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发展

2024-07-31

功能发展(精选12篇)

功能发展 篇1

社会的进步固然需要物质基础, 但也离不开文化的进步。同理, 没有文化的参与和介入, 企业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过去那种依靠资源、低劳动力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世界知名百年企业成长发展的轨迹来看, 虽然各有各的高招, 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内部大力推行企业文化, 发挥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四大功能, 树立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并用这种“观念”、“规范”引导每一位员工自发地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完成本职工作, 约束员工行为, 提高执行力, 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 是一个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推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如何发挥其功能, 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企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发挥导向功能, 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同步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员工思维方式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特别是在追求GDP和社会财富分配的过程中, 一些企业和员工出现追名逐利、拜金盛行、心态浮躁、责任缺失等现象。因此,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十分必要。一是向员工进行企业理想信念的宣导。理想信念具有方向性、稳定性, 所产生的精神动力强烈而持久。通过宣导, 把企业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二是向员工进行企业行为规范的宣导。明确提倡做什么, 允许做什么, 反对做什么, 并用社会舆论、报纸网络等加大导向的力度。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价值观。事实证明, 一个企业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 要想获得持续的经营成功是不现实的;同样, 一个企业的价值准则几十年如一日, 故步自封, 也是不现实的。社会在变化, 企业在发展,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没有人会喜欢一成不变。要让员工心悦诚服, 不能全部依靠硬性制度, 应该像大禹治水, 疏而不是堵, 用文化这个方向标引领员工的行为。

发挥约束功能, 实现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同步

现代行为管理理论证明, 人都是有惰性的。只要有适当的机会, 任何人都会产生依赖性, 严重的还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因此, 约束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一是不断强化制度约束, 强力推进科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刚性标志。在明确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操作、实现穿透管理的过程中, 及时根据经营目标和市场变化, 修订、完善企业制度办法, 使员工既有发挥的平台, 又有释放的动力, 实现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统一起来, 为企业发展目标添砖加瓦。二是不断提升道德约束, 强力推进人性化管理。道德约束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传统约束, 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强调和注重的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约束, 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与刚性、严格的制度约束相比, 道德约束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 因为它是把人性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价值标准引入到对员工的约束中, 通过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创造出企业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定力”, 对员工内在的思想、道德、情感起到了无形约束, 为企业行为与员工个人行为的同步提供了保证。

发挥凝聚功能, 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盘散沙就没有抵抗力, 一个企业一盘散沙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来说, 形同生命力。一是塑造和谐企业氛围。企业发展虽然更注重经济效益, 讲究资金、成本、利润, 但同样也需要关注以人为本。不尊重员工的感情, 不加强员工的团结友爱, 不强化员工的相互信任, 必然会产生推诿、扯皮和内耗等不和谐问题, 严重的还会相互拆台。通过企业文化, 形成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同心同德, 和谐相处, 就能减少内耗, 提高执行力和凝聚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变成员工的发展目标。企业和员工由于角度不同、立场不同, 导致其行为也不同。通过企业文化, 在“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文化理念下, 提升员工爱厂如家的思想境界, 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职业设计生涯结合起来, 让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也就是说,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 没有企业的进步就没有员工个人的希望, 把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的过程中, 提升企业素质。

发挥激励功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核心点就是激励机制。没有健康合理的激励机制, 不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企业文化, 建立制度上可行、操作上规范的激励机制。只要达到受奖标准, 任何人都能及时足额地得到来自企业的奖励。同时, 对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叫得响、站得住, 有创新、有思路的专家学者、骨干能手要进行公开宣扬, 大力激励, 在员工中旗帜鲜明地树立激励标杆、榜样标杆, 以先进典型带动公平与效率。二是从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宣泄激励等全新的角度入手, 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 与贡献大小结合, 根据员工需求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 实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开展激励创新, 把机制搞活, 全面提升激励效果。三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适时对激励政策进行调整、修订, 过时的要及时淘汰, 新方法要及时补进, 始终保持企业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让每一位员工都快乐地、自觉地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出力流汗,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和企业一起分享企业的进步和财富, 提高激励机制的执行力。

功能发展 篇2

时间:2006-06-29 09:41:00来源:食品商务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饼干是以小麦粉、糖类、油脂、乳品、蛋品等为主要原料经烘烤而成的制品。饼干口感酥松,水分含量少,重量轻、块形完整,易于保藏,便于包装和携带,食用方便。饼干消费在大多数国家的食品消费中均位居榜首,我国的饼干业近年来也发展很快,饼干的层次、类别多种多样。

蔗糖、油脂是制作饼干的主要原料,对于形成饼干特有的组织结构、口感和风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生产高品质饼干制品所不可缺少的原料。特别是糖在饼干的生产中,除了能增加甜味、上色、提高保藏性以外,对面团的流变学性质、工艺及产品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糖的适量添加是保证正常的生产工艺及良好的产品品质十分重要的条件。在不添加糖的饼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失去了糖的反水化作用,面粉的吸水率大幅度增加,面粉中的面筋性蛋白质的涨润度大幅度提高,面团的弹性增加,从而使得面团的调制时间延长,同时使辊压成的饼坯韧缩严重,烘烤后的产品表面起泡严重,口感僵硬。这种感官品质的产品很难被患有糖尿病、肥胖症及其他人群愉快的接受。

但是随着现代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高糖高油脂高热量”的产品已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要。饼干产业也向着营养、健康、功能性、低热量等方面发展,低能量、无糖饼干就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但是目前有些厂家生产的低能量或无糖饼干只是部分地减少油脂和糖的使用量,但是仅是减少油脂和糖的使用量是不够的,还应采用膳食纤维、低聚糖、糖醇、类脂肪等替代物,在减少产品能量、满足部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模拟出油脂和蔗糖的功能,提高产品的可接受性。

选择分段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 篇3

课堂上用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不是就能让学生分段分正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抽取了本校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老师不提示的情况下,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后让学生进行分段。其结果分别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我们就会发现按照上述程序分段有这样一些不妥之处:

第一,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理解规律。

阅读理解是从文字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一种形式,一种工具。程序化的段落教学在第一课时便要求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这无疑是一种先形式后内容的阅读。这是阅读理解的程序紊乱,这样做有悖阅读理解规律,无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第二,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阅读规律。

