优化。因此,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在幼儿园课程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时树立课程生成意识。
(2)结合文化来生成。“课程来源于文化,如何定位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则构成了课程探究中的轴心原则。”[5]这证明了课程生成是建立在文化与个体经验上的衍生物。没有了文化和个体经验这个根,课程就无法称之为课程,从这一点上来讲,课程具有文化性。
(3)注重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上生成。没有一个儿童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幼儿课程的生成,没有哪一个课程方案是凭空出现的,它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上的,并且无法脱离儿童的兴趣。教师如果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事物时,要大胆地打破原有计划,调整原有的教育内容。
(4)生成离不开记录。记录在瑞吉欧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评估工具,同时也是方案活动生成的源泉。“记录关注构成理解的元素———观点、理论、假说、感情、实验、演绎、因果、想象、直觉、执行情况,以及经验、技术、知识和洞察力之间的关系,在试图知道某事时的认知过程。瑞吉欧的记录里随处可见这些元素,在记录中,我们看到记录、展现儿童的动作和互动可以揭示观点的起源,而且在与团体成员共享时,可以导致新的观点、问题和发现。”[6]因此,记录与生成互为循环。
(5)生成是发展着的课程。幼儿课程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兴趣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生成的变化性、灵活性、发展性。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可能一直停留于一件事物上,随着注意力和兴趣的不断转移,幼儿课程的生成方向和内容也随着转移。并且,“知识既非来源于主体,也非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活动的过程”。[7]在方案活动中,儿童正是在与人、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从而不断推动方案活动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着的方案,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案的生成。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4(8).
[2]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
[3]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夏如波.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6]零点方案,瑞吉欧儿童.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M].朱家雄,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钱慧.“方案教学”——儿童探索和探索儿童的方案[J].早期教育:教育版,2005(8).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2
杨玉芬
(上海市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一、引发主题
开学第一天的课,是“新年谈话”活动:
红红说:“我春节里最高兴的一件事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有龙的棉袄。”她一边说一边指着棉袄上绣着的龙的图案。
菲菲说:“我在城隍庙买了一盏龙灯。”
洋洋说:“我家里的挂历上也有龙的照片。”小小说:“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海龙王的故事。”
奇奇问:“龙怎么会飞的?我没看见它长翅膀。”苑苑问:“龙生活在什么地方?”等等。
教师说:“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龙的事吗?大家再去找一找,看看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这个有关新年的谈话中,许多幼儿都谈到了龙,提出了许多有关龙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对龙的兴趣和他们认识龙的强烈愿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有关“龙”的主题就产生了。
二、全班调查
(一)收集文字、图片资料
幼儿、教师和家长一起投入到收集有关“龙”的资料的活动中。东东带来了一个龙的手工纸玩具,吴吴拿来了一只龙形糖果盒,非非收集了许多龙的贺卡,天天把自己去故宫与九龙璧的合影带来
了,佳佳在爸爸的帮助下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从网上查询到有关龙的传说,杰杰则从图书馆查阅和复印了许多龙的图书资料„„。幼儿和教师一起在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关于龙的知识,扩大了感知范围。
(二)组织参观
老师先后两次带领幼儿去参观城隍庙,观看各种有关龙的民间工艺品和建筑物,观看舞龙表演,幼儿看到了在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中捏出的龙形糖,也看到了龙灯会中各种千姿百态的龙。当幼儿发现豫园的古城墙上雕刻着长长的龙时,发出了一阵阵“哇”的惊叹声,有的幼儿立即用照相机拍下了墙上龙的照片,有几个幼儿手拉手测量龙身的长度„„
(三)讨论交流
教师及时鼓励幼儿把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新的发现讲出来。如有的孩子问:“龙是在天上飞的,还是在水里游的?”有的问:“为什么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还有的说:“我发现龙的身体像一条很大的蛇,它的爪子像老鹰一样的尖。”教师也对幼儿提出一些有关龙的问题,引起幼儿更多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例如“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等等。
总之,在查找资料和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了关于“龙”的许多知识和信息,调整和丰富了原有的对“龙” 的认识,拓展了自身的思路。通过谈话和讨论,则加深了幼儿探索“龙”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作了准备。这一准备为整个方案活动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主题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深入。
三、小组探索
小组的探索活动是方案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此阶段,幼儿将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运用于开放式的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反复验证和相互交流,幼儿增进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习了与人交往和相互合作的技能。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对“龙”的不同兴趣,分小组让幼儿开展了探索活动:
(一)布置展览
布置有关“龙”的展览的一组幼儿,把各种收集来的有关龙的资料和物体,按照片、图片、玩具、工艺品、文字资料等加以分类和整理,布置成一个展览会。
(二)手工制作
经过反复讨论,制作舞龙道具的一组幼儿想出了运用画双面画的方法制作立 2 体的龙头。制作立体的龙身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有个幼儿发现,包装水果的泡膜网很像龙的鳞片,根据他的建议,大家合作将泡膜网套在长长的布条上,并涂上了颜色,一条“巨龙”制成了。
(三)排练节目
戏剧表演组的幼儿将VCD中的海龙宫的情景搬进了教室。有的幼儿找来了红色的纸,并在纸上画上许多图案,制成了海龙王的披肩,再加上个头饰,把自己装扮成了海龙王;有的幼儿则把自己装扮成虾兵和蟹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地排练着有关“海龙宫”的情景。
四、交流活动
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前和整个活动结束前,全班都有一个展示或交流活动。
幼儿和教师围坐在一起,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舞龙组由五个幼儿组成,当他们把舞龙道具拿出来时,小朋友们都发出了阵阵惊叹声。教师问这一组的幼儿:“小朋友们这么喜欢你们的龙,你们能否说一说这条龙哪部分做得最成功?”菁菁骄傲地说:“当然是龙头。”老师就问:“那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洋洋说:“最初,我们画了一个很大的龙头,然后把它剪下来,再贴在龙身上。可是我们从一面看上去像龙头,从另一面看就像薄薄的一张纸,一点也不好看。后来,佳佳想起了老师教过的双面画,把画好的龙头描下来,画好后贴在反面,就做成了立体龙头。”随后,舞龙组孩子用自己选择的音乐,扭动着身子,表演了自己创编的舞龙动作。
五、教师指导
在整个方案教学活动中,收集资料和调查活动是前提,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的具体操作是活动的深入,展示和交流活动是阶段或整体活动的整理和总结。调查活动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刺激了具体操作活动的实施,操作实施活动中儿童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探索研究结果,往往会引起儿童展示和交流的动机和行为,并刺激另一波的调查活动,从而进入或产生新的主题。这三个过程以一种连锁的方式相互刺激,互相促成。一个方案活动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儿童的兴趣,探索研究的深入程度等因素而决定。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言行,对幼儿产生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支持。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3
【摘 要】以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学前教育更多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优秀理念及成果。本文主要从瑞吉欧方案课程的概况以及瑞吉欧方案课程中教师的多重角色和瑞吉欧方案课程的启示三个方面来分析瑞吉欧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瑞吉欧课程给我国学前教育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授知识权威形象,融入儿童群体与儿童一同健康快乐成长,在瑞吉欧方案课程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关键词】瑞吉欧;课程;教师角色;启示
一、瑞吉欧方案课程概况
20世纪60年代,著名学前教育专家洛利斯·马拉古兹指导下,意大利东北部的瑞吉欧·艾米利亚市的一所学前教育学校探索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瑞吉欧学校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教育机构的典范,近几年来我国幼教界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和了解瑞吉欧教育经验的波澜。
