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标准化

2024-08-20

汽车行业标准化(共12篇)

汽车行业标准化 篇1

前言

标准化工作的最初设想,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互换性[1]。二十世纪初,美国汽车行业通过普及标准化工作,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产品的互换性大幅度提高。举世瞩目的美日汽车国际市场之争于70年代中期爆发,后来居上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凭借高达90%的标准化程度(美国当时为70%),以较高的性价比、新颖的外观、良好的服务取得了竞争的优势地位,使得美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退居第二位。不难看出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越高,整体竞争力就越高。

标准化工作主要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2]。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从材料进厂到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标准,不仅有技术标准,还要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汽车行业生产和服务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为确保生产过程中技术的相互衔接、管理上的协调一致,确保技术不断改造、创新,更好的应对技术壁垒、扩大贸易,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者从以下几个部分浅析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标准化工作现状以及搞好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1、汽车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1.1 是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纽带

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往往涉及许多生产环节和服务提供环节。企业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存在内在联系,标准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在质和量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把整个生产、服务程序衔接起来,并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的基础保证,这个企业将是无章可循,各行其事,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

汽车制造有上万个零部件,无论生产还是采购,为保证产品质量,制造商必须使零部件供应商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并在管理上保持高度的协调与统一,标准和标准化管理成为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协作的必要条件[1]。

1.2 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自主创新,一个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有在某项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才能成为同行业的姣姣者,才能在竞争上占有优势。产品开发就是将市场需求的信息结合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通过标准转化为产品质量特征的过程,标准是一个重要通道和纽带。

由于标准具有产权效应和捆绑效应,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和规则化.标准所有者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来获取高额利润,从根本上调动了科技创新者的研发积极性.也刺激着企业投资科技创新。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通过申请技术成果的专利,同时依托其对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将专利技术转化成标准。因此,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技术贸易壁垒正日益成为调节国际贸易的重要杠杆,同时也成为技术落后国家最难应付的贸易障碍。

因此,企业只能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创造科技成果,并将专利转化成标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 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早在70多年前就说过:“使所有专业工具、设备及工人操作时的每一个操作都达到标准化是科学管理四大原理之首”。

标准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载体,一套完善的涵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事务的协调稳定发展[3]。

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的螺旋式循环过程完全符合戴明管理模式,即P—D-C—A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模式[4]。

1.4 是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人世后,我国出口商品之所以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以及全球标准体系竞争日趋复杂造成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被誉为对外贸易的“技术外交”和共同语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以大大简化贸易买卖合同确定商品质量的方法,而且为解决国际纠纷创造公平的条件。企业只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制定出高水平的企业标准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对外贸易。

2、汽车行业标准化现状

2.1 标准化工作经济效果难以评估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标准化工作不像研发一个新车型或进行某项技术攻关可以直接看到结果,具有很直观的经济效益。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量化的。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产品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能拥有多大的市场份额,而不是该产品实施标准化节约了多少资金的问题。在企业中很难实现全面、准确的计算出标准化的综合经济效果。

2.2 新产品开发阶段不重视标准化工作

在新产品开发阶段.标准化人员往往不参与产品研发工作,造成设计人员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贯彻产品所应执行的标准。往往在设计中期以至于后期时,才发现没有参照某些标准,这样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耽误了生产周期。

3、搞好企业标准化的建议

3.1 重视企业标准化工作

通过制定企业标准,构建企业标准库,促使企业各项活动“有标可依”,进而才可能做到“有标必依”,这也是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向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前提条件[5]。当进行汽车的总体布置和各总成选用(或设计)时,总成或部件之间的联接尺寸、总成之间的匹配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考虑。产品的生产应包含几个生产工序,每个工序应该用什么精度的设备进行加工和检查,每次加工前应保证的加工余量,材料的选用等等均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关注产品之间的关联,以总成为考核的最终点,增加产品之间的匹配检测。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汽车产品进行检测时,复杂试验装置的设计要求应以标准的形式体现出来[1]。

3.2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标准化专职人员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还应树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意识。这就要求企业应将加强对于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重要发展战略范畴,加强标准化法规、标准化的基础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系统考核。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标准化学术交流,并加强企业内部宣传与培训,以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为实现企业的标准化发展凝聚实力。

3.3 注重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的协调统一

对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汽车制造业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技成果与标准研制的同步性,努力实现二者的一体化推进,通过制定“前导型的标准”[6]来抢占企业标准研制的制高点,进而提升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7]。

4、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制造业要进步,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不开标准化工作。做好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汽车制造业充分利用资源、开拓市场、发展壮大。因此企业要加强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以高质量的标准来保证高质量的产品,将汽车行业的发展纳入良性上升的发展轨道,提高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宗信,李开国.汽车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探讨[J].企业标准化,2013,(1):20-21.

[2]朱毅.论我国汽车行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J].企业标准化,2003,(10):10.

[3]李飞.标准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学术研究,2013,161(5):235.

[4]朱如英,袁华南.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 1.

[5]张玉.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探讨[J].电动工具,2011,(3):10-12.

[6]彭家志.浅谈制造企业若干层次的标准化工作[J].价值工程,2013,(17):169.

[7]蒋常红.浅析标准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纵横,2011.22:26.

汽车行业标准化 篇2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主要包括以下行业分类:

冶金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建材行业: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新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四大门类,八十多个小类,1400多种产品。

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制造业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6大类47个中类185个小类的企业。

轻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11大类59个中类123个小类的企业。

纺织业:包括制造业中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3个大类11个种类31个小类的企业。

烟草行业:烟草制品业。

行业IT服务标准化在行动 篇3

IT服务

三分天下有其一

IT服务业是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共享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其“无污染、低消耗”的特性在中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备受关注。目前,IT服务业在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影响,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相对往年增速有所下降,但在国家和北京市“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一系列政策刺激作用下仍呈现出其增速逐季递增的回升趋势,1~3季度实现增加值6010.9亿元,增速10.7%,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占GDP比重为73.7%,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1.7%。其中北京市的IT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达到842.9亿元,1~3季度增长15.5%。

除了在宏观经济的层面,IT服务业对国家和地区的GDP有着重要的贡献。在行业和企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中,IT服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胡新华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在他看来,任何一个IT项目,都是由技术、管理、运维三个因素构成,“三者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是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做好IT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如果IT服务做不好,将很有可能颠覆整个系统。

“十年来,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稳步推进,烟叶、商业、工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行业产、供、销、人、财、物的方方面面,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烟草行业目前共有小型机1500余台套,PC服务器6300余台,管理岗位人员桌面计算机拥有率达到95%以上,从应用系统看,仅国家局各部门、各单位在运行的应用系统达80余个,其中在信息中心机房运行的近60个。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网络和系统等各类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满足用户和业务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在2009年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报告中,‘运维规范’已经成为了烟草信息化建设‘规划引路、标准统一、需求精实、流程优化、方案合理、论证充分、实施有效、运维规范、考评科学’10个重点环节中的一环,并提出了‘要切实提高对运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维体系’的要求。可以说,信息系统应用的好不好,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理,信息化80%的效益体现在运行维护阶段,所以IT运维服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胡新华说。

市场复杂 行规难出

然而,当前中国IT服务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成本压力加大;而另一方面,统一规范长期缺位造成的发展集中度不高、市场格局分散等问题,越发显现出瓶颈效应,导致行业陷入了用户需求难以把握、同业竞争日益惨烈、市场规模难以快速提升的境地。因此如何量化规范IT服务,成了提高IT服务水平的关键。