阅读教学一般经过三个过程:文本写了什么?文本是如何写的?文本为什么这样写?分段概括段意是属于“怎么写”的范畴。很明显先是解决“怎么写”,然后是进行“写什么”的程序化的段落教学是对于阅读教学规律的不尊重,有揠苗助长之嫌。

第三,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文体教学规律。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其不同的教学处理方式,这一理念所对应的是不同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范式。王荣生教授认为,不同的文体对应不同的解读,解读就是从不同的文体样式人手。

在调查学生的分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说明文和论说文的分段效果良好。原因就是学生在分段的过程中正确的阅读范式。因此,对于不分文体的程序分段,我们还是说:请区别对待。

第四,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伦理规范。

教学过程不应是简单将教参的内容搬运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一个再创造、再思维的过程。之所以出现程序分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们受制于教参影响。由于教参的编写往往是按照“生字词一分段一内容理解”这种模式进行线性排列,这样固定的编写体系对于教师解读教参造成了一定误解。不少老师的教学流程预设就是照搬了教参的线性呈现方式进行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参搬运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显然没有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并且,在学习之初让学生就能够分段正确,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行为。

总之,程序式的段落教学是教师的机械教学的体现,是一种固化教学设计的表现,是一种对于教材的认识规定的模式坚持,是一种对于阅读规律的僵化操作的机械教学行为。

反思程序分段的弊端,结合调查学生的实际,我们将文体样式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将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作为一种阅读工具,依据阅读理解规律,遵循阅读教学逻辑,对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在阅读教学流程中的排序进行了合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遵循样式特点。分段建立图式

我们将文体样式作为分段切入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阅读认知图式的过程。图式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互动建模的过程。图式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文本图式的理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根据文本的文体样式对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行了分类。

第一,说明类、论说类的文本在第一课时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在从表达样式的角度进行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对于叙事类文本来说,因为叙事类本身诸多因素的参与,让叙事变得复杂,而对于复杂的叙事事实,则要在理解内容后再通过理解形式才能加深对于叙事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对叙述内容更加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流程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分段放到了理解内容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分段来理解叙事的表达形式,并且通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获得对于叙事文本的内容框架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分段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叙事类的文本的分段作为阅读的手段来使用,具体来说从这样的两个方面人手。首先,对于复杂叙事文本,课堂结尾时候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获得清晰的叙述经过。其次,对于简单的叙事文本,第二课时开始分段,抓住明显的标志性的叙事因素进行分段,通过分段找出重点,然后进行重点感悟理解。

二、归纳同类分段,迁移表达形式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对于文章表达形式这一坚硬的核桃,我们可以采用的敲打工具之一就是分段。我们可以通过分段这种形式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迁移表达形式的过程中,将分段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加以运用,通过对于同类型文本分段的归纳让学生体悟文章的表达形式,进而学习并获得运用。

在学习童话作品《七颗钻石》和《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通过分段理解之后,学生发现了这类童话运用夸张和极富想象的表达进行讽刺的特点,进而获得了发现的快乐,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三、分段已学课文,提高复习效果

分段是复习期间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重要工具。在复习期间,往往涉及到不少对于课文内容的复习,在往常的习惯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习惯于重复讲述,并且要求学生耐心倾听教师的讲授。尽管不少老师知道口耳相授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出于一种安慰心理,仍然乐此不疲。通过观察之后,我们改变了这样的复习方法。我们将分段作为一种复习方法请进来,让学生站在成熟的阅读者的角度,要求学生对于所复习的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让学生在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对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获得摄取,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复习的目标,优化了学生的再认识,提升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水平。

利用评价功能促进幼儿发展 篇4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完善、自我反思的过程。幼儿园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它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要建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为主渠道,另一方面要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总体评价框架,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管理者对幼儿的统一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教育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能使家长、社区更好地了解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更加关心幼儿园教育。

(一)通过教师评价,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些孩子在参与某项活动时,会有退缩行为,这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典型表现,如美术活动“给大树穿新衣”中,幼儿有的能采用线描画,用螺旋线、折线、弧线等线条来装饰,有的线条流畅,色彩协调,画面标新立异,有的技巧十分突出,有的却只画一两种线条,有点单调,有的可能全是统一色,画面显得不干净。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因而对这一活动的表现结果也就千差万别,作为这一活动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如何作出评价呢?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和评价,认真聆听孩子们绘声绘色的画面解决,在孩子们自评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个体内心不同的情绪体验。其次,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谁的作品不足?不足在哪里?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这既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评价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孩子自信绘画的技能。综合孩子们自评和互评后,在每个不同个体原有基础上寻找发展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肯定,对孩子们的不足以“就会”的口吻提出来,当孩子们从同伴和老师的嘴里听到也许是自己都没发现的优点时,精神会为之一振,那种“我真棒”的自信心就油然而生了。

(二)通过同伴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依靠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为社会接纳赞许的经验等,幼儿除了与成人的交往外,更多的是同伴的交往,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同伴的影响,同伴对他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他的积极性。幼儿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了解,所以幼儿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幼儿的细微变化。借助幼儿之间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情感态度的变化,等等。但是幼儿评价的能力有限,需要老师提供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媒介,让他们依据要求互相观察,共同评价。对幼儿玩积木的评价,老师可以把小朋友玩积木的情况记录下来,进一步激发孩子说一说哪些小朋友玩得好、更有创意,同伴的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幼儿会说:小朋友玩积木安安静静,小朋友搭的飞机很棒,小朋友玩积木在跑……这种同伴的评价引导幼儿用最直观的方法评价其他同伴,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长短处。

(三)通过幼儿自我的评价,形成内在的心理倾向,体验快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幼儿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尝试让幼儿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认识到在评价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评价自己。很显然,自我评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初步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每个月的幼儿发展评价的表格中我设计了幼儿自评栏,让幼儿根据自我认识用符号或涂五角星进行评价;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平时活动中,随机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

其实孩子的成就感很容易满足,只要我们在评价的过程有针对性就会使幼儿真正得到满足,给他一个微笑,点一下头,说一句赞扬的话,奖一朵小红花……孩子就得到了满足,有了成就感,人越发聪明活泼,更加乐意表现自己。