(一)瑞吉欧课程的内涵
瑞吉欧课程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幼儿来参与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瑞吉欧课堂更加注重儿童的思维创新意识。学校作为儿童和蔼可亲的社区,这样的理念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与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案课程是动态的正在发生与强调过程的课程,是“不应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的课程。从尊重幼儿和与幼儿的沟通中都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使幼儿情感得到尊重。
(二)瑞吉欧方案课程设计蕴含的理念
瑞吉欧课程理念充分体现出瑞吉欧人对儿童的无限热爱和尊重,这种爱是将孩子的“工作与游戏、真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想与梦想”相互统一的爱。这样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充分诠释出了瑞吉欧课堂的理念。同时瑞吉欧对幼儿的学习也进行跟踪记录,这是教师用于理解幼儿、提升自己教学实践、与其他成人沟通学校中工作的深度的途径。幼儿是社区的市民,有权得到认真的对待,得到智力和情感的尊重;他们当下的生活有权得到重视,为以后在学校接受教育做好准备。
(三)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
瑞吉欧学前机构主要包括婴儿、学步中心和学前学校,每所学校都有一位艺术老师,在视觉领域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无论在婴儿学步中心还是学前学校都会和幼儿相处完整的三年。
二、瑞吉欧方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瑞吉欧方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教师的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尽到一名老师的职责,同时也需要扮演母亲、保姆、甚至还有同伴的角色。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瑞吉欧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我认为主要有倾听者、记录者、引导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一)作为倾听者角色与职责
作为伙伴角色的教师,在幼儿的活动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事是倾听幼儿,最丰富的含义就是使幼儿能够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向幼儿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儿童也会更加快乐活泼的加入玩伴的大家庭。教师想要给孩子更多的潜力就需要给予儿童尝试的机会,并且要“耐心等待儿童奇迹的发生。”教师在与儿童的交流中不是权威者和评判者,与孩子的沟通主要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发挥倾听者角色的职能,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作为记录者角色与职责
作为记录者的教师,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知道他们是怎样的思考,怎样操作,怎样互动,如何观察、如何想象和如何表达的。记录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情况,分享孩子在校的真实经验,密切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使教师看到师生关系,看到自己的作用,看到自己的成长等等。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各种仪器和工具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且能够深入并反思和研究儿童的行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对世界认识是多样化的。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各种手段帮助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通过记录能够清晰了解到幼儿情况。在记录中不断反思,在记录中也不断进步。
(三)作为引导者角色与职责
作为引导者角色的老师,不断引导幼儿深入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概念,适度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并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儿童的重要目标就是健康成长,引导者做到引其进去,为其所能,导其所欲,成其所成。
(四)作为研究者角色与职责
作为研究者的老师,如怎样共同建构项目活动;怎样发现具有挑战性能使幼儿得到满足的项目活动;如何保持一定的开放程度;如何遇到困难时与儿童、教师商量;如何倾听儿童的争论,化解他们的争论;怎样建立一种合作的、支持性的互动师生、生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勤于记录与反思是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条件,教师通过记录,可以在工作中找到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利用便利条件搜集材料,在方案现实情境中研究,做到“教研结合,以教促研”,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用价值信息。
(五)作为学习者角色与职责
作为学习者角色的教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习和不断提,以便能够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作为教师更能体会知识的匮乏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工作需求,社会需求。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汲取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在社会不断进步,幼儿才能在更加和谐充实的环境中成长。
三、瑞吉欧教师角色与职责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改变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教师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是教育中困扰教师的两极。瑞吉欧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在“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间找到平衡点。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完全以“儿童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的三个转变:从教到建构的转变;从强化到兴趣的转变;从服从到自主的转变。
(二)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演绎教师的多重角色
瑞吉欧教师的“共同体”是其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它需要建立在平等、协商和互助的基础上。教师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动”以及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参与”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幼儿园应当重视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教师与同事、教研人员、家长互相支持、帮助、配合、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让教师在群体工作和学习的氛围中认识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三)重塑幼儿教师角色的自主空间
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成长环境是幼儿教师施展才智重要条件。在充满理解与支持的环境里,教师需要尽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自主选择、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教师行动研究和反思的能力
行动研究一旦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就会成为研究者,通过记录幼儿整个学习过程和建构知识的方法、以及幼儿的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更准确、更深刻地诠释幼儿与评价幼儿;同时,透过记录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和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自己的想法,刺激教师之间进行辩论与交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些可以成为教师用以批判反省的灵感来源,从而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黑丽君.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观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4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概况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瑞吉欧教育体系是马拉古奇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小镇———瑞吉欧·艾米莉亚一所学前教育学校创立的一套全新的学前教育理念, 主张采用符号性表达的系统训练培养儿童的智力, 采用“动态性”和“生成性”的方案教学, 强调孩子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角, 教师和父母是合作者、培育者和引导者, 注重用摄影、录音和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儿童的活动过程, 并通过资料记录来交流。
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茨认为, 方案教学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 制作主题网络程序, 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子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如儿童在生活中对“影子”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儿童对影子的形状、产生原因、影子的变化展开探索, 如果儿童有继续探索的愿望, 教师还可组织儿童进行手影游戏、影子画等活动。我国幼教专家总结出方案教学的四个特点:一种要求师生共同合作计划的活动;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一种生产的探索的活动;一种评价的和有目的的练习。