有业内专家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由于人脉、用户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很多细分行业都有明显的区隔,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王者’。而由于没有可供比较的通行标准,很多区域王者只能困于一隅,没有一家能在所有领域都成气候的IT服务商。因此,可以说中国的IT服务行业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市场格局的极度分散和通用标准缺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个细分行业都有着各具特色的用户需求。显然,IT服务的行规决不能是简单的“一刀切”,如何梳理整个产业的各个细分区域,摸清各应用领域和企业的成熟经验,并总结优化,而后形成共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中国目前在IT服务领域还没有国家标准,但一些经验丰富的本土企业,为了便于自身业务的开展,也已经制定了一些企业标准。比如,上海宝信软件主导制定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参与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第1部分: 规范》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第2部分: 实践导则》的制定。另外,宝信在冶金企业上的信息化5层架构等也已经成为钢铁业信息化的事实标准; 神州数码也早已开始了其自身业务流程和产品的标准化; 而太极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些经验也几乎成了“行规”。

除了市场极其分散和利益冲突外,中国IT服务标准还要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标准要具有时效性。有业内人士称,有的标准做了三四年,而当标准出台后,原来的初衷、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标准已经不适应需求了。“很多时候,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都要多方先达成共识,然后再制定标准,这样的话,标准制订和产业发展的进度显然不能同步。”

正是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IT服务标准仍旧还在制定过程中。据了解,标准草案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试点推广,至于何日出台,还需在各方博弈中写上最后的句号。(有关详细报道请见本报2009年06月01日第20期报道《IT服务: 行规出台过三关》)

IT运维服务外包

呼唤标准化

当前由于可降低成本、可寻求专业的IT服务等明显优势,IT运维外包服务方兴未艾。IDC服务外包,邮件系统、桌面和网络系统外包,以及应用系统外包已经在中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IT运维到底应不应该外包?如何选择外包合作伙伴?又该如何管理外包?这三大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内许多用户。(相关内容请见本报2009年06月08日第21期报道《三问IT运维外包》)

北京高法每年IT运维外包费用向市财政要1000多万元,他们先后后还制订了6个分类,1700多项的服务类别,细致到响应时间、服务标准等细节。北京高法技术处副处长王岚生说,如果不把服务做到标准化,就很难保障外包服务的质量。

北京市经信委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处处长童腾飞也很认同北京高法的做法,他认为甲方必须梳理出清晰的运维服务范围,做到标准化,才能获得满意的服务质量,“服务外包的标准化是未来运维外包服务的趋势。”

周经理是中烟信息客户服务部经理,他所在的单位自从2005年7月1日开始承担决烟草行业的“一号工程”——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工作。整个运维服务工作涉及到全国16家中烟工业公司、上海烟草集团、中烟实业发展中心、28家烟草生产总厂、80家分厂、33家省级烟草专卖局、345家分公司,共500余家烟草企业。

“由于系统涉及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客户群体比较分散,系统的模式类型多,如何做好运维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在决策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初期,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总充当着‘救火队’的角色: 往往是在故障发生后我们才进行事后处理,这时用户的业务已受到了影响,这不利于用户满意度的提高。而且由于职责不清晰,易产生责任不明的问题。久而久之,客户对问题的处理效率或质量不够满意,部门内部或部门间也会出现矛盾,IT部门负责人难以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也无法考核我们的供应商。”周经理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

为了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中烟信息先后引入了IT服务管理理念——ITIL和ISO20000国际标准,效果明显,很好地解决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的问题。

先行者

试水行业标准

在IT服务国标还未出台,实际工作又急需相应标准支持的情况下,如何将信息系统建设好、运维好,就需要相关各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为规范”了。

童腾飞介绍,IT系统的运维服务工作已经是北京市市政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北京市的政务部门已经建成600多个电子政务系统,覆盖政府核心业务,而且其中90%以上实现了信息化支撑。在相关资金投入方面,自“十五”以来,北京市已经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其中,每年光建设经费投入就达到了15亿元,运维方面的费用超过10亿元。

但与此同时,童腾飞表示,相应IT服务也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比如多数单位IT运维技术人员不能明确提出规范的IT运维服务需求,大部分IT运维服务企业提供的运维服务产品/工具针对性不强。

因此在2009年年初,基于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的现状,在原北京市信息办的指导下,由北京信息化协会牵头,组织业内有重要影响的IT服务企业及本领域内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对北京市电子政务运维工作有特点的部门进行了重点调研,对本行业主流IT运维服务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参与单位共同完成了“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系列规范”的编制工作。

据了解,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系列规范立足于解决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所遇到的新问题,采用ISO20000系列标准的思想,并参考ITIL框架规定的方法进行编制。

与北京市电子政务工作的IT运维服务相比较,烟草行业的IT服务运维工作也有着相似之处。

据了解,近几年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最初的局域网建设、分项应用到行业集中开发、统一部署到全面整合集成建设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建成的带动下,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金亮向《计算机世界》记者表示: “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烟草行业内这些信息系统的可靠、平稳运行?与之相适应的IT运维服务管理的行业需求,特别是运维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已逐步凸显并越来越迫切,同时也引起了行业信息化部门的充分重视。”

2009年,烟草行业决策管理系统的运维中心——北京中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了IT运维服务管理ISO20000标准体系认证。

王金亮认为这为烟草行业IT运维服务标准化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开展ISO20000认证建设,决策管理系统自动监控功能和主动预防能力得到增强,日常运维事件受理流程更加规范高效,人为失误占比逐年下降,工商企业系统故障自行解决能力有所提升。而且,通过实施ISO20000认证标准工作,决策管理系统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加强行业内服务规范化工作和标准化工作,将成为推动整个行业IT运维服务的关键所在,也是行业提高IT运行维护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实施ISO20000,很好地提升了行业运维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行业运维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另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相关人士透露,为进一步加快烟草行业内IT运维标准的编制工作,在国家局信息中心牵头下,中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联信永益公司共同组织起草了《烟草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行业标准的初稿,并列入了行业信息化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目前初稿正在烟草行业内部紧张讨论中。

链接一

IT服务的内容

IT服务其实涵盖了IT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企业IT应用通常包括如下环节: 需求分析与设计、开发、部署与实施、维护与管理、优化、升级。IT服务正是围绕IT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IT支持与服务。如果依据IT生命周期各环节来阐述IT服务的内容,具体描述如下:

设计(咨询): 基于对行业企业业务的理解进行IT规划、IT设计等业务分析和咨询,之后凭借IT服务提供商对业务与IT开发的经验积累将业务需求转化为IT解决方案,这其中主要是IT服务商为企业客户提供分析、设计和咨询方面的服务。

开发: 无论是基于企业客户自身的IT规划和系统设计方案,还是依据IT提供商的解决方案,软件或系统方案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形式可以是企业自主完成,也可以是由IT服务商外包开发完成,或者是双方合作完成,无论何种形式,开发都是IT服务的重要内容。

部署与实施: 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软件或系统解决方案在实际部署实施时的成功率,随着IT应用的成熟、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的强大、企业IT系统复杂度的提升,企业强调部署实施的专业性、与业务的契合度、系统上线的成功率、也包括应用后软件系统性能效率的最大化。所以部署与实施也应是IT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的重要IT服务内容。