二、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需要以幼儿发展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引导的侧重点。如:在一次观摩活动“小猫生病了”中,老师提问有一只小猫生病了,整天躺在床上,它想让小兔子来看看他,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怎样让小兔子知道小猫生病了呢?小朋友的回答是重复如打电话、寄信、发短信等。第二个问题是小猫是因为什么才生病了?幼儿的回答还是千篇一律。因为教师在评价幼儿的问题上单一,只是说小朋友“真不错”“真棒”,当时没有帮他们整合、总结相关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回答也是单一枯燥的。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日常教育行为中极为常见,是枝节细小的然而意义却十分深远的问题,教师的这一评价无形中抑制了孩子们的大胆想象和创新能力。幼儿发展评价内容应综合化,即关注幼儿在各领域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也要了解幼儿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具体活动中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要;既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又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育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价值。评价敷衍而过,用划一的标准评价。如“某某和某某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某某小朋友儿歌念得很好”,等等,好在哪里只字不提。评价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能动性,将评价结果简单化,没有借鉴价值。教师在评价幼儿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承认和关注每个人在经验、能力、兴趣、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达到标准有先有后,不能用划一的标准评价。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注意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和特点。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会增加谈话的环节来做点评,如:你有快乐的事要与大家分享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探索中对区域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强项带动弱项,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教育评价方法单一,多以老师口头评价为主,教育评价应在集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在以“不一样的我”主题中,教师为班级每个孩子设立了一个成长袋,收集了幼儿各方面的表现资料及老师的观察记录,家长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知道孩子在园的表现,他们有的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个笑脸:有的为自己的孩子加油肯定。《纲要》更多地强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指出:“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单一的评价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老师应注意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和关注孩子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建立多元化和“以人为本”的评价观,是课改的需要,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需要。相信经过进一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对幼儿评价的认识、技术和方法会有新的发现和不断完善的实践经验。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指导性的要求和目标, 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主动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 对素质教育的评价也必然有多元化主体的参与。

关键词:幼儿,评价,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学惠.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9.

[3]张澜.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与功能 篇5

征信系统发展历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初贷款证制度开始推动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下简称“征信系统”)建设。1992年,原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推出贷款证制度,1997年到2002年建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前身)。2004至2006年,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成征信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定位。

征信产品与服务。

(一)形成以信用报告为核心的多元化征信产品服务体系。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用于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也广泛用于政府依法履职、资格审查等方面,已经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

(二)开展多种信用报告查询渠道建设。一是现场查询网点遍布全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二是在全国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此外,还积极开拓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等其他服务渠道建设,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全面展开。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依法开展信息采集,合规提供查询服务。承诺并践行每年两次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查询信用报告服务。提供信用报告咨询,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服务,提高异议处理效率,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和更正权。

功能发展 篇6

一、以人为本,积淀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多年来,学校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在财政上的投入,校园建设得到加强,校园环境大为改观。

学校在坚持“学校发展、教师成功、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的同时,本着“处处有文化,时时可育人”的思想,打造了充满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教学楼走廊。创办了《思远文学报》《教育科研报》《家庭教育报》和《校园安全小贴士报》,实现了“四位一体”的文化覆盖。

二、科研引领,整体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以科研为引领,紧抓教育质量不放松。“十二五”期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5项,通过课题研究促教师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3年来40篇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

通过主导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特色的实践研究》,探索了生命教育理念下学校校园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制度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成立了一些学生社团。学校现有6个学生社团,分别为思远文学社、美术社、篮球社、科技社、星光剧社、诵读社。

学校还积极开展读书、军训活动,组织消防演练、趣味运动会,素质教育在我校得到全面落实。

四、完善各项制度,打造人本管理文化

教育的发展依靠人,对人的管理靠制度。在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方面,学校通过教工大会,出台了教师请假考勤制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教学管理及质量跟踪考核制度(执行稿)等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每月都下发民主评议卡,一些教职工在学校的发展上也提出了积极、有建设性的意见。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共建美好校园的良好氛围。

我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师生自救逃生能力得到增强。开通校车后,为确保班车学生的安全,专门安排了带车教师,建立了与家长的联系,不定期对班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

媒介感官功能的发展与演进 篇7

麦克卢汉认为, 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其对人和周遭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延伸是器官感官功能的强化与放大。麦克卢汉的“延伸”大致分三类:一是人体肢体的延伸, 如轮子是脚的延伸;二是感知能力的延伸, 文字是视觉的延伸, 收音机是听觉的延伸, 电视是视觉、听觉一起的延伸;三是中枢神经的延伸, 电脑和互联网是其最典型的例子。媒介“视、听、触”的延伸将是之后讨论感官功能的基础。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大都基于讨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感受, 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中枢神经等方面。

2 媒介感官功能的大发展——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为例

广播之于报纸的创新性不仅在于将传播推向了更加平民化, 不用识字就可以明白内容, 更因为通过声音, 人们感知到了更真切的感情, 情感传递效果更加明显, 新闻传播的感染力与效果也更易实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电台发表了28次“炉边谈话”。人民被罗斯福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打动, 据说华盛顿与他们的距离, 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他的谈话鼓舞了曾失去信心的美国人民, 他的改革主张得到宣传, 赢得了人们的理解, 。对美国政府挺过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换言之, 新的听觉体验使得传播效果很好地实现了。

“昨晚全美很多地方, 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被吓坏了。大家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新闻广播一样的清晰话语——来自太空的灾难降临美国。最初, 人们认为是天体陨落, 造成大量伤亡。然后出现了怪物, 用火焰和有毒气体大肆破坏。这些都只是一出广播剧, 但造成了全国范围的情绪激化。”这是对1938年美国广播节目《火星人入侵地球》的记录, 广播给听众造成的听觉感官触动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 电视不仅保有了广播的听觉感官功能, 更开拓出了新的视觉体验。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能真实、现场地再现画面, 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不需额外描述, 真实的细节就能感染、打动观众, 实现传播效果。

3 信息技术下媒介感官功能的扩展——以数据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新闻为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时代到来, 数字技术也得到大的发展。它们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媒介感官功能的广度与深度。互联网的平权化、易接近性、主动性, 使其作为诸多视听媒介的载体, 覆盖面与易得性得到扩展, 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大大扩充了人们接触视听媒介的渠道、方法, 使得媒介感官功能的触及面更加庞大。