有学者认为, 方案教学是介于学术化课程和游戏化课程之间的一种课程与教学理念, 既避免了传统学术化课程忽视儿童需要的弊端, 也避免了游戏化课程过分听任于孩子, 只依赖游戏中学习的不足。既尊重儿童的求知和操作需要, 也注重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倡导一种“指南针”似的课程, 根据一个大的目标随时调整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而不是一种“列车时刻表”似的课程, 不考虑儿童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将每一阶段学习内容事先确定好。
二、方案教学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契合
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道路上, 不可忽视基本国情、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怎样找到能够根植于我国文化土壤之上的, 有利于我国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教学方式, 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纵观方案教学课程理念的教育观、课程模式, 有许多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方向相契合之处, 表现为以下方面:
1. 课程目标的选择。
不同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方案教学反对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 而是采用了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性目标。张华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 “一个表现性目标既向教师, 也向学生发出了一份邀请, 邀请他们探索、追随或集中争论他们特别感兴趣或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一种表现性目标是唤起性的, 而非规定性的。”
标准化、单一化的课程目标不利于发掘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幼儿教育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比起建国初期有了很大的进展,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兴趣班、课外活动小组, 教师在活动中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 发掘其优势项目, 并及时和家长沟通, 以期全面、综合地培养孩子、评价孩子。
2. 方案课程的实施。
正如前文所提, 方案教学是介于学术化课程和游戏化课程之间, 既反对以教师教为主导、忽略儿童的课程模式, 又摒弃绝对以儿童为中心、忽略教师作用的教育模式, 强调儿童、教师、成人共同建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典型的教师中心说, 知识被当作一种外在的“东西”强加给儿童, 儿童往往被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 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我国建国初期的幼儿教育即是如此。然而, 当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出现后, 人们一度高举“以儿童为中心”的旗帜, 过分尊崇孩子的需要, 忽视了教师指导的作用, 导致孩子在教育中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美国实行的放任式教育使其基础教育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我国, 人们逐渐看到了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弊端, 开始重视发展儿童的个性, 倾听儿童的声音。然而, 绝对的“儿童中心”在我国的实际国情中是做不到的, 也是无益的。首先, 我国学龄人口众多, 教育资源紧缺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 幼儿园每个班级的平均人数均多于发达国家班级平均人数, 教师无法及时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动态继而做出指导。其次, 尽管我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 然而高考制度依然存在,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可避免的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用儿童感兴趣的内容、适合年龄特征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方案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适宜的道路。
3. 人际合作的运用。
方案教学重视“互动合作”, 认为人际互动合作是幼儿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 与他人建立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及学校的基本工具。正如马拉古齐说:“在瑞吉欧教育系统中, 关系是如此重要, 所以瑞吉欧是不讲以‘儿童为中心’的。然而, 瑞吉欧却把关系———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 把托幼机构当作是‘一个繁体的活动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 分享成人与儿童的生活与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关系社会, 人和人之间以纽带式网状结构群居于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相比于西方重视儿童自我发展的教育观点, 我国的幼儿教育更侧重于对儿童社会领域发展的指导。注重培养儿童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礼貌习惯, 鼓励小朋友之间合作、分享等行为。
4. 鼓励一百种语言的表达。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意指儿童有权利而且也有能力运用除口头、文字语言外的诸多方式, 用各种材料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如动作、绘画、建筑、雕塑、皮影戏、拼贴画、话剧、音乐等。
这一点对于我国的儿童来说,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 诞生了许多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如书法、武术、国画、古琴、戏剧、泥人等,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儿童的表达形式, 如果说, 瑞吉欧的儿童有能力发展一百种语言, 那么今天, 中国的儿童, 完全有资本发展一百零一种语言, 古老文明为今天的儿童遗留下来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我们应当引导儿童去表达、继承和发扬。
三、方案教学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方案教学的诸多理念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方向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方案教学课程理念在我国有着适宜的发展土壤和环境, 我们应看到这一优势, 坚定方案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向。然而, 毕竟方案教学的诞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我们不能盲目照搬, 正如加德纳教授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前言中曾这样讲过:“不管一个教育模式或体系如何理想, 它总是立足在当地的环境中, 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搬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 也没有人可以把杜威的新英格兰学校搬到瑞吉欧罗马格纳这个地区。”可见, 要想更好地在我国发展方案教学课程理念, 需要找到其新的生长点, 发展中国化的方案教学。由此, 我们不妨做如下探索:
1. 激发儿童内在学习动机。
一般的传统教学教师习惯用外在的奖励增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意愿, 尤其是进行一些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 如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一颗糖。方案教学更依赖儿童自己的内在动机, 强调儿童对活动、工作的兴趣以及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鼓励儿童寻找完成工作、掌握知识的成功体验。
2. 儿童与教师共享选择权。
在选择教学材料、内容、进度等方面, 既不能教师统领大权, 也不能完全听从与儿童, 而是提倡家长、教师、儿童共同建构的“协商型”课程。这意味着儿童的发展由师生共同负责, 教师与儿童都应当处于主体地位, 当然这两个主体的关系既不孤立又不对立, 而应是处于平等位置的对话关系, 教师既要遵从儿童的兴趣, 又不能盲从儿童的兴趣;儿童既要接受教师的引导, 又不能依赖教师的指导。正如人们将这种师幼关系比作打乒乓球, 教师的任务是“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并将其打回去”, 打球的目的不是为了决出输赢, 而是把活动进行下去。
3. 转变教师角色。
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在很长时间内根植于人们心中, 师者威严把老师摆到了真理、专家的高度, 既不利于儿童和教师的交流, 也不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在方案教学中, 教师应摘下专家的帽子, 假定儿童是有能力的, 并鼓励他们在有意义的情景下应用自己的技能, 让儿童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专家。教师适当地对儿童提供建议, 而不是强化性的指示, 成为儿童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倾听者。
摘要:方案教学课程理念作为一种从西方传入的新的课程理念, 有其产生的独特背景和文化, 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方案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方案教学在许多方面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方向有着契合点, 文章从方案教学课程理念中国化的视角, 探索了方案教学对我国实施进一步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方案教学,幼儿教育改革,中国化
参考文献
[1]路易斯.博伊德.卡德威尔著.刘鲲, 刘一汀译.把学习带进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L.G.Katz.探索孩子心灵世界——方案教学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6.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简楚瑛.方案教学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蔡东霞等.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11, (10) .