维护与管理: 这是传统的IT服务内容,也是IT服务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出现两种服务形式,一种是企业自己运营管理,IT服务商提供维护支持,另外一种是企业部分或完全将IT运营、维护和管理都外包给IT服务商完成,且企业采用第二种形式的数量比例正在逐步递增。因此IT服务商在维护与管理环节所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优化: 软件与系统优化是企业IT应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由于IT服务商在专业方面更具优势,更多的新技术引进、更高性能的提升都需要IT服务提供商的持续研发和积累,因此这也成为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重要IT服务内容。

升级: 软件系统升级是IT应用发展的必然,也是IT服务的重要内容,IT服务提供商在定制系统方面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资料来源/计世资讯)

链接二

国内外IT运维标准发展历程

一是ITIL方法的提出。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架构标准库)是CCTA(英国国家电脑局)于1980年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它把英国在IT管理方面的方法归纳起来,变成规范,为企业的IT部门提供一套从计划、研发、实施到运维的标准方法。它主要是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流程管理为主线,进一步提升IT运维服务能力。

二是ITSM理念的形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IT运维服务管理由ITIL的单一技术流程管理发展为全面业务管理。IT服务管理(ITSM)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通过清晰地定义业务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度量标准,ITSM使得企业可以持续改善和监测IT服务的质量、费用的有效使用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建设ITSM,以关注业务、资产、成本和效益为重点,更好地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三是ISO20000标准体系建设和推进。2005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加速程序的方式批准通过了ISO20000的标准决议,并于12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20000标准。ISO20000是一个关于IT服务管理体系的要求的标准,它帮助识别和管理IT服务的关键过程,保证提供有效的IT服务满足客户和业务的需求。这个标准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基础,ISO/IEC 20000提出了服务文化,提供了满足业务需求的服务的方法论和管理方式的优先权。不仅如此,ISO/IEC 20000还定义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服务管理过程,识别了过程之间的关系,和这些过程关系在组织内的应用,提供了方针目标和服务管理的控制措施。ISO20000追求更多的是效果,强调的重点是控制关键过程,最终实现整个IT运维服务管理上水平。

汽车物流亟需标准化 篇4

近年来,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加剧的竞争, 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业务外包比例不断增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汽车物流的发展。据统计, 目前汽车生产企业商品车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承运的, 乘用车达到100%, 商用车约为70%。

相对于市场的迫切需求, 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进程却是一波三折, 蹒跚前行。那么, 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到底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将要出台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的关注点在哪里?对业界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 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参与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 (以下简称“汽车物流分会”) 秘书长助理李红梅。

记者:汽车物流标准建设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背景考虑的?

李红梅:一方面, 近几年来, 随着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 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业务外包比例不断增大, 汽车物流行业也在加速发展, 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已进入整车物流、零部件入厂物流、汽车服务备件物流以及进出口物流多层面发展, 涉及汽车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模式。

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物流业、中国汽车业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汽车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无疑是汽车物流健康、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 汽车物流发展到今天, 国内一些大型汽车物流企业也已开始走出国门, 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国际物流服务, 国外知名的汽车物流服务商也纷纷进驻中国, 分食国内的汽车物流业务, 汽车物流国际一体化的趋势已形成。

在国外, 标准已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 如何建立适合一体化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 使汽车物流标准成为企业在国内及国际业务中沟通的基础, 是今后汽车物流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亦是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国汽车物流整体竞争力的更高要求。

记者:此次制定的汽车物流标准的最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李红梅:汽车物流标准包含汽车物流服务标准、汽车物流管理标准、汽车物流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四个部分, 由于汽车物流属于服务行业, 物流服务作为一项产品, 我们制定标准的重点首先是服务标准, 有了服务标准再去延伸到满足服务要求所需要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记者:目前“标准”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李红梅:首先是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

从各企业的标准状况来看, 一方面企业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标准化人员和经营者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观念上, 没有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标准化的作用。标准化工作几乎都未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之中, 许多企业还停留在只抓业务, 忽略标准化工作的状态, 有的企业标准只局限于服务标准, 对物流技术及管理标准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对现行标准的采标情况, 即国家现有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实施问题, 目前已发布的与汽车物流标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200余项, 而企业的采标率却不足10%。汽车物流行业中的各个企业在标准化意识方面不加强, 将阻碍整个行业的标准建设及贯彻实施, 目前分会也在积极推动标准的宣传贯彻。

其次是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 许多标准还处于缺失状态。

由于汽车物流是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才形成的新兴产业, 大多企业从汽车的整车运输起步并发展, 近些年, 汽车物流的服务领域、服务内容不断增多和扩大, 但行业内存在着汽车物流的内涵、外延无准确的定义, 各企业间的诸多服务模式及业务流程标准不相同, 行业中技术性标准、管理性标准研究不足, 信息标准不对应等问题, 这些都是标准化今后的工作重点。

再次是尚无专业的汽车物流标准化组织。

标准化主要是通过企业间、行业间在市场上的不断磨合, 为了共同的利益完成的。主要依靠市场化方式运作, 大量的协调工作应依赖于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我国的标准化运作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部门分割的现状, 市场化基础薄弱, 对国家行政管理力量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如要真正走上健康之路, 应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之下, 建立汽车物流统一协调机制下的汽车物流标准化分支机构。

尽管汽车物流分会从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标准化方面做着努力, 也积极组织企业共同努力建立这样的分支机构。但到目前为止,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有效的进展, 而汽车物流标准化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 若按目前行政部门划分很难。

记者:您觉得汽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跟汽车物流标准的制定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吗?

李红梅:有一定的关系, 汽车物流成本包括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及管理等成本, 有效的降低这些成本支出也就降低了整个物流成本。

但在这些物流环节中, 如果实现这些物流服务的流程不是最优化的, 使用的设施设备不统一, 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最合理利用, 都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举个例子, 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中, 物流企业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零部件的取货和上线服务, 但是目前取货的料箱尺寸不统一, 取货用的箱车也没有统一标准, 那么一家物流企业如果为不同的生产企业提供零部件入厂物流服务的话, 料箱的不统一直接影响着货物配载率, 同时物流企业按生产企业要求的不同的料箱尺寸进行取送货, 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记者:“标准”制定后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李红梅: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制定 (通过协商) 、发布 (通过规定的程序) 和宣传贯彻 (通过检验) 标准的发展过程。所以说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 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有研究表明, 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 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 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

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标准化工作目标——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标准比例达到20%;相关联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90%以上;形成龙头企业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定工作的机制。这些政策将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也为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记者:请您结合“标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对汽车物流企业公正、客观的评估?