现代的媒介技术依赖的平台扩展到了互联网, 但是基本还是对视觉感官的进一步刺激, 以新闻体验为例, 从数据可视化到虚拟现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不再是看新闻, 而是进入了新闻。

3.1 数据可视化对视觉感官的丰富

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 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数据可视化的电视新闻, 其程度也有高低之分, 这主要聚焦在对于数据的运用与可视化的呈现形式。可视化呈现形式上三维的、场景化呈现自然高于二维的图表呈现。以央视新闻的《数字十年》为例, 从画面表现来看, 每一期节目都有大量的图表和动画形式, 这些视觉元素的大量运用, 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很多复杂的经济概念、专业术语在节目中变得形象化、可视化, 避免造成与观众的隔阂。丰富的信息量中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张力。《据说春运》系列的“中国人迁徙地图”, 在46期节目中, 大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达9种:交互动态图、饼状图、柱状图、坐标图、地图、简单图示、三维动画、虚拟人物以及虚拟场景。这些视觉元素构成的新闻报道样式, 给观众带来了新颖有趣的新闻形态。数据可视化刺激的依旧是视觉感官, 但是相比以前的电视新闻, 它则以更生动、易懂、炫目的形象出现。

3.2 虚拟现实技术——发挥视觉感官的极致

虚拟现实的新闻, 最热的自然是现在被广泛谈起的VR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 从自己第一视角出发, 浸入其中并实时互动, 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虚拟环境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重现与再造, 也可以是主观想象的人工世界。VR技术可以归纳为“3I”, 沉浸 (Immersion) 、互动 (Interaction) 和想象 (Imagination) 。

美国广播公司 (ABC) 创新性地推出了虚拟现实的新闻报道, 观众能够在叙利亚等新闻现场中“自由走动”, 体会当地发生的事件。虚拟现实报道下, ABC的用户可以“沉浸”在叙利亚的报道中, 他们可以看到叙利亚的街道、行人。而以往的话, 除非亲临战区, 否则不可能看到这些画面。

VR的跨越时空边界和沉浸式叙事, 使得像报道巴黎恐怖袭击这样的全球危机事件得到了便利, 在接近性上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制作成本和携带便捷性上仍然是主要问题。

以V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 对于视觉感官的刺激, 可以说到达了最深, 进入现场、四面环绕的视觉体验, 对中枢神经的感官刺激也是极大的实现。

4 媒介感官功能的未来期待

突破现有的视听感官, 媒介感官功能的未来期待可以概括为仿真化的进一步深入, 以及触觉延伸, 其实二者很相似。

未来媒介将使人类所有感官得到充分延伸, 是“全感知延伸媒介”。我们可以想象, 未来媒介一开启, 人类就进入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 在里面甚至比现实生活更便捷, 头、胳膊、手、脚、腿、躯干都得到了延伸, 人可以在媒介中仿真生存, 生活中的很多经历都可以在媒介中找寻, 可以去海里游泳, 去书店买书, 去剧院听戏, 甚至去医院看病。

另外, 现在炒得火热的4D技术, 比3D所多出来的那个“D”并不是在视觉空间或者是时间这一类空间的概念。这个“D”或许指的是在感官上的除视觉与听觉以外另外的一种——触觉。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 延伸出人们的触觉, 这对现代媒介感官功能将是新的突破, 也是我们拭目以待的。

参考文献

[1]宋奎波.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思想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8.

[2]埃默里, 展江.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斯隆.美国传媒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4]张云.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业及其历史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 2006.

[5]胡占凡.数字10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6]毛湛文, 李瑞阳.大数据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创新、问题与方向——以央视2014年大数据系列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 2014 (12) .

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及其功能创新 篇8

1 中国保税港区设立的背景

1.1 我国“新开放观”的重要举措

回顾过去近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 是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点状开放为主, 通过建立一系列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开放区, 确立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层次。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 是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对外开放全面加速, 对外开放政策以数量扩张型为主, 通过建立保税区, 形成对外开放的最高层次。进入新世纪之后, 是对外开放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外开放政策导向从数量扩张转向效益提升, 通过设立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先行先试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2005年以来, 国家通过建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等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与前期的经济特区和各类开发区相比,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不在于国家的优惠政策, 而在于能够先行先试国家确定的有关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设立保税港区就是我国“新开放观”的产物。

1.2 我国保税区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

按照WTO协议, 2006年, 我国关税水平大幅度削减, 保税区的非关税壁垒将逐步解除。保税区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三个“优势弱化”, 即外贸经营权的放开, 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弱化;关税的逐步下调, 保税区的“保税”优势弱化;出口加工区发展很快, 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优势弱化。特别是与国际普遍认同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区在功能、体制和监管方式上的不对等, 已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以及来华投资外资企业扩大国际合作的桎梏。我国保税区对投资者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我国的保税区转型迫在眉睫。

1.3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赖于经济活跃区域的带动, 这点可以用增长极理论来说明。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增长的城市中心, 一国经济的发展, 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 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各自的地区为辐射区域的格局。保税港区的形成是高度外向型经济, 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区所在地乃至整个腹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2 中国保税港区的开发开放价值

一是保税港区作为国际物流和航运中心, 可以通过推动区港联动, 实现一体化运作, 在保税港区内提供现代的、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适应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需要, 帮助跨国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产生的聚集效应能带动区内仓储业、运输业、海运服务业、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业的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作为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先行区。与其他区域相比, 保税港区具有更大的开放度、在免关税上更加完善、在实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方面更能率先与WTO的规则全面接轨。

三是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保税港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平台, 通过与区内区外进行的垂直专业化或水平专业化, 形成产业间的前后相联系, 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中, 并在区内区外形成特定的产业集群、产品链或是产业链, 通过乘数作用, 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或发动机。

四是作为试验区金融开放和资本运筹的中心, 开展物流金融、离岸金融、外汇改革等金融开放的试点。

五是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 打造试验区的“区位品牌”。而保税港区的一系列功能, 通过资金、人员、商品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和集聚扩散, 可以创造或提升“区位品牌”效应。