《向瑞吉欧学习什么》读后感 篇5
提到瑞吉欧,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方案教学,而在它的学校中,特色就在于方案教学。书中第二章内容便介绍了方案与方案教学,由此我知道了方案的含义,它是指一个或一群孩子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探索活动。可以由个人,小组或全班儿童一起做,延续的时间不等,它不同于自发性游戏,幼儿是围绕一个目的有计划的去探索活动,而自发性游戏偶然性的成分较多。对于方案教学的概念,美国幼教专家凯茨等人把它定义为:它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便是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让儿童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小子题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从教的角度上,积极鼓励儿童与环境充分互动;从学的角度强调儿童主动设计参与方案,打破学科界限,毋庸置疑,方案在课程中的运用对儿童的发展是很有用的。在对执行方案时用到的活动类型,我们听得最多的便是建构活动了,除此之外,还有调查活动和戏剧扮演。而这三种活动类型在瑞吉欧的方案执行过程中是联系很紧密的。一般意义上的方案教学强调目标的达成,而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强调的则是互动,注重过程,幼儿的对世界的表达方式,就像他们所说的认为儿童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用一百种语言去探索,与外界交流。在对方案教学主题的由来上,本书作认为: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经验,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来源于课程课程指导手册中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相关主题途径,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了解或来源于教师的经验与社区的资源。主题可以来源于某个孩子的想法,某个事件,也可以来自一个大人的建议......主题的来源是如此广泛,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挑战,主题确定后到主题网的编制,大都是在头脑风暴后,在实施过程中实际的进一步生成,最后完善主题网,对于主题进行时间长短的问题,记得陈老师在给我们上主题与区域活动时也提到过这一问题,瑞吉欧的学校主题进行时间的长短主要以儿童的兴趣为转移,如果儿童对主题的兴趣持续不减,就可以一直索下去。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古拉奇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说道“孩子,是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他们是坚强的,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认为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试想一下生活在瑞吉欧学校的孩子们该是多么得幸福快乐呀!
瑞吉欧学校的教育观,其理论来源是比较广的,瑞吉欧人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幼儿和教师都能感到快乐,幸福,而不是一味追求学科教育下所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在他们的教学方法上,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以儿童为中心,但又不是绝对的儿童中心主义,在“教”与“学之间,注重“以学定教”,教师要学会“介入”,既知道何时介入,又不过多介入,因为他们相信“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并且他们注重家庭、社区和环境的教育作用。
很钦佩瑞吉欧的教师们,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着如此多的角色,是倾听者,观察者,伙伴与向导,材料的提供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而且对于教师角色是对其自身素质的一大挑战,因为课程生成性的成分多,教师要学会“何时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在课程实施或主题活动进行时要必须很快做出决定,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瑞吉欧学校里,每班都是两位教师共同教学,所以,教师之间的“协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相互合作,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是瑞吉欧教师的必修课之一,这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值得我们学习。在大的方面,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管理学校,家长和教师经常会就教育和孩子的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我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像瑞吉欧的那些家长一样,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留守儿童和教育悲剧了吧。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6
[关键词]瑞吉欧;瑞吉欧教育理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9.1
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我们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随着国外幼儿教育经验的引进,瑞吉欧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国内的幼儿教育专家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由此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环境观等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一)在环境创设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视角出发,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我国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是环境布置的主角。 教师布置的环境不仅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而且缺少幼儿的参与。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要去搜集资料、制作教具,而不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特点,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瑞吉欧教育理念要求环境的创设要以幼儿为中心,所有幼儿都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来,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的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从而生成的新的课程。
2.教师创设的环境要使幼儿的生成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其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如果幼儿由兴趣生成的课程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者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很可能随情景的变化而消失。瑞吉欧教育要求教师让幼儿自由探索,及时发现幼儿生成的课程,进一步创造相应的环境,帮助幼儿深入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教师创设的环境既要有丰富性又要有启发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问题,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经验。
3.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
我国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往往比较固定,很长时间都不会变化。这种静态的环境会使幼儿习以为常,失去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甚至变的有些麻木,束缚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瑞吉欧教育理念要求环境应随着幼儿兴趣和能力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及时为幼儿补充必要的活动材料,与幼儿一起创设新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与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促进课程的生成、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的提高。
(二)在课程改革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以幼儿为中心
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去面对和思考幼儿的心灵世界,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幼儿为中心,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园不同的年龄班有不同的课程及教育要求,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水平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引发主题、生成课程,并根据幼儿兴趣的变化不断深化、发展主题。
2.转换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担任着指挥官的角色,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教师指到哪,学生就做到哪,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瑞吉欧教育认为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玩伴,与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不能对幼儿指手画脚,不能随意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在与幼儿的合作和互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语言,融入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与幼儿一起生成课程,并引导幼儿将生成的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
3.整合课程
我国幼儿园以往的课程实施中习惯分科教学,孤立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音乐课就是教幼儿唱歌,数学课就是教幼兒数数或计算。而瑞吉欧教育认为课程是不分科目的。通过借鉴瑞吉欧教育理念,我国幼儿教育界将各学科重新划分为五大领域,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将音乐与美术合为“艺术”,将数学与常识合为“科学”,“健康”既包括体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总之,幼儿园课程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而且每种知识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因此,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课程的整合及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教师应关注幼儿完整知识的获得,而不是只重视对确定性、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不是孤立地、片面地传授某一领域的知识。
(三)在档案管理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1.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档案记录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可视、可听、可操作的材料,幼儿能有效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回忆、教师与家长的评议,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感受自己取得的发展,并较好地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促进社会共育。档案记录能让家庭及公众了解儿童的活动情况,增进家长对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增进家园共育。
(四)在家园共育方面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
教师、家庭与儿童一起构成了整个教育体系的三个中心,教育机构实际上是这三者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系统。其中,“家庭的充分参与是教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家庭被视为一种不能与学校分离的教育单位。瑞吉欧的业务教员曾说:“我们的经验和与之相连的活动不仅是与儿童共同拥有的,而且是与家庭共有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家园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如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相交流家教心得;设定家长开放日,欢迎家长来园参观;在家园栏张贴活动计划、幼儿作品、家教知识等;设立家长意见箱;邀请家长一起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请家长来做义工等。要创造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模式,体现出家庭联系的力量。
正确发挥瑞吉欧教育理念的价值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要求我们以儿童为中心,走进儿童心灵,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定期整改档案,做好家园共育。同时与我国的幼儿教育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冰主编.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中国化研究优秀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文学出版2004.