李红梅:标准是规范、是方法、是指南, 标准本身不涉及企业的评估及评价, 只是一些行业组织或政府从管理的角度, 将标准细化为细则, 加上评价分值进行评估管理。

图书行业市场调查标准化流程 篇5

一、发前的准备:

1、准备全国行政区划图及列车时刻表

2、熟悉辖区地理、行政区划,制定合理的行程规划

二、到达目的地后

1、找住处:选择离市场近、交通方便、价格合适、安全性高的旅社,不要选择火车站、汽车站附近居住

2、选择好住处后,买一张当地详尽的地图,以对城区分布及道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工作时拜访客户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如与客户有预约,应当守时并最好提前5-10分钟,必须着正装

● 如无预约,应先走访市场其它客户侧面了解代理商情况,对代理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 进行微服私访时应具体、全面、系统,与市场各商户交流名片及相关资料

● 会见代理商时,应对公司信息有所保留,少说多听,不要问询其它图书销售情况,不急于对代理商乱下定义

三、市场调查的四类客户

1.图书批发市场

2.零售书店

3.新华书店

4.学校

图书批发市场

进入图书批发店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观察,分析经销商的经营规模、经营理念、能力等指标

1.店内的教辅图书品种陈列是否有销售前五名的图书

2.店内的整体布置、卫生情况

3.同类产品组合4.书店各品种的销量

5.是否教辅类图书专批

6.书店有无广告张贴,如有要分清自制还是发行商制作

7.主打产品情况

8.书店的营销策略如何,直销、铺货、开分店、封闭式、还是会员制,是否对新华书

店有销售

9.通过询问售后服务、送货方式等考察书店的运营模式

10.了解书店对万向思维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各自的优

缺点

11.书店是电脑制单还是手工制单,店面有几台电脑工作,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12.代理商是否有直销员以及直销员的人数

13.书店图书发售的辐射区域、占领的地区以及所属零售店的数量

14.通过书店人员了解本市场各书店的排名、信誉度及潜力情况

15.了解书店的制单、发货方式、及门面与库房的距离,主要出货是从门面走还是从库

房走

16.通过了解书店的门市制度、员工薪金制度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分析他的财务、销

售情况、员工队伍稳定情况。

17.店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仪容仪貌、服务意识、是否吸烟等

18.店面服务人员的人数

19.员工分工是否细化

20.通过对员工产品定价的询问来考察员工业务是否熟练

21.店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场客户人员流量、倾听他们的谈话

22.工作人员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3.看一下营业执照是否与实际相符,包括:法人代表与经营人是否相同、店铺是否通

过转让经营

24.了解开店时间长短、信誉度情况,通过交谈让商户自我定位,语言要委婉

25.法人代表及总经理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是否合适继续发展此项事业

26.通过交谈了解此经销商与其它经销商是否有欠款纠纷

27.是否进行盗版书销售

28.是否有冲货行为

29.书店老板是否有其它产业投资,对图书行业是否有事业心,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

经营人的个性、处事方式、是否坐店

30.老板对万向思维图书的兴趣看法

31.了解书店老板是只靠卖书经营,还是也自己做书,如通过改头换面的方式自己做书

不要与这样的代理商发生关系

32.了解老板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好坏

33.了解老板的固定资产情况,如门面是买是租、坐车、住房情况等

34.老板在同一市场内是否有连锁店,亲戚朋友是否开有经营店

35.了解老板的开店原因及背景,介入本行业的方式,及是否刚从事本行业,或之前行

业经营情况,老板的家庭情况。

零售店

1.地理位置,附近是否有学校及新华书店

2.书店的营业面积、开业的时间长短及营业时间

3.店内的教辅图书品种陈列是否有销售前五名的图书

4.店内的整体布置、卫生情况

5.同类产品组合6.书店各品种的销量

7.书店有无广告张贴,如有要分清自制还是发行商制作

8.主打产品情况

9.所经销产品的定位,书店的卖点及周围生活环境

10.进货渠道

11.是否进行盗版书销售

12.通过了解书店的门市制度、员工薪金制度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分析他的财务、销

售情况、员工队伍稳定情况。

13.店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仪容仪貌、服务意识、是否吸烟等

14.店面服务人员的人数

15.店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场客户人员流量、倾听他们的谈话

16.工作人员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17.看一下营业执照是否与实际相符,包括:法人代表与经营人是否相同、店铺是否通

过转让经营

18.了解开店时间长短、信誉度情况,通过交谈让商户自我定位,语言要委婉

19.了解书店对万向思维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各自的优

缺点

20.书店的销售渠道及跟销售终端的关系,是否有学校长期用书

21.通过书店人员了解本市场各书店的排名、信誉度及潜力情况

22.零售店在当地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23.销售价格是否灵活

24.书店是合伙经营还是独资经营

25.书店内各品种销量的排行榜

26.是否有灵活的促销活动

27.书店客流的成分,学生、老师、家长的比例如何

28.书店图书的折扣、开店密度及同行业竞争情况

29.店面的形象设计

30.与上线的进货关系以及熟悉程度

31.有多少品种的独家代理书籍,万向思维的图书是否有独家代理,分析书店的经营实

32.门市是否有电脑、电视的摆放,是否有自己的网站或主页

33.是否愿意建立连锁店

34.书店主推的图书是什么,是否主推万向思维的书以及原因

35.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如何

36.书店老板是否有其它产业投资,对图书行业是否有事业心,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

经营人的个性、处事方式、是否坐店

37.了解老板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好坏

38.了解老板的固定资产情况,如门面是买是租、坐车、住房情况等

39.老板在同市场内是否有连锁店,亲戚朋友是否开有经营店

40.了解老板的开店原因及背景,介入本行业的方式,及是否刚从事本行业,或之前行

业经营情况,老板的家庭情况。

学校

1.学校的规模、知名度及学生人数

2.是谁负责学校教辅资料的征订,资料征订的方式是统一配发,还是新华书店购买,学校自己有无自主征订权

3.学校一直在使用哪些出版社出版的教辅书籍,在哪家公司进货

4.学校使用新课标教材版本的情况

5.该学校老师使用教辅资料的喜好情况

6.书籍征订是由老师推荐,还是统一订货

7.老师喜欢进什么折扣的书,索要回扣的形式

8.学校的回款情况及能力,是自主回款还是财政划拨

9.学校升学率情况

10.学校征订下季教辅类图书时间

11.学校是私立还是公立

12.采取正确的方式与老师打交道

如何走进学校大门

1.通过查询学校的电话,与教务处或具体老师取得联系,预约后以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进入学校

2.通过附近书店的关系进入学校

3.通过询问上学放学的学生了解某老师的名字进入学校

4.通过学生在书店买书时与学生沟通询问老师的名字

5.通过送书的方式进入学校

6.通过上学放学时的混乱进入学校

7.通过与门卫搞好关系进入学校

8.通过学校附近的小商户问出某老师的名字进入学校

9.尾随进门的老师进入学校

如何在学校老师处找到突破口,如遇拒绝如何办理?