所以说, 我国保税港区其所具有的开发开放价值, 除了保税区原来所能发挥的各项功能外, 更强调其开放的质量、效益、外部效应、示范性和制度创新价值。随着保税港区的市场化、自由化和便利化的不断加强, 以及与全球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 保税港区将从最初的“政策飞地”逐渐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通过国际商务活动的拓展, 服务和辐射周边区域, 创立综合性功能区的“区域品牌”, 并通过以对外开放为主的各项制度创新, 成为我国综合改革配套的前沿。

3 中国保税港区的功能创新

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保税港区的开发开放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如何实现保税港区价值, 作者以为其关键在于保税港区是否能够进行功能创新。

3.1 目前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目前, 中国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有三种类型:一是保税区;二是出口加工区;三是保税物流园区。

3.1.1 保税区

我国提出设立保税区的设想是1984年。1990年, 中国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决定在上海外高桥设立第一个保税区。1992年始, 国务院又相继批准了大连、天津港、广州、深圳的福田、沙头角和盐田, 海口、张家港、福州、宁波、青岛、厦门象屿、汕头、珠海共计15个保税区, 其经济功能为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四大功能。中国保税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在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3.1.2 保税物流园区 (区港联动)

2003年12月, 正式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作为第一个区港联动试点;2004年8月, 批准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和天津保税区与其邻近港区为第二批区港联动试点。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是为了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 形成“前港后区”格局的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安排, 在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或在已经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规划区域内, 划出专门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产业的独立封闭区域。区港联动以保税物流园区的形式出现, 是保税区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 政策功能完善和转型的重大一步。

3.1.3 出口加工区

2000年6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了15个城市建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区是由海关24小时监管、实现封闭式管理模式的特殊区域, 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产品外销的加工贸易。主管海关通过简化通关手续, 为守法加工出口企业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快捷的通关便利, 实现出口加工贸易在海关“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通关要求。这是继保税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特殊对外开放区域, 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 出口加工区成为投资最密集、出口加工企业最集中、单位产出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域。出口加工促进了加工贸易总量的增长, 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吸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投资项目发挥了聚集作用, 并且对区外经济发展起到了辐射作用。

3.2 保税港区与“三区”政策及功能创新

中国保税港区, 在区域功能上, 兼具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口岸通关功能。这是因为, 保税区具有保税仓储和保税加工功能, 不具备港口作业功能, 也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加工区仅仅具有保税加工功能;保税物流园区具备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功能, 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但不具备保税加工功能。而保税港区集中了这三个区域所有的优惠政策, 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者的功能和港口功能集于一身, 即在上述三个区域内可以开展的业务, 在保税港区内都可以进行, 所以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是最高的。在区域政策上, 保税区叠加“入区退税”政策, 实现与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在政策上的统一;在监管模式上, 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 真正实现便利、高效的运营环境。具体参见表1、表2。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保税港区的设立与发展是在我国不同阶段开放政策的演进与区域战略安排的指导下, 在渐进开放思路和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 充分考虑到区域性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保税港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最前沿地位、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门户, 其实质是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基于此, 中国保税港区的发展, 今后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4.1 建立法律保障和促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中国保税港区成为我国先行先试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但是我国关于保税港区的全国统一的立法缺失, 尚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保税港区法律、法规。法制不健全是制约保税港区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以国家名义的立法, 致使我国保税港区在现实管理中存在着体制不顺, 多头管理的现象, 与自由贸易区的规范管理存在着相当差距。建议尽快推出全国统一的保税区法规, 对保税港区功能、地位从法律上加以确定。建议成立全国保税港区发展协调委员会, 作为国家常设机构, 负责研究制定保税港区发展的政策规定, 同时成立全国保税港区协会, 推动各保税港区的健康发展。

4.2 加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保税港区在海关管理上能否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是实现“货物进出自由”的关键。建议海关进行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将监管重点放在“二线” (即自由区与非自由区之间的隔离线) 卡口上, 海关设在区外办公, 加强巡察, 一般不入区查验货物;货物入区向计算机备案, 出区核销, 真正做到了货物入区自由, 生产经营自由。

4.3 强化带动区域经济效应

保税港区作为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域, 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区域和宏观经济意义。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 既要重视保税港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国际中转等方面的经济绩效, 也要关注其宏观和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保税港区是国家的保税港区, 它不仅仅是可以为地方政府所利用的开放资源, 更是国家开放经济的促进器。各保税港区管理当局应积极配合中央和地方政府, 主动为腹地利用保税港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迟福林.洋浦保税港区:海南对外开放的新突破[N].海南日报, 2007-10-15.

[2]刘恩专.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区建设.2007-12.

[3]刘辉群.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5) .

[4]刘辉群.中国保税区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区[J].经济导报 (香港) , 2002 (43) .

[5]刘遵峰, 杜丽娟.发展保税港区努力拓延我国保税区的经济功能[J].商场现代化, 2007 (1) .

[6]吕锡森.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分析及区域互补性[J].港口经济, 2005 (1) .

商业智能的功能及发展 篇9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目前在国外企业界和软件开发界受到广泛的一个研究方向。对商业智能定义的解释,有以下四个层面:

1.1 信息系统层面

信息系统层面是商业智能系统(BIsystem)的物理基础.表现为具有强大决策分析功能的单独的软件工具和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信息系统平台,如SCM、CRM、ERP。与事务型的MIS不同,商业智能系统能提供分析、趋势预测等决策分析功能。

1.2 数据分析层面

数据分析层面是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数据分析层面首先获取与所关心主题有关的高质量的数据或信息,然后自动或人工参与使用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工具或模型,帮助人们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

1.3 知识发现层面

与数据分析层面样,知识发现层面也是系列算法、工具或模型。知识发现层面将数据转变成信息,而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变成知识;或者直接将信息转变成知识。

1.4 战略层面

战略层面将信息或知识应用在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上。商业智能的战略层面是利用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以及应用经验和假设来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一组概念、方法和过程的集合。它通过对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为贯穿企业组织的各种人员提供信息,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能力。

2 商业智能功能

商业智能功能非常强大,对数据的处理有独特之处。主要功能包括:

2.1 数据管理功能

从多个数据游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以及清理、集成数据的能力,大量数据高效存储与维护的能力。