谈谈瑞吉欧教学观 篇7
一、瑞吉欧教育的课程制定为孩子的0-6岁
瑞吉欧教育课程制定了0-6岁的计划大纲,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0-3岁;一个是3-6岁,两个阶段会很好地融合,从孩子一出生一直到六岁,这个最重要的早教时期一直接受连贯性的教育模式。这种连贯性的教育方式既针对孩子也针对家长,孩子和家长一起接受连续性的认知和学习。教育大纲是中心思想,但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开展教育,重要的是在设计课程前预设目标是什么,瑞吉欧课程没有单纯设定的一个方向,课程选择哪个方向、哪个内容,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来决定,以教师对孩子们的观察为出发点。
二、瑞吉欧教育注重教师与教师的互动、重视孩子与孩子的合作
在瑞吉欧的教学中,教师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将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互动。一位老师与孩子们开展活动,而另一位老师则在一旁对整体的互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时,组织活动的老师和在一旁观察的老师都会适时、合理地进行介入,和孩子们一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后再继续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开展情况。在每个活动后或孩子午睡时,老师碰面讨论,计划观察发现的信息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每周几次的个体观察小结记录,一季度一次详细的孩子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每个孩子的发展和孩子的兴趣所在,记录让孩子的进步和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在教学中教师和孩子都是探索者,教师不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而是和孩子们在一起进行探索、学习。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融合
瑞吉欧教育认为语言只是教师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之一,鼓励孩子通过动作、表情、肢体等来表达自我。瑞吉欧教育认为孩子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孩子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中的基本活动。瑞吉欧教育很重视艺术教师的角色,艺术教师会引领孩子们用音乐或肢体等表达自己,艺术活动是将语言与文字进行结合的活动,将教育与艺术相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
四、瑞吉欧教育带给我们早教的几点启示
(一)幼儿教师要善于“解读”孩子
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但读懂幼儿的肢体语言和行为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洞察力”,建议我们的老师除了用心观察孩子,还可以精读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这一套书籍,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发现孩子的语言及身体的敏感期,更好地捕捉孩子的发展规律,如何更好地为孩子们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只有善于观察孩子,善于揣摩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循孩子的规律和孩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瑞吉欧教育十分注重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为孩子提供丰富、充实的各种材料和活动空间,哪怕是一些旧杯子、旧报纸,在孩子们手中也会变得不一样。让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相信孩子一定能让我们看到意想不到的创意和他们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国内,每次见到的都是幼儿规规矩矩地坐着、站着,在老师的视野下做老师安排的活动。相同的活动,相同的时间。要做到这些的难点在于:受教育主流的影响,每个班级的人数太多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正在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三)各个领域的学习可以相辅相成
瑞吉欧教学强调学习是“整体性、不可分割”的,各个领域之间都相互联系。因此我们要转变五大领域分学科学习的传统教学,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一个活动中体现几个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长久以来,中国的儿童早期教育一直存在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引进国外不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加以改造,加强我国的教育体系,这样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个世纪初期留学日本和西方国家中国学者的影响,如今的中国早教更是通过吸收并融合新兴有效的理念,鼓励早教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幼教鼓励孩子进行五大领域的学习:艺术、自然、社交、健康、语言,这五大领域是由我国的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决定的,如果将这五大领域侧重于瑞吉欧教学提倡的积极地学习经验相融合,融合东西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充实我们的幼儿教育,那将在孩子们的成长经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8
一、瑞吉欧理念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据1991年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中, 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学前教育机构, 并称其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十年来, 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取向已风靡全球, 近些年, 这股风也吹进了我国幼教界。
瑞吉欧理念的核心是儿童权益。其本质在于幼儿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轨道, 通过教学去促进儿童的发展, 即要处理好幼儿自发的学习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将教育观念和行为完美地统合在一起, 成功地解决了幼儿与教师、游戏与学习、艺术与科学、个人与集体、机构与社会等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就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言, 瑞吉欧理念有其被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的价值。
二、瑞吉欧理念对中职幼师美术教学的影响
瑞吉欧教育系统继承了意大利文化中长于美术的传统, 充分运用了包括美术语言在内的各种语言, 让儿童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自己, 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师, 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 培养学生树立顺应儿童自然发展, 并将其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轨道的意识, 同时根据学情运用瑞吉欧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 加快教师角色转换, 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瑞吉欧理念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自身也是学习者、研究者。而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这就要求中职幼师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记录者、关怀者和研究者。所谓合作者就是要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接过“学生抛来的球”, 善于了解学生所想, 知道学生所需, 和学生平等相处, 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引导者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美术某一领域或某一概念, 支持学生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美术问题进行钻研, 鼓励他们观察再观察, 思考再思考, 在美术各个知识点方面得到发展。记录者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记录他们如何思维、互动、观察、想象和表达, 既见证和帮助学生成长, 又有助于自己教学技巧的成长等。关怀者则是要对学生生活和生命关怀, 做学生的长者。研究者是要研究学生如何解决疑难,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 如何共同建构项目活动, 如何建立一种合作的、支持性的互动的师生关系等, 以此为学生的美术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学的“五者”定位, 也告诉我们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操纵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 要让师生的双边互动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 参与讨论,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俗话说:言传身教。教师是用什么方法教学生的, 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教法去影响下一代。想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先进理念的实行者, 我们教师必须是先进理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只有这样, 我们培养的幼师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成为儿童亲密伙伴、知识传授者和知心朋友, 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真正地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中去。
(二) 遴选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瑞吉欧理念注重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观察、讨论及交流, 用绘画、手工等多种语言记录下学习和答案。这就要求幼师生必须拥有学会观察且记录幼儿日常生活学习中关注或最感兴趣的事物的能力。我多次带学生去幼儿园实习, 发现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审美、绘画、手工、设计、观察等能力。而中职生较为薄弱的文化素质和美术基础则决定了教师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不能作过高的要求。鉴于此, 我对幼师班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教学中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内容, 而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 在题材、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笔画、线描的能力和搭配色彩 (运用油画棒、水彩笔) 的能力;