1.分清老师的办公情况,是以年级组,还是以学科办公

2.根据进入学校时所带书籍种类,选择进入办公室

3.以简单的方式介绍自己

4.找寻合适的交谈对象

5.以合适的角度与老师谈话,尽量不要坐下

6.简单介绍自己图书的优点,及编委情况

7.书中如老师发现错误不要与老师进行争辩

8.观察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否与所推销书籍吻合9.如老师拒绝,采用适当的方式留下老师电话,及联系方式,并把样书留给老师

10.不要让老师认为你是来挣钱的,而是来帮助提高升学率、学生减负的11.如老师谈到折扣问题说明有成交可能,折扣要适当,不要太高

12.如老师不看书、不留电话,不要立刻走掉,要观察老师的喜好,找到与老师的交流

点,寻求再次突破

13.要让老师对你留下好的初次印象,并维系与老师的感情,在教师节、春节等节日给

老师送上祝福、礼品等。公司统一服务

14.分析老师拒绝的原因,是否因环境不便交谈,还是不好意思,还是一直在用比较稳

定的教辅图书

15.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职称职位情况,可以名诱之

汽车行业标准化 篇6

理财登记系统建成和运行,对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行业统一的《数据元规范》,使得理财产品在设计、销售、投资等环节上有据可依,运作过程更为规范;二是全面、详细的登记要求促使各行制定更为细致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内部风险;三是理财产品统一编码、购买资管计划穿透底层等登记方式使得理财产品更为透明,在避免产品“飞单”的同时帮助银行控制了资产风险,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促进了理财行业健康发展。

理财登记工作在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的同时,也让我行受益良多。例如,电子化报告的方式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报送效率;严格的报送标准和详细的报送内容,帮助我行继续提高理财业务水平;对理财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促使我行不断优化完善IT系统,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将理财信息登记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严格按照银监会的工作要求,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在资产管理部成立了总经理为组长的理财信息登记工作组统筹负责整体理财数据报送工作,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全国银行业理财登记系统”报送工作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面提升信息登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严格落实专人专岗分工、A、B岗双人复核制度和报送工作确认制度。

质量永远在路上。农业银行将会继续在银监会的正确指导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支持下,本着对监管负责、对业务负责、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在保持现有稳定报送流程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落实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积极配合中央结算公司工作安排,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力争2016年我行理财数据报送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琼 鹿宁宁

汽车行业标准化 篇7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 2010年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

一、完善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优化能源行业标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及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化管理, 组织落实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严格标准化工作程序, 引导和组织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和标委会开展标准化工作。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系统工程理论构建我国能源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 减少层次、避免交叉、杜绝重复, 实现资源共享, 努力提高标准的系统性。根据我国能源战略和市场需求, 配合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及时调整和更新技术标准体系;关注能源安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重要需求的变化, 提高技术标准科学性和适应性, 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能源行业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

配合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根据能源行业发展需求, 补充完善和优化能源行业标委会体系。组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和标委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实施动态化管理, 有序有效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 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构建能源行业标准化平台, 推动能源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组织煤炭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引导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满足煤炭行业基础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推动采煤采气的协调发展和煤层气、瓦斯气、页岩气等的综合利用。配合重大科研专项研究,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油田二次开发、长距离输送、仓储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组织开展对车用汽油、轻柴油、船用燃料油等石油燃料重点产品、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化手段。

三、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 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标准, 抓好核电领域通用及基础、工程前期工作、工程设计、设备、建筑和安装、调试和运行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针对AP-1000核电厂标准需求分析工作及条件成熟标准的制定, 组织建立核电常规岛和BOP标准体系。组建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 及时开展标准审查和其它相应工作。

加强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移民前置前期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安全、前期工作周期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根据水电发展形势的变化, 加强水电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水利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标准化工作, 更好地满足水电发展需要, 促进水电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 (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接入电网技术标准, 制定和发布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和标委会章程, 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研究提出风电建设标准体系项目, 深入研究风电行业从建设到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标准与世界先进的风电技术及管理模式接轨, 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优化太阳能发电产业结构, 积极讨论制订光导照明主要部件技术条件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技术规定, 完善太阳能发电项目资源评价办法, 以加快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标准化工作, 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 组织制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和生物质燃料的标准体系。

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服务三农建设。重点在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离网型小型电源、新型液体燃料、农村生活节能等相对成熟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 及时组织申报相应农村可再生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使标准成为国家引导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手段。

四、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装备自主化进程

组织开展“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 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设备, 加快资源整合, 提高能源行业企业节能意识, 加大节能力度。组织开展热电联产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重大科技研发配套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建立能源计划、控制、监督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推动高效节能技术商业化。

依托洁净煤发电、煤炭气 (液) 化及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低油品油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 建立大型、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和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标准, 完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会同国家标准委合力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 增强电网安全和现代电网技术的应用。配合重点城市电动汽车示范项目, 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 加快重要标准制定速度, 规范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要求。

五、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 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我国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 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发展战略, 依托我国能源行业在高压直流输电、汽轮机、继电保护、智能电网、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石油钻井设备、石油化工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 开展能源行业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研究, 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总体战略, 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能源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 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行业发展 篇8

1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企业存在于市场,就必然有竞争,而参与竞争的条件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管理和市场运作层面的。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运作成功并非正相关,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切合实际的生产运作管理,那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制药装备企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运作管理战略[2]。而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一种共同的技术依据,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是新技术信息源、科技成果的结晶、公认统一的质量水准、合同缔约的要素、法律仲裁的依据、市场竞争的条件[3]。所以,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标准制定及实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管理企业的最好手段。重视与运用标准化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因为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监控等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是企业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因此,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生产和市场运作的保证,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标准化与企业经营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企业不能脱离了标准去谈质量、谈竞争、谈发展。标准作为联系企业内各部门的纽带,它使企业的各种产品、各项管理、各类人员都有“标准”可循,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运作,同时为企业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4],实现企业科学的、体现于“全员、全程、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因为“三全”管理就是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的,是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依据的[5]。

所以,标准化工作能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使企业能进行高效率生产,降低产品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2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行业技术进步

制药装备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制药机械产品集制药工艺、化工机械、自动控制、制造技术等专业于一身,又必须符合GMP要求,并且紧密联系最新的科学技术。制药装备的研发思路就是要将这些相关专业、技术及规范贯穿于整个设计创新过程中,而先进设备的研发过程就是各专业中的高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过程[6]。然而,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在仿制产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条件下,只有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增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以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瞄准医药科技领域,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彻底改变国有制药装备与进口产品竞争中的“先天不足”的现象。

而标准化的精髓可理解为是一种优化了的思维或优化了的方法的实践活动[3]。从事机械产品研究、设计、制造的人都知道,每一产品中都要应用大量的标准化成果以保证产品的研制水平。设计人员具备标准化素质时,会使产品设计周期缩短、零件通用性提高、图纸量减少、引用成熟技术多、功能得到优化、成本降低、投产快、经济效果好,易形成技术、生产、服务和质量的竞争优势。如此,标准化工作在制药装备产品开发中势必成为引用成熟技术、功能优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的载体,特别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近年世贸组织和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及市场竞争转向技术型竞争的影响,标准已不再被简单看作原先单纯的质量标准,其已融入到了市场竞争中,开始受到企业的格外关注。事实上,制药装备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教育和警示着企业。随着标准的作用在市场竞争领域和范围的延伸,其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标准要成为制约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有力手段,要代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这样标准就必然成为领军企业争相制定的目标[7]。而在积极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涉及产品很多技术方面、生产方面、管理方面的东西也将被贯穿进来,产生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强势,与此同时,也会使一些同类产品企业相对形成了产品竞争中的劣势,而产品标准的一个小小的变化也都可能会引起诸多制药装备企业产品生产的一系列变动。