2.2 数据分析功能

具备多种数据分析功能.同时具有终端信息查询及报表生成功能和数据可视化功能。

2.3 知识发现功能

从大型数据库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以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

总之,商业智能的目标是将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决策准确性。为完成这一目标.商业智能必须具有实现数据分析到知识发现的算法、模型和过程,决策的主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3 BI的研究内容

商业智能为更好地制订战略和决策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特定的应用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提供数据环境和决策分析支持。当面向特定应用的特定战略和决策问题时,商业智能从数据准备做起.首先建立或虚拟一个集成的数据环境,然后在集成的数据环境上,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通过数据分析、知识发现等过程,为制订战略和决策提供支持。最后是如何解释和执行分析和发现结果的问题。

数据仓库提供数据存储环境,而且是面向特定主题的决策支持环境。束自各种数据源中的数据经过清理、抽取、转换和加载.按照某一主题存储。数据集市足面向特定主题的小型数据仓库,解决了企业级数据仓库存储大量数据而带来的建设周期长、造价高、可扩展性差等缺陷。

商业智能是利用当今计算机前沿技术作支撑、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指导的应用系统,它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支撑技术的研究、体系结构的研究、应用系统的研究。

3.1 支撑技术的研究

商业智能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必须借鉴两方面的先进成果,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技术,一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为战略制订和决策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力手段。

3.2 体系结构的研究

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联机分析处理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聚集,同时还提供切片、切块、下钻、上卷和旋转等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和分类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一般认为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商业智能的三大组成部分。

3.3 应用系统的研究

对应用系统的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各个应用领域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分析。根据对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方案来决定商业智能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以及具体实现方法。目前,商业智能被广泛应用于与企业运营过程相关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其特有体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绩效管理(丑)、人力资源管理(H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business)。

4 BI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CRM、ERP、SCM等应用系统的引人,企业更注重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数据为更准确和更快的决策提供支持,由此带动的对商业智能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功能上具有可配置性、灵活性和可变化性

BI系统的范围从为部门的特定用户服务扩展到为整个企业所有的用户服务。同时,由于企业用户在职权、需求上的差异,BI系统提供了广泛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从简单的数据获取,到利用web和局域网、广域网进行丰富的交互、决策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和使用。

4.2 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这是目前商业智能应用的一大趋势,即在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中.如财务、人力、销售等系统中嵌入商业智能组件,使普遍意义上的事务处理系统具有商业智能的特性。考虑BI系统的某个组件而不是整个BI系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将OLAP技术应用到某一个应州系统,一个相对完整的商业智能开发过程,如企业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原型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

4.3 从传统功能向增强型功能转变

增强型的商业智能功能是相对于早期的用SQL工具实现查询的商业智能功能。目前应用中的BI系统除实现传统的BI系统功能之外,大多数已实现了数据分析层的功能。而数据挖掘、企业建模是BI系统应该加强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何玉洁,张俊超.数据仓库与OLAP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扬善林,倪志伟.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功能发展 篇10

糖醇是由相应的糖加氢还原制成, 可以预防龋齿是所有功能性糖醇最大的共同特点, 其中尤以木糖醇防龋齿效果最好。由于大多数功能性糖醇都具有热量低、甜度低且纯正、不引起血糖波动等功效, 因而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 对食品工业贡献较大的功能性糖醇有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糖醇, 而木糖醇则是目前市场开发程度最大、应用最广的糖醇。

功能性低聚糖是典型的益生元, 不但具有糖醇类似的功能, 如预防龋齿、不会使血糖升高等, 同时具有双歧杆菌的增殖功能;经常食用可以增强免疫力, 这是大多数糖醇所不具备的。目前, 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等。其中, 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作为典型的益生元, 已经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保健品、饮料等。

木糖醇

木糖醇是以玉米芯、木材等为原料, 将木糖或聚木糖还原而制成的一种糖醇,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甜度与蔗糖相当, 可抑制形成龋齿的菌类变形杆菌活力的功效, 代谢不需依赖胰岛素, 并有降低血脂、抗酮体等功能, 因而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是最理想的蔗糖取代物之一。

木糖醇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木糖醇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芬兰、美国、意大利、中国等国家。国外主要的生产企业有荷兰丹尼斯克、日本昭和株式会社、法国罗盖特等。法国罗盖特是世界最大的多元醇生产企业, 而木糖醇是其除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之外的又一主要糖醇产品。20世纪80年代早期, 罗盖特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如今罗盖特已经奠定了其在中国多元醇及淀粉衍生物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的木糖醇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的年产量仅为300吨。90年代由于受国际需求增加的影响, 木糖醇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至2005年我国木糖醇产能已达5万吨, 产量达到3万吨。目前, 主要的糖醇生产企业有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等。其中, 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木糖醇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木糖、木糖醇及其他衍生产品畅销亚洲、欧洲、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与箭牌、吉百利、玛氏、雀巢等世界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浙江华康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功能性糖醇生产商, 一直致力于木糖、木糖醇、麦芽糖醇为主导的糖醇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自1983年第一条木糖醇生产线投产至今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木糖醇应用

目前, 木糖醇主要应用于无糖口香糖等功能性食品以及糖果、巧克力、酸奶、焙烤食品、饮料等。近年来, 随着对功能糖研究的深入, 木糖醇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例如, 已有企业利用福田木糖醇良好的吸湿性来防止肉类产品老化以延长货架期。

尽管木糖醇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 但其在国内的应用水平却仍然较低。按照我国人均每年消耗食糖8kg的标准, 如果其中千分之一的糖料由木糖醇替代, 则食品工业应该需要木糖醇1万多吨, 加上医药工业 (1.4万吨) 与轻化工业 (0.2万吨) 年需求量的保守估计, 我国木糖醇的年需求量至少应该在2.6万吨以上。而实际上, 我国木糖醇产品的应用量不足总产量 (4万吨以下) 的30% (1.2万吨以下) 。可见, 木糖醇在国内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造成木糖醇在国内应用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木糖醇生产高成本导致其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如2007年木糖醇国内售价是蔗糖的15-20倍、葡萄糖的4倍、山梨醇的5倍;高昂的价格足以让多数的中小食品企业望而却步。因此,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 亟需大力发展木糖醇生产技术,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 也需要加大木糖醇市场的培育。