二是开展户外美术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甚至用线描写生的能力;
三是瑞吉欧理念支持幼儿用“一百种语言”表达自我, 因此要求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 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作品 (木板、塑料泡沫板、彩纸、泥塑、废旧材料制作等) ;
四是还要学会用各种现代技术和设备展示、处理艺术作品;
五是增加“课堂模拟练习”内容, 让学生模拟在幼儿园教学的情境, 设计并给同班或同组的同学上一堂幼儿美育课;
六是传统美术教育中重视的素描和色彩基本功则要因人而异, 有基础有能力学的学生可以强化;而没有基本功, 没兴趣学的则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技能的学习中。素描色彩可以强化班、提高班、兴趣班的形式开展, 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三) 调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瑞吉欧理念强调儿童是自由的, 儿童不仅是学习者, 也有自己的世界。教师要促进儿童的能力与潜力, 让儿童共同享受机会。美术课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个性化。鉴于这些因素, 我在幼师美术课教学上调用多样式教学方式, 这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交流, 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最终完成美术课程学习任务。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运用对话法、练习法、情境法、参观法、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尝试法、故错法、留空法等, 达成教学目标。本人在教学中曾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规模较小的班级制教学, 在统一的课程计划和共同接受教师指导的基础上, 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教学中, 它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 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人数较少, 教师才有精力去倾听、引导学生, 才有时间研究和学习, 更便于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和探索, 并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宜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甚至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从而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最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情感、智慧的交流和协作。小组规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而定, 以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 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为原则。用纸造型做墙面布置这块内容的教学中, 我把教室的墙面分成几个区块, 再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混合编组, 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区块墙面的纸工布置, 最后给每个组做出评价。
3.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区别地加以指导, 而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掌握学习速度, 提高学习效率。
(四) 注重辅助资源的运用, 提高教学效率
瑞吉欧教育体系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空间, 开设了工作坊, 让幼儿有大量的空间、设备运用他们的一百种语言发展学习。教育辅助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地争取, 从而更快捷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美术教学活动比其他学科更为特殊, 所以, 教学的辅助资源也更为多样复杂。针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空间设备的落后单一, 我们在一线美术教学中, 必须整合利用好以下一些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美术专用教室。
美术专用教室应当大于普通教室的标准, 一般应在九十平米以上。美术室里还应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教室内各种设施的造型、色彩、布局也都可以更加活跃、新颖;可以开辟“美术墙”、“资料角”, 供学生浏览、参考。美术专用教室的采光一般都应朝北, 避免阳光直射, 光线稳定, 分布均匀, 还应备有人工照明的设施。以此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 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 引发创造性思维, 成为学习的参考和创作的借鉴。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是一种隐形教育。
2.美术作品陈列室。
幼师学生平时积累了丰富的作品:图案、构成、简笔画、水彩笔画、刻纸、素描、色彩、版画、布艺、纸工、拼贴、泥工、教玩具制作等。这些种类丰富的优秀作品如若没有专用的陈列室给予保存, 则会遗失殆尽, 造成资源流失。
3.多媒体等设备。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每一类课中都需要展示各种美术作品,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 开阔学生眼界, 节省教师收集各种实物作品的时间和精力, 使教师能更精心地设计每一节课。比如, 泥工课上如果没有多媒体, 教师要花半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做一件泥工作品给学生学习参考, 做好的泥工作品又很难保存, 下一届学生的泥工课时, 又要重新制作。有了多媒体, 教师可以上网搜索多幅泥工作品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4.社会资源和大自然。
近年来, 利用好公园、建筑、民居和大自然等教学资源, 充实课堂教学, 已成为美术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一是因为自然和社会中处处可以见到美, 学生对这些素材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都能够看得到;二是公园、建筑、民居和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朝霞落日、多姿群山、雄伟建筑、标志雕塑无不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美。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幼教专业美术教学是全方位和多元的,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以及高尚情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认真总结新经验, 努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 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摘要:近年来, 瑞吉欧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对幼儿教育产生了较大冲击。这对以培养未来幼儿教师为宗旨的中职幼师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选取中职幼师美术教学这一微观视角, 围绕转换教师角色、遴选教学内容、开展多形式教学、注重辅助资源运用等方面探讨借鉴瑞吉欧先进理念提高中职幼师美术教学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瑞吉欧,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学习瑞吉欧重在把握其教育理念——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精髓[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
[3]李召存.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4) :15.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9
一、规划:帮助孩子了解和设计学习过程
瑞吉欧认为, 规划是指幼儿记录下他们的计划或解决问题方式的任何相关活动。规划并非为了记录而记录, 其功能重在交流, 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1. 规划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规划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甚至可以通过绘画、积木、泥塑等形式来表达, 其目的在于指向后续的学习过程。如我们通过设立集体的任务表, 对后续活动提出任务要求;又如在筹划表演剧本中, 孩子们在小组协商后决定采用连环画的方式记录下他们设计的剧本, 并依此进行排练。
2. 规划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孩子的前经验准备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 都适合与幼儿共同规划。与幼儿共同讨论规划的学习内容, 必须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前提。比如, 在规划“如何制作咸鸭蛋”活动前, 教师必须先让幼儿了解鸭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咸的, 需要用盐通过一定的方法腌制, 而不同的腌制方法需要不同的工具, 等等。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 教师才可以跟幼儿一起规划:我们要制作咸鸭蛋, 应该准备些什么?如何搜集所需的材料?制作咸鸭蛋需要哪些步骤?……如果没有前经验的储备, 幼儿就无法参与这些讨论, 规划也就自然流于形式或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3. 用规划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一份清晰的规划必须能让幼儿知道“现在我们要干什么”和“我们将要干什么”。比如, 在“爱心认养麋鹿”活动中, 孩子们先通过讨论决定以义演的方式筹集捐款。接下来, 教师和幼儿一起对义演活动进行规划。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表演什么节目, 有的说演挤奶舞, 有的说演白雪公主……教师便设计出一张两栏表格, 并在左栏节目表中用简笔画画出节目名称。然后, 教师依次报出节目名称, 孩子们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去哪个节目组表演, 教师就将孩子的姓名与节目名称对应写在右栏姓名表里。很快, 义演的节目和分组就确定了。在孩子们认领了明确的任务后, 教师便将表格贴在黑板上, 孩子们参照表格开始了排练。
二、记录:帮助孩子和教师回顾
瑞吉欧认为, 记录是指以足够的细节报告成果和表现, 并协助他人了解所记载的行为背后具有含义的任何相关活动。
1. 记录帮助孩子回顾自己的想法