所以,随着制药装备生产和使用企业对产品标准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高,这对快速提升行业产品水平非常有利,因为产品新功能的出现、新工艺的改变、新原理的运用、节能指标、安全性能等都将会作为标准修订的理由,标准的更新速度将加快。正因如此,标准将会成为制药装备企业促进产品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促使制药装备生产企业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超过别人,如何使自己的产品性能好、投入小,以符合甚至超越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赢得用户的青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市场有序竞争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中来自标准、专利、标记、认证等的技术障碍逐渐增多,利用标准开展竞争、利益保护、推动发展的趋势明显地表现出来,成了当今经贸活动中最多、最隐蔽和最难以应付的替代关税壁垒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使得产品竞争的方式、方法在悄悄改变。所以,标准作为融生产实践、科技成果、管理技术、政策法规的综合载体,它不仅为企业搭建起一个质量、技术与服务的竞争平台,而且也是制造、使用及第三方参与市场活动的法定依据。

近几年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相关信息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仍处于白热化阶段,但竞争不全是比产能与价格,而是逐步转向于质量、功能、服务等全方位,这一趋势是以标准所体现的[8~9]。药品生产企业依据制药装备标准进行的“设备验证”,就是对制药装备产品的优劣做出评价。所以,标准的作用在迫使装备生产者们开始认真面对这一市场现象,市场上产品只有达到或超越标准才会受到更好的青睐。这也改变了过去由于标准水准低、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坎也低、产品优劣难分的市场局面。

可以说,标准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及贸易的需要会越来越多,标准化战略、标准壁垒等将使得标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面对无情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如何看待市场、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这就需要把握好标准这一产品市场比拼的准则,掌握因标准化而带来的产品竞争内涵发生的变化。

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产品不仅要对路,还要相互竞争,比质量、比价格、比功能,不但要在国内比,还要与国外比。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化发展的明显特点是运用标准等手段,使产品在市场大环境中去自然完成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没有行政与人为的干预,衡量产品的规则就靠标准,有了标准,质量才变得可以评价,有了质量才能产生广义上的竞争[7~8]。

所以,企业的角色已不再只是标准的被动执行者和作用的对象了,而应该同时成为提高标准水平的参与者、实施者,将最新技术、专利等科技成果融入到标准中,使自身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总是趋向先进的发展规律。

近几年,制药装备行业每年所接标准项目提案都在几十项,有时还出现几个单位争一个标准项目起草权的现象,这反映出企业对标准的关注度在提高,也反映出市场竞争引发了企业对标准的竞争。事实上,标准关系着产品、关系着贸易、关系着企业的生计和国家经济利益,它能引起行业以及众多企业的震动以至国家的关注,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所以,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吸引企业成为参与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体是新的竞争秩序建立的基本条件。目前,标准正在融入市场活动,正成为市场竞争的手段,成为制药装备企业较量的一个新领域,同时,这也将引发出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竞争。这种态势的发展对制药装备标准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十分有利的,是行业标准化发展的好趋势。应该说,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比标准高低就是比质量,它会推动技术进步、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有序升级。

市场机制的演变使市场环境和规则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把对质量的定义权交给了使用的一方,产品的优劣、适用性、性能评价更多地要由使用方和市场来判定。同时,各类企业都可以在市场的规则下各显其能,平等地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去寻求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我国制药装备产品生产呈现了地域条块的新格局,这更加剧了同类产品的竞争。而在分析企业产品取得竞争优势的因素时发现,标准、专利、高新技术、高效节能、服务理念等是主要决定因素,其中标准是近两年所形成的亮点,它已由生产型转向外向型,更多地涉入到了贸易流通领域,成为合同签约和仲裁质量的法律依据[7,9]。企业若不采用或不能执行标准,就可能不被用户及市场认可,相应地就意味着将在市场面前退出该类产品的竞争或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产品标准化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产品向更高技术层次发展,促进制药装备产品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有序竞争。

4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具的竞争优势,它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涵盖了“强势”、“核心”、“独具”、“长期”、“持续”等几层意思,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转化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和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10]。而标准既是创新的主要内容,也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通过标准的实施,快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成果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9]。如果没有标准,就谈不上产品质量和高质量的产品,更谈不上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有标准化的观念和具备在本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多培养有标准化思维能力的人,实施标准化全员性的工作方法,将标准化工作融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以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的发展相对制药装备产品的发展较为缓慢,标准不被企业重视是主要原因。事实上,从近几年的行业标准审定工作可以看出,制药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水平和素质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标准化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水平、技术专利、竞争优势等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更不用说了解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如此,企业制订的标准怎么能体现先进性?怎么有利于产品技术与质量水平的提升?企业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使自己的产品性能好、成本低而超过别人?企业又如何显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发达国家流行一种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8]。”这说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标准,他们利用标准和专利编织技术壁垒网,说到底,就是利用标准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标准化工作绝不能仅仅依靠标准化人员,它需要企业的设计、制造、质检、销售等方方面面人员共同参与和共同策划。

制药装备企业作为药品生产设备的主体,其“核心能力”即企业核心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也就是为药厂提供符合GMP要求又切合实际的产品。所以,制药装备企业要以GMP为准绳,掌握GMP的控制要素,全面领会和理解GMP内涵,在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不污染药品和环境、方便清洗和消毒灭菌、适应验证要求等方面不断提高制药装备质量,使产品向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宽严适当、体现当前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标准,制订出严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使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创造性活动,保持对客观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并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能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11],并提升整个制药装备行业的竞争力。

5 结语

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利用标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设置技术壁垒、垄断技术、垄断市场,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和管理部门很少对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所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一些先进的制药装备企业已经觉醒,人们开始对制造性生产管理进行研究并尝试,努力探讨阻碍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而在产品标准化工作方面,人们也已认识到:标准决定着产品质量,没有高标准就不会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标准化工作的好坏,最终将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

加快标准化建设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现代产业建设和发展。为了使我国标准化持续、健康地发展,继续扩大对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效应,必须在广泛征集标准提案的基础上,加大立项的透明度,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为企业提供竞争平台,科学审定标准的可行性;加强对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指导标准技术及内容的编写,全过程把关标准质量,保证制、修订水平;加深对标准研究的力度,重视标准研究和标准编制说明的审查,扭转审定标准中重标准、轻过程的现象;加强标准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标准化创新能力和发明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标准更好地发挥其先进性、权威性,成为引领先进、抑制落后、促进竞争和规范市场的动力,使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摘要:结合标准及标准化的内涵,论述了标准化工作对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标准化工作在制药装备这样一种特殊产品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化会促进制药装备产品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制药装备市场竞争态势更有序升级;提出了使我国标准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扩大标准化对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标准化,制药装备,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金莲.制药机械行业的标准化现状及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的途径[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2011(2):51~55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1

[3]中国干燥技术网.标准在制药装备的作用与地位[EB/OL].http://www.51dry.cn/indexnew_view.asp?id=2440:2006-12-27

[4]吕志清.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EB/OL].http://www.phmacn.com/standard/standardInfo/pxfd/20100203/155807.asp:2010-2-3

[5]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8

[6]田耀华.浅析制药装备的若干难题[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2007(17):14~20

[7]制药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注标准效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J].世界标准信息,2006(7):81~84

[8]石青.制药装备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建议[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2009(8):5~9

[9]沈洪.标准的“公益性”和知识产权的“私有性”矛盾的解决思路[EB/OL].http://www.phmacn.com/stand-ard/standardInfo/dt/20100524/100513.asp:2010-5-21

[10]于超群,綦良群.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11(3):28~32

汽车行业标准化 篇9

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子行业标准化管理, 规范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按照工信部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 电子信息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制修订工作补充规定》的相关要求, 结合电子行业的特点与需求, 组织制定了《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吸收了工信部内司局、研究机构、技术组织及行业内专家的意见, 并通过网络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 报工信部领导批准后, 于2012年4月9日正式颁布实施。