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 (FOS) , 又称果寡糖或蔗果低聚糖, 是近几年兴起的功能性食品配料, 是优质的活性益生元;用作甜味剂时, 低聚果糖可以替代蔗糖、葡萄糖等;由于具有纯正的口感, 良好的赋型性、保湿性, 是大多数食品首选的低聚糖配料。目前, 主要产品有低聚果糖浆和精制低聚果糖两大类。

低聚果糖的发展

低聚果糖最初是由日本明治制糖 (株) 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并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的低聚果糖的年产量达33300吨, 年产值超过4亿美元, 并在200余种食品中得到应用。

我国低聚果糖的研究和生产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最早主要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或饲料添加剂。目前全国生产能力达数万吨。云南天元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于l998年2月正式投建年产3000吨的天元甘露液 (低聚果糖) 生产线。到目前为止, 国内的低聚果糖生产企业主要有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公司、广西奥立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以及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其中, 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公司凭借其出色的研发能力及生产技术, 被认定为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低聚糖研发基地, 并由最初主要生产低聚果糖发展到成功生产低聚半乳糖、逐步向多品种益生元生产企业方向发展;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将低聚果糖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高果糖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赤藓糖醇等系列产品的高、中、低“金字塔式”

目前国内生产的低聚果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用于饼干、酸奶、低脂低糖冰淇淋等的生产中;只有部分被国内少数食品企业作为基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商业化应用。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将低聚果糖添加到“娃哈哈双能博士AD钙奶”中, 使其具有增加双歧杆菌、促进儿童饮食及生长发育、改善肠道菌群的显著功效;山西杏花村酒厂将低聚果糖添加到传统产品“竹叶青”中, 不仅加强了保健功能, 还使调配后的酒口感更加醇厚爽快, 使千年老酒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般来说, 低聚果糖多应用于甜食、糕点、软饮料、饼干等。近年来发现, 低聚果糖应用于肉制品加工, 可使肉制品肉色明亮、肉质弹性好、有嚼劲, 并具有一定的保湿性。

功能发展 篇11

近年来,如何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综合教育,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然而,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却被忽视了。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下面简单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校领导重视美育工作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以校长为首,成立学校美育研究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科研主任、教务主任、各学科组长参加的小组,以统筹安排部署我校的美育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和活动,开学初策划好本学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工作计划。因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面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细致,为美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加大教育投资,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美育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校领导都给予有力的支持。如美育活动中的外出学习,请人辅导、讲座,购买图书征订刊物,参加省、市大赛等等都有保障。

二、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我们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美育与四育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美既可以从德、智、体、劳中表现出来,又可以诱导德、智、体、劳的深入发展,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在政历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富饶的疆土,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能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美,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代数图解的曲线美,认识美的数学分析,懂一点美的理性知识……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这是我校课堂教学与美育结合的最好体现。

三、为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

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为此,我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美育教学活动特色,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师优势、场地优势,按照国家规定课程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技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组,组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书法班、绘画班、航模组、科技组等活动队,常年坚持训练。每年都举办学生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并不断增加群体项目,让更多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

四、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

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更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充满时代气息的南大门落落大方,校园内有孔子铜像、音乐喷泉、雕塑、画廊等标志性建筑,5000平方米绿地、花坛错落有致,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翠绿缤纷的花草树木,给学生以清新、恬静、生机蓬勃之感;积极奋进的雕塑,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简洁有力的标语、名言、警句,昭示一种精神,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一幅科学家画像,就是一座丰碑,在无言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向着科学的峰巅攀登;一个整洁、明朗、有序的教室,能够给学生愉悦、欢快之感,给学生美化、清新的感受……

为了更好的美化环境,我校制定了艺术化教育规划、校园艺术化建设方案,开展了“温馨教室”、“温馨办公室”等活动,这对学生的影响、熏陶是积极的、深远的,在这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的意志,振奋学生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学生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美的教育。

五、提高教师的素养

好教师的形象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教育,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素质对美育全过程的实现是关键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优良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由此,我校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师德修养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的模范也”。这就要求教师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处处为学生师表。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导向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规范行为举止。每年校长都要与教师签订《讲师德、树形象责任状》,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规范管理。教师无体罚学生、乱收费、乱补课、乱定教辅资料等违纪现象。

2、拓宽文化视野

美育全方位的渗透,迫切需要具有广博知识面的教师。所谓“学高为师”。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特别要锻炼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如我们多次聘请魏书生局长、市科研部蔡所长来校做专题报告,还经常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美育年会以及经验交流会,使教师在掌握当代文化新知识、新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学几门学科,以专业文化知识为中心,加深内涵,拓宽外延,从而拓宽知识面。

3、培养高尚人格

教师的人格气质是一种无形的美的教育力量。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气质要靠在平凡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养成。我们学校重点培养教师养成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健身习惯。经常开展“六个一”教师基本功大赛,秋实杯大赛,培养教师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好奇心,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有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等。另外,我校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情绪饱满、谈吐文雅、落落大方,并开开展了教师的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歌咏比赛等,这样锻炼了教师能力,同时培养了高尚的品质。从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使美育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得以实现。

4、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不仅仅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首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形象对美育的实现来说非常重要。教师的素质及形象主要是由完美的知识结构、道德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所构成,表现为优良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等。优秀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教育。

功能发展 篇12

一、服装CAD的基本认识

CAD技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借助此项技术逐步摆脱繁琐、费时、绘制精度低的传统手工绘图。此时CAD技术的出发点是用传统的三视图方法来表达零件, 以图纸为媒介进行技术交流, 这就是二维计算机绘图技术, 技术革新进一步转向三维设计, 如三维虚拟服装缝合技术等。

服装CAD的应用范围基本分为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种。使用CAD软件描绘效果图, 可以在没有生产前, 就看到这件衣服的大概效果, 这是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又称为做纸样或打版, 包括出头样、放码和排料。通过电脑出头样, 省去了手工绘制的繁复测量和计算, 速度快, 自由度大, 准确度高。使用电脑放码可以把原本需要将近一天的手工放码缩短到十几分钟, 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纸样进行移动、调换、旋转、反转等, 排好后用绘图仪打印出来就可以用于裁剪了。