教师选择性地记录孩子的想法, 并展示给孩子看, 从而帮助幼儿理清自己的思路, 有效讨论自己的想法。比如, 在调查了我们幼儿园之后, 孩子们集中讨论这样的问题:“你调查到了什么?”随着讨论的进行, 教师将幼儿的想法有选择性地展示在展板上。看到这些许许多多的发现, 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幼儿园真大啊!”“别人看到的很多地方我没去过, 可以再去一次吗?”“下次去我们要怎么走才能都不错过?”正是因为有了回顾的机会, 孩子们的学习才有了新的生长点。
2. 记录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和反思教学
对孩子学习状态的观察和记录, 是教师了解孩子和反思教学的基础。有选择地记录孩子的学习片段, 有助于教师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过程。对孩子学习状态的记录, 可以成为教师进行课程审议的内容, 也可以进入孩子的档案袋或成长手册, 作为评价孩子的素材, 还可以成为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比如, 在大班“做个哥哥姐姐”活动中, 教师发现诚诚对带弟弟妹妹玩兴味索然, 但在看了教师用录像记录的其他孩子做哥哥姐姐成功的经验后, 诚诚便对带弟弟妹妹玩有了兴趣。于是, 在再次开始活动前教师肯定了诚诚的进步, 并主动帮助诚诚准备了适宜弟弟妹妹玩的玩具。
三、对谈:让讨论成为孩子学习的一部分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10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本是瑞吉欧教育巡回展的主题,在美国教育家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和乔治·福尔曼对马拉古奇及瑞吉欧教育体系的采访考察下,成为了一本全面反映瑞吉欧教育实践的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我所读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的经验》是该书的第3版,由尹坚勤、王坚红、沈尹婧编译,2014年3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的经验(第3版)》相较于最初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了不小的变化,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新的版本更加注重的是“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的经验”,而非简单的介绍瑞吉欧经验。对比目录可以看出,新的版本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起点、互动关系中的教与学、档案记录——观察、思考和交流的综合过程、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理想及其演进、结论。原版本亦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起点、瑞吉欧·艾米利亚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描述、对理论与实务交互作用的反思、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在美国课堂的延伸运用、结论。对比即可发现,新的版本增强了对档案记录方法的介绍,弱化了瑞吉欧美国课堂的延伸运用。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的经验(第3版)》关注转型时期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发展走向, 更多的是为其他地区经验的介绍提供可以参考的方式。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瑞吉欧的教育模式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照搬模仿,而应该是以更包容、更具发展的眼光去迎接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瑞吉欧方案教学 篇11
笔者选取蒙台梭利教育 (以下简称“蒙氏教育”) 和瑞吉欧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探究这两种教育模式下环境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在明晰两者异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提出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和建议。
一、环境之于蒙氏教育
(一) 蒙氏教育中环境的作用及地位
几乎在所有介绍蒙氏教育的文献著作中, 都不可避免地提及环境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 环境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场所, 同时, 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吸收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是儿童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因此, 为儿童准备一个符合其需要并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是蒙氏教育的重要内容。她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就这样写道:“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3]
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蒙台梭利对新旧教育进行了区分, 她认为新教育与旧教育相比,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对环境的重视。旧教育包含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 而在新的教育体系中, 教师和儿童都要与环境产生密切联系, 因而, 除教师和儿童之外, 新教育还包含了环境要素。环境、教师、儿童后来即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的三要素。
值得关注的是, 在蒙台梭利教学的基本原则里, 环境又一次得到了强调。蒙氏教师检验自身教学面貌和教学准备有三个标准, 即:有准备的环境、精神准备好的教师、适合儿童发展的工作材料 (即蒙氏教具)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这三个标准, 在她的演讲和著作中, 曾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因此, 这三个标准又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学三原则 (或三要素) 。“有准备的环境”, 作为蒙氏教学三原则之一,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可见一斑。
(二) 蒙氏教育中环境的特点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 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具体来说, 蒙氏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也叫做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或心理环境) 。其中, 硬环境即教室、教具、大自然等对儿童发展起间接作用的外部环境;软环境即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儿童心理变化起直接影响的内部环境。 [4]
蒙台梭利认为, 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应该由有知识并富有感性的成人为他们谨慎地预备好, 这个“预备好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5]1.有限制的自由。这个环境可以满足儿童在其中自由活动, 但又并非毫无章法。2.结构和秩序。指的是将环境中儿童需要学习的材料按照难易程度排列成一定的结构, 并且能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3.真实与自然。指教室的环境布置要尽量接近真实的生活, 同时要注意将“大自然”融入教学。4.美丽与气氛。指教室的布置应该具有美感, 并能使儿童感到安全和温馨, 如选择一些优美的图画贴在教室中。5.非常独特的能激励儿童动手学习的蒙氏教具。蒙氏教具是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6.有助社会生活发展的环境以及作为观察者、实验者为儿童作表率的老师。这个特点更注重的是对同伴、教师等软环境的要求。
除此以外, 蒙氏教育通常还将教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区域, 如生活区、语言区、艺术区等, 以促进儿童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
二、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一)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作用及地位
与蒙氏教育相类似, 环境在瑞吉欧教育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 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空间是具有教育内涵的。在瑞吉欧, 环境的意义远不止于美丽好看的贴画、随处可见的生机盎然的各样植物, 以及让儿童乐此不疲的各种玩教具设施。瑞吉欧的每一处环境设置, 都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瑞吉欧工作者的话来说, 在瑞吉欧学校里, “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 [6]
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这一方面表现在瑞吉欧的课程多由环境生成, 如“狮子的肖像”“男孩树和女孩树”等一系列创生于环境的方案课程;另一方面, 课程也能创设环境, 如为了满足特定环境支持的方案课程, 瑞吉欧工作者会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安排空间并将之付诸行动。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以及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布置, 重视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 这也是瑞吉欧教育中复杂多样的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环境之于瑞吉欧教育, 是“第三位老师”。从这一称谓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将环境形象地比喻为“第三位老师”, 一方面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和灵性, 使环境具有和教师一样的作用, 可以促进儿童知识、情感、技能的养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环境不是被动、一成不变的, 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改变, 以适应儿童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的。环境之于瑞吉欧, 是最好的评价记录方式之一。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儿童及教师的成长和点滴进步。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 也有记录的作用, 利用壁面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7]
(二)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特点