《细则》规范了工作过程, 健全了管理制度, 对各阶段工作时限给出了明确要求, 是对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系统管理, 确保标准质量的根本依据。

《细则》主要内容

《细则》共九章四十五条, 规定了电子行业标准 (SJ) 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备案与出版、复审等标准制修订主要程序及要求。

(1) 构建了电子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细则》建立了电子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确立了电子司统一管理、标准院技术支撑、标委会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相关单位、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

电子司对标准立项项目、送审材料、报送材料进行审批, 对电子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或委托相关标准化组织开展电子行业标准的宣贯工作, 对标准复审材料审查、协调和汇总。

电子司委托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以下简称:标准院) 作为标准化技术支撑机构, 协助电子司开展标准制定的管理工作。标准院承担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 对送审材料进行审查, 对报批资料标准化审查。标准发布后, 受电子司委托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标准备案及出版发行。当某一技术领域无对应归口标委会时, 标准院还负责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 承担与标委会同样的职责。

标委会归口负责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承担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审查, 指导项目牵头单位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对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的工作, 对送审资料进行技术审查, 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 对报批资料进行审查。标委会还负责每年初提出行业标准复审计划建议, 组织开展标准复审工作。

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组建标准起草组的任务, 标准制定工作以企业为主体。起草组负责具体标准制定工作, 及时与标委会、标准院进行沟通, 整理完备并上报标准制修订工作过程中各阶段材料。

《细则》中还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支撑和桥梁纽带的作用, 及鼓励产学研用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2) 规范了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

《细则》规范了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实施与宣贯的程序。《细则》规定政府机构、行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标准立项申请, 增加了提供申报项目总体情况说明的要求, 强调了要“按体系、成系列”的开展标准制定。标准的制定以企业为主体, 联合科研、生产、用户等方面共同参与成立标准工作起草组, 标准征求意见稿应在标准化平台上予以公示。经电子司批准后, 召开标准审查会, 会议纪要及会审专家签字表要上报电子司。标准报批应对报批标准的整体情况进行说明, 包括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协调配套情况、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等。

为了标准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涉及计划调整, 项目牵头单位应提交《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 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3) 明确了标准制修订各阶段材料内容的要求

《细则》明确了标准制修订各阶段材料清单要求, 对材料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标准申报单等以表格形式予以要求。对申报项目总体情况说明、报批项目总体情况说明、编制说明、标准审查会纪要等文件也给出了具体要求和条款。

《细则》的特点

(1) 注重标准制定过程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

标准涉及技术、管理、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 是产业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综合体现。标准制定的过程既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也是一个协商一致的过程。因此, 对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正确理解与执行, 直接关系到标准的质量。《细则》中加强了过程中各节点的控制与监督, 如起草组的组成与建立、审查专家的组成与审批等, 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有效。

(2) 缩短标准制定周期, 提高标准时效性

电子行业技术发展快、领域宽、水平高, 为了适应电子行业的发展, 《细则》进一步优化程序, 取消了标准制定过程中审查阶段的标准公示环节, 对过程中处理时间进行了限定, 将公开透明、广泛参与贯穿于标准制定的全过程中, 强化社会对标准制定过程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同时, 对工作处理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细则》第二章第九条中规定标委会对申报项目的审查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第四章第二十五条中规定审定会召开后的10个工作日内, 应将会议纪要上报电子司。

(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提升工作效率

《细则》明确规定所有标准项目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服务平台” (网址:www.dzbz.org.cn) 申报, 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对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细化、实时、动态管理, 缩短文件的流转时间, 增强了标准制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为支撑机构、技术组织、行业协会、联盟等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化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手段, 并提供一种标准化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沟通的方式和渠道, 提升了制修订工作效率。

(4) 针对产业实际要求和特点, 建立标准计划动态管理工作模式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快, 信息技术层出不穷, 业界对标准制定的需求量大, 且往往比较迫切。《细则》中规定了对计划项目实施动态管理, 使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急用先行, 一年四次, 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作为本季度项目申请终止日, 完成本季度的立项与报批工作。动态管理提高了标准立项的集中性、标准计划的连续性和标准发布的时效性。

(5) 明晰标准中知识产权的处置

《细则》规定了“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 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如标准草案涉及专利, 在标准征求意见时就要“提供的材料还应包括必要专利的清单、专利技术说明、专利许可声明和专利披露声明”;在标准审查时, “提供的材料还应包括必要专利的清单、专利技术说明和专利许可声明”, 并作为重要材料内容进行审查;在标准报批时, 报批材料包括“对于涉及专利的标准项目, 应提供全部专利所有权人的专利许可声明和专利披露说明”。通过明确以上知识产权处置方式, 既有利于标准成果的产业化及推广应用, 促进技术创新, 又有效规避了相关知识产权陷阱。

《细则》的发布实施, 基本形成了新形势下电子行业标准化工作和管理体系, 规范了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组织的作用, 提高了标准质量, 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则》规定了电子行业标准 (SJ) 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备案与出版、复审等标准制修订主要程序及要求, 明确了标准制修订各阶段材料清单要求, 对材料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木门行业“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篇10

基于此,2014年6月6日,主题为“走进圣象,精读标准门”的2014中国门业行业交流会在江苏省丹阳市圣象标准门生产基地举行。TATA、霍尔茨、忽视、春天、佰荣祥、尚品本色、世友、生活家、彬城、彬圣、宝刚、绿平方、大荣、开开、柯尚、神华等27家门企一行50多人和全国多家媒体一起参观圣象标准门生产线并举行了研讨会,共商标准门发展大计。

在正式研讨会前,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圣象(大亚)板材生产基地、圣象标准门生产线。据介绍,大亚板材是圣象标准门的所选板材,而首次对外开放的圣象标准门生产线更是向众人直接展示了其雄厚的资金与国际技术实力。

参观后会议开始,先是主持人郑珊珊介绍了会议主办单位圣象标准门的与会领导圣象集团副总裁兼标准门总经理周英学、圣象标准门研发部总经理张良和圣象标准门市场部经理戴玉婷和卜淑秀等,以及与会嘉宾TATA的张岩,生活家的周俊东,霍尔茨的杨旭,忽视的梁铁崴,大荣的樊斌,彬城的刘彬,神华的王斌,欧派的蒋军,湖北门协的柯晴川秘书长还有行业资深设计师王鹏等。

与会嘉宾在此次精读标准门研讨会上对室内门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提出了成立“中国标准门联盟”的设想并达成共识,为中国门企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推动标准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此次的行业交流会上,圣象集团副总裁周英学首先做了欢迎致辞并介绍了圣象的七年标准门之路。周英学谦虚地表示此次活动是圣象标准门的抛砖引玉之举,期盼日后和各企业领导一起致力于拓展标准门的未来方向。

圣象标准门研发部总经理张良告诉记者,圣象自动化标准门生产线为德国进口,年产能70万套,初始投资2.5个亿,目前有大中小号系列尺寸规格木门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各种不同门洞和门型的需求。