传统的服装设计都是手工操作, 效率低, 重复量大, 而CAD借助于电脑的高速计算及储存量大等优点, 使设计效率大幅度提高, 调查显示, 使用服装CAD可以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20倍。其优势:其一, 可增强设计师的创造能力。计算机速度快, 信息储存量大, 记忆能力强, 可靠性高, 能快速反应与显示图形图像等特点, 使设计质量和效益大为提高, 设计师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时间完善自己的设计。其二, 节省设计时间。现代服装企业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 加快生产周期, 产品上市周期十分重要。统计资料显示, 产品提早上市一周, 可提高利润20%。从版型确立到数个规格放码可以由2~3天缩短为3~4个小时, 工作效率提高了600%。在打版环节, 放码环节, 均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其三, 节省企业空间, 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前全部依靠手工做纸样、放码和排料的工作, 效率大大提高。其四, 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常服装CAD系统排料利用率比手工排料高, 因为电脑辅助设计更加精确、误差小, 排料提高面料利用率可在2%~3%左右。使用Optiplan系统, CAD排料作业安排效率可以提高15%以上, 布料可再节省3%~7%, 拉布效率可提高30%以上, 裁剪效率可提高15%以上。同时, 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事前成本控制, 设计成本可降低10%~30%, 设计周期可缩短30%~60%, 产品质量可提高2~5倍, 设备利用率可提高2~5倍。

二、服装CAD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在CAD完成第一次技术革命后 (曲面造型系统) , CAD进入服装设计与制作领域。三维CAD系统只是极为简单的线框式系统。曲面造型系统CATIA为人类带来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在早期的服装CAD中, 有些版本不具备倾斜、旋转、重叠等功能, 而现在的大部分CAD都能够像手工一样灵活, 并且用电脑可以更方便衣片之间的相互调整。

第二次CAD技术革命———实体造型技术, 对服装CAD在模拟三维人体、展示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一, 数字建模是用计算机表示实际的或假想的形体和景物的技术, 是CAD的基础和核心, 涉及到线框、曲面、实体和特征建模。其二, 实体建模由于线框和曲面建模不能表示出形体内部的状况, 不能支持形体的优化设计等应用。其三, 特征建模又称为特征造型, 是建立形体的产品信息模型, 以支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

第三次CAD技术革命———参数化技术, 其关键是几何约束关系的提取和表达、几何约束的求解以及参数化几何模型的构造。它主要的特点是:基于特征、全尺寸约束、全数据相关、尺寸驱动设计修改。参数化绘图用户不必输入图纸上的图形元素 (如直线、圆弧、字符、标注等) , 而是输入设计零部件的参数, 由CAD系统自动地输出相应零部件的工程图纸, 在参数化绘图的基础上智能绘图把工程绘图的相应规则和规定做成知识规则库, 在相应专家系统的引导下, 可以拟人化地自动输出某些专业工程图纸或产品、工程设计方案图。

第四次CAD技术革命———变量化技术。为了真实表示用CAD技术生成的产品和工程的数字模型, 真实感图形显示技术也是CAD中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包括光照明模型、绘制算法、加速算法等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Internet、Java和分布式构件技术驱动的网络计算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普及到各个领域, 形成了软件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三、国内服装CAD的应用

我国服装CAD的研制开发始于“六五”计划,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 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 服装二维CAD软件在功能与质量上已与国际同步,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国内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件配套, 特别是大型绘图机和自动裁剪机。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装CAD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 而我国服装CAD技术起步较晚, 发展速度很快, 但差距很大。例如, 服装CAD软件在美国的普及率超过45%, 日本的普及率超过了80%, 而我国的普及率还不及5%, 这一差距显然与“服装大国”的称号不相称。

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众多, 按其生产经营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的企业;二类是以服装设计为主的企业;三类是自己承担设计、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企业。一类企业一般都要求在短时间内按照来样准确地加工出一定数量的成衣, 而服装CAD系统中打版、放码和排料系统所具有的准确、快速进行录版、推档及排料的优点, 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大大缩短加工周期, 所以此类服装企业应主要选择服装CAD系统中的打板、放码、排料子系统;二类企业, 对服装款式、样板设计可充分发挥其创作和信息存储的优势, 设计人员对款式、色彩、图案、面料可随意搭配, 条件允许可以增加试衣系统;三类企业, 理论上最好引进和应用全套的服装CAD系统, 但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管理体制作保证, 或根据自身条件, 实行分阶段、逐步地引进和使用服装CAD系统。

目前, 国内服装CAD系统具有特定的优势。价格大约18~28万元人民币, 仅为国外同类配置价格的1/3, 且国外服装CAD系统需成套购买, 不专卖软件, 这就限制了用户的选择范围, 使资金较小的中小企业和用户无法接受。而国产服装CAD系统可单独出售软件系统, 其中软件系统还可以自由搭配所需硬件, 给用户投资提高了灵活性;同时, 国产服装CAD能够结合我国服装工业的实际情况, 研制出不同类型的产品, 满足不同需求的服装企业, 尤其是推出了一些经济型的中小型系统, 适应了国内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国产服装CAD系统提供了全汉化操作界面和提示信息, 基本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 且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比国外产品易学、易用。因此, 选用国产CAD系统, 有利于支持民族产业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香港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杭州“爱科”等近年来也开始了服装三维覆盖模式款式试衣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当前三维服装CAD技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三维服装人体的建模技术、虚拟服装展示和三维服装二维衣片之间相互转换等方面。

国外的一些产品已能基本实现三维服装穿着搭配、模拟不同布料的三维悬垂效果、实现360度旋转及因特网平台远程察看等功能。而国内由于技术的不成熟, 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服装CAD系统出台, 仅有部分软件进入了商品化阶段, 如布易科技的ET3D系统 (ET3D系统能与它的ET SYSTEM系统无缝连接, 具有强大的三维仿真功能, 能实时再现服装的三维效果等) 。所以攻克各种关键技术和尖端技术, 开发和完善我国的三维服装CAD技术, 将是服装工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不懈努力的方向。服装CAD软件作为服装行业地先进工具, 早已经引起了服装业及服装教育领域的注意。许多院校都设法开设了服装CAD这门课程, 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

上一篇:材料基础下一篇:课件系统