提起瑞吉欧教育的环境, 最广为人知的特点莫过于“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说法, 这与其形象生动的比喻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此以外, 瑞吉欧教育环境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家庭社区原则是瑞吉欧环境创设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 儿童在充满互动经验的环境中, 更有利于其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自我的完满发展。2.重视对文化的反映。瑞吉欧教育的环境中, 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意大利地域风情, 如对环境美感和协调设计的重视, 对当地物质和文化传统的体现等, 甚至于体现在厨师对传统食物的选择上。3.注重对环境的评估和更新。一成不变是瑞吉欧教育环境所不能容许的, 每过一段时间, 教育工作者们就会对现有的环境设置进行评估, 看它是否能满足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然后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4.重视环境的生成性。生成性也是瑞吉欧教育环境备受推崇的特点之一, 灵活多变的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 形成了瑞吉欧教育独特鲜明的课程和环境特色。5.与其他教育环境相比, 瑞吉欧教育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在瑞吉欧学校, 儿童更多处于开放的空间里, 每个教室都可以通往广场, 透明的玻璃墙壁可以使儿童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延伸, 同时, 这种环境还鼓励儿童通过多种感官来表达和创造。
滋生于本土的物质与文化中的瑞吉欧教育环境, 在充分考虑适应儿童发展特点的前提下, 成就了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教育模式。
三、蒙氏环境和瑞吉欧环境
通过对蒙氏环境和瑞吉欧环境的比较, 本文将两者的异同总结如下。
(一) 蒙氏环境与瑞吉欧环境的相异之处
1.预设环境与生成环境。蒙氏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 即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对环境进行了预设, 而后由教师为课堂进行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环境布置; 而在瑞吉欧教育中, 则更注重环境的生成性, 即提倡环境和课程的相互创生, 既能以课程创设环境, 也可由环境生成课程, 其著名的方案教学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2.蒙氏环境侧重结构和秩序 , 瑞吉欧环境侧重社区互动与合作。由前文可知, 蒙氏教育十分重视环境中知识的难易排列及结构组成, 以适应儿童的发展秩序;而以家庭、社区参与互动为鲜明特色的瑞吉欧教育环境, 更强调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突出环境的开放性, 重视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 蒙氏环境更注重对教具和教师的要求和准备 , 瑞吉欧教育注重环境的记录和评价功能。蒙氏教育“有准备的环境”, 对教具有着极高的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系列规范的“蒙氏教具”, 此外, 教师的精神准备也属于“有准备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 瑞吉欧教育对环境的评价、记录功能更为重视。
4.蒙氏教育的环境分区更加细致 , 每个分区的目的性也更突出, 如语言区的重点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艺术区着重对儿童艺术修养的熏陶, 生活区以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为主等。这种环境布置对儿童的发展自然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过于强化条块式的发展, 同时也是一种局限。相比较而言, 虽然瑞吉欧教育对环境也有分区, 但生成性特点突出的瑞吉欧环境更易于将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融入同一环境区, 在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益上占有更大优势。
(二) 蒙氏环境与瑞吉欧环境的相同之处
1.两者文化背景相似。蒙氏教育和瑞吉欧教育都发源于意大利, 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在两者的环境布置上也有体现。例如, 蒙氏环境讲究美感和气氛, 瑞吉欧教育的环境设计也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美和协调。蒙氏环境布置强调“自然”因素, 认为对植物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萌发美妙的智慧;[8]而在瑞吉欧学校里, 随处可见健康有氧的绿色植物和花卉。
2.两者教育理论基础相近。无论是蒙台梭利教育还是瑞吉欧教育, 都受到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在环境布置的时候, 都以儿童为中心, 且都十分重视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正是杜威“做中教、做中学”思想的反映和体现。如蒙氏环境中有工作区, 瑞吉欧教育环境中也有相应的手工坊。
3.两者都重视环境的教育意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都十分重视通过环境对儿童进行培养和教育, 这一点从蒙氏教育强调“有准备的环境”和瑞吉欧教育将环境比作“第三位老师”即可看出。
4.两者均建立在适宜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这是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最显而易见的相同点, 尽管各具特色, 却又都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四、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环境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毋庸多言, 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地位、作用以及特点的比较分析, 思考如何从中取其精华, 结合国情实际、幼儿园自身特点, 在继承和发展中使这两种卓越的理念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生根发芽, 让环境更好地为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大家参考。
1.既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 , 更要重视软环境的创设。我国不少幼儿园在发展建设时往往偏重于对硬环境的投入。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选择和评价, 对幼儿园的建设投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相比较软环境而言, 硬环境的作用更外显, 也较容易建设, 而软环境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无形的投入, 如精力、爱心和时间等, 因此难度较大。而事实上, 软环境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社会性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注重环境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创生。相互创生的环境与课程, 既能避免环境的单调枯燥、一成不变, 使环境更适宜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也可以使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更富有趣味性。这一点, 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创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前, 已有一些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 生成了极富特色的园本课程。
3.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 教师负责布置环境, 儿童负责保持环境, 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安全”距离, 不参与、不触碰、不“破坏”, 像在幼儿园做客的“小客人”。通过对蒙氏环境和瑞吉欧教育环境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 只有让儿童真正地融入环境, 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 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
4.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保持动态。儿童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也应当随着儿童的发展、课程的推进, 及时地更新和改变。无论是蒙氏教育的环境还是瑞吉欧教育的环境, 都是随着儿童、教师以及课程的需要, 不断调整变化的。陈鹤琴先生也曾明确指出, 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 这样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响。 [9]
5.把握好环境的教育内涵。既不能让环境完全沦为外观, 成为摆设;也不能只注重环境布置的教育意义, 生硬地将知识刻在墙上, 镶在框里。我们要重视环境对儿童的熏陶作用, 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更要有针对性地深入思考环境创设对发展儿童具体技能方面的策略, 从而便于将知识技能训练和情感道德培养巧妙地渗透进环境创设中, 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60113/3170537.shtml.2014年2月19日浏览.
[2]张莅颖.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实践[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59.
[3]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13.
[4]郭亨贞.蒙台梭利方法中的环境要素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5.
[5]梁志燊.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24.
[6]贾珀尔·L·鲁普纳林, 詹姆斯·E·约翰逊.学前教育课程[M].黄瑾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41.
[7]马拉古奇.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M].张军红等译.中国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99:33.
[8]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M].江雪编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114.
【瑞吉欧方案教学】推荐阅读:
瑞吉欧教育环境创设原则07-01
瑞吉欧教育理论的特点09-13
瑞吉欧课程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论文11-29
维修教学方案06-01
审计教学方案09-21
词汇教学方案11-09
《离骚》教学方案09-24
教学质量方案10-02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创意方案06-03
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教学设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