木门是否应该由现在的“定制”走向“标准化”?该话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激烈讨论。TATA木门总裁助理兼五金事业部总经理张岩在发言中说道,从2008年圣象推出“标准门”概念伊始,他便持续关注市场标准门的推广情况以及受众对标准门的接受程度。过去这些年,他发现厂家在积累着经验的同时,经销商和消费者也在逐渐接受标准门的概念,因为规范化的生产让质量更有保证,让售后减少了纠纷投诉,使维护服务也更为简单便捷;所以“标准门”概念势必会冲击现有的传统木门行业,对以后的市场将是历史性变革。

而霍尔茨、春天等企业老总也在发言中表示,虽然与会的27家企业运作模式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行业里的各个厂家心里都在呼唤木门标准的出现,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在日常的运营中,倘若没有标准,企业就跟市场、跟消费者没有共同的语言,导致木门行业中无论是生产也好,还是营销也好,都存在诸多困难从而难以做大做强。嘉宾们就室内门的发展现状,积极分享,纷纷建言献策,对室内门行业的生产加工和自动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了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的共识。

淄博神华木器厂的王斌表示,曾经接过几个特别大的工程,因为尺寸数据每个门洞都不一样而导致无法生产!每个门尺寸不一,一共十七栋楼,量出来的数据都一长串!根本无法按期交货!就精装房而言,标准化木门是个福音!

研讨会上,门业企业和木工机械企业和优秀材料商和设备商共同对标准门的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胜辉胶条的谷总发言表示,作为生产硅胶胶条的高端材料供应商。他会尽全力支持标准化的推行,也会专门开发产品系列满足标准门生产的需要。

涂装行业的工作人员表示,木门涂装标准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涂装质量标准化;2、材料选购标准化;3、涂装工艺流程标准化;4、涂装设备标准化;5、每个工序涂装质量标准化;6、每个工序涂装工期标准化;7、涂装交货期标准化。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推动标准化的实行。

青岛建诚伟业砂光机要参与会议,并且表态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配合先进生产线研发设备。

因为圣象用的是金田豪迈的设备,所以金田豪迈木门事业部的邳春生也给会议组织者微信联系发来观点,就木门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同步探讨!邳春生表达了自己在标准化方便的见解。他谈到,现在木门技术发展以后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结构标准化;2、造型多样化;3、管理软件化;4、邮件模块化;5、安装便捷化;6、设备自动化。最后一点其实是邳总重点阐述的,标准化的前一步工作就是设备自动化。其实,金田豪迈已经给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来自欧洲的自动化设备,除了圣象木门,行业内领军的几家大企业如TATA木门、大自然木门、华鹤木门、3D木门、华泽三峰等目前都采用金田豪迈的德国自动化设备。

记者郑珊珊作为本次会议的组织者,也根据嘉宾发言总结了一下自己对木门标准化的理解,木门标准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尺寸标准化,还有原材料的标准化和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木门行业主要依附于房地产行业大发展,无论是房地产商的精装房还是消费者自行装修的房子,木门行业的整体用量巨大,门窗总体用量在2014年将会超过4000亿,木门如果只占30%,那也是可喜的数字!况且,还有可能不止这个数字!行业规模的巨大必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是大势所趋,前途是光明的,目前道路还是曲折的!希望木门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以及设备供应商一起努力,迎来木门标准化的春天!再加上各家媒体记者的良性引导,相信,木门标准化指日可待!

行业标准 篇11

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新修订手推车和婴儿车标准,2012年9月起,输欧手推车和婴儿车门槛将进一步抬高,宁波出口此类商品“壁垒”更严。据了解,欧盟手推车和婴儿车进口新规修改后的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变化:改进了决定车子受保护的体积与澄清其受保护功能的要求;改进了靠背与座位之间、靠背或脚踏板与水平之间角度的测试方法与要求等。

软体家具标准将出台

软体家具是比较专业的产品,如沙发、软床、床垫等,消费者在购买时想轻易鉴别出质量的好坏并非易事。

而如今,消费者购买软体家具将有标准可循。已通过审定的、即将出台的《软体家具床垫中有害物质限量》、《软体家具沙发中有害物质限量》、《软体家具沙发》三项软体家具新标准及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家具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测定》,对软体家具的原辅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均作出了规定,对软体家具产品中甲醛、富马酸二甲酯、偶氮染料等首次明确了限量指标。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全面施行

近日,我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全面施行。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则》,其最“严厉”之处在于规定每件达到新国标的有机产品须加贴17位的唯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实现全程追溯。如果新规实施到位,“李鬼”将无处可藏。《规则》包括有机产品标准、认证规则、销售证书、防伪追溯标识和认证目录等内容,其中,后三项为新加内容。

《绿茶—术语》等四项

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启动

8月7日至8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茶叶国际标准国内专家组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绿茶—术语》等4项国际标准前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上述国际标准将有效推进茶叶国际标准化进程,促进茶叶的国际贸易,进一步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豆浆机“国标标准”有望实施

由于豆浆机缺乏相应的国际标准,我国豆浆机的生产和出口频频遭遇障碍。在出口贸易中,因为还没有适用豆浆机检测的国际标准,不同的国家对某些检测指标存在不同的理解,这给国内的豆浆机生产造成了障碍,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然而这种情况即将终结。据悉,豆浆机国际标准有望9月份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小家电品牌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的制订,豆浆机终于在国际上有标准可依。

首个混凝土机械安全类强制

性国家标准发布

日前,中国混凝土机械领域首个涉及产品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8395—2012《混凝土及灰浆输送、喷射、浇注机械安全要求》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标准由中联重科负责起草和制定。该标准修改采用欧洲标准,对混凝土泵、布料机、喷射机、混凝土泵车的重大危险分类、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的检验、使用信息作出规定。

天津婚庆地方标准致百余公司关张

浅谈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篇12

一、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在煤炭、冶金等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提出了在全国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在工矿商贸行业全面开展安全达标工作。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要求在2015年底前全部机械行业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机械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也全面展开。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 即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建立预防机制, 规范生产行为, 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并持续改进,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 使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 以适应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机械行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途径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加强机械行业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充分调动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自觉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和相应的责任,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控制风险、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内容涵盖了强化岗位责任、提高设备水平、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改善作业环境等各个方面, 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有效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体现安全管理先进思想、提升企业安全管

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机械行业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 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 强化风险管理, 注重过程控制。较之传统的被动式、救火式、静态、单一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其主动性、预防和控制性、动态、整合性等显著优势, 是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 有利于形成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4、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 就要求机械行业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也就是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这样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机械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点内容

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包括:基础管理考评、设备设施安全考评、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等3个方面, 可以细化为: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这和国际通用的动态循环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相通的。P (策划) , 即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要求, 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和方案, 明确领导职责和安全承诺,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 (实施) , 即将策划中所制定的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制度等进行实施的过程。通过人员教育培训、生产设施设备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 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C (检查) , 即对照策划的要求, 检查实施的情况和效果, 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A (改进) , 即企业通过评审, 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并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结果、预测预警技术所反映的问题等情况, 提出完善措施, 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 进行新一轮的循环改进。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

根据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求,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可分为以下几步:1、策划准备和制定标准化目标;2、对员工进行标准化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内容的教育培训;3、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梳理, 明确差距和不足;4、制定修订管理文件;5、实施标准化管理, 整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对整个标准化实施过程进行自我评定。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 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步骤, 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走出一条既符合行业标准化导则, 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1]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上一篇:班会项目设计下一篇:利率和